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24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四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二百四十二卷目錄
張姓部列傳十
遼
張礪 張儉
張孝傑 張琳
宋一
張令鐸 張從恩
張永德 張美
張廷翰〈冀州人〉 張靄
張直 張瓊
張鐸 張錫
張鑄 張昭
張澹 張廷翰〈澤州人〉
張藏英 張勳
張暉 張保續
張延通 張思鈞
張諤 張茂直
張去華 張雍
張嶠 張洎
張平 張遁
張文旦 張秉
張禹珪 張進
張遜 張適
張觀 張崇貴
張繼能 張宏
張鑒 張詠
張齊賢 張煦
張昭允 張岐
張拱 張凝
張士遜 張旦
張質 張佶
張潁
氏族典第二百四十二卷
張姓部列傳十
[編輯]遼
[編輯]張礪
[編輯]按《遼史張礪傳》:礪,磁州人。初仕唐,為招討判官,從趙 德鈞援張敬達於河東。及敬達敗,礪入契丹。後太宗 見礪剛直有文彩,擢翰林學士。礪臨事必盡言無所 避。會同初,陞翰林承旨,從太宗伐晉,入汴,諸將蕭翰、 麻答輩肆殺掠,礪奏曰:「今大遼始得中國,宜以中國 人治之,不可專用國人及左右近習。」頃之,車駕北還, 至欒城,崩。時礪在恆州,蕭翰與麻答以兵圍其第,礪 出見翰,趣令鎖之。是夕,礪恚憤卒。
張儉
[編輯]按《遼史張儉傳》:儉,宛平人,性端慤,不事外飾。統和十 四年,舉進士第一,調雲州幕官。故事,車駕經行,長吏 當有所獻。聖宗獵雲中,節度使進曰:「臣境無他產,惟 幕僚張儉,一代之寶,願以為獻。」先是,上夢四人侍側, 賜食人二口,至聞儉名,始悟。召見,容止樸野,訪及世 務,占奏三十餘事。由此顧遇特異,踐歷清華,號稱明 幹。開泰中,累遷同知樞密院事。太平五年,出為武定 軍節度使,移鎮大同。六年,入為南院樞密使,拜左丞 相,封韓王。帝不豫,受遺詔輔立太子,是為興宗。拜太 師、中書令,加尚父,徙王陳。儉在相位二十餘年,裨益 為多。致政歸第,重熙十二年薨。
張孝傑
[編輯]按《遼史張孝傑傳》:「孝傑,建州永霸縣人。家貧好學。重 熙二十四年,擢進士第一。清寧間,累遷樞密直學士。 咸雍初,坐誤奏事,出為惠州刺史,俄召復舊職。三年, 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加工部侍郎。八年,封陳國 公,為北府宰相。大康元年,賜國姓。明年,乙辛譖皇太 子,孝傑同力相濟。及乙辛受詔按皇太子黨人,誣害」 忠良,孝傑之謀居多。乙辛薦孝傑忠於社稷,帝謂孝 傑可比狄仁傑,賜名仁傑。六年,既出乙辛,上亦悟孝 傑姦佞,尋出為武定軍節度使。坐私販廣濟湖鹽及 擅改詔旨,削爵,貶安肅州,數年乃歸。大安中,死於鄉。 乾統初,剖棺戮屍。
張琳
[編輯]按《遼史張琳傳》:「琳,瀋州人。幼有大志。壽隆末,為祕書 中允。天祚即位,累遷戶部使。頃之,擢南府宰相。及中 京陷,天祚幸雲中,留琳與李處溫佐魏國王淳守南 京。處溫父子召琳,欲立淳為帝,琳有難色,亦勉從之。 淳既稱帝,諸將咸居權要,琳獨守太師,十日一朝,平 章軍國大事,陽以元老尊之,實則不使與政。琳由是」 鬱悒而卒。
===宋一===
張令鐸
[編輯]按《宋史張令鐸傳》:「令鐸,棣州厭次人。少以勇力隸軍 伍,後唐清泰中,補寧衛小校。晉初,改隸奉國軍。漢乾 祐中,從周太祖平河中,以功遷奉國軍指揮使。廣順 初,累遷本軍左廂都指揮使,從世宗征淮南,加常州 防禦使。恭帝即位,授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領武 信軍節度使。令鐸本名鐸,以與河中張鐸同姓名,故」 賜今名。宋初,遷馬步軍都虞候。建隆二年,出為鎮寧 軍節度。帝為皇弟興元尹光美娶其第三女,開寶二 年來朝,明年春卒。令鐸性仁,嘗語人曰:「我從軍三十 年,大小四十餘戰,多摧堅陷敵,未嘗妄殺一人。」及卒, 人多惜之。子守正,至內園使;守恩,累遷崇儀使、知泰 州,卒。錄其子奉禮郎永安為大理評事,後至殿中丞。
張從恩
[編輯]按《宋史張從恩傳》,「從恩,并州太原人。父存信,振武軍 節度。從恩幼頗無賴。晉祖鎮河東,為少帝娶從恩女。 晉初,以外戚擢為右金吾衛將軍,改刺貝州,歷樞密 副使、宣徽南院使,判三司。安從進叛,以從恩為行營 兵馬都監。少帝嗣位,襄陽平,遷檢校太尉,開封尹,充 東京留守。少帝自鄴歸汴,改鄴都留守。明年,加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是歲,契丹將趙延昭據甘陵,命從恩 為貝州行營都部署。開運初,改天平軍節度。契丹復 擾邊,命將北征,以從恩充北面行營都監。二年,移鎮 晉州,又改潞州。及契丹入汴,從恩棄城而去。漢祖至 汴,從恩惶懼不敢出,尋拜右衛上將軍、奉朝請。周初, 遷左金吾衛上將軍。世宗嗣位,加檢校太師,封褒國 公。宋初,改封許國公。久之,以病免。乾德四年卒,年六 十九。
