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3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三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三十五卷目錄
弔哭部紀事
弔哭部雜錄
禮儀典第一百三十五卷
弔哭部紀事
[編輯]《檀弓》: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且曰:「寡 人聞之,亡國恆於斯,得國恆於斯。雖吾子儼然在憂 服之中,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辭焉。喪人無寶,仁親以為 寶,父死之謂何?又因以為利,而天下其孰能說之?孺 子其辭焉!」公子重耳對客曰:「君惠弔亡臣重耳,身喪」 父死,不得與於哭泣之哀,以為君憂。父死之謂何?或 敢有他志,以辱君義。稽顙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顯,以致命於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顙 而不拜,則未為後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則愛父也;起 而不私,則遠利也。」
《左傳·成公二年》「九月,衛穆公卒。晉二子自役弔焉,哭 於大門之外。衛人逆之,婦人哭於門內,送亦如之,遂 常以葬。」
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齊侯還自晉,不入,遂襲莒,門 於且於,傷股而退。明日將復戰,期於壽舒。杞殖。華還, 載甲,夜入且於之隧,宿於莒郊。明日,先遇莒子於蒲 侯氏。莒子重賂之,使無死,曰:「請有盟。」華周對曰:「貪貨 棄命,亦君所惡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棄之,何以事 君?」莒子親鼓之,從而伐之,獲杞梁。莒人行成。齊侯歸, 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弔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 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弔。」齊 侯弔諸其室。
《昭公二年》,晉少姜卒。公如晉,及河,晉侯使士文伯來 辭曰:「非伉儷也,請君無辱。」公還,季孫宿,遂致服焉。十 一月,鄭印段如晉弔。
昭公七年,衛襄公卒。晉大夫言於范獻子曰:「衛事晉 為睦,晉不禮焉,庇其賊人而取其地,故諸侯貳。《詩》曰: 『鶺鴒在原,兄弟急難』。又曰:『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兄弟 之不睦,於是乎不弔。況遠人,誰敢歸之?今又不禮於 衛之嗣,衛必叛我,是絕諸侯也。」獻子以告韓宣子。宣 子說,使獻子如衛弔,且反戚田。衛、齊惡告喪於周,且 請命。王使成簡公如衛弔,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 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亞圉。」 《檀弓》孔子之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 貢脫驂而賻之。子貢曰:「於門人之喪,未有所脫驂。脫 驂於舊館,無乃已重乎?」夫子曰:「予鄉者入而哭之,遇 於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 《孔子家語》:公父穆伯之喪,敬姜晝哭。文伯之喪,晝夜 哭。孔子曰:「季氏之婦,可謂知禮矣。愛而無私,上下有 章。」
卞人有母死而孺子之泣者,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 繼也。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而變除 有期。」
孔子在衛,司徒敬子卒,夫子弔焉,主人不哀,夫子哭 不盡聲而退。蘧伯玉請曰:「衛鄙俗,不習喪禮,煩吾子, 辱相焉。」孔子許之。
孔子有母之喪,既練,陽貨弔焉,私於孔子曰:「今季氏 將大饗境內之士,子聞諸?」孔子曰:「丘弗聞焉。若聞之, 雖在衰絰,亦欲與往。」陽貨曰:「子謂不然乎?季氏饗士, 不及子也。」陽貨出,曾點問曰:「吾子何謂也?」孔子曰:「己 則衰服,猶應其言,示所以不非也。」
孔子之弟子琴張,與宗魯友。衛齊豹見宗魯於公子 孟縶,孟縶以為參乘焉。及齊豹將殺孟縶,告宗魯使 行。宗魯曰:「吾由子而事之,今聞難而逃,是僭子也。子 行事乎!吾將死,以周事子,而歸死於公孟,可也。」齊氏 用戈擊公孟,宗魯以昔蔽之,斷肱中公孟,宗魯皆死。 琴張聞宗魯死,將往弔之。孔子曰:「齊豹之盜,而孟縶 之賊也,女何弔焉?君子不食姦,不受亂,不為利病於 回,不以回事人,不蓋非義,不犯非禮。女何弔焉?」《琴張》 乃止。
郕人子蒲卒,哭之,呼滅。子游曰:「若是哭也,其野哉?」孔 子惡野哭者。哭者聞之,遂改之。
季桓子死,魯大夫朝服而弔。子游問於孔子曰:「禮乎?」 夫子不答。他日又問,孔子曰:「始使則矣。羔裘元冠者, 易之而已,女何疑焉?」
