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24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二百四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四十一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二百四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二百四十一卷目錄

 樂府部藝文一

  上壽食舉歌詩表      晉張華

  奉始興王白紵舞曲啟    宋鮑照

  謝齊竟陵王示永明樂歌啟  梁沈約

  樂府雜詩序       唐盧照鄰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序   柳宗元

  律和聲賦         歐陽詹

  歌賦並序       閻伯璵

  樂府古題序         元稹

  新樂府序         白居易

  補樂歌序          元結

  正樂府序         皮日休

  書雞鳴歌         宋蘇軾

  記陽關第四聲        前人

  題牧護歌後        黃庭堅

  題古樂府後         前人

  補樂府序          曹勛

  書譚該樂府後       周必大

  跋呂炎擬樂府       劉克莊

  跋方實孫樂府        前人

  論樂府主聲        元吳萊

  書劉生鐃歌後       明宋濂

  題朱文公自書虞帝廟樂歌辭後 前人

  古樂府詩類編序       胡翰

  擬古樂府引        李東陽

  送陸訓導序        唐順之

  李氏擬古樂府序      王世貞

  書李西涯樂府後       前人

  琴嘯軒樂府序       陳懋仁

  樂府序           董升

  樂府古題要解跋       毛晉

 樂府部藝文二

  歌曲名詩樂府作金樂歌 梁元帝

  夜聽妓賦得烏夜啼     劉孝綽

  中春麟德殿會百寮觀新樂詩一章章十六句

  有序         唐德宗

  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     張說

  送康洽入京進樂府歌     李頎

  讀張籍古樂府       白居易

  夢得得新詩         前人

  贈陸鬯浙西進詩除官    章孝標

  題裕之樂府後      金王中立

  過半江庵觀鐵崖樂府花游曲 明王弼

  讀宋徽宗北狩龍沙賦忍聽羌笛落梅花樂府

                葉顒

文學典第二百四十一卷

樂府部藝文一

[編輯]

《上壽食舉歌詩表》
晉·張華

[編輯]

太始五年,尚書奏使太僕傅元、中書監荀勖、黃門侍郎張華各造正旦行禮及王公上壽、酒食、舉樂、歌詩。華上表。勖以《魏氏歌詩》二三、四、五言,與古詩不類,以問司律中郎將陳頎。頎曰:「彼之金石,未必皆當」 ,故勗造《晉歌》,皆為四言,唯《王公上壽酒》一篇,為三言、五言。此則華、勖所明異旨也。

按魏《上壽食舉詩》及漢氏所施用,其文句長短不齊, 未皆合古。蓋以依詠弦節,本有因循,而識樂知音,足 以制聲度曲,法用率非凡近所能改。二代、三京,襲而 不變。雖詩章詞異,興廢隨時,至其韻逗曲折,皆繫於 舊,有繇然也。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

《奉始興王白紵舞曲啟》
宋·鮑照

[編輯]

侍郎臣鮑照啟:被教作《白紵舞》歌辭,謹竭庸陋,裁為 四曲,附啟上呈。職方淟悴,畏塗猥局,言既無雅,聲未 能文,不足以定贊聖旨,抽拔妙實。謹遣簡餘,慚隨悚 盈。謹啟。

《謝齊竟陵王示永明樂歌啟》
梁·沈約

[編輯]

鳳綵鸞章,霞鮮錦縟,覿寶河宗,未必比麗。觀樂帝所, 遠有慚德。雖日月在天,理絕稱詠,而徘徊光景,不能 自息。

《樂府雜詩序》
唐·盧照鄰

[編輯]

聞夫歌以詠言,庭堅有歌《虞》之曲;頌以紀德,奚斯有 頌《魯》之篇。四始六義,存亡播矣;八音九闋,哀樂生焉。

是以叔譽聞詩,驗同盟之成敗;延陵聽樂,知列國之
考證
典彝。王澤竭而頌聲寢,霸功衰而詩道缺。秦皇滅學,

星琯千年;漢武崇文,市朝八變。通儒作相,徵博士於 諸侯;中使驅車,訪遺編於四海。發詔東觀,逢掖成陰; 獻書南宮,懷鉛踵武。王風國詠,共驪翰而升沉;里頌 途歌,隨質文而沿革。以少卿長別,起高唱於河梁;平 子多愁,寄遙情於壟坂。南浦動關山之役,作者悲離; 東京興黨錮之誅,詞人哀怨。其後鼓吹樂府,新聲起 於鄴中;山水風雲,逸韻生於江左。言古興者多以西 漢為崇,議今文者或用東朝為美。落「梅芳樹,共體千 篇;隴水巫山,殊名一意。亦猶負日於珍狐之下,沉螢 於燭龍之前。辛勤逐影,更似悲狂;罕見鑿空,曾未先 覺。潘、陸、顏、謝,踏迷津而不歸;任、沈、江、劉,來亂轍而彌 遠。其有發揮新題,孤飛百代之前;開鑿古人,獨步九 流之上。自我作古,粵在茲乎!」《樂府》者,侍御史賈君之 所作也。君升堂入室,踐龜字以長驅;藏翼蓄鱗,展龍 圖以高視。林宗一見,許以王佐之才;士季相看,知有 公卿之量。南國蛟龍之燿,下觸詞鋒;東家科斗之書。 來游筆海。朝陽弄翮,即踐中京;太行垂耳,先鳴上路。 當赤縣之樞鑰,作高臺之羽儀。動息無格於溫仁,顛 沛安由乎正義。王伏奏,「謹依《汲直》之聞;銅術埋輪, 先定雍門之罪。霜臺有暇,文律動於京師;繡服無私, 錦字飛於天下。九成宮者,信天子之殊庭,群仙之一 都也。五城既遠,得崑閬於神京;三山已沉,見蓬萊於 古輔。紫樓金閣,雕石壁而鏤群峰;碧甃銅池,俯銀津 而橫眾壑。離宮地險,丹磵四周;徼道天迥,翠屏千仞。 衛尉寢蒙葺之署」,將軍無刁斗之警。中巖罷燠,飛霜 為之夏凝;大谷生寒,層淮以之秋沍。天子萬乘,驅鳳 輦於西郊;群公百僚,扈龍軒而北輔。春秋絡繹,冠蓋 滿於青山;寒暑推移,旌節喧於黃首。夕宿雞神之野, 朝登鳳女之臺。青鳥時飛,白雲無極。千年啟聖,邈同 汾水之陽;七日期仙,願類《緱山》之曲。經過者徒知其 美,揄揚者未歌其事。恭聞首唱,遂屬洛陽之才;俯視 前修,將麗長安之道。平恩公當朝舊相,一顧增榮,親 行翰墨之林,光標唱和之道。於是懷文之士,莫不嚮 風靡然。動麟閣之雕章,發鴻都之寶思。雲飛綺札,代 郡接於蒼梧;泉涌華篇,岷波連於碣石。萬殊斯應,千 里不違。同晨風之鴥北林,似秋水之歸東壑。洋洋盈 耳,豈徒懸魯之音,鬱郁文哉,非復從周之說。故可論 諸典故,被以笙鏞。爰有中山郎徐令,雅好著書,時稱 「博物。」探亡篇於古壁,徵逸簡於道人,撰而集之,命余 為序。時褫巾三蜀,歸臥一丘,散髮書林,狂歌學市。雖 江湖廓朗,賓廡蕭條,綺季留侯,神交髣髴。遂復驅偪 幽憂之疾,經緯朝廷之言,凡一百一篇,分為上下兩 卷,俾夫「舞雩周道」,知《小雅》之歡娛;「擊壤堯年」,識太平 之歌詠雲爾。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序》
柳宗元

