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03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三十五卷目錄
農桑部總論五
古今治平略二〈宋代農政 元代農政 明代農政〉
學菴類稿〈明食貨志農桑〉
食貨典第三十五卷
農桑部總論五
[編輯]古今治平略二
[編輯]《宋代農政》
[編輯]宋初課民種樹,定《民籍》為五等。第一等種雜樹百,每 等減二十有差,梨棗半之。令佐春秋巡視,書其數,秩 滿,第其課殿最。又詔所在長吏諭民,「有能廣植桑棗、 墾闢荒田者,止輸舊租。縣令佐能招徠勸課,致戶口 增美、野無曠土者,議賞。諸州各隨風土所宜,量地廣 狹,土壤瘠埆不宜種藝者,不須責課。」遇雨不時,若水 旱,藝祖輒躬祈禱,憂形於色。召學士咨訪,即田家卜 歲豐凶,雨暘有驗者畢咨之。遇豐歲,則諭民謹蓋藏, 節費用,以備不虞。民伐桑棗為薪者罪之。太宗太平 興國中,兩京諸路許民共推練土地之宜、明樹藝之 法者一人,縣補為農師,令相視田畝肥瘠及五種所 宜,蠲稅免役。民有飲博怠於農務者,農師謹察之,白 州縣論罪,以警游惰。所墾田即為永業官,不取其租。 其後以煩擾,罷初農時,太宗嘗令取畿內青苗觀之, 聽政之次,出示近臣。是歲,畿內菽粟苗皆長數尺,帝 顧謂左右曰:「朕每念耕稼之勤,苟非兵食所資,固當 盡復其租稅。」端拱初,親耕籍田,以勸農事。然比年多 稼不登,富者操奇贏「之資,貧者取倍稱之息。一或小 稔,富家責償愈急,稅調未畢,資儲罄然。」遂令州縣戒 里胥、鄉老察視,有取富民穀麥,貲財出息,不得踰倍。 未輸稅,毋得先償私逋,違者罪之。言者謂:「江北之民 雜植諸穀,江南專種秔稻,雖土風各有所宜,至於參 植以防水旱,亦古之制。」於是詔江南諸州長吏,勸民 亦種諸穀。民乏粟、麥、禾、豆種者,於淮北州郡給之;江 北諸州,亦令就水廣種秔稻,並免其租。至道二年,太 常博士、直史館陳靖條陳其利害曰:「國以民為本,民 以食為天,食足則民天協和,民安則國本正固。是以 國非民罔立,民非食罔生。夫先王之欲生其民、豐其 食者,莫大於積穀而勸農也。農田之興,教」化攸重。謹 按方今天下土田,除外郡邑各在遠處,或廢或開。敢 請指以京畿之地,南北東西,環遶二三十州,連接數 千里。其田之耕稼者,十纔二三,其耕稼之田,所入租 稅者,十無五六。既有坐家破逃之戶,又有惰農廢業 之夫。雖官中放其賦稅,限以歲時,然鄉縣之間,行用 非細。且每一戶歸業,即須申報所由。朝耕尺寸之田, 暮入差科之籍,追呼責問,繼踵到村。其免稅之名,已 受朝廷之賜,而逐時之費,踰於租賦之資。況民戶所 致逋亡,始因貧困,或閃私下之債負,或避官中之徵 徭,蓋不獲已而逃,固非樂為其事。尋為鄉里知覺,即 便檢責貲財,或只元住室廬家事,兼之種木,計其所 直,至甚微茫。鄉官即取以了納稅租,債家則爭以平 折,欠負不計,遺下之物,固是蕩然無餘,及至他日卻 來,乃稱「復業。居止既失,動用亦無。雖欲歸耕,農具何 取;雖欲久住,生計莫營。」以此逃亡不還者,遂逐食於 他鄉;歸復田裡者,亦無門而力穡。且夫小人困患,必 思其姦。姦心一萌,何事不作?若非聖朝設法,良「吏盡 心,遏流蕩於隄防,化災殃於福祐者,則蚩蚩之類,擾 擾何知。臣願就官中借逐處之閑田曠土,招逐處之 末作遊民,誘以開耕,未論租賦,官中亦譬如向來荒 廢,且令不係省司,許臣別置版圖,便宜從事。酌人戶 之等第,測田土之磽肥,分配必務其得中,課督必使 其無倦。除卻耕桑之外,復教植木種蔬,或養蓄牛羊, 或孳蕃雞彘,或給授田土之際,潛擬井田,或營造室 廬之時,便立保伍。應是養生送死之物,追風立社之 資」,並令收積經營,防備支用,至纖至悉,必躬必親。使 其黎庶樂生,官吏勤勸。待至三五年後,生計已成,有 室家物產以可懷,有桑土園林而可戀,即量田收稅, 計戶定征。以農「司新附之人田,合計府舊存之戶稅, 共成圖籍,置之司存,為萬古之宏規,乃一勞而永逸。」 帝覽之稱善,令靖條奏以聞。詔鹽鐵使陳恕等共議, 請如靖奏。乃以靖為京西勸農使。按行未幾,以費官 錢數多,萬一水旱,恐致散失,事遂寢。真宗景德初,詔 諸州不堪牧馬閑田,依職田例招主客戶多方種蒔 「以沃瘠分三等輸課。河朔戎寇之後,耕具頗闕,牛多 瘠沒,二年內出《踏犁式》」,詔河北轉運使詢於民間,如 可用則官造給之,且令有司議市牛送之。河北又以 兵罷,民始務農刱什器,遂除生熟鐵渡河之禁。是歲,
命權三司使丁謂取戶稅條敕及臣民所陳田農利害,刪定成《景德農田敕》五卷上之。已又取唐開元中宇文融請置勸農判田,檢戶口田土偽濫,且慮別置 官煩擾,而諸州長吏除當勸農。詔可。祥符四年,帝以 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 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擇民田高仰者蒔之,蓋早稻 也。內出種法,命轉運使揭榜示民。後又種於玉宸殿, 帝與近臣同觀畢刈。又遣內侍持於朝堂示百官。稻 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生。六年,免 諸路農器之稅。天禧初,詔諸路自今候登熟方奏豐 稔,或已奏豐稔而非時災沴者,即須上聞,違者重寘 其罪。初,朝議置勸農之名,然無職局。四年,始詔諸路 提點刑獄,朝臣為勸農使,使臣為副使,所至取民籍, 視其差等,不如式者懲革之。勸恤農民,以時耕墾,招 集逃散,檢括陷稅,凡農田事悉領焉,置局鑄印給之。 凡奏舉親民之官,悉令條析勸農之績,以為殿最。自 景德以來,四方無事,百姓康樂,戶口蕃庶,田野日闢。 仁宗繼之,益務約己愛人。即位之初,下詔曰:「今宿麥 既登,秋種向茂,其令州縣諭民,務謹蓋藏」,無或妄費。 