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9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九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九十二卷目錄
瓶部彙考
詩經〈小雅蓼莪〉
博古圖〈總說 周蟠螭瓶圖考 漢麟瓶圖考 漢螭首瓶圖考〉
古器評〈漢麟瓶〉
考槃餘事〈著瓶〉
瓶部藝文一
酒箴 漢揚雄
瓶賦 唐柳宗元
涵春君傳〈花瓶〉 明支廷訓
瓶部藝文二〈詩〉
銅缾 唐杜甫
大食瓶 元吳萊
瓶部紀事
瓶部雜錄
瓶部外編
缶部彙考
詩經〈陳風宛丘〉
禮記〈禮器〉
爾雅〈釋器〉
方言〈缶〉
說文〈缶〉
觥記注〈缶〉
三才圖會〈缶圖考二〉
缶部藝文
太公寶缶銘跋 宋董逌
缶部紀事
缶部雜錄
甒部彙考
禮記〈禮器 祭義〉
儀禮〈少牢饋食禮〉
三禮圖〈瓦甒圖考〉
甒部紀事
瓿部彙考
說文〈瓿〉
博古圖〈周方斜瓿圖考 周魚瓿圖考 周蟠虯瓿圖考 周饕餮瓿圖考〉
瓿部藝文
漢螭文瓿說 宋黃伯思
考工典第一百九十二卷
瓶部彙考
[編輯]《詩經》
[編輯]《小雅蓼莪》
[編輯]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注〉「瓶小而罍大」,罄盡也。
《博古圖》
[編輯]《總說》
[編輯]尊壺為盛酒之器,而瓶者亦用之以盛酒者也。此周 人有「瓶之罄矣」之詩,然後知瓶亦古人之所用者。然 其字從瓦,所以貴其質。而此皆以銅,復作螭麟鸚鵡 之飾。蓋古人大體,至漢蓋雕鏤矣。然賈至稱漢雜三 代之政,而王通亦謂捨兩漢安之,則製作有出於此 者,宜亦可觀也已。
周蟠螭瓶圖
周蟠螭瓶圖考
[編輯]右高一尺八分,深一尺一分,口徑一寸七分,容四升 八合,重六斤。無銘。蓋瓶之為用久矣,《易》言「羸其瓶」,《詩》 曰「瓶之罄矣」是也。復作蟠螭,首尾糾結,形若麟瓶之 狀。周有一壺,其著象亦蛟螭,此瓶也,其飾如此,亦以 壺類故也
漢麟瓶圖
漢麟瓶圖考
[編輯]右高八寸六分,深七寸五分,口徑九分,容一升八合, 重三斤四兩。有鋬,無銘。書曰「左右攜僕。」《韓子》曰:「供給 之人,各執其物。」此古提㩦供給之器也。走趨雖遽,滿 而不溢,口兼流用,坐無繁飾,周身甲錯,若麒麟然,蓋 炎漢已來物也。
漢螭首瓶圖
漢螭首瓶圖考
[編輯]右高七寸二分,深七寸,口徑八分,容一升三合,重一 斤十兩。有流無銘。是器純素,唯「流」作螭首。昔人飲器 多取「螭」為飾。蓋君子之於酒,「交之以仁,制之以威」者, 凡欲如此,然製作浮薄而無古意,視三代之器,未可 同日而語也。
《古器評》
[編輯]《漢麟瓶》
[編輯]此古僕御供給之器也。左提右挈,奔走奉承,無滿溢 之失。古人制器,良有旨哉。麟之為物,昔人取以為聖 時之瑞,以此飾器,殆不徒設。《宣和博古圖》云:「吏部尚 書蘇頌言頃使鹵,於帳中嘗見之,亦類此。」然則當時 所鑄,必非一器也。
《考槃餘事》
[編輯]《著瓶》
[編輯]吳中近製,短頸細孔者,插著下重不仆。古銅者亦佳。 官哥定窯者,不宜日用。
瓶部藝文一
[編輯]《酒箴》漢·揚雄
[編輯]子猶《瓶》矣,睹瓶之居,居井之湄。處高臨深,動常近危。 酒醪不入口,藏水滿懷。不得左右,牽於纆徽。一旦專 礙,為瓽所轠。身提黃泉,骨肉為泥。自用如此,不如鴟 夷。鴟夷滑稽,腹大如壺。晝日盛酒,人復借酤。常為國 器,託於屬車。出入兩宮,經營公家。繇是言之,酒何過 乎?