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孔子曰:「吾惡乎哭諸?兄弟,吾 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師,吾哭諸寢;朋友, 吾哭諸寢門之外;所知,吾哭諸野。於野則已疏,於寢 則已重。夫由賜也見我,吾哭諸賜氏。」遂命子貢為之主,曰:「為爾哭也。來者,汝拜之。知伯高而來者,汝勿拜。」 既哭,使子張往弔焉。未至,冉求在衛,攝束帛乘馬而 以將之。孔子聞之,曰:「異哉!徒使我不成禮於伯高者, 是冉求也。」
《左傳》昭公三十年:夏六月,晉頃公卒。秋八月葬。鄭游 吉弔,且送葬。魏獻子使士景伯詰之曰:「悼公之喪,子 西弔,子蟜送葬。今吾子無貳,何故?」對曰:「諸侯所以歸 晉君,禮也。禮也者,小事大、大字小之謂。事大在共其 時命,字小在恤其所無。以敝邑居大國之間,共其職 貢與其備御不虞之患,豈忘共命?」先王之制,諸侯之 喪,士弔,大夫送葬,唯嘉好聘享,三軍之事,於是乎使 卿。晉之喪事,敝邑之間,先君有所助執紼矣。若其不 間,雖士大夫有所不獲數矣。大國之惠,亦慶其加而 不討其乏,明底其情,取備而已,以為禮也。靈王之喪, 我先君簡公在楚,我先大夫印段實往,敝邑之少卿 也,王吏不討,恤所無也。今大夫曰「女盍從舊。」舊有豐 有省,不知所從。從其豐,則寡君幼弱,是以不共。從其 省,則吉在此矣。唯大夫圖之!晉人不能詰。
《檀弓》: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晉人之 覘宋者,反報於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 哀,而民說,殆不可伐也。」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詩》 云:『凡民有喪,扶服救之』。雖微晉而已,天下其孰能當 之。」
孔子《家語》:「顏回死,魯定公弔焉。使人訪於孔子。孔子 對曰:『凡在封內,皆臣子也。禮,君弔其臣,升自東階,向 屍而哭,其恩賜之施,不有笇也。 魯昭公夫人吳孟子卒,不訃於諸侯。孔子既致仕而 往弔焉。適於季氏,季氏不絰,孔子投絰而不拜。子游 問曰:『禮與』?孔子曰:『主人未成服,則弔者不絰焉,禮也』』。」 《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曰:「寡君使 容居坐含,進侯玉,其使容居以含。」有司曰:「諸侯之來 辱敝邑者,易則易,於則於,易於雜者未之有也。」容居 對曰:「容居聞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遺其祖。昔 我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無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魯 人也,不敢忘其祖。」
季孫之母死,哀公弔焉。曾子與子貢弔焉。閽人為君 在,弗內也。曾子與子貢入於其廄而修容焉。子貢先 入,閽人曰:「鄉者已告矣。」曾子後入,閽人辟之。涉內霤, 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君子言之曰:「盡飾 之道,斯其行者遠矣。」
《曾子問》:「衛靈公適魯,遭季桓子之喪,衛君請弔,哀公 辭,不得命。公為主。客入弔,康子立於門右,北面。公揖 讓升自東階,西鄉;客升自西階弔。公拜,興哭,康子拜 稽顙於位,有司弗辯也。」
《說苑》齊景公遊於蔞,聞晏子卒,公乘輿素服,驛而驅 之,自以為遲,下車而趨,知不若車之速,則又乘。比至 於國者,四下而趨,行哭而往矣。至伏屍而號曰:「子大 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泆而不收,怨 罪重積於百姓。今天降禍於齊國,不加寡人而加夫 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矣?」
《檀弓》:曾子弔於負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 婦人而後行禮。從者曰:「禮與?」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 胡為其不可以反宿也?」從者又問諸子游曰:「禮與?」子 游曰:「飯於牖下,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殯於客位,祖 於庭,葬於墓,所以即遠也。故喪事有進而無退。」曾子 聞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
曾子襲裘而弔,子游裼裘而弔。曾子指子游而示人 曰:「夫夫也,為習於禮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主人 既小斂,袒括髮,子游趨而出,襲裘帶絰而入。曾子曰: 「我過矣!我過矣夫!夫是也。」
曾子與客立於門側,其徒趨而出,曾子曰:「爾將何之?」 曰:「吾父死,將出哭於巷。」曰:「反,哭於爾次。」曾子北面而 弔焉。
衛司徒敬子死,子夏弔焉,主人未小斂,絰而往。子游 弔焉,主人既小斂,子游出絰,反哭。子夏曰:「聞之也與?」 曰:「聞諸夫子,主人未改服則不絰。」
