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31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三百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十七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三百十八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三百十七卷目錄

 羅部紀事

 羅部雜錄

 羅部外編

 綾部彙考

  釋名釋綵帛

  唐六典各州綾

 綾部藝文一

  謝武陵王賚白綺綾啟   梁庾肩吾

  答餉紋綾啟         前人

  謝敕書及綵綾表      唐李邕

 綾部藝文二

  綾            唐李嶠

 綾部選句

 綾部紀事

 綾部雜錄

 綾部外編

 紗部彙考

  周禮天官

  玉篇釋紗

  廣韻

 紗部選句

 紗部紀事

 紗部雜錄

 紗部外編

食貨典第三百十七卷

羅部紀事

[編輯]

《拾遺記》:「周成王五年,因祗國獻女工一人,善於工巧, 體貌輕潔,被纖羅雜繡之衣。」

《燕丹子》:荊軻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揕其胸,秦王願聽 琴聲而死。召姬人鼓琴聲,曰:「羅縠單衣,可裂而絕。」 《中華古今注》:秦始皇令三妃九嬪,當暑戴芙蓉冠子, 以碧羅為之。

《漢武內傳》:「漢武時,西域獻蛺蝶羅,金光眩人耳目。」 張敞《東宮舊事》:「太子納妃,有絳真文羅幅被一,絳真 文羅褲七。」

《西京雜記》:趙飛燕為皇后,其女弟在昭陽殿遺飛燕 書曰:「今日嘉辰,貴姊懋膺洪冊,謹上襚三十五條,以 陳踴躍之心。金華紫羅面衣,織成襦,羅帷、羅幌、羅帳、 羅幬。」

《拾遺記》:「吳王孫權居昭陽宮,趙夫人乃織纖羅縠,累 月而成,裁之為幔。內外視之,飄飄如煙氣輕動而房 內自涼。」

《麗情集》:賈知微遇增城夫人杜蘭香,以秋雲羅帕裹 丹五十粒與知微,曰:「此羅是織女練玉繭織成,遇雷 雨時密藏之。」後大雷雨,失帕所在。

《晉令》「六品以下得服羅綃。」

《世說》:「武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饌,悉用琉璃器,婢子 百餘人,皆綾羅褲。」請幫助識別此字。「以手擎飲食」, 《晉書謝元傳》:「元好佩紫羅香囊,叔父安患之,而不欲 傷其意,因戲賭取,即焚之,遂止。」

《北史祖珽傳》:「珽與陳元康、穆子容等為聲色之遊。諸 人嘗就珽宿,出連珠孔雀羅等百餘匹,令諸姬擲摴 蒱賭之以為戲樂。」

《隋書禮儀志》:「鞠衣,黃羅為之,其蔽膝、大帶及衣革帶、 舄隨衣色。青衣,青羅為之,制與鞠衣同。朱衣,緋羅為 之,制如青衣。」

《中華古今注》:「隋大業中,制五色夾襭花羅裙,以賜宮 人及百僚母妻。又制單絲羅以為花籠裙,常侍宴供 奉宮人所服。」

《唐六典》:「內命婦之服翟衣,青質,羅為之。」

《舊唐書裴漼傳》:「漼家世儉約,既久居清要,頗飾妓妾, 後庭有綺羅之賞,由是為時論所譏。」

《圖繪寶鑑》:「李湊,林甫姪,善畫綺羅人物。」

《明皇十七事》:「日暮,命力士詔蕭嵩除右丞相。是日,荊 州進柑子,上以素羅包二枚以賜之。」

《唐書杜暹傳》:「暹族子鴻漸以宰相兼成都尹,請入朝, 許之。及見帝,獻羅錦十五床。」

《舊唐書。文宗紀》:駙馬韋處仁戴夾羅巾。帝曰:「比慕卿 門地清素,以之選,當如此巾服,從他諸戚為之,惟卿 非所宜也。」

《宋史禮志》:公主下降,初被選尚者,即拜駙馬都尉,賜 采羅百匹,謂之「繫親。」

《樂志》隊舞小兒隊六,曰「兒童感聖樂隊。」衣青羅生色 衫,繫勒帛,總兩角。

女弟子隊二:曰「《感化樂》隊」,衣青羅,生色通衣,背梳髻, 繫綬帶;六曰「《採運》隊」,衣紅羅。

《儀衛志》:「指揮使、都頭,仍舊用錦帽子錦臂袖者,以方 勝練鵲羅代《輿服志》:重戴,唐士人多尚之。蓋古大裁帽之遺制,以 皂羅為之。

《太宗紀》:太平興國六年夏,罷湖州織羅,放女工。 《食貨志》:「仁宗一日內出蜀羅一端,為印朱所漬者數 重,因詔天下稅務,毋輒污壞商人物帛。」

《輿服志》:「大輦,神宗已後制。頂輪施耀葉,紅羅輪衣一, 綴銀鈴,紅羅絡帶二。」

《何常傳》:「常為熙河轉運副使,徙成都。中使持御札至, 令織戲龍羅二千。常奏:戲龍羅唯供服御,日衣一匹, 歲不過三百有奇。今乃數倍,無益也。」詔獎其言,減四 之三。

