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01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十八卷 |
第十八卷目錄
城池部彙考二
畿輔通志〈順天府 永平府 保定府 河間府 真定府 順德府 廣平府
大名府 宣府〉
盛京通志〈奉天府 錦州府〉
山東通志〈濟南府 兗州府 東昌府 青州府 登州府 萊州府〉
山西通志〈太原府 平陽府 潞安府 汾州府 大同府 澤州 遼州 沁州〉
考工典第十八卷
城池部彙考二
[編輯]畿輔通志
[編輯]順天府
[編輯]順天府城池, 元至元四年建,名「大都城。」明永樂七 年,遷都於此。十九年,既營宮室,爰拓城墉。周圍四十 里,高三丈五尺五寸,廣六丈二尺。門九:南曰正陽,曰 崇文,曰宣武,東曰朝陽,曰東直,西曰阜城,曰西直,北 曰安定,曰德勝。嘉靖二十三年,築重城以衛之,即今 外城三面共二十八里,高二丈,廣如之。門七:南曰永 定,曰「左安」,曰「右安」,東曰「廣渠」,西曰「廣寧。」其拓出於東 西隅而北向者,東曰「東便」,西曰「西便。」內城九門,各有 月城及門樓一座。月城外面各有敵樓一座,三面各 開砲門四重四隅角樓與敵樓規制同,外城如之。池 則玉河分流,環遶雉堞,入經大內,復出注大通河。水 勢蜿蜒,天然襟帶。大興、宛平二縣,俱附郭。
良鄉縣城池, 「明隆慶中甃以磚石,周圍三里二百 二十步,高三丈二尺,廣三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 固安縣城池, 「明正德十四年創築土基,周圍五里 二百六十九步,高二丈三尺,廣如之,池深一丈五尺, 闊三丈。嘉靖二十九年,甃以甋瓴。」
永清縣城池, 舊城僅三里。明正德五年,知縣郭名 世拓「之。周圍五里七步,高二丈五尺,廣三丈,池深三 丈,闊二丈。」
東安縣城池 明正德六年,知縣周義創築「土城,周 圍七里二百四十步,高二丈,廣一丈五尺,池深二丈, 闊一丈二尺。隆慶二年,知縣劉祐甃以磚石。」
香河縣城池 「舊土城,明正德二年甃以磚石,周圍 七里二百步,高二丈三尺,廣三丈,池深一丈五尺,闊 二丈五尺。」
通州城池 舊城,係明洪武元年創建甎甃,其外設 通州衛守之。周圍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廣四丈, 池深二丈,闊八丈,門四:東曰「通運」,南曰「迎薰」,西曰「朝 天」,北曰「凝翠。」新城係明正統年間創築,因置大運、西、 南二倉,故建新城以衛之,甃以磚石。周圍七里有奇, 高三丈五尺,廣二丈有奇,池深二丈,闊八丈,門二:南 曰「望帆雲表」,西曰「尺五瞻天。」
三河縣城池, 「唐明宗長興二年,盧龍節度使趙德 均建,甃以磚石,周圍六里,高三丈五尺,廣二丈,池深 四丈五尺,闊三丈。」
武清縣城池, 明正德六年,知縣陳希文始「築。周圍 八里二百六十步,高二丈七尺,廣二丈,池深一丈二 尺,闊三丈。嘉靖、隆慶中,甃以磚石。」
寶坻縣城池 「舊土城,明弘治間,知縣莊襗甃以磚 石,周圍六里,高三丈有奇,廣一丈,池深一丈,闊一丈 六尺。」
昌平州城池 始建莫考,設四營以守之。舊城周圍 六里,高二丈一尺,廣一丈,池深一丈,闊一丈五尺。門 三:東曰太安,南曰永安,西曰平安。新城接約四里餘, 高減舊城四尺,廣略同,池深闊如之。門一,曰「小南門。」 二城皆內土外磚。
順義縣城池 「唐天寶間建,周圍六里一百一十步, 高二丈五尺,廣一丈三尺,池深二丈,闊一丈五尺。」 密雲縣城池: 「舊城創於明洪武年間,周圍九里十 三步,高三丈五尺,廣二丈八尺,池深二丈,闊一丈五 尺。新城創於明萬曆四年,距舊城東五十步,周圍七 里,高三丈五尺,廣二丈,池深闊如舊池。」
懷柔縣城池, 舊土城甚「大。明洪武十四年,始甃以 磚石。弘治十五年縮其半。周圍五里,高三丈,廣二丈, 池深二丈,闊一丈五尺。」
涿州城池, 舊傳築自顓頊。明景泰中,知州黃衡始 甃以磚石,設涿鹿衛以守之。周圍十里,高四丈,廣八 丈,池深一丈,闊二丈。門四:東曰進德,南曰迎恩,西曰 積慶,北曰「通濟。」
房山縣城池, 「金大定年間建,周圍四里,高三丈,廣 二丈,池深一丈,闊二丈。正德、隆慶間,甃以磚石。」 霸州城池 城創於燕昭王。明正德癸酉,知州王汝 翼甃以磚石,設霸州營守之。周圍六里三百二十步, 高三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二尺,闊一丈。門三:東 曰臨津,南曰文明,北曰瞻極。月城門三:東曰旭升,南 曰向離,北曰迎恩。西不設門,而樓臺具焉,相傳避西 來諸水故也。扁曰「堞屏房岫文安縣城池: 舊土城,漢縣令趙夔建。周圍八里三 十步,高三丈,廣二丈七尺,池深二丈,闊三丈。崇禎九 年,月城甃以磚石。
大城縣城池, 始建莫考。明正德七年,知縣石恩即 故址築土城。嘉靖中,知縣余尚貢磚砌,西、北二面增 修南門月城,張應武磚砌;東、南二面增修角樓及西、 南門樓。隆慶中,知縣趙德光建東、北門樓。周圍四里 一十三步,高二丈二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七丈,闊六 丈。
保定縣城池, 宋團練使楊延朗建,周圍六里六十 九步,高三丈,廣二丈,池深八丈,闊四丈。明嘉靖庚戌 年,知縣呂崇德又建新城於舊城之西北隅。
薊州城池 「舊土城,明洪武四年,甃以磚石,設薊州 衛以守之。周圍九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廣三丈,池 深六丈,闊五丈,門三:東曰望遠,南曰平津,西曰拱極。」 玉田縣城池 「舊土城,明成化三年,都御史閻本始 砌以磚。周圍三里一百四十步,高三丈,廣如之,池深 一丈,闊一丈二尺。崇禎八年,知縣張棨盡易磚石。」 平谷縣「城池 舊土城,明成化丁亥年指揮袁忠甃 以磚石,周圍三里一百六十步,高三丈,廣三丈五尺, 池深一丈三尺,闊二丈五尺。」
遵化州城池, 舊土城,明洪武十一年,指揮周寶拓 而新之,甃以磚石。萬曆九年,總理戚繼光更築,設遵 化衛守之。周圍六里有奇,高四丈,廣三丈,池深二丈, 闊三丈。門四:東曰「鎮海」,南曰「時薰」,西曰「戴京」,北曰「清 漠。」
豐潤縣城池 「舊土城,明正統、天順、成化年間,相繼 甃以磚石,周圍四里,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池深闊各 二丈。」
延慶衛城池, 「明時建。周圍一十三里三十七步,高 四丈一尺,廣二丈六尺。南口城垣,崇禎十二年始建。」
永平府
[編輯]永平府城池, 秦時建。明洪武四年,指揮費愚等拓 而築之,甃以磚石,設永平衛守之。周圍九里十三步, 高三丈有奇,廣二丈,池深二丈,闊五丈。門四:東曰「通 遼」,南曰「觀海」,西曰望京,北曰「鎮平。」角樓四,敵臺四十, 警鋪五十六。盧龍縣附郭。
遷安縣城池 舊土「垣。明景泰中,巡撫鄒來學甃門 以磚,周圍五里,高三丈,廣丈二尺,池深二丈,闊三丈。」 北屬縣,南屬衛。
撫寧縣城池 明成化三年建,周圍三里八十步有 奇,高二丈九尺,廣一丈二尺,池深三丈,闊五丈。東屬 縣,西屬衛。
昌黎縣城池 「舊土垣,弘治八年,知縣殷𤣱甃以甎, 周圍四里,高三丈,廣一丈有奇,池深二丈,闊四丈。」 灤州「城池, 遼時築。明景泰二年,巡撫鄒來學甃以 磚,周圍四里二百餘步,高二丈九尺,廣二丈,池深二 丈,闊二丈。」門四:東曰禦灤,南曰安巖,西曰迎恩,北曰 靖遠。
樂亭縣城池 舊土「垣,明成化元年,巡撫閻本甃以 甎,周圍三里,高二丈八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四 尺,闊三丈五尺。」
山海衛城池 「明洪武十四年,大將軍徐達建。周圍 八里一百三十七步,高四丈一尺,廣二丈,池深二丈 五尺,闊十丈。北翼城、南翼城、寧海城,俱明巡撫楊嗣 昌建。東羅城,明萬曆間管關主事王邦俊、永平道成 遜建。」
保定府
[編輯]保定府城池, 元大將軍張柔始築。明洪武三十五 年,都督孟善以磚石甃甕城四,門增女牆,設大寧都 指揮使司暨五衛所守之。周圍一十二里三百三十 步,高三丈五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三丈,闊五丈。門四: 東曰「望瀛」,南曰「迎薰」,西曰「瞻岳」,北曰「拱極。」南面舊有 三門,後兩隅門廢土壁,關梁尚存。角樓四,敵臺八十 一,警鋪四十九。隆慶初,知府張烈文、賈淇、章時鸞相 繼砌磚。清苑縣附郭。
滿城縣城池, 「相傳遼蕭後所築,周圍四里二百五 十步,高二丈二尺,廣一丈,池深七尺,闊一丈六尺。 安肅縣城池, 五代晉藩使李存審始築,周圍四里, 高三丈,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二丈。」
定興縣城池, 金大定七年「築,周圍五里八十步,高 二丈五尺,廣一丈五尺,池深八尺,闊一丈。」
新城縣城池, 相傳「遼蕭後所築,周圍三里八十步, 高三丈,廣八尺,池深六尺,闊二丈二尺。」
唐縣城池 舊《志》云:「堯時築,元莊敬始建城樓」,周圍 四里,高一丈八尺,廣一丈,池深闊俱七尺。
博野縣城池, 「明洪武二年,知縣杜泰亨築,周圍四 里十三步,高二丈,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二丈。正 德六年,知縣李延齡內築五尺,外添堞城池,上築護 城堤,闊一丈,高倍之。崇禎十三年,知縣宋珍始以磚 砌慶都縣城池, 「唐武德四年築,周圍四里,高三丈,廣 二丈,池深、闊俱七尺。」
容城縣城池, 唐竇建德所築,周圍三里一十五步, 高二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五尺。康 熙元年,知縣趙士麟磚砌裡牆一週。
完縣城池, 隋仁壽時所築,周圍九里十三步,高二 丈五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二丈。
蠡縣城池, 漢封「蠡吾侯所築,周圍八里有奇,高二 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一丈八尺,闊二丈。崇禎十二年, 砌以磚。」
雄縣城池, 舊在太平社。後漢獻帝時,公孫瓚分據 幽燕,遷置今地。周圍九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廣一 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三丈。宋景德初,西上閣使李充 鎮撫是州,因水患,特築外城,其寬闊皆倍舊制。 祁州城池 周圍四里三百三十九步,高二丈五尺, 廣七尺,池深五尺,闊四丈。門三:東曰迎曦,南曰拱辰, 西曰「德星。」
深澤縣城池 明正統「中,知縣高文修築,周圍四里 一百六十七步,高二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一丈,闊一 丈。」
