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水經注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二十四 水經注 卷第二十五
後魏 酈道元 注 景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版本
卷第二十六

水經注卷二十五

     後  魏 酈 道 元 撰

  泗水  沂水  洙水

泗水岀魯卞縣北山

 地理志曰出濟陰乘氏縣又雲出卞縣北經言北山

 皆為非矣山海經曰泗水岀魯東北余昔因公事沿

 歴徐沇路逕洙泗因令尋其源流水出卞縣故城東

 南桃墟西北春秋昭公七年謝息納季孫之言以孟

 氏成邑與晉而遷於桃杜預曰魯國卞縣東南有桃

 墟世謂之曰陶墟舜所陶處也案近刻脫陶字井曰舜井皆

 為非也墟有漏澤案漏近刻訛作澤方十五里淥水澂渟三

 丈如減澤西際阜俗謂之媯亭山蓋有陶墟舜井之

 言因復有媯亭之名矣阜側有三石穴案側近刻訛作則

 圓三四尺穴有通否水有盈漏漏則數夕之中案近刻脫

 一漏字又則字訛在此句之下傾陂竭澤矣左右民居識其將漏預

 以木為曲洑案近刻訛作狀約障穴口魚鼈暴鱗不可勝載

 矣自此連岡通阜西北四十許里岡之西際便得泗

 水之源也博物志曰泗出陪尾蓋斯阜者矣石穴吐

 水五泉俱導泉穴各徑尺餘水源南側有一廟栝柏

 成林時人謂之原泉祠案人近刻訛作則非所究也泗水西

 逕其縣故城南春秋襄公二十九年案近刻脫九字季武子

 取卞曰聞守卞者將叛臣率徒以討之是也南有姑

 蔑城春秋隱公元年公及邾儀父盟於蔑者也水出

 二邑之間西逕郚城北春秋文公七年經書公伐邾

 三月甲戍取須句遂城郚杜預曰魯邑也卞縣南有

 郚城備邾難也泗水自卞而㑹於洙水也

西南過魯縣北

 泗水又西南流逕魯縣分為二流水側有一城為二

 水之分會也北為洙瀆春秋莊公九年經書冬浚洙

 京相璠服䖍杜預案近刻脫服䖍二字京相璠下衍曰字竝言洙水在

 魯城北浚深之為齊備也南則泗水夫子教於洙泗

 之間今於城北二水之中即夫子領徒之所也從征

 記曰洙泗二水交於魯城東北十七里闕里背洙面

 泗案近刻脫面字又此句之下衍牆字南北百二十步東西六十步四

 門各有石閫北門去洙水百步餘後漢初闕里荊棘

 自闢從講堂至九里鮑永為相因脩饗祠以誅魯賊

 彭豐等郭縁生言泗水在城南非也余按國語宣公

 夏濫於泗淵里革㫁罟棄之韋昭雲泗在魯城北史

 記冢記王隱地道記咸言葬孔子於魯城北泗水上

 今泗水南有夫子冢春秋孔演圖曰鳥化為書孔子

 奉以告天赤爵銜書上化為黃玉刻曰孔提命作應

 法為赤制說題辭曰孔子卒以所受黃玉葬魯城北

 即子貢廬墓處也譙周雲孔子死後魯人就冡次而

 居者百有餘家命曰孔里孔叢曰案孔叢下近刻有子字係後人妄加

 夫子墓塋方一里在魯城北六里泗水上諸孔氏封

 五十餘所人名昭穆不可復識有銘碑三所獸碣具

 存皇覽曰弟子各以四方竒木來植故多諸異樹不

 生棘木刺草今則無復遺條矣泗水自城北南逕魯

 城西南合沂水沂水出魯城東南尼丘山西北山即

 顔母所祈而生孔子也山東十里有顔母廟山南數

 里孔子父葬處禮所謂防墓崩者也平地發泉流逕

 魯縣故城南水北東門外即爰居所止處也國語曰

 海鳥曰爰居止於魯城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祭之

 展禽譏焉故莊子曰海鳥止郊魯侯觴之奏以廣樂

 具以太牢三日而死此養非所養矣門郭之外亦戎

 夷死處呂氏春秋曰昔戎夷違齊如魯天大寒而後

 門與弟子㝛於郭門外寒愈甚謂弟子曰子與我衣

 我活我與子衣子活我國士也為天下惜子不肖人

 不足愛弟子曰不肖人惡能與國士並衣哉戎歎曰

 不濟夫解衣與弟子半夜而死沂水北對稷門昔圉

 人犖有力能投蓋於此門服䖍曰能投千鈞之重過

 門之上也杜預謂走接屋之桷反覆門上也春秋僖

 公二十年經書春新作南門左傳曰書不時也杜預

 曰本名稷門僖公更髙大之今猶不與諸門同改名

 髙門也案改近刻作故其遺基猶在地八丈餘矣亦曰雩門

 春秋左傳莊公十年公子偃請擊宋師竊從雩門䝉

 臯比而出者也門南隔水有雩壇壇髙三丈曽㸃

 欲風舞處也髙門一里餘道西有道兒君碑是魯相

 陳君立昔曽參居此梟不入郭縣即曲阜之地少昊

 之墟有大庭氏之庫春秋豎牛之所攻也故劉公幹

 魯都賦曰戢武器於有炎之庫放戎馬於巨野之坰

 周成王案近刻訛作武王封姬旦於曲阜曰魯秦始皇二十

  三年以為薛郡漢髙後元年為魯國阜上有季氏宅

  宅有武子臺今雖崩夷猶髙數丈臺西百步有大井

  廣三丈深十餘丈以石壘之石似磬制案近刻似訛作以

  秋定公十二年公山不狃帥費人攻魯案近刻脫人字公入

  季氏之宮登武子之臺也臺之西北二里有周公臺

  髙五丈周五十步臺南四里許則孔廟即夫子之故

  宅也宅大一頃所居之堂後世以為廟漢髙祖十三

  年過魯以太牢祀孔子自秦燒詩書經典淪缺漢武

  帝時魯恭王壞孔子舊宅得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時

 人已不復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漢世秘之案世近刻作時

 希有見者於時聞堂上有金石絲竹之音乃不壞

 刻此下衍矣字廟屋三間夫子在西間東向案間近刻訛作面顔母

 在中間南面夫人隔東一間東向夫子牀前有石硯

 一枚作甚朴雲平生時物也魯人藏孔子所乘車於

 廟中是顔路所請者也獻帝時廟遇火燒之永平中

 鍾離意為魯相到官出私錢萬三千文付戶曹孔訢

 治夫子車身入廟拭幾席劍履男子張伯除堂下草

 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懷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