《藝林伐山》:「宋徽宗宮人,以麝香色縷金羅為衣裙。」 《東京夢華錄》:「諸班直、親從、親事官,皆帽子結帶,紅錦 或紅羅。」

《南渡典儀》,南郊大禮,上服袞冕,升自午階,天步所臨, 皆藉黃羅,謂之「黃道。」

《宋史王居正傳》:居正知婺州,州貢羅。舊制歲萬匹,崇 寧後增五倍,建炎中減為二萬。至是主計者請復崇 寧之數,居正力言於朝,戶部督趣愈峻,居正置檄不 行,語其屬曰:「吾願身坐,不以累諸君。」呼吏為文書付 之曰:「即有譴,以此自解。」復手疏五不可以聞,詔如建 炎中數。

《揮麈餘話》:建炎己酉,以葉夢得少縕為左丞,纔十四 日,而為言者所攻而罷。其自記奏對聖語,備列於後。 一日,進呈知婺州蘇遲奏乞減年額上供,羅聖訓問 祖宗額幾何,臣等對:皇祐編敕一萬匹。問今數幾何, 臣等指蘇遲奏言:平羅、婺羅花羅三等共五萬八千 七百九十七匹。聖大驚曰:「苦哉,民何以堪!」臣等奏:「建 《炎赦書》,諸崇寧以後增添上供過數,非祖宗舊制,自 合盡罷,今遲奏乞減一半。《聖訓》曰:『與盡依皇祐法』。」臣 等奏:今用度比祖宗時不同,卻恐減太多,用度不足, 即不免再拋買,或致失信。欲且與減二萬匹,並八千 有零數。臣等奏:「陛下至誠卹民,可謂周盡。《聖訓》復云: 『如此好事,利益於民,一日且做得一』」件,一年亦有三 百六十件。臣等退,御筆即從中出曰:「訪聞婺州上供 羅,舊數不過一萬匹。崇寧以後,積漸增添,幾至五倍。 近歲無本錢,皆出科配,久為民病,深可矜恤。今後可 每年與減二萬八千匹,並零數者為永法。仍令本州 及轉運司每年那融應副本錢足備,臣等即施行。」 《宋史·食貨志》:建炎三年「二月,威州上供額羅二萬八 千匹,著為定製。」

紹興二年,罷鎮江府御服羅,省錢七萬緡助劉光世 軍。

十一年,始命四川上供羅復輸內藏庫。

《癸辛雜識》:張於湖知京口,王宣子代之。多景樓落成, 於湖為大書樓扁,公庫送銀二百兩為潤筆,於湖卻 之,但需紅羅百匹。於是大宴合樂,酒酣,於湖賦詞命 妓合唱,甚懽,遂以紅羅百匹犒之。

《乾淳起居注》:「賜史少保紫泥羅二十匹。」

《幕府燕閒錄》:「古之愨頭,制度不一。予幼年見先相文 簡公舊物中有愨頭羅一段,織出花額,花界道,必是 臨時裁剪而為之。」

《見聞錄》:張少愚迎何聖從於漢州,有營妓善舞,聖從 喜之,問其姓,曰:楊。聖從曰:「所為『楊臺柳者』。」少愚取妓 之項帕羅題詩,命其妓作柳辭歌之。

《金史百官志》官誥:「二品翔鳳褾,金鳳羅十六幅。三品、 四品盤鳳褾金鳳羅十五幅。五品翔鸞錦褾,金鸞羅 十四幅。」

《輿服志》:「金人巾之制,以皂羅若紗為之,上結方頂,折 垂於後。頂之下際,兩角各綴方羅,徑二寸許。方羅之 下,各附帶,長六七寸。」

公服。《大定官制》:文資五品以上官服紫。三師、三公、親 王、宰相、一品官服大獨科花羅,徑不過五寸;執政官 服小獨科花羅,徑不過三寸。二品、三品「散搭花羅」,謂 無枝葉者,徑不過寸半。四品、五品服小雜花羅,謂花 頭碎小者,徑不過一寸。六品、七品服緋,芝麻羅,八品、 九品服綠,無紋羅。一應武官皆服紫。凡散官職事,皆 從一高,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窄紫亦同,服色各依 官製品格。其諸局分承應人,並服無紋素羅。

《梁肅傳》:肅為吏部尚書,請奴婢不得服羅。上曰:「近已 禁奴婢服明金矣,可漸行之。」

《元史楊大淵傳》:「大淵拜東川都元帥,至元二年,進花

羅一百五十段
考證

羅部雜錄

[編輯]

