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16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六十一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目錄

 詩經部紀事二

經籍典第一百六十一卷

詩經部紀事二

[編輯]

《晉書文明王皇后傳》:「後諱元姬,東海郯人也。年八歲, 誦《詩》《論語》,尤善喪服,苟有文義,目所一見,必貫於心。 年九歲,遇母疾,扶侍不捨左右,衣不解帶者久之。祖 朗甚愛異之,曰:『興吾家者,此女也。惜不為男矣』!」 《庾峻傳》:「峻字山甫,太常鄭袤大奇之,舉為博士。武帝 踐祚,拜侍中,加諫議大夫,常侍帝講《詩》。中庶子何劭 論風」《雅》正變之義,峻起難往反,四座莫能屈之。 《束晳傳》:晳字廣微,博學多聞,與兄璆俱知名。少遊國 學,或問博士曹志曰:當今好學者誰曰:陽平束廣微。 好學不倦,人莫及也。所著《補亡詩》行於世。

《劉耽傳》:「耽字敬道,少有行檢,以義尚流稱,為宗族所 推。博學明習詩禮。歷金紫光祿大夫,追贈左光祿大 夫。」

《謝沉傳》:「沉字行思,博學多識,明經史。閑居養母,不交 人事,耕耘之暇,研精墳籍。康帝即位,以太學博士徵, 以質疑滯。著《毛詩》《漢書外傳》行於世。」

《袁喬傳》:「喬字彥叔,拜佐著作郎輔國將軍,進號龍驤 將軍,封湘西伯。喬博學有文才,注《論語》及詩,並諸文 筆皆行於世。」

《孝友傳》:「王裒字偉元,少立操尚,行己以禮。身長八尺 四寸,容貌絕異,音聲清亮,辭氣雅正,博學多能。隱居 教授,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三復流涕。 門人受業者,並廢《蓼莪》之篇。」

許孜字季義孝友恭讓敏而好學年二十師事豫章 太守會稽孔沖受詩書禮易及孝經。《論語》學竟還鄉 里。

劉殷字長盛,新興人也。七歲喪父,哀毀過禮,服喪三 年,未曾見齒。弱冠博通經史,綜核群言,文章詩賦,靡 不該覽。有七子,五子各授一經,一子授太史公,一子 授《漢書》。一門之內,七業俱興,北州之學,殷門為盛。 《良吏傳》:「鄧攸,字伯道,平陽襄陵人也。祖殷,亮直彊正, 鍾會伐蜀,奇其才,自黽池令召為主簿。賈充伐吳,請 殷」為長史,後授皇太子詩,為淮南太守,遷汝陰太守, 後為中庶子。

《儒林傳》:「文立字廣休,巴郡臨江人也。蜀時淤太學,專 《毛詩》《三禮》,師事譙周。門人以立為顏回、陳壽、李虔為 游夏,羅憲為子貢。泰始初,拜濟陰太守,入為太子中 庶子。」

虞喜字仲寧會稽餘姚人少立撡行博學好古太寧 中以博士徵不就專心經傳兼覽讖緯乃著安天論 以難渾蓋。又釋毛詩略注孝經為志林三十篇行於 世。

董景道字文博,弘農人也。少而好學,千里追師,所在 惟晝夜讀誦,略不與人交通。明《春秋三傳》、京氏《易》、馬 氏《尚書》《韓詩》,皆精究大義。永平中,隱於商洛山,衣木 葉,食樹果,彈琴歌笑以自娛。

孔衍字舒元魯國人孔子二十二世孫也。衍少好學 年十二能通《詩》《書》明帝之在東宮,領太子中庶子於 時庶事草創衍經學深博。又練識舊典朝儀軌制多 取正焉。

范宣字宣子,陳留人也。年十歲能誦詩書。嘗以刀傷 手,捧手改容,人問:痛邪?答曰:「不足為痛,但全受之體 而致毀傷,不可處耳。」家人以其年幼而異焉。少尚隱 遯,加以好學,手不釋卷,以夜繼目,遂博綜眾書。 《烈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字通韞,安西將軍奕之女也。 聰識有才辨,叔父安嘗問《毛詩》何句最佳?道韞稱:「吉 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謂有雅 人深致。

《劉和載記》:「和身長八尺,雄毅美姿儀,好學夙成,習《毛 詩》《左氏春秋》《鄭氏易》。及為儲貳,內多猜忌,馭下無恩。 元海死,和嗣偽位。」

《劉宣載記》:宣字士則。樸鈍少言,好學修潔。師事樂安 孫炎,沉精積思,不舍晝夜,好《毛詩左氏傳》。炎每嘆之 曰:「宣若遇漢武,當踰於金日磾也。」學成而返,不出門 閭蓋數年。

東山外史孫毓,晉時人,豫州刺史。撰《毛詩異同評》十 卷,評毛、鄭、王肅三家同異。毓尤明於王氏詩,其評揚 之水,不流束蒲,毛《傳》云:「草也。」鄭箋云:「蒲,柳也。」毓曰:「蒲 草之聲,不與戍、許相協,鄭之箋義為長。」其各有折衷,

多如此類。陸德明稱毓豫州刺史。《隋書經籍志》見於
考證
《詩》類者,稱為長沙太守;其見於別集類者,稱為汝南

守,或皆毓所周歷時著述,各紀其官爵,故或不同,然 未可考雲。

《徐州人物誌》:「陳統字元方,為徐州從事。篤志好學,尤 專精經義,於漢儒箋註,窮其閫奧。嘗著《毛詩難孫氏 評》四卷,以駁孫申、鄭,極有理致。」

《新蔡人物誌》:「干寶字令升,少勤學,博覽書記,以才器 召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賜爵關內侯,領國史。以家 貧求補山陰令,遷始安太守,歷散騎常侍,著《晉紀》。又 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二十卷,以 示劉惔,惔曰:『卿可謂鬼之董狐矣』!尤肆力經學,所著 有《毛詩音》一卷。」

