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26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二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六十六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二百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二百六十六卷目錄

 粥部藝文

  喫茗粥作        唐儲光羲

  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李商隱

  豆粥           宋蘇軾

  口數粥行         范成大

  食粥詩           陸游

  薄粥詩           前人

  豆粥           僧惠洪

  戲鄭秀才         金劉勳

  灤京雜詠        元楊允孚

  食茯苓粥         明周砥

  煮粥詩          張方賢

 粥部選句

 粥部紀事

 粥部雜錄

 粥部外編

 糕部彙考

  方言糕雜釋

  歲時記食祿糕

  藝苑雌黃棗糕

  山家清供糕 大耐糕 廣寒糕

  市肆紀

  帝京景物略花糕 榆錢糕

  本草綱目

  遵生八牋五香糕方 鬆糕方 高麗栗糕方到口酥方

  雲蕉館紀談雲液紫霜

  海槎餘錄丹桂花糕

 糕部藝文

  謝韓幹送絲糕       宋陳造

  九日陪諸閣老食賜糕次謝授經韻

               明高啟

 糕部選句

 糕部紀事

 糕部雜錄

 糕部外編

食貨典第二百六十六卷

粥部藝文[編輯]

《喫茗粥作》
唐·儲光羲
[編輯]

當晝暑氣盛,鳥雀靜不飛。念君高梧陰,復解山中衣。 數片遠雲度,曾不蔽炎暉。淹留膳茶粥,共我飯蕨薇。 敝廬既不遠,日暮徐徐歸。

《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李商隱
[編輯]

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今日寄來春已 老,鳳樓迢遞憶《鞦韆》。

《豆粥》
宋·蘇軾
[編輯]

「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公孫倉皇奉豆粥。濕薪破 竈自燎衣,飢寒頓解劉文叔。又不見金谷敲冰草木 春,帳下烹煎皆美人。萍虀豆粥不傳法,咄嗟而辦石 季倫。干戈未解身如寄,聲色相纏心已醉。身心顛倒 自不知,更識人間有真味。豈如江頭千頃雪色蘆,茅 簷出沒晨煙孤。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 我老此身無著處。賣書來問東家住。臥聽雞鳴粥熟 時,蓬頭曳履君家去。

《口數粥行》
范成大
[編輯]

家家臘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大杓撩鐺分口 數,疫鬼聞香走無處。鎪薑屑桂澆蔗糖,滑甘無比勝 黃粱。全家團欒罷晚飯,在遠行人亦留分。襁中孩子 強教嘗,餘波溥霑獲與臧。新元葉氣調玉燭,天行已 過來萬福。物無疵癘年穀熟,長向臘殘分豆粥。

《食粥詩》
陸游
[編輯]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 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薄粥詩》
前人
[編輯]

薄粥枝梧未死身,飢腸且免轉車輪。從來不解周公 意,養老常須祝鯁人。

《豆粥》
僧惠洪
[編輯]

出碓新秔明玉粒,落叢小豆楓葉赤。井花洗秔勿去 萁,沙缾煮豆須彌日。五更鍋面漚起滅,秋沼隆隆疏 雨集。急除烈焰看徐攪,豆才亦趁洄渦入。須臾大杓 傳淨甕,浪寒不興色如栗。食餘偏稱地爐眠,白灰紅 火光濛密。金谷賓朋怪咄嗟,蔞亭君臣相記憶。我今萬事不知他,但覺銅缾蚯蚓泣。

《戲鄭秀才》
金·劉勳
[編輯]

張老豆新頻見餉,鄭家米鑿不須賒。客來粥熟吾能 辦,要與齊奴鬥咄嗟。

《灤京雜詠》
元·楊允孚
[編輯]

狼山山下曉風酸,掩面佳人半怯寒。倚戶殷勤喚嘗 粥,正宜倦客宿征鞍。

《食茯苓粥》
明·周砥
[編輯]

荷钁穿雲得茯苓,作糜從此謝吞腥。齋廚自啟添松 火,香韻初浮滿竹庭。時憶《紫芝》歌舊曲,尚尋《黃獨》制 頹齡。今晨暫輟青精飯,與潔方壇味玉經。

《煮粥詩》
張方賢
[編輯]

「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兒女熟商量。一升可作二升 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 羹湯。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

粥部選句[編輯]

《楚辭》:「精瓊糜以為粻。」

《魏武帝苦寒行》,行行日以遠,人馬同時飢。擔囊行採 薪,斧冰持作糜。

粥部紀事[編輯]

《汲冢周書》:「黃帝始烹穀為粥。」

《括地圖》:「羿年五歲,父母入山。羿年二十,能習弓射。隨 往,每食糜則餘一杯也。」

《太公金匱》:武王伐紂,都洛邑,而雪深丈餘。師尚父使 人持一器粥,開門而進曰:「天寒,故進熱粥以禦寒。」 《錄異傳》:周時,尹氏貴盛,五世不別會食數千人,遭饑 荒,羅鼎作粥啜之,聲聞數十里。

