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23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三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二百三十六卷目錄
御製部藝文
梁武帝集序 梁沈約
奉敕示七夕詩啟 任昉
請頒示御製西嶽碑文疏 唐信安王禕
為李僕射賀聖製政刑箴表 崔位
代陳司徒謝敕賜麟德殿宴百寮詩序表
王維
謝賜中和節御製詩序表 前人
真宗御製詩記 宋張誾
跋御製至尊壽皇聖帝聖政序記
陳傅良
恭跋御賜詩後 明宋濂
恭跋御製敕文下方 前人
魏文帝集序 張溥
梁簡文帝集序 前人
御製部紀事
皇極典第二百三十六卷
御製部藝文
[編輯]《梁武帝集序》梁·沈約
[編輯]「文思安安,欽明所以光宅;日月光華」,《南風》所以興詠。 日角之主,出自諸生;銳頂之君,少明古學。漢高、宋武, 雖闕章句,歌《大風》以還沛,好清談於暮年。夫成天地 之大功,膺樂推之寶運,未或不文武兼資,能事斯畢 者也。我皇誕縱自天,生知在御,清明內發,疏通外典。 爰始貴遊,篤志經術,究淹中之雅旨,盡《曲臺》之奧義, 莫不因流極源,披條振藻。若前疑往滯,舊學罕通,而 超然直詣,妙援終古,善發談端,精於持論,置壘難踰, 惟鋒莫擬,有同成誦,無假含毫,興絕節於高唱,振清 辭於蘭畹。至於春風秋月,送別望歸,皇王高宴,心期 促賞,莫不超挺睿興,濬發神衷。及登庸歷試,辭翰繁 蔚,牋記風動,表議雲飛。雕蟲小藝,無累大道。懷君人 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為下奉上,形於辭旨。雖密奏 忠規,遺稿必削;而國謨藩政,存者猶多。逮乎俛應歸 運,仰修乾錄,載筆握簡,各有司存。如綸之旨,時或染 翰。暨於設簴靈囿,愷樂在鎬,《鹿鳴》《四牡》,《皇華》《常棣》之 歌;《伐木》《採薇》,《出車》《杕杜》之讌,皆詠志摛藻,廣命群臣。 上與日月爭光,下與「鍾石」比韻,事同觀海,義等窺天, 觀之而不測,遊之而不知者矣。竊惟左《史記》言,右《史 記》事,君舉必書,無論大小。況乎感而後思,思而後積, 積而後滿,滿而後言,若斯而已哉!謹因事立名,隨源 編次。
《奉敕示七夕詩啟》任昉
[編輯]臣昉啟:奉敕並賜示七夕五韻,竊惟帝跡多緒,俯同 不一,託情風什,希世罕工。雖漢在四世,魏稱三祖,寧 足以繼想南風,克諧調露?性與天道,事絕稱言,豈其 多幸,親逢旦暮。臣早奉龍潛,與賈馬而入室;晚屬天 飛,比嚴徐而待詔。惟君知臣,見於訥言之旨;取求不 疵,表於辯才之戲。謹輒牽率庸陋,式酬天獎,拙速雖 效,蚩鄙已彰。臨啟慚恧,罔識所寘。謹啟。
《請頒示御製西嶽碑文疏》唐·信安王禕
[編輯]開元十二年,帝幸東都,至華州,命勒石於華嶽,帝親製其文。信安王禕上《言》曰:
「臣伏見御製《西嶽碑文》,來從上元,光照下土,群臣捧 戴,遊聖難名。臣聞天作高山,氣雄茲嶽,壓洪河而傑 起,凌蒼昊而孤標,近當國門,用固京邑。」自巨靈開拓, 往帝巡遊,精意嘗聞頌聲,則未非勝賞難就。蓋詞翰 無能,不遇非常之君,孰睹非常之事?陛下知其若此, 金聲而玉振之,乃發揮睿詞,幽贊神化,廣大極天地, 「光明融日月,至理洞清微,至功含造化。合而成體,散 而成章,巍乎煥乎,不可得而稱。」又復親紆彩筆,寫在 香牋,隨手生姿,入神變態,勢如飛動,妙絕古今。諒得 之自然,豈因之外物?對揚天休,臣子之常也。美而無 述,過莫大焉。請以御製碑文,頒示四海,使伊昔之後, 自愧不才,率土之臣,咸知所謂。則雖「死之日猶生之 年。」
《為李僕射賀聖製政刑箴表》崔位
[編輯]臣某言:伏見聖製《政刑箴》,「天文昭回,八表皆燭;睿藻 稽古,《六經》不刊。」臣某〈中謝〉伏惟皇帝陛下致理和平, 躋人壽域,猶懷兢業,重設箴規。酌裁成立政之中,求 司牧措刑之本,信成康之能事,蓋堯禹之用心,可以 萬邦作孚,千載垂範,金石不朽,日月俱懸。爰自繩契 已還,歷選列辟,憲章代有,詞義罕攻。《湯製》侷促於《盤 銘》,《虞歌》淡泊於琴曲。橫汾乃縱賞之事,黃竹匪勸誡 之文。其餘流薄國風,漂淪《樂府》,典謨雅誥,寂滅無聞。 曷若光啟格言,昭融至道,勤萬機於一日二日,立盛 德於先天後天。長垂四目之明,詎假百官之啟。臣職 惟方鎮,宗忝葭莩,成誦已在於丹心,《述宣》願播於青 史。臣限以所守,不獲奔走闕下,拜舞天階。無任捧讀 跪戴抃躍之至
《代陳司徒謝敕賜麟德殿宴百寮詩序表》
[編輯]王維
臣某言:「支使某官奏事迴,伏奉某月日手詔,賜臣以 皇太子所寫聖製《麟德殿宴百僚詩序》。日月揚光,風 雲動色。」捧受之次,震駭失常。臣某〈中謝〉臣伏以經天 緯地者,聖人之文;多才多藝者,元良之美。逖聽前修, 旋觀往冊,考論盛世,罕見全能。故漢後詠歌,有乖《雅》 《頌》之旨;周儲聰哲,不聞翰墨之妙。伏惟陛下道洽帝 堯,文超繫表,體陰陽之變化,與雲漢而昭回。皇太子 德邁生知,學資聖訓,掩鍾張之筆札,並虯鸞以飛動。 臣特承湛恩,荷此殊錫,集榮光於外府,啟重寶於私 庭。班氏賜書,既甚懸隔;馬卿視草,曾未比擬。又臣所 獻《奉和詩》,事等賡歌,情同率舞。濫吹之音,謬塵於天 聽;踰涯之賞,忽降於絲言。豈臣微力,所宜負戴,非臣 捐軀所能效益。無任榮荷感惕之至。
《謝賜中和節御製詩序表》前人
[編輯]臣某言:「中使至,伏奉手詔,並賜臣皇太子所寫御製 《中和節詩序》。」聖澤曲臨,天文下降,日月爛其光彩,風 雲蔚其氣色。捧讀驚駭,魂守失常。臣某。〈中謝〉臣伏以 天地有常,萬物必由其化;陰陽不測,聖人能為之節。 然後垂文章以鼓舞天下之動,張宴樂以道天下之 和。三五以還,盛美斯在。伏惟陛下以道御物,以文化 成,立言盡經緯之本,秉筆節陽和之中。雖天旨元深, 理絕於彌度;而睿詞煥洽,義歸於德卲。文輝三象,諧 同六律,邁殷湯之晨露,掩虞舜之薰風。皇太子以聰 哲之姿,篆隸之妙,鸞鳳之勢,鍾王莫儔。臣備守外藩, 獲承殊獎,荷此非常之賜,實惟希代之寶。窺觀則河 漢無極,負戴則山嶽為輕。沉族捐軀,何階上答?不勝 欣感之誠,謹獻《應制》詩一首,章句疏蕪,義理鄙淺。君 唱臣和,歡逢宴鎬之時;濫吹徒歌,輒效鈞天之末。塵 瀆旒扆,伏深戰懼。無任祗惕之至。
《真宗御製詩記》宋·張誾
[編輯]章聖皇帝即位之七載,聞河陽濟源奉仙觀唐魯真 人舊廬,有道士賀蘭棲真者,道術甚高,發使者詔至 京師。既而與語,灑然異之,棲真為詩以獻,上復製詩 以寵答之。一日從容問曰:「人言先生能點黃金,信乎?」 對曰:「陛下聖德聰明,富有四海,可謂真天子矣。臣願 以堯舜之道點化天下,顧方士偽術,不足為陛下道。」 上大奇其言,益加敬禮,未幾丐還,賜號棲真大師,加 以命服,蠲其觀之田賦。棲真壽一百一十有三歲,乃 屍解去,葬於觀之東。又八十有八年,其徒郭仲琨再 刻賜詩於石,而圖棲真像其下,且囑臣為之記。臣誾 再拜稽首而言曰:伏觀自昔世主,窮好道家之術者 甚眾,而鮮得其真。故其始莫不以謂神仙可致,長年 可祈,至以敝屣視天下,親屈帝尊,以禮怪迂之士,而 其後類不免為詭誕之所欺惑,可為太息。惟章聖皇 帝沖妙在躬,神明自得,以道蒞天下者二十有四年, 不待問途襄城之野,膝行崆峒之山,而異人奇士,應 時而來,樂告以善。故祥符、景德之間,天下垂拱無為, 海內蒙福,登封告成,號稱至治,其功德遠矣。觀《棲真》 之所陳上所以待遇之意,與昔之世主所甘心者,顧 不異哉。棲真異事多此,不復具載,特書其為上語者 如此。