《瓶賦》唐·柳宗元
[編輯]昔有智人,善學《鴟夷》。鴟夷蒙鴻,罍罃相追。諂誘吉士, 喜悅依隨。開喙倒腹,斟酌更持。味不苦口,昏至莫知。 頹然縱傲,與亂為期。視白成黑,顛倒妍媸。己雖自售, 人或以危。敗眾亡國,流連不歸。誰主斯罪,鴟夷之為。 不如為瓶,居井之湄。鉤深挹潔,澹泊是師。和齊五味, 寧除渴飢。不甘不壞,久而莫遺。清白可鑒,終不媚私。 利澤廣大,孰能去之。綆絕身破,何足怨咨。功成事遂, 復於土泥。歸根反初,無慮無思。何必巧曲,徼覬一時。 子無我愚,我智如斯。
《涵春君傳》〈花瓶〉明·支廷訓
[編輯]余托居在委巷窮僻處,絕無芳艷,涉目且日奔走於 風塵,不知其臘之將去也。有涵春君者,修頸坦腹,獨 抱止水,每如果然,挈羅浮素質踵余齋,而明日春至 矣。世傳「有腳陽春」,今且無根自榮矣。師雄偶邀半晌, 今且陪君起居矣。蕭蕭疏影,黯黯餘芳,最可人者,尢 在燈下,經宿猶是,閱旬猶是,且刊華而就實焉。余意 羅浮氏素非家養,其來固多,拂鬱曲折,乃于于徐徐, 欣然自若,不識一枝之為寄也,豈轉移造化,顧屬君手邪?甚異之。君曰:「何異乎拂之因以得順,折之轉而 為全。物情類然逐眾敷榮。大地陽春也,隨緣自適,一 掬陽春也,且過目成色,何必春之為春?與化俱徂,何 必相之為相。借交於姚魏,受知於陶」令,折節於董奉 師門,亦披衷於六郎西子。無問富貴高隱,仙蹤豔質, 隨所入必偕所與以進,而此衷常淨,可自信,亦可信 人。時與文人學士晤對於芸窗,並側於几案,足以助 發其生意,而彼此視為莫逆。即與釋部談空空,元宗 課寂寂,律議森然,亦若相得益彰,而不病其為色礙。 惟賈人豎子,日營營於多寡有無,似為不韻,未嘗過 而問焉。蓋於萬錦叢中結交,一杯水裡涵養春意,雖 覺滿懷塵根,不留半點。東皇以其有《護傷續韻》之功, 襲封涵春君,姓湛氏,名擷英,移芳其字雲。
瓶部藝文二〈詩〉
[編輯]《銅瓶》唐·杜甫
[編輯]亂後碧井廢,時清瑤殿深。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側想美人意,應悲寒甃沉。蛟龍半缺落,猶得折黃金。
《大食瓶》元·吳萊
[編輯]西南有大食,國自波斯傳。茲人最解寶,厥土善陶埏。 素瓶一二尺,金碧粲相鮮。晶熒龍宮獻,錯落鬼斧鐫。 粟紋起點綴,花穟蟠蜿蜒。定州讓巧薄,邛邑鬥清堅。 脫指滑欲墮,凝瞳冷將穿。逖哉賈胡力,直致鮫鱷淵。 常嗟古器物,頗為世所捐。襆衫易冠袞,盤盎改豆籩。 禮圖日以變,戎索豈其然。在時苟適用,重譯悉來前。 大寰幸混一,四海際幅員。縣度縛繩緪,娑𡗝航革船。 鑿空發使節,隨俗混民編。漢玉堆櫝笥,蕃羅塞鞍韉。 城池信不隔,服食奈渠遷。輪囷即上據,鼎釜疇能肩。 插葩奪艷冶,盛酪添馨羶。當筵特見異,博識無庸詮。 藏之或論價,裹此猶吾氈。珊瑚尚可擊,磧路徒飛煙。 彼還彼牙市,我且我桮棬。《角貒》獨不出,記取征西年。
瓶部紀事
[編輯]《左傳襄公十七年》:「衛孫蒯田於曹隧,飲馬於重丘,毀 其瓶。重丘人閉門而詢之。」〈注〉詢,罵也。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熙平元年靈太后胡氏所立也。 中有九層浮圖一所,架木為之,舉高九十丈,有剎復 高十丈。剎上有金寶瓶,容二十五石寶瓶,下有承露 金盤三十重,周匝皆垂金鐸。孝昌二年,大風發屋拔 樹,剎上寶瓶隨風而落,入地丈餘,復命工匠更著新 瓶。」
《周書薛憕傳》:魏文帝造二敧器,一為二仙人共持一 缽,同處一盤,缽蓋有山,山有香氣,一仙人又持金瓶 以臨器上,以水灌山,則出於瓶而注乎器,煙氣通發 山中,謂之「仙人敧器。」
《唐書秦瓊傳》:「瓊降,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獎禮。從鎮 長春宮,拜馬軍總管。戰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多,帝 賜以黃金瓶。」
《李大亮傳》:貞觀初,有臺使見名鷹,諷大亮獻之。大亮 密表曰:「陛下絕畋獵久矣,使者求鷹,信陛下意耶?乃 乖昔旨。如其擅求,是使非其才。太宗報書曰:『有臣如 此,朕何憂?古人以一言之重訂千金。今賜胡瓶一,雖 亡千鎰,乃朕所自御』。」