尹氏有三人墮糜鑊中,輒焦爛,糜深故也。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冬,衛侯與元咺訟,甯武子為輔, 鍼莊子為坐,士榮為大士。衛侯不勝,殺士榮,刖鍼莊 子,謂甯俞忠而免之。執衛侯,歸之於京師,寘諸深室, 甯子職納橐饘焉。」饘,糜也。

《韓詩外傳》:楚莊王使使齎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 曰:「臣有箕箒之使,願入計之。」即謂婦人曰:「楚欲以我 為相,今日相即結駟列騎,食方丈於前,如何?」婦人曰: 「夫子以織屨為食,食粥毚履,無怵惕之憂者何哉?與 物無治也,而徇楚國之憂,其可乎?」於是遂不應聘,與 婦去之。《詩》曰:彼美淑姬,可與晤言。

《左傳》襄公十七年,齊晏桓子卒,晏嬰麤縗斬苴絰帶, 杖菅屨,食粥,居倚廬,寢苦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禮 也。」

昭公七年秋九月,《正考父鼎銘》云:「饘於是,粥於是,以 餬余口。」

《禮記·檀弓》: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諡於君。君曰:「昔者 衛國凶飢,夫子為粥與國之飢者,是不亦惠乎!」 悼公之喪,季昭子問於孟敬子曰:「為君何食?」敬子曰: 「食粥,天下之達禮也。」

穆公之母卒,使人問於曾子曰:「如之何?」對曰:「申也聞 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 達於庶人』。」

《莊子讓王篇》:顏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餰粥。 《史記趙世家》,左師觸龍見太后曰:「『食得無衰乎』?太后 曰:『恃粥耳』。」

《倉公傳》:倉公姓淳于氏,名意,文帝詔問治病死生驗 者幾何人,意對曰:「陽虛侯相趙章病,臣意診其脈曰: 迵。」音同《風迵》風者,五日死,而後十日乃死。所以過期者, 其人耆粥,故中藏實,中藏實,故過期。

《七略》:「宣帝詔徵被公命誦《楚辭》,每一誦,輒與粥。」 《後漢書禮儀志》:「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 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糜粥。」

《馮異傳》:王郎起,光武自薊東南馳,晨夜草舍,至饒陽 無蔞亭,時天寒烈,眾皆饑疲,異上豆粥。明旦,光武謂 諸將曰:「昨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後以征西大將軍 朝京師,賜以珍寶衣服錢帛,詔曰:「倉卒無蔞亭豆粥 厚意。」久不報。

《樊宏傳》:「宏子儵,事後母至孝,及母卒,哀思過禮,毀病 不自支,世祖常遣中黃門朝暮送饘粥。」

《獨行傳》:「陸續,會稽人,仕郡戶曹史。時歲荒,民饑困,太 守尹興使續於都亭賦民饘粥,續悉簡閱其人,訊以 名氏,事畢,興問所食幾何,續因口說六百餘人,皆分 別姓字,無有差謬,興異之。」

《曹褒傳》:「褒為將作大匠,時有疾疫,褒巡行病徒為致

醫藥,經理饘粥,多蒙濟活
考證
《東觀漢記》:「曹褒遷將作大匠,上聞褒病,使致醫藥糜

粥。」

《讀書鏡》:魏昭者,陳國童子也。師事郭泰。泰命作粥,呵 曰:「高明為長者作粥,使沙不可食。」擲杯於地。昭復進 之,泰復呵之,如是者三。泰喜曰:「吾乃知子之心矣。」 《風俗通》:范滂父字叔矩,遭母憂,既葬之後,饘粥不贍。 司徒詔滂,滂曰:「老父年尊,絕意世事。遂不得辟也。」 《世說》:賓客詣陳太丘宿,使元方、季方炊。太丘問炊何 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 著簞,今皆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彷彿志 之。二子俱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 飯也?」

《後漢書。獻帝紀》:「興平元年,穀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 二十萬。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倉米豆為饑人作糜 粥,經日而死者無數。帝疑賦卹有虛,乃親於御坐前 量試作糜,乃知非實。詔汶可杖五十。」

《袁宏紀》:獻帝敕侍中劉艾取米豆五升,於御前作糜, 得滿三盂。於是詔尚書曰:「米豆五升得糜三盂」,而人 委頓,何也?

