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閨媛典/第36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六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閨媛典
第三百六十九卷目錄
閨悟部列傳
漢
李南女
晉
魏夫人 鮑姑
徐忡女 張氏
梁
錢妙真
北魏
拓拔氏女 智僊姑
謝自然
隋
黃氏女
唐
邊氏女 尹氏女
眉娘 和娘
何軫妻劉氏 韋氏女
姚婆 樂氏二女
馬愛娘 武信王五女
宋
預浩女 趙普二女
俞次尚妻 朱道誠妻王氏
啞女 王逵妻某氏
蔣念二孺人 悔詢女
俞道婆 黃姑
呂媼 饒腴妻何氏
唐廣貞 江安行妻賀氏
鄭八郎女 汪氏女
檀氏女 伴娘
陶氏 葉某妻郭氏
鄒俁妻江氏 楊孝寧妻徐氏
洪氏女 馬五娘
許東齋女
元
馬守明 馬姑
孫潤甫妾王氏 王守素
蔡婦趙氏 張直之妻楊氏
任氏女 仙婆
明
李氏 徐常淨
陸諒妻朱氏 焦姑
周氏女 吳秀瓊
周曉師女 夏雲英
燕女 徐亮女
魏氏 歐氏
李楚成妻歐氏 蔡連妻徐氏
龔用圓妻唐氏 張來仕妻徐氏
阮氏女 王進妻趙氏
左文林妻孫氏 李氏女
羅氏女 高氏女
朱氏女
閨媛典第三百六十九卷
閨悟部列傳
[編輯]漢
[編輯]李南女
[編輯]按《後漢書李南傳》:南字孝山,丹陽句容人。篤學,明於 風角。南女亦曉家術,為由拳縣人妻,晨詣爨室,卒有 暴風,婦便上堂,從姑求歸,辭其二親,姑不許,乃跪而 泣曰:「家世傳術,疾風卒起,先吹竈突及井,此禍為婦 女主爨者,妾將亡之應。」因著其亡日,乃聽還家,如期 卒。
晉
[編輯]魏夫人
[編輯]按蔡偉《魏夫人傳》:「魏夫人者,任城人也。晉司徒劇陽 文康公舒之女,名華存,字賢安。幼而好道,靜默恭謹, 讀莊老三傳,五經百氏,無不該覽。志慕神仙,味真耽 元,欲求沖舉,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納氣液,攝生夷 靜,親戚往來,一無關見,常欲別居閑處,父母不許。年 二十四,彊適太保掾南陽劉文,字幼彥。生二子,長曰」 璞,次曰瑕。幼彥後為修武令。夫人心期幽靈,精誠彌 篤,二子粗立,乃離隔宇室,齋於別寢。將逾三月,忽有 太極真人安度明、東華天神、方諸青童、扶桑碧阿陽 穀神王、景林真人、小有僊王、清虛真人王裒來降。裒 謂夫人曰:「聞子密緯真氣,注心三清,勤苦至矣。扶桑 大帝君敕我授子神真之道。」青童君曰:「清虛天王即 汝之師也。」度明曰:「子苦心求道,道今來矣。」景林真人 曰:「虛皇鑒爾勤感太極,已注子之僊名於玉札矣,子 其勖哉。」青童君又曰:「子不更聞《上道內晨景玉經》者仙道無緣得成,後日當會陽滌山中,爾謹密之。」王君 乃命侍女華散條、李明兌等,便披雲蘊,開玉笈,出《太 上寶文》《八素隱書》《大洞真經》《靈書八道紫度炎光石 精金馬神真虎文》《高僊羽元》等經,凡三十一卷,即手 授夫人焉。王君因告曰:「我昔於此學道,遇南極夫人 西城王君,授我寶經三十一卷,行之以成真人,位為 小有洞天僊王。今所授者,即南極元君西城王君之 本文也。此山洞臺乃清虛之別宮耳。」於是王君起立 北向執書而祝曰:「太上三元九星高真虛微,入道上 清玉晨裒,為太帝所敕,使教於魏華存,是月丹良吉 日戊申,謹按寶書神金虎文、《大洞真經》《八素玉篇》,合 三十一卷,是裒昔精思於陽明西山,受真人太師紫 元夫人書也。華存當謹按明法,以成至真,誦修虛道, 長為飛僊。有泄我書,族及一門,身為下鬼,塞諸河源, 九天有命,敢告華存。」祝畢,王君又曰:「我受祕訣於紫 元君,言聽教於師雲,此篇當傳諸真人,不但我得而 已,子今獲之,太帝命焉。」此書自我當七人得之,以白 玉為簡,青玉為字,至華存則為四矣。於是景林又授 夫人《黃庭內景經》,令晝夜存念,讀之萬遍,後乃能洞 觀鬼神安適,六府調和,三「魂,五臟生華色,反嬰孩,乃 不死之道也。」於是四真吟唱,各命玉女彈琴,擊鐘吹 簫,合節而發歌。歌畢,王君解摘經中所修之節度,及 寶經之指歸,行事之口訣,諸要備訖,徐乃別去。是時 太極真人命北寒玉女宋聯娟彈九氣之璈,青童命 東華玉女煙景珠擊西盈之鐘。暘穀神王命神林玉 女賈屈廷吹鳳唳之簫。清虛真人命飛元玉女鮮于 虛,拊九合玉節,太極真人發《排空》之歌,青童吟《太霞》 之曲,神王諷《晨啟》之章,清虛詠駕飆之詞。既散後諸 真元君日夕來降,雖幼彥隔壁,寂然莫知。其後幼彥 物故,值天下荒亂,夫人撫養內外,旁救窮乏,亦為真 僊默示其兆,知中原將亂,攜二子渡江。璞為庾亮司 馬,又為溫太真司馬,後至安成太守,瑕為陶太尉,侃 從事中郎將。夫人自洛邑達江南,盜寇之中,凡所過 處,神明保佑,常果元吉。二子位既成立,夫人因得冥 心齋靜,累感真靈,修真之益,與日俱進。凡住世八十 三年,以晉成帝咸和九年歲在甲午,稱疾不行,凡七 日,託劍化形而去。
