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第03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十四卷
經濟彙編 選舉典 第三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三十四卷目錄

 教化部紀事一

選舉典第三十四卷

教化部紀事一

[編輯]

《孔子家語》:「初,魯之販羊,有沈猶氏者,常朝飲其羊,以 詐市人。有公慎氏者,妻淫不制。有慎潰氏,奢侈踰法。 魯之鬻六畜者,飾之以儲價。及孔子之為政也,則沈 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越境而 徙。三月,則鬻牛馬者不儲價,賣羊豚者不加飾,男女 行者別其塗,道不拾遺。男尚忠信,女尚貞順,四方客」 至於邑,不求有司,皆如歸焉。

孔子為魯大司寇,有父子訟者,夫子同狴執之,三月 不別其父請正,夫子赦之焉。季孫聞之,不悅曰:「司寇 欺余,曩告余曰:『國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 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冉有以告孔子,孔子喟 然歎曰:「嗚呼!上失其道而殺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 而聽其獄,是殺不辜,三軍大敗,不可斬也;獄犴不治」, 不可刑也。何也?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 謹誅,賊也;徵斂無時,暴也;不試責成,虐也。政無此三 者,然後刑可即也。《書》云:「義刑義殺,勿庸以即。汝心。惟 曰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刑也。既陳道德以先服之,而 猶不可;尚賢以勸之,又不可;即廢之,又不可;而後以 威憚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其有邪民不從化者, 然後待之以刑,則民咸知罪矣。《詩》云:「天子是毗,俾民 不迷。」是以威厲而不試,刑錯而不用。今世則不然,亂 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從而制之,故刑彌 繁而盜不勝也。夫三尺之限,空車不能登者,何哉?峻 故也。百仞之山,重載陟焉。何哉?陵遲故也。今世俗之 陵遲久矣,雖有刑法,民能勿踰乎?

孔子閒居,曾參侍。孔子曰:「參乎,今之君子,唯士與大 夫之言可聞也,至於君子之言者希也。於乎!吾以王 言之,其不出戶牖而化天下。」曾子起,下席而對曰:「敢 問何謂王之言?」孔子不應。曾子曰:「侍夫子之間也難, 是以敢問。」孔子又不應。曾子肅然而懼,摳衣而退,負 席而立。有頃,孔子歎息,顧謂曾子曰:「參,汝可語明王 之道與?」曾子曰:「非敢以為足也,請因所聞而學焉。」子 曰:「居,吾語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 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雖有國之良馬,不以 其道服乘之,不可以道里;雖有博地眾民,不以其道 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內修七教,外行 三至。七教修然後可以守,三至行然後可以征。明王 之道,其守也,則必折衝千里之外;其征也,則必還師 衽席之上。故曰內修七教而上不勞,外行三至而財 不費。此之謂明王之道也。」曾子曰:「不勞不費之謂明 王,可得聞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 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勞乎?政之不平,君之患 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乃十一而稅,用民之力,歲 不過三日入山澤,以其時而無征,關譏市廛皆不收 賦。此則生財之路,而明王節之,何財之費乎?」曾子曰: 「敢問何謂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 下益悌,上樂施,則下益寬,上親賢則下擇友,上好德 則下不隱,上惡貪則下恥爭,上廉讓則下恥節。此之 謂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則本正也。凡上 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於 己,然後大夫忠而士信,民敦俗樸,男慤而女貞。六者 教之致也。布諸天下四方而不怨,納諸尋常之室而 不塞,等之以禮,立之以義,行之以順,則民之棄惡,如 湯之灌雪焉。曾子曰:「道則至矣,弟子不足以明之。」孔 子曰:「參以為姑止乎?又有焉。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法 必裂地以封之,分屬以理之,然後賢民無所隱,暴民 無所伏。使有司日省而時考之,進用賢良,退貶不肖, 然則賢者悅而不肖者懼。哀鰥寡,養孤獨,恤貧窮,誘 孝悌,選才能。此七者修,則四海之內無刑民矣。上之 親下也,如手足於腹心;下之親上也,如幼子於慈母 矣。」上下相親如此。故令則從,施則行,民懷其德,近者 悅服,遠者來附,政之致也。夫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 肘知尋,斯不遠之則也。《周》制,「三百步為里,千步為井, 三井而埒,埒三而矩,五十里而都,封百里而有國,乃 為稸積資求焉,恤行者有亡。」是以蠻夷諸夏,雖衣冠 不同,言語不合,莫不來賓。故曰:「無市而民不乏,無刑 而民不亂;田獵罩弋,非以盈宮室也;徵斂百姓,非以 盈府庫也;慘怛以補不足,禮節以損有餘。多信而寡 貌,其禮可守,其言可復,其跡可履,如饑而食,如渴而 飲。民之信之,如寒暑之必驗。故視遠若邇,非道邇也見明德也。是故兵革不動而威,用利不施而親,萬民 懷其惠,此之謂明王之守折衛千里之外者也。」曾子 曰:「敢問何謂三至?」孔子曰:「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 不費而天下士悅,至樂無聲而天下民和。明王篤行 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 下之民可得而用。」曾子曰:「敢問此義何謂?」孔子曰:「古 者明王必盡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實, 又知其數,及其所在焉,然後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 之謂至禮不讓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祿以富天下之 士,此之謂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悅。如此則天下之 民名譽興焉,此之謂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故曰: 「所謂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親也;所謂天下 之至明者,能舉」天下之至賢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後 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乎愛人,智者莫大乎知賢,賢 政者莫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則四海之內 供命而已矣。夫明王之所征,必道之所廢者也,是故 誅其君而改其政,弔其民而不奪其財,故明王之政 猶時雨之降,降至則民悅矣。是故行施彌博,得親彌 眾。此之謂還師衽席之上。