《范子》羅出齊郡。

《王孫子》「隋珠耀日,羅衣從風。」

《唐書·地理志》:「鎮州,常山郡,土貢。孔雀羅、瓜子羅、春羅。」 彭州濛陽郡,土貢:段羅、交梭。

《唐六典》:恆州貢春羅、孔雀等羅。益、蜀二州出單絲羅。 《宋史?外國傳》:高麗國常以十月望日迎祭,謂之「八關 齋,禮儀甚盛。王與妃嬪登樓,大張樂宴飲。賈人曳羅 為幕,至百匹相聯,以示富。」婦人鬢髻垂右肩,餘髮 被下,約以絳羅,貫之簪旋裙重疊,以多為勝。

羅部外編

[編輯]

《黃庭經》:「黃庭為不死之道。受者先齋九日,然後受之, 結盟立誓,期以勿洩。古者盟以元雲之錦九十尺,金 簡鳳文羅四十尺。」

《漢武內傳》:「帝以七月七日掃除宮掖,設大床於殿上, 以紫羅薦地,燔百和香,燃九微燈,以待西王母。」 《異苑》:「張仲舒為司空,廣陵城北元嘉。」年七月中,輒 見門側有紫氣赫然。後空中忽雨絳羅於其庭內,廣 七八分,長五六寸,皆以箋紙繼之,廣長亦與羅等,紛 紛甚亂。張惡而笑之。府州多相傳示,張經宿暴疾而 死。

《真誥》:「赤靈丈人著赤羅袍,玉女二人,上下黃衣。」 《徐延年別傳》:「進士姓徐名延年,仙人以新黃羅衣衣 之。」

綾部彙考

[編輯]

釋名:

《釋綵帛》

[編輯]

「綾」,凌也。其文望之如冰凌之理也。

《唐六典》

[編輯]

《各州綾》

[編輯]

仙、滑二州出方紋綾,豫州出鸂𪄠綾、雙絲綾,兗州出 鏡花綾,青州出仙文綾,荊州出方縠紋綾,圓州出重 連綾,隨州出綾,幽州范陽出綾,潤州出方棋水波綾, 澧州出龜子綾,越州出吳綾,遂州出摴蒱綾。

綾部藝文一

[編輯]

《謝武陵王賚白綺綾啟》
梁·庾肩吾

[編輯]

「圖雲緝鶴,鄴市稀逢;寫霧傳花,叢臺罕遇。雖復《馬均》 騁思,比巧猶慚;虞卿受金,方恩未重。」比扁舟獨反,燕 路有心;載寶言歸,銜珠無日。

《荅餉紋綾啟》
前人

[編輯]

潔同雪霜,華踰紵綺。長裾可曳,無愧王門之賓;廣袖 將裁,翻有《城中》之製。

《謝敕書及綵綾表》
唐·李邕

[編輯]

臣某言:「伏奉去年月日御札,特賜臣章服綵綾等。八 體神變,迴龍鳳之殊姿;五色暈開,動雲霞之仙氣。臣 誠懽誠喜,頓首稽首。臣聞礎之潤也,是足興雲;戈之 鋒也,或能照水。」雖言微物,有以上通。常未察焉,今可 明矣。伏惟陛下,一武一文,廓彌綸之道;乃神乃聖,疏 造化之原。盛業極天,鴻猷邁古。子育庶物,臣伏百蠻, 溟渤不波,沙朔無障,太平已極,大聖之功,不得已而 用之。猶且增高彌短,廣大眾流,錄賢傾守內之心,捨 過求天下之俊。所以喁喁者將百身以效節,區區者 願一報以瀝肝。況臣拔自九原,出於萬死,再收骸骨, 更造衣冠,舌在不足以歌堯,命存未能以報國。豈謂 上仁德廣,澤利無益之臣;博愛理深,慈育不才之子。 天門下詔,橫筆陣於長山;御府賜衣,列錦川於淄水。 臣道子道,何顏受之?今恩昔恩,曷雲報者?戴天知重, 望日懷慚。無任悚惕震惶感戴忭躍之極。謹昧死遞 表陳謝以聞

綾部選句

[編輯]

