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日下舊聞考 (四庫全書本)/卷0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十六 欽定日下舊聞考 巻五十七 卷五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巻五十七
  城市外城南城一
  等謹按朱彛尊原書南城壇兆上載明代而不及金元考元史祭祀志中統十二年於麗正門外東南七里建祭臺設昊天上帝皇地祗位成宗即位始為壇於都城南七里則知元之郊壇亦在城南又考析津志郊天臺在京城之南五里即金大定時拜郊所建然則原書載在郊坰金之拜郊臺者即是也今附述縁起於此以存金元壇兆舊典而其詳則見於郊坰門雲
  原天壇周十里內有圜丘神樂觀天師府犧牲所在正陽門外永定門內街東五城坊巷衚衕集
  原天壇在正陽門之左永樂十八年建繚以垣墻周迴九里十三步初遵洪武合祀天地之制稱為天地壇後既分祀乃專稱天壇春明夢餘録
  原嘉靖九年正月吏科都給事中夏言請更定郊祀言國家合祀天地於南郊又為大祀殿而屋之設主其中弗應經義古者祀天於圜丘祭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南郊之壇曰泰壇以之燔柴北郊之坎曰泰圻以之瘞埋此古之制也是故兆於南郊就陽之義也瘞於北郊即隂之象也此分祭天地各正其所凢以順天地之性審隂陽之位也況壇於南郊雖以就陽亦因高之義坎於北郊雖以就隂亦因下之義豈有崇樹棟宇擬之人道哉乞勅多官集議以求至當上嘉之明典彚
  原詔博採公議主分祭者昌國公張鶴齡定國公徐延德懐寜侯孫瑛瑞安侯王橋駙馬鄔景和謝詔安仁伯王桓玉田伯蔣榮慶陽伯夏臣崇善伯王清都督夏助右都御史汪鋐府尹黎奭府丞黃鍾中允廖道南編脩程文德給事中夏言蔡經張潤身李仁王聘田秋周祚陳守愚高金趙漢臣李鳯來戴孺孫應奎御史王繼禮喻希禮隂汝登郭宏化周襗徐淮虞守愚倪緝梁尚德陸琳李循義主事宋錦李欽昊治中汪登通判陳邦傅楊承祺王紳劉初推官江文中經歴陳珖冷宗元郭鳯張居仁劉秉仁韓義都事楊木李光祚知事胡蘭照磨李俊張霑檢校南鉦兵馬指揮畢成胡綱劉倫副指揮何守安牛進德朱哲張光祐王瑤陳謙周侃郭本端詹垣馮鍚顧言廖長倫劉紹宗鄧文隆宋秀祝世亨吏目戴鑑馬昻張鉞凡八十二人主分祭而以成憲及時未可為言者平江伯陳圭大學士張璁翟鑾侍郎董玘張雲臣陳洪謨聞淵副都御史唐龍僉都御史李如圭通政使張瓚卿黃宗明曾直少卿林有孚戴時宗冼光史道寺丞周鳯鳴簡霄朱昭陳綬葉松何鍾陳雲章葉廷芳彭黯脩撰龔用卿編脩張星給事中王守御史許廷桂張惟恕盧問之傳漢臣謝蘭寺正陸鰲王天民寺副王鴻漸林士鳯朱節胡湘評事陳經應杲呉□孫裕戴冔余棐龔治司務劉贊襄馬顯主簿周文定都事陳貴韓勛典簿宋文㬎陳琅署正宋鈁袁煥蒲敏元邊偁署丞李繼元況道余定李儼劉壽李珏丁應南張夢徵楊荗深羅其賔陳珮秦學書監事楊臣秦昌勝董檜馬圖劉鏜