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05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五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五十六卷目錄
喪葬部彙考二十
唐五〈元宗開元三則 天寶二則 肅宗寶應一則 代宗廣德一則 大曆三則 德
宗貞元三則 順宗永貞一則 憲宗元和三則 穆宗長慶一則 敬宗寶曆一則 文宗
大和一則 開成一則 武宗會昌二則 宣宗大中三則 懿宗咸通四則 僖宗乾符一
則 文德一則 昭宗天祐一則 昭宣帝天祐一則〉
禮儀典第五十六卷
喪葬部彙考二十
[編輯]唐五
[編輯]開元二十三年詔議舅母及堂姨舅之服
[編輯]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韋縚傳》:開元二十三年 詔書,服紀所未通者,令禮官學士詳議。縚上言:「《禮》,《喪 服》:舅緦麻三月,從母小功五月。《傳》曰:『何以小功?以名 加也。而堂姨、舅母恩所不及焉』。外祖父母小功五月。 《傳》曰:『何以小功?以尊加也。舅緦麻三月,皆情親而屬 疏也。外祖正尊,服同從母姨、舅一等,而有輕重。堂姨 舅親未疏,不相為服,親舅母不如同爨,其亦古意,有 所未暢。且外祖小功,此為正尊,請進至大功;姨舅儕 親服宜等,請進舅至小功,堂姨舅以疏降,親舅從母 一等。親舅母古未有服,請從袒免』。」於是韋述議曰:「自 高祖至元孫,並身,謂之九族,由近及遠,差其輕重,遂 為五服。《傳》曰:『外親服皆緦』。鄭元曰:『外親之服,異姓正 服不過緦;外祖父母小功,以尊加;從母小功,以名加; 舅甥、外孫、中外昆弟皆緦。以匹言之,外祖則祖也,舅 則伯叔也。父母之恩不殊,而獨殺於外者,有以也。禽 獸知母而不知父,野人則父母等,都邑之士則知尊 禰,大夫則知尊祖;諸侯及太祖,天子及始祖。聖人究 天道,厚祖禰,繫姓族,親』」子孫,則母黨之於本族,不同 明甚。「家無二尊,喪無二斬,人之所奉,不可二也。為人 後降其父母喪,女子嫁殺其家之喪,所存者遠,抑者 私也。」若外祖及舅加一等,而堂舅及姨著服,則中外 其別幾何?且《五服》有上殺之義,伯叔父母服大功,從 父昆弟亦大功,以其出於祖,服不得過於祖也。《從祖 祖父母》、「《從祖父母》、從祖昆弟,皆小功,以其出於曾祖, 服不得過曾祖也。《族祖祖父母》《族祖父母》、族昆弟皆 緦,以其出於高祖,服不得過高祖也。」堂姨舅出外曾 祖,若為之服,則外曾祖父母、外伯叔祖父母,亦可制 服矣。外祖至大功,則外曾祖小功,外高祖緦,推而廣 之,與本族無異。棄親錄疏,不可謂順。且服皆「有報,則 堂甥、外曾孫、姪女之子皆當服,聖人豈薄其骨肉恩 愛哉?蓋本於公者末於私,義有所斷,不得不然。苟可 加也,則可減也,如是禮可隳矣。請如古便。」楊仲昌又 言:「舅服小功,魏徵嘗進之矣。今之所請,正同徵論。堂 舅、堂姨、舅母皆升袒免,則外祖父母進至大功,不加 報於外孫乎?外孫而報以大功,則本宗之庶孫用何 等邪?」帝手敕曰:「議既為姨舅服小功,則舅母於舅有 三年之喪,不得全降,於舅宜服緦。堂姨舅,古未有服, 朕思睦厚九族,宜袒免。古有同爨緦,若比堂姨舅,於 同爨不已厚乎!《傳》曰:『外親服皆緦』。是亦不隔堂姨舅 也。若謂所服不得過本,而復為外曾祖父母、外伯叔 父母制服,亦何傷?皆親親敦本意也。」侍中裴耀卿、中 書令張九齡、禮部尚書李林甫奏言:「《外服》無降。甥為 舅母服,舅母亦報之。夫之甥既報,則夫之姨舅又當 服,恐所引益疏。臣等愚,皆所不及。」詔曰:「從服六,此其 一也。降殺於禮無文,皆自身率親為之數。姨舅屬近, 以親言之,亦姑伯之匹,可曰所引疏耶?婦人從夫者 也。夫於姨舅既服矣,從夫而服,是謂睦親。卿等宜熟 計。」耀卿等奏言:「舅母緦堂,姨舅袒免。請準制旨,自我 為古,罷諸儒議。」制曰:「可。」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惠妃武氏薨,追冊為後。葬敬 陵。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丙午,惠妃 武氏薨。丁巳,追冊為皇后。」按《元宗貞順皇后傳》:「後 武氏,恆安王攸止女,時王皇后廢,故進冊惠妃,其禮 秩比皇后。薨年四十餘,贈皇后及諡,葬敬陵。」
開元二十九年正月丁丑,禁厚葬。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按杜佑《通典》。開元二十九 年正月敕「古之送終。所尚乎儉。其明器墓田等。令於 舊數內減。三品以上明器先是九十事減至七十事, 七十事減至四十事。四十事減至二十事。庶人先無 文限十五事皆以素瓦為之,不得用木及金銀銅錫。 其衣不得用羅繡畫。其下帳不得有珍禽奇獸,魚龍 化」生。其園宅不得廣作院宇,多列侍從。其《轜車》不得 用金銅花結彩為龍鳳及旒蘓畫雲氣。其別敕「優厚 官供者,准本品數,十分加三分,不得別為華飾。」
天寶六載令服出嫁母三年
[編輯]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杜佑《通典》,天寶六載正 月敕文:「五服之紀,所宜企及;三年之數,以報免懷。齊縗之紀,雖存出母之制,顧復之慕,何申孝子之心。其 出嫁之母,宜終服三年。」
天寶十三載。二月甲戌。左降官遭父母喪者。聽歸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肅宗寶應元年四月甲寅聖皇天帝崩丙寅皇帝崩按唐書肅宗本紀寶應元年建巳月甲寅聖皇天帝崩乙丑皇太子監國大赦改元年為寶應元年復以
[編輯]「正月為歲首,建巳月為四月。丙寅夜,皇帝崩於長生 殿,年五十二。」按《元宗本紀》,「元年建巳月,崩於神龍 殿,年七十八。」按《代宗本紀》,乾元元年立為皇太子。 肅宗去上元三年號,止稱元年,月以斗所建辰為名。 元年建巳月,肅宗寢疾,乃詔皇太子監國,以元年為 寶應元年。肅宗張皇后惡李輔國,欲圖之,召問太子, 太子不許,乃與越王係謀之。肅宗疾革,四月丁卯,皇 後與係將召太子入宮,飛龍副使程元振得其謀,以 告輔國,輔國止太子無入,率兵入,殺係及兗王僩,幽 皇后於別殿。是夕,肅宗崩,乃迎太子,見群臣於九仙 門,明日,發喪。己巳,即皇帝位於柩前。
代宗廣德元年三月葬元宗於泰陵以元獻皇后祔葬肅宗於建陵以章敬皇后祔
[編輯]按《唐書代宗本紀》:「廣德元年三月辛酉,葬至道大聖 大明孝皇帝於泰陵。庚午,葬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 皇帝於建陵。」按《元宗元獻皇后傳》:「後楊氏,帝在東 宮,入為良媛,生肅宗。帝即位,為貴嬪,薨肅宗即位。至 德二載,太上皇自蜀詔有司其議尊稱,遂上冊諡。寶 應末,祔泰陵。」按《肅宗章敬皇后傳》:「後吳氏,生代宗, 為嫡」皇孫。後性謙柔,太子禮之甚渥,年十八薨。代宗 即位,群臣請以後祔肅宗廟,乃追尊為皇后,上諡,合 葬建陵。啟故窆,貌澤若生,衣皆赭色,見者嘆異,謂有 「聖子之符」雲。
按《文獻通考》:開元十七年,元宗因拜橋陵,至金粟山, 睹岡巒有龍盤鳳翔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 於此。」後遂追先旨葬焉。
大曆十年十月丙寅貴妃獨孤氏薨丁卯追冊為皇后