[編輯]

「負罪。」臣宗元言:「臣幸以罪居永州,受食府廩,竊活性 命,得視息無治事時。恐懼小閒,又盜取古書文句,聊 以自娛。」伏惟漢、魏以來,代有鐃歌鼓吹詞,唯唐獨無 有。臣為郎時,以太常聯禮部,嘗聞鼓吹署有戎樂,詞 獨不列。今又攷漢曲十二篇,魏曲十四篇,晉曲十六 篇。漢歌詞不明紀功德,魏、晉歌功德具。今臣竊取晉、 魏義,用漢篇數,為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紀高祖、太 宗功能之神奇,因以知取天下之勤勞,命將用師之 艱難。每有戎事,治兵振旅,幸歌臣詞以為容,且得大 戒,宜敬而不害。臣淪棄即死,言與不言,其罪等耳。猶 冀能言,有益國事,不敢效怨懟默已。謹冒死上。

《律和聲賦》以見象聲律以和萬方為韻
歐陽詹

[編輯]

詠聲周兮律聲遍,人心厚兮國風變。伊在堯之既聞, 我得夔而又見,哀思慮始,安和道性,宗伯官也。擇人 乎有才,正始化焉。選音於無象,綴《咸池》之雅韻,去《桑 間》之末響,圖風普以雨周,算天長而地廣。律則以宮 擊徵,詠則從濁揚清,且懲流而反正,常誡險以歸平。 若近若遠,非幽非明,類無臭,等無聲,信矣惟時與四 時之德洽。純如並奏,彌六合以文成。善詠者身,應聲 者律。會高低以齊舉,偕疾徐而並出。跡不得尋,功如 何述?為災為眚,曾莫奉於淫君;調陽序陰,屢見資乎 聖日。故得之者體圓御方,失之者亡禋絕祀。比屋可 戮,桀紂罔測其所由;率土可封,堯舜固知其所以不 然者。《移風》之言曷謂,易俗之訓則那。我所以清六管, 順賡歌。載唱載吹,匪塤箎之獨葉;一張一弛,豈琴瑟 之空和。八紘有截,四海無波。物阜人蕃,雖已歸乎至 德;鳳來獸舞,蓋於斯而靡他。其理微,其用遠,論有助 也。侔大君之得一,考無情焉,同八風之吹萬。可謂我 詠斯暢,我律斯臧,發揚六義,孕育群方。處植者以之 而茂實,含識者於焉而壽昌。彼離連與栗陸,復何道 而稱皇。

《歌賦》並序
閻伯璵

[編輯]

《虞書》:「詩言志,律和聲。」 察乎歌以形言,聲以導律,時其聞見,聊因紙以賦曰:

「驗謳歌於樂府,戒伶人以迭唱。隨轉意合,難為形狀始趨曲以熙熙,終沿風以颺颺;繚繞容與,逶迤超暢。 函五聲之參差,極六律之清壯。原夫蹈性以純密,寬 乎率心於悠曠。或曲或止,如墜如抗;盡或可續,應而 不匱。來無悠往,去有遺意。荊王感而增悲,楚妃嘆而 掩淚。察乎靡靡,似浮絲以為緒;聽乎纍纍,若貫珠之 為墜。括繁言以入節,同大道而無器。浮而不蕩,聚而 不盈。比擊鼓以作器,尋鳴笛以遣聲。亙簫笳之易響, 亂楚漢之疑兵。斷絕齊愛,支離帶情。或引商刻角,或 潰渭通涇。思彈劍於逆旅,念採菱於江汀。發《河激》之 慷慨,奏滄浪之濁清。賦《扣角》以悽切,嘆《食薇》之廉貞。」 於是載賡載颺,頹思覆句。引韻,下散沿源上愬。若寒 雲凝於沙漠,秋風起於燕路。情慷慨而為霜,氣氤氳 而掩露。率意縱誕,耽聲指顧。眷五噫之匪陋,遵《九章》 之淪悟。委頓飆厲,抑揚綿妙。啟子均洛北之曲,果客 理《淮南》之調。或間以彈絃,或雜以長嘯。陟降配德,登 之於郊祀;一唱三歎,用之於宗廟。至哉但疑其形容, 淵乎莫見其光耀。蹈跡載德,流言居要。九辯勤於水 土,二南分於周召。寶鼎見於汾陰,天馬來於荒徼。徒 觀其「蔓蔓嫋嫋,渢渢泱泱。堯帝繼於虞帝,禹跡盡於 殷王。省周詩於魯策,欽漢風於沛鄉。嗟人命之何幸, 逢天道之昭彰。諒股肱之匪懈,載元首之輝光。」制《頌》 創雅,漂齊流商。瞽統樂教,士符人康。展來蘇於日域, 諧擊壤於皇唐。附威儀之濟濟,和金石之鏘鏘。白雲 互進,綠水激揚。聊以永日,歌而無荒。