鄭時明劉睿徐芳張倧鄒儒李瑞陽要秀呉冕丁如紀袁如霖凡八十四人主分祭而以山川壇為方丘者尚書李瓚編脩歐陽徳歐陽衢給事中魏良弼御史傅炯余鍧員外郎餘光祉行人司正邊彥駱右司副劉守良行人李遂王禎傅學禮秦鰲方太和沈謐周汝貟柯喬孫世祐李寔莊用賔田濡蔡靉睦蕐原寀曾約等凢二十六人主合祭而未嘗以古禮為非者尚書方獻夫李承勛梁材許讚章拯侍郎徐縉蔣瑤蘇民卿葛浩詹事霍韜顧鼎臣通政宋滄陳經叅議劉繼徳孫檜劉日乾卿魏校庶子穆孔暉諭德彭澤贊善林文俊蔡昻學士張潮呉惠席春許成名脩撰倫以訓姚淶王用賔編脩張袞楊維傑徐階祭酒許誥司業林時給事中王汝梅趙廷瑞曾仲魁董進第陳侃御史譚纉王袞陳講王道範安王杲趙兌呉麟士翺葉照朱觀方逺廖自顯郎中劉序李黙鄧尚義王道王松范伸劉從學黃瓚史麟許繼宋銳呉檄盧襄呉縉蕐鑰黃禎張經王大化盧蕙榮察汪堅易鑾張瑤姚世儒閻溥陳文譽劉佐候緘甘為霖丁洪車純汪漢金中夫員外郎張廷馮世雍李世臣王激王三省呉沖㓂天與陳良䇿廖雲龍伍餘福屠倬王莘郭田王旒呂顓張羽李瑜趙葉楊鏞黃澄張邦教余述張淑郁山主事楊麒全徹緒顧陽和呉允祿任瀚鄺汴汪居安馬坤鄭琬黃潤江滙屠楷陳大珊曾世昌苗汝霖徐子貞熊汲何鰲趙時春王學益王應檟徐官駱顒傅好禮汪以達蔡子舉李喬陳貫諸傑張臬毛衢賈名儒陳耀朱子和蘇民夏玉林陳篪程綬屠應埈施昱謝綋郭宗臯王自俊林瓊康世隆查懋先諸邦憲李翔郭秉聰高仲嗣陸時雍張參王鈁馮冠龔轅中書舍人郭俊司務張國紀高臣李克中張鵬呉道南李檠於喬張仲良周紳蘇民照磨丁律檢校宋斌張岦監丞徐炳典簿鄧祀博士王廷臣林文卿王昺蘇璞王金章助教魏琦陳謨陳禧金周陳𤦺薛僑譚諫林思誠范震臣李邦祥學正房堅任冕蔡竒范儒汪屺林文林邦望學録李賔趙誌陳界彭元陽典簿曹鳯翔凢二百六十人無可否者英國公張崙等一百九十八人明嘉靖祀典
  朱彛尊原按郊祀分合持議異同姓名可見者三百九十八人國史所不能具載因備書之蓋內外小臣鹹得與焉亦以見當日詢謀之廣也
  原五月作圜丘於天地壇稍北為皇穹宇明典彚
  原圜丘第一層壇濶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正南陛濶九尺五寸九級東西北面陛俱濶八尺一寸九級壇面及壇腳用琉璃闌干第二層壇面周圍俱濶二丈五尺高八尺一寸正南陛一丈二尺五寸九級東西北面陛俱一丈一尺九寸五分九級壇面及壇腳用琉璃磗砌四面用琉璃闌干壝去壇一十五丈高八尺一寸用磗砌正南櫺星門三座中門濶一丈二尺五寸左門濶一丈一尺五寸五分右門東面櫺星門濶九尺五寸北面西面尺寸同燎壇一座在壝外東南丙地高九尺濶七尺上開南出戶壇腳東西南三面設陛周圍外墻去壝一十五丈正南櫺星門三座中門濶一丈九尺五寸門外正甬道濶丈尺同左門濶丈丈二尺五寸門外左甬道丈尺同右門濶一丈一尺九寸五分門外右甬道丈尺同東西北櫺星門濶一丈一尺九寸五分甬道丈尺同存心録
  原禮臣言圜丘之制大明集禮壇上成濶五丈存心録則第一層壇濶七丈集禮二成濶七丈存心録則第二層壇面周圍俱濶二丈五尺蓋集禮之二成即存心録之一層存心録之二成即集禮之一成矣等無所適從潤色叅詳是在皇上裁定奉㫖圜丘第一層徑濶五丈九尺高九尺二層徑一十丈五尺三層徑二十二丈俱高八尺一寸地面四方漸墊起五尺明嘉靖祀典