《跋御製至尊壽皇聖帝聖政序記》
[編輯]陳傅良
臣上言:「臣聞前聖之德業,莫盛於堯舜;後聖之述作, 莫盛於孔子;然二者相須而不能以同時。恭惟至尊 壽皇聖帝道本於稽古,功成於協帝,臨御二十有八 年,仁恩塞穹壤,威聞憺蠻貊,潤色中興之烈,而增光 揖遜之美。薄海內外,萬口同辭,以為自舜以來一人 而已。陛下奉若慈訓,克昌丕緒,見之行事,緝熙光明」, 而且欲以欽承允蹈之餘,布在方策,昭示無極。爰命 史臣,褒輯聖政,鋪張表出,作《宋一經》。於是書成來上 親灑宸翰,攄發睿藻,冠之篇端。日星有爛,著於天文, 而太極之妙自然陳露,搢紳鉛槧之流,又以為是孔 氏之作也。臣竊惟《有虞》之書,初與《五典》並行而無辨, 更千五百年而得孔氏,斷為書首,序之百篇之上,然 後暴白於萬世。由此觀之,虞舜雖極治,嘗久晦而後 彰。孔子能祖述矣,蓋追誦而不相及。未有父子兩朝, 聖以繼聖,立德立言,自相發揮。皇乎異哉,如今日之 盛者也。抑臣次舜之事,以底豫於孝,遭人倫之變也; 以予賢於公,因天命之改也。惟我壽皇之事高廟,備 極五福,彌歷三紀,雍雍穆穆,脗無間言,曾未倦勤,脫 屣萬乘,授之主鬯,神人燕寧,累聖一家,世世同德,父 子之間,視舜有光焉。則陛下之序此書,尢足以垂百 王之範,補六藝之缺矣。臣以非材,待罪宰事,適董攸 司,與托不朽,而藏之禁嚴,未寫琬琰,無以對揚宏休, 臣實甚懼。用是百拜稽首,昧死請以賜本,大書深刻, 以幸來世。而又百拜稽首,髣髴大旨,敬書於序之下 方。
===悠久,必日與文學法從之臣論道而經邦。當情意洽 孚之時,或相與賡歌,或褒以詩章,或燕之內殿,君臣 之間實同魚水,非直侈為觀美,所以禮賢俊、示寵恩 而昭四方也。有如唐之文皇、宋之太宗,其事書諸簡 編者,可以見之矣。《皇明紀號》:「洪武之八年秋八月甲」 午,皇上覽川流之不息,水容澄爽,油然有感於宸衷。 陋尹程《秋水賦》言不契道,乃親更為之。賦成,召禁林 群臣觀之,且曰:「卿等亦各撰賦以進。」臣率同列研精 覃思,鋪敘成章,詣東皇閣次第投獻。上皆親覽焉,復 寘品評於其間。已而賜坐,敕太官進天廚奇珍,內臣 行觴。觴已,上顧臣曰:「卿何不盡飲?」臣出跪奏曰:「臣荷 陛下聖慈,賜臣以醇酎,敢不如詔。第臣年衰邁,恐不 勝杯酌,志不攝氣,或愆於禮度,無以上承寵光爾。」上 曰:「卿姑試之。」臣即席而飲,將徹,上復顧臣曰:「卿更宜 釂一觴。」臣再起固辭。上曰:「一觴豈解醉人乎?」卒飲之, 臣舉觴至口端,又復瑟縮者三。上笑曰:「男子何不慷 慨為?」臣對曰:「天威咫尺間,不敢重有所瀆。」勉強一吸 至盡,上大悅。臣顏面變赬,頓覺精神遐漂,若行浮雲 中。上復笑曰:「卿宜自述一詩,朕亦為卿賦《醉歌》。」二奉 御捧黃綾案進,上揮翰如飛,須臾成《楚辭》一章。臣既 醉,下筆傾欹,字不成行列,甫綴五韻。上遽召臣至,命 編修官臣右重書以遺臣。遂諭臣曰:「卿藏之以示子 孫,非惟見朕寵愛卿,亦可見一時君臣道合,共樂太 平之盛也。」臣行五拜禮,叩首以謝。上更敕給事中臣 善等賦《醉學士歌》雲。臣既退,竊自念曰:「臣本越西布 衣,粗藉父師明訓,弗墜箕裘之業而已。一旦遭際聖 明,遣使聘起之,踐歷清華,地躋禁近,無一朝不覲日 月之光,如此者凡十有七年。叨冒恩榮,敻」絕前比。所 幸犬馬之力未衰,誓將竭奔走之勞,以圖報稱。今天 寵屢加,雲漢之章,昭燭下土。臣竊自靖度,何足以堪 之。雖然《傳》有之:「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 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洪 惟皇上尊賢下士,講求唐、虞治道,度越於唐、宋遠甚。 雖以臣之至愚,亦遭被非常之殊渥,六合之廣,其有 抱藝懷才者,孰不思踴躍奮厲以揚於王廷哉!臣按 《南有嘉魚》之詩有曰「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序者 謂太平之君子,至誠樂與賢者共之也;皇上寵恩之 便蕃,抑過之矣。又按《天保》之詩有曰:「罄無不宜,受天 百祿;降爾遐福,惟日不足」;序者謂臣能歸美以報其 上。臣雖無所猷為,願持此以頌禱於無窮哉!古者侈 君之命,勒諸鼎彝,藏諸宗廟,嗣世相傳,以至於永久。 臣敢竊援此義,礱玉為軸,裝褫成卷,什襲珍藏,以顯 示來裔。給事中臣善等應制諸詩,附錄其後,而賢士 大夫聞風慕艷而有作者,又別見《左方》雲。是歲九月 戊午,具官臣金華宋濂謹記。
《恭跋御製敕文下方》前人
[編輯]「皇帝臨御之七載,益弘敷教治,優老禮賢,孳孳如弗 及時。則有若翰林學士承旨臣同,春秋七十,猶以文 學在侍從論思之列,其意以為幸逢有道之君,何忍 去之!」休致之請,久而不敢發。上見同皓首蒼顏,與白 面少年旅進旅退,於班行中,惻然憐之。八月甲辰,特 降致仕之命,續社期年,且官其一子。魯召同入,賜坐, 從容慰勞之。夜漏下十刻,始敕內官扶掖而還。乙巳, 上親製文一篇以賜,同仰瞻天藻之華,無任欣躍。既 奉表詣殿庭稱謝,又以副墨勒諸貞珉,昭示悠久。臣 濂聞之,「君臣遇合,自古為難。非道之符契,情之感孚, 鮮有善始而善終者。今同年雖耄,拳拳戀闕之心,皦 如出日,忠款自將,不替往初。」上憫其衰暮,不欲煩之 以事,令優游田裡,以終天年,恩數便蕃,視昔有加。上 下之間,可謂兩盡其道,猗歟盛哉!昔宋孫宣公奭自 翰林侍講學士乞致其事,仁宗嘗賜詩一首,詞臣尚 載之簡冊,至今以為美談。矧我皇上,睿思天成,神文 炳煥,其功侔造化,經緯圖書,足以昭明政體,用風厲 四方。《詩》云乎哉,是將傳之億萬斯年,永永無斁。而同 之名氏,在奎壁光芒之中,亦因是不朽,誠千載之一 逢也。《傳》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天下之士聞之,有不 鼓舞而淬礪者乎?臣職在國史,謹已備載日曆,復因 同之,請恭書於下方雲。是月癸丑,翰林侍講學士、知 制誥、同修國史兼太子贊善大夫臣金華宋濂恭跋。
《魏文帝集序》張溥
[編輯]曹子桓生長戎旅之間,善騎馬左右射,又工擊劍彈 碁,伎能戲弄,不減若父。其詩歌文辭,彷彿上下,即不 堪弟畜。陳思為「孟德大兒」,固有餘也。魏王帝業無足 稱,惟令宦人為官,不得過諸署令,詔群臣家,不得奏 事,大後後族家,不得當輔政任。石室金策,可寶萬世。 彼親見漢室炎隆,女主中人,手撲滅之,麥秀黍離,恫 傷心目。霸朝初創,力更舊轍,至待山陽公以不死禮, 遇漢老臣楊彪,不奪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當 日符命獻諛,璽綬被躬,群眾推奉,時與勢迫,倘建安 君臣有能為武庚、比干者,或觀望卻步,竟保常節,未可知也。《典論》自序,善述生平。論文一篇,直自言所得 與王朗書,務立不朽於著述間,不肯以七尺一棺畢 其生死。雅慕漢文,沒而得諡,良雲厚幸。占其志趣,亦 古諸侯之博聞者也。甄后《塘上》,《陳王豆歌》,損德非一, 崇華首陽,有餘恨焉。
