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第06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六十八卷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

 第六十八卷目錄

 中元部彙考

  荊楚歲時記中元事考

  遼史禮志

  遵生八牋中元事宜 中元事忌

  本草綱目藥方

  事物原始中元

  直隸志書宛平縣 良鄉縣 武清縣 房山縣 平谷縣 永平府 南皮縣

  慶雲縣 冀州 新河縣 棗強縣 趙州 內丘縣 任縣 廣平縣 清河縣 宣府鎮

  山東志書淄川縣 齊東縣 霑化縣 博平縣 恩縣 登州府

  山西志書臨汾縣 太平縣 永和縣 長子縣 陽城縣 馬邑縣

  河南志書商丘縣 孟津縣 商城縣 郟縣

  江南志書松江府 靖江縣 金壇縣 徽州府 來安縣

  浙江志書杭州府 嘉善縣 烏程縣 桐盧縣

  江西志書廣昌縣 上高縣 安遠縣

  湖廣志書蘄州 公安縣 彝陵州 善化縣 攸縣 茶陵州 寧遠縣 永興

  縣

  福建志書福州府 永福縣 延平府 尤溪縣 建寧縣 漳州府

  四川志書茂州

  廣東志書曲江縣 樂昌縣 歸善縣 澄海縣 鎮平縣 德慶州

 中元部藝文一

  盂蘭盆賦           唐楊炯

 中元部藝文二

  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      唐德宗

  奉和聖製中元日題章敬寺    崔元翰

  中元日贈張尊師        令狐楚

  中元日觀法事          盧拱

  中元日觀法事步虛       殷堯藩

  中元作            李商隱

  中元夜             李郢

  中元夜寄道侶二首     陸龜蒙

  宮詞          花蕊夫人徐氏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中元雨中呈子晉         朱熹

  中元夜祭太乙罷對月二首 金趙秉文

  中元見月           明邊貢

  中元日齋中作         朱曰藩

  中元對客           趙舜舉

 中元部紀事

 中元部雜錄

 中元部外編

歲功典第六十八卷

中元部彙考

[編輯]

《荊楚歲時記》

[編輯]

中元事考

[編輯]

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佛。

按《盂蘭盆經》云:「有七葉功德,並幡花、歌鼓、果食送之。」 蓋由此也。經云:「目連見其亡母在餓鬼中,即缽盛飯,往餉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灰,遂不得食。目連大叫,馳還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當為七代父母厄難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佛,敕眾』」 僧皆為施主,祝願七代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是時目連母得脫一切餓鬼之苦。目連白佛:「未來世佛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盂蘭盆供養。」 佛言:「大善。」 故後人因此廣為華飾,乃至刻木割竹,飴蠟翦綵,模花葉之形,極工妙之巧。

《遼史》

[編輯]

禮志

[編輯]

《歲時雜儀》:「七月十三日夜,天子於宮西三十里卓帳 宿焉。前期備酒饌,翼日,諸軍部落從者皆動番樂飲 宴,至暮乃歸行宮,謂之迎節。十五日中元,動漢樂大 宴。十六日昧爽,復往西方,隨行諸軍部落大譟三,謂 之送節。」國語謂之「賽咿唲。」奢,奢好也。

《遵生八牋》

[編輯]

中元事宜

[編輯]

《修真指要》曰:「中元十五日,可修齋謝罪。」

中元事忌

[編輯]

是月十五日為「中元」,戒夫婦入房。

《本草綱目》

[編輯]

藥方

[編輯]

七月十五日,取紫色浮萍,曬乾為細末,煉蜜和丸彈 子大。每服一粒,以豆淋酒化下。治左癱右瘓,三十六 種風,偏正頭風,口眼喎斜,大風癩風,一切無名風及 腳氣,並打撲傷折,及胎孕有傷,服過百粒,即為全人。 此方後人名「紫萍一粒丹。」

==
《事物原始》
==

中元

[編輯]

七月十五,謂之中元。《大藏經》云:「目連以母生餓鬼中, 佛令作盂蘭盆,以奇果素食置盤中供佛,而後母得 食。」《夢華錄》云:「中元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帽帶、綵 衣之屬,以竹斫成三腳,高三五尺,織燈窩之狀,謂之 盂蘭盆,掛冥錢衣服,備素食以供養先祖。城外有墳, 即往拜埽。禁中亦出車馬詣墳,本院官給祠部,令僧」 設大會,焚錢山,祭陣亡軍士。設「孤魂道場。」今時亦然。

《直隸志書》
各省風俗同者不載

[編輯]

宛平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諸寺建「盂蘭會。」是夜於水陸放燈以度 鬼,祭埽如清明時。

良鄉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門兩旁供芝穀。省墓祀先,薦麻穀,釋氏 作水陸大醮,放水燈及路燈。

武清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祭先,謂之「薦麻穀。」

房山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中元之節,俗以麻、穀、秫三物並縛一處, 樹於各家大門及天地、祖先兩旁,仍設果品牲醴,或 負麻穀詣墳奠祭者,或有夜間門首焚祭者。

