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6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六十五卷 |
第一百六十五卷目錄
傘蓋部彙考
古今注〈華蓋 曲蓋〉
本草綱目〈桐油傘主治 附方〉
三才圖會〈絹傘圖 雨傘圖 傘圖考〉
傘蓋部藝文
謝趙王賫馬並繖啟 北周庾信
傘蓋部紀事
傘蓋部雜錄
傘蓋部外編
旛幢部彙考
釋名〈釋兵〉
古今注〈信幡〉
旛幢部藝文一
為蕭驃騎讓油幢表 梁江淹
旛贊 陳江總
尊勝幢記 唐穆員
尊勝幢讚〈並序〉 柳宗元
如信大師功德幢記 白居易
唐潤州陀羅尼經幢跋 宋歐陽修
旛幢部藝文二〈詩〉
詠司農府春旛 梁徐勉
詠興國寺佛殿前旛 唐太宗
旛幢部紀事
旛幢部外編
考工典第一百六十五卷
傘蓋部彙考
[編輯]《古今註》
[編輯]《華蓋》
[編輯]《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 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華 蓋》也。
《曲蓋》
[編輯]《曲蓋》,太公所作也。武王伐紂,大風折蓋,太公因折蓋 之形而制曲蓋焉。戰國常以賜將帥。自漢朝乘輿用 四,謂曰:輗,蓋有軍號者賜其一焉。
《木草綱目》
[編輯]《桐油傘紙主治》
[編輯]李時珍曰:「蛀幹陰瘡,燒灰出火毒,一夜傅之,便結痂。」
《附方》
[編輯]丁瘡發汗:「千年石灰炒十分,舊黑繖紙燒灰一分,每 用一小匙,先以虀水些少,次傾香油些少,入末攪勻, 沸湯一盞調下,厚被蓋之,一時大汗出也。」
《三才圖會》
[編輯]雨傘圖
{{{2}}}
《傘圖考》
[編輯]《通典》曰:「北齊庶姓王儀同已下,翟尾扇傘。皇宗三品 已上,青朱裡。其青傘碧裡,達於士人。」按晉代諸臣皆 乘車,有蓋無傘。元魏自代北有中國,然北俗故便於 騎,則傘蓋施於騎耳。疑是後魏時始有其制也,亦古 張帛為繖之遺事也。高齊始為之等差雲。今天子用 紅黃二等,而庶僚通用青。其天子之以黃蓋,自秦漢 「黃屋左纛」之制也。
雨傘《六韜》曰:「天雨不張蓋。幔,周初事也。」《通俗文》曰:「張 帛避雨,謂之繖蓋。」即雨傘之用,三代已有也。繖、傘字 通
傘蓋部藝文
[編輯]《謝趙王賚馬並繖啟》北周·庾信
[編輯]某啟:奉教,垂賚紫騮馬,並銀釘乘具,紫紬繖一張。上 天降雨,特垂深澤;若木流光,偏蒙私照。迴茲翠蓋,事 重劉基之恩;降此青驪,榮深李忠之賜。北部丹帷,便 須高捲;西河竹馬,即已郊迎。在命之輕,鴻毛浮於弱 水;知恩之重,鼇背負於靈山。況復驚鴻別水,但見徘 徊;黃鶴去關,惟知反顧。棲戀之心,事同於此。
傘蓋部紀事
[編輯]《家語》:孔子將近行,命從者皆持蓋,已而果雨。巫馬期 問曰:「旦無雲,既日出,而夫子命持雨具,敢問何以知 之?」孔子曰:「昨暮月宿畢。《詩》不云乎?『月離於畢,俾滂沱 矣』。以此知之。」
孔子將行,雨而無蓋。門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 為人也,甚恡於財。吾聞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 故能久也。」
孔子之郯,遭程子於塗,傾蓋而語終日。
《史記商君傳》:「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暑不張 蓋。」
《拾遺記》:「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國來朝,則申毒國之一 名也。有道術人名尸羅,問其年,雲百三十歲,荷錫持 缾,雲發其國,五年乃至燕都。善衒惑之術,於其指端 出浮屠十層,高二尺,乃諸天神仙,巧麗特絕。人皆長 五六分,列幢蓋鼓舞,繞塔而行,歌唱之音如真人矣。」 《漢書·外戚傳》:「孝昭上官皇后祖父桀,隴西上邽人也。 少時為羽林期門郎,從武帝上甘泉,天大風,車不得 行,解蓋授桀,桀奉蓋,雖風常屬車,雨下,蓋輒御。上奇 其材力,遷未央廐令。」 《後漢書祭遵傳》:「遵有疾,詔賜重茵,覆以御蓋。」