《梁簡文帝集序》前人
[編輯]史言,梁簡文帝文集一百卷,雜著六百餘卷。自古皇 家撰論,未有若是其多者。蓋朱邸日久,會逢清晏,兼 以昭明為兄,湘東為弟,文辭競美,增榮棠棣,儲極既 正,宮體盛行,但務綺博,不避輕華。人挾曹丕之資,而 風非黃初之舊,亦時世使然乎?賊景犯闕,強登帝座, 吞土不祥,終於協夢。至今讀其《題壁序》,自云:「蘭陵正 士,弗欺暗屋」,輒為泣數行下。武帝開門揖盜,自戕骨 肉。簡文立顛沛之中,罹懷、愍之酷,跋胡疐尾,孽非己 作,後代諱其閔凶,並其文字,指為無福,不得擬《秋風 步短歌》,亦足悲也。帝答湘東書,頗厭時人效謝康樂、 裴鴻臚。余謂帝詩文,適在謝後裴前耳。昭明稱帝佳 作,止雲首尾裁淨。一字之評,從來論六朝者所未逮。 《帝誡當陽書》:「立身須謹重,文章須放蕩。」是則其生平 所處也。
御製部紀事一
[編輯]《書經益稷》:「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颺言 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 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 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
《宋書·符瑞志》:「帝舜時,和氣普應,慶雲興焉。若煙非煙, 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百工相和而歌《慶雲》, 帝乃倡之曰:『慶雲爛兮,禮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 兮,群臣咸進稽首曰:『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 弘予一人』。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 經,萬姓允誠。於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聖賢,莫不咸』』」 聽。「鼚乎鼓之,軒乎舞之」,精華以竭,《褰裳》去之。於是八 風修通,慶雲叢聚。
《史記·樂書》:「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註〉《南風》,養萬物, 孝子之歌也。舜有孝行,故以五弦之琴歌《南風》詩,以 教理天下之孝。
《周語》:衛彪傒曰:「《周詩》有之曰:『天之所支,不可壞也;其 所壞亦不可支也。昔武王克商而作此詩,以為飫歌, 名之曰《支》,以遺後人,使永監焉』。」
《六韜》:武王踐阼三日,召師尚父而問焉,曰:「『黃帝、顓頊 之道存乎』?師尚父曰:『在《丹書》。王欲聞之則齊矣』。」齊三 日,王端冕,師尚父亦端冕,奉書而入。王東面而立,師 尚父西面道《書》之言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 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弗敬則不正, 枉者滅廢,敬者萬世。」王聞書之言,惕若恐懼而為戒。 《書》於席之四端:「於幾、於鑑、於盥盤於楹、於杖、於帶、於 履、屨於觴、豆、於戶、《牖》、於劍、弓、矛為銘焉。」
《琴操》:周成王時,鳳凰來舞於庭,成王乃援琴而歌曰: 「鳳凰翔兮於紫庭,余何德兮以感靈。賴先王兮恩澤 臻,於胥樂兮民以寧。」
《穆天子傳》:「天子南遊於黃臺之丘,獵於鈃山,天寒雨 雪,有凍人,王乃作詩三章以哀民。」
《漢書高祖本紀》: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軍於會缶。布 走,令別將追之。上還,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 老子弟佐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 擊築自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上乃起舞,慷慨 傷懷,泣數行下,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 中,萬歲之後,吾魂魄猶思家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 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無有 所與!」沛父老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 十餘日,上欲去,沛父兄固請留。上曰:「吾人眾多,父兄 不能給。」乃去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上留止,張飲三 日。
《留侯世家》:漢十二年,上從擊破黥布軍歸,疾益甚,愈 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 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猶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 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衣冠甚偉。上 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曰:「東園公、 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歲, 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 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