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眾說,子何施而得之也?」 子語丘所以為之者。對曰:「不齊之治也,父恤其子,其 子恤諸孤而哀喪紀。」孔子曰:「善小節也,小民附矣,猶 未足也。」曰:「不齊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 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 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舉善矣;中節也,中」 人附矣,猶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賢於不齊者五人,不 齊事之而稟度焉,皆教不齊所以治人之道。」孔子歎 曰:「其大者乃於此乎有矣。」昔堯舜聽天下,務求賢以 自輔。夫賢者,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惜乎不齊之 所以治者小也。

宓子賤為單父,恐魯君聽讒言,使己不得行其政,於 是辭行,故請君之近史二人,與之俱至官。宓子戒其 邑吏,令史書,方書輒掣其肘,書不善則從而怒之。二 史患之,辭請歸報魯君。公寤使人告宓子曰:「自今以 往,單父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決為之。 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曰:「敬奉詔。」遂行其政。三年,孔子 使巫馬期觀政焉。見漁者得魚,輒舍之。巫馬期問焉, 曰:「凡漁者為得何以得魚?」即舍之。漁者曰:「魚之大者 名為。」請幫助識別此字。「吾大夫愛之,其小者名為鱦。吾大夫欲長之, 是以得二者,輒舍之。」巫馬期歸,告孔子曰:「宓子之德 化至矣,使民闇行,若有嚴刑於旁。」

《韓詩外傳》:子路治蒲三年,孔子過之。入境曰:「由恭敬 以信矣。」入邑曰:「善哉!由忠信以寬矣。」至庭,曰:「善哉!由 明察以斷矣。」子貢問曰:「夫子未見由,而三稱善,可得 聞乎?」孔子曰:「入其境,田疇草萊甚辟,此恭敬以信,故 民盡力。入其邑,墉屋甚尊,樹木甚茂,此忠信以寬,其 民不偷。入其庭甚閒,此明察以斷,故民不擾也。」 《禮記·檀弓》:「成人有其兄死而不為衰者,聞子皋將為 成宰,遂為衰。成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 有緌,兄則死而子皋為之衰』。」

《淮南子》:西門豹治鄴,廩無積粟,府無儲錢,庫無甲兵, 官無計會。人數言其過於文侯。文侯身行其縣,果若 人言。文侯曰:「翟璜、任子治鄴而大亂,子能道則可,不 能將加誅於子。」豹曰:「臣聞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今王 欲為霸王者也,臣故稸積於民,臣請升城鼓之,甲兵 粟米,可立具也。」乃升城而鼓之,一鼓,民被甲括矢,操 「兵弩而出。再鼓,負輦粟而至。文侯曰:『罷之』。豹曰:『與民 約信,非一日積也。一舉而欺之,後不可用也。燕常侵 魏八城,臣請擊之,以復侵地』。遂舉兵擊燕,復地而反。」 《漢書文翁傳》:景帝末,為蜀郡守,仁愛好教化,見蜀地 僻陋,有蠻夷風,文翁欲誘進之,乃選郡縣小吏開敏 有材者,親自飭厲,遣詣京師受業。博士或學律令,減 省少府用度,買刀布蜀物,齎計吏以遺博士,數歲,蜀 生皆成就。還歸,文翁以為右職,用。次察舉官有至郡 守、刺史者。又修起學官,於成都市中招下縣子弟以 為學官弟子,為除更繇高者以補郡縣吏,次為孝弟 力田。常選學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縣,益從 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出入閨閣,縣 邑吏民見而榮之,數年爭欲為學官弟子,富人至出 錢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學於京師者,比齊魯焉。 《董仲舒傳》: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仲舒對策曰: 「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勢, 又有能致之資,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 士,可謂」誼主矣。然而天地未應,而美祥莫至者,何也? 凡以教化不立,而萬民不正也。夫萬民之從利也,如 水之走下,不以教化隄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 而奸邪皆止者,其隄防完也;教化廢而奸邪並出,刑 罰不能勝者,其隄防壞也。古之王者明於此,是故南 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太學以「教於國, 設庠序以化於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民以禮,故

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習俗美也。」聖王
考證
之繼亂世也,掃除其跡而悉去之,復修教化而崇起