《兩浙人物誌》:「謝沉,字行思,會稽山陰人。以太學博士 徵,除尚書度支郎。何充、庾冰並沉稱有史才,遷著作 郎。所著有《毛詩釋義》十卷,《毛詩義疏》十卷、《毛詩注》二 十卷。」

《陳留先賢志》:「阮侃字德恕,幼聰穎嗜學,專心經術,尤 長於詩。仕至河內太守,著《毛詩音》行世。」

《東莞名賢志》:「徐邈,姑幕人。永嘉時,避亂京口,遂家焉。 邈姿性端雅,勤學勵行,博涉多聞,下帷讀書,不遊城 邑。孝武帝崇尚儒學,招徠名士,邈以東州儒士,謝安 舉以應選,補中書舍人,在西省侍帝。雖不口傳章句, 然開釋文義,標明指趣,撰正《五經》言訓,學者宗之。性 至孝,嘗患疾,遭父憂,哀毀增篤,遂卒。仕至驍騎將軍。」 著《毛詩音》十六卷。

《河東志》:「郭璞,字景純,聞喜人。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 吶於言論詞賦,為中興之冠。好古文奇字,妙於陰陽 曆筭。其於經學,尤精《毛詩》。其釋《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曰:「三英,三德也。英謂古者以素絲英飾裘,即素絲五 紽也。其詮解之異多類此。所著述甚富。《毛詩》則有《拾 遺》一卷,《毛詩略》四卷。」

《陳郡人物誌》:「殷仲堪能清言,善屬文,與韓康伯齊名, 士咸愛慕之。調補佐著作郎,歷廣州刺史,著《毛詩雜 義》四卷。」

《陳留先賢志》:「蔡謨,字道明,陳留考城人也。弱冠舉孝 廉,州辟從事,舉秀才。東海王越召為掾,皆不就。後歷 仕至太常,領祕書監。成帝臨軒,遣使拜太傅、太尉、司 空。會將作樂,門下奏非祭祀燕享則無設樂之制,事 下太常,謨議臨軒遣使,宜有金石之樂,遂從之。臨軒 作樂,自此始也。歷開府儀同三司,領司徒,贈侍中、司 空,諡文穆。謨博學,尤長於《詩》《禮》,嘗作《毛詩疑字》,其辭 曰:『佩者,服用之稱;珮者,玉器之名。稱其服用,則字從 人;名其器,則字從玉』。其辨析精核,一時學者宗之。」 《兗州府志》:「江熙字太和,濟陽人。東晉時官兗州別駕, 著《毛詩注》二十卷。」

《河東志》:「江惇字思俊,少好《毛詩》,著有《毛詩音》。東晉時, 屢徵不仕。」

《宋書裴松之傳》:「松之字世期,河東聞喜人也。年八歲 學通《論語》《毛詩》,博覽墳籍。歷仕中散大夫,領國子博 士,進太中大夫。」

《隱逸傳》:「周續之字道祖,鴈門廣武人也。豫章太守范 甯於郡立學,招集生徒,遠方至者甚眾。續之年十二, 詣甯受業,居學數年,通五經並緯候,名冠同門,號曰 顏子。通《毛詩》六義及《禮論》《公羊傳》,皆傳於世。」

《東莞志》:徐廣字野民,姑幕人,邈之弟也。家世好學,至 廣尤精,百家數術,無不研覽。仕晉歷大司農祕書監。 恭帝遜位,廣哀感,涕泗交流,謝晦曰:「徐公將無小過?」 廣曰:「身與君不同,君佐命興王,逢千載嘉運,身世荷 晉德,眷戀故主,因更歔欷。」永初元年,詔遷中散大夫, 廣表歸桑梓,許之。性好讀書,老猶不倦,著《毛詩隱 義》二卷。

《豫章志》:「雷次宗,字仲倫,南昌人。宋徵通直郎,不赴。開 館教授,門徒千人,著《毛詩義》一卷。」

《琅邪志》:「徐愛字長玉,開陽人。宋元徽年歷中散大夫, 著有《毛詩音》。」

《廬江志》:「何偃字仲弘,灊人也,尚之之子。尚之為司空 尚書令,偃居門下,為侍中,父子並處權要,頗得時譽。 偃好著書,有《毛詩釋》一卷。」

《彭城志》:劉孝孫博學通敏,仕多不遂,常嘆曰:「古人開 一說而至卿相,立談間而降白璧,書籍妄耳。」著《毛詩 正論》十卷,演毛之簡,破鄭之恠。 《南齊書蕭惠基傳》:惠基弟惠休,進號冠軍將軍。建武 二年,虜圍鍾離,惠休拒守。虜遣使仲長文真謂城中 曰:「聖上方修文德,何故完城拒命?」參軍羊倫答曰:「獫 狁孔熾,我是用急。」

《高逸傳》:「顧歡字景怡,早孤,每讀書至哀哀父母,輒執 書慟泣。學者由是廢《蓼莪》篇不復講。」

《梁書許懋傳》:「懋字昭哲,高陽新城人。父勇惠,齊太子 家令,穴從僕射。懋少孤,篤志好學。十四入太學,受《毛 詩》。旦領師說,晚而覆講,座下聽者常數十百人。因撰 《風雅比興義》十五卷,盛行於世《西陽王大鈞傳》:「年七歲,高祖嘗問:讀何書,對曰:『學詩』。 因命諷誦,音韻清雅。高祖因賜王羲之書一卷。」 《儒林傳》:「伏曼容,字公儀,梁」臺建,以曼容舊儒,召拜司 馬。出為臨海太守。為《毛詩集解》。