平谷縣

[編輯]

中元,設麻穀於堂中,祭先祖,薦時食,謂之「鬼節。」

永平府

[編輯]

七月十五日中元,為地官赦罪辰。僧家建盂蘭會,人 家有持齋誦經,謂之「大齋」日。前一日,採麻穀歸,置門 左右,或置奠,祀祖考,復墓祭,或負麻穀往,謂之「麻穀 節。」官祭厲,里社亦行之,穀始登。

南皮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攜瓜果脯醴楮錢登丘隴,持麻穀至隴 上,謂之「薦新。」

慶雲縣

[編輯]

七月十四日,祭晚,陳瓜果,祀祖先,戶左東向。月麻穀 黍稷薦新。厥明,祭於墓。鄉人以為目連救母之辰。人 各薦亡,謂之「盂蘭盆會。」

冀州

[編輯]

七月中元節,祭墓,獻麻穀。蓋告穡事將成,薦新也。

新河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攜瓜果脯醴楮錢登丘隴祭奠。持麻穀 數莖,樹之隴上,謂之「送麻穀。」

棗強縣

[編輯]

七月十五中元日,先一日取麻與穀獻神及祖先,置 門左右石曰「供麻穀。」亦秋成報衣食之原意。至日用 以祭埽墳墓。又六日,各具紙錢置禾稼上,曰「掛地頭。」

趙州

[編輯]

中元節早赴地頭,用楮錢供麻穀於家,至晚送於塋 焚之。

內丘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祭墓,持麻穀掛之隴上。

任縣

[編輯]

七月中元,不行盂蘭之會。

廣平縣

[編輯]

中元薦時食,祀先祖,具果蔬蒸羊,遺之外孫,名曰「送 羊。」

清河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土墳祭埽,有《蒸麵羊餽女者》。

宣府鎮

[編輯]

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俗傳地官赦罪之辰,人家多 持齋誦經,薦奠祖先,攝孤判斛。

《山東志書》

[編輯]

淄川縣

[編輯]

中元「祀先,必以瓜果穀秫、黍麻數莖於幾右,薦新也。」

齊東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家祀祖先,設瓜果,俗名《瓜節》。

霑化縣

[編輯]

七月十四日,各家採麻柯及諸鮮禾架棚,名曰「麻屋」, 請祖先主其中以祭。

博平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登祭先隴,如清明。農家取麻穀數莖,焚 香獻之於中庭。至夕送置廟宇,謂之「送麻穀。」

恩縣

[編輯]

七月中元,祭先在黃昏儀,如正旦,然必折麻穀以獻, 蓋告穡事成也。

登州府

[編輯]

七月十五日中元,祭先祖,薦時食,謂之「鬼節。」

《山西志書》

[編輯]

臨汾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上先塚,焚寒衣。

太平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祀祖先,薦麻穀。先一日,掛紙馬於田間, 以迎秋收

永和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士祭魁星,農掛田旛,佛寺設《盂蘭醮》。

長子縣

[編輯]

中元舊俗,牧羊家於是日屠羊賽神,則畜羊繁庶,頒 胙於親族。貧無羊者,蒸麵作羊形代之。

陽城縣

[編輯]

中元,道家為解厄之辰,設醮禳災。僧尼奉釋氏盂蘭 會,燃河燈,祓除厲疫。農夫以麥屑為貓虎及諸五穀 之形,祭於隴畝,名「行田。」

馬邑縣

[編輯]

中元以麥麪蒸作孩提狀,曰「麪人。」互饋親戚之卑幼 者。

《河南志書》

[編輯]

商丘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祀地官各掛紙旗於門《禳蟲》。

孟津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供養麻穀。祭掃墳墓放風鳶。

商城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祀先祀穀神。

郟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門前「畫灰圈」,焚紙錢於內,以祀「先亡。」

《江南志書》

[編輯]

松江府

[編輯]

中元祀先,以素羞往僧舍設齋,為人薦亡,夜放水燈。

靖江縣

[編輯]

中元「煠茄餅薦先。」

金壇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中元祀先,妝《滿池嬌》。

徽州府

[編輯]

七月十五日,燒盂蘭盆於寺中,設「《伊蒲塞》之饌」,是皆 故越好巫之俗。邇年女郎益喜諷咒齋薰以祈禱雲。

來安縣

[編輯]

七月望,祀先農,家,置酒,勞力田者。

《浙江志書》

[編輯]

杭州府

[編輯]

七月十五日,係「白帝乘時」,地官按籍各寺院作盂蘭 盆會,延請眾僧施食,鐘鼓笙磬之聲相聞。是日茹素 者十居八九。屠門罷市,親戚有喪者,各以酒餚攢盒, 楮錢相饋。夜則施食,放河燈,以資冥福。

嘉善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雨,則主收水稻。

烏程縣

[編輯]