時帝敦本務農,屢詔勸劭觀稼於郊,歲一再出。又躬 耕籍田,以先天下。景祐初,患百姓多去農為兵,詔大 臣條上兵農得失,議更其法,遣職方員外郎沈厚載 出懷、衛等州,教民種水田。京東轉運司亦言「濟、兗間 多閒田,而青州兵馬都監郝仁禹知田事,請命規度 水利,募民耕墾。」從之。是秋,詔曰:「仍歲饑歉,民多失職。 今秋稼甫登,方事斂穫,州縣毋或追擾,以妨農時。刑 獄須證逮者,速決之。」帝每以水旱為憂。寶元初,詔諸 州旬上雨雪,著為令。慶曆三年,詔民犯法可矜者別 為贖令。鄉民以穀麥,市人以錢帛,謂民重穀帛,免刑 罰,則農桑自勸。然卒不果行。參知政事范仲淹言:「古 者三公兼六卿之職。唐命相判尚書六曹,或兼諸道 鹽鐵轉運使。請於職事中擇其要者,以輔臣兼領。」於 是以賈昌朝領農田。未及施為而仲淹罷,事遂止。皇 祐中,於苑中作寶岐殿,每歲召輔臣觀刈穀禾,自是 罕復出郊矣。帝聞天下廢田尚多,民罕土著,或棄田 流徙為閑民。天聖初,詔民流積十年者,其田聽人耕, 三年而後收,減舊額之半。後又詔流民能自復者,賦 亦如之。既而又與流民限百日復業,蠲賦役五年,減 舊賦十之八,期盡不至,聽他人得耕。至是每下赦令, 輒以「招輯流亡、聽人耕墾」為言,民被災而流者,優其 蠲復,緩其期招之。又詔諸州長吏、令、佐,能勸民修陂 池溝洫之久費者,及墾闢荒田,增稅二十萬以上者 議賞。監司能督責部吏經畫者,賞亦如之。久之,天下 生齒益蕃,闢田益廣,獨京西、唐、鄧間尚多曠土,入草 莽者十八九,或請徙實之,或議置屯田,或欲遂廢唐 州為縣。嘉祐中,唐守趙尚寬言:「土曠可闢,民希可招, 而州不可廢。得漢召信臣故陂渠遺跡而修復之,假 牛犁種食以誘」耕者,勸課勞來。歲餘,流民自歸及淮 南、湖北之民,至者二千餘戶,引水溉田幾數萬頃,變 磽瘠為膏腴。監司上其狀。時患守令數易,詔察其有 實課者,增秩再任。而尚寬應詔,為天下倡。後太守高 賦繼之,亦以能勸課被獎,留再任焉。時天下墾田,景 德中,丁謂著《會計錄》,云:「總得一百八十六萬頃田,以 是歲七百二十二萬餘戶計之,是四戶耕田一頃」,繇 是而知天下隱田多矣。神宗熙寧初,分遣諸路常平 官,使專領農田水利,吏民知土地種植之法,陂塘圩 垾、堤堰溝洫利害者,皆得自言。行之有效,隨功利大 小酬賞。民占逃田,若歸業者責租保任,逃稅者保任 為輸之。已行新法:縣分田土頃畝、川港陂塘之類。縣 佐受代,具墾闢開修之數授諸代者,令照籍有實乃 代。中書議勸民栽桑,帝曰:「農桑,衣食之本,民不敢自 力者,正以州縣約以為貲,升其戶等耳,宜申條敕。」於 是司農寺請立法先行之,開封視可行,頒於天下,民 種桑柘,毋得增賦。元豐元年,詔開廢田水利,民力不 能給役者,貸以常平錢穀;京西南路流民買耕牛者 免徵。哲宗即位,宣仁太后臨朝,首起司馬光為侍郎, 委之以政,詔天下臣民皆得以封事言民間疾苦。光 抗疏曰:「竊惟四民之中,唯農最苦。農夫寒耕暑芸,沾 體塗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蠶婦治繭績麻紡緯,縷 縷而積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極矣。而又水旱、霜雹、蝗 蜮間」為之災。幸而收成,則公私之債交爭互奪,榖未 離場、帛未下機,已非己有。農夫蠶婦,所食者糠秕而 不足,所衣者綈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畝,不知舍此 之外,更有可生之路。故其子弟游市井者,食甘服美, 日睹盛麗,則不復肯歸南畝,至使世俗俳諧,共以農 為嗤鄙,誠可哀也!又況聚斂之臣,於稅租「之外,巧取 百端,以邀功賞。青苗則強散重斂,給陳納新;免役則 刻剝窮民,收養浮食;保甲則勞於非業之作;保馬則 困於無益之費,可不念哉!」夫農蠶者,天下衣食之原, 人所仰以生也,是以聖王重之。臣不敢遠稽前古。竊 聞太宗皇帝嘗遊金明池,召田婦數十人於殿上賜 席使坐,問以民間疾苦。田婦愚戇無所隱避,賜帛遣之。太宗興於側微,民間事固無不知,所以然者,恐富 貴而忘之也,故每臨朝,無一日不言及稼穡。真宗皇 帝乳母秦國夫人劉氏,本農家也,喜言農家之事。真 宗皇帝自幼聞之,故為開封尹,以善政著聞。及踐大 位,咸平、景德之治,為有宋隆平之極。《景德農田敕》,至 今稱為精當。昔周公相成王,作《無逸》曰:「『先知稼穡之 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蓋以一盂之飯,一尺之帛, 莫不出於艱難者。人主既知之,則不肯用之於無益, 散之於無功,驕侈之心無自而生矣。」時范祖禹以經 筵進疏曰:「天下之人至勞苦而常困窮者,農民是也。 周公作《無逸》,戒王以先知稼穡之艱難。」又言:「商之逸 王,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苦,唯耽樂之從。」 夫稼穡之艱難與小人之勞,人君不可以不知。天生 時而地生財,自一粒一縷以上,皆出於民力,然後人 得而用。人臣之祿,受之於君,故不可不報君;人君之 奉,取之於民,故不可不愛民。天子者,合天下之力而 共尊之,凡宮室、車馬、服食、器用,無非取於天下,皆百 姓之膏血也。其作之也甚勞,其成之也甚難。安而享 之,不可不思其所從來。思其所從來,則愛之而有不 忍費財之心,憂之而有不忍勞民之意。以此之心,行 此之政,而天下不安者,未之有也。天下之大,生民之 眾,唯係於一人之心。君心靜則天下靜,君心不靜則 天下亦不靜。朝「廷唯恭儉節用,無所營為。常恐煩百 姓,則天下安息。先王豈能人人而食之,人人而衣之 哉?推其仁心,修其仁政,以及天下,則所被者廣矣。臣 願陛下當食則思天下有饑而不得食者,當衣則思 天下有寒而不得衣者,凡於每事,莫不皆然。