嚴植之少善老莊精解喪服孝經。《論語》及長遍治鄭 氏禮。《周易》毛詩左氏春秋。

賀瑒子革字文明少通三禮及長遍治孝經。《論語》毛 詩。《左傳》。

《文學傳》:「陸雲:公字子龍,五歲誦《論語》《毛詩》,九歲讀《漢 書》,略能記憶。從祖倕、沛國劉顯質問十事,雲公對無 所失,顯歎異之。」

《處士傳》何引,點之弟也。師事沛國劉瓛,受《易》及《禮記》 《毛詩》。又入鍾山定林寺聽內典,其業皆通。著《毛詩總 集》六卷,《毛詩隱義》十卷。

劉敲字士光幼有識慧與群兒同處獨不戲弄六歲 誦毛詩意所不解便能問難家人每異之及長博學 有文才。

《丹徒縣志》:「關康之字伯愉,河東人。世居京口,以墳籍 為務,四十年不出門,不應州府辟。宋太始中徵通直 郎,不就。晚以母老家貧,求為嶺南小縣。性清約,獨處 一室,稀與妻子相見,不通賓客,弟子以業傳受。齊太 祖為領軍時,送《春秋五經》,命康之手自點定。康之嘗 為《毛詩義》,經籍疑滯,多所論釋。」

《清河志》:「崔靈恩少篤學從師,遍通五經。梁桂州刺史 嘗集眾解為《毛詩集注》,探三家之本,凡二十四卷。」 《武康志》:「沈重字德厚,專心儒學,博覽群書。仕梁為五 經博士,卒年八十四。隋文帝遣使祭以少牢,贈開府 儀同三司。所著有《毛詩義疏》二十八卷、《毛詩音》二卷, 行於世。」

東山外史謝曇濟,梁給事中,自幼嗜學,至老不倦。所 著有《毛詩檢漏義》二卷。

《沛郡志》:「劉瓛,字子珪,相人也。篤志好學,尤長於《詩》。袁 粲薦其清德,為祕書郎。所著《毛詩篇次義》一卷,行於 世。」

《陳書儒林傳》:「全緩字弘立,梁太清初,歷王國侍郎,奉 朝請,俄轉國子助教,兼司議郎,專講《詩》《易》。太建中,累 遷諮議參軍。」

張譏字直言,清河武城人也。幼聰俊有思理,受學於 汝南周弘正,每有新意,為先軰推服。撰《毛詩義》十五 卷。

顧越字思南少孤聰慧有口辯說毛氏詩旁通義梁 太子詹事周捨甚賞之時有東陽龔孟舒者亦治毛 氏詩善談名理。

《文學傳》:「杜之偉字子大,七歲受《尚書》,稍習《詩》《禮》,略通 其學。」

許亨字亨道父懋梁散騎常侍以學藝聞撰毛詩風 雅比興義類十五卷。

《北魏書文成五王傳》:「安豐王子延明撰《五經宗略》《〈詩》 《禮〉別義》,行於世。」

《於栗磾傳》:「於忠字思賢,後妻中山王尼須女,微解詩 書。靈太后臨朝,引為女侍中,賜號范陽郡君。」

《封懿傳》:「封軌子偉伯,字君良,博學有才思,討論《禮》《傳》 《詩》《易》疑事數十條,儒者咸稱之。」

《崔浩傳》:浩少好文學,博覽經史。太宗初,拜博士祭酒。 世祖以浩輔東宮之勤,賜繒絮布帛各千段。浩上《五 寅元曆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孝經》《論 語》《詩》《尚書》《春秋》《禮記》《周易》,三年成訖,謹以奏呈。」 《房法壽傳》:法壽族子景伯。景伯次弟景先,字光胄,幼 孤貧,無資從師,其母自授《毛詩》、曲禮。

《裴駿傳》:駿從弟安祖,少而聰慧,年八九歲就師講《詩》, 至《鹿鳴》篇,語諸兄云:「鹿雖禽獸,得食相呼,而況人也。」 自此之後,未曾獨食。

《高允傳》:「性好文學,擔笈負書,千里就業,博通經史,天 文術數,尤好《春秋公羊》。所製《左氏公羊釋》《毛詩拾遺》 論、雜解、議,《何鄭膏肓》事,凡百餘篇,別有集行於世。」 《游明根傳》:「子肇,治《周易》《毛詩》,撰《白珪論》傳於世。」 《常景傳》:「景字永昌,少聰敏,初讀《論語》《毛詩》,一受便覽。 及長,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孫良舉為律博士,高 祖親得」其名,既而用之,後為門下錄事、太常博士。 《儒林傳》:「劉獻之少而孤貧,雅好《詩傳》。曾受業於渤海 程元,後遂博觀眾籍,善《毛詩》,注《毛詩序義》一卷,今行 於世,並《章句疏》三卷。子爰古、參古,並傳父詩,而不能 精通也。」