《九州春秋》:臧洪為青州刺史,為袁紹所圍,糧盡,廚有 米三斗,主簿啟白欲以為糜粥。洪嘆曰:「吾獨食此何 味?」命為薄粥,與眾共歠之。

《廣志》:「遼東赤粱,魏武帝以為御粥。」

魏武《遺令》吾,夜半覺小不佳,至明日飲粥,汗出,服當 歸湯。

《曹植表》諸老,「熙朝之輔,每作粥食,肴惟蔬薤。」

《世說》:許允為吏部郎,多用其鄉里。魏明帝遣虎賁收 之,婦云:「無憂。」尋還,作粟粥待。頃之,允至。

《三國·魏志曹真傳》《魏末傳》曰:曹爽等令李勝辭宣 王,並伺察焉。宣王見勝,勝自陳「無他功勞,橫蒙特恩, 當為本州。」詣閣拜辭,不悟加恩,得蒙引見。宣王令兩 婢侍邊持衣,衣落復上,指口言渴求飲。婢進粥,宣王 持杯飲粥,粥皆流出沾胸。勝愍然為之涕泣。

《吳志朱桓傳》:「桓除餘姚長,往遇疫癘,穀食荒貴,桓分 部良吏,隱親醫藥,飧粥相繼,士民感戴之。」

《吳錄》:「海鹽李壽作糜,以食饑者,而不自名。」

《晉書石崇傳》:「崇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 崇為客作豆粥,咄嗟便辦,每冬得韭。」虀嘗與愷出 遊,爭入洛城。崇牛迅若飛禽,愷絕不能及。愷每以此 三事為恨,乃密貨崇帳下,問其所以。答云:「豆至難煮, 豫作熟末,客來但作白粥以投之耳。」

《世說》:郗嘉賓嘗三伏之月詣謝公,時炎暑熏赫,諸人 雖當風交扇,猶沾汗流離。謝著故絹衣,食熱白粥,宴 然無異。郗謂謝曰:「自非君體,幾不堪此。」

《徐廣記》:「愍帝建興四年,京師糧盡,屑麴為粥,即以供 帝。」

《王薈別傳》:「薈為吳郡內史。其年大饑,薈出私財為百 姓饘粥,全活甚眾。」

王隱《晉書》,「賊杜弢下,蜀人饑,陶侃多作粥以待之,於 是悉降。」

《殷康集》:康為武康縣,教曰:「郭邑居民有死喪者,可令 送餌粥。」

王隱《晉書》,「孔恆大作粥,置門外,呼饑人食之,謂是嗟 來」,皆無往食者。

《俗說》:「晉簡文集諸談士夜坐,每自設粥。」

王東亭常之吳郡就汰公,宿別汰。公設豆藿糜,自噉 一大甌。東亭有難色,汰公強進半甌。

《宋書隱逸傳》:戴顒父逵,兄勃,並隱遁有高名。中書令 王綏嘗攜賓客造之,勃等方進豆粥,綏曰:「聞卿善琴, 試欲一聽。」不答,綏恨而去。

《孝義傳》:「何子平母喪,值大明末,東土饑荒,繼以師旅, 八年不得營葬,晝夜號絕,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 暑避清涼,日以數合米為粥,不進鹽菜。」

《南齊書皇后傳》:「宣孝陳皇后生太祖。太祖年二歲,乳 人乏乳。後夢人以兩甌麻粥與之,覺而乳大出,異而 說之。」

《梁書張弘策傳》:「弘策幼以孝聞。母常有疾,五日不食, 弘策亦不食,母強為進粥,乃食母所餘。」

《蕭景傳》:「景為南兗州刺史,會年荒,計口賑恤,為饘粥 於路以賦之。」

《南史梁任昉傳》:「昉為義興太守,歲荒民散,以私奉米 豆為粥,活三千餘人。」

《孝義傳》:「庾道愍族孫沙彌,母劉氏亡,水漿不入口累 日,初進大麥薄飲,經十旬方為薄粥。」

《梁書王志傳》:「志,琅邪臨沂人,天監元年,遷丹陽尹。時 年饑,每旦為粥於郡門以賦,民稱之不容口。」

《昭明太子統傳》:統母丁貴嬪薨,水漿不入口,每哭輒 慟絕。高祖遣中書舍人顧協宣旨曰:「毀不滅性,聖人 之制。禮不勝喪,比於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毀如此?可 即彊進飲食。」太子奉敕,乃進數合。自是至葬日進麥 粥一升。高祖又敕曰:「聞汝所進過少,轉就羸瘵。我比更無餘病,正為汝如此。胸中亦圮塞成疾,故應強加」 饘粥。不使我恆爾懸心。雖屢奉敕勸逼。日止一溢。不 嘗菜果之味。

《珍珠船》梁武帝寒食賜麥粥。

《陳書孝行傳》:「張昭弟乾,聰敏博學,亦有至性。父卒,兄 弟日唯食一升麥屑粥而已。」

《魏書崔浩傳》:「浩,天興中給事祕書,轉著作郎。太祖以 其工書,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嚴頗峻,宮省左右,多 以微過得罪,莫不逃隱,避目下之變。浩獨恭勤不怠, 或終日不歸。太祖知之,輒命賜以御粥。」

《楊播傳》:播弟椿授中部曹。文明太后崩,高祖五日不 食。椿進諫曰:聖人之禮,毀不滅性。縱陛下欲自賢於 萬代,其若宗廟何?高祖感其言,乃一進粥。

《薛安都傳》:安都從祖弟真度為豫州刺史。景明初,豫 州大饑,真度表曰:「臣輒日別出州倉米五十斛為粥, 救其甚者。」詔曰:「真度所表,甚有憂濟百姓之意。」 《韋閬傳》:閬族弟珍,珍子朏,字遵顯,少有志業。年十八, 辟州主簿。時屬歲儉,朏以家粟造粥,以飼饑人,所活 甚眾。