唯推至 誠以召和氣,庶幾皇天報應,降豐年之祥」,使百姓皆 家給人足,則太平矣。昔漢昭帝耕《鉤盾》弄田,其事至 微,史臣書之,蓋以昭帝欲知稼穡之艱難,與周公戒 成王之意同也。周世宗留心農事,常刻木為耕夫蠶 婦,置之殿庭,欲見之而不忘。國朝祖宗以來,尤重農 穡。太宗嘗謂近臣曰:「耕耘之夫,最可矜憫。春蠶既登, 併功績紡,而繒帛不及其身,田禾大稔,充其腹者不 過疏糲,若風雨乖候,稼穡不登,將如之何?真宗於內 殿植稻麥,臨觀刈穫,欲知田畝之勞,至今遵之。惟陛 下深留意於農政,而常以保惠小民為先,則天下幸 甚。」初,熙寧六年立法,勸民栽桑,有不趨令,則倣屋粟、 里布為之罰。然長民之吏,不能究宣德意,民以為病。 至是,楚丘民胡昌言其不便,詔罷之,且蠲所負罰金。 興平縣抑民田為牧地,民亦自言,詔悉還之。元祐四 年,詔「瀕河州縣積水冒田,在任官能為民經畫疏導 溝畎,退出良田,自百頃至千頃第賞。」崇寧中,廣南東 路轉運判官王覺以開闢荒田幾及萬頃,詔遷一官。 其後,知州、部使者以能課民種桑棗者,率優其第秩 焉。宣和二年,臣僚上言:「監司、守令官帶勸農,莫副人 意」,欲立四證驗之:按田萊荒治之跡,較戶產登降之 籍,驗米穀貴賤之價,考租賦盈虧之數,四證具,則其 實著矣。南渡之初,急於招撫,命有司誘農民歸業,官 賑貸之,而蠲其租欠,免耕牛稅,意至慇矣。紹興五年, 立《守令墾田殿最格》,又令縣具歸業民數及墾田多 寡,月上之州,州季上轉運,轉運歲上戶部,戶部置籍 以考之。七月,都督行府言:「歸業之民,其田以佃者,以 附近閑田與之,免三年租稅;無產願受閑田者,亦與 之。」上諭輔臣曰:「淮北之民,襁負而至,亦可給田,以廣 招徠之意。」六年,減江東諸路逃田稅額。二十年,詔兩 淮沃壤宜穀,置《力田科》,募民就耕,以廣官莊。孝宗隆 興六年,詔曰:「朕深惟治不加進,思有以正其本者。今 欲均役法,嚴限田,抑遊手,務農桑。凡是數者,卿等二 三大臣為朕任之。」七年,知揚州晁公武奏:「朝廷以沿 淮荒殘之久,未行租稅。民復業與創戶者雖阡陌相 望,然聞之官者十纔二三,咸懼後來稅重者。晚唐民 務稼穡,則增其租,故播種少。吳、越民墾荒田而不加 稅,故無曠土。望詔兩淮更不加賦,庶民知勸。」詔可。八 年,提舉顏師魯奏:「設勸課之法,欲重農桑、廣種植也。 今鄉民於己田連接閑曠磽确之地墾成田園,殫力 勤苦,或以未陳起稅,為人所訟,即以盜耕罪之,何以 勸力田哉?止宜實田起稅,非特可戢告訐之風,亦見 盛世重農之意。」詔可。九年,著作郎袁樞振兩淮還,奏: 「民占田不知其數,二稅既免,止輸穀帛之課,力不能 墾,則廢為荒地,他人請佃,則以疆界為詞,官無務考。 是以野不加闢,戶不加多,而郡縣之計益窘。望詔州 縣畫疆立券,占田多而輸課少者,隨畝增之,其餘閑 田,給與佃人。庶幾流民有可耕」之地,而田萊不至多 荒。時葉適論曰:「為國之要,在於得民。民多則田墾而 稅增,役眾而兵強。田墾稅增,役眾兵強則所為而必 從,所欲而必遂。是故昔者戰國相傾,莫急於致民,商 鞅所以壞井田、開阡陌者,誘三晉願耕之民以實秦 地。漢末天下殫殘而三國爭利,孫權搜取山越之眾 以為民,至於帆」海絕徼,俘執島居之夷而用之。諸葛 亮行師,號為「秉義」,不妄虜獲,亦拔壟上家屬以還漢中。蓋蜀之亡也,為戶二十四萬;吳之亡也,為戶五十 餘萬,而魏不能百萬而已。舉天下之大,不當全漢數 郡之眾。然則因民之眾寡,為國之強弱,自古而然矣。 今天下之州縣,直以見入職貢者言之,除已募而為 「兵者數百十萬人,其去而為浮屠、《老子》,及為役而未 受度者又數十萬人。若此皆不論也,而戶口昌熾,生 齒繁衍,幾及全盛之世。其眾強富大之形,宜無敵於 天下。然而偏聚而不均,執屬而不親,是故無墾田之 利,無增稅之入,役不眾,兵不強,反有貧弱之實見於 外。民雖多而不知所以用之,直聽其自生自死而已。 而州縣又有因其丁中而裁取其絹價者,此其意豈 以為民不當生於王之土地而征之者歟?」夫前世之 致民甚難,待其眾多而用之,有終不得者。今也欲有 內外之事,因眾多已成之民率以北向,夫孰敢爭者? 而論者曾莫以為意,此不知本之甚者也。蓋有民必 使之闢地,闢地則增稅。故其居則可以為役,出則可 以為兵。而今也不然,使之窮苦憔悴,無地以自業,其 駑鈍不才者,且為俘客,為傭力;其懷利強力者,則為 商賈,為竊盜。苟得旦暮之食,而不能為家。豐年樂歲, 市無貴糶,而民常患。夫升斗之求,無所從給,大抵得 以稅與役自通於官者,不能三之一。有田者不自墾, 而能「墾者非其田。此其所以雖蕃熾昌衍,而其上不 得而用之者也。」嗚呼!亦其勢之有必然者矣。且又有 甚者,今俗吏不知治體,動欲抑兼併,破富人以扶貧 弱,不知此可隨時施之於其所治耳,非上之所恃以 為治也。夫州縣獄訟繁多,終日之力不能勝,大半為 富人役耳。是以吏不勝忿,常欲起而誅之;「縣官不幸 而失養民之權,轉歸於富人,其積非一世也。小民之 無田者,假田於富人,得田而無以為耕,借資於富人, 歲時有急,求於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歸於富人,游 手末作,排優伎藝,傳食於富人。而又上當輪官,雜出 無數,吏常有非時之責,無以應上命,常取具於富人。 然則富人者,州縣之本,上下之賴也。富人為天子,養 小民,又供上用,雖厚取贏,以自封殖,計其勤勞,亦略 相當耳。乃其豪暴過甚,兼取無已者,吏當教戒之。不 可教戒,隨事而治之,使之自改則止矣。不宜豫置嫉 惡於其心,苟欲以立威取名也。」夫人主既未能自養 小民,而吏先以破壞富人為事,徒使其客主相怨,有 不安之心,此非善為治者也。誠使制度立於上,十年 之後無甚富甚貧之民,兼併不抑而自已,使天下速 得生養之利,此天子與其群臣當汲汲為之。不然,古 井田終不可行,今之制度又不復立,虛談相眩,上下 乖忤,俗吏以卑為實,儒者以高為名,天下何從而治 哉?