劉蘭年三十餘始入小學書急就篇家人覺其聰敏 遂令從師受春秋詩禮於中山王保安家貧無以自 資。且耕。且學三年之欲便白其兄蘭欲講書其兄笑 而聽之為立黌舍聚徒二百。

孫惠蔚年十五粗通詩書及孝經。《論語》。

徐遵明,年十七,隨鄉人毛靈和等詣山東求學。至上 黨,乃師屯留王聰,受《毛詩》《尚書》《禮記》。一年,便辭聰詣

燕趙,師事張吾貴。吾貴門徒甚盛,遵明伏膺數月,乃
考證
私謂其友人曰:「張生名高而義無檢格,凡所講說,不

愜吾心,請更從師。」遂與平原田猛略就範陽孫買德 受業。一年,復欲去之,猛略謂遵明曰:「君年少從師,每 不終業,千里負帙,何去就之甚?如此用意,終恐無成。」 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師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 心曰:「正在於此。」乃詣平原唐遷納之,居於蠶舍,讀《孝 經》《論語》《毛詩》《尚書》《三禮》。不出門院,凡經六年,時彈箏 吹笛,以自娛慰。

董徵年十七師清和監伯陽受。《論語》《毛詩》《春秋》。《周易》 盧景裕注。《周易》《尚書》《孝經》《論語》《禮記》《老子》其《毛詩》《春 秋》《左氏》未訖。

李業興,天平四年,使蕭衍。衍問:「《詩·周南》,王者之風,繫 之周公;《召南》,仁賢之風,繫之召公。何名為繫?」業興對 曰:「鄭注《儀禮》云:『昔太王、王季居於岐陽,躬行《召南》之 教,以興王業』。及文王行今《周南》之教,以受命作邑於 酆,分其故地,屬之二公,故名為繫。」衍又問:「若是故地, 應自統攝,何由分封二公?」業興曰:「文王為諸侯之時」, 所化之本國,今既登九五之尊、不可復守諸侯之地、 故分封二公。

《良吏傳》:「裴佗字元化。佗容貌魁偉,隤然有器望,少治 《春秋》、杜氏《毛詩》《周易》,並舉其宗,致舉秀才,以高第除 中書博士。」

《徐州志》:「元延明,後魏宗室也。其始為徐州牧,甚得人 譽。後復都督徐州,徐以頻遭師旅,人物凋弊,延明招 攜新故,人悉安業。所著有《毛詩誼府》三卷,晉封安豐 王。」

《彭城志》:「劉芳字伯友。處窮窘而業尚專固,聰敏過人, 篤志墳典。晝則傭書以自給,夜則窮經不寢,著《窮通 論》以自慰。仕魏,累遷中書令,所著述凡十有六。書於 詩別有《毛詩箋音證》十卷。其箋轡」字義云:「轡是御者 所執,不得以轡為勒。其以勒為轡者,蓋是北人避石 勒名也。今南人皆云馬勒,而以『控』為轡,反覆推之,此」 為明證。《詩》稱「執轡如組」,又曰「六轡在手。」以所執為轡, 審矣。俗儒咸以轡為勒,而曾無悟者。其詮蟋蟀云:蟋 蟀,今促織也,一名蜻蛚,或謂之蟋蟀,或謂之蛬,南楚 謂之王孫也。其詮蠨蛸云:「蠨,蛸長。」請幫助識別此字。《小蜘蛛》長腳者, 俗呼之為「喜子。」其《箋釋》為古人所未及者,如此類甚 多,惜其書今不傳雲。

《北齊書楊愔傳》:「愔字遵彥,小名秦王。六歲學史書,十 一受《詩》《易》,好《左氏春秋》。幼喪母,曾詣舅源子恭。子恭 與之飲,問讀何書?」曰:「『誦詩』。子恭曰:『誦至《渭陽》未邪』?愔 便號泣感噎。子恭亦對之欷歔,遂為之罷酒。」

《儒林傳》:「李鉉年十六從浮陽李周仁受《毛詩》《尚書》。二 十三便自潛居,討論是非,撰定《孝經》《論語》《毛詩》《三禮》 義疏。」

劉軌思說《詩》甚精,少事同郡劉敬和,敬和事同郡程 歸則,故其鄉曲多為詩者。軌思,天統中任國子博士。 馬敬德,少好儒術,負笈隨大儒徐遵明學《詩》《禮》,略通 大義而不能精,遂留意於《春秋左氏》。

張思伯善說。《左氏傳》亦治毛詩章句以二經教齊安 王廊武平初國子博士。

《周書齊煬王憲傳》,「太祖第五子也。少與高祖俱受《詩 傳》,咸綜機要,得其指歸。」

《文帝十三子傳》「宋獻公震,字彌俄突,幼而敏達,年十 歲誦《孝經》《論語》《毛詩》。」

《竇熾傳》:「熾少從范陽祁忻受《毛詩》《左氏春秋》,略通大 義。」

《儒林傳》:「樂遜,正光中聞碩儒徐遵明領徒趙、魏,乃就 學《孝經》《喪服》《論語》《詩》《書》《禮》《易》《左氏春秋》大義。」

《異域傳》:「高昌國,文字亦同華夏有《毛詩》《論語》《孝經》。置 學官,弟子以相教授。」

《隋書陸爽傳》:「爽,魏郡臨漳人。同郡侯白,字君素,好學 有捷才,性滑稽,尤辯俊。舉秀才,為儒林郎。通侻不恃 威儀,好為誹諧雜說,人多愛狎之。所在之處,觀者如 市。楊素甚狎之。素嘗與牛弘退朝,白謂素曰:『日之夕 矣』。素大笑曰:『以我為牛羊下來邪』?」

《來護兒傳》:護兒字崇善,江都人也,幼而卓詭,好立奇 節。初讀至「擊鼓其鏜」,踴躍用兵,羔裘豹飾,孔武有力, 捨書而歎曰:「大丈夫在世當如是。」

《郎茂傳》:茂少敏慧。七歲誦《騷》《雅》,日千餘言。十五師事 國子博士河間權會受《詩》《易》《三禮》。

《儒林傳》:蕭該性篤學,《詩》《書》《春秋》《禮記》,並通大義。 房暉遠幼有志行,治《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易》。高祖 嘗謂群臣曰:「自古天下有女樂乎?」楊素以下俱莫知 所出,遂言無女樂。暉遠進曰:「臣聞窈窕淑女,鐘鼓樂 之,此即王者房中之樂,著於《雅》《頌》,不得言無。」高祖大 悅。

