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9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九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七卷目錄
先聖先師祀典部彙考
周〈總一則〉
後漢〈明帝永平一則〉
魏〈齊王正始一則〉
晉〈孝武帝寧康一則〉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高祖太和一則〉
北齊〈總一則〉
隋〈總一則〉
唐〈總一則 高祖武德二則 高宗永徽一則 顯慶一則〉
遼〈道宗清寧一則〉
宋〈徽宗大觀一則〉
元〈文宗天曆一則〉
明〈世宗嘉靖二則 穆宗隆慶一則〉
皇清〈康熙二則〉
先聖先師祀典部總論
文獻通考〈祠祭先聖先師〉
先聖先師祀典部藝文一
祭先聖先師文 明會典
先聖先師祀典部藝文二〈詩〉
先聖先師歌 隋牛弘
禮儀典第一百九十七卷
先聖先師祀典部彙考
[編輯]周
[編輯]周制,先聖、先師有釋奠、釋菜禮。
按《周禮春官》: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諸子,春入學, 舍采合舞。」
賈氏曰:「舍即釋,采即菜也 。」 鄭鍔曰:「禮有釋奠,有釋菜,莫厚於釋奠,莫薄於釋菜。蓋釋奠有迎牲、有酌獻、有授舞者器之禮,所以致恭於先聖。釋菜則不舞、不授器、不殺牲,但以蘋蘩薀藻之類,告虔於先師而已 。」 崔氏曰:「先師,謂《禮》《樂》《詩》《書》之官。」 《周禮》:「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所謂知樂者也。若有」 《詩》《書》之德者,亦各祭於其所教之學。漢時,《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書》有伏生,《詩》有毛公,此之謂先師也。
按《禮記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
〈陳注〉獲罪人而反,則釋奠於先聖先師,而告訊馘焉。訊,謂其魁首當訊。問者。馘,所截彼人之左耳。告者,告其多寡之數也。
《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天子乃帥三 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仲丁,又命樂正入學習 樂。」
〈陳注〉「習舞釋菜」,謂將教習舞者,則先以釋菜之禮告先師也。〈大全〉嚴陵方氏曰:「凡言釋奠則有飲焉,言釋菜則以芹藻之類而已,《學記》所謂『皮弁祭菜』是也。於仲春釋菜則以品物少故也,以事言則曰釋,以禮言則曰祭,其實一也。」 馬氏曰:「釋菜用丁,為文明故也。」
《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
〈陳注〉官掌教《詩》《書》《禮》、樂之官也。若春誦夏弦,則太師釋奠;教干戈,則小樂正及樂師釋奠也。秋學禮,冬讀書,則其官亦如之。釋奠者,但奠置所祭之物而已。無屍,無食飲酬酢等事。所以若此者,以其主於行禮,非報功也。先師,謂前代明習此事之師也。〈大全〉嚴陵方氏曰:「釋奠止言三時,而不及夏者,弦誦一師,夏則因春故也。」 新安王氏曰:「先師者,習《樂》有樂之先師,習《禮》有禮之先師,習《書》有書之先師。
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
〈陳注〉諸侯初受封,天子命之教,於是立學,所謂「始立學」也。立學事重,故釋奠於先聖先師。四時之教常事耳,故惟釋奠於先師而不及先聖也。「行事」,謂行釋奠之事,必以幣,必奠幣為禮也。始立學而行釋奠之禮則用幣,四時常奠不用幣也。〈大全〉長樂陳氏曰:「四時釋奠,止於先師;始立學釋奠,則及於先聖。德之小者,親而不尊,故其祭數;德之大者,尊而不親,故其祭疏。」 馬氏曰:「必以幣者,有以加其禮也。
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凡大合樂,必遂養 老。」