張永德
[編輯]按《宋史張永德傳》:「永德字抱一,并州陽曲人。家世饒 財,曾祖丕,尚氣節,父穎,事晉至安州防禦使。永德四 歲,母馬氏被出,育於祖母,事繼母劉以孝聞。周祖初 為侍衛吏,與穎善,乃以女妻永德。周祖為樞密使,表 授供奉官押班。周祖登位,封永德妻晉國公主,授永 德左衛將軍,加駙馬都尉,領和州刺史,擢殿前都虞 候、領恩州團練使,俄遷殿前都指揮使、泗州防禦使。 顯德元年,契丹來侵,世宗親征,時太祖與永德各領 兵分進,大捷,以永德領武信軍節度。」師還,徙義成軍 節度,擢為殿前都點檢。四年,授檢校太尉,加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恭帝嗣位,移忠武軍節度。太祖即位,授 武勝軍節度。太平興國二年來朝,拜左衛上將軍。六 年,進封鄧國公。雍熙中,連知滄、雄、定三州。端拱元年, 拜安化軍節度。召還,為河北兩路排陣使。二年,丁內 艱,起復。淳化初,知鎮州。二年,改泰寧軍節度,出判並 州。太宗初即位,詔「群臣出入不得齎貨邀利。」永德在 太原,嘗令親吏販茶規利,為轉運使王嗣宗所發,罷 為左衛上將軍。真宗即位,進封衛國公,判左金吾街 仗事。咸平初,授太子太師、分司西京。三年,授檢校太 師、彰德軍節度、知天雄軍。是秋,卒。孫文蔚,虞部員外 郎;文炳,殿中丞。
張美
[編輯]按《宋史張美傳》:「美字元珪,貝州清河人。少善書記,初 為左藏小吏,以強幹聞。三司薦奏,出為澶州糧料使。 周世宗鎮澶淵,每有求取,必曲為供給,徙為濮州馬 步軍都虞候。世宗即位,召為樞密承旨。時宰相景範 被疾,命美權判三司。世宗北征,為大內都部署。師還, 為左監門衛上將軍,充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美強力」 有心計,周知其利病,每有所條奏釐革,上多可之。宋 初,加檢校太尉,拜定國軍節度。乾德五年,移鎮滄州。 太平興國初來朝,改左驍衛上將軍。八年,以本官致 仕。雍熙二年卒,諡恭惠。子守瑛,供備庫使。孫士宗,內 殿承制;士禹,為崇班;士安,閣門祗候;士宣,禮殿副使。
張廷翰
[編輯]按《宋史張廷翰傳》:「廷翰,冀州信都人。父慎圖,仕周為 兵部郎中。廷翰少慷慨,有智略,善騎射。晉天福中,冀 州刺史張建武召補牙校,後為本州刺史。為政寬厚 簡易,民甚愛之。顯德中,歷棣、海、沂三州團練使,屢率 兵敗淮人,移萊州。宋初,又歷冀、亳二州,乾德二年卒。」
張靄
[編輯]按《尚友錄》:靄字伯雲,浦城人,為侍御史。太祖方彈雀 於後苑,靄急請入奏事,及見所奏乃常事,帝怒曰:「此 小事,何急如此?」靄曰:「亦急於彈雀。」帝色愈厲,以斧柄 撞其口,墮兩齒,靄跪而徐拾之。帝曰:「汝欲訟朕耶?」靄 曰:「臣不能訟,自有史官書之耳。」帝大悔,賜靄縑百匹。
張直
[編輯]按《萬姓統譜》:「直濮州范縣人。有孝行。後唐莊宗時累 官監察御史裏行。明宗天成中拜為右補闕直史館, 撰《莊宗實錄》。清泰中預修《明宗實錄》,遷御史中丞。後 晉天福初,從幸汴州,宰相桑維翰薦為翰林學士。開 運中修《唐書》成,加金紫階。至宋初,拜吏部尚書,封鄭 國公
張瓊
[編輯]按《宋史張瓊傳》:「瓊,大名館陶人。世為牙中軍。瓊少有 勇力,善射,隸太祖帳下。周顯德中,太祖攻壽春,乘皮 船入城濠,城上車弩遽發,瓊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瓊 股,死而復蘇,太祖壯之。及即位,擢典禁軍,累遷殿前 都虞候、嘉州防禦使。瓊性暴無機,多所凌轢。時史珪、 石漢卿方用事,瓊輕侮之,二人銜之切齒。發瓊擅乘」 官馬,納李筠隸僕,畜部曲百餘人,恣作威福。建隆四 年,召訊瓊,瓊不伏。太祖怒,令擊之,漢卿即奮鐵撾亂 下,氣垂絕,曳出,遂下御史案鞫之,獄具,賜死。太祖旋 聞家無餘財,甚悔之,因責漢卿,擢其兄進為龍捷副 指揮使。
張鐸
[編輯]按《宋史張鐸傳》:「鐸,河朔人。少以材武應募隸軍籍。漢 初,領澧州刺史。廣順初,為奉國左廂都指揮使,領永 州。會改奉國為虎捷,鐸仍領其職。出為密州防禦使, 改亳州。三年,授鎮國節度,加檢校太傅。世宗初,移彰 義軍,加檢校太尉。顯德三年,又移河中尹、護國軍節 度。宋初,加檢校太師,俄復鎮涇州。太宗即位,命判左」 金吾街仗。及駕征河東,以鐸為京城內外都巡檢、鄜 州刺史。雍熙三年,卒。子熙載,至左千牛衛大將軍。
