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28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八十六卷 |
第二百八十六卷目錄
謙讓部紀事
謙讓部雜錄
學行典第二百八十六卷
謙讓部紀事
[編輯]《尚書·舜典》:舜曰:「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僉曰: 「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拜 稽首,讓於稷、契暨皋陶。」
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 稽首,讓於殳斨暨伯與。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帝曰:「俞,咨!益, 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
帝曰:「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 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於夔、龍。
《史記·周本紀》: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 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 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 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 季歷。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
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獄不 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 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曰:「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 祇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諸侯聞之,曰:「西伯蓋受命 之君。」
《伯夷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 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 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
《左傳僖十二年》冬,齊侯使管夷吾平戎於王,使隰朋 平戎於晉。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 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春秋,來承王命,何 以禮焉?陪臣敢辭。」王曰:「舅氏余嘉乃勳,應乃懿德,謂 督不忘,往踐乃職,無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禮而還。 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讓不忘其上。《詩》曰:『愷悌 君子,神所勞矣』。」
成二年晉師歸,範文子後入。武子曰:「無為吾望爾也 乎?」對曰:「師有功,國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屬耳目焉,是 代帥受名也,故不敢。」武子曰:「吾知免矣。」郤伯見公曰: 「子之力也夫?」對曰:「君之訓也,二三子之力也。臣何力 之有焉?」范叔見,勞之如郤伯。對曰:「庚所命也,克之制 也。燮何力之有焉?」欒伯見公亦如之。對曰:「燮之詔也, 士用命也,《書》何力之有焉?」
襄七年冬十月晉韓獻子告老公族穆子有廢疾,將 立之。辭曰:「《詩》曰:『豈不夙夜謂行多露』。又曰:『弗躬弗親 庶民弗信無忌不才讓其可乎』?」請立起也。與田蘇游 而曰:「好仁。《詩》曰:『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 景福恤民為德正直為正正曲為直參和為仁如是 則神聽之介福降之立之不亦可乎』!」庚戌使宣子朝 遂老。晉侯謂韓無忌仁,使掌公族大夫。
