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3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三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目錄
主敬部總論一
易經〈坤卦 需卦 離卦〉
書經〈虞書堯典 舜典 大禹謨 皋陶謨 益稷 夏書五子之歌 商書說命上
高宗肜日 周書泰誓上 洪範 微子之命 康誥 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奭
立政 君陳 康王之誥 呂刑〉
詩經〈大雅文王 大明 思齊 板 抑 周頌敬之 魯頌泮水 商頌長發〉
禮記〈曲禮上 禮器 樂記 哀公問 仲尼燕居 表記〉
孝經〈廣要道章〉
大戴禮記〈曾子立事〉
中論〈法象〉
二程子全書〈主敬〉
楊龜山集〈京師所聞 南都所聞〉
張子語類〈主敬〉
學行典第一百三十一卷
主敬部總論一
[編輯]易經
[編輯]《坤卦》
[編輯]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程傳〉「君子主敬以直其內,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內直,義形而外方」,義形於外,非在外也。敬義既立,其德盛矣。〈大全〉「程子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合內外之道, 切要之道,無如『敬以直內。心敬則內自直,敬義夾持直上達天德自此』。」 問:「人有專務敬以直內,不務方外,何如?」曰:「有諸中者,必形諸外,惟恐不直內,內直則外必方。」 問:「敬義如何別?」曰:「敬只是持己之道,義便知有是非,順理而行,是為義也。若只守一箇敬,不是集義,卻是都無」事也。 龜山楊氏曰:「守一之謂敬,無適之謂一,敬足以直內而已,發之於外則未能時措之宜也,故必有義以方外。」又曰:「盡其誠心而無偽焉」,所謂直也。若施之於事,則厚薄隆殺一定而不可易為有方矣。所主者敬,而義則自此出焉,故有內外之辨。 朱子曰:「敬立而內自直,義形而外自方。」若欲以敬要去直內,以義要去方外,則非矣。 「敬義夾持直上達天德」,自此最是他下得「夾持」兩字好。敬主乎中,義防於外,二者相夾持,要放下,霎時也不得,只得直上去,故便達天德。表裏夾持,更無東西走作去處。上面只更有箇天德直上者,無許多人慾牽惹也。 「敬以直內」是持守工夫,「義以方外」是講學工夫。直「是直上直下,胸中無纖毫委曲,方是割截方正之意。是處此事皆合宜,截然區處得,如一物四方在面前,截然不可得而移易之意。若是圓時,便轉動得。未有事時,只說『敬以直內』。若事物之來,當辨別一箇是非。敬譬如鏡義便是能照底。 敬以養其心,無一毫私念,可以言直矣。由此而發,所施各得其當,是之謂義。」又曰:「須將敬來做本領,涵養得貫通時,纔『敬以直內』,便『義以方外』。若無敬,也不知義之所在。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八箇字,一生用之不盡。『敬以直內』,是無纖毫私意,胸中洞然,徹上徹下,表裏如一。『義以方外』,是見得是處,決定是恁地;不是處決定不恁地,截然方方正正,須是自將去做工夫。」又曰:「『敬義工夫不可偏廢』。彼專務集義,而不知主敬者固有虛驕急迫之病,而所謂義者,或非其義矣。然專言敬,而不知就日用念慮起處,分別其公私義利之所在,而決取捨之幾焉,則亦不免於昏憒雜擾,而所謂敬者非敬矣。」又曰:「有人專就寂然不動上理會,及其應事卻顛倒,又牽動他寂然底。又有人專要理會事,卻於根本上全無工夫。須是徹上徹下,表裏洞徹。如『敬以直內』,便『義以方外』」;「『義以方外』,便『敬以直內』。」又曰:「敬義只是一事,如兩腳立定是敬,纔行是義。合目是敬,開眼見物便是義。」
《需卦》
[編輯]《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程傳〉「寇」自己致,若能敬慎量宜而進,則無喪敗也。《需》之時,須而後進也。其義在相時而動,非戒其不得進也,直使敬慎,毋失其宜耳。〈大全〉問「『敬慎」二字。曰:「敬』字大,『慎』字小。如人行路,一直恁地去,便是敬。前面險處防有喫跌,便是慎。慎是唯恐有失之意。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程傳〉上六,既《需》得其安處,群剛之來,苟不起忌疾忿競之心,至誠盡敬以待之,雖甚剛暴,豈有侵陵之理,故「終吉」也。
《離卦》