 安置幾前孔子寢堂牀首有懸甕意召孔訢問何等

 甕也對曰夫子甕也背有丹書人勿敢發也意曰夫

 子聖人所以遺甕欲以懸示後賢耳發之中得素書

 文曰後世脩吾書董仲舒䕶吾車拭吾履發吾笥㑹

 稽鍾離意璧有七張伯藏其一意即召問伯果服焉

 魏黃初元年案近刻訛作二年文帝令郡國脩起孔子舊廟

 置百石吏卒案石近刻訛作夫廟有夫子像列二弟子執卷

 立侍穆穆有詢仰之容漢魏以來廟列七碑二碑無

 字栝柏猶茂廟之西北二里有顔母廟廟像猶嚴有

 脩栝五株孔廟東南五百步有雙石闕即靈光之南

 闕北百餘步即靈光殿基東西二十四丈南北十二

 丈髙丈餘東西廊廡別舍中間方七百餘步闕之東

 北有浴池方四十許步池中有釣臺方十步臺之基

 岸悉石也案此七字近刻訛作池臺悉石也五字遺基尚整故王延壽

 賦曰周行數里仰不見日者也是漢景帝程姬子魯

 恭王之所造也殿之東南即泮宮也在髙門直北道

 西宮中有臺髙八十尺臺南水東西百步南北六十

 步臺西水南北四百步東西六十步臺池咸結石為

 之詩所謂思樂泮水也沂水又西逕圜丘北丘髙四

 丈餘沂水又西流昔韓雉射龍於斯水之上尸子曰

 韓雉見申羊於魯有龍飲於沂韓雉曰吾聞之案近刻訛

 出見虎搏之見龍射之今弗射是不得行吾聞也

 遂射之沂水又西右注泗水也案近刻也上衍者字

又西過瑕丘縣東屈從縣東南流漷水從東來注之

 瑕丘魯邑春秋之負瑕矣哀公七年季康子伐邾囚

 諸負瑕是也應劭曰瑕丘在縣西南昔衛大夫公叔

 文子升於瑕丘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斯丘死則我

 欲葬焉伯玉曰吾子樂之則瑗請前刺其欲害民良

 田也瑕丘之名蓋因斯以表稱矣曾子弔諸負夏鄭

 𤣥皇甫謐竝言衛地魯衛雖殊土則一也漷水出東

 海合鄉縣漢安帝永初七年案近刻訛作和帝永寧九年封馬光

 子朗為侯國案近刻朗作復其水西南流入邾案入邾二字有舛誤

 秋哀公二年季孫斯伐邾取漷東田及沂西田是也

 漷水又逕魯國鄒山東南而西南流春秋左傳所謂

 嶧山也邾文公之所遷今城在鄒山之陽案近刻脫在字

 巖阻以墉固故邾婁之國曹姓也叔梁紇之邑也孔

 子生於此後乃縣之因鄒山之名以氏縣也王莽之

 鄒亭矣京相璠曰地理志嶧山在鄒縣北繹邑之所

 依以為名也案近刻脫以字山東西二十里髙秀獨出積石

 相臨殆無土壞石間多孔穴洞達相通往往有如數

 間屋處其俗謂之嶧孔遭亂輙將家入嶧案家近刻訛作處下

 衍人外寇雖衆無所施害晉永嘉中案近刻脫晉字太尉郗

 鑒將鄉曲保此山案保近刻作逃胡賊攻守不能得今山南

 有大嶧名曰郗公嶧山北有絶巖秦始皇觀禮於魯

 登於嶧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篆勒銘山嶺名曰

 晝門詩所謂保有鳧嶧者也案有近刻訛作其漷水又西南

 逕蕃縣故城南又西逕薛縣故城北地理志曰夏車

 正奚仲之國也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邳遷

 於薛改名徐州城南山上有奚仲冢晉太康地記曰

 案近刻脫曰字奚仲冢在城南二十五里山上百姓謂之神

 靈也齊封田文於此號孟嘗君有惠喻今郭側猶有

 文冢結石為郭作制嚴固瑩麗可尋行人往還莫不

 逕觀以為異見矣漷水又西逕仲虺城北晉太康地

 記曰奚仲遷於邳仲虺居之以為湯左相其後當周

 爵稱侯後見侵削霸者所絀為伯任姓也應劭曰邳

 在薛徐廣史記音義曰楚元王子郢客案近刻脫客字以呂

 後二年封上邳侯也有下故此為上矣晉書地道記

 曰仲虺城在薛城西三十里漷水又西至湖陸縣入

 於泗案西下近刻衍逕字故京相璠曰薛縣漷水首受蕃縣西

 注山陽湖陸是也經言瑕丘東誤耳

又南過平陽縣西

