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第06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六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六十七卷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六十八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

 第六十七卷目錄

 七夕部紀事

 七夕部雜錄

 七夕部外編

歲功典第六十七卷

七夕部紀事

[編輯]

《物原》「楚懷王初置七夕。」

《續齊諧記》: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 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 不得停,與爾別矣。」弟問曰:「織女何事渡河去當何還?」 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後三年當還。」明日失武丁。至 今雲織女嫁牽牛。

《西京雜記》: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 妻,說在宮內時,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樂。樂 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愛。」

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開襟樓」,人俱習 之。

《漢武帝故事》:景帝嘗夢高祖謂己曰:「王美人生子,可 名為彘。」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武帝於猗蘭殿。 宋卜子《楊園苑疏》:太液池西有武帝曝衣閣,常至七 月七日宮女登樓曝衣。

《初學記》:「世傳竇後少小頭禿,不為家人所齒。遇七夕 皆看織女,獨不許後出,乃有神光照室,為後之瑞。」 王隱《晉書》,魏武帝辟高祖,高祖以漢祚將終,不欲屈 節於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魏武帝遣親信令史, 微服於高祖門下樹陰下息。時七月七日,高祖方曝 書,令史竊知,還具以告,乃重遣辟之,敕行者曰:「若復 不動,便可收之。」高祖懼而應命。

陸機《與弟書》:「在平原嘗按行曹公器物,書刀五枚,琉 璃筆一枝。景初二年七月七日。」

《水經注》:「百蟲將軍姓伊氏,諱益,字隤敳,帝高陽之第 二子伯益者也。晉元康五年七月七日,順人吳義等 建立堂廟。」

《晉書阮咸傳》:「咸任達不拘,與叔父籍為竹林之遊,當 世禮法者譏其所為。咸與籍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 阮富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服,皆錦綺粲 目,咸以竿掛大布犢鼻於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 俗,聊復爾耳』。」

《博物志》:毋丘儉遣王領追高句麗王宮,盡沃沮東界。 問其耆老,言國人常乘船捕魚,遭風吹數十日,東得 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常七夕取童女沈海。 《世說》: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 曬書。」

《風土記》:「七月七日,其夜灑掃於庭,露施几筵,設酒脯 時果,散香粉於河鼓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守夜者 咸懷私願,或云:見天漢中有奕奕正白氣,有耀五色, 以此為徵應,見者便拜而願,乞富乞壽,無子乞子,唯 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頗有受其祚者。 《神境記》:「武陵一孤山,嶺有池,魚鱉無不備有。七月七 日乃出遊嶺顛,族類各別。」

《致虛雜俎》:七夕,徐婕妤雕鏤菱藕,作奇花異鳥,攢於 水晶盤中以進上,極其精巧,上大稱賞,賜以珍寶無 數。上對之竟日喜不可言。至定昏時,上自散置宮中 几上,令宮人暗中摸取,以多寡精粗為勝負,謂之「𩰚 巧」,以為歡笑。

《輿地誌》: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 針,世謂之「穿針樓。」

《魏書序紀》:「昭成帝建國五年秋七月七日,諸部畢集, 設壇埒,講武馳射,因以為常。」

《太祖本紀》:「母獻明賀皇后寢息,夢日出室內,寤而見 光,自牖屬天,欻然有感。以建國三十四年七月七日 生太祖於參合陂北,其夜復有光明。」

《張普惠傳》:「世宗轉任城王澄為雍州刺史,啟普惠為 錄事參軍。澄功衰在身,欲於七月七日集會文武,北 園馬射,普惠奏記停之。」

《酉陽雜俎》:魏僕射收臨代,七月七日登舜山,徘徊顧 眺,謂主簿崔曰:「吾所經多矣,至於山川沃壤,襟帶形 勝,天下名州,不能過此,唯未審東陽何如?」崔對曰:「青 有古名,齊得舊號,二處山川,形勝相似,曾聽所論,不 能踰越。」公遂命筆為詩。於時新故之際,司存缺然,求 筆不得,乃以五伯杖畫堂北壁,為詩曰:「述職無風政, 復路阻山河。還思麾蓋日,留謝此山阿。」