中元節,僧家建盂蘭盆會。夜則放燄口施食,沿河放 燈,謂之「照冥。」

桐廬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各家具素羹祀祖先,而男女亦不茹葷。 其夜召浮屠誦咒度亡人,謂之「判斛。」仍有鳴鑼灑飯 於野,謂之「施食。」無非效釋氏之盂蘭盤供也。

《江西志書》

[編輯]

廣昌縣

[編輯]

中元,先一晚,焚香點茶,迎祖宗,次日祭之。

上高縣

[編輯]

七月十五日,「家家焚經楮,燒冥衣」,亦追報之意。

安遠縣

[編輯]

中元節,俗傳祖先歸家,各家自十二夜起,焚香潔茗, 朝夕上食。至十五夜,具楮衣冠錢鏹祭送。

《湖廣志書》

[編輯]

蘄州

[編輯]

七月半。是日,郡內士民以三牲薦祖,名曰「半年福。」

公安縣

[編輯]

中元,為盂蘭盆會,俗傳是日亡者當返,送錢割豕,通 貴賤皆然,盡室凜凜,若先鬼之至。

彝陵州

[編輯]

七月十五日,士民具牲醴餅果祀神,及先以紙封楮 錢成帙,上書祖先親姻名號收用,謂之「寄包袱。」

善化縣

[編輯]

中元,設羹飯酒食,祀祖先,凡五日,以紙為衣冠,包紙 錢,至晚焚之,名曰「薦祖。」

攸縣

[編輯]

七月十二日晚至十五晚,設亡過祖先牌位,早晚二 時上茶飯,如生前十五日。作綵衣巾履箱篋焚送之。 新喪者用僧道二教,大開法壇。富者七日五日,貧者 一日。衣飾輿馬,生前備用之物,無不悉具,皆以五色 紙馬焚於郊外。

茶陵州

[編輯]

中元,以楮為衣,列先祖名其上而焚之。夜半,設瓜果 酒具於中庭,曰《別先祖》。

寧遠縣

[編輯]

七月中元日,戒江浴生瘢駁,禾苗已定,俗有「立秋處 暑定禾苗」之說。

===永興縣===「中元」先五日,焚香點茶、供飯,以迎先祖。是日,具酒餚, 化楮衣畢,家人聚飲。

《福建志書》

[編輯]

福州府

[編輯]

中元,遊神光寺。寺有佛涅槃像,傍列十弟子,有捫心、 按趾、哭泣、躄踴、出涕、失聲之類。是日,盂蘭盆會,因怪 像以招遊人,遂成墟市,相傳謂之看死佛。《舊記》:閩王 於薛老峰西作百道階,每歲中元,閩人盛游於此。

永福縣

[編輯]

中元,自朔至朢日,設酒饌,焚紙衣,以獻先祖;女子適 人者,皆歸祭其祖考、妣。

延平府

[編輯]

中元祀祖先,焚楮錢,衣冠袍笏皆紙為之。女子於是 日送以祀其先父母。是月,或家設醮壇,或聚眾為燄 口具,齋餛飩、楮錢冥物,延僧與黃冠為之,謂之「施食。」

尤溪縣

[編輯]

中元,家家祀祖先,種冥福者,廣焚楮衣於厲壇,以濟 無祀。

建寧縣

[編輯]

中元日,巫師女巫跳號作法,為小兒除關煞。

漳州府

[編輯]

七月半,作盂蘭會,延僧設食,祀無祀之鬼。夜以竹竿 燃燈,天際,聯綴數枝,如滴如墜,望之若星,謂之作「中 元。」

《四川志書》

[編輯]

茂州

[編輯]

七月十五日,作「岷山土主會。」歷代傳來塑有行神一 龕。內外城議定,會首供神一年,若神在城內,則外城 之眾具香楮,以子弟扮作婦女、仙佛、神將等故事,高 置木架,凌空而行,迎神至外城會首家,供養、會飲,演 戲三日。至次年內城亦如之。循年逓接,競勝爭奇,不 較所費。

《廣東志書》

[編輯]

曲江縣

[編輯]

猺俗,「七月十五日祀其祖,有狗頭王者,以小男女著 花衣,歌舞為侑。」

樂昌縣

[編輯]

中元,俗傳祖考魂歸,自朔至望,供設如事生禮。望日, 復以楮衣焚之,曰「燒衣」;以筐篚多盛米食,曰「餞先。」

歸善縣

[編輯]

舊俗,惠民多居南雄,因元兵將至,預十四日祀祖,次 日避兵。故今居惠猶循十四日為中元節。家備酒餚, 薦楮衣祀祖先。

澄海縣

[編輯]

七月中元,祀祖先及竈神。

鎮平縣

[編輯]

《中元》,取蓮葉為蓋,以送其先,並化冥衣。

德慶州

[編輯]

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曰「架橋」,以祀祖先。

中元部藝文一

[編輯]