  原圜丘外圍方墻門四南曰昭亨東曰泰元西曰廣利北曰成貞內櫺星門南門外東南砌緑磁燎爐傍毛血池西南望燈臺長竿懸大燈外櫺星門南門外左設具服臺東門外建神庫神廚祭噐庫宰牲亭北門外正北建泰神殿後改為皇穹宇藏上帝太祖之神版翼以兩廡藏從祀之神牌又西為鑾駕庫又西為犧牲所北為神樂觀成貞門外為齋宮迤西為壇門春明夢餘録
  原皇天上帝正位南向太祖配位西向東一壇大明之神西一壇夜明之神東二壇二十八宿之神西二壇雲師雨師風師雷師之神明嘉靖祀典
  原圜丘第二層上設大明星辰位居東夜明太歳位居西內壝東設風雲雷雨師位天下神祗壇在外壝之內存心録
  原昊天上帝配帝位版長二尺五寸濶五寸厚寸趺高五寸黃質金字大明之神金地硃書夜明之神黃地素書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之神俱緑地金字雲師雨師風師雷師之神俱丹漆金書明嘉靖祀典
  補國朝於大祀殿祀昊天上帝凢所謂天皇太乙之𩔖一切革去三代以下祀典之正所僅見也博物典彚
  原永樂十八年北京天地壇成毎歳合祀洪熈元年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同配享嘉靖九年勅建圜丘於大祀殿之南毎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雲雨風雷從祀建方澤於安定門外毎歳夏至祀地以五嶽五鎮四海四瀆陵寢諸山從祀俱止奉太祖一位配享而罷太宗之配其大祀殿則以孟春上辛日行祈穀祭奉太祖太宗同配十年又改以啟蟄日行祈穀禮於圜丘仍止奉太祖一位配享十七年秋九月詔舉明堂大享禮於大內之元極寳殿奉睿宗獻皇帝配享元極寳殿即舊欽安殿也是冬十一月上皇天上帝尊號十八年春行祈穀禮於元極寳殿不奉配二十四年拆大祀殿改建大享殿命禮部歳用季秋行大享殿禮隨又命仍暫行於元極寳殿隆慶元年詔罷祈榖大享二祭復元極寳殿仍名欽安殿而天地則分祀如世宗所更定雲太嶽集
  原圜丘琉璃闌干詔用青色明嘉靖祀典
  原嘉靖十三年二月奉㫖圜丘方澤今後稱天壇地壇同上
  原唐時明堂制度其宇上圜覆以清陽玉葉清陽色也玉葉亦瓦之𩔖今大享殿及圜丘闌干皆用囬青瓦亦清陽玉葉之𩔖唐毎郊祀啟南門灌其樞用脂百斛今都城南門亦閉不開惟郊祀駕出方啟穀城山房筆塵
  原萬厯十三年四月十七日上以天旱禱於郊壇自宮中步行而出禱畢仍步還宮纍瓦編
  原蔡羽郊壇詩 輦道風淸碧野平紫煙常自鎖南城行宮歳幸乗龍近仙侶朝來學鳯鳴小殿沉香金氣鬰圜丘芳草玉蕐淸祠官記得天行處萬燭光中候珮聲林屋集補許榖謁皇穹宇詩 分祀崇郊典嚴居肅帝宮高明一祖配陟降八神同紫氣團蕐蓋元隂接上穹萬年瞻秉璧靈貺自無窮 石城集原黎民表雨後經天壇沙河作 平沙雨濕草茸茸白玉高壇紫翠重馬上行人㸔不厭石廊流水遶踈松瑤石山房集原馮琦㳟陪聖駕步禱南郊紀事詩 龍虎新軍罷勾陳御路開紅塵都不掃畱待雨師來 北海集