《元代農政》
[編輯]元世祖即位之初,首詔天下:「國以民為本,民以衣食 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於是頒《農桑輯要》之書,俾民 崇本抑末。中統元年,命各路宣撫司擇通曉農事者, 充隨處勸農官,二十立勸農司,以陳邃、崔斌等八人 為使。至元七年,立司農司,專掌水利,仍分布勸農官 及知水利者,巡行郡邑,察舉勤惰,所在牧民長官提 「點農事,歲終第其成否,轉申司農司及戶部,秩滿之 日,注於解繇,戶部照之,以為殿最,又命提刑按察司 加體察焉。其法可謂至矣。是年,又頒《農桑之制》一十 四條。其可法者,縣邑所屬村畽,凡五十家立一社,擇 高年曉農事者一人為之長,增至百家者,別設長一 員,不及五十家者,與近村合為一社,地遠人稀,不能 相合,各為社者聽。」其合為社者仍擇數村之中,立社 長、官司長,以教督農民為事。凡荒閑之地,悉以付民, 先給貧者,次及餘戶。每年十月,令州縣正官一員,巡 視境內有蟲蝗遺子之地,多方設法除之。九年,命勸 農官舉察勤惰。自是每歲申明其制,故終世祖之世, 家給人足。成宗大德元年,罷妨農之役。十一年,申擾 農之禁,「力田者有賞,游惰者有罰,縱畜牧損禾稼桑 棗者,責其償而後罪之。」由是大德之治,幾於至元。然 旱暵霖雨之災迭見,饑毀薦臻,民之流移失業者亦 已多矣。武宗至大二年,淮西廉訪僉事苗好謙獻《種 蒔之法》,其說分農民為三等,上戶地一十畝,中戶五 畝,下戶二畝或一畝,皆築垣牆圍之,以時收採桑椹, 依法種植。武宗善而行之。三年,申命大司農總挈天 下農政,修明勸課之令,除牧養之地,其餘聽民秋耕。 仁宗皇慶二年,復申秋耕之令。延祐三年,以好謙所 至,植桑皆有成效,於是風示諸道,命以為式。是年十 月,令各社出地共蒔桑苗,以社長領之,分給各社。四 年,又以社桑分給不便,令民各畦種之。法雖屢變,而 有司不能悉遵上意,大率視為具文而已。五年,大司 農司臣言:「廉訪司所具栽植之數,書於冊者,類多不 實。觀此,則惰於農課者,又不獨有司為然也。」文宗時, 關中大饑,方數百里,民死徙無存者。帝問學士虞集 救禦之術,集曰:「方承平時,人情溺於宴安,故難動;志 士急乎近效,故怨讟生。今適不幸二三千里之旱,二患俱無之,亦更新之會也。誠遣一二有仁術、知民事 之人,稍寬其禁令,使隨郡縣擇其人而使之,用相地 宜,修城郭,制閭里,治溝洫畎畝,而薄其征斂。招流亡 之民,以其力耕之,春秋為興發補助,一二歲間,來者 漸多,勿征勿徭,以勸其後。經界可正,守望相支,數年 之間,四封之內,蔚然治象,將三代之民復見於空虛 之域矣。」帝大稱善。集方有去志,因進曰:「陛下誠善之。 願假臣一郡,以推行其法,數年之內,必有以報國。」侍 臣曰:「虞生欲以此去國爾。」遂罷議。
《明代農政》
[編輯]明太祖高皇帝起自田間,備嘗艱勩,故注意農事,獨 為肫摯。渡江之初,庶務未遑,即以康茂才為營田使, 諭曰:「比因兵亂,隄防頹圮,民廢耕作,而軍用浩殷,理 財莫先於務農,故設營田司,命爾此職巡行隄防水 利事,俾高無患乾,卑不病潦,務以時蓄洩,毋負委託, 惟汝功已。」又下令: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 半畝,十畝以上倍之。有司親臨督勸,惰不如令者罰。 謂中書省臣曰:「為國以足食為本,大亂未平,民多轉 徙,荒失本業,而軍國煩費,悉自民出。今春和時,宜令 有司勸農事,勿奪其時。仍觀其一歲中之收獲多寡, 立為勸懲。」吳元年冬祀圜丘,世子從。上命左右導之, 遍歷農家,觀其居處飲食器用,還謂之曰:「汝一常知 吾農民之勞苦抵此乎?夫農樹藝五穀,身不離泥塗, 手不釋耒耜,而茅茨草榻,粗衣糲食,以供國家經費 甚苦,故令汝一知之。欲汝常念農勞,取用有節,使不 至饑寒也。」比登大寶,洪武元年,即詔遣周鑄等百六 十四人往浙西覈田畝經理,以實聞,毋妄有增損為 民病。二年二月,上躬享先農,以后稷氏配,遂耕籍田 於南郊。又命皇后率內外命婦蠶北郊,供郊廟,衣服 如儀。自是歲以為常。是歲五月,駕幸鍾山,繇獨龍岡 步至淳化門,乃騎而入,謂侍臣曰:「朕不歷農畝者久, 適見田者冒烈暑而耘,心惻然憫之,不覺徒步至於 此。農為國本,百需皆所出,而苦辛若是,為司牧者常 憫念之乎?」三年以中原久被兵,田多荒蕪,命省臣議 計民授田,設司農司掌其事。夏久不雨,乃擇六月朔 四鼓,帝素服草履,徒步詣山川壇躬禱。設槁席露坐, 晝暴於日,夜臥於地。皇太子捧榼進農家食,凡三日。 已而大雨霑足。中書省臣奏言太原等衛屯田宜稅。 上曰:「邊軍勞苦,能自給足矣,其勿徵。」四年興廣西水 利,修治興安縣馬援故所築靈渠三十六隄,水可溉 田萬頃。已,又命工部遣官往廣東買耕牛,給中原屯 種之民。有司考課,必書農桑學校之績,違者罰。先是, 詔兵興來,所在遷徙,凡所棄田,許諸人開墾業之。即 田主來歸,有司於附近撥給之,無令其爭擾,以便耕 作。惟墳墓房舍,悉還故主,不聽占。又詔陝西、河南、山 東、北平等處民間田土,聽所在民儘力開墾為永業, 毋起科。二十一年,戶部郎中劉九皋言:「古者令狹鄉 之民得遷於寬鄉,蓋欲地不失利,民有恆產也。今河 北諸處,自兵後田多荒蕪,居民鮮少,宜徙山東、西之 民往就耕種。」上曰:「山東多曠土,不必遷遷。山西潞澤 民無田者」往業之,蠲其科繇,仍戶給鈔二十錠備農 具。已,又命湖、杭、溫、台、蘇、松諸郡無田之民,往耕淮河 迤南滌和等處閑田,仍蠲賦給鈔。諭戶部尚書楊靖 曰:「國家使百姓衣食足給,不過因其利而利之。要在 處置得宜,毋使有司侵擾也。」二十七年,令戶部移文 天下,課百姓植桑棗。每里百戶種秧二畝,始同「力運 柴草燒地,已乃耕,比三燒三耕已乃種。秧高三尺分 植之,五尺闊為壟。每百戶初年課二百株,次年四百 株,三年六百株。栽種訖,具如目報,違者謫戍邊。」以湖 廣辰、永、寶、衡等處宜桑而種者少,命於淮、徐取桑種 二十石,給其處民種之。尋遣監生人材詣天下,督吏 民修農田水利,具敕天下諸陂「塘湖堰,可瀦蓄備旱 熯,宣洩防霖潦者,各因地修治毋怠,亦毋得妄興工 役,疲吾民。」