束鹿縣城池 「舊城係元至正十八年,總兵元帥八 旦所築。明天啟二年,巡撫張鳳翔於舊城之南三十 五里新圈頭市築今城。周圍六里一百四十步,高三 丈一尺,廣一丈六尺,池深闊俱二丈。」
安州城池, 宋楊延朗所築,周圍五里三十步,高二 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一丈。門四:東曰熙 皋,西曰保釐,南曰咸和,北曰「永清。」
高陽縣城池 「明天順間,知縣曾能創築,周圍四里 一百一十步,高二丈三尺,廣一丈二尺,池深七尺,闊 二丈。崇禎時,始甃以磚石。」
新安縣城池, 金章宗所築。元至元二十二年,沒於 水。明洪武中,復城「之。周圍七里十三步,高四丈,廣九 尺,池深一丈,闊一丈四尺。」
易州城池 相傳戰國時孫操所築。周圍九里十三 步,高四丈二尺,廣一丈,池深一丈,闊三丈,門二:東曰 「迎暉」,西曰「靖遠。」萬曆五年,巡撫孟重甃以磚石。 淶水縣城池, 舊城在距馬河西,後被水衝圮,徙置 今地。周圍三里八十五步,高二丈,廣一丈,池深八尺, 闊二丈。崇禎時,易土以磚。
河間府
[編輯]河間府城池, 宋熙寧中,安撫使李肅之建。永樂元 年,設河間衛守之。萬曆六年,知府朱裳始磚其敵臺。 十年,知府燕好爵奏請,始甃以磚石。周圍十六里,高 三丈二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二丈,闊五丈。門四:東曰 阜春,南曰登瀛,西曰瀛西,北曰拱極。角樓四,敵臺、警 鋪各四十一。河間縣附郭。
獻縣城池, 金天會中,知州高揆建,周圍六里,高二 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闊三丈。
阜城縣城池, 始建莫考。明成化間,知縣林恭奏廣 其址,築之。隆慶元年,知縣王臣「易以磚陴,周圍五里, 高二丈二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三丈。」
肅寧縣城池, 宋景德二年建,周圍六里,高二丈八 尺,廣二丈,池深一丈,闊四丈。天啟間,重修為磚城。 任丘縣城池, 「舊傳漢平帝時築,周圍五里九十九 步,高三丈七尺,廣三丈,池深三丈,闊五丈。」萬曆三十 八年,知縣侯提封始修磚城。
交河縣城池, 明洪武「間,知縣周以仁創建,周圍六 里,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二尺,闊三丈。 青縣城池, 宋始建,周圍五里,高二丈五尺,廣二丈, 池深一丈,闊三丈。」
靜海縣城池, 始建莫考。周圍六里,高二丈五尺,廣 一丈八尺,池深一丈,闊三丈。
寧津縣城池, 金始建,周圍三里,高二丈五尺,廣二 丈,池深一丈,闊一丈五尺。
景州城池, 元始建,周圍五里,高一丈五尺,廣一丈, 池深一丈,闊二丈。門四:東曰東作,南曰南和,西曰西 成,北曰「北拱。」
吳橋縣城池 明成化二年,知縣張鐸建,周圍四里, 高二丈五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二丈,闊三丈。崇禎十 一年,知縣余尚春改建磚城。
東光縣「城池 始建莫考,周圍六里,高二丈五尺,廣 二丈,池深一丈,闊三丈。」明崇禎十三年,增修磚城。 「故城縣城池 始建莫考,周圍五里,高二丈五尺,廣 一丈九尺,池深一丈,闊三丈。」
滄州城池, 明永樂初,自舊滄州遷今治,置千戶所 守之。天順五年,知州賈忠始築磚城,周圍八里,高二 丈五尺,廣二丈二尺,池深一丈五尺,闊四丈五尺。門 五:東曰「鎮海」,南曰「阜民」,西曰「望瀛」,北曰「拱極」,小南門 曰「迎薰。」
南皮縣城池, 始建莫考,周圍三里,高二丈一尺,廣 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二丈鹽山縣城池, 原在大留里,明洪武「九年,知縣吳文 靖移於今治,周圍八里,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 丈,闊三丈。」
慶雲縣城池 明洪武六年,知縣楊思義建,周圍七 里,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闊三丈。
天津衛城池 「明永樂二年,工部尚書黃福、平江伯 陳瑄築。弘治間,甃以磚石,周圍九里,高三丈五尺,廣 二丈五尺,臨河無池。」
真定府
[編輯]真定府城池: 漢東垣故城,在真定南八里,晉移治 常山郡,始建。後魏遷安樂壘,後周復治真定,俱建石 城。唐肅宗寶應中,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因滹水灌 城,復拓建之。明洪武三年,設真定衛守之。周圍二十 四里,高三丈餘,廣二丈五尺,池深二丈餘,闊十餘丈。 門四:東曰「迎旭」,今改「環翠」;南曰長樂;西曰鎮遠,北曰 永安。建月城樓四,角樓四,敵臺八十五,警鋪八十八。 真定縣附郭。
獲鹿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四里,高二丈七尺,廣 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三尺,闊一丈五尺。
井陘縣城池, 即唐天長鎮舊基。宋熙寧中,移縣治 於此。元移治洺水。明洪武元年,復於此置縣。周圍三 里二十步,高三丈,廣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三尺,闊九 尺。嘉靖二十二年,都御史丁汝夔甃以磚石。
城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舊僅三里。明正德十 五年,都御史伍符、知縣陳素增築,新舊周圍共六里, 高三丈,廣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
靈壽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三里,高二丈二尺,廣 二丈,池深二丈,闊一丈五尺。成化十八年,知縣尚廉 改為磚堞。
元氏縣城池, 隋開皇六年建,周圍五里,高二丈七 尺,廣一丈六尺,池深一丈七尺,闊二丈五尺。萬曆年 間改「石城。」
欒城縣城池, 始自晉大夫欒賓受封,及欒枝、欒書 世食采於此,故名「欒城。」明洪武十年,知縣沈貞因舊 址創修,周圍三里餘,高二丈八尺,廣二丈,池深一丈 八尺,闊三丈。
無極縣城池, 唐至德初郭子「儀、李光弼與史思明 戰於九門時所築,周圍五里一百四十步,高三丈五 尺,廣一丈八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一丈。」
平山縣城池, 金大定二年,知縣賈彥「始建,周圍四 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廣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一 丈二尺。」
定州城池 城舊基,魏王珪重築,周圍二十六里一 十三步,高三丈,廣二丈,池深二丈,闊十丈。門四:東曰 博陵,西曰「平鎮」,南曰「永安」,北曰「定武。」萬曆四十七年, 知州沈廷英補修,復扁其門:東曰「觀海」,西曰「望恆」,南 曰「迎泰」,北曰「瞻宸。」
新樂縣城池, 唐至德初郭子儀、李光弼戰於九門 「鄉民屯結所築,周圍三里,高三丈,廣二丈,池深八尺, 闊一丈。」
曲「陽縣城池, 唐至德間始建,周圍五里一十三步, 高三丈,廣三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二丈。」
行唐「縣城池, 唐至德間始建,周圍五里七十五步, 高三丈,廣二丈,池深八尺,闊一丈五尺。」
冀州城池: 「漢冀城,周圍一十二里。宋建隆初增修, 加至二十四里。明嘉靖二十二年,知縣張景達依舊 址修築,周圍十二里,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 闊一丈五尺。崇禎年間,知州李弘禎修甕城,敵臺、垛 口俱用磚。」
南宮縣城池 舊在縣西三里。明成化十四年,遷今 地。隆慶間,知縣胡「嘉謨增築,周圍八里,高三丈七尺, 廣二丈,池深一丈,闊二丈。」
新河縣城池 「舊在縣西三十里。元至正間,移建於 此。周圍四里,高一丈,廣如之,池深一丈,闊如之。」 棗強縣城池: 「縣自秦漢迄宋,當黃河之衝。金天會 四年,河溢城圮,乃遷於縣西三十里劉馬村,即今治。 周圍四里,高三丈三尺,廣二丈,池深一丈三尺,闊二 丈。」
武邑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四里,高三丈二尺,廣 一丈五尺,池深二丈,闊如之。
晉州城池, 元季知州葛天民始建,周圍四里,高二 丈三尺,廣一丈三尺,池深一丈一尺,闊二丈。門四:東 曰「迎旭」,西曰「仰恆」,南曰「鎮滹」,北曰「拱極。」
安平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五里,高二丈八尺,廣 二丈三尺,池深一丈二尺,闊二丈。
饒陽縣城池, 始建無考。崇禎十年,知縣唐順徵改 建甎城,周圍四里餘,高三丈,廣二丈,池深一丈二尺, 闊二丈。
武強縣城池, 「周顯德二年,冀州刺史張暉始建。周 圍四里一百五十六步,高二丈五尺,廣一丈,池深八 尺,闊一丈。崇禎年間,知縣傳蒙休易以磚垛「趙州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一十三里,高三丈,廣二 丈,池深一丈,闊十丈,門四,門樓四座。」弘治七年,知州 張清於西南兩門外,各建石門二座。
柏鄉縣城池, 隋開皇中始建。明嘉靖二十三年,知 縣李承節重修,易堞以甎。周圍五里三十步,高三丈, 廣二丈,池深二丈,闊二丈。隆慶三年,知縣劉儲築臺 三十二座。崇禎七年,知縣丁茂桂增築甎臺十六座。 隆平縣城池, 舊在縣東十二里,宋宣和間遷此。周 圍六里三百一十二步,高三丈,廣二丈,池深一丈三 尺,闊三丈。
臨城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四里,高二丈五尺,廣 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三丈。
高邑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四里五十六步,高二 丈三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三丈。萬曆三十九 年,知縣晉承節於南關廂建設重關。崇禎年間,知縣 薛向陽於四門外增建敵樓。
贊皇縣城池, 隋開皇六年始建,周圍四里,高一丈 五尺,廣如之,槐水環抱為池。
寧晉縣城池, 唐天寶初始建,周圍六里,高三丈,廣 二丈五尺,洨水環遶,可通舟楫。嘉靖年間,知縣何麒 麟、王寶相繼創築「四門月城。」