《回紇傳》:「回紇入朝,帝坐祕殿,陳十部樂。殿前設高坫, 置朱提瓶其上,潛泉浮酒,自左閤通坫趾注之瓶,轉 受百斛鐐盎,回紇數千人飲畢,尚不能半。」
《法書要錄》:蕭翼奉敕取《蘭亭》,得便馳驛至都,奏御。太 宗大悅,賜銀缾一、金縷瓶一,瑪瑙碗一,並實以珠 問。奇類林房琯遇邢和璞,同至一廢佛堂松下,以杖 叩地,令侍者掘深數尺,得一瓶,瓶中皆是婁師德與 永公書。和璞笑謂曰:「省此乎?」房遂灑然,方記為永禪 師後身。
《冊府元龜》:德宗貞元十一年,齊暎為江西都團練觀 察使。暎嘗自以為相無大過,當復入用,乃多進獻及 為金銀器以希旨。先是,禁中銀瓶大者高五尺餘,及 李兼為江西觀察使,又獻高六尺者。至是年帝降誕 日及端午,暎獻高八尺餘者。 《楊文公談苑》:「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數千,各 題門目,作七層架,列置」齋中,命諸生採集其事,類投 瓶倒取之,抄錄成書,故其所記,時代多無次序。 《酉陽雜俎》:「嚴綬鎮太原,市中小兒如水際泅戲,忽見 物中流流下,小兒爭接,乃一瓦瓶,重帛羃之,兒就岸 破之,有嬰兒長尺餘,遂走。群兒逐之,頃間足下旋風 起,嬰兒已蹈空數尺。近岸舟子遽以篙擊殺之,髮朱 色,目在頂上。」
《雲仙雜記》:洛陽人家送雞肉酒,用六木瓶貯之,於親
知門前留地而去《傳燈錄》:華林與祐師爭住溈山,百丈曰:「若能下得一句出格。」乃與住持指淨瓶曰:「不得喚作淨瓶。」林曰:「不 可喚作木碗也。」百丈不言,祐師乃踢倒淨瓶,百丈笑 曰:「輸卻子山也。」
《稽神錄》:江西村中霆震,一老婦為電火所燒,一臂盡 傷,既而空中有呼曰:「誤矣。」即墜一瓶,瓶有藥如膏,曰: 「以此傅之即差。」如其言,隨傅而愈。家人共議此神藥 也,將取藏之,數人共舉其瓶不能動,頃之復有雷雨, 攝之而去。
《五代史盧文紀傳》:「廢帝欲擇宰相,因悉書清望官姓 名,內琉璃瓶中,夜焚香咒天以著挾之首,得文紀,欣 然相之。」
《宋史劉重進傳》:「顯德三年,世宗聞揚州無備,遣重進 往襲取之。初,楊行密子孫居海陵,號永寧宮,周師渡 淮,盡為李景所殺。重進入其家,得翡翠瓶以獻。」 《占城國傳》:「周顯德中,其王釋利因德漫遣其臣莆訶 散貢方物,有雲龍形、通犀帶、菩薩石。又有薔薇水灑 衣,經歲香不歇,猛火油得水愈熾,皆貯以琉璃瓶。」 《全唐詩》:「周顯德乙卯歲,偽漣水軍使秦進崇修城,發 一古冢,棺槨皆腐。得一瓶,中更有一瓶,黃質黑文,成 隸字云:『一雙青烏子,飛來五兩頭。借問船輕重,寄信 到揚州』。」其明年,周師伐吳,進崇死之。
《聞見後錄》:「主父齊賢者,自言少羈貧,客齊魯,村落中, 有牧兒入古墓中求羊,得一黃磁小褊瓶,樣制甚朴。 時田中荳莢初熟,兒欲用以貯之,才投數莢,隨手輒 盈滿。兒驚以告,同隊兒三四試之皆然。道上行人見 之,投數錢,隨手亦盈滿,遂奪以去。兒啼號告其父,父 方築田,持鋤追行人及之,相爭競,以鋤擊瓶破,猶持」 碎片以示齊賢,其中皆五色畫,人面相聯貫,色如新, 亦異矣。齊賢為王性之雲。
《筆談》:王荊公當國,東坡出知杭州。荊公囑東坡入京, 乞攜揚子江心水一瓶見惠。至期經金山,令人汲一 瓶㩦送去。荊公云:「此必空瓶也。」啟視之,果然。蓋揚子 江心水非銀瓶,不注,古有是言也。
蘇軾《瓶笙詩引》:「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劉幾仲餞飲東 坡觴中,聞笙簫聲,杳杳若在雲霄間,徐而察之,則出 於雙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嘯,坐客驚嘆,請作《瓶笙詩》 記之。」
《續明道雜志》:「有奉議丁綖者,某同年進士也。嘗言其 祖好道,多延方士,常任荊南監兵,有一道人禮之頗 厚。丁罷官,道人相送,臨行出一小木偶人,如手指大, 謂丁曰:『或酒盡時,以此投瓶中』。」丁離荊南數程,野次 逢故舊,相與飲酒。俄而壺竭,丁試取木偶投瓶中,以 紙蓋瓶口。頃之,聞木人觸瓶,紙有聲,亟開視之,芳酎 溢,瓶矣不知後如何。