  圜丘在正陽門外南郊形圓象天南嚮三成上成徑九丈高五尺七寸二成徑十有五丈高五尺二寸三成徑二十一丈高五尺上成石面九重自一九環甃𨔛加至九九二成自九十𨔛加至百六十有二三成自百七十有一𨔛加至二百四十有三合一三五七九陽數毎成四出陛皆白石九級上成石闌七十有二二成百有八三成百八十合三百六十周天之度柱如之內壝形圓周百有六丈四尺高五尺九寸壝門四皆六柱三門柱及楣閾皆白石扉皆朱櫺壝外東南丙地燔柴爐一高九尺徑七尺甃以緑琉璃瘞坎一東南燎鑪五西南鐙杆三外壝形方周二百十丈一尺高八尺六寸門制與內壝同燎鑪四分設於壝東西門之左右壝北門後為皇穹宇南嚮環轉八柱圓檐上安金頂基高九尺徑五丈九尺九寸石闌四十有九東西南三出陛各十有四級左右廡各五間一出陛殿廡覆瓦均青色琉璃圍垣形圓周五十六丈六尺八寸高丈有八寸南設三門崇基石闌前後三出陛各五級外壝東門外東北隅神庫
  神廚各五間井亭一祭噐庫樂噐庫椶薦庫各三間又東為宰牲亭井亭各一壝外內垣門四東曰泰元南曰昭亨西曰廣利北曰成貞皆朱扉金釘縱橫各九昭亨門外東西石坊各一 大清㑹典
  等謹按明嘉靖九年定分祀天地之議於大祀殿南建
  圜丘
  本朝因之重加繕治其制益備乾隆十四年
  上以
  圜丘壇位張幄次陳祭噐處宜量加寛廣
  命仍九五之數而展拓焉十八年復鼎新
  南郊壇宇一切規模稟承
  指示凢崇卑之制象色之宜無不斟酌盡善仰見聖心昭格之䖍至周至悉雲
  增歳以冬日至祀
  皇天上帝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配以
  大明
  夜明
  星辰
  雲雨風雷從祀
  上帝位第一成南嚮
  列聖東西嚮
  四從位第二成
  大明西嚮
  星辰在其次
  夜明東嚮
  雲雨風雷在其次均設青幄
  上帝蒼璧一帛十有二犢一豋一簠二簋二籩豆各十有二尊一爵三鑪一鐙六燔牛一
  列聖均帛一犢一豋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有二尊一爵三鑪一鐙四
  大明
  夜明均帛一牛一豋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尊一爵三琖二十鑪一鐙二
  星辰帛十有一
  雲雨風雷帛四均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十尊一爵三琖三十鑪一鐙二玉帛寔於篚牲載於俎尊寔酒䟽布羃勺具 大清㑹典
  增先祀一日
  皇帝御龍袍袞服乗禮輿出宮至
  太和門階下降輿乗輦入壇西門至
  昭亨門外降輦由左門入詣
  皇穹宇於
  上帝
  列聖前上香行三跪九拜禮詣
  圜丘視
  壇位視籩豆畢由內壝南左門出外壝南左門至神路右陞輦詣
  齋宮同上
  增祀日日出前七刻
