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續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九 欽定續通志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
  等謹案鄭樵作都邑畧謂天地設險之大者莫如河其次莫如江中原無事則居河之南多事則居江之南河南之都惟長安與洛陽江南之都惟建業此特鄭氏一家之言其實堯舜禹之都當時固皆在河北也唐承隋都長安本周秦舊地議都邑者以此為首選然閲世久逺盛極而衰所謂地絶其脈水化其味者非復秦漢以前之舊五代梁都汴晉漢周因之國失馮依五十年中禍變相軋宋世因循不改四戰之衝以兵為衛靖康之際金兵長驅渡河矣南渡偏安臨安是宅識者謂其無意中原要亦時勢使然也遼金元皆起北方遷都燕薊燕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臨中夏而控北荒誠所謂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古稱天府之國形勝甲於宇內者是故金遷汴而中衰元都燕而一統及明祖卜居金陵而成祖復由燕起雖曰天命豈不由地勢便利有徳易興哉然則論都邑者當以燕京為最上其視闗中巳衰之氣汴梁四戰之區固不可同日語矣而鄭樵獨取唐博士朱汴之議以南陽為建都之選非樵之闇於地勢也是時燕為金有非南宋所能睥睨南陽之説特就一時方域之地以為彼善於此耳豈議都之定論哉若明祖起自南方因取建康偏安之地為京邑而轉棄北平為藩封迨永樂遷都而一時臣工猶且胥動浮言則洵乎識時勢逹地利者不易多得也謹述自唐迄明都邑續鄭志後若夫邑有宗廟曰都或溯發祥或備廵幸陪京之制歴代重焉史冊所載悉為條列以資稽考雲唐都
  上都唐因隋京兆郡舊都初曰京城天寳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載曰中京上元二年復曰西京寳應元年曰上都在漢長安故城東南二十里開皇二年移置前直子午谷後枕龍首山左臨灞岸右抵灃水京城長六千六百六十五步廣五千五百七十五步周二萬四千一百二十步崇丈有八尺
  東都隋河南郡地曾置都武徳四年貞觀六年號洛陽宮顯慶二年曰東都光宅四年曰神都神龍元年復曰東都天寳元年曰東京上元二年罷京寳應元年復為東都在漢魏故洛城西十八里前直伊闕後據邙山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有河漢之象都城東西五千六百一十步南北五千四百七十步崇丈有八尺
  北都隋太原郡地天授元年通典作長夀元年今用新唐書神龍元年開元十一年復置天寳元年曰北京上元二年罷京寳應元年復為北都左汾右晉潛邱在中都城長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廣三千一百二十二步周萬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崇四丈汾東曰東城貞觀十一年築兩城之間有中城武后時築南有大明城故宮城也
  南都本江陵府隋為南郡武徳四年改為荊州五年置大總管七年升為大都督貞觀二年降為都督府天寳元年改為江陵郡乾元元年復為荊州大都督府上元元年置南都號江陵府二年罷寳應元年又號南都尋罷
  西都本鳯翔府隋扶風郡武徳元年改為岐州天寳元年改為扶風郡至徳二載置鳯翔府號西京上元二年罷京寳應元年曰西都尋罷
  南京本成都府隋蜀郡武徳元年改為益州置總管府天寳元年改為蜀郡置大都督府十五載𤣥宗幸蜀駐蹕成都至徳二載十月𤣥宗回京師十二月改蜀郡為府號南京上元元年罷京
