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4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四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目錄
敕書部彙考
蔡邕獨斷〈戒書〉
唐書〈百官志〉
唐六典〈敕紙〉
唐日曆〈敕用黃紙〉
葉夢得石林燕語〈貼黃〉
宋史〈職官志〉
陸游老學庵筆記〈署敕不著姓〉
劉元卿賢奕編〈敕制〉
敕書部總論
劉勰文心雕龍
徐師曾文體明辯〈敕 敕榜附 御札附〉
敕書部藝文一
謝敕書表 唐許敬宗
為劉少傅等謝敕書慰勞表 楊炯
代河南裴尹謝墨敕賜衣物表 崔沔
謝口敕慰問狀 令狐楚
唐濠州勸民栽桑敕碑 宋歐陽修
進修南郊敕式表 王安石
恭題御製賜給事中林廷綱等敕符後
明宋濂
恭題御製敕符後 前人
恭跋御製敕文下方 前人
劉參軍黃牒跋尾 前人
王氏敕命碑陰記 王世貞
恭題宣宗皇帝戒諭文武群臣敕書
何喬新
敕書部藝文二〈詞〉
滿江紅〈題宋高宗賜岳飛手敕〉明沈周
又〈前題〉 文徵明
又〈前題〉 王世貞
選冠子〈春日光祿內直拜敕〉 吳子孝
敕書部選句
敕書部紀事
敕書部雜錄
敕書部外編
批答部彙考
宋史〈職官志〉
葉夢得石林燕語〈批答之制〉
批答部總論
吳訥文章辯體〈批答〉
徐師曾文體明辯〈批答〉
批答部藝文
代裴相公謝賜批答表 唐杜牧
說鳳尾諾 陸龜蒙
題嘉祐賀老人星見表批答 宋周必大
題蘇文定公批答二槁 前人
書壽王批答魏丞相奉使劄子 朱子
題孝宗付史丞相內批 明宋濂
批答部紀事
批答部雜錄
教令部彙考
隋書〈百官志〉
唐書〈百官志〉
教令部總論
劉勰文心雕龍〈詔策篇〉
徐師曾文體明辯〈教 令〉
教令部紀事
教令部雜錄
文學典第一百四十五卷
敕書部彙考
[編輯]《蔡邕獨斷》
[編輯]《戒書》
[編輯]漢天子命令四曰:戒書。戒書,戒敕。刺史太守及三邊 營官被敕,文曰「有詔敕某官」,是為戒敕也。世皆名此 為策書,失之遠矣。
《唐書》
[編輯]《百官志》
[編輯]中書省,凡王言之制有七:四曰《發敕》,廢置州縣、增減 官吏、發兵、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則用之;五曰《敕 旨》,百官奏請施行,則用之;六曰《論事敕書》,戒約臣下, 則用之;七曰《敕牒》,隨事承制,不易於舊,則用之。 尚書省,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二曰敕,天子用之。
《唐六典》
[編輯]《敕紙》
[編輯]冊書用簡,制書發日,敕用黃麻紙,敕旨論事敕,敕錄 用黃籐紙,書用絹。貞觀中,始用黃紙寫《敕制》。上元三年,詔尚書省頒下諸司州縣,並用黃紙。
《唐日曆》
[編輯]《敕用黃紙》
[編輯]上元三年三月敕雲。「制敕施行。既為永式。皆白紙。多 有蠹食。」自今尚書省頒下諸司。及州下縣。並用黃紙 書之。
《葉夢得石林燕語》
[編輯]《貼黃》
[編輯]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紙貼之,謂之「貼黃。」蓋敕書用 黃紙,則貼者亦黃紙也。
《宋史》
[編輯]《職官志》
[編輯]中書省。凡命令之禮有七:曰《敕書》,賜少卿監、中散大 夫、防禦使以下,則用之;曰《敕牓》,賜酺及戒勵百官、曉 諭軍民,則用之;曰《御札》,布告登封、郊祀、宗祀及大號 令,則用之。皆承制畫旨,以授門下省,令宣之,侍郎奉 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為底;大事奏稟得旨者為 「畫黃」;小事擬進得旨者為「錄黃。」凡事干因革損益而 「非法式所裁者,論定而上之諸司,傳宣特旨,承報審 覆,然後行下」
《陸游老學庵筆記》
[編輯]《署敕不著姓》
[編輯]舊制,丞相署敕皆著姓,官至僕射則去姓。《元豐新制》, 以僕射為相,故皆不著姓。
《劉元卿賢奕編》
[編輯]《敕制》
[編輯]唐時,宰相告身用金花五色綾紙,至宋時則用織成 花綾,以品次有差。《宋敕》俱草書,後用三省長官僉押 尚書印,然無御寶。當時每授官則有之,至國朝考最, 始給與,一品至二品皆誥,六品以下敕,花色殊異。公 侯一品玉軸,伯及二品犀軸,三品、四品鍍金軸,餘角 軸內惟御寶加於年月之上,其特使則有敕敕,用小 龍墨欄黃紙。
敕書部總論
[編輯]《劉勰文心雕龍》
[編輯]《詔策篇》
[編輯]漢初定儀則,命有四品,四曰戒、敕。敕戒州郡。敕者,正 也。戒敕為文,實詔之切者。周穆命郊父受敕憲,此其 事也。魏武稱作敕,戒當指事而誥,勿得依違,曉治要 矣。及晉武敕戒備告百官,敕都督以兵要,戒州牧以 董司,警郡守以恤隱,勒牙門以禦衛,有訓典焉。
《徐師曾文體明辯》
[編輯]《敕》
[編輯]按:《字書》云:「敕,戒敕也。」亦作敕。劉熙云:「敕,飭也,使之警 飭,不敢廢慢也。」劉勰云:「戒敕為文,實詔之切者。周穆 王命郊父受敕憲,此其事也。」漢制,天子命令有四,其 四曰戒書,即戒敕也。唐制,王言有七,其四曰發敕,五 曰敕旨,六曰論事敕書,七曰敕牒。則唐之用敕廣矣。 宋亦有敕,或用之於獎諭,豈敕之初意哉?其詞有散 文,有四六,故今分古、俗二體而列之。宋制,戒勵百官, 曉諭軍民,別有敕牓,故以附焉。今制:諸臣差遣,多予 敕行事,詳載職守,申以勉詞。而褒獎責讓亦用之,詞 皆散文。又六品以下官贈封,亦稱「敕命」,始兼四六,亦 可以見古文興復之漸雲。
《御札》〈附〉
[編輯]按《字書》:札,小簡也。天子之札稱「御札」,尊之也。古無此 體,至宋而後有之。其文出於詞臣之手,而體亦不同, 大抵多用儷語,蓋敕之變體也。
敕書部藝文一
[編輯]《謝敕書表》唐·許敬宗
[編輯]臣某言:奉今月十一日敕,伏開瑤檢等,鑿竅而睹虹 霓;戴荷絲言,似假翼而騰雲漢。臣以愚劣,本乏詞情, 比加衰耄,更增才盡,年踰郭北,滯守周南。引領天庭, 望丹霄而結戀;馳魂魏闕,懼黃落而長違。忽預聞《韶》, 方申擊壤之慰;詞均郭璞,匪無遼豕之慚。精衛銜芻, 豈究靈鼇之境?秋螢繼日,安測陽羽之昇?天澤旁濡, 恩光曲照,翦拂錫其容彩,吹噓飾其羽毛。雕朽為妍, 竊比鏗金之響;涸鱗霑潤,縱游陸海之深,不勝忭躍 之志。謹附「右崇衛副率《賀拔儼》奉表陳謝以聞」,謹言。
