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二十五 水經注 卷第二十六
後魏 酈道元 注 景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版本
卷第二十七

水經注卷二十六

     後 魏  酈 道 元  撰

  沭水  巨洋水 淄水

  汶水  濰水  膠水

沭水出琅邪東莞縣西北山

 大弁山與小泰山連麓而異名也引控衆流積以成

 川東南流逕邳鄉南南去縣八十許里城有三面而

 不周於南故俗謂之半城沭水又東南流左合峴水

 案合近刻訛作右水北出大峴山東南流逕邳鄉東東南流

 注於沭水也

東南過其縣東

 沭水左與箕山之水合水東出諸縣西箕山案東出近刻訛

 作出劉澄之以爲許由之所隱也更爲巨謬矣其水

 西南流注於沭水也

又東南過莒縣東

 地理志曰莒子之國盈姓也少昊後列女傳曰齊人

 𣏌梁殖襲莒戰死其妻將赴之道逢齊莊公公將弔

 之𣏌梁妻曰如殖死有罪案近刻脫死字君何辱命焉如殖

 無罪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敢與郊弔公旋車弔

 諸室妻乃哭於城下七日而城崩故琴操雲殖死妻

 援琴作歌曰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哀

 感皇天城為之墮案近刻訛作墜即是城也其城三重竝悉

 崇峻惟南開一門內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許里屍

 子曰莒君好鬼巫而國亡無知之難小白奔焉樂毅

 攻齊守險全國秦始皇縣之漢興以為城陽國封朱

 虛侯章治莒王莽之莒陵也光武合城陽國為琅邪

 國以封皇子京雅好宮室窮極伎巧壁帶飾以金銀

 案壁近刻訛作璧明帝時京不安莒移治開陽矣案開近刻訛作閭

 沭水又南袁公水東出清山遵坤維而注沭案遵近刻訛作

 沭水又南潯水注之水出於巨公之山西南流舊

 堨以溉田案近刻溉下衍渚字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潯水

 又西南流入沭沭水又南與葛陂水㑹水發三柱山

 西南流逕闢土城南案近刻訛作辟城城南世謂之辟陽城史

 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曰漢武帝元朔二年

 城陽共王子節侯劉壯為侯國也案節近刻訛作劉其水於

 邑積以為陂謂之辟陽湖西南流注於沭水也

又南過陽都縣東入於沂

 沭水自陽都縣又南㑹武陽溝水水東出倉山山上

 有故城世謂之監官城非也即古有利城矣漢武帝

 元朔四年封城陽共王子劉釘為侯國也其城因山

 為基水導山下西北流謂之武陽溝又西至即丘縣

 注於沭沭水又南逕東海郡即丘縣故春秋之祝丘

 也桓公五年經書齊侯鄭伯如紀城祝丘左傳曰齊

 鄭朝紀欲襲之漢立為縣王莽更之曰就信也郡國

 志曰自東海分屬琅邪闞駰曰即祝魯之音案即近刻訛作

 蓋字承讀變矣沭水又南逕東海厚丘縣王莽更

 之曰祝其亭也分為二瀆一瀆西南出案近刻脫一瀆二字

 無水世謂之枯沭一瀆南逕建陵縣故城東漢景帝

 六年案近刻訛作八年封衛綰為侯國王莽更之曰付亭也

 沭水又南逕建陵山西案原本及近刻竝脫建字今考魏書地形志建陵縣有建

 魏正光中案光近刻訛作元齊王之鎮徐州也立大堨遏

 水西流兩瀆之㑹置城防之曰曲沭戍自堨流三十

 里案近刻脫堨字西注沭水舊瀆謂之新渠舊瀆自厚丘西

 南出案近刻脫舊瀆二字左㑹新渠南入淮陽宿預縣注泗水

 地理志所謂至下邳注泗者也經言於陽都入沂非