《唐書百官志》:織染署:「七月七日祭杼。」

《紀事》:「李行言,中宗時為給事中,能唱《步虛歌》。帝七月 七日御兩儀殿會宴,命為之。行言於御前長跪,作三 洞道士音詞歌數曲,貌偉聲暢,上頗歎美《開元天寶遺事》:「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 宮遊宴,時宮女輩陳瓜花酒饌,列於庭中,求恩於牽 牛、織女星也。又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 稀密,以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 亦效之。

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 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針、 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候。」動清商之曲,宴 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長恨歌》傳有道士楊通幽自蜀來,知上皇,念楊貴妃, 自雲有李少君之術。上皇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 其術以索之,不至。又能遊神馭氣,出天界,入地府,求 之竟不見。又旁求四虛,上下東極,絕大海,跨蓬壺,見 最高山,上多樓閣。洎至西廂,下有洞戶東向,闔其門 額,署曰「玉妃太真院。」方士抽簪扣扉,有雙鬟童女出 應,問方士造次,未及言,雙鬟復入。俄有碧衣侍女至, 詰其所從來,方士因稱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 「玉妃方寢,請少待之。」逾時,碧衣延入,且引曰:「玉妃出」, 冠金蓮,披紫綃,佩紅玉,曳鳳舄,左右侍女七八人,揖 方士問皇帝安否,次問天寶十四載已還事。言訖憫 然,指碧衣女取金釵鈿合,各拆其半,授使者曰:「為我 謝太上皇,謹獻是物,尋舊好也。」方士將行,色有不足。 玉妃因徵其意,乃復前跪致詞,請當時一事不聞於 他人者,驗於太上皇。不然,恐金釵鈿合,負新垣平之 詐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寶十 年,侍輦避暑驪山宮。秋七月,牽牛織女,相見之夕,上 憑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 婦。言畢,執手各嗚咽:「此獨君王知之耳。」因悲曰:「由此 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墜下界,且結後緣,或為天,或為 人,決再相見,好合如舊也。」

《雲仙雜記》:「洛陽人家乞巧,使蜘蛛結萬字,造明星酒, 裝同心膾。」

《妝樓記》:薛瑤英於七月七日令諸婢共剪輕綵作連 理花千餘朵,以陽起石染之,當午散於庭中,隨風而 上遍空中,如五色雲霞,久之方沒。謂之「渡河吉慶花」, 藉以乞巧。

《祕閣閒話》:蔡州丁氏女精女工,每七夕禱以酒果,忽 見流星墜筵中,明日瓜上有金梭,自是巧思益進。 《國史補》:興元元年七月七日斬偽官喬琳,將臨刑,書 曰:「琳以七月七日生,亦以此日死。豈非命也。」

《唐詩紀事》:林傑幼而秀異,言則成文,五歲所為盈軸。 明年遂獻唐中丞,唐命子弟延入學院。時會七夕,賦 《乞巧詩》。傑援筆曰:「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河 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百條。」唐嘆曰:「真神 童耳!」

《酉陽雜俎》:「焉耆七月七日祀生祖。」

《雜異書》:時有女子尚幼,七夕見家人出庭望候天門 開,獨在室中不出,曰:「若合當見者,雖暗室中亦當見 之。」至夜深,忽見上天門開,雲氣赫奕,因求富。及長,嫁 而富,家累鉅萬。