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 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戚夫人 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曰:「鴻鴈高飛,一舉千 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 繳,尚安所施?」歌數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罷酒, 竟不易太子。
《漢書武帝本紀》: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獲 白麟,作《白麟之歌》。」
元鼎四年六月,得寶鼎后土祠旁,秋馬生涯窪水中, 作《寶鼎》《天馬之歌》。
元封二年春,幸緱氏,遂至東萊。夏四月,還祠泰山。至 瓠子,臨決河,命從臣將軍以下,皆負薪塞河隄,作《瓠 子之歌》。還作甘泉通天臺長安飛廉館。六月,詔曰:「甘 泉宮內中產芝,九莖連葉,上帝博臨,不異下房,賜朕 弘休。其赦天下」,賜雲陽都百戶牛酒,作《芝房之歌》 《古文苑》。武帝作柏梁臺,詔群臣二千石能為七言詩 者,乃得上坐。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時」,〈自梁王已下作詩者二十五人〉 《漢書武帝本紀》:「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於盛唐,望 望祀虞舜於九嶷,登灊天極山,自尋陽浮江,親射蛟 江中,獲之。舳艫千里,薄樅陽而出,作《盛唐樅陽之歌》。 太初四年春,貳師將軍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 來,作《西極天馬之歌》。」〈注〉《應劭》曰:「大宛舊有天馬種,號 一日千里。」
太始三年二月,行幸東海,獲赤鴈,作《朱鴈之歌》。 四年夏四月,幸不其,祠神人於交門宮。若有嚮坐拜 者,作《交門之歌》。
《漢武故事》:「帝行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忻然中流 與群臣飲讌,帝歡甚,乃自作《秋風辭》。」
《漢書外戚傳》:孝武李夫人,少而早卒,上思念不已,方 士齊人少翁言能致其神,迺夜張燈燭,設帳幄,陳酒 肉,而令上居他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帷 坐而步,又不能就視。上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曰:「是 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令樂府諸音家 絃歌之。上又自為作賦,以傷悼夫人。
《拾遺記》:漢武帝思懷往者李夫人,不可復得,時始穿 昆靈之池,泛翔禽之舟,帝自造歌曲,使女伶歌之。時 日已西傾,涼風激水,女伶歌聲甚遒,因賦《落葉哀蟬》 之曲曰:「羅袂兮無聲,玉墀兮塵生,虛房冷而寂寞,落 葉依於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寧。」 《西京雜記》:「始元元年,黃鵠下太液池,上為歌曰:『黃鵠 飛兮下建章,羽肅肅兮行蹌蹌,金為衣兮菊為裳,唼 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顧菲薄,媿爾嘉祥』。」
《漢書王褒傳》:「神爵、五鳳之間,天下殷富,數有嘉應,上 頗作歌詩,欲興協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 雅琴者渤海趙定、梁國龔德,皆召見待詔。」
《哀帝本紀贊》:「孝哀自為藩王及充太子之宮,文辭博 敏,幼有令聞。」
《後漢書桓榮傳》:「榮子郁,敦厚篤學,傳父業。顯宗以郁 先師子,甚見親厚,常居中論經書,問以政事。稍遷侍 中。帝自製《五家要說章句》,令郁校定於宣明殿。」〈注〉《華 嵩書》曰:帝自製《五行章句》,此言五家,即謂五行之家 也。《東觀記》曰:上謂郁曰:「卿經及先師,致復文雅」,其冬, 上親於辟雍,自講所制五行章句,已,復令郁說一篇, 上謂郁曰:「我為孔子,卿為子夏,起予者商也。」又問郁 曰:「子幾人能傳學?」郁曰:「臣子皆未能傳學,孤兄子一 人學方起。」上曰:「努力教之,有起者即白之。」
《蔡邕傳》:「初,帝好學,自造《羲皇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 為文賦者,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 數十人。」
《靈思何皇后紀》:「王美人生皇子協,後酖殺美人,帝愍 協早失母,又思美人,作《追德賦》《令儀頌》。」
《魏書》:文帝年八歲能屬文,有逸才。初在東宮,疫癘大 起,時人彫傷。帝深感歎,與素所敬者大理王朗書曰: 「生有七尺之形,死為一棺之土,唯立德揚名,可以不 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癘數起,士人彫落,余獨何人 能全其壽?」故論撰所著典論、詩賦,蓋百餘篇。集諸儒 於肅城門內,講論大義,侃侃無倦。
胡沖吳曆帝以素書所著《典論》及詩賦餉孫權。又以 紙寫一通與張昭。
《魏志文帝本紀》:「帝好文學,以著述為務,自所勒成垂 百篇。又使諸儒撰集經傳,隨類相從,凡千餘篇,號曰 《皇覽》。」
《高貴鄉公本紀註》:傅暢《晉諸公贊》曰:「帝嘗與中護軍 司馬望、侍中王沈、散騎常侍裴秀、黃門侍郎鍾會等 講宴於東堂,並屬文論名。秀為儒林文人,沈為文籍 先生,望、會亦各有名號。」
甘露四年春正月,黃龍二,見寧陵縣界井中。〈注〉《漢晉 春秋》曰:「是時龍見,咸以為吉祥。帝曰:『龍者,君德也。上 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數屈於並,非嘉兆也』。仍作《潛龍》 之詩以自諷。司馬文王見而惡之《宋書始平孝敬王子鸞傳》:子鸞母殷淑儀,寵傾後宮。 子鸞愛冠諸子,凡為上所盻遇者,莫不入子鸞之府 國。及為南徐州,又割吳都以屬之。六年,丁母憂,追進 淑儀為貴妃。上自臨南掖門,臨過喪車,悲不自勝,左 右莫不感動。上痛愛不已。擬《漢武李夫人賦》。
《南史宋孝武帝本紀》:「帝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 俱下,才藻甚美。」
《宋前廢帝本紀》:「帝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誄及雜篇章, 往往有文采。」
《冊府元龜》:宋明帝好讀書,在藩時,撰《江左以來文章 志》。又續衛瓘所註《論語》一卷,行於世。帝寬仁待物,才 學之士多蒙引進,參侍文籍,應對左右。於華林園「含 芳堂講《周易》,常自臨聽。又嘗造《皇業頌》《通國風辭》《天 符頌》《帝圖頌》《治兵大雅》《白紵篇》《大雅》。」