《房法壽傳》:法壽族子景遠,重然諾,好施與,頻歲凶儉, 分贍宗親。又於通衢以食餓者,存濟甚眾。平原劉郁 行經齊兗之境,忽遇劫賊,已殺十餘人,次至郁,郁呼 曰:「與君鄉近,何忍見殺。」賊曰:「若言鄉里,親親是誰?」郁 曰:「齊州主簿房陽是我姨兄。」陽是景遠小字。賊曰:「我 食其粥得活,何得殺其親。」遂還衣服,蒙活者二十餘 人。

《楊播傳》:「播弟津,津子逸,為光州刺史。時災儉連歲,人 多餓死,逸欲以倉粟賑給,而所司懼罪不敢。逸曰:『國 以人為本,人以食為命,假令以此獲戾,吾所甘心』。遂 出粟,然後申表。右僕射元羅已下,謂公儲難闕,並執 不許。尚書臨淮王或以為宜貸二萬,詔聽二萬。逸既 出粟之後,其老小殘疾不能自存活者,又於州門煮」 粥飯之,將死得濟者以萬數。帝聞而善之。

《時鏡新書》:齊魏收當寒食,餉王元景粥。因與收書曰: 「始知令節須御麥粥,加之以糖,彌覺香冷。」

《周書孝義傳》:「皇甫遐,字永覽,河東汾陰人。性至孝,遭 母喪,乃廬於墓側,食粥枕凷,櫛風沐雨,形容枯顇,家 人不識。」

《隋書隱逸傳》:「李士謙家富於財,躬處節儉,每以振施 為務。值年饑,多有死者,士謙罄竭家資,為之糜粥,賴 以全活者將萬計。」

《列女傳》:「陸讓母者,上黨馮氏女也,性仁愛,有母儀。」讓 即其孽子也。仁壽中為番州刺史,贓貨狼籍,為司馬 所奏。上遣使按之,皆驗。乃命公卿百僚議之,咸曰:「讓 罪當死。」詔可其奏。讓將就刑,馮氏蓬頭垢面,詣朝堂 數讓曰:「『無汗馬之勞,致位刺史,不能盡誠奉國,以答 鴻恩,而反違犯憲章,贓貨狼籍。若言司馬誣汝百姓』, 百官不應,亦皆誣汝。若言至尊不憐愍汝,何故治書 覆汝?汝豈誠臣,豈孝子?不誠不孝,何以為人?」於是流 涕嗚咽,親持盂粥,勸讓令食。既而上表求哀,詞情甚 切。上愍然,為之改容。獻皇后甚奇其意,致請於上,遂 下詔可減死為民。

《隋唐嘉話》:英公雖貴,為僕射。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 輒焚其鬚。姊曰:「僕妾多矣,何為自苦如此?」勣曰:「豈為 無人耶?顧今姊年老,勣亦年老,雖欲久為姊粥,復可 得乎?」

《朝野僉載》:天后中,契丹李盡忠萬榮之破營府也,以 地牢囚僕,俘數百人。聞麻仁節等諸君欲至,乃令守 囚霫等紿之曰:「家口饑寒,不能存活,求待國家兵到, 吾等即降。」其囚日別與一頓粥,引出安慰曰:「吾此無 飲食養汝,又不忍殺汝,總放歸若何?」眾皆拜伏乞命 乃去。

《唐書卓行傳》:「陽城隱中條山,歲饑,屏跡不過鄰里,屑 榆為粥,講論不輟。」

《雲仙雜記》:「白居易在翰林,賜防風粥一甌。剔取防風 得五合餘,食之口香七日。」

王施避巢寇入天台山,主人賀理,給以牛粥練帬,施 謝曰:「公乃命司延我光景,當為掃露明軒,永為下吏。」 教坊記著斗裴承恩妹大娘善歌,兄以配竿木侯氏, 又與長入趙解愁私通,侯氏有病,因欲藥殺之。王輔 國鄭銜山與解愁相知,又是侯鄉里,密謂薛忠、王琰 曰:「為我語侯大兄,晚間有人送粥,慎莫喫。」及期,果有 贈粥者,侯遂不食。其夜,裴大娘引解愁謀殺其夫銜 山,願擎土袋。燈既滅,銜山乃以土袋置侯身上,不壓 口鼻,餘黨不之覺也。比明,侯氏不死。有司以聞,上令 范安窮究其事,於是趙解愁等皆決一百,眾皆不知 侯氏不掩口鼻而不死也。