鮑姑
[編輯]按《裴鉶傳奇》:「鮑姑,靚之女也。晉太興元年,靚於蔣山 遇真人陰長生,授變化之術,累徵至黃門侍郎,求出 為南海太守。時葛洪亦以散騎常侍求出為勾漏令, 師事靚,靚以姑嫁之。其後姑與洪相次登僊玉鵝峰 即姑飛昇處也。至唐時,人見其行灸於南海,有崔煒 者得其越井岡,艾灼贅瘤,無不愈者。」
徐忡女
[編輯]按《十六國春秋?後趙錄》,徐忡,東莞人。仕勒為外兵郎。 有女令首,雅性虛淡,不樂人間,從容閒淨,以佛法自 娛,不願求聘。父曰:「汝應外屬,何得如此?」女曰:「端心集 道,絕想人外,毀譽不動,廉正自足,何必三從,然後為 禮?」父曰:「汝欲獨善一身,何能兼濟父母?」女曰:「立身行 道,方欲度脫一切,何況二親耶?」忡以問佛圖澄,澄曰: 「君歸家潔齋三日,竟可來。」忡從之。澄以胭脂磨麻油, 傅忡右掌,令視之。見一沙門在眾中說法,形狀似女, 具以白澄。澄曰:「是君女先身出家益物,往事如此。若 從其志,方當榮拔六親,令身富貴。」忡還,許之。女便剪 髮,從澄及淨檢尼受戒,立建賢寺。澄以勒所遺剪花 衲七條衣及象鼻澡灌與之。得覽群籍經目必誦思 致淵深神照詳遠一時道眾莫不宗焉。
張氏
[編輯]按:《太平御覽》段龜龍《涼州記》云:「隱王美人張氏,色艷, 出家為道,乃自投門樓,雙股頓折,口誦經,顏色自若, 俄而死。」
梁
[編輯]錢妙真
[編輯]按《武進縣志》:「錢妙真,毗陵田家女。與妹依陶隱君居 茅山,誦《黃庭內外篇》,積功修行,閱三十餘歲。普通三 年七月,其姊佩白練入燕洞,而隱妹踵至,扉已闔矣。 洞口至今有紫菖蒲碧桃在焉。」
北魏
[編輯]拓拔氏女
[編輯]按《繁峙縣志》:「拓拔氏之女潛遁,佛行兵至,投入石峽, 縱火焚之,大雨如注。後人遇旱,積薪焚峽,雨輒應,東 西邊石手足跡猶存。」
智僊姑
[編輯]按《定襄縣志》:「僊姑,永安間副尉智重顯女。幼耽空寂, 年及笄,不肯嫁,禍福多能前知,問之不語。一日入山 坐化,奉而藏之於塔。相傳有村人盜塔磚,即獲譴報, 因增其院宇焚修至今不絕。」
謝自然
[編輯]按《蓬溪縣志》:蓬民女謝自然,不知何時人,在小溪洞 修行。時有異人來溪上浣芝,見自然著皮底鞋,笑雲「好個謝自然,騎牛上青天,不看佛祖面,打伱一金鞭。」 後自然於順慶府棲樂山行滿僊去。
隋
[編輯]黃氏女
[編輯]按《莆田縣志》:「黃氏女築室於泉州同安縣東佛子岡, 修持淨戒。後端坐蛻去,真身不壞,因立寺曰『黃佛。治 平中,更名鹿苑,祈禱多應。崇寧間,部使者以狀聞,賜 號應大師』。」
唐
[編輯]邊氏女
[編輯]按《棗強縣志》:「邊氏女,名洞元,生即豐骨不凡,有道氣, 早棄家於紫雲觀,修行清苦,不間寒暑。復遇異人授 以僊術,開元初白日上昇,刺史以狀聞,元宗賜詔立 碑觀下,贈丹臺真人。至今其地名邊村,鄉人呼為邊 僊姑。」
尹氏女
[編輯]按《廣西通志》:「尹氏女,全州人。幼不事鉛華,居小洞煉 丹葆真,大曆二年上昇。後人於所居紫潭上建尹氏 觀,至今丹竈存焉。」
眉娘
[編輯]按《全唐詩》:「眉娘,南海人,盧姓。生而眉長,稱眉娘。神針 善繡,順宗召入宮中,號神姑。憲宗度為女道士,稱逍 遙大師。放歸後,數年屍解。」
和娘
[編輯]按《太平清話》:柳子厚女和娘得病,更名「佛婢。」既愈,去 髮為尼,號「初心。」
何軫妻劉氏
[編輯]按《酉陽雜俎》:「何軫鬻販為業,妻劉氏,少斷酒肉,常持 金剛經,先焚香像前,願年止四十五。臨終心不亂,先 知死日。至太和四年冬,四十五矣。悉捨資裝供僧,遍 別親故。何軫以為病魅,不信。至歲除日,請僧受八關, 沐浴易衣,獨處一室,趺坐高聲念經。及辨色悄然,兒 女排室入看之,已卒,頂熱灼手。軫以僧禮葬,塔在荊」 州北郭。
韋氏女
[編輯]按《酉陽雜俎》:「興元城固縣有韋氏女,兩歲能語,自然 識字,好讀佛經。至五歲,一縣所有經悉讀遍。至八歲, 忽清晨熏衣靚粧,默存牖下。父母訝,移時不出,視之 已蛻衣而失,竟不知何之。荊州處士許卑,得於韋氏 鄰人張弘郢。」
姚婆