《盂蘭盆賦     》唐·楊炯

「粵大周如意元年秋七月,聖神皇帝御洛城南門,會 十方賢眾」,蓋天子之孝也。渾元告秋,羲和奏曉。太陰 望兮圓魄皎,閶闔開兮涼風嫋。四海澄兮百川皛,陰 陽肅兮天地沓。掃離宮,清重閣,設皇邸,張翠幕,鸞飛 鳳翔,晱暘倏爍,雲舒霞布,翕赫曶霍,陳法供,飾盂蘭, 壯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青蓮吐而非夏,赬果 「搖而不寒。銅鐵鉛錫,璆琳琅玕。映以甘泉之玉樹,冠 以承露之金盤。憲章皇極,儀形萬類。上寥廓兮法天, 下安貞兮像地。殫怪力窮神異,少君王子,掣曳曳兮 若來;玉女瑤姬,翩蹮蹮兮必至。鳴鷫鸘與鸑鷟,舞鶤 雞與翡翠。毒龍拏兮赫然,狂象奔兮沉醉。怖魍魎,潛 魑魅。」離婁明目,不足見其精微;匠右「洗心,不足徵其 奧祕。繽繽紛紛,氛氛氳氳,五色成文,若榮光休氣,發 彩於重雲;奮奮粲粲,燠燠爛爛,三光啟旦,若合璧連 珠,耿耀於長漢。夫其遠也,天台傑起,繞之以赤霞;夫 其近也,削成孤峙,覆之以蓮花。晃兮瑤臺之帝室,赩 兮金闕之仙家。其高也出諸天於大梵;其廣也,遍法 界於恆沙。上可以薦元符於七廟,下可以納群動於 三車」者也。於是乎騰聲明,列部伍。前朱雀,後元武,左 蒼龍,右白虎,環衛匝,羽林周。雷鼓八面,龍旂九斿。星 戈耀日,霜戟含秋。三公以位,百僚乃入。鳴珮鏘鏘,高 冠岌岌。規矩中,威容翕,無族談,無錯立。若乃山中禪 定,樹下經行。菩薩之權現,如來之化生。莫不汪洋在 列,歡喜充庭。天人儼而同會,龍象寂而無聲。聖神皇

帝,乃冠通天,佩玉璽,冕旒垂目,紸纊塞耳,前後正臣
考證
左右直史,身為法度,聲為宮徵,穆穆然南面而觀矣。

人伎初會,四影高懸。上妙之座,取於燈王之國;大悲 之飯,出於香積之天。隨藍寶味,舍衛金錢,「麵為山兮 酪為沼,花作雨兮香作煙。明因不測,大福」無邊。鏗《九 韶》,撞六律,歌千人,舞《八佾》,孤竹之管,《雲和》之瑟,麒麟 在郊,鳳凰蔽日,天神下降,地祇咸出。於是乎上公列 卿大夫學士,再拜稽首而言曰:「聖人之德,無以加於 孝乎。」散元氣,運洪罏,斷鼇足,受龍圖,定天寶,建皇都。 至於立宗廟,平圭臬,繡栭文楣,山楶藻梲,昭穆敘,樽 罍設,以覲嚴祖之耿光,以揚先皇之大烈,孝之始也。 考辰耀,制明堂,廣四修一,上圓下方,布時令,合蒸嘗, 配天而祝文考,配帝而祝高皇,孝之中也。宣大乘,昭 群聖,光祖考,登靈慶,發深心,展誠敬,刑於四海,加於 百姓,孝之終也。夫孝始於顯親,中於禮神,終於法輪, 《武》盡美矣,周命維新。聖神皇帝於是乎惟寂惟靜,無 營無欲,壽「命如天,德音如玉。任賢相,惇風俗,遠佞人。 措刑獄,省遊讌,披圖籙,損珠璣,寶菽粟。罷官之無事, 恤人之不足。鼓天地之化淳,作皇王之軌躅。太陽夕, 乘輿歸。下端闈,入紫微。」

中元部藝文二

[編輯]

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    》唐德宗

招提邇皇邑,複道連重城。法筵會早秋,駕言訪禪扃。 嘗聞大仙教,清淨宗無生。七物匪吾寶,萬行先求成。 名相既雙寂,繁華奚所榮?金風扇微涼,遠煙凝翠晶。 松院靜苔色,竹房深磬聲。境幽真慮恬,道勝外物輕。 意適本非說,含毫空復情。

奉和聖製中元日題章敬寺  崔元翰

[編輯]

妙道非本說,殊途成異名。聖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鳳吹從上苑,龍宮連外城。花鬘列後殿,雲車駐前庭。 松竹含新秋,軒窗有餘清。緬懷《崆峒》事,須繼簫管聲。 離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域中信稱大,天下乃為輕。 屈己由濟物,堯心豈所榮。

中元日贈張尊師      令狐楚

[編輯]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元都》永日閑。寂寂焚香在仙 觀,知師遙禮玉京山。

中元日觀法事        盧拱

[編輯]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雲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羽衣凌縹緲,瑤轂輾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青囊如可授,從此訪鴻蒙。

中元日觀法事步虛     殷堯藩

[編輯]

元都開祕籙,白石禮先生。上界秋光淨,中元夜氣清。 星辰朝帝處,鸞鶴步虛聲。玉洞花長發,珠宮月最明。 埽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