〈陳注〉凡行釋奠之禮,必有合樂之事。若國有凶喪之故,則雖釋奠不合樂也。舊說合者,謂若本國無先聖先師,則合祭鄰國之先聖先師。本國故有先聖先師,如魯有孔、顏之類,則不合祭鄰國之先聖先師也。未知是否。
《學記》:「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注〉《祭菜禮》「先聖先師。」菜謂芹藻之屬。〈疏〉熊氏云:「始教,謂始立學教。皮弁祭菜」者,謂天子使有司服皮弁,祭先聖先師以蘋藻之菜也。正義曰:熊氏云:「以注《禮》先聖先師之義解經,始教」,謂始立學也。若學士春始入學,唯得祭先師。故《文王世子》云:「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唯祭先師而已,不祭先聖。故《大胥》春釋菜合舞。鄭云:「釋菜禮先師。」是春始入學,不祭先聖也。〈大全〉臨川吳氏曰:「古者始入學,必釋奠於先聖先師。故《大學》始初之教,有司先服皮弁服行釋奠禮,蓋示學者以敬先聖先師之道也。」
後漢
[編輯]明帝永平二年令郡縣祀聖師周公孔子
[編輯]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明帝永平二 年三月,郡縣道行鄉飲酒於學校,皆祀聖師周公、孔 子,牲以犬。」
鄭元注《儀禮》曰:「狗取擇人。」
魏
[編輯]齊王正始二年釋奠先聖先師
[編輯]按:《三國魏志齊王本紀》:「正始二年,帝初通《論語》,使太 常以太牢祭孔子於辟雍。」
按《晉書禮志》:「魏正始中,齊王每講經遍,輒使太常釋 奠先聖先師於辟雍,弗躬親。」
晉
[編輯]孝武帝寧康三年釋奠於中堂
[編輯]按《晉書孝武帝本紀》,寧康三年十二月癸巳,帝釋奠 於中堂。 按《禮志》,惠帝、明帝之為太子,及愍懷太子 講經竟,並親釋奠於太學。太子進爵於先師,中庶子 進爵於顏回。成、穆、孝武三帝亦皆親釋奠。孝武時,以 學在水南懸遠,有司議依昇平元年,於中堂權立行 太學,於時無復國子生,有司奏應須復二學生百二 十「人,太學生取見人六十,國子生權銓大臣子孫六 十人,事訖罷」,奏可。釋奠禮畢,會百官六品以上
北魏
[編輯]太祖天興四年二月丁亥命樂師入學習舞釋菜於先聖先師
[編輯]按:《北魏書太祖本紀》云云。
高祖太和十六年二月丁酉詔祀唐堯於平陽虞舜於廣甯夏禹於安邑周文於洛陽丁未改諡宣尼曰文聖尼父告諡孔廟
[編輯]按《北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禮志》。太和十六年二 月丁酉。詔曰:「夫崇聖祀德遠代之通典。」秩〈闕三字〉「中,古 之近規。故三五至仁,唯德配享;夏殷私己,稍用其姓。 且法施於民,祀有明典;立功垂惠,祭有恆式。斯乃異 代同途,奕世共軌。今遠遵明令,憲章舊則,比於祀令, 已為決之。其孟春應祀者,頃以事殷,遂及今日,可令 仍以仲月而饗祀焉。」凡在祀令者,其數有五。帝堯樹 則天之功,興巍巍之治,可祀於平陽;虞舜播太「平之 風,致無為之化,可祀於廣甯。夏禹禦洪水之災,建天 下之利,可祀於安邑。周文公制禮作樂,垂範萬葉,可 祀於洛陽。其宣尼之廟,已於中省,當別敕有司饗薦 之禮。自文公已上,可令當界牧守,各隨所近攝行祀 事。」皆用清酌,《尹祭》也。
北齊
[編輯]後齊制新立學必釋奠禮先聖先師,每歲春秋二仲, 常行其禮。
按:《隋書禮儀志》云云。
隋
[編輯]隋制,「國子寺每歲以四仲月上丁釋奠於先聖先師, 郡學則以春秋仲月釋奠。」
按:《隋書禮儀志》云云。
唐
[編輯]唐制,中春、中秋釋奠先聖先師。
按《唐書禮樂志》,「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 皆以上丁上戊。國學以祭酒、司業、博士三獻,樂以軒 縣。前享一日,奉禮郎設三獻位於東門內道北,執事 位於道南,皆西向北上;學官館官位於縣東,當執事 西南,西向;學生位於館官之後,皆重行北上;觀者位 於南門之內,道之左右,重行北面,相對為首。設三獻」 門外位於東門之外道南,執事位於其後,每等異位, 北向西上;館官、學官位於三獻東南,北向西上。設先 聖神坐於廟室內西楹間,東向;先師於先聖東北,南 向。其餘弟子及二十一賢,以次東陳,南向西上。其餘 皆如常祀。