《樂府古題序》
元·稹

[編輯]

《詩》訖於周,《離騷》訖於楚,是後詩之流為二十四名:賦、 頌、銘、贊、文、誄、箴、詩、行、詠、吟、題、怨、歎、章、篇、操、引、謠、謳、歌、 曲、詞、調,皆詩人六義之餘,而作者之旨。由操而下八 名,皆起於郊祭軍賓、吉凶苦樂之際。在音聲者,因聲 以度詞,審調以節唱,句度短長之數,聲韻平上之差, 莫不由之準度而又別。其在琴瑟者為操、引,采民甿 者為謳謠,備曲度者,總得謂之「歌曲詞調。」斯皆由樂 以定詞,非選調以配樂也。「由詩」而下九名,皆屬事而 作,雖題號不同,而悉謂之為詩可也。後之審樂者,往 往採取其詞度為歌曲,蓋選詞以配樂,非由樂以定 詞也。而纂撰者「由詩」而下十七名,盡編為樂錄、樂府 等題,除《鐃吹》《橫吹》《郊祀清商》等詞在《樂志》者,其餘《木 蘭》《仲卿》、四愁七哀之輩,亦未必盡播於管絃,明矣。後 之文人,達樂者少,不復如是配別,但遇興紀題,往往 兼以句讀短長,為歌詩之異。劉補闕之樂府,肇於漢 魏。按仲尼學《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齊犢沐 作《雉朝飛》,衛女作《思歸引》,則不於漢魏而後始,亦以 明矣。況自風雅至於樂流,莫非諷興當時之事,以貽 後代之人。沿襲古題,唱和重複,於文或有短長,於義 咸為贅賸。尚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猶有詩人引 古以諷之義焉。曹、劉、沈、鮑之徒,時得如此,亦復稀少。 近代唯詩人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等,凡所 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倚傍。余少時與友人樂天、 李公垂輩,謂是為當,遂不復擬賦古題。昨梁州見進 士劉猛、李餘,各賦古樂府詩數十首,其中一二十章, 咸有新意,余因選而和之。其有雖用古題,全無古義 者,若《出門行》不言離別、《將進酒》特書《列女》之類是也。 其或頗同古義,全創新詞者,則《田家》止述軍輸,「《捉捕》 詞先螻蟻」之類是也。劉李二子,方將極意「於斯文,因 為粗明古今歌詩同異之旨焉。」

《新樂府序》
白居易

[編輯]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斷為五十篇。篇無定句, 句無定字,繫於意,不繫於文。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 志,《詩》三百之義也。其辭質而經,欲見之者易喻也。其 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覈而實,使采之者 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總而言 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補樂歌序》
元·結

[編輯]

「自伏羲氏至於殷室,凡十代,樂歌有其名無其辭,考 之傳記,而義或存焉。」嗚呼!樂聲自太古始,百世之後, 盡亡古音。嗚呼!樂歌自太古始,百世之後,遂亡古辭。 今國家追復純古,列祠往帝,歲時薦享,則必作樂,而 無《雲門》《咸池》《韶》《夏》之聲。故探其名義以補之,誠不足 全化金石,反正宮羽,而或存之,猶乙乙冥冥,有純古 之聲,豈幾乎司樂君子道和焉爾。凡十篇,十有九章, 各引其義以序之,命曰《補樂歌》。

《正樂府序》
皮日休

[編輯]

樂府,蓋古聖王采天下之詩,欲以知國之利病,民之 休戚者也。得之者,命司樂氏入之於塤箎,和之以管 籥。詩之美也,聞之足以勸乎功;詩之刺也,聞之足以 戒乎政。故《周禮》「太師之職,掌教六詩;小師之職,掌諷 誦詩。」由是觀之,樂府之道大矣。今之所謂樂府者,唯 以魏晉之侈麗,陳梁之浮豔,謂之樂府詩,真不然矣。 故嘗有可悲可懼者。時宣於詠歌,總十篇,故命曰《正 樂府詩》。

===
《書雞鳴歌》
宋·蘇軾
===「余來黃州,聞黃人二三月皆群聚謳歌,其詞固不可

分,而其音亦不中律呂,但宛轉其聲,往反高下,如雞 唱爾。」與廟堂中所聞雞人傳漏,微有相似,但極鄙野 耳。《漢官儀》:「宮中不畜雞。汝南出長鳴雞,衛士候朱雀 門外,專傳雞鳴。」又應劭曰:「今《雞鳴歌》也。」《晉太康地道 記》曰:「後漢固始、鮦陽、公安、細陽四縣衛士習此曲,於」 闕下歌之,今《雞鳴歌》是也。顏師古不考本末,妄破此 說。「余今所聞,豈亦《雞鳴》之遺聲乎?」士人謂之《山歌》雲。

《記陽關第四聲》
前人

[編輯]

舊傳《陽關》三疊,然今歌者每句再疊而已,通一首言 之,又是四疊,皆非是。或每語三唱,以應三疊之說,則 叢然無復節奏。余在密州,有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 雲得古本《陽關》,其聲宛轉淒斷,不類向之所聞。每句 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唐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 州,偶讀樂天《對酒》詩云:「相逢且莫推辭醉,新唱《陽關》」 第四聲。註: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第 一句疊,則此句為第五聲;今為第四聲,則第一句不 疊審矣。