南齊太祖在位所著文,詔中書侍郎江淹撰次之,又 詔東觀學士撰《史林》三十篇,魏文帝《皇覽》之流也。 《南齊書蘇侃傳》:「侃除積射將軍,遇太祖在淮上,便自 委結。上鎮淮陰,時張永、沈攸之反後,新失淮北,始遣 上北戍,不滿千人。每歲秋冬間,邊淮騷動,恆恐敵至。 上廣遣偵候,安集荒餘,又營繕城府。上在兵中久,見 疑」於時,乃作《塞客吟》以喻志。
《梁書武帝本紀》:「帝文思欽明,能事畢究,雖萬機多務, 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戊夜。造《制旨》《孝經義》《周 易講疏》及《六十四卦、二繫文言》《序卦》等義,《樂社義》《毛 詩答問》《春秋答問》《尚書大義》《中庸講疏》《孔子正言》《老 子講疏》,凡二百餘卷,並正先儒之述,開古聖之旨。王 侯朝臣,皆奉表質疑,高祖皆為解釋。脩飾國學,增廣」 生員,立五館,置《五經》博士。天監初,則何佟之、賀場、嚴 植之、明山賓等覆述制旨,並撰吉凶軍賓嘉五禮,凡 一千餘卷。高祖稱制斷疑,於是穆穆恂恂,家知禮節。 大同中,於臺西立士林館,領軍朱異、太府卿賀琛、舍 人孔子袂等,遞相講述。皇太子、宣城王亦於東宮宣 猷堂及揚州解開講,於是四方郡國,趨學向風,雲集 於京師矣。兼篤信正法,猶長釋典,製《涅盤》《大品》《淨名》 《三慧》諸經義記,復數百卷。聽覽餘閑,即於重雲殿及 同泰寺講說,名僧碩學,四部聽眾,常萬餘人。又造《通 史》,躬製贊序,凡六百卷。天情睿敏,下筆成章,千賦百 詩,直疏便就,皆文質彬彬,超邁今古,詔銘贊誄,箴頌 牋奏。爰初在田,洎登寶歷,凡諸文集,又百二十卷。六 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又 撰《金策》三十卷。
《蕭子顯傳》:大通二年,子顯遷侍中。高祖雅愛子顯才, 又嘉其容止吐納,每御筵侍坐,偏顧訪焉。嘗從容謂 子顯曰:「我造《通史》,此書若成,眾史可廢。」子顯對曰:「仲 尼讚《易》道,黜八索;述職方,除九丘,聖製符同,復在茲 日。」時以為名對。三年,以本官領國子博士。高祖所製 經義,未列學官,子顯在職,表置助教一人,生十人。又 啟撰「《高祖集》並《普通北伐記》。」
《冊府元龜》:劉孺為太子中書舍人,嘗侍宴壽光殿,詔 群臣賦詩。時孺與張率並醉,未及賦,帝取孺手板題 戲之曰:「張率東南美,劉孺雒陽才。攬筆便應就,何事 久遲迴。」
簡文帝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 早就弗之信也。仍於御前面試辭采甚美高祖嘆曰: 「此子吾家之東阿讀書則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 必記章篇辭賦操筆立成博綜群書善言元理雅好 題詩。」
《梁書簡文帝本紀》:帝雅好題詩,其序云:「餘七歲有詩 癖,長而不倦,然傷於輕豔,當時號曰宮體。所著《昭明 太子傳》五卷,《諸王傳》三十卷,《禮大義》二十卷,《老子義》 二十卷,《莊子義》二十卷,《長春義記》一百卷,《法寶連璧》 三百卷,並行於世。」
《南史梁元帝本紀》:「帝所著《孝德傳》《忠臣傳》各三十卷, 《丹陽尹傳》十卷,注《漢書》一百十五卷,《周易講疏》十卷, 《內典博要》百卷,《連山》三十卷,《洞林》三卷,《玉韜》《金樓子》 《補闕子》各十卷,《老子講疏》四卷,《懷舊傳》二卷,《古今全 德志》《荊南地記》《貢職圖》《古今同姓名錄》一卷,《筮經》十 二卷,《式贊》三卷,文集五十卷。」
《冊府元龜》:「梁元帝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 辨敏速,冠絕一時。著述詞章,多行於世。」
《陳書武帝本紀》:永定二年「三月乙卯,高祖幸後堂聽 訟,還,於橋上觀山水,賦詩示群臣。」
《冊府元龜》,陳後主所製文筆,卷軸甚多,乃別寫一本 付姚察,有疑悉令刊定。後又善作詩,及隋兵渡江,猶 作詩不輟。及朝隋文帝,東巡,登芒山,侍飲賦詩。 《魏書明元帝本紀》:「帝禮愛儒生,好覽史傳,以劉向所 撰《新序》《說苑》,於經典正義多有所闕,乃撰《新集》三十 篇,採諸經史,該洽古義,兼資文武焉。」
《太武帝本紀》:「神麚三年春正月癸卯,行幸廣密,臨溫 泉,作《溫泉之歌》。」
《孝文帝本紀》:「帝雅好讀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莊老,尤精釋義。才藻富贍,好為文章。詩賦銘頌,任興 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 和十年已後,詔冊皆帝之文,自餘文章,百有餘篇。」 《鄭羲傳》:「羲子道昭,為員外散騎侍郎,祕書丞,從征沔 漢」,高祖饗侍臣於懸瓠方丈竹堂,道昭與兄懿俱侍 坐焉。樂作酒酣,高祖乃歌曰:「白日光天兮無不曜,江 左一隅獨未照。」彭城王勰續歌曰:「願從聖明兮登衡 會,萬國馳誠混內外。」鄭懿歌曰:「雲雷大振兮天門闢, 率土來賓一正歷。」邢巒歌曰:「舜舞《干戚》兮天下歸,文 德遠被莫不思。」道昭歌曰:「皇風一鼓兮九地匝,戴日 依天清六合。」高祖又歌曰:「遵彼汝墳兮昔化貞,未若 今日道風明。」宋弁歌曰:「文王政教兮暉江沼,寧如大 化光四表。」高祖謂道昭曰:「自比遷務,雖猥與諸才,㒞 不廢詠綴。」遂命邢巒總集敘記。
《劉昶傳》:昶除使持節都督吳越楚彭城諸軍事、大將 軍。及發,高祖親餞之,命百寮賦詩贈昶,又以其文集 一部賜昶,高祖因以所製文筆示之,謂昶曰:「時契勝 殘,事鍾文業,雖則不學,欲罷不能。脫思一見,故以相 示,雖無足味,聊復為笑耳。」
《冊府元龜》:「後魏孝文帝遷雒,路由朝歌,見比干墓,愴 然悼懷,為文以弔之。」通直常侍劉芳為註解。
北齊後主幼而念善及長頗學綴文置文林館引諸 文士焉。
《周書明帝本紀》:二年九月丁未,幸同州,過故宅,賦詩 曰:「玉燭調秋氣,金輿歷舊宮。還如過白水,更似入新 豐。霜潭漬晚菊,寒井落疏桐。舉杯延故老,令聞歌大 風。」
帝幼而好學,博覽群書,善屬文,詞彩溫麗。及即位,集 公卿已下有文學者八十餘人於麟趾殿,刊校經史。 又捃採眾書,自羲、農以來訖於魏末,敘為《世譜》,凡五 百捲雲。所著文章十卷。
《武帝本紀》:「天和四年五月己丑,帝制《象經》成,集百僚 講說。」
《冊府元龜》:「隋煬帝初為晉王,善屬文。及為皇太子,數 有詩書遺牛弘,弘亦有答。及嗣位之後,常賜弘詩。其 同被賜詩者,至於文詞贊,無如弘美。」
《國朝傳紀》:煬帝善屬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隸薛道 衡由是得罪,後因事誅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隋唐嘉話》:煬帝為《燕歌行》,文士皆和。著作郎王胄獨 不下帝,帝每銜之,胄竟坐此見害,而誦其警句曰:「庭 草無人隨意綠」,復能作此語耶?