《三國吳志劉繇傳》:「繇長子基,年十四,居繇喪盡禮,故 吏餽餉皆無所受,姿容美好,孫權愛敬之。權大暑時, 嘗於船中宴飲,於船樓上值雷雨,權以蓋自覆,又命 覆基,餘人不得也。其見待如此。」
《周泰傳》:「泰拜平虜將軍,時朱然徐盛等皆在所部,並 不伏也。權特為案行至濡須鄔,因會諸將,大為酣樂, 權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權手自指其創痕,問以 所起,泰輒記昔戰鬥處以對,畢使復服,歡讌極夜。其 明日,遣使者授以御蓋,於是盛等乃伏。」
《陸遜傳》:「孫權使鄱陽太守周魴譎魏大司馬曹休,休 果舉眾入皖,乃召遜假黃鉞為大都督,逆休遜三道 俱進,果衝休伏兵,因驅走之。追亡逐北,徑至夾石,斬 獲萬餘,牛馬驢騾車乘萬兩,軍資器械略盡。諸軍振 旅過武昌,權令左右以御蓋覆遜入出殿門,凡所賜 遜,皆御物上珍,於時莫與為比。」
《晉書王雅傳》:「雅為太子少傅,將拜,遇雨,請以繖入。王 珣不許之,因冒雨而拜。」
《搜神後記》:「安城尹氏兒守舍,見一人騎自馬,張繖及 從者四人,衣並黃色,入舍中庭下坐床,一人捉繖覆 之,看其衣,悉無縫,馬五色斑似鱗甲而無毛,有傾雨 氣至,此人上馬去,躡虛而升。明日大水暴出,忽見大 蛟盤屈,庇其舍焉。」
《異苑》:「晉義熙中,烏傷人孫乞齎父書到郡,達石亭,天 雨日暮,顧見一女,戴青繖,年可十六七,姿容豐艷,通 身紫衣。爾夕電光照室,乃是大貍,乞因抽刀斫殺,繖 是荷葉。」
《南史殷孝祖傳》:孝祖與賊合戰,每戰常以鼓蓋自隨, 軍中人相謂曰:「殷統軍可謂死將矣。今與賊交鋒,而 以羽儀自標顯,若射者十手攢射,欲不斃得乎?」是日 中流矢死。
《齊高帝諸子傳》:長沙王晃,高帝第四子也。沈攸之事 起,多從武容,赫奕都街。時人為之語曰:「煥煥蕭四繖。」 《后妃傳》:高昭劉皇后母桓氏夢吞玉勝生後,時有紫 光滿室,後寢臥,見有羽蓋蔭其上。家人試察之,嘗見 其上晻藹如似雲氣。
《齊明帝本紀》:「制御親幸,臣下肅清,驅使寒人不得用 四幅繖,大存儉約。」
《始安王遙光傳》:「遙光行還入城,風飄儀繖出城外。」 《王微傳》:「微從孫籍以事免官,及為中散大夫,彌忽忽 不樂,乃至徒行市道,不擇交遊。有時塗中見相識,輒 以笠傘覆面。」
《楊公則傳》:郢城平,武帝命眾軍即日俱下,公則受命 先驅。江州既定,連旌東下,直造建鄴。公則號令嚴明, 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賴焉。大軍至新林,公則自越城 移屯領軍府,壘北樓與南掖門相對,常登樓望戰,城 中遙見麾蓋,縱神鋒弩射之,矢貫胡床,左右皆失色。 公則曰:「敵幾中吾腳。」談笑如初。
陶弘景《冥通記》,「夏至日眠未熟,忽見一人,長七尺,年 可四十許,其從者悉有所執。一人捉繖,繖狀如毛羽, 又似綵帛,斑駁可愛。繖形圓深,柄黑色,極長,入屋後,
倚簷前,因風起欲倒,仍令左右看繖《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十九年二月甲辰,幸八公山,路中雨甚,詔去。蓋見軍士病者,親隱恤之。」
《北史裴延儁傳》:「延儁從祖弟良為西北道行臺。時有 五城郡山胡馮宜都、賀悅回成等假稱帝號,服素衣, 持白繖白幡,率諸逆眾於雲臺郊抗王師,良大破之。」 《列女傳》:「冼氏者,世為南越首領,撫循部眾。隋文帝諭 之歸化夫人親被甲,乘介馬,張錦傘,領彀騎衛,詔使 循撫諸州,封譙國夫人。」
《隋書麥鐵杖傳》:「鐵杖驍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大建 中,結聚為盜,沒為官戶,配執御傘。每罷朝後,行百餘 里,至南徐州,踰城入劫盜,旦還及時,仍又執傘。州以 狀奏,朝士見鐵杖每旦恆在,不之信也。」
《海山記》:「楊素有戰功。一日煬帝與素釣魚於池並坐, 左右張傘以遮日。帝起如廁,回見素坐赭傘下,風骨 秀異,堂堂然。帝大忌之。」
《隋書禮儀志》:「王庶姓王,儀同三司以上、親公主,雉尾 扇,紫傘。皇宗及三品已上官,青傘朱裡。」
