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9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九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九十六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九十六卷目錄

 旱災部紀事

 旱災部雜錄

庶徵典第九十六卷

旱災部紀事

[編輯]

《述異記》:「關中有金魚神,云:『周平王二年,十旬不雨,遣 祭天神。俄而生湧泉,金魚躍出而雨降』。」

《史記·趙世家》:晉獻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趙夙為 將,伐霍。霍公求奔齊。晉大旱,卜之曰:「霍太山為祟。」使 趙夙召霍君於齊,復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晉復穰。 《左傳》僖公十有九年,衛人伐邢,以報菟圃之役。於是 衛大旱,卜有事於山川,不吉。甯莊子曰:「昔周饑,克殷 而年豐。今邢方無道,諸侯無伯,天其或者欲衛討邢 乎?」從之。師興而雨。

二十有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備 也。修城郭,貶食省用,務穡勸分,此其務也,巫、尫何為? 天欲殺之,則如勿生;若能為旱,焚之滋甚。」公從之。是 歲也,饑而不害。

《韓非子十過篇》:晉平公使師曠奏《清徵》。師曠曰:「清徵 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聞乎?」師曠曰:「君德薄,不 足以聽之,聽之將恐有敗。」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 願聽之。」師曠不得已而鼓之。一奏有雲從西方起;再 奏之,大風至,大雨隨之,裂帷幕,破俎豆,墮廊瓦。坐者 散走。平公恐懼,伏於廊室。晉國大旱,赤地三年,平公 之身遂癃病。

《左傳》昭公十六年九月,大雩,旱也。鄭大旱,使屠擊、祝 款、豎柎有事於桑山,斬其木,不雨。子產曰:「有事於山, 蓺,山林也,而斬其木,其罪大矣。」奪之官邑。

《莊子》:宋景公時,大旱三年,卜之,以人祀乃雨。公下堂 頓首曰:「吾所以求雨者為人,今殺人,不可,將自當之。」 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

《孔子家語》孔子在齊,齊大旱,春饑。景公問於孔子曰: 「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則乘駑馬,力役不興,馳道不修, 祈以幣玉,祭祀不懸,祀以下牲。此賢君自貶以救民 之禮也。」

《晏子》,齊大旱逾時,景公召群臣問曰:「天不雨久矣,民 且有饑色,吾使人卜雲,祟在高山廣水,寡人慾少賦 斂,以祠靈山,可乎?」群臣莫對。晏子進曰:「不可,祠此無 益也。夫靈山固以石為身,以草木為髮,天久不雨,髮 將焦,身將熱,彼獨不欲雨乎?祠之無益。」公曰:「不然,吾 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為國,以魚鱉 為民。天久不雨,泉將下,百川竭,國將亡,民將滅矣。彼 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為之奈何?」晏子曰: 「君誠避宮殿暴露,與靈山河伯共憂,其幸而雨乎?」於 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盡得種時。景 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無用乎?其維有德。」

《禮記·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曰:『天久不雨,吾 欲暴尫而奚若』?」曰:「天則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 不可與!」「然則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則不雨,而望之 愚婦人,於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則奚若?」曰:「天子 崩,巷市七日;諸侯薨,巷市三日。」「為之徙市,不亦可乎?」 《莊子》:「梁君出獵,見白鴈群,君欲射之。道有行者,駭之。 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孫龍下車撫矢曰:『昔先公時, 大旱三年,卜之,以人祠乃雨。公下堂頓首曰:『吾所以 求雨,為民也,吾自當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 何?德於天而惠於民也。今君王以白鴈而欲殺人乎』?」 《漢書·郊祀志》:「元封三年夏,旱。公孫卿曰:『黃帝時封則 天旱,乾封三年,上乃下詔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 下尊祠靈星焉』』。」

《食貨志》:桑弘羊爵左庶長,是歲小旱,上令百官求雨, 卜式言曰:「烹弘羊,天乃雨。」

《於定國傳》:「定國父於公為縣獄史,郡決曹決獄平。東 海有少婦少寡,養姑甚謹,姑欲嫁之不肯。姑謂鄰人 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無子守寡我老,累其芳年,奈 何』?姑遂自經。姑女告孝婦殺其母,吏捕驗治,婦誣服, 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後太守至,卜筮其 故。於公曰:『孝婦不當死,前太守強斷之,咎在是乎』。於」 是太守殺牛祭孝婦冢,表其墓。天立大雨,

《高獲傳》:「獲字敬公,汝南新息人也,三公爭辟不應。後 太守鮑昱請獲,既至門,令主簿就迎,主簿曰:『但使騎 吏迎之』。獲聞之即去。昱遣追請獲,獲顧曰:『府君但為 主簿所欺,不足與談』。遂不留。時郡境大旱,獲素善天 文,曉遁甲,能役使鬼神。昱自往問何以致雨,獲曰:『急 罷三郡督郵,明主當自北出,到三十里亭雨可致也』。」 昱從之,果得大雨《汝南先賢傳》: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為逆事,互相牽 引,拘繫者千餘人,三年而獄不決,坐掠幽而死者百 餘人。天用災旱,赤地千里。袁安拜楚郡太守,即控轡 而行。既到決獄事,人人具錄其辭狀,本非首謀,為主 所引,應時理遣,一旬之中,活千人之命。其時甘露滂 霈,歲大稔。

《東觀漢記》:百里嵩字景山,為徐州刺史。境遭旱,出巡 處甘雨輒澍。東海祝其合鄉等三縣父老訴曰:「人等 是公,百姓獨不邀降。」乃迴赴之,雨隨車而下。

謝承《後漢書》,「章和元年,有詔以鄭弘為太尉。時旱,朝 廷百僚皆暴請雨,夏炎熱,小雨,郡官即還舍,弘彌日 不旋,大雨注,稼穡遂豐。」

《後漢書楊厚傳》:「厚父統,善天文推步之數。建初中,為 彭城令。一州大旱,統推陰陽消伏縣界蒙澤,太守宗 湛使統為郡求雨,亦即降澍。自是朝廷災異,多以訪 之。」

《戴封傳》:「封為西華令,其年大旱,封禱請無獲,乃積薪 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於是遠近歎服。」 《張奮傳》:「奮代劉芳為司空,時歲災旱,祈雨不應,乃上 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饑匱,今復久旱,秋稼未立,陽氣 垂盡,歲月迫促。夫國以民為本,民以穀為命,政之急 務,憂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職過任,夙夜憂懼,章 奏不能敘心。願對中常侍疏奏。」即時引見,復口陳時 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走洛陽獄錄囚徒,收 洛陽令陳歆,即大雨三日。

《曹褒傳》:「褒出為河內太守,時春夏大旱,糧穀踴貴。褒 到,乃省吏並職,退去姦殘。澍雨數降,其秋大熟,百姓 給足,流冗皆還。」

《周嘉傳》:「嘉從弟暢為河南尹。永初二年夏旱,久禱無 應。暢因收葬洛陽傍客死骸骨,凡萬餘人,應時澍雨。」 《東觀漢記》:「順帝陽嘉元年,立順烈皇后。是時自冬至 春不雨。尊后之日,嘉注沾渥。」

《長沙耆舊傳》:太尉劉壽,順帝時為洛陽令。歲時亢旱, 天子祈雨不得,壽暴身階庭,告誠引罪,自晨至中,紫 雲沓起,甘雨登降。人為之歌曰:「天久不雨,蒸人失所。 大王自出,祝令特苦。精符感應,滂沱下雨。」