《隋書突厥傳》:「帝親巡雲內,泝金河而東北,幸啟民所 居。啟民奉觴上壽,跪伏甚恭。帝大悅,賦詩,賜啟民及 主金甕各一,及衣服被褥、錦綵特勒以下各有差。」 《冊府元龜》:「唐太宗貞觀初,著金鏡述,以示侍臣。 六年閏八月己巳,至善慶宮,宴三品已上於渭之濱。 帝甚歡,賦五言詩。」
《大唐新語》:蕭瑀,貞觀初為左僕射。太宗謂之曰:「武德 六年已後,太上皇有廢立之心而未定也。我當此日, 實不為兄弟所容,實有大功而不蒙賞。卿不可以厚 利誘,不可以刑戮懼,真社稷臣也。」因賜詩曰:「疾風知 勁草,版蕩識貞臣。」又謂之曰:「卿之守道眇身,古人無 以過也。然善惡大明,有時而失。」瑀謝曰:「臣特蒙訓誡, 恐死忠良,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十七年,與長孫無忌 等二十四人圖形於凌煙閣。
太宗欲見前代帝王事得失以為鑒戒,魏徵乃以虞 世南、褚遂良、蕭德言等采經史百家之內嘉言善語, 明王暗君之跡為五十卷,號《群書理要》,上之太宗手 詔曰:「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覽 所撰書,博而且要,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稽古,臨 事不戚,其為勞也,不亦大哉!」賜徵等絹千匹、綵物五 「百段。太子諸王各賜一本」
《唐書虞世南傳》:「太宗嘗作宮體詩,使賡和。世南曰:『聖 作誠工,然體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 詩一傳,天下風靡,不敢奉詔』。帝曰:『朕試卿耳』。賜帛五 十匹。世南卒,帝為詩一篇,述古興亡。既而歎曰:『鍾子 期死,伯牙不復鼓琴。朕此詩將何所示邪』?」敕起居郎 褚遂良,即其靈坐焚之。
《全唐詩話》:貞觀六年九月,帝幸慶善宮,帝生時故宅 也。因與貴臣宴,賦詩。起居郎請平宮商,被之管絃,命 曰《功成慶善樂》。使童子八佾為九功之舞。大宴會,與 《破陣舞》偕奏於庭。
太宗在洛陽宮,幸積翠池,宴酣,各賦一事。帝賦《尚書》 曰:「日昃翫百篇,臨燈披五典。夏康既逸豫,商辛亦荒 湎。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鮮。滅身資累惡,成名由積 善。」魏徵賦《西漢》曰:「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驅傳渭 橋上,觀兵細柳屯。夜宴經柏谷,朝遊出杜原。終藉叔 孫禮,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嘗不約我以禮。」 《冊府元龜》,貞觀十二年三月,著作郎鄧隆上表,請編 錄製製詩集,不許。帝初以功定海內,櫛風沐雨,不暇於諸書者久矣。暨於嗣業,進引忠良,銳情思政,朝夕 孜孜,求之若不及。數年之後,道致隆平,天下晏如,四 裔賓服。遂於聽覽之暇,留情文史,敘事言懷,時有摛 屬,天才俊麗,興記元遠,博該冊府,文過擊玉,故隆請 編次焉,其志不果。
《唐書鄧世隆傳》:「帝以武功定天下,晚始嚮學,多屬文 賦詩,天格贍麗,意悟沖邁。十三年,世隆上疏請加集 錄,帝謙不許。」
《長孫無忌傳》:「帝思所與共艱難,賴無忌以免,作《威鳳 賦》以賜,且況其功。」
《冊府元龜》:「貞觀十七年,太子太師魏徵卒。帝為製碑 文,並御書石刻畢,停於將作北門。公卿士庶,競以模 寫,車馬填噎,日有數千。時人號其碑為二絕,文與書 也。」
十九年,將征遼。二月,次河陽,詔殷少師比干贈太師, 自為文祭之。次鄴,經魏太祖墓,自為《祭文》。三月,幸定 州,經北嶽,自為《祭文》。四月,行軍總管姜確督兵攻蓋 至城,中流矢而卒。帝甚哀悼,為五言詩以悼之。十月, 班師。次漢武臺、餘基三城傍有祠堂塋域。帝顧問侍 臣,對曰:「此是燕、齊之士,為漢武求仙之處,其地俯臨」 大海,長瀾接天,岸多峻石,奇怪之狀。帝製文刻於石。 十二月,次定州,御步輦而行,帝攬筆於輦中賦詩。 二十年正月,幸晉祠,樹碑製文,親書之於石。
《全唐詩話》:貞觀二十年秋,帝幸靈州。時破薛延陀。回 紇諸部遣使入貢,乞置官司。上為詩,序其事曰:「雪恥 酬百王,除凶報千古。」公卿請勒石於靈州,從之。 《冊府元龜》:貞觀二十一年八月,骨利幹國遣使朝貢。 延陀之敗也,詔遣雲麾將軍康野密往慰撫焉。其君 長大悅,遣使隨野密入朝,獻馬百匹,有十四匹尤駿。 帝奇之,各為製名,號為「十驥」:其一曰「騰霜白」,其二曰 「皎雪驄」,其三曰「凝露驄」,其四曰「懸光驄」,其五曰「決波 騟」,其六曰「飛霞驃」,其七曰「發電赤」,其八曰「流金𩢍」,其 九曰「翔麟紫」,其十曰「奔虹赤。」帝乃為文以序其事,厚 待其使。
二十二年正月帝撰《帝範》十二篇賜皇太子顧謂王 公曰:「飭躬闡政之道備在其中」是日幸溫湯御製《溫 湯碑》以示群臣曰:「疇昔詞人已有此作朕。又為之可 得而比耶?」王公咸曰:「天文博奧超象繫之表前代瑣 瑣小詞,豈得輒相比況」乃神筆自書勒於溫井之側 侍坐王公咸聽於碑陰容紀姓名官位三月帝以邊 塵無警,朔漠來王,乃制「戎狄賓服」之文,又制《玉華宮 山銘》,紀示群臣,詔令學士並作。帝少屬亂離,久居兵 陣,及正位已後,遂博覽群書,總其宏綱,殆於萬卷,遒 文麗藻,一時冠絕。數年之內,經史屬綴,宮商自口,起 居郎傾耳揮翰,百而不紀一焉。