《雲仙雜記》:韓愈刺潮洲,嘗暑中出張皂蓋,歸而喜曰: 「此物能與日輪爭功,豈細事耶?」
《杜陽雜編》:永貞元年,南海貢奇女盧眉娘,年十四,幼 而慧悟,工巧無比,善作飛仙蓋,以絲一縷分為三縷, 染成五彩,於掌中結為傘蓋五重,其中有十洲三島、 天人玉女、臺殿麟鳳之象,而外列執幢捧節之童,亦 不啻千數。其蓋闊一丈,秤之無三數兩。自煎靈香膏 傅之,則虯硬不斷。上歎其工,謂之「神助。」
《五代史李昪傳》:昪秉政,欲收人心,乃寬刑法,推恩信, 起延賓亭,以待四方之士。引宋齊丘、駱知祥、王令謀 等為謀客,士有羈旅於吳者,皆齒用之。嘗陰使人察 視民間,有婚喪匱乏者,往往賙給之。盛暑未嘗張蓋 操扇,左右進蓋,必卻之曰:「士眾尚多暴露,我何用此。」 以故徐溫雖遙秉大政,而吳人頗已歸昪。 《湖湘故事》:王逵奉詔伐吳,有蜜蜂無數進逵傘蓋,周 行逢內喜,潛與潘叔嗣、張文表等謀曰:「我觀王公妖 怪入傘,他時落別人手,我輩處身何地?我等若三人 同心,共保馬氏舊基,豈不為丈夫哉!」
《稽神錄》:「江南軍使蘇建雄有別墅在毗陵,常使傔人 李誠來往檢事。乙卯歲六月,誠自墅中回,至句容縣 西。時盛暑赫日,持傘自覆,忽起大風,飛沙拔木,捲其 傘蓋而去,惟餘傘柄。行數十步,雷雨大至,方憂濡濕, 忽有飄席至其所,因取覆之。俄而雷震地,道傍數家 之中,捲去一家屋室,向東北而去。頃之震其居,蕩然」 無復遺者,老幼十餘,皆聚桑林中,一無所傷。舍前有 足跡,長三尺。誠又西行數里,遇一人求買所覆席,即 與之。復里餘,後遇一人求買所持傘柄,誠乃異之曰: 「此物無用,爾何為者?」乃買之。其人但求乞甚切,終不 言其故。隨行數百步與之,乃去。
《清異錄》:晉少主北遷,至孟津界一古寺,遺下所張紫 羅傘,五層疊垛簷仍泥金作盤花,但朱柄折耳。 《涑水記聞》:太祖皇帝即位後,車駕初出,過大溪橋,飛 矢中黃繖,禁衛驚駭,帝披其胸笑曰:「教射,教射。」既還 內,左右密啟捕賊,帝不聽,久之亦無事。
《茅亭客話》:至道丙申歲夏五月,俳優人羅袂長有親 戚居南郭井口莊,袂長晨往訪之,時有莊民網獲數 魚,袂長取三頭貫於傘中持歸,至中路,天色晦冥,迅 雷急雨,林木皆傾,火光燭地,袂長恐魚是龍也,棄之 田畝中,雷電益甚,驚懼投村舍避之,振慄不能自止, 俟其霽方歸。來日遲明,村人將傘與魚云:「夜來莊主 差某相尋,恐為雷雨所驚,見雷霹傘簳,被乖龍將去。 魚與傘遭雷火所燎,拾得,今將歸焉。」
《宋史·輿服志》:「繖,人臣通用,以青絹為之。宋初,京城內 獨親王得用。太宗太平興國中,宰相、樞密使始用之。 其後近臣及內命婦出外皆用。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詔除宗室外,其餘悉禁。明年,復許中書、樞密院用焉, 京城外則庶官通用。」
《後山談叢》:「真宗既渡河,遂幸澶淵之北門,望見黃蓋, 士氣百倍,呼聲動地。兵既接,射殺其帥順國王撻覽。 敵懼,遂請和。」
《宋史仁宗曹皇后傳》:張妃怗寵上僭,欲假後蓋出遊。 帝使自來請,後與之,無靳色。妃喜,還以告帝曰:「國家 文物儀章,上下有秩,汝張之而出外庭,不汝置也。」妃 不懌而輟。
《桐陰舊話》:「韓忠憲公少年貧時學書無紙。莊門前有 大石,就其上學字,晚即滌去。遇烈日及小雨,張弊傘 自蔽,牽以為常。」
《青瑣詩話》:張丞相士遜,慶曆年懇上封章,乞還政柄, 方許還。第一日暫出遊近邑,惟一僕馭馬,一僕持傘 復歸。門吏訝其青蓋,詢之,乃取門曆書一經云:「因思 山去看山回,軟帽輕紗入御臺。門吏何須問張蓋,兩 曾身到鳳池來。」門吏以詩奏御,仁廟愛其詩,特賜銀 絹各百。中使傳旨云:「助卿遊山之費。」朝野榮之。 《宋史·輿服志》:「神宗熙寧之制,非品官禁用青蓋京城惟執政官及宗室許用。」
《夢溪筆談》:太常博士李處厚,知廬州慎縣,嘗有毆人 死者,處厚往驗傷,以糟胾灰湯之類薄之,都無傷跡。 有一老父求見曰:「邑之老書吏也,知驗傷不見其跡。」 曰:「此易辨也。以新赤油繖,日中覆之,以水沃其屍,其 跡必見。」處厚如其言,傷跡宛然。自此江淮之間官司 往往用此法。
《東軒筆錄》:梅金華詢久為侍從,急於進用,晚年多病。 石參政中立戲之曰:「公欲安乎,唯服一清涼散即差 也。」蓋兩府在京,許張青蓋耳。