哀公使人弔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弔焉。曾 子曰:「蕢尚不如杞梁之妻之知禮也。齊莊公襲莒於 奪,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莊公使人 弔之。對曰:『君之臣不免於罪,則將肆諸市朝而妻妾 執。君之臣免於罪,則有先人之敝廬在,君無所辱命』。」 子張死,曾子有母之喪,齊衰而往哭之。或曰:「齊衰不 以弔。」曾子曰:「我弔也與哉。」
有若之喪,悼公弔焉,子游擯《由左》。
陳莊子死,赴於魯。魯人慾勿哭,繆公召縣子而問焉。 縣子曰:「古之大夫,束脩之問不出竟,雖欲哭之,安得 而哭之?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國,雖欲勿哭,焉得而勿 哭?且臣聞之,哭有二道,有愛而哭之,有畏而哭之。」公 曰:「然。然則如之何而可?」縣子曰:「請哭諸異姓之廟。」於 是與哭諸縣氏。
《孔叢子》:魏公子無忌死,韓君將親弔焉。其子榮之,以告子順。子順曰:「必辭之。禮,鄰國君弔,君主之。今君不 命子,則子無所受其君也。」其子辭韓,韓君乃止。 《符子》,陶朱公喪其中子,鄰人往弔之,陶朱公方擁膝 蹲踞,捧頭而笑。鄰人曰:「『聞有喪,將唁子之哀』。陶朱公 曰:『生不致哀,死而唁,何鄰人之不通也』?」
《漢書龔勝傳》:「勝死時有老父來弔,哭甚哀。既而曰:『嗟 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生竟夭天年,非吾徒 也』。遂趨而出,莫知其誰。」
《冊府元龜》:後漢光武時,祭遵為征虜將軍,屯隴下。建 武元年春,卒於軍,光武愍悼之,尢甚。遵喪至河南縣, 詔遣百官先會喪所,車駕素服臨之,望哭哀慟。還幸 城門,過其車騎,涕泣不能已。喪禮成,復親祠以太牢。 既葬,車駕復臨其墳,見夫人家室。其後會朝,帝每嘆 曰:「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征虜者乎?」遵之見思若 此。
《後漢書徐穉傳》:穉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卒, 歸葬,穉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雞酒薄祭,哭畢 而去,不告姓名。及林宗有母憂,穉往弔之,置生芻一 束於廬前而去。眾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 士徐孺子也。《詩》不云乎?『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吾無德 以堪之。」
《郭泰傳》:「泰字林宗,建寧元年,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 為閹人所害,林宗哭之於野,慟既而嘆曰:『人之雲亡, 邦國殄瘁,瞻烏爰止,不知於誰之屋耳。明年春,卒於 家,時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餘人,皆來會葬。賈淑字 子厚,林宗鄉人也。雖世有冠冕,而性險害,邑里患之。 林宗遭母憂,淑來修弔。既而鉅鹿孫威直亦至,威直』」 以林宗賢而受惡人弔,心怪之,不進而去。林宗追而 謝之曰:「賈子厚誠實凶德,然洗心同善。仲尼不逆互 鄉,故吾許其進也。」淑聞之,改過自厲,終成善士。 《陳寔傳》:寔字仲弓,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於家。大將 軍何進遣使弔祭,海內赴者三萬餘人,制麻衰者以 百數。
《語林》:陳元方遭父喪,形體骨立,其母哀之,以錦蒙其 上。郭林宗往弔,見錦被而責之,賓客絕百許日。 《魏志郭嘉傳》:「嘉字孝先,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自柳 城還,疾篤。太祖間疾者交錯。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荀 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 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晉書阮籍傳》:籍性至孝。母終,裴楷往弔之,籍散髮箕 倨,醉而直視楷弔,喭畢便去。或問楷:「『凡弔者主哭,客 乃為禮。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 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儀自居,時人歎為 兩得。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 嵇喜來弔,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 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由是禮法之士,疾之 若讎。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 弔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 《冊府元龜》:「晉武帝時,太保睢陵公王祥」薨,時文明皇 太后喪始踰月,其後詔曰:「為睢陵公發哀,事乃至今。 雖每為之感嘆,要未得特敘哀情,今便哭之。」
