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07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七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七十九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八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七十九卷目錄

 言語部藝文一

  金人銘          無名氏

  誡子書         後漢馬援

  語賦           魏陳暄

  反金人贊          王粲

  擬金人銘作口銘      晉傅元

  口誡            前人

  反金人銘          孫楚

  言盡意論         歐陽建

  語箴            蘇彥

  口箴          宋謝惠連

  誡子書         齊王僧虔

  三復白圭賦       唐張仲素

  駟不及舌賦        陳忠師

  駟不及舌賦        陳仲卿

  言箴            韓愈

  口箴           皮日休

  解議圍賦         浩虛舟

  王言如絲賦         謝觀

  樞密論          徐彥伯

  口箴           姚元崇

  駟不及舌賦        宋王回

  與蘇軾書         畢仲游

  言箴            程頤

  畏言箴           劉敞

  瓶城齋銘         元閻復

  訥齋銘           吳澂

  磨兜堅箴         明宋濂

  默齋銘           前人

  謹言箴           薛瑄

  言箴           王守仁

  梁仲用默齋說        前人

 言語部藝文二

  言默吟          宋卲雍

  言語吟           前人

  常默           明陳琛

 言語部選句

學行典第七十九卷

言語部藝文一

[編輯]

《金人銘》
無名氏

[編輯]

孔子觀周入后稷之廟,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云云。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小子識之。」 此言實而中,情而信。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 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 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神將伺人。焰焰不滅,炎 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 末不札,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傷,禍 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 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 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 下,人莫踰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惑之,我獨不 徙。內藏我知,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莫我害。江海雖 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戒之哉。

《誡子書》
後漢·馬援

[編輯]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 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 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 所以復言者,施衿結褵,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 之耳。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 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 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 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 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 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 未可知,郡將下車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 是以不願子孫效也。

《語賦》
魏·陳暄

[編輯]

覈生民之要技,實言語以為前;樞機誠為急務,筆札 乃是次焉。擬金人於右階,稱石人於左邊,鄭僑戎服 而無媿,張儀舌存而理全。惟諾惟辯,何者是與?故知 於時言言,於時語語。若乃遼城嶮峻,齊陣交加,燕將 恐懼,漢帝咄嗟;魯連纔吐數句,酈子直御單車。息十里之縈帶,賢百萬之諠譁。至於蘭臺靜祕,華燭高明; 徐斟桂醑,緩奏秦聲。二三朋好,數四才英。既說前賢 之往行,重睹生死之交情。扼腕扺掌,攘袂盱衡。當斯 時也,何者為榮。欲同吃如鄧士載,欲作辯似婁君卿。 為守為相並如此,少意少事不成名。

《反金人贊》
王粲

[編輯]

君子亮直,行不柔辟。友賤不恥,誨焉是益。我能發蹤, 彼用遠跡。一言之賜,過乎璵璧。末世不敦,義與茲《易》。 言而匪忠,退有其謫。

《擬金人銘作口銘》
晉·傅元

[編輯]

神以感通,心繇口宣。福生有兆,禍來有端。情莫多妄, 口莫多言。蟻孔潰河,溜穴傾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存亡之機,開闔之術。口與心謀,安危之源。樞機之發, 榮辱存焉。

《口誡》
前人

[編輯]

勿謂「何有」,積怨致咎。勿曰「不傳」,伏流成川。蟻孔潰河, 流穴傾山。

《反金人銘》
孫楚

[編輯]

晉太廟有石人焉,大張其口,而書其胸曰:

「我古之多言人也,無少言,無少事。」少言少事,則後生 何述焉?夫惟立言,名乃長久,胡為塊然,生鉗其口?凡 夫貪財,烈士殉名。盜蹠為濁,夷柳為清,鮑肆為臭,蘭 圃為馨。莫貴澄清,莫賤滓穢,二者言異,歸於一會。堯 懸諫鼓,舜立謗木,聽采風謠,惟日不足。道潤群生,化 隆比屋,末葉陵遲,禮教彌衰。承旨則順,忤意則違,時 好細腰,宮中皆饑。時悅廣額,下作細眉。逆龍之鱗,必 陷斯機。括囊無咎,乃免誅夷。顛覆厥德,可為傷悲。則 可用戒,無妄之時,假說周廟,於言為蚩。是以君子,追 而正之。

《言盡意論》
歐陽建

[編輯]

有雷同君子問於違眾,先生曰:「世之論者,以為言不 盡意,由來尚矣。至乎通才達識,咸以為然。若夫蔣公 之論眸子,鍾傅之言才性,莫不引此為談證,而先生 以為不然,何哉?」先生曰:「夫天不言,而四時行焉,聖人 不言,而鑒識存焉。形不待名,而方圓已著,色不俟稱, 而黑白以彰。然則名之於物,無施者也;言之於理,無」 為者也,而古今務於正名,聖賢不能去言,其故何也? 誠以理得於心,非言不暢;物定於彼,非言不辨。言不 暢志,則無以相接,名不辨物,則鑒識不顯。鑒識顯而 名品殊,言稱接而情志暢。原其所以,本其所由,非物 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稱也。欲辨其實,則殊其名, 欲宣其志,則立其稱。名逐物而遷,言因理而變,此猶 聲發響應,形存影附,不得相與為二。苟其不二,則無 不盡,吾故以為盡矣。

《語箴》
蘇彥

[編輯]

孔子曰:「予欲無言。」又曰:「天何言哉?」赫胥之世,大庭之 治。元風陶鼓,率直放志。熙熙群動,無欲無事。逮於三 季,奔競滋彰。雷動風駭,飛辨雲翔。戰國紛擾,爭霸稱 強。爾乃遊說縱橫,騁技時王。銜刃懷毒,吐膏示芳。利 動春露,害重冬霜。四紀若馳,七都翦亡。爰茲末俗,扇 風簸揚。先意承旨,原情察鄉。儐爾籩豆,和樂且康。

《口箴》
宋·謝惠連

[編輯]

宣納之由。實伊樞機。唯舌是出。馳駟安追。差釐千里。 君子慎微。何用口爽。信在《甘肥》。

《誡子書》
齊·王僧虔

[編輯]

「知汝恨,吾不許汝學,欲自悔厲,或以闔棺自欺,或更 擇美業,且得有慨,亦慰窮生。但亟聞斯唱,未睹其實, 請從先師聽言觀行,冀此不復虛身。吾未信汝,非徒 然也。」往年有意於史,取《三國志》聚置床頭,百日許,復 徙業就元,自當小差,於史猶未近彷彿。曼倩有云:「談 何容易,見諸元志」,為之逸腸,為之抽專,一書轉誦數 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釋卷,尚未敢輕言。汝開《老子》 卷頭五尺許,未知輔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說,馬、鄭何 所異,指例何所明,而便盛於麈尾,自呼談士,此最險 事。設令袁令命汝言《易》,謝中書挑汝言《莊》,張,吳興叩 汝言《老》,端可復言未嘗看邪談,故如射,前人得破,後 人應解,不解即輸賭矣。且論注百氏,《荊州八袠》,又《才 性四本》,聲無哀樂,皆言家口實,如客至之有設也。汝 皆未經拂耳瞥目,豈有庖廚不修,而欲延大賓者哉? 就如張衡思侔造化,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 至此?汝曾未窺其題目,未辨其指歸,六十四卦,未知 何名,《莊子》眾篇,何者?內外八袠,所載凡有幾家,四本 之稱,以何為長?而終「日欺人,人亦不受汝欺也。」由吾 不學,無以為訓。然重華無嚴父,放勳無令子,亦各由 己耳。汝輩竊議,亦當云:阿越不學,在天地閒可嬉戲, 何忽自課讁幸?及盛時,逐歲暮,何必有所減?汝見其 一耳,不全爾也。設令吾學如馬、《鄭》,亦必甚勝復倍不 如今,亦必大減,致之有由,從身上來也。今壯年自懃 數倍「許,勝劣及吾耳。世中比例,舉眼是。汝足知此,不 復具言。吾在世雖乏德素,要復推排人閒數十許年, 故是一舊物,人或以比數汝等耳。即化之後,若自無調度,誰復知汝事者?舍中亦有少負令譽,弱冠越超 清級者,於時王家門中,優者則龍鳳,劣者猶虎豹,失 蔭之後,豈龍虎之議?況吾不能為汝蔭,政」應各自努 力耳。或有身經三公,蔑爾無聞;布衣寒素,卿相屈體; 或父子貴賤殊,兄弟聲名異。何也?體盡讀數百卷書 耳。吾今悔無所及,欲以前車誡爾後乘也。汝年入立 境,方應從官,兼有室累,牽役情性,何處復得下帷如 王郎時邪?為可作世中學,取過一生耳。試復三思,勿 諱吾言。猶捶撻志輩,冀脫萬一,未死之閒,望有成就 者,不知當有益否?各在爾身己切身,豈復關吾邪鬼。 惟知愛深松茂柏,寧知子弟毀譽事因汝有感,故略 敘胸懷。