[編輯]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大曆十三年,葬貞懿皇后於莊陵。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代宗貞懿皇后傳》:「後獨 孤氏冊貴妃,生韓王迥華陽公主。大曆十年薨,追號 為皇后,上諡。帝悼思不已,故殯內殿,累年不外葬。後 三年,始詔於都左治陵,欲朝夕望見之。補闕姚南仲 諫而止。乃葬莊陵。詔宰相常袞為哀冊帝於後厚故 送終,華廣務稱其情。袞極道悽婉,以中帝意。又詔群 臣」為挽辭,帝擇其尤悲者令歌之。按《姚南仲傳》,大 曆十年,獨孤皇后崩,代宗悼痛,詔近城為陵,以朝夕 臨望。南仲上疏曰:「臣聞人臣宅於家,帝王宅於國。長 安乃祖宗所宅,其可興鑿建陵其側乎?夫葬者藏也, 欲人之不得見也。今西近宮闕,南迫大道,使近而可 視,歿而復生,雖宮以待之可也。如令骨肉」歸土,魂無 不之,雖欲自近,了復何益?且王者必據高明,燭幽隱, 先皇所以因龍首而建望春也。今起陵目前,心一感 傷,累日不能平。且匹夫向隅,滿堂不樂,況萬乘乎?天 下謂何?陛下諡後以「貞懿」,而終以褻近,臣竊惑焉。今 國人皆曰:「後陵在邇」,陛下將日省而時望焉,斯有損 聖德,無益先後,欲寵反辱,「唯陛下熟計。」疏奏,帝嘉納, 進五品階,以酬讜言。
大曆十四年五月,帝崩。十月,葬於元陵。
按《唐書代宗本紀》,大曆十四年五月辛酉,不豫,詔皇 太子監國。是夕皇帝崩於紫宸內殿,年五十三。按 《德宗本紀》,大曆十四年十月己酉,葬睿文孝武皇帝 於元陵。按《崔祐甫傳》,帝崩,常袞與禮官議禮,為君 斬衰三年。漢文帝權制三十六日。我太宗文皇帝崩, 遺詔亦三十六日,群臣不忍,既葬而除,略盡四月。高 宗如「漢故事。元宗以來,始變天子喪為二十七日。乃 者遺詔雖曰天下吏民三日釋服,群臣宜如皇帝服, 二十七日乃除。」祐甫曰:「遺詔無臣庶人之別,是皇帝 宜二十七日,而群臣三日也。」袞曰:「賀循稱:『吏者,官長 所署,非公卿百官也』。」祐甫對:「『《傳》曰『委之三吏』,乃三公 也』。史稱循吏、良吏,豈胥吏歟?」袞曰:「禮非天降地出,人 情而已。且公卿大臣,膺受寵祿,今與黔首同,信宿而 除,於公安乎?」祐甫曰:「若遺詔何?詔而可改?孰不可改?」 意象殊厲。袞方入臨,遣從吏扶立殿墀上,祐甫指之 謂眾曰:「臣哭君前,有扶禮乎?」袞不勝怒,乃劾祐甫率 情變禮,撓國典,請貶潮州刺史。德宗以為重。改河南 少尹。
按《舊唐書令狐峘傳》:「德宗即位,將厚奉元陵。峘上疏 諫曰:臣聞《傳》曰:『近臣盡規』。《禮記》曰:『事君有犯而無隱』。 臣幸偶昌運,謬參近列,敢竭狂愚,庶裨分寸,伏惟陛 下詳察。臣讀《漢書劉向傳》,見論王者山陵之誡,良史 稱歎,萬古芬芳。何者?聖賢之心,勤儉是務,必求諸道, 不作無益。故舜葬蒼梧,不變其肆;禹葬會稽,不改其列。周武葬於畢陌,無丘壟之處;漢文葬於霸陵,因山 谷之勢。禹非不忠也,啟非不順也,周公非不悌也,景 帝非不孝也,其奉君親,皆從微薄。昔宋文公始為厚 葬,用蜃炭益車馬,其臣華元樂舉《春秋》書為不臣;秦 始皇葬驪山,魚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珍寶之藏,不 可勝計,千載非之,故桓魋為石槨。夫子曰「不如速朽」; 子游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無。」張釋之對孝文曰: 「使其中無可欲,雖無石槨,又何戚焉?」漢文帝霸陵皆 以瓦器,不以金銀為飾。由是觀之,有德者葬逾薄,無 德者葬逾厚,昭然可睹矣。陛下自臨御天下,聖德日 新,進忠去邪,減膳節用,不珍雲物之瑞,不近鷹犬之 娛,有司給物,悉依元估,利於人也;遠方底貢,惟供祀 事,薄於己也。故澤州奏《慶雲詔》曰:「以時和為嘉祥」;邕 州奏《金坑詔》曰:「以不貪為寶。」恭惟聖慮,無非至理。而 獨六月一日制節文雲「應緣山陵制度,務從優厚,當 竭帑藏,以供費用」者。此誠仁孝之德,切於聖衷。伏以 尊親之義,貴於合禮。陛下每下明詔,發德音,皆比蹤 唐虞,超邁周、漢,豈取悅凡常之目,有違賢哲之心,與 失德之君競其奢侈者也?臣又伏讀遺詔曰:「其喪儀 制度,務從儉約,不得以金銀錦綵為飾。」陛下恭順先 志,動無違者,若制度優厚,豈顧命之意耶?伏惟陛下 遠覽虞、夏、周、漢之制,深惟夫子、張釋之誡,虔奉先旨, 俯遵《禮經》,為萬代法,天下幸甚!今赦書雖「已頒行,諸 條尚猶未出,此時奉遺制,敷聖理,固未晚也。伏望速 詔有司,悉從古禮。臣聞愚夫之言,聖主擇焉。況臣忝 職史官,親逢睿德,恥同華元,樂舉之為不臣也,願以 舜、禹之理紀聖猷也。夙夜懇迫,不敢不言。抵犯聖明, 實憂罪譴,言行身黜,雖死猶生。」優詔答曰:「朕頃議山 陵,心方迷謬,忘遵先旨,遂」有優厚之文。卿「聞見該通, 識度弘遠,深知不可形於至言。援引古今,依據經理, 非唯中朕之病,抑亦成朕之躬。免朕獲不子之名,皆 卿之力也。敢不聞義而徙,收之桑榆,奉以始終,期無 失墜。」古之遺直,何以加焉。
按杜佑《通典》,「大唐元陵遺制,其喪儀及山陵制度,務 從儉約,並不以金銀錦綵飾。天下節度、觀察、團練使、 刺史等,並不須赴哀。祀祭之禮,亦從節儉。其天下人 吏,敕到後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婚娶、祠祀酒肉。其 宮殿中當臨者,朝夕各十五舉音,禮固從宜,喪不可 久,皇帝宜三日聽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 十七日而釋服。皇帝本服周者,凡二朝哭而止;本服 大功者,晡哭而止;本服小功已下,一舉哀而止。〈又〉《元 陵儀注》詔問宗子在外州府合赴京師不?所司奏曰: 「按《禮文》,五廟之孫,祖廟未毀,雖為庶人,冠、娶妻必告, 死必赴。練祥則告,不忘親之義也。又曰:『四世而緦,服 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又《傳》云: 『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據此,則宗子五等以上,不 限遠近,盡同奔赴山陵。」〈又〉《元陵儀注》:「將復於太極殿 內,高品五人,皆常服。以大行皇帝袞冕服,左荷之,升 自前東霤,當屋履危,北面西上,三呼而止,以衣投於 前,承之以篋,自阼階入,以覆大行皇帝之上。復者,徹 殿西北厞,降自後西霤。其復衣不以襲,斂浴則去之。 既復,乃設御床於殿內楹間,去腳,舒單簟,置枕。遷大 行皇帝於床南首,以衣覆」體,去死衣、楔齒用柶,綴足 以燕,幾校在南。其殿內東西哭位,嗣皇帝以下,舒草 薦焉。奠用酒脯,醢器用吉器,如常儀。其告喪之禮,使 至所在,集州縣官及僧道、將吏、百姓等於州府門外, 並素服,各以其方向京師重行序立。百姓在左,僧道 在右,男子居前,婦人居後。立訖,使者立於官長之右, 告云:「上天降禍,大行皇帝今月某日奄棄萬國。」刺史 以下撫膺哭踴,盡哀。止哭,使者又告云:「大行皇帝有 遺詔。」遂宣訖,刺史以下又哭,十五舉聲。使者又告云: 「皇帝伏准遺詔,以今月某日即位。」刺史以下再拜稱 萬歲者三。百姓及州縣佐史朝夕巷哭,各十五舉聲。 三日釋服。節度觀察團練使、刺史並斬衰絰杖。「諸文 武官吏服斬衰無絰杖。大小祥釋服,並准遺詔。其有 敕書,使者宣告如常禮。其三品以下儀制,並具《開元 禮》。」〈又〉《元陵儀注》:「將沐浴,內有司為垼於殿西廊下,累 塊為灶,東面以俟。煮沐浴新盆盤、瓶、鬲皆濯之,陳於 西階下,掘埳於西階之西,陳明衣裳於其側。」帛巾一, 方尺八寸,沐巾二,浴巾四,皆用帛。練櫛及浴衣各實 於篋。將沐浴,內掌事者奉米潘及湯,各盛以瓮,並沐 盤升自西階,授沐者以入。嗣皇帝、妃、公主等悉出帷 外。嗣「皇帝以下在殿東楹間,北面西上;內命婦以下 在殿西楹間,北面東上,俱立哭。既沐而櫛。將浴,內執 事者六人抗衾,御者四人浴,拭以巾,挋用浴衣。設床 於大行東衽下莞席上簟。浴者舉大行,易床設枕,理 其鬚髮,斷爪,盛於小囊,大斂即內於棺中也。著明衣 裳,以方巾覆面,以大斂之衾覆之。內外入就位哭。其 五品以上,沐用稷,四人浴;六品以下,沐用粱,二人浴。」 餘具《開元禮》。〈又〉《元陵儀注》:「內有司奉盤水升堂,嗣 皇帝出,盥手於帷外,洗玉若貝,實笲,執以入,西面坐發巾撤枕,奠玉貝於中之右。大臣一人親納粱飯,次 唅玉。既唅訖,嗣皇帝復位。執服者陳襲衣十二稱,實 以箱篚,承以席,去巾加面衣訖,設充耳,著握手及手 衣。納舄乃襲。既襲,覆以大斂之衾,乃開帷,內外俱入 復位哭。其三品以上,用粱及璧,四品、五品,用稷與碧, 六品以下,用粱與貝。