 縣即山陽郡之南平陽縣也竹書紀年曰梁惠成王

 二十九年齊田肸案近刻訛作肹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

 者也王莽改之曰黽平矣泗水又南逕故城西世謂

 之漆鄉應劭十三州記曰漆鄉邾邑也杜預曰平陽

 東北有漆鄉案此下近刻衍漷字今見有故城西南方二里所

 未詳也

又南過髙平縣西洸水從西北來案西北近刻訛作北西流注之

 泗水南逕髙平山山東西十里南北五里髙四里與

 衆山相連其山最髙頂上方平故謂之髙平山縣亦

 取名焉泗水又南逕髙平縣故城西漢宣帝地節三

 年封丞相魏相為侯國髙帝七年案近刻訛作八年封將軍

 陳鍇為橐侯案鍇原本及近刻竝訛作錯史記索隱音揩引三倉雲九江人名鐡曰鍇不得

 為錯明矣今改正又橐史記漢書功臣表竝訛作藁索隱雲屬山陽而臣瓚於地理志雲音拓則藁乃橐

 之訛地理志山陽之屬縣也案近刻訛作地理志曰縣故山陽之橐也

 莽改曰髙平應劭曰章帝改按本志曰王莽改名章

 帝因之矣所謂洸水者洙水也蓋洸洙相入互受通

 稱矣案近刻脫互字

又南過方與縣東

 漢哀帝建平四年縣女子田無嗇生子先未生二月

 兒啼腹中及生不舉葬之陌上三日人過聞啼聲母

 掘養之

菏水從西來注之案菏近刻訛作荷

 菏水即濟水之所苞注以成湖澤也而東與泗水合

 於湖陵縣西六十里榖庭城下俗謂之黃水口黃水

 西北通巨野澤蓋以黃水沿注於菏故因以名焉

又屈東南過湖陸縣南涓涓水從東北來流注之

 地理志故湖陵縣也案原本及近刻竝訛作地理志曰故湖陸縣也今改正

 水在南王莽改曰湖陸應劭曰案此下原本及近刻竝衍尚書二字

 名湖陵章帝封東平王蒼子為湖陸侯更名湖陸也

 案原本及近刻竝訛作為湖陵侯更名湖陵也考後漢書郡國志山陽郡湖陸故湖陵章帝更名劉昭注

 雲前漢志王莽改曰湖陸章帝復其號又郡國志髙平侯國故橐章帝更名劉昭注云前漢志王莽改曰

 髙平章帝復莽此號蓋光武中興凡莽所改即不行用至章帝改湖陵為湖陸改槖為髙平偶與莽同以

 莽不足道故直曰章帝更名耳光武永平二年以槀湖陵益東平國見光武十王列傳注云橐縣一名髙

 平其正文及注兩槀字皆槖之訛是光武時仍前漢之舊稱槖湖陵章帝已後則稱髙平湖陸也今漢書

 地理志山陽郡湖陵下雲禹貢浮於泗淮通於河水在南莽曰湖陸應劭曰尚書一名湖章帝封東平王

 倉子為湖陵侯更名湖陵此條舛誤者八泗淮當作淮泗一也通於河當作通於菏二也水在南當作菏

 水在南三也尚書二字當在禹貢二字上不當在應劭曰下四也應劭時稱湖陸已久所引應劭語宜為

 地理風俗記湖陸縣之文一名湖當是一名湖陵校漢書者妄刪陵字以起下文有陵字為更名耳五也

 倉當作蒼六也為湖陵侯當作為湖陸侯七也更名湖陵當作更名湖陸八也道元此注亦有尚書二字

 蓋校是書者據漢志訛本增入説文菏字下雲菏澤水在山陽湖陵引禹貢浮於淮泗達於菏而水經濟

 水內敘菏水雲又東南過湖陸縣南東入於泗水道元注亦引尚書浮於淮泗達於菏今尚書本皆訛作

 達於河以尚書及前後漢書水經注互有舛誤彼此紛糾僅就一處訂正終難了徹故備論之泗水

 又東逕郗鑒所築城北又東逕湖陵城東南昔桓溫

 之北入也范懽擒慕容忠於此城東有度尚碑泗水

 又左㑹南梁水地理志曰水出蕃縣今縣之東北平

 澤出泉若輪焉發源成川西南流分為二水北水枝

 出西逕蕃縣北案近刻訛作北枝水西出逕蕃縣北西逕滕城北春秋

 左傳隱公十一年滕侯薛侯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

 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

 公使羽父請薛侯曰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