《三復圭賦》
唐·張仲素

[編輯]

賢哉南容,詠白圭於雅什,奉明義以為誡。徵莠辭於 口給,諒同符於素履,將辨志而貞立。玷生在玉,伊良 工之可磨;言出於躬,縱駟馬之不及。是知詩之為喻, 言以昭信,想研精於奧旨,知底滯於遺韻,詠歎彰其 不足,反覆明乎克慎。身之是省,況開卷而念茲。心苟 無瑕,異獻璞之往吝,允矣君子,宜其念之。懲諸嘉玉, 「觀爾靈龜。」尚鮮華之彩;慕特達之詞,知在涅而不昧。 同居暗以無欺。重明哲以作則,故沈吟於四時。既切 磋以求友,將造次而解頤。得之自中,殊學者之四失; 復而無斁,類夫子之《繹思》。是謨是訓,是傚是則。諒修 己以為物,可自家而刑國。既引之以改過,復重之以 比德。香芸自雜於卷舒,青蠅寧閒乎白黑?彼以圭為 瑞,此以誡為珍。苟因文而假物,非貴玉而賤珉。然則 懷璧者恥慢藏而成玷,事君者畏不密而失身。夫其 列於《雅》《頌》,備《法語》之為用;垂於後昆,庶厥道之長存。 汗簡之文可考,絕編之義再敦。且非守句之末學,有 異斷章而賦言。豈不以賢智之心,慎樞機之所啟;瑾 瑜之質,懼毫髮以成痕。懿夫志士仁人,明不自是。執 一善以無失,故《三復》而《樂只》。若或志於斯行,秉善價 而誰毀。

《駟不及舌賦》
陳忠師

[編輯]

「甚哉,言之出口也,電激風趨,過乎馳驅。掉三寸以發 越,應千里以須臾。逝不可追,空勞於駟馬;行而無蹤, 豈繫於九衢。故君子念彼尤悔,本乎虛無,苟出話之 不復,將起羞而是虞。且舌之鼓也,有時而馳騖。類扣 虛之莫獲,同捕影之難遇。蕭蕭之響,徒繫於下風;逐 逐之音,已疲於中路。信樞機之爰發,隨小大而作故。」 儻善守於輔車,何遽煩乎騏馵?遲速相懸,奔走徒然。 言出於身,所謂往而不反;馬竭其力,猶歎瞻之在前。 雖欲適遠邇,課後先,如流之巧以失,若滅之態何宣。 嗟夫!以駸駸之足,追言言之速。豈能之而不欲。蓋窒 喋喋之喧;喻駿駿之奔,在誡之而不言。肇自微眇,倏 爾騰翻。疾既甚於過隙,患必防於屬垣。斯事也,罔念 則狂,克念則聖。誤片言之既往,知逸足之難競。自然 有蹻之造,勿謂載翕其居。此不矜於哿矣,彼何患於 班如。不然者,其出彌遠,其來愈疏。是以慕宿諾於季 路,悔聽言於宰予。至哉《詩》惡翩翩,《書》懲靡靡。方憑響 於無際,豈絕塵之可弭?《易象》又著夫寡辭,《禮經》亦防 其苟訾,未若古人之深誡。「饘於是兮粥於是」,