《為劉少傅等謝敕書慰勞表》楊炯
[編輯]臣某等言:「司馬郎中王知敬至,伏奉今月日手詔,璿 璣下照,觀天象之三光;玉檢前開,見河洛之八卦。發 揮珪璧,感召風雲,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也。」臣 等稽之天地,明山闢長男之宮;步之日星,樂府奏重 光之典。二王所以立教者,天子為先;萬國所以稱貞
者,元良是寄。伏惟天皇御中道,踐平陛,對揚文武之休命,紹復古先之大業。洛京朝市,義葉於省方;秦地山河,事資於監守。皇太子「一物三善,四方繼明。孝以 承親,顯於直地之路;明以照下,驗於長壽之術。虔奉 絲綸,躬親政事。德刑詳矣,既遠安而邇肅;博愛先之, 亦途歌而里詠。」固已禮成恭敬,道洽溫文,知寶曆之 無疆,信蒼生之幸甚。臣等竊循愚蔽,謬荷恩私,或位 聯輔弼,職在台衡。希少陽之末光,自韜螢火;洽重海 之餘潤,色息牛涔。不謂殊獎曲覃,真文俯及,載之眉 首,奉以周旋。聽《葛天》氏之歌,方慚此慶;開《有虞》氏之 石,未均斯喜。但知懷璧之罪,不可越鄉;豈敢貪天之 功,以為己力?傾誠每積,候朱鳥於南宮;拜德無因,限 蒼龍於左闕。臣無任。
《代河南裴尹謝墨敕賜衣物表》崔沔
[編輯]臣某言:「今月日進。」器官某郎行河南尹鞏縣主簿 蔣清還,伏奉墨制,仍賜臣衣一副,瑞錦一端。恩垂北 闕,榮照東園。捧戴殊私,載兢載惕。《臣某》:〈中謝〉伏惟《開 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陛下兼上聖之姿,運大 明之照,雨露萬國,陶甄百靈,履無為而撫域中,躬自 然而化天下。猶復勤勞睿念,祗奉宗祧,以億兆為心, 慈儉為寶。臣曲延休盼,叨據天官,上報無階,致身惟 谷。任土修貢。臣子率由之禮,自天保祐,君父非常之 恩。宸翰昭回,聖慈稠疊。寧期水土之淺,上簡「乾坤之 心,天下幸甚。」復淳風於太古,小儉德於前王。特垂懸 象之明,俯賜名臣之服,恩銘骨髓,澤被宗門,不勝慶 幸。且重錦之賜,取貴《春秋》;解衣之賞,見高漢代。服以 宮中之製,耀其機上之文。潢潦獻微,丘山報重。又臣 所進新米,特奉手詔。更聞豐歲,知萬國之至和;式潔 秋嘗,明一人之孝理。無任手足蹈舞之至。
《謝口敕慰問狀》令狐楚
[編輯]右,中使孟昇進至,伏「奉口敕,慰問臣及將士等。臣素 非公才,叨總戎律,清平無事,績用未彰。伏惟陛下子 惠兆人,天成萬物,降星分之使,宣綸出之言,問以炎 涼,勉其勞役。恩踰素望,榮冠常倫,跪聽謹呼,眾心如 一。臣等不勝感戴之至。」
《唐濠州勸民栽桑敕碑》宋·歐陽修
[編輯]余得劉莒《修兗州文宣王廟碑》,見大中時中書門下 牒;又得此碑,見大中時敕,乃知平章事非署敕之官。 今世止見中書門下牒,使呼為敕,惟告身之制僅存 焉。
《進修南郊敕式表》王安石
[編輯]「郊丘事重,筆削才難。」猥以微能,叨承遴選。〈中謝〉蓋聞 「孝以配天為大,聖以饗帝為能。」越我百年之休明,因 時五代之流弊。前期戒具,人輒為之騷然;臨祭視成, 事或幾乎率爾。蓋已行之品式,曾莫紀於官司。故國 家講燎禋之上儀,而臣等承撰次之明詔。迨茲彌歲, 僅乃終篇。猶因用於故常,特刪除其紛冗。恭惟皇帝 陛下,體聖神之質,志文武之功。嘉與俊髦,靈承穹昊。 物方鬯茂,以薦信而無慚;人且昭明,知因陋之為恥。 固將「制禮作樂,以復商周之舊;豈終循誦習傳,而守 秦漢之餘?」則斯書也,譬大輅之椎輪,與明堂之營窟。 推本知變,寔有考於將來;隨時施宜,亦不為乎無補。 臣無任。
《恭題御製賜給事中林廷綱等敕符後》
[編輯]明宋濂
洪武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上御奉天門,權給事中 林廷綱等六人以「歸省其親」為請,上欣然可之。明日 陛辭,上親制敕符諭之,且命人各書其副以歸。廷綱 等咸叩頭拜受而退。既而廷綱嚴裝成卷以示臣,濂 請識其左方。臣聞古聖君之待重臣,當授職之際,必 告之以言,如堯之命九官、周康王之誥《君陳》者,有之 矣。今廷綱以初試職之小臣而有此賜,誠古所鮮有 也。小臣膺此賜或有之。然昔時訓命之辭多作於代 言之官,如廷綱之賜,出於上所親製者無有也,親製 之者或有之,求其誨諭諄切,期望深厚,猶父命子如 廷綱所被者無有也。嗚呼!上之待廷綱可謂至矣,廷 綱宜何如報哉?廷綱其去而思乎!昔「者處乎閭巷而 齒乎恆民,今一旦至此,果誰之賜歟?烏可不盡心也! 上之望廷綱,以忠為先,而忠非效一職、奉一令之所 能盡,必也至公而忘私、徇義而忘身,斯可矣。」苟徒恃 上之寵榮以夸其鄉邦,是恆人之智耳,於廷綱何取 哉?是月二十五日。
《恭題御製敕符後》前人
[編輯]「皇上以上智之聖,延攬英傑,置之庶位,知人善任,誠 近世所未有。」洪武十一年,詔以太子正字臣桂彥良 為晉王右傅,且親御翰墨,為文敕之識以「謹身殿寶。」 其子中書舍人慎裝潢成卷,請臣題其後。臣惟古明 王之待重臣,寵之以爵,告之以言者有之矣。然其時 之文,多述於代言之人,求其出於親製者,不可得也。 親製者,如漢武之於吾丘壽、王莊助者有之,求其褒 許隆至,教告深切如此者,不可得也。臣與彥良同朝, 且同官東宮甚久。彥良之為人,淳篤和易,有長者風當今廷臣鮮見其比,上嘗以擬臣濂,雖臣亦自以為 不及也。今敕文以善學孔、孟稱之,望以王佐之業。《傳》 所謂「知臣莫若君」,其此之謂歟。雖然,今之職為相傅 者凡數十人,上未嘗以言為賜,或賜以言未嘗以稱 彥良者許之也。彥良獨蒙聖知若是之至,安可不思 報乎?具簿書,綜獄訟,他人能之者,上不以責彥良,亦 非彥良之所以報上也。必也輔王以德義,迪王以忠 孝,使晉國有泰山之安,賢王有明哲之譽,而彥良之 名亦相與流於千萬載。此豈非上之望於彥良者歟。 彥良其可不勉歟。
《恭跋御製敕文下方》前人