《五代史?蜀世家》:秋七月,皇太子元膺殺太子太保唐 襲。元膺,建次子也。是月七夕,元膺召諸王大臣置酒 而集,王宗翰、樞密使潘峭、翰林學士毛文錫不至,元 膺怒曰:「集王不來,峭與文錫教之耳。」明日,元膺白建, 峭及文錫離間諸王,建怒,將罪之。元膺出而襲入建 以問之,襲曰:「太子謀作亂,欲召諸將,諸王以兵錮之, 然後舉事。」爾建疑之,襲請召屯營軍入衛。元膺聞襲 召兵,以為誅己,乃率兵出拒襲,與襲戰神武門,襲中 流矢死。

《五國故事》:南唐後主李煜,每七夕延巧,必命紅白羅 百匹,以豎為日宮天河之狀,一夕而罷,乃收之。 《避暑漫抄》:李煜歸朝後,鬱鬱不樂,見於詞語。在賜第 七夕,命故妓作樂,聞於外,太宗怒,又傳「小樓昨夜又 東風」,併坐之,遂被禍。

《玉海》:「七月七日,宋太宗乾明節。」

《墨莊漫錄》:「元祐六年七夕日,東坡時知揚州,與發運 使晁端彥、吳倅、晁無咎大明寺汲塔院西廊井與下 院蜀井二水,校其高下,以塔院水為勝。」

《東京夢華錄》:七月七夕,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 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 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裝欄座,或用 紅紗碧籠,或飾以金珠牙翠,有一對直數千者。禁中 及貴家與士庶為時物追陪。又以黃䗶鑄為鳧鴈鴛 鴦、雞鶒龜魚之類,彩畫金縷,謂之「水上浮。」又以小板 上傳土,旋種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 人物,皆村落之態,謂之「穀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樣,謂 之「花瓜。」又以油麪、糖蜜造為笑靨兒,謂之「果食。」花樣 奇巧百端,如《捺香方勝》之類。若買一斤數,內有一對 被介冑者,如門神之像,蓋自來風流,不知其從,謂之 「果食將軍。」又以菉豆、小豆、小麥於磁器內以水浸之,

生芽數寸,以紅籃綵縷束之,謂之「種生。」皆於街心綵
考證
幕帳設,出絡貨賣。七夕前三五日,車馬盈市,羅綺滿

街,旋折未開荷花,都人善假做雙頭蓮,取玩一時,提 攜而歸,路人往往嗟愛。又小兒須買新荷葉,執之葢 效顰磨喝樂。兒童輩特地新裝,競誇鮮麗。至初六日 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鋪陳、磨、喝 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 列拜,謂之「乞巧。」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 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里巷與妓館往往 列之門首,爭以侈靡相尚。

《乾淳歲時記》:七夕節物,多尚果食茜雞及泥孩兒號 「摩㬋羅」,有極精巧,飾以金珠者,其直不貲,併以蠟印 鳧鴈、水禽之類,浮之水上。婦人女子,夜對月穿鍼,餖 飣盃盤,飲酒為樂,謂之「乞巧,及以小蜘蛛貯合內,以 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少。小兒女多衣荷葉半 臂,手持荷葉,效顰摩㬋羅」,大抵皆中原舊俗也。 七夕前修內司例進摩㬋羅十卓,每卓三十枚,大者 至高三尺,或用象牙雕鏤,或用龍涎佛手香製造,悉 用鏤金珠翠、衣帽、金錢釵。請幫助識別此字。佩環、真珠、頭鬚及手中 所執戲具,皆七寶為之,各護以五色鏤金紗廚制閫 貴臣及京府等處,至有鑄金為貢者。宮姬、市娃,冠花 衣領,皆以乞巧時物為飾焉。

《宋史鎮王竑傳》:竑好鼓琴,丞相史彌遠買美人善鼓 琴者,納諸御,而厚廩其家,使美人瞷竑,動息必以告。 美人知書慧黠,竑嬖之。宮壁有輿地圖,竑指瓊厓曰: 「吾他日得志,置史彌遠於此。」又嘗呼彌遠為「新恩」,以 他日非新州則恩州也。彌遠聞之,嘗因七月七日進 乞巧奇玩以覘之,竑乘酒碎於地。彌遠大懼,日夕思 以處竑,而竑不知也。