中元作          李商隱

[編輯]

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權須得金條 脫,溫嶠終虛玉鏡臺。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 花開。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夜           李郢

[編輯]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迴仙態 近,翠環光動見人多。香飄彩殿凝蘭麝,霧繞輕衣雜 綺羅。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侶二首     陸龜蒙

[編輯]

學餌霜茸骨未輕,每逢真夕夢還清。丁寧獨受金妃 約,許與親題玉篆名。月苦撼殘臨水珮,風微飄斷繫 雲纓。須臾枕上桐窗曉,露壓千枝滴滴聲。

橘齋風露已清餘,東郭先生病未除。孤枕易為蛩破 夢,短簷難得燕傳書。廣雲披日君應近,倒影裁花我 尚疏。唯羨羽人襟似水,平持旄節步空虛。

宮詞        花蕊夫人徐氏

[編輯]

法雲寺裏中元節,又是官家誕降辰。滿殿香花爭供 養,內園先占得鋪陳。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編輯]

南陽太守清狂發,未到中秋先賞月。百花洲裏夜忘 歸,綠梧無聲露光滑。天學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室星 斗疏。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從來酷暑 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一笛吹銷萬里雲,主人高 歌客大醉。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雨中呈子晉       朱熹

[編輯]

徂暑尚繁鬱,大火空西流。茲辰喜佳節,涼雨忽驚秋。 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炎氣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 子亦翫文史,及此同優遊。

===中元夜祭太乙罷對月二首 金趙秉文===「今夕知何夕,白露涵秋空。褰衣踏明月,如在瓊瑤宮。 細數秋兔毫,桂樹何玲瓏。當年誰所種,翳此天公瞳。 清光知人意,飛影入杯中。流霞酌不盡,清光清無窮。 我欲遯白雲,一訪東坡翁。扁舟下赤壁,此樂將無同。 疇昔縞衣仙,化作羽衣童。酒酣邀我去,鶴背聆松風。 靈官夜醮餘,香霧飛不起。」更衣步石壇,風露皓如洗。 月波走金蛇,入我清樽裏。引杯入復疑,弓影正如此。 夜深一鴈過,欻見巾落幾。松間龍一吟,風庭落松子。 空中步虛聲,隱隱猶未已。

中元見月         明邊貢

[編輯]

坐愛清光好,更深不下樓。不因逢閏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日齋中作       朱曰藩

[編輯]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輞川舊擬施為 寺,內史新邀《寫得經》。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 飄零。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沈冥不願醒。

中元對客         趙舜舉

[編輯]

京國中元日,微風暑乍收。鵲飛明月樹,人汎洞簫舟。 且喜深杯滿,休嗟大火流。盂蘭僧社近,鐘鼓雜更籌。

中元部紀事

[編輯]

《壽陽記》:「趙伯符為豫州刺史,立義樓。每至七月半,乃 於樓上作樂,樓下男女盛飾遊觀行樂。」

《杜子春傳》:杜子春者,周隋間人,少落魄,不事家產,方 冬衣破腹空,徒行長安中有一老人與錢二百萬,不 告姓名而去,一二年間,稍稍而盡,嘆於市門,發聲而 老人到,與錢一千萬。不三四年,貧過舊日,復遇老人 於故處,與三千萬。子春曰:「吾落魄邪遊,生涯罄盡,親 戚無相顧者,獨此叟三給我,我何以當之,因謂老人」 曰:「感叟厚惠,唯臾所使。」老人曰:「吾心也。子來歲中元, 見我於老君雙檜下。」及期而往,老人方嘯於二檜之 陰,遂與登華山雲臺畔。

《開元天寶遺事》:「明皇在便殿,甚思姚元崇論時務。七 月十五日,苦雨不止,泥濘盈尺。上令侍御者抬步輦 召學士來。」時元崇為翰林學士,中外榮之。自古急賢 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

《唐書王縉傳》:縉上言,「國家慶祚靈長,福報所馮,雖時 多難,無足道者。祿山、思明,毒亂方煽,而皆有子禍。僕 固懷恩臨亂而踣西戎內寇,未及擊輒去,非人事也。 故帝信愈篤。七月望日,宮中造盂蘭盆,綴飾鏐琲,設 高祖以下七聖位,幡節衣冠皆具,各以帝號識其幡, 自禁內分詣道佛祠,鐃吹鼓舞,奔走相屬。是日立仗」, 百官班光順門,奉迎導從,歲以為常。群臣承風,皆言 「生死報應」,故人事置而不修。《大曆》政刑,日以堙陵,由 縉與元載、杜鴻漸倡之也。

《唐會要》:貞元七年七月癸酉,中元日,幸章敬寺,賦詩 九韻,皇太子進和,兼題於壁,百僚畢和。後京尹薛玨 請以上詩序,皇太子書刻於石而填以金,從之。 《唐六典》中尚署「七月十五日進盂蘭盆。」