羊祜為征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及薨武帝素 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沾鬚鬢皆為冰焉南州 人征市日聞祜喪莫不號痛罷市巷哭者聲相接吳 邊將士亦為之泣。
《晉書王渾傳》:渾次子濟,年四十六,先渾卒。將葬,時賢 無不畢至。孫楚雅敬濟,而後來哭之甚悲,賓客莫不 垂涕。哭畢,向靈床曰:「卿常好我作驢鳴,我為卿作之。」 體似聲真,賓客皆笑。楚顧曰:「諸君不死,而令王濟死 乎?」
《周嵩傳》:王敦既害顗而使人弔蒿。嵩曰:「亡兄天下人, 為天下人所殺,復何弔?」敦甚銜之。
《衛玠傳》:玠以王敦豪爽不群,而好居物上,恐非國之 忠臣,求向建鄴。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 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葬於南昌。謝鯤哭之慟,人問曰:「子有何恤而致斯哀?」 答曰:「棟梁折矣,不覺哀耳。」
《何劭傳》:劭卒,子岐嗣。劭初亡,袁粲弔岐,岐辭以疾,粲 獨哭而出曰:「今年決下婢子品。」王詮謂之曰:「知死弔 死,何必見生?岐前多罪,爾時不下。」何公新亡,便下岐 品,人謂忠正,畏彊易弱。粲乃止。
《孫晷傳》:「晷卒,年三十八,未及大斂,有一老父,縕袍草 屨,不通姓名,徑入撫柩而哭,哀聲慷慨,感於左右,哭 止便出,容貌甚清,眼瞳又方。門者告之喪主怪而追 焉,直去不顧。同郡顧和等百餘人,歎其神貌有異,而 莫之測也。」
《王羲之傳》:「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 之,由是情好不協。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 代述,止一弔,遂不重詣。」
《王導傳》:導孫珣既與謝安有隙,在東聞安薨,便出京
師,詣族弟獻之曰:「吾欲哭謝公。」獻之驚曰:「所望於法護。」於是直前哭之甚慟。法護,珣小字也。《世說》: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嘗以置靈床上。張 季鷹往弔之,不勝其慟,遂徑上其床,鼓作數曲,竟,撫 琴曰:「顧彥先頗復賞此不?」因又大慟,遂不弔喪主而 出。
《宋書謝景仁傳》:「景仁卒,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 常侍。葬日,高祖親臨,哭之甚慟。與驃騎將軍道憐書 曰:『謝景仁殞逝,悲痛摧割,不能自勝。汝聞問惋愕,亦 不可堪。其器體淹中,情寄實重,方欲與之共康時務, 一旦至此,痛惜兼深。往矣奈何,當復奈何』!」
《雲仙雜記》:宋世祖謂劉德願曰:「卿哭貴妃,悲者當厚 賞。」德願應聲慟哭,撫膺擗踴,涕泗交流,上甚悅,故用 預州刺史以賞之。上又令醫術人羊志哭貴妃,志亦 嗚咽極悲。他日有問志者:「卿那得此副急淚?」志曰:「我 爾日哭亡妾耳。」
《南齊書張緒傳》:緒遺命作蘆葭轜車,靈上置杯水香 火,不設祭。從弟融敬重緒,事之如親兄,齎酒於緒靈 前酌飲慟哭曰:「阿兄風流頓盡!」
《梁書沈約傳》:「約遭母憂,輿駕親臨弔,以約年衰,不宜 致毀,遣中書舍人斷客節哭。起為鎮軍將軍、丹陽尹, 置佐史。」
《安成康王秀傳》:「秀字彥達,太祖第七子也。天監十七 年薨,時年四十四。高祖聞之,甚痛悼焉,遣皇子南康 王績緣道迎候。」初,秀之西也,郢州民相送出境。聞其 疾,百姓商賈咸為請命。既薨,四州民裂裳為白帽,哀 哭以迎送之。雍州蠻迎秀,聞薨,祭哭而去。
《馮道根傳》:道根普通元年正月卒,時年五十八。是日 輿駕春祀二廟,既出宮,有司以聞。高祖問中書舍人 朱異曰:「吉凶同日,今行乎?」異對曰:「昔柳莊寢疾,衛獻 公當祭,請於屍曰:『有臣柳莊,非寡人之臣,是社稷之 臣也。聞其死,請往』。」不釋祭服而往,遂以襚之。道根雖 未為社稷之臣,亦有勞王室,臨之禮也。高祖即幸其 宅,哭之甚慟。
《陸雲公傳》:雲公太清元年卒。張纘時為湘州,與雲公 叔襄兄宴子書曰:「都信至,承賢兄子賢弟黃門殞折, 非為貴門喪寶,實有識同。悲痛惋傷,惜不能已已。賢 兄子賢弟神情早著,標令弱年,經目所睹,殆無再問。 懷橘抱柰,稟自天情,倨坐列薪,非因外獎。學以聚之, 則一箸能立;問以辯之,則師心獨寤。始踰弱歲,辭藝」 通洽,升降多士,秀也詩流。見與齒過,肩隨禮殊,拜絕, 懷抱相得,忘其年義,朝遊夕宴,一載於斯,翫古披文, 終晨訖暮,平生知舊,零落稍盡,老夫記意,其數幾何? 至若此生,寧可多過?賞心樂事,所寄伊人。弟遷職瀟 湘,維舟洛汭,將離之際,彌見情款。夕次帝郊,亟淹信 宿,徘徊握手,忍分岐路。行役數年,羈病侵迫,識慮惛 怳,久絕人世。憑几口授,素無其功,翰動若飛,彌有多 愧。京洛遊故,咸成雲雨,唯有此生,音塵數嗣。形跡之 外,不為遠近隔情;襟素之中,豈以風霜改節?「客遊半 紀,志切首丘,日望東歸,更敦昔款。如何此別,永成異 世,揮袂之初,人誰自保?但恐衰謝,無復前期。不謂華 齡,方春掩質。埋玉之」恨,撫事多情,想引進之情,懷抱 素篤,友於之至,兼深家寶,奄有此恤,當何可言,臨白 增悲,言以無次。
《陳書魯廣達傳》:「廣達依例入隋,愴本朝淪覆,遘疾不 治。尋以憤慨卒,時年五十九。尚書令江總撫柩慟哭, 乃命筆題其棺頭,為詩曰:『黃泉雖抱恨,白日自流名。 悲君感義死,不作負恩生』。總又製廣達墓銘,其略曰: 『災流淮海,險失金湯,時屯運極,代革天亡。爪牙背義, 介冑無良。獨標忠勇,率禦有方。誠貫皎日,氣勵嚴霜』。」 懷恩感報,撫事何忘。