《題牧護歌後》
黃庭堅

[編輯]

曏嘗問南方衲子云:「《牧護歌》是何等語」,皆不能說。後 見劉夢得作夔州刺史時,樂府有《牧護歌》,似是賽神 曲,亦不可解。及在黔中,聞賽神者夜歌,乃云:「聽說儂 家牧護。」末雲「奠酒燒錢歸去。」雖長短不同,要皆自敘 致五十七語,乃知蘇傒嘉州人,故作此歌,學巴人曲, 猶石頭學魏伯陽作《參同契》也。

《題古樂府後》
前人

[編輯]

古樂府有「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但以 悽怨之音,和為數疊,惜其聲今不傳。余自荊州上峽 入黔中,備嘗山川險阻,因作前二疊傳與巴娘,令以 竹枝歌之。前一疊可和云:「鬼門關外莫言遠,五十三 驛是皇州。」後一疊可和云:「鬼門關外莫惆悵,四海一 家皆弟兄。」或各用四句入陽關《小秦王》亦可歌也。

《補樂府序》
曹勛

[編輯]

「夫《小雅》廢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何則?治亂之 跡殊,而哀樂之情變也。故《簫韶》歌虞,鳥獸率舞;靡靡 歌夏,淫湎流化。」是知吟詠情性,關乎盛衰,參諸天地, 俯仰疾徐,接於影響,形於風化。傳以為動天地,感鬼 神,不亦信哉!余讀古史,見六代之樂及覽《外傳》,自宓 羲以至於商,皆有其名而亡其辭。唐元結嘗第而補 「之,惜其文勝理異。余志於古而不及見者也。因申其 名義,補而發之,庶幾一唱三嘆,當有賞音者存焉」雲 爾。

《書譚該樂府後》
周必大

[編輯]

世謂樂府起於漢魏,蓋由惠帝有樂府,令武帝立樂 府,采詩夜誦也。唐元稹則以仲尼《文王操》、伯牙《水仙 操》《齊犢沐》《雉朝飛》《衛女思歸引》為樂府之始。以予考 之,乃賡《載歌》《薰兮》解慍,在虞舜時,此體固已萌芽,豈 止三代遺韻而已。新喻譚該居之舉業餘暇,作《上之 回》十四篇,因舊題而衍其詞,用意深遠。至於擬古、詠 「史、《詠懷》《感遇》諸詩,多有佳句,進而不止,前輩可以企 及。」為題卷末而勉之。慶元己未五月戊戌

《跋呂炎擬樂府》
劉克莊

[編輯]

「樂府,惟李賀最工,張籍、王建輩皆出其下。然全集不 過一小冊。世傳賀中表有妒賀才名者,投其集溷中, 故傳於世者極少。」余竊意不然,天地間尤物且不多, 況佳句乎?使賀集不遭厄,必不能一一如今所傳本 之精善,疑賀手詮擇者耳。余幼而學之,老矣,無一字 近傍焉。因止不復為。建陽呂君炎示余樂府三十首, 幾富於賀集矣。余甚駭之。夫開拓使之多,余之駭已 如此。若斂縮使之少,其駭余特未已也。君尚勉之。

《跋方實孫樂府》
前人

[編輯]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半山語也。樂府 妙處,要不出此二句。世人極力模擬,但見其尋常而 容易者,未見其奇崛而艱辛者。方君端仲年事富,筆 力健,取古人難題軼事,斷成數十百篇,激昂蹈厲,流 出胸臆,亦可謂之快士矣。昔之名家,惟張籍、王建、李 賀。然唐人於籍雲「業文三十春」,於建雲「『白頭王建在』, 以齒宿而工也。賀母憂,賀嘔出心肝」,以思苦而傳也。 君他日益老。蒼益刻苦,語出驚人,如半山所云。則此 編目以《別集》可矣。

《論樂府主聲》
元·吳萊

[編輯]