其儀具《開元禮》。」〈又〉《元陵儀注》:大 斂訖,所司設太常,畫日月,十有二斿,槓九仞,斿委地。 大斂後,分置殿庭之兩階,又設銘旌,以絳,廣充幅,長 二丈九尺,題曰:「某尊號皇帝之柩」,立於殿下。其三品 以上長九尺,五品以上八尺,六品以下七尺,皆書某 官封姓君之柩。具《開元禮》。〈又〉《元陵儀注》:設重於殿庭 近西南。其制,先刊鑿木長丈二尺,橫者半之。取沐之 米為粥,盛以八鬲,冪以疏布,懸於重內橫木上。以葦 席北向屈兩端交於上,綴以竹篾。其三品以上至六 品以下,懸重降殺如《開元禮》。〈又〉《元陵儀注》:小斂,內外 各隨職備辦。尚食先具太牢之饌,厥明而小斂。於斂 前三刻,侍中版奏:「請中嚴。」御府令設小斂床於大行 西,南首,枕席備焉,加以幄帷,周以素帷。主衣先率所 司陳小斂之衣十九稱及絞衾於殿中間之東席上, 南領西上。小斂前二刻,開宮殿諸門諸衛,各勒所部 仗衛如常式。設百官位次及二王後、三恪等位,又設 內外命婦等拜哭位。小斂前一刻,侍中奏「外辦。」禮儀 使引嗣皇帝及皇子等,扶引各即位,從臨者哭。內謁 者引諸王等進就位,百官亦入就位。執禮者稱「哭」,在 位者皆哭。侍御小臣升殿,先布衣於絞上,乃遷於衣 上,舉衾而斂,以次加衣十九稱畢,乃結絞而衾焉。近 侍扶嗣皇帝哭,進,跪憑大行,興,哭踴無數,扶引還次。 其百官以理去職而薨卒者,聽斂以本官之服,無官 者介幘單衣。婦人有官品,亦以其服斂。餘如《開元禮》。 〈又〉《元陵儀注》:小斂奠,尚食奉饌入,列於殿東。太常博 士引司徒省饌,省訖,奉饌升設於大行東。齋郎取爵 於篚,受酒爵,跪奠,興。嗣皇帝以下哭踴如初。諸行事 者應退者降退。奉禮郎稱「止。」謁者引諸王還內。省禮 使奏:「嗣皇帝哭止。」近侍扶引退便次。內外侍臨者,代 哭不絕聲。百官退位如常式。其百官以下,儀具《開元 禮》。〈又〉《元陵儀注》:大斂,其日前三刻,侍中版奏:「請中嚴。」 內外皆哭。御府先設大斂床於大行皇帝西南首,枕 席、幃幛如初。所司先陳大斂之衣百二十稱及絞、紟、 衾,並六玉於殿兩楹之東席上,南領西上。衣必朝祭 及五時正服,前二刻,開宮殿諸門,諸衛各勒所部陳 設如常儀。設皇帝位於殿東間,西向。前一刻,引諸王 以下就位。皇弟於皇帝位東稍北,西向,南上;皇子於 皇弟之東亦南上;皇叔在皇帝位北稍西,南向,西上; 皇叔祖、次皇叔之東,皇從父兄弟在皇子北稍東,南 上。諸公主、長公主、大長公主以下,並於西間北牖下, 西上。通事舍人引百僚並入,依班序立。侍中版奏:「外 辦。」內高品扶皇帝就位,立定,典儀曰:「再拜。」禮儀使奏 「請再拜」,皇帝哭踴再拜。在位者皆哭踴再拜,十五舉 聲。禮儀使奏「請止哭」,內外皆止哭。內高品扶皇帝就 次,諸王、公主以下百僚各就次,中官、內官掌事者皆 盥訖升斂,如小斂次。加衣畢,乃以組連珪、璋、璧、琮、琥、 璜六玉而加焉。所司以梓宮、龍輴、紼等入陳於殿西 階下。至時,司空引梓宮升自西階,置於大行皇帝西 南首,加七星版於梓宮內。其合施於版下者,並先置 之。乃加席褥於版上,以黃帛裹,施仰薨。畫日月、星辰、 龍、龜之屬,施於蓋,陳衣及六玉。斂訖,中宮掌事者奉 大行皇帝即梓宮內。所由先以白素板書「應入梓宮 內」一物以上稱名,進入梓宮,然後加蓋。事畢,覆以夷 衾。百官儀制。具《開元禮》。〈又〉《元陵儀注》:大斂奠,皇帝至 位哭,內外皆就位哭。太祝酌酒進授皇帝,執爵進奠 於饌前,少退。禮儀使奏「請止哭」,內外皆止哭。太祝跪 讀文曰:「維某年月日,哀子嗣皇帝臣某,敢昭告於考 大行皇帝:日月過速,奄及大斂。攀號擗踴,五內屠裂。 謹以一元大武、柔毛剛鬣、明粢、薌合、薌萁、嘉薦、醴齊, 尚饗。」讀訖,皇帝再拜哭踴,在位者皆再拜哭踴,十五 舉聲。禮儀使奏「止哭」,左右止哭,扶皇帝還次,諸王、公 主以下各還次,百僚序出。其百官儀制具《開元禮》。〈又〉 《元陵儀注》:「殯既大斂,內所由執龍輴,左右綍引梓宮 就西間,將監引所由並柏墼等升自西階。所由設熬 黍稷,盛以八筐,加魚臘等於龍輴側,南北各一筐,東 西各三筐。設訖,於西面壘之。先以繡黼覆梓宮,又張 帟三重,更以柏木方尺,長六尺,題湊為四阿屋,以白 泥四面塗之。」事訖,所司設靈幄於攢宮東,東向,施 幾桉,服御如常儀。侍臣捧衰裳、冠、絰杖,盛以箱,就次 進。皇帝服訖,諸王、公主以下及百僚亦各服其服。光 祿卿率齋郎捧饌入,禮儀使引升。陳設訖,禮儀使就 位,奉引皇帝至位哭,內外皆就位哭。其百官以下,儀 如《開元禮》。〈又〉《元陵儀注》:既定陵地,擇地,使就其所卜 筮之。將卜,使者吉服,掌事者先設使以下次於陵地 東南,使者至陵地,待於次。太常卿蒞卜,服祭服,祝及 卜師、筮師凡行事者皆吉服。掌事者布筮席於元宮位南,北向西上。贊者引蒞卜者及太祝立於筮席西 南,東向南上;卜師立於太祝南,東面北上。贊者引使 者詣卜筮席南十五步許,當元宮位,北向立。贊者立 於使者之左,少南,俱北向。立定,贊者少進,東面稱「事 具。」退復位。蒞卜者進立於使者東北,西面。卜師抱龜, 筮師開韇,出策兼軌之,執韇以擊策,進立於蒞卜者 前,東面南上。蒞卜者命曰:「維某年月朔日,子哀子嗣 皇帝某,謹遣某官某乙,奉為考大行皇帝度茲陵兆, 無有後艱。」卜師、筮師俱曰:「諾。」遂述命於右,旋就席北 坐。命龜曰:「假爾泰龜有常。」命筮曰:「假爾泰筮有常。」遂 卜筮訖,興,各以龜筮東面,占曰:「從還本位。」贊者進使 者之左,東面稱「禮畢。」贊者遂引使者退立於東南隅, 西面。若不從,又擇地卜筮如初儀。其百官以下儀制 具《開元禮》。〈又〉《元陵儀注》:啟殯、朝廟,啟前十日,皇帝不 坐以過山陵。前啟一日,門下省奏:「某日某時,啟太極 殿攢宮。」啟日之晨,奉禮郎設御位於太極殿之東間, 當帷門,西向。諸王位在後,以南為上。典儀設酅公、介 公、皇親、諸親、文武九品以上及前資常參官、都督、刺 史版位於太極殿中庭。又設蕃客、酋長位於承天門 外之西,僧道「位於承天門外之東,並以北為上。左右 金吾與諸軍計會,量抽隊仗,隨便設禁。」其日質明,皇 帝服初衰絰杖,入就位。晨哭。諸王具衰絰,去杖,就位 哭。酅公、介公、皇親、諸親等及文武九品以上,各服初 喪服,去杖,入就位哭。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縣主 等亦衰服,入就內位哭。中官皆布巾。喪馭侍衛晨哭, 並再拜退位。通事舍人引蕃客、酋長及僧道分立於 承天門外之位。啟前二刻,內所由設奠席及香燭於 帷門之外。奉禮郎設罍洗於東階下西南,北向。罍水 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設太尉版位於東南,西向。設 司空位於太尉位之南,少退;禮生一人執拂梓宮之 巾陪其後。設禮儀使位於太尉之北,少退,禮官等陪 後。設監祭使位於禮儀使之下。光祿卿具太牢之饌 俟於東階下,又於饌上設樽坫位於奠席東南,北向, 加勺、冪。禮儀使立於樽坫東,御史立於樽坫西,太祝、 奉禮郎立於樽坫南為位,禮官在禮儀使後。啟前一 刻,侍中版奏:「外辦。」禮官贊執事官入就階下位。禮儀 使等橫行,以西為上。再拜訖,升就位。禮官省饌訖,贊 光祿卿引饌升自東階,列帷門外席上。近侍引皇帝 具衰絰入就位哭踴。禮儀使前進,跪奏「請再拜」,皇帝 再拜。諸王、妃、主等並各就位。晨哭,禮生引太尉,通事 舍人分引群官各入就位。禮官贊「太尉再拜」,又一人 贊「群官再拜,哭」,十五舉聲,禮官各贊「止哭。」禮生引太 尉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東階,詣樽坫所。太祝舉冪 酌醴齊以授太尉。禮儀使跪奏:「請皇帝止哭,奉皇帝 之杖前進。」中官承傳止哭,殿內皆止哭。太尉以醴齊 於皇帝之左跪進醴齊。皇帝受醴齊,跪奠於饌前,俛 伏,興,少退立。太祝持版進,北面跪讀祝文訖,奠版,俛 伏,興,退復位。皇帝再拜哭踴,殿內及庭中文武九品 以上皇帝諸親等皆哭,十五舉聲止。禮儀使跪奏:「獻 畢,請皇帝退復位。」禮官引太尉及禮儀使降復階下 位。所由徹饌,執事官序降訖,皇帝退就次。禮生引司 空執巾升自東階,於攢宮南,北向立。