《襄十三年》晉荀罃、士魴卒。晉侯蒐於綿上以治兵。使 士丐將中軍,辭曰:「伯游長,昔臣習於知伯,是以佐之, 非能賢也。請從伯游。」荀偃將中軍,士丐佐之。使韓起 將上軍,辭以趙武。又使欒黶辭曰:「臣不如韓起,韓起 願上趙武,君其聽之。」使趙武將上軍,韓起佐之;欒黶 將下軍,魏絳佐之。新軍無帥,晉侯難其人,使其什吏 率其卒乘官屬以從於下,軍禮也。晉國之民是以大 和,諸侯遂睦。君子曰:「讓,禮之主也。」范宣子讓,其下皆 讓,欒黶為汰,弗敢違也。晉國以平,數世賴之。刑善也。 夫一人刑善,百姓休和,可不務乎!《書》曰:「一人有慶,兆 民賴之,其寧惟永。」其是之謂乎!周之興也,其《詩》曰:「儀 刑文王,萬邦作孚。」言刑善也。及其衰也,其《詩》曰:「大夫 不均,我從事獨賢。」言不讓也。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 讓其下,小人農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禮,而讒慝 黜遠,由不爭也,謂之懿德。及其亂也,君子稱其功以 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馮君子,是以上下無禮,亂虐 並生,由爭善也,謂之昏德。國家之敝,恆必由之。 《晏子》景公予魯君地山陰數百社,使晏子致之。魯使 子叔昭伯受地,不盡受也。晏子曰:「寡君獻地,忠廉也, 曷為不盡受?」子叔昭伯曰:「臣受命於君,曰:『諸侯相見, 交讓爭處其卑,禮之文也;交委多,爭受少,行之實也。 禮成文於前,行成章於後,交之所以長久也。且吾聞 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吾是以不盡受也』。」晏 子歸報公,公喜笑曰:「魯君猶若是乎?」晏子曰:「臣聞大 國貪於名,小國貪於實,此諸侯之通患也。今魯處卑 而不貪乎尊,辭實而不貪乎多,行廉不為苟得,道義 不為苟合,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其交,君之道義殊於世俗,國免於公患。」公曰:「寡人說魯君,故予 之地,今行果若此,吾將使人賀之。」晏子曰:「不若以驩 予之地而賀其辭,則交不親而地不為德矣。」公曰:「善。」 於是重魯之幣,毋比諸侯;厚其禮,毋比賓客。君子於 魯,而後明行廉,辭地之可為重名也。
景公祿晏子以平陰與槁邑反市者十一社。晏子辭 曰:「吾君好治宮室,民之力弊矣;又好盤游翫好,以飾 女子,民之財竭矣;又好興師,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 其財,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嬰之所為,不敢受 也。」公曰:「是則可矣。雖然,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晏子 曰:「嬰聞為人臣者,先君後身,安國而度家,宗君而處 身,曷為獨不欲富與貴也?」公曰:「然則曷以祿夫子?」晏 子對曰:「君商魚鹽關市,譏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 刑罰,若死者刑,若刑者罰,若罰者免。若此三言者,嬰 之祿,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無事焉。請以從 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問大國,大國之君曰:「齊安 矣。」使人問小國,小國之君曰:「齊不我加矣。」
晏子相齊三年,政平民悅。梁丘據見晏子,中食而肉 不足,以告景公。旦日割地將封晏子,晏子辭不受,曰: 「富而不驕者,未嘗聞之;貧而不恨者,嬰是也。所以貧 而不恨者,以善為師也。今封易嬰之師,師已輕,封已 重矣,請辭。」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 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 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 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 「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遊,以振百 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 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 君而不施於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 於君,退得罪於士,身死而財遷於他人,是為宰藏也, 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於中免矣。