《劉炫傳》:「炫著《毛詩述議》四十卷,注《詩序》一卷,行於世。 魯世達,煬帝時為國子助教,撰《毛詩章句義疏》四十 一卷,行於世。」

王孝籍注尚書及詩遭亂零落《文學傳》王頍年二十尚不知書為其兄顒所責怒,於 是感激始讀孝經。《論語》晝夜不倦遂讀《左傳》禮易詩 書乃歎曰:「書無不可讀者」年二十二周武帝引為露 門學士高祖授國子博士。

潘徽性聰敏少受禮於鄭灼受毛詩於施公受書於 張沖講莊老於張譏並通大義尤精三史。

王貞字孝逸,梁郡陳留人也。少聰敏,七歲好學,善《毛 詩》《禮記》《左氏傳》《周易》,諸子百家無不畢覽。

《唐書順宗本紀》:「大曆十四年,立為皇太子。後侍宴魚 藻宮,張水嬉綵艦,宮人為櫂歌,眾樂間發。德宗驩甚, 顧太子曰:『今日何如』?太子誦詩好樂無荒,以為對。」 《馬周傳》:「周字賓王,博州荏平人。少孤,家窶狹,嗜學,善 詩、《春秋》。」

《郭山惲傳》:「山惲者,河東人。善治禮。景龍中累遷國子 司業。帝昵宴近臣及修文學士,詔遍為伎。工部尚書 張錫為《談容娘舞》,將作大匠宗晉卿為《渾脫舞》,左衛 將軍張洽為《黃麞舞》。給事中李行言歌駕車西河曲, 餘臣各有所陳,皆鄙黷。而山惲奏無所習,惟知誦詩, 乃誦《鹿鳴》《蟋蟀》二篇,未畢,中書令李嶠以其近規諷」 止之。帝嘉其直,下詔褒咨,賜服一稱。

《柳公權傳》:「公權博貫經術,於《詩》《書》《左氏春秋》《國語》、莊 周書尤邃,每解一義,必數十百言。」

《鄭覃傳》:「進門下侍郎、弘文館大學士。帝坐延英論詩 工否,覃曰:孔子所刪,三百篇是已,其非雅正者,烏足 為天子道哉!夫《風》、大小雅,皆下刺上之變,非上化下 為之。故王者采詩,以考風俗得失。若陳後主、隋煬帝, 特能詩之章解,而不知王術,故卒歸於亂。章什諓諓, 願陛下不取也。」

《儒學傳》:「孔穎達字仲達,八歲就學,誦記日千餘言。及 長,明《服氏春秋傳》《鄭氏尚書》《詩》《禮記》。」

張士衡九歲居母喪哀慕過禮博士劉軌思見之為 泣下奇其操謂父文慶曰:「古不親教子吾為君成就 之」乃授以詩禮。

啖助字叔佐淹該經術趙匡陸質其高弟也。大曆時 助匡質以《春秋》施士匈以詩仲子陵袁彝韋彤韋茝 以禮蔡廣成以《易》強蒙以。《論語》皆自名其學。

《文藝傳》:「李白字太白。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 十歲通詩書。」

《舊唐書呂才傳》:「子方毅,七歲能誦《周易》《毛詩》。太宗聞 其幼敏,召見甚奇之。」

《路隨傳》:「父泌,少好學,通五經,尤嗜《詩》《易》《左氏春秋》能 諷其章句,皆究深旨。」

《儒學賈公彥傳》:「趙州李元植,受《三禮》於公彥,習《春秋 左氏》於王德韶,受《毛詩》於齊威。」

《許叔牙傳》:叔牙,潤州句容人,少精於毛詩、《禮記》。貞觀 中,遷太子洗馬。嘗撰《毛詩纂義》十卷,以進皇太子,太 子賜帛百段,兼令寫本付司經局。御史大夫高智周 嘗謂人曰:「凡欲言詩者,必先讀此書。」叔牙字延基。 《蘇州府志》:「施士丐,吳縣人。明毛、鄭《詩》,通《左氏春秋傳》, 善講說,朝之賢士大夫從而執經考疑者繼於門。太 學習《毛鄭詩》《春秋左氏傳》者,皆其弟子。在太學者十 九年,由四門助教為太學助教,由助教為博士。劉禹 錫嘗與柳宗元、韓愈詣士丐,聽士丐講《毛詩》。其說『維 鵜在梁』,謂梁者,人取魚之梁也。《詩》言鵜」自合求魚,不 合於人。梁上取其魚,譬之人自無善事,攘人之美者, 如鵜在人之梁。毛註失之。又說山無草木曰「岵」,所以 言「陟彼岵兮」,言無可岵也。以岵之無草木,故以譬之。 又說《甘棠》之詩「勿翦勿拜,召伯所憩。」「拜」言如人身之 拜,小低屈也。上言「勿翦」,終言「勿拜」,明召伯漸遠,人思 不可得也。《毛詩》「拜」猶「伐」,非也。又言「維北有斗,不可以 挹酒漿」,言不得其人也。毛都不注云雲。三子聽其說, 皆忻然忘倦。

《遼史姦臣張孝傑傳》:太康二年秋獵,帝一日射鹿三 十,燕從官,酒酣命賦《雲上於天詩》,詔孝傑坐御榻傍, 上誦《黍離詩》。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孝傑奏曰:「今天下太平,陛下何憂?富有四海,陛下何 求?」帝大悅。