[編輯]按《潞安府志》:「姚婆,上黨人。因范行婆約修西方,精心 念佛。一日,佛菩薩從空接引,與范行婆相別,遂立化, 聞僊樂有異香。」
樂氏二女
[編輯]按《壺關縣志》:「樂氏二女,屯留人。其先世貫陵川,商微 子後也。母感神光而娠,誕有奇德。後移家於壺關紫 團山,事繼母甚孝,因採芝,遇風昇僊。」
馬愛娘
[編輯]按《中江縣志》:「愛娘號黃鹿真人,東梓人也,姓馬名道 興。年七歲,失所怙恃,鞠育於大父。少不喜華飾,雅性 沖虛,欣慕黃老之學,日誦千言,一覽輒能記憶,雖風 雨寒暑不輟。或勸以子女之職,當勤婦工,而歸慕元 虛,何補容德。」但笑而不答,人莫知其意。時有野服黃 冠士,年踰七十,顏如渥丹,貨藥於市,愛娘於戶隙見 之,如有夙契。因延至內坐,請問修真之訣。師資相投, 遂授《鉛汞符篆要術》,於是束髮頂冠,歸身至道,因與 易道興之名。一日請別,愛娘詰其姓氏,曰:「汝無問我, 久當自知。」留詩而去。詩云:「女是寄生枝,男是冬青木。 冬青駕白鵝,寄生跨黃鹿。若遇寇相臨,穩便拋家族。 早早上三清,莫候丹砂熟。」愛娘旦暮諷誦,不絕於口。 俄而年已及笄,大父逼欲許聘,族議詳定,確不可辭。 愛娘欷歔流涕,膝行而前曰:「女宿植不幸,幼鍾酷罰, 膝下愛養,將終身焉。今蒙家長之諭,雖恩德深重,存 亡銜戢。然野性荒疏,志友麋鹿,舉案之勤,非女所願。」 大父憫之,不靳其欲。翌日,命一女奴攜囊杖策,穿雲 而去。既而夜徑林麓,迷失故道,忽睹燈燭熒耀,若相 引導者。愛娘躡足潛窺,見衣冠五人,宛然古圖畫中 所繪,俱厲聲曰:「卜庵於此,即成道矣。」言訖隱去。質明, 愛娘徘徊四顧,見山朝水會,氣象鬱然,真神仙之窟 宅。遂稽顙拜禮,謂女奴曰:「自非神人指示,何以臻此?」 乃尋訪居民,詢以《職方》所載,隸屬之部。居人曰:「東南 之梓」州涪城、中江,西北之綿州巴西、羅江,相距各五 十里,為界卞市。是時世道多屯,盜賊蜂起,仍歲荒歉。 愛娘為捐所有,墾闢荒蕪,疏鑿污塞,播種以時,使民 無艱食之患。歷四十餘年,修真養氣,日復精勤,歲在 懸車,童顏不易。營建別館,以延有道之士。一日,舊所 遇貨藥者忽至,謂曰:「汝之功業漸已成矣,而外丹未 應,今以相授。」乃於瓢中取藥,點土石為金銀各百,以 填丹臺,祝之曰:「勿用自守,自有神護。歷三載,丹砂自 成,則汝脫身輕舉矣。勉勵前修,慎無中廢。」嗣後屢有盜賊睤睨鎮壇之物,中夜變怪百出,無不狼狽而走。 將及期年,風雨暴至,壇下地裂,甘泉沸湧,銀變白鵝 遊於池,金變黃鹿出於市,人無得而近之者。至唐天 祐改元八月,朱全忠行崔杼之事,昭宗崩,全忠矯詔 立輝王。唐運告終,奸雄蝟奮。三年正月,群盜踵愛娘 之庵,抽戈直前,愛娘語之曰:「汝等敢行恣睢,悖逆天 理乎?苟無害居人,庵中所積,悉以相餉,兇人將加害。」 已而黃鹿白鵝突然而至,愛娘於是跨鹿,風雲四起, 白鵝翔鳴,前後揖引,騰空而去。舊有丹竈尚存,至是 烈如雷吼,爐中光彩射天。少頃空中晻靄,天雨琉璃, 擲地有聲,歷時而化,異香馥郁,終日不散。群盜悲哀 悔謝,投戈而退。居人以其德及人也深,眾廣其庵,以 狀聞於蜀主王建。建顧謂侍臣曰:「此蜀國祥事也。」遂 以卞市為黃鹿鎮。
武信王五女
[編輯]按《十國春秋》,荊南武信王五女,失其名。相傳五女俱 幼年好道,薙髮為女僧,各止一處,一曰佛華寺、一曰 菩提寺、一曰莊嚴寺、一曰石佛寺、一曰法輪寺。
宋
[編輯]預浩女
[編輯]按《歸田錄》:「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 精,都料匠預浩所造也。世傳浩惟一女,年十餘歲,每 臥則交手於胸,為結構狀如此。踰年,撰成木經三卷, 今行於世者是也。」
趙普二女
[編輯]按《宋史趙普傳》:「普卒,二女皆笄。普妻和氏言願為尼, 太宗再三諭之,不能奪。賜長女名志願,號智果大師; 次女名志英,號智圓大師。」
俞次尚妻
[編輯]按《談圃》:俞次尚與其妻素達理性,次尚病,呼其妻曰: 「我將死。」時次尚二子在外,妻曰:「我欲先死,君俟諸子 至,未晚也。」其妻奄然而化,次尚為文誌其墓。已而諸 子至,明日告曰:「吾亦行矣。」即薰沐趺坐而化。
朱道誠妻王氏
[編輯]按《聞見近錄》:金州推官母王氏,朱道誠之妻也,日誦 十句《觀音心咒》。時年四十九,病篤,家人方治後事,王 氏恍然見青衣人曰:「爾平生持《觀音心咒》,但復少十 九字,增之當益壽。」王曰:「我不識字,奈何?」青衣曰:「隨聲 誦記之。」乃曰:「天羅神,地羅神,心離難,難離身,一切災 殃化為塵。」久之而醒,疾亦尋愈,後年至七十九。
啞女