深州城池 舊在州南二十五里。明永樂十年,沒於 水,知州蕭伯辰徙治於吳家莊,即今地。景泰初,知州 喻彤始建城。周圍九里,高三丈,廣二丈,池深一丈三 尺,闊二丈。門四:東曰「迎暉」,西曰「望嶽」,南曰「臨滹」,北曰 「拱辰。」
衡水縣城池 舊在縣西南十五里。明永樂五年,大 水,移縣治於范家畽,即今地。景泰元年,知縣歐復始 建城。周圍四里,高二丈八尺,廣一丈三尺,池深一丈 三尺,闊如之。萬曆三年,知縣孫夢麟易垛以磚。崇禎 九年,知縣王詢修敵臺十四座。
順德府
[編輯]順德府城池, 春秋時齊桓公率曹、衛二國所築。明 萬曆十年,知府王守誠甃以磚石,設順德府守禦百 戶所守之。周圍十三里一百步,高三丈五尺,廣五丈 有奇,池深二丈,闊五丈。門四:東曰望齊,南曰率賓,西 曰歸安,北曰鴛水。月城二,角樓四,敵樓十四,警鋪三 十。邢臺縣附郭。
沙河縣城池, 「始建無考。先是,嘗移城於山西小屯。 明弘治十八年,還舊地重築城,周圍五里二十步,高 三丈,廣一丈有奇,池深二丈,闊如之。」
南和縣城池 舊土城,元令尹泰所築。明崇禎「十二 年,知縣謝繼遷甃磚石,周圍四十里,高三丈,廣一丈, 池深二丈有奇,闊如之。」
平「鄉縣城池, 即古南䜌城也。周圍三里二十三步, 高三丈,廣二丈,池深一丈,闊二丈。」
廣宗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四里九十八步,高二 丈三尺,廣二丈七尺,池深一丈有奇,闊二丈。隆慶、萬 曆間,知縣張民範、馬協相繼易土,堞以磚,捍以鐵門, 而層樓其上。
鉅鹿縣城池, 唐垂拱元年建,周圍七里二十三步, 高三丈,廣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崇禎十 二年,知縣孫接武始成磚城。
唐山縣城池, 「元至正間,縣令齊光祖建,周圍三里 有奇,高三丈,廣二丈有奇,池深二丈,闊一丈五尺。」 「內丘縣城池, 唐太和九年建,周圍四里三十步,高 三丈,廣二丈,池深二丈有奇,闊一丈有奇。」
任縣城池 「舊土城,元至大年間建,周圍五里五步, 高三丈,廣四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一丈。崇禎十三年, 知縣盧時升始甃以磚。」
廣平府
[編輯]廣平府城池, 竇建德舊基。明嘉靖間,知府陳俎甃 以磚石。其隍先無水,成化間,知府李進引水注之。嘉 靖間,知府崔大德又加重垣於郛,以防漳、滏之患。設 廣平營守備守之。周圍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廣 二丈五尺,池深二丈,闊十五丈。門四:東曰陽和,南曰 陽明,西曰保和,北曰「貞元。」角樓四,敵臺十,警鋪五十 七。永年縣附郭。
曲周縣城池 明成化間,知縣王佐「築,周圍五里十 三步,高三丈四尺,廣九尺,池深三丈,闊一丈。」嘉靖間, 推官羅鼒甓其堞。萬曆間,漸易埏埴。
肥鄉縣城池, 「始建無考。相傳舊在列人堤東,後遷 於其西。宋濮陽李令修其垣墉,周圍五里一百一十 八步,高四丈,廣一丈,池深一丈,闊二丈。明嘉靖間,知 縣梁承福甓其堞。崇禎間,知縣郝絅始易埏埴。」 雞澤縣城池, 「其城屢遷。金時寄治北抬頭村。大定 中,始築城。周圍五里,高一丈五尺,廣一丈三尺,池深 一丈五尺」,闊二丈。明成化十八年,知縣譚肅增甕城 以禦水。崇禎十三年,知縣賈益謙甃以磚石。
廣平縣城池, 舊有二城,一在雞澤,一在鵝城。明初, 始治今地。天順中,建城。成化間,知縣何琮「繚垣濬隍周圍三里一百六十八步,高二丈,廣一丈,池深一丈 五尺,闊三丈。」崇禎十二年,知縣張弘志易土,堞以磚 石。
邯鄲縣城池, 古趙國舊城,址在「城西南,新城僅二 里許。明成化間,始修拓之。周圍八里,高三丈,廣三丈, 池深一丈五尺,闊七丈。」
成安縣城池, 其始土基。明正統中,知縣張雲重築。 周圍四里,高三丈九尺,廣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三 丈。成化四年,知縣劉蕘闢門,建樓其上。嘉靖二十二 年,知縣鄭寅始甓其堞。嗣後相繼修葺,甃以磚石。康 熙十一年,知縣王公楷修東城迎暉樓。
威縣城池, 即宋宗城。在金為洺州。元為威州。明為 縣城,仍州制。周圍六里六十四步,高三丈二尺,廣三 丈,池深三丈,闊四丈。隆慶三年,知縣崔冕始易垛口 以磚。
清河縣城池 舊土基周圍三里,高二丈,廣一丈五 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萬曆十一年,知縣張民綱 改修磚垛。
大名府
[編輯]大名府城池, 唐魏博節度使樂彥禎建。城周八十 里,為河北雄鎮。宋慶曆間,建為北京。明洪武三十四 年,圮於水,都指揮吳成始徙建今城。周圍九里,高三 丈五尺,廣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闊倍之。門四:東 曰體仁,南曰崇禮,西曰樂義,北曰「端智。」角樓四,敵臺 三十,警鋪四十。元城,縣附郭。
大名縣城池, 元時建,周圍五里,高二丈六尺,廣二 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一丈二尺。
魏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五里,高二丈五尺,廣二 丈,池深一丈,闊一丈五尺。嘉靖間,知縣陸柬甃以磚 石。
南樂縣城池, 元季樞密副鵰鶚建,周「圍六里一百 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闊一丈。」崇禎 十二年,知縣鎖青縉大加脩葺,始甃以磚石。
清豐縣城池 宋時建,周圍五里,高四丈,廣三丈,池 深一丈五尺,闊二丈。崇禎八年,知縣張星甃以磚 內黃縣城池 始建,無考,或曰「秦漢來故址。周五里, 高三丈,廣二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二丈。」
濬縣城池, 宋時建,初在浮丘山巔,明洪武初,始徙 於山之北,周圍七里一百五十步,高二丈八尺,廣二 丈,池深二丈,闊二丈五尺。
滑縣城池, 始建無考。周圍九里,高三丈五尺,廣二 丈三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崇禎十一年,知縣羅 璧始修磚城。
東明縣城池 明弘「治四年,知縣宮顯建,周圍七里 四十步,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闊六丈。」 「開州城池, 五代晉時建,周圍二十四里,高三丈五 尺,廣三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門四:東曰濮陽,南 曰開德,西曰昆吾,北曰鎮寧。」
長垣縣城池, 金元故城柳塚。明洪武初,徙築今城, 僅匝二里有奇。正統十四年,知縣蕭翼拓其舊制,周 圍八里,高二丈四尺,廣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 崇禎十一年,知縣王虛白始修磚城。
宣府
[編輯]宣府鎮城池, 本元宣德府城。明洪武二十七年,谷 王命所司展築。周圍二十四里有奇,高二丈八尺,廣 如之。門七:東曰定安,西曰泰新,南曰昌平,曰宣德,曰 承安,北曰廣靈,曰高遠。後止留四門,其宣德、承安、高 遠並窒之。宣德初,永寧伯譚廣來鎮,增建城樓、角樓 各四座,鋪宇百七十二間。正統五年,都御史羅亨信 疏請磚石包甃。崇禎七年修四甕城樓。宣府前衛附 郭。
東路懷來衛「城池, 元時建,明永樂二十年展築,周 圍七里二百二十三步。門三:東曰明靖,南曰迎恩,西 曰永安。」城樓三,角樓四,城鋪二十八。正統初,遊擊將 軍楊洪石甃其北。景泰五年,參將夏忠磚包至巔。 永寧衛城池, 明永樂甲午年建,周圍六里十三步, 高三丈五尺,廣二丈三尺。門四:東曰迎暉,西曰寧靖, 南曰宣德,北曰《威遠》。城樓角樓各四座。
上下北路赤城衛城池, 古炎帝榆罔氏時諸侯蚩 尤所都也。明宣德間,陽武侯薛祿築。周圍三里一百 四十八步,高二丈九尺,廣二丈二尺。門二:東曰「崇寧」, 南曰「大定。」城。樓二,角樓四,城鋪十四。
龍門所城池 明宣德六年築,周圍四里九十步,高 二丈六尺,廣二丈。門二:南曰敷化,北曰「統政。」城樓七, 角樓三,敵臺八,城鋪十五。南一關,高二丈,方一里三 十步。順治六年,裁牧馬、漾田二堡併於此。
龍門衛城池, 「唐龍門縣,明宣德六年重築,周圍四 里五十三步,高二丈五尺,廣二丈。門二:南曰迎恩」,東 曰「廣武。」城樓二,角樓四,城鋪二十六。南一關磚甃。崇 禎九年浚濠。順治六年,裁金家莊、三岔口、隆門關三 堡併於龍門衛萬全右衛城池, 「漢禎陵縣,明洪武二十六年築,周 圍六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廣二丈三尺。」門二,南曰 「文化」,北曰「德勝。」城樓四,角樓四,城鋪三十二,永樂二 年磚石包甃
萬全左衛城池, 明洪武二十五年築,周圍十里,高 三丈五尺,廣二丈四尺。門二:東曰「迎恩」,南曰「永安。」城 樓四,角樓四,城鋪四十。正統元年包甃。嘉靖、崇禎間, 遞縮而小之,今止六里餘。
懷安衛城池 唐懷安縣。明洪武二十五年築,周圍 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廣二丈二尺。門四,東曰迎 恩,西曰思惠,南曰永安,北曰鎮寧。城樓四,角樓四,城 鋪五十三。隆慶三年,磚甃。
蔚州衛城池, 周大象二年建,周圍七里,高三丈五 尺,廣二丈三尺,池深三丈,闊倍之。門三:東曰安定,南 曰景仙,西曰清遠。城樓四,角樓四,敵臺樓二十四,警 鋪十二。
延慶州城池, 明永樂中建,周圍四里一百三十步, 高二丈二尺,廣四丈三尺。池深一丈一尺,闊二丈。門 三:東曰「致和」,南曰「奉宣」,北曰「靖遠。」宣德五年,陽武侯 薛祿補修。景泰二年,知州胡璉重築。三年,千戶劉政 導沽水環流城下。萬曆間,知州師嘉言展築北門,闊 五十步,楊惟相開西水門。天啟七年,知州師宗文、守 備汪溶甃磚石。
保安州「城池, 明永樂十二年,指揮王禮因舊補築, 周圍四里一百四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廣二丈三尺, 池深二丈五尺,闊二丈,南北門二座。崇禎十二年,知 州李振珽增開東門一座。康熙五年,知州甯元福以 東門於地方不宜,申請撤門築垣,以示永閉。」
盛京通志
[編輯]奉天府
[編輯]「盛京城池, 天聰五年建,本明瀋陽衛城地。遼、金曰 瀋州。元為瀋路。明洪武二十一年,指揮閔忠因舊址 所築,周圍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池二重,內闊三 丈,深八尺,周圍一十里三十步,外闊三丈,深八尺,周 圍一十一里有奇,門四。天聰五年,因舊城增拓。其制 內外甎石高三丈五尺,闊一丈八尺。女牆七尺五寸, 周」圍九里三百三十二步,四面垛口六百五十一,敵 樓八座,角樓四座。改舊門為八:東之大東門曰「撫近」, 小東門曰「內治」;南之大南門曰「德盛」,小南門曰「天祐」; 西之大西門曰「懷遠」,小西門曰《外攘》;北之大北門曰 「福勝」,小北門曰「地載。」池闊十四丈五尺,周圍十里二 百四步。鐘樓一,在福勝門內大街。鼓樓一,在地載門 內,承德縣附郭。