[編輯]「皇帝臨御之七載,益弘敷教治,優老禮賢,孳孳如弗 及時。則有若翰林學士承旨臣同,春秋七十,猶以文 學在侍從思論之列,其意以為幸逢有道之君,何忍 去之!」休致之請,久而不敢發。上見同皓首蒼顏,與白 面少年旅進旅退於班行之中,惻然憐之。八月甲辰, 特降致仕之命,續社期年,且官其一子。魯召同入賜 坐,從容慰勞之。夜漏下十刻,始敕內官扶掖而還。乙 巳,上親製文一篇以賜。同仰瞻天藻之華,無任欣躍。 既奉表詣殿庭稱謝,又以副墨勒諸貞珉,昭示悠久。 臣濂聞之,「君臣遇合,自古為難。非道之符契,情之感 孚,鮮有善始而善終者。今同年雖耄耋,拳拳戀闕之 心,皎如出日,忠款自將,不替往初。」上憫其衰暮,不欲 煩之以事,令優游田裡,以終天年,恩數便蕃,視昔有 加。上下之間,可謂兩盡其道。猗歟盛哉!昔宋孫宣公 奭自翰林侍講學士乞致其事,仁宗嘗賜詩一首,詞 臣尚載之簡冊,至今以為美談。矧我皇上,睿思天成, 神文炳煥,其功侔造化,經緯圖書,足以昭明政體,用 風厲四方。《詩》云乎哉!是將傳之億萬斯年,永永無斁。 而同之名氏,在奎璧光芒之中,亦因是不朽,誠千載 之一逢也。《傳》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天下之士聞之, 有不鼓舞而淬礪者乎?臣職在國史,謹已備載日曆, 復因同之,請恭書於下方雲。是月癸丑,翰林侍講學 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太子贊善大夫、臣金華宋濂 恭跋。
《劉參軍黃牒跋尾》前人
[編輯]西昌劉氏,素號簪纓家,由宋治平元年至咸淳十年 擢第奉常者八人,與鄉闈之貢者又二十九人。其諱 在中字伯正者凡四被薦送,方登建炎二年進士第, 授文林郎、永州錄事參軍。此蓋其九月所受《黃敕》也。 宋舊制,告與敕多兼給。思陵以建炎元年五月一日 即位於應天府,戎馬紛紜,庶事草創,其月十七日,始 詔文武官自大中大夫正任觀察使以上,並命辭給 告,餘則令吏部具鈔降敕。則當時給敕者頗眾,不特 初入官令錄而已。後因臣僚奏請洊詔已給敕官,俟 法物成時,逐等依舊給告,則三年三月九日也。《牒》後 所書,「中大夫守右丞朱」、「中大夫守左丞顏」,而不著其 名。朱名勝非,諡忠靖。顏則名岐,蓋元年十月,思陵駐 蹕維揚,越十日,擢岐與許景衡為尚書左右丞,二年 五月十三日,景衡罷,而勝非代其位,以月日較之,必 知其為二人矣。又書「正議大夫、守右僕射」,而不著其 名氏,當是黃潛善無疑。或謂為李綱,殆非也。綱自元 年七月五日自右僕射升左僕射,潛善從門下侍郎 為右僕射,是月綱即出提舉洞霄宮。二年十二月十 九日,潛善始拜左相,此牒給於是歲之九月,其以右 僕射繫銜,非潛善而何?《職事銜》之上三人者並加「守」 字。凡階高而官卑者稱行,階卑而官高者稱守,官階 同則無之,此猶循唐制也。嗚呼!潛善主和誤國,真姦 臣之雄,不足污君子齒頰,岐亦小人力黨。張邦昌,詆 綱為金人所惡,不可使秉鈞軸,章至五上而不愧。惟 勝非差強人意,律以《春秋》責備之義,亦有不得免焉。 區區貴富能幾何,乃無所忌憚,至於如此。墓骨已朽, 覽其官氏,人猶指議之,有憤惋不平之氣,果何為者 哉?參軍八世從孫職方郎中崧出此,於破壞之餘,潢 飾以成卷軸。然自宋迄今,已歷二百四十「又五年矣。」 宋之取士,用辰戌丑未年。建炎二年屬戊申,其秋親 試進士,賜李易以下四百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蓋 元年丁未,翠華出幸江南,故無暇及之耳。因並書之, 以解讀者之疑雲。洪武五年冬十月一日。
《王氏敕命碑陰記》王世貞
[編輯]先皇帝之三十有七年,吏部言:「中兵馬副指揮臣世 昌滿三載,績最無害,當封。」詔曰:「可。其予制敕封文林 郎」,贈其父源如世昌官;嫡母陸為安人;生母沈贈如 陸;媍劉贈如沈。於是世昌遷為東兵馬指揮,再遷為 兗州府通判,致其仕歸。將奉所得制敕刻石於墓道, 以侈大天子之恩德,而光昭其先人之聞。且以示夫 為子孫者,而屬臣某記其事於陰。某不佞,屬有採薪 病,未果。又數歲,為今天子之二年,而世昌業七十餘, 應詔當進階,則復謂某老臣無狀,自放山澤間,再被 天子恩,無以報,幸終為我記之。會某病良已,乃始拜
手稽首言曰:「先王之世,所以劑量才,事均施報,何其取稱有度哉?世降而事日以繁,於是」人主所寄於天下之才,以共理天下之職者,其才往往不能足於職, 而至於壅閼;其德澤;人主之所施以待天下之報者, 其恩復往往不能足於才。路馬繁纓,旂斿土田之錫, 坐而紛馳於東里之第,而奔走禦圉於方訝之內外 者,汨沒於升斗之祿,進而不能望人主之一言,退而 無以自解於妻子,故其《詩》曰:「王事靡盬,不遑將父,不 遑將母。」又曰:「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夫恩則詳於上 而略於下,勞則詳於下而略於上,此雖非平國之政, 然亦其勢然也。大夫固稱循良,吏工於職,然以貲郎 舉,歷佐州郡,入為誰何之官,所謂進而不能望人主 之一言者,先帝獨稱之。沈練通明,大夫何以驟得此 哉?國之衰,其小臣不遑生而將其父母,大夫之為父 若母者,歿而見褒予於綸綍,天子恩德胡可量也?《語》 有之:「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大夫老矣。」其語而子孫 當世世無忘茲遇,以思所以效於未竟者,不佞日有 望焉。
《恭題宣宗皇帝戒諭文武群臣敕書》
[編輯]何喬新
宣宗章皇帝嗣位紀元之初,敕諭在廷文武諸臣各 修職業,以贊丕平之治。此先臣某為監察御史時所 被敕書也。《聖諭》有曰:「爾文武諸臣其必有以副朕之 望,攄誠秉義,茂乃嘉猷,以輔予德。」又曰:「治民者,悉心 愛民,治軍者,悉心愛軍。用副朕子惠群生之意。」又曰: 「端乃心,慎乃行,務忠厚而戒刻薄,務正直而戒邪枉。」 大哉皇言!蓋與帝舜命九官、十二牧、成王訓迪百官 之旨,異世而同道也。先臣受敕以來,夙夜祗奉,弗敢 違。其後出守溫州,召為刑部右侍郎,改吏部左侍郎, 陞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歷官三十餘年,奉以周旋, 罔敢失墜。宣廟龍馭陟遐久矣,先臣違世亦將三紀 矣,而是敕在臣家,寶藏惟謹。臣弟喬年懼久而磨滅, 乃命工裝潢成軸,貯以金龍匣,藏於高閣,不敢褻也, 而屬臣識於下方。臣竊聞先儒朱熹讀曾鞏所擬制 詔,稱其「軼漢、唐而逼典謨,世不以其言為過。臣伏讀 聖諭,雄渾灝噩,真可媲美典謨而無愧矣。」異時望氣 者,見龍光燭天,煥然鬥牛之分,必聖諭所在歟?時弘 治六年九月一日,刑部尚書喬新拜手稽首謹識。