[編輯]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程傳〉《離》性炎上,志在上麗,幾於躁動,其履錯然謂「交
《錯》也。雖未進而跡已動矣。動則失居下之分而有咎也。然其剛明之才、若知其義而敬慎之、則不至於咎矣。〈《大全》。〉雙湖胡氏曰:「錯然是事物紛錯之意,能敬則心有主宰,酬應不亂,可免於咎;不能敬則反是。」
書經
[編輯]《虞書堯典》
[編輯]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
〈蔡傳〉放,至也。勳,功也。言堯之功大而無所不至也。欽,恭敬也。明,通明也,敬體而明用也。文,文章也。思,意思也,文著見而思深遠也。《安安》,言其德性之美皆出於自然,而非勉強,所謂性之者也。〈大全〉朱子曰:「堯是初頭出第一箇聖人,《尚書堯典》是第一篇典籍,說堯之德,都未下別字,欽是第一箇字。如今看聖賢千言萬語,大事小事,莫不本於敬,收拾得自己精神在此,方看得道理盡。看道理不盡,只是不曾專一。 敬是徹上徹下工夫,做到聖人田地,也只做下這箇敬不得。如堯舜也只終始是一箇敬。如說『欽明文思』」,「『『頌堯之德』四字,獨將這箇敬為首,如說『恭己正南面而已』,如說『篤恭而天下平』,皆是堯欽明文思。欽是箇本領,能敬便能明,推明,故文理詳察,燦然可觀,而其閒意思自是深遠。」又曰:「敬』字當理會。雖堯舜之聖,亦只從這下來。」 呂氏曰:「散而在外則為文,欽明之發見也;蘊而在內則為思,欽明之潛」蓄也。 西山真氏曰:「堯之德以欽為首,而其行以恭為先。學者之學聖人,此其準的也。」
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大全〉呂氏祖謙曰:作曆之前,「欽若昊天」,是先天而天弗違;作曆之後,「敬授人時」,是後天而奉天時。皆以欽敬為主。 陳氏雅言曰:聖人事天治民,一欽敬之心而已。敬天之心,嚴於曆象之際,勤民之心,嚴於授時之際。聖人於事,何往不敬,而況於事天治民之大者乎。
帝曰:「往,欽哉!」
〈蔡傳〉遣之往治水,而戒以「欽哉。」蓋任大事不可以不敬。聖人之戒,辭約而意盡也。〈大全〉呂氏曰:鯀非無治水之才,其方命圮族,乃恃才而不順理,不能行其所無事必矣。惟「欽」字可治鯀之病。
《舜典》
[編輯]溫恭允塞。
〈蔡傳〉和粹而恭敬,誠信而篤實。〈大全〉王氏日休曰:「溫恭而繼以允塞」,若溫恭而不允塞,則徒事外貌者,豈聖人之溫恭。
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大全〉陳氏《雅言》曰:不欽則或失之於怠慢,不恤則或失之於慘刻,二者刑之所由,不得其平也,故必主之以欽,而加之以恤,此《傳》所謂「欽恤之心,未始不行乎其閒」者也。
《敬敷五教》在寬。
〈大全〉朱子曰:「聖賢於事無不敬,而此又其大者,故特以敬言之。」 陳氏大猷曰:「以敬為主,則所以教之者無不至,特慮其失之迫耳,故言在寬,寬得無縱弛之患乎?」曰:主於敬而行之以寬,自不至縱弛也。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
〈蔡傳〉《夙,早》寅,敬畏也。直者,心無私曲之謂。人能敬以直內,不使少有私曲,則其心潔清而無物慾之污,可以交於神明矣。〈大全〉陳氏經曰:夙夜者,自早至暮,無時而不寅,亦無時而不直,清也。此時之心,即天神地祇人鬼之心。 陳氏曰:心者神明之舍,所以交於神明之本也,敬則能直內,直內則清明在躬,敬其本而直清其效也。
欽哉惟時亮天功。
〈大全〉陳氏雅言曰:二十有二人之職,皆天之職也。典天敘,禮天秩,服天命,刑天討,無一事之不本於天。天有是事,則人有是官,天不自為而人代之。帝舜於此語以「欽哉亮天功」者,欲使知所敬也。
《大禹謨》
[編輯]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
〈蔡傳〉祗,敬也。〈大全〉陳氏《雅言》曰:「禹之心,惟恐天下之不治,不自知其文命之敷也,故責難之恭,陳善之敬,曷嘗斯須少忘也哉。」
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
〈蔡傳〉《欽哉》!言不可不敬也。可願,猶《孟子》所謂「可欲」,凡可願欲者皆善也。人君當謹其所居之位,敬修其所可願欲者,苟有一毫之不善生於心,害於政,則民不得其所者多矣。
《皋陶謨》
[編輯]愿而恭,亂而敬。
〈蔡傳〉《愿而恭》者,謹愿而恭恪也。亂,治也。《亂而敬》者,有治才而敬畏也。〈大全〉唐孔氏曰:「恭在貌,敬在心。願者遲鈍,失於外儀,故言恭。治者輕物,內失於心,故稱
敬
《日嚴祗敬六德》。
〈蔡傳〉「《九德》有其六尤」,必日嚴而祗敬之,而使之益以謹也。
敬哉有土!