「遼陽州城池, 即明遼東都司城也。洪武壬子,都指 揮馬雲、葉旺因元遺址修築,都指揮潘敬開擴東城 迤北土城。永樂丙申,都指揮王真包砌,周圍一十一 里三百九十五丈,高三丈三尺,池深一丈五尺,周圍 二十四里二百八十五步,門九:南二,西一,東二,東北 一,外東、西北各一。按舊址,周圍二十四里八十五步。」 海城縣城池, 即明海州衛城也,舊係土城,明洪武 九年,指揮劉成等以磚包砌,周圍六里五十三步有 奇,高三丈四尺,門四:東曰鎮武,南曰廣威,西曰臨清, 北曰「來遠。」池深一丈一尺,闊三丈五尺。天命八年,即 舊城東南隅建新城東門,仍舊城之鎮武門。西門二, 南北各一門。今按舊城基周圍五里一百五十二步。 北闕城周圍四里二百二十四步。新城周圍二里一 百七十六步。縣治仍設於舊城內。
蓋平縣城池, 即明蓋州衛城,洪武五年,指揮吳玉 因舊土城修築,九年展築,南面磚石包砌,周圍五里 八十八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一丈八尺, 門三:東曰順清,南曰廣恩,西曰寧海。鐘鼓樓在城中。 《衢》按:今城周圍七里零三步,因舊址拓而築之,池淤。 「開原縣城池, 本元開元路地,明洪武二十二年,設 三萬」衛。二十五年,設遼海衛。因舊土城之東修築磚 砌,周圍十二里二十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闊四 丈。周圍二十三里二十步,門四:東曰陽和,西曰慶雲, 南曰迎恩,北曰安遠。角樓四。鼓樓在中街。今按其城 周圍十三里二十步,高三丈五尺。
鐵嶺縣城池 「按:古鐵嶺城在今治東南五百里,接 高麗界,明洪武二十六年,移置今地,在遼河東,周圍 四里六十步,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今按:縣 城周圍四里二百十六步,門四。
錦州府
[編輯]錦州府城池, 即明廣寧中、左二屯衛城也。洪武二 十四年,指揮曹奉即舊城址修築,周圍五里三百二 十步,高二丈五尺。成化十二年,都指揮王鍇增展南 北四十五丈,東西九十五丈。弘治十七年,參將胡忠 併城南關,周圍六里二十三步,形勢若盤,俗謂之「盤 城池。」周圍七里五百七十三步,闊三丈五尺,深一丈 二尺。城門四:東曰寧遠,南曰永安,西曰廣順,北曰鎮 北。鐘鼓樓在十字街。今按:城周圍五里一百二十步東有關廂,小城相附。舊載:三里一百六十步,高一丈 五尺。門三,曰小南門、小西門、小東門。今按:城周圍二 里,錦縣附郭。
寧遠州城池, 明宣德三年,總兵巫凱建寧遠衛城。 周圍五里一百九十六步,高三丈,池周圍七里八步, 深一丈五尺。門四: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 曰威遠。鐘鼓樓在中街。外城周圍九里一百二十四 步,高如內城。門四:東曰遠安,南曰永清,西曰迎恩,北 曰大定。四角俱設層樓。今按:內城周圍五里一百九 十步。外城周圍九里一百二十四步。
廣寧縣城池, 明洪武間指揮「王雄修築,周圍五百 四十六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周圍十一里四十 五步。後展新城,周圍十七里,門六:東曰永安,東南曰 泰安,南曰迎恩,西曰拱鎮,西一門土塞,北曰靖遠。」角 樓四座,北曰鎮朔,東南曰柔遠,西南曰「望京,西曰瞻 秀。」鐘樓在大市東街,鼓樓在大市北街。今按:城周圍 十里二百八十步,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五尺。南關廂 三面,周圍三里二百二十步,門三:東曰宣化,南曰迎 恩,西曰「振武。」內城與關廂共十四里二百四十步。
山東通志
[編輯]濟南府
[編輯]濟南府城池 舊有城,明洪武四年,始內外甃以磚 石。周圍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池闊五丈,深 三丈。四門:東曰「齊川」,西曰「濼源」,南曰「舜田」,今改為歷 山。北曰「會波。」歷城縣附郭。
章丘縣城池, 周圍六里,高二丈五尺,四門:東曰「繡 江,南曰明秀,西曰錦州,北曰清平。」池闊二丈,深七尺。 明萬曆六年,知縣李臣之取女郎山石築石城。 鄒平縣城池, 元至元十二年縣令陳彥武所築,高 三丈八尺,池闊二丈二尺,深八尺。周圍四里,門四:「東 曰通齊,南曰興賢,西曰迎恩,北曰仁義。」明萬曆八年, 知縣李瑞砌以石。
淄川縣城池。 舊土城周圍五里,高二丈四尺有奇, 門四:東曰「書帶」,南曰「淑聖」,西曰「沙隄」,北曰「拱極。」崇禎 末,知縣韓承宣始甃以磚。
長山縣城池 土城,即古東平原縣。元至正十二年, 縣尹苗居巖修築,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二尺,池闊二 丈七尺,深八尺。四門:東曰「望遠」,南曰「懷范」,西曰「迎恩」, 北曰「傳命。」
新城縣城池: 土城,周圍五里,高一丈三尺,池闊一 丈,深七尺,四門。明正德六年,知縣許禮復增築外城, 並高一丈,池闊二丈,深一丈。門四:東曰「厚生」,南曰「永 寧」,西曰「正德」,北曰「利用。」
齊河縣城池 土城創自金阜昌初。周圍四里,高一 丈三尺,四門有樓,池深九尺,闊一丈。明崇禎十四年, 知縣張安豫以磚甃東北二面。
齊東縣城池 土城,周圍五里二百一十四步,高一 丈四尺,闊六尺。正德十年,知縣蕭敬諫,以東南隅近 迫河崖,移築於內,高一丈七尺,闊一丈二尺,濠深一 丈,闊七尺。六門:東曰東皋,西曰拱華,南曰凝秀,北曰 臨清,東南曰「疏潦」,東北曰「通汲。」
濟陽縣城池: 土城,周圍四里,高二丈八尺。金天會 間築。城中市井低窪,舊苦淋澇。明成化二十一年,知 縣張端疏通水道,引城中水入池,達於濟,民始便焉。 門有三:東曰仁風,西曰泰和,南曰「清陽。」
禹城縣城池 「土城,唐守將李銑所築,周圍九里,高 一丈七尺,池深七尺。」
臨邑縣城池 「土城,宋建隆三年築,周圍九里十八 步,高一丈九尺,池深一丈二尺,闊二丈二尺。明正德 中,知縣郭郁重建南北城門樓櫓。萬曆七年,知縣馮 思恭易磚垛。」
長清縣城池 石城,元至正十四年築,周圍四里三 十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二丈五尺。門有四,東 曰「迎恩」,西曰「挹清」,南曰「通魯」,北曰「安貞。」明正德六年, 知縣劉儒、縣丞呂俊再築長堰。十一年,知縣解瑛始 甃以磚。
肥城縣城池, 周圍六里一百步,高一丈五尺,池闊 五尺,深一丈,南北二門。明成化五年,知縣林庭庸、千 戶曹紀分築子城,復搆城樓,南曰「文安」,北曰「武定。」弘 治十三年,知縣張希達、千戶曹麟分修警鋪角樓。萬 曆二十二年,知縣馬經綸始甃以石。
青城縣城池 「土城,元至元間,華總管郭元帥所築, 周圍三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門四。 陵縣城池, 本平原郡城,延袤甚闊。明正德間,始築 內城,周圍八里,高二丈八尺,池深一丈二尺,闊三丈 二尺,門四。」
泰安州城池 石城周圍七里六十步,高二丈,池深 三丈,闊三丈。四門東曰靜封,西曰「望封」,南曰「乾封」,北 曰「登封。」
新泰縣城池, 周圍六里有奇,高三丈五尺,廣六尺, 池闊一丈二尺,深半之。門三:東曰「通齊」,南曰「望魯」,西曰「宗岳。」明萬曆丁酉,知縣李上林築石城一面。天啟 壬戌,知縣趙希抃繼築三面,石城始完。
萊蕪縣城池 「舊土城,明正德間,知縣盧秉彝甃以 石,周圍四里,高一丈五尺。東西門二,臨通衢。南門當 汶水之衝,池闊一丈八尺,深丈餘。」
德州城池 舊土城,魏泰和間築。明洪武三十年,都 督張文傑、指揮徐福等,始甃以磚。周圍十里,高三丈 七尺,池深一丈,闊五尺。門五:東曰「長樂」,南曰「朝陽」,正 西曰「定邊」,偏西曰「廣川」,北曰「拱極。」正德六年,守備桂 勇、知州甯河外築羅城,延袤二十餘里。
德平縣城池 土城,周圍二里二百四十步,高一丈 五尺。舊城在今城東北一里許,宋熙寧三年,改遷於 此。門三:東曰「長魁,南曰懷仁,西曰宜豐。」外有羅城,高 一丈五尺。明正德七年,知縣朱冕創築。
平原縣城池, 「元至正十三年,達魯花赤也仙不花 築,高一丈七尺,周圍五里七十九步,池深一丈二尺, 闊三丈二尺,四門。明成化初,知縣周密修建門樓。萬 曆十年,知縣喬起鳳砌以磚。十一年,知縣方可畏增 建樓櫓。」
武定州城池, 宋崇寧元年,工部尚書牛保始築城, 高三丈五尺,周圍十二里,門四:東曰青陽,西曰「金景, 南曰明遠,北曰靖安。」四門外各砌月城,壕闊五丈餘, 深一丈餘,仍護以隄,長三十餘里。正德七年,兵備僉 事許逵重建門樓四,月城八,腰角樓十一,鋪五十五。 嘉靖十四建,僉事王璣築以磚。
陽信縣城池 土城,周圍六里。元平章於保保創。明 嘉靖十年,知縣徐九皋重建城樓四門:東曰永和,西 曰長阜,南曰迎薰,北曰「拱極。」壕廣一丈八尺,深半之。 海豐縣城池 土城,元至正十七年,平章於保保築, 周圍三里許,池闊三丈,深五尺餘,四門。明嘉靖三年, 知縣王訓增築。署門額:「東曰宜春,南曰迎恩,西曰通 衢,北」曰「鎮海。」
樂陵縣城池 「土城,周圍三里許,高二丈三尺,東、南 北三門。」
商河縣城池 土城,唐武德中所築,周圍三里餘,高 二丈,厚一丈五尺,池深八尺,闊倍之。四門:東曰太平, 西曰聚仙,南曰德隆,北曰「歸厚。」正德六年,知縣陳旼 復築護城。嘉靖二年,知縣柯相重繕城垣樓櫓。 濱州城池 土城,周圍七里,元平章於保保築,高二 丈五尺,闊丈餘。四門:東曰「望海,南曰迎薰,西曰臨川, 北曰拱宸。」
利津縣城池 「土城,周圍七里許,高一丈七尺,池闊 二丈,深一丈二尺,門四。」
霑化縣城池 土城,周圍五里一十步,四門。
蒲臺縣城池 土城,周圍三里一百七十八步,高二 丈九尺,門四,曰「仁化」、「迎薰」、「金澤」、「拱極。」明正德八年,知 縣劉繼仁甃以甎石,重建門樓。
兗州府
[編輯]兗州府城池 甎城周圍一十四里餘,高五丈六尺, 闊三丈六尺。門四,曰九仙、德政、泗水、青石。池深二丈, 闊二丈七尺。外有帶郭、郭門五,曰「宗魯」、瞻嶧、襟濟、拱 極、「仰泰。」滋陽縣附郭。
曲阜縣城池 甎城周圍七里,高二丈,闊二丈,池深 一丈,闊二丈,門各有樓。按舊城距闕里四十八里許, 明正德七年徙築於此。