[編輯]按《寧波府志》:「啞女者,莫詳其姓氏,亦不知何許人。熙 寧中見於鄞之戒香寺。」婉孌丱角,年若及笄,瘖不能 言,惟日持帚,垂臂跣足。晨粥午飯,每拾芥滓餲餘啖 人以為顛。歷人家,預知吉凶,以為欣戚。里士周鍔學 舉子業,女屢至其家,鍔知其非常,至則必延以蔬飯。 一日忽起,書偈於壁曰:「三界火地,眾苦具備。報汝諸 人,求早出離。」後又造鍔,值鍔趣裝將赴舉,女笑不止。 鍔叩之,遂索筆作長短句云:「風波未息,虛名浮利終 無益。不如早去披蓑笠,高臥煙霞,千古企難及。君今 既已裝行色,定應雁塔題名籍。他年若到南雄驛,玉 石休分,徒累卞」和泣鍔襲而藏之。一日,露臥鎮明嶺 下,或訶以不檢,遽起歸寺,長吁坐逝。時三月三日也。 鍔為具棺櫬瘞之柳亭。後鍔見女於京師,追問之,不 就。歸發其瘞,則空棺也。後鍔果如南雄,以言邊事忤 時相,入黨籍。衛開客洛陽,遇李士寧曰:「公鄉里啞女 過去,維衛也,子可歸禮之。」比歸,已化,開以不及見為 恨。明年游錢塘,寓書吏陳式家,見群兒數十,執旛蓋, 擁一女尼童入門譁。傳曰:「啞啞啞。」開驚顧女,索紙筆 書偈云:「大地山河是阿誰?了無一法可思惟。夜來處 處鳴鐘鼓,敲破髑髏人不知。」又云:「須彌山上擺鐸,大 洋海底搖鈴。若問啞女姓氏,只此便是真名。」擲筆竟 去。開復追問:「小兒啞女何人?」曰:「維衛佛也。」又問:「兒等 何人?」曰:「問取啞女。」忽俱不見。
王逵妻某氏
[編輯]按《後山談叢》:王學士逵妻某氏妾常辱之,愬於逵,不 受,亦不較也。或問之,曰:「彼將去矣,不必較也。」已而逵 怒逐之,某盡歸其裝,一家皆諫止之,曰:「此自彼有,我 何與焉?」然亦非彼所有也。妾尋遇盜,盡亡其資。常語 家人:「今夕甘露下,使以器取之。」又謂逵曰:「新婦妾某 日當死,以後事累公。」皆然。
蔣念二孺人
[編輯]按《括異志》:「海鹽縣蔣念二孺人,日誦大乘,斷除嗜欲。 一日,洗漱更衣,燒香念佛,書頌而終。頌曰:『看過蓮經 萬四千,平生香火有因緣。西方自是吾歸路,風月同 乘般若船』。」
梅詢女
[編輯]按《羅湖野錄》:「直龍圖閣梅公詢之女,號空室道人,幼 聰慧,樂於禪寂。因從夫守官豫章之分寧,遂參死心 禪師於雲巖,既於言下領旨,自爾叢林知名。政和間, 居金陵,圜悟禪師住蔣山,佛眼禪師亦在焉,因機語相契,二師稱賞。然道韻閑淡,似不能言者。至於開廓 正見,雅為精峭。後於姑蘇西竺院薙髮為尼,名惟久。」 宣和六年,趺坐而終。道人生於華胄,不為富貴籠絡, 傑然追蹤月上女,直趨無上菩提。又變形服,與鐵磨 為伍。至於生死之際,效驗異常。非志烈秋霜,疇克爾 耶?
俞道婆
[編輯]按《羅湖野錄》:金陵俞道婆者,參見瑯琊啟禪師,家以 鬻油餈為業。一日,聞丐者唱《蓮花樂》於市云:「不因柳 毅傳書信,何緣得到洞庭湖?」忽有省,不覺大笑,拋棄 油餈,與市兒競拾。其夫詬曰:「爾何顛耶?」婆撫掌曰:「若 個不顛,自是見僧必勘驗。」時有僧過其門,婆遽呼曰: 「兒兒!」僧曰:「媽媽,爹爹在甚麼處?」婆轉身拜露柱,僧即 踏倒曰:「將謂有多少奇特?」次見僧問曰:「上座甚處來?」 僧曰:「五祖來。」婆曰:「五祖長老猶是婆兒子在。」僧曰:「婆 婆卻是誰兒?」婆曰:「老婆被上座一問,直得立地放尿。」 其頌《婆子偷趙州筍因緣》曰:「虎穴魔宮到者稀,老婆 失腳又懷疑。趙州喫掌無人會,直至如今成是非。」宣、 政間,江淮為禪衲淵藪婆子是時吹「無孔笛,韻出清 霄」,遂致和者旁午而至。機緣偈句,流布於世,自有賞 音,為一唱而三歎也。
黃姑
[編輯]按《新會縣志》:「黃姑,歸德都人。生於皇祐己丑,其父母 富而無子,惟姑承之。性少慧,因看芭蕉有感,遂不適 人。工紡績,以家財買田萬頃,施於廣之光孝、韶之南 華及開元東禪、西禪、仁王、龍興等寺,而光孝尤多。紹 興元年卒,年八十三。光孝寺僧為立祠墓左,即圓明 莊聚寶庵也。」黃子長詩云:「圓明莊在海之隈,老我尋」 幽始一來。自是好山藏世界。非關弱水隔蓬萊。鷗沙 鷺渚皆宜稼。粉壁雕牆半是苔。笑問檀那黃氏子。許 多因果為誰栽。
呂媼
[編輯]按《春渚紀聞》:「湖州孫略教授家婢名呂媼,服勤孫氏 有年矣。性謹朴,無他能,但常日晨起,就廚中取食器 潔之,聚所棄餘粒。間有落溝渠者,亦拾取淘濯,置於 釜中,或加五味煮食之,未嘗一口廢也。年七十餘,一 日微疾,即告其家人曰:『為我髡髮,著五戒衣,我將去 矣』。家人從之,因起,以左手結印而化。家人遂龕置開」 元寺中,觀者餘月,了無穢氣,而髮漸生。因與剃之,後 一月一剃。
饒腴妻何氏