《水經注長沙耆舊傳》云:「祝良為洛陽令,歲時亢旱,良 乃曝身階庭,告誠引罪。自晨至午,紫雲沓起,甘雨登 降。」

《後漢書孟嘗傳》:「嘗字伯周,會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 為郡吏,並仗節死難。嘗少脩操行,仕郡為戶曹史。上 虞有寡婦,至孝養姑。姑年老壽終,夫女弟先懷嫌忌, 乃誣婦厭苦供養,加鴆其母,列訟縣庭。郡不加尋察, 遂結竟其罪。嘗先知枉狀,備言之於太守,太守不為 理。嘗哀泣外門,因謝病去,婦竟冤死。自是郡中連旱」 二年,禱請無所獲。後太守殷丹到官,訪問其故,嘗詣 府具陳寡婦冤誣之事,因曰:「昔東海孝婦,感天致旱, 於公一言,甘澤時降。宜戮訟者,以謝冤魂。庶幽枉獲 申,時雨可期。」丹從之,即刑訟女而祭婦墓。天應澍雨, 穀稼以登。

謝承《後漢書》:「爰延轉議郎。徐州遭旱,延使持節到東 海請雨,澍雨與京師同日俱霈,還拜五官中郎將。 周暢性仁慈,為河南尹。夏旱,久禱無應,因收藏洛城 傍客死骸骨萬餘人,應時澍雨,歲乃豐稔。」

《後漢書。費長房傳》:東海君來見葛陂君,因淫其夫人。 於是長房劾繫之。三年而東海大旱。長房至海上,見 其人請雨,乃謂之曰:「東海君有罪,吾前繫於葛陂,今 方出之,使作雨也。」於是雨立注。

《諒輔傳》:「輔字漢儒,廣漢新都人也。仕郡為五官掾,時 夏大旱,太守自出祈禱山川,連日而無所降,輔乃自 暴庭中,慷慨咒曰:『輔為股肱,不能進諫納忠,薦賢退 惡,和調陰陽,承順天意,至令天地否隔,萬物焦枯,百 姓喁喁,無所訴告,咎盡在輔。今郡太守改服責己為 民祈福,精誠懇到,未有感徹,輔今敢自祈請,若至日 中不雨,乞以身塞無狀』。」於是積薪柴,聚茭茅以自環, 構火其旁,將自焚焉。未及日中時,而天雲晦合,須臾 澍雨,一郡沾潤。世以此稱其至誠。

《山西通志》:「漢石鍾真人,芮城人,隱於北山石室中。一 日有野鹿入洞,晝則恣食水草,夜則入洞同宿。及來 京,鹿行李隨之。一夕夢神人告曰:『仙籍有汝名字,又 贈汝符職,當行雨。此鹿即龍也。今天下大旱,收牓禱 雨。既覺驚異,乃如言收牓,入靜室中,焚香默禱,俄然 雲布,遠近霑足』。」

《益都耆舊傳》:「趙瑤為閬中令,時西州遭旱,瑤率掾吏 齋戒於靈星池,歸咎自責,稽首流血,應時大雨。」 《搜神記》:「孫策欲渡江襲許,與于吉俱行。時大旱,所在 熇厲,催諸將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見將吏 多在吉許,策因此激怒,言吾為不如于吉耶而先趨 附之。便收吉至,呵問之曰:『天旱不雨,道塗艱澀,不時 得過,故自早出。而卿不同憂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態, 敗吾部伍。今當相除,令人縛置地上,暴之使請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當原赦。不爾,行誅』。」俄而雲氣上蒸, 膚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總至,溪澗盈溢。將士喜悅, 以為吉必見原,並往慶慰。策遂殺之。將士哀惜,共藏 其屍。天夜忽更興雲覆之,明旦往視,不知所在。 《蜀志簡雍傳》:「先主拜雍昭德將軍。時天旱,禁酒釀者。 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 雍與先主遊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慾行 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 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

《魏志毛玠傳》:「魏國初建,為尚書僕射,復興選舉,有白 玠者,出見黥面反者,其妻子沒為官奴婢。玠言曰:『使 天不雨者,蓋此也』。太祖大怒,收玠付獄。大理鍾繇詰 玠曰:『自古聖帝明王,罪及妻子。《書》云:『左不共左,右不 共右,予則拏戮』。女司寇之職,男子入於罪隸,女子入 於舂槀。漢律,罪人妻子沒為奴婢黥面。漢法所行,黥』」 墨之刑,存於古典。今真奴婢,祖先有罪,雖歷百世,猶 有黥面供官,一以寬良民之命,二以宥並罪之辜。此 何以負於神明之意,而當致旱?案《典謨》:「急恆寒若,舒 恆燠若」,寬則亢陽,所以為旱。玠之吐言,以為寬邪?以 為急也。急當陰霖,何以反旱?成湯聖世,野無生草;周 宣令主,旱魃為虐。亢旱以來,積三十「年,歸咎黥面,為 相值不?衛人伐邢,師興而雨,罪惡無懲,何以應天?」玠 譏謗之言,流於下民,不悅之聲,上聞聖聽。玠之吐言, 勢不獨語。時見黥面凡為幾人黥面奴婢所識知耶? 何緣得見?對之嘆言,時以語誰見?答云:「何以何日月, 於何處所,事已發露,不得隱欺。」具以狀對。玠曰:「臣垂 齠執簡,累勤取官,職在機近,人事所竄,屬臣以私,無 勢不絕,語臣以冤,無細不理。人情淫利,為法所禁。法 禁於利,勢能害之。青蠅橫生,為臣作謗。臣不言,此無 有。時人說臣此言,必有徵要。乞蒙宣子之辨,而求王 叔之對。」時桓階、和洽進言救玠,玠遂免黜,卒於家。 《世說》補管公明,過清河時適大旱,太守問何當有雨, 公明曰:今夕當大雨。至日向暮,了無雲氣,眾人並讙 嗤公明言樹中已有少女微風,陰鳥和鳴,若少女反 風,陰鳥亂翔,其應至矣。須臾,雲氣四起,大雨傾注。 《晉書·袁甫傳》:「甫轉淮南國大農,郎中令石珩問甫曰: 『卿名能辨,豈知壽陽以西何以恆旱?壽陽以東何以 恆水』?甫曰:新平彊吳,美寶皆入,志盈心滿,用長」歡娛, 故致旱。

《束晳傳》:「晳字廣微,與兄璆俱知察孝廉,舉茂才,皆不 就。璆娶石鑒從女,棄之,鑒以為憾,諷州郡公府不得 辟,故晳等久不得調。太康中,郡界大旱,晳為邑人請 雨,三日而雨注,眾為晳誠感,為作歌曰:『束先生,通神 明,請天三日甘雨零。我黍以育,我稷以生。何以酬之, 報束長生』。」

《佛圖澄傳》:「石季龍傾心事澄,時天旱,季龍遣其太子 詣臨漳西滏口祈雨,久而不降,乃令澄自行。即有白 龍二頭降於祠所。其日大雨,方數千里。」

《冉閔載記》:「慕容儁送閔龍城,斬於遏陘山。山左右七 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至於十二月。儁遣 使者祀之,諡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歲永和八年 也』。」