宋謝惠連詩,「客從遠方來,贈我鵠文綾。」

梁《劉孝綽詩》:「臨粧罷鉛黛,含淚剪綾紈。」

唐白居易詩:「袖軟異文綾。」《繚綾詩》:「繚綾繚綾何所 似,不似羅綃與紈綺。」

施肩吾詩:「夜裁鴛鴦綺,朝織蒲桃綾。」

段成式詩:「厭裁魚子深紅纈,泥覓蜻蜓淺碧綾。」 《羅隱》詩:「蜀錦漫誇聲自貴,越綾虛說價初高。」

徐鉉詩:「青綾對覆蓬壺晚,赤棒前驅道路開。」

宋蘇軾詩:「醉中倒著紫綺裘,下有半臂出縹綾。」 周邦彥詞:「冬衣新染遠山青,雙絲半臂綾。」

楊萬里詩:「碧玉屏風吹不倒,青綾步障買無錢。」 明周憲王有燉《宮詞》:「內苑秋深天氣冷,越羅襂子換 吳綾。」

高啟《雪夜宿翰林院》詩:「絳蠟銷吟燭,青綾擁賜衾。」 張和詩:「誰送薰香半臂綾。」

陳鳴鶴《宮詞》:「越溪初進耀光綾,裁作衣裳妾不勝。」 《鎦泰》詩:「壺虛晴滴蓮花漏,衣薄寒生柿葉綾。」落日 寒生半臂綾。

綾部藝文二

[編輯]

《綾》
唐·李嶠

[編輯]

金縷通秦國,為裘指魏君。落花遙寫霧,飛鶴近圖雲。 馬眼冰凌影,竹根雪霰文。何當畫秦女,煙際坐氤氳。

綾部紀事

[編輯]

《西京雜記》:霍光妻遺淳于衍蒲桃錦二十四匹,散花 綾二十五匹。綾出鉅鹿陳寶光家,寶光妻傳其法。霍 顯召入其第,使作之機,用一百二十鑷,六十日成一 匹,匹直萬錢。又與走珠一琲,綠綾百端,錢百萬,黃金 百兩,為起第宅,奴婢不可勝數。衍猶怨曰:「吾為爾成 何功,而報我若是哉?」

《漢官典職儀》:「尚書郎入直,官供青綾被。」

《三國魏志楊阜傳》:「阜拜城門校尉,常見明帝,著帽,被 縹綾半。」請幫助識別此字。袖。阜問帝曰:「此於禮何法服也?」帝默然不 答。自是不法服,不以見阜。

荀勖《為晉文王與孫皓書》,「餉雜色綾十端。」

《傅元烏先生傳》舊綾機五十絲為五十鑷,先生易以 十二,奇文異變,因而作成。絲愈多,鑷愈眾,文理愈奇 矣。

王隱《晉書》:「惠帝自鄴還洛陽,賜中書監盧志鶴綾袍 一領。」

《晉咸康起居注》詔「臨邑王使主范柳所貢物,多絳綾, 是其所珍,可籌量增賜。」

《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聰識有才辯。凝 之弟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遣婢白獻 之曰:『欲為小郎解圍』。乃施青綾步鄣自蔽,申獻之前 議,客不能屈。」

符丕荅謝元書,今往《大文羅》、大文綾各五匹。

《晉書桓元傳》:「元僭偽位,小會於西堂,設妓樂,殿上施 絳綾帳,鏤黃金為顏。」

《晉修復山陵故事》,帝改服,著白綾帽。

《北史畢眾敬傳》:「眾敬為兗州刺史,徵還京師。太和中, 以篤老乞還桑梓,朝廷許之。臨還,獻仙人文綾一百 匹。」

《魏書辛紹先傳》:「紹先子鳳達,鳳達子穆,字叔宗,舉茂 才,東雍州別駕。初隨父在下邳,與彭城陳敬文友善。 敬文弟敬武,少為沙門,從師遠學,經久不反。敬文病 臨卒,以雜綾二十匹託穆與敬武。穆久訪不得,經二 十餘年,始於洛陽見敬武,以物還之,封題如故,世稱 其廉信。」

《北史尉古真傳》:「古真族元孫聿,字成興,性耿介。明帝 時為武衛將軍。時領軍元叉執權,百寮莫不加敬,聿 獨長揖不拜。出為涼州刺史。涼州緋色,天下之最,叉 送白綾二千匹令染,聿拒不受。」

《祖瑩傳》:「瑩子珽,嘗為冀州刺史。齊文宣為并州刺史, 署開府倉曹參軍。豐於財產,招城市年少歌舞為娛 游,集諸娼家,與陳元康、穆子容、任胄、元士亮等為聲 色之游。諸人嘗就珽宿,出山東大文綾並連珠孔雀 羅等百餘匹,令諸姬擲摴蒱賭之以為戲樂杜佑《通典》:「北齊中,尚方領涇州、雍州絲局,定州細綾 局丞。」

《舊唐書輿服志》:隋代帝王貴臣多服黃文綾袍。 《大業拾遺記》:越溪進耀光綾,綾紋突起有光彩。越人 乘樵風舟,泛於石帆山下,收野繭繰之。繰絲女夜夢 神人告之:「禹穴三千年一開,汝所得野繭,即江淹文 集中壁魚所化也。絲織為裳,必有奇文。」織成,果符所 夢,故進之。帝獨賜司花女洎絳仙,它姬莫預。