〈蔡傳〉敬,心無所慢也。「有土」,有民社也。言天人一理,通達無閒,民心所存,即天理之所在,而吾心之敬,是又合天民而一之者也。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敬哉?〈大全〉王氏炎曰:「以君臨民」,敬心不存,則所以安民者必未盡也,自天子至諸侯卿大夫,有四封有采地者,皆為有土之君。有土必有民,皆當以敬臨之。
《益稷》
[編輯]《欽》四鄰。
〈大全〉新安陳氏曰:「既責禹以弼違,又欲其欽四鄰,謂所與同列之近臣當敬之,使同心而弼我也。
『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
〈蔡傳〉興事而數考其成,則有課功覈實之效,而無誕慢欺蔽之失。兩言「欽哉」者,「興事」、「考成」,二者皆所當深敬而不可忽者也。
《夏書五子之歌》
[編輯]予臨兆民,凜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 敬。
〈大全〉陳氏經曰:此章言國以民為本,君之固結民心,以敬為本。
《商書說命上》
[編輯]恭默思道,
〈蔡傳〉高宗恐德不類於前人,故不敢輕易發言,而恭敬淵默,以思治道。
《高宗肜日》
[編輯]《王司敬民》。
〈蔡傳〉王之職,主於「敬民」而已。
《周書泰誓上》
[編輯]予小子夙夜祗懼。
〈蔡傳〉畏天之威,早夜敬懼,不敢自寧。〈大全〉陳氏經曰:「紂之惡,在不敬上天,文王之德,在肅將天威;武王之德,在夙夜祗懼。敬與不敬,聖狂分焉,興亡判焉。」
《洪範》
[編輯]次二曰「敬用五事。」
〈大全〉張氏曰:「九疇雖多,人君所守,惟在敬用五事。心敬則貌、言、視、聽、思極於肅、乂、哲、謀、聖,其精神所運,上而五行,下而福極,無不得其所。《洪範》之要,在於敬而已。」 新安陳氏曰:「建用皇極,為九疇之宗主,而敬用五事,乃建用皇極之本根。敬以用五事則身修而極建而天人之道備矣。不敬以用五事,則身不修而極不建而」天人之道胥失之矣。此九疇之樞在《皇極》,而皇極之要在五事,五事之要又在「敬」之一字也。
《微子之命》
[編輯]恪慎克孝,肅恭神人。
〈大全〉西山真氏曰:「恪慎克孝,是事親以敬也;肅恭神人,是事神治人亦以敬也。敬以事神,故上帝時歆;敬以治人,故下民祗協。古聖賢惟於敬用功而已。」
《康誥》
[編輯]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
〈蔡傳〉「視民之不安,如疾痛之在乃身,不可不敬之也。」
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
〈大全〉蔡氏元度曰:「欽哉欽哉」,用刑不可不敬也。「惟明克允」,用刑不可不明也。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
〈蔡傳〉汝罔不能敬守國之常法,由是而求裕民之道,惟文王之敬忌。敬則有所不忽,忌則有所不敢。〈大全〉陳氏大猷曰:「敬」則律己嚴,而感率者盡,裕則待人寬,而從容自從。然敬典而不知忌刑,亦非所以全裕民之道,惟法文王之「敬典」「忌刑」,乃能裕民耳。
《召誥》
[編輯]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奈何弗 敬?