[編輯]按《金谿縣志》:何氏,名師韞,字季才,抱甕先生天棐女 也。日誦千言,父以比謝道韞,適葆光先生。從子饒腴, 喜浮屠教,遍閱《華嚴》諸經。一日,偕夫往白楊山寺,作 《失假山偈》曰:「片石亡來歲月深,昔時求覓到如今。誰 知只在家山裏,枉費工夫別處尋。」四十孀居。紹興間, 魏公張浚迎侍母鎮國太夫人帥閩,道出界山,大夫 人亦通禪學,聞其名,踵門求見,與語契合,呼為無生 法友,自號懶愚道人。有《詩集》。
唐廣貞
[編輯]按《長洲縣志》:「唐廣貞,嚴州人。既嫁得血疾,夢道人與 藥服而愈,遂與夫仳離,從而入道,徑往平江,謁蓑衣 何先生。何稱為僊姑,號為無思道人。淳熙壬寅二月, 赴郭氏飯,未竟,驀然還寓廬,即昏兀如醉。兩夕小蘓, 言方在郭家。飯次,若有喚我者,出門逢呂純陽、曹混 成獃道僧三人,引至海邊,跨大蝦渡海,因隨遊名山」 洞府,及到冥司,純陽令往元靜吳真人洞中學書,書 大字,寫詩二百餘篇。純陽問曰:「汝欲超凡入聖耶,身 外有身耶?留形住世耶?棄骨成僊耶?」對曰:「有母尚存, 願盡孝道。」曰:「如是則且留形住世。」遂將丹一粒,分而 為四,投之盤中,圓轉甚疾,攫得其一吞之,自是辟穀。 高宗聞其名,降香往請符水,召入德壽宮,宣問:符水 靈驗是甚法?對曰:「不曾行法,但以心為法,神為符,氣 為水耳。」上悅,書「寂靜先生」四字以賜之。被受三朝眷 遇,累封寂靜凝神真人。
江安行妻賀氏
[編輯]按《吉安府志》:「賀氏,永新人,同邑江安行妻。生二子,夫 亡,誓不茹葷,日誦《圓覺經》不少輟。或勸更誦他經,賀 曰:『要知性本圓,本覺出此即非佛義。我非專誦經者, 聊寄心耳』。後子楹登第為賀州僉判,迎至官所,賀忽 語其婦曰:『吾誦經了無夢想,近日常見瑞光中有猊 座,欲昇之未果,今閉目便見此相矣』。」其歲五月,沐浴 更衣,翌日食罷,盥漱,斂足端坐,兩中指結印,瞑目而 逝。郡守范直清帥屬禮拜之,令畫工寫其像,惟目睛 未點,乃禱曰:「精神全在阿堵中,願賜開示。」俄兩目炯 然,子孫扶視,皆謂未死,目復瞑,時年七十有七。
鄭八郎女
[編輯]按《歙縣志》:「城東鄭八郎女,居烏聊山東嶽廟前,旁有 泉,出石竇中,甘而冽,泠泠有聲。僊姑與父同居一小 閣,父死,獨居數十年不出城門,而或有見之百里外
者。頗識字,常誦《度人經》,其略言禍福亦多驗。時有葉孝女鞠於叔,嘗辨出叔於獄。及叔卒,像之廬而奉於舍後山,遂不嫁,與姑証修。蘇轍知績溪縣,聞姑訪焉」, 問之,年八十矣,猶處女也。歸志其所與問荅甘泉,今 名僊姑井。
汪氏女
[編輯]按《休寧縣志》:「良安鄉人,葉里汪氏女,自幼潔身奉道, 不嫁入金山,歲久成道,莫知其終。時有歙縣石主簿 者,入山見其遺鞋,至今四方禱雨輒應。旁有甘露井, 四時不竭,人立菴祀之。」
檀氏女
[編輯]按《建德縣志》:檀氏,給事倬之女,屢嫁而夫輒死,自以 命寡,遂矢祝髮。父母阻之不得,乃備一騎並奩資一 囊,曰:「從騎所之,即汝歸地。」中途遇一僧抄化,欲拜為 師,僧曰:「我為造塔方他往某處有道場,可往居之。某 日會我於西峰山。」女如言往,得九龍池勝地。至期至 西峰山,果見造塔謁所塑像,乃知前為聖僧顯化也。 盡以奩資助工。自是益勤修煉。竟僊去。
伴娘
[編輯]按《吳縣志》:「石湖楞伽山下貧女名伴娘,不知何許人, 乞食為活,往來山中,歷年久,顏髮不變,插花謳歌,夜 宿古墓中,蛇虺寒暑皆不畏。時有吳人何從者,與郟 道士遊山中,適遇貧女,問其姓,則曰無姓。問其年,則 曰天長地久,有甚數目?時嚴冬,問何不畏寒,卻指松 木,荅曰:『草木與人,天地之所生養,木尚能過,何卻畏 此』?」從等敬之,進曰:「特來問道,願慈悲開示。」女曰:「汝不 能慈悲,如何卻教我慈悲?汝若求道,必歸求心。」從赧 逡巡而退。明旦復往,已失所在。
陶氏
[編輯]按《常熟縣志》:「陶氏,不知其夫,寡居嘗持《普門咒》,夢白 衣人授以蓮花令食之。又夢梵僧授以彌陀經,覺即 能誦,不假師授。一夕帳幌光明,有彌陀像立經函上。 每誦經時,必於卷上迸出舍利,積以成合。」
葉某妻郭氏
[編輯]按《松江府志》:「郭氏,光祿大夫郭三益女孫,適雲間葉 某。蚤寡,矢志為尼,名正覺,居法雲寺。嘗為詩云:『春朝 湖上風兼雨,世事如花落又開。退省閉門真樂處,閒 雲終日去還來』。後人景其志節,刻詩於後,以銀填之, 豎於覺骨塔前。」
鄒俁妻江氏
[編輯]按《閩書》:鄒俁妻江氏,俁卒,寡居教子。先患目疾,日夜 誦經。忽一日目明,知慮開朗,預知人事,樂善好施,有 陰德。歲九十,沐浴更衣,作偈曰:「解即不解,悟即不悟。 誰死誰生,誰來誰去?因盡緣空,當生淨土。」言訖而逝。