《隋遺錄》:吳絳仙善畫長蛾眉,帝每倚簾視之,移時不 去,顧內謁者云:「古人言秀色可餐,如絳仙,真可療飢 矣。」時越溪進耀光綾,帝獨賜司花女洎絳仙,他姬莫 預也。

《唐書車服志》:「高祖制,六品以上服雙紃綾,色用黃。 武德四年,螣蛇褲褶之制,五品以上細綾及羅為之, 六品以下小綾為之。」

太宗時,命七品服龜甲雙巨十花綾,色用綠;九品服 「絲布維綾,色用青。」

《韓思復傳》:「思復篤學,舉秀才高第。永淳中,家益窶。歲 饑,京兆杜瑾以百綾餉思復。思復方併日食,而綾完 封不發。」

《韋堅傳》:堅,陜郡太守,水陸運使,每舟署某郡,以所產 陳於上。若廣陵則官端綾,會稽則吳綾,吳郡方紋綾。 《代宗紀》:大曆六年,禁吳綾為龍鳳麒麟天馬辟邪者。 《段秀實傳》:「初,秀實自涇州被召,戒其家曰:『若過岐,朱 泚必致贈遺,慎毋納。至岐,泚固致大綾三百,家人拒 不遂。至都,秀實怒曰:『吾終不以汙吾第。以置司農治』』」 堂之梁間。吏後以告泚,泚取視,其封帕完新。

《韓休傳》:「休子滉,為度支諸道轉運鹽鐵等使,劉元佐 不朝,帝密詔韓滉以綾二十萬端犒軍。」

杜佑《通典》:尚書郎入直,官供白綾被,或以錦紲為之。 《摭言》:「楊汝士尚書鎮東川,其子知溫及第。開宴,汝士 命營妓人與紅綾一匹。詩曰:『郎君得意及青春,蜀國 將軍又不貧。一曲高歌綾一匹,兩頭娘子拜夫人』。」 《唐書·李德裕傳》:「德裕為浙西觀察使。敬宗立,詔索盤 絛繚綾千匹。德裕奏言:『立鵝天馬,盤絛掬豹,文彩怪 麗,惟乘輿當御。今廣用千匹,臣所未諭。願陛下裁賜 節減,則海隅蒼生畢受賜矣』。」優詔為停。

《文宗紀》:太和三年十一月,「詔焚絲布撩綾機杼。」 《舊唐書。文宗紀》:「大和四年九月,內出綾三千匹,賜宥 州築城兵士。」

《唐書車服志》:「文宗袍襖之制:三品以上服綾,以鶻銜 瑞草,鴈銜綬帶及雙孔雀;四品、五品服綾,以地黃交 枝;六品以下服綾,小窠無文及隔織獨織。」

《洛中紀異》:「僖宗方食餅餤,時進士在曲江有聞喜宴, 上命御廚依人數各賜紅綾餅餤。」

《杜陽雜編》:「女蠻國貢龍油綾。」

《雲仙雜記》:鄴中老母村人織綾,必三交五結,號「八梭 綾」,匹直米陸筐。

《唐六典》:「凡賦役之制,若當戶不成四端屯綾者,皆隨 近合成,其調六兩為屯。」

凡大駕行幸,設三部帳幕,皆烏氈為表,朱綾為覆。 《五代史雜傳》:「王峻為樞密使,兼領平盧之鎮,請借左 藏庫綾萬匹,太祖勉從之。」

《宋史·儀衛志》:「王公麾以紫綾袋,進賢車中設朱漆床 香案,紫綾案衣。」

《輿服志》:「太宗太平興國以後,京官殿直以下,皆賜紫 大綾。」

《侍兒小名錄》:寇萊公有妾曰蒨桃,公因會贈歌姬以 束綾,蒨桃作二詩呈公曰:「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 自意嫌輕。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風勁 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臘天日短不盈尺,何 似妖姬一曲歌。」公和曰:「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 似奔梭,人間萬事何須問,且向樽前聽艷歌。」

《宋史孫道夫傳》:「道夫知資州,宣撫鄭剛中薦其治行 第一,移知蜀州,盜不敢入境。州產綾,先是守以軍匠 置機買絲虧直,民病之,道夫斷其機。」

《輟耕錄》:「宋御府所藏書畫,青紫大綾為褾。」

《金史百官志》:「吏部為簿,列百司官名,更有所更代,則 以小黃綾書更代之期及所以去就之故,而制其銓 擬之要領焉。」

《元史裕宗本傳》:裕宗為皇子,服綾袷,為瀋所漬,命侍 臣重加染治。侍臣請織綾,更製之,太子曰:「吾欲織百 端,非難也。顧是物未敝,豈宜棄之

綾部雜錄

[編輯]