敕書部藝文二〈詞〉
[編輯]《滿江紅》〈題宋高宗賜岳飛手敕〉明·沈周
[編輯]汴鼎南遷,漫流寓、錢塘如客。堪涕泣,傷痍凋瘵,倩誰 醫國。好箇忠飛天下將,奈他逆檜舟中賊。把英雄頓 挫莫成功,成冤殛。 飛不死,宋之得。飛不死,金之失。 飛之一死,檜之全策。萬里長城麟足折,兩京歸路烏 頭白。笑昏夫、亦有小聰明,看遺敕。
又〈前題〉 文徵明
[編輯]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 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 恨更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中原蹙。豈不念,徽欽辱。 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 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又〈前題〉 王世貞
[編輯]御墨淋漓,到飛字、百身難贖。彈指罷,遺黎夢斷,舊都 淪覆。十二金牌丞相詔,風波片紙君王獄。恨匈奴、巧 放兩人歸,乾坤蹙。 翹首地,青衣辱。回馬地,朱仙哭。 笑大江東去,一龜茲足。北面生看臣構在,南枝死望 中原復。痛他年、降表出皋亭,鴟夷目。
《選冠子》〈春日光祿內直拜敕〉吳子孝
[編輯]鶯語初嬌,柳條漸綠,玉殿乍長春畫。鳳沼雲飛,龍樓 日暖,風弄御溝波皺。調鼎方和,鹽梅欲進,高閣報傳 清漏。望丹霄,萬樹宮花,何處簫韶獨奏。 還自念、供 奉多年,揮毫對御,幾首新詩題就。寶轡玲瓏,錦袍燦 爛,塵土東華依舊。運濟昇平,才非經濟,慚媿鸞牋榮 綬。但徘徊、瓊宇瑤階,稽首君王恩厚。
敕書部選句
[編輯]《唐王融表》及司徒宣敕招募,同例非一,又續蒙軍號, 賜使招集,銜敕而行,非敢虛扇。
張籍《送裴相公鎮太原詩》:「銜恩暫遣分龍節,署敕還 同在鳳池。」〈又〉《賜櫻桃詩》「捧盤小吏初宣敕,當殿群臣 共拜恩。」
白居易詩:「黃麻敕勝《長生錄》,白紵詞嫌《內景篇》。」〈又〉手 把文書口稱「敕。」〈又〉「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 織羅隱《送李右丞分司》詩:「在省曾批敕,中臺可避權。」 宋陳傅良詩:「燈下細書墨敕字,雪邊先著趁朝鞭。」 樓鑰《送張定叟鎮襄陽》詩:「直上銀臺尤振職。」李藩氣 概時批敕。
《趙師秀詩》:「何事雲歸速,儒官拜敕新。」
《鄒浩》詩:「一封黃敕下天闕。」
《文同詩》:「下馬便呈新授敕,開籠爭認舊縫衣。」
陸游《涼州》詩:「東門供帳接中使,萬里來宣布襖敕。」 元耶律楚材《懷古》詩:「感恩承聖敕,寄住到尋罳。」 張翥《冶城》詩:「題榜侍臣留帝敕,築亭真士記天容。」
敕書部紀事
[編輯]《後漢書張酺傳》:酺為太尉,以疾乞身,時子蕃以郎侍 講,帝令小黃門敕蕃曰:「朝廷望公思維得失,與國同 心,而託病自潔,求去重任,誰當與吾同憂貴者?司徒 固疾,司空年老,公其傴僂,忽露所敕。」酺惶恐詣闕謝, 還復視事。
《宋書謝弘微傳》:弘微臨終語左右曰:「有二封書,須劉 領軍至,可於前燒之,慎勿開也。」書皆是太祖手敕, 辟寒徐龍駒常住含章殿,著黃綸帽,被貂裘,南面向 案,代帝書敕。
《北史。齊神武紀》:「魏帝復錄在京文武議意以答,神武 使舍人溫子昇草敕。」
《周宣帝紀》:「大象二年,改制詔為天制詔」,敕為天敕。 《周書冀儁傳》:儁善隸書,特工模寫。魏太昌初,為賀拔 岳墨曹參軍。及岳被害,太祖引為記室。時侯莫陳悅 阻兵隴右,太祖志在平之,乃令儁偽為魏帝敕書與 費也頭,令將兵助太祖討悅。儁依舊敕摸寫,及代舍 人主書等署,與真無異。太祖大悅。費也頭已曾得魏 帝敕書,及見此敕,不以為疑。遂遣步騎一千,授太祖 節度。
《北史牛弘傳》:上嘗令弘宣敕,弘至階下,不能言,退還 拜謝,雲「並忘之。」上曰:「傳語小辯,故非宰臣任也。」愈稱 其質直。
《唐書百官志》:「長壽中,宰相姚璹建議,仗下後,宰相一 人錄軍國政要為時政紀,月送史館。未幾亦罷。而起 居郎猶因制敕稍稍筆削,以廣國史之闕。」又:「中書舍 人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 草進畫。」
有《敕》上南衙者,大將軍承《墨敕》白移於金吾,引駕仗 官與監門奏覆,降《墨敕》,然後得入。
《舊唐書劉禕之傳》:則天朝擢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 下三品,時軍國多事,所有詔敕,獨出禕之,構思敏速, 皆可立待。垂拱三年,或誣告禕之受歸州都督孫萬 榮金,兼與許敬宗妾有私,則天特令肅州刺史王本 立推鞫其事。本立宣敕示禕之,禕之曰:「不經鳳閣鸞 臺,何名為敕?」則天大怒,以為拒捍制使,乃賜死於家。 《唐書安樂公主傳》:主與太平等七公主皆開府,而主 府官屬尤濫,皆出屠販,納訾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 故號斜封官。
《刑法志》:「開元十九年,裴光庭、蕭嵩奏,令所司刪撰《格 後長行敕》六卷,頒於天下。又編錄當時制敕,永為法 則。」
《李藩傳》:藩遷給事中,制有不便,就敕尾批卻之。吏驚, 請聯他紙,藩曰:「聯紙是牒,豈曰敕耶?」
《權德輿傳》:「元和中,德輿為刑部尚書。先是,詔許孟容、 蔣乂刊彙格敕,既成,上之,留禁中。德輿請出其書,與 侍郎劉伯芻參復研考,定三十篇奏上。」
高宗朝,司農寺欲以冬藏餘菜出賣與百姓,以墨敕 示僕射蘇良嗣。良嗣判之曰:「昔公儀相魯,猶拔去園 葵,況臨御萬乘,而賣鬻蔬菜!」事遂不行。
《大唐新語》:開元中,申王撝奏:辰府錄事閻楚珪望授 辰府參軍。元宗許之。姚崇奏曰:「臣昔年奏旨,王公駙 馬所有奏請,非降墨敕不可商量。其楚珪官請停。」詔 從之。
《朝野僉載》:陽滔為中書舍人,時促命制敕,令史持庫 鑰他適,無舊本檢尋,乃斷窗取得之。時人號為「斷窗 舍人。」
《五代史王松傳》:漢高祖入洛,先遣人馳詔東京百官 嘗授偽命者皆焚之,使勿自疑。由是御史臺悉斂百 官偽敕焚之。松以手指其胸,引郭子儀自誚,以語人 曰:「此乃二十四考中書令也。」聞者笑之。