楊孝寧妻徐氏
[編輯]按《閩書》:楊孝寧妻徐氏,年十九,夫亡守節,誦佛經,自 號無住道人。逾五十年將逝,留偈云:「五十年來一夢 中,臨岐撒手疾如風。鐵牛掣斷黃金索,踢倒虛空事 一同。」
洪氏女
[編輯]按《莆田縣志》:聖保,洪氏女,性喜山水,或遇幽林邃谷, 則宴坐忘歸。居將軍巖十餘載,日以禪頌為樂。有《和 同志頌》云:「一箇巖龕萬物周,塵中擾擾到無由。儂家 盡有居山意,問著依然隔數州。」年五十,於惠安龍泉 出家,衣布衣一食,或絕粒逾年。皇祐季冬,鄉人夜深 隱隱聞音樂聲,次早潔髮更衣而卒。
馬五娘
[編輯]按《延平府志》:「馬氏五娘,永安銅盤人。父大相,母羅氏, 廣道元年正月十五日生。容貌豐美。及婚之夕,身中 毒病,夫家棄還其父。父請僧徒送之河,將沈之,忽雲 霧飆起,有神附人語,引上百丈巖頭,得僊果食之。二 妹及嫂杜氏來看,五娘以果分與之食,俱飛昇,雲是 九天元女度之。今銅盤殿,其祖居地也。及百丈巖坪」 雲峰洞皆有顯跡。鄉人刻木祀之,隨禱輒應。唯雲峰 洞木像一出,即大風隨起。
許東齋女
[編輯]按《香山縣志》:「泮沙許東齋女,幼有超塵之志,父母禁 之不可,遂清齋入道。先有磈石和尚,創庵雲梯山,號 張道人庵,至是修而居之。經年獨處,常有虎衛其廬。」
元
[編輯]馬守明
[編輯]按《平陽府志》:「馬守明,永和上桑里民家之女。其母夜 夢駕鶴玉童自空降於庭曰:『暫寄汝腹』。覺而有娠。生 時彩雲滿室,異香聞諸鄰里。幼而敏慧,長有僊姿。及 笄,不事女工,淡泊自守。或問其故,曰:『我豈效世之女 子乎』?既而父母俱喪,堅貞自守,不以俗務經心,遂謁 甘泉女冠張妙清為師。居三載丙申適絳州,舍於李」 氏之家。越明年上元日,枕肱而逝,氣微而容不變,三 日復甦,語人曰:「予暫遊紫府,再會群真。」自此不復糓 食,但果蔬飲水而已。日夜靜坐,能知未來吉凶,語罔 不驗。有災疾,求醫者不假藥石,呵禁頓愈。歲遭旱蝗, 設壇密祝,三日雨降蝗滅。化導富室,設食當途,以賑饑羸。一日往相三林南社莊形勢,東連絳陽,西接高 岡,北倚姑射,南瞰汾流,可以棲真養氣,欲作《菟裘》終 焉。於是士庶咸樂襄事,所建廟觀殿閣,星分碁布,靡 不畢具。歷七八載,厥功告成。復有四方崇慕諸人,建 庵舍十餘所。至元戊寅二月望日,沐浴更衣,大集徒 眾曰:「內外行各皆勉旃,予有先師之約,不可違期。」遂 留一絕云:「七朵金蓮數,暫來人世間,闕功今補足,紫 府卻歸還。」筆落端坐而逝,時年六十有四。
馬姑
[編輯]按《高平縣志》:馬姑,永平人。幼慕僊,欲求棲真之所。中 統初,至上黨壺關,居數日,語人曰:「此非吾之所止。」後 於縣西三十五里通義村依山結廬,日以鍊形為事。 廬側產異草,香聞數里,鴉鵲時鳴,群向飛集,若有驅 之者。一旦淨幾焚香,謂麻姑將至。少頃,正襟而逝。後 人每見姑星冠霞帔,里人驚異,築祠奉祀。
孫潤甫妾王氏
[編輯]按《輟耕錄》:「孫良禎之父江東建康道肅政廉訪使澤 甫公,年五十,未有子,夫人杜氏深以為憂,屢請公再 聘,公不允。仕西廣時,聞寡居王安人者,美而宜子,夫 人自為公謀聘之。既歸,執婦禮甚恭,長夫人數歲,夫 人推讓正寢以居之,相處雍睦,宛若姊妹,飲食起居, 罔有不同,公獨內自不安。越明年,夫人生良禎,一日」, 王氏告公曰:「君自有婦,所以再娶妾者,為嗣續計耳。 今夫人既生子,妾又何事焉?」即出道家冠服一襲以 示曰:「妾之志決矣,請從此辭。」夫人固留不得,公因謂 夫人曰:「向吾再娶,懼無後也。若不改圖,人其以我為 汰乎?」乃聽王氏去,奩資萬金悉返之。自是出居一女 道菴,戒行嚴謹,人未嘗見其面。而夫人歲時問遺彌 至。後良禎貴顯,迎以歸,事之如親母。
王守素
[編輯]按《輟耕錄》:「王氏守素,錢塘民家女。其夫丁棄家為全 真道士於吳山之紫陽菴。一日,召守素入山,自付四 句云:『嬾散六十三,妙用無人識。逆順兩俱忘,虛空鎮 常寂』。坐抱一膝而逝。方外者流謂之騎鶴化。守素遂 亦束髮簪冠,著道士服,奉夫遺屍二十年跡不下山。 年逾七十,幾於得道者。丁卯進士薩都剌天錫贈詩」 曰:「不見遼東丁令威,舊游城郭昔人非。鏡中春去青 鸞老,華表山空白鶴歸。石竹淚乾斑雨在,玉簫聲斷 綵雲飛。洞門花落無人掃,獨坐蒼苔補道衣。」
蔡婦趙氏