《西湖志》:「銀瓶娘子者,武穆王季女也。聞王下獄,哀憤 骨立,欲叩闕上書,而邏卒嬰門不能自達,遂抱銀瓶 投井死。」
《彝堅志》:「淳熙元年,吳江長橋側居民鄭氏媼,年八十 餘,日旁於市,而蓄其賸錢於瓶,欲以畫觀音像。忽鄰 火延燒,謂其瓶亦盡矣。明日泣理故處,於燼中得瓶, 略無壞缺,而錢鎔成寶像,高一尺許,冠衣瓔珞楊枝 淨瓶皆具,工製巧妙,匠者驚嘆,以為不能及。巨室王 氏取去,營一室奉像,留媼事香火,壽過百餘歲。」 《墨莊漫錄》:「主帥取青唐時,大軍始集,下寨治作壕塹, 鑿土遇一壙,得一璃琉瓶,瑩徹如新,瓶中有大髑髏, 其長盈尺,瓶口僅數寸許,不知從何而入。主帥命復 瘞之,斯亦異矣。」
《雞林類事》:「高麗早晚為市,皆婦人以稗米定物之價 而貿易之。其地皆視此為價之高下。若其數多,則以 銀瓶每重一斤,工人製造,用銀十二兩半入銅,二兩 半作一斤,以銅當工匠之直。」
《元史別兒怯不花傳》:「宣徽所造酒,橫索者眾,歲費陶 瓶甚多。別兒怯不花奏製銀瓶以貯,而索者遂止。」 《虛谷閒抄》:「徐太尉彥若之赴廣南,將度小海,有隨軍 將忽於沙淺瀬中得一小琉璃瓶子,大如嬰兒之拳, 內有一小龜子,長可一寸,往來旋轉其間,略無暫已。 瓶頂極小,不知所入之由也,因取而藏之。其夕忽覺 船」一舷壓重,乃起視之,即有眾龜層疊就船而上。其 人大懼,以將涉海慮致不虞,因取瓶祝而投諸海,眾 龜遂散。既而話於海船之眾人曰:「此所謂龜寶也,希 世之靈物。惜其遇而不能有,蓋福薄之人不勝也。苟 或得而藏之家,何慮寶藏之不冨哉!」惋嘆不已。 《席上腐談》有道人劇燒片紙納空瓶,急覆於銀盆水 中,水皆湧入瓶,而銀盆鏗然有聲,蓋火氣使之然也。 又依法放於壯夫腹上,挈之不墜。
《芸窗私志》:「北胊國獻吸火水晶瓶,縱烈火野外,㩦瓶 口向之,頃刻數頃之火皆吸入瓶中,瓶亦不熱,亦無 餘煙,自是宮中無火患。」
《己瘧編》:國初內中嘗失金瓶,蓋謂執事內監竊之,命 斬於市,臨刑追免之,蓋已得也冷謙字啟敬,杭州人。精音律,善鼓琴,工繪畫。元末以 黃冠隱居吳山頂上。國初召為太常協律,嘗遇異人 傳仙術,有友人貧不能自存,求濟于謙。謙曰:「吾指汝 一所往焉,慎勿多取。」乃於壁間畫一門,一鶴守之,令 其人敲門,門忽自開。入其室,金寶充牣,蓋朝廷內帑 也。其人恣取以出,不覺遺其引。他日庫失金,守庫吏 得引以聞,執其人訊之,詞及《謙逮》。謙將至,曰:「吾死矣, 安得少水以濟吾渴?」逮者以瓶汲水與飲,謙且飲且 以足插入瓶中,其身漸隱。逮者驚曰:「汝無然,吾輩皆 坐汝死矣。」謙曰:「無害汝,但以瓶至御前。」上問之,輒於 瓶中應如響。上曰:「汝出,朕不殺汝。」謙對:「臣有罪,不敢 出。」上怒,擊其瓶碎之,片片皆應,終不知所在。移檄物 色之,竟不能得。
《雪濤談叢》:成化中,南郊事竣撤器,亡一金瓶,時有庖 人侍其處,遂執之。官司備加考掠,不勝痛楚,輒誣服。 及與索瓶,無以應,迫之,漫云:「在壇前某地。」如其言掘 地不獲,仍繫獄。無何,竊瓶者持瓶上金繩,鬻於市。有 疑之者,質於官,竟得其竊瓶狀。問曰:「瓶安在乎?」亦云: 「在壇前某地。」如其言掘地竟獲。蓋比庖人所指掘之 地,不數寸耳。假令庖人往掘時而瓶獲,或竊者不鬻 金繩於市,則庖人之死,百口不能解。然則嚴刑之下, 何求不得?國家開矜疑一路,所全活冤民多矣。嗚呼 仁哉!
《帝城景物略》:東之琉璃廠店,西之白塔寺,賣琉璃瓶 盛朱魚轉側,其影小大。俄忽別有銜而噓吸者,大聲 詠味,小聲唪唪,曰「倒掖氣。」
瓶部雜錄
[編輯]《易經·井卦》:「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本義〉汔,幾也。繘,綆 也。「羸」,敗也。汲井幾至,未盡綆而敗其瓶,則凶也。 《禮記禮器》:「奧者,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注〉老婦, 先炊者也。盆、瓶,炊器也。老婦之祭,其祭卑,惟盛食於 盆,盛酒於瓶,卑賤若此,何得燔柴祭之也?