《雲仙雜記》:「藺先生坐琴莊,食蘭香粥,有鳩至階上,先 生以匙擲飼之,漸進至肩,遂盡此粥。後日鳩以千百 至,先生飼之。」

《十國春秋?吳徐溫傳》:溫,海州朐山人。唐末大亂,太祖
考證
起合肥,隸部下。時太祖勁兵數萬,號其軍為「黑雲長

劍。」所與舉事者,劉威、陶雅之徒,稱「三十六英雄」,惟溫 未常有戰功。太祖之入宣州也,諸將爭取金帛,溫獨 據米囷為粥,以食飢者,太祖心異之。

《吳越文穆王世家》:「王名元瓘,初名傳瓘,武肅王第七 子。唐長興三年春,武肅王既薨,傳瓘哀慟終日,四日 不食,左右勉進以粥。」

《清異錄》:魏王繼岌每薦羹,以羊兔豬臠參之。時盧澄 為平章事,趨朝待漏,堂廚具小饌,澄惟進粥,其品曰 粟粥、乳粥、豆沙加糖粥,三種並供。澄取少許,併和而 食。廚官遂有「王羹亥卯未,相粥白元黃」之語。

單公潔陽翟人恥言貧嘗有所親訪之留食。慚於 「正名」,但云「啜」少許《雙弓》。

《酒譜》:「昔有三人,晨犯霧露而行,空腹者死,食粥者病, 飲酒者無疾。」

《澠水燕談錄》:張僕射齊賢以吏部尚書知青州六年, 其治安靜,民頗安之。好事者或謗其居官弛慢,朝廷 召還,公語人曰:「向作宰相,幸無大過。今典一郡,乃招 物議。正如監御廚三十年,臨老反煮粥不了。」士大夫 聞之,深罪謗者。曾孫仲平為予言。

《宋史王旦傳》:「旦為宰相,疾甚,遣內侍問者,日或三四, 帝手自和藥並薯蕷粥賜之。」

《墨客揮犀》:慶曆中,范希文以資政殿學士判邠州,予 中途上謁,翌日召食,時李郎中丁同席,范與丁同年 進士也。因道「舊日某修學時,最為貧窶。與劉某同在 長白山僧舍,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 以刀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虀十數莖,醋汁半盂,入 少鹽,暖而啗之,如此者三年。」

東坡《志林》:「吾無求於世矣,所須二頃田以足饘粥耳, 而所至訪問,終不可得。豈吾道方艱難,無適而可耶? 抑人生自有定分,雖一飽亦如功名富貴,不可輕得 也?」

《蘇軾帖》,夜飢甚,吳子野勸食白粥,云:「能推陳致新,利 膈益胃。」

《可談》:「先公至北庭,日,供乳粥一碗,甚珍,但沃以生油, 不可入口。諭之使去油,不聽。因紿令以他器貯油,使 自酌用之,乃許。自後遂得淡粥。」

《續明道雜志》:劉幾字伯壽,洛陽人。自言唐文靜之後, 登進士高科。余素聞其善養生,見幾晡後,食少許物 便已。一夕與余飲,各大醉就寢,五更余覺,覺飢甚,呼 人作粥,幾亦起曰:「幸留粥待我。」粥成,幾曰:「待我略遣 宿酒。」余起視之,見幾以被自覆,漸起兩足,久之乃興, 進粥,談笑至旦,略無少苦。

《東軒筆錄》:宋章惇少善養生,嘗云:「遇飢,雖不相識處, 亦須索飯,若食飯時,見爺亦不拜。」

《揮麈後錄》:紹興中,章子厚在相位,曾文肅居西府。文 肅忽苦腹疾,子厚來視病,坐間,文肅忽思幐沙粥。時 外祖空青先生曾公卷在侍側,咄嗟而辦,文肅食之 甚美,子厚猶未去也。詢其速致之術,空青云:「適令於 市中貨幐沙饀檐中買米,取其穰入粥中故耳。」子厚 賞嘆云:「他日轉運使才也。」其後空青仕宦,果數歷輸 輓。

《元史王磐傳》:「磐,廣平永年人。世業農,歲得麥萬石,鄉 人號萬石王家。父禧,金末入財佐軍興,補進義副尉。 國兵破永年,將屠其城,禧復罄家貲以助軍費,眾賴 以免。金人遷汴,乃舉家南渡河,居汝之魯山。磐年方 冠,從麻九疇學於郾城。客居貧甚,日作糜一器,畫為 朝暮食。」

《仁宗紀》:大德十一年春正月,成宗崩,時武宗為懷寧 王,總兵北邊。戊子,帝與太后聞哀奔赴。庚寅至衛輝, 經比干墓,顧左右曰:「紂內荒於色,毒痡四海」,比干諫, 紂刳其心,遂失天下。令祠比干於墓,為後世勸。至漳 河,值大風雪,田叟有以盂粥進者,近侍卻不受。帝曰: 「昔漢武嘗為寇兵所迫,食豆粥,大丈夫不備嘗艱阻」, 往往不知稼穡艱難,以致驕惰。命取食之。賜叟綾一 匹,慰遣之。