景 公謂《晏子》曰:「昔吾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 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聖人千慮必有一 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 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晏子相齊,衣十升之布,脫粟之食,五卯苔菜而已。左 右以告公,公為之封邑,使田無宇致臺與無鹽。晏子 對曰:「昔吾先君太公,受之營丘,為地五百里,為世國 長。自太公至於公之身,有數十公矣。苟能說其君以 取邑,不至公之身,趣齊搏以求升土,不得容足而寓 焉。嬰聞之,臣有德益祿,無德退祿,惡有不肖?父為不 肖子為封邑,以敗其君之政者乎?」遂不受。
景公賜晏子邑,晏子辭。田桓子謂《晏子》曰:「君歡然與 子邑,必不受以恨君,何也?」晏子對曰:「嬰聞之,節受於 上者,寵長於君;儉居處者,名廣於外。夫長寵廣名,君 子之事也,嬰獨庸能已乎?」
《晏子》相景公,老,辭邑。公曰:「自吾先君定公至今,用世 多矣。齊大夫未有老辭邑者矣,今夫子獨辭之,是毀 國之故,棄寡人也,不可。」晏子對曰:「嬰聞古之事君者, 稱身而食,德厚而受祿,德薄則辭祿。德厚受祿,所以 明上也;德薄辭祿,所以潔下也。嬰老薄無能,而厚受 祿,是掩上之明,污下之行,不可。」公不許,曰:「昔吾先君 桓公,有管仲,恤勞齊國,身老,賞之以三歸,澤及子孫。 今夫子亦相寡人,欲為夫子三歸,澤至子孫,豈不可 哉?」對曰:「昔者管子事桓公,義高諸侯,德備百姓。今嬰 事君也,國僅齊於諸侯,怨積乎百姓,嬰之罪多矣,而 君欲賞之,豈以其不肖父,其不肖子,厚受賞以傷國 民,義哉?且夫德薄而祿厚,智惛而家富,是彰污而逆 教也,不可。」公不許。晏子出。異日,朝得間而入邑,致車 一乘而後止。
景公賜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貲千金,使梁丘 據致之。晏子辭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將欲 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與其閉藏之,豈如弊 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賜,使嬰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 而使嬰服之於下,不可以為教。」固辭而不受。
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與穀,其縣 十七,著之於帛,申之以策,通之諸侯,以為其子孫賞 邑,寡人不足以辱而先君,今為夫子賞邑,通之子孫。」 晏子辭曰:「昔聖王論功而賞賢,賢者得之,不肖者失 之,御德修禮,無有荒怠。今事君而免於罪者,其子孫 奚宜與焉?若為齊國大夫者,必有賞邑,則齊君何以 共其社稷,與諸侯幣帛?嬰請辭。」遂不受。
《呂氏春秋·不苟篇》:晉文公將伐鄴,趙衰言所以勝鄴 之術。文公用之,果勝。還,將行賞,衰曰:「君將賞其本乎? 賞其末乎?賞其末則騎乘者存,賞其本則臣聞之郤 子虎。」文公召郤子虎曰:「衰言所以勝鄴,鄴既勝,將賞 之,曰:『蓋聞之於子虎,請賞子虎。子虎曰:『言之易,行之 難,臣言之者也』』。」公曰:「子無辭。」子虎不敢固辭,乃受 《晉語》。公問元帥於趙衰,對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 學彌惇。夫先王之法志,德義之府也。夫德義,生民之 本也。能惇篤者,不忘百姓也。請使郤縠。」公從之。公使趙衰為卿,辭曰:「欒枝貞慎,先軫有謀,胥臣多聞,皆可 以為輔,臣弗若也。」乃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取五 鹿,先軫之謀也。郤縠卒,使先軫代之,胥臣佐下軍。 公使原季為卿,辭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紀民, 其章大矣,不可廢也。」使狐偃為卿,辭曰:「毛之知賢於 臣,其齒又長,毛也,不在位,不敢聞命。」乃使狐毛將上 軍,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趙衰代之。辭曰:「城濮之役,先 且居之佐軍也,善軍伐有賞,善君有賞,能其官有賞。 且居有三賞,不可廢也。且臣之倫,箕、鄭、胥嬰先都在。」 乃使先且居將上軍。公曰:「趙衰三讓,其所讓皆社稷 之衛也。廢讓,是廢德也。」以趙衰之故,蒐於清原,作五 軍。使趙衰將新上軍,箕鄭佐之。胥嬰將新下軍,先都 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請佐。公曰:「趙衰三讓不失義。讓 推賢也,義廣德也。德廣賢至,有何患矣。請令衰也從 子。」乃使趙衰佐新上軍。