《駟不及舌賦》
陳仲卿

[編輯]

言如流兮惟舌是出,咎將至兮徒駟之疾。既力竭而 罔逮,則厲階而非一。孰雲不進,諒金鑠以難追;尚謂 莫捫,苟星奔而愈失。由是知所大者,吾將誡之,雖欲 加於鞭策,誠有謬於毫釐。不且息焉,想喋喋而自遠; 非敢後也,因駸駸而罔追。爾其逝矣將興,班如忽越, 彼懸蹄之莫馳,伊利口之斯發。猶在耳而旋失須臾, 若過隙而終煩滅沒。澹澹如掉,俄出有而入無;薄薄 陟遐,想勞筋而苦節。豈獨囂然未殄,倏爾既徂。徵其 如駕之捷,防其不密之樞。如沸如騰,訝已成於枝葉; 靡瞻靡顧,信空騁於道途。原夫貴以寡尤,取之不辱, 慮一出而匪賤,故再驅而是勗。苟如簧之靡定,是見 瘁躬;若捕影之無由,寧勞蹀足。是知聽之則咎,鼓之 或非,靡不忘於可復,固必在於知機。雖齊景之則多, 爰思滅跡;儻張儀之尚在,詎可塞違。至哉立彼教言, 先乎根本,弘影響之靡誡,懼眾多之招損。崩騰未蹀, 侔逐日而自勤;反覆雖柔,見如電之將遠。是知孔甘 者辱,若訥者榮,期自虞於速禍,故必遣於遄征。君子 所以存勸誡,立度程,雖奔走而致遠,吾知夫「莫疾於 聲。」

《言箴》
韓愈

[編輯]

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知言之人默然,而其意已傳。 幕中之辯人,反以汝為叛,臺中之評人,反以汝為傾。 汝不懲耶?而呶呶以害其生耶?

《口箴》
皮日休

[編輯]

「《古銘》,金人謂無多言。忽有所發,不可不論。既有所論, 復論多言。《中庸》之士,由茲保身。吾謂斯銘,未足以珍。 出為忠臣,言則及君。入為孝子,言則及親。非君與親, 則宜默雲。謗訕之言,出入奫淪。一息之波,流於無垠猜毀之言,如臨帝閽。鈞天之樂,聞於無聞。佞媚之言, 出如絲棼。一入於人,治亂不分。閒諜之言,出如鷹鸇。」 摶擊之迅,一舉凌天。「無嗜於酒,酒能亂德。無嗜於味, 味能敗德。以道為飲,以文為食。成吾之名,繄乃勉力。」

《解議圍賦》以詞理精通釋然自潰為韻
浩虛舟

[編輯]