《蓮社高僧傳》:「慧遠法師,尋陽亢旱,師詣池側讀《龍王 經》,忽有神蛇從池而出,須臾大雨,歲竟有秋。」

《南史梁宗室傳》:安成康王秀,文帝第七子也。秀子推, 普通六年,以王子封南浦侯,歷淮南、晉陵、吳郡太守。 所臨必赤地大旱,吳人號「旱母焉。」

始興忠武王憺文帝第十一子也。為都督荊州刺史 天監四年荊州大旱憺使祠於天井有巨蛇長二丈 出遶祠壇俄而注雨歲大豐。

《北史裴叔業傳》:叔業兄子粲,孝武初出為驃騎大將 軍、膠州刺史。屬時亢旱,土人勸令禱於海神。粲憚違 眾人,乃為祈請,直據胡床,舉盃曰:「僕白君。左右云:前 後例皆拜謁。」粲曰:「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安有方 伯致禮海神?」卒不肯拜。

《魏書禮志》:「立太祖廟於白登山,歲一祭,具太牢,帝親 之。亦無常月,兼祀皇天上帝,以山神配,旱則禱之,多 有效。」

《周書達奚武傳》:「武之在同州也,時屬天旱,高祖敕武 祀華岳。岳廟舊在山下,常所禱祈,武謂僚屬曰:『吾備 位三公,不能燮理陰陽,遂使盛農之月,久絕甘雨。天 子勞心,百姓惶懼,沗寄既重,憂責實深,不可同於眾 人,在常祀之所,必須登峰展誠,尋其靈奧。岳既高峻, 千仞壁立,巖路嶮絕,人跡罕通。武年踰六十,唯將數』」 人,攀藤援枝,然後得上。於是稽首祈請,陳百姓懇誠。 晚不得還,即於岳上藉草而宿,夢見一白衣人來,執 武手曰:「快辛苦,甚相嘉尚。」武遂驚覺,益用祇肅。至旦, 雲霧四起,俄而澍雨,遠近霑洽。高祖聞之,璽書勞武 曰:「公年尊德重,弼諧朕躬,比以陰陽𠍴序,時雨不降, 命公求祈,止言廟所,不謂公不憚危」險,遂乃遠陟高 峰。但神道聰明,無幽不燭,感公至誠,甘澤斯應。聞之嘉賞,無忘於懷。今賜公雜綵百疋,公其善思嘉猷,匡 朕不逮。念「坐而論道」之義,勿復更煩筋力也。

《於翼傳》:「建德二年,出為安隨等六州五防諸軍事,安 州總管。時屬大旱,溳水絕流。舊俗每逢亢陽,禱白兆 山祈雨。高祖先禁群祀,山廟已除,翼遣主簿祭之,即 日澍雨霑洽,歲遂有年。民庶感之,聚會歌舞,頌翼之 德。」

《唐書田仁會傳》:仁會為平州刺史,歲旱,自暴以祈,而 雨大至,穀遂登。人歌曰:「父母育我兮田使君,挺精誠 兮上天聞。中田致雨兮山田雲,倉廩實兮禮義申,願 君常在兮不患貧。」五遷勝州都督。

《獨異志》:「唐天后朝,處士孫思邈居於嵩山修道,時大 旱,有敕選洛陽德行僧徒數千百人,於天宮寺講《人 王經》,以祈雨澤。有二人在眾中,鬚眉皓白。講僧曇林 遣人謂二老人曰:『罷後可過一院』。既至,問其所來,二 老人曰:『某伊洛二水龍也。聞至言,當得改化』。林曰:『講 經祈雨,二聖知之乎』?答曰:『安得不知,然雨者須天符 乃能致之,居常何敢自施也』?」林曰:「為之奈何?」二老曰: 「有修道人以章疏聞天,因而滂沱,某可力為之。」林乃 入啟。則天發使嵩陽,召思邈內殿飛章。其夕天雨大 降,思邈亦不自明,退詣講席,語林曰:「吾修心五十年, 不為天知,何也?」因請問二老,二老答曰:「非利濟生人, 豈得昇仙。」於是思邈歸蜀青城山,撰《千金方》三十卷, 既成而白日沖天。

《唐書裴漼傳》:「漼進中書舍人。睿宗造金仙、玉真二觀, 時旱甚,役不止,漼上言:春夏毋聚大眾,起大役,不可 興土功,妨農事。若役使乖度,則有疾疫水旱之烖,此 天人常應也。今自冬徂春,雨不時降,人心憔然莫知 所出,而土木方興,時暵之孽,職為此發。今東作雲始, 丁壯就功,妨多益少,饑寒有漸。」《春秋》莊公三十一年 「冬不雨,是時歲三築臺。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是時 作南門。陛下以四方為念,宜下明制,令二京營作,和 市木石,一切停止。有如農桑失時,戶口流散,雖寺觀 營立,能救饑寒敝哉?」不報。

《柳氏舊聞》:元宗常幸東都,天大旱且暑。時聖善寺有 天竺乾僧無畏,號三藏,善召龍致雨之術。上遣高力 士疾召無畏請雨,無畏奏曰:「今旱數當然耳,召龍必 興烈風雷雨,適足暴物,不可為之也。」上強使之曰:「人 苦暑疾,雖暴風疾雷,亦足快意。」無畏不得已,乃奉詔。 有司為陳請雨之具,幡像俱備,無畏笑曰:「斯不足以 致雨。」悉命去之。獨盛一缽水,以小刀攪旋之,胡言數 百祝水。須臾,有如龍狀,其大類指,赤色,首噉水上,俄 復沒於缽中。無畏復以刀攪水,頃之,白氣自缽中興, 如爐煙上數尺,稍稍引出講堂外。無畏謂力士曰:「亟 去,雨至矣。」力士疾馳去,顧見白氣疾起,自講堂而西, 如一疋練。既而昏霾,大風雷霆而雨。力士纔及天津 之南,風雨亦隨馬而至。馳至衢中,大樹多拔。力士比 復奏,「衣盡霑濕。」

《唐語林》:顏魯公真卿為監察御史,充河西隴右軍試 覆屯交兵馬使。五原旱,有冤獄,決乃雨,郡人呼「御史 雨。」

《冊府元龜》:寶曆二年十月,京兆尹劉棲楚奏:「術者數 之妙,苟利於時,必以救患。伏以前度甚雨,閉門得晴。 臣請今後每雨五日,即令坊市閉北門以禳諸陰,晴 三日便令盡開門,使啟閉有常,永為定式。」從之。 《唐書·鮑防傳》:防進禮部侍郎,封東海郡公。貞元元年, 策賢良方正,得穆質、裴復、柳公綽、歸登、崔邠、韋絕、魏 弘簡、熊執易等,世美防知人。時比歲旱,策問陰陽祲 沴,質對:「漢故事,免三公,卜式請烹弘羊。」指當時輔政 者。右司郎中獨孤愐欲下質,防不許,曰:「使上聞所未 聞,不亦善乎!」卒置質高第。帝見策嘉之。

《崔寧傳》:崔蕘為陝虢觀察使,不恤人疾苦。或訴旱者, 指庭樹示之曰:「柯葉尚爾,何旱為?」即榜笞之,上下離 心。俄為軍吏所執。

《馬璘傳》:璘為邠寧節度使,天大旱,里巷為土龍,聚巫 以禱。璘曰:「旱由政不修。」即命撤之。明日雨,歲大穰。 《裴諝傳》:諝拜河東租庸鹽鐵使,時關輔旱,諝入計,帝 召至便殿,問搉酤利歲出內幾內諝久不對。帝復問 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諝曰:「『臣自河東來,涉三百里, 而農人愁嘆,穀菽未種。誠謂陛下軫念元元,先訪疾 苦,而乃責臣以利。孟子曰:『治國者仁義而已,何以利 為』?故未敢即對』。帝曰:『微公言,朕不聞此』。」拜左司郎中。 《湖廣通志》:「唐黃明遠,睦州人,居澧州龍潭寺,善誦《度 人經》。每晚有一叟來聽,經畢輒不見。一日叟跪告曰: 『吾潢山潺水洞白龍也。有過見責上帝,藉托宅西小 池一年矣。旦夕荷君經功,令得解脫,復』」歸故洞。明年 當大旱,有符篆一道,以酬君德,言已去。次年果旱,遠 設壇祀禱,持符篆往洞取水歸得大雨。是夕夢叟謂 曰:「今歲天旱,上帝敕閉江河溪洞。吾昨於官坡堰取 水,以應君求,毋再瀆也。」覺視堰果涸。