《魏書成淹傳》:「淹字季文,太和中,文明太后崩,蕭賾遣 其散騎常侍裴昭明、散騎侍郎謝竣等來弔,欲以朝 服行事。主客執之云:『弔有常式,何得以朱衣入山庭』? 昭明等言,本奉朝命,不容改易。如此者數四,執志不 移。高祖敕尚書李沖,令選一學識者,更與論執。沖奏 遣淹,昭明言未解,魏朝不聽朝服行禮,議出何典?淹」 言:「吉凶不同,禮有成數,元冠不弔,童孺共聞。昔季孫 將行,請遭喪之禮,千載之下,猶共稱之。卿自江南奉 慰,不能式遵,方謂議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異哉!」昭 明言:「二國交和既久,南北皆須準望。齊高帝崩,魏遣 李彪通弔,於時初不素服,齊朝亦不以為疑,那得苦 見要逼?」淹言:「彪通弔之日,朝命以弔」服自隨,而彼不 遵高宗追遠之慕,乃踰月即吉。彪行弔之時,齊之君 臣皆已鳴玉盈庭,貂璫曜日,百寮內外,朱服煥然。彪 行人不被主人之命,「復何容獨以素服間衣冠之中? 來責雖高,未敢聞命。我皇帝仁孝之性,侔於有虞,處 諒闇以來,百官聽於冢宰,卿何得以此方彼也?」昭明 乃搖膝而言:「三皇不同禮,亦安知得失所歸?」淹言:「若 如來談,卿以虞舜、高宗為非也。」昭明遂相顧而笑曰: 「非孝者宣尼有成責,行人亦弗敢言。希主人裁以弔 服,使人唯齎褲褶,比既戎服,不可以弔,幸借緇衣,恰以申國命。今為魏朝所逼,違負指授,還南之日,必得 罪本朝。」淹言「彼有君子也,卿將命折中,還南之日,應 有重」賞,若無君子也,但令有光國之譽,雖復非理,見 罪亦復何嫌?《南史》董狐自當直筆。既而高祖遣李沖 問淹,昭明所言,淹以狀對。高祖詔沖曰:「我所用得人。」 仍敕送衣帢給昭明等。賜淹果食。明旦,引昭明等入, 皆令文武盡哀。
《馮熙傳》:「熙薨於代,車駕在淮南,留臺表聞,還至徐州, 乃舉哀。皇后詣代都赴哭,太子恂亦赴代哭弔。柩至 洛七里澗,高祖服衰往迎,叩靈悲慟而拜焉。熙子誕 從駕南伐,至鍾離,誕遇疾不能侍從。高祖銳意臨江, 與誕泣訣。是日昏時,告誕薨問,高祖乃輕駕西還,夜 至誕薨所,撫屍哀慟若喪,至戚達旦,聲淚不絕,從者」 亦迭舉音。又親為作碑文及輓歌詞,皆窮美盡哀,事 過其厚。車駕還京,詔曰:「馮大司馬已就墳塋,永潛幽 室,宿草之哭,何能忘之!」遂親臨誕墓,停車而哭。詔群 官服單衣,介幘陪哭。
《甄琛傳》:「琛祖載,肅宗親送降車,就輿弔服哭之,遣舍 人慰其諸子。」
《冊府元龜》:「孝明時,崔光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薨, 車駕親臨,撫屍慟哭,御輦還宮,流涕於路,為減常膳, 言則追傷,每至光坐講讀之處,未嘗不改容悽悼。」 《北齊書封隆之傳》:「隆之弟子孝琬,性恬靜,頗好文詠。 太子少師邢邵,七兵尚書王昕,並先達高才,與孝琬 年位懸隔,晚相逢遇,分好遂深。孝琬靈櫬言歸,二人 送」於郊外,悲哭悽慟,有感路人。孝琬弟孝琰,除並省 吏部郎中、南陽王友,赴晉陽典機密。和士開母喪,託 附者咸往奔哭。鄴中富商丁鄒、嚴興等,並為義孝。有 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弔,出謂人曰:「嚴興之南,丁、 鄒之北,有一朝士,號叫甚哀。」聞者傳之。士開知而大 怒。其後會黃門郎李懷奏南陽王綽專恣。士開因譖 之曰:「孝琰從綽出外,乘其副馬,捨離部位,別行戲話。」 時孝琰女為范陽王妃,為禮事,因假入辭。帝遂決馬 鞭百餘,放出。又遣高阿郍肱重決五十,幾致於死。 《周書·蘇綽傳》:綽授大行臺度支尚書,領著作,卒於位, 時年四十九。太祖痛惜之,哀動左右。及將葬,乃詔公 卿等曰:「蘇尚書平生謙退,敦尚儉約,吾欲全其素志, 便恐悠悠之徒,有所未達;如其厚加贈諡,又乖宿昔 相知之道。進退惟谷,孤有疑焉。」尚書令史麻瑤越次 而進曰:「昔晏子,齊之賢大夫,一狐裘三十年,及其死 也,遺車一乘,齊侯不奪其志。綽既操履清白,謙挹自 居,愚謂宜從儉約,以彰其美。」太祖稱善,因薦瑤於朝 廷。及綽歸葬武功,唯載以布車一乘。太祖與群公皆 步送出同州郭門外。太祖親於車後酬酒而言曰:「尚 書平生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唯爾知我 心,吾知爾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捨我去,奈何?」因 舉聲慟哭,不覺失卮於手。至葬日,又遣使祭以太牢, 太祖自為其文。
《文中子》:「董常死,子哭於寢門之外,拜而受弔。」
子見縗絰而哭不輟者,遂弔之。問喪期,曰:「五載矣。」子 泫然曰:「先王之制,不可越也。」
《唐書秦瓊傳》:瓊字叔寶,以字顯,齊州歷城人。始為隋 將來護兒帳內,母喪,護兒遣使襚弔之,吏怪曰:「『士卒 死喪,將軍未有所問,今獨弔叔寶,何也』?護兒曰:『是子 才而武,志節完整,豈久處卑賤邪』?」
《薛收傳》:「收字伯褒,隋內史侍郎道衡子也。以父不得 死於隋,不肯仕,挺身歸國。房元齡言之秦王,從平劉 黑闥,封汾陰男。武德七年,寢疾,王遣使臨問,相望於 道。命輿疾至府,親舉袂撫之,論敘生平,感激涕泗。卒 年三十三。王哭之慟,與其從兄子元敬書曰:『吾與伯 褒共軍旅間,未嘗不馳驅經略,款曲襟抱,豈期一朝 成千古也!且家素貧而子幼,善撫安之,以慰吾懷』。」因 遣使弔祭,贈帛三百段。
《冊府元龜》:「唐高祖武德中,許紹為陝州刺史行軍總 管。趙郡王孝恭之擊蕭銑也,復令紹督兵以圍荊州。 會紹卒,帝聞而傷惜,為之流涕。」
《唐書岑文本傳》:文本從伐遼東,事一委倚,至糧漕最 日,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籌不廢手。由是神用頓耗,容 止不常。帝憂曰:「文本今與我同行,恐不與同返矣。」至 幽州暴病,帝臨視流涕,卒年五十一。是夕,帝聞夜嚴, 曰:「文本死,所不忍聞。」命罷之。