 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後

 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願

 以滕君為請薛侯許之乃長滕侯者也漢髙祖封夏

 侯嬰為侯國號曰滕公鄧晨曰今沛郡公丘也其水

 又溉於丘焉案於近刻訛作公縣故城在滕西北城周二十

 里內有子城案近刻脫此九字按地理志即滕也周懿王子

 錯叔繡文公所封也齊滅之秦以為縣漢武帝元朔

 三年封魯恭王子劉順為侯國世以此水溉我良田

 遂及百秭故有兩溝之名焉南梁水自枝渠西南逕

 魯國蕃縣故城東俗以南鄰於漷亦謂之西漷水南

 梁水又屈逕城南應劭曰縣古小邾邑也地理志曰

 其水西流注於濟渠案濟近刻訛沛下同又脫渠字濟在湖陸西而

 左注泗泗濟合流故地記或言濟入泗泗亦言入濟

 互受通稱故有入濟之文闞駰十三州志曰西至湖

 陸入泗是也經無南梁之名而有涓涓之稱案近刻訛作洧

 涓之水下同疑卽是水也戴延之西征記亦言湖陸縣之

 東南有涓涓水亦無記於南梁謂是呉王所道之瀆

 也余按湖陸西南止有是水延之蓋以國語雲呉王

 夫差起師將北㑹黃池掘溝於商魯之間北屬之沂

 西屬於濟以是言之故謂是水為呉王所掘案近刻脫謂字

 非也余以水路求之止有泗川耳案有近刻訛作自蓋北達

 沂西北逕於商魯而接於濟矣案近刻無矣字呉所浚廣耳

 非謂起自東北受沂西南注濟也假之有通非呉所

 趣年載誠𦕈人情則近案則近刻作廁以今忖古益知延之

 之不通情理矣案益知近刻訛作知一泗水又南漷水注之又

 逕薛之上邳城西而南注者也

又東過沛縣東

 昔許由隱於沛澤即是縣也縣蓋取澤爲名宋滅屬

 楚在泗水之濱案在近刻訛作左於秦爲泗水郡治黃水注

 之黃水出小黃縣黃鄉黃溝國語曰呉子㑹諸侯於

 黃池者也黃水東流逕外黃縣故城南張晏曰魏郡

 有內黃縣故加外也薛瓚曰縣有黃溝故縣氏焉圏

 稱陳留風俗傳曰縣南有渠水於春秋爲宋之曲棘

 里故宋之別都矣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宋元公卒於

 曲棘是也宋華元居於稷里宣公十五年楚鄭圍宋

 晉解揚違楚案近刻揚訛作楊違訛作圍致命於此宋人懼使華

 元乗闉夜入楚師登子反之牀曰寡君使元以病告

 弊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城下之盟所不能也子反

 退一舍宋楚乃平今城東闉上猶有華元祠祠之不

 輟城北有華元冢黃溝自城南東逕葵丘下春秋僖

 公九年齊桓公㑹諸侯於葵丘宰孔曰齊侯不務徳

 而勤遠略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㑹東略之不知

 西則否矣其在亂乎案在近刻訛作有君務靖亂無勤於行

 晉侯乃還即此地也黃溝又東注大澤蒹葭萑葦生

 焉案萑近刻作莞即世所謂大薺陂也陂水東北流逕定陶

 縣南又東逕山陽郡成武縣之楚丘亭北案此十四字原本及

 近刻竝截上六字訛作經下八字仍屬注文考之上下皆注內敘黃溝所逕不得承接經文泗水今改正

 黃溝又東逕成武縣故城南案東逕下近刻有郜城北三字係下文衍複

 王莽更之曰成安也黃溝又東北逕郜城北春秋

 桓公二年經書取郜大鼎於宋戊申納於太廟左傳

 曰宋督攻孔父而取其妻殺殤公而立公子馮以郜

 大鼎賂公臧哀伯諫為非禮案哀近刻訛作僖十三州志曰

 今成武縣東南有郜城俗謂之北郜者也黃溝又東

 逕平樂縣故城南又東右合泡水即豐水之上源也

 水上承大薺陂東逕貰城北案貰近刻訛作貫又東逕已氏

 縣故城北王莽之已善也縣有伊尹冢崔駰曰殷帝

 沃丁之時案近刻重一時字伊尹卒葬於薄皇覽曰伊尹冢