《雲南通志》:唐壽海姓周氏。唐時,南詔三年不雨,南詔王請天竺神僧白湖師禱之,雲佈無雨。師以竿撥雲, 雨隨竿注,不能遍及。師曰:「汝國必有聖人,盍往求之。」 或告南天祠有一僧時在內禮拜,王與師往詣,乃壽 海也。師因請於海,願得雨救民。海曰:「昔湯旱七年,以 身代犧,六事自責,天乃雨。此人君有道格天之驗。今 王殺及無辜,天地閉鬱,不知悔罪,何從得雨?」王乃悔 懼,誓不虐民,已而果雨。

《十國春秋?吳越武肅王世家》:王姓錢,名鏐,字具美,杭 州臨安人也。唐大中六年二月十有六日生於邑臨 水裡。先是,邑中旱,縣令命道士東方生起龍以祈雨。 生曰:「『茅山前池中有龍起,必大異』。令乃止。明年復旱, 生乃指鏐所居曰:『池龍已生此家』。」時鏐實誕數日矣。 馬令《南唐書齊王景達傳》:景達字子通,烈祖第四子, 元宗之母弟也。順義四年旱,七月既望,雩祀得雨,景 達以是日生,因小字「雨師。」

《十國春秋·前蜀僧子朗傳》:「高祖時,梁州大旱,祈禱無 驗。子朗詣州言立能致雨。」乃具十石甕貯水,身坐其 中,水滅頂者,凡三日而雨足。

《幸蜀記》:「王衍時,五月不雨,至九月,林木皆枯,赤地千 里。」「肥遺」,見《王氏開國記》,以肥遺為「畢鬼。」唐英按:肥遺, 蛇名,角上有火,見則大旱,非鬼也。

《冊府元龜》:「少帝初為金吾上將軍。天福三年,從高祖 幸大名,其年天旱,高祖遣祈雨白龍潭,焚請未罷,有 白龍見於潭中,是日澍雨尺餘,人甚異之。」

天福六年,初為太原節度使。赴任,晉陽大旱,帝入境, 謂賓從及左右曰:「吾始衣繡還鄉,甚有德色。今一境 大旱,五稼將枯,豈非薄德寡祐而致是邪?」帝乃際地 設脯醴,望山川而禱曰:「某本生此地,濫鑑北方,朝廷 差來,不敢違旨。在上者無德而祿,甘速身殃;在下者 以食為天,難加眾咎。願興雲雨,以救焦勞。」灑泣致拜, 其日大雨,

《遼史楊佶傳》:佶出為武定軍節度使,境內亢旱,苗稼 將槁,視事之夕,雨澤霑足,百姓歌曰:「何以蘇我,上天 降雨。誰其撫我,楊公為主。」

麈史、朝奉郎杜球言:永熙幸佛寺塔廟禱雨,至天慶, 三館起居,因駐輦問曰:「天久不雨,奈何?」或對「天數」,或 對至誠,必有應。一綠衣少年越次對曰:「刑政不修故 也。」上頷之而行。歸復駐輦,召綠衣者問狀,對曰:「某所 守臣犯贓,法當配;宰相以親,則不配;某所守臣犯贓, 不當死。」宰相以嫌,卒罪之。翌日,上為罷宰相,天即大 雨。「綠衣」者即寇萊公也。

《宋史郭贄傳》:「贄知荊南府,府俗尚淫祀,屬久旱,盛陳 禱雨之具。贄始至,命悉撤去,投之江,不數日大雨。」 《吳延祚傳》:「『延子元扆知定州,屬歲旱,吏白召巫以土 龍請雨。元扆曰:巫本妖民,龍止獸也,安能格天?惟精 誠可以動天』。乃集道人設壇潔齋三日,百拜祈禱,澍 雨霑洽。」

《張士遜傳》:士遜為射洪安撫使,至梓州,問屬吏能否, 知州張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陽令,為祕書省著 作佐郎,知邵武縣,以寬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禱雨 白崖山陸史君祠,尋大雨,士遜立庭中,須雨足乃去。 至是邵武旱,禱歐陽太守廟,廟去城過一舍,士遜徹 蓋,雨霑足始歸。

《聞見後錄》:仁皇帝慶曆年,京師夏旱,諫官王公素乞 親行禱雨。帝曰:「太史言月二日當雨。」一日欲出禱,公 言是日不雨。帝問故,公曰:「陛下幸其當雨,以禱不誠 也。不誠不可動天,故知不雨。」帝曰:「明日禱雨醴泉觀。」 公曰:「醴泉之近,猶外朝也,豈憚暑不遠出耶?」帝每意 動則耳赤,耳已盡赤,厲聲曰:「當西太乙宮。」公曰:「乞傳 旨。」帝曰:「車駕出郊,不豫告卿,不知典故。」公曰:「國初以 虞非常,今久太平,預告百姓,但瞻望清光者眾耳,無 虞也。」諫官故不扈從。明日,特召王公以從。日色甚熾, 埃霧漲天,帝玉色不怡。至瓊林苑,回望西太乙宮,上 有雲氣如香煙起。少時,雷電雨甚,至,帝卻逍遙輦,御 平輦,徹蓋還宮。又明日,召公對,帝喜曰:「朕自卿得雨, 幸甚。」又曰:「昨即殿庭雨立百拜,焚生龍腦香十匕,近 至中夜,舉體乃溫。」公曰:「陛下事天當恭畏,然陰氣足 以致疾,亦當慎。」帝曰:「念不雨,欲自以身為犧牲,何慎 也?」

《宋史呂夷簡傳》:夷簡子公綽,為侍讀學士,徙河陽,留 侍經筵。時久不雨,帝顧問何以致雨,曰:「獄久不決,即 有冤者,故多旱。」帝親慮囚,已而大雨。

《富弼傳》:弼同平章事,時久旱,群臣請上尊號及用樂, 帝不許。而以同天節契丹使當上壽,故未斷其請。弼 言,「此盛德事,正當以此示之,乞並罷上壽。」帝從之,即 日雨。弼又上疏,願益畏天戒,遠姦佞,近忠良。帝手詔 褒答之。

麈史鄭俠見荊公言青苗之害,不答。久之,得監在京 安上門。會大旱,自十一月至於三月,河東、河北、陜西 流民大入京師,與城外飢民市麻籸、麥麩為之糜,或 掘草根,採木實以食。俠上疏曰:「今天下憂苦,質妻鬻女,父子不保,拆屋伐桑,爭貨於市,輸官糴米,皇皇不 給之狀,繪為一圖。此臣安上門日所見,百不及一。陛」 下觀臣之圖,行臣之言,十日不雨,乞斬臣以正欺罔 之罪。