《宋史趙普傳》:乾德二年,范質等三相同日罷,以普為 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中書無宰相署敕普以為言。上曰:「『卿但進敕,朕為卿署之可乎』?普曰:『此 有司職耳,非帝王事也』。」令翰林學士講求故實。竇儀 曰:「今皇弟尹開封,同平章事,即宰相任也。」令署以賜。 普既拜相,上視如左右手,事無大小,悉咨決焉。是日, 普監修國史,命薛居正、呂餘慶參知政事以副之,不 宣制,班在宰相後,不知印,不預奏事,不押班,但奉行 制書而已。先是,宰相兼敕,皆用內制,普相止用敕,非 舊典也。
《袁彥傳》:景德四年,特詔錄其孫昭慶為借職。大中祥 符八年,昭慶上彥周朝所受告敕有二聖名諱者,特 遷殿直。
《王安石傳》:「同修起居注,辭之累日,閤門吏齎敕就付 之,拒不受,吏隨而拜之,則避於廁,吏置敕於案而去, 又追還之。」
《聞見錄》:魏公坐政事堂,以頭子勾任守忠,至,立庭下 數之曰:「汝罪當死。」責蘄州團練副使,蘄州安置。取空 頭敕填之,差使臣即日押行。其意以為少緩則中變 矣。嗚呼,魏公真宰相也。
《老學庵筆記》:「自唐至本朝,中書門下出敕,其敕字皆 平正渾厚。元豐後敕出,尚書省亦然。崇寧間,蔡京臨 平寺額,作險勁體,來長而力短。省吏始效之相誇,尚 謂之『司空敕』」,亦曰「『蔡家敕』,蓋妖言也。京敗,言者數其 朝,京退送及公主改帝姬之類,偶不及蔡家敕,故至 今敕字蔡體尚在。」
明劉三吾《宋訥墓誌》:「嘗同諸儒應制撰敕文,畀僧道 籙司領教事者十有六通,雅稱上意,超授翰林院學 士、奉議大夫。」
《見聞錄》:嘉靖十一年正月間,聖體違和,暫免朝參。該 寺題稱:「免朝日久,一應領敕、繳敕、辭見人員,若俱於 御前面奏,恐聖體於視朝之初,起數太多,未免煩勞, 欲要暫於左順門領繳」等因。奉聖旨:「是。」夏言奏云:頒 敕必於御前,所以重帝命,可以防詐傳旁出之姦;繳 敕必於御前,所以達下情,可以防遲留隱匿之弊。至 於禮該面辭面見人員,即遇免朝日期,豈不能少待 而遽然廢上下之禮,殆非臣子之心所敢安者。伏望 聖裁,重降御批,改回前命。奉聖旨:「卿說的是。敕書領 繳,見辭官員,都照舊例行。如遇雪雨風寒,暫三五日 免視朝日多准今春該寺奏准事例行,著為令。」
敕書部雜錄
[編輯]《北堂書鈔》:「敕,飭也。使自警飭,不敢廢慢也。」
《楊文公談苑》:《千字文》題云:「敕員外郎散騎侍郎周興 嗣次韻。」「敕」字乃梁字,傳寫誤爾。當時帝王命令,尚未 稱敕。至唐顯慶中,始云:不經鳳閣鸞臺,不得稱敕。敕 之名始定於此。
《宋景文筆記》:「今公私文書以敕。」〈音賚〉「為《敕吏》」,既書畫有 體,不復能改。
春明《退朝錄》:或問今之敕起何時?按蔡邕《獨斷》曰:「天 子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 敕。」然自隋唐以來,除改百官,必有告敕,而從敕字。予 家有景龍年敕,其制蓋須由中書門下省,故劉禕之 云:「不經鳳閣鸞臺,何謂之敕。」唐時,政事堂在門下省, 而除擬百官,必中書令宣,侍郎奉,舍人行,進入畫敕 字,此所以為敕也。然後政事堂出牒布於外,所以雲 「牒奉敕」云云也。慶曆中,予與蘇子美同在館,子美嘗 㩦其遠祖珦唐時敕數本來觀,與予家者一同,字書 不載敕字,而近世所用也。
司馬光論夜開宮門狀,「以《式律》言之,夜開宮殿門及 城門者,皆須有墨敕魚符。」
《燕翼貽謀錄》:今縣邑門樓皆曰「敕書樓。」淳化二年六 月癸未,詔曰:「近降制敕,決遣頗多,或有釐革刑名,申 明制度,多所散失,無以講求,論報,踰期有傷和氣。自 今州府監縣應所受詔敕並藏敕書樓,咸著於籍,受 代批書印紙曆子,違者論罪。」則是敕書樓,州縣皆有 之也。今州郡不聞有敕書樓矣。
《石林燕語》:「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書其名以為私記, 故號花書,韋陟五雲體是也。」余見唐誥書名,未見一 楷字,今人押字,或多押名,猶是此意。王荊公押石字, 初橫一畫,左引腳,中為一圈。公性急,作圈多不圓,往 往窩匾而收橫畫,又多帶過。常有密議公押「反」字者, 公知之,加意作圈。一日書楊蟠《差遣敕》,作圈復不圓, 乃以濃墨塗去。旁別作一圈。蓋欲矯言者。楊氏至今 藏此。《敕》
《容齋三筆》:法令之書,其別有四,敕令格式是也。神宗 聖訓曰:「禁於未然之謂敕,禁於已然之謂令。設於此以待彼之至謂之格;設於此使彼效之謂之式。」凡入 笞、杖、徒、流、死,自例以下至斷獄十有二門,麗刑名輕 重者,皆為敕;自品官以下至斷獄三十五門,約束禁 止者,皆為令。命官、庶人之等,倍全分釐之給,有等級 高下者,皆為格。表章、帳籍、關牒、符檄之類,有體制模 楷者,皆為式。《元豐編敕》用此。後來雖數有修定,然大 體悉循用之。今《假寧》一門實載于格,而公私文書行 移並名為「式,假」則非也。
《容齋四筆》:「池州銅陵縣孚貺侯廟有唐中和二年二 月一碑,其詞云:『敕宣、歙、池等州都團練觀察使,牒當 道先准詔旨,許行墨敕,授管內諸州有功刺史、大將 等憲官,具件如後。晉朝故晉陽太守兼揚州長史張 寬,牒奉處分,當道先准詔旨,許行墨敕,獎勸功勳,雖 幽顯不同,而褒昇一致。神久標奇絕,早揖英風,靈跡 屢彰,神逵不昧。夫寵贈之典,非列藩宜為。神功既昭, 乃軍都顒請。是行權制,用副人心。謹議褒贈游擊將 軍宣州都督』」後雲「使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裴 押。」邑人以為裴休,《秋浦志》亦然。予考之,非也。張魏公 宣撫川陝,便宜封爵諸神,實本諸此。
《玉堂雜記》:獎諭臣僚,或降詔,或敕書,院中自有定式。 近歲如大理獄空,及監司守臣有勞績,若是庶僚,皆 合降敕書,三省、樞密院往往誤批「降詔」,院吏隨所得 旨而行,不敢正也。
《卻掃編》:「近歲使相、節度使惟加檢校封邑,則降麻。若 除知判州府,止舍人命詞,領宮觀,又止降敕。」
《貴耳集》:壽皇在御秀邸,凡有差除,未嘗直降指揮,於 差敕內必首稱「面奉德壽皇帝聖旨除某人。」至今秀 邸差劄可考。