張錫
[編輯]按《宋史張錫傳》:「錫,福州閩縣人。梁末,劉君鐸任棣州 刺史,辟為軍事判官。同光末,為淄川令,不畏強禦,專 務愛民。宰相馮道奏召為監察御史,出為陝虢觀察 判官。晉開運二年,拜右補闕,歷浚儀令、司門、駕部二 郎中,以清節聞。周顯德中,以老疾求解官,授右諫議 大夫致政。宋初,改給事中。錫無子,往依鄉人鄧州觀」 察判官黃保緒,建隆二年卒。
張鑄
[編輯]按《宋史張鑄傳》:「鑄字司化,河南洛陽人。性清介,不事 生產。梁貞明三年舉進士,仕後唐,歷起居郎。明宗初, 轉金部郎中。晉少帝即位,改河南令。開運二年,召為 祕書少監,轉右庶子。周廣順初,為左諫議大夫。顯德 三年,改祕書監,判光祿寺。宋初,加檢校刑部尚書。建 隆四年卒。鑄美姿儀,善筆札,及卒,身無兼衣,家人鬻」 其服馬、園圃以葬。
張昭
[編輯]按《宋史張昭傳》:「昭字潛夫,本名昭遠,避漢祖諱,止稱 昭,自言漢常山王耳之後,世居濮州范縣。祖楚平,壽 張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調長安,值巢寇 亂,不知所終。直幼避地河朔,既冠,徒行丐食,求父不 能得,發哀行服,躬耕海濱,時號逍遙先生。昭通經史, 躬耕負米以養親。後唐莊宗入魏,昭攜文謁興唐尹」 張憲,憲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加監察御史裏行。莊 宗及難,兵士推戴明宗,憲部將符彥超應之。憲死,彥 超逼昭為牓,安撫軍民。事寧,以昭為北京留守推官。 天成三年,改安義軍節度掌書記,遷都官員外郎、知 制誥。長興二年,丁內艱,居喪哀毀。服除,改職方員外 郎,充史館修撰。清泰中,改駕部郎中,遷中書舍人。二 年召判史館。三年遷禮部侍郎,改御史中丞。晉天福 二年,改戶部侍郎。宰相桑維翰薦為翰林學士直,卒 歸西洛。五年服闋,召為戶部侍郎,改兵部侍郎。八年, 遷吏部。開運三年拜尚書右丞,判流內銓。漢初,復為 吏部侍郎。乾祐二年,加檢校禮部尚書。周廣順初,拜 戶部尚書。子秉陽,為翟陽主簿,抵罪。昭自以失教,奉 表引咎,左遷太子賓客,歲餘,復舊官。恭帝即位,封舒 國公。宋初,拜吏部尚書。乾德元年,郊祀,昭為鹵簿使, 禮畢,進封鄭國公,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陳 國公。開寶五年卒。昭博通學術,書無不覽。子秉圖,進 士及第;秉謙,至尚書郎。
張澹
[編輯]按《宋史張澹傳》:「澹字成文,其先南陽人,徙家河南。澹 幼而好學,有才藻。晉開運初,登進士第,解褐校書郎, 歷左拾遺、禮部員外郎,出為洛陽令,秩滿授吏部員 外。周恭帝初,拜右司員外郎、知制誥。建隆二年,加祠 部郎中,通判泰州、梓州。開寶初,就轉倉部郎中。四年, 知制誥。六年,權直學士院。七年,權點檢三司事,疽發」 背卒。澹美風儀,善談論,歷官釐務,所至皆治。
張廷翰
[編輯]按《宋史張廷翰傳》:「廷翰,澤州陵川人。初為漢祖親校。 漢祖入汴,補內殿直。周初,改護聖指揮使。顯德末,改 殿前都虞候。宋初,領開州刺史。乾德中,興師伐蜀,以 廷翰為歸州路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隨劉廷讓進討。 廷讓頓兵白帝廟西。俄而武守謙率所部來戰,廷翰 引兵擊敗之,乘勝拔其城。蜀平,領彰國軍節度。開寶」 二年卒。
張藏英
[編輯]按《宋史張藏英傳》:「藏英,涿州范陽人。自言唐相嘉貞 之後,唐末舉族為賊孫居道所害,藏英年十七,僅以 身免。後逢居道於豳州市引佩刀刺之,不死,為吏所執。帥趙德鈞壯之,以補牙職。後聞居道避地關南,乃 求為關南都巡檢使。至則微服攜鐵撾匿舍側,伺其 出擊之,仆於地,齧其耳噉之,遂禽歸。設父母位,縛居」 道於前,號泣鞭之,臠其肉,經三日,刳其心以祭,燕薊 間目為「報仇張孝子。」航海歸周。世宗即位,授德州刺 史。未幾,以為緣邊招收都指揮使,改濮州刺史。征瓦 橋關,為先鋒都指揮使,改關南排陣使。宋初,遷瀛州 團練使,並護關南軍。建隆三年,卒於治所。
張勳
[編輯]按《宋史張勳傳》:「勳,河南洛陽人。晉開運中,事景延廣 為典客,延廣表為供奉官。周世宗將征淮南,以勳為 申州緣淮巡檢,監光州軍,充內外巡檢,遷內園副使。 及征瀛、莫,以為霸州兵馬都監。李重進叛,詔與石守 信、李處耘先率兵進討,以勳為兵馬都監,遷氈毯使。 討朗陵,充前軍兵馬都監。荊湖平,以功就拜衡州刺」 史。乾德初,克彬州,以勳為刺史。五年,代歸,至揚州卒。 錄其子廷敏為殿直。勳性殘忍好殺,每攻破城邑,但 揚言曰:「且斬!」將赴衡州。州民皆涕泣相謂曰:「張且斬 至矣,吾輩何以安乎?」