〈蔡傳〉今王受命,固有無窮之美,然亦有無窮之憂。於是歎息言:「王曷其奈何弗敬乎?」蓋深言不可以弗敬也。
王其疾敬德。
〈大全〉袁氏曰:「『疾敬德』者,更無等待遲疑,今便下手。」新安陳氏曰:「『『敬德』而言疾,最有力。蓋人心操則存,舍則亡。必緊著精神,汲汲用功,則莊敬日強而能敬;苟悠悠玩怠,則安肆日偷而不能敬矣。後又言『肆惟王其疾』,敬德』一篇綱領在『敬』字,而敬之工夫又在『疾』字。」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蔡傳〉王能以敬為所,則動靜語默,出入起居,無往而不居敬矣。「不可不敬德」者,甚言德之不可不敬也。〈大全〉新安陳氏曰:「敬者,一身之主宰,性即心所具之
理也。敬則此心收斂於天理之中而性可節,不敬則此心放縱於人慾之偽而性日流,謂之不可不敬。蓋敬者人心所當然,非有所勉強而然,如飢食渴飲之常無所為而為者也。能如是,則敬盡於此而人化於彼矣。
《洛誥》
[編輯]公其以予萬億年,敬天之休。
〈大全〉王氏曰:「言《宅洛》之事定矣,公當以予永遠敬天之休,以承此常吉之卜也。」
汝其敬識百辟享。
〈蔡傳〉《百辟》,諸侯也。享,朝享也。諸侯享上,有誠有偽,惟人君克敬者能識之。
《多士》
[編輯]爾克敬,天惟畀矜爾;爾不克敬,爾不啻不有爾土。
〈蔡傳〉敬則言動無不循理,天之所福,吉祥所集也。不敬則言動莫不違悖,天之所禍,刑戮所加也。
《無逸》
[編輯]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 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 年』。」
〈蔡傳〉中宗,太戊也。嚴則莊重,恭則謙抑,寅則欽肅,畏則戒懼。天命即天理也。中宗嚴恭寅畏,以天理而自檢律其身,至於治民之際,亦祗敬恐懼而不敢怠荒安寧。中宗《無逸》之實如此,故能有享國永年之效也。〈大全〉呂氏曰:「嚴恭寅畏,合而言之,敬也;祗懼、不敢荒寧,皆敬也。惟敬故壽也。主靜則悠遠博厚,自強則堅實精明,操存則血氣潛軌而不亂,收斂則精神內固而不浮。至於儉約克治,去戕賊之累,又不待言。凡此皆敬之力,壽之理也。」
《君奭》
[編輯]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
〈蔡傳〉汝若以盈滿為懼,則當能自敬德,益加寅畏,明揚俊民,布列庶位,以盡大臣之職業,以答滋至之天休,毋徒惴惴而欲去為也。
《立政》
[編輯]太史司寇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茲式有慎, 以列用中罰。」
〈大全〉陳氏大猷曰:「周公舉太史所記蘇公之事以告士,蘇公能以法式而敬其所用之獄,重民命以延國命,治獄者當以為法式而有謹焉。」 新安陳氏曰:「蘇公所以為司寇,在乎敬後人之法,蘇公在乎慎,能慎則能敬矣,固為後之司獄者慮,尤為後之君用人以司獄者慮。」 陳氏《雅言》曰:「敬者慎之存於心,慎者敬之見於事。『慎謹』」之心即敬畏之心也。蘇公一念之敬,可以通天人而無閒,可以垂百世而無愆,後世之司獄者得蘇公而用之,豈非所謂「吉士常人」者乎?
《君陳》
[編輯]命汝尹茲東郊,敬哉!
〈大全〉新安陳氏曰:「孝恭之恭,其德性本敬也;『敬哉之敬,勉其加敬也』。」
《康王之誥》
[編輯]今王敬之哉!