昨出《古詩考錄》,自漢、魏以下,迄於陳、隋,上下千有餘 年,正聲微茫,雅韻廢絕,未有慨然致力於古學者。但 所言樂家所採者為樂府,不為樂家所採者為古詩, 遂合《樂府》《古詩》為一通,以定作詩之法,不無疑焉。竊 意古者樂府之說,樂家未必專取其辭,特以其聲之 徐者為本,疾者為解。解者何?「樂之將徹聲必疾」,猶今 所謂闋也。《漢書》云:「樂府有制氏以雅樂,世世在大樂 官,但能識其鐘鼓鏗鏘而已,不能言其義。」此則豈無 其辭乎?辭者,特聲之寓耳,故雖不究其義,獨存其聲 也。漢初因秦雅人以制樂,《韶》為《文始》,《武》為五行。房中有《壽人》。壽人後易名安世,其辭十有九章,乃出於唐 山夫人之手。《文》始、《五行》,有聲無辭。後世又皆變名易 服,以示不相沿襲,其聲實不全殊也。及武帝定郊祀, 立樂府,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作為詩賦,又採秦、楚、 燕、代之謳,使李延年稍協律呂,以合八音之調。如以 辭而已矣,何待協哉?必其聲與樂家牴牾者多,然孝 惠二年,夏侯寬已為樂府令,則樂府之立,又未必始 於武帝也。豈武帝之世,特為新聲,不用舊樂耶?自漢 世古辭,號為樂府,沈約《樂志》、王僧虔《技錄》則具載其 辭,後世已不能悉得其聲矣。漢、魏以降,大樂官一皆 賤隸為之,魏三祖所作,及夫歌章古調,率在江左,雖 若淫哇綺靡,猶或從容閒雅,有士君子之風。隋文聽 之,以為華夏正聲。當時所有者六十四曲,及《鞞》《鐸》《巾》 《拂》等四舞皆存。唐長安中,工伎漸缺,其能合於管絃, 去吳音浸遠。議者謂宜取之吳人,使之傳習。開元以 後,北方歌工僅能歌其一曲耳。時俗所知,多西涼《龜 茲樂》。倘其辭之淪缺,未必止存一曲,豈其聲之散漫 已久,不可復知耶?奈何後世擬古之作,曾不能倚其 聲以造辭,而徒欲以其辭勝。齊、梁之際,一切見之新 辭,無復古意。至於唐世,又以古體為今體。《宮中樂》《河 滿子》特五言而四句耳,豈果論其聲耶?他若《朱鷺》《雉 子斑》等曲,古者以為標題,下則皆述別事,今返形容 二禽之美以為辭,果論其聲,則已不及乎漢世兒童 巷陌之相和者矣,尚何以樂府為哉?傳有之:「興於詩, 立於禮,成於樂。」蓋詩之與樂,固為二事。《詩》以其辭言 者也,樂府以其聲言者也。今則欲毀樂府而盡為古 詩,以謂既不能歌,徒與古詩均耳,殆不可令樂府從 此而遂廢也。又聞學琴者言,琴操多出乎楚、漢,或有 聲無辭,其意趣高遠可喜,而有辭者反不逮。是則樂 家未必專取其辭,而特以其聲為主者,又明矣。嘻!今 之言樂府者,得無?䫫越人之歌而楚人之說乎?昔者 鄂君子晳之泛舟新波中也,榜枻,越人歌之曰:「濫兮 抃草,濫予昌元,澤予昌州州。」請幫助識別此字。州焉乎秦胥,胥縵予 乎昭澶。秦踰滲惿隨河湖。鄂君子晳曰:「吾不知越歌, 子試為我楚說之。」乃召越譯,而楚說之曰:「今夕何夕 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 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 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其聲則越,其辭則楚。楚越 之相去也不遠,猶不能辨,又況」自今距古千有餘年, 而欲究其孰是孰非,不亦難乎!昔唐史臣吳兢有《樂 府解題》,近世莆田鄭樵又為《樂府》正聲遺聲。樵性愛 奇,卒無所去取。兢則列敘古樂,而復引吳均輩新曲, 均豈可與漢、魏比倫哉!若樵又以天時人事、鳥獸草 木,各附其䫫無時世先後,而欲以當聖人所刪之逸 詩,是亦無異乎文中子之續詩也。今欲一定作詩之 法,且以考古聲自名。古樂府之名不可以不存,存之 則其辭是也,擬之則其聲非也。不然,吾願以李、杜為 法,太白有樂府,又必摹擬古人已成之辭。要之,或其 聲之有似者,少陵則不聞有樂府矣。幸悉以教我,毋 多讓焉。

《書劉生鐃歌後》
宋·濂

[編輯]

伯夷、柳下惠飭身制行,皆高於當世。然揆諸「大中之 道,或不能無過,故其流至於隘與不恭。」甚哉!為師之 難也!近代以文章名天下者,蜀郡虞文靖公、豫章揭 文安公、先師黃文獻公及廬陵歐陽文公為最著。然 四公之中,或才高而過於肆,或辭醇而過於窘,或氣 昌而過於繁,故效之者皆不能無弊。惟先師之文,和 「平淵潔,不大聲色而從容於法度。是以宗而師之者, 雖有高下淺深之殊,然皆守矩蹈規,不敢流於詭僻 迂怪者,先師之教使然也。」烏傷劉生剛從余學經為 文頗久,近製《國朝鐃歌》十二曲,傳於遠邇,士君子稱 之。顧予豈能使生至是哉?實先師之遺教,被人深且 遠故耳。余少於斯文,蓋有志焉。及今尤真知之,然後 嘆先師之不可及也。後之有志於學者,非果有得於 古人之法。烏知余言為然哉。

《題朱文公自書虞帝廟樂歌辭後》
前人

[編輯]

朱文公提舉浙東,嘗行部至三衢,大虞呂氏適為衢 府法曹,遂往見公,為寫《虞帝廟送迎神樂歌辭》以贈。 蓋公劾台守唐說齋,其疏凡六上,說齋方除江西提 點刑獄,朝論遂掇其職𢌿公,公以言不行,即日解印 綬去。此辭之書,正在衢聞命之時,豈堯舜君民之志 弗遂而有所遐思者歟?或雲別自有見,亦未可知也。 此帖出於立齋王剛仲所藏。立齋初從劉撝堂遊,而 卒業於北山何氏。考其淵源之正,實有所自,故其寶 愛尤為深至雲。

《古樂府詩類編序》
胡翰

[編輯]