張暉
[編輯]按《宋史張暉傳》:「暉,幽州大城人。後唐清泰初,隸控鶴 軍,晉開運末為弩手指揮使。漢祖入汴,暉迎於滎陽, 授懷州刺史,改郢州。周廣順初,改沂州。三年,吏民詣 闕舉留,俄改冀州。宋初,從征澤潞,為行營壕砦使,先 登陷陣。事平,遷華州團練使。在郡頗有治狀。建隆二 年,朝廷議伐蜀,遷鳳州團練使。乾德二年,充西川行」 營先鋒都指揮使,督兵開大散關路。十二月,至青泥 嶺,卒。錄其孫永德為三班借職。
張保續
[編輯]按《宋史張保續傳》,「保續字嗣光,京兆萬年人。父洪,唐 左武衛上將軍。保續以蔭補太廟齋郎。梁貞明中選 充四方館通事舍人。後唐天成初,領瓜州官告、國信 副使。晉天福中,歷太府、光祿二少卿職。開運二年,契 丹入寇,杜重威等率兵禦之,命保續馳騎往來軍中 諭機事。明年,契丹犯闕,被驅北徙,留范陽歲餘,逃歸。」 漢乾祐初,出為隴州防禦使。周祖革命,召為東上閤 門副使,累遷引進副使、知閤門事。世宗即位,進秩東 上閤門使。從征淮南,以功遷判四方館事。宋初,遷衛 尉卿,判四方館、客省閤門事。保續性介直儉素,在閤 門前後四十年,善宣贊辭令,聽者傾聳。累使藩國,不 辱命,歷事六朝,未嘗有過。從征李筠,以足疾留河內, 後歸京師,建隆二年卒。
張延通
[編輯]按《宋史張延通傳》:「延通,潞州潞城人。父彥成,周右金 吾衛上將軍。延通性穎悟,有才幹,蔭補供奉官。宋初, 歷通事舍人,遷東上閤門副使。開寶中,為西川兵馬 都監。太祖以蜀寇未平,命同內客省使丁德裕領兵 屯蜀部。德裕頗專恣,延通面質其短,德裕銜之歸闕。 太祖待德裕稍薄,德裕頗疑懼,遂奏延通嘗對眾言」 涉指斥,且多不法事,太祖怒,即收延通,下御史臺鞫 之。延通抗對不遜,遂斬之,時開寶二年也。
張思鈞
[編輯]按《宋史張思鈞傳》,「思鈞,邢州沙河人。祖中正,漢澤州 刺史。思鈞少善擊劍,挽強善博奕,初應募為卒。晉開 運間,遷廣銳軍使。周廣順初,為南北兩關巡檢。宋初, 補龍衛指揮使。乾德中,以勞秩遷都虞候。太平興國 初,屯定州,領兵援磁窯,戰敗其眾,領河州刺史。雍熙 三年,邊人寇河間,劉廷讓會戰君子館,命思鈞翼從」, 援兵不至,敗績,陷留軍中。端拱初,自契丹逃歸,授澄 州刺史、知齊州。至道中,改鄜延巡檢使。真宗即位,徙 益州鈐轄。咸平中,以王鈞之亂,出兵保綿州。賊陷漢 州,思鈞進攻,克之。巴西尉傅翱有善馬,求之不與,思 鈞恃功斬之。上聞其事,召付御史臺鞫治,削籍流封 州。六年,起為左司禦率府率、考城監軍。景德二年,為 西京水北都巡檢使,俄分司西京,召授唐州防禦副 使,徙鄭州。大中祥符四年卒。子承恩,為三班奉職;思 鈞,起行伍,征討稍有功,質狀小而精悍,太宗嘗稱其 樓羅,自是人目為「小樓羅」焉。
張諤
[編輯]按《宋史張秉傳》:「秉父諤,字昌言,南唐祕書丞,通判鄂 州。宋師南伐,與州將許昌裔葉議歸款,授右贊善大 夫。蜀平,選知閬州。太平興國中,除西川轉運副使,累 遷荊湖江浙等道制置茶鹽副使。」
張茂直
[編輯]按《宋史張茂直傳》:「茂直字林宗,兗州瑕丘人。父延昇, 以經術教授鄉里,茂直勵志於學,開寶二年登進士 第,解褐海州推官,進司農寺丞,通判靜安軍。扈蒙薦 其才,改祕書丞。參知政事李至稱其端實,命入益王 元傑府為記室參軍。端拱元年,改度支員外郎,三遷 本曹郎中,改祕書少監,出知潁州,咸平四年卒。子成」 列,端拱二年,進士及第。成務,比部員外郎
張去華
[編輯]按《宋史張去華傳》:「去華字信臣,開封襄邑人。幼勵學, 敏於屬辭,以蔭補太廟齋郎。周世宗平淮南,去華著 《南征賦》《治民論》獻於行在。召試,授御史臺主簿,屬三 院議事不得預坐,即棄官歸。建隆初,攜文遊京師。明 年,舉進士甲科,拜祕書郎、右補闕,通判道州。代還,知 磁、乾二州,遷起居舍人,知鳳翔府,歷左司員外郎、禮」 部郎中。太平興國七年,為江南轉運使。雍熙中,王師 討幽州,命掌河北轉運事,遷祕書少監、知許州。真宗 嗣位,拜左諫議大夫,遷給事中、知杭州。咸平二年,徙 蘇州。景德元年,改工部侍郎致仕。三年,卒。去華,美姿 貌,善談論,有蘊藉,頗尚氣節。子師古,為國子博士;師 錫,殿中丞;師顏,國子博士。
張雍
[編輯]按《宋史張雍傳》:「雍,德州安德縣人,治毛氏詩。開寶六 年中第,釋褐東關尉。太平興國初,召改將作監丞,知 南雄州,遷太子右贊善大夫。雍熙初,為祕書丞,遷右 補闕。端拱初,轉工部郎中,出為淮南轉運使。淳化初, 遷太府少卿。二年,加右諫議大夫。三年,充戶部使,出 知梓州。五年,青城民李順作亂,遣其黨楊廣將眾圍」 梓潼,雍與監軍盧斌固守不動,賊長圍八十餘日。會 王繼恩遣石知顒來援,始潰去。擢給事中。至道二年, 改工部侍郎,轉禮部、刑部、戶部,出知鳳翔府。景德初, 權知開封府事。三年,改兵部侍郎、同知審官院。明年, 車駕朝陵,判留司尚書省,出知鄧州。大中祥符元年, 請老,以尚書右丞致仕,卒。雍性鄙吝,蒞事勤恪。子太 沖,官殿中丞。