  等謹案唐初以京兆河南為兩都武后增置太原為北都則為三都肅宗又置江陵為南都鳯翔為西都則為五都然江陵鳯翔旋置旋罷而三都則歴世不改至徳二載因𤣥宗幸蜀之故改蜀郡為南京蓋當時未有京名故蜀郡不在五都內也唐世都邑廢置不一自肅宗寳應以後始無復更張矣
  五代都
  梁太祖因宣武軍資力以簒唐因而居汴開平元年以汴州為開封府建東都以唐東都為西都
  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即位於魏州升魏州為興唐府建東京五代史莊宗紀同光三年改東京為鄴都以唐北都為西京尋復為北都冊府元龜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夏四月以太原為西京冬十一月改為北都 按後唐初以鎮州真定府為北京後罷真定又以京兆為西京故改此復京兆府為西京冊府元龜後唐同光元年復以永平軍大安府為西京京兆府 按通鑑天祐初朱全忠奏廢西京置佑國軍大安府又改為永平軍至後唐始復歐史改京兆府在同光三年薛居正舊史作元年以洛陽為洛京同光三年復為東都司馬光資治通鑑莊宗同光元年河南尹張全義請遷都洛陽從之 按五代史莊宗紀同光元年如洛京三年始定為東都五代㑹要三年詳定院奏雲近以中興大業以魏州為東京權名東都為洛京今後以洛京為東都
  晉高祖天福二年以汴州行宮為大寧宮三年升為東京以洛陽為西京鄴都仍唐舊五代㑹要天福二年改興唐府為廣晉府三年復升為鄴都
  漢東京西京皆同晉制以太原為北京冊府元龜漢髙祖以天福十二年二月即位於太原宮以太原為北京五代史髙祖即位是年五月以太原尹劉崇為北京留守丙申如東京六月甲子至自太原乾祐元年以晉鄴都廣晉府為大名府按大名府唐改後唐曰興唐府晉曰廣晉府漢復舊名
  周東京西京同晉制
  十國都
  吳江都府本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吳升府建都居之金陵府本昇州吳升府太和五年建都於金陵金陵火罷建都天祚三年以金陵為西都廣陵為東都
  南唐東都吳曰江都府昇元元年建都西都吳曰金陵府昇元元年改江寧府建都南都本洪州交泰三年改南昌府建都
  前蜀成都府本益州蜀升府建都居之興元府本梁州蜀升府
  後蜀同前蜀制
  南漢興王府本廣州乾亨元年升為府建都居之齊昌府本循州興寧縣乾亨元年置府
  楚長沙府本潭州後唐天成二年封楚國王升為長沙府建都居之
  吳越西府本杭州唐乾寧四年吳越置西府後亦謂之西都東府本越州唐乾寧四年呉越置東府後亦謂之東都
  閩南都一作東都長樂府本福州龍啟元年置府天徳二年曰南都
  荊南江陵府本荊州荊南置府建都居之
  北漢太原府本并州北漢置府建都居之
  等謹案五代京邑相因建改不一名雖異而實多同十國當時稱帝改元者七吳越荊楚常行中國年號至於置都則惟南唐及閩餘皆稱府吳越雖或稱東都西都然其先未有置都之名也諸國割據一方自相雄長既已置府建都應存其實謹依鄭志十六國都之例以時代次於唐五代之後宋都
  東京汴之開封也梁為東都後唐罷晉復為東京宋因周之舊為都舊城周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周顯德三年按宋東京有新舊二城宋朝㑹要雲自朱梁建都以汴州為東京皆因藩鎮舊制但改名額而周顯徳初始廣新城王應麟地理通釋曰東京開封府舊城唐建中初築宋曰闕城亦曰裏城新城周顯徳三年韓通築宋曰國城亦曰外城新城周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大中祥符九年增築元豐元年重修政和六年詔有司度國之南展築京城移置官司軍營