《侯鯖錄》:劉子儀三入翰林,頗不懌,移疾不出。朝士候 之云:「虛熱上攻。」石中立滑稽云:「只消一服清涼散。」意 謂兩府始得用清涼繖也。
《宋史輿服志》:「徽宗政和三年,以燕、越二王出入,百官 不避,乃賜三接青羅繖一,紫羅大掌扇二,塗金花鞍 韉茶燎等物皆用塗金,遂為故事。」
八年,詔:「民庶享神,不得造紅黃繖扇及彩繪,以為祀 神之物。」
宣和初,又詔「諸路,奉天神許用紅黃繖扇,餘祠廟並 禁,其畫壁、塑像、儀仗用龍飾者易之。」
《畢再遇傳》:「再遇為鎮江副都統制。金人自黃狗灘渡 淮渦口,戍將望風遁,再遇引兵赴六合,大敗之。既而 紇石烈都統合兵進攻益急,城中矢盡,再遇令人張 青蓋往來城上,金人意其主兵官也,爭射之。須臾,矢 集樓牆如蝟,獲矢二十餘萬,紇石烈引兵退。」
《輿服志》:建炎中,初駐蹕杭州,執政張澄言:群臣扈從 兵間,權免張蓋,俟回鑾仍舊。詔前宰相到闕,許張蓋 話腴。建炎樞密聶昌,臨川人也,上庠釋褐出身,原名 山,御筆改今名。朝廷令往河北割地,粘罕令撒傘而 後見昌云:「彼此皆王臣也,平交耳,安有撒傘之禮。」竟 不從,粘罕亦莫之屈。當時河北百姓不肯割土,昌因 與金人爭,死之,諡「恭愍。」
《老學庵筆記》:「建炎、維揚,南渡時雖甚倉猝,二府猶張 蓋搭。」坐而出。軍民有懷甎狙擊黃相者,既至,臨安 二府因言:「方艱危時,臣等當一切貶損,今張蓋搭坐, 尚用承平故事,欲乞並權省去,候事平日依舊。」詔從 之,實懲維揚事也。
《貴耳集》:紹興乾道間,都下安敢張蓋,雖曾為朝士,或 外任監司州郡,入京,未嘗有蓋,只是持袋扇障日。開 禧間,始創出皂蓋。程覃尹京,出賞,嚴皂蓋之禁,有越 士張蓋過府門,遂為所治。後學中有詩云:「冠蓋相望 自古傳,以青易皂已多年。中原數頂黃羅傘,何不多 多出賞錢。」時山東盜賊紛起,故有此詩也。
《白獺髓》:嘉定癸酉,臣僚奏請禁止都城青蓋,兩學俱 以皂蓋出入,而天府又復禁止。忽有外郡參學士人 入都,不知所禁,被獲入公府,士人乞供對而書詩曰: 「冠蓋相望古所然,易青為皂且從權。中原多少黃羅 蓋,何不多多出賞錢?」州府遂決捕人而遣之。然皂蓋 終非中都所宜用者。
《金史按答海傳》:按答海年十五,太祖賜以一品傘。 《續文獻通考》:元憲宗七年,回鶻獻珍珠傘等物,可直 銀三萬餘錠。帝曰:「方今百姓疲敝,所急者錢耳,朕獨 有此何為?」卻之。賽典赤以為言,帝稍償其直,且禁其 勿復有所獻。
《元史·祭祀志》:「世祖至元七年,以帝師八思巴之言,於 大明殿御座上置白傘蓋一頂,用素段泥金書梵字 於其上,謂鎮伏邪魔,護安國利。自後每歲二月十五 日,恭請傘蓋於御座,奉置寶輿,諸儀衛隊仗列於殿 前,諸色社直暨諸壇面,列於崇天門外,迎引出宮,至 慶壽寺具素食,食罷起行,從西宮門外垣海子南岸」 入《厚載》紅門,由東華門過延春門而西,帝及后妃公 主於五德殿門外,搭金脊吾殿綵樓而觀覽焉。及諸 隊仗社直送金傘還宮,復恭置御榻上,帝師僧眾作 佛事,至十六日罷散,歲以為常,謂之「游皇城。」
陳孚《安南即事詩》註:「官品崇卑,視傘為差。卿相則用 三青傘,次二傘、一傘。若紫傘,惟親族用之。」
《真臘風土記》:「國主出時,其諸臣僚國戚皆騎象在前, 遠望紅涼傘,不計其數。又其次則國主之妻及妾媵, 或轎,或車,或馬,或象。其銷金涼傘何止百餘。其後則 是國主立於象上,手持寶劍,象之牙亦以金套之。打 銷金白涼傘,凡二十餘柄,其傘柄皆金為之。」
《輟畊錄》:湖廣行省平章歸自雨中,有一童子年七八 歲,直造傘下避雨。平章問曰:「學生能屬對否?」曰:「能。」平 章曰:「青衿來避雨。」即應聲曰:「紫綬去朝天。」平章喜,引 至家,遺以果肴。明日除書至,拜中書平章之命。復大 喜,再以楮幣綵贈繒之。
《明會典》:「凡傘蓋,洪武元年令庶民並不得用羅絹涼 傘,許用油紙雨蓋。」
三年,令「京城內一品、二品許用傘蓋,其餘止許用雨 傘」,京城外聽用之。
十六年,令尚書侍郎、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太常卿、應天府尹、國子祭酒、翰林等學士,許張傘蓋。二十六年定:一品、二品銀浮屠頂,茶褐羅表,紅絹裡, 三簷。三品、四品用紅浮屠頂,茶褐羅表,紅絹裡,三簷。 以上傘蓋俱用黑色,茶褐雨傘俱用紅油絹。五品用 紅浮屠頂,青羅表,紅絹裡,兩簷雨傘同。四品、六品至 九品用紅浮屠頂,青羅表,紅絹裡,兩簷雨傘俱用油 紙。