《賈氏說林》:陳豐與葛勃屢通音問,而歡會末由。七月 七日,豐以青蓮子十枚寄勃,勃啗未竟,墜一子於盆 水中,有喜鵲過,惡汙其上,勃遂棄之。明早有並蔕花 開於水面,如梅花大。勃喜曰:「吾事濟矣。」取置幾頭,數 日始謝,房亦漸長。剖之,各得實五枚,如豐來數,即書 其異以報豐。自此鄉人改「雙星節」為「雙蓮節。」

《齊東野語》:宋慶之寓永嘉時,適逢七夕,學徒醵飲,有 僧法辨善五星,每以八煞為說。酒邊一士致仙叩試 事,忽箕動,大書文章伯降。宋怪之,漫云:姑置此,且求 一七夕新詞,即以八煞為韻。意欲困之。忽運箕如飛, 大書鵲橋仙一闋云:「鸞輿初駕,牛車齊發,隱隱鵲橋 咿軋。尤雲殢雨正歡濃,但只怕、來朝初八。霞垂綵幔, 月明銀蠟,馥郁香噴金鴨。年年此際一相逢,未審是、 甚時結煞。」

《癸辛雜識》:「楊纘繼翁大卿倅湖日,七夕夜,其侍姬田 氏及使令數人露坐至夜半,忽見一鶴西來,繼而有 鶴千百從之,皆有仙人坐其背,如畫圖所繪者,綵霞 絢粲,數刻乃沒。時楊卿已寢,姬急報,起而視之,尚見 雲氣紛郁之狀。」

《中吳紀聞》:崑山縣東,地名黃姑,父老相傳,嘗有織女、 牽牛星降於此地,織女以金篦劃河水,河水湧溢,牽 牛因不得渡。今廟西有水名百沸河,鄉人異之,為之 立祠,祈禱甚靈。每至七夕,人皆合錢為青苗會,以祈 穀焉。

《元氏掖庭錄》:「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 以五綵絲穿九尾鍼,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 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至大中,洪妃寵於後宮。七夕,諸嬪妃不得登臺。臺上 結綵為樓,妃獨與宮官數人升焉。剪綵散臺下,令宮 嬪拾之,以色艷淡為勝負。次日,設宴大會,謂之「𩰚巧 宴」,負巧者罰一席。

《歲華紀麗譜》:「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設廳,暮登寺門 樓,觀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備焉。」

《熙朝樂事》:七夕,人家盛設瓜果酒殽於庭心,或樓臺 之上,談牛女渡河事。婦女對月穿針,謂之「乞巧。」或以 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市 中以土木雕塑孩兒衣以綵服而賣之,號為「摩㬋羅。」 《群碎錄》:七夕,俗以蠟作嬰兒形,浮水中以為戲,為婦 人宜子之祥,謂之「化生。」

《帝京景物略》:「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鍼,婦女曝盎水日 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鍼投之則浮。」看水底鍼影,有成 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 得巧。其影粗如槌,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北京歲華記》:「七夕宮中最重,市上賣巧果,人家設宴, 兒女對銀河拜

七夕部雜錄

[編輯]

《淮南畢萬術》:「七月七日採守宮,陰乾之,合以井華水 和,塗女身,有文章,即以丹塗之,不去者不淫,去者有 姦。」

《風俗通義》:「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四民月令》「卷耳伏後二十日為麴,至七月七日乾之, 覆以胡枲。」

七月七日作麴,合藍丸及蜀漆丸,暴經書及衣裳,不 蠹。

《風土記》:魏時人或問董勛云:「七月七日為良日,飲食 不同於古,何也?」勛云:「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糜 為珍,今此日惟設湯餅,無復有糜矣。」