張嶠
[編輯]按《萬姓統譜》:嶠字景山,崇安人,太傅靄之長子也。五 季之亂,隱於武夷之陽,漁釣自適,無仕進意。會父靄 仕周為蘄州刺史,唐主聞之,遣吏召嶠,不就,遂拘以 往。後江南國滅,歸宋,嘗通判歙州,適廬山盧絳竊發, 嶠與太守龔慎儀設方略禦之。時賊勢方盛,郡兵單 弱,或請少避,嶠不聽,曰:「吾不敢負國,有死戰而已。」盜 亦隨息。後官至司門員外郎,請老歸里,尋詔入朝。太 平興國間,充右贊善大夫、知博州,遷御史中丞,累贈 工部尚書。弟岐,子放。
張洎
[編輯]按《宋史張洎傳》:「洎,滁州全椒人。曾祖旼,澄城尉。祖蘊, 泗上轉運巡官。父煦,滁州司法掾。洎少有俊才,博通 墳典,江南舉進士,解褐上元尉,擢監察御史。洎自以 論事稱旨,遂肆彈擊無所忌,大臣游簡言等嫉之,擢 工部、禮部員外郎、知制誥,遷中書舍人、清輝殿學士, 參預機密。」洎舊字師黯,改字偕仁。太宗即位,以其文 雅,選直舍人院。使高麗,復命改戶部員外郎。太平興 國四年,出知相州。明年,徙貝州,又知相州。代還,知譯 經院,遷兵部員外郎、禮、戶二部郎中。雍熙二年,同知 貢舉。端拱初,遷太僕少卿、同知京朝官考課,拜右諫 議大夫、判大理寺,又充史館修撰、判集賢院事。淳化 中,擢拜中書舍人,充翰林學士。與蘇易簡不協。及易 簡參知政事,洎多攻其失。既而易簡罷,即以洎為給 事中、參知政事,與寇準同列,政事一決於準,無所參 預,專修《時政記》,甘言善柔而已。後因上嫉準專恣,恩 寵衰替。洎慮一旦同罷免,因奏事大言「寇準退後多 誹謗」,準由是罷。未幾,洎病在告,滿百日,力疾請對,方 拜踣於上前,詔改刑部侍郎,罷知政事。奉詔嗚咽,疾 遂亟,十餘日卒。洎風儀灑落,文采清麗,性險詖,好攻 人之短。尤善事內官,性鄙吝,雖親戚無所霑及。子安 期至國子博士,方回後為虞部員外郎。方回子懷玉, 賜進士及第、大理寺丞、祕書校理。
張平
[編輯]按《宋史張平傳》:「平,青州臨朐人。弱冠寓單州,依刺史 羅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馬步都虞候。秦王廷美領 貴州,復署為親吏。太宗以屬徐帥高繼沖,繼沖署為 鎮將。太宗即位,召補右班殿直,遷供奉官,監陽平都 木務,改崇儀副使。雍熙初,召還,同知三班事,遷如京 使。三年,改西上閤門使,又改客省使。四年,為鹽鐵使。」 平掌陽平署積年。是秋,聞陜西轉運使發其舊為陽 平,憂恚成疾而卒。子從式,累官文思使。
張遁
[編輯]按《宋史辛文悅傳》:「張遁與太宗同學校,太平興國中, 詣闕自言,起家為主簿。」
張文旦
[編輯]按《宋史辛文悅傳》:「張文旦與太宗同學校,太平興國 中,詣闕自言,起家為主簿。」
張秉
[編輯]按《宋史張秉傳》:「秉字孟節,歙州新安人。舉進士,儀狀 豐麗,屬詞敏速,善書翰。太宗喜之,擢寘甲科,解褐將 作監丞,通判宣州,遷監察御史,知鄭州。召還,直昭文 館,遷右司諫,為右計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換鹽鐵判
官,度支員外郎,知制誥,判吏部銓,知審官院,遷工部郎中。真宗嗣位,進左諫議大夫,連知潁、襄二州,徙鳳」翔府,改江陵。丁母憂,起復,知河南府。景德初,徙知滑 州,拜工部侍郎、通進銀臺司,糾察在京刑獄。出知永 興軍府,會祀汾陰,為東京留守判官,轉禮部侍郎,加 樞密直學士,復知并州,徙相州。九年,復紏察在京刑 獄,卒。秉典藩府,無顯赫譽,臨事少斷,多與賓佐博奕。 雖久踐中外,然無儀檢,好諧戲,人不以宿素稱之。
張禹珪
[編輯]按《宋史張鐸傳》:「鐸子熙載,熙載子禹珪,字天賜,粗知 書,有方略,幼事太宗,藩邸即位,補東西班承旨,改殿 直,以材勇擢居禁衛、殿前散祗候、都虞候。咸平初,授 內殿直都虞候,領恩州刺史。三年,出為滁州刺史,知 洺瀛、霸三州,徙嵐州。景德初,授高陽關行營副都部 署,知石州,徙代兗州,又移澶州。頗勤政治,就拜洺州」 團練使,尋知廣信軍。天禧初,復為高陽關副都部署。 明年,召還,卒。
張進
[編輯]按《宋史張進傳》:「進,兗州曲阜人。拳勇善射,太祖親選 勇士,以補控鶴官,積勞至御龍弩直都虞候,領恩州 刺史。至道中,太宗嘗幸內廐,進以親校執鉞前導,體 質魁岸,迥出儕輩。太宗熟視異之,擢為天武右廂都 指揮使。咸平三年,遷侍衛步軍都虞候,徙天雄軍部 署。會河決鄆州,發丁男塞之,命進董其役,凡月餘畢。」 詔褒之。移並代副都部署。景德元年卒。子元晉至內 殿崇班、閤門祇候。天禧末,錄其次子元素為三班借 職。