 矣沭水左瀆自大堰水㫁故瀆東南出桑堰水注之

 水出襄賁縣泉流東注沭瀆又南左合橫溝水水發

 瀆右東入沭之故瀆又南暨於遏案近刻改作堰今考注內堨亦通稱

 其水西南流逕司吾山東又逕司吾縣故城西春

 秋左傳楚執鍾吾子以為司吾縣王莽更之曰息吾

 也又西南至宿預注泗水也沭水故瀆自下堰東南

 逕司吾城東又東南歴柤口城中柤水出於楚之柤

 地春秋襄公十年經書公與晉及諸侯㑹呉於柤京

 相璠曰宋地今彭城偪陽縣西北有柤水溝去偪陽

 八十里東南流逕傅陽縣故城東北案𫝊近刻訛作偪地理

 志曰故偪陽國也春秋左傳襄公十年夏四月戊午

 㑹於柤晉荀偃士匄請伐偪陽而封宋向戍焉荀罃

 曰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固請丙寅圍之弗

 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偪陽人啓門諸侯之

 士門焉縣門發鄹人紇抉之以出門者狄虒彌建大

 車之輪而䝉之以甲以為櫓左執之右拔㦸以成一

 隊孟獻子曰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主人縣布堇父

 登之及堞而絶之墜則又縣之蘇而復上者三主人

 辭焉乃退帶其㫁以徇于軍三日諸侯之師乆於偪

 陽請歸智伯怒曰七日不克爾乎取之以謝罪也荀

 偃士匄攻之親受矢石遂滅之以偪陽子歸獻於武

 宮謂之夷俘偪陽妘姓也漢以為縣漢武帝元朔三

 年封齊孝王子劉就為侯國王莽更之曰輔陽也郡

 國志曰偪陽有柤水柤水又東南案近刻訛作柤水而南亂於

 沂而注於沭謂之柤口城得其名矣東南至朐縣入

 游注海也

巨洋水出朱虛縣泰山北過其縣西

 泰山即東小泰山也巨洋水即國語所謂具水矣袁

 宏謂之巨昧王韶之以為巨蔑亦或曰朐瀰皆一水

 也而廣其目焉其水北流逕朱虛縣故城西漢惠帝

 二年封齊悼惠王子劉章為侯國地理風俗記曰丹

 山在西南丹水所出東入海丹水由朱虛丘阜矣故

 言朱虛城西有長坂遠峻名為破車峴城東北二十

 里有丹山世謂之凡山縣在西南非山也丹凡字相

 類音從字變也案此下近刻衍山導二字丹水有二源各導一山

 世謂之東丹西丹水也西丹水自凡山案近刻訛作穴山

 流逕劇縣故城東東丹水注之水出方山山有二水

 案二近刻訛作三一水即東丹水也北逕縣合西丹水而亂

 流又東北出逕渏薄澗北渏水亦出方山流入平夀

 縣積而為渚水盛則北注東南流屈而東北流逕平

 夀縣故城西而北入丹水謂之魚合口丹水又東北

 逕望海臺東案近刻脫海字東北注海蓋亦縣所氏者也

又北過臨朐縣東

 巨洋水自朱虛北入臨朐縣熏冶泉水注之水出西

 溪飛泉側瀨於窮坎之下泉溪之上源麓之側有一

 祠目之為冶泉祠按廣雅金神謂之清明斯地蓋古

 冶官所在故水取稱焉水色澄明而清泠特異淵無

 潛石淺鏤沙文中有古壇參差相對後人微加功飾

 以為嬉遊之處南北邃岸凌空疎木交合先公以太

 和中作鎮海岱余總角之年侍節東州案侍近刻訛作持

 若炎夏火流閒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娯永日桂筍尋

 波案近刻訛作汳又桂筍朱謀㙔雲當作桂櫂輕林委浪琴歌既洽歡情

 亦暢是焉棲寄寔可憑衿小東有一湖佳饒鮮筍匪

 直芳齊芍藥寔亦潔竝飛鱗其水東北流入巨洋謂

 之熏冶泉又逕臨朐縣故城東城古伯氏駢邑也漢

 武帝元朔元年案近刻訛作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劉奴為侯

 國應劭曰臨朐山名也故縣氏之朐亦水名其城側

 臨朐川案近刻訛作側川臨朐是以王莽用表厥稱焉城上下

 案近刻作其城上下沿水悉是