[編輯]按《曲周縣志》:趙氏,河南畽堡貧家女,容貌端美,望之 如神。年十七,適平鄉縣楊兒莊蔡姓為妻。長拜北斗, 或謁寺禮佛,姑惡之曰:「美女出頭,丈夫耽愁,況郊遊 乎?必辱我門,不如死。」氏曰:「姑欲我死乎?」端坐而化。姑 哭之慟,移時,氏開口曰:「姑疾呼我,將欲我活乎?」姑然 之,乃理衣而起。自是不出里閈,旦夕禮佛拜斗,事親 睦鄰,罔不得其歡,婦女咸矜式之。至九十歲,兒孫慶 元旦,氏曰:「今年拜我床,明年拜我墓。」問其期,曰:「吾以 六月十三日來,仍以六月十三日往。」及誕日,飲食自 若,女孫笑其爽信,氏問曰:「午刻乎?」乃盥櫛更衣,怡然 趺坐而瞑。
張直之妻楊氏
[編輯]按《榆社縣志》:張直之妻楊氏,幼茹素慈心,好念佛。每 日持菩提珠,念佛數萬聲。臨終合掌,坐脫而亡。
任氏女
[編輯]按《文水縣志》:任氏女號麻衣僊姑,為魏氏所聘,不願 嫁,隨居汾陽黃蘆山石室中。魏氏聞之,詣山請歸。姑 披麻衣,走入洞,不見,因名「麻衣僊洞。洞有姑手痕,屢 著靈應,洞出五色蛾。」
僊婆
[編輯]按《貴州通志》:「僊婆,永寧人,名滿道。篤於戒行,善知休 咎,人多就決焉。卒葬於烏降山,至今呼為僊婆墓。」
明
[編輯]李氏
[編輯]按《黎城縣志》:「李氏,長寧人,能預知水旱災祥壽夭,弗 字人,百年修煉,終老於繡山之巔。生於元至正二年 正月元旦,成真於洪武八年三月十五日,得號純淑 真君。」
徐常淨
[編輯]按《延平府志》:「徐常淨,沙縣人,鞠於富民。洪武間,主翁 垂歿,以遺孤託之。常淨鞠之長,盡以所遺貲歸之,遂 為尼。蔬食數十年,忽爾靈悟,人有休咎,莫不先知。一 夕,有盜數人,欲禦之,常淨戒侍者曰:『今夜有客,可具 齋供若干席待之』。有頃,盜至,出迓曰:『山門僻左,無物 相款,薄具齋供,瀆公一飯』。諸盜見齋供適與人數合, 相顧失色,遂不敢犯而去。人服其神。年九十終於鐵 壁堂。」
陸諒妻朱氏
[編輯]按《隰州志》:「朱氏,陸諒妻,嘗虔奉真武,諒死,奉益虔。一 日,淨掃殿基,獲一金磚,黃光滿殿,市人群集欲分之, 倏而虹霓電閃,龜蛇盤繞,眾駭異,首之。州守蔣廷堅不信,令鑿之,龜蛇集廳下,駭甚,焚香祝帝,函封送至 武當。成祖以金鑄聖像,數次不就入,其磚遂成。敕賜 朱氏度牒,歲給米布。九十三歲無病,沐浴更衣,口呼 『《真武》』」而逝。
焦姑
[編輯]按《江寧府志》:「焦姑,名奉真,家中和橋南。有僊術,能祈 陰晴。永樂中,召入宮中數年,建元真觀於中和橋北 以居之。有弟為神樂觀道士,一日語之曰:『吾不食數 日,死期已近』。弟曰:『當修醮與姊禳之。醮畢來復。姑謂 醮無益,奏玉帝表文,上有汗污,玉帝未曾見』。弟驚異, 是日果汗污表,未及易也。又戒弟曰:『吾死後不用龕 與棺,只以蘆蓆捲之,送江浦縣定山上,吾願足矣』。」弟 如其言,送於定山。忽雷雨驟作,遂失其屍所在。封妙 惠僊姑。
周氏女
[編輯]按《豐潤縣志》:「周氏女,宣德間人。生而不茹葷,閉戶學 佛。及長,年七十餘,正坐而逝。隨有火自焚,有舍利數 十粒,其神向北而去,東馬莊人咸見之。」今城東妮寺 西小橋,乃其所建。
吳秀瓊
[編輯]按《嘉興府志》:「吳秀瓊,嘉善農家女,許嘉興楊氏子。及 笄,斷髮誓不嫁,父母不能強,遂居家學佛,齋素以紡 績自給。一日忽云:今四月十九日當西歸,沐浴更衣, 端坐而逝。」
周曉師女
[編輯]按《龍安府志》:「古城周曉師女,生而不食葷,好誦經。年 十九,有議婚事,輒自面壁,經旬不起。嘗絕粒食柏葉。 成化五年,促父母送至江村口白馬寺樓上自焚,結 跏坐滅,歷暑不朽,神顯靈異。」
夏雲英
[編輯]按《列朝詩集》雲:「英姓夏氏,憲王之宮人也。生五歲,闇 誦《孝經》,七歲盡通經典。淡妝素服,色藝絕倫。其居曰 端清閣,有《端清閣詩》一卷。年二十二,臥病求為尼以 了生死,受菩薩戒,作偈示眾而卒。憲王自為誌銘。」
燕女
[編輯]按《蓬軒別記》:「燕有貧家女,性頗慧,數歲時,聆其伯母 誦佛經,輒記不忘。里有慕之者,以禮聘為婦。後伯母 死,女繼之誦,日久不輟,文義通曉,專心事佛,不復有 嫁意。母恚曰:『汝辭婚,聘禮奚償』?女曰:『必有施之者』。母 誶女退。未幾,一翁以白金來施,視聘禮倍焉,里人與 其家咸詫女能前知。母以所施半償聘禮,女曰:『全畀 之,恐亦不得用也』。」乃作偈曰:「業緣休認是姻緣,一念 真空已瞭然。當時許爾為媳婦,今日身居天外天。」母 持金與偈往,遂得辭。不數日,聘家金為盜持去,由是 人信女神靈,呼為活佛,遠近齎香幣來拜。諜事者坐 以妖人惑眾,收下錦衣獄。雜治之無驗。移繫秋臺,莫 能行,以筐舁之去。適試政秋曹,嘗一見之,鞫亦無驗。 令之嫁,則欲死,繼諭之曰:「君命也,孰敢辭?」遂令邑庠 生某娶焉,未幾卒。
徐亮女