寧陽縣城池, 「周圍四里五十步,高一丈七尺,門四。 東望泗,南春城,西臨光,北瞻岳,池深八尺,闊一丈二 尺,蛇眼諸泉,遶城合流為濠城。自宋始築。明正德十 年知縣紀洪加甕城,萬曆間知縣李貞、許恩相繼甃 以甎。 鄒縣城池 舊在嶧山之陽,宋元嘉十三年徙今治。 明萬曆五年知縣馮中州改築,砌以甎,周圍四里有 奇,高二丈一尺,基廣二丈二尺,上廣一丈六尺有奇。」 泗水縣城池, 舊土城,明隆慶元年,知縣羅許砌以 石,周三里有奇,高一丈六尺,池闊一丈二尺,深如之。 滕縣城池, 舊土城,「明洪武二年,指揮唐某砌以甎 石,周圍五里許,高二丈五尺,闊一丈五尺,門四,東宗 魯,南迎薰,西懷古,北望闕。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五 尺。成化十八年,疏濬故渠,引梁溪源之水環遶其外。 郭牆周圍十餘里。
嶧縣城池 本嶧州。明洪武二年,省州為縣,改築舊 州之西南隅。周圍四里許,高一丈二尺,門四,東「興賢, 南望仙,西承治,北仙臺。」池深二丈,闊三丈。成化二十 二年,知縣毛鳳始砌以石。
金鄉縣城池 「舊土城,周圍六里許,高二丈五尺,門 四,東啟陽,南離陽,西夕陽,北迎恩。池深一丈七尺,闊 四丈六尺。」自明萬曆六年後,知縣楊楫、杜縻、李名世、 楊於國、張著銘相繼築成甎城。 魚臺縣城池 「土城周圍七里餘,高四丈二尺,闊一 丈,池深一丈餘,門三。明洪武七年,知縣葉憲祖建」 單縣城池 舊土城屢圮於水。明嘉靖癸未年,巡撫王堯封遷築城北之原,以舊城北牆為南面,甃以甎, 周五里一百五十步,高二丈五尺。四門曰「東作阜財」、 「西成朝京。」池深一丈,闊四丈二尺。
城武縣城池 土城,元泰定三年築,周圍三里餘,高 二丈八尺,闊一丈四尺。門四,曰「孝烈」、「和陽」、《忠義》、「拱極。」 池深一丈六尺,闊一丈。又城外有護堤,延袤十五里, 以防河患。
曹州城池 明正統十一年,置州乘氏地。知州范希 文創設城池,高二丈有奇,廣四百一十丈,袤四百三 十丈,池深一丈有奇。成化二年,知州伍禮修築,建四 門,曰「宜春、迎薰、豐樂、朝天。」嘉靖中,知州王重繼、王傳 增建堞樓。
曹縣城池: 明洪武二年,徙曹州於此。四年改縣。正 統間,知縣陳常始築城。周圍九里有奇,高二丈二尺, 闊二丈。門四:東曰「望嶽」,南曰「阜民」,西曰「鎮川」,北曰「迎 恩。」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正德六年,黃河浸漫,有議 遷城者,知縣易謨築堤禦之。九年,知縣趙景鑾改濬 舊濠,外增護城堤,而遷城之議寢。崇禎十二年後,始 以甎易土。 定陶縣城池: 「土城周圍九里三十步,高三丈有奇, 闊三丈,門四,池深二丈,闊四丈;外堤高一丈八尺,闊 三丈。明成化元年,知縣陳紹祖築。」
濟寧州城池: 「舊土城,周圍九里十三步,高三丈四 尺,闊二丈。門四:東曰賓陽,南曰會通,西曰近洽,北曰 拱辰。城樓十,鋪六十四。池深一丈五尺,闊九步。明洪 武四年,甃以甎石。」 嘉祥縣城池, 「舊土城,金大定十五年創,周圍四里 餘,高一丈五尺,闊七尺。東、西二門,弘治七年,知縣程 文建,南、北二門。正德八年,知縣管聲建」池,自城南轉 曲而西,僅一里許,東北跨山無隍。崇禎間,東兗兵憲 陸夢龍倡修以石。知縣李昌年、江文淳相繼修築,高 二仞餘,廣半之。
鉅野縣城池 土城,周圍九里,高一丈五尺,闊一丈 六尺。明成化四年,知縣劉林築。
鄆城縣城池 「土城,周圍六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 闊八尺,門四,池深一丈,闊七尺,外護以堤。」
東平州城池 「土城周圍二十四里,高二丈,南北各 一門,東西各二門,西之南門今閉。池闊六丈餘,深八 丈。」
汶上縣城池: 土城周圍十二里餘,池深五尺,闊一 丈二尺。明成化間,知縣王徵築。嘉靖、隆慶間,始漸甃 以甎。門四:東曰醉白,西曰懷冉,南曰觀河,北曰「拱極。」 東阿縣城池: 土城周圍四里一百三十步有奇,高 一丈八尺。縣城舊在今治之北八里新橋鎮,明洪武 八年,知縣朱真避河患,始築於此。門四:東曰洪範,西 曰安平,南曰「拱華」,北曰「朝海。」狼溪貫流其中。
平陰縣城池 土城,元至元十三年建,周圍四里,高 一丈八尺,闊一丈。門四:東曰會仙,南曰錦川,西曰澄 源,北曰拱極。池深一丈,闊二丈。
陽穀縣城池 土城,周圍九里,高五丈,闊三丈,池深 闊二丈,四門:東曰「迎恩」,西曰「柔遠」,南曰「會盟」,北曰「拱 極。」正德六年,知縣盧鑑復築外垣。
壽張縣城池 土城,周圍五里許,高二丈六尺,池深 一丈五尺,闊三丈。明成化三年,知縣魏崇築門四:東 曰「迎恩」,西曰「來賓」,南曰「永寧」,北曰「安賢。」
張秋鎮城池, 明萬曆二年築。
沂州城池 甎城周圍九里,高二丈五尺,闊一丈。門 四,東曰「鎮海」,南曰「望淮」,西曰「瞻蒙」,北曰「宗岱。」池深一 丈,闊一丈六尺。
郯城縣城池 「舊土城在古郯城之南,明洪武初,始 徙於此。高四丈二尺,闊八尺,周圍五里。元沂州守禦 王信築門三:南曰通淮,西曰望嶧,北曰臨沂。」萬曆二 十三年,知縣文廣始用甎砌 費縣城池, 「舊土城八里,明初,截其北偏為城,周四 里。成化五年,知縣殷禮改砌以石,高一丈八尺,闊一 丈,池深一丈,闊二丈。門四:東」曰「望海」,南曰「達淮」,西曰 「仰聖」,北曰「瞻蒙。」
東昌府
[編輯]東昌府城池 枕漕河西岸。宋淳化三年,自博州遷 此,舊築以土。明洪武五年,守禦指揮陳鏞、陶甓甃焉。 周七里有奇,高三丈五尺,基厚二丈,門四:東曰「寅賓」, 南曰「南薰」,西曰「納日」,北曰鎖鑰,樓櫓二十有五,環城 更廬四十有七。附城為郭,郭外各為水門弔橋,池深 二丈,闊三倍。護城堤延亙二十里。聊城縣附郭: 堂邑縣城池 土城,周圍六里有奇。明初,知縣陳孟 龍築。成化戊子,知縣馬忠增置樓櫓,為門四:東曰「迓 翠」,南曰「接楚」,西曰「通秦」,北曰「拱極」,建水門二。嘉靖丁 酉,知縣張壽又建甕城門二,北曰「會歸」,東曰「帶海。」 博平縣城池 土城周圍四里餘,高二丈五尺,闊二 丈,池深一丈,闊倍之。築自宋景祐中。明萬曆六年,知 縣鄭材撤土堞易甎,建四門樓:東曰「旭陽」,南曰「對薰西曰「望津」,北曰「瞻闕。」
茌平縣城池 土城,周圍三里有奇,高二丈四尺,廣 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廣倍之。門樓四:東曰「近聖」, 南曰「通會」,西曰「首化」,北曰「拱極。」明萬曆十年,知縣王 國弼濬南北城壕,為橋各一。
清平縣城池: 土城周圍六里,創自宋宣和間。高三 丈二尺,廣一丈六尺,池深二丈,廣如之。門四:東曰「迎 旭」,南曰「望魯」,西曰「鎮遠」,北曰「拱辰。」
莘縣城池, 創始莫詳。明成化十九年,知縣賈克中 重築,增南北門。十三年,知府李舉拓之。周圍一千六 百三十三丈,高二丈五尺,闊一丈。門四:東曰「永清」,南 曰「阜民」,西曰「大有」,北曰「伊田。」正德七年,知縣王琛建 外城四門,各搆門樓三楹。
冠縣城池: 舊土城周圍四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五 尺,廣三丈。嘉靖二十一年,知縣姚本築護城隄,延亙 十里,門四:東曰崇明,南曰純化,西曰阜成,北曰「永安。」 萬曆二十二年,知縣劉莊等砌以甎,改題門名。 「臨清州城池, 始在衛河西。宋建炎間,移曹仁鎮。明 洪武初,徙置汶、衛之間。正統間,平江侯陳豫築城,周 圍九里有」奇,甃以甎石,高四尋,基廣三尋。外鑿隍,深 廣皆九尺。門四:東曰威武,西曰廣積,南曰永清,北曰 鎮定。弘治乙卯,兵備副使陳璧增置女牆,築月城,疊 石為橋者四。正德辛未,副使趙繼爵築羅城。嘉靖壬 寅,巡撫曾銑、副使王揚拓而廣之,名「新城。」延袤二十 里,跨汶、衛二水,為門六:東曰賓暘,曰景岱,南曰「欽明」, 西曰靖,西曰「綏遠」,北曰「懷朔。」又為水門三,各為戍樓 對峙。其上為月城四,為更廬三十有二。嘉靖辛亥,巡 撫王忬、副使李憲卿為敵臺三十有二。己未,副使張 鑑修戰艦,增樓櫓,水門各築翼樓。
丘縣城池 土城,「元至元二十七年,縣尹劉英築,周 圍八里,高一丈六尺,闊八尺,池深八尺,闊一丈。」嘉靖 二十一年,知縣於周臣作南門。二十二年,知縣許紳 築《護城隄》,城益完固。順治七年,知縣李應軫重建門 樓。
館陶縣城池 「土城,明成化丁亥,知縣唐禎築,周圍 五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二丈,闊如之。」
高唐州城池: 「土城,周圍九里。明正德辛未,知州張 紘增築。高二丈,闊一丈,池深三丈,闊一丈五尺。嘉靖 壬子,以城中水瀦於北門,塞之。」今門三。
恩縣城池 土城,明洪武七年,始遷邑於此。成化三 年,巡撫原傑檄縣丞高安築。周圍五里餘,高三尋有 奇,闊半之,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門樓五:東曰「東作」, 西曰「西成」,南曰「迎薰」,北曰「拱辰」,又北之西曰「廣順。」崇 禎四年,知縣劉含輝增修門樓、敵臺。
夏津縣城池 「土城,周圍六里餘。天順間,知縣薛正 築,高二丈八尺,闊一丈,池深一丈五尺,闊十二步。嘉 靖丁酉,知縣易時中新四門橋。」
武城縣城池 「土城,宋大觀中築,周圍四里許,高二 丈二尺,闊一丈九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順治六 年,知縣房萬達又加濬築,增置敵樓。」
濮州城池 土城,「明景泰三年,知州毛晟築,周圍七 里,高二丈四尺,池深一丈五尺,闊四丈。正德六年,知 州王棟創建弩臺、敵樓,李炯以甎易土堞。 范縣城池 土城,明洪武庚申,知縣張允築,周圍七 里餘,高一丈六尺,廣七尺,池深八尺,闊一丈二尺。 觀城縣城池 土城,周圍九里有奇,高二丈八尺,闊 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闊如之,門三:東曰承德,西曰肅 政,南曰「麗正。」
朝城縣城池 舊城在張韓店。明洪武間,知縣郭黼 徙築於此。周圍五里有奇,高二丈七尺,厚二丈五尺, 池深一丈,闊二丈。正德辛未,知縣蔡童飭堞浚塹,又 依城建墩舍,列卒守之。
青州府
[編輯]青州府城池 甎城。自廣固、東陽廢後,北齊始築今 城,舊皆覆土。明洪武三年,都指揮葉大旺增修樓堞, 砌以甎石。周圍二十三里有奇,高三丈五尺,壕闊如 之,深一丈五尺。四門:東曰「海岱」,南曰「雲山」,西曰「泰山」, 北曰「凌霜。」東、南、北三門皆有月城重關。十一年,都指 揮丁德修東陽廢城,與今城相合,門皆甎甃。天順元 年,都指揮高源、知府徐郁、趙偉,建北門敵樓三座,重 修東門、南門敵樓四座,角樓四座,窩鋪二十六所。十 三年,僉事康天爵增築西門月城。益都縣附郭 「顏神鎮城池, 在府城西南一百八十里,嘉靖三十 六年建,周五百丈,為門四,內外俱甃以石。」
臨淄縣城池 在古齊城之西南。元末達魯花赤李 仲名改築。周圍四里,門四:東曰「朝陽,西曰通晝,南曰 迎恩,北曰望京。」明正德十年,知縣馬暹築月城,護以 崇隄。崇禎十六年,知縣鄒逢吉築空心敵臺十座。 博興縣城池 土城,元末築,周圍三里,高二丈。明正 德五年,知縣「王光建墩臺二十處。門四:東曰朝宗,西 曰通齊」,南曰「來薰」,北曰「瞻辰」,復引小清河水注於池嘉靖二十四年,知縣顧楫增拓東、南門,建樓於上,名 曰「迎秀。」