《韓維傳》:「維為學士承旨,入對帝曰:『天久不雨,朕日夜 焦勞,奈何』?維曰:陛下憂閔旱災,損膳避殿,此乃舉行 故事,恐不足以應天變。當痛自責己,廣求直言。退,又 上疏曰:近畿內諸縣,督索青苗錢甚急,往往鞭撻取 足,至伐桑為薪,以易錢貨。旱災之際,重羅此苦。若夫 動甲兵,危士民,匱財用於荒裔之地,朝廷處之不疑, 行之甚銳,至於蠲除稅租,寬裕逋負,以救愁苦之民, 則遲遲而不肯發。望陛下奮自英斷,行之過於養人, 猶愈過於殺人也。」上感悟,即命維草詔求直言,其略 曰:「意者聽納不得於理與?獄訟非其情與?賦斂失其 節與?忠言讜論鬱於上聞,而阿諛壅蔽以成其私者 眾與?」詔出,人情大悅。有旨體量市易「免行利病,權罷 方田保甲。」是日乃雨。

《談圃》:神宗時旱,一西僧咒水,金明池雲氣蔽水,加黑 僧云:「羅叉神災劫重戰退天神,不令下雨,但可於某 日內東門降雨數點而已。」果如其言。

張日用知德清軍,大旱,民有爭水者,日用曰:「今為汝 借水三寸,三日內還汝。」乃於水中刻表為記。日用詣 一廟,為文具述借水事,立廟中以俟。即日大雨,夜人 視其表,果及三寸而止。

《春渚紀聞》:李右轄公素,大觀間公自工部郎中出典 泗州,是歲淮甸久不雨,至於苗穀焦垂。郡幕請以常 例啟建道場,禱於僧伽之塔。公曰:「唯容作施行。」郡民 憫雨之心,晨夕為遲,而至旬日,略無措置事件,至父 老扣馬而請及怨讟之言,盈於道路。往來親舊與僚 屬乘間委曲言者再三。公但笑答曰:「某忝領郡寄,凶 旱,在某之不德,無日不念也,且容更少處之。」一日晨 起視事畢,呼郡吏:「只今告報塔下,具佛盤,啟建請雨 道場。」仍報郡官,俱詣行香,且各令從人具雨衣從行。 一郡腹誹,以為狂率。既至塔下,焚香致敬訖,復令具 素飯,留郡官就食,待雨而歸。飯罷,烈日如焚,公再率 郡寮詣僧伽前炷香默禱者久之,休於僧寺。須臾,雷 起南山,甘澤傾注,舉郡歡呼,集香花迎擁公車,還郡 而散。一雨三日,千里之外,蒙被其澤。時郡倅曾紱師, 郡官密以前日公漫不省眾請而一出,便致霈澤,如 宿約者何謂也?公徐語之曰:「某自兩月前,意念天久 不雨,必有秋田之害,即於治事廳後,齋居飯素,取僧 伽像嚴潔致供,晨夕」祈禱,非不盡誠。前夕忽夢僧伽 見過其言:「上帝以此方之民,罪罰至重,敕龍鎖水。老 僧晨夕享公誠禱,特於帝前以公罪己憂歲之心陳 於帝。今已得請,來日幸下訪,當以隨車為報也。」某拜 謝再三,既覺知普照王非欺我者,遂決意帥諸公同 詣塔下,焚禱俟之,無他異也。

《宋史杜常傳》:「常以龍圖閣學士知河陽軍,苦旱,及境 而雨。」

《林靈素傳》:京師大旱,命靈素祈雨,未應。蔡京奏其妄。 上密召靈素曰:「朕諸事一聽卿,且與祈三日大雨,以 塞大臣之謗。」靈素請急召建昌軍南豐道士王文卿, 乃神霄甲子之臣兼雨部,與之同告上帝。文卿既至, 執簡敕水果得雨三日。上大喜,賜文卿神霄凝神殿 侍宸。

《畫墁錄》:李氏所居,一日大雨,有物墮庭中,如馬臺狀, 乃一皮愨頭也,垢膩寸餘,蛇蜴出入,臭聞十餘步。李 氏子欲焚之,長老曰:「不可」,然雷鳴不去,在屋上丈餘, 觀者不少。眾觀之,少間,黑雲如墨下庭中,遂失去。 《宋史尢袤傳》:袤遷樞密院正兼左諭德,輪對,又申言 民貧兵怨者甚切。夏旱,詔求闕失。袤上封事,大略言: 「天地之氣,宣通則和,壅遏則乖;人心舒暢則悅,抑鬱 則憤。催科峻急而農民怨,關征苛察而商旅怨,差注 留滯而士大夫有失職之怨,廩給朘削而士卒有不 足之怨;奏讞不時報而久繫囚者怨;幽枉不獲伸而 負累者怨;強暴殺人,多特貸命,使已死者怨;有司買 納不即酬價,負販者怨。人心抑鬱,所以感傷天和者, 豈特一事而已。方今救荒之策,莫急於勸分。輸納既 多,朝廷吝於推賞。乞詔有司檢舉行之。」

《賢奕編》:紹興乙卯,以旱禱雨,諫議大夫趙霈上言:「自 來祈禱斷屠,止禁豬羊,今後請並禁鵝鴨。」時胡致堂 在西掖,見之笑曰:「可謂鵝鴨諫議矣。聞虜中有龍虎 大王,當以鵝鴨諫議當之。」

《宋史章誼傳》:誼知溫州,連歲大旱,米斗千錢。誼用劉 晏招商之法,置場增值以糴,米商輻輳,其價自平。 《劉珙傳》:珙同知樞密院事。上嘗以久旱,齋居禱雨,一 夕而應。珙進言曰:「陛下誠心感格,其應如響,天人相 與之際,真不容髮,隱微纖芥之失,其應豈不亦猶是 乎?臣願益謹其獨。」上竦然稱善。

《齊東野語》:阜陵在位,上庠月書前列試卷,時經御覽。 辛丑大旱,七月,私試閔雨,有志乎民。賦魁劉大譽第六韻云:「雨暘固自於天,感召豈有所主。倘燮調得人, 則斯可有節,而聚斂無度,則亦能不雨。此或未明,閔 之何補?」不見商霖未作,相傅說於高宗;漢旱欲蘇,烹 弘羊於孝武。未幾趙溫叔罷相。

孝宗時,嘗秋旱,上問執政:「禱雨於天地宗廟社稷,合 用牲否」周益公奏:「止用酒脯幣帛。」上曰:「《雲漢詩》云:『靡 神不舉,靡愛斯牲』。則是合用牲矣。可更與禮官等考 訂之。」

《宋史趙方傳》:「方知隨州,南北初講和,旱蝗相仍,方親 走四郊以禱,一夕大雨,蝗盡死,歲大熟。」

《蔡洸傳》:洸以戶部鎮總領淮東軍馬錢糧,知鎮江府。 會西溪卒移屯建康,舳艫相銜。時久旱,郡民築阪瀦 水灌溉,漕司檄郡決之。父老泣訴,洸曰:「吾不忍獲罪 百姓也。」卻之。已而大雨,漕運通,歲亦大熟。民歌之曰: 「我瀦我水,以灌以溉,俾我不奪,蔡公是賴。」

《黃幹傳》:幹知安慶府,請城安慶以備戰守。是歲大旱, 幹祈輒雨,或未出,晨興登郡閣,望潛山再拜,雨即至。 《張洽傳》:洽運判池州獄,有張德修者,誤蹴人以死,獄 吏誣以故殺。洽訊而疑之,請再鞫守,不聽。會提點常 平袁甫至,時方大旱禱不應。洽言於甫曰:「漢、晉以來, 濫刑而致旱,伸冤而得雨,載於方冊可攷也。今天大 旱,焉知非由德修事乎?」甫為閱款狀於獄,德修遂從 徒罪。復白郡,請蠲征稅,寬催科,以召和氣。守為寬稅, 三日果大雨,民甚悅。