 在濟隂已氏平利鄉皇甫謐曰伊尹年百餘歳而卒

 大霧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禮親自臨喪以報大徳

 焉又東逕孟諸澤杜預曰澤在梁國睢陽縣東北又

 東逕郜成縣故城南案近刻脫又東二字郜成訛作卬城地理志山陽

 縣也王莽更名之曰告成矣案告成近刻訛作郜城故世有南

 郜北郜之論也又東逕單父縣故城南案近刻脫縣字昔宓

 子賤之治也孔子使巫馬期觀政入其境見夜漁者

 問曰子得魚輒放何也曰小者吾大夫欲長育之故

 也子聞之曰誠彼形此子賤得之善矣惜哉不齊所

 治者小也王莽更名斯縣爲利父矣案近刻父訛作善世祖

 建武十三年封劉茂爲侯國又東逕平樂縣右合泡

 水水上承睢水於下邑縣界案睢近刻訛作濉下冋東北注一

 水上承睢水於杼秋縣界北流世又謂之瓠盧溝水

 積為渚渚水東北流二渠雙引左合灃水俗謂之二

 泡也自下灃泡竝得通稱矣故地理志曰平樂侯國

 也泡水所出又逕豐西澤案近刻訛作潭謂之豐水漢書稱

 髙祖送徒麗山徒多亡到豐西澤有大蛇當徑拔劍

 斬之此即漢髙祖斬蛇處也又東逕大堰案近刻訛作偃

 分為二又東逕豐縣故城南王莽之吾豐也水側城

 東北流右合枝水上承豐西大堰派流東北逕豐城

 北東注灃水灃水又東合黃水時人謂之狂水蓋狂

 黃聲相近俗傳失實也自下黃水又兼通稱矣水上

 舊有梁謂之泡橋王智深宋史雲宋太尉劉義恭於

 彭城遣軍主稽𤣥敬北至城覘候魏軍魏軍於清西

 望見𤣥敬士衆魏南康侯杜道儁引趣泡橋沛縣民

 逆燒泡橋又於林中打鼓儁謂宋軍大至爭渡泡水

 水深酷寒凍溺死者殆半清水即泡水之別名也

 近刻訛作泗沈約宋書稱魏軍欲渡清西非也泡水又東

 逕沛縣故城南秦末兵起蕭何曹參迎漢祖於此城

 髙帝十一年封合陽侯劉仲子為侯國城內有漢髙

 祖廟廟前有三碑後漢立廟基以青石為之階陛尚

 存劉備之為徐州也治此袁術遣紀靈攻備備求救

 呂布布救之屯小沛招靈請備共飲布謂靈曰𤣥徳

 布弟也布性不喜合鬭但喜解鬭乃植㦸於門布彎

 弓曰觀布射㦸小枝中者當各解兵不中可留決鬭

 一發中之遂解此即布射㦸枝處也述征記曰城極

 大四周壍通豐水豐水於城南東注泗即泡水也地

 理志曰泡水自平樂縣東北至沛入泗者也泗水南

 逕小沛縣東縣治故城南垞上案城近刻訛作縣東岸有泗

 水亭漢祖為泗水亭長即此亭也故亭今有髙祖廟

 案近刻脫祖字廟前有碑延熹十年立廟闕崩禠略無全者

 水中有故石樑處遺石尚存髙祖之破黥布也過之

 置酒沛宮酒酣歌舞慷慨傷懷曰遊子思故鄉也泗

 水又東南流逕廣戚縣故城南漢武帝元朔元年

 劉擇為侯國案擇近刻訛作澤王莽更之曰力聚也泗水又

 逕留縣而南逕垞城東城西南有崇侯虎廟道淪遺

 愛不知何因而逺有此圖泗水又南逕宋大夫桓魋

 冢西山枕泗水案枕近刻訛作抗西上盡石案西上近刻訛作上而

 而為冢今人謂之石郭者也郭有二重石作工巧夫

 子以為不如死之速朽也

又東南過彭城縣東北

 泗水西有龍華寺是沙門釋法顯逺出西域浮海東

 還持龍華圖首創此製法流中夏自法顯始也其所

 持天竺二石案竺近刻訛作基仍在南陸東基堪中其石尚

 光潔可愛泗水又南獲水入焉案獲原本及近刻竝訛作淮今改正獲水

 入泗見卷二十三汳水內而南逕彭城縣故城東周顯王四十二

 年九鼎淪沒泗淵秦始皇時而鼎見於斯水始皇自

 以徳合三代大喜使數千人沒水求之不得所謂鼎

 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龍齒齧㫁其系故語曰稱

 樂大早絶鼎系當是孟浪之傳耳泗水又逕龔勝墓

 南墓碣尚存又經亞父冢東皇覽曰亞父冢在廬江

 縣郭東居巢亭中有亞父井吏民親事皆祭亞父於

 居巢㕔上後更造祠於郭東至今祠之按漢書項羽