  皇帝御祭服乗輦至外壝南門外神路右降輦由外壝南左門入內壝南左門陞午階至二成黃幄次
  皇帝就拜位立迺燔柴迎
  帝神樂奏始平之章
  皇帝詣第一成
  上帝位前跪上香次詣
  列聖配位前上香
  皇帝復位行三跪九拜禮乃進玉帛奏景平之章皇帝陞
  壇詣
  上帝位前奠玉帛以次詣
  列聖配位前奠帛
  皇帝復位迺進俎奏咸平之章
  皇帝陞
  壇詣
  上帝位
  配位前跪進俎復位行初獻禮奏壽平之章舞干戚之舞
  皇帝陞
  壇詣
  上帝位前跪獻爵奠正中退就讀祝拜位立司祝奉祝版跪祝案左樂暫止
  皇帝跪司祝讀祝畢樂作
  皇帝行三拜禮興詣
  配位前以次獻爵行亞獻禮奏嘉平之章舞羽籥之舞皇帝陞
  壇以次獻爵奠於左儀如初獻復位行終獻禮奏永平之章舞與亞獻同
  皇帝陞
  壇以次獻爵奠於右儀如亞獻復位光䘵卿奉福胙進至
  上帝位前拱舉
  皇帝詣飲福受胙拜位立跪受爵受胙三拜興復位行三跪九拜禮徹饌奏熈平之章送
  帝神奏清平之章
  皇帝行三跪九拜禮有司奉祝次帛次饌次香㳟送燎所奏太平之章
  皇帝由內壝南左門出至望燎位望燎禮成
  皇帝由外壝南左門出至昭亨門外陞禮輿大駕鹵簿前導導迎樂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囬鑾還宮同上
  等謹按我
  皇上御極以來仰承
  列聖敬
  天之忱毎歳㳟遇
  南郊大典必躬必親為古帝王所未有乾隆十三年上以祭噐沿明之舊未昭備物
  命凖古制易之二十六年臨江得鎛鐘復
  勅令參考仿製副以特磬於
  大祀時敬謹陳設其餘一噐一物凢折𠂻至當之處悉
  
  睿裁審定垂示方來
  大聖人昭事之誠無微不至精忱所格有貫徹於儀節
  之表者億萬年
  景貺綿長益頌凝承之有自矣
  增乾隆元年
  御製冬至
  南郊詩 黃鐘應律肇千祥喜見
  天心復一陽子夜灰飛旋淑氣
  泰壇日麗㪚晴光明禋盛禮稽三代御世鴻猷愧百王祗祝精誠通
  帝載眷予寰海樂倉箱
  增乾隆四年
  御製冬至有事於
  南郊敬成八章章八句 於昭
  天鑒眷於有德祐我
  太祖東土是式
  帝命不顯皇清不靈明徳惟馨以畀萬邦一章 赫赫太祖
  天篤其祜穆穆
  大宗丕顯丕承駿德光昭爰受鴻名建國紀元肇定大清二章 暨我
  世祖混一區夏
  聖祖紹之容民厚下民安於耕物適於野六十一年惟天降嘏三章
  皇考翼翼思為君難立綱陳紀祗承克艱授位渺躬受命自
  天敬念紹庭敢忘寅䖍四章 日惟長至爰卜
  南郊三齋五戒將事吉朝式瞻百辟玉珮金貂式䖍爾心無或逍遙五章 爰升燔柴燔柴惟烈爰陳俎豆俎豆惟潔惟予小子敬捧蒼璧明明
  帝神尚其來格六章
  神之格思降福穰穰敢曰予小子誠通
  昊蒼自我
  祖宗受嘏惟純
  景命綿綿逮我後人七章 伐鼓淵淵建斾翩翩祀事用成福祿來駢匪以祭而專匪以燕而遷對越
  昊天豈敢間兮乾乾八章
  增乾隆九年
  御製冬至有事於