《靡笄》之役,郤獻子見公曰:「子之力也夫?」對曰:「克也。以 君命命三軍之士,三軍之士用命克也,何力之有焉?」 範文子見公曰:「子之力也夫?」對曰:「燮也。受命於中軍, 以命上軍之士,上軍之士用命燮也,何力之有焉?」欒 武子見公曰:「子之力也夫?」對曰:「書也。受命於上軍,以 命下軍之士,下軍之士用命書也,何力之有焉?」 韓獻子老,使公族穆子受事於朝。辭曰:「厲公之亂,無 忌備公族,不能死。臣聞之曰:『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 今無忌知不能匡君,使至於難,仁不能救,勇不能死, 敢辱君朝,以忝韓宗,請退也』。」固辭不立。悼公聞之,曰: 「難雖不能死君而能讓,不可不賞也。」使掌公族大夫。 悼公使張老為卿,辭曰:「臣不如魏絳。夫絳之知,能治 大官,其仁可以利公室不忘其勇,不疚於刑,其學不 廢其先人之職。若在卿位,內外必平。且《雞丘》之會,其 官不犯而辭順,不可不賞也。」公五命之,固辭。乃使為 司馬,使魏絳佐新軍。
《韓非子外儲說》:「潘壽謂燕王曰:『王不如以國讓子之。 人所以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許由必不受 也,則是堯有讓許由之名,而實不失天下也。今王以 國讓子之,子之必不受也,則是王有讓子之之名,而 與堯同行也。於是燕王因舉國而屬之,子之大重』。」 《孔叢子記義》篇:「孔子適齊,齊景公讓登,夫子降一等, 景」公三辭然後登。既坐,曰:「夫子降德,辱臨寡人,寡人 以為榮也。而降階以遠自絕於寡人,寡人未知所以 為罪。」孔子答曰:「君惠顧外臣,君之賜也。然以匹夫敵 國,君非所敢行也。雖君私之,其若義何?」
《說苑》:孫叔敖為楚令尹,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麤 衣,冠白冠,後來弔。孫叔敖正衣冠而出見之,謂老父 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 獨後來弔,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 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 患處之。」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願聞餘教。」父曰:「位愈 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新書退讓篇》:「昔梁大夫宋就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 亭,楚亭皆種瓜。梁亭劬力數灌其瓜,瓜美,楚亭田窳 而稀灌其瓜,瓜惡。楚令以梁瓜之美,怒其瓜之惡,因 夜往竊搔梁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覺之,因請其尉, 亦欲竊往報搔瓜。宋就曰:『是構怨召禍之道也』。」令人 竊為楚亭夜灌其瓜,令勿知也。楚亭旦而往,瓜則已 灌,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梁亭之為也。楚令大 悅,因以聞楚王。楚王曰:「此梁之陰讓也。」乃謝以幣,而 請交於梁王。
《漢書張良傳》:漢六年,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 曰:「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 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 戶。」迺封良為留侯。
《韋賢傳》:「賢子元成,字少翁。兄弘為太常丞,職奉宗廟, 典諸陵邑,煩劇多罪過。父賢以弘當為嗣,故敕令自 免,弘懷謙不去官。及賢病篤,弘竟坐宗廟事繫獄,罪 未決,室家問賢當為後者,賢恚恨不肯言。於是門下 生博士義倩等與宗家計議,共矯賢令,使家丞上書 言大行以大河都尉元成為後。元成深知其非賢雅」 意,即陽為病狂,臥便利,妄笑語昏亂。徵至長安。既葬, 當襲爵,以病狂不應,召御史案驗。元成素有名聲,士 大夫多疑其讓爵避兄者,元成友人侍郎章亦上疏 言:「聖王貴以禮讓為國,宜優養元成,勿枉其志,使得 自安衡門之下。」而丞相、御史遂以元成實不病,劾奏 之。有詔勿劾,引拜。元成不得已受爵。「宣帝高其節,以 元成為河南太守。兄弘太山都尉,遷東海太守。」 《後漢書梁統傳》:「統字仲寧,安定烏氏人。更始二年,召 補中郎將,使安集涼州,拜酒泉太守。更始敗,赤眉入 長安,統與竇融及諸郡起兵保境,謀共立帥。初以位 次,咸共推統。統固辭曰:『昔陳嬰不受王者,以有老母 也。今統內有尊親,又德薄能寡,誠不足以當之』。」遂共推融為河西大將軍。