三十五年,申明「官員傘蓋,不許用金繡、硃紅妝飾。公、 侯、駙馬、伯與一品、二品同。」
《西湖志餘》:周新,永樂中浙江按察使,多異政。一日,有 訴爭雨傘者,甲曰:「我傘也。」乙曰:「我傘也。」所驗皆同。新 命剖之,各持其半去,陰遣人尾其後。甲云:「我始欲助 汝傘價之半,得非汝利耶?」乙曰:「傘本我物,寧能低價 屬汝?」於是甲就縳,正其罪。其發奸摘伏類如此。 《寧波府志》:慈人馮景茂嘗下鄉督農,中途遇驟雨,有 一婦哀求附傘。馮曰:「吾雖不忍爾霑濕,然嫌疑當遠。 委」傘與之,而自跳入民舍。後乃於其地割田一方,立 石亭,使行旅雨暍有所休蔭。題曰《休休亭》。
《明會典》:「成化九年,令兩京官員油傘,遇雨任用。其涼 傘京城不許張設。若出郊在外,不拘此限。」
《高坡異纂》:「李通判一寬,邑人也。宅故多怪。一日雨中, 余舅氏湯潤遣使至其家,置傘於門外而入言事於 堂上。語畢,出取傘,則已失矣,遍求之不獲。更歲餘,其 家一故櫃,封識已數年,偶發之,傘在焉。展轉取之,不 能出,斷其柄,始能出之。」
《武進縣志》:施老人者,邑之南鄉人。嘉靖間大旱,太守 與城隍神對,鎖壇前三晝夜。守夢神告曰:「城南有攜 傘老人,請之來,可致雨。」太守遣四人候南門外,日午, 果有老人攜破傘至,四人挾之見太守,守揖之曰:「『請 汝祈雨』。老人辭不能,太守曰:『汝第焚香致禱,即不驗 吾不罪也』。」老人叩禱三日,果大雨如注。太守問居家 有何陰德,曰:「知種田耳。」問何故持傘,曰:「一生對三光 唾溺,持傘以障身也。」後老人死,見夢於里人曰:「吾為 此間土地。」至今所祠土地,稱施老人云。
《嘉定縣志》:柏子庭能詩,浪跡雲游,乞食村落,對人不 作長語,間雜諧調。一日,偶觸某官騶從縳至,心知其 為子庭也,命賦所張,蓋應聲曰:「百骨攢來一線收,葫 蘆金頂蓋諸侯。一朝撐出馬前去,真個有天無日頭。」 《嘉善縣志》:昔有錢王者,不知其名代,妄欲圖霸,興工 築城,遇雨張蓋,其母偶見,呼曰繖。錢告母曰:「何不稱 『樹笠耶』?」乃諱散字也。自知所圖必敗,遂拔劍斬繖於 北夜圩池中,擲劍去。人名其池曰《繖骨漊》,大旱不竭。 《明良記》:國朝京官俱不用繖,惟考試官入場,狀元歸 第,乃得用之。
傘蓋部雜錄
[編輯]《禮記·曲禮》:「席蓋不入公門。」〈注〉席所以坐臥,蓋所以蔽 日與雨,晏安之具也,故不入公門。
《檀弓》:「弊蓋不棄,為埋狗也。」
《說苑》:「鄂君子晢泛舟於新波之中,乘青翰之舟,張翠 蓋,會鐘鼓之音,畢榜枻,越人擁楫而歌。於是鄂君乃 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
《資暇錄》:永貞以前,組藤為蓋,曰「席帽」,取其輕也。 《夢溪筆談》:正衙法座,香木為之,加金飾,四足墜角,其 前小偃,織藤冒之。每車駕出幸,則使老內臣馬上抱 之,曰「駕頭。」輦後曲蓋,謂之筤,兩扇夾心,通謂之扇筤 皆繡,亦有銷者,即古之華蓋也。
《石林燕語》:京城士人,舊通用青涼傘,祥符五年,始詔 惟親王得用之,餘悉禁。六年,中書、樞密院亦許用。然 每車駕行幸,扈從皆徹去。既張繖而席帽仍舊,故謂 之「重戴。」餘從官遇出京城門,如上池賜宴之類,門外 皆張繖,然須卻帽。寇萊公、王武恭公皆宋偓婿,其夫 人明德皇后親妹也,當國主兵,皆不以為嫌。
故事,太皇太后繖皆用黃,太妃用紅。國朝久虛太妃 宮。元祐間,仁宗臨御上元,出幸寺觀欽聖太后、欽成 太妃,始皆從行,都人謂之「三殿。」蘇子容《太妃閣春帖》 云:「新春遊豫祈民福,紅繖雕輿從兩宮。」
唐至五代國初,京師皆不禁打繖。五代始命御史服 裁帽。本朝淳化初,又命公卿皆服之。既有繖,又服帽, 故謂之「重戴。」自祥符後始禁,惟親王、宗室得打繖。其 後通及宰相、樞密、參政,則重戴之名有別矣。今席帽、 裁帽分為兩等,中丞至御史與六曹郎中,則於席帽 前加全幅皂紗,僅圍其半為裁帽。非臺官及自郎中 而上,與員外而下,則無有為席帽,不知何義。而「裁與 席」之名,亦不可曉。