漢傅毅《七激》,列觴酌醴。妖靡侍側,被華文,曳綾縠。 《魏略》:「大秦國有金縷繡雜色綾,其國利得中國絲素, 解以為文綾。」

《唐書·地理志》:「滑州靈昌郡,土貢方紋綾。蔡州汝南郡, 土貢四窠雲花、龜甲、雙距鸂鶒等綾。徐州彭城郡,土 貢雙絲綾。兗州魯郡,土貢鏡花綾、雙距綾。海州東海 郡,土貢綾。定州博陵郡,土貢紬綾、瑞綾、兩窠綾、獨窠 綾、二包綾、熟線綾。揚州廣陵郡,土貢獨窠綾。潤州丹 陽郡,土貢魚口繡、葉花紋等綾。蘇州吳郡,土貢八蠶」 絲、緋綾。湖州吳興郡,土貢:御服馬眼綾。杭州餘姚郡, 土貢:白編綾、緋綾。越州會稽郡,土貢:白編交梭、十樣 花紋等綾。明州餘姚郡,土貢:吳綾、交梭綾。

《曰帖》:蛇皮、竹枝、柿蔕,皆今時綾名。

《三餘贅筆》:「吳綾為裳,暗室中力持曳,以手摩之,良久, 火星直出。蓋吳綾俗呼為『油叚子,工家又多以脂發 光潤,人服之體氣蒸鬱,宜其致火也』。」

《蓉塘詩話》:白樂天《杭州春望》詩有「紅袖織綾誇柿蔕, 青旗沽酒趁梨花」之句,所謂柿蔕,指綾之紋也。《夢華 錄》載:杭土產綾,曰柿蔕狗腳,皆指其紋而言。後人不 知,改為柿業,妄矣。

綾部外編

[編輯]

《漢武帝內傳》:「西王母侍女年可十六,服紺綾之褂,容 眸流盼,神姿清發。」

《瑯嬛記》:沈世坦謝美人製魚書甚旨,中有云:「製楚江 之鯉,裁越國之綾。」昔楊隱之女有仙術,與父爭衡。 女以素綾翦小魚,一沾水即躍去,共為笑樂。

紗部彙考

[編輯]

《周禮》:

《天官》

[編輯]

《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 衣、素紗。」

訂義鄭康成曰:「素紗,今之白縳六服,皆袍制,以白縳為裡,使之張顯。」今世有紗縠者,名出於此。

《玉篇》

[編輯]

《釋紗》

[編輯]

紗縠也。

《廣韻》

[編輯]

《紗》

[編輯]

紗絹屬。一曰「紡纑也。」

紗部選句

[編輯]

魏劉楨《魯都賦》:「妖服既工,刻畫綺紗,和顏揚眸。」請幫助識別此字。《風 長歌》。

梁任昉文「青絇丹繶辰,衣素紗。」

《簡文帝內人晝眼詩》:「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 《元帝詩》:「縠衫迴廣袖,團扇掩輕紗。」

劉孝威詩:「籠籠隔淺紗,的的見粧華。」

《隋盧思道詩》,「微津染長黛,新溜濕輕紗。」

唐·褚亮詩:「靨星臨夜燭,眉月引輕紗。」

《李嶠詩》:「月宇臨丹地,雲窗網碧紗。」

王維詩:「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王昌齡《浣紗女》詩:「吳王在時不敢出,今日公然來浣 紗。」

李白荅《贈烏紗帽》詩:「領得烏紗帽,全勝白接䍦。」《烏 夜啼樂府》:「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李嘉祐《和杜相公》詩:「夢蝶留清簟,垂貂坐絳紗。」 錢起詩:「日陪鯉也趨文苑,誰道門生隔絳紗。」

劉方平詩:「誰知如昔日,更浣越溪紗。」

《王建》詩:「十年一夢歸人世,絳縷猶封繫臂紗。」

柳宗元詩:「春衫裁白紵,朝帽掛烏紗。」

李賀詩:「符因青鳥送,囊用絳紗縫。」

《元稹詩》:「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石榴 詩》:「新簾裙透影,疏牖燭籠紗。」《燈詩》:「洛陽晝夜無車 馬,漫掛紅紗滿樹頭。」

白居易詩:「蕉紗暑服輕。」青筇竹杖,白紗巾。晝堂 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簷。白粉牆頭花半出, 緋紗燭下水平流。《鄰女詩》:「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李商隱《安平公》詩:「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紅玉攲烏 紗。」

溫庭筠詞:「寒玉簪秋水,輕紗掩碧煙。」

陸龜蒙詩:「蟬雀參差在扇紗,竹襟輕便籜冠斜。」 唐彥謙詩:「麝炷騰香燎,鮫紗覆綠蒙。」

崔道融《西施灘》詩:「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宋《劉筠詩》:「珍簟裁湘竹,輕巾覆越紗。」