《龍城錄》:賈宣伯愛金華山,即今雙谿別界,其北有仙 洞,俗呼為劉先生隱息處。其內有三十六室,廣三十 六里,石刻上以松炬照之云:「劉嚴字仲卿,漢室射聲 校尉。」當恭顯之際,極諫被貶於東,輒隱跡於此,莫知 所終,即道士蕭至元所記也。山口人時得玉篆牌,俗 傳劉仲卿每至中元日來降洞中,州人祈福,尋谿口 邊,得此者,當巨富。

《杜陽雜編》:「元和八年,大軫國貢碧麥、紫米。碧麥大於 中華之麥,粒表裏皆碧,香氣如粳米,食之體輕,久則 可以御風。紫米有類苣蕂,炊一升得飯一㪷,食之令 人髭髮縝黑,顏色不老,久則後天不死。上因中元日 薦於元元皇帝,故當時道士有得食者。」

《雲笈七籤》:「僖宗皇帝中和元年辛丑七月十五,詔內 臣元易簡、刺史王茲、縣令崔正規,與朕詣青城山修 醮,封為五嶽大人希夷真君。」是時縣界亢旱,苗穀將 燋,封醮之後,龍吟於觀側溪中,風雨大至,枯苗再茂, 縣境乃豐。

《洽聞記》:「河州鳳林關有靈巖寺,每七月十五日,溪穴 流出聖柰,大如盞,以為常。」

《錄異記》:「蜀乾德元年七月十五日庚辰,降誕廣聖節, 堋口鎮將王彥徽於羅真人宮內得白龜以進。」 《宋史禮志》:「太平興國二年七月中元節,御東角樓觀 燈,賜從官宴飲。」

《錢氏世家》:太平興國三年,封俶為淮海國王,仍改賜 「寧淮鎮海崇文耀武宣德守道功臣,即以禮賢宅」賜 之。體貌隆盛,冠絕一時。是歲七月中元,京城張燈,令 有司於俶宅前設燈山,陳聲樂以寵之。

《茅亭客話》:范處士名德昭,蜀人也,不知所修之道,著 《通宗論》《契真刊謬論》《金液還丹論》。偽蜀主頻召入內, 問道稱旨,頗優禮之。處士談論多及物情,以鑒戒為 先。蜀人每中元節多生五穀,俗謂之盆草,盛以供佛。 初至時,介意禁觸,謂嘗有雷護之,既中元節後即棄 之糞壤。處士太息曰:「豈知聖人則天之明,生其六氣, 因地之性,用其五行。斲水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播種五穀,以育於人。而不知天地生育之 恩,輕棄五穀如是,宜乎神明不祐,而雲獲禍,悲夫!」 《東京夢華錄》:「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 器,靴鞋、愨頭帽子、金犀假帶,五綵衣服,以紙糊架子 盤遊出賣。潘樓並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鬧處,亦 賣果食種生花果之類,及印賣《尊勝目連經》。又以竹 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 掛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構肆樂人,自過七夕,便般 《目連經》救母雜劇,直至十五日止,觀者增倍。中元前 一日,即賣楝葉,享祀時鋪襯卓面,又賣麻穀窠鬼,亦 是繫在卓子腳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又賣雞冠花, 謂之「洗手花。」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纔明,即賣穄米 飯,巡門叫賣,亦告成意也。又賣轉明菜、花花、油餅、餕 豏、沙豏之類。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埽。禁中亦出車 馬,詣道者院謁墳。本院官給祠部十道,設大會,焚錢 山祭軍陣亡歿,設孤魂道場。

《乾淳歲時記》:七月十五日,道家謂之「中元節」,各有齋 醮等會。僧寺則於此日作盂蘭盆齋,而人家亦以此 日祀先,例用新米、新醬、冥衣、時果、綵段、麵棋,而茹素 者幾十八九,屠門為之罷市焉。

《老學庵筆記》:老葉道人,龍舒人。不食五味。年八十八, 平生未嘗有疾。弟子曰:「小道人極願愨嘗歸淮南省 親。」至七月望日,鄰有住庵僧,召老葉飯,飯已亟辭歸。 問其故,則曰:「小道人約今日歸矣。」僧笑曰:「相去二三 千里,豈能必如約哉?」葉曰:「不然,此子平日未嘗妄也。」 僧乃送之歸,及門,小道人者已弛擔矣。

山家清供,溫陵人。前中元數日,以水浸黑豆,暴之及 芽,以糠皮置盆內,鋪沙植豆,用板壓,及長則覆以桶, 曉則曬之。中元則陳於祖宗之前,越三日出之,洗焯, 漬以油鹽苦酒、香料,可為茹卷,以麻餅尤佳。色淺黃, 名「鵝黃豆。」生。