《遂昌雜錄》:餘年三十許時,識一老僧於吳江洲渚上。 僧,台人也,時巳年七十餘。為余言:「伯顏丞相先鋒兵 至吳,是日大寒雨雪,老僧者,時為承天寺行童,兵森 列寺前,住山老僧某,令其覘兵勢,且將自刎,行童震 慄,遠望有以銀椅中坐者,以手招行童,童莫敢前。且 令軍士趣召之,將至,戒以無恐。既至,召令前,問住山 某和尚安否?西廊下某首座安否?」童大驚,且戒令先 往首座房致意。首座僧大驚,而銀椅中坐者已至房, 作禮笑問曰:「首座如何忘卻耶?」某固昔時知命子,寺 前賣卜者也,嘗宿上房踰半年,已而偕至方丈拜主 僧。主僧錯愕,漫不省,扣之,乃言曰:「我尤宣撫也,今日 尚何言?」即命大鍋煮粥啗兵人,令兵人持《招安榜》,而 令行童以吳語誦榜文,曉諭百姓。於此始知尤公探 諜江南凡八年矣。

《復辟錄》:天順元年正月十七日,上復寶位。二三日間諸文臣首功之人,列侍文華殿。上喜見眉宇,呼諸臣 曰:「弟弟好矣,喫粥矣,事固無預,弟弟小人壞之耳。」諸 臣默然。

《古穰雜錄》:「魏文靖為松江訓導,汲汲成就人材。諸生 在學者,候一更攜茶往視之,見書聲者,供茶一甌。至 三更攜粥以往,尚有誦者,供粥一碗,如此者亦不頻 數。間一行之,士子感激。」

賢奕、黃岡郭孝廉慶挈其徒吳良吉,往越中謁陽明 先生,昕夕爭論不合。既至,郭趣吳以前論辨語往質 正。先生時燕居樓上食饘,聆吳生語已不答,第目攝 而指示之曰:「子視此盂,中下便能盛此饘;此幾下,便 能載此盂;此樓下,便能載此幾地又下,便能載此樓。 人貴能下」,下乃大語。已更目攝吳生者再,竟無他語。 吳生退就舍,郭問:「先生何言?」吳生哽咽不能應,第潸 然涕數行下雲。

吳司空廷舉平生篤友誼,見良士,身下之。在太學,兄 事羅𤣱,𤣱病痢,會僕死,公為煮粥,負之如廁,一晝夜 十數返。𤣱病,瘥同登進士,語人曰:「𤣱四十前生我者 父母,四十後獻臣生我也。」

粥部雜錄[編輯]

《禮記·檀弓》:「饘粥之食,自天子達。」

《孟敬子》曰:「食粥,天下之達禮也。」

《喪大記》:「君之喪,子大夫、公子眾士皆三日不食。子、大 夫、公子眾士食粥納財,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食之無 算。」

大夫之喪,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

《問:喪親》始死,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糜粥以飲食 之。

《說文》:「周謂之饘,宋、衛謂之餰。」

《譙子法訓》:「或曰:『母有疾,使其妻為粥者,妻不可以刀 擊之,夷其面,可以為孝乎?以刃妻其親,必駭而有憂, 及之何有於孝』?」

《風土記》:「天正日南,黃鍾踐長,是日始牙,動為饘粥以 養幼。」俗尚以赤豆為糜,所以象色也。

《鄴中記》:「并州之俗,以冬至後一百五十日,為介子推 斷火冷食,三日作乾粥。中國以為寒食。」

《涼州記》:「高昌僻土,有異於華,寒服冷水,暑啜羅闍。」羅 闍,郡人呼粥也。

《南越志》:「廬陵城中有井,半青半黃,黃者甜滑,宜作粥, 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荊楚歲時記》:「正月十五日,豆糜加油骨上,其以祠門 戶。」

《中說》,《文中子》曰:「弊廬可以避風雨,有田可以具饘粥, 彈琴著書,講道勸義,自樂也。」

《雲仙雜記》:「洛陽人家寒食煮楊花粥。」

《老學庵筆記》:護聖楊老云:「平旦粥後就枕,粥在腹中, 煖而宜睡,天下第一樂也。」予雖未之試,然覺其言之 有味。後讀李端叔詩云:「粥後復就枕,夢中還在家。」則 固有知之者矣。

《王氏談錄》:公言北人饋客以乳粥,亦北荒之珍。 《熙朝樂事》:杭州十月八日,則以白米和胡桃、榛、松、乳 菌、棗、栗之類作粥,謂之「臈八粥。」 除夕,人家以赤豆作粥,雖貓犬亦食之。

《珍珠船》茶古不聞食,晉宋已降,吳人採葉煮之,名為 「茗粥。」

「熟時蓬頭曳杖君家去。」此豆粥法也。若夫金谷之會, 徒咄嗟以誇客,孰若山舍清談,徜徉以候其熟也。 《熙朝樂事》:杭州十月八日,則以白米和胡桃、榛、松、乳 菌、棗、栗之類作粥,謂之臈八粥。 除夕,人家以赤豆作粥,雖貓犬亦食之。