《宋史宗室燕懿王德昭傳》:「惟吉字國祥,好學,善屬文, 每誦《詩》至《蓼莪》篇,涕泗交下,宗室推其賢孝。」

趙師民傳,遷天章閣侍講。嘗講《詩》「如彼泉流」,曰:「水之 初出,喻王政之發。順行則通,通故清潔;逆亂則壅,壅 故濁敗。賢人用,則王政通而世清平;邪人進,則王澤 壅而世濁敗。幽王失道,用邪絀正,正不勝邪,雖有善 人,不能為治,亦將相牽而淪於汙濁也。」帝曰:「水何以 喻政?」對曰:「水者順行而潤下,利萬物,故以此喻政。此 於比興義最大。」師民累請補郡,除龍圖閣直學士、知 耀州,將行,上疏曰:「近睹太陽食於正朔,《詩》曰:『十月之 交,朔日辛卯』。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謂以陰奸陽, 失其敘也。又曰:『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 為陵』。謂下陵上,侵其權也。又曰:『皇父卿士,番維司徒,

家伯,冢宰仲允,膳夫,棸子內史,蹶維』」趣馬,楀維,師氏
考證
謂小大之臣有不得其人者也。宗周之間,時王失德,

今而引喻,蓋事有所譬,固為不諱。願陛下朝夕咨於 丞弼心膂之臣,洎左右近侍耳目之官,其忠而純者 與之慎柬內外百執事及州縣牧宰,使主恩究於下, 不為群邪所蔽塞,則億兆之幸也。

《趙賀傳》:「賀字餘慶,開封封丘人。事繼母至孝,舉《毛詩》 及第。」

《胡則傳》:「龍昌期嘗注《詩》,其說詭誕穿鑿。嘉祐中,詔取 其書,歐陽修言其異端害道,不當推獎。」

《王安石傳》:「初,安石訓釋《詩》《書》《周禮》,既成,頒之學官,天 下號曰《新義》。」

《王雱傳》:「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神宗數留與語,受 詔撰《詩》《書》義。書成,遷龍圖閣學士。」

《范百祿傳》:「『『為翰林學士,拜中書侍郎。是歲郊祀,議合 祭天地,禮官以昊天有成命』為言。百祿曰:此三代之 禮,奈何復欲合祭乎?《成命》之頌,祀天祭地,均歌此詩, 亦如春夏祈穀而歌《噫嘻》,亦豈為一祭哉』!爭久不決, 質於帝前。宰相曰:『百祿之言,禮經也。今日之用,權制 也。陛下始郊見,宜以並事天地為恭』。於是合祭。」 《蘇轍傳》:「轍性沉靜簡潔,為文汪洋澹泊,似其為人,不 願人知之。而秀傑之氣,終不可掩,其高處殆與兄軾 相迫。所著《詩傳》行於世。」

《李常傳》:「常字公擇,南康建昌人。少讀書廬山白石僧 舍,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十卷,名舍曰李氏山房。有《詩 傳》十卷。」

《孔武仲傳》:「武仲字常父。幼力學,舉進士,中甲科。以寶 文閣待制知洪州,徙宣州。坐元祐黨奪職。所著《詩、書、 論語》《金華講義》《內外制》、雜文共百餘卷。」

《鮮于侁傳》:「侁字子駿,閬州人。性莊重力學。舉進士,歷 待制。刻意經術,著《詩傳》,為范鎮、孫甫推許。」

《彭汝礪傳》:「汝礪字器資,饒州鄱陽人。治平二年舉進 士第一,歷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又降待制知江 州。所著《易義》《詩義》、詩文凡五十卷。」

《沈銖傳》:銖父季長,王安石妹婿也。少從安石學,進士 高第,至國子直講,崇政殿說書,起居郎,權中書舍人。 講詩「南山有臺」,至「萬壽無期」,以為此太平之基,立而 可久之應。哲宗屢首肯之。

《張浚傳》:「浚字德遠,漢州綿竹人。除少師,加贈太師,諡 忠獻。《書》《詩》《禮》《春秋》《中庸》,各有解。」

《王居正傳》:「居正字剛中,揚州人。少嗜學,工文辭。入太 學時,習《新經字說》者,主司輒置高選。居正語人曰:『窮 達自有時,心之是非可改邪』?歷兵部侍郎,以所論王 安石父子之言不合於道者,裒得四十二篇,名曰《辨 學》,上之,為《詩辨學》二十卷。」

《黃度傳》:「度字文叔,紹興新昌人。好學讀書,進龍圖閣 學士。度志在經世,而以學為本,作《詩說》。」

《柴中行傳》。「中行字與之,餘干人。紹熙元年進士,進祕 閣修撰,知贛州,以言罷。理宗即位,以右文殿修撰主 管南京鴻慶宮,賜金帶。所著有《詩講義》。」

《劉爚傳》:「爚字晦伯,建陽人。與弟韜仲受學於朱熹、呂 祖謙。乾道八年舉進士,進封子爵,權工部尚書,賜衣 帶鞍馬兼左諭德。每講讀至經史所陳聲色嗜慾之 戒,輒懇切再三敷陳之。進讀詩之說,詹事戴溪讀之 為之吐舌。所著有《東宮詩解》。」