之,教化已明,習俗已成,子孫循之,行五六百歲尚未 敗也。至周之末世,大為無道以失天下,秦繼其後,獨 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學,不得挾書,棄捐禮誼而 惡聞之。其心欲盡滅先聖之道,而顓為自恣苟簡之 治,故立為天子,十四歲而國破亡矣。自古以來,未嘗 有以亂濟亂,大敗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遺毒餘烈, 至今未滅,使習俗薄惡,人民嚚頑,抵冒殊扞,孰爛如 此之甚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 不可圬也。」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 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 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 而更張之,迺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 之,迺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 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 天下以來,嘗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 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 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餘歲矣,不如退而更化。更 化則可善治,善治則災害日去,福祿日來。《詩》云:「宜民 宜人,受祿於天。」為政而宜於民者,固當受祿於天。夫 仁、誼、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飾,五者修飾,故 受天之祜而享鬼神之靈,德施於方外,延及群生也。 《嚴安傳》:安上書曰:「臣聞鄒子曰:『政教文質者,所以雲 救也。當時則用過則舍之,有易則易之,故守一而不 變者,未睹治之至也。今天下人民用財侈靡,車馬衣 裘宮室皆競修飾,調五聲使有節族,雜五色使有文 章,重五味,方丈於』」前,以觀欲天下。彼民之情,見美則 願之,是教民以侈也。侈而無節,則不可贍,民離本而 徼末矣。末不可徒得,故搢紳者不憚為詐,帶劍者夸 殺人以矯奪,而世不知媿,故奸軌浸長。夫佳麗珍怪, 固順於耳目,故養失而泰,樂失而淫,禮失而采,教失 而偽。偽、采、淫、泰,非所以範民之道也。是以天下人民, 逐「利無已,犯法者眾。臣願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貧 富不相燿,以和其心。心既和平,其性恬安;恬安不營, 則盜賊銷,盜賊銷則刑罰少;刑罰少則陰陽和,四時 正,風雨時,草木暢茂,五穀蕃熟,六畜遂字,民不夭厲」, 和之至也。

《黃霸傳》:「霸為潁川太守,為條教,置父老師帥伍長,班 行之於民間,勸以為善防奸之意。及務耕桑,節用殖 財,種樹畜養,去食穀馬,米鹽靡密,初若煩碎,然霸精 力能推行之。」

《韓延壽傳》:「延壽為淮陽太守,治甚有名,徙潁川。潁川 多豪彊難治,國家常為選良二千石。先是趙廣漢為 太守,患其俗多朋黨,故搆會吏民,令相告訐,一切以 為聰明,潁川由是以為俗,民多怨讎。延壽欲改更之, 教以禮讓,恐百姓不從,乃歷召郡中長老為鄉里所 信向者數十人,設酒具食,親與相對,接以禮意,人人」 問以謠俗,民所疾苦,為陳和睦親愛、銷除怨咎之路。 長老皆以為便,可施行。因與議定嫁娶喪祭儀品,略 依古禮,不得過法。延壽於是令文學校官諸生皮弁 執俎豆,為吏民行喪嫁娶禮。百姓遵用其教,賣偶車 馬,下里偽物者,棄之市道。數年,徙為東郡太守。黃霸 代延壽居潁川,霸因其跡而大治。延壽為吏,上禮義, 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賢士,以禮待用。廣謀議,納諫 爭,舉行喪讓財,表孝弟有行,修治學宮,春秋鄉射,陳 鐘鼓管弦,盛升降揖讓。及都試講武,設斧鉞旌旗,習 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賦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會為 大事。吏民敬畏,趨鄉之。又置正、五長,相率以孝弟,不 得舍姦人。閭里阡陌有非常,吏輒聞知,姦人莫敢入 界。其始若煩,後吏無追捕之苦,民無箠楚之憂,皆便 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約誓明。或欺負之者,延 壽痛自刻責:「豈其負之,何以至此!」吏聞者自傷悔,其 縣尉至自刺死。及門下掾自剄,人救不殊,因瘖不能 言。延壽聞之,對掾史涕泣,遣吏毉治視,厚復其家。延 壽嘗出臨上車,騎吏一人後至,敕功曹議罰。白還至 府門,門卒當車願有所言。延壽止車問之,卒曰:「《孝經》 曰:『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 敬,兼之者父也。今旦明府早駕,久駐未出騎吏,父來 至府門,不敢入。騎吏聞之,趨走出謁。適會明府登車 以敬父而見罰,得毋虧大化乎?」延壽舉手輿中曰:「微 子太守不自知。」過歸舍,召見門卒。卒本諸生,聞延壽 賢,無因自達,故代卒。延壽遂待用之。其納善聽諫,皆 此類也。在東郡三歲,令行禁止,斷獄大減,為天下最。 入守左馮翊,滿歲稱職為真。歲餘,不肯出行縣丞掾 數白:「宜循行郡中,覽觀民俗,考長吏治跡。」延壽曰:「縣 皆有賢令長督郵,分明善惡於外,行縣恐無所益,重 為煩擾。」丞掾皆以為方春月可壹出勸耕桑。延壽不 得已,行縣至高陵,民有昆弟相與訟田自言,延壽大 傷之,曰:「幸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 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嗇夫、三老、孝弟 受其恥,咎在馮翊,當先退。」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閤思過一縣,莫知所為。令、丞、嗇夫、三老亦皆 自繫待罪。於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 悔,皆自髡肉袒謝,願以田相移,終死不敢復爭。延壽 大喜,開閤延見內酒肉,與相對飲食。厲勉以意告鄉 部,有以表勸悔過從善之民。延壽乃起聽事,勞謝令 丞以下,引見尉薦,郡中歙然莫不傳相敕,厲不敢犯。 延壽恩信周遍,二十四縣,莫復以詞訟,自言者推其 至誠,吏民不忍欺紿。