  南郊敬成 伊古誠為貴匪今祭以時㣲陽爰始復殷禮敢雲遲捧璧
  青壇肅陳愆素慮知黃鐘方應律元酒亦盈巵轉歉誠乾造綏豐詎我期今歳二麥無收五月望後始得雨而秋收倍常有穫寔  天恩浩蕩喜出望外也
  天恩奚可恃祈歳厪長思
  增乾隆十三年
  御製冬至
  南郊述志詩 寅祀
  南郊殷薦陳鉶籩依古制更新國朝一切禮儀率依明制  郊廟所用祭噐徒存其名皆以瓷盤代之相沿未改亦不知始訛於何時朕以既用其名宜備其物特勅廷臣議更古制今冬至大祀始用之於  南郊自是而諸祀皆用古禮噐矣一陽資始月纔朔月二日冬至六琯均調歳復春昭格敢雲歆
  上帝敉寧端籍任元臣維揚我武邀
  靈貺即㸔書勲閣起麟金川本非勁㓂祗以用匪其人以致乆弗成功茲大學士傅恆忠誠夙著立志滅㓂故用為經畧託以干城師行之吉卜於月之三日適以預日大祀  南郊儼對越於咫尺希慈祐之昭明曷勝有顒惟期底績雲
  增乾隆二十年
  御製冬至
  南郊詩 南飛金翼影長時
  元畤趨承
  帝幕垂拱北星辰環紫極被西聲教藉
  皇禧捧盈怵惕厪無斁嫌畏披猖致不期阿睦爾𪮫納因軍營大臣發其逆跡懼誅思遁而將軍等不能遵朕指示即時擒戮遂致逃竄正在發兵搜捕撻伐新俘冀重佑永寧邊海戢貞師
  增乾隆二十二年
  御製冬至
  圜丘禮成述事 配藜佳氣焥樵蒸奠璧
  圜丘祖業承日在駿狼欽敬授陽迴堪黍著
  明徵於昭
  陟降依
  左右敢曰馨香薦豆登寧逺尚惟希
  景祐阿睦爾𪮫納逋竄未獲西路軍務尚在籌辦持盈更益勵兢兢
  增乾隆二十三年
  御製冬至
  南郊述事 金鳯占風來廣漠鴻龍轉律啟韶陽六宗依典修元祀一意惟欽對
  昊蒼澤國幸邀
  賜豐稔今年豫東江南各屬以水利工竣咸獲豐稔頑𤞑更冀靖狂猖背恩戕使先開釁逆𤞑大小雨和卓木為厄魯特拘縶有年矣自大兵定伊犂始釋其囚俾長故地乃狼子野心竟致反噬戕我副都統阿敏道釁由逆啟申討非得已也曲直間惟
  帝鑒詳
  增乾隆二十六年
  御製冬至
  南郊禮成述事 亞嵗迎禧
  首祀行在懸應律肇陽生鎛鐘特磬稽前制比因臨江得古鏄鐘參考仿製副以特磬大樂條理乃備今  大祀始用之玉振金聲集大成一統咸賔欽
  錫羨重熈幸際慎持盈敢希
  穆穆居歆眷庶
  鑒䕫䕫對越誠
  增乾隆二十九年
  御製冬至
  南郊禮成述事 運斗瑤樞北中繩見
  天心日肇
  禋應式儀洞屬升三獻調律和諧引八能綏屢同民沐乾貺今年各省多獲有收直𨽻尤稱倍稔為十數年來所未有感荷  殊施彌增忻悚捧盈切已凜氷兢
  五朝左右膺多福敢不
  鴻禧亹繼承
  增乾隆三十九年
  御製冬至
  南郊禮成述事 雪霑三寸先三日
  祀舉一朝凜一忱省歳有豐還有歉沐
  恩惟厚益惟欽青齊黃瀆胥歸靖山東壽張逆匪王倫等糾衆作亂侵擾三縣刼庫戕官搶㨿臨清舊城肆掠村鎮特發八旗勁旅千餘命大學士舒赫德等徃彼統率經理數日即盡勦滅距其起事甫及一月而淮安外河老壩口堤工漫溢處自堵築至合龍僅二十日兩事皆成功迅速寔頼天祐也索諾丹巴願早擒金川土司索諾木急呼之則為索諾丹巴沃襍爾則其用事頭人最奸狡者今阿桂已統兵攻克格魯古一帯碉寨即日可抵勒烏圜聞逆酋索諾木及莎羅奔兄弟皆聚於彼惟冀  上蒼嘉祐一鼓成擒更得迅速蕆功耳子月恰當陽復子是日子正二刻冬至倍顒羲象見