「王子獻之,延賓暇時。偶切磋於經史,遂交戰於言詞。 出奇而彼力方壯,向敵而吾矛莫持。阻辯口而不通, 去來都絕;閉赤城之深固,中外生疑。既而謝婦側聆, 翠帷潛至。察攻討之餘勢,知勝敗之有自。情甲遂闢, 縱堂上之奇兵;靈府忽開,出身中之利器。是用是伐, 期乎不爭。因漁獵之近習,得籌謀之至精。縱吟嘯為」 鼓鼙之雄,倍增其勇;察顏色為風雲之候,暗識其情。 然後以德而攻,當無向背。迎心石以奔北,望詞鋒而 辭潰。一來一往,環回於文苑之閒;或否或臧,蹂躪於 儒林之內。已而容勢相懸,抵摧莫前。擊觸而剛腸已 折,交侵而銳氣難全。去不可迯,顧咽喉之絕矣;敗無 相救,覺脣齒之茫然。觀夫忠甲不免,德藩何益?望風 而堅勁不保,挫氣而秉持盡釋。俄執訊於折角,將犒 師於重席,驗運輸而經笥不窮,察苞裹而智囊猶積。 是以扞格斯闢,書文必同,逆無不服,滯無不通。義櫓 罷持,倒載於德車之上;仁寶悉獲,橫行於王道之中。 故得學海長清,言讎不起,百家咸湊其軌轍,六籍各 分其疆理。是使孤陋寡聞之徒,永願伏膺而已。

《王言如絲賦》
謝觀

[編輯]

「君言之重兮發彼加人;如絲之細兮出已成綸。」將植 樞機之本,必滋秒忽之因。初具體而微,降一句之繩 準;俄觸類而長,入百司而縷陳。是知作彼紀綱,從而 推闡密旨,欲布殊私以展。透冕旒以尚細,入鈞衡而 漸演。及爾如貫,審知詞理綿綿;摶之則微,益見言密 繭繭。且夫謂至密而已著,將未聞而已聞。遂意淫繹, 隨聲糾紛。無類而洪纖起散,有條而派脈別分。離一 庭之閒,聽皆歷歷;出九門之外,遠已云云。是故遐邇 羈縻,上下聯絡。毛舉之讚是卹,蠶食之誠詎作。詔多 事而折藕難比,寫綢繆而曳緒不若。遇終軍之一請, 便吐長纓;後龔遂之載言,俄陳亂索。不同抱布而取, 詎等茹柔而吐。孜孜下問義同,小往大來,軋軋若抽, 事符以索繼組。不可卷也,引而伸之。不滯異維舟之 紼,無點殊墨子之絲。與奪而起於分寸,傾危而失在 毫釐。夫如是,上言也不可不精,下聞也不得不受。知 駟足之難及,保三緘之可守,語不墮而寰宇歸心,思 無邪而蠻裔稽首,可以網羅八表,可以倫貫九有。然 後緝熙不紊,條章有餘,自契不言化矣。豈假聞斯行 諸,方知微細之喻也。敢願戒慎之所,如

《樞密論》
徐彥伯

[編輯]

時公卿士庶,多以言語不慎密,為酷吏所陷。彥伯乃著論以誡於代。其詞曰:

《書》曰:「惟口起羞,惟甲冑起戎。」又云:「齊乃位,度乃口。」《易》 曰:「慎言語,節飲食。」又云:「出其言善,千里應之。出其言 不善,千里違之。」《禮》亦云:「可言也,不可行也,君子不言 也。可行也;不可言也,君子不行也。」嗚呼!先聖知言之 為大也,知言之為急也,精微以勸之,典謨以告之,禮 經以防之,守名教者,何可不循其詁訓而服其糟粕 乎?故曰:言語者,君子之樞機也。動則物應,物應則得 失之兆見也。得之者江海比鄰,失之者肝膽楚越,然 後知否泰榮辱繫於言乎。夫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 也,心之志也,身之文也。既可以濟身,亦可以覆身。故 《中庸》鏤其心,右階銘其背,南容三復白圭,殷子九疇 於洪範,良有以也。是以掎摭瑕玷,詳黜躁競。審無恆 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利生於口,森然覆邦之說;道 不由衷,變彼如簧之刺。可不懼之哉!其有識暗邪正, 思慮微形,破金湯之籥,伐禍亂之根;用呫囁為雄辯, 以號呶為令德。至若梧宮問答,荊齊所以奔命;韓魏 加肘,智伯所以危殘。蔡侯繩,息媯也,亟招甲兵之罰; 鄭曼圖,宋卿也,而受鼎鑊之誅;史遷輕議,終下蠶室; 張紘詭說,更齒龍淵。凡此過言,其流匪一。或穢猶糞 土,或動成刀劍,或苟且其心,或脂膏其體,挾邪作蠱, 守之而不懈,往輒破的,去之而彌遠,亦何異寒皋聚 音厖也。群吠。得死為幸,何脩名之立乎?雖復伯玉沮 顏,追謝於元凱;蔣濟貽恨,失譽於王陵。犀首沒齒於 季章;曹瞞齚舌於劉主,當何及哉?孔子曰:「予欲無言。」 又云:「終身為善,一言敗之。」惜也。《老子》亦云:「多言數窮」, 又云:「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議人者也。」何聖人之深 思偉慮,杜漸防微之至乎?夫不可言而言者曰狂,可 言而不言者曰隱。鉗舌拱默,曷通彼此之懷;括囊而 處,孰啟謨明之訓?則上言者下聽也,下言「者上用也。」 睿哲之言,猶天地也,人覆幬而生焉;《大雅》之言,猶鐘 鼓也,人考擊而樂焉。「作以龜鏡」,周公之言也;「出為金 石」,孔子之言也;「存其家邦」,國僑之言也;「立而不朽」,臧 生之言也。是謂德音,詣我宗極,滿於天下,貽厥後昆。 殷宗甘之於酒醴,孫卿喻之以琴瑟,闕里重於四時, 郢都輕其千乘,豈不休哉,豈不韙哉!但懋績遠大,克念丕訓,審思而應,精慮而動,謀其心以後發,定其交 以後談,不沬趄於非黨,不屏營於詭遇,非先王之至 德不敢行,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翦其纍纍之緒,撲 其炎炎之勢,自然介爾景福,保茲終吉,則悔吝何由 而生,怨惡何由而至哉?孔子曰:「終日行不遺己患,終 日言不遺」己憂。如此。乃可以言也。戒之哉。戒之哉。

《口箴》
姚元崇

[編輯]

「君子欲訥,吉人寡辭。利口作戒,長舌為詩。斯言不善, 千里違之。勿謂可復,駟馬難追。惟靜惟默,澄神之極。 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多言多失,多事多害。聲繁則淫, 音希則大。室本無暗,垣亦有耳。何言者天,成蹊者李。 似不能言,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時之首。無掉爾舌, 以速爾咎。無易爾言,亦孔之醜。敬之慎之,可大可久。」 敬之伊何?三命而走。慎之伊何?三緘其口。勗哉夫子! 行矣勉旃。書之屋壁,以代韋弦。

《駟不及舌賦》
宋·王回

[編輯]

彼駟能行,駸駸萬里。此舌能言,人纔聞耳。「萬里遠矣, 駟行有疆。」「聞《耳》甚微,舌言無方。」六轡在手,縱之吾游。 見險逢艱,不可控留。一出諸口,死傳吾志。善惡吉凶, 孰追孰避?蓋古君子,取物以箴,學士誦焉,可毋慎今。

《與蘇軾書》
畢仲游

[編輯]

蘇軾在館閣,頗以言語文章規切時政。仲游憂其及禍,貽書誡之曰:

「孟軻不得已而後辯。孔子欲無言」,古人所以精謀極 慮,固功業而養壽命者,未嘗不出於此。君自立朝以 來,禍福利害繫身者,未嘗言,顧直惜其言爾。夫言語 之類,不特出口者為言,其形於詩歌,贊於賦頌,託於 碑銘,著於序記者,亦語言也。今知畏於口而未畏於 文,是其所是,則見是者喜,非其所非,則蒙非者怨。喜 者未能濟君之謀,而怨者或已敗君之事矣。天下論 君之文,如孫臏之用兵,扁鵲之醫疾,固所指名者矣。 雖無是非之言,猶有是非之疑,又況官非諫臣,職非 御史,而好非是人,危身觸諱以遊其閒,殆猶抱石而 捄溺也。