《王尊傳》:「『尊為安定太守,到官,出教告屬縣曰:令長丞 尉奉法守城,為民父母,抑彊扶弱,宣恩廣澤,甚勞苦 矣。太守以今日至府,願諸君卿勉力正身以率下。故 行貪鄙能變更者,與為治,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又 出教敕掾功曹,各自砥礪,助太守為治,其不中用,趣 自避退,毋久妨賢。夫羽翮不修,則不可以致千里,闑 內不理,無以整外。府丞悉署吏行能分別白之,賢為 上。毋以富賈人百萬,不足與計事。昔孔子治魯,七日 誅少正卯,今太守視事已一月矣,五官掾張輔懷虎 狼之心,貪汙不軌,一郡之錢盡入輔家,然適足以葬 矣。今將輔送獄,直符史詣閤下,從太守受其事。丞戒 之,戒之,相隨入獄矣。輔繫獄數日死」,盡得其狡猾不 道百萬姦臧,威震郡中,盜賊分散入傍郡界,豪彊多 誅傷伏辜者。

《薛宣傳》:宣為左馮翊,得郡中吏民罪名,輒召告其縣 長吏,使自行罰。曉曰:「府所以不自發舉者,不欲代縣 治奪賢令長名也。」長吏莫不喜懼,免冠謝宣,歸恩受 戒者。

《後漢書任延傳》:「延為會稽都尉,每時行縣,輒使慰勉, 孝子就餐飯之。後為九真太守。駱越之民無嫁娶禮 法,各因淫好,無適對匹,不識父子之性,夫婦之道。延 乃移書屬縣,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 十,皆以年齒相配。其貧無禮聘,令長吏以下各省奉 祿以賑助之,同時相娶者二千餘人。是歲風雨順節」, 穀稼豐衍,其產子者始知種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 任君也。」多名子為任。於是徼外蠻夷夜郎等慕義保 塞,延遂止罷偵候戍卒。初,平帝時,漢中錫光為交阯 太守,教導民夷,漸以禮義,化聲侔於延。王莽末,閉境 拒守。建武初,遣使貢獻,封鹽水侯。嶺南華風,始於二 守焉。又拜武威太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孫皆令詣 學受業,復其徭役,章句既通,悉顯拔,榮進之郡遂有 儒雅之士。

《會稽典錄》:「鄭弘,守楊羨,縣民有弟用兄錢者,為嫂所 責,未還之。嫂詣弘,弘為叔還錢。兄聞之慚愧,自繫於 獄。遂遣婦齎錢還弘,弘不受也。」

《卓茂傳》:「茂為密令,勞心諄諄,視人如子,舉善而教,口 無惡言,吏人親愛而不忍欺之。人嘗有言部亭長受 其米肉遺者,茂辟左右問之曰:『亭長為從汝求乎?為 汝有事囑之而受乎?將平居自以恩意遺之乎』?人曰: 『往遺之耳』。茂曰:『遺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竊聞賢明 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遺之。吏 既卒受,故來言耳』』。」茂曰:「汝為敝人矣,凡人所以貴於 禽獸者,以有仁愛,知相敬事也。今鄰里長老尚致餽 遺,此乃人道所以相親,況吏與民乎?吏顧不當乘威 力,彊請求耳。凡人之生,群居雜處,故有經紀禮義以 相交接。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亭長素善吏歲時遺之,禮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 之?」茂笑曰:「律設大法,禮順人情。今我以禮教汝,汝必 無怨惡;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門之內,小者 可論,大者可殺也。且歸念之。」於是人納其訓,吏懷其 恩。初茂到縣,有所廢置,吏人笑之。鄰城聞者,皆嗤其 不能。河南郡為置守令,茂不為嫌,理事自若。數年,教 化大行,道不拾遺。

《王景傳》:「景為廬江太守,驅率吏民,修起蕪廢,遂銘石 刻誓,令民知常禁。又訓令蠶織,為作法制,皆著於鄉 亭,廬江傳其文辭。」

《宋均傳》:均為辰陽長,其俗少學者而信巫鬼。均為立 學校,禁絕淫祀,人皆安之。後遷上蔡令。時府下記禁 人喪葬不得侈長。均曰:「夫送終踰制,失之輕者。今有 不義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罰過禮,非政之先。」竟不肯 施行。

《楊仁傳》:「仁為什邡令,寬惠為政,勸課掾史,弟子悉令 就學,其有通明經術者,顯之右署,或貢之朝,由是義 學大興。」

《張湛傳》:湛為左馮翊,在郡修典禮,設條教,政化大行。 《鍾離意傳》:意為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盜竊縣內,意屏 人問狀,建叩頭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長休。建父聞之, 為建設酒謂曰:「吾聞無道之君以刃殘人,有道之君 以義行誅。子罪,命也。」遂令建進藥而死。

《歐陽歙傳》:「歙為汝南太守,推用賢俊,政稱異跡,在郡 教授數百人。」

《劉平傳》:「平為全椒長,政有恩惠,百姓懷感。人或增貲 就賦,或減年從役,刺史太守行部,獄無繫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問,惟頒詔書而去。」