張遜
[編輯]按《宋史張遜傳》:「遜,博州高唐人。數歲喪父,隨母歸魏 仁浦家,駙馬都尉咸信其異父弟也。太宗在晉邸,召 隸帳下。太平興國初,補左班殿直,再遷香藥庫使。雍 熙三年,為度支使。端拱二年,授宣徽北院使。未幾,兼 樞密副使,知院事。與同列寇準不協,每奏事頗相矛 盾。太宗惡之,下詔切責遜,左降右領軍衛將軍,準亦」 罷職。會西蜀李順為亂,詔發兵進討,命遜為右驍衛 大將軍、知江陵府。至郡數月卒。子敏中,初補供奉官, 累至比部郎中。次子虛中,至閤門祗候。敏中子先,進 士及第。
張適
[編輯]按《宋史牛冕傳》:「張適,太平興國五年進士,任藩郡,有 治績,以廉敏稱。為水部員外郎,知鄜州,獲對,太宗喜 其詞氣俊邁,改京東轉運副使,加直集賢院,徙西川 轉運使,坐貶。後起為彰信軍節度副使,知淮陽軍,卒。」
張觀
[編輯]按《宋史張觀傳》:「觀字仲賓,常州毗陵人。在江南登進 士第,歸宋,為彭原主簿。太平興國初,移興元府掾,調 雞澤主簿,特授忠武掌書記,就改觀察判官,召拜監 察御史,充桂陽監使,獻所業文,賜進士及第,以為度 支判官。歲餘遷左司,改鹽鐵判官,出為諸路茶鹽制 置副使,改知黃州,遷揚州,皆有善政。召為三司河東」 道判官,出知道州,移廣南西路轉運使,卒於桂州。觀 廣覽《漢史》,雅好論事,辭理切直,有古人之風焉。
張崇貴
[編輯]按《宋史張崇貴傳》:「崇貴,真定人。太祖時為內中高品, 稍遷殿頭。太平興國中,以善射選為禦帶。端拱初,補 內供奉官。淳化四年,命管勾鄜延屯兵,守綏州。至道 元年,進崇儀副使、內侍右班副都知。二年,命為靈環、 慶州、清遠軍路監軍,又為排陣都監。真宗立,拜洛苑 使、右班都知,管勾并州軍馬,還加六宅使。咸平元年」, 又命管勾鄜延屯兵,泊延安,改駐泊都監,又為鈐轄。 四年,詔歸,俄領獎州刺史,復涖鄜延,仍制置沿邊青 白鹽事。景德元年,趙保吉死,其子德明尚幼,崇貴移 書諭朝廷恩信,德明請俟釋服稟命,詔書慰撫。三年 九月,以德明《誓表》來上,崇貴因請入朝,許之。以功拜 皇城使、內侍左右班都知,領博州團練使。四年,車駕 上陵,次瓊林苑,崇貴對於苑中,即命為行宮使。是秋, 復還延安。大中祥符元年,加昭宣使。崇貴久在邊,善 識羌戎情偽,西人畏服。二年,告歸葬父母,許之,命為 都鈐轄、提舉榷場。四年八月,卒。子承素,東染院副使。
張繼能
[編輯]按《宋史張繼能傳》:「繼能字守拙,并州太原人。父贊,晉 末為內班。繼能,建隆初以黃門事禁中,太平興國初 為內品,從征河東,以勞遷高品。契丹入寇,命為高陽、 鎮、定路先鋒都監。明年,敗契丹於唐興口,轉殿頭高 品。雍熙中,夏州叛,命李繼隆為銀夏都部署,以繼能 監軍。端拱初,遷入內殿頭,掌內弓箭庫。淳化三年,遷」 內供奉官、靈環慶清遠軍後陣都監。詣闕奏事,遷內 殿崇班。未幾,拜供備庫副使,遣護環州屯兵,徙涇、原、 儀、渭都巡檢使。真宗即位,遷崇儀使、靈、環十州軍兵 馬都監。咸平三年,王均之亂,命為川、陝兩路招安巡 檢使。成都平,留為利州招安巡檢,尋為邠寧駐泊都 監。夏人寇清遠軍,繼能在慶州不時「赴援,致陷城堡又焚棄青岡砦」,詔長流儋州。景德二年,會赦,還,為內 侍省內常侍,又為陝西捕賊巡檢,改內殿崇班。從朝 陵,為行宮四面巡檢。四年,東封,留繼能為京舊城內 巡檢鈐轄。大中祥符二年,擢繼能入內內侍省副都 知,提點郡縣主諸院事。三年,祀汾陰,留掌大內,俄領 會州刺史。謁太清宮,為天書扶侍都監。七年,命為涇 原儀渭、鎮戎軍兩路鈐轄,未幾,徙鄜延都鈐轄。九年, 坐前護修莊穆皇后陵摧陷,左授西染院使,掌往來 國信。天禧初,復西京左藏庫使,坐事降授西京作坊 使,出為邠寧鈐轄。繼能自陳不願外任,得掌瑞聖園, 復為西京左藏庫使、內侍右班副都知。未幾,遷崇儀 使,以衰老求解職,轉內園使、掌瓊林苑。五年,卒。子懷 忠為大理寺丞,孫逖為三班奉職,遜為借職、春坊祗 候。繼能性沉密知兵,頗勇敢,善讀書,然好治生,晚年 急於聚蓄,眾以此少之。
張宏
[編輯]按《宋史張宏傳》:「宏字巨卿,青州益都人。高祖茂昭,唐 益定節度使。曾祖元,易州刺史。祖持,蒲城令。父峭,平 利令。宏太平興國二年舉進士,為將作監丞,通判宣 州,改太子中允、直史館,遷著作郎,歷左拾遺。六年,出 為峽路轉運副使,就加左補闕。會省副使知遂州,以 勤幹聞。入為度支員外郎。雍熙中,改主客郎中、史館」 修撰,充樞密直學士,拜樞密副使。端拱初,改工部侍 郎,再為樞密副使。淳化二年,以吏部侍郎罷,俄判吏 部。至道初,出知潞州。真宗即位,加工部尚書。咸平初, 還朝,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封駮司。二年,知登聞鼓院。 四年,卒。錄其子可久大理評事,可道太祝,可度奉禮 郎。宏循謹守位,不求赫赫之譽,歷踐通顯,未嘗敗事。 可久至虞部員外郎。可道國子博士。可度太子中舍。