《委巷叢談》:西湖雖有山泉,而大旱之歲亦嘗龜坼。宋 嘉熙庚子,西湖水涸,茂草生焉,官司祈雨無應,李霜 涯戲作一詞云:「平湖千頃生芳草,芙蓉不照紅顛倒。 東坡道,波光瀲灔晴偏好。」邏者廉捕之,遁不知所往。 《金史移剌溫傳》:溫移鎮武定,歲旱,溫割指以血瀝酒 中,禱而酹之,既而雨霑足,由是歲熟,人以為至誠之 感雲。

《宗室傳》:「衷授代州宣銳軍都指揮使。歲旱,州委禱雨 於五臺靈潭,步致其水,雨隨下,人為刻石紀之。」 《內族襄傳》:「襄拜司空,領左丞相,時方旱,命有司禱雨, 襄及平章政事張萬公、參政僕散揆等上表待罪,上 召翰林學士党懷英草罪己詔,仍慰諭襄等視事。」 《張萬公傳》:「萬公拜參知政事,上問山東、河北粟貴賤, 今春苗」稼,萬公具以實對。上謂宰臣曰:「隨處雖得雨, 尚未霑足,奈何?」萬公進曰:「自陛下即位以來,興利除 害,凡益國便民之事,聖心孜孜,無不舉行。至於旱災, 皆由臣等,若依漢典故,皆當免官。」上曰:「卿等何罪?殆 朕所行有不逮者。」對曰:「天道雖遠,實與人事相通,唯 聖人言行,可以動天地。昔成湯引六事自責,周宣遇 災而懼,側身修行,莫不修飾人事。方今宜崇節儉,不 急之務,無名之費,可俱罷去。」上曰:「災異不可專言天 道,蓋必先盡人事耳。故《孟子》謂王無罪歲。」左丞完顏 守貞曰:「陛下引咎自責,社稷之福也。」上由是以萬公 所言,下詔罪己。有司建議自西南西北路沿臨潢達 泰州,開築壕塹以備大兵。役者三萬人,連年未就。御 史臺言:「所開旋為風沙所平,無益於禦侮而徒勞民。」 上因旱災,問萬公所由致,萬公對以「勞民之久,恐傷 和氣,宜從御史臺所言,罷之為便。」

《馬琪傳》:「琪行尚書省事,遷中大夫。承安元年,北邊用 兵,而連歲旱暵,表乞致仕,不許。」

《續夷堅志》:「陳大年字世德,吉州人。泰和中,刺吾州,時 秋旱蝗,自南而北,世德祭於石嶺關,遂不入境。死囚 馬白兒移勘更數州已三十年,陳已決其死,止待署 字矣。陳夜禱星下,雖無復疑,尚慮有冤。今旱已極,囚 果不冤,明當大雨,如冤則雨且止。以此卜之。明日大 雨,遂決此囚,是歲大熟。」

《金史完顏伯嘉傳》:「伯嘉以兵部尚書簽樞密院事。宣 宗憂旱,伯嘉奏曰:『日者,君之象,陽之精。旱暵乃人君 自用亢極之象,宰執以為冤獄所致。夫燮和陰陽,宰 相之職,而猥歸咎於有司。高琪武弁出身,固不足論, 汝礪輩不知所職,其罪大矣。漢制,災異策免三公,顧 歸之有司邪?臣謂今日之旱,聖主自用,宰相諂諛,百』」 司失職,實此之由。高琪、汝礪深怨之。

《陳規傳》:正大元年,規充補闕。二年四月,以大旱,詔規 審理冤滯,臨發上奏,「今河南一路便宜行院、帥府從 宜凡二十處,陜西行尚書省二,帥府五,皆得以便宜 殺人,冤獄在此,不在州縣。」又曰:「雨水不時則責審理, 然則職燮理者當何如?」上善其言,而不能有為也。 《元史廉希憲傳》:希憲為京兆宣撫使,有民妻與卜者 厭詛其夫,殺之。獄成,僚佐皆言「方大旱,卜者宜減死」, 希憲議當伏法,已而大雨,立應。

《夾谷之奇傳》:之奇為吏部郎中,歲大旱,有司議平穀 價,以遏騰涌之患。之奇言:「莫若省經費,輟土木之役, 庶足召和氣,弭災變,而有豐稔之期。」

《禿忽魯傳》:「禿忽魯遷江浙右丞,適歲旱,方至而雨,民 心大悅。」

《田滋傳》:「滋拜陝西行省參知政事,時陝西不雨三年道過西嶽,因禱曰:『滋奉命來參省事,而不雨者三年, 民饑而死,滋將何歸。願神降甘澤,以福黎庶。到官果 大雨,滋即開倉,以麥五千餘石給小民之無種者,俾 來歲收成以償官。民大悅』。」

《劉秉直傳》:「秉直為衛輝路總管,天不雨,禾且槁,秉直 詣城北大行之蒼峪神祠,具詞祈祝,有青蛇蜿蜒而 出,觀者異之,辭神而還,行及數里,雷雨大至。」

《張養浩傳》:「養浩進翰林學士,不赴。天曆二年,關中大 旱,饑民相食,特拜陝西行臺中丞。既聞命,即散其家 之所有,與鄰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饑者則賑之,死 者則葬之。道經華山,禱雨於嶽祠,泣拜不能起,天忽 陰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復禱於社壇,大雨如注,水三 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明外史趙元杲傳》:太祖駐兵於滁,天大旱,憂之。元杲 曰:「西南豐山中柏子潭,龍祠禱輒應。既禱,或魚躍,或 黿鼉浮,皆雨徵也。」太祖即齋沐往禱,立潭西崖,久之 無所見,乃彎弓注矢,祝曰:「神食茲土,其可不恤吾民?」 與神約:三日必雨,不雨則毀神祠。因連發三矢潭中 而還。及期雨果澍。元杲由是為太祖所知。

《明興雜記》:洪武二十五年,下度僧令。吳僧永隆請焚 身以救冒請者罪。上敕中書以武士衛其龕,至雨花 臺,出龕望闕拜辭,取香瓣書「風調雨順」四字,語侍中 曰:「煩語陛下,以此香祈雨,必驗。」乃乘炬自焚,骸骨不 倒,異香逼人,群鶴舞於龕頂。乃宥三千人誅。時大旱, 上命以所遺香至天禧寺禱雨,夜雨大降。上嘉曰:「此 真永隆雨也。」因御製《落魄僧》詩以美之。永隆乃蘇州 尹山寺僧也。

《異林》張皮雀者,名道修。天亢旱,太守朱勝求禱,道修 曰:「儒輩每毀我欲雨」,設壇於學宮,太守不可。然不得 已,遂強設於里塾,又令黃冠轝之以行。命置水於兩 廡間,呼群兒侍,諧笑滿前。每作符,遣一兒投水中,則 雲氣生其上。滃合,雷電轟烈,大雨如注。道修大呼曰: 「請誅貪吏。」諸吏跪伏,莫敢仰視。良久曰:「霑足乎?」眾曰: 「然。」雨乃止。江陰旱,富民周氏請禱,道修往視,囷廩甚 侈,怒曰:「彼固求福已耳,且為之禱。」雷電大作,道修曰: 「彼為富不仁,請焚其廩。」火繞其廬,焚之幾盡。吳江旱, 王道會者禱之,雨已作,道修曰:「王道會亦禱雨乎?今 日邂逅,誠幸相角,法術何如?」眾驩然,建雨壇。道脩謂 道會曰:「左右何居?」道會觀東郊已雲。遂即左,道修在 右。有頃,雲歸於西,東望皎然,雨忽大注,道會大慚。神 驗甚眾,不可測也。