司空跪啟曰:「謹 以吉辰,啟攢塗。」告訖,太尉哭,群官皆哭。通事舍人分 引群官序出。掌事者升,徹攢塗。徹訖,司空以巾拂拭 梓宮,覆以夷衾綃幕。內所由周迴設帷及施常食之 奠如常儀。訖,禮儀使升就舊位,禮官陪後,皇帝衰絰 就哭位。通事舍人分引群官入就位,皇帝稽顙。禮儀 使請再拜,皇帝哭盡哀。禮儀使跪奏「請止哭。」降出,群 官再拜。哭十五舉聲訖,又序出太極門外,北向重行, 立班奉慰如常儀,退,其百官儀制,具《開元禮》。〈又〉《元陵 儀注》薦車馬明器及飾棺。前二日,所司設文武群官 次於太極門外東西廊下。又設帳,殿庭,帳內設吉幄, 幄內設神座,南向。又設龍輴素幄於殿庭吉幄之右。 前一日午正後一刻,除殿上葦障及階下凶庭並板 城,少府所由移旐附於重北。未正後一刻,典儀設群 官夜哭版位,如晨夕哭儀。又設輓歌席位於嘉德門 丙,設挽郎、挽士席位於嘉德門外,並左右序設,北向 相對。設鼓吹、嚴警位於承天門外,晝漏未盡三刻,有 司設庭燎終夜。通事舍人分引群官就版位立定,禮 官贊「哭」,哭畢,退就次。輓歌作,盡二點止嚴警次發,盡 五點止二更,群官哭及輓歌、鼓吹、嚴警如上儀。其三 更、四更、五更並准此。其一日前二刻,奉禮郎設御座, 所由設奠席,奉禮設罍洗及禮儀使、太尉版位於東 階下。光祿卿具太牢饌,並如啟奠之儀。前一刻,侍中 奏「外辦。」禮官省饌,光祿卿引饌,禮生引太尉,禮儀使 等橫陳,再拜訖,升殿。通事舍人分引群官入就位,亦 如啟奠之儀。禮儀使跪奏「請皇帝止哭奉奠。」皇帝去 杖,前進。中官承傳止哭,殿內止哭。太尉以醴齊於皇 帝之左跪進,皇帝受醴齊,跪奠於饌前,俛伏,興,少退 立。太祝持祝版進,北面跪讀祝文訖,奠版俛伏,興,退 復位。皇帝再拜哭踴,殿內及庭中文武官九品以上皇帝諸親等皆哭,十五舉聲止。禮儀使跪奏:「獻畢」,請 皇帝退復位。禮官引太尉降復階下位。所由徹饌,執 事官序降。內所由徹殿上帷帳,唯南北施素帷於舊 帳座所,以為障蔽,前設常食。少府監進輴車於西階 下。禮儀使跪奏:「皇帝奉寧龍輴。」奏訖,降出。近侍扶皇 帝就龍輴前哭踴,盡哀,乃復位。執事者以纛旐及重 先導,禮官一人朝服。贊尚輦奉御帥腰輿、繖扇至神 座前,侍奉如常儀。內侍捧幾置輿上,繖扇侍奉。至殿 庭帳殿下神座前,跪置座上。內謁者帥中官設香案 於座前,繖扇侍奉如儀。禮官一人,引符寶郎一人、主 寶二人,以赤黃褥案進取諡寶。又禮生二人,亦以赤 黃褥案進取諡冊,禮官授之,並隨禮官先詣冊車安 置。其舊寶冊,准次取置於車。侍中當龍輴南跪,奏「請 龍輴降殿。」太常卿帥執翣者升以翣障梓宮,中官高 品等侍奉其側。司徒帥挽士升奉,引龍輴降殿。禮儀 使引近臣及宗子三等以上親進捧梓宮,少府、將作 所由並挽士奉梓宮登於龍車上,遂詣帳殿,下素幄。 皇帝哭從,諸王等陪從,公主、內官等周以行帷,皆哭 踴而從。群官立哭於庭中位,以俟祖奠。其百官之制: 將、監、甄官令掌凡喪葬供明器之屬,三品以上九十 事,五品以上七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當野祖明、地 軸、䩥馬、偶人,其高各一尺。其餘音聲隊與童僕之屬, 威儀服玩,各視生之品秩。餘具《開元禮》。〈又〉《元陵儀注》。 祖奠,祖前一刻,奉禮郎設御位於龍輴幄之東南,西 向。所由設奠席於龍輴幄前。奉禮郎設樽坫於帳幄 東南,又設太尉位於樽坫東南,西向,禮儀使在其下, 監察御史次之。又設罍、洗篚於太尉位西南,北向。光 祿卿帥齋郎捧饌俟於橫街之次,北面西上。禮官進 省饌訖,禮生贊「光祿卿捧俎進,跪奠於席」上,諸齋郎 捧饌隨列於席上。禮生引禮儀使及太尉就位,禮官 贊「哭」,又一人贊群官哭。又各贊「止哭。」禮儀使導皇帝 立於龍輴之東南,西向。禮生引太尉詣罍洗,盥手洗 爵,執詣樽坫所。太祝舉羃酌醴齊以授太尉。禮儀使 跪奏,「請皇帝止哭奉奠。」皇帝去杖,前進。中官承傳止 哭。諸王、妃、主等皆止哭。太尉以醴齊於皇帝之左跪 進,皇帝受醴齊,跪奠於饌前,俛伏,興,少退立。太祝持 祝版進,北面跪讀文訖,奠版,俛伏,興,退復位。皇帝哭 踴,再拜,諸王、妃、主及群臣在位者皆哭再拜。皇帝哭 十五舉聲訖,禮儀使跪奏:「請復位。」俛伏,興。皇帝退,復 龍輴後位。禮官各贊群官止哭,通事舍人分引出,就 承天門外位以俟。光祿卿帥齋郎徹饌以出,禮官一 人朝服。贊尚輦奉御帥所由以腰輿、繖扇詣神座前, 各以序立。內謁者、中官舁香案出,內侍捧幾置輿上, 內所由舉繖扇侍奉以出。中官帥其屬舁衣箱以從, 遂詣玉輅。禮官於輅後立,贊「登車。」內所由進,興,當輅 後,繖扇分蔽左右。內謁者帥香案進於輅前。內侍奉 幾登輅,其腰輿亦進居輅前。中官以衣箱授尚衣奉 御,置玉輅及副車,內侍並乘馬從輅。於是侍中進龍 輴南,跪,奏稱:「請龍輴進發。」俛伏,興,退。司徒帥挽士奉 引次出。執事者以太常先建之於車纛次之。公主、內 官以下應合乘車者,並先升車,以俟扈從。其百官以 下,儀制具《開元禮》。〈又〉《元陵儀注》:「遣奠前三日,所司設 皇帝奉辭次於承天門外之左,西向。其日,金吾仗衛 如常儀。鹵簿使先進玉輅於承天門外東偏稍南,輿 輦、鼓吹、吉駕、鹵簿並序列於玉輅前。又進轀輬車當 承天門中稍南」,凶儀明器序列於轀輬車前。奠前一 刻,奉禮郎布文武群官位於承天門外,異位重行,如 太極庭中儀。光祿卿具遣奠之饌以俟,執事官位並 先俟於門外之東。龍輴至承天門外,禮官贊「止哭。」侍 中進龍輴前,跪奏稱:「請升轀輬車。」俛伏,興。司徒帥舁 梓宮官及所由,奉梓宮升轀輬車。所司設奠席於轀 輬車東,西向。奉禮郎設樽坫於席東南,設罍洗又於 其南。設太尉版位又於東,西向。禮官進省饌訖,禮生 贊光「祿卿捧俎進」,跪奠於席上,諸齋郎捧俎,隨列於 席上。禮生引太尉就位,禮官贊「哭」,在位者皆哭。又贊 「止哭」,在位者皆止哭。禮生引太尉詣罍洗,盥手洗爵, 詣樽坫所。太祝舉羃酌醴齊。禮儀使就次,奏請皇帝 出就次。皇帝出次,立於奠東,西向。太祝以醴齊授太 尉訖,禮儀使奏請皇帝去杖前進。中官承傳止哭,諸 王、妃、主等皆止哭。太尉以醴齊於皇帝之左跪進,皇 帝受醴齊,跪奠於饌前,俛伏,興,少退立。太祝持版進, 西北向跪讀祝文訖,奠版俛伏,興,退復位,皇帝哭踴。 禮儀使贊「皇帝再拜」,諸王、妃、主及在位群官等皆哭。 禮儀使跪奏「請皇帝少退。」近侍扶皇帝少退於位。少 府監設讀哀冊褥於奠東,禮官引冊案進,舉冊官舉 冊,進至褥東,西面以冊東向。禮官贊「太尉及群官止 哭。」中官承傳,諸王妃、主等皆止哭。禮官引中書令進, 跪讀冊訖,俛伏,興,退復位。舉冊者以授祕書監,以授 符寶郎。皇帝哭踴,禮儀使奏請皇帝再拜,太尉、群官、 諸王、妃、主皆哭再拜。少府徹褥,光祿卿徹饌訖,禮儀 使奏稱「轀輬車將發,皇帝前哭盡哀。禮儀使稱『請再拜奉辭』。」俛伏,興。皇帝稽顙,哭踴,再拜。轀輬車發,禮儀 使跪奏「請皇帝還宮。」俛伏,興。近侍扶引皇帝入次,太 尉以下於次南橫行,進名再拜奉辭訖,各就本職。如 諸王有故不赴山陵者,俟皇帝奉辭入次後,諸王進 至《轀輬》車之左,以南為上,哭盡哀,再拜辭訖,妃、主內 官不去者,於轀輬車後帷中哭,再拜辭訖,禮生贊「侍 中於轀輬車前跪,請進發」訖,俛伏,興。百官以下,儀制 如《開元禮》。〈又〉《元陵儀注》:「輓歌屬三繆,練紼於轀,輬車 為挽,凡六紼,各長三十丈,圍七寸。執紼挽士虎賁千 人,皆白布褲褶,白布介幘,分為兩番。挽郎二百人,皆 服白布深衣,白布介幘助之。挽兩邊各一紼。輓歌二 部,各六十四人,八人為列,執翣品官左右各六人,皆 服白布褠衣,白布介幘;左右司馬各八人,皆戴白布 武弁,服自白」布,無領緣,並執鐸代哭。百五十人,衣幘 與輓歌同,至時有司引列於轀輬車之前後。其《百官 制》,「鴻臚寺司儀署令掌輓歌,三品以上六行,三十人, 六品以上四行,十六人,皆白練褠衣,皆執鐸、帗。」〈又〉《元 陵儀注》。葬儀,山陵日依時刻吉凶,二駕備列訖,尚輦 帥腰輿、繖扇入詣神座前,內侍捧幾,內謁者捧香爐, 名置輿上,中官帥其屬舁衣箱以出。神輿至玉輅後, 內常侍捧幾置輅中,輿等退就列,中官以衣箱傳授 尚衣奉御,置於玉輅及副車中。神駕動,警蹕如常。