《遼史·禮志》進士賜等甲敕儀:臣僚起居畢,讀卷官奏 訖,於左方依等甲唱姓名序立。閤使交收敕牒。閤使 奏引至丹墀,依等甲序立。閤使稱有敕,再拜鞠躬。舍 人宣敕,「各依等甲賜卿敕牒一道,想宜知悉。」
《黃氏筆記》:「《千字文》篇首曰敕,周興嗣次韻,世言此時 未以詔命為敕,當是誤以梁字為敕也。」程參之《考古 編》,力辨其非,引《南史·賈希傳敕註》:「郭子既以帝命 為敕,而《興嗣傳》雲『敕制寺碑』」,尤可為證。按:《漢書。馮異 傳》「以詔敕戰攻。」《宣秉傳》:「敕賜尚書祿。」《董宣傳》:「敕強項 令出。」然則以詔命為敕,自漢已然。參之特以《興嗣傳》 切近可證,而但引《南史》耳。
《眉公筆記》:「宋高宗手書龍王敕,向在三塔寺。寺僧信 大源質項子京家。」
敕書部外編
[編輯]《瀟湘錄》:楊貴妃忽晝寢,驚覺見簾外有雲氣氤氳,令 宮人視之,見一白鳳銜一書,有似詔敕,自空而下,立 於寢殿前。宮人白貴妃,貴妃起而熟視之,遂命焚香, 親受其書,命宮嬪披讀。其文曰:「敕謫仙子楊氏,爾居 玉闕之時,常多傲慢;謫塵寰之後,轉有驕矜。以聲色 惑人君,以寵愛庇族屬。內則韓虢蠹政,外則國忠秉 權,殊無知過之心,顯有亂時之跡。比當限滿,合議復 歸,其如罪更愈深,法不可貸。專茲告示,且與沉淪,宜 令死於人世。」貴妃極惡之,令宮闈間切祕此事,亦不 聞於上。其鳳尋飛去,其書藏於玉匣之中,三日後失 之。
批答部彙考
[編輯]宋史
[編輯]《職官志》
[編輯]翰林學士院。掌制誥、詔令撰述之事。凡賜大臣、大中 大夫、觀察使以上,用批答。
葉夢得石林燕語
[編輯]《批答之制》
[編輯]學士院舊制,自侍郎以上辭免、除授、賜詔,皆留其章 中書,而尚書省略具事因,降劄子下院,使為詔而已。 自執政而上至於節度使相,用批答。批答之制,更不 由中書,直禁中封所上章付院。今降批表,院中即更 用紙連其章後書辭,併其章賜之,此其異也。辭既與 章相連,後書省表具之字必長,作「表」字傍一瞥,通其 章階位上過,謂之「抹階。」若使不復用舊銜之意。相習 已久,莫知始何時
批答部總論
[編輯]吳訥文章辯體
[編輯]《批答》
[編輯]按《玉海》,唐學士初入院,試制詔、批答共三篇。蓋批答 與詔異,詔則宣達君上之意,批答則采臣下章疏之 意而答之也。《文鑑》輯批答、詔敕,各為一類,可見矣。《唐 史》載太宗之答劉洎,謂此自手筆,今觀辭意,誠然。至 若宋昭陵之答富弼等,則皆詞臣之撰進者也。
徐師曾文體明辯
[編輯]《批答》
[編輯]按吳訥云:「批答者,天子采臣下章疏之意而答之也。 古者君臣都俞吁咈,皆口陳面命之詞,後世乃有書 疏而答之者,遂用制詞,若漢人答報璽書是已。至唐 始有批答之名,以為天子手批而答之也。其後學士 入院,試制詔批答共三篇,則求代言之人而詞華漸 繁矣。」蓋自唐太宗《答劉洎》之後,未有不假手於詞臣 者。今列其散文四六,仍分為「古」、俗二體雲。
批答部藝文
[編輯]《代裴相公謝賜批答表》唐·杜牧
[編輯]臣某言:臣伏奉今月日批答,令臣宜斷來表,不許牢 讓者。仰承鴻澤,跪捧芝緘,戰越失圖,啟處無地。臣某 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臣昨奉制書,付以魁柄,自顧斗 筲之器,樸樕之才,乘恩寵時,竊棟梁任,只合效蔡謨 堅臥,孔霸懇辭。尚猶拜謝天顏,進見卿士,榮忝既積, 憂慚實深。是以拜章上陳,懇詞自敘,冀迴聖鑒,更擇 「時賢。豈意睿旨重臨,綸言再下,不令徇志,且遣守官。 大君之成命已行,微臣之丹懇不遂。誓當戮力盡瘁, 粉骨捐軀。知無不為,有死不避。冀答君親生成之德, 用酬乾坤覆載之恩。無任感激血誠,慚惶戰越之至。 謹奉陳謝以聞。」
《說鳳尾諾》陸龜蒙
[編輯]或問予曰:「鳳尾諾,為何等物,圖耶?書耶?」對曰:「余之所 聞,自晉訖於梁、陳以來,藩邸之書也。凡封子弟為王, 則開府群僚屬,取當時士有學行才藻者中是選。其 所下書,東宮則曰令,上書則曰牋;諸王下書則曰教, 上書則曰啟應和,文章則曰應令應教下,其制一等 故也。其事行,則曰諾,猶漢天子肯臣下之奏曰可也。 《鳳尾》則所諾」,《牋》之文也。《綷縩䙰》。然織與繪莫的知, 既肯其行,必有褒異之辭,若今之批答案耳。晉元帝 為琅邪王時,帝美其才,令通習外事,常使批《鳳尾諾》。 南齊江夏王鋒,高帝第十二子,甚憐之。年五歲,使學 《鳳尾諾》,下筆便工,帝大悅,以玉麒麟賜之,餘未見其 出。《鳳尾牋》當番薄縷輕,其製作,想精妙靡麗,而非牢 固者也,殆將五百年必不能保而存之。好事者或雲 織,妄矣。且《傳》云:「仲尼在魯與陳,有問缶羊楛矢者,皆 知之。」及修《春秋》,則遠者略,近者詳,故曰:「立於定、哀而 指隱、桓之日遠矣。」蓋聖人作大典,不可不慎,則前所 傳亦妄矣。余學聖人之文者,求其誠而已矣,又安可 詐別數百年前事,自以為賢哉?君子慎所傳,無易。
《題嘉祐賀老人星見表批答》宋·周必大
[編輯]宋元憲公五世孫梓示嘉祐四年正月,仁宗朝批答 樞密院官《賀春分前老人星見表》一通,使副凡四人, 宋公為之長,故子孫得藏當時之批答。觀所續之紙, 正與表同,乃錄某《玉堂雜記》附其後,知南渡已來,百 司失舊制多矣。梓云:人多以無御寶為疑,即告之曰: 「詔書單賜,所以用寶,就批原表之後,何必寶也。」梓請 並書之。慶元六年庚申十一月二十九日。
《題蘇文定公批答二槁》前人
[編輯]右元祐四年蘇文定公撰。丞相已下《批答》二槁,首尾 以省覽允許,為兩宮之別,蓋定製也,家藏久矣。比貳 夏官,適公曾孫諤為同舍郎,出以示之,乃謂公子遲 代書,熟視信然,蓋字畫太真謹爾。淳熙庚子三月乙 亥,講筵退,置酒學士院,與侍讀史少傅、侍講王尚書、 說書崔著作同觀。某題。
《書壽王批答魏丞相奉使劄子》朱子
[編輯]臣熹以隆興初元,召對垂拱,妄論講和非策,適契上 指,其後乃聞諸公率定盟約,竊意一時君臣之計,必 有甚不得已者。今得仰窺壽皇聖帝詔報丞相壽春 公出疆請事,於是信其不誣。而壽春公志節之偉,謀 慮之精,於此亦可見矣。公子熊夢視臣此軸,適當奉 諱之後,捧玩摧裂,涕血交頤,敢拜手頓首而書其下 方:
《題孝宗付史丞相內批》宋·濂