 傳歴陽人范増未至彭城而發疽死不言之居巢今

 彭城南有項羽涼馬臺案涼近刻訛作掠臺之西南山麓上

 即其冢也増不慕范蠡之舉而自絶於斯可謂𥚹矣

 推考書事墓近於此也案墓字近刻訛在事字上

又東南過呂縣南

 呂宋邑也春秋襄公元年晉師伐鄭及陳楚子辛救

 鄭侵宋呂留是也縣對泗水漢景帝三年有白頸烏

 與黑烏羣鬭於縣白頸烏不勝墮泗水中死者數千

 京房易傳曰逆親親厥妖白黑烏鬭時有呉楚之反

 泗水之上有石樑焉故曰呂梁也昔宋景公以弓工

 之弓彎弧東射矢集彭城之東飲羽於石樑即斯梁

 也懸濤漰渀寔為泗險孔子所謂魚鼈不能游又雲

 懸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今則不能也蓋惟嶽之喻

 未便極天明矣晉太康地記曰水出磬石書所謂泗

 濱浮磬者也泗水又東南流丁溪水注之溪水上承

 泗水於呂縣東南流北帶廣隰山高而注於泗川泗

 水冬春淺澀常排沙通道是以行者多從此溪即陸

 機行思賦所云案近刻脫機行思三字乗丁水之㨗岸排泗川

 之積沙者也晉太元九年左將軍謝𤣥於呂梁遣督

 護聞人奭用工九萬擁水立七拕以利運漕者案朱謀㙔

 雲拕當作埭

又東南過下邳縣西

 泗水歴縣逕葛嶧山東即奚仲所遷邳嶧者也泗水

 又東南逕下邳縣故城西東南流沂水流注焉案流下近

 刻衍納字故東海屬縣也應劭曰奚仲自薛徙居之故曰

 下邳也漢徙齊王韓信為楚王都之後乃縣焉王莽

 之閏儉矣案近刻脫矣字東陽郡治文穎曰秦嘉東陽郡人

 案近刻脫人字今下邳是也晉灼曰東陽縣本屬臨淮郡明

 帝分屬下邳後分屬廣陵故張晏曰東陽郡今廣陵

 郡也漢明帝置下邳郡矣城有三重其大城中有大

 司馬石苞案近刻脫大字鎮東將軍胡質司徒王渾監軍石

 崇四碑南門謂之白門魏武擒陳宮於此處矣中城

 呂布所守也小城晉中興北中郎將荀羨郗曇所治

 也昔泰山呉伯武少孤與弟文章相失二十餘年遇

 於縣市文章欲𢿛伯武心神悲慟因相尋問案尋近刻作詢

 乃兄弟也縣為沂泗之㑹也又有武原水注之水出

 彭城武原縣西北㑹注陂南逕其城西王莽之和樂

 亭也案近刻脫和字縣東有徐廟山山因徐徙即以名之也

 案即以近刻訛作以即山上有石室徐廟也武原水又南合武

 水謂之泇水南逕剛亭城又南至下邳入泗謂之武

 原水口也又有桐水出西北東海容丘縣東南至下

 邳入泗泗水東南逕下相縣故城東案逕近刻訛作至王莽

 之從徳也城之西北有漢太尉陳球墓墓前有三碑

 是弟子管寧華歆等所造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

 之拔取慮睢陵夏丘等縣以其父避難被害於此屠

 其男女十萬泗水為之不流自是數縣人無行跡亦

 爲暴矣泗水又東南得睢水口泗水又逕㝛預城之

 西又逕其城南故下邳之㝛留縣也王莽更名之曰

 康義矣晉元皇之為安東也督運軍儲而為邸閣也

 魏太和中南徐州治後省為戍梁將張惠紹北入水

 軍所次慿固斯城更増脩郭壍其四面引水環之今

 城在泗水之中也

又東南入於淮

 泗水又東逕陵柵南西征記曰舊陵縣之治也泗水

 又東南逕淮陽城北城臨泗水案城字近刻訛在北字上昔菑丘

 訢飲馬斬蛟眇目於此處也泗水又東南逕魏陽城

 北城枕泗川陸機行思賦曰行魏陽之枉渚故無魏

 陽疑即泗陽縣故城也王莽之所謂淮平亭矣蓋魏

 文帝幸廣陵所由或因變之未詳也泗水又東逕角

 城北而東南流注於淮考諸地説或言泗水於睢陵

 入淮亦云於下相入淮皆非實錄也

沂水出泰山蓋縣艾山

 鄭𤣥雲出沂山亦或雲臨樂山水有二源案二近刻訛作三

 南源所導世謂之柞泉北水所發案北近刻訛作屯俗謂之

 魚窮泉俱東南流合成一川右會洛預水水出洛預

 山東北流注之沂水東南流案近刻脫流字左合桑預水水