千 牛將軍夾輅而趨,至侍臣上馬所,禮生贊「侍臣上」馬, 侍臣上馬訖,夾侍於前。禮生在供奉官內,諸侍衛之 官各督其屬左右翊。神駕動,鹵簿官以黃麾麾之,鼓 吹振作,警蹕如常。當陵門以赤麾麾之,鼓吹不作,侍 臣下馬,步導於前。神駕至吉帷宮,迴車南向。尚輦帥 腰輿、繖扇至輅後,內常侍奉幾置輿上,繖扇侍奉至 帳殿下,內侍捧幾置座上,內謁者捧香爐置座前,輿 等退就列,玉輅及鹵簿侍衛之官停列帷宮門外。吉 駕引禮官贊侍中進轀輬車靈駕前,奏「請靈駕發引。」 俛伏,興,退。司馬執鐸,挽郎執紼,輓歌振作,及挽以進, 內外哭從,以赴山陵。靈駕至陵門西,凶帷帳殿下,迴 駕南向。公主及內官以下,並降車障以行帷,哭於凶 帳殿之西,東向北上。群官、皇親哭者序立於帷門外, 東西相向北上。哭十五舉音止,各退就次。前三刻,奉 禮郎於隧道東南,量遠近設皇親、諸親奉辭位。又於 其南設應從文武官五品以下奉辭位。又於其南設 六品以下奉辭位,每等異位,重行,西面北上。設奉禮 郎位於其北,禮生二人立於其南,差退。內謁者於隧 道西南稍北帷內設公主、王妃及內官以下奉辭位, 東向北上。前一刻,所司設奠席於轀輬車前,設罍洗 於東南,罍在洗西,篚在洗東。於是群官列位序立。光 祿卿帥其屬以饌奠於席上。禮官引太尉詣罍洗,盥 手洗爵,詣樽坫所。太祝酌醴齊訖,太尉跪奠於饌前, 俛伏,興。太祝持版進太尉之左,跪讀文訖,奠版。俛伏, 興,太尉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發引至南神門。將作監 進龍輴於靈駕之後,禮官贊侍中進轀輬靈駕前,跪 奏稱「請降靈駕,御龍輴。」俛伏,興,退,舁梓宮所由,乃奉 遷梓宮至龍輴舁,梓宮官左右捧從,司空以巾拭梓 宮,並拂夷衾。少府屬紼於龍輴。禮官贊侍中進龍輴 前,跪奏稱「請引龍輴即元宮。」俛伏,興,退。挽郎執紼,奉 引龍輴左迴,北首。禮官贊:「司徒前導」,白幰弩、素信幡、 大旐及翣,皆依次而引。近侍夾進,禮官導,通事舍人 引太尉先導於龍輴之左。主節官帥持節者脫節,在 太尉之前差退。代哭者及輓歌皆序立於門外之西, 重行東向。押官排比以俟。皇親、諸親群官等哭從。公 主、王妃及內官等,障以行帷龍輴,至羨道,停於帷下, 南首以俟。時妃、主、內官以下於羨道西南帷內就位, 東向哭。通事舍人分引群官、皇親、諸親各就奉辭位。 所由各贊哭,在位者皆哭。其吉鹵簿,侍奉官少前,序 立於門外之東,西向北上哭,皆三十舉音,止,再拜奉 辭。至時,內官以下吉服,奉遷梓宮入自羨道,奉接安 於御榻褥上,北首,覆以御衾,龍輴退出。其押吉鹵簿 官,並服白布巾衫就哭。將掩元宮,並依前服吉服。初, 梓宮降自羨道,奉禮郎設太尉進寶冊、贈玉幣位於 羨道東南,西向。設禮儀使奉寶冊、玉幣位於太尉之 南,又設祕書監位於其南。禮官導通事舍人引太尉 以下俱吉公服,各就位。又導持節者服節衣,引太尉 之前。禮部侍郎奉寶綬案、《諡冊》案、哀冊案,每案四人 對舉,立於太尉之西南。少府監奉贈玉置於匣,帥其 屬捧立於禮部侍郎之西。太府卿奉幣元三纁二置 於篚,帥其屬捧立少府監之西,俱北面,各立於寶冊、 玉幣之後。立定,禮官導,通事舍人引禮部侍郎取寶 綬於案,進授太尉。又禮生一人引祕書監取諡冊、哀 冊進授禮儀使;又引少府監取玉於匣並薦巾。又引 太府卿取幣進授禮儀使,以幣承巾玉,禮部侍郎以 下並退。龍輴既出,禮儀官分贊太尉,禮儀使奉寶冊、 玉幣並降自羨道。至元宮,太尉奉寶綬入,跪奠於寶 帳內神座之西,俛伏,興。禮儀使以諡冊跪奠於寶綬 之西,又以哀冊跪奠於諡冊之西,又奉玉幣跪奠於神座之東,並退出復位。禮生引將作監、少府監入,陳 明器、白幰弩、素信、幡翣等,分樹倚於牆,大旐置於戶 內,其趺竿燒之。自餘明器各以次逐便陳之,使有行 列。陳布訖,並內官以下並出羨道就位。所由贊「內外 哭」,群官、皇親、諸親並吉儀侍奉官皆哭三十舉音,再 拜,又再拜奉辭訖,引退以出。中官贊,「公主、王妃並退 出」,周以行帷,至門,乘車以扈從。禮生導主節官帥持 節者引太尉及司空、山陵使、將作監、御史一人監鎖 閉元宮。司空復土九鍤。其先除服者並改服。《凶儀》。《鹵 簿》,解嚴退,散轀輬車、龍輴之屬,於柏城內庚地焚之。 其通人臣用者則「不焚。」墓田之制:「一品,塋先方九十 步,今減至七十步,墳先高丈八尺,減至丈六尺;二品, 先方八十步,減至六十步,墳先高丈六尺,減至丈四 尺;三品,先方七十步,減至五十步,墳先高丈四尺,減 至丈二尺。其四品,先方六十步,減至四十步,墳先高 丈二尺,減至丈一尺;五品,先方五十步,減至四十步; 墳高一丈,減至九尺。六品以下,先方二十步,減至十 五步,墳高八尺,減至七尺。其庶人先無文。其地七步, 墳高四尺。其送葬祭盤,不許作假花果及樓閣牙盤, 數不得過一。其百官葬儀,具《開元禮》。」〈又〉《元陵儀注》:「虞 祭將啟,太祝捧主匱置於座,啟匱於前,捧出神主置 於座上,東向。」諸侍奉官各退就位,輿繖等亦退。通事 舍人引群官俱退於太極殿門外,就次以俟虞祭。所 由陳仗衛如式。典儀設太尉、司徒、宗正卿、禮儀使及 諸行事官位於東階之東,設太祝等位於公卿之前 少南,又少南。設典儀位,俱西向。典儀帥禮生二人先 就次立。禮生乃引太尉、司徒以下祭服,立於左延明 門外之南,北向西上。光祿卿帥其屬捧饌立於太尉、 司徒之東,太祝帥齋郎捧祝版立於饌東。立定,禮生 乃引太尉、司徒以下入就位。通事舍人分引群官,皇 親、諸親皆素服,各入就位。侍中版奏:「中嚴」,皇帝素服 就次。光祿卿帥其屬捧饌入,俟於東階之前。太祝帥 齋郎捧祝版立於其南。光祿卿帥其屬升設醴甒、酒 樽於帷門外前楹中間之東,北向西上。設篚於樽西, 實觶一、杓一,皆有羃。設罍洗於東階之東,北向。罍水 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實爵二,巾一,有羃。執罍洗者 立於後。侍中版奏:「外辦。」近侍扶引皇帝再拜。通事舍 人分贊群官,在內外位者哭拜。禮生引禮儀使省饌 訖,升就禮官升位後,光祿卿帥進饌捧饌,司徒捧俎, 光祿卿引饌及諸執事官,並升自東階,設於帷東門 外席上訖,降復位。太祝捧祝版升,立於樽所,執樽篚 者各立於樽篚之後。禮儀使導皇帝於饌東,西面。禮 儀使跪奏:「請皇帝止哭,奉奠。」承傳內外皆止哭。太祝 以觶酌醴齊於皇帝之左跪進,皇帝受醴齊,跪奠於 饌前,俛伏,興。太祝持版進神座之南,北面跪讀祝文 訖,奠版,俛伏,興。禮儀使導皇帝復位,跪奏「請再拜」,皇 帝哭再拜。禮生引太尉亞獻、終獻訖,降復位如常儀。 通事舍人分贊內外哭再拜,禮儀使又跪奏「請再拜」, 俛伏,興,皇帝哭再拜。奉禮郎傳贊:內外再拜。禮儀使 跪奏:「禮畢。」俛伏,興。近侍扶皇帝還閤,群官等俱退。太 祝乃跪匱神主,遂閉帷門,降出。內侍之屬及行事者 皆出。祝版焚於左延明門外,百僚乃於太極門外奉 慰如常儀。每虞日朝哭,禮皆準此。其百官之制,既葬 而虞,其儀具《開元禮》。〈又〉《元陵儀注》。祔廟前二日告遷, 其禮如常。告儀,所由先備腰輿等,並舁人告訖,太祝 先匱代祖神主奉遷於西夾室埳中,鎖閉如常式。次 腰輿遷第三室,神主入第二室,宮闈令捧後主先置 於埳室,太祝捧帝主復置於埳室,俱東向。次遷第四 室入第三室,次遷第五室入第四室,次遷第六室入 第五室,次遷第七室入第六室,次遷第八室入第七 室,次遷第九室入第八室,皆如「上儀。入埳室,各鎖閉 訖。次所司移幄帳等物,依次各遷入本室訖。其九室 應緣幄帳香案、斧扆、席褥等,所司先造,其日陳設於 室中。其代祖室舊帳幄等物,並移於西夾室中,虛設 鎖閉如式。」將遷《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所司先擇日奏 定,散下「所由,各供其職。應用法駕鹵簿黃麾大仗,前 一日陳設,及太廟四門量設方色兵仗如儀。」將作監 先清掃廟之內外,京兆府修路,從承天門向南,至太 府寺南街,向東入太廟三門,又向南,又向東,至廟南 門。宗正具祔饗料,差三公及應行事官齋戒,如常饗 儀。其祝文具祔饗意出祕書省。又申太極殿,「告靈座 料如常式」,其祝文出祕書省,太樂一設登歌於太廟 殿上,並如常式。尚舍於廟南門道西,設神主幄座,東 向。