高祖武德二年六月戊戌立周公孔子廟於國子監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編輯]按《闕里誌》:武德二年詔曰:「大德必祀,義存方冊,達人 命世,流慶後昆。爰始姬旦,匡翊周邦,創設《禮經》,大明 典憲。啟生民之耳目,窮法度之本原。粵若宣尼,天姿 睿哲。四科之教,歷代不刊,三千之徒,風流無斁。惟茲 二聖,道濟生人,尊禮不修,孰明褒尚。宜命有司,立周 公、孔子廟各一所,四時致祭武德七年二月丁巳,釋奠於國學。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禮樂志》,「高祖釋奠,以周 公為先聖孔子配。」
按《冊府元龜》,武德七年二月詔曰:「釋奠之禮,致敬先 師,鼓篋之義,以明遜志,比多闕略,更宜詳備。仲春釋 奠,朕將親覽,所司具為條式,以時宣下。」是月丁巳,帝 幸國子學,親臨釋奠。
高宗永徽 年復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
[編輯]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永徽中復以周 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顏回、左丘明以降皆從祀。」
顯慶二年以孔子為先聖
[編輯]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顯慶二年,太尉 長孫無忌等言:「禮釋奠於其先師,若《禮》有高堂生,《樂》 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又禮始立學,釋奠於先 聖。鄭氏註:『若周公、孔子也。故貞觀以夫子為先聖,眾 儒為先師。且周公作禮樂,當同王者之祀。乃以周公 配武王,而孔子為先聖』。」
按《文獻通考》:顯慶二年,太尉長孫無忌等議曰:「按新 禮,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又准貞觀二十一年,以 孔子為先聖,更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與顏回俱配 尼父於太學。今據永徽令文,改用周公為先聖,遂黜 孔子為先師,顏回、丘明並為從祀。謹按《禮記》云:『凡學, 春官釋奠於其先師』。鄭元注曰:『官謂《詩》《書》禮樂之官』」 也。先師者,若《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 伏生,可以為師者。又《禮記》曰:「始立學,釋奠於先聖。」鄭 元注曰:「若周公、孔子也。」據禮為定,昭然自別。聖則非 周即孔,師則偏善一經。漢魏以來,取捨各異。顏回、夫 子,互作先師;宣父、周公,迭為先聖。求其節文,遞有得 失。所以貞觀之末,親降綸言,依《禮記》之明文,酌康成 之奧說,正夫子為先聖,加眾儒為先師,永垂制於後 昆,革往代之紕繆。而今新令不詳制旨,輒事刊改,遂 違明詔。但成王幼年,周公踐極,制禮作樂,功比帝王, 所以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為六君子。又說明王孝道, 乃還周公嚴配,此即姬旦鴻業合同王者祀之,儒官 就享,實貶其功。仲尼生衰周之末,拯文喪之弊,祖述 堯舜,憲章文武,弘聖教於《六經》,闡儒風於千世。故孟 軻稱「生民以來,一人而已。」自漢已降,奕葉封侯,崇奉 其聖,迄於今日。胡可降茲上哲,俯入先師。且丘明之 徒,見行其學,貶為從祀,亦無故事。今請改令從詔,於 義為允。其周公仍依別禮,配享武王。詔從之。
遼
[編輯]道宗清寧六年六月命以時祭先聖先師
[編輯]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宋
[編輯]徽宗大觀三年十一月丁未詔算學以黃帝為先師風后等八人配享巫咸等七十人從祀