 北出桑預山東注於沂水沂水又東南螳蜋水入焉

 水出魯山東南流右注沂水沂水又東逕蓋縣故城

 南東㑹連綿之水水發連綿山南流逕蓋城東而南

 入沂沂水又東逕浮來之山春秋經書公及莒人盟

 於浮來者也即公來山也在邳鄉西故號曰邳來之

 間也浮來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㑹甘水而注

 於沂沂水又南逕爆山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雙巒

 齊秀圓峙若一沂水又東南逕東莞縣故城西案莞近刻

 訛作苑下同與小沂水合案近刻脫小字孟康曰縣故鄆邑案鄆近刻

 訛作鄴下同今鄆亭是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陽共王

 子吉為東莞侯案子近刻訛作弟魏文帝黃初中立為東莞

 郡東燕錄謂之團城劉武帝北伐廣固登之以望王

 難案此二字有舛誤朱謀㙔雲當作五龍廣固有五龍日見二十六卷魏南青州治左

 氏傳曰莒魯爭鄆為日乆矣今城北鄆亭是也京相

 璠曰琅邪姑幕縣南四十里員亭故魯鄆邑世變其

 字非也郡國志東莞有鄆亭今在團城東北四十里

 猶謂之故東莞城矣小沂水出黃孤山西南流逕其

 城北西南注於沂沂水又南與閭山水合水出閭山

 東南流右佩二水總歸於沂沂水南逕東安縣故城

 東而南合時密水水出時密山春秋時莒地案近刻脫春秋

 時三左傳莒人歸共仲於魯案近刻脫左傳二字及密而死是

 也時密水東流案近刻脫時字下同逕東安城南漢封魯孝王

 子強為東安侯時密水又東南流入沂沂水又南桑

 泉水北出五女山東南流巨圍水注之水出巨圍之

 山東南注於桑泉水桑泉水又東南堂阜水入焉其

 水導源堂阜春秋莊公九年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

 堂阜而稅之杜預曰東莞䝉隂縣西北有夷吾亭者

 是也堂阜水又東南注桑泉水桑泉水又東南逕䝉

 隂縣故城北王莽之䝉恩也又東南與㟬崮水合水

 有二源雙會東導一川俗謂之汶水也東逕䝉隂縣

 注桑泉水又東南案近刻訛作又南東盧川水注之案盧近刻訛作廬

 水出鹿嶺山東南流左則二川臻湊右則諸葛泉源

 斯奔亂流逕城陽之盧縣故蓋縣之盧上里也漢武

 帝元朔二年封城陽共王子劉豨為侯國案子近刻訛作弟豨

 訛作王莽更名之曰著善矣又東南注於桑泉水桑

 泉水又東南右合䝉隂水案隂下近刻衍二字水出䝉山之隂

 案近刻訛作䝉隂山東北流昔琅邪承宮避亂此山立性好仁

 不與物競人有認其黍者捨之而去其水東北流入

 於沂沂水又南逕陽都縣故城東縣故陽國也齊同

 盟齊利其地而遷之者也漢高帝六年封將軍丁復

 為侯國沂水又南與䝉山水合水出䝉山之隂東流

 逕陽都縣南東注沂水沂水又左合溫水水上承溫

 泉陂而西南入於沂水者也

南過琅邪臨沂縣東又南過開陽縣東

 沂水南逕中丘城西春秋隱公七年夏城中丘左傳

 曰書不時也沂水又南逕臨沂縣故城東郡國志曰

 琅邪有臨沂縣故屬東海郡有治水注之案治近刻訛作洛下

 水出泰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

 治水所出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武水出焉蓋水異名

 也東流逕䝉山下有祠治水又東南逕顓臾城北郡

 國志曰縣有顓臾城季氏將伐之孔子曰昔者先王

 以為東䝉主社稷之臣案近刻此下有也字何以伐之為案近刻無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便近於費者也治水又東