太原郭茂倩裒次《樂府詩》一百卷,余采其可傳者,更 定為集若干卷。復論之曰:「周衰,禮樂崩壞,而樂為尤 甚。自製氏為時樂官,能記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 意,則天下之知者鮮矣。況先王之聲音度數不止,其 所謂鏗鏘鼓舞,其人固不能盡記也。以是言之,豈不難哉!若聲詩者,古之樂章也,雅鄭得失,存乎其辭,辯」 其辭而意可見,非若聲音度數之難知,而國家之制 作,民俗之歌謠,詩人之諷詠。至於後世,遂無復《雅》《頌》 之音,雖用之郊廟朝廷,被之鄉人邦國者,猶世俗之 樂耳,獨何歟?蓋《詩》之為用,猶史也。史言一代之事,直 而無隱;《詩》繫一代之政,婉而微章,辭義不同,由世而 異。中古之盛,政善民安,化成俗美,人情舒而不迫,風 氣淳而不散。其言「莊以簡,和以平,用而不匱,廣而不 宣,直而有曲,體順成而和動」,是謂「德音。」及其衰也,列 國之言各殊,儉者多嗇,強者多悍,淫亂者忘反,憂深 者思蹙。其或好學而無主,困敝而思治,亦隨其俗之 所尚,政之所本,人情風氣之所感。故《古詩》之體,有美 有刺,有正有變,聖人「並存而不廢,唯所以用之郊廟、 朝廷,非《清廟》《我將》之頌,不得奏於升歌;宗祀,非《鹿鳴》 《四牡》《大明》《文王》之雅,不得陳於會朝燕享。內之為閨 門,外之為鄉黨,非《關雎》《麟趾》則《鵲巢》《騶虞》之風,情深 而文明,氣盛而化神,故可以感鬼神,和上下,美教化, 移風俗。」今茂倩之所次有是哉!以其所謂郊祀,安世、 《〈黃門〉、鼓吹》《鐃歌》《橫吹》《相和》《琴操》《雜曲》。考之漢辭,質而 近古,其降也為魏。魏辭溫厚而益趨於文,其降也為 晉。晉之東,其辭麗,遂變而為南、北。南音多豔曲,北俗 雜氈裘,而隋、唐受之。故唐初之辭,婉麗詳整,其中宏 偉精奇,其末纖巧而不振。雖人竭其才,家尚其學,追 琢襞積,曾不能希列國之風,而況欲反乎《雅》《頌》之正, 滋不易矣。是以郊廟祭祀,則非有祖宗之事,美盛德 告成功之實;會朝燕享君臣之間,則非有齋莊和悅 之意,以發先王之德,盡群下之情。哇聲俚曲,若秦楚 之謳,巴、渝之舞,《涼伊》之拍,莫不雜出,以為中國朝廷 之用,陷心盈耳,不復知其為教化風俗之蠹。夫民不 幸不見先王之禮樂,考其聲詩,蓋有足言者,然以唐 虞之盛,不能無憾焉。吾於此見其風氣之淳,人情之 泰,政治俗尚之美,皆非古矣。其治亂得失,是非邪正, 雖去之千數百載,不待其言之著而今皆可見者,則 《詩》之為用,豈不猶史之事哉!故合而論之,以寓吾去 取之意,將望於後之作者焉。

《擬古樂府引》
李東陽

[編輯]

予嘗觀漢、魏間樂府歌辭,愛其質而不俚,腴而不艷, 有古詩「言志依永」之遺意。播之鄉國,各有攸宜。嗣是 以還,作者代出。然或重襲故常,或無復本義,支離散 漫,莫知適歸。縱有所發,亦不免曲終奏雅之誚。唐李 太白才調雖高,而題與義多仍其舊,張籍、王建以下 無譏焉。元楊廉夫力去陳俗,而縱其辯博,於聲與調 「或不暇卹。延至於今,此學之廢,蓋亦久矣。間取史冊 所載忠臣義士,幽人貞婦,奇蹤異事,觸之目而感之 乎心,喜愕憂懼,憤懣無聊不平之氣,或因人命題,或 緣事立義,託諸韻語,各為篇什,長短豐約,惟其所止, 徐疾高下,隨所會而為之。內取達意,外求合律,雖不 敢希古,作者庶幾得十一於千百。」謳吟諷誦之際,亦 將以自考焉。其或「剛而近虐,簡而似傲,樂而《易失》」之 淫,哀而不覺其傷者,知言君子,幸有以正我雲。

《送陸訓導序》
唐·順之

[編輯]

六籍之教之廢也久矣,而詩為最甚,何哉?六籍皆以 文傳,而《詩》獨以聲傳也。昔者,孔子患鄭衛之聲亂於 《雅》《頌》,乖刺無所從正,乃周流四方,聞《韶》樂於齊,不知 肉味;又得文王之操於萇弘,乃始默然自信曰:「吾六 十而耳順。」然後反魯正樂,命太師歌《關雎》,而曰:「皦如 也,繹如也,洋洋乎盈耳哉!」自是刪《詩》,定其中聲,得三 百篇,皆被之管絃,而《雅》《頌》各得其所。其於門人弟子, 亦往往教以詩歌。其尤有得者,聲若金石。而子貢聞 聲歌所宜之說於師乙,則夫子樂而與之,曰:「賜也可 與言詩矣。」然則詩之為詩,不專以其文,以其聲也。自 漢而下,詩之文徒在,而其聲盡亡。然其時樂師尚能 譜《鹿鳴》《伐檀》《文王》《騶虞》四詩,又不久而廢。韓、毛諸家 號為專經,竭其力以爭草木蟲魚,至問其音節,不能 解也。今《三百篇》具在,學官諸生誦習,其文與諸經同, 然絕無有能繹而歌之者,而絃匏琴瑟諸器,因此遂 不列於學官。其《鹿鳴》諸詩,則賓興鄉飲酒,學官命弟 子時一歌之。然有聲而不成調,噶噶然若擊土鼓然, 不知其於槁木貫珠之義安在乎若是,而欲以陶養 性靈,風化邦國,人知其難也。然則《詩》之存者,其亦少 矣。余少而受《詩說》於邑人陸文禎先生,嘗病不得其 聲,而亦未暇請於先生也。今先生之弟文祥為海鹽 訓導,文祥亦善說《詩》,以《詩》貢為是官。是官,蓋古司樂 之遺以六詩為教者,以其人之素善於《詩》,而又當乎 以《詩》為教之官。竊以為發古六義之意,以長育人材, 而興起《菁莪》之化,非習其文而兼通其聲則不可。此 其責在文祥,宜無所讓。故余推舉詩之興廢以為說。 然余少時,聞今之歌有越曲者,越人類能歌之,而尤 著於海鹽之間,余亦不能辨其聲也。文祥之行也,其 將能辨之耶?豈所謂詩之遺耶?抑亦浮艷要眇,繁音 促節,悲而助欲者耶?《南風》柔而靡,近寶而民佚以宕海鹽故濱海之沃,而柔靡奢慢之俗也,豈其俗之發 乎?其音者固然耶?里謠巷謳,采詩者以觀風焉,其信 然耶?夫《古聲詩》之義不傳,而艷詞麗曲譁於民間,此 最教化者之所禁也。嘻!文祥其尚能以雅而易淫也 哉!