《呂才傳》:「才子方毅,七歲能誦經。太宗聞其敏,召見奇 之,賜束帛。長而右衛鎧曹參軍,母喪,以毀卒,布車從 母葬通人郎餘,令以白粥元酒生芻祭路隅,世共哀 之。」
《杜如晦傳》:「如晦以疾辭職,詔給常俸就第醫候之,使 道相屬。會病,力詔皇太子就問,帝親至其家,撫之梗 塞。及未亂,擢其子左千牛構兼尚舍奉御。薨年四十 六。帝哭為慟,手詔虞世南勒文於碑,使言君臣痛悼 意。它日食瓜美,輟其半奠焉。嘗賜元齡黃銀帶,曰:『如 晦與公同輔,朕今獨見公』。」泫然㳅淚曰:「世傳黃銀,鬼神畏之。」更取金帶,遣元齡送其家。後忽夢如晦若平 生。明日為元齡言之,敕所御饌往祭。明年之祥,遣尚 宮勞問妻子,國府官佐亦不之罷,恩禮無少衰。 《李綱傳》:綱字文紀,貞觀四年,復為少師。及疾,帝遣元 齡至家存問。明年卒,年八十五。初,齊憲王女嫠居,綱 厚卹之。及卒,女被髮號哭,如喪其親。
《張公謹傳》:「謹卒官下,年四十九。帝將出次哭之,有司 奏,日在辰,不可。帝曰:『君臣猶父子也,情感於內,安有 所避』。遂哭之。」
《魏徵傳》:「徵字元成,貞觀十七年薨。帝臨哭,為之慟,罷 朝五日,太子舉哀西華堂,詔內外百官朝集使皆赴 喪。將葬,帝登苑西樓,望哭盡哀。晉王奉詔致祭,帝作 文於碑,遂書之。」
《高儉傳》:「儉字士廉,貞觀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為 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臨弔,房元齡以帝餌金石,諫 不宜近喪。帝曰:『朕有舊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 勿言』。即從數百騎出,長孫無忌伏馬前,陳士廉遺言, 乞不臨喪。帝猶不許,無忌至流涕,乃還入東苑南向 哭,陪葬昭陵。方寒食,敕尚宮以食四轝往祭,帝自為」 文。喪出橫橋,又登城西北樓,望哭以過喪。
《尉遲敬德傳》。「敬德名恭。顯慶三年卒。高宗詔京官五 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臨弔。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 昭陵。」
《郝處俊傳》:「處俊卒,年七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 大都督。帝哀歎其忠,舉哀光順門,祭以少牢,賻絹布 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詔百官赴哭。」
《冊府元龜》:開耀元年十二月,太子少保郝處俊卒,贈 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大都督。帝甚傷悼之,顧謂侍臣 曰:「處俊志存忠正,兼有學識,至於雕飾服翫,雖極知 無益,然常人不能抑情棄捨,皆好尚奢侈。處俊常保 其質素,終始不渝,雖非元勳佐命,固亦多時驅使。又 見遺表,憂國忘家。今既雲亡,深為傷惜。」即於光順門 舉哀,一日不視事,祭以少牢。
《唐書衛大經傳》:大經,蒲州解人。卓然高行,口無二言。 武后時召之,固辭疾。素善魏夏侯乾童,聞其母卒,盛 暑步往弔。或止之曰:「『方夏涉遠,不如致書』。答曰:『書能 盡意邪』?」比至,乾童以事行,乃設席行弔禮,不訊其家 而還。
《郭震傳》:「震字元振,神龍中遷左驍衛將軍安西大都 護。西突厥酋烏質勒部落盛彊,款塞願和,元振即牙 帳與計事。會大雨雪,元振立不動。至夕凍冽,烏質勒 已老,數拜伏,不勝寒,會罷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計 殺其父,謀勒兵襲擊。副使解琬知之,勸元振夜遁。元 振不聽,堅臥若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弔,道逢娑葛」 兵虜,不意元振來,遂不敢逼,揚言迎衛。進至其帳,修 弔贈禮,哭甚哀,為留數十日助喪事。娑葛感義,更遣 使獻馬五千、駝二百、牛羊十餘萬。
《褚無量傳》:「無量字弘度。元宗即位,遷左散騎常侍,兼 國子祭酒,封舒國公。母喪解,詔州刺史薛瑩弔祭,賜 物加等。」
《李又傳》:又沈正方雅識治體,時稱有宰相器。葬日,蘇 頲畢構。馬懷素往祖之,哭曰:「非公為慟,而誰慟歟?」 《蘇瓌傳》:瓌子頲卒,年五十八,帝猶視朝。起居舍人韋 述上疏曰:貞觀、永徽時,大臣薨,輒置朝舉哀,成終始 恩。上有旌賢錄舊之德,下有生榮死哀之美。昔晉知 悼子卒,平公宴樂。杜蕢一言而悟,《春秋》載之。故禮部 尚「書頲,累葉輔弼,奉事軒陛,二十餘年。今奄忽不還, 邦人痛嗟。唯帷蓋之舊,股肱之戚,宜節廢朝,明君臣 之誼。帝曰:『固朕意也』。」即日帳次哭洛城南門,不朝。 《元德秀傳》:「德秀,天寶十三載卒,家惟枕履簞飄而已。 潭時為陸渾尉,庀其葬,族弟結哭之慟。或曰:『子哭過 哀禮歟?結曰:『若知禮之過,而不知情之至。大夫弱無 固,性無專,老無在,死無餘,人情所耽溺,喜愛可惡者。 大夫無之生六十年未嘗識女色,視錦繡未嘗求足, 無苟辭佚色,未嘗有十畂之田,十尺之舍,十歲之僮, 未嘗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飧』』。」吾哀之,以戒荒淫貪 佞、綺紈膏粱之徒耳。