《山西通志》:「明麻衣仙姑,汾州任氏女。永樂初,不願婚 嫁,被麻衣奔入石室,山洞有聲殷殷如雷,其壁合。每 歲旱,禱雨輒應。或以淨瓶乞水,得水即雨,謂之僊姑 雨。」

《陝西通志》:「安郁字從周,臨潼人。浦江典史。正統中,邑 大旱,郁齋沐籲天,作柴樓於紫極觀,誓不雨自焚。至 期大雨。民謠曰:『安從周,積薪樓,感天雨,天有秋,昔無 衣,今有裘』。」陞本縣知縣。

《湖廣通志》:「劉諒,景泰間監生,授鹽城令。歲旱,禱輒雨, 雨不出境。有一村雨不及,廉其故,得妻殺夫之冤,人 尢異之。」

魏銘字日新。景泰辛未進士,授景東倅,改揚州。時郡 旱甚,禱雨不應。銘更率父老子弟步禱,三日大雨若 注,有黃龍夭矯空中,迅雷驚霆繞其前,不為動,郡大 熟。

《萊州府志》:「天順間,楊一正於山中得祈禱異書,每遇 旱,請禱者不令置壇,但書『霹靂』二字於役人手中,令 其急握開之,即雷轟雨霈。凡所刻之期,所限之里,俱 不爽言。」

《贛州府志》:「天順中,寧都大旱,縣令白良輔齋宿,禱於 城隍,夢神語曰:『必得靈山寺廚下僧乃雨』。白如言詣 寺覓之,僧不能辭,遂研墨水數盂,投井中,須臾雲即 起,大雨如注,水盡墨色,蓋黑龍精所化也。」僧亦異人 哉。

《陝西通志》:「郝志義,字宜之。飭躬勵行,有古人風。成化 己丑進士,授評事,進寺副,奉命河南錄囚。時方天旱, 志義定疑獄三十五人,釋無辜者三百七十人,取服 罪者十人戮於市,天乃雨。」

《明外史張昺傳》:「昺授鉛山知縣。鉛山俗,婦人夫死輒 嫁,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湯藥者。昺欲變其俗,令寡婦 皆具牒受判,署二木曰『羞』,願嫁者跪之,曰『節』,願守者 跪之。民傅四妻,祝不欲嫁舅姑,紿受牒令跪羞木下, 昺判從之,祝投後圃池中死。邑大旱,昺意有冤獄,齋 宿神祠,夢婦人泣拜,覺而識其里居姓氏,往詰其狀。」 及啟土,貌如生昺,哭之慟,曰:「殺婦者吾也。」為文以祭, 天遂大雨。乃罪其舅姑,改葬焉。

《戚賢傳》:「賢字秀夫,全椒人,嘉靖五年進士,授歸安知 縣。縣有蕭總管廟,報賽無虛日。會久旱,賢禱不驗。」請幫助識別此字。 木偶於河居數日,舟過其地,木偶躍入舟,舟中人皆 驚。賢徐笑曰:「是特未焚耳。」趣焚之。潛令健隸入岸傍社,誡之曰:「水中人出,械以來。」已果獲數人,蓋奸民募 善泗者為之也。

《劉世揚傳》:世宗以久旱躬禱,世揚言「在獄繫囚及建 言謫戍諸臣,怨咨之氣,上干天和,請悉疏釋,帝不能 用。」

《陝西通志》:「楊爵補御史時,恆暘不雨,畿輔千里無禾, 民死者無算。上方為方士修雷壇,竭資役民。爵疏請 慰人心以隆治道,言甚切直,下詔獄,考掠備至,幾死 復甦。械繫五年,得釋。」

《明外史葉向高傳》:吳道南擢禮部右侍郎,京師久旱, 疏言:「天下人情,鬱而不散,致成旱災。如東宮天下本, 不使講明經術,練習政務,久寘深闈,聰明隔塞,鬱一 也。法司懸缺半載,讞鞫無人,囹圄充滿,有入無出,愁 憤之氣,上薄日星,鬱二也。內藏山積,而閭閻半菽不 充,曾不發帑賑救,坐視其死亡轉徙,鬱三也。纍臣滿 朝,薦卞、孔時,時稱循吏。因權璫搆陷,一繫數年,鬱四 也。廢棄諸臣,實堪世用,一斥不復,山林終老,鬱五也。 陛下誠渙發德音,除此數鬱,不崇朝而雨露遍天下 矣。」帝不省。

《江南通志》:「王在公字孟夙,崑山人。萬曆甲午鄉薦,選 高苑知縣。嘗遇旱,手疏虔禱,明晨得雨,雨不出境,民 歌頌之。」

《明外史王錫爵傳》:「錫爵嘗因旱災自陳言:『臣備位六 載,朝講日疏,災異日告。南北寇敵生心,而太倉錢穀 枵然,請餉請賑,迄無以應。至冊立大典久稽不行,豫 教急務亦且寢閣。今京師亢旱風霾,求召災故不得 有妄傳宮廷舉動歸過君父者。主德未光,由臣失職。 乞亟賜罷免』。」帝優詔留之。

《湖廣通志》:「李若愚,萬曆己未進士,司理溫州,遷刑部 主事。因天旱陳言請誅魏黨許顯純等七錦衣以慰 忠魂。不雨,願治臣罪。比顯臣等伏誅,而甘霖大霈。」 《貴州通志》:「貴陽府張道人,郡人逸其名,有道行,自幼 不娶,得禱雨祕術。萬曆間旱,巡撫郭子章招致之。道 人為壇於城西,縞衣披髮,運五雷訣,刻次日日中雨, 至」時天無纎雲,人皆誕之。道人書符於童子掌握之, 令詣太守請迎雨。童子至郡堂,開掌,忽霹靂一聲,眾 未至壇,而霖雨大注。

《杭州府志》:「明袾宏號蓮池,乞食。」請幫助識別此字。林見雲棲,山水幽 寂,遂有終焉之志。歲大旱,擊木魚循田念佛,雨隨足 跡而注。

《山西通志》:太原府崞縣「來雨亭在察院內。明萬曆乙 酉,時天大旱,侍御洪公按部至,皁衣蔬食,省刑禱神, 不遑寢處,忽大雨霑足,兵備道李時芳搆一亭曰『來 雨』。」

《廣東通志》:龔洪師,逸其名,從化人。精五雷壬遁之法, 能召致風雷。郡歲大旱,官司祈禱不應,乃懸重賞,募 有能致雨者,師往應之,容服樸野,時人未之信也。師 曰:「姑試之。」為壇郊外,架層臺其上,集諸司守令壇下, 戒之曰:「雷雨即大至,勿動。」眾頷之,師乃登臺演法,時 官司跪烈日中,皆汗流浹背。良久見片雲起空中,風 雷遽作,雨遂如注。電光霹靂,震繞臺端,而師已失所 在。眾官懾服不敢動。踰時,雷收雨霽,師仍在臺上,而 平地水深尺餘矣。眾始神其術,問之,師曰:「此激雷法 也。震怒時,吾已化身微渺隙中,若有動,即當其威矣。」 於是厚歸之。