《衛颯傳》:「颯為桂陽太守,郡與交州接境,頗染其俗,不 知禮則。颯下車修庠序之教,設婚姻之禮,期年間,邦 俗從化。」

《秦彭傳》:「彭為山陽太守,以禮訓人,不任刑罰,崇好儒 雅,敦明庠序。每春秋饗射,輒修升降揖讓之儀,乃為 人設四誡,以定六親長幼之禮。有遵奉教化者,擢為 鄉三老,常以八月致酒肉以勸勉之。吏有過咎,罷遣 而已,不加恥辱。百姓懷愛,莫有欺犯。」

《魏霸傳》:「霸為鉅鹿太守,以簡樸寬恕為政。掾吏有過, 要先誨其失,不改者乃罷之。吏或相毀訴,霸輒稱它 吏之長,終不及人短,知者懷慚,譖訟遂息。」

《何敞傳》:「敞為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當時 名譽,故在職以寬和為政。立春日,嘗召督郵還府,分 遣儒術大吏案行屬縣,顯孝悌有義行者。及舉冤獄, 以《春秋》義斷之。是以郡中無怨聲,百姓化其恩禮。其 出居者皆歸養其父母,追行喪服,推財相讓者二百 許人,置立禮官,不任文吏。」

《廉范傳》:「范歷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隨俗化導,各得治 宜。建初中,遷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辯,好相持短長,范 每厲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說。」

《魯恭傳》:恭為中牟令,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訟人 許伯等爭田,累守令不能決,恭為平理曲直,皆退而 自責,輟耕相讓。亭長從人借牛而不肯還之,牛主訟 於恭,恭召亭長,敕令歸牛者再三,猶不從,恭歎曰:「是 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綬去,掾史泣涕共留之,亭長乃 慚悔還牛,詣獄受罪,恭貰不問,於是吏人信服。 《許荊傳》:荊為桂陽太守,郡濱南州,風俗脆薄,不識學 義。荊為設喪紀婚姻制度,使知禮禁。嘗行春到耒陽 縣,人有蔣均者,兄弟爭財,互相言訟。荊對之嘆曰:「吾 荷國重任,而教化不行,咎在太守。」乃顧使吏上書陳 狀,乞詣廷尉。均兄弟感悔,各求受罪。在事十二年,父 老稱歌。

《張霸傳》:「霸為會稽太守,表用郡人處士顧奉、公孫松 等。奉後為潁川太守,松為司隸校尉,並有名稱。其餘 有業行者,皆見擢用,郡中爭勵志節,習經者以千數, 道路但聞誦聲。」

《欒巴傳》:「巴為桂陽太守,以郡處南垂,不閑典訓,為吏 人定婚姻喪紀之禮,興立學校以獎進之,雖幹吏卑 末,皆課令習讀,程試殿最,隨能升授。」

《王暢傳》:暢為南陽太守,郡中豪族多以奢靡相尚。暢 嘗布衣皮褥,車馬羸敗,以矯其敝。同郡劉表諫之,暢 曰:「昔公儀休在魯,拔園葵去織婦;孫叔敖相楚,其子 被裘刈薪。夫以約失之鮮矣。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 懦夫有立志,雖以不德,敢慕遺烈。」

《劉矩傳》:「矩為雍丘令,以禮讓化之,其無孝義者,皆感 悟自革。民有爭訟,矩嘗引之於前,提耳訓告,以為忿 恚可忍,縣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訟者感之,輒各罷 去,其有路得遺者,皆推尋其主。」

《劉梁傳》:「梁為北新城長,告縣人曰:『昔文翁在蜀,道著 巴漢,庚桑瑣隸,風移碨磥。吾雖小宰,猶有社稷,苟赴 期會,理文墨,豈本志乎』?乃更大作講舍,延聚生徒數 百人,朝夕自往勸戒,身執經卷,試策殿最,儒化大行, 此邑至後,猶稱其教焉。」

《仇覽傳》:「覽為蒲亭長,勸人生業,為制科令,至於果菜 為限,雞豕有數,農事既畢,乃令子弟群居,還就黌學。 其剽輕游恣者,皆役以田桑,嚴設科罰,躬助喪事,賑 恤窮寡,期年稱大化。覽初到亭,人有陳元者,獨與母 居,而母詣覽告元不孝。覽驚曰:『吾近日過舍,廬落整 頓,耕耘以時,此非惡人,當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 養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義乎』?」 母聞感悔,涕泣而去。覽乃親到元家,與其母子飲,因 為陳人倫孝行,譬以禍福之言,元卒成孝子。鄉邑為 之諺曰:「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鳲梟哺所生。」時考城 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 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無少鷹鸇之 志耶?」覽曰:「以為鷹鸇,不若鸞鳳。」

《羊續傳》:「續為南陽太守,班宣政令,候民利病,百姓勸 服。時權豪之家,多尚奢麗,續深疾之,嘗弊衣薄食,車 馬羸敗。」

《陽球傳》:「球為高唐令,以嚴苛過理,郡守收舉,會赦見 原。後遷平原相,出教曰:『相前蒞高唐,志掃奸鄙,遂為 貴郡所見枉舉。昔桓公釋管仲射鉤之讎,高祖赦季 布逃亡之罪,雖以不德,敢忘前義。況君臣分定,而可 懷夙昔哉?今一蠲往愆,期諸來效,若受教之後而不 改奸狀者,不得復有所容矣。郡中咸畏服焉』。」