《辛雲京傳》:「雲京卒,年五十五,代宗為發哀流涕,贈太 尉,諡曰忠獻。它日,郭子儀、元載見上,語及雲京,帝必 泫然。及葬,命中使弔祠,時將相祭者至七十餘幄,喪 車移晷乃得去。」
《郭子儀傳》:「子儀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傳詔 省問,子儀不能興,叩頭謝恩,薨年八十五。帝悼痛,廢 朝五日,詔群臣往弔,隨喪所須,皆取於官。贈太師,陪 葬建陵。及葬,帝御安福門哭過其喪,百官陪位流涕。」 《李晟傳》:「晟薨,年六十七,帝聞流涕,詔百官就第進弔。 比大斂,帝手詔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及葬,又御」 望春門臨送,遣謁者宣詔於柩車,百官拜哭於道。 《韋綬傳》:「綬耄而貪,不能事軍政,綱維亂弛。卒,贈尚書 右僕射,帝遣中人弔其家。」
《韋表微傳》:「文宗立,進表微戶部侍郎,以病痼罷學士卒年六十,贈禮部尚書。始被病,醫藥不能具,所居堂 寢隘陋,既沒,弔客咨嗟。」
《冊府元龜》:後唐張承業,昭宗時為內常,莊宗嗣立,兄 事之,親幸承業私第,升堂拜母,賜遺優厚。天祐十九 年十一月二日,以疾卒於晉陽之第,時年七十七。貞 節太后聞喪,遽至其第盡哀,為之行服,如兒姪禮。 劉亮為車騎大將軍、東州刺史,卒喪還京師。太祖親 臨之,泣而謂人曰:「股肱喪矣,腹心何寄。」
周世宗顯德六年三月,樞密使王朴暴卒。帝聞之駭 愕,即時幸其第及柩前,以所執金鉞卓地而痛者數 四。
《遼史世紀》:天慶三年十月,康宗夢逐狼,屢發不能中, 太祖前射中之。旦日,以所夢問僚佐,眾曰:「吉。」兄不能 得而弟得之之兆也。是歲,康宗即世,太祖襲位為都 勃極烈。遼使阿息保來曰:「何以不告喪?」太祖曰:「有喪 不能弔,而乃以為罪乎?」他日阿息保復來,徑騎至康 宗殯所,閱賵馬欲取之。太祖怒,將殺之,宗雄諫而止。 《宋史趙普傳》:「普卒,上聞之震悼,謂近臣曰:『普事先帝, 與朕故舊,能斷大事。嚮與朕嘗有不足,眾所知也。朕 君臨以來,每優禮之,普亦傾竭自效,盡忠國家,真社 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感動。廢朝五日,為出 次發哀』。」
《談錄》:嘗見掌武太原公言:「先太師傾背時,朝賢來弔, 朱紫盈門,唯徐左省鉉獨攜一麻袍角帶,於客位內 更易,後方入相弔。」以此知士大夫朝服臨哀慰問,深 不可也。先太師即兵部侍郎祐也。
《宋史畢士安傳》:「士安以病求免,優詔不允,遣使敦諭, 不得已復起視事。十月,晨朝至崇政殿廬,疾暴作,真 宗步出親視,已不能言。詔內侍竇神寶以肩輿送歸 第,卒年六十八。車駕臨哭,廢朝五日。」
《李繼隆傳》:「繼隆,景德二年春還京,加開府儀同三司, 食邑實封,詔始下,會疾作,上親臨問。繼和時為並代 鈐轄,驛召省視。卒年五十六,車駕臨哭之慟,為制服 發哀。」
《寇準傳》:「準在雷州踰年,既卒,衡州之命乃至,遂歸葬 西京。道出京南公安縣,人皆設祭哭於路,折竹植地, 掛紙錢。逾月視之,枯竹盡生筍,眾因為立廟,歲時享 之。」
《范仲淹傳》:「仲淹字希文。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賜藥存 問,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問其家。仲淹好施與,置 義莊里中以贍族人。汎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 巷之人,皆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歎息。為 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 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 日而去。
《蔡襄傳》:「襄字君謨,於朋友尚信義,聞其喪,則不御酒 肉,為位而哭。」
《唐介傳》:「介字子方。為人簡伉,以敢言見憚。然居政府, 遭時有為而扼於安石,少所建明。比疾亟,帝臨問流 涕,復幸其第弔哭。以畫像不類,命取禁中舊藏本賜 其家。」
《富弼傳》:「弼字彥國,封韓國公。元豐六年八月薨,年八 十。手封遺奏,使其子紹庭上之。帝覽奏震悼,輟朝三 日,內出祭文致奠。」
《錢惟演傳》:勰字穆父,彥遠之子也。奉使弔高麗,入請 使指帝曰:「高麗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選卿無 他也。」乃求呂端故事以行。凡餽餼非故所有者皆勿 納。還,拜中書舍人。
《石林燕語》:「王荊公性不喜緣飾。曾子先持母喪過金 陵,公往弔之,登舟顧所服紅帶,適一虞候挾笏在旁, 公顧之即解,易其皂帶入弔,既出,復易之而去。」 《宋史司馬光傳》:「元祐元年,拜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 郎。九月薨,年六十八。太后聞之慟,與帝即臨其喪。京 師人罷市往弔,鬻衣以致奠,巷哭以過車。及葬,哭者 如哭」其私親,嶺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 談圃》:司馬溫公光薨,當明堂大饗,朝廷以致齋不及 奠。肆赦畢,蘇子瞻率同輩以往,而程正叔固爭引《論 語》「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子瞻曰:「明堂乃吉禮,不可謂 歌則不哭也。」正叔又諭司馬溫公諸孤不得受弔。子 瞻戲曰:「頤可謂燠糟鄙俚叔孫通。」聞者笑之。