《左傳》:「雖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禮也。」
《清異錄》:「五位瓶,自同光至開運盛行,以銀銅為之,高 三尺,圍八九寸,上下直如筒樣,安嵌蓋。其口有微窪 處,可以傾酒。春日郊行,家家用之。」
《茶錄》:「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有準。黃金為上, 人間以銀鐵或瓷石為之。」
《物類相感志》:「酒瓶漏者,以羊血擦之,則不漏。」
《大觀茶論》,瓶宜金銀小大之制,惟所裁給。注湯害利, 獨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則注湯力緊 而不散;嘴之末欲圓小而峻削,則用湯有節而不滴 瀝。蓋湯力緊則發速,有節不滴瀝則茶麵不破。 《晁氏客話》:劉器之云:「富鄭公年八十,書坐屏云:『守口 如瓶,防意如城』。」
《雲麓漫抄》:建炎中興,張、韓、劉、岳為將,人自為法,當時 有「張家軍」、「韓家軍」之語。四帥之中,韓、岳兵尤精,常時 于軍中角其勇健者,另為之籍。每旗頭、押隊闕,於所 籍中又角其勇力出眾者為之。將副有闕,則於諸隊 旗頭、押隊內取之。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峞,悉於四等 人內角其優者補之。一入背峞,諸軍統制而下,與之 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峗軍,無有 不破者。見范參政《致能說燕》,北人呼酒瓶為峗,大將 之酒瓶,必令親信人負之。范嘗使燕,見道中人有負 罍者,則指云:「此背峗也。」故韓兵用以名軍。「峞」即「罍」,北 人語訛,故云「韓軍」,誤用字耳。
《井觀瑣言》:「今人呼酌酒器為壺瓶。」按《唐書》,太宗賜李 大亮胡缾,史照《通鑑釋文》,以為汲水器。胡三省《辯誤》 曰:「胡缾,蓋酒器,非汲水器也。」缾、瓶字通,今北人酌酒 以相勸酬者,亦曰胡缾,然「壺」字正當作「胡」耳。
瓶《史》:「養花瓶亦須精良,譬如玉環飛燕,不可置之茅 茨。又如嵇、阮、賀李,不可請之酒食店中。嘗見江南人 家所藏舊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謂花之金屋。其 次官哥、象定等窯,細媚滋潤,皆花神之精舍也。大抵 齋瓶宜矮而小。」銅器如花觚、銅觶、尊、罍、方漢壺、素溫 壺、匾壺。窯器如紙槌、鵝頸茄袋、花尊、花囊、蓍草蒲槌, 皆須形製短小者,方入清供,不然與家堂香火何異, 雖舊亦俗也。然花形自有大小,如牡丹、芍藥、蓮花,形 質既大,不在此限。嘗聞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 用以養花,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就瓶結實。 陶器亦然。故知瓶之寶,古者非獨以玩,然寒酸之士, 無從致此,但得宣、成等窯磁瓶各一二枚。亦可謂乞 兒暴富也。冬花宜用錫管。北地天寒凍冰能裂銅。不 獨磁也。水中投硫黃數錢亦得。
陳繼儒《妮古錄》:「余秀州買得白錠缾,口有四紐,斜燒 成『仁和館』三字,字如米氏父子所書。」
《群碎錄》:陶人之為器,有酒經焉。晉安人盛酒,似瓦壺 之製,小頸環口,修腹,受一斗。凡饋人,書一經,或二經, 或五經。他境人不達其義,聞《五經》至,束帶迎於門,乃 知是酒,五瓶為「五經」也《瓶花譜》:凡插貯花,先須擇瓶,春冬用銅,秋夏用磁,因 乎時也。
大都瓶寧瘦,母過壯,寧小無過大。極高者不可過一 尺,得六七寸四五寸,瓶插貯佳。若太小,則養花又不 能久。
古銅瓶缽,入土年久,受土氣深,以之養花,花色鮮明, 如枝頭,開速而謝遲,或謝則就瓶結實,若水秀傳世, 古則爾。陶氣入土,千年亦然。
古無磁瓶,皆以銅為之。至唐始尚窯器。厥後有「柴汝、 官哥定、龍泉、均州、章生、烏泥、宣城」等窯,而品類多矣。 尚古莫如銅器,窯則柴、汝最貴,而世絕無之。官哥、宣 定為當今第一珍品,而「龍泉、均州、章生」、烏泥、成化等 瓶,亦以次見重矣。
瓷器以各式古壺膽瓶、尊觚一枝瓶,為書室中妙品。 次則小蓍草瓶、紙槌瓶、圓素瓶、鵝頸壁瓶,亦可供插 花之用。餘如闇花茄袋、葫蘆樣,細口、匾肚、瘦足、藥罎 等瓶,俱不入清供。
古銅壺龍泉,均州瓶。有極大高三二尺者,別無可用。 冬日投以硫黃,斫大枝梅花插供,亦得。