《抱朴子·雜應篇》:或問:「魏武帝曾收左元放而桎梏之, 而得自然解脫,以何法乎?」《抱朴子》曰:「吾不能正知左 君所施用之事,然歷覽諸方書,有以七月七日東行, 跳脫蟲塗之自解,然左君之變化無方,未必由此也。 自用六甲變化,其真形不可得執也。」

《食經》「七月七日作酒法」方:「一石麴作糗餅,編竹甕下, 羅餅竹上,密泥甕頭,二七日出餅,曝令燥,還內甕中 一石米合得三石酒也。」

《齊民要術》:「作大酢法:『七月七日取水作之。大率麥䴷 二斗,勿揚簸,水三斗,粟米熟飯三斗,攤令冷。任甕大 小,依法加之,以滿為限』。」

《千金方》:「七月七日取菖蒲為末,酒服方寸匕,飲酒不 醉,好事者服而驗之。久服聰明。忌鐵器。」

《外臺祕要》:「七月七日以大豆拭疣上三過,使本人種 豆於南向屋東頭第二溜中,豆生葉,以熱湯沃殺,即 愈。」

蚘蟲心痛,吐清水:「七月七日採蒺藜子,陰乾方寸匕, 日三服。」三十年失明補肝散用蒺藜子,七月七日 收,陰乾,搗散,食後水服方寸匕,日二服。

《酉陽雜俎》厭鼠法:七日以鼠九枚置籠中,埋於地,秤 九百斤,土覆坎,深各二尺五寸,築之令堅固。《雜五行 書》曰:「亭部地上土塗竈水火,盜賊不經,塗屋四角,鼠 不食穀,以塞埳,百鼠種絕。」

《歲時雜記》:「七月六日有雨,謂之洗車雨。七日雨曰灑 淚雨。」

《爾雅翼》:「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禿。」相傳是日河鼓與 織女會於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容齋三筆》:太平興國三年詔七夕嘉辰,著於令甲,今 之習俗多用六日,非舊制也,宜復用七日。且名為七 夕而用六,不知始自何時。然唐世無此說,必出於五 代耳。

《燕翼詒謀錄》:北俗遇月三七日不食酒肉,蓋重道教 之故,而七夕改用六日。太平興國三年七月乙酉,詔 曰:「七夕佳辰,近代多用六日,宜以七日為七夕,頒行 天下。」蓋方其改用六日之時,始於朝廷,故釐正之,自 朝廷始。

《紀曆撮要》:「七夕天河去,探米價,回快米賤,回遲米貴。」 《彥周詩話》:作詩壓韻是一巧。嘗記人作七夕詩,押「潘 尼」字,眾人竟和,無成詩者。僕時不曾賦,後因讀藏經, 呼喜鵲為「芻尼」,乃知讀書不厭多。

宋褧詩:「曉涼門巷柳陰蟬,九陌晴泥著錦韀。到處簾 櫳盡相似,巧棚人靜五生蔫。」註:「七夕前數日,種麥於 小瓦器,為牽牛星之神,謂五生盆。」

《委巷叢談》:宋時行都節序皆有休假,惟七夕百司皆 入局,不准假。有時相古樸問堂吏云:「七夕不作假,有 何典故?」吏應云:「七夕古今無假。」時相但唯唯,不知其 有所侮也。蓋用柳詞《七夕二郎神》云:「須知此景,古今 無價。」

《代醉編》:七夕乞巧,其來已久。《續博物志》:「山東風俗,正 月取五姓女,年十餘歲,共臥一榻,覆之以衾,以箕扇 之,良久如夢寐。或欲刺文繡,事筆硯,理管絃,俄頃乃 寤,謂之扇天。卜以乞巧。」是正月亦有乞巧事,然不如 七夕瓜果陳列,穿針弄絲,為有風致。