張鑑
[編輯]按《宋史張鑑傳》:「鑑字德明,瀛州團練使藏英之孫。父 裔,以蔭補供奉官。鑑本將家,幼能嗜學,太平興國三 年擢進士第,釋褐大理評事,升太子右贊善大夫,知 婺州。還拜監察御史。奉詔決獄江左,頗雪冤滯。歷殿 中侍御史,判三司度支、憑由催欠司。王明、李惟清薦 其能,用為江南轉運使,遷刑部員外郎、屯田郎中,改」 都勾院,擢拜樞密直學士、知通進銀臺封駮司。淳化 中,盜起西蜀,王繼恩討平之,而御軍無政,其下恃功 暴橫。益州張詠密奏,請命近臣分屯師旅,即遣鑑與 馮守規偕往。事平歸朝,拜左諫議大夫。真宗即位,遷 給事中。咸平初,改工部侍郎,出知廣州。三年,移知朗 州。景德初,卒。子士廉為殿中丞;士宗太子洗馬,士程 屯田員外郎。
張詠
[編輯]按《宋史張詠傳》:「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太平興國五 年,舉進士,知崇陽縣,再遷著作佐郎。以薦為太子中 允,遷祕書丞。乞掌濮州市征以便養,俄召還。會李沆、 宋湜、寇準連薦其才,以為荊湖北路轉運使,超拜虞 部郎中,旬日擢為樞密直學士,出知益州。恩威並用, 蜀民畏而愛之。丁外艱,起復,改兵部郎中。真宗即位」, 加左諫議大夫。咸平初,入拜給事中。二年,同知貢舉。 是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馬知節自益徙延 州,朝議擇可代者,真宗以詠前在蜀治行優異,復命 知益州。歸朝,復掌三班。詠中歲瘍生腦,頗妨巾櫛,求 知潁州,真宗以其公直有時望,命知并州。大中祥符 三年,就轉工部尚書。是秋,以江左旱歉,命充昇、宣等 十州安撫使,進禮部。上聞詠腦瘍,令薛映馳驛代還, 出知陳州,卒,諡忠定。詠剛方自任,為治尚嚴猛。少學, 擊劍,慷慨好大言,樂為奇節。自號「乖崖」,以為乖則違 眾,崖不利物。弟詵,為虞部員外郎。
張齊賢
[編輯]按《宋史張齊賢傳》:「齊賢,曹州冤句人。值晉亂,徙家洛 陽。孤貧力學,有遠志,慕唐李大亮之為人,故字師亮。 擢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衡州,遷祕書丞,改著作佐 郎,直史館,改左拾遺,為江南西路轉運副使,改右補 闕,加正使。齊賢居職,勤究民弊,務行寬大,江左人思 之不忘。召遷,拜樞密直學士,擢右諫議大夫,簽書樞」 密院事。雍熙初,遷左諫議大夫。三年,大舉北伐,代州 楊業戰沒,齊賢請行,即授給事中、知代州,領「河東制 置方田都部署。」入拜刑部侍郎、樞密副使。淳化二年 夏,參知政事,數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四年,罷為尚書左丞。丁內艱,尋復轉禮部尚書、知河 南府,徙知永興軍,又徙安州。踰年,加刑部尚書。真宗 即位,召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坐冬至朝 會被酒失儀,免相。四年,李繼遷陷清遠軍,命為涇原 等州軍安撫經略使。景德初,為兵部尚書、知青州。二 年,改吏部尚書。從東封還,復拜右僕射。三年,出判河 陽。從祀汾陰還,進左僕射。五年,代還。請老,以司空致 仕。七年夏,薨,諡文定。齊賢資儀豐碩,議論慷慨,有大 略,以致君自負,留心刑獄,多所全活。齊賢諸子,皆能 有立。宗信,內殿崇班,宗理,大理寺丞,宗諒,殿中丞,宗簡,閤門祗候。宗訥,太子中舍。宗禮最賢。雖累資登朝, 而畏羈束,故多居田裡。
張煦
[編輯]按《宋史張煦傳》,「煦字輔暘,開封人。開寶末,補府中牙 職。雍熙二年,為殿前承旨,遷殿直,擢閤門祗候,改內 殿崇班,知保安軍。咸平中,王均亂蜀,以煦為綿漢、劍 門路都巡檢使。夏人寇邊,又為邠寧、環慶路鈐轄。景 德元年,知環州。四年,宣州戍卒陳進反,命副曹利用 為廣東西路安撫使。賊平,改如京使,知懷州。東封歲」, 遷文思使、知曹州。會江、淮災歉,以煦為江南西路安 撫都監,俄還濟陰,徙滄州,領康州刺史。大中祥符九 年,知鄜州,復知滄州。天禧三年,拜西上閤門使,徙並 代鈐轄。以老疾求近郡,得知磁州。四年,卒。煦明術數, 善相宅,時稱其妙。
張昭允
[編輯]按《宋史張昭允傳》:「昭允字仲孚,衛州人。以父秉蔭,試 大理評事,潘美妻以女,奏換右班殿直。以久次遷通 事舍人。端拱初,契丹內擾,命為雄州監軍,進西上閤 門副使,免官。俄起為河西馬步軍鈐轄,屯石州。會討 李繼遷、王超,深入數百里,踰白池,道阻糧絕,昭允所 部援之,戎人大敗。真宗即位,以昭允章懷皇后姊婿」, 頗被親信。咸平二年,命為鎮、定、高陽關行營馬步都 鈐轄。時傅潛為都部署,畏懦,昭允屢勸其出兵,潛按 兵不動。潛既得罪,昭允亦削奪官爵,長流道州。景德 二年,起為楚國團練副使。大中祥符元年卒。