瓶部外編
[編輯]《搜神後記》:「廬陵巴丘人陳濟者,作州吏,其婦秦獨在 家,常有一丈夫,著絳碧袍,采色炫燿,來從之。後常相 期於一山澗間,至於寢處,不覺有人道相感,如是數 年。比鄰人觀其所至,輒有虹見。秦至水側,丈夫以金 瓶引水共飲,後遂有身,生而如人,多肉。濟假還,秦懼 見之,乃納兒著甕中,此丈夫以金瓶與之,令覆兒雲。」 《河東記》:「唐貞元中,揚州忽有一技術丐乞者,自稱姓 胡,名媚兒,頗甚怪異。一旦懷中出一璃琉瓶子,可受 半升,表裡烘明,如不隔物,曰:『施此瓶滿足矣』。瓶口剛 如葦管大,有人與之百錢,則見瓶間大如粟粒,與千 錢萬錢、十萬、二十萬皆如之。或以馬騾入之瓶中,見 人馬皆如蠅,大動,行如故。俄有度支」綱至數十車,綱 主駐車觀之曰:「爾能令諸車入此中乎?」媚兒曰:「許之 則可。」綱主曰:「且試之。」乃微側瓶口,喝諸車悉入,歷歷 如行蟻然。有頃漸不可見,媚兒即跳入瓶。綱主大驚, 遽取撲破求之,一無所有。後月餘,有人於清河北逢 媚兒,部領車乘,趨東平而去。
辟寒申徒有涯,方外士也,嘗㩦一白瓷瓶遊吳中,大 風雪中,脫衣賃舟沽酒,飲畢大吐,傍舟者逐之。有涯 挈瓶登岸,倚樹高吟,其詩曰:仲尼非不賢,為世所不 容。嗤嗤同舟子,不識人中龍。溪雪戴落梅,寒聲激長 松。狂來但清嘯,一壺隱塵蹤。」吟訖,跳身入瓶,傍舟者 大駭,舉瓶碎之,無見也。他日同舟者見有涯箕踞於 「《虎丘劍池》之側,知其異人,欲逼問之,倏爾不見。
缶部彙考
[編輯]詩經
[編輯]《陳風宛丘》
[編輯]《坎》其擊缶,
〈疏〉孫炎曰:「缶,瓦器。」郭璞曰:「盎盆也。」此雲「擊缶」,則缶是樂器。《易·離卦·九三》云:「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注云:「艮爻也,位近丑。丑上值弁星,弁星似缶。」《詩》云:「坎其擊缶。」則樂器亦有缶。又《史記》:「藺相如使秦王鼓缶。」是樂器為缶也。按《坎卦·六四》:「樽酒簋貳用缶。」注云:「爻辰在丑,丑上值斗,可以斟之象。斗上有建星,建星之形似簋。貳,副也。建星上有弁星,弁星之形又如缶。天子大臣以王命出會諸侯,主國尊於簋,副設元酒以缶。」則缶又是酒器也。《比卦初六》爻「有孚盈缶」,注云:「爻辰在未,上值東井,井之水,人所汲,用缶。」缶,汲器。襄九年宋災,《左傳》曰:「具綆缶,備水器。」則缶是汲水之器。然則缶是瓦器,可以節樂,若今擊甌,又可以盛水盛酒,即今之「瓦盆」也。
禮記
[編輯]《禮器》
[編輯]宗廟之祭,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內壺,君尊,瓦甒。」
〈疏〉「門外缶」者,缶,尊名也。《列尊》之法,缶,盛酒在門外。「門內壺」者,壺亦尊也,盛酒陳尊在門內。
爾雅
[編輯]《釋器》
[編輯]盎謂之「缶。」
方言
[編輯]說文
[編輯]《缶》
[編輯]《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
觥記注
[編輯]《缶》
[編輯]缶者,小瓦盆也。秦人擊之以節歌。杜子美詩:「莫笑田 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兒孫。」
三才圖會
[編輯]缶圖
《缶圖考》
[編輯]按《舊圖》云:「咸平年,同州民湯善德獲於河濱以獻。」此 器與弡中及史二器形制全相類,銘皆從。〈音方〉而 文不同。此器從《缶弡》,中器從《夫史》。器從。亦「缶」字。 字即古「簠」字,「缶」與簠聲相近,又形制皆如簋而方, 文雖不同,疑皆簠也。此得於藍田,形制皆同,縮七寸 有半,衡九寸有半,深二寸,容四升,唇蓋有銘。
缶圖
《缶圖考》
[編輯]可以節樂。又飲器。又汲水器。《左傳》:「宋災,樂喜,為政具 綆缶。」
缶部藝文
[編輯]《太公寶缶銘跋》宋·董逌
[編輯]諡。書無太自《周書》定法,後世雖有附入,然不著此也。 昔齊有太公,則謂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假以自見。 然則太上為古,非考行而傳也。後世雖不以此考諡, 如田和輩皆取以自號於世。秦自夷公後,太公繼之, 其子代立,是為惠公。夫惟子代其位,故以太上自稱。 秦、齊皆有太公,《秦紀》失傳其故,世不考之。其以諡為 太公,惟秦則然矣。其曰「太公寶缶」,則秦之廟器也。楊 南仲以其書為缶,《呂氏圖》為古,古非器名,則其說不 可據也。今考於小篆,則為缶者類矣。雖秦篆故有與 古文類者,其不相類則亦眾也,豈可盡據以求合耶? 《傳》曰:「盎謂之缶。」鄭康成、許慎、服虔皆以缶為瓦。又曰: 「汲器。」又謂:缶無以五金名者。今考弡伯作《匜銘》,殆與 此類,故知其為簠也。古之為簠者,本或作「亦」或作。 《則》。《與》。書畫類也。然自古者缶簠同文,特後世 不知考,故識者疑也。