陳楠,字南木,博羅人。業盤櫳箍桶。作《盤櫳箍桶頌》,言 下超悟。後遇異人,得《景霄太雷琅書》,嘗用雷符以殺 狐,厭蒼梧苦旱,楠執鞭下淵潭驅龍,須臾雷雨交作, 境內霑足。

旱災部雜錄

[編輯]

《書經·商書說命》:「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春秋考異郵》:「旱之言悍也,陽驕蹇所致也。」

《樂稽耀嘉》:「凡求雨,男女欲和而樂。」又曰:「開神山神淵 積薪,夜擊鼓譟而燔之。」

《管子》:「春不收,枯骨朽胔,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 《莊子》:「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詩說》雲:「漢宣王憂旱,史籀美之,賦也。」

《淮南子天文訓》:「陽氣勝則為旱。」

《焦氏易林》:「久旱三年,草木不生。粢盛空乏,無以供靈。 黍稷禾稼,垂秀。方造中旱不雨,傷風枯槁。」

《師曠占歲》:「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者,蒺藜也。

《京氏別對》:「人君無施澤,惠利於下,則致旱也。不救,即 蝗蟲殺穀。其救也,省讁罰,行寬大,惠兆民,勞功吏,賜 鰥寡,廩不足。」

《洪範五行傳》,旱所謂常陽,不謂常陽而謂旱者,以為 災也。旱之為言乾,萬物傷而乾不得水也。君持亢陽

之節,暴虐於下,興師旅,勤眾勞民,以起城邑,臣下悲
考證
怨而心不從,故陽氣盛而失度,故旱災應也。

《神異經》:「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行走 如風,名曰」請幫助識別此字。所之國大旱,俗曰:旱魃,一名格子,善行 市朝,眾中遇之者,投著廁中乃死,旱災消。《詩》曰:「旱魃 為虐。」或曰:「生捕得殺之,禍去福來。」

《農家諺》「舶棹風雲起,旱魃深歡喜。」

韋曜《毛詩問》:「雲漢之詩,旱魃為虐。」《傳》曰:「魃天旱鬼也。」 《箋》曰:「旱氣生魃,天有常神,人死為鬼。不審旱氣生魃 奈何?」答曰:「魃鬼人形,眼在頂上,天生此物,則將旱也。 天欲為災,何所不生,而雲有常神者耶?」

《爾雅》孫炎注曰:「攝木,生江上,有寄枝,高三四丈,生毛, 一名楓子。天旱以泥塗之,即雨。」

《典略》:「舊制求雨,大帝禱天地宗廟社稷山川,已賽,如 其常祭牢禮。四月立夏旱,乃求雨。立秋雖旱,不禱。求 雨到七月畢賽之。秋冬春三時不求雨。」

《博物志》:「止雨祝曰:『天生五穀,以養人民。今天雨不止, 用傷五穀,如何如何!靈而不幸,殺牲以賽神靈。雨則 不止,鳴鼓攻之,朱絲繩縈而脅之』。」

《請雨》曰:「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神降甘雨。庶 物群生,鹹得其所。」

《荊州記》:「臨賀界有臥石,似人而色青黃,隱起此鄉,若 旱,祭之必雨。」

《海山記》:煬帝遇害時,司馬戡攜刃向帝,帝復叱曰:「汝 豈不知諸侯之血入地尚大旱,況天子乎?」

《尚書故實》:「舒州灊山下有九井,其實九眼泉也。旱即 殺一犬投其中,大雨必降,犬亦流出。」

《雲仙雜記》:甘塘社有一水,方丈瑩潔,春夏不竭,旱則 禱之,應時雨下,鄉民緣可救旱,號「祕密泉。」

《寺塔記》:「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歲旱,則官伐其枝為 龍骨以祈雨。」蓋三藏役龍,意其樹必有靈也。

《聞見後錄》:汾晉間祈雨,裸袒叫呼,奮臂為反覆手狀, 又以水灑行道之人,殆可笑。按《董仲舒傳註》有「閉陰 縱陽,以水灑人」之說,蓋其自也。

可談。世傳婦人有產鬼形者,不能執而殺之,則飛去, 夜復歸就乳,多瘁其母,俗呼為「旱魃。」亦分男女,女魃 竊其家物以出,男魃竊外物以歸。初,虞世和甫名士 善醫,公卿爭邀致,而性不可馴狎,往往有忽權貴。每 貴人求治病,必重誅求之,至於不可堪。其所得賂,旋 以施貧者。最愛黃庭堅,常言:「黃孝於其親,吾愛重之。」 每得佳墨精楮奇玩,必歸魯直語朝士云:「初和甫於 余,正是一男旱魃。」時坐中有厭苦和甫者,率爾對曰: 「到吾家便是女旱魃。」

《朱子語類》:祈雨之類,亦是以誠感其氣,如祈神佛之 類,亦是其所居山川之氣可感。今之神佛所居,皆是 山川之勝而靈者,雨亦近山者易至,以多陰也。 歲旱,壽皇禁中祈雨有應。一日,引宰執入見,恭父奏 云:「此固陛下至誠感通,然天人之際,其近如此。若他 事一有不至,則其應亦當如此。願陛下深加聖慮,則 天下幸甚。」恭父斯語,頗得大臣體。

《御龍子集》:「暵旱戾氣之所為哉?陰與陽其不相能耶? 亢烈之氣多,而參和之無自耶?」

《丹鉛總錄》:《論衡》:「旱,火變也。湛,水異也。」又引《天官書》:「正 月朔占四方之風,風從南方來者旱,從北方來者湛。」 又曰:「一湛一旱,時氣也。」又曰:「日月之行,出入三道,出 北則湛,出南則旱。」《淮南子》:「旱雲煙火,涔雲波水。」又曰: 「國有九年之畜,雖涔旱災害之殃,免困窮流亡也。」又 曰:「涔水不能生魚鱉。」涔水,行潦也。湛、涔音義同,皆古 字借用。

《崔後渠集》:涿田旱,天忽興雲將雨,農人不甚悅也。太 史氏曰:「爾不欲雨耶?」農人曰:「雲暴騰而無畜,雖雨亦 不洽。雨,陰陽之交也,聚斯厚,厚斯醞,醞斯雨,則霈然 矣。」已而雨果不成。太史氏曰:「畜之用大矣哉!」

《攬茝微言》折蜥蜴求雨法,以土實巨甕,作水蜥蜴。小童 操青竹,衣青衣以舞,歌曰:「蜥蜴蜥蜴,興雲吐霧,雨若 滂沱,放汝歸去。」

《虎苑》南山久旱,以長繩繫虎頭骨投潭中,有龍處水 掣不定,俄頃雲起,雨亦隨降。

珍珠船:《安成記》云:「羅霄山有石井,天旱祠之,以木投 井中即雨,至井溢木出,雨乃止也。」

《山西通志》:「太原縣東有崖山,天旱,土人燒此山以求 雨。俗傳崖山神娶河伯女,故崖山火,河伯必降雨救 之。今山上多生水草。」

《紹興府志》:「上虞裏嶴山在縣西南三十里,舊經云:『山 有神曰白鵝,旱時見則雨』。」

《瓊州府志》:「龜石在文昌縣北五十里南溪都中,有紅 白二龜,禱旱,紅出則雨,白出則否。」

《雲南通志》:「永昌府騰越州濟旱石,在州北二里土山 上,石形如丸,周丈許,舊傳高僧摩迦陀所遺。天旱禱 雨,以石浸龍池,雷雨輒至。」

《貴州通志》:「銅仁府雲舍泉,在省溪司七里,歲旱,磔犬 投之即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