〈大全〉張氏曰:「今王繼新陟王,惟敬而已。敬則歷年,不敬則早墜。此召公平生所學,昔以告成王,今又以告康王。」
《呂刑》
[編輯]《哀敬折獄》。
〈大全〉林氏曰:「哀矜勿喜,即此哀、敬也;哀則不忍,敬則不忽。」
王曰:「嗚呼!敬之哉!」
〈蔡傳〉「敬於刑」者,畏之至也;〈大全〉陳氏大猷曰:任刑之大本,在敬與中,用心以敬為主,用法以中為主,前已論之,此復提「敬與中」訓之。
詩經
[編輯]《大雅文王》
[編輯]世之不顯,厥猶翼翼。
〈朱注〉《猶謀翼翼》,勉敬也。〈大全〉慶源輔氏曰:「勉則無怠,敬則無弛,謀猶如此,則其忠誠可知矣。」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朱注〉「穆穆」,深遠之意。「緝續熙明」,亦不已之意。「止」,語詞。言穆穆然文王之德不已,其敬如此。〈大全〉華谷嚴氏曰:「『文王德容,穆穆然可見,故穆穆足以形容之。所難言者,心之敬也,故緝熙不足以發,而又以於發之。緝熙敬止』者,《中庸》之至誠無息也。」
《大明》
[編輯]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 以受方國。」
〈朱注〉「小心翼翼」,恭慎之貌,即前篇之所謂「敬」也。〈大全〉慶源輔氏曰:前篇釋「厥猶翼翼」為「勉敬」,此篇說「小心翼翼」為恭慎,其義雖一,而有在臣在君之不同,須
「是以心體之,則自見其有廣狹也。『昭事上帝』,言文王之敬,洞洞屬屬,終日對越上帝也。如此,則盛大之福,自然來集,而文王之敬,直上直下,更無回曲之時,所以又能受四方來附之國也。一有回曲,則此心便息,此理便絕,天人上下,皆不相管攝矣。」 豐城朱氏曰:「聖人之德敬為大,泛言之而為德,切言之而為敬。敬者」 ,德之輿也,無敬則德不行。聖人之敬,上與天心合,下與人心合。故以之事天,非有心於求福也,而自足以求多福;以之治人,非有心於求媚也,而自足以受方國。其德之不回,即其心之敬者為之也。使此心之敬,有一毫之空闕,一息之閒斷,則不可謂之不回矣。
《思齊》
[編輯]雝雝在宮,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
〈大全〉豐城朱氏曰:「雝雝,和之至也,所以為治人之本也。肅肅,敬之至也,所以為事神之本也。『《不顯》』自其在己者言之,亦臨則指其在神者而言也。『《無射》』自其在人者言之,亦保則指其在己者而言也。己之所處雖在於幽獨,而心之戒懼則常若有臨之者;人之於我雖無所厭射,而心之操存則常若有所守焉,所以為純,亦」不已之實也。
《板》
[編輯]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昊天曰明, 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大全〉豐城朱氏曰:「『天之怒不可不敬也,汝其敢戲豫乎?天之變不可不敬也,汝其敢馳驅乎?昊天曰明,及爾出王』。言一出入之際而天必與之俱也;『昊天曰旦,及爾游衍』!言一動息之頃而天必與之同也。此所謂『陟降厥士,日監在茲』也。」
《抑》
[編輯]「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朱注〉敬其威儀,然後可以為天下法也。
溫溫恭人,維德之基。
〈大全〉西山真氏曰:「築室者以基為固,修身者以敬為本,故此溫溫恭謹之人,有立德之基也。」
《周頌敬之》
[編輯]「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 厥士,日監在茲。」
〈大全〉華谷嚴氏曰:「敬而又敬者,誠之不已也。蓋以天道甚明,禍福不爽,故予奪無常,其命難保也。」 慶源輔氏曰:「毋不敬可以對越上帝。天道之明,命不易保,惟敬則能對越之。若曰高高在上,則便是不敬,不敬則自絕於天矣。常敬則見其陟降於己,所為之事日監在此也。『陟降厥士』,即所謂『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也。
《魯頌泮水》
[編輯]穆穆魯侯,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大全〉三山李氏曰:「內能慎其明德,外能慎其威儀,表裏盡善,此民所以則之也。」
《商頌長發》
[編輯]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 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
〈大全〉廬陵彭氏曰:「『聖敬日躋』,即至誠無息也。」 華谷嚴氏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聖敬日躋之實,即文王之純亦不已也。」 朱子曰:「『湯工夫全在敬字上,看來大段是一箇修飭底人』。又曰:『成湯之聖,稱其德者』。又曰:『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又曰:『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又曰:『從諫弗拂,改過不吝』。又曰:『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此」皆足以見其自新之實。至於所謂「聖敬日躋」者,則其言愈約而意愈切矣。慶源輔氏曰:「聖敬雲者,言湯之敬,乃聖人之敬也。無一毫虧缺,無一息閒斷,故能昭格於天,與天為一也。以此觀之,則敬之一字,乃入聖之門,而學者成始成終之道可見矣。」
禮記
[編輯]《曲禮上》
[編輯]《曲禮》曰:「毋不敬。」
〈陳注〉范氏曰:「《經禮》三百,《曲禮》三千,可以一言蔽之,曰『毋不敬』。」 劉氏曰:「此君子修己以敬,而其效至於安人、安百姓也。」〈大全〉西山真氏曰:「《曲禮》一篇,為《禮記》之首;而『毋不敬』」一言,為《曲禮》之首。蓋敬者,禮之綱領也。曰「毋不敬」者,謂身心內外不可使有一毫之不敬也。
《禮器》
[編輯]《至敬》無文。
〈陳注〉敬之至者,不以文為貴。〈大全〉長樂陳氏曰:「《至敬》無文,篤於誠也。」
《樂記》
[編輯]《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陳注〉此言「著誠去偽」之心,不可少有閒斷。〈大全〉《朱子》曰:「入」之一字,正見得外誘使然,非本心實有此惡,雖
非本有,然既為所奪而得以為主於內,則非心而何?