  西京唐顯慶間為東都開元時改河南府宋為西京山陵在焉京城周五十二里九十六步大業元年築唐長夀二年增築南京大中祥符七年建應天府為南京京城周一十五里四十步
  北京慶厯二年建大名府為北京京城周四十八里二百六步
  行在所建炎三年閏八月髙宗自建康如臨安以州治為行在所
  等謹案宋設四京以開封為東京河南為西京應天為南京大名為北京開封即屬京東路後為京畿東路府河南為京西北路府應天初為宋州後為京東西路府大名為河北東路府髙宗倉皇渡江駐蹕吳會其始但稱行在所不以京名示不忘恢復之意然百五十年中終不能復中原尺寸雖由天命而地勢之不利又豈得與中土相抗衡哉遼都
  上京本契丹故壤太祖取天梯䝉古必嚕等三山之勢於葦甸射金齪箭以識之謂之龍眉宮神冊三年城之名曰皇都㑹同元年更名上京府曰臨潢其地負山抱海太祖平渤海歸乃展郛郭建宮室上京城髙二丈不設敵樓幅員二十七里其北謂之皇城髙三丈有樓櫓南城謂之漢城按契丹國志上京乃大部落之地離來州數十里即行海岸有納都木成河其東北三十里即長泊也涉沙磧過白馬淀渡土河亦云崇崇瑪聚沙成墩少人煙多林木其河邊平處國主曾於此過冬又至木葉山三十里許有居人瓦屋及僧舍納都木威舊作納都烏崇崇瑪舊作撞撞木今並改東京本朝鮮之地唐武后時有且且絅桑者保有其地武后封為震國公傳子祚榮建都邑自稱震王中宗賜所居曰呼爾罕州封渤海郡王十有二世至彛震僭號改元為遼東盛國呼爾罕州即平壤故地時號中京顯徳府太祖攻渤海㧞其城神冊四年為東平郡天顯三年升為南京會同元年改為東京府曰遼陽城名天福髙三丈有樓櫓幅員三十里宮城在東北隅髙三丈具敵樓外城謂之漢城
  中京自漢至唐奚族居之太祖建國奚人臣屬聖宗嘗過七金山土河之濱南望雲氣有郛郭樓闕之狀因議建都統和二十五年城之實以漢戶號曰中京府曰大定契丹國志雲中京承天太后建地居上東燕三京之中土肥人曠西臨馬孟山六十里其山南北一千里東西八百里連亘燕京西山遂以其地建城號曰中京按承天太后景宗蕭後也是時聖宗雖在位而太后專政故以建中京為太后雲
  等謹案遼時鎮州亦曾有中京之稱乃太宗大同元年南征時所立五代史載世宗於中京即皇帝位者是也未幾即入於北漢惟聖宗所建之大定府稱為中京
  南京本幽州范陽郡地石晉所獻㑹同元年升為南京府曰幽都開泰元年改府名曰析津仍置南京亦曰燕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廣一丈五尺敵樓戰櫓咸具
  西京本雲州雲中郡地亦石晉所獻重熙十三年升為西京府曰大同城廣袤二十里敵櫓柵櫓咸具時元魏宮垣遺址尚在遼既建都以為重地命親王主之按契丹國志載四京本末有上中東南而無西故曰四京然大同建都實在興宗之世葉隆禮但稱四京誤矣臣等謹案遼初國號契丹不設都名其所居曰西樓西樓者即上京也國初設四樓在木葉山者曰南樓在龍化州者曰東樓在唐州者曰北樓與西樓而四嵗時逰獵皆出入其間至太祖始建皇都太宗即皇都為上京更置東京南京為三京聖宗置中京興宗置西京而五京具焉
  金都
  上京本海古勒之地金之舊土也國言金曰愛新以愛新水源於此故名金源建國之號葢取諸此國初稱為內地天眷元年號上京海陵貞元元年遷都於燕削上京之號止稱會寧府大定十三年七月復為上京東京本遼東京太宗天㑹十年改南京路平州軍帥司為東南路都統司之時嘗治於此以鎮髙麗皇統四年立東京新宮
  北京遼曰中京金初因之海陵貞元元年改曰北京西京本遼西京大定五年建宮室
  中都遼曰南京亦曰燕京開泰元年號燕京海陵貞元元年定都以燕乃列國之名不當為京師號遂改為中都府曰大興