《釋常談》:戴席帽謂之張蓋。《春秋後語》曰:商君問趙良 曰:「吾相秦,何如五羖大夫?」良曰:「五羖大夫相秦也,勞 不坐乘,暑不張蓋。及其薨也,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 杵,君不如也。」
卸帽謂之傾蓋。《家語》曰:「孔子之郯,遇程子干塗,傾蓋 而語,終日甚悅,顧謂子路曰:『取束帛以贈先生』。」傾蓋駐車者也。
《蓼花洲閒錄》:朝廷嘗遣使高麗,彼一僧官伴宴,會中 行令云:「張良項羽爭一傘,良曰『涼傘,羽曰雨傘,我使 曰:『許由、晁錯爭一瓢,由曰油葫蘆,錯曰醋葫蘆』』。」 《玉堂漫筆》:太祖時,南京官僚想用傘蓋,襲封誠意伯 劉某有《華蓋殿侍宴退朝詩》云:「團團褐羅傘,被服金 文章。」可見。
《事物原始》《宋會要》曰:「方繖,古張帛避雨之制,今有方 繖、大繖,是繖之制起於古之張帛也。」
傘蓋部外編
[編輯]《蓬櫳夜話》:五代時,汪華與其妻巡行山川,堵築險要, 以修四塞之固,出入張一真珠涼傘為美觀。一日天 驟風,掣傘入雲表,良久墮下珠,悉迸落草間,因生草 綴珠,名「真珠傘」雲。
旛幢部彙考
[編輯]釋名
[編輯]《釋兵》
[編輯]旛,幡也。其貌幡幡也。
幢,童也。其貌童童也。
古今注
[編輯]《信幡》
[編輯]信幡,古之徽號也。所以題表官號以為符信,故謂之 「信旛。」乘輿則畫為白虎,取其義而有威信之德也。魏 朝有青龍旛、朱雀幡、元武白虎幡、黃龍幡,而五色以 詔。東方郡國以青龍信,南方郡國以朱雀信,西方郡 國以白虎信,北方郡國以元武信,朝廷畿內則以黃 龍信,亦以麒麟。高貴鄉公討晉文王,自秉黃龍幡以 麾。是令晉朝唯用白虎幡。書信幡用鳥書。取其飛騰 輕疾也。一曰。以鴻鴈燕鳦有去來之信也。
旛幢部藝文一
《為蕭驃騎讓油幢表》梁·江淹
[編輯]臣某言:奉詔賜車一乘。竊以國容方穆,旗章式序;朝 禮永清,儀服咸貫。故象革建鑣,尚炯周圖;朱箱元蓋, 猶昭漢篆。皆旌羽勿差,功庸非濫。臣忝爵山重,蒙榮 海深,襲恩祇冊,已慚初筮;浮祿素位,方疚心路,鍳古 以惕,巡世罔然。不宜假文丹幰,空飾皂轓。仰思至道, 俯恤物僭。伏願聖遠,特停華渥,書愚上請,追深累懼, 「不任下情。」
《幡贊》陳江總
[編輯]《金幡》化成,搖蕩相明。留無定影,散乃俱輕。光分紺殿, 采布香城。恆知自轉,福與之生。
《尊勝幢記》唐·穆員
[編輯]「我生同氣者七人,先五後二,兄姊弟妹,半之不弔,天 降割於我。」今年春夏,次妹安國寺大德尼伯姊前烏 程令弘農楊夫人逾月繼酷。先是兩兄郴州刺史贊、 前右補闕貶連州司馬質,從官於遠,員洎弟妹前監 察御史賞、前監察御史河東裴,其妻痛支體一斷,終 天不續,乃相與鬻衣尾直,揭茲靈幢。願得輕風微塵, 洎日月度影之所及也。深茲至愈,慘與之怛。然則巍 巍永永,斯乎風土日月,相無極焉。是幢也,實表安國 之塔,伯姊之隧。貞元六年秋七月七日,前侍御史穆 員記。
《尊勝幢讚》〈並序〉柳宗元
[編輯]「以佛之尊而尊是法,嚴之於頂,其為最勝宜也。既尊而勝矣,其為拔濟也尤大。塵飛而災去,影及而福至。」 睦州於是誠焉不疑,礱石六觚,其長半尋,乃篆乃刻,立之為「福馬孺人之墓。」 孺人之生,奉佛道未嘗敢怠。今既沒,睦州又成其志,擇最勝且尊之道,文之於石,以延其休,則其生佛所得佛道,宜無疑也。讚曰:
世所尊兮又尊道,勝無上兮以為寶。拔大苦兮升至 尊,靈合贊兮神而明。駕元氣兮濟元津,誰為友兮上 品人。德無已兮石無璘,延永世兮奠坤垠,靈受福兮 公之勤。
《如信大師功德幢記》白居易