幄內設床、席、褥、黼、扆、香案如式。內中尚先造栗木 主並匱及趺祔,前一日盛以箱,覆以帕,置於腰輿,詣 廟南門幄帳中,太祝捧置於座上,乃下簾帷。內侍省 量差中官、侍衛。禮儀使奏請差題神主官,即以饗前 一日,尚舍具香湯,並題神主席褥,內中尚具浴神主 盆,並白羅巾、光漆筆墨等,詣於幄帳所。禮儀使與題 神主官等其日質明詣幄下,太祝以香湯浴栗主,拭 以羅巾。題栗主官盥洗,捧栗主就褥,題雲「代宗睿文孝武皇帝神主」,墨書訖,以光漆重摸之,遂捧授太祝, 受詣帳座,置於匱中所,侍衛如式。前一日,尚舍與西 內使計會,鴻臚除太極殿上白幕,並以吉幕代之。殿 中省除版城,太僕進玉輅於承天門外,當中南向,及 諸輦輅、羽儀、仗衛、繖扇陳設於玉輅前,左右金吾引 駕,所由陳布如式。太常奏:「前一日之夕,嚴警於承天 門外之南。」皇城留守奏:「祔饗日質明,開朱雀門。大」內 留守與內檢校使奏開太極殿門、嘉德門、承天門。衛 尉於太極殿門外廊下量設文武百官次,又於太廟 南門外量設百官次於道東,如在太極殿庭儀。先奏 「靈座。」祔之日,質明,宗正卿帥執饌齋郎、光祿卿帥太 官良醞,實樽俎籩豆,並應行事官,皆祭服序列於左 延明門以俟。至祭時,應行事官詣太極殿東階下,西 向序立。典儀於太極殿庭,布文武官、皇親、諸親位如 常儀。俟祭官欲升殿行事時,通事舍人引文武百僚 等常服入就位。禮生贊「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尚 輦帥腰輿、香案、繖扇入詣殿庭階下,分東西立。侍從 官攝侍中、中書令以下,並列位於左右序立。太僕進 玉輅於嘉德門外,當中,南向。禮生引祭官等行告禮 如常儀。告訖,宗正卿、光祿卿帥齋郎、長祠撤饌。禮官 引侍中升,尚輦帥腰輿升詣帳座前,其繖扇侍臣等 夾於階間。侍中進跪於幄前,西向奏:「請降座升輿。」祔 廟,內侍捧幾置輿上,太祝匱神主,捧置輿上幾後,扶 持降自西階。繖扇侍臣夾引以出,自太極殿門中門 出。在位文武百官及皇親、諸親等便從神輿而出。至 嘉德門,分左右序立。神輿至玉輅後,侍中跪奏:「請降 輿升輅。」內侍捧幾置輅中,太祝捧匱升輅,侍奉。千牛 將軍夾輅而趨,出承天門五十步。侍中進當輅前跪 奏「請敕侍臣上馬。」侍臣等皆上馬,鼓吹振作。其文武 百官等,候玉輅出承天門,各逐便路先「赴太廟南門 次,以俟神輿鹵簿至廟門,西三門鼓吹止,分左右以 俟,饗訖退。其儀仗等並於廟南門分左右列位,俟饗 禮畢退。」玉輅既發,赴廟尚舍收拆殿上帷幄及版城 等,應合收者,與檢校使計會處置。西宮內人衰裳,其 日並焚之。其日太廟祔饗,應緣齋戒,齋官陳設樽彝 酒醴坫爵,省牲告潔進署祝版,陳設樂器,並如東饗 常儀。玉輅將至廟西門,尚舍奉御設奉謁褥位於廟 庭橫階南,當中北面。奉禮郎於廟南門外稍南,設文 武百官及皇親諸親位,如太極殿庭之儀。又於廟庭 橫階南,設文武百官及皇親諸親位,亦准此。其六品 以下非常參官,並列位於廟南門外。通事舍人引文 武百官皇親、諸親等常服就南門外位。禮生引應饗 官俱祭服立於廟東門外,北向西上位立。又禮生引 禮儀使、御史以下執事官等,先入,當中階北向立於 褥位之南。禮生贊「再拜。」禮儀使、御史以下皆再拜。訖, 引自東階升,各就位。次引司空入就位,再拜,行掃除 訖,降復位。禮官與太祝自西第一室開埳室,「捧神主 匱置於幄中,近東,啟匱出神主,捧置於座幾後趺上。 次宮闈令入室,捧後主匱置於幄中,近西,啟匱出後 主,置於座幾後趺上。」自第一室至第八室,皆如上儀。 訖,並齋郎、室長各於本室,依儀出入,須知次序。太祝 退立於樽坫所,宮闈令退就階下執事位。玉輅既至 廟南門,迴輅南向,侍臣等列於輅前。神輿入幄,則侍 臣列於幄門外。尚輦帥腰輿進輅後,侍中跪奏:「請降 輅升輿詣幄座。」內侍捧幾置輿上,太祝捧神主匱置 輿上幾後,遂舁詣幄座。內侍捧幾置座上,東向,太祝 捧匱置幾後訖,禮生於廟東門引行事官、太尉以下 入就廟庭位,西向立。其殿上御史、禮官、太祝、樂官等, 各逐便自東西階下相向序立,候神主升殿,卻復階 上位。侍中進於幄座前,跪奏:「請降座升輿祔謁。」內侍 捧幾置輿上,太祝捧栗木神主匱置幾後,禮官引入。 通事舍人引文武百官、皇親、諸親自南門外分左右 從入,就東西班位立。神輿至廟門,繖扇分左右立於 門外。神輿至廟庭褥位,侍中各退就本班。太祝捧匱 跪置於褥,啟匱出神主置於趺上訖,侍中進於褥位 西,北面跪奏稱:「以今吉辰,代宗睿文孝武皇帝祔謁。」 奏訖,俛伏,興,退。少頃,侍中詣褥之西,東面跪奏:「請升 輿祔饗。」俛伏,興,退降就本班。太祝進跪於褥位,捧神 主匱於輿。腰輿既升,禮官奉引神輿詣元宗室,太祝 跪捧神主匱置於東壁下祔位褥上,西南退立戶外。 少頃,太祝進就褥,跪捧神主置於輿,奉引入第九室, 至帷座前,內侍捧幾置於座,太祝捧神主置於曲幾 後趺上,其匱置於幾東,近後腰輿,退於幄座之西,近 北舁。腰輿所由並降自東階,由廟東門出。神主置座 訖,禮生贊「再拜」,太尉以下及應在位官並再拜。禮生 詣太尉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登歌奏《永和之樂》 九成,畢,禮生贊再拜,太尉以下在位者皆再拜。禮生 引太尉盥洗,執瓚,升詣從西第一室,酌鬱鬯,登歌作, 太尉入室神座前,祼訖,奠瓚於饌席,俛伏,興,退出戶, 北向再拜。次引詣第二室,次引詣第三室,以至第九
室,皆如上儀。訖,登歌止。引太尉降復位。太祝奠毛血之豆。禮生引司徒執俎入自正門,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饌升階,樂止。禮生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階以出。 諸太祝取蕭蒿焚於鑪炭,饌升設訖,齋郎降自東階, 由廟東門以出。禮生引太尉盥洗執爵,自第一室至 第八室,各奏本室樂,至第九室奏《保大之樂》,行饗禮。 亞獻、終獻並如常饗之儀。訖,降復位。登歌作,太祝各 入室,徹豆還樽所。登歌止。禮生唱:「賜胙」,又唱:「再拜」,眾 官在位者皆再拜,《永和之樂》作,禮生又唱:「再拜」,在位 者皆再拜。樂一成止。禮生進太尉之左,白:「禮畢。」禮生 引饗官自東門出,通事舍人引在位群官自南門出。 太祝入室,各匱神主納於埳室如常儀。禮官帥腰輿 詣廟門南幄下,太祝捧桑木主並匱置於輿,遂自廟 門南西偏門舁入,詣廟殿北,簾下兩階之間。將作,先 具鍬钁,穿坎方深,令可容木主匱,遂埋之而退。明日, 百僚及皇親、諸親詣延英門,進名奉慰如常儀。其百 官之制如《開元禮》。嫡殤者時享皆祔食,祖別無祝文, 亦不拜。設祔食之座於祖座之左,西向,獻一而已。以 其從祖祔食。祝辭末雲「孫某祔食。」庶子不祔食。庶子 之嫡祔,如嫡殤。〈又〉《元陵儀注》:「小祥變前二日,內所司 先具八升綀布冠、衰裳、腰絰等。光祿卿具大牢饌,宗 正進署祝版。前一日之夕,毀廬為堊室,高七尺五寸, 長丈二尺,闊一丈。將作監、勾當、尚舍奉御設蒲蓆於 室內,內所由陳冠練於別次。其日依時刻,內所由先 入,整拂几筵,薦香燭於靈前。內外及百僚俱服衰服 去杖。通事舍人引」就位。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衰裳, 絰去杖,近侍扶就位,西面哭。內外在位者皆哭,十五 舉聲。禮儀使奏請再拜,皇帝再拜,內外在位者皆再 拜。近侍扶皇帝就次,所司以綀而冠衰裳進內。服訖, 內外及百僚各服其服。通事舍人引百僚入就位,立 定。近侍扶皇帝就位,哭踴,內外百僚皆哭踴。光祿卿 引饌升設於靈幄前,太祝以爵酌醴酒。禮儀使奏「請 止哭」,內外俱止哭。太祝以酒爵授禮儀使,禮儀使受 酒,跪進,皇帝受酒,跪奠於饌前,俛伏,興,少退。太祝持 版跪於饌前近南,北向讀《祝版》曰:「維年月日,子哀子 嗣皇帝臣某,敢昭告於考大行皇帝:天禍所鍾,攀號 無及。以日易月,奄及小祥。煩冤荼苦,觸緒縻潰。謹以 一元大武、柔毛、剛鬣、明粢、薌合、薌萁、嘉蔬、嘉薦、醴齊, 祗薦祥事,尚饗。」讀訖,禮儀使奏請再拜。皇帝哭踴再 拜,內外在位者皆哭踴再拜。皇帝還次,通事舍人引 群官退。