歐陽修《元夕》詩:「黃金絡馬追朱幰,紅燭籠紗照玉顏。」 梅堯臣詩:「競收青篛焙,不重漉酒紗。」

蘇軾詩:「雲母透蜀紗,瑠璃瑩蘄竹。」豈知乘槎天女 側,獨倚雲機看竹紗。

劉子翬詩。「一時風物堪魂斷,機女猶挑韻字紗。」 陸游詩。「剪紗新製簪花帽,乞竹寬編養鶴籠。」

楊萬里詩:「淡染鵝黃剩素紗。」「陳生贈我紺葉紗」,乃 是金鴉腳底扶桑花。

蔣捷詞。《銀紅裙》請幫助識別此字。皺宮紗。 《謝翱詩》「寒雲冉冉護巾紗。」

元《楊載詩》:「閤靜褰珠箔,窗虛閟綠紗。」

薩都剌詩:「綠紗虛窗春霧薄,隔窗蛾眉秋水活。」 楊維楨詩:「美人睡起袒蟬紗,照見臂釵紅肉影。」 張昱《宮詞》:「頒賜三宮端午節,金絲纏扇繡紅紗。」 顧瑛詩:「題詩好為護蟬紗。」《天寶宮詞》「五家第宅近 天家,侍女都封繫臂紗。」

紗部紀事

[編輯]

《漢書江充傳》:「初,充召見犬臺宮,自請願以所常被服 冠見上,上許之,充衣紗縠襌衣。」師古曰:「紗縠,紡絲 而織之也。輕者為紗,縐者為縠。」

《拾遺記》:漢武帝思李夫人,問少君曰:「朕思李氏,其可 得乎?」少君曰:「可遙見而不可同帷幄耳。」暗海有潛英 石,色青,質輕如毛羽,寒盛則石溫,暑盛則冷,刻之為 人像,不異真人。使石像往,則夫人至矣。乃遣人至暗 海,經年而還,得此石。命工依李夫人形刻成,置於輕 紗幕裡,宛若生時,帝大悅。

《後漢書章帝紀》建初二年:「夏四月,詔齊相省冰紈方 空縠,吹綸絮。」紈,素也。冰,言色鮮潔如冰。《釋名》曰:「縠, 紗也。」方空者,紗薄如空也。或曰:空孔也,即今之方目 紗也。綸,似絮而細。吹者,言吹噓可成,亦紗也。前書,齊 有三服官,故詔齊相罷之。

《馬融傳》:「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 融好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 生徒,後列女樂。」

《晉書·輿服志》:「釋奠先聖則皂紗袌,絳緣中衣,絳褲襪, 黑舄。其雜服有青、赤、黃、白緗、黑色介幘,五色紗袌。 皇太子朝服,遠遊冠,介幘,翠緌,佩瑜玉垂組,朱衣,絳 紗襮,皂緣白紗。」

《后妃傳》:胡貴嬪,名芳。泰始九年,帝多簡良家子女以 充內職,自擇其美者,以絳紗繫臂,而芳入選。

《輿服志》:成帝咸和九年制:聽二宮直官著烏紗幍。 《拾遺記》:「江漢之民,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招祗之祠, 或結五色紗囊盛食,沈於波中以食蛟龍,水蟲畏之, 不侵食也。」

《晉書列女傳》:韋逞母宋氏,其父授以《周官音義》。後逞 仕苻堅為太常。堅嘗幸太學,問博士經典。時博士盧 壼曰:「惟《周官禮注》未有其師,自非逞母無可以傳授 後生。」於是就宋氏家立講堂,置生員百二十人,隔絳 紗幔而受業。

《梁書王僧孺傳》:「僧孺幼貧,其母鬻紗布以自業。」 《述異記》:「夜郎縣者,其先有女子浣紗,忽三節竹流入 足間,聞中有號聲,剖竹視之,得一男,歸而養之。及長, 有武略,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

《魏書游明根傳》:「明根以年踰七十,表求致仕。高祖命 之令進,言別慇懃,仍為流涕,賜青紗單衣、委貌冠、被 褥錦袍等物。」

《北齊書瑯琊王儼傳》:「儼字仁威,武成第三子。拜京畿 大都督、領軍大將軍,領御史中丞,遷大司徒。初從北 宮出,將上中丞,凡京畿步騎領軍之官屬,中丞之威 儀,司徒之鹵簿,莫不畢備。帝與後在華林園東門外 張幕,隔青紗步障觀之。」

《北史周高祖紀》,「宣政元年三月甲戌,初服常冠,以皂 紗為之,加簪而不施纓導,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 《隋書禮儀志》:「六司六典及皇太子三司三典,掌青紗 公服助祭從蠶、朝會,凡大事則服之。」