高苑縣城池 土城,自臨濟舊城廢,徙治於此。明景 泰四年,知縣蔡澄「築周圍五里,城高二丈五尺,池闊 三丈,深半之,引水以注於壕,壕外復築圍牆四百堵 有奇,高八尺。」
樂安縣城池, 即故廣饒城。周圍五里,高二丈五尺, 池闊二丈,深半之。明成化間,知縣馬亮重築。門四:東 曰「東作」,西曰「西成」,南曰「阜財」,北曰「通濟。」明萬曆二十 三年,知縣王國翼改甎城。順治初,知縣章志尚修四 角樓。
壽光縣城池 土城,周圍四里許。正德六年,張良弼 重築。東、西北三門,各建月城敵樓。七年,知縣劉瀾壕 外築堤。九年,知縣李階繼葺四門:東曰「宣和」,西曰「閱 豐」,南曰「納凱」,北曰「拱辰。」崇禎十三年,知縣劉昇祚甃 以甎石。 昌樂縣城池 土城,周圍四里。明嘉靖三年,知縣何 洪增修門樓、角樓、腰鋪重門。萬曆二十四年,知縣張 美以石築東、南二面。三十一年,知縣宋名世築西、北 二面。門四:東曰「永清」,西曰「臨丹」,南曰「熙寧」,北曰「望海。」 崇禎十一年,知縣劉芳奕築外城。
臨胊縣城池 舊土城周圍三里,高二丈,池闊一丈 六尺,深五尺。二門南曰胊陽,北曰「古駢。」明崇禎十二 年,知縣任遠因救荒興役,易以甎石。 安丘縣城池: 土城周圍三里有奇,城高一丈六尺, 池闊一丈七尺,深半之。門三:東曰威武,南曰太平,北 曰「乘勝。」明洪武初,闢內外馬路。
諸城縣城池, 即唐密州,舊為南北二城。明洪武四 年,守禦千戶伏彪合為一城,周圍九里,高二丈七尺, 池闊一丈九尺,深半之。門五:正南曰永安,正東曰東 武,正西曰西寧,東南曰鎮海,西南曰「政清。」
蒙陰縣城池, 「舊土城東西二門。成化三年,知縣白 良輔增築,周圍二里半,復闢南門。正德九年,知縣梁 緒始周砌以石,高一丈六尺,池闊一丈二尺,深一丈。 莒州城池, 古城陽城。元至元間,截去西南北三面, 止築東北隅為今城。周圍五里,門三:東曰望海,南曰 狀倉,後更曰文明,北曰沙浦,高二丈二尺,池闊二丈 七尺」,深半之。萬曆二十五年,始築以甎。 沂水縣城池 舊土城,明天順間知縣陳孜築以甎 石,周圍二里有奇,高二丈二尺五寸,池闊一丈,深一 丈一尺。為門者三:東曰東荒,南曰沂陽,西曰「西成。」 日照縣城池 土城,金置縣時所築,周圍二里,高二 丈有奇,池闊一丈五尺,深半之。門三:東曰永安,西曰 太平,南曰「望海。」萬曆二十一年,知縣楊一岸重修,甃 以甎。先是,知縣張執中於城西築土城,三面 安東衛城池。 石城臨海,周圍五里,高二丈一尺,闊 二丈;四門樓鋪二十八座,池闊二丈五尺,深八尺。 塘頭備禦所城池 土城,在樂安縣東北,周圍三里, 高二丈五尺,闊七尺;一門樓鋪四,池闊二丈,深一丈。 石舊寨備「禦所城池 石城在日照縣東南,周圍三 里有奇,高一丈四尺許,闊三丈二尺,南北西三門樓 鋪一十五座,池闊三丈二尺,深一丈。」
南龍灣鎮海口巡檢司「城池 石城,在諸城縣,周一 百二十丈。」
信陽鎮巡檢司「城池 石城,在諸城縣南一百二十 里,周八十丈。」
夾倉鎮巡檢司城池 石城,在日照縣南,周六十丈。 高家港巡檢司城池 土城,在樂安縣北。
龍潭寨城池 石城,在諸城縣東南一百一十里,周 一里。
蕭家寨城池 石城,「在諸城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周 一里。」
夏河城池 石城周四里,在諸城縣東南。
登州府
[編輯]登州府城池 周九里,高三丈五尺,皆甎石。門四:東 曰「春生」,南曰「朝天」,西曰「迎恩」,北曰「鎮海。」門樓、連角樓 共七座,窩鋪五十六。水門三:南曰上水門,黑水所入; 東曰小水門,密水所入;西曰下水門,黑、密二水合流 以赴海。池闊二丈,深一丈。明萬曆間,增築敵臺二十 八座。崇禎間,知府桂輅、戴憲明先後增高三尺五寸。 蓬萊縣附郭。
水城 在大城北相連,原為備倭城,由水閘引海水 入城中,名「小海」,為泊船所。明洪武九年,立帥府於此。 周三里許,高三丈五尺,闊一丈一尺,門一曰「振陽樓」, 鋪共二十六座。萬曆丙申,總兵李承勳甃以甎,東北 西三面,共增敵臺三座。
黃縣城池, 「舊土城頗闊。明洪武五年,守禦千戶韋 勝中分其半,改築之。周二里有奇,高二丈四尺,四門, 門上有樓池,闊一丈四尺,深八尺。正德十一年,知縣 周淳因水患,作水門洩水。萬曆二十一年,知縣張彙 選甃以石,增築樓堞。崇禎十三年,知縣任中麟增高三尺。」
福山縣城池 舊土城,明永樂九年,備禦千戶周𤣱 砌以甎石,周二里,高二丈二尺,闊一丈。門三:東曰鎮 靜,南曰平定,西曰「義勇」,建敵樓於上,池闊一丈五尺, 深八尺。萬曆十九年,知縣張所修,增雉堞、敵臺。 招遠縣城池, 舊土城,偽齊劉豫始置。周二里有奇, 高二丈四尺,闊一丈二尺。樓鋪八座,池闊一丈二尺, 深一丈。門三:東曰「盥泉」,南曰「通仙」,北曰「望海。」嘉靖二 年,知縣羅錦增修,東南開門曰「雲路。」十一年,知縣屈 允元重修石城。
棲霞縣城池 舊土城,金阜昌中築。嘉靖三十七年, 知縣李揆伐石改築,至萬曆六年功始竟。高丈餘,廣 六尺。門四:東曰「寅賓」,西曰「迎恩」,南曰「環翠」,北曰「迎仙」, 建樓其上。城阻山石,無池,南帶河水,雨集則漲為城 患。十年,甃石隄,長一百五十步,護城址。二十五年,知 縣鮑紋建甕城一座,敵臺八座。崇禎十二年,知縣鍾 其偉增城三尺。
萊陽縣城池 舊土城周六里,高一丈八尺,闊一丈 二尺,池稱是,晉元康間築。明正德十四年,知縣司迪 改築甎城,增敵臺,門四:東曰望石,南曰迎仙,西曰太 平,北曰「旌旗。」
寧海州城池 舊土城,洪武十年,指揮陳德砌以甎 石,周九里,高三丈二尺,闊二丈。門四:東曰建武,西曰 奉恩,南曰順正,北曰鎮海。樓鋪二十八,池闊二丈五 尺,深九尺。萬曆二十年,知州陳善浚池水,環四面。二 十二年,知州張以翔增修垛口城樓及敵臺十二座。 文登縣城池, 舊土城,周七里,高二丈,闊一丈。門三: 東曰「望海」,南曰「新建」,西曰「崑崙樓」鋪共十五座,池闊 三丈,深八尺。萬曆八年,知府劉自化議甃以石。知縣 郭包田竣事,增高五尺。
文登營城池, 「土城,周三里,東、西南三門。」
威海衛城池 甎城周六里有奇,高一丈七尺,闊一 丈。門四,樓鋪二十。池闊一丈五尺,深八尺。
成山衛城池 石城。周六里一百六十八步,高二丈 八尺,闊二丈,池深一丈二尺,闊稱是。門四:東曰永寧, 西曰迎恩,南曰鎮遠,北曰「武寧。」樓鋪二十四,洪武三 十一年建。
靖海衛城池 「石城,周九百七十一丈,高二丈四尺, 闊二丈,門四,今存三,樓鋪二十九。洪武三十一年建, 池深一丈,闊二丈五尺。」
大嵩衛「城池 甎城周八里,高一丈九尺,闊一丈五 尺;池深二丈,闊八尺。門四:東曰永安,南曰迎恩,西曰 寧德,北曰鎮清。」樓鋪二十八座。明洪武三十一年,指 揮鄧清築。
奇山守禦所「城池 甎城周二里,高二丈二尺,闊二 丈,門四,樓鋪十六,池闊三丈五尺,深一丈。」
寧津守禦所「城池 磚城周三里,高二丈五尺,闊二 丈三尺,門四,樓鋪十六,池闊二丈,深一丈。」
海陽守禦所「城池 磚城周三里,高二丈,闊一丈二 尺。西南二門樓鋪二十九池,深一丈,闊二丈。」
金山備禦所城池 甎城,周二里,高二丈三尺,闊五 尺。東南二門樓鋪二十,池闊二丈二尺,深一丈八尺, 《百尺崖》備禦所城池 磚城,周三百三十步,高三丈, 闊二丈五尺。南北二門樓鋪六,池闊一丈五尺,深九 尺。
尋山備禦所「城池 磚城周三百九十六丈,高二丈 五尺,闊三丈。東西、南三門樓鋪十五池,闊二丈,深一 丈。」
大山備禦所「城池, 磚城周四里,高一丈五尺,闊一 丈五尺,門四,樓鋪十五,池闊一丈,深七尺。」
黃河寨城池 石城周一百三十八丈,高二丈五尺, 闊一丈五尺。
「劉家汪寨城池 石城,周一百八十丈,高二丈五尺, 闊一丈三尺;南一門樓鋪五池,闊一丈,深五尺。」 「解宋寨城池 石城,周二百四十丈,高二丈五尺,闊 一丈二尺。南一門樓鋪五池,闊一丈,深五尺。」
盧陽寨「城池 磚城周二里,高二丈七尺。樓鋪六,東 西二門。池闊一丈,深七尺。」明洪武二十九年,百戶張 剛築。
清泉寨城池 磚城周二里,高二丈五尺,闊一丈五 尺。門一,樓鋪六。
萊州府
[編輯]萊州府城池 磚城明洪武四年萊州衛指揮使茅 貴建,周九里有奇,高三丈五尺,基厚二丈,門四:東曰 「澄清」,南曰「景暘」,西曰「武定」,北曰「定海。」城下為池,深二 丈,闊倍之。掖縣附郭。
平度州城池 「舊土城,明洪武二十三年知州劉厚 築,周五里有奇,高三丈,闊一丈五尺。門三:東曰迎暘, 南曰永安,西曰安慶。池深九尺,闊倍之。崇禎十年,知 縣杜志攀始修石城,高闊皆加三尺,三門樓櫓,煥然 一新「昌邑縣城池, 宋建隆三年築,周五里,高一丈八尺, 闊一丈五尺。門三:東曰奎聚,南曰陽鳴,西曰瞻宸。池」 深九尺半,廣倍之。明崇禎十三年,易土城為磚城,加 高三尺,加闊五尺。
「濰縣城池, 漢時土築,周九里有奇,高二丈八尺,闊 一丈五尺,門四,東曰朝陽,南曰安定,西曰迎恩,北曰 望海。池深一丈五尺,闊如之。明崇禎十二年,甃石城, 高四丈,厚二丈五尺,樓八,敵臺二十八,空心臺一。」 「膠州城池, 明洪武八年,千戶申義甃以磚,周四里, 高二丈五尺,門三:東曰迎陽,南曰鎮海,西曰用成。池 深一丈」五尺,廣倍之。萬曆二十五年,增敵臺八座。 高密縣城池, 元至正十二年築,周三里有奇,高一 丈五尺,闊一丈二尺。門四:東曰廣惠,西曰通德,南曰 永安,西南曰保寧。池深一丈,廣倍之。
即墨縣城池, 元至正十一年築,周四里,高一丈六 尺五寸,闊丈餘。門三:東曰「朝海」,南曰「環秀」,西曰「通濟。」 池深七尺,廣二丈。萬曆二十八年,知府龍文明、知縣 劉應旂易土以磚。
山西通志
[編輯]太原府
[編輯]太原府城池, 宋太平興國七年建。明洪武九年,永 平侯謝成因舊城展東南北三面,周圍二十四里,高 三丈五尺,外包以甎池,深三丈。門八:北曰鎮遠,曰「洪 極」,南曰迎澤,曰「承恩」;東曰宜春,曰「迎暉」,西曰阜成,曰 振武。外各建月城,上各建樓、角樓四座,小樓九十二 座,敵臺邏室稱之。陽曲。縣附郭。
太原縣城池, 即晉陽南基。明景泰元年,知縣劉敏 始築城,周七里,高三丈,池深一丈。崇禎十四年,知縣 朱萬欽埤以甎。 榆次縣城池, 「隋開皇二年建,明景泰元年修,周五 里十三步,高三丈,池深八尺,東南北三門。萬曆二十 三年,知縣史記事開西門。」
太谷縣城池, 後周建德四年建,周十二里,高二丈 五尺,池三面各深五尺。明正德六年,同知張冕增修, 高三丈五尺。
祁縣城池, 後魏別駕分瓚建,周四里三十步,高三 丈三尺,池深一丈。
徐溝縣城池, 金大定三十八年建。明景泰初,知縣 李維新修,周五里十步,高二丈,池深九尺。萬曆七年, 知縣吳三省甎甃舊甕城南門東面。順治二年,知縣 王元叔改建南面。
清源縣城池, 「隋開皇十六年建,明景泰元年修,周 六里十三步,高一丈八尺,池深一丈二尺,南、西、北三 門。」崇禎十四年,知縣岳維禎甎包一百一十丈,十六 年,知縣鄭經甎包一百丈。 交城縣城池, 「唐天授二年長史王及善建,周五里 九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八尺。明嘉靖三十八年,知 縣宋璫增高四尺。」
文水縣城池, 「宋元豐八年薛昌建,周九里,高三丈, 池深七尺。萬曆四年,知縣郭宗賢甎甃。」 壽陽縣「城池, 晉置縣,始建。元末知縣袁士廉重修, 周四里,高二丈九尺,池深一丈一尺,三門。萬曆五年 知縣王養賢增修,高四丈。」