《金史太祖本紀》:「收國元年七月十五日,拜天射柳,歲 以為常。」

熙朝樂事。七月十五日,俗傳為中元節,地官赦罪之 辰,人家多持齋誦經,薦奠祖考,攝孤判斛,屠門罷市。 僧家建盂蘭盆會,放燈西湖及塔上河中,謂之照冥 官府,亦祭郡厲邑厲壇。張伯雨《西湖放燈》詩云:「共泛 蘭舟燈火鬧,不知風露濕青冥。如今池底休鋪錦,此 夕槎頭直掛星。爛若金蓮分夜炬,空於雲母隔秋屏。 卻憐牛渚情狂甚,苦欲燃犀走百靈。」劉邦彥詩云:「金 蓮萬朵漾中流,疑是潘妃夜出遊。光射魚龍離窟宅, 影搖鴻鳥亂汀洲。凌波未必通銀浦,趁月偏憐近綵 舟。忽憶少年清泛處,滿身風露獨憑樓。」

《帝京景物略》:七月十五日,諸寺建盂蘭盆會,夜於水 次放燈,曰「放河燈」,最勝水關次泡子河也。上墳如清 明時,或製小袋以往,祭甫訖,輒於墓次掏促織滿袋, 則喜秫竿肩之以歸。

中元夜,酒人水嬉,縛煙火作鳧鴈龜魚,水火激射,至 「萎花焦葉。」

中元部雜錄

[編輯]

《齊民要術》:「蜀芥、蕓薹,取葉者,皆七月半種,地欲糞熟。 蜀芥一畝用子一升,蕓薹一畝用子四升。」種法與蕪 菁同。

《舊唐書禮儀志》「考圖汶上僅存公玉之儀,度室圭躔, 才紀中元之製。」

《食譜》:「張手美家中元盂蘭餅餡。」

《青箱雜記》:魏野,陝州人,有詩名,寇萊公每加前席。野 獻萊公生日詩云:「何時生上相,明日是中元。」以萊公 七月十四日生故也。

《老學菴筆記》:故都殘暑,不過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 素饌享先,織竹作盆盎狀,貯紙錢,承以一竹焚之,視 盆倒所向,以占氣候。謂向北則冬寒,向南則冬溫,向 東西則寒溫得中,謂之盂蘭盆。蓋俚俗老媼輩之言 也。又每云:「盂蘭盆倒則寒來矣。」晏元獻詩云:「紅白薇 英落,朱黃槿艷殘。家人愁溽暑,計日望盂蘭。」蓋亦戲 述俗語耳。

《北京歲華記》:「中元節前,上冢,搭衣服冥錢如清明。各 寺設盂蘭會,以長椿寺為盛

中元部外編

[編輯]

《道藏經》:「七月十五日,乃太上老君同元始天尊會集 福世界。」

《道經》。「駑七月十五日中元之節,地官考校,搜選眾人,分 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簿錄,餓 鬼囚徒,一時俱集,以其日作元都大獻於玉京,及採 諸花果,世間所有奇異之物,玩弄服飾,幡幢寶蓋,莊 嚴供養之具,清膳飲食,百味芬芳,獻諸眾聖。道士於 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 時解脫,免於眾苦,得還人中。若非如斯,難可拔贖。 謝承《後漢書》:佛以癸丑七月十五日託生於淨住國 摩耶夫人腹中,至周莊王十年甲寅四月八日生。 《歲華紀麗荊楚記注》:「十五日僧尼坐草為一歲」,雲四 月八日結夏,至七月十五日解眾僧長養之節,在外 恐傷草木蟲類,故九十日安居。又經云:四月八日坐 樹下。至七月十五日為一歲。故曰「眾僧解夏。」

《太平廣記》:貞元中,有崔煒者,尚豪俠。時中元日,番禺 人多陳設珍異,集百戲於開元寺。煒見乞食老嫗蹶 而覆人酒甕,當壚者毆之,煒脫衣為償其值,嫗曰:「吾 善灸贅疣,今有越井岡艾少許奉子,每遇贅疣,只一 炷耳。」煒受之,嫗倏不見。有任翁者有斯疾,煒因出艾 一爇而愈。任曰:「謝君子,痊我所苦,有錢十萬奉子,幸 從容勿去。」煒因留彼。煒善絲竹,聞堂前彈琴聲,詰家 童,對曰:「主人之愛女也。」因請其琴彈之,女潛聽而有 意焉。夜將半,女於窗隙間告煒曰:「吾家事鬼,今夜當 殺爾而祭之,汝可遁去。」煒驚悸,斷窗櫺而走,迷道失 足,墜枯井中。及曉視之,乃一巨穴,深百餘丈,中有一 白蛇。煒叩祝之,蛇遂蜿蜒,將有所適,煒跨蛇而去,於 洞中行數十里,觸一石門,莫測是何洞府。須臾,有四 女,命酌醴傳觴,煒叩首求歸。女曰:「羊城使者當來,可 以隨往。」遂有一白羊冉冉,自空而下,背有一丈夫,女 酌醴飲使者曰:「崔子欲歸番禺,願為挈往。」使者唱喏, 女謂煒曰:「中元日須具美酒豐饌於廣州蒲澗寺靜 室,我輩當送夫人往。」煒再拜告去。女曰:「知有鮑姑艾, 可留少許。」煒但留艾,不知鮑姑何人也。瞬息出穴,履 於平地,俄聞蒲澗寺鐘聲,抵寺,遂歸廣州。及中元,遂 設豐潔香饌,留蒲澗寺僧室。夜將半,果四女子伴夫 人至,將曉告去。崔子遂與夫人歸,問曰:「昔四女云:『鮑 姑何人也』?」曰:「鮑靚女,葛洪妻也,多行灸於南海。」煒方 歎駭昔日之嫗耳。後乃挈室往羅浮訪鮑姑,竟不知 所適。