《言箴》
程頤

[編輯]

人心之動,因言以宣。發禁躁妄,內斯靜專。矧是樞機, 興戎出好。吉凶榮辱,惟其所召。傷《易》則誕,傷煩則枝。 己肆物忤,出悖來違。非法不道。欽哉訓辭。

《畏言箴》
劉敞

[編輯]

「吾甚畏言,言可畏也,而不能默然。吾言悃悃,唱而後 和,人猶以為過。吾言繩繩,譽而不訾,人猶以為非。非 吾言之畏,維人之多忌。非吾之不能默然,而人實多 言。」若是者,其止乎?其已乎?其勿問而唯乎!譬之於物, 其為石,不為水乎?水之滔滔,往而不來,有陷而淵,有 壅而洄,有激而在《山椒》曰:「水哉,水哉!」

《瓶城齋銘》
元·閻復

[編輯]

為淮東憲司知事凌《德庸作》。

利慾之兵或隳吾城,躁厲之機或發吾瓶。墨其守不 若修仁義之干櫓,金其緘不若駕聖賢之說鈴。若然 則城何懼於脫扃,瓶何患乎建瓴哉?

《訥齋銘》
吳澂

[編輯]

君子之訥,不盡其有餘;小人之訥,將言而囁。嚅得善。 敏於行,近仁者歟?是為君子儒,非小人儒。

《磨兜堅箴》
宋·濂

[編輯]

昔李侍郎敦立嘗揭《磨兜堅》三字於座隅。磨兜堅者,古之慎言人也,其善於自防者哉!為著《箴》曰:

磨兜堅,慎勿言,口為禍門。昔人之云:「磨兜堅,人各有 心,山高海深。《磨兜堅》,高不知極,深不可測。《磨兜堅》,言 出諸口,禍隨其後。」磨兜堅,鐘鼓之聲,因叩而鳴。《磨兜 堅》,不叩而鳴,必駭眾聽。《磨兜堅》,惟口之則,守之以默。 守之以默,是曰「元德。《磨兜堅》,磨兜堅,慎勿言。」

《默齋銘》
前人

[編輯]

陵川和君原德以文行稱。趙晉閒嘗被薦入朝,稱疾辭去,結廬太行之顛,題曰「默齋。」 其友湯子上為之請銘。銘曰:

「昊穹,上運元壚,下處風雨霜露得其平,日月星辰得 其軌,江河山嶽,以流以峙,百物以生,萬彙咸敘」,不發 一言而莫敢失其恆職者,以其本乎至誠之理也。維 人之生,內則五性七情,外則三綱六紀,所以發於中 而應乎事者,欲其酬酢適宜,辨析非是,固不能歸之 於一默而已。然苟無誠愨存乎心,徒欲以三寸之舌, 取勝角靡,上陳為諛,下諭為詭,陰謀規利,邪說誇己, 其去道不亦愈遠矣乎!昔者孔子嘗欲無言,顏氏如 愚,亟譽其美。彼由與賜,佞口多言,棄弗之取,其所尚 可知也。絳、灌不文,外若拙鄙,而功茂績偉,晁氏之子, 號稱智囊,卒啟戎兵,身斃於市。惟躬行之為貴,何言 語之足恃?晉有和君,力學未仕,期實「踐以自修,獨默 默而無語。」此蓋將矯便佞之陋習,而庶幾乎顏氏者, 非耶?