《范升傳》:「升字辯卿,代郡人。建武二年,徵拜議郎,遷博 士,上疏讓曰:『臣與博士梁恭、山陽太守呂羌俱修《梁 丘易》。二臣年並耆艾,經學深明,而臣不以時退,與恭 並立,深知羌學,又不能達,慚負二老,無顏於世。誦而 不行,知而不言,不可開口以為人師,願推博士以避 恭羌。帝不許,然由是重之』。」
《桓榮傳》:「榮字春卿,沛郡龍亢人。建武中,博士缺。帝欲 用榮,榮叩頭讓曰:『臣經術淺薄,不如同門生郎中彭 閎、揚州從事皋弘』。」帝曰:「俞往女諧。」因拜榮為博士,引 閎、弘為議郎。
榮子郁,字仲恩。榮卒,郁當襲爵,上書讓於兄子汎,顯 宗不許,不得已受封,悉以租入與之。帝以郁先師子, 有禮讓,甚見親厚。
《鍾興傳》:興少從少府丁恭受《嚴氏春秋》,恭薦興學行 高明,光武召見,問以經義,應對甚明。帝善之,拜郎中, 稍遷左中郎將。詔令定《春秋》章句,去其復重,以授皇 太子。又使宗室諸侯從興受章句,封關內侯。興自以 無功,不敢受爵。帝曰:「生教訓太子及諸王侯,非大功 邪?」興曰:「臣師丁恭。」於是復封恭,而興遂固辭不受爵, 卒於官。
《丁鴻傳》:「鴻字孝公,潁川定陵人。父綝,封陵陽侯。初,綝 從世祖征伐,鴻獨與弟盛居,憐盛幼小而共寒苦。及 綝卒,鴻當襲封,上書讓於盛,不報。既葬,乃掛縗絰於 冢廬而逃去,留書與盛曰:鴻貪經書,不顧恩義,弱而 隨師,生不供養,死不飯含,皇天先祖,並不祐助,身被 大病,不任茅土,前上疾狀,願辭爵章。寢不報。」
《陳蕃傳》:蕃代楊秉為太尉,蕃讓曰:「不愆不忘,率由舊 章,臣不如太常胡廣;齊七政,訓五典,臣不如王暢。聰 明亮達,文武兼姿,臣不如李膺。」帝不許。
《郭丹傳》:「丹歸鄉里,太守杜詩請為功曹,丹薦鄉人長 者,自代而去,詩乃嘆曰:『昔明王興化,卿士讓位,今功 曹推賢,可謂至德。敕以丹事編署黃堂,以為後法』。」 《劉愷傳》:「愷字伯豫,以當襲般爵,讓與弟憲,遁逃避封, 久之,章和中,有司奏請絕愷國。肅宗美其義,特優假 之,愷猶不出,積十餘歲,至永平十年,有司復奏之,侍 中」賈逵因上書曰:「孔子稱能以禮讓為國,於從政乎 何有!竊見居巢侯劉般嗣子愷,素行孝友,謙遜潔清, 讓封弟憲,潛身遠跡。有司不原樂善之心,而繩以循 常之法,懼非長克讓之風,成含弘之化。前世扶陽侯 韋元成,近有丁鴻、鄧彪,並以高行潔身辭爵,未聞貶 削,而皆登三事。今愷景化前修,有伯夷之節,宜蒙矜 宥,全其先功,以增聖朝尚德之美。」和帝納之,下詔曰: 「故居巢侯劉般嗣子愷當襲般爵,而稱父遺意致國。 弟憲遁亡七年,所守彌篤,蓋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 聽憲嗣爵,遭事之宜,後不得以為比。」乃徵愷,拜為郎, 稍遷侍中。愷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風行。遷步兵 校尉。十三年,遷宗正,免。復拜侍中,遷長水校尉。永初 元年,代周章為太常。愷性篤古,貴處士每有徵舉,必 先巖穴,論議引正,辭氣高雅。永初六年,代張敏為司 空。
《三國吳志嚴畯傳》:「畯為騎都尉從事中郎。及橫江將 軍魯肅卒,權以畯代肅,督兵萬人,鎮據陸口。眾人咸 為畯喜,畯前後固辭,樸素書生,不閑軍事,非才而據, 咎悔必至。發言慷慨,至於流涕。權乃聽焉。世嘉其能, 以實讓。」
《續博物志》:「黃公好謙,女有國色,而謙其美,以為醜也。 女至難嫁,有鰥夫冒娶之,乃國色。」果信黃公之謙。〈按諸
《葛亮傳》註:黃承彥謂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而才堪相配。」 孔明許,即載送之。恐即此事,故附於此。
〉《晉書王湛傳》:湛子承,承子述,遷散騎常侍、尚書令,將 軍如故。述每受職,不為虛讓,其有所辭,必於不受。至 是,子坦之諫,以為故事應讓。述曰:「『汝謂我不堪邪』?坦 之曰:『非也。但克讓自美事耳』。述曰:『既雲堪,何為復讓? 人言汝勝,我定不及也』。」