缶部紀事
[編輯]《左傳·襄公九年》「春,宋災。樂喜為司城以為政,使伯氏 司里陳畚挶,具綆缶。」
《史記藺相如傳》: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 於西河外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 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 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 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 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 「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 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 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 缶。」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 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 於趙。
《說苑》: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有羊,以問孔子,言得狗。 孔子曰:「以吾所聞,非狗,乃羊也。木之怪夔罔兩,水之 怪龍罔象,土之怪羵羊也,非狗也。」桓子曰:「善哉衛有五丈夫,俱負缶而入井,灌韭終日一區。鄧析過, 下車為教之曰:「為機重其後,輕其前,命曰橋,終日溉 韭百區不倦。」五丈夫曰:「吾師言曰:有機知之巧,必有 機知」之敗。我非不知也,不欲為也。
《全唐詩》:河東李員,居長安延壽里。元和初,室西隅有 聲,若韻金石。俄有歌者,音清越久不已,凡數夕聞焉。 後至秋,始六日夜雨隤堂北垣。明日得一缶,僅尺餘, 制用金,形狀奇古,蓋百年之器。詩云:「色分藍葉青,聲 比磐中鳴。七月初七夜,吾當示汝形。」
《春渚紀聞》:宣義郎萬延之,錢塘南新人劉煇榜,中乙 科釋褐。性素剛,不能屈曲州縣,中年拂衣而歸,徙居 餘杭,行視苕霅陂澤可為田者即市之。遇歲運土,田 圍大成,歲收租入,數盈萬斛。常語人曰:「吾以萬為氏, 至此足矣。」即營建大第,為終焉之計。家蓄一瓦缶,蓋 初赴銓時,遇都下銅禁嚴甚,因以十錢市之,以代沃 「盥之用。時當凝寒,注湯沬面,既覆缶出水,而有餘水 留缶,凝結成冰。視之,桃花一枝也。眾人觀異之,以為 偶然。明日用之,則又成開雙頭牡丹一枝。次日又成 寒林,滿缶,皆水村竹屋,斷鴻翹鷺,宛如圖畫遠近景 者。自後以白金為護,什襲而藏。遇凝寒時,即預約客 張宴以賞之,未嘗有一同者,前後不」能盡記,余與《賞 集》數矣。最詭異者,上皇登極,而致仕官例遷一秩,萬 遷宣德郎。詔下之日,適其始生之晨,親客畢集。是日 復大寒,設缶當席,既凝冰成象,則一山石上坐一老 人,龜鶴在側,如所畫壽星之像。觀者莫不咨嗟嘆異, 以為器出於陶,革於凡火,初非五行精氣所鍾,而變 異若此,竟莫有能言其理者。然萬氏自得缶之後,雖 復資用饒給,其剝下益甚。後有誘其子結婚「副車王 晉卿家,費用幾二萬緡,而娶其孫女,奏補三班借職。 延之死,三班亦繼入《鬼錄》,餘資為王氏席捲而歸,二 子日就淪替,今至寄食於人。」眾始悟萬氏之富,如冰 花在玩,非堅久之祥也。後歸蔡京家雲。
《寶櫝記》:「丹丘國有夜義駒,踐之,鬼以赤瑪瑙作瓶缶 及樂器,皆輕妙,魑魅不能逢旃。」
缶部雜錄
[編輯]《易經比卦》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 吉。」〈程傳〉「誠信」充實於內,若物之盈滿於缶中也。缶,質素 之器。言若缶之盈實其中外,不加文飾,則終能「來有 他吉」也。