《哀公問》
[編輯]所以治禮敬為大。
〈陳注〉禮止於敬而已,故曰「所以治禮。」敬為大,
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 與!
〈大全〉長樂劉氏曰:「君子所以敬其身,非為我而自尊也。身雖在我,其氣與性則受於親,傳之於祖,非己得以輕而辱之也。」
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 過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命 而敬恭。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矣。」
〈陳注〉《君子以位》言也,在上者言雖過,民猶以為辭。辭者,言之成文者也。「動雖過,民猶以為則。」則者,動之成法也。此所以君子之言動不敢有過。俱無過,則民不待命令之及,而自知敬其上矣。民皆敬上,則君之身不為人所辱,方謂之能敬身。
《仲尼燕居》
[編輯]敬而不中禮,謂之「野。」
〈大全〉嚴陵方氏曰:「敬言其心,心敬而不中禮,則文辭寡,故謂之野。」
《表記》
[編輯]子曰:「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 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 而罔有擇言在躬』。」
〈陳注〉劉氏曰:「其尋常敬忌,故動處無不中節。」〈大全〉藍田呂氏曰:「修此三者,敬而已矣。不敬則失之。故貌敬則足畏也,色敬則足憚也,言敬則足信也。」
子曰:「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
〈陳注〉馬氏曰:「莊敬所以自強,而有進德之漸,故日強。」「安肆所以自棄,而有敗度之漸,故日偷。」
孝經
[編輯]《廣要道章》
[編輯]《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 其君則臣悅,敬一人則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 眾,此之謂要道也。
〈疏〉言禮者,敬而已矣,謂禮主於敬也。又明敬功至廣,是要道也。其要正以謂天子敬人之父則其子皆悅;敬人之兄則其弟皆悅;敬人之君則其臣皆悅。此皆敬父兄及君一人,則其子弟及臣子萬人皆悅。故其所敬者寡而悅者眾,即前章所言「先王有至德要道」者,皆此義之謂也。 案《尚書·五子之歌》云:「為人上者,奈何不敬?」謂居上位,須敬其下。
大戴禮記
[編輯]《曾子立事》
[編輯]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內,戰戰惟恐不能乂。諸 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內,戰戰惟恐失損之。大夫日旦 思其官,戰戰惟恐不能勝。庶人日旦思其事,戰戰惟 恐刑罰之至也。是故,臨事而栗者,鮮不濟矣。
徐幹中論
[編輯]《法象》
[編輯]「人性之所簡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獨。」 夫幽微者,顯之原也;孤獨者,見之端也。胡可簡也?胡 可忽也?是故君子敬孤獨而慎幽微,雖在隱蔽,鬼神 不得見其隙也。《詩》云:「肅肅兔罝,施於中林。」處獨之謂 也。又有顛沛而不可亂者,則成王、季路其人也。昔者 成王將崩,體被冕服,然後發《顧命》之辭。季路遭亂,結 纓,而後死白刃之難。夫以崩亡之候,白刃之難,猶不 忘敬,況於遊宴乎?故《詩》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 淺矣,泳之游之。」言必濟也。君子口無戲謔之言,言必 有防,身無戲謔之行,行必有檢。故雖妻妾不可得而 黷也,雖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慍怒而德行行 於閨門,不諫諭而風聲化乎鄉黨。