《珍珠船》茶古不聞食,晉宋已降,吳人採葉煮之,名為 「茗粥。」

《偶談》「饘於是,粥於是,充口腹,無羨大烹。」

粥部外編[編輯]

《續搜神記》:「劉池荀家在夏口,忽有鬼來,喜偷食。劉即 於他家煮冶葛,取二升汁,密齎還家。向夜,令舉家作 糜食,餘一甌,因瀉葛汁於中,著几上,以盆覆之。人定 後,聞鬼發盆啖糜,須臾聞在屋頭吐,至四更中,寂然 於此遂絕也。」

《續齊諧記》: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於宅上南 角,舉手招成,成即就之,婦人曰:「此地是君家蠶室,我

即是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於上祭
考證
我也,必當令君蠶桑百倍。」言絕失之。成如言作膏粥,

自此後大得蠶。今正月半作膏粥,自此始也。

糕部彙考[編輯]

《方言》:

《糕雜釋》
[編輯]

餌謂之糕,或謂之粢,或謂之或謂之。或謂之。

《歲時記》
[編輯]

《食祿糕》
[編輯]

民間九月九日以粉麪蒸糕,上置小鹿數枚,號「食祿 糕。」

《藝苑雌黃》
[編輯]

《棗糕》
[編輯]

寒食以麪為糕,若蒸餅樣,以棗附之,名「棗糕。」

《山家清供》
[編輯]

《蓬糕》
[編輯]

采白蓬嫩者,熟煮細擣,和米粉蒸熟,以香為度。世之 貴介子弟,知鹿茸、鍾乳為重,而不知食此,實大有補。 詎可以山食而鄙之哉?

《大耐糕》
[編輯]

向杭雪分兗,夏日命飲,作大耐糕,必粉麪為之。及出, 乃用大芋生者,去皮剜心,以白梅甘草湯焯,用蜜和 松子、欖仁填之,入小甑蒸熟,為孛宗也。非熟則損脾, 且取先公大耐官職之意,以此見向公有意於文簡 之衣缽也。夫天下之事,苟知耐以此一字以節義自 守,何患事業之不遠且洪因賦之曰:「既久傳家學,清 名自此高。」《雪谷類編》乃謂大耐本李沆事,或恐未然。

《廣寒糕》
[編輯]

采桂英,去青蔕,灑以甘草水米粉炊作糕。大比歲,士 友咸作。子相饋,取《廣寒高甲》之讖。又有採花略蒸, 暴乾作香者,《吟邊酒裏》以古鼎然之,尤有清意。同用 《掘師禹》詩云:「膽瓶清酌撩詩興,古鼎餘暈膩酒香。」可 謂得此花之趣也。

《市肆紀》
[編輯]

《糕》
[編輯]

糖糕、   蜜糕、   栗糕、   粟糕。

麥糕、   豆糕、   花糕、   糍糕、 雪糕、   小甑糕、  蒸糖糕、  生糖糕、 蜂糖糕、  線糕、   間炊糕、  乾糕。

乳糕   重陽糕、  社糕。

《帝京景物略》
[編輯]

《花糕》
[編輯]

九月九日麪餅。種棗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

《榆錢糕》
[編輯]

四月榆初錢,麪和糖蒸食之,曰「榆錢糕。」

《本草綱目》
[編輯]

《糕》
[編輯]

釋名

《粢》。

李時珍曰:「糕以黍、糯合粳米粉蒸成,狀如凝膏也。單 糯米粉作者曰粢,米粉合豆末、糖、蜜蒸成者曰餌。」《釋 名》云:「粢,慈軟也。餌,而也,相粘而也。」揚雄《方言》云:「餌謂 之糕,或謂之粢,或謂之」音令。或謂之。音浥。然亦 微有分別。不可不知之也。

氣味

甘溫無毒。

李時珍曰:「粳米糕易消導,粢糕最難剋化,損脾成積, 小兒尤宜禁之。」

主治

李時珍曰:「粳糕養脾胃,厚腸,益氣和中。 粢糕益氣 暖中,縮小便,堅大便,效。」

發明

李時珍曰:「晚粳米糕可代蒸餅丸,脾胃藥取其易化 也。糯米粢可代糯糊丸,丹藥取其相粘也。九日登高, 米糕亦可入藥。按《聖惠方》:治山瘴瘧,有糕角飲:九月 九日取米糕角陰乾半兩,寒食飯二百粒,豉一百粒, 獨蒜一枚,恆山一兩,以水二盞浸一夜,五更煎至一 盞,頓服,當下利為度。」

附方

老人泄瀉:乾糕一兩,薑湯泡化代飯。簡便方

《遵生八牋》
[編輯]

《五香糕方》
[編輯]

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分,「芡實乾一分,人參、白朮、茯 苓、砂仁總一分,磨極細,篩過,用白沙糖滾湯拌勻。」上 甑粉一斗,加芡實四兩,白朮二兩,茯苓二兩,人參一兩,「砂仁一錢,共為細末和之,白糖一升拌入。」

《鬆糕方》
[編輯]