[編輯]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時又有算學。大觀 三年。禮部太堂寺請以文宣王為先師。兗鄒荊三國 公配享十哲從祀自昔著名算數者。畫像兩廡。請加 賜五等爵。隨所封以定其服。」於是中書舍人張邦昌 定算學。封風后上谷公,箕子遼東公,周大夫商高郁 夷公,大撓涿鹿公,隸、首陽周公,容成平都公,常儀原 都「公,鬼俞區宜都公,商巫咸河東公,晉史蘇晉陽伯, 秦卜徒父穎陽伯,晉卜偃平陽伯,魯梓慎汝陽伯,晉 史趙高都伯,魯卜楚丘昌衍伯,鄭裨竈滎陽伯,趙史 墨易陽伯,周榮方美陽伯,齊甘德菑川伯,魏石申隆 慮伯,漢鮮于妄人清泉伯,耿壽昌安定伯,夏侯勝任 城伯,京房樂平伯,翼奉良成伯,李尋平」陵伯,張衡西 鄠伯,周興慎陽伯,單颺湖陸伯,樊英魯陽伯,晉郭璞 聞喜伯,宋何承天昌盧伯,北齊宋景業廣宗伯,隋蕭 吉臨湘伯,臨孝恭新豐伯,張胃元東光伯,周王朴東 平伯,漢鄧平新野子,劉洪蒙陰子,魏管輅平原子,吳 趙逵穀城子,宋祖沖之范陽子,後魏商紹長樂子,北 齊信都芳樂城子,許遵高陽子,隋耿詢湖熟子,劉焯 昌亭子,劉炫景城子,唐傅仁均博平子,王孝通介休 子,瞿曇羅居延子,李淳風昌樂子,王希明瑯琊子,李 鼎祚贊皇子,邊岡成安子,漢郎顗觀陽子,襄楷隰陰 子,司馬季主夏陽男,落下閎閬中男,嚴君平廣都男, 魏劉徽淄鄉男,晉姜岌成紀男,張丘建信成男,夏侯 陽平陸男,後周甄鸞無極男,隋盧大翼成平男。尋詔 以黃帝為先師。禮部員外郎吳時言:「書畫之學,教養 生徒,使知以孔子為師,此道德之所以一也。若每學 建立殿宇,則配享從祀,難於其人。請春秋釋奠,止令 書畫博士量率職事生員,陪預執事,庶使知所宗師。 醫學亦準此。」詔皆從之。
元
[編輯]文宗天曆二年賜鳳翔府岐陽書院額書院祀周文憲王仍命學官春秋釋奠如孔子廟儀
[編輯]按:《元史文宗本紀》云云。
明
[編輯]====世宗嘉靖九年初祀先聖先師====按《明會典》,「嘉靖九年,初祀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 文、武、周公、孔子,凡十一位於文華殿之東間。位各有 主,主各有龕。伏羲至武王南向,周公西向,孔子東向。 歲以仲春。秋開講前一日,上親致祭。每月朔望具酒 果,上服黃袍行禮,間遣輔臣及大臣代拜。」
嘉靖十六年,移祀先聖、先師於永明後殿。
按《明會典》:「先聖先師,嘉靖十六年,移祀於永明後殿, 行禮如初。其後常遣官代行。」
穆宗隆慶 年仍於文華殿東室祭先聖先師
[編輯]按《明會典》:先聖、先師,隆慶初,仍於文華殿東室行禮。 一、前期一日,太常博士捧祝版於文華殿上填御名 訖,捧出。一、正祭日早,太常寺進籩豆、祝帛,陳設畢,候 上至,行禮。一、陳設皇師伏羲氏聖位、皇師神農氏聖 位、皇師軒轅氏聖位、帝師陶唐氏聖位、帝師有虞氏 聖位、王師夏禹王聖位、王師商湯王聖位、王師周文 王聖位,王師周武王聖位,每位鉶一、籩、豆各二。禮神 制,帛一,白色。先聖、周公之位,先師孔子之位,每位鉶 一、籩、豆二,帛一。一、正祭。是日,上具皮弁服,由文華殿 出。內贊對引官導上至拜位,奏「就位。」上就御拜位,內 贊導上至伏羲氏前。奏「搢圭。」奏「上香。」訖,詣各神位前, 俱奏「上香。」訖,奏「出圭。」奏「復位。」上復位,奏「再拜」訖。讀祝 官啟祝跪。內贊奏跪。上跪。贊讀祝訖。奏俛伏、興、平身。 讀祝官安祝退。奏「再拜」訖。贊「焚祝帛。」上退拜位之東 立。捧祝帛官出門。奏「禮畢。」內贊對引官導上出還宮。
皇清
[編輯]康熙二十三年
[編輯]《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三年。
上幸闕里、特遣親王及禮部尚書、致《祭周公》、祝文用
白紙糊版,黃紙鑲邊,墨書。供品白色,「禮神制帛一端,圓降真柱香一炷,細黃速香一觔,白磁爵三隻,由太常寺預備。羊一、豕一、果品五、酒樽一,由地方官備辦。」
康熙二十四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四年,始祀」
聖師十一位於
文華殿之東
傳心殿內。其牌位神龕供器、俱禮部會同太常寺
陳設
皇師伏羲氏
皇師神農氏
皇師軒轅氏