  天心
  增乾隆四十年
  御製冬至
  南郊禮成述事 欣逄月朔復初陽恰值
  天開甲運昌是日甲戌𬻂載承
  禋幸躬藐乾隆元年冬至躬詣行禮始迄今四十年南郊大祀歳必親行從未遣官㳟代三成學禮挈兒行命諸皇子侍  壇上瞻禮俾知余承祭時拜立進獻之必誠必敬以恪奉  明禋者如此於昭侑座配
  列祖黙啟綿基籲
  上蒼鴻捷更希報早晩阿桂等奏攻克西里要隘明亮等奏攻得札烏古山梁兩路連次奏捷官軍乗勝深入應剋期馳報紅旗益祈  洪佑速聞耆定武維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增凡常雩之禮歳以巳月龍見卜日祀
  皇天上帝於
  圜丘為百穀祈膏雨 大清會典
  增先祀一日
  皇帝齋宿於
  南郊詣
  皇穹宇上香詣
  圜丘視
  壇位
  神庫視籩豆同上
  增祀日設
  皇天上帝位
  配位
  從位均與冬日至大祀同
  上帝前用帛一與
  祈穀同樂章燔柴迎
  帝神奏靄平奠玉帛奏雲平進俎奏需平初獻奏霖平亞獻奏露平終獻奏霑平徹饌奏靈平送
  帝神奏霮平望燎奏霈平餘儀俱與冬日至大祀同同上
  等謹按雩祭在

  圜丘壇謹編次於
  圜丘之後
  增乾隆九年
  御製四月八日雩祭
  圜丘敬成六韻 泰畤修殷薦雩宗亨
  昊乾豆豋初飣饌燔燎已升煙龍見猶稽雨秧萌欲萎田屏營邀
  帝眷切已慮民天庶政修三事羣工秉一䖍䕫䕫親步禱藉以謝尤愆
  增乾隆十四年
  御製常雩禮成敬述 載舉常雩祀
  泰圓春霖早慶遍公田更因霑霈求優渥敢恃
  帡幪弛敬䖍樂具卿雲扶瑞日禮成和氣㪚祥煙南郊近日邀
  殊貺果得膚功定蜀川上年十一月二日冬至有事於南郊即於次日命經畧大學士傅恆啟行纔屆兩月金川平定奏凱班師實邀  上天福祐雲
  增乾隆二十四年
  御製
  雩祭禮成述事 問夜昭雲漢凌晨步石逵祈
  恩先責已利物匪求私夏節雖遲日時尚未立夏常年雖有至夏至前後方霑雨澤者然以去冬無雪覺刻不可待矣春膏已過期何能諉慣見更覺切焦思翹企
  慈雲佈顒希
  德雨施協時慚抱蜀矜惴寸心知
  增乾隆三十五年
  御製
  雩祭禮成述事 建巳月臨
  常祀修致齋前日
  霈恩流京畿春月望雨至四月初二日始霑四寸餘膏澤可以興犁已欣及節興耕種更冀申
  天錫渥優樂奏和聲協氣合禮成曙景露光浮融融煜煜騰東壁祝帛祥煙接燎牛迎  神舉燎牛禮成送祝帛至燎垣視燎畢退燎垣在壇東
  增乾隆三十八年
  御製
  常雩禮成述事 幸逢甘澤夏春連
  逺祭時行益企然雖曰協和值於是更希綏履繼乎前幣承玉奠寸𠂻肅鏄始金聲中呂宣陟降省縁過六十朕年逾六旬敬祀之心寔切而步履大不如昔因命大學士等定議稍減登降繁文自奠玉帛升壇至受福胙後始還至二成拜位仍冀歳歳躬行以抒誠悃必躬期永奉