高宗為太子時,引庶子、少詹事、司議舍人等入閣,乃 從容而言曰:「文章詞賦,平生所愛,然未之為也。今日 風景殊佳,當與公等賦詩言志。」於是援筆以制序。翌 日,太宗以皇太子詩序示王公曰:「朕觀太子此文及 筆跡,進於常日。」司徒長孫無忌對曰:「皇太子稟承天 訓,文章筆扎,群藝日新。」是歲,太子制《玉華宮山銘》,又 《獻玉華宮賦》。
永徽五年五月,制《萬年宮銘》,刻石於永光門外,仍令 中書門下及文武三品已上並學士自書名位碑陰 而刻之。
顯慶二年十月幸鄭州次汜水帝以先帝於氾水擒 竇建德因平王世充,於是刻石立頌以紀功自為頌 文。
五年三月幸并州童子寺賦詩而還十二月較獵於 長社之安樂川召侍臣及藩臣夜讌帝賦詩以紀講 習之事。
龍朔元年冬十月狩於南山製《東狩詩》以示群臣 麟德二年封禪十一月丁酉至平陰頓是日降雪帝 賦詩皇后和。
咸亨四年十一月帝自製樂章有《上元》《二儀》《三才》四 時五行六律七政八風九宮十洲《得一慶雲》之曲以 示群臣令太常行之。
儀鳳二年七月宴百僚及諸親於九成宮之咸亨殿 酒酣帝賦詩作《柏梁體》皇太子霍王元軌相王輪群 臣相次繼作。
《太平御覽》:高宗製「元首」、「前星」、「維城」、「股肱」等誡,以示侍 臣。禮部尚書、弘文館學士許敬宗上表,請總名為《天 訓》,並請註解,許之。及注畢,敬宗為之序。
《冊府元龜》:「中宗神龍三年八月乙未,親送朔方軍總 管韓國公張仁亶於通化門外,帝製序賦詩。」
《全唐詩話》,中宗《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作》云:「九日 正乘秋,三杯興已周。泛桂迎樽滿,吹花向酒浮。長房 萸早熟,彭澤菊初收。何藉龍沙上,方得恣淹留。」時景 龍三年也。序云:「陶潛盈把,既浮九醞之歡;畢卓持螯, 須盡一生之興。」人題四韻,同賦五言,其最後成,罰之 引滿。韋安石、蘇懷詩先成於經野,盧懷慎最後成,罰《酒十月帝誕辰。內殿宴。聯句潤色》,鴻業寄賢才。〈帝雲〉 叨居右弼媿鹽梅。〈李嶠〉運籌帷幄荷時來。〈宗楚客〉職 掌圖籍濫蓬萊。〈劉憲〉兩司謬忝謝鍾裴。〈崔湜〉禮樂,銓 管效塵埃。〈鄭愔〉陳師振旅清九垓。〈趙彥昭〉忻承顧問 侍天杯。〈李適〉銜恩獻壽《柏梁臺》。〈蘇頒〉黃縑青簡奉康 哉。〈盧藏用〉「宗伯」秩禮天地開,〈薛稷〉帝歌難續仰昭回。 〈宋之問〉微臣捧日變寒灰,遠慚班左愧遊陪。〈上官婕 妤〉帝謂侍臣曰:「今天下無事,朝野多歡,欲與卿等詞 人時賦詩宴樂,可識朕意,不須惜醉。」大學士李嶠、宗 楚客等跪奏曰:「臣等多幸,同遇昌期,謬以不才,策名 文館,思勵駑朽,庶裨河嶽,既陪天歡,不敢不醉。」此後 每遊別殿,幸離宮,駐蹕芳苑,鳴笳仙禁,或戚里宸筵, 王門巹席,無不畢從。 景龍四年正月五日,御大明殿,會吐蕃騎馬之戲,因 重為《柏梁體》聯句,帝曰:「大明御宇臨萬方。」皇后曰:「顧 慚內政翊陶唐。」長寧公主曰:「鸞鳴鳳舞向平陽。」安樂 公主曰:「秦樓魯館沐恩光。」太平公主曰:「無心為子輒 求郎。」溫王重茂曰:「雄才七步謝陳王。」昭容上官曰:「當 熊讓輦愧前芳。」吏部侍郎崔湜曰:「再司銓管恩何忘」 著作郎鄭愔曰:「文江學海思濟航。」考功員外郎武平 一曰:「萬邦考績臣所詳。」著作郎閻朝隱曰:「著作不休 出中腸。」時上疑御史大夫竇從一、將作大匠宗晉卿 素不屬文,未即令續,二人固請,許之。從一曰:「權豪屏 跡肅嚴霜。」晉卿曰:「鑄鼎開嶽造明堂,此外遺忘。」時吐 蕃舍人明悉獵請令授筆,與之曰:「玉醴由來獻壽觴。」 上大悅,賜與衣服。
《冊府元龜》:元宗開元八年,親製《春雪》詩、《春臺望》一章 二十八句。起居舍人蔡孚奏曰:「伏見所製,氣雄詞美, 德音相屬,鄙炎漢之奢侈,徇有唐之儉陋,知作勞而 居逸,念中人之家產。用心如此,天下斯安。臣職在司 言,請宣示百寮,及編國史。」手詔答曰:「朕以聽政之餘, 因時遊矚,觀古人之制度,懷先王之卑菲,聊遇所覽」, 直書其事,雖文詞非麗,亦不忘於言。卿職在史官,君 舉必記,將以朕之素意,頒示庶寮。循諷表章,益深祗 勉。
十年,親注《孝經》,頒於天下。
十一年行幸北都親製《起義堂頌》刻石紀功於太原 府之南街。
十二年十一月,幸東都。至華州,命刺史徐知仁與信 安王褘勒石於華嶽祠南之通衢,帝親製其文。 十三年,封東嶽禮畢,帝製《紀泰山銘》,親扎勒於山頂 之石壁。
十四年十月幸汝州至溫湯之行宮時屬雨雪帝親 賦雨雪詩以示群臣十一月幸寧王憲宅與諸王宴 探韻賦詩即日還宮。
十五年五月「端午,宴群臣於武成殿,各賜衣一副,自 賦詩。六月,朔方節度使、兵部尚書蕭嵩赴朔方軍,命 有司於定鼎門外供帳,置酒以送之,帝賦詩以光寵 之。十二月,幸溫泉宮,登驪山石甕寺,賦詩,群臣和。」 《全唐詩話》:「開元十六年,帝自擇廷臣為諸州刺史。許 景先治虢州源光裕鄭州寇泚宋州鄭溫琦邠州袁 仁」恭杭州、崔志廉襄州、李昇期邢州、鄭放定州、蔣挺 湖州、裴觀滄州、崔成遂州,凡十一人行。詔宰相、諸王、 御史以上祖道洛濱,盛具奏太常樂帛舫水嬉,命高 力士賜詩,令題座右,帝親書,且給筆紙,令自賦,賚絹 三千遣之。
《唐書宋璟傳》:「璟耿介有大節,開元十七年為尚書右 丞相,張說為左丞相,源乾曜為太子少傅,同日拜。有 詔太官設饌,太常奏樂,會百官尚書省東堂,帝賦《三 傑詩》,自寫以賜。」
《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祀后土 於脽上,帝自為文。禮畢,令所司刻石於祀所。」
二十五年八月甲子,帝制《訓誡》六篇以示諸王,其旨 蓋明君臣父子之義,齊祭稼穡之事也。忠王嶼等上 表請宣付史官及示百僚,許之。宰臣李林甫等奏曰: 「臣等伏以聖謨垂訓,輝映千古,頒示朝廷,未及天下, 兼望宣布中外。」手詔諭曰:「周公聖人,攝行王政。誡伯 禽曰:『無以魯國驕人』。朕方聖雖慚,豈忘誡子!聊示廷」 訓,何足以宣布中外耶?