陳粳米一斗,砂糖三斤,米淘極淨,烘乾,和糖灑水,入 臼舂碎於內,留二分米拌粉,其粗令盡。或和蜜或純 粉,則擇去黑色米。凡蒸糕,須候湯沸,漸漸上粉,要使 湯氣直上,不可外泄,不可中阻。其布宜疏,或稻草攤 甑中。

《高麗栗糕方》
[編輯]

栗子不拘多少,陰乾去殼,擣為粉三分之一,加糯米 粉拌勻,蜜水拌潤,蒸熟食之,以白糖和入,妙甚。

到口酥方

用酥油十兩,白糖七兩,白麪一斤,將酥化開,傾盆內, 入白糖和勻,用手揉擦半箇時辰,入麪和作一處,令 勻,捍為長條,分為小燒餅,拖爐微微火焊,熟食之。

《雲蕉館紀談》
[編輯]

《雲液紫霜》
[編輯]

廣安出紫梨,到口即化者為佳。明昇取其汁,和紫藤 粉為糕,名「雲液紫霜」,食之能卻醉。

《海槎餘錄》
[編輯]

《丹桂花糕》
[編輯]

《丹桂花》,採花灑以甘草水,和米舂粉作糕,清香滿頰。

糕部藝文[編輯]

《謝韓幹送絲糕》
宋·陳造
[編輯]

「玉顆瑩澈珠就磋,吳鄉早杭莫計過。無乃風露秀結 異,移種崑崙之木禾。國家廚婦一百技,三舂九淅付 重羅。銀絲千尋忽縈積,中疏外潔生搓挼。扶桑仙蠶 大如盎,線之本供織女梭。怳驚萬啄鬥新巧,𦊰作冰 茸雪網窠。即今擬形供食事,纖手幻出千絇多。倒甑 入著第三絕,色香兼味皆可歌。《周官》賓祭珍餈餌,有」 此復具理則那。詩翁物色及粔籹,得此來前當見訶。 繪盤漫詫金縷飣,湯餅徒誇銀線窩。瓊酥玉膩信非 匹,胡麻崖蜜仍相和。感君汎愛記衰朽,回首一笑分 餘波。腐儒口實長作累,饞鐘之名定不磨。金山別去 每掛夢,老眼復見還雙摩。婪酣得飽問便腹,如汝平 生相負何。更從公子乞方法,日當飫之老澗薖。買田 二頃不種秫,未怕酒客來操戈。

《九日陪諸閣老食賜糕次謝授經韻》
[編輯]

明高啟

叨陪講席按詞曹,曉禁霜花點素袍。院貯圖書西掖 靜,雲連宮殿北山高。故園莫憶黃花酒,內府初嘗赤 棗糕。最愛鳳毛今復見,便令池上一揮毫。

糕部選句[編輯]

宋楊萬里詩:「大官烝羊壓花糕。」

陸游詩:「旋壓麥糕邀父老,時分菜把餉比鄰。」綵貓 糕上菊初黃。

糕部紀事[編輯]

《唐六典》膳部「節日食料,九日麻葛糕。」

《食譜》:「張手美家重九米錦糕。」

《嘉話錄》:袁師德,給事中高之子也。九日出糕謂坐客 曰:「某不忍食糕」,俛首者久之,以父名高故耳。

《雲仙雜記》:宣慈寺每求化人,先留食軟棗糕。柳尚書 來方食糕,袖疏欲出,尚書急解連帶緋袍、鎖子、魚袋 施之。

《清異錄》:皇建僧舍,旁有糕坊,主人由此入資為員外 官。蓋顯德中也。都人呼「花糕員外。」

《聞見後錄》:劉夢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 之,輟不復為。宋子京以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 詠云:「飆館輕霜拂曙袍,糗餈花飲鬥分曹。劉郎不敢 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遂為古今絕唱。糗餌、粉餈, 糕類也,出《周禮》詩豪白樂天目夢得雲

糕部雜錄[編輯]

《周禮·天官》籩人:羞籩之實,糗餌粉餈。《鄭箋》云:「今之 餈糕。」

《隋書五行志》:童謠云:「七月刈禾傷早,九日食糕正好。」 《歲時記》:民間九日以片糕搭小兒頭上,乳母祝云:「百 事皆高。」

《夢華錄》:「京師八月秋社,以社酒、社糕相齎送。」

《雲仙雜記》:「洛陽人家正月十五日食玉粱糕。」

《青箱雜記》:「凡以麪為食,煮之皆為湯餅。」 《熙朝樂事》:「杭州重九日,人家糜粟粉和糯米伴蜜蒸 糕,鋪以肉縷,標以綵旗,問遺親戚。」

冬至謂之「亞歲。」舂粢糕以祀先祖。

糕部外編[編輯]

《雲仙雜記》: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聞有彈指聲,固 言問之,應曰:「吾柳神九烈君,己用柳汁染子衣矣,科 第無疑,果得監袍,當以棗糕祠我。」固言許之,未幾狀 元及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