《李氏擬古樂府序》
王世貞

[編輯]

伯承自燕中手一編遺世貞曰:「余所擬《古樂府》上下 卷凡二,鐃歌至諺語凡若干。自余詠詩,即他詩人人 言之矣。度毋及樂府者,而獨公擇見而亟稱,且請受 木書焉。天下安能人人公擇也?余所面質百而不能 一二舉,則樂府之汶汶久矣,又焉為令人意操丹鉛 而難我?毋已,吾子敘之哉!」然伯承業已敘竟,其旨甚 詳,毋庸世貞,世貞獨記舉進士時從伯承游,好伯承 五七言近體也。久之益好,伯承五七言古別去。又久 之,乃伯承進我以樂府矣。歷下於麟,妙其事數,要世 貞更和其高下清濁,長短徐疾,靡不宛然肖協也。而 伯承稍稍先意象於調時,一離去之。然而其搆合也。 夫合而離也者,毋寧離而合也者,此「伯承旨也。伯承 敘稱近代名公,取古人行事,註議緝韻,類成斷案,所 願舍是伯承哉,有味吾言也。」又云:「鼓吹鐃歌,聱牙刺 齪,不足讀,則世貞嚮者固疑之以錯簡耳。或謂妃豨 節鐃鼓之聲混存焉。雖然,巫山高」非三言之精乎?「蒲 葦冥冥」,非四言之變乎?「駑馬徘徊,鳴臨高臺以軒,桂 樹青絲,雙珠玳瑁,非」五言之幼眇乎?「駕六飛龍四時 和,江有香草目以蘭,黃鵠高飛」離哉,翻非七言之雄 飛乎?而奈何厭其筌,以聱牙刺齪病為也。至訾昭明 所遺舍善矣,獨不舉廬江小婦相逢豔歌,而舉《木蘭》, 木蘭廋語耳,非不佞所素習也。姑以報伯承,其更進 我乎哉?人所知伯承他詩,絕類王、孟,間有入延清長 卿者,「伯承」李氏,名先芳,濮人;「公擇」王氏,名遴,渤海人; 「於鱗」李氏,名攀龍。世貞為吳人。

《書李西涯樂府後》
前人

[編輯]

余嚮者於李賓之先生擬古樂府,病其太涉議論過 爾,剪抑以為十不得一。自今觀之,奇旨創造,名語疊 出,縱未可被之管絃,自是天地間一種文字。若使字 字求諧於房中鐃吹之調,取其字句斷爛者而模倣 之,以為樂府。如是則豈非西子之顰,邯鄲之步哉?余 作《藝苑卮言》時年未四十,方與於鱗輩是古非今,此 長彼短,未為定論。至於戲學《世說》,比擬形似,既不切 當,又傷儇薄。行世已久,不能復祕,姑隨事改正,勿令 多誤後人而已。

《琴嘯軒樂府序》
陳懋仁

[編輯]

客有問予,伊尼生所著歌辭,曰《琴嘯軒樂府》。古歌辭 之稱樂府,必樂官采之,被於管絃,以和其聲。今以琴 為嘯,不與嘄噭幾否?予曰:「屠門高《琴引》,有『聽吾琴之 所言』之句,琴可雲言則言可。生嘯且嘯,從口肅,《集韻》: 『嘯,亦音肅。肅,恭也,持事振,敬也』。」此伊尼生之所以名 軒,而無與於樂也。樂之製,則或借古題以通意,或因 時缺以託事,斟酌於質文淺深間,故去《三百篇》近,與 輕纖蒨豔較遠。且夫詩未聞有題,夫子刪後,始以首 言命篇,詩亡而樂府作。是始有題漢高祖過沛歌《三 侯》之章,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時歌儛宗廟。迨孝惠、文、 景於樂府習常隸舊,無所增更。《漢書》乃謂武帝立樂 府,世遂同聲,而不知孝惠二年已令「夏侯寬為樂府 令矣,武帝第作《郊祀歌》十九章,猶無郊廟與祖宗事, 謂始於武。然歟伊尼生,簡蔚清便,高爽真致,綳錦遺 孤。遭家不造,長而敦於友道,惟書是酣,以詠以歌,藉 為搗鬱,好所不好,以就茲編,可以觀於伊尼」,此則紫 溟一滴也。自序精悉,而李董又兩著真脈,無庸予瑣 草。竟更視以《籟閣詞箋》,將綴簡後,予讀而新麗婉暢, 可與金荃、《籣畹》並傳。且詞本樂府之變,合為聯璧,疇 雲不宜。客又問:「伊尼生何?」曰:「余友沈天鹿麖。」蓋審音 知樂之君子也。

《樂府序》
董升

[編輯]

若夫采風不再,斑管廢列於史師;勝事久虛,縑牋罕 贈於侯氏。《猗蘭》惜王者之香,《麥秀》傷姣童之意。龜山 蔽國,悵聞蟪蛄之鳴;綿上炎貞,悽動龍蛇之操。上以 期於悟主,下之亦為明賢。然則卿雲八伯,豈俟邈追; 薰風五絃,未勞遐慕者矣。乃若寶鼎芝房,白麟赤雁, 猶流《三頌》之音。吳會齊歌,江謳越吹,尚同列國之貢, 激五噫之變風,肄九吟之宵雅。廣陵名散,嵇韻不傳; 峽水流思,阮音莫繼。凡茲所稱,亦云尚已降。而洛生 掩鼻,叛兒訛喉,《子夜》女子之名,誤傳宵引。劉生任俠 之士,漫託淫思;美女命篇,不墜靈均之指,而溷廁香 奩。仙人輕舉,聊諷陳思之懷,而夸言藥駐。矧。掞英簪 筆,不開相府之蓮;乃載酒飛籌,空餞王孫之草。五聲 雲委,六義霞沉。因之投研三湘,埋毫九曲。時惟冬暮, 快攬天鹿之編;燭蝕風前,忝應《士安》之屬。爰暢曩旨, 勉著茲文而已。