天寶二年五月,以重注《孝經》頒天下,詔曰:「化人成俗, 率繇於德本;移忠教敬,實在於《孝經》。朕思暢微言,以 理天下,先為注釋,尋亦頒行。猶恐至賾難明,群疑未 盡,近更探討,因而筆削,兼為敘述,以究源流,將發明 於大順,庶開悟於來學。宜付所司,頒示中外。」
八載九月,皇太子生日,帝製《仁孝詩》六章,札於步障 以賜太子,令中官高力士以示朝臣。宰相李林甫、陳 希烈等奏請頒示中外,兼編諸簡策,傳之不朽。手詔 報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將以道達情性,宣揚教義耳。 朕承五聖之業,受萬民之寄,主鬯葉於神心,元良貞 於國本。美其踐履仁孝,恭修友睦,深慰於懷,不覺形」 之諷詠。今請具寫六章,頒示中外,兼編諸簡策,以傳不朽。亦欲自家刑國,以訓人倫。宜依來請。
十載十月御朝元閣有慶雲見帝賦詩群臣畢和 十四載三月御勤政樓宴群臣帝賦詩斆柏梁體群 臣畢和。
肅宗屬詞典麗經史百家莫不該覽目所一見常如 誦習。
上元二年七月甲辰,延英殿御座生玉芝,一莖三花。 御製《玉靈芝詩》三章八句。是歲,李光弼出統河南諸 軍,帝於內殿宴送,御製詩以寵之,群臣畢和。
《宣和書譜》:「唐德宗初在宗藩,譽望已著,性識強敏,一 經於目,往往不待學而能,其所以自任者亦復如此。 齒胄之年,便為統帥,既總萬機,頗勵精治道,思前王 能事,以壯大猷。故群臣章奏來上,皆即批答,筆無滯 思,翰墨落落可觀。」
《冊府元龜》:德宗貞元元年,河東節度馬燧還太原,製 「《宸扆》《台衡》二銘,並序。」
四年三月甲寅,宴百僚於麟德殿,設《九部樂》及內出 舞馬。帝製序及詩以賜群臣,給御筆,仍命屬和。 《全唐詩話》:貞元四年九月,賜宴曲江亭,帝為詩序,因 詔曰:「卿等重陽會宴,朕想歡洽,欣慰良多,情發於中, 因製詩序,令賜卿等一本,可中書門下簡定文詞士 三五十人應制,同用清字,明日內於延英門進來。」宰 臣李泌等雖奉詔簡擇,難於取捨,由是百僚皆和。上 自考其詩,以劉太真及李紓等四人為上等,鮑防、於 邵等四人為次等,張濛、殷亮等二十三人為下等,而 李晟、馬燧、李泌三宰相之詩,不加考第。
韋綬以內相感心疾,罷還第。帝九日作《黃菊歌》,顧左 右曰:「安可不示韋綬?」遣使持往,綬遂奉和附使進。帝 曰:「為文不已,豈頤養耶?」敕曰:「自今勿復爾。」
《唐國史補》:「貞元五年,初置中和節,御製詩,朝臣奉和。 詔寫本賜戴叔倫於容州,天下榮之。」
《冊府元龜》:「貞元七年,帝幸章敬寺,賦詩序。皇太子在 侍,進和,兼題於壁,百僚畢,和以班列焉。其後京兆尹 薛玨請皇太子書帝詩序,刻石而填之以金。」
九年正月庚辰朔帝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帝賦退 朝觀軍仗歸營詩以示宰臣等。
十年九月十日以重陽日宴賜百僚追賞初九日以 雨罷宴及是方會宴帝賦詩以賜百官。
十一年九月癸卯賜中書門下及兩省供奉官宴於 曲江帝作詩賜百僚百僚畢和辛亥退朝召百僚詣 延英令中使宣喻曰:「昨九日聊示所懷文非工也。卿 等屬和雅麗深所嘉之。」
十二年以聽政之餘深思理本迺著《刑政箴》。
十三年九月重陽節,賜宰臣及兩省供奉官宴於曲 江,《賜中書門下及百僚詩》。
十四年二月帝製中春麟德殿會百僚觀新樂詩仍 令皇太子書以示百僚。
十七年二月朔賜群臣宴於曲江帝命中使薛盈珍 賜詩九月重陽節賜群臣宴於曲江命中使劉希昂 宣慰帝賜詩。
十八年九月重陽節御製《豐年多慶九月示懷》詩以 賜群臣。
《唐國史補》:德宗晚年絕嗜慾,尤工詩句,臣下莫可及。 每御製奉和,退而笑曰:「排公在俗有投石之兩頭置 標,號曰『排公』」,以中不中為勝負也。
《冊府元龜》。憲宗元和四年九月,帝以天下無事,留意 典墳,每覽前代興亡得失之事,皆三復其言。又讀《貞 觀開元寶錄》,見太宗撰《金鏡書》及《帝範》上下篇。元宗 撰《開元訓誡》,思繼前躅,遂採《尚書》《春秋後傳》《史記》、班、 范、《漢書》《三國志》《晉書》《晏子春秋》《新序》《說苑》等書,君臣 行事可為龜鏡者,集成十四篇:一曰君臣道合,二曰 辨邪正,三曰戒權幸,四曰《戒微》行,五曰任賢臣,六曰 納忠諫,七曰慎征伐,八曰慎刑法,九曰去奢泰,十曰 崇節儉,十一曰獎忠直,十二曰修德政,十三曰諫畋 獵,十四曰《錄勳賢》。分為上下卷。帝自製其目,曰《前代 君臣事跡》。至是,以其書寫於屏風,列之御座之右。復 遣中使程文幹以書屏六扇至中書宣示宰臣李藩、 裴垍曰:「朕近撰此《屏風》,常所觀覽,故令蹔將示卿。」藩 等上表稱賀。
太和二年五月帝纂集《尚書》中君臣事跡命工圖寫 於太液亭朝夕觀覽。
《唐書裴度傳》:「度以病丐還東都,拜中書令,臥家未克 謝,有詔先給俸料。上已宴群臣曲江,度不赴,帝賜詩 曰:『注想待元老,識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 禱』。別詔曰:『方春慎疾為難,勉醫藥自持。朕集中欲見 公詩,故示此,異日可進使者』。及門而度薨,年七十六。 帝聞震悼,以詩置靈幾。」
《杜陽雜編》:太和九年誅王涯、鄭注後,仇士良專權恣 意,上頗惡之。或登臨遊幸,雖百戲駢羅,未嘗為樂,往 往瞠目獨語,左右莫敢進問。因題詩曰:「輦路生春草, 上林花滿枝,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冊府元龜》:「太和九年五月乙巳朔,以御集《春秋左氏 列國經傳》三十卷宣付史館。」
開成元年三月庚申帝幸龍首池觀內人賽雨賦暮 春喜雨詩宰臣文武百官咸屬和。
三年帝夏日與學士聯句帝曰:「人皆苦炎熱我愛夏 日長柳公權曰: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續問奇類林》:唐文宗曾製詩以示鄭覃,覃奏曰:「且乞 留聖慮於萬機,天下仰望。」文宗不悅。覃出復示李宗 閔,歎服不已。一句一拜,懷而出之。上笑謂之曰:「勿令 適來阿父子見之。」即此,文宗當時亦憚覃而易宗閔 矣。
《北夢瑣言》:王文懿公起三任,節鎮揚,歷省寺,贈守太 尉,文宗頗重之,曾為詩寫於太子之笏以揚之。 《庚溪詩話》:「『唐宣宗微時,以武宗忌之,遁跡為僧。一日 遊方,遇黃蘗禪師,因同行觀瀑布,黃蘗曰:『我詠此』得 一聯而下韻不接』。宣宗曰:『當為續成之』。黃蘗云:『千岩 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宣宗續云:『溪澗豈能 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其後宣宗竟踐位,志先見 於《詩》矣。然自宣宗以後,接懿、僖之時,宇內遂不靖,則 「作波濤」之語,豈非讖耶?
《北夢瑣言》:唐宣宗皇帝好儒雅,每直殿學士,從容未 嘗不論前代興亡,頗留心貢舉。嘗於殿柱上自題曰: 「鄉貢進士李某。」或宰臣出鎮,賦詩以贈之,詞皆清麗。 凡對宰臣言政事,即終日忘倦。
《全唐詩話》:宣宗好進士及第,每對朝臣問及,苟有科 名對者必大喜,便問所試詩賦題目並主司姓名,或 佳人物。偶不中第,必歎惜移時。嘗於內自題鄉貢進 士李道龍、白居易之死,帝以詩弔之,製《秦邊陲曲》,其 詞曰「海岳咸通。」及帝垂拱,而年號咸通焉。
《東觀奏記》:上聽政之暇,多賦詩,多令翰林學士屬和。 一日賦詩賜寓直學士蕭寘令和,寘手狀謝曰:「陛下 此詩,雖掛水日千里,因之,平生懷亦無以加也。」明日, 詔學士韋澳問此兩句,澳奏曰:「宋太子家令沈約詩, 寘以睿藻清新,可方沈約爾。」上不悅曰:「將人臣比我 得否?」恩遇漸薄。執政乘之,出觀察使。
《北夢瑣言》:「德宗皇帝好為詩,以賜容州戴叔倫,文宗、 宣宗皆以詩賜大臣。昭宗駐蹕華州,以歌辭賜韓建, 以詩及《楊柳枝》辭賜朱全忠。所賜一也,或以敬,或以 憚,受其賜者,得不求其義焉。」
《冊府元龜》:「昭宗天復三年三月壬寅,御延喜樓,餞送 朱全忠還汴,帝自為詩以送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