《宋史馮京傳》:「京字當世,以中太一宮使兼侍講,改宣 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師致仕。紹聖元年薨,年七十四, 帝臨奠於第。」
《歐陽修傳》:「修子發,字伯和,以父恩補將作監主簿,賜 進士出身,累遷殿中丞。卒年四十六。蘇軾哭之,以謂 發得文忠公之學,漢伯喈、晉茂先之流也。」
《金史宗幹傳》:「皇統元年,賜宗幹輦輿上殿,制詔不名。 上幸燕京,宗幹從有疾,上親臨問。自燕京還,至野狐 嶺,宗幹疾亟不行。上親臨問,語及軍國事,上悲泣不 已。明日,上及後同往視。後親與宗幹饋食,至暮而還。 因赦罪囚,與宗幹禳疾。居數日,薨。上哭之慟,輟朝七日。大臣死輟朝,自宗幹始。上致祭,是日庚戌,太史奏」 戌亥不宜哭。上不聽,曰:「朕幼沖時,太師有保傅之力, 安得不哭。」哭之慟。上生日不舉樂。上還上京,幸其第 視殯事。及喪至上京,上臨哭之。及葬,臨視之。
《僕散忠義傳》:「大定六年,忠義有疾,上遣太醫詔視,賜 以御用藥物,中使撫問,相繼於道。是月薨,上親臨,哭 之慟,輟朝奠祭。」
《越王永功傳》:「宣宗即位,免常參。明年,從還汴京。久之, 詔永功每月朔一朝。興定四年,詔永功無朝。」五年,有 疾,賜御藥。疾革,賜尚醫診視,一日五遣使候問。是歲 薨。上哭之慟。
《紇石烈志寧傳》:「志寧有疾,中使看問,日三四輩。疾急, 賜金丹三十粒。詔曰:『此丹未嘗以賜人也』。」使者至,志 寧已不能言,但稽首而已。是歲薨。上輟朝臨其喪,行 哭而入,哀動左右。將葬,上致祭,見陳甲柩前,復慟哭 之。
《元史史天澤傳》:天澤至郢州,遇疾還襄陽,帝遣侍臣 賜以葡萄酒。還至真定,賜以藥餌。天澤因附奏曰:「臣 大限有終,死不足惜,但願天兵渡江,慎勿殺掠。」以十 二年二月七日薨。訃聞,帝震悼,遣近臣賻以白金二 千五百兩。
《明外史俞通海傳》:「通海從徐達圍平江,戰覓橋,搗桃 花塢,中流矢,創甚,歸金陵。太祖幸其第,問曰:『平章知 予來問疾乎』?通海不能語,太祖揮涕而出,翼日卒,臨 哭甚哀,從官衛士皆感涕。」
《沐英傳》:「英洪武十五年,從傅友德取雲南。明年,詔留 鎮滇中。二十三年冬入朝,賜宴奉天殿,賚金紗綵幣 遣還。英先後鎮雲南,十年,年四十八卒,軍民巷哭,遠 夷皆為流涕。歸葬金陵,追封黔寧王,諡昭靖,侑享太 廟。」
《陳音傳》:司禮太監黃賜母死,廷臣皆往弔,獨翰林不 往。侍講徐瓊謀於眾,音大怒曰:「天子侍從臣相率拜 內豎之室,若清議何?」瓊愧阻。
《李驥傳》:「驥,洪熙時為御史,宣德五年十一月,擇廷臣 二十五人為郡守,奉敕以行。驥授河南知府,持身端 恪,蒞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弔,咸哭失聲。」
《姚夔傳》:「夔天順七年代石瑁為禮部尚書,知貢舉。試 院火,貢士死相籍,夔請諭祭於郊,祭畢伏地慟哭,觀 者萬數,哀震數里。」
《歐陽重傳》:「重字子重,廬陵人。正德三年殿試對策,歷 詆門政,讀卷者置之二甲,授刑部主事。劉瑾兄死,百 官往弔,重不往。」
《徐渭傳》:「渭擊殺繼妻,論死繫獄,里人張元忭力救得 免,入京師,主元忭。元忭導以禮法,渭不能從,久之怒 而去。後元忭卒,白衣往弔,撫棺慟哭,不告姓名,去。諸 子追及,哭而拜諸途。」
弔哭部雜錄
[編輯]《淮南子齊俗訓》:「夫載哀者聞歌聲而泣,載樂者見哭 者而笑。哀可樂,笑可哀者,載使然也。」又「哭之發於口, 涕之出於目,此皆憤於中而形於外者也。譬若水之 下流,煙之上尋也,夫有孰推之者?」
《說林訓》:「鄰之女死,往弔之;妻死而不泣,有所劫以然 也。」
《顏氏家訓風操篇》:《禮問傳》云:「斬衰之哭,若往而不反; 齊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哭而哀;小功緦麻, 哀容可也。」此哀發於聲音也。《孝經》云:「哭不哀,皆論哭 有輕重,質文之聲也。」禮以哭有言者,然則哭亦有辭 也。江南喪哭時有哀訴之言耳。山東重喪,則惟呼蒼 天,期功以下,則惟呼痛聲,便是號而不哭。
江南凡遭重喪,若相知者同在城邑,三日不弔則絕 之。除喪,雖相遇則避之,怨其不己憫也。有故及道遙 者,致書可也,無書亦如之。北俗則不爾。江南凡弔者, 主人之外,不識者不執手,識輕服而不識主人,則不 於會所而弔,他日修名詣其家。
《陰陽說》云:「辰為水墓,又為土墓,故不得哭。」王充《論衡》 云:「辰日不哭,哭則重喪。」今無教者,辰日有喪,不問輕 重,舉家清謐,不敢發聲,以辭弔客。《道書》又曰:「晦歌朔 哭,皆當有罪,天奪之算。喪家朔望,哀感彌深,寧當惜 壽?又不哭也,亦不論。」
《隋書·禮儀志》:「幍傅子云,先未有岐。荀文若巾,觸樹成 岐,時人慕之,因而弗改。」今通為慶弔之服,白紗為之, 或單或裌。
《通典》《周制》:《檀弓》曰:「死而不弔者三,畏、壓、溺。」魏王肅《聖證論》難鄭元曰:「孔子畏匡,德能自全也。設使聖人卒 罹不幸,可得不痛悼而罪之乎?非徒賢者,設有罪,愚 人亦不得不哀傷之也。」宋崔凱《服節》云:「有不弔者三, 謂畏、壓、溺、死也。欲弔者不變服哭之。」
《賢奕》「弔」字,矢貫弓也。古者葬棄中野,禮貫弓而弔,以 除鳥獸之害。
《日知錄》。《禮》,父母之喪不弔,人情有所專而不及乎他 也。孔子曰:「三年之喪,練不群,立不旅行。」君子禮以飾 情,三年之喪而弔哭,不亦虛乎?榖梁子曰:「周人有喪, 魯人有喪,周人弔,魯人不弔。」天子之喪猶可以不弔, 而況朋友故人之喪乎。或疑末世政重事繁,有喪之 人不能不出,獨廢此禮,有所難行,是亦必待既葬卒 哭之後,或庶乎其可耳。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