二十八年,旨下戶部,尚書言:「百戶為里,春 秋耕穫之時,一家無力,百家代之。」又命天下鄉置一 鼓,遇農月晨鳴,鼓眾皆會,及時服田。其惰者里老督 併之,不率者罰,里老惰不督勸者亦罰。蓋當是時,榛 莽之地,在在禾麻;游散之民,人人錢鎛。月旦召京師 父老,諭以力田敦行。大哉,高皇帝之為烈也!體天地 養萬物之心,師帝王經井牧之意,仁義既效,樂利無 窮。而猶蠲租之詔,無歲不下,遣賑之使,有玩必誅。至 今讀《嘉瓜》一贊,雖「千萬世休,忘勸農」之句,而情見乎 詞矣,則豈非世世率繇之盛軌哉!文皇帝入纘太統, 乃命寶源局鑄農器,給山東等諸被兵處。嘗謂戶部 尚書曰:「近因兵戈蝗旱,民流徙廢業者多,不及令勸 相,使盡力農畝,將不免有失所者。其早遣人督勸,毋 忽」聞柳州自正月至六月不雨,憂形於色。乃命戶部 亟遣人往視之。下詔:「中外軍民子弟,自削髮冒為僧 者,並其父兄發五臺山輸作畢日,就」北京為民種田。 車駕北征,有告軍士取民田穀飼馬者,面責之曰:「農 終歲胼胝,以供國用,汝獨不念耶?」斬以殉。文皇帝躬親戎馬者四五載,念民勞止,時加撫綏,已復三犁虜 庭。司農拮据不遑,惟是留意邊計,所畫屯田法甚具, 斯亦厚農裕國一長略矣。昭皇帝當監國時,台州啟 修復河道,諭工部以《春秋》慎用民力,而譏不時,令農 隙修築。常赴召,過鄒縣,道逢饑民,惻然。下馬入民舍, 視民男女皆衣百結,竈釜傾仆,歎曰:「民瘝不上聞至 此乎?」召父老問所苦,賜以尚食。責山東布政使石執 中曰:「民窮若此,動念否?」執中以奏免田租。對曰:「民饑 且死,尚及徵租耶?速發官粟賑之,人六斗,毋懼擅發, 吾見上自奏也。」及登極,詔下郡縣,水旱缺食,有司即 體勘賑濟。其民流徙,田土拋荒者,為覈實除豁。召別 佃中官田,聽照民田例起科。諭戶部,令天下衛所屯 田軍士不許擅差,妨其農務,違者處重法。工科給事 中郭永清疏令有司如舊制嚴督百姓以時闢田園, 修陂堰,種桑棗。從之。時四方奏報《雨澤疏》,舊皆貯通 政司,司臣有欲送貯科臣者。上曰:「祖宗所以令天下 奏雨澤者,蓋欲知水旱,以施恤民之政爾。今徒積貯 於科中,是欲上之人終不知也。如此則徒勞州縣,何 益哉?自今四方所奏雨澤,至即封進,朕親閱焉。」又諭 戶部曰:「農者,生民衣食之原,耕耘收穫,不可失時。自 今一切不急之役,有當用」人力者,皆俟農隙。前代蓋 有不恤農事,而以徭役妨耕作,召亂亡者,不可不謹。 一日召大興、宛平二縣官,諭曰:「爾親民職,宜加意撫 綏,使民先受其惠。近聞百姓猶有困徭役者,何也?昨 特敕詢民瘼,群臣固有知而不言,亦有欲言而不知 者。爾切近民,必非不知也,而亦不言耶?今與爾約三 日,凡民瘼悉具聞。若復坐視不理,必置於法。」因顧侍 臣嘆曰:「朕憂憫百姓,早夜不忘。而一城之中,猶上下 不通若此,況數千里外哉?古人所以戒《無逸》者也。」章 皇帝舊勞於外,知小民之依。元年,禮部進《藉田儀注》, 上覽之,謂侍臣曰:「先王制藉田以奉粢盛,所以率天 下務農,貴有實心耳。誠體祖宗之心,念創業艱難,憂 恤蒼生,使明德致治,達於神明,則黍稷之薦,不待親 耕;誠輕徭薄賦,使之以時,而貴農重穀,禁止游食,則 人咸趨稼,不待勸率。不然,三推五推何益哉?」嘗召戶 部夏元吉諭曰:「自古國家未有不繇民之富庶以享 太平,亦未有不繇民之困窮以致禍亂。朕夙夜勤圖 政理,所冀時和年豐耳。去冬多雪,今春益以雨澤,似 覺秋來可望。然一歲之計在春,尚慮小民阽於饑寒, 困於徭役,不能盡力南畝。其移文戒飭郡邑,省征徭, 勸農桑,貧不給者,發倉粟賑之。」朝退,語侍臣曰:「天日 上炎,正農夫耕耘之時。」因論聶夷中《鋤禾日當午》之 詩,且曰:「吾每誦此,未嘗不念農夫。」又曰:「幼時皇考親 寫是詩以示。」且問曰:「解否?」對曰:「稼穡艱難在此也。」皇 考笑而頷之。自是常教以農事銘於心,不敢忘。今宮 車不復還矣。言已,淚下如注。後有建言:洪武中命天 下栽桑棗,今砍伐殆盡,有司不督民更植,致民用無 資。上曰:「古宅不毛者罰里布。祖宗養民意甚重,其申 令郡縣督民以時栽植,仍遣官巡視。」五年同皇太后 謁陵。陵旁居民老稚,迎拜道左,太后顧謂上曰:「古帝 王保有天下,垂裕子孫,令聞長世者,惟能安民耳。國 家宜輕徭薄賦,以存恤為務,庶幾為民父母之道。」於 是皇太后過道旁農家,召其老婦,問其業安否,其婦 稚皆忻躍應對,質朴如家人然。皇太后喜,賜之鈔帛。 民有進蔬食酒漿者,親嘗之,舉以示帝曰:「此農家食 也,當知之。」既還自陵,道見耕者,以數騎往視之,從容 詢其稼穡之事,因取所執耒三推,顧謂侍臣曰:「朕三 舉已不勝勞,況常事此耶?人恆言勞苦莫如農,信矣。」 耕者初不知為帝也,既而中官語之,乃驚躍羅拜,呼 萬歲。命隨至營,人賜鈔六十錠,因述其語,次日以示 侍臣焉。又諭吏部,以欲使農民得所,在擇賢守令,出 御製《憫農詩》一章示之,而喜雨則有詩,織婦則有詩, 豳風圖則又有詩,令揭便殿資儆勵。又令北直地方 照洪武二十八年山東、河南事例,凡民間新墾田地, 無多寡不起科,有氣力者任其種作。當是時,天下方 脫鋒鏑湯火之苦,守令尚保舉久任,肅法字下,役簡 賦薄,安堵蕃阜,號稱治平。比英宗沖齡嗣位,猶襲餘 庥,不忘民瘼。正統中,詔農桑衣食,本原布政、按察司 及巡按御史嚴督州縣官及時勸課,果有所惰,有荒 棄田不治者,移所在。田少丁多,民往種之。成化九年, 添設省直煩劇府、州縣判丞官一員,專理勸農。時貴 戚內臣往往受姦民投獻,奏討莊田。而長寧伯周彧 以皇太后弟與真定武強縣民爭田,詔刑部郎彭韶 勘實。韶詣田所環視訖,歸自劾,言:「真定在堯舜為冀 州之域,賦第一等,或錯出第二等。說者謂如《周官》有 田一易再易之類,蓋以其地有歲一收,或間歲、間二 歲而一收者,所以賦有不同,則是未嘗逐畝定賦,而 一畝必兼數畝之地明矣。國家簡覈天下土田,計畝 定賦,已有成額,而乃令山東、河南額外荒田,任力開 墾,永不起科。後宣皇帝於北直隸地方,亦照其例,是 祖宗之心即堯舜之心也。天順二年,太監韓諒奏討武強縣苑糧地五百頃,而英皇帝不許,是英皇帝之 心即祖宗之心也。後乃因廣長侯家人橫放,民不堪 擾,將前地」並韓諒還官地減輕起科,已出無柰。今周 彧又奏求前地,有司不能明白敷奏,以為地多有餘, 再請量出無糧地七十餘頃𢌿之。