《舊唐書輿服志》:「弁冠通用烏漆紗為之,象牙為簪導。」 《職官志》:「御史大夫、中丞押大事,則冠法冠,衣朱衣纁 裳,白紗中單以彈之。」

《貞懿皇后傳後》「素紗列位,黼帟周庭。」

《摭言》: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木蘭院,隨僧齋飧。僧厭怠,乃齋罷而後擊鐘。後二紀,播自重位,出鎮揚州,因 訪舊詩「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之句,已 用碧紗籠之矣。播繼以絕句曰:「三十年來塵撲面,而 今始得碧紗籠。」

《五代史雜傳》:「孫德昭拜節度使,宦者韓全誨劫昭宗 幸鳳翔,孫承誨、董從實皆從,而德昭獨與梁。乃率兵 保東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頗德其附己,以龍鳳劍、 鬥雞紗遺之。」

《遼史儀衛志》:「元日上壽儀,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 逆臣傳迭思特有膂力,善馳射,尢神於醫,視人疾若 隔紗,睹物莫不悉見。」

《宋史輿服志》:「絳紗袍,以織成雲龍紅金條紗為之。大 祭祀致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會、大冊命、親耕籍 田皆服之。」

皇太子朱明,服紅花金條紗衣,紅紗裡。皂褾襈,紅紗 裳,紅紗蔽膝,並紅紗裡。

《朱子服議》:「四腳襆頭,乃周武帝所製之常冠,用布以 代古冠,亦名襆頭,亦名折上巾,其後乃以漆紗為之, 而專謂之襆頭。」

《元史·祭祀志》:「天壇椽燭四,皆銷金絳紗籠。自天壇至 內壝外及樂縣南北通道,絳燭三百五十,素燭四百 四十,皆絳紗籠。御位椽燭六,銷金絳紗籠。」

《輿服志》:「天子冕服,袞冕,制以漆紗上覆。」

《冷齋夜話》:舒王女,吳安持之妻,蓬萊縣君工詩,多佳 句。有詩寄舒王曰:「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氣應憐我憶 家。」

紗部雜錄

[編輯]

《禮記雜記》:「夫人狄稅素紗。」素紗者,皆以白紗縠為 裡。

《論衡》:「蓬生麻間,不扶自直;白紗入緇,不練自黑。彼蓬 之性不直,紗之性不黑,麻扶緇染,使之直黑。夫人之 性,猶蓬紗也,在所漸染而善惡變矣。」

梁昭明太子七昭,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乎輕紗。 《述異記》:揚州有蛇市,市人鬻珠玉而雜貨蛟布。蛟人 即泉先也,又名泉客。

南海出蛟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 為服,入水不濡。

「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綃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 《唐書·地理志》「河北道懷州河內郡,土貢平紗。」

淮南道廬州廬江郡,土貢:花、紗。

江南道常州,晉陵郡。土貢:巾、緊紗。

《酉陽雜俎》梁職儀曰:「八座尚書以紫紗裹手版,垂白 絲於首,如筆。」

《宋史·地理志》:「開封府貢方紋紗。」

相州貢「暗花牡丹、花紗。」

紹興府貢輕庸紗。

太平州貢紗。

《歸田錄》:「洪州雙井白芽,製作尤精,囊以紅紗,不過一 二兩,以常茶十數斤養之。」

《老學庵筆記》:「亳州出輕紗,舉之若無,裁以為衣,真若 煙霧。一州惟兩家能織,相與世世為婚姻,懼他人家 得其法也。雲自唐以來名家,今三百餘年矣。」

《齊東野語》:紗之至輕者,有所謂輕容,出《唐類苑》云:輕 容,無花薄紗也。王建《宮詞》云:「嫌羅不著愛輕容。」元微 之有寄白樂天「白輕容」,樂天製而為衣,而詩中容字, 乃為流俗妄改為庸,又作庸榕,蓋不知其所出。《元豐 九域志》:「越州歲貢輕容紗五匹」是也。又有所謂方空 者,《漢元帝紀》罷齊三服官,註云:春獻冠幘縱為首服, 紈素為冬服,輕綃為夏服,凡三。師古曰:「縱與纚同,音 山爾反,即今方目紗也。」又後漢建初二年,詔齊相省 「冰紈、方空、縠、吹、綸、絮、紈,素也。冰,言色鮮潔如冰。」《釋名》 曰:「縠綬方空者,紗薄如空也。或曰:空,孔也,即今之方 目紗也。」荊公詩云「春衫猶未著,方空者」是也。二紗名 世少知,故表出之。

《松漠紀聞》:「回鶻婦人,以薄青紗羃首,而見其面。」

紗部外編

[編輯]

《齊諧記》:「餘杭縣有一人,姓沈名縱,與父同出,至二更 中,忽見一人著紗幘,披絳綾袍,雲是鬥山王鬥山,在 餘杭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