《陳寔傳》:寔為太丘長,修德清淨,百姓以安。鄰縣人戶 歸附者,寔輒訓導譬解發遣,各令還本司。官行部吏 慮有訟者,白欲禁之。寔曰:「訟以求直,禁之理將何申? 其勿有所拘。」司官聞而歎息曰:「陳君所言若是,豈有 怨於人乎?」亦竟無訟者《吳祐傳》:祐為膠東侯相,政惟仁簡,以身率物。民有爭 訴者,輒閉閣自責,然後斷其訟,以道譬之,或身到閭 里,重相和解。自是之後,爭隙省息,吏人懷而不欺。嗇 夫孫性私賦民錢,市衣以進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 如是,何忍欺之!」促歸伏罪。性慚懼,詣閣,持衣自首。祐 屏左右問其故,性具談父言。祐曰:「掾以親故,受污穢 之名,所謂觀過斯知仁矣。」使歸謝其父還以衣遺之。 《劉寬傳》:寬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 遽色。常以為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吏人有過,但用 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 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 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見父老慰以農里之言,少 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袁安傳》:安為河南尹,政號嚴明,然未曾以贓罪鞫人。 嘗稱曰:「凡學仕者,高則望宰相,下則希牧守,錮人於 聖世,尹所不忍為也。」聞之者皆感激自勵。在職十年, 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童恢傳》:「恢為不其令,吏人有犯違禁法,輒隨方曉示。 若吏稱其職,人行善事者,皆賜以酒餚之禮,以勸勵 之。耕織種收,皆有條章,一境清靜,牢獄連年無囚,流 人歸化,徙居二萬餘戶。」

《蜀志董和傳》:「和字幼宰,劉璋以為成都令。蜀土富實, 時俗奢侈,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踰僭,為之軌制,所在皆 移風變善,畏而不犯。」

《魏志袁渙傳》:「渙為梁相,渙每敕諸縣,務存鰥寡高年, 表異孝子貞婦。常談曰:『世治則禮詳,世亂則禮簡,全 在斟酌之間耳。方今雖擾攘,難以禮化,然在吾所以 為之為政,崇教訓,恕思而後行,外溫柔而內能斷。以 病去官,百姓思之,後徵為諫議大夫』。」

《司馬芝傳》:黃初中,芝為河南尹,為教與群下曰:「蓋君 能設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 必不聞也。夫設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聞,吏之禍 也。君劣於上,吏禍於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 勉之哉。」於是下吏莫不自勵。

《鄭渾傳》:渾歷下蔡長,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輕,不 念產殖,其生子無以相活,率皆不舉。渾所在奪其漁 獵之具,課使耕桑,又兼開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 罪,後稍豐給,無不舉贍,所育男女,多以「鄭」為字。 《司馬朗傳》:朗為堂陽長,其治務寬惠,不行鞭杖,而民 不犯禁。先時民有徙充都內者,後縣調當作船徙,民 恐其「不辦,乃相率私還助之」,其見愛如此。

《高柔傳》:柔為管長,縣中素聞其名,姦吏數人皆自引 去。柔教曰:「昔邴吉臨政,吏嘗有非,猶尚容之,況此諸 吏,於吾未有失乎?其召復之。」咸還皆自勵,咸為佳吏。 《徐邈傳》:邈為涼州刺史,收斂民間私杖,藏之府庫。然 後率以仁義,立學明訓,禁厚葬,斷淫祀,進善黜惡,風 化大行,百姓歸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貢,皆邈勳也。 《杜畿傳》:畿為河東太守,是時天下郡縣皆殘破,河東 最先定,少耗減。畿治之,崇寬惠,與民無為。民嘗辭訟, 有相告者,畿親見,為陳大義,遣令歸,諦思之,若意有 所不盡,更來詣府。鄉邑父老自相責怒曰:「有君如此, 奈何不從其教?」自是少有辭訟。班下屬縣,舉孝子貞 婦順孫,復其徭役,隨時慰勉之。漸課民畜,㹀牛草馬, 下逮雞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農,家家豐實。畿乃 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於是冬月修戎講武,又開學 宮,親自執經教授,郡中化之。

《王凌傳》:「凌為青州刺史,時海濱乘喪亂之後,法度未 整,凌布政施教,賞善罰惡,甚有綱紀,百姓稱之,不容 於口。徙為揚豫州刺史,鹹得軍民之歡心。始至豫州, 旌先賢之後,求未顯之士,各有條教,意義甚美。」 《吳志顧卲傳》:「卲為豫章太守,禁其淫祀非禮之祭者。 小吏姿質佳者,輒令就學,擇其先進,擢置右職,舉善 以教」,風化大行。

《晉書殷仲堪傳》:「仲堪領晉陵太守,居郡,禁產子不舉, 久喪不葬,錄父母以質亡叛者。所下條教,甚有義理。」 《李重傳》:「重為平陽太守,崇德化,修學校,表篤行,拔賢 能,清簡無欲,正身率下。」