《筆峰雜興》:「咽喉骨鯁,七月七日取絲瓜根陰乾,燒存 性,每服二錢,以原鯁物煮湯服之。」

讕言長語,文人辭勝於理者多。曹植《七夕詠》曰:「目牽 牛兮挑織女,交有際兮會有期。」張文潛《七夕歌》言牽 牛、織女二星云:「帝憐獨居無與娛,河西嫁與牽牛夫。」 世人遂實其事。白樂天《長恨歌》敘「明皇思貴妃,天上 人間會相見」云云,人讀之不覺可喜。元艾性夫作《臨 邛道士招魂歌》云:「安得天上蓬萊宮,卻著人間馬嵬 鬼。」今《剪燈新話》《餘話》等一切鬼話啟蒙故事收之,後 人遂以為實然。

《常氏日錄》:「七夕將午時,酒服菖蒲一二寸,飲酒不醉

七夕部外編

[編輯]

《道書》:「七月七日為慶生中會,此日地官三宮九府四 十二曹同會,天水二官,六宮十八府七十八曹,同考 罪福。」

《列仙傳》:王子喬,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遊 伊洛之間,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於山 中謂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緱氏山頭。」是日 果乘白鶴駐山嶺,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 去。

陶安公者,六安鑄冶師也。一朝火散,上紫色沖天,安 公伏冶下求哀。須臾,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與 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龍。」至日龍來,安公騎之東 南而去。邑中數萬人預共送之,皆與辭訣。

《神仙傳》:「王遠字方平,欲東入括蒼山,過吳,住胥門蔡 經家。經小民而骨相當仙,遠於是告以要言,乃委經 而去。經後入室,以被自覆,忽然失之。去十餘年,忽還 家,語家人曰:『七月七日,王君當來,可多作飲食,以供 從官』。至其日,王君果來,經舉家皆見之,前後麾節幡 旗導從,威儀奕奕,如大將軍也。遠坐因遣人召麻姑」, 麻姑至蔡,經亦舉家見之,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許。 坐定,各進行廚,擘脯而食之,雲麟脯。麻姑手爪似鳥, 經心中念曰:「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也。」遠已 知經心中所言,即使人牽經鞭之,謂曰:「麻姑神人也, 汝何忽謂其爪可爬背耶?」但見鞭著經背,亦莫見有 人持鞭者。遠去後,經家所作飲食數百斛皆盡,亦不 見有人飲食也。