述子坦之嘗《與殷康子書》,論公謙之義曰:「夫天道以 無私成名,二儀以至公立德。立德存乎至公,故無親 而非理;成名在乎無私,故在當而忘我。此天地所以 成功,聖人所以濟化。由斯論之,公道體於自然,故理 泰而愈降;謙義生於不足,故時弊而義著,故大禹、咎 繇稱功言惠,而成功於彼;孟反、范燮殿軍後入,而全」 身於此。從此觀之,則謙公之義,固以殊矣。夫物之所 美,己不可收;人之所貴,我不可取。誠患人惡其上,眾 不可蓋,故君子居之而每加損焉。隆名在於矯伐,而 不在於期當;匿跡在於違顯,而不在於求是。於是謙 光之義,與矜競而俱生;卑挹之義,與夸伐而並進。由 親譽生於不足,未若不知之有餘;良藥效於瘳疾,未 若無病之為貴也。夫乾道確然,示人《易》矣;坤道隤然, 示人簡矣。二象顯於萬物,兩德彰於群生,豈矯枉過 直,而失其所哉?由此觀之,則《大通》之道,公坦於天地, 謙伐之義,險巇於人事。今存公而廢謙,則自伐者託至公以生嫌,自美者因存黨以致惑,此王生所謂同 貌而實異,不可不察「者也。」然理必有源,教亦有主,苟 探其根,則元指自顯。若尋其末,弊無不至。豈可以嫌 似而疑至公,弊貪而忘於諒哉?康子及袁宏並有疑 難,坦之標章摘句,一一伸而釋之,莫不厭服。
《阮裕傳》:「裕嘗以人不須廣學,正應以禮讓為先,故終 日靜默,無所修綜,而物自宗焉。」
《宋書孔覬傳》:「覬字思遠,會稽山陰人,領南義陽太守, 轉署記室。奉牋固辭曰:『記室之局,實惟華要,自非文 行秀敏,莫或居之。覬遜業之舉,無聞於鄉部,惰遊之 貶,有編於疲農。今日之命,非所敢冒,伏願天明照其 心請。乞改今局,授以閑曹。遂得免』。」
《南齊書謝朓傳》:「朓遷尚書吏部郎,朓上表三讓。中書 疑朓官未及讓,以問祭酒沈約,約曰:宋元嘉中,范曄 讓吏部,朱修之讓黃門,蔡興宗讓中書,並三表。詔答, 具事宛然。近世小官不讓,遂成恆俗,恐此有乖讓意。 王藍田、劉安西並貴重,初不自讓,今豈可慕此不讓 邪?孫興公、孔覬並讓記室,今豈可三署皆讓邪?謝吏」 部今授超階,讓別有意,豈關官之大小?撝謙之美,本 出人情,若大官必讓,便與詣闕章表不異。例既如此, 謂都自非疑。朓又啟讓,上優答不許。
《陸慧曉傳》:慧曉歷輔五政,治身清肅,僚佐以下造詣, 趣起送之。或謂慧曉曰:「長史貴重,不宜妄自謙屈。」答 曰:「我性惡人,無禮不容不以禮處人。」
《褚淵傳》:「淵子賁,字蔚先,建元初,歷侍中。淵薨,上表稱 疾,讓封與弟蓁。永明八年,改封巴東郡侯。明年,表讓 封還賁子霽,詔許之。」
《梁書馮道根傳》:道根為右衛將軍,每征伐,終不言功。 諸將讙譁爭競,道根默然而已。其部曲或怨非之,道 根喻曰:「明主自鑒功之多少,吾將何事?」高祖嘗指道 根示尚書令沈約曰:「『此人口不論勳』。約曰:『此陛下之 大樹將軍也』。」
《始興忠武王憺傳》:「憺為荊州刺史,州大水,眾皆恐。憺 刑白馬祭江神。俄而水退堤立。又分遣行諸郡,遭水 死者給棺槥,失田者與糧種。是歲嘉禾生於州界,吏 民歸美,憺謙讓不受。」
《陳書陸繕傳》:「繕除司徒右長史、御史中丞,以父任所 終,固辭不就。後為建安太守,秩滿,為散騎常侍、御史 中丞,猶以父之所終,固辭不許,乃權換廨宇,徙居之。」 《魏書賈思伯傳》:「思伯遷太常卿,兼度支尚書,轉正都 官。時太保崔光疾甚,表薦思伯為侍講,中書舍人馮 元興為侍讀,思伯遂入授肅宗《杜氏春秋》。思伯少雖」 明經,從官廢業,至是更延儒生,夜講晝授。性謙和,輕 身禮士,雖在街途,停車下馬,接誘恂恂,曾無惓色。客 有謂思伯曰:「今公貴重,寧能不驕?」思伯曰:「衰至便驕, 何常之有?」當世以為雅談。
《崔亮傳》:「亮從父弟光韶,事親以孝聞。初除奉朝請。光 韶與弟光伯雙生,操業相侔,特相友愛。遂經吏部尚 書李沖讓官於光伯,辭色懇至,沖為奏聞,高祖嘉而 許之。太和二十年,以光韶為司空行參軍。復請讓從 叔和曰:『臣誠微賤,未登讓品,屬逢皇朝,恥無讓德』。和 亦謙退,辭而不當。高祖善之,遂以和為廣陵王國常」 侍。尋敕光韶兼祕書郎,掌校《華林》御書。
《韓麒麟傳》:「麒麟子子熙,遷郎中令。」初,子熙父以爵讓 弟顯宗不受,子熙緣父素懷,卒亦不襲。及顯宗卒,子 熙別蒙賜爵,乃以其先爵讓弟仲穆。
《盧道將傳》:道將應襲父爵,而讓其第八弟道舒。有司 奏聞,詔曰:「長嫡承重,禮之大經,何得輒授也。」而道將 引清河國王常侍韓子熙讓弟仲穆魯陽男之例,尚 書李平重申奏,詔乃聽許。道將涉獵經史。
《王肅傳》:「肅,琅邪臨沂人。除輔國將軍大將軍長史,賜 爵開陽伯。肅固辭伯爵,許之。」
《北齊書段榮傳》:「榮子韶,字孝先,少工騎射,有將領才 略,以軍功封下洛縣男。後迺賜父榮姑臧縣侯。其下 洛縣男啟讓繼母弟寧安。及顯祖受禪,別封朝陵縣, 又封霸城縣侯,讓其繼母弟孝言,論者美之。」
《封隆之傳》:「隆之字祖裔,勃海蓨人,位儀同三司,表以 先爵富城子及武城子轉授弟子孝琬等,朝廷嘉而 從之。」
《李元忠傳》:「元忠,趙郡柏人人。中興初,除中軍將軍,衛 尉卿。二年,轉太常卿、殷州大中正。以從兄瑾年長,以 中正讓之。」
《北周書揚寬傳》:「寬,弘農華陰人。孝莊反正,拜中軍將 軍、太府卿、華州大中正,封澄城縣伯,邑三百戶。寬兄 穆,魏永安中除華州別駕。孝武末,寬請以澄城縣伯 讓穆,詔許之。」
《陸通傳》:「通,吳郡人,父政爵中都縣伯。弟逞早有名譽, 通以軍功別受茅土,乃讓父爵中都縣伯,令逞襲之。」 《隋書乞伏慧傳》:「乞伏慧,字令和,馬邑鮮卑人。平尉迥 進位柱國,賜爵西河郡公,邑三千戶,賚物二千三百 段。請以官爵讓兄,朝廷不許,論者義之《唐書朱敬則傳》,「敬則兄仁軌,字德容,隱居養親,嘗誨 子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張說傳》:說字道濟,宴集賢院,故事,官重者先飲。說曰: 「吾聞儒以道相高,不以官閥為先後。」太宗時,修史十 九人,長孫無忌以元舅,每宴不肯先舉爵。長安中與 修珠英,當時學士亦不以品秩為限。於是引觴同飲, 時服其有體。