[編輯]有唐東都臨壇開法大師,長慶四年二月十三日終 於聖善寺華嚴院,春秋七十有五,夏臘五十二。是月 二十二日,移窆於龍門山之南岡。寶曆元年某月某 日,遷葬於奉先寺,附其先師塔廟穴之上。不封不樹, 不廟不碑,不勞人,不傷財。惟立《佛頂尊勝陀羅尼》一 幢,高若干尺,圍若干尺,六隅七層,上覆下承。佛儀在 「上,經咒在中,記讚在下」,皆師所囑累,而門人奉遺志 也。師姓康,號如信,襄城人。始成童,授《蓮華經》於釋巖。 既具戒,學《四分律》於釋晤。後傳《六祖心要》於本院先師淨心名《楞伽》《俱舍百法經》,根論披閱,罔不通焉。由 是禪與律交修,定與慧相養,蓄為道粹,揭為僧豪。自 建中訖長慶,凡九遷大寺,居十輔大「德位涖法會,主 僧盟者二十二年,勤宣佛命,卒復祖業。」若貴賤,若賢 愚,若中小大乘人遊我門,繞我座,禮我足,如羽附鳳, 如水會海。於戲!非夫動為儀,言為法,心為道場者,則 安能使化緣法眾,悅隨欣戴,一至於是耶?同學大德 繼居大院者,曰智如弟子上首者,曰嚴隱,暨歸靖、藏 周、常賁、懷嵩、圓恕、圓昭、貞操等若干人,聚謀幢事。琢 刻既成,將師治命,請蘇州刺史白居易為記。記既訖, 因書《二四句偈》以讚云:「師之度世,以定以慧。為醫藥 師,救療一切。師之闍維,不廟不祠,作功德幢,與眾共 之。」
《唐潤州陀羅尼經幢跋》宋·歐陽修
[編輯]右《陀羅尼經幢》,今在潤州寶墨亭中,唐雲陽野夫王 奐之書。字畫頗為世俗所重,故錄之以備廣採。
《旛幢部·藝文二》〈詩:〉
《詠司農府春旛》梁·徐勉
[編輯]播穀重前經,人天稱往錄。青珪穠東甸,高旗表治粟。 逶遲乘旦風,蔥翠揚朝旭。平秩庭春司,和氣承玉燭。 豈伊盈八政,兼茲辨榮辱。十千既萬取,利民誰不足。
《詠興國寺佛殿前旛》唐·太宗
[編輯]拂霞疑電落,騰虛狀寫虹。屈伸煙霧裡,低舉白雲中。 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隨風。念茲輕薄質,無翅強搖空。
旛幢部紀事
[編輯]《演繁露》:「黃帝出軍有所征伐,作五采牙幢。」
《拾遺記》:周武王東伐紂,夜濟河,時雲明如晝,八百之 旅皆齊而歌,有大蜂狀如丹鳥,飛集王舟,因以鳥畫 其旗,翌日而梟,紂名其船曰蜂舟。武王使畫其像於 幡旗,以為吉兆。今人幡信皆為鳥畫,則遺象也。 《搜神記》:漢時東海孝婦養姑甚謹,姑曰:「婦養我勤苦, 我已老,何惜餘年久累年少」,遂自縊死。其女告官云: 「婦殺我母。」官收繫之,拷掠毒治。孝婦不堪苦楚,自誣 服之。孝婦名周青。青將死,車載十丈竹竿以懸五旛, 立誓於眾曰:「青若有罪,願殺,血當順下;青若枉死,血 當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黃,緣旛竹而上極標,又緣 旛而下。
《獻帝春秋》:董卓未誅,有書三尺布旛上,作兩口相銜 之字,負之於道,歌曰:「布乎!」及呂布殺董卓,負布者不 復見。
《冊府元龜》:「陶謙字恭祖,少孤,始以不羈聞於縣中。年 四十猶綴帛為幡,乘竹馬而戲,邑中兒童皆隨之。後 至徐州刺史。」
《三國吳志陸遜傳》:「丹陽賊帥費棧,扇動山越,支黨多 而主兵少。遜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潛山谷間,鼓 譟而出,應時破散。」
《酉陽雜俎》,魏明帝始造白馬寺,寺中懸幡影入內。帝 怪問左右曰:「佛有何神,人敬事之?」
《南齊書豫章王嶷傳》:「桂陽之役,太祖出頓新亭壘,板 嶷為寧朔將軍,領兵衛從。休範率士卒攻壘,南嶷執 白虎幡督戰,屢摧卻之。事寧,遷中書郎,尋為安遠護 軍、武陵內史。」
《五行志》:崔慧景圍臺城,有一五色旛,飛翔在雲中,半 日乃不見。眾皆驚怪,相謂曰:「旛者事尋當飜覆也。」數 日而慧景敗。
《五代新說》:「隋折衝郎將沈光,初仕陳,入隋,驍捷絕倫。 禪定寺幡竿高十丈,適懸絕,斷,非力所及。光口銜繩, 拍竿而上,直至龍頭。繫繩畢,手足皆叉,透空而下,以 掌摳地,倒行十數步,觀者驚駭。」
《酉陽雜俎》:蕭澣初至遂州,造二幡竿,施於寺,設齋慶 之。齋畢作樂,忽暴雷霹靂,竿各成數十片。至來年當 雷霹日,澣死。
《唐職林》自至德後,方鎮降拜,必遣內使持幢節就第 宣命。
《雲仙雜記》:胡陽白壇寺幡剎,日中有影,月中無影,不 知何故,因號「怯夜幡。」
《北夢瑣言》:劉仁恭微時,曾夢佛旛於手指飛出,占者 曰:「君年四十九,必有旌幢之貴。」後如其說,果為幽帥 焉。
《夢華錄》:車駕登宣德樓,前立雞竿,約高十數丈,竿尖 有一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 盤底有綵索四條垂下,有四紅巾者爭先緣索而上, 捷得金雞紅旛,則山呼謝恩。