《漢武帝內傳》:元封元年正月甲子,登嵩山,起道宮,帝 齋七日,祠訖乃還。至四月戊辰,帝閒居承華殿,東方 朔董仲舒在側,忽見一女子著青衣,美麗非常。帝愕 然問之,女對曰:「我墉宮玉女王子登也。乃為王母所 使,從崑崙山來,語帝曰:『聞子輕四海之祿,尋道求生, 降帝王之位,而屢禱山嶽,勤哉有似可教者也。從今 日清齋,不閑人事,至七月七日,王母暫來也』。」帝下席 跪諾,言訖,玉女忽然不知所在。帝問東方朔:「此何人?」 朔曰:「是西王母紫蘭宮玉女,常傳使命,往來扶桑,出 入靈州,交關常陽。傳言元都阿母昔出配北燭仙人, 近又召還,使領命祿真靈官也。」帝於是登延靈之臺, 盛齋存道,其四方之事,權委於冢宰焉。到七月七日, 乃修除宮掖,設坐大殿,以紫羅薦地,燔百和之香,張 雲錦之幃,然九光之燈,列玉門之棗,酌蒲萄之醴,宮 監香果,為天宮之饌。帝乃盛服立於階下,敕端門之 內,不得有妄窺者。內外寂謐,以候雲駕到。夜二更之 後,忽見西南如白雲起,鬱然直來,逕趨宮庭。須臾轉 近,聞雲中簫鼓之聲,人馬之響。半食頃,王母至也。縣 投殿前,有似舄集群仙數千,光耀庭宇。既至,從官不 復知所在,唯見王母乘紫雲之輦,駕九色斑龍,別有 五十天仙,側近鸞輿,皆長丈餘,咸住殿下。王母唯扶 二侍女上殿,侍女年可十六七,容眸流盼,神姿清發, 真美人也。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金褡䙱,文采鮮明,光 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 太真晨嬰之冠,履元璚鳳文之舄,視之可年三十許, 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下車登床, 帝跪拜問寒暄,畢立因呼帝共坐。帝面南,王母自設 天廚,真妙非常,帝不能名也。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須 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 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 帝,帝曰:「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 種之不生。」帝乃止。王母乃遣侍女郭密香與上元夫 人相問云:「王九光之母,敬謝天事勞我,致以愆面。劉 徹好道,適來視之,若能屈駕,當停相須。」須臾夫人至, 從官文武千餘人。夫人上殿向王母拜,王母坐而止 之。呼同坐,北向帝拜問寒溫,還坐。王母巾笈中有一 卷書,盛以紫錦之囊,出以示之曰:「此《五嶽真形圖》也, 今以相與。」上元夫人語帝曰:「今雖得真形,而無五帝 六甲左右靈飛之符十二事,何以召山靈,朝地神,攝 總萬精,驅策百鬼,束虎豹,役蛟龍乎?」即命侍女紀離 容到扶廣山,敕青真小童出六甲左右靈飛致神之 方以授。須臾,侍女還捧五色玉笈鳳文之蘊,出六甲 之文,夫人一一手指所施用節度示帝焉。凡十二事, 帝拜受。

《潛居錄》:漢武帝七夕幸開襟樓,忽見殿北方綵雲縹 緲,有美女騎一物,蹁蹮而下,即以所騎物上帝,曰:「此 棨東之劍,群仙寶之,能辟諸邪。妾乘之而來,頃刻百 里矣。」後人吳宮大帝號曰辟邪,亦曰百里。

《神仙感遇傳》:「李筌號達觀子,好神仙之道。至嵩山虎 口巖,得黃帝陰符經本,絹素書,朱漆軸,緘以玉匣,題 曰:『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 名山,用傳同好。其本糜爛,筌抄讀數千遍,竟不曉其 義理。因入秦至驪山下,逢一老母,與筌說陰符之義 曰:『此符凡三百言,一百言演道,一百言演術,一百言』』」 演法:「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民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本命日誦七遍,益心機,加年壽。每年 七月七日寫一本,藏名山石巖中,得加算。」久之,母出 一瓠,令筌谷中取水,及還,已失老母。筌有將略,作《太 白陰符》十卷,有相業,著《中台志》十卷。竟入名山訪道, 不知所終。

《感遇集》:郭子儀至銀州,夜見左右皆赤光,仰視空中, 駢車繡幄中,有一美女自天而下,子儀拜祝:「今七月 七夕必是織女降臨,願賜長壽富貴。」女笑謂曰:「大富 貴亦壽考。」言訖,冉冉升天。子儀後立功貴盛,年九十 餘薨。