《傳》稱「大人正己而 物正」者,蓋此之謂也。以匹夫之居猶然,況得意而行 於天下者乎?唐堯之帝,允恭克讓而光被四表,成湯 不敢怠遑而奄有九域,文王祗畏而造彼區夏。《易》曰: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言下觀而化也。禍敗之由也, 則有媟慢以為階,可無慎乎?昔宋敏碎首於棋局,陳 靈被禍於戲言,閻邴造逆於相詬,子公生弒於嘗。 是故君子居身也謙,在敵也讓,臨下也莊,奉上也敬。 四者備而怨咎不作,福祿從之。《詩》云:「靖恭爾位,正直 是與。神之聽之,式穀以汝。」故君子之交人也,歡而不 媟,和而不同,好而不佞詐,學而不虛行,易親而難媚, 多怨而寡非,故無絕交,無畔朋。《書》曰:「慎始而敬,終以 不困。」夫禮也者,人之急也,可終身蹈,而不可須臾離 也。須臾離則慆慢之行臻焉,須臾忘則慆慢之心生 焉,況無禮而可以終始乎?夫禮也者,敬之經也,敬也 者禮之情也。無敬無以行禮,無禮無以節敬。道不偏 廢,相須而行,是故能盡敬以從禮者謂之成人。過則
生亂,亂則災及其身。昔晉惠公以慢端而無嗣,文公以肅命而興國,卻犨以傲享徵亡,冀缺以敬妻受服,子圉以《大明》昭亂,薳罷以《既醉》保祿,良霄以鶉奔喪 家,子展以草蟲昌族。君子感凶德之如彼,見吉德之 如此,故立必磬折,坐必抱鼓,周旋中規,折旋中矩,視 不離乎結繪之閒,言不越乎表著之位,聲氣可範,精 神可愛,俯仰可宗,揖讓可貴,述作有方,動靜有常,帥 禮不荒,故為萬夫之望也。
二程子全書
[編輯]《主敬》
[編輯]程子曰:「誠則無不敬,未至於誠,則敬然後誠。」 或問 敬。曰:「主一之謂敬,何謂一?」曰:「無適之謂一,何以能見 一而主之?」曰:「齊莊整飭,其心存焉,涵養純熟,其理著 矣。 君子主敬以直其內,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內 直,義形而外方,義形於外,非在外也。敬義既立,其德 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無所用而不周,無所 施而不利,孰為疑乎?」 敬則虛靜,而虛靜非敬也。 不敬則私慾萬端生焉。害仁,此為大 敬勝百邪, 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 所守不約,則泛然而 無功。約莫如敬, 君子之遇事,一於敬而已矣。簡細 故以自崇,非敬也;飾私智以為奇,非敬也。 發於外 者謂之恭,有諸己者謂之敬。 或謂張繹曰:「吾至於 閒靜之地,則灑然心悅,吾疑其未善也。」繹以告程子, 程子曰:「然。社稷宗廟之中,不期敬而自敬,是平居未 嘗敬也。使平居無不敬,則社稷宗廟之中何敬之改 修乎?然則以靜為悅者,必以動為厭。方其靜時,所以 能悅靜之心又安在哉?」 或問:「獨處夜行而多懼心, 何也?」程子曰:「燭理不明也。明理則知所懼者皆妄」,又 何懼矣?知其妄而猶不免者,氣不充也,敬不足也。 「天德」雲者,謂所受於天者未嘗不全也。苟無污壞,則 直行之耳。或有污壞,則敬以復之耳。 天地設位而 《易》行乎其中,祗是敬也,敬則無閒斷。
楊龜山集
[編輯]《京師所聞》
[編輯]《易》曰:「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夫盡其誠心而無偽 焉,所謂直也。若施之於事,則厚薄隆殺一定,而不可 易為有方矣。敬與義本無二,所主者敬,而義則自此 出焉,故有內外之辨,其實義亦敬也。故孟子之言義 曰:「行吾敬而已。」
《南都所聞》
[編輯]學者若不以敬為事,便無用心處。「致一之謂敬,無適 之謂一。」
張子語類
[編輯]《主敬》
[編輯]張子曰:「敬斯有立,有立斯有為, 敬禮之輿也。不敬 則禮不行, 心但能弘大,不謹敬則不立。若但能謹 敬而心不弘大,則入於隘,須寬而敬。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