臣等親詣田所,見 其地有高阜者,有低窪者,有平坦苦墝薄者,天時不 同,地利亦異。如亢旱則低者有秋,而高者赤地;水澇 則高處稍熟,而低為巨浸,沿河者流溢不常,鹼「薄者 樹藝不殖,截長畀短,彼此乘除,必須數畝之地,僅得 一畝之入。是以堯舜行錯法於前,我祖宗任開種於 後,良為此也。即今彼處民人追賠馬匹、起運糧草、砍 柴人夫、京班皂隸等項賦役,已為煩劇,而所深賴者, 以顧戀地業,盡力耕種,取給旦夕耳。今若計畝丈量, 餘盡豪奪,歸之外戚,彼安所復計哉?臣知其非死則 徙,所必致矣。且自古立國,皆重根本。真定近在畿內, 理宜加厚。而戚里功臣之家,錦衣美食,與國同休。但 能存心謹厚,自將富貴永保,奚待與民爭衣食之利 哉?況卜世無疆,法當垂久。地土有限,而求者無窮,後 將何以給之?」疏上,逮詔獄。以科道交章論救,得釋。其 後弘治中,壽寧侯張鶴齡有河間賜田數百頃,欲併 其傍近民田千餘頃得之,而乞均其稅於民田之無 稅者。所賜田,乞畝稅銀二分。戶部尚書周經執不可, 言:「河間地多沮洳,比因連旱,民即退灘耕之,稍有收 獲。然一遇大潦,旋歸淤沒。倘頓令增科,貽害無窮。且 王府賜田,例畝稅三分,而此獨二分,人將謂朝廷待 外戚與宗藩異矣。又憲廟后妃家亦有私田,與今賜 田比,一切奪之,彼無以為業,又將謂待張氏與他國 戚異矣。」屢疏得允。後有以雄縣退灘地獻為東宮莊 者,亦感經奏,抵之罪。蓋孝皇帝方銳意圖治,農桑不 擾,蠲恤頻行。蒞政之初,戶部尚書李敏奏:「今籍田具 舉,而天下之勞苦莫如農民。若不親見其事,何繇知 其艱難?請於耕籍中增上中下農夫各十人,服常服, 執農器,令其終畝,或賜食賜布,以慰其勞,明重農之 意。」上曰:「朕正欲觀其艱苦。」從之。事畢,人賜布一疋。既 允撫臣言,疏治河南彰德等府州縣渠堰,凡王府屯 官之兼併,豪右碾磨之侵據,悉釐正之。尋又遣工部 濬吳松白茅港,以泄積澇,便農作。諸勤恤深厚類若 此。至若皇莊田,國初所無,亦起於成化之初。蓋倣宋 季年力田課租,而典以中官。弘治中,戶部郎中周軫 言:「天子藏富於民,而皇有莊,是示天下私也,宜盡賦 以與民。即不然,革管莊內臣,責有司課租粟解部輸 入為猶愈。」時景州阜城、獻縣民田萬頃,界連東宮莊。 其內侍欲冒占之。民訴於朝,命戶部員外蔡廉偕御 史、錦衣官往勘。內侍遣人邀之曰:「田歸我講讀官可 得也。」廉曰:「以萬人之命易一官,吾不忍為也。」至其地, 遍集居民,指陳故跡,卒以所占田盡歸於民。同事者 難之,廉曰:「我戶部也,有害吾獨當,公何憂。」既命下,皆 從所擬,然時不過數處而已。至正德間,佞倖用事,皇 莊始盛,至跨州連邑三百餘處,畿輔大困。嘉靖初,給 事中底蘊言:「正德年來,大猾捏稱湖蕩不耕之地,投 納勢要,奏立皇莊,比近民田,多所影冒。宜嚴加查勘, 以豁民害。」於是詔科臣夏言、御史樊繼祖、主事張希 尹會撫、按查覈。還奏曰:「皇莊之設,初不甚廣。正德增 加,計為田二十萬九百一十九頃有奇,占民地計二 萬二百二十九頃有奇。厲階起於奸人,欲規纖利以 媚朝廷;流弊溢於勢家,欲奪民產以肥私室。在宮闈, 則中宮禁卒緣是肆出,而郡縣被其騷擾;在勳戚,則 豪奴悍僕,藉以勒併,而官府莫敢誰何。實累朝積弊 之政,至正德而極也。自今皇莊租稅,宜照原例,畝納 銀三分,解」部類進,而皇親功臣赴闕關領,禁中官宦 僕毋得出,收受幸甚。於是前弊盡革。下詔言:「農者衣 食所出,王政之首務也。各該巡撫所屬官帶農田銜 者,不許營別差委,務督令舉職,循行勸課。其原未設 官者,委佐貳主之,歲嚴課其殿最。其土田為水沙衝 塞、江海坍淤者,節有豁除,所司不能究宣。獨優富豪, 不及貧弱,加之攤派包賠,細民滋困,其擇廉力官勘 覈豁除之。國初畿甸民稀,原奉旨開種,永不起科矧 今生齒日繁,土畢墾發,寧有荒曠可復請佃?而諸勳 戚之家,信奸徒作使,朦朧陳乞者,聽戶部核究焉。」至 九年,乃建先蠶壇於北郊。十年,行祈穀禮於大祀殿, 召學士翟鸞等偕往西苑視收穫。上御邠風亭,諭諸 臣曰:「農之勞苦,親見為真。」聖祖常有訓曰:「衣帛當思 織婦之勞,食粟當念農夫之苦。以此觀之,委為粒粒 辛苦也。」又特建無逸殿,書《周書無逸篇》於其壁,題其 旁亭曰「省耕」、曰「省斂倉」、曰「恆裕。」刻興獻考睿製《農家 忙律》於殿壁,御為文以記之。十八年,還自顯陵,途中 為賦《麥浪》詩。本年禱雨宮中有應,又明年禱雪有應, 皆為賦詩誌喜。時蓋元修未啟,南北兵戈未熾,而上 所為,垂章光於蔀屋,灑露潤於窮簷,蓋猶有恭儉之 思焉。嗣是神宗初政,勵精至十三年春,久不雨,屢禱 未應,命禮部具躬禱南郊儀以聞。上曰:「天象災旱,朕為黎庶祈禱,豈憚步勞,不乘輦可也。」至期,步詣郊壇, 上於幄次諭撫臣曰:「亢旱為災,雖朕不德,亦以天下 有司多貪暴,為民害,干天和耳。自今其慎選無忽。」仍 步還宮,浹旬乃大雨。是舉也,自宮殿至壇壝,往返幾 二十里,而上乾心露禱,趨赴略無倦色。於都哉!列聖 相承,惟是休養生息、恪重農事;其所以垂億萬載無 疆之庥,曷有既哉!顧說者謂燕、趙古「稱雄富,而今遠 漕數千里之粟於東南,近棄可耕之地於三輔,使畿 甸一望,雚葦海壖率成沮洳,是西北之地利未盡墾 也。三吳昔號澤國,而今急期會之報於催科,緩勸相 之法於撫字,致塘浦淤而不治,隄防缺而不修,是東 南之水利未盡復也。且也戴茅服襏,道殣相望,而廢 居鬻販之家,乘堅刺肥,連車列騎,雖蒼頭廬兒,莫不 媮衣而美食,則農害也。四方剜肉醫瘡,鬻田質子,而 貂璫戚畹之族,比櫛崇墉,履絲曳縞,彈丸蹴鞠,漿酒 藿肉,若不知有下土之耗斁,則農害也。時食禮用,謹 藏其餘,以待凶荒。而乃奢侈成俗,靡酒秣畜,競騖於 錦繢奇巧之觀,窮竭於室廬輿馬之飾,而一簪之值, 幾於百金,一席之饌半乎中產」,則農害也。細民手胼 足胝,竭蹶上供,而管庫、監當之屬,肆其侵琢。至胥吏 舞刀筆之奸,貪墨恣谿壑之欲,賦則盜上匿下,役則 漏富欺貧。一時之借辦遂朦朧以為例;已蠲之逋欠 猶搜索而訶完,則農害也。至若富者可耕而不屑於 襏襫,貧者欲耕而多恡於牛種,稱貸課業,則勤在單 弱而利歸豪門;冒濫派科,則耒未釋手而追呼踵至。 遂使因佃災及其身,遺逋累及乎鄰,則農害也。