說:淵,開元中有李氏者,嫁於賀若氏,卒,乃舍俗為尼, 號曰真如。家於鞏縣孝義橋,其行高潔,遠近宗推之。 天寶元年七月七日,真如於精舍戶外盥濯之間,忽 有五色雲起,自東而來,雲中引手,不見其形。徐以囊 授真如曰:「寶之,慎勿言也。」真如謹守,不敢失墜。 《博異志》:天寶中,有陳仲躬假居一宅,其宅有井甚大, 好溺人。仲躬閒窺井上,忽見水影中一女子,年狀少 麗,依時樣妝飾,以目仲躬。仲躬神魂恍惚,歎曰:「斯乃 溺人之由也。」遂不顧而退。後數月炎旱,此井亦不減。 忽一日,水頓竭。清旦,有一人扣門云:「敬元穎請謁。」仲 躬命入,乃井中所見者。仲躬與坐訊曰:「卿何以殺人?」 元穎曰:「妾實非殺人者,此井有毒龍,好食人血,自漢 以來,已殺三千七百人矣,水不曾耗涸。某乃國初方 墮於井,遂為龍所驅,使為妖惑以誘人用供龍所食, 辛苦非所願。昨為太一使者交替,天下龍神盡須集 駕。昨夜子時,已朝太一,今井內已無水,君子誠能命 匠淘之,則脫難矣。」仲躬命匠入井,至底無別物,唯獲 古銅鏡一枚,面闊七寸八分,仲躬令洗淨,安匣中,焚 香以潔之。一更後,忽見元穎直造燭前,設拜曰:「謝生 成之恩,某本師曠所鑄十二鏡之第七者也。」其鑄時 皆以日月為大小之差,元穎則七月七日午時鑄者 也。貞觀中為許敬宗婢蘭苔所墮,遂為毒龍所役,幸 遇君子,乃獲重見人間耳。

《桂苑叢談》:鄭代肅宗時為潤州刺史。兄侃嫂張氏女, 年十六,名采娘,淑慎其儀,七夕夜陳香筵祈於織女。 是夕夢雲輿雨蓋蔽空,駐車命采娘曰:「吾織女,汝祈 何福?」曰:「願丐巧耳。」乃遺一金針,長寸餘,綴於紙上,置 裙帶中,令三日勿語,汝當奇巧,不爾化成男子。經二 日,以告其母,母異而視之,則空紙矣。其針跡猶在,張 數女皆卒。至娠,母病而不言。張氏有恨言曰:「男女五 人皆卒,復懷何為?」將復服藥以損之。藥至將服,采娘 昏奄之內,忽稱殺人。母驚而問之曰:「某之若終,當為 男子,母之所懷是也。聞藥至情急,是以呼之。」母異之, 乃不服藥。采娘尋卒。既葬,母悲念,乃收常所戲之物 而匿之。未逾月,遂生一男子。有動所匿之物,兒即啼 哭。張氏哭女孩兒即啼,哭罷即愈。及能言。常戲弄之 物,乃采娘後身也。因名曰「叔子」,後位至柱史。

《宣室志》:「進士李員,河東人也,居長安延壽里。元和初 夏,一夕,員獨處其室,方偃於榻,寐未熟,忽聞室之西 隅有微聲,纖而遠,鏘然若韻金石樂,如是久不絕。俄 而有歌者,其音極清越,泠泠然,又久不已。員竊誌其 歌詞曰:『色分藍葉青,聲比磬中鳴。七月初七日,吾當 示汝形』。歌竟,其音闋。員且驚且異,朝日命家僮窮其」 跡,不能得焉。是夕,員方獨處,又聞其聲悽越且久,亦 歌如前詞竟,員心知為怪也,默然異之。如是凡數夕, 亦聞焉。後至秋始六日,夜有甚雨,隤其堂之北垣。明 日,垣北又聞其聲,員驚而視之,於北垣下得一缶,僅 尺餘,制用金成,形狀奇古,與今之缶甚異。苔翳其光, 隱然有文,視不可見,葢千百年之器也。叩之,則其韻 極長,即命滌去塵蘚,方可讀之。字皆小篆書,乃崔子 玉《座右銘》也。員得而異之,然竟不知何代所製也。 《奚囊橘柚》袁伯文七月六日過高唐,遇雨,宿於山家, 夜夢女子甚都,自稱神女。伯文欲留之,神女曰:「明日 當為織女造橋,違命之辱。」伯文驚覺,天已辨色,啟窗 視之,有群鵲東飛,有一稍小者從窗中飛去,是以名 鵲,為「神女」也。

《名勝志》:「鐵船山在融縣西三十里,有仙女泉。以七月 七夕嘗有仙女浴於泉側,故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