 南流逕費縣故城南地理志東海之屬縣也為魯季

 孫之邑子路將墮之公山弗擾師襲魯弗克後季氏

 為陽虎所執弗擾以費畔即是邑也漢髙帝六年封

 陳賀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順從也許慎説文雲沂

 水出東海費縣東西入泗從水斤聲呂忱字林亦言

 是矣斯水東南所注者沂水在西不得言東南趣也

 皆為謬矣故世俗謂此水為小沂水治水又東南逕

 祊城南春秋隱公八年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

 公使宛歸泰山之祊而易許田杜預釋地曰祊鄭祀

 泰山之邑也在琅邪費縣東南治水又東南流注於

 沂沂水又南逕開陽縣故城東縣故鄅國也春秋左

 傳昭公十八年邾人襲鄅盡俘以歸鄅子曰余無歸

 矣從孥於邾是也後更名開陽矣春秋哀公三年經

 書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啓陽者是矣縣故琅邪

 郡治也

又東過襄賁縣東屈從縣南西流案近刻作西南流又屈南過

郯縣西

 魯連子稱陸子謂齊湣王曰魯費之衆臣甲舍於襄

 賁者也王莽更名章信也郯故國也少昊之後春秋

 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魯公與之宴昭子叔孫婼問曰

 少昊鳥名官何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案近刻無矣字

 黃帝炎帝以雲火紀官太皥以龍紀少皥瑞鳳鳥統

 歴鳥官之司議政斯在孔子從而學焉既而告人曰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者也竹書紀年晉烈公四年

 子末句滅郯以郯子鴣歸縣故舊魯也東海郡治秦

 始皇以為郯郡漢高帝二年更從今名即王莽之沂

 平者也

又南過良城縣西又南過下邳縣西南入於泗

 春秋左傳曰昭公十三年秋晉侯㑹呉子於良呉子

 辭水道不可以行晉乃還是也地理志曰良城王莽

 更名承翰矣沂水於下邳縣北西流分為二水一水

 於城北西南入泗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

 之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間以為圯昔張子房遇黃

 石公於圯上卽此處也建安二年曹操圍呂布於此

 引沂泗灌城而擒之

洙水出泰山蓋縣臨樂山

 地理志曰臨樂山洙水所出西北至蓋入泗水或作

 池字蓋字誤也洙水自山西北逕蓋縣漢景帝中五

 年封后兄王信為侯國案近刻脫王字又西逕泰山東平陽

 縣春秋宣公八年冬城平陽杜預曰今泰山平陽縣

 是也河東有平陽故此加東矣晉武帝元康九年

 為新泰縣也

西南至卞縣入於泗

 洙水西南流盜泉水注之泉出卞城東北卞山之隂

 尸子曰孔子至於暮矣而不㝛於盜泉渴矣而不飲

 惡其名也故論語比考讖曰案語比二字近刻訛作撰字水名盜

 泉仲尼不潄皍斯泉矣西北流注於洙水洙水又西

 南流於卞城西西南入泗水亂流西南至魯縣東北

 又分為二水水側有故城兩水之分㑹也洙水西北

 流逕孔里北是謂洙泗之間矣春秋之浚洙非謂始

 導矣蓋深廣之耳洙水又西南枝津出焉又南逕瑕

 丘城東而南入石門古結石為水門案古近刻作又跨於水

 上也西南流世謂之杜武溝洙水又西南逕南平陽

 縣之顯閭亭西邾邑也春秋襄公二十一年經書邾

 庶其以漆閭丘來奔者也杜預曰平陽北有顯閭亭

 十三州記曰山陽南平陽縣人有閭丘鄉從征記曰

 杜謂顯閭閭丘也案近刻脫一閭字今按漆鄉在縣東北漆

 鄉東北十里見有閭丘鄉顯閭非也然則顯閭自是

 別亭未知孰是又南洸水注之呂忱曰洸水出東平

 陽案近刻脫陽字上承汶水於剛縣西闡亭東爾雅曰汶別

 為闡其猶洛之有波矣洸水西南流逕盛鄉城西京

 相璠曰剛縣西南有盛鄉城者也又南逕泰山寧陽

 縣故城西漢武帝元朔三年封魯共王子劉恬為侯

 國王莽改之曰寧順也又南洙水枝津注之水首受

 洙西南流逕瑕丘城北又西逕寧陽城南又西南入

 於洸水洸水又西南逕泰山郡乘丘縣故城東趙肅

 侯二十年韓將舉與齊魏戰於乘丘即此縣也漢武

 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劉將夜為侯國也洸水

 又東南流注於洙洙水又南至髙平縣案近刻脫縣字南入

 於泗水西有茅鄉城東去高平三十里京相璠曰今

 髙平縣西三十里有故茅鄉城者也










水經注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