《坎卦》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程傳〉「一樽之酒,二簋之食,復 以瓦缶為器」,質之至也。〈大全〉吳氏曰:「以尊盛酒,以簋盛 食,又以缶盛酒貳其尊,尊中之酒不滿,則酌此器之 酒以益之也。」
《離卦》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程傳〉 「日昃將沒矣」,「盛必有衰,始必有終」,常道也。達者順理 為樂。缶,常用之器,鼓缶而歌,樂其常也。不能如是,則 以「大耋」為嗟憂,乃為凶也。此處死生之道也。
甒部彙考
[編輯]禮記
[編輯]《禮器》
[編輯]宗廟之祭,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內壺,君尊,瓦甒。」
〈注〉「君尊瓦甒」者,君尊,子男尊也。子男用瓦甒為尊,故云「君尊瓦甒。」瓦甒即《燕禮》「公尊瓦大」也。瓦甒五斗,瓦大受五升,口徑尺,頸高二寸,徑尺。
《祭義》
[編輯]薦黍稷,羞肝肺,首心見,間以俠甒,加以鬱鬯,以報魄 也。
〈陳注〉見間,即「瞷」字誤分也。俠甒,兩甒也。當此薦與羞而雜以兩甒醴酒,故曰「瞷以俠甒」也。
儀禮
[編輯]《少牢饋食禮》
[編輯]司宮尊兩甒於房戶之間,同棜,皆有冪甒,「有元酒。」
三禮圖
[編輯]瓦甒圖
《瓦甒圖考》
[編輯]按《郊特牲》疏云:「祭天用瓦大瓦甒,盛五齊。」舊圖云:「醴 甒以瓦為之,受五斗。口徑一尺,脰高二寸,大中,身兌 下平底。」今依此,以黍尺計之,脰中橫徑宜八寸,腹橫 徑一尺二寸,底徑六寸,自脰下至腹,橫徑四寸,自腹 徑至底徑深八寸,乃容五斗之數,與瓦大並有蓋。
甒部紀事
[編輯]《遼史穆宗本紀》:應曆十八年三月乙酉,獲鴐鵝祭天 地,造大酒器,刻為鹿文,名曰「鹿甒」,貯酒以祭天。
瓿部彙考
[編輯]說文
[編輯]《瓿》
[編輯]瓿,甂也。
博古圖
[編輯]周方斜瓿圖
《周方斜瓿圖考》
[編輯]右高八寸四分,深七寸二分,口徑六寸六分,腹徑九 寸五分,容一斗五升四合,重八斤有半。無銘。是器文 飾極精妙,肩作電形,近類古文「申」字。環腹之飾皆取 象於雷,肩脰之間文鏤相錯如盤絲髮,微起乳形,而 中作黃目狀。苟非成周文備之時,疇能致此!蓋前此 未之或見,後此亦未知其能及也。
周魚瓿圖
《周魚瓿圖考》
[編輯]右高六寸六分,深五寸四分,口徑五寸六分,腹徑八 寸七分,容一斗,重五斤十有二兩。無銘。是器銅色制 度,不減方斜,瓿肩腹之間飾以魚形。凡器以魚為飾 者不一,如魚洗、魚符之類是矣。且《詩》所謂「季冬薦魚, 春獻鮪」,則魚者薦獻之所先也。又況五齊、七醢、七菹、 三臡所實之器歟?此器之飾,所以因取於魚也。雖然, 《魚麗》之詩,美萬物盛多,能備禮。而魚之為物,潛逃幽 眇,難及以政。至於盛多,則王者之政成而薦獻之禮 備矣。故於「牣魚躍」為文王靈德之所及;「白魚躍入王 舟」,為周家受命之符。周器以魚為飾者,殆以此歟?
周蟠虯瓿圖一
周蟠虯瓿圖二
《周蟠虯瓿圖考》
[編輯]前一器高七寸五分,深九寸一分,口徑五寸六分,腹 徑一尺八分,容二斗五升三合,重十有二斤,無銘。 後一器高九寸三分,深九寸,口徑五寸六分,腹徑一 尺一寸一分,容二斗四升有半,重十有一斤四兩,無 銘。
右二器,皆飾以《蟠虯》。凡食飲之器,飾以《虯》者,皆是也。 若乃瓿,所以盛醯醢之物,故亦狀此耳。
周饕餮瓿圖四
周饕餮瓿圖二
周饕餮瓿圖三
{{{2}}}
《周饕餮瓿圖考》
[編輯]第一器,高六寸一分,深四寸九分,口徑六寸,腹徑七 寸九分,足徑五寸二分,容六升六合,重三斤十有一 兩。無銘。
第二器,高七寸五分,深六寸一分,口徑七寸二分,腹 徑一尺三分,足徑六寸三分,容一斗五升四合,重七 斤有半,無銘。
第三器,高六寸二分,深五寸,口徑六寸一分,腹徑九 寸,容七升,重三斤十有二兩,無銘。
第四器,高五寸三分,深四寸九分,口徑五寸一分,腹 徑八寸二分,容五升四合,重三斤一兩。無銘。
右四器,皆飾以饕餮,或間以雷紋,形模典雅,雖無銘 識可求,要之非《周》文物盛時不能有。
瓿部藝文
[編輯]《漢螭文瓿說》宋·黃伯思
[編輯]按《說文》:「瓿,甂也。大口而卑,用以食。」此器如之。劉歆戲 揚雄有「覆瓿」之語,雖出於善謔,然當時覆此器,必以 巾冪之屬為無蓋故也。今此器但可出納而無蓋,又 設飾纖巧,頗乏古象,正漢世物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