其奉慰如常儀。其百官儀制具《開元禮》。〈又〉《元 陵儀注》:大祥變祭前二日,內所司先具大祥服,光祿 卿具大牢饌,宗正進署祝版。前一日之夕,將作除堊 室,內所由陳大祥服於別次。其日未明,內所由先整 拂几筵,薦香燭於靈幄前,內外百僚俱服衰裳去杖。 至傳點時,通事舍人各引入就位。侍中版奏:「外辦。」皇 帝服衰裳去杖,近侍扶就位,西向哭踴,內外在位者 皆哭踴,十五舉聲。禮儀使奏「請再拜」,皇帝再拜,贊者 承傳,內外在位者皆再拜訖。禮儀使奏「請止哭,就次 變服。」奏訖,與禮官等趨出。近侍扶皇帝就次,變大祥 服,內外百僚皆就次。變服、素服訖,各入就位。立定。近 侍扶皇帝就位,哭踴。禮官省饌,光祿卿引饌升,設靈 幄前。太祝執爵,酌醴酒。禮儀使奉引皇帝稍進詣饌 前。禮儀使請止哭,內外俱止哭。太祝以酒授禮儀使, 禮儀使受酒,跪進,皇帝受酒,跪奠於饌前,俛伏,興,少 退。太祝持版於饌南,北向讀祝文訖,禮儀使奏「請再 拜」,皇帝哭踴,再拜。贊者承傳,內外在位者皆哭再拜, 十五舉聲。禮儀使奏「禮畢」,與禮官等趨出。近侍扶皇 帝還次。通事舍人引群官序出太極門,百僚奉慰訖, 以素服詣延英門起居。其百官儀制,具《開元禮》。〈又〉《元 陵儀注》禫變,其日,百僚早集西內,入就位,侍中進辦, 並如大祥之儀。皇帝服大祥服,近侍扶就位,哭十五 舉聲。禮儀使奏「請再拜」,皇帝再拜,贊者承傳,百僚在 位者皆再拜。禮儀使奏「請就次變服」,皇帝就次,除大 祥服,服素服,百僚趨入就位,立定。近侍扶皇帝入,哭 踴,內外百僚皆哭踴。禮官省饌,光祿卿引饌升,陳設 酌奠亦如大祥之儀。太祝讀祝文。祭訖,禮儀使奏「請 再拜」,皇帝哭再拜。贊者承傳,內外百僚皆哭再拜訖, 禮儀使奏「禮畢」,遂與禮官趨出。近侍扶皇帝還次。通 事舍人引百僚序出,至太極門外,進名奉慰訖,各服 慘公服,便詣延英門起居。明日平明,皇帝改服慘吉 服,其百官慘公服,至山陵事畢,乃服常公服。今上初 欲禫服終制,下詔曰:「朕聞禮貴緣情,因心展孝,高宗 得說,其代予言。今朝有股肱,濟為舟楫,出納惟允,足 以保邦。況荼蓼在懷,日時猶淺,欲遂權奪,抑就公除, 攀號痛心,實所未忍。朕將從禫服,以終喪紀,百辟卿 士,宜悉哀懷。」禮儀使吏部尚書顏真卿奏曰:「哀號在 疚,開闢所無,誠懇尚違,庶寮增懼。伏見百辟並已釋 除,事既合權,禮無獨異,不可以吉凶兼制,臣子殊儀。 伏乞奉顧命之文,節因心之孝,順時即吉,屈己臨朝, 則萬姓心安,四方事集。臣典司儀注,不敢輕移,犯冒 宸嚴,無任懇迫。」又下詔欲以素服練巾聽政。詔曰:「昔高宗諒陰三年,舜為堯,禹為舜亦服喪三年,故《禮》曰: 『三年之喪,自天子達』。是知罔極之恩,昊天難報。朕虔 奉遺詔,又迫於群議,將欲從吉,未忍割哀。其百僚宜 以今月十七日釋服。朕素服練巾,銜哀聽政。凡百在 位,知朕意焉。」禮儀使又奏曰:「孝德動天,事踰前古,德 音俯降,感咽載深。臣伏守遺詔,禮從易月,祥禫變除, 儀注皆備。若陛下未忍即吉,更服練巾,則遺詔不得 奉行,群僚無以覲見。伏乞俯順人望,仰遵先旨,實大 孝不虧,萬方幸甚。臣職在典禮,愚守如前,無任懇迫 之至。其百官儀制,具《開元禮》。」
按《文獻通考》,葬代宗時發引帝見轀輬車不當馳道, 移指丁未之間,問其故,有司曰:「陛下本命在午,不太 衝也。」上哭曰:「安在枉靈駕而謀自利乎?」命改轅直午 而行。
德宗貞元二年十一月皇后王氏崩
[編輯]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二年十一月甲午,立淑妃王 氏為皇后。丁酉,皇后崩。」
貞元三年二月甲申葬昭德皇后於靖陵。
按《唐書德宗本紀》云云,按《德宗昭德皇后傳》:「後王 氏,本仕家,失其譜系。帝為魯王時,納為嬪,生順宗,尤 見寵禮。既即位,冊號淑妃,贈其父遇揚州大都督,子 姓姻出悉得官。貞元三年,妃久疾,帝念之,遂立為皇 後。冊禮方訖而後崩,群臣大臨三日,帝七日釋服。將 葬,後母郕國鄭夫人請設奠,有詔祭物無用寓,欲祭, 聽之。」於是宗室王大臣李晟、渾瑊等皆祭,自發塗日 日奠,終發引乃止。葬靖陵,置令、丞如他陵臺。立廟,奏 《坤元》之舞,敕宰相張延賞、柳渾等製樂曲,帝嫌文不 工。李紓上諡冊曰大行皇后,帝又謂不典。並詔翰林 學士吳通元改譔冊曰「咨後王氏。」然議者謂岑文本 所上文德皇后冊言皇后長孫氏為得禮。按《暢當 傳》,貞元初為太常博士,昭德皇后崩,中外服除,皇太 子諸王將服三年,詔太常議,太子服當與博士張薦、 柳冕。李吉甫曰:「子為母齊衰三年」,蓋通喪也。太子為 皇后服,古無文。晉元皇后崩,亦疑太子服。杜預議:古 天子三年喪,既葬除服。魏亦以既葬為節。皇太子與 國為體,若不變除,則東宮臣僕亦以衰麻出入殿省, 太子遂以卒哭除服。貞觀十年六月,文德皇后崩,十 一月而葬。太子喪服之節,國史不書。至明年正月,以 晉王為并州都督,既命官,當已除矣。今皇太子宜如 魏、晉制,既葬而虞,虞而卒哭,卒哭而除,心喪三年。宰 相劉滋、齊映召問:當等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 也。今太子「以衰服侍膳,至葬可乎?令群臣齊衰三十 日公除,宜約以為服限。」乃請如宋齊皇后為其父母 服三十日除,入謁則服墨慘,還宮衰麻。右補闕穆質 上疏曰:「三年之喪,自天子達於庶人。漢文帝以宗廟 社稷之重自貶,乃以日易月,後世所不能革。太子,人 臣也,不得如人君之制。母喪宜無厭降,唯晉既葬公 除,議者詭辭以甘時主,不足師法。今有司之議,虧化 敗俗,常情所鬱。夫政以德為本,德以孝為大。後世記 禮之失,自今而始,顧不重哉!父在為母期,古禮也。國 朝服之三年,臣謂三年則太重,唯行古為得禮。」德宗 遣內常侍馬欽敘謂質曰:「太子有撫軍監國,問安侍 膳之事,有司以三十日除,既葬釋服,以墨衰終,是何 疑邪?」質又奏《疏》曰:「太子於陛下,子道也,臣道也。君臣 以義,則撫軍監國有權奪。父子問安侍膳,固無服衰 之嫌。古未有服衰而廢者。舒王以下服三年,將不得 問安侍膳邪?太子、舒王,皆臣子也,不宜甚異。且皇后 天下之母,其父母士庶也,以天下之母為士庶降服 可也;太子,臣子也,以臣子為母降,可乎?公除,非古也。 入公門變服,今期喪以下慘制是也。太子晨昏侍,非 公除比。墨衰奪情,事緣金革。今不監國撫軍,何抑奪 邪?子之於父母,禮異而情均。太子奉君父之日遠,報 母之日少,忍使失令名哉?」乃詔宰臣與有司更議,當 等曰:「《禮》有公門脫齊衰。《開元禮》,皇后父母服十三月, 從朝旨則十三日而除。皇太子外祖父母服五月,從 朝旨則五日而除。恐喪服入侍,傷至尊之意,非特以 金革奪也。太子公除,以墨慘,奉朝歸宮衰麻,酌變為 制可也。」宰相乃令太常卿鄭叔則草奏:既葬,卒哭,十 一月小祥,十三月大祥,十五月禫。內謁,即墨服。復詔 問質,質以為「雖不能循古禮,猶愈於」魏、晉之文遠甚。 宰相乃言:「太子居皇后喪,至朝則抑哀承慈,實臣子 至行,唯心與服,內外宜稱。今質請降詔於外,無害墨 衰於內。臣謂言行於外,而服異於內,事非至誠,乖於 德教。請下明詔,如叔則議。」天子從之。及董晉代叔則 為太常卿,帝曰:「皇太子服期由諫官,初非朕意。」暢當 等請循魏、晉故事,至論也。
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帝崩。
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皇帝崩 於會寧殿,年六十四。」按《順宗本紀》,貞元二十年,太 子病風且瘖,二十一年正月,不能朝。是時德宗不豫, 諸王皆侍左右,惟太子臥病不能得見。德宗悲傷涕泣,疾有加,癸巳崩。
順宗永貞元年葬德宗於崇陵並祔睿真皇后於元陵寢宮