《孫逢吉傳》:逢吉字從之,吉州龍泉人。隆興元年進士 第。以祕書監兼吏部侍郎,俄為孝宗攢宮按行事。朱 熹在經筵,小人共不便。潛激上怒,中批與祠。劉光祖 與逢吉同在講筵,吏請曰:今日某侍郎輪講,以疾告, 孫侍郎居次,請代之。逢吉曰:『常所講《論語》,今安得即 有講義』?已而問侍郎講義安在,取觀之,則講《〈詩權輿 〉篇》刺康公與賢者有始而無終,與逐朱熹事相類。逢 吉欣然代之講,因於上前爭論甚苦。上曰:「朱熹言多 不可用。」逢吉曰:「熹議祧廟,與臣不合,他所言皆正,未 見其不可用,寖失上意?」

《許奕傳》:奕所著有《毛詩說》行世。

《楊𥳑傳》:「門人錢時,字子是,淳安人。幼奇偉不群,讀書 不為世儒之習,絕意科舉,究明理學。丞相喬行簡知 其賢,特薦之朝,詔守臣以所著書來上。其書有《學詩 管見》。」

《張虙傳》:「虙字子宓,慈谿人。慶元二年進士。歷祕書郎 兼吳益王府教授,改兼莊王府。講《毛詩》終篇,乞以所 讀諸子改《尚書》。帝曰:『吾固以《詩》《書》成《麟趾》之美也』。遷 著作郎。」

《高斯得傳》。斯得字不妄,稼之子也。紹定二年進士,進 端明殿學士。所著有《詩膚說》行世。

《沈煥傳》:「煥友舒璘,字元質,一字元賓,奉化人。舉乾道 八年進士,為徽州教授,徽習頓異。《詩》《禮》久不預貢士, 學幾無傳。璘作《詩禮講解》,家傳人習,自是其學寖盛。 丞相留正稱璘為當今第一。教官,歷通判宜州。淳祐 中,特諡文靖。」

《趙汝談傳》:「汝談字履常,生而穎悟。登淳熙十一年進士,歷權刑部尚書。汝談天資絕人,沉思高識。其論《詩》 不以《小序》為信,要亦卓絕特立之見。」所著有《詩注。 陳宗禮傳》:「宗禮字立之,少貧力學,淳祐四年進士。度 宗即位,兼侍講,以詩進講,因奏帝舉動無微不顯,古 人所以貴於慎獨也。」擢禮部尚書。

《馮去非傳》:「去非父椅,字儀之,家居授徒,所著《易》《書》《詩》 等書。」

《道學傳》:「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諡曰文, 追封信國公,改徽國。所著有詩集傳。」

張栻為吏部侍郎兼侍講,講《詩·葛覃》,進說:「治生於敬 畏,亂起於驕淫。使為國者每念稼穡之勞,其后妃不 忘織紝之事,則心不存者寡矣。」因上陳祖宗自家刑 國之懿,下斥今日興利擾民之害。上嘆曰:「此王安石 所謂人言不足恤者,所以為誤國也。」

陳淳,字安卿,漳州龍溪人。朱熹守其鄉,淳請受教。所 著有《禮》《詩》等書,門人錄其語,號《筠谷瀨口金山所聞 儒林傳》。王昭素,開封酸棗人。少篤學不仕,博通九經, 尤精詩、《易》。

周堯卿,字子俞,道州永明人。長於毛、鄭詩。其學《詩》,以 孔子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孟子所謂 「說《詩》者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考《經》指歸,而見毛、鄭之 得失,曰:「毛之傳欲𥳑,或寡於義理,非一言以蔽之也; 鄭之箋欲詳,或遠於性情,非以意逆志也。是可以無 去取乎?」有《詩說》三十卷。

呂祖謙,字伯恭。學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獻」之傳。長從 林之奇、汪應辰、胡憲遊,既又友張栻、朱熹,講索益精。 歷著作郎兼編修官。嘗修《讀詩記》,未成書。

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陽人。生而穎悟,八歲能詩,日 記數千言。既長,登西山絕頂,忍飢啖薺讀書。聞朱熹 名,往師之。熹嘗曰:「人讀《易》書難,季通讀難書易。」熹為 《詩傳》,皆與元定往復參訂。

陳傅良,字君舉,溫州瑞安人。進寶謨閣待制,諡「文節。」 傅良著述,有《詩解詁》行於世。

戴溪字肖望永嘉人少有文名為太子詹事兼祕書 監景獻太子命為《詩說》以進。

楊泰之字叔正,眉州青神人。直寶謨閣、知重慶府。所 著《詩類》《詩名物編》《詩事類》。

王柏,字會之,婺州金華人。為麗澤、上蔡兩書院師,鄉 之耆德皆執弟子禮。柏之言曰:「今《詩》三百五篇,豈盡 定於夫子之手?所刪之詩,容或有存於閭巷浮薄之 口,漢儒取於補亡。」乃定《二南》各十有一篇,兩兩相配, 退《何彼穠矣》《甘棠》,歸之《王風》,削去《野有死麇》,黜鄭、衛 淫奔之詩。所著有《詩辨說》。

王應麟字伯厚,慶元府人。淳祐元年舉進士,歷禮部 尚書兼給事中丞。所著有《詩攷》五卷、《詩地理攷》五卷、 《文苑傳》。梅堯臣字聖俞,嘗撰《毛詩小傳》二十卷。 《老學庵筆記》:先左丞言:「荊公有《詩正義》一部,朝夕不 離手,字大半不可辨。」世謂荊公忽先儒之說,蓋不然 也。

《太平清話》:項希憲家馬和之《邠風》一卷,至《七月狼跋》 凡七段,皆高宗補書經文。高宗每云:「寫字當寫經」,不 惟學字,又得經書不忘。或每書《毛詩》,虛其後,命和之 圖焉。