《樂府古題要解跋》
毛晉

[編輯]

「漢武帝時,乃立樂府,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 蓋樂府之所肇也。」自漢迄唐,作者猋然雲合,從未有 彙成一編者。惟唐史臣吳兢纂采漢魏以來古樂府 詞,分為十卷,惜乎不傳。傳者僅《古題要解》二卷,於傳 記及諸文集中,采其命名緣起,令後人知所祖習。又 有《樂府解題》,不著撰人名氏,與吳兢所撰差異。今人 混為一書,謬矣。但太原郭氏諸敘中,輒引《樂府解題》, 不及《古題要解》,不知何故。余家藏是書凡三本,一得 之虞山楊氏,一得之錫山顧氏。二氏素稱藏書家,不 意施朱傅墨,較訂數遍,其間脫簡訛字,尚多於几上。 凝塵既得元版頗善,但《會吟行》俱誤作《吳吟行》。按會 謂會稽。謝靈運詩「咸共聆會吟」,故云其致與《吳趨行》 同也。如《採薇操》亦曰:「晨遊高舉」,《琴曲注》中引吳兢雲 雲,茲集中不載,豈逸文尚多耶?

樂府部藝文二

[編輯]

《歌曲名詩》樂府作金樂歌
元·帝

[編輯]

《啼烏怨別偶》,曙鳥憶離家。石闕題書字,金燈飄落花。 東方曉星沒。一作度西山晚日斜。縠衫迴廣袖,團扇掩 輕紗。暫借青驄馬,來送黃牛車。

《夜聽妓賦得烏夜啼》
劉孝綽

[編輯]

鶤絃且輟弄,鶴操暫停徽。別有《啼烏曲》,東西相背飛。 倡人怨獨守,蕩子殊未歸。忽聞《生離》唱,長夜泣羅衣。

《中春麟德殿會百寮觀新樂詩一章章十六句》

[編輯]

有序         唐·德宗

貞元十四年二月戊午,上製《中春麟德殿會百寮觀新樂詩》,令太子書示百官。序曰:「朕以中春之首,紀為令節,聽政之暇,韻於歌詩,象中和之舞,聊復成篇。」 其詩八韻,中書門下謝賜詩,請頒示天下,編入樂府。

芳歲肇佳節,物華當仲春。乾坤既昭泰,煙景含氤氳。 德淺荷元貺,樂成思治人。前庭列鐘鼓,廣殿延群臣。 八卦隨舞意,五音轉曲新。顧非《咸池》奏,庶協南風薰。 式宴禮所重,浹歡情必均。同和諒在茲,萬國希可親。

《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
張說

[編輯]

金天誕聖千秋節,玉醴還分萬壽觴。試聽「紫騮」歌《樂 府》,何如騄驥舞華岡。連鶱勢出魚龍變,躞蹀驕生鳥 獸行。歲歲相傳指樹日,翩翩來伴慶雲翔。

《送康洽入京進樂府歌》
李頎

[編輯]

識子十年何不遇,只愛歡遊兩京路。朝吟左氏《嬌女 篇》,夜誦相如《美人賦》。長安春物舊相宜,小苑蒲萄花 滿枝。柳色偏濃九華殿,鶯聲醉殺五陵兒。曳裾此夜 從何所,中貴由來盡相許。白袂春衫仙吏贈,烏皮隱 幾臺郎與。新詩樂府唱堪愁,御妓應傳鳷鵲樓。西上 雖因長公子,終須一見曲陵侯。

《讀張籍古樂府》
白居易

[編輯]

張君何為者,業文三十春。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 為詩意如何,六義互鋪陳。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 讀君「《學仙》詩,可諷放佚君。讀君《董公》詩,可誨貪暴臣。 讀君《商女》詩,可感悍婦仁。讀君《勤齊》」詩,可勸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濟萬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從青衿歲,迨此白髮新。日夜秉筆吟,心苦力亦勤。 「時無采詩官,委棄如泥塵。恐君百歲後,滅沒無人聞。 願藏中祕書,百代不湮淪。願播內樂府,時得聞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讀君詩,亦知君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賤貧。病眼街西住,無人行到門。

《夢得得新詩》
前人

[編輯]

池上今宵風月涼,閑教少樂理《霓裳》。集仙殿裏新詞 到,便播笙歌作樂章。

《贈陸鬯浙西進詩除官》
章孝標

[編輯]

帝城雲物得陽春,水國煙花失主人。昨日天風吹《樂 府》,六宮絲管一時新。

《題裕之樂府後》
金·王中立

[編輯]

常恨小山無後身,元郎樂府更清新。紅裙婢子那能 曉,送與凌煙閣上人。

《過半江庵觀鐵崖樂府花游曲》
明·王弼

[編輯]

花氣作陰春晝濛,蜻蜓鬥影蘭苕風。鐵笛老仙石湖 裏,雪色長髯映湖水。美人搴芳度水門,硃紅藕絲新 染裙。蹋歌采采不成步,歌聲下徹吳王墓。蛺蝶隨香 花底來,白蓮掌上真珠杯。清音震落碧瑤碗,亂泉捲 入銀星板。老仙起舞山日西,綵雲落筆留春題。酒醒 不見玉堂使,簷竹敲風僧壁西。松香濕透小銀箋,風 流盡付《瓊瑛篇》。

《讀宋徽宗北狩龍沙賦忍聽羌笛落梅花樂府》

[編輯]

葉顒

「一聲羌笛咽龍沙,萬里燕雲獨夢家。吹入中原都是 恨,如何只怕落梅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