凡若 此者,不有以開導而懷保之,欲其盡力於南畝,豈可 得乎?《大誥》有曰:「凡州縣官以戶口增、田野闢為尚。所 行事蹟,御史監司覈報明實,以憑黜陟。」蓋國初三尺 新懸,有司奉行惟謹,未嘗「特為農事設專官,人盡農 官也。以農桑責之郡縣,以屯種責之衛所,非農事修 舉,不得註上考。蓋設官分職,原以為民,舍此更何事 哉?嗣後不察,而增設府州縣勸農佐貳,設屯田水利 臬臣,又或特遣重臣以經理之。彼牧民之長,其賢者 亦或體上愛養至意,不然者,且見以為業有專官,而 己可弛擔」也。古天子巡狩入其境,田野闢受上賞,荒 蕪不治蒙顯罰。即《憲綱》一款所云:「農桑乃生民衣食 之源。」仰府州縣行移提調官,常勸諭農民趁時種植, 仍將種過桑麻田畝計料絲棉等分豁,舊有新收,具 數開報。此乃巡按御史之急務,今則徒為文具而已。 其所旌舉,初何嘗稱某守、某令興過若干水利、勸過 若干農桑乎?如邇年都御史孫丕揚,請以《保民實政》 五事課有司,庶幾申明高皇帝要束,柰何率弁髦之 也。且夫守令分符而治一方,儼然古封建侯伯之尊。 士抱遺經釋褐,輒提千百里之封,不可謂不遇。乃民 事不以關心,而一任蒿萊之彌望,謂誦法何?昔者趙 邦清之為滕縣也,均田治水,儲粟賑災,怨勞有所不 避,夫豈異人任哉?試一思之,今之民非異於古也。古 先王所為治地、分田則壤、成賦之區,今未始不可考 而稽也。誠為飭皇祖之法,慎守牧之選,因封疆之宜, 修霪之備,以勞來安集,奠流移以寶農勸穡,驅游 惰以雞豚畜牧,廣孕字以開荒鑿渠。普利賴人治其 山林川澤,而接壤成可耕之地;人汰其飛詭兼併,而 通都無敗群之奸;人開其禮樂教化,而比屋倡任恤 之風;人整其保伍卒乘,而合野壯無形之險。有司以 此上監司,監司以此上巡按御史部院,一視以為考 成,務久其任而實行之,俾一如高皇帝之所以養育 元元者。民獲再登春臺,若身遊《洪武間》,豈不亦濟時 之鴻烈也哉。
學菴類稿
[編輯]《明食貨志農桑》
[編輯]帝王制御區宇,建德固本,未有不務民於稼穡者也。 衣食,生民之大命。《語》云:「農事傷,饑之本也,女紅害,寒 之本也。」饑寒狎至,而能亡為非者,寡矣。元末寇盜𧔧 午,民棄土不耕。明太祖奮自𤰝畝,親嘗艱凶,尤篤隱, 加惻怛於天民。渡江初,即以康茂才為營田使,巡視 隄防水利,下令凡農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 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有司親臨督勸,不種桑者 罰絹一匹,不種麻及木棉者罰麻、棉布各一匹。春時 令有司勸農,秋觀其穫,事行勸懲焉。禁民種秫。《令》曰: 「曩者以民間造酒醪,糜米麥,行禁酒之令,而穀價稍 平。或頗以為益,令農民今歲其毋得種秫。凡為此者, 欲五榖豐稔而價平,吾民得所植以養生,非有所苦 也。」當是時,江楚悉平,惟張士誠未克。太祖即吳王位, 四年丁未,稱吳元年,免太平、應天、鎮江租,又免徐、宿、 濠、泗、壽、邳、東海、安東、襄陽、安陸諸府州縣並新復土 地租徭。先是,征繕四出,頗徵糧於民,名曰寨糧。又徵 廣陽、建平民義守,廣德民失農業。克金華時,軍食不 給,增民租,及是次第皆免罷。洪武元年八月克燕都。 二年春,享先農,行耕藉禮。命皇后率內外命婦蠶於 北郊,歲為常。是歲,免山東西、北平、河南及秦、隴民田租。又以太平、應天、鎮江、寧國、廣德、無為、滁、和師旅之 興,仰其供億,並免今年田租。自是,蠲租之詔屢下,遇 災旱輒免,甚者遣使往賑之。關中新附民饑戶賜米 粟,惠政亟行。嘗幸鍾山回,由獨龍岡步行至淳化門, 謂侍臣曰:「朕久不歷農畝,適見耘者,冒暑甚困,苦閔 其勞,不覺徒步至此。為之司牧者,曷閔念之,衣帛當 思織女之勤,食粟當念農夫之苦,朕嘗惻然於心也。」 命種桐、棕、漆樹於朝陽門外,鍾山之陽,總五十萬餘 株。設漆園百戶,二甲軍百;棕園百戶,一甲「軍百;桐園 百戶,二甲軍二百四十。」棕漆三年一採,僅二百觔,桐 樹歲得油百五十觔,欲以資工用,省民力,而所費幾 百倍。然太祖為之不惜,意在率民也。至宣德三年,朝 陽門所植漆桐、棕樹之數,乃至二百萬有奇。太祖又 令廬、鳳、滁、和民種棗、柿戶二百株,民間隙地皆令種 桑、棗,授以種法,里百戶種秧二畝。始同力運柴草燒 地,已乃耕,比三燒三耕已乃種。秧高三尺,分植之,壟 廣五尺。初年課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已 具如《目報》。又令益種木棉。先是,和州修桐城堰閘,東 門石閘,堰堤周二百餘里。濬洪渠堰,溉涇陽、高陵等 五縣田。長樂縣築海堤,田無斥鹵之患。鄞縣民詣闕 言:「縣田百萬頃,資東錢湖水灌溉,岸有七堰,乞併治 之。臨海縣民亦乞修濬橫山嶺河道水閘。」尋遣監生 人材詣天下,督吏民脩農田水利,具敕天下諸陂塘 湖堰可瀦蓄備旱熯,宣洩防霖潦者,各因地修治。二 十八年,奏開天下郡縣塘堰凡四萬九百八十七處, 河四千一百六十二處,陂渠隄岸五千四十八處。初 定科麻畝八兩,木棉畝四兩,栽桑者四年有成乃徵。 是歲命山東、河南栽種桑果,及新墾地均免科。湖廣 上州縣種過桑、棗柿栗等,以株計,凡八千四百三十 九萬。蓋天下慮無不興於田功矣。是歲二月,上元縣 典史隋吉言:「農民一夫一婦,受田而耕,一有疾病,荒 廢農業。請命鄉里,立為民社。農時有疾病,則協力助 耕,庶田不荒蕪,民無饑窘。」上然之,諭戶部曰:「古者風 俗淳厚,民相親睦。貧乏患菑,親戚相救;婚姻死喪,鄰 保相助。近世教化不明,風俗頹敝,鄉鄰親戚不相周 恤。甚者強陵弱,眾暴寡,富兼貧,大失忠厚之道。朕即 位以來,頻煩教誡,於今未臻其效,豈習俗固未易變 耶?朕置民百戶為里,一里之間,富者助財,貧者助力, 民豈有窮苦急迫之憂?耕穫之時,一家匱力,百家襄 之,百姓豈有不親睦者乎?」命天下鄉置一鼓,農月晨 鳴鼓,眾皆會。其惰者里老督併之,不率者罰,里老惰 不督勸亦罰。太祖開國,百度具舉,於民事尤兢兢焉。 大小臣工,下及黎庶,皆得上書言事,民間水旱疾苦, 「不壅於上,聞歲凶饑,先發廩賑貸,後聞,著為令。」