《古今說海顏濬傳》:「會昌中,進士顏濬下第遊廣陵,遂 之建業,賃小舟抵白沙。同載有青衣年二十許,服飾 古樸,言辭清麗。濬揖之,問其姓氏,對曰:『幼芳姓趙』。問 其所適,曰:『亦之建業』。濬甚喜,每住舟即買酒果,與之 宴飲,多說陳隋間事,濬頗異之,或諧謔,即正色斂衽 不對。及抵白沙,各遷舟航,青衣謝濬曰:『數日承君深 顧其陋拙,不足奉歡笑。然亦有一事可以奉酬,中元 必遊瓦棺閣,此時當為君類會一神仙中人。況君風 儀才調,亦甚相稱望不渝此約。至時某候於彼』。」言訖, 各登舟而去。濬志其言,中元日決遊瓦棺閣,士女闐 咽。及登閣,果有美人從二女僕皆雙鬟而有媚態。美 人倚闌獨語,悲歎久之。濬注視不易,美人亦訝之。又 曰:「幼芳之言不謬耳。」使雙鬟傳語曰:「西廊有惠監闍 梨院,則某舊門徒。君可至彼,幼芳亦在此。」濬深喜,躡 其蹤而去。果見同舟青衣出而微笑。濬遂逐美人,敘 寒暄,言話竟日。

《太平廣記》:謝自然金泉林中,七月十五日五更,有青 衣七人,內一人稱中華雲,食時上真至。良久,盧使至, 須臾金母降於庭,自然拜禮,母曰:「別爾兩劫矣。」自然 坐,初盧使侍立,久亦令坐。盧云:暫詣紫極宮,看中元 道場,逡巡來云:此一時全勝。以前問其故,曰:「此度不 燒乳頭香,乳頭香天真惡之,唯可燒和香耳。」

《玉堂閒話》:「南中有選仙場,場在峭崖之下,其絕頂有 洞穴,相傳為神仙之窟宅也。每年中元日,拔一人上 昇,學道者築壇於下,至時則遠近冠帔咸萃於斯,備 科儀,設齋醮,焚香祝數,七日而後,眾推一人道德最 高者,嚴潔至誠端簡,立於壇上。餘人皆摻袂別而退, 遙頂禮顧望之。於時有五色祥雲徐自洞門而下,至」 於壇場。其道高者,冠衣不動,合雙掌躡五雲而上昇。 觀者靡不涕泗健羨,望洞門而作禮,如是者年一兩 人。次年有道高者合選,忽有中表間一比丘,自武都 山往與訣別,比丘懷雄黃一斤許贈之曰:「道中唯重 此藥,請密寘於腰腹之間,慎勿遺失。」道高者甚喜,遂 懷而昇壇,至時果躡雲而上。後旬餘,「大覺山巖臭穢。 數日後,有獵人自巖旁攀緣造其洞,見有大蟒蛇腐 爛其間,前後上昇者,骸骨山積於巨穴之間。蓋五色 雲者,蟒之毒氣,常呼吸此,無知道士充其腹,哀哉!」 《茅亭客話》:「益州大聖慈寺,開元中興創,周迴廊廡,皆 累朝名畫,冠於坤維。東廊有維摩居士堂,蓋有唐李 洪度所畫,其筆妙絕。時」值中元日,士庶遊寺,有三少年俱善音律,因至此指天女所合樂云:「是《霓裳羽衣 曲》第二疊頭第一拍也。」其中勾生者即云:「某不愛樂, 但娶得妻,如抱箏天女足矣。」遂將壁畫者項上掐一 片土,吞之為戲,既而各歸。勾生是夜夢在維摩堂內, 見一女子,明麗絕代,光彩溢目,引生於窗下狎昵。因 是每夜或就生所止,或在寺宇中繾綣。迨月餘,生舅 氏范處士者,見生神志癡散,似為妖氣所侵。或云:「服 符藥設醮,拜章除之,始得。」生父母頷之。其夜天女對 生歔欷不自勝,曰:「妾本是帝釋侍者,仰承思慕,不奪 君願,託以神契,君今疑妾,妾不可住。君亦不必服諸 符藥,妾亦不欲忘情。」於衣帶中解玉琴爪一,對曰:「聊 為思念之物,君宜保愛之,自此永訣。」生捧之,無言酬 答,但彼此嗚咽而已。既去,生自是日漸羸瘠,不逾月 而卒。玉琴爪其家收得,至順寇時方失之,壁畫天女, 至今項上指甲痕尚存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