《謹言箴》
薛瑄

[編輯]
誦謹言之訓,習謹言之事,將三十年,夕悔其失,寤寐
考證
惶汗,而旦或復然,殆將漸流於放,終不克謹,以速尤

召愆。「汝縱不自愛,獨不念先人遺體之重,降衷秉彝 之全,誓自今始,語不妄發,保厥中之靜專。」至此而猶 飾虛詞,尚循故態者,當指正於蒼天。

《言箴》
王守仁

[編輯]

嗚呼小子!慎爾出話!躁言維多,吉言維寡。多言何益? 徒以取禍。德默而成,仁者言訒。孰默而譏?孰訒而病? 譽人之善,過情猶恥。言人之非,罪曷有已。嗚呼多言, 亦惟汝心。汝心而存,將日欽欽。豈遑多言,上帝汝臨。

《梁仲用默齋說》
前人

[編輯]

仲用識高而氣豪,既舉進士,銳然有志天下之務。一 旦責其志曰:「嗚呼!烏有己之弗治而能治人者!」於是 專心為己之學,深思其氣質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 以默名齋,過予而請其方。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豈 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嘗自驗之,氣浮則多言,志輕則 多言。氣浮者耀於外,志輕者放其中。予請誦古之訓, 而仲用自取之。夫默有四偽:疑而不知問,蔽而不知 辯,冥然以自罔,謂之默之愚;以不言餂人者,謂之默 之狡;慮人之覘其長短也,掩覆以為默,謂之默之誣; 深為之情,厚為之貌,淵毒阱狠,自託於默以售其奸 者,謂之默之賊。夫是之謂四偽。又有《八誡》焉。孔子曰: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 也。故誠知恥而後知默。」又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 行。夫誠敏於行,而後欲默矣。仁者其言也訒,非以為 默,而默存焉。」又曰:「默而識之,是故必有所識也。終日 不違,如愚者也。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 其私,亦足以發者也。故善默者,莫如顏子。闇然而日 章,默之精也。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天何言哉?四 時行焉,萬物生焉」,而默之道至矣。非聖人其與於此 哉?夫是之謂《八誡》。仲用盍亦知所以自取之。

言語部藝文二

[編輯]

《言默吟》
宋·卲雍

[編輯]

當默用言言是垢,當言任默默為塵。當言當默都無 任,塵垢何由到得身。

《言語吟》
前人

[編輯]

一語便喜處,千言一怒時。既因言語合。卻為語言離。

《常默》
明·陳琛

[編輯]

萬品生生自歲年,全無一語是先天。風流終日清談 客,忘卻自家更甚元。

言語部選句

[編輯]

晉《曹植詩》:「絃急悲聲發,聆我慷慨言。」

陶潛詩:「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相見無雜言,但 道桑麻長。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昔聞長者 言,掩耳每不喜。

唐杜甫詩:「秋宿霜溪素月高,喜得與子長夜語。」夜 闌接軟語,落月如金盆。

《高適》詩:「款曲故人意,辛勤清夜言。」

儲光羲詩:「入道無來去,清言見古今。」

《韓愈詩》:「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落日已曾交轡 語,春風還擬並鞍行。

《盧綸詩》:「遙語問鄉園。」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 覺潮生。

劉禹錫詩:「身帶霜威辭鳳闕,口傳天語到雞林。」 元稹詩:「酒語詩情替別愁。」

白居易詩:「立語花堤上,行吟水寺前。」醉收杯杓停 燈語,寒展衾裯對枕眠。靜接殷勤語,狂隨爛漫遊。 停杯替花語,不醉擬如何。

《杜牧》詩:「忽發狂言驚滿坐,兩行紅粉一時迴。」

溫庭筠詩:「忠言未見信,巧語翻咨嗟。」

王建詩:「鄉使到來常款語。」

宋梅堯臣詩:「始知端正心,寤寐尚不誑。」

蘇軾詩:「玉殿齊班容小語。」

黃庭堅詩:「班行昔供奉,屢進逆耳言。」

秦觀詩:「花氣侵人笑語香。」

朱熹詩:「相見無雜語,晤言寫胸襟。」

陸游詩:「臨風出苦語,不敢計從違。」「強聒終何為,百 舌亦能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