[編輯]阜陵,銳意於恢復中原,張魏公浚贊之頗力,而史衛 公浩多從中沮之,上嚮浚方篤。隆興元年正月,浩拜 右僕射、同平章事,浚即有樞密使、都督江淮軍馬之 命。今內批所謂「肅清舊壤」者,蓋指恢復也。又云:「卿勉 與樞使議之。」樞使正指浚也。當是時,二府議不合,故 上戒飭之也。建炎五月,親征之詔下,浩以不預出師 之謀,遂力丐辭,罷知紹興府,奉祠而歸。此批之頒,當在未罷相前數日間耳。予道出歙上,朱徵君持此卷 至驛舍,迫之使題,故走筆識之如右,張《史》之得失,出 師之成敗,未暇悉也。凡有旨從內出者曰「內批」,又謂 之「御筆」,皆內夫人代書。而所謂「御寶批」者,或上批,或 內夫人批,皆識之以御寶,唯親筆,則上親書押字而 不用寶。此批不用寶而有押字。正所謂親筆者也。聊 並及之。以見當時故事雲。
批答部紀事
[編輯]《後漢書隗囂傳》:「囂賓客掾吏,多文才士,每所上事,當 世才士大夫皆諷誦之。故帝所答尤加意焉。」
《西墅記》譚:齊高帝使江夏王學鳳尾諾,一學便工。帝 以玉麒麟賜之,蓋諸侯牋奏皆批曰「諾諾」字有尾若 鳳焉。
《洓水記聞》:建隆間,竹木務監官患所積財植長短不 齊,乞翦截俾齊整。太祖批其狀曰:「汝手足指寧無長 短乎?胡不截之使齊,長者任其自長,短者任其自短。」 御批:宣和中,予親戚猶有見者。
《宋史李虛己傳》:「虛己字公受,建安人,知榮州,未行,改 遂州。時太宗勵精政事,嘗手書累二十餘紙曰:『公勤 潔己,奉法除奸,惠愛臨民者,乃可書為勞績。月給奉 以實錢,命有司擇群臣以治最聞者賜之,仍諭曰:『除 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生事』。時虛己被賜,因獻 詩自陳父子遭遇,榮及祖母。帝悅,為批其紙尾曰:『虛 己學古,入官榮親,事生,奉書為郡,欲布新規,朕得良 二千石矣』』。」遂賜五品服,又賜其祖母錢五十萬,命翰 林學士張洎會兩制、三館儒臣,遍閱所批詔。
《石林燕語》:祥符中,楊文公為翰林學士,以久疾初愈 入直,乞權免十日起居。詔免半月,仍令出宿私第。文 公具表謝,真宗以詩批其末賜之云:「承明近侍究儒 編,苦學勞心疾已痊。善保興居調飲食,副予前席待 名賢。」祖宗眷禮儒臣之盛,古未有也。
《歸田錄》:「至和初,陳恭公罷相,而並用文、冨二公。正衙 宣麻之際,上遣小黃門密於百官班中聽其論議。而 二公久有人望,一旦復用,朝士往往相賀。黃門具奏, 上大悅。余時為學士,後數日,奏事垂拱殿,上問新除 彥博等,外議如何?」余以朝士相賀為對。上曰:「自古人 君用人,或以夢卜。苟不知人,當從人望。夢卜豈足憑」 耶?故余作《文公批答》云:「永惟商周之所記,至以夢卜 而求賢,孰若用縉紳之公言,從中外之人望者?」具述 上語也。
《東軒筆錄》:彭乘為翰林學士,文章誥命,尤為可笑。有 邊帥乞朝覲,仁宗許其候秋涼即途,乘為批答之詔 曰:「當俟蕭蕭之候,爰堪靡靡之行。」田況之成都府,會 西蜀荒歉,饑民流離,況始入劍門,即發倉賑濟。既而 上表待罪,乘又當批答曰:「才度巖巖之險,便興惻惻 之情。」王琪情滑稽,多所侮誚。及乘死也,琪為挽詞,有 「最是蕭蕭句,無人繼後風。」蓋謂是耳。
《聞見前錄》:文潞公判北京,有汪輔之者,新除運判,為 人褊急。舊例,監司至之三日,府必作會,公故罷之。輔 之移文定日檢按府庫,通判以次白公,公不荅。是日, 公家宴,內外事並不許通。輔之坐都廳,吏白云:「侍中 家宴,匙鑰不可請。」輔之怒,破架閣庫鎖,亦無從檢按 也。密劾潞公不治。神宗批輔之所上奏付潞公,有云: 「侍中舊德,故煩臥護北門,細務不必勞心。輔之小臣, 敢爾無禮,將別有處置」之語。潞公得之不言,一日,會 監司曰:「老謬無狀,幸諸君寬之。」監司皆愧謝,因出御 批以示輔之。輔之皇恐,迯歸託按郡以出。未幾,輔之 罷。
《揮麈後錄》:元豐末,呂吉父以前兩地守延安,過闕乞 與樞密院同奏事,上親批云:「弼臣議政,自請造前,輕 躁矯誣,深駭朕聽。免朝辭疾速之任。」已而落職知單 州。其後吉父貶建州安置。東坡先生行制辭云:「輕躁 矯誣,德音猶在。」謂此也。
玉照《新志》:重和元年,燕雲之伐興,處厚之姪孫堯臣, 以布衣詣京師,叩閽上書,力陳不可,且極言一時之 失逾萬言,末有御批云:「比緣大臣建議,欲恢復燕、雲 故地,王堯臣遠方書生,能陳歷代興衰之跡,達於朕 聽。臣僚咸謂毀薄時政,首沮大事,乞行竄殛。朕以承 平之久,言路壅蔽,敢諫之士不當寘之典刑,優加爵」 賞,僉論何私?堯臣崇寧四年已曾許用處厚遺表恩 澤奏補,因處厚責降,遂寢不行。今處厚未盡復舊官, 可追復正奉大夫,給還遺表恩澤,特先補堯臣承務 郎。此九月二十二日施行。
《玉堂雜記》:「必大初直院,見批答臣僚章表皆大書,其 後不過三兩行,表紙盡則接以詔紙數幅,文盡乃止。 然表紙高,詔紙矮,參差不等,問之掌故,並無依據,心 每疑之。其後遍於執政故家求承平時舊本稿,偶得 仁宗皇祐間《答孫威敏公沔辭免副樞表》,則所接之
紙高低相若。淳熙乙未,再叨寓直,閏九月十二日,因李參彥穎、王樞淮斷章批答,即具奏照皇祐體式,於表後用一等紙書寫進呈,仍乞今後準此施行。御筆 「依」,遂為定製。
批答部雜錄
[編輯]《談苑》:舊制,宰相早朝上殿命坐,有軍國大事則議之, 從容賜茶而退。自餘號令除拜、刑賞廢置,事無巨細, 並執狀進入。止於禁中親覽,批紙尾用御寶,可其奏, 謂之「印畫」,降出奉行。自唐至五代,其制不改。
《後山詩話》:陳繹《批答曾魯公表》云:「爰露乞骸之請。」黃 裳為曾侍讀,制曰:「備員勸講乞骸。」備員乃表語,非詔 語也。曾魯公謂人曰:「使布何所道?」
《玉堂雜記》答皇子式,用「卿」字非是,前輩知體則不然, 其他或汝、或王、或公,皆當有別。
《齊東野語》:范文正公《岳陽樓記》有云:「先天下之憂而 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後東坡行忠宣公辭免批答, 徑用此語云:「吾聞之乃烈考曰:『君子先天下之憂而 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聖人復起,不易斯言。」卿將書 之紳,銘之盤盂,以為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歟?則 今茲爰立之命,乃所以委重投艱而已,又何辭乎? 《雲煙過眼錄》:「趙太祖御批三卷,其一卷侍御親筆。都 指揮使黨進,開寶四年九月言給旗號,樞密院官只 押字而不僉名。又內前打鼓揀亭長失去放亭公憑, 乞別給。御批不行。又江南投來者三人,賜衣服及送 西京,撰軍名收管照定來。又三司具糧料奏後,有鹽 鐵度支、戶部使印。」又「內前打鼓亭長郭珣女阿劉,稱 夫韋韜,為楊光美打傷。」御批:「不行階級有法故也。」已 上共五件,其二卷御筆批出,遞還軍頭都虞候、指揮 使。又宣徽南院使、義成節度使曹彬奏,牛羊司失去 驅羊人,聖旨令收捉。又發遣差補十將。御批:「我曾與 你作指揮,問定遠都頭有家累無家累,且發遣鐵騎 將軍分。」又:內前打鼓百「姓王再興,為人嗾使打鼓,告 官差役不均,御批與臀杖七十放」,已上共四件。其三 卷「忻州定襄縣開門寨歸明人進馬,及代州界投來 四人,各賜頭巾衣服等」,已上共三件,今第三卷只有 二件,疑有脫誤,當參考《志雅堂雜抄》。