《鄭袤傳》:「袤為濟陰太守,下車旌表孝悌,敬禮賢能,興 立庠序,開誘後進。」

《杜軫傳》:「軫為建寧令,導以德政,風化大行,夷夏悅服。」 《曹志傳》:「志字允恭,為樂平太守,在郡上書,以為宜尊 儒重道,請為博士,置吏卒。」

《王承傳》:承為東海太守,有犯夜者,為吏所拘,承問其 故,答云:「從師受書,不覺日暮。」承曰:「鞭撻甯越,以立威 名,非政化之本。」使吏送令歸家。

《華軼傳》:軼永嘉中為江州刺史,雖逢喪亂,每崇典禮, 置儒林祭酒,以弘道訓。乃下教曰:「今大義頹替,禮典 無宗,朝廷滯議,莫能攸正,嘗以慨然,宜特立此官,以 弘其事。軍諮祭酒杜夷,棲情元遠,確然絕俗,才學精 博,道行優備,其以為儒林祭酒《孔衍傳》:衍為廣陵郡守,雖郡鄰接西賊,猶教誘後進, 不以戎務廢業。

《周處傳》:「處為楚內史,郡既經喪亂,新舊雜居,風俗未 一,處敦以教義。」

《范汪傳》:「汪為東陽太守,在郡大興學校,甚有惠政。」 《范甯傳》:「甯為餘杭令,在縣興學校,養生徒,潔己修禮, 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後,風化大行,自中興以 來,崇學敦教,未有如甯者也。」

甯為豫章太守,在郡大設庠序,遣人往交州探磬石, 以供學用。改革舊制,不拘常憲,遠近至者千餘人,資 給眾費,一出私祿,並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學生,課讀 《五經》。又起學臺,功用彌廣。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 「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甯,入參機省,出宰名郡, 而肆其奢濁,所為狼籍。郡城先有六門,甯悉改作重 樓,復更開二門,合前為八,私立下舍七所。臣伏尋宗 廟之設,各有品秩,而甯自置家廟。又下十五縣,皆使 左宗廟,右社稷,準之太廟,皆資人力。又奪人居宅,工 夫萬計。甯若以古制宜崇,自當列上,而敢專輒,唯在 任心。州既聞知,即符從事。制不復聽,而甯嚴威屬縣, 惟令建立。願出臣表,下太常議之禮典。詔曰:『漢宣云: 『可與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甯果如凝之所 表者,豈可復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時為天門太宰, 棄官稱訴。帝以甯所務惟學,事久不判,會赦免。 《虞溥傳》:溥除鄱陽內史,大修庠序,廣招學徒,移告屬 縣曰:「學所以定情理性,而積眾善者也。情定於內,而 行成於外,積善於心而名顯於教。故中人之性,隨教 而移,善積則習與性成。唐虞之時,皆比屋而可封,及 其廢也,而雲可誅,豈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 漢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訓, 廢而莫修。今四海一統,萬里同軌,熙熙兆庶,咸休息 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廣開學業,以讚協時雍,光 揚盛化。」乃具為條制,於是至者七百餘人。溥乃作《誥》 以獎訓之曰:「文學諸生皆冠帶之流,年盛志美,始涉 學庭,講修典訓,此大成之業,立德之基也。夫聖人之 道,淡而寡味,故始學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觀彌博, 所習彌多,日聞所不聞,日見所不見,然後心開意朗, 敬業樂群,忽然不覺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 學之染人,甚於丹青。丹青吾見其久而渝矣,未見久 學而渝者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質,後事其色,質修 色積,而染工畢矣。學亦有質,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內 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文質彬彬,然 後為德。夫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 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也。又曰:「㓶而舍 之,朽木不知;㓶而不舍,金石可虧。」斯非其效乎?今諸 生口誦聖人之典,體嫺庠序之訓,比及三年,可以小 成,而令名宣流,雅譽日新,朋友欽而樂之,朝士敬而 歎之。於是州府交命,擇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 舒藻,揮翰流離,稱述世務,探賾究奇,使揚班韜筆,仲 舒結舌,亦惟才「所居,固無常人也。然積一勺以成江 河,累微塵以崇峻極,匪志匪勤,理無由濟也。諸生若 絕人間之務,心專親學,累一以貫之,積漸以進之,則 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後耳。何滯而不通,何遠而不至 邪?」時祭酒求更起屋行禮,溥曰:「君子行禮,無常處也。 故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而行禮於大樹之下。況今學」 庭庠序,高堂顯敞乎。溥為政嚴而不猛,風化大行,有 白烏集於郡庭

《陶侃傳》:「侃為荊州刺史,諸參佐或以談戲廢事者,乃 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於江,吏將則加鞭撲, 曰:摴蒱者,牧豬奴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 可行也。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望, 自謂宏達邪?有奉餽者,皆問其所由,若力作所致,雖 微必喜,慰賜參倍。若非禮得之,則切厲訶辱,還其所」 饋。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 「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戲賊人 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殖,家給人足。