盂縣城池, 春秋時原仇城,隋開皇十六年復築,元 至正二十四年重「修,周三里三十步,高二丈八尺,池 深一丈五尺,東、西南三門。」
靜樂縣城池, 「古憲州城,宋熙寧間建。明洪武四年 重修,周三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南 北二門。景泰二年,知縣史魁增高一丈二尺,置東門。 萬曆三十四年,甎甃。」 河曲縣城池, 「宋太平興國七年建。元至正二十八 年,尚鎮撫截南面築小城。明景泰元年展修,周六里, 東西二門。萬曆十四年,巡撫侯於趙」甎包 《平定州城池》。 漢韓信駐兵,因高阜為寨,以榆塞門, 因名榆關。今謂上城南北二門。宋太平興國四年,增 築東北隅,今謂下城東西二門。元初,總帥聶珪修,周 九里二十六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不一。
樂平縣城池, 本北齊「霑化城,隋開皇十六年增築, 周六里一百四十步,高二丈,無池塹,東、西南三門。」崇 禎十一年,知縣呂惟袺重修,增高垛牆四丈。
忻州城池, 後漢末建,西跨九原。唐、宋因而新之。城 周九里十二步,高二丈七尺,池深一丈七尺。明萬曆 二十四年,巡撫魏允貞甎甃。 定襄縣城池 北「齊武成河。清三年,周將楊忠建,周 四里七十三步,高二丈五尺,東、西南三門。」明嘉靖二 十一年,忻州學正徐宗堯增高四尺,池深一丈五尺。 萬曆三十一年,甎甃。四十二年,知縣王立愛補葺各 城樓,加以《扁》聯:
代州城池, 「後魏文帝建廣武軍東上館城,隋開皇 六年,改為代州城。明洪武六年,吉安侯陸亨、都指揮 王臻修,周八里一百八十五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一尺。」
五臺縣城池, 元魏時建,東南臨盧虒河絕岸,西北 接平野。明正統十四年,知縣張智展築,周三里,高三 丈五尺。萬曆三十三年,巡撫魏允貞甎甃池西北,深 各一丈,東南虒水環遶。
繁峙縣城池, 「唐聖曆二年建。金、元及明累修,周三 里九步,高三丈二尺,池深一丈五尺,門三。萬曆十四 年,知縣塗雲路甎甃。 崞縣城池, 晉懷帝永嘉四年建,元末察罕知院因 舊城截築,周四里十三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 尺。萬曆二十七年,磚甃。」崇禎七年,知縣馮夢熊修城 樓四座。
岢嵐州城池: 「唐建平城。宋元豐八年,知州賀紹慶 展。東南隅四里。大觀初,知州王哲鑿池。明洪武七年, 指揮張典修,周六里二百七十八步,高三丈八尺,外 包以磚池,深二丈五尺。」
嵐縣城池, 隋大業十年建,宋紹聖中,王舜臣修。明 正統十三年,知縣郝鳳重修,周六里,高二丈,池深一 丈,東南北三門。萬曆五年,巡撫高文薦「甃磚。」
興縣城池 明景泰「元年建土城,周二里二百二十 步,高二丈五尺,池深八尺,東西北三門。嘉靖二十五 年,知縣羅璉新開南關。隆慶二年,知縣李瑚重修磚 甃。」
保德州城池 即林濤舊城,元至正間修,明永樂十 一年「重建,周七里二百五十步,高一丈八尺。」東西、南 皆臨深溝,北臨黃河,無池塹。萬曆三十年,巡撫白希 繡磚甃。
鴈門守禦所城池, 明洪武七年築,周二里五十六 步,山高下不一,無池塹,南北二門。
寧化守禦所「城池, 隋立汾源宮時建,周六里四十 一步。明洪武二年,因舊址,東依山坡改建,周二里一 百九十六步,高三丈一尺,池深一丈五尺,西南北七 門。萬曆三十四年,寧武道郭光復磚石包,築東西關 城二座。」
寧武所城池 「明成化元年建。弘治十一年,巡撫魏 紳拓故城,周七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下有塹 偏關。城池 北,漢天會中建,明洪武十三年,指揮張 賢改築。西一里許。成化五年,都御史李侃展築,周九 里八步,高二丈三尺。池無東西二門。」
平陽府
[編輯]平陽府城池, 魏王豹建。明洪武初,因舊城重築。景 泰初修,周十二里一百十二步,高四丈五尺,外包以 磚池,深二丈五尺。四門:東曰「武定」,南曰「明德」,西曰「和 義」,北曰「鎮朔。」各建月城,上各建樓角樓四座,敵臺八 座,窩鋪九十七座。臨汾縣附郭。
襄陵縣城池, 宋天聖年建。明正統十四年,知縣趙 聰「恢拓修,周五里一百六十步,高三丈,東、南北三門。」 弘治十四年,知縣李高建東、西城樓。嘉靖四十三年, 知縣張國彥闢城開東、南門,為學宮大成門。隆慶元 年,知縣宋之韓砌以磚。
洪洞縣城池, 漢時因移縣治,始建。明景泰初,知縣 趙翔重修,周六里十二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 尺,門六。正德六年,知縣皮正稽築,四隅建角樓。隆慶 元年,邑紳晉朝臣、韓廷偉等倡捐重修,高三丈五尺, 闊二丈三尺,易土以磚,厚七尺。
浮山縣城池, 唐長興中建。明景泰初,知縣衛靖修, 周四里一百五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嘉 靖三十二年,知縣毛述重建城門。
趙城縣城池, 唐麟德年建。明正統十四年,知縣何 子聰移築,周五里一百二十四步,高二丈,池深七尺。 崇禎十二年,知縣陳君舜磚包南北二面。十四年,知 縣孫仍包砌東西二面。
太平縣城池, 「唐尉遲敬德建為堡。貞觀七年,以縣 治徙此,遂為城。明景泰初,知縣岳嵩修,周三里六十 二步,高四丈,池深一丈五尺,門五。崇禎四年,知縣魏 公韓甎甃,高四丈,廣三丈。」 岳陽縣城池, 「隋大業二年改安澤為城,周三里一 十步,高一丈五尺,池深八尺,南北二門。崇禎六年,知 縣喬王翰石砌,東角。九年,知縣」戢邦禮《石包》,東面。順 治十二年,知縣郭奇勳重築北面
曲沃縣城池, 隋開皇十年建。明景泰至成化間,知 縣張寧、周濟、高隆相繼修,周三里五十步,高三丈五 尺,池深二丈五尺,門四。嘉靖二十二年,接築東、北、西、 南二角,周四里一百八十五步。北門一,東門二,南門 二,西門三,各建樓。萬曆間,築女牆。
翼城縣城池 明景泰初,知縣徐禎修。正德間,知縣 靳顯「甃以甎,周六里有奇,高六丈,四面懸崖。」嘉靖間, 陳錡扁其門。崇禎間,知縣趙堪設子門,繕濬。
汾西縣城池, 「宋太平興國七年徙縣治,主簿趙彥 修築。元縣令李克初重修,周四里,高二丈,池深七尺。」 靈石縣城池, 「元至元二十四年,同僉朱貞因舊城修。明洪武間,知縣張先重修。正統間,知縣張翼展其 北面,周三里一百八十八步,高三丈九尺,池深八尺。 萬曆間,知縣曹乾開東西二門。」
蒲縣城池, 「唐武德元年建。明景泰初,知縣孟順重 修,周三里一百四十步,高一丈五尺,無池,東西二門。 隆慶間,知縣韓超然開南門,濬池深一丈。崇禎間,知 縣張啟謨申請備甎包砌。 蒲州城池, 即虞都故城,歷代因之。金哀宗八年,截 其半為城以守。明洪武四年重修,周八里三百四十 九步,高三丈八尺。西臨黃河,東」南北三面,池深一丈 五尺。隆慶間,守道歐陽穀、知州宋訓甎甃。 「臨晉縣城池, 唐天寶二年建,明景泰初修,周三里 二百三步,高一丈八尺,池深一丈。」
榮河縣城池, 隋文帝時建。元至正十四年,主簿邢 天傑修。明景泰初,知縣於縉重「修,周九里八步,池深 一丈五尺,東南北三門。」
猗氏縣城池, 「唐興元元年節度使馬燧築為兵壘, 其後遂為縣城。」明景泰元年,知縣徐善重修,周七里 七十步,高二丈,池深二丈一尺。隆慶二年,知縣江潤 修甎堞。 萬泉縣城池, 「晉建武元年,縣人薛通率族人築以 自固,因名薛通城。唐武德三年改縣,明景泰、成化、弘 治間俱重修,周五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廣」斷 續不一。正德初,知縣張席珍各建門樓
河津縣城池, 「舊城圮於汾水。元皇慶初,移築今地。 明景泰初,知縣張濟重修,周三里二百七十四步,高 二丈二尺,池淺深不一。崇禎間,知縣郭景昌、李士焜 次第甎甃,門三。 解州城池, 明洪武初築。嘉靖三十四年,知州王惟 寧甃甎垛,周八里三步,高三丈,池深一丈。」 安邑縣城池, 「自後魏始建。明景泰初,知縣稽巖修。 隆」慶間,知縣袁弘德建「東西二月城,周六里一十三 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有餘。」
夏縣城池, 「後魏神麚元年建。明景泰初,知縣雷晉 修,周五里一百三十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五尺。崇禎 間,知縣許倜、袁葵相繼修築,高厚各加五尺。」
聞喜縣城池, 唐元和十年,刺史李憲建。元至正十 七年修,周五里三十六步,高二丈七尺,池深二丈。明 正德間,知縣李時、王琳建城樓,築月城。嘉靖間,知縣 李朝綱、閻倬先後增修敵臺三十六座,開水西門一 曰挹涑」,知縣沈維藩磚砌垛口。崇禎間,知縣楊偉績 築東西城,各厚五尺,高三丈,建四角樓。知縣賈之驥 磚包東南二門各數丈。順治六年,知縣鍾萬齡修垛 口及五城門。十六年,知縣李如蘭修城濬池,重建「《五 門樓扁》其額
平陸縣城池, 「金丁丑年建。明景泰初,知縣李滎等 修,周二里五十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有奇,門三。 弘治八年,知縣侯尚文開南門,通學宮。嘉靖間,御史 尚維持改南門,知縣王發蒙新其三門及雉堞。」 芮城縣城池: 「後周明帝二年,改立縣治,始建。明初 修,周三里二百六十四步,高二丈,池深七尺。嘉靖間, 知縣張效」仁增修甃門,知縣周時相增修敵臺。萬曆 間,知縣趙廷琰建月城。崇禎間,知縣倪光薦包以磚。 絳州城池, 「隋開皇三年自玉璧徙此,始建。明洪武 三年,指揮鄭遇春重修,周九里十二步,高二丈五尺, 池深一丈,南北二門。嘉靖間,知州貴儒建樓,磚其女 牆。隆慶元年,知州宋應昌加高鑿池。順治六年,州」同 徐祚煥於北門重建月城,磚砌數十丈。十六年,知州 劉顯第新南門樓,修補雉堞。
稷山縣城池, 隋開皇十一年建。明隆慶間,知縣孫 倌增築,周五里十三步,高三丈,池深三丈,門五。崇禎 四年,知縣李燧庭浚池,加築重垣。
絳縣城池, 唐武德元年建。明成化七年,知縣陳能 重「修,周五里十三步,高二丈,池深一丈,東、西南三門。 崇禎間,知縣王敏增北敵臺、南月城,建重樓。」
垣曲縣城池: 「舊城初隘,金季展築。明正德十四年, 李哲修,周二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西、南北三門。正 德八年,知縣任旒展西北,周四里。嘉靖間,知縣李良 翰築。南北李自發砌各垛口。崇禎間,知縣段自宏修 築南城、北月城。」
霍州城池, 明景泰元年,同知張莊修築,周九里十 三步,高二丈餘,池深八尺。嘉靖間,知州陳嘉言重建 東門,知州褚相修繕,扁「四門樓。」
吉州城池, 晉公子彝吾築。明「景泰初,知州王亨修, 因山為城,周一里二百九十步,高三丈五尺。嘉靖間, 知州蔣暘增築,計四里。署印知縣李節亨於西城增 敵臺五座。」