《李審禮傳》:「貞觀中,歷左驍衛郎將。父喪免。服除,當襲 爵,讓其弟,不聽。」
《岑文本傳》:貞觀時,晉王為皇太子,大臣多兼宮官。帝 欲文本兼攝,辭曰:「臣守一職,猶懼其盈,不願希恩東 宮,請一心以事陛下。」帝乃止。
《李芃傳》:「興元初,檢校尚書右僕射,以疾將請老,謂所 親曰:歲方旱蝗,上厭征伐,天下城壘堅,戈鋋利,然務 以力勝,其可盡乎?救敝者莫若德,方鎮之臣宜先退 讓,死權錮祿,吾敢哉?言而不踐,非吾志也。固求罷。」 《尉遲勝傳》:天寶中入朝獻名玉良馬,元宗以宗室女 妻之,授右威衛將軍,毗沙府都督。歸國與安西節度 使高仙芝擊破薩毗《播仙》,累進光祿卿。安祿山反,勝 使弟曜攝國事,身率兵五千赴難。國人固留勝,以少 女為質而行。肅宗嘉之,拜特進,兼殿中監。廣德中,進 驃騎大將軍。遣還,固請留宿衛,加開府儀同三司,封 武都郡王,實封百戶。勝請授國於曜,詔可。勝既留,乃 穿築池觀,厚賓客,士大夫多從之游。從德宗至興元, 為右領軍將軍,歷睦王傅。貞元初,曜上言:「國中以嫡 承嗣,今勝讓國,請立其子銳。」帝欲遣銳襲王,勝固辭, 以曜久行國事,人安之。銳生京華,不習其俗,不可遣。 當是時,兄弟讓國,人莫不賢之。睦府除,徙原王傅。卒, 贈涼州都督。
《宋史畢士安傳》:「李沆卒,進士安吏部侍郎、參知政事。 入謝,真宗曰:『未也,行且相卿』。士安頓首,真宗曰:『朕倚 卿以輔相,豈特今日。然時方多事,求與卿同進者,其 誰可』?對曰:『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臣駑朽,實 不足以勝任。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此宰相才也』。 真宗曰:『聞其好剛使氣』。又對曰:『準方正慷慨有大節』」, 忘身徇國,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積,朝臣罕出其右 者,第不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雖蒙休德,涵養安 佚,而西北跳梁,為邊境患,若準者,正所宜用也。」真宗 曰:「然,藉卿宿德鎮之。」未閱月,以本官與準同拜平章 事。
《張詠傳》:「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少負氣不拘小節,雖 貧賤客遊,未嘗下人。太平興國五年,郡舉進士,議以 詠首薦有夙儒張覃者,未第。詠與寇準致書郡將,薦 覃為首,眾許其能讓。是歲詠登進士乙科。」
《名臣言行錄》:國朝三入中書,惟呂蒙正與趙韓王爾。 未嘗以親戚徼寵,子從簡當奏補。舊制,宰相奏子起 家,即授水部員外郎,加朝階。蒙正奏曰:「臣昔沗甲科, 及第釋褐,止授六品京官,況天下材能,老於巖穴,不 能霑寸祿者無限,今從簡始離襁褓,一物不知,膺此 寵命,恐罹陰譴,止乞以臣釋褐所授官補之。」固讓,方 允,止授六品京官,自爾為制。
士大夫矜虛名,每得官輒讓,眾亦予其恬退,讓不失 始利而得名益高,讓端無窮,或四五讓,至七八,下至 布衣。福州陳烈等初除吏亦讓,賜之粟帛亦讓。劉敞 以為此皆挾偽求名,要上迷眾,其風不可長,乃建言: 「諸讓官或一讓,或再讓,或不得讓,宜一以故事舊典 為準。」
賢奕王沂公狀元及第,還青州故郡,府帥命父老妓 樂迎之近郊,公乃易服,乘小騎由他門入。遽謁守,守 驚曰:「已遣人郊迎,何便抵此?」公曰:「不才幸忝科第,豈 敢煩太守致迓,是重其過也。故變姓名誑迎者爾。」守 歎曰:「君所謂真狀元矣!」
《揮麈後錄》:溫公在相位,韓持國為門下侍郎,二公舊 交相厚,溫公避父之諱,每呼持國為「秉國。」有武人陳 狀省中,詞色頗厲,持國叱之曰:「大臣在此,不得無禮。」 溫公作皇恐狀曰:「吾曹叨居重位,覆餗是虞,詎可以 大臣自居耶?」秉國此言失矣,非所望也。持國愧歎久 之。於此亦見公之不自矜也。
《石林燕語》:「司馬溫公與呂申公素相友善,在朝有所 為,率多以取則。溫公自修起居注,召試知制誥,申公 亦自外同召。溫公既就試,而申公力辭不至,改除天 章閣待制。溫公大悔,自以為不及。命下凡九章,辭不 拜,引申公自比云:『臣與公著同被召,公著固辭得請, 而臣獨就職,是公著廉遜而臣無愧恥也』。」朝廷察其 誠,因亦除天章閣待制。
《元史劉賡傳》:賡為學士承旨,兼國子祭酒。國學故事, 伴讀生以次出補吏,莫不爭先出。時有一生親老且 貧,同捨生有名在前者,因博士以告曰:「『我齒頗少,請 讓之先』。賡曰:『讓,德之恭也』。」從其讓,別為書薦其人,朝 廷反先用之。自是六館之士皆知讓之為美。