《括異志》:當湖酒庫有四聖廟,在炊淘之後,立祠以來, 閱歲滋久,前後交承祀之,奉之甚謹。每一任初到,則 上兩幡,既解印,則復兩幡,酬神之庇,以為定例。丙辰 丁巳之間,有姑蘇姚承節應端者,董糟丘,將幡書遍 於神祠中,然後取旛染為黑色雜用,人無知者。及去任未數里,忽其子舟中為神所憑,責之曰:「我立祠福 汝坊久矣,新舊之旛,皆我之物,安得擅取以為兒服 耶?」及指其妾何人磨墨,何人折幡,歷道其所以,眾皆 驚愕。姚懼,亟禱於神,許以謝過,其子遂甦。
《昨夢錄》:北俗男女年當嫁娶未婚而死者,兩家命媒 互求之,謂之「鬼媒人。」通家狀細帖,各以父母命禱而 卜之。得卜,即製冥衣,男冠帶,女裙帔等畢備,媒者就 男墓備酒果,祭以合婚。設二座相並,各立小幡長尺 餘者於座後。其未奠也,二幡凝然直垂不動。奠畢,祝 請男女相就,若合巹焉。其相喜者,則二幡微動,以致 相合,若一不喜者,幡不為動。
《歲華紀麗譜》:「正月元日,郡人曉持小綵幡遊安福寺 塔,粘之盈柱,若鱗次然,以為厭禳。」
旛幢部外編
[編輯]《酉陽雜俎》:天寶中,處士崔元微洛東有宅,時春季夜 間,風清月朗,三更後有女伴十餘人,青衣引入,自稱 楊氏、李氏、陶氏。一緋衣小女姓石名阿措,曰:「欲致封 十八姨。」坐未定,報封家姨來,色皆殊絕,滿座芬芳。襲 人命酒,各歌以送之。封十八姨輕佻,翻酒污阿措衣, 阿措作色,拂衣而起。明夜,阿措來言曰:「諸女伴皆住 苑中,每歲多被惡風所撓,居止不安,常求十八姨相 庇。昨阿措不能依回,應難取力。處士倘不阻見庇,亦 有微報耳。」元微曰:「某有何力,得及諸女?」阿措曰:「但求 處士每歲歲日,與作一朱旛,上圖日月五星之文,於 苑東立之,則免難矣。今歲已過,但請至此月二十一 日平旦,微有東風,即立之,庶可免也。」元微許之,依其 言,至此日立旛。是日東風振地,自洛南折樹飛沙,而 苑中繁花不動。乃悟諸女姓楊姓李,及顏色衣服之 異,皆眾花之精也。阿措即安石榴,封十八姨,乃風神 也。後數夜,楊氏輩復至,媿謝,各裹桃李花數斗,勸崔 生服之,可延年卻老。至元和初,元微猶在。
《靈應錄》:永嘉縣有一人患瘇,衣裳襤褸,顏色寒餒,於 市中求乞。有薛主簿愍之來,即與飲食,至暮從水南 而往,莫知所止。薛後暴卒,見一人持文帖云:「太山府 君追入一城中,如官府。」追者領入階前,仰視一人衣 王者之服,問因何事追之,吏云:「為前生冤家執論。」王 遣之令勘對,薛方回身,忽報大舅至。薛觀之,乃瘇者 也。遂高聲叫相救。瘇者謂王曰:「老舅承斯人顧盼,可 以拔之乎?」王謂薛曰:「能作善業,即可得還。」薛曰:「如得 還生,願造尊勝幢子,以解冤讎。」一吏報云:「某乙冤讎 已承功德解脫。」王顧薛曰:「大哉法力!還世速建置,無 遷延。若非舅知識,亦難相為。」令向追者引從舊路歸。 直至所居門首,似夢覺,家人號泣云:「一宿矣。」後遂每 日一食,建幢子,專持念,其瘇者即不至矣。仍圖像供 養焉。
《墨莊漫錄》:荊公病革甚,吳夫人令蔡元度詣茅山謁 劉混康問狀,劉曰:「公之病不可為已。」適見道士數十 人往迎公前,二人執幡,幡面有字,若金書然,左曰「中 函法性」,右曰「外習塵紛」,元度自言如此。
《旌異記》:崔公度字伯陽,自少施食,常以尊勝黃旛遍 插食上,率夜半為節,雖寒暑不廢。為官職時,飲於親 故家,中夕方歸,道沿蔡河,馬觸酒家簾,驚而逸,崔墜 地,迷不知之,夢一婦人至曰:「崔學士也。」急解帕巾幕 其首。又招其徒曰:「此乃施食崔學士,今遭難,不可不 救。」俄十餘婦應聲而來,為之按摩扶掖,似覺少甦,馭 卒亦至,扶上馬迨歸。家人方知之。但恠暮夜安得有 人裹首?崔彷彿能道向來事,數日方愈。解帕視之,乃 二紅纈,有血滲色,中實碎紙甚多,皆所插黃幡也。應 手灰飛,方知鬼也。
《永州府志》:「明永樂中,祁陽鄉龍泉塘張志高妻申氏, 夫亡守志,朝夕誦《老子經》,不食有足物,惟啖魚疏而 已。己酉清明日,忽雷電震爍,雲霧暗黑,堂中人對立 不相見。俄神龕中紅光照耀,少開霽,見堂前懸一蔕, 三縷白物,長三尺,博一寸,光澤溫潤,如水桐肉。有道 士見之曰:『此天上柳旛也,天將旌善人也。收懸垂四 十餘年,如新撓之不折。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