[編輯]按《宛平縣志》:「指揮徐亮女,幼耽清淨,誓不出嫁。及卒, 京兆尹表之。」
魏氏
[編輯]按《遷安縣志》:「魏氏,建昌營軍家女。以多病,十四歲出 家,住二郎神廟,持齋誦經,壽八十四歲,沐浴更衣,坐 化佛前。鼻垂玉著袖中,出火自焚。」
歐氏
[編輯]按《遷安縣志》:「歐氏,建昌營人。年十八,以目病出家,居 天仙廟,持齋誦經,五十三歲。明嘉靖四十四年十二 月初旬,沐浴更衣,入龕坐化。火發自焚,男女聚觀如 市。」
李楚成妻歐氏
[編輯]按《蓬溪縣志》:「歐氏,萬曆中人。生而好靜,及笄適李楚 成。後回母家,住宅旁一洞,修行人爭頂禮,呼為歐菩 薩。縣令以為邪教,逮至,禁之白塔中,絕其飲食,端坐 月餘。後黃太史遺書,遂釋回。有彭縣巡撫供養之,問 曰:『汝既與楚為夫婦,亦盡夫婦之道否』?歐答云:『既為 夫婦,焉有不盡夫婦之道』?又問云:『色慾大道所忌,何』」 故又染俗緣?答云:「前世姻緣未滿。」又叩歐云:「汝既修 行,西來大意若何?」答云:「清靜坐,草蒲團,牛歸棬,馬歸 欄。大人問我西來意,水在長江月在天。」
蔡連妻徐氏
[編輯]按《金谿縣志》:「徐氏,名蘊行,喜讀書,工歐虞筆法,為通 判蔡連妻,以賢婦稱。暮年留心內典,手繕《華嚴》諸經, 號悟空道人。」
龔用圓妻唐氏
[編輯]按《嘉定縣志》:唐氏,孝廉龔用圓妻。幼時,其母夢大士 攜一燈,上有龔字曰:「而女所歸也。」長果歸於龔,以婦 德著。及用圓歿,入山從次子元鬯訪女鍊師雲標,修 辟糓導引之術。乙巳病甚,元鬯夢神謂之曰:「而母壽 與太湖山齊。」隨即起,至戊申,病足痿,曰:「數盡矣。」召女伴至曰:「大事未了,尚須再來,今暫作別,問日晡否?」索 茗,一嗽而逝。
張來仕妻徐氏
[編輯]按《曲周縣志》:「徐氏,張來仕妻。溫柔淳樸,終身無疾言 厲色,持齋念佛,日拜北斗。年四十四歲,無疾坐化。棺 素具,不可用,亟為龕,鳩工取材,凡五日,龕乃成,而屍 坐端然,不仆不壞。」
阮氏女
[編輯]按《武定府志》:「阮氏女,元謀縣人,萬曆末年,生自幼齋 素,年十六不適人,入雷應山大樹下,趺坐而逝。遺偈 云:『生居能海,了道雷應。撒手空歸,如如禪定』。」
王進妻趙氏
[編輯]按《曲周縣志》:「趙氏,王進妻。家貧持素,紡績為業。嘗竟 夜不寢而念佛,以寤寐為起止。及二子成立,家計漸 給,乃請《觀音救苦》及《普門品》等經,朝夕諷誦,老而彌 篤。年近八十,預知死期,遍語所親,更衣盥手,持數珠 結趺,西向而化。」
左文林妻孫氏
[編輯]按《開封府志》:「孫氏,左文林妻。性貞淑,事翁姑以孝聞。 喜施予,門有槐蔭,嘗於樹下設茶以飲行人,析薪汲 水,皆躬自勞苦。年七十三,忽語家人曰:『吾往矣』。遂閉 目趺坐而逝。越三日,子左恩左惠猶冀復生,不忍遽 殮。邑令夜夢一婦曰:『吾某人也,素行善,願歸淨土,兒 軰咶咶守吾屍,未納於木,公盍諭焉。令覺,走役詢之』」, 良然。令謂:「真坐化者必垂鼻珠,宜審視。」覆言,鼻中果 懸珠三尺許。令嗟異良久,具禮致祭,遠近觀者如堵。
李氏女
[編輯]按南昌郡乘李氏女,進士綦隆之第三女也。從胎茹 淡,好讀書。七歲誦《觀音大士傳》,遂持長齋,立誓不字。 及長,父母屢勸之,志益堅。母亡,投井欲殉,若有神扶 掖之,不得下。逾三年,值母誕辰,一慟幾絕。是夕,端坐 念佛而逝。崇禎初,事聞,旌表,建祠松門山。大宗伯葉 燦有傳。
羅氏女
[編輯]按《潼川州志》:「羅氏女,中江人。少顓蒙,父母醮之。忽一 旦開悟,即諳經義,遂入僧寺,談空說法,了了無礙。且 逆知禍福,人歸向之。未幾,坐脫去。踰三年,啟棺視之, 其面如生。」
高氏女
[編輯]按《東流縣志》:石人山高氏女,幼聰慧,寡言笑,父母以 許胡氏子,未嫁。一日,忽同本家婦女採薇後山獨女, 有青雲覆其上,山麓有泉,女飲之,飲畢,謂家人曰:「我 奉上帝命為先鋒職,既受其印,頃當去。」隨自擇其葬 地,命家人為之刻像以祀,乃卒。今石人山庵有其像, 凡祈禱多驗。
朱氏女
[編輯]按《廣東通志》:朱氏女,番禺廣文朱鳴珂之妹。三歲即 知誦《彌陀經》極樂國上句,珂以為偶然。一日,有比丘 尼至其家,聞其熟此句,將經語逐句引之,應聲如流, 若夙誦者。母絕乳,以粥飲之,則食啖以葷物,卻不入 口。八九歲時,舉止甚慧,邑巨族爭聘之。已許字嚴姓 子,及長,堅不於歸,迺言「清淨國中來,自當往清淨國」 中去,豈肯為俗塵所染耶?惟獨居一室,修淨終身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