[編輯]按《唐書順宗本紀》,不載按《憲宗本紀》,永貞元年八 月,順宗詔立為皇帝。乙巳,即皇帝位於太極殿,丁未 始聽政。十月丁酉,為曾太皇太后舉哀。己酉,葬神武 聖文皇帝於崇陵。十一月己巳,祔睿真皇后於元陵 寢宮按《代宗睿真皇后傳》:「後沈氏,開元末以良家 子入東宮,太子以賜廣平王,實生德宗。天寶亂,賊囚 後東」都。掖庭王入洛,復留宮中。時方北討,未歸長安, 而河南為史思明所沒,遂失後所在。代宗立,以德宗 為皇太子,詔訪後在亡,不能得。德宗即位,令有司擇 日分遣諸沈行州縣物色,終帝世無聞焉。憲宗即位, 有司建言:「皇太后沈氏厭代二十有七年,大行皇帝 至孝,哀思罔極。建中時,發明詔,遣使者奉迎,凡舟車 所至罔不逮。歲推月遷,參訪理絕。請因大行皇帝啟 殯,詔群臣為皇太后發哀肅章內殿,中人奉廞衣置 幄坐宮中,朝夕上食,告天地宗廟,上太皇太后諡冊, 作神主祔代宗廟,備法駕,奉褘衣,納於元陵祠室。」詔 曰:「可。」
憲宗元和元年正月太上皇崩七月葬豐陵
[編輯]按《唐書順宗本紀》,永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 皇帝,自稱曰太上皇。辛丑,改元。元和元年正月,皇帝 率群臣上尊號曰應乾聖壽太上皇,是月崩於咸寧 殿,年四十六,諡曰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按《憲宗 本紀》,元和元年正月甲申,太上皇崩。七月壬寅,葬至 德大聖大安孝皇帝於豐陵。
元和十一年三月庚午,皇太后崩。八月庚申,葬莊憲 皇太后於豐陵。
按《唐書憲宗本紀》云云,按《順宗莊憲皇后傳》:後王 氏,順宗在藩,帝賜之為王孺人,是生憲宗,冊為良娣。 順宗即位,將立後,會病棘而止。憲宗內禪,尊為太上 皇后。元和元年,上尊號曰皇太后。十年崩,年五十四。 遺令曰:「皇太后敬問具位,萬物之理,必歸於有極。未 亡人嬰霜露疾,日以衰頓,幸終天年,得奉陵寢,志願 獲矣,其何所哀?《易月》之典,古今所共。皇帝宜三日聽 政,服二十七日,釋天下吏民,令到臨三日止。宮中非 朝暮臨無輒哭。無禁昏嫁、祠祀、飲食酒肉。已釋服,聽 舉樂。侍醫無加罪,陪祔如舊制。」有司上諡,葬豐陵。 元和十五年正月,帝崩。五月,葬景陵。
按《唐書憲宗本紀》,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皇帝崩,年 四十三,諡曰聖神章武孝皇帝。按《穆宗本紀》,元和 十五年正月庚子,憲宗崩,辛丑遺詔皇太子即皇帝 位於柩前。閏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於太極殿。五 月庚申,葬聖神章武孝皇帝於景陵。按《王彥威傳》, 彥威拜博士,憲宗以正月崩,有司議葬用十二月下 宿。彥威建言:「天子之葬七月,《春秋》之義。志崩不志葬, 必其時也。舉天下葬一人,故過期不葬則譏之。高祖、 中宗,葬皆六月。太宗四月,高宗九月,睿、代二宗皆五 月。德宗十月,順宗七月,唯元、肅二宗皆十二月。有為 為之,非常典也。且葬畢而虞,虞而卒哭,卒哭而祔,皆 卜日。今葬卜歲暮,則畢祔在明年正月,是」改元慶賜 皆廢矣。有詔更用五月。淮南李夷簡上言:「大行皇帝 功高,宜稱祖穆宗。」下其議,彥威奏:「古者始封為太祖。 由太祖而降,則又祖有功,宗有德。故夏人祖顓頊而 宗禹,商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魏、晉 而下,務欲推美,自始祖外,並建列祖之議,叔世亂家, 不可以為訓。唐本《周禮》,以景皇帝為太祖,祖神堯而 宗太宗,自高宗後咸稱宗,以為成法。不然,太宗致升 平,元宗清內難,肅宗收復兩都,皆撥亂反正,猶不稱 祖。今當本三代之制,黜魏、晉亂法,大行廟號,宜稱宗。」 制可。又舊事,祔廟必告於太極殿,然後奉主入廟,既 事則已,而有司祔主畢,又還告太極殿。彥威以為不 可。執政怒,坐祝辭誤奪二季俸,削一階。彥威終不回 屈。
穆宗長慶四年正月帝崩十一月葬光陵
[編輯]按《唐書穆宗本紀》,「長慶四年正月辛未,以皇太子權 勾當軍國政事。壬申,皇帝崩於清思殿,年三十。」按 《敬宗本紀》,「長慶四年正月,穆宗崩。丙子,皇太子即皇 帝位於太極殿。十一月庚申,葬睿聖文惠孝皇帝於 光陵。」
敬宗寶曆二年十二月辛丑皇帝崩
[編輯]按:《唐書敬宗本紀》云云。
文宗大和元年七月癸酉葬睿武昭愍孝皇帝於莊陵
[編輯]按:《唐書文宗本紀》云云。
開成五年正月帝崩八月葬章陵
[編輯]按《唐書文宗本紀》,「開成五年正月戊寅,不豫。辛巳,皇 帝崩於太和殿,年三十三。」按《武宗本紀》,「開成五年 正月,文宗疾大漸,神策軍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 矯詔廢皇太子成美,復為陳王,立潁王為皇太弟。辛巳,即皇帝位於柩前。八月壬戌,葬元聖昭獻孝皇帝 於章陵。」
武宗會昌五年正月庚申皇太后崩五月壬子葬恭僖皇太后於光陵
[編輯]按《唐書武宗本紀》云云,按《穆宗恭僖皇后傳》:「後王 氏,幼得侍帝東宮,生敬宗,長慶時冊為妃。敬宗立,上 尊號為皇太后。文宗時,稱寶曆太后,會昌五年崩,葬 光陵東園。」
會昌六年三月,帝崩。八月,葬端陵。
按《唐書武宗本紀》,會昌六年三月「壬戌,不豫。甲子,皇 帝崩於大明宮,年三十三。」按《宣宗本紀》,「會昌六年, 武宗疾大漸,左神策軍護軍中尉馬元贄立光王為 皇太叔,三月甲子,即皇帝位於柩前。八月壬申,葬至 道昭肅孝皇帝於端陵。」
宣宗大中元年四月己酉皇太后崩八月庚子葬貞獻皇太后於光陵
[編輯]按《唐書宣宗本紀》云云,按《穆宗貞獻皇后傳》:「後蕭 氏,穆宗為建安王,後得侍,生文宗。文宗立,上尊號曰 皇太后。武宗時,徙積慶殿,又號積慶太后。大中元年 崩,上今諡。」
大中二年五月己卯,太皇太后崩。十一月壬午,葬懿 安太皇太后於景陵。
按《唐書宣宗本紀》云云,按《憲宗懿安皇后傳》:「後郭 氏,憲宗為廣陵王,聘以為妃,生穆宗。穆宗嗣位,上尊 號皇太后。敬宗立,號太皇太后。宣宗立於後諸子也, 而母鄭,故侍兒有曩怨。帝奉養禮稍薄,後鬱鬱不聊, 與一二侍人登勤政樓,將自隕,左右共持之,帝聞不 喜,是夕後暴崩。有司上尊諡,葬景陵外園。太常官王 皞」請後合葬景陵,以主祔憲宗室,帝不悅,令宰相白 敏中讓之。皞曰:「後乃憲宗東宮元妃,事順宗為婦,歷 五朝,母天下,不容有異論。」敏中亦怒。周墀又責謂,皞 終不撓,墀曰:「皞信孤直。」俄貶皞句容令。懿宗咸通中, 皞還為禮官,申抗前論,乃詔後主祔於廟。
大中十三年八月,帝崩。
按《唐書宣宗本紀》:「大中十三年八月癸巳,皇帝崩於 咸寧殿,年五十,諡曰聖武獻文孝皇帝。」
懿宗咸通元年二月丙申葬聖武獻文孝皇帝於貞陵
[編輯]按:《唐書懿宗本紀》云云。
咸通六年十二月壬子,太皇太后崩。
按:《唐書懿宗本紀》云云。
咸通七年五月甲辰。葬孝明太皇太后於景陵之園 按《唐書懿宗本紀》云云。按《憲宗孝明皇后傳》。後鄭 氏生宣宗。及即位。尊為皇太后。懿宗立。尊后為太皇 太后。咸通六年崩。移仗西內。上諡冊。葬景陵旁園。 咸通十四年七月帝崩。
按《唐書懿宗本紀》:「咸通十四年六月,不豫。七月辛巳, 皇帝崩於咸寧殿,年四十一。」
僖宗乾符元年二月甲午葬昭聖恭惠孝皇帝於簡陵
[編輯]按:《唐書僖宗本紀》云云。
文德元年三月帝崩十月葬靖陵
[編輯]按《唐書僖宗本紀》,文德元年二月「乙亥,不豫。三月壬 寅,疾大漸,立壽王傑為皇太弟,知軍國事。癸卯,皇帝 崩於武德殿,年二十七。」按《昭宗本紀》:「文德元年三 月,僖宗疾大漸,群臣以吉王長,且欲立之。觀軍容使 楊復恭率兵迎壽王,立為皇太弟。乙巳,即皇帝位於 柩前。」十月辛卯,葬惠聖恭安孝皇帝于靖陵。
昭宗天祐元年八月帝崩於洛陽
[編輯]按《唐書昭宗本紀》:天祐元年,「正月戊午,朱全忠遷唐 都於洛陽。二月戊寅,次陝州,朱全忠來朝。三月丁未, 朱全忠兼判左右神策及六軍諸衛事。閏四月壬寅, 次穀水,朱全忠來朝。甲辰,至自西都,享於太廟。乙巳, 大赦,改元。六月,靜難軍節度使楊崇本會李克用、王 建兵以討朱全忠。七月乙丑,全忠以兵屯於河中。八」 月,壬寅,全忠以左右龍武統軍朱友恭、氏叔琮、樞密 使蔣元暉兵犯宮門。是夕,皇帝崩,年三十八。
昭宣帝天祐二年二月己酉葬聖穆景文孝皇帝於和陵
[編輯]按:《唐書昭宣帝本紀》云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