《唐彬傳》:「彬為雍州刺史,下教曰:『此州名都士人林藪, 處士皇甫申叔、嚴舒龍、姜茂時、梁子遠等,並志節清 妙,履行高潔,踐境望風,虛心饑渴。思加延致,待以不 臣之典,幅巾相見,論道而已,豈以吏職屈染高規。郡 國備禮發遣,以副於邑之望』。於是四人皆到,彬敬而 待之。」

《王沉傳》:「沉為豫州刺史,至鎮,乃下教曰:自古聖賢樂 聞誹謗之言,聽輿人之論,芻蕘有可錄之事,負薪有 廊廟之語故也。自至鎮日,未聞逆耳之言,豈未明虛 心?故令言者有疑。其宣下屬城及士庶,若能舉遺逸 於林藪,黜奸佞於州國,陳長吏之可否,說百姓之所 患,興利除害,損益昭然者,給穀五百斛。若達一至之 言,說刺史得失,朝政寬猛,令剛柔得適者,給穀千斛。 謂予不信,明如皎日。」主簿陳廞、褚䂮曰:「奉省教旨,伏 用感歎,勞謙日昃,思聞苦言。愚謂上之所好,下無不 應,而近未有極諫之辭,遠無傳言之箴者,誠得失之事,將未有也。今使教命班下,示以賞勸,將恐拘介之 士,或憚賞而不言;貪賕之人,將慕利而妄舉。苟不合 宜,賞不虛行,則遠聽者未知當否之所在,徒見言之 不用,謂設有而不行。愚以告下之事,可小須後。」沈又 教曰:「夫德薄而位厚,功輕而祿重,貪夫之所徇,高士 之所不處也。若陳至言於刺史,興益於本州,達幽隱 之賢,去祝鮀之佞,立德於上,受分於下,斯乃君子之 操,何不言之有?直言至理,忠也;惠加一州,仁也;功成 辭賞,廉也。兼斯而行,仁智之事,何故懷其道而迷其 國哉!」褚䂮復白曰:「堯、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諫者,以其 款誠之心著也;冰炭不言而冷熱之質自明者,以其 有實也。若好忠直如冰炭之自然,則諤諤之臣將濟 濟而盈庭,逆耳之言不求而自至。若德不足以配唐、 虞,明不足以並周公,實不可以同冰炭,雖懸重賞,忠 諫之言,未可致也。昔魏絳繇和戎之功,蒙女樂之賜; 管仲有興齊之勳,而加上卿之禮;功勳明著,然後賞 勸隨之,未聞張重賞以待諫臣,懸穀帛以求盡言也。」 沈無以奪之,遂從䂮議。沈深尋善政,按賈逵已來法 制禁令,諸所施行,擇善者而從之。乃教曰:「後生不聞 先生之教,而望政道日興,不可得也。文武並用,長久 之道也。俗化凌遲,不可不革。革俗之要,實在敦學。昔 原伯魯不悅學,閔馬父知其必亡。將吏子弟,優閑家 門,若不教之,必致游戲,傷毀風俗矣。」於是九郡之士, 咸悅道教,移風易俗。

《江逌傳》:「逌為太永令,縣界深山中有亡命數百家,恃 險為阻,前後守宰莫能平。逌到官,召其魁帥,厚加撫 接,諭以禍福,旬月之間,襁負而至。朝廷嘉之。」

《宋書杜慧度傳》:「慧度封龍編縣侯,為政纖密,有如治 家,由是威惠沾洽,姦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 拾遺。」

《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子良為會稽太守,時有山陰 人孔平詣子良訟嫂市米負錢不還,子良歎曰:「『昔高 文通與寡嫂訟田,義異於此』。乃賜米錢以償平。」 《梁書殷鈞傳》,鈞為臨川內史,鈞體羸多疾,閉閣臥治, 而百姓化其德,劫盜皆奔出境。嘗禽劫帥,不加考掠, 但和言誚責,劫帥稽顙,乞改過,鈞便命遣之,後遂為 善人。郡舊多山瘧,更暑必動。自鈞在任,郡境無復瘧 疾。

《裴子野傳》:「子野為諸暨令,在縣不行鞭罰,民有爭者, 示之以理,百姓稱悅,合境無訟。」

《陸襄傳》:襄為鄱陽內史,有彭李二家,先因忿爭,遂相 誣告,襄引入內室,不加責誚,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 恩,深自咎悔,乃為設酒食,令其盡歡,酒罷同載而還, 因相親厚。民歌曰:「陸君政,無怨家,鬥既罷,讎共車。」 《柳惲傳》:惲為鄱陽相,聽吏屬得盡三年喪禮,署之文 教,百姓稱焉。

《張綰傳》:「綰為豫章內史,在郡述制旨,《禮記》正言義,四 姓衣冠士子,聽者常數百人。」

《顧憲之傳》:憲之為衡陽內史,土俗山民有病,輒雲先 人為禍,皆開塚剖棺,水洗枯骨,名為除祟。憲之曉喻, 為陳生死之別,事不相繇,風俗遂改。時刺史王奐新 至,唯衡陽獨無訟者,乃嘆曰:「顧衡陽之化至矣,若九 郡率然,吾將何事?」

《張緬傳》:「緬為豫章內史。緬為政,任恩惠,不設鉤距,吏 人化其德,亦不敢欺。故老咸雲數十年未之有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