小雲《石海涯傳》:「海涯襲父官,為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鎮永州,御軍極嚴猛,行伍肅然。稍暇輒投壺雅歌,意所暢適,不為形跡所拘。一日,呼弟忽都,海涯語之 曰:『吾生宦情素薄,顧祖父之爵,不敢不襲。今已數年 矣,願以讓弟,弟幸勿辭』。語已,即解所綰黃金虎符佩 之。比從姚燧學,燧見其古文峭厲有法,及歌行古樂」 府,慷慨激烈,大奇之。仁宗在東宮,聞其以爵位讓弟, 謂宮臣曰:「將相家子弟,其有如是賢者耶?」俄遷為英 宗潛邸說書秀才,宿衛禁中。仁宗踐祚,上疏條六事, 凡萬餘言,未報。拜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 同修國史。會議科舉事,多所建明。忽喟然嘆曰:「辭尊 居卑,昔賢所尚也。今禁林清選與所讓軍資孰高?人 將議吾後矣。」乃稱疾辭還江南,賣藥於錢塘市中。詭 姓名,易服色,人無有識之者。
《史天倪傳》:天倪子楫,楫叔天澤,引楫入見。太宗奏曰: 「臣兄天倪死事時,二子尚幼,臣受詔攝行府事,今楫 巳成人,乞解職授之。」帝嘉嘆曰:「今之爭官者多,讓官 者少。卿此舉殊可嘉尚,朕自有官與之。」即以楫為真 定兵馬都總管。
《輟耕錄》:延祐間,興聖宮成,中官李丞相邦寧傳,奉太 後懿旨,命趙集賢孟頫書額。對曰:「凡禁扁皆李雪菴 所書,公宜奏聞。」既而命李、趙偕至雪菴處,雪菴曰:「子 昂何不書,而以屬吾邪?」李因具言之,雪菴遂不固辭。 前輩推讓之風,豈後人所可企哉!
《洗硯新錄》:國初丙申年三月克金陵,七月置江南行 中書省,以陶安為左司員外郎,陞郎中,日贊機務。既 而得劉基、宋濂、章溢、葉琛四人,上問安四人者何如, 安對曰:「臣謀略不及劉基,學問不及宋濂,治民之才 不及章溢、葉琛。」上多其善讓。
賢奕尚書韓公邦問,與陽明先生父海日翁同輩,先 生事之甚謹。一日冬至節,皆赴公所稱賀,先生貂蟬 朝服,乘馬而趨。俄從人報韓尚書在後,先生亟下馬, 執笏立道左。韓公至,不下輿,第拱手曰:「伯安行矣。」予 先往。遂行,先生俟其過,乃上馬。當是時,韓公偃然以 前輩自居,先生欿然不以伯爵自重。古道兩足徵雲。 「《寓圃雜記》:『尤安禮,字文度,朝廷授以祭酒,奏曰:『臣無 德』。又命為都憲。又奏曰:『臣無才』。遂擢為貴州參議,罷 官歸吳有一子,先生命之灑掃,執篲以問曰:『大人地 從何處掃起』?可見其家謙厚之風也』。」
謙讓部雜錄
[編輯]《韓子》:「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斲,糲粢之食, 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雖監門之服,養不虧 於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股無胈, 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以是言之,夫古 之讓天子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古傳 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絜」 駕,故人重之。是以人之於讓也輕辭。古之天子,難去 今之縣令者,薄厚之實異也。
《荀子仲尼》篇:「知而好謙,必賢。」
《博物志》:「三讓:一曰禮讓,二曰固讓,三曰終讓。」
《抱朴子廣譬》篇:「金以剛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 卑安。是以執雌節者,無爭雄之禍;多尚人者,有召怨 之患。」
《中論貴言》篇:「昔倉梧丙娶妻美而以其兄,欲以為 讓也,則不如無讓焉。」
《聞見後錄》:書首堯舜,《詩》首文王,《春秋》首魯隱公,《史記》 《世家》首吳泰伯,《列傳》首伯夷。讓之為德也大矣哉! 所見嘗見世人行不肯在人先,坐不肯在人上,斂衽 退縮,至再至三,謙遜之風,良可嘉尚。及其見利則逝, 見便則奪,惟恐或後於人,骨肉亦疏絕,契友反眼不 相識,當行不先人,坐不上人之時,亦知謙遜為美事, 抑何臨小利害乃樂為是不謙不遜耶?矯情可強也, 真情不可遏也。
《讀書鏡》:張子房欲辭封爵,第曰:「昔與陛下遇於留封, 臣留足矣。」薛包與子弟分產,奴婢引其老者曰:「與我 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廬取其荒頹者,曰:「吾少時所 理,意所戀也。」器物取朽敗者,曰:「吾素所服食,身口所 安也。」夫謝賞則辭尊居卑,遜產則舍肥就瘠,猶且委 曲其辭,名跡俱掩,不惟使讓者無名,且使受者無愧。 古人,至德如此。
《清暑筆談》:「富者怨之府,貴者危之機,此為富貴而處 之不以其道者言之也。乃若處榮利而不專,履盛滿 而知止,持盈守謙,何怨府危機之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