  南京金初曰汴京貞元元年曰南京貞祐二年遷都焉等謹按金起於混同江至顯祖徙居海古勒水始築室有棟宇之制人呼其地為額訥格爾額訥格爾者漢語居室也自是定都於愛新之側稱為京師至熙宗升京師為上京海陵天徳貞元之間又定都燕京曰中都以汴京為南京中京為北京上京罷京號世宗復上京宣宗遷都南京而都邑之制遂定初宣宗議遷河中朝臣以河中背負闗陜僻阻河朔城邑不及汴梁其議遂寢又臨潢府遼為上京金初因稱之天眷元年改為北京貞元元年以大定府為北京復罷臨潢府路入大定府路故不在四京之列
  元都
  大都金曰中都元太祖十年克燕為燕京路至元元年加號中都四年始於中都之東北置城而遷都焉九年改大都元史劉秉忠傳命秉忠築中都城建宗廟宮室八年奏建國號曰大元而以中都為大都京城右擁太行左挹滄海枕居庸奠朔方城方六十里上都金桓州元初為札拉爾部烏嚕郡王營幕地憲宗命世祖居之為巨鎮中統元年為開平府四年以闕廷所在加號上都每嵗一廵幸元史劉秉忠傳初帝命秉忠相地於桓州東灤水北建城於龍岡名曰開平繼升為上都
  和琳太祖建都於此因其地西有哈喇和琳河以名亦曰元昌復曰和寧按順帝太子亦都於此穪號曰北元
  等謹按元起於和琳世祖居開平渾一天下既改號踵遼金故事定都於燕以開平為上都燕京為大都而和琳則前後五代所都置行中書省為嶺北要地焉
  明都
  京師順天府洪武元年曰北平府按寰宇通志洪武初改大都路為北平府縮其城之北五里永樂元年建為京改府名京城周四十五里按明成祖實録永樂十七年十一月拓北京城南計二千七百餘丈嘉靖二十三年築重城包京城之南轉抱東西角樓長二十八里按嘉靖實録二十一年兵部尚書聶豹等相度京城外四面宜築外城約七十餘里後以工費重大成功不易先築南面四十二年增修各門甕城
  南京應天府元集慶路屬浙江行省太祖丙申年曰應天府洪武元年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師永樂元年仍曰南京京城周九十六里洪武三年九月始建新城六年八月成洪武二十二年建外城周一百八十里
  中都鳯陽府太祖吳元年曰臨濠府洪武二年置都六年曰中立府七年改名城周五十里四百四十三步等謹按明初設二京一都以應天府為京師開封府為北京鳯陽府為中都洪武十一年罷北京永樂定都北平改為京師加應天為南京於是復為二京鳯陽仍中都之號嘉靖十年又升安陸州為承天府十八年建興都然明世稱京都者不數承天葢嘉靖特以陪藩故邸隆其稱號故不得與二京中都並稱雲
  四夷都
  等謹按鄭志於厯代都邑後附列四夷都其有不知都邑所在者但云其國在某處而已葢外國荒逺史有詳畧未能一一詳其都㑹也考都邑畧載厯代建都之處所以明王者建邦設都天時地利各有馮藉因以覘其得失足為考鏡之資若四夷諸國或居海島一隅幅員逼促或逐水草所在遷徙靡常史冊有雲其王治某處者亦但據朝貢中國一時所聞者書之其前後所居靡得而詳焉且通志自有四夷傳在無須複載惟唐之南詔宋之西夏明之安南其立國建都皆仿傚內地而朝鮮世通朝貢都邑變遷亦有可紀他若元太子之都和琳既附註元都下明世之通西洋諸國皆逺在海外既詳四夷傳中茲槩不録
  朝鮮初都平壤後以新羅為東州樂浪府號東京百濟為金州金馬郡號南京平壤為鎮州號西京西京最盛總之凡三京按朝鮮箕子封國漢末髙氏改國號曰髙麗又曰髙句麗後唐時王氏兼併新羅百濟地明洪武時李氏更國號仍曰朝鮮
  南詔後為大禮國又改大理國都羊咀咩城別都曰善闡府唐開元末徙治大和城
  西夏宋咸平間都靈州按唐貞觀時拓跋赤辭歸唐賜姓李置靜邊等州以處之其後析居夏州者號平夏部自是世有西土米咸平五年李繼遷攻䧟靈州以為西平府六年遂以為都乾興間都興州大中祥符間李徳明大起宮室於鐓子山乾興末城懷逺鎮為興州以居子元昊仍居興州阻河依賀蘭山以為固
  安南本交阯地明宣徳時黎氏都交州曰東都即唐都䕶治所以清華府為西都








  欽定續通志卷一百十
<史部,別史類,欽定續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