詔有 司考課,必書農桑學校之績,分給湖廣諸郡桑種。山 東、河南民多媮惰,遣使分詣州縣督其耕。禁末作,革 侈靡,四民各守其業,毋遊食,幾於富庶。太祖崩,太孫 孱主在上,太宗以藩服謀篡帝位,天下復罹兵革。及 乎即位,修洪武之政,鑄農器,給山東「被兵之民,增築 和州圩埂三十餘里」,命夏原吉治水江南,蠲租賑饑, 一歲數行。太子監國,又時時賜租,復佐百姓之急。然 其時營建京邑陵寢,勞民於工作,勤於遠略,六師出 塞無寧歲,殊輕用民力矣。仁宗為太子時,從上出視 圜丘,上命左右導之,遍歷農家,觀其居處、飲食、服用, 以知民艱。監國時赴召。過鄒縣,見民婦子攜筥捃、拾 草實入民舍,老稚皆衣百結。歎曰:「民隱不上聞,乃至 此乎!」令發粟以賑。迨即位,躬耕藉田,詔郡縣賑水旱 缺食。其或流亡、田土荒棄,與除豁。已,奏報上,上謂戶 部尚書夏原吉曰:「土田,民賴以衣食者也。今所在州 郡奏除豁者眾,豈百姓苦於征徭、相率轉徙與?抑年 饑食不足,加以疫癘致死亡也,吾民何以至此?自今 一切科徭,務撙節,毋煩苛,凡政令不便民者,具條以 聞。」淮、徐、山東饑,立時召閣臣草詔蠲田稅,停罷官買。 初,洪武中,令天下州縣長吏月奏雨澤,承平日久,率 視為不急之務。上初即位,通政司請以四方雨澤章 奏送給事中收貯。上曰:「祖宗所以令天下奏雨澤者, 欲前知水旱以施恤民之政,此良法美意。今州縣雨 澤章奏,乃積於通政司,上何由知?又欲送給事中收 貯,是欲上之人終不知也。自今奏至即封進,朕親省 覽焉。」帝篤念民依,於凡民困如拯焚溺,可謂仁主太 子。宣宗即位,嘗於朝退誦聶夷中《鋤禾詩》,謂左右曰: 「朕八九歲讀書,皇考臨視,舉筆書此詩,教以農事。」嗚 呼!有明本重農基,國若仁心為質,視民如傷,不務飾 美,仁宗貽謀,過二祖遠矣。宣宗初,遣使視農事,增置 督農官。《禮臣進耕藉田儀》,上曰:「先王制,藉田率天下, 於農務貴實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屢申栽種桑 棗之令,撥官牛給民耕種,周忱況鍾修東南水利,每 遊幸則召問農夫,舉耒以知其勞。巡近郊,觀穫讀《漢 書序》,論循吏、文翁、王成、黃霸、龔遂、朱邑、召信臣之賢, 慨然思得如六人者,布於郡邑。作《憫農詩》示吏部尚
書郭璡,其辭曰:「農者國所重,八政之本源。辛苦事耕作,憂勞亙晨昏。豐年僅能給,歉歲安可論。既無糠覈肥,安得繒絮溫。恭惟祖宗法,周悉今具存。遐邇同一 視,覆育如乾坤。嘗聞古循吏,卓有父母恩。惟當慎所 擇,庶用安黎元。」天旱,躬禱社稷,已而雨,作《甘雨歌》。閱 書畫庫,得趙孟頫所繪《豳風圖》,賦之。一日,御便殿,出 織婦詞示侍臣曰:「真西山言農桑衣食之本,為君者, 當詔儒臣以農夫紅女耕蠶勤勞之狀,作為歌詩,使 人誦於前。又繪為圖,揭於宮掖,布之戚里,使皆知民 食之艱,衣食之所自,朕所以賦此也。」詔修陂塘閘垻, 年久坍塌不能瀦泄、淤塞不能灌溉者,豪強占據者 還之官。府縣官考滿,以農田水利為殿最。新安縣知 縣陶鎔言:「邑在山谷,瘠土薄收,今歲民艱食,採拾不 自給。驛有儲糧,欲申請待報,而民命在旦夕,輒先發, 需秋成還官,請」伏專擅之罪。上曰:「真民牧也。」下敕褒 諭。洪熙間,黃巖縣修築海際石閘一十八所,土垻一 十餘處。至是,高要縣築堤堰,修水竇。歸安縣知縣華 嵩言:涇陽縣舊有洪堰,瀦水溉涇陽、醴泉、三原、高陵、 臨潼五縣田八千四百餘頃。一時皆為修治。是時,三 楊以舊臣參機務,蹇義為吏部,夏原吉、黃福為戶部, 陳瑄主漕運,周忱、于謙為巡撫。守令尚保舉而久任, 如況鍾、何文淵、陳本深、胡壽安、孔友諒者,皆有循績。 盡心農穡之事,役簡賦平,老幼厭粱肉,煢獨餘糧粟, 安堵蕃阜,號稱「治平。」正統初,四川瀘州以土不宜桑 棗,難及,令格乞隨地宜蔬果、麻薴、木棉,但足資生養, 令廣植。詔報可。令有司秋成時修築圩岸,濬陂塘,以 太僕寺官牛一萬頭,給民收牧耕種。申樹植之法,勸 富民出穀貸民種。及乎王振用事,貪吏剝民,浙、閩、麓 川用兵轉餉,東南騷然,仁、宣之政衰已,景帝臨御,邊 事方殷,歲洊凶,撫臣王竑擅發粟賑淮、徐饑。上聞之, 亟稱其賢,曰:「非王竑,饑死我百姓矣。」憲宗初政,耕藉 田,禁種秫。濬寧夏五渠,溉蕪田一千三百頃。復弋陽 官陂二,溉田二萬餘畝。濬紹興府東小江、鄧川州湖 澤。定長運法,添設參政、同知、通判、丞、簿等官,專理勸 農。敕布政、按察二使司覈洪武原設預備四倉,儲蓄 務充足,以備旱潦。詔有司課農,修築陂塘。然中外時 有寇竊,奄寺女寵交煽,賞賚無節,府庫空虛。若皇莊 之立,始於即位之初,沿至弘治、正德間,寖以廣濫,為 禍烈矣。孝宗行耕藉田,禮,以倉積定,有司考禁宰耕 牛,經理蘇、松水利。武宗畋遊無度,工作繁興,皇莊宮 店,所在為民陷阱。中人鎮守遍天下,攘奪商利,妨廢 農業。世宗嘉靖初,禁京師民造酒,淮安民造麯。詔治 農官不得別有所理,務使舉職原未設官者,佐貳主 之。其劇郡間復添設,建先蠶壇於北郊。其制準先農 壇。壇旁設採桑壇、蠶室室二十七間,為浴蠶之所。倣 藉田制。皇后行親蠶禮,未久,廢建土穀祇、先蠶壇於 西苑,名「土穀壇」,曰「帝社帝稷。」藉田在南郊,天子所躬 耕。西苑地五頃七十畝,歲用農夫五十人,老人四人 耕穫,天子常臨觀之。向有戶部官提督,中廢,至是乃 復。隆慶元年,又廢戶部官,令太監督理。世宗初載,篤 意行古禮,耕藉親蠶,稽古定製,鄭重至矣。乃行之不 數年,遂廢耕蠶禮。雖久不親行,禮官猶以故事請上。 常命戶部官祀先農,女官祀蠶祇。至四十一年,詔勿 復奏。然而嘉禾瑞穀,無歲不獻也。穆宗頗修其制。迨 乎神宗,海「內晏安日久,重熙累洽,百姓家給人足,太 倉之粟足支十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然帝實多 慾,怠於政事,惟日夕與宦寺講求貨利,礦稅抽採,璫 使諸道分出,驅民如牛馬。有司一忤璫意,立械繫檻 車,民生愁苦,所在生變。延於光熹,璫禍尤烈,人心思 亂,揭竿四起,以迄懷宗之亡,農桑之務,蓋未遑」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