  皇乾
  增凡大雩之禮歳在孟夏常雩之後如不雨遣官祗告天神
  地祗
  太歳越七日不雨告
  社稷仍不雨後更定不告社稷復告
  神祗太歳三復不雨迺
  大雩先祀一日
  皇帝御常服詣齋宮不作樂不除道不設鹵簿祀日雨冠素服
  躬禱於
  圜丘設
  皇天上帝位
  四從位三獻禮終樂闋列舞童十有六人為皇舞衣元衣執羽翳歌
  御製雲漢詩八章以祈優渥餘儀及樂章均與
  常雩同雨則報祀遣官朝服行禮如常儀 大清㑹典乾隆二十四年
  御製
  大雩祝文 臣承
  命嗣服今廿四年無歳不憂旱今歳甚焉曩雖失麥可望大田茲尚未種赤地里千嗚呼其惠雨乎
  常雩步禱未䝉
  靈祐
  方社
  方澤均漠弗佑為期益迫嗟萬民誰救敢辭再瀆之罪用舉
  大雩以申前奏嗚呼其惠雨乎
  上天仁愛生物為心下民有罪定宥林林百辟卿士供職惟欽此罪不在官不在民實臣罪日深然
  上天豈以臣一身之故而令萬民受災害之侵嗚呼其惠雨乎謹以臣躬代民請
  命昭昭在上言敢虛佞計窮力竭詞戅誠罄油雲沛雨居歆賜應嗚呼其惠雨乎
  增乾隆七年
  御製倣雲漢詩體敬製雩祭樂章以申誠懇 瞻彼朱鳥爰居實沈協紀辨律羽蟲徵音萬物芸生有壬有林有事
  南郊陟降惟欽瞻仰
  昊天生物為心一章 維國有本匪民伊何維民有天匪食則那螻蟈嗚矣平秩南訛我祀敢後我樂維和鼉鼓淵淵童舞娑娑二章 自古在昔春郊夏雩曰惟龍見田燭朝趨盛禮既陳
  神畱以愉雷師闐闐飛亷衙衙曰時雨暘利我新畬三章於穆
  穹宇在郊之南對越嚴㳟
  上帝是臨繭栗量幣用將悃忱惴惴我躬肅肅我心六事自責仰彼桑林四章 權輿粒食實維后稷百王承之永奠邦極惟予小子臨民無德敢懈祈年潔𠂻翼翼命彼秩宗古禮是式五章 古禮是式值茲吉辰玉磬金鐘大羮維醇元衣八列舞羽繽紛既侑
  上帝亦右從神尚鑒我衷錫我康年六章 維
  天可感曰惟誠恪維農可稔曰惟力作恃
  天慢人弗刈弗穫尚勤農哉服田孔樂咨爾保介庤乃錢鎛七章 我禮既畢我誠已將風馬電車旋駕九閶山川出雲為霖澤滂雨公及私興鋤利甿億萬斯年農夫之慶八章
  增乾隆二十四年
  御製躬舉
  大雩祈雨詩 北至都踰早種期晩田急待澤斯時人窮仄本呼
  天籲旱甚因誰責已知湯禱載陳三足鼎宣憂重訂八章詩壬戌議舉  常雩  大雩之禮時曾製雲漢詩八章為舞童升歌之詞然率即得雨迄未用今歲旱甚乃舉  大雩元衣八列升詠此詩又協𠉀移易數語好生
  帝德其寧惠渴望雲行即雨施
  等謹按
  大雩之禮自乾隆甲子定議後毎遇雨澤稍愆有禱輙
  應歲己夘自春徂夏望雨甚殷
  聖心宵旰靡寧
  親製祝文於六月十一日行
  大雩禮由
  齋宮步禱
  圜丘大禮既成油雲四布翊日霢霂徐施中宵滂沛達旦田疇霑足自畿輔以逮缺雨各省皆同日優沾甘𩆩及時耕種仍獲有秋
  誠意感孚
  昊蒼眷佑洵不啻呼吸相通矣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