張岐
[編輯]按《萬姓統譜》:「岐字邠卿,崇安人,太傅靄之次子也。登 端拱二年進士第,累遷大理評事,遷司直。治獄有神 見,隨事立決,由是深為真宗識。擢屢出諸路決疑獄, 以勞授將作監丞。至道末,坐累出知永新縣。政尚廉 簡,吏不能欺。」
張拱
[編輯]按《萬姓統譜》:「拱,汴人,累舉進士不第,賣藥宜春門。忽 有道士抵其肆,授以棗七枚食之,自是不食。踰二年, 溲矢俱絕,神氣明爽,日可行數百里。後遊名山,不知 所終。」
張凝
[編輯]按《宋史張凝傳》:「凝,滄州無棣人。少有武勇,倜儻自任, 節帥張美召置帳下。太宗在藩邸,聞其名,以隸親衛。 即位,補殿前指揮使。淳化初,出為天雄軍駐泊都監, 改高陽關行營鈐轄、六宅使,遷北作坊使。咸平初,契 丹南侵,凝率所部兵設伏於瀛州西,挺身陷敵。凝子 昭遠年十六從行,即單騎疾呼突入陣中,掖凝出,左」 右披靡不敢動。遷趙州刺史。四年,召為邠寧、環慶、靈 州路副部署。景德初,為定州路行營副部署,徙保州 駐泊,改高陽關部署,就加殿前都虞候,卒。凝忠勇好 功名,累任西北,善訓士卒,繕完器仗,前後賞賜,多以 犒師,家無餘資。
張士遜
[編輯]按《宋史張士遜傳》,「士遜字順之,祖裕,嘗主陰城鹽院, 因家陰城。士遜淳化中舉進士,調鄖鄉主簿,遷射洪 令,改襄陽令,為祕書省著作佐郎,知邵武縣,以寬厚 得民,改祕書丞,監折中倉,歷御史臺推直官,翰林學 士楊億薦為監察御史,充江南轉運使,再遷侍御史, 徙廣東,又徙河北。以戶部郎中為壽春郡王友,改昇」 王府諮議參軍,遷右諫議大夫,改左庶子、知審刑院。 以太子詹事擢樞密副使,累遷尚書左丞,拜禮部尚 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後領定國軍 節度使、知許州。明道初,復入相,進中書侍郎。明年,進 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御史中丞范諷 劾士遜,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許州,徙河南府。寶 元初,復入相,封郢國公。康定初,累上章請老,拜太傅, 封鄧國公,致仕,卒,諡文懿。曹利用在樞密,藉寵肆威, 士遜居其間,無所可否,時人以《和鼓》目之。
張旦
[編輯]按《宋史張旦傳》:「旦,趙州人,勇敢善射,以經學中第,至 國子博士。淳化中,知陵州。時李順搆亂,連下城邑,賊 黨數萬,攻陵州,旦修完戰具,置鹿角砦,驅市人進戰, 大敗之。西川招安使上官正言:『雅州密邇蠻蜑,鎮撫 須得其人,乃授刑部員外郎,乘傳之任,寇不敢犯。真 宗即位,遷兵部員外郎,知德清軍。景德中,契丹入寇』」, 陷軍壁。旦與其子利涉率眾奮擊,並戰沒。
張質
[編輯]按《宋史張質傳》:「質字守朴,博州高唐人。少孤,養於兄 贊。贊為樞密院典謁,質因得隸兵房,頗為趙普、曹彬 所知。太宗征河東,還駐鎮陽,彬方典樞密,一夕議調 發屯兵,時軍載簿領,阻留在道,質潛計兵數,部分軍 馬,及得兵籍較之,悉無差謬。累遷本房副都承旨。咸 平初,授樞密副都承旨。大中祥符七年,轉都承旨。在」 樞要五十年,練習事程,精敏端慤,未嘗有過。天禧元 年,卒。錄其子大理評事純為衛尉寺丞,孫思道為三班奉職。
張佶
[編輯]按《宋史張佶傳》:「佶字仲雅,本燕人,後徙華州渭南。初 名志言,後改焉。父昉,殿中少監。佶少有志節,始用蔭 補殿前承旨,以習儒業獻文求試,換國子監丞,遷著 作佐郎。咸平初,擢為陜西轉運副使。三年,徙西川轉 運副使。時詔討王均,以餽餉之勞,遷虞部員外郎。賊 平,以佶為利州路轉運使。有薦其武幹者,召還,授如」 京使,徙麟府路鈐轄。景德中,徙益州,遷文思使。佶御 軍撫民,甚有威惠。大中祥符四年,為鄜延鈐轄、知秦 州。至州,置四門砦,開拓疆境,邊部頗怨。朝廷始務寧 邊,以佶輕信易事,徙邠寧路鈐轄。天禧初,遷宮苑使, 未逾月,擢拜西上閤門使,復為涇原鈐轄。四年,卒。子 宗象,兵部員外郎、直史館、度支判官。
張潁
[編輯]按《萬姓統譜》:潁為慈谿令,廉潔自持,邑人號為「張清 清。」太宗賜詔褒美曰:「令長之任,得以施異政而親吾 民也。爾膺茲選,綽著強明,勤以奉公,廉以守道,達於 聽覽,深所歎嘉。愈勵精勤,當俟明陟。」卒後,民立廟祀 之。縣有清清堂,以潁名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