帝師陶唐氏
帝師有虞氏
王師夏禹王
王師商湯王
王師周文王
王師周武王聖位,正設,南向。
先聖周公聖位左旁西向
先師孔子聖位右旁,東向
前期太常寺題請、遣禮部堂官一員致祭。凡遇仲春仲秋、經筵前一日、
皇上親詣傳心殿致祭。太常寺預行題請、派讀祝官
祝文由內閣撰發。太常寺、用白紙糊版。黃紙鑲邊、墨書不填
御名。太常寺官補服捧舉。御仗一對前導。自太常寺
送至傳心殿祝版房、安設黃案上。一跪三叩頭、退
皇師
帝師
王師每位前供品
禮神制帛一:白色圓降真柱香細降真塊香白磁爵三鉶一醓醢一盤、鹿醢一盤、圓眼一盤、栗一盤、酒三樽。
先聖周公
先師孔子每位前供品
禮神制帛一:白色圓降真柱香細降真塊香白磁爵三鉶一、圓眼一盤、栗一盤酒樽三。
祭日、太常寺堂官奏請詣祭。
上陞輿入。
文華殿門、至東旁門降輿。贊引官對引官迎導
駕由景行門入。
傳心殿中門、於拜位前立。典儀唱「執事官各執其」
事。捧香官捧香盒、就各
聖位前旁立。贊引官奏「就位。」
上就拜位立。贊引官導
上詣
皇師伏羲氏位前。捧香官跪。贊引官奏「上香。」
上舉柱香上爐內。又三上塊香畢。次詣各
聖位前、照前上香畢。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拜位立。贊引官奏「跪𨙫、興。」 上行二跪六叩頭禮。興。讀祝官前進一跪三叩頭、捧
祝文至祝案左旁立。贊引官奏「跪。」
上跪。讀祝官亦跪。贊引官贊「讀祝。」讀畢。捧祝版至
皇師伏羲氏位前跪、安帛匣內、三叩頭退。贊引官
奏叩興
上行三叩頭禮。興。贊引官奏「跪、叩、興。」
上行二跪六叩頭禮。興。典儀唱「捧祝帛恭詣燎位。」捧
祝帛香官就各
聖位前跪。捧祝帛官三叩頭。捧香官不叩、各捧起
上轉至東旁、西向立。俟祝帛香過。
上復位立。焚祝帛。贊引官奏「禮畢。」
上乘輿還宮。
如遣官致祭、在殿外行禮。祝帛詣燎位時、轉立西旁。其供獻行禮俱同。
每月朔望,太常寺堂官供酒果、上香燭。
先聖先師祀典部總論
[編輯]《文獻通考》。
祠祭先聖先師
[編輯]長樂陳氏曰:「周有天下,立四代之學。虞庠則以舜為 先聖,夏學則以禹為先聖,殷學則以湯為先聖,東膠 則以文王為先聖,各取當時左右四聖成其德業者 為之先師以配享焉。此天子立學之法也。」
臨卭魏氏曰:「《記》曰:『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釋者曰: 『若《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又曰: 『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曰若周有周公,魯有孔子,各自 奠之,不合也。至於祀先賢於西學,祭樂祖於瞽宗,傳 者亦謂『各於所習之學祭先師』。夫周公、孔子,非周、魯 之所得專也,而經各立師,則周典安有是哉?古者民」 以君為師,仁鄙壽夭,君實司之,而臣則輔相人君,以 師表萬民者也。自孔子以前,曰聖曰賢,有道有德,則 未有不生居顯位,沒祭大烝者,此非諸生所得祠也。 自君師之職不修,學校廢並,牧壞民散而無所係,於 是始有師弟子群居以相講授者,所謂「各祭其先師」, 疑秦漢以來始有之,而《詩》《書》《禮》《樂》各立師,不能以相 通,則秦漢以來,為士者斷不若是之隘也。此亦可見 世變日降,君師之職下移,而先王之道分裂矣。然而 春秋、戰國之亂,猶有聖賢為之師;秦、漢以來,猶有專 門為之師,故所在郡國,尚有先師之號,奠祠於學,故 記人識於禮,而傳者又即其所見聞以明之也。
先聖先師祀典部藝文一
[編輯]《祭先聖先師文》明·會典
[編輯]維年月朔日,皇帝謹告於先聖、先師暨周公、孔子曰: 「予惟後學之資,必賴先聖遺集,以為進修。」茲於明日、 〈春秋〉開講學,伏惟默運神機,覺我後學,俾誠正之功不 替,庶治平之至可臻,而聖道永有,霑民之惠矣。特用 奠告,惟聖師鑒焉。
先聖先師祀典部藝文二〈詩〉
[編輯]《先聖先師歌》隋·牛弘
[編輯]「經國立訓,學重教先。三墳肇冊,五典留篇。開鑿理著, 陶鑄功宣。東膠西序,春誦夏弦。芳塵載仰,祀典無騫。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