鄉寧縣城池, 「春秋時晉鄂侯故壘。宋皇祐三年,知 縣劉舒因遷縣治築。明正德間,知縣趙元重築,周四 里四十步,高三丈,池深二丈,東西二門。隆慶間,知縣 馬秉築北城,張一敬築南城隰州城池, 「唐武德元年建。明景泰元年李亨修,周 七里十三步,高二丈三尺,池深一丈,西南北三門。嘉 靖間,知州黃傑、州同曹鳳增」修建樓三,角樓四,鋪十, 垛口一千一百。知州魏宗方易垛口以磚。隆慶間,知 州李遐齡增加南北二面,高厚,並建月城。萬曆間,知 州儲至俊修築開東門。康熙六年,知州張灼鼎建戍 樓四座,窩鋪八座。
大寧縣城池, 「元時建。明景泰初,知縣姜義補修,周 三里四十二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七尺,東、西南三門。 崇禎間,知縣丁嘉謨、防守馬儲秀重修,三面砌石。」 永和縣城池, 「唐貞觀十四年建。明正統十四年,知 縣胡貞修,周三里三十四步,高下不一,無池,南北二 門。嘉靖間,知縣張守禮開東門。」
運司城池, 元至正二十九年,運使𨚗海建,名「鳳凰 城。」明天順二年,運使馬顯修築,周九里十三步,高一 丈七尺,池深七尺。嘉靖間包以甎。
潞安府
[編輯]潞安府城池, 隋置上黨縣,西北子城、大城皆自隋 創。舊為土城四門:東曰潞陽,南曰德化,西曰威遠,北 曰「保寧。」明初,指揮張懷智用甎甃,周十九里五十八 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三丈。長治縣附郭。
長子縣城池, 堯子丹朱築。晉末,慕容永加修築,因 據之。金天會間,於舊城內另建小城,縣令趙惠嗣築 成之。周六里,高三丈,池深淺不一,門四。明景泰初,增 開小西門。順治十一年,知縣張獻素甎砌城門,重修 城樓。
屯留縣城池, 「唐武德五年,自霍華村移縣治築。元 時修,周四里零二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明崇 禎十四年,知縣艾泰徵包以甎。」 襄垣縣城池, 「唐武德初置韓州,築城於甘泉之南, 即此。周六里有奇,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明崇禎間, 知縣王養用甃砌。」
潞城縣城池, 「隋開皇間建。元至正年,元帥劉關保 因舊增修,周五里有奇,高二丈六尺,池深一丈二尺。 明崇禎間,知縣宗鴻儀甎砌 壺關縣城池。 唐貞觀中,因移縣治於清流川,始建 明用甎石甃城,周二里有奇,高二丈五尺,池深八尺。 東南北三門順冶。十三年,知縣朱輔開西門,城外建 廟。」
黎城縣城池, 宋天聖中移治於白馬鎮,即此。周四 里有奇,高三丈,池深一丈二尺,東、西、南三門,明崇禎 間,知縣靳之屏甎包。 平順縣城池, 明嘉靖八年始建,周二里,高二丈,池 深二丈五尺,東、南二門,崇禎間,知縣孔貞銳甎包。
汾州府
[編輯]汾州府城池, 舊名「四陽」,言日四面照也。舊《志》云:「祝 融城」,亦此義。世傳曹操建。周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二 尺。門四:東曰景和,西曰靜寧,南曰來薰,北曰永泰。元 至正十二年,知州朱贇重築。明隆慶三年,增高一丈 六尺,通計四丈八尺。萬曆元年磚甃。汾陽縣附郭 平遙縣城池, 周宣王時,尹吉甫北伐,駐兵於此,因 隘展西、北二面。明洪武三年重建,周九里十三步,高 三丈,池深一丈,門六。三十一年,知縣沈振修西、北二 門,增高六尺。隆慶三年,知縣岳惟華重修。敵臺九十 四座,皆砌以磚。六年,知縣孟一脈磚甃。
介休縣城池, 魏孝靜帝始建,築土垣。隋末尉遲恭 重修,周八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明萬曆三年,知 縣康乂民用磚甃。
孝義縣城池, 世傳魏文侯建。元魏孝靜帝時,移建 於西北隅,周四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明 隆慶元年,知縣陳情增修磚甃。
臨縣城池, 「金大定二十四年建,元末廢。明景泰元 年,知縣劉本築小城一座,東南二門。嘉靖二十一年, 兵備副使趙瀛拓築,周六里五步,高二丈五尺,池深 一丈。」隆慶元年,知縣吳朝石甃三面。
石樓「縣城池, 唐武德二年建。明景泰元年修,周二 里九十六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五尺。南、東、北三門,後 增西一門三里零三十步。」順治六年,知縣周士章改 北門、南門並建樓。康熙十二年,知縣任玥於北門建 重門,修葺樓臺。
永寧州城池, 秦趙武靈王破樓煩始建。元至元二 十一年築。明增修,周「九里三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 丈二尺,東、南北三門。隆慶丁卯,巡撫楊巍於東南截 其半而新築之,周五里二百四十步,高四丈八尺,東 南北俱掘深池。」萬曆四年,甎甃,二十六年,知州夏惟 勤重修,改南門於東隅。
寧鄉縣城池 明景泰元年,知縣梁杲創建,周五里 一百八十步,高二丈,池深一丈二尺,東、南北三門。隆 慶二年,知縣李卿東南、北三面各增高五尺,池深二 丈五尺。萬曆三十五年,知縣廖德寶甎甃。
===大同府===大同府城池 明洪武五年,大將軍徐達因舊土城 南半增築,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尺,以甎甃外,池深一 丈五尺。門四:東曰陽和,南曰永泰,西曰清遠,北曰「武 定。」大同縣附郭。
懷仁縣城池, 明洪武十六年,指揮桑桂因舊城增 築。永樂九年,指揮於忠「重修,周三里六步,高三丈,池 深一丈二尺,東西二門。萬曆元年,甎包,高三丈八尺, 池深二丈。」
朔州城池, 即古馬邑也。元至正間,姚副樞省去西 北,築東南一隅。明洪武三年,開朔州衛,依姚副樞所 省舊址修完。二十年,指揮薛壽甎甃,周七里,高三丈 六尺,池深三丈五尺。萬曆間,通判郭如松濬池,築內 外牆。
馬邑縣城池, 「明洪武十六年,朔州衛指揮孫昭修。 正統二年,武安侯鄭亨展築,周四里,高三丈三尺,池 深二丈,東西二門。隆慶元年,用甎石包砌 應州城池, 晉王李克用徙築於此。明洪武八年,知 州陳立誠因舊城東南隅改築,周五里八十五步,高 三丈二尺,池深一丈,東、西南三門。隆慶五年,知州吳 守節、守備李迎」恩、夏芳以石磚甃。萬曆五年,知州徐 濂沿壕植柳。
山陰縣「城池, 宋神宗時建。明永樂三年重築。隆慶 六年,磚甃周四里二十步,高四丈,池深八尺,東、西南 三門。」
渾源州城「池, 唐徙治時築,其形如龜。明洪武三年 重修。永樂二年,知州陳淵增高,添壕一道。嘉靖四十 五年,知州顏守賢增築,周四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 七尺,池深三丈,東西二門。」
蔚州城池, 「後周大象二年,因建州始築。明洪武五 年,德慶侯廖永忠開壕。十年,設衛指揮同知周方更 築,周七里十二步,高三丈五尺,外甃磚池,深三丈五 尺。」
廣靈縣城「池, 明洪武十六年,知縣葉時茂因舊城 修築。天順初,巡撫馬昂令蔚州知州史魁增築,高廣 倍舊,周二里一百八十步,高四丈七尺,池深三丈,南 北二門。」
靈丘縣城池, 「唐開元二年建。明天順二年徙城南 三十二步重築,周五里,高四丈,池深一丈五尺,門二。 萬曆二十四年,知縣於尚絅重修甎甃。」 「廣昌縣城池, 明洪武十三年,千戶李貞修,周三里 一十八步,高三丈五尺,東西南三門。」
陽和衛城池, 「高山衛附。明洪武三十一年建,周九 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三丈,東、西南三門。崇禎 四年,總督魏雲中於敵臺上每面修敵樓六座。」 天城衛城池, 鎮遠衛附。「明洪武三十一年,因舊城 築,周八里二十四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
大同左雲川衛城池 「雲川衛附。明洪武二十五年 建,初設鎮朔衛,後革。周十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五 尺,池深二丈,西、南北三門。」
大同右玉林衛城池 「玉林衛附。明洪武二十五年, 設定邊衛,始築其後,衛革。周九里十三步,高二丈五 尺,池深三丈。」
威遠衛城池, 明正統三年建,周四里五步,高三丈 五尺,池深一丈八尺。
平遠衛城池, 明成化十七年建,周六里,高三丈,池 深一丈五尺,東西南三門。萬曆二年,參將袁世傑、趙 崇璧相繼磚甃石砌。
順聖川城池 「在蔚州東北九十里。明天順四年,指 揮趙瑜建,周四里十三步,池深一丈,東西南三門。」 「弘州城池, 在蔚州西北一百八十里,明天順四年, 蔚州知州史魁建,周四里十三步,高二丈五尺,池深 一丈五尺,東、西南三門。」
井坪所城池, 明成化二十一年建,周三里二百五 十二步,高二丈四尺,池深一丈五尺,南北二門。
澤州
[編輯]澤州城池, 唐貞觀初建。明洪武初,千戶吳材修。十 「四年,張規甃以磚,周九里三十步,高二丈,池深三丈, 東、西南三門。」
高平縣城池, 宋開寶六年,縣令楊咸弼建。金天慶 年重修。明知縣楊子器、劉大實相繼增修,周四里,高 二丈五尺,池深一丈,東、西南三門。萬曆二十五年,知 縣馬從龍,內外俱用磚甃。
陽城縣城池, 後魏興安二年建。明景泰初,知縣劉 以文甃磚,周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東、 西南三門。嘉靖間,知縣楊登易磚垛。萬曆五年,知縣 張應詔甃為磚城。崇禎間,知縣楊鎮原建西、北樓,增 月城,知縣李定榮建北樓。
陵川縣城池, 「隋大業間建,周二里二百三十二步, 高二丈三尺,池深五尺,東、南北三門。明嘉靖十二年, 知縣李琪甃以磚石。萬曆四年,段實各重建樓。」
沁水縣城池, 「隋開皇三年建,周二里一百步,高二丈三尺,池深一丈,東、西南三門。」遼州
[編輯]遼州城池, 唐武德三年移於此。元末,院判賀宗直 重築,周四里三十步,高三丈,池深八尺。嘉靖間,知州 康清創建北樓。崇禎十六年,冀寧道畢拱辰濬池,築 女牆。
榆社縣城池, 明正統十四年,知縣武清「重修,周三 里二百步,高一丈五尺,三門。」
和順縣城池 東北有古和順城遺址,元至正十四 年,花赤木不剌徙西南,周二里三十二步,高一丈,南 北西三門。
沁州
[編輯]沁州城池, 元末建,周六里三十步,高三丈二尺。明 千戶吳才、知州高鑑重修南、北、西三門。嘉靖間,相文 祥始開西門。
沁源縣城池, 元時建,西據紫荊山之畔,周二里一 百六十二步,高一丈二尺,池深一丈五尺,東、南北三 門。明萬曆中,署印趙蛟增高建三門樓,知縣靳賢甎 包。
武鄉縣城池 「舊在鞞山麓,南低北昂,因岡築土,其 形如箕。明景泰間,知縣路斌割一區拓之,周三里,高 一丈五尺,東西南三門。嘉靖三十一年,巡按陳耀為 石基,高加丈餘。隆慶三年,知縣朱博文高加五尺。萬 曆八年,知縣曹志學易垛以甎。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