《野客叢談》:皮日休詩以「鳳尾諾」對「虎頭巖」,東坡以「鳳 尾諾」對「虎頭州。」按晉帝批奏書,「諾」字之尾如鳳尾之 形,故謂鳳尾諾。齊帝使江夏王學「鳳尾諾」,一學即工。 諾者猶言制可也,「諾」字與「詔」字相似,而又有「鳳詔」之 語,故觀者往往誤以為「鳳尾詔」焉。如《陸龜蒙集》所刊 是也。
狂夫之言,國家之患,莫大於「內批二字。無論他朝。」即 如韓𠈁胄日夜謀去,趙汝愚問計劉㢸,㢸曰:「惟有用 臺諫耳。」𠈁胄問若何,㢸曰:「御筆批出是也。」𠈁胄然之, 遂以內批拜給事中,謝深甫為中丞。又內批以其黨 劉德秀屬深甫為御史。由是劉三傑、李沭等牽連以 進,言路排斥正士。閏月,內批罷朱熹矣。十二月,又內 批罷彭龜年矣。一日,史彌遠入對,請誅𠈁胄。皇后楊 氏素怨𠈁胄,因史彌遠懷中出御筆批云:「韓𠈁胄久 握國柄,輕啟兵端,使南北生靈枉罹凶害,可罷平章 軍國事。」遂殛殺於玉津園。王柟以韓𠈁胄與蘇師旦 首至金,金主璟御應天門,備黃麾,立伏受之。百官上 表稱賀。懸二首並畫像於通衢,令百姓縱觀,然後漆 其首藏于軍器。夫𠈁胄以內批斥逐人,而終以內批 自殺。天道好還,豈不奇哉!吾朝凡宮府大小之事,發 閣臣票擬,呈內批,發部院參覆,然後奉旨行。此祖宗 立法之最妙者。雖然,卻憂一事留中者,內批之漸也。 姑記於此,以告之憂國者。
教令部彙考
[編輯]隋書
[編輯]《百官志》
[編輯]諸王言曰「令」,公侯封郡縣者言曰「教。」
唐書
[編輯]《百官志》
[編輯]中書省。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四曰「令皇太子用之, 五曰教親王、公主用之
教令部總論
[編輯]劉勰文心雕龍
[編輯]《詔策》
[編輯]教者,效也,言出而民效也。契敷五教,故王侯稱教。昔 鄭弘之守南陽,條教為後所述,乃事緒明也。孔融之 守北海,文教麗而罕於理,乃治體乖也。若諸葛孔明 之詳約,庾稚恭之明斷,並理得而辭中,辭之善也。
徐師曾文體明辯
[編輯]《教》
[編輯]按:劉勰云:「教者,效也,言出而民效也。」李周翰云:「教,示 於人也。秦法,王侯稱教,而漢時大臣亦得用之,若京 兆尹王尊出教告屬縣是也。」故陳繹曾以為大臣告 眾之辭。
《令》
[編輯]按:劉良云:「令即命也。七國之時並稱曰令。」秦法,皇后、 太子稱令,至漢王有《赦天下令》,淮南王有《謝郡公令》, 則諸侯王皆得稱令矣。意其文與制詔無大異,特避 天子而別其名耳。然攷《文選》有梁任昉《宣德皇后令》 一首,而其詞華靡,不可法式。今取載於史者,采而錄 之。
教令部紀事
[編輯]《漢書王尊傳》:「尊以高第擢為安定太守。到官,出教告 屬縣曰:『令長丞尉,奉法守城,為民父母,抑彊扶弱,宣 恩廣澤,甚勞苦矣。太守以今日至府,願諸君卿勉力 正身以率下。故行貪鄙能變更者,與為治,明慎所職, 毋以身試法』。又出教敕掾功曹,各自底厲,助太守為 治。其不中用,趣自避退,毋久妨賢。夫羽翮不修,則不」 可以致千里,闑內不理,無以整外。府丞悉署吏行,能 分別白之賢為上,毋以富賈人百萬不足與計事。昔 孔子治魯,七日誅少正卯。今太守視事已一月矣,五 官掾張輔懷虎狼之心,貪汙不軌,一郡之錢盡入輔 家,然適足以葬矣。今將輔送獄,直符史詣閤下,從太 守受其事。丞戒之戒之,相隨入獄矣。
創業。《起居注》:丙辰至於西河,引見民庶等,禮敬耆老, 哀撫焭獨,賑貸窮困,擢任賢能,平章獄訟,日昃而罷, 罔有所遺。顧謂左右曰:「向之五條,惟皇要道,聰明文 思,以之建極。孤所以自強不息,為義兵之先聲也。」仍 自注授老人七十已上通議、朝請、朝散三大夫等官, 教曰:「乞言將智,事屬高年,耄耋杖鄉,禮宜優異。」老人 「等年餘七十,匍匐壘壁,見我義旗,懽踰擊壤。筋力之 禮,知不可為;肉帛之資,慮其多闕。式加榮秩,以賙其 養,節級並如前授。自外當土豪雋,以資除授各有差。 官之大小,並帝自手注,量才敘效,鹹得厥宜。口問功 能,筆不停輟,所司惟給告身而已。」爾後遂為恆式。 《十國春秋吳嚴可求傳》:「張顥共徐溫弒」烈祖,約中分 其地,以臣梁。烈祖歿而顥欲背約自立。可求急趨出, 書一教內裦中,麾同列往使宅賀,眾莫測其所為。既 出,教宣之,乃烈祖母史太夫人教也。大略言:「先王創 業艱難,嗣王不幸早世,隆演次當立,諸將宜無負楊 氏。」辭旨激切,顥氣色皆沮,以其義正,不敢奪。高祖乃 得立。
教令部雜錄
[編輯]《夢溪筆談》:「予嘉祐中客宣州寧國縣,人有方璵者,其 高祖方虔,為楊行密守將,總兵戎寧國,以備兩浙。虔 後為吳人所擒,其子從訓代守寧國,故子孫至今為 寧國人。璵有楊溥與方虔。方從訓手教數十紙,紙劄 皆精善,教稱委曲,書押處稱使,或稱吳王,內一紙報 方虔雲,錢鏐此月內已亡歿。」紙尾書「正月二十九日。」 按《五代史》,錢鏐以後唐長興二年卒,楊溥天成四年 已僭即偽位,豈得長興二年尚稱「吳王溥手教?所指 揮事甚詳,翰墨印記,極有次序,悉當時親跡。」今按天 成四年歲庚寅,長興二年歲壬辰,計差二年。溥手教, 予得其四紙,至今家藏。
《容齋四筆》《隨筆》中載親王與侍從往還禮數,又得錢 丕《行年雜紀》云:「昇王受恩命,丕是時為將作少監,亦 投賀狀,王降回書簽子啟頭。繼為皇太子,三司判官 並通牓子,詣內東門參賀。通入後,中貴出傳令旨傳 語。及受冊寶訖,百官班賀,又赴東宮賀。宰相親王階 下班定,太子降階,宰相前拜,致詞訖,又拜,太子皆答拜,亦致詞敘謝,一時之儀如此。
《潛確類書》:「『上為下效」曰「教』,領之使不犯曰令。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