《莆田縣志》:「劉宇以毛、鄭異義,折衷從一,倣唐陳岳《三 傳折衷論》之例,《折衷》二十卷,凡一百六十八篇。」 《仙遊縣志》:「茅知至隱於縣之西山,以六經教授鄉里。 景祐中,龐藉以德行薦,補州學教授,有《周詩義》二十 卷。」

《揚州府志》:「沈銖,字子平。少從王介甫學,舉熙寧癸丑 進士,歷官起居郎、中書舍人。《詩傳》二十卷,沈季長撰, 銖續成之。」

《蘇州府志》:「李撰字子約,登熙寧六年進士,為江州彭 澤令。仕終朝奉大夫,有《毛詩訓解》二十卷。」

《浦城縣志》:「吳駿字晞遠,元豐八年進士。政和初,通判 饒州。有《詩解》二十卷。」

《延平縣志》:「羅從彥字仲素,紹興二年,以特科授博羅 主簿,學者稱豫章先生。有《詩解》。」

《江西通志》:「丘稅字為高,南豐人。入太學。建炎初,伏闕 上書,乞徙都金陵,以圖恢復。所著有《詩解義》。」

《閩縣志》:「李樗字若林,受業於呂本中,後領鄉貢,有《毛 詩註解》三十六卷,學者稱迂齋先生。」

《廬陵縣志》:「羅維藩字價卿,擢進士第,歷從政郎,著《詩 解》二卷。」

《松陽志》:「潘好古字敬修,喜著書,有《毛詩》五十一卷。」 《撫州府志》:「吳曾字虎臣,崇仁人。高宗時以獻書得官, 累遷至吏部郎中,有《毛詩辨疑》。」

《錢塘縣志》:「馬和之,紹興中登第。善畫,筆法自成一家。 高、孝兩朝深重其畫,每書《毛詩》三百篇,令和之圖寫。 官至工部侍郎。」

《閩縣志》:「陳駿字敏仲,為大冶丞,從遊朱子之門,著有 《毛詩筆義《建陽縣志》:「劉鑰,朱子高第,仕至工部尚書,諡文康,著 有《東宮詩解》。」

《龍谿縣志》:「黃杶字實夫,淳熙中,以舍選入對,升進士 丙科,調南劍教授,終宣教郎。著有《詩解》二十卷,《總論》 一卷。」

《溫州府志》:「林拱辰字巖起,平陽縣人。淳熙戊戌登第, 歷廣東經略、安撫使。有詩傳刊於平江。」

《休寧縣志》:「金朋說字希傅。幼承家學,通《毛詩》,羈冠鼓 篋,與朱權、程卓、許文蔚輩同遊程文𥳑、吳文肅二公 門,時稱八達。領鄉舉,淳熙丁未,中南省試,奉清問,策 對剴切,賜王容榜進士。初授臨安府學教授,遷鄱陽 知縣。時丞相趙汝愚去位,韓𠈁胄當國,引進同類,指 道學曰『偽學,《四書》、六經並為大禁,凡薦舉改官,悉令』」 漕司取狀牘,自陳非偽學之黨,方得擢用。朋說應薦, 上狀言:「幼習《詩經》,長從師朱熹,讀孔、孟及程氏遺書, 向無為偽。」浩然嘆曰:「是尚可靦顏祿位乎?」遂解職歸。 先是,從朱熹問學於信州,熹嘗謂:「希傅實吾鄉古博 君子,不當在弟子列。至於論辨義理,窮極精微,吾甚 重之。」及知鄱陽時,晦翁又遺書言:「君子事君,當官必 以其道,希傅盍自勉。」故值偽學之禁,毅然休致。可見 其信道之篤,而富貴無足動其中矣。

《寧波府志》:「舒璘字元質,奉化人。乾道中為宜州通判。 有《詩學發微》。」

《閩縣志》:「高頤字元齡,慶元進士,知永州東安縣。」 《遂昌縣志》:「張貴謨字子智,由進士主吳縣簿,教授撫 州,宰江山縣,官至朝議大夫,有《詩說》三十卷。」

《寧波府志》:「黃應春,奉化人。嘉熙二年進士。官至朝散 郎,知處州。著有《詩說》。內翰應㒡,左史黃自然繳進,送 監看詳,除國子學錄。」

《四川總志》:「史守道字孟傳,眉州人。紹定進士,迪功郎, 著《詩略》十卷。」

《樂清縣志》:「湯建字達可,學者稱藝堂先生,著有《詩衍 義》。」

《建陽縣志》:「劉垕字伯醇,寶慶三年,知江寧,以收李全 功,轉朝請大夫,知常州、衡州,移南劍州。學者稱靜齋 先生。著《毛詩解》。」

《江西通志》:「謝升孫,南城人。舉進士,為翰林編修官。朝 士稱為南窗先生。著《詩義斷法》。」

《建昌縣志》:「段昌武著有《叢桂毛詩集解》三十卷,《讀詩 總說》一卷,《詩義指南》一卷。」

《建陽縣志》:「熊剛大從蔡淵、黃榦遊,為建安教授,有《詩 經註解》,學者稱古溪先生。」

《赤城新志》:「蔡夢說字起巖,黃巖人。從車敬齋游,究心 濂洛之學,開門授徒。黃超然、高志、尹方儀皆其弟子 也。所著書多散亡,獨詩箋八卷藏於家。」

《徽州府志》:「江愷字伯幾,婺源人。貢禮闈。宋亡,衣齊衰 隱居,學者稱雪江先生。」

《豐城縣志》:「陳煥字時可,宋亡不仕,著有《詩傳微》。」 《嚴州府志》:「何逢原字文瀾,分水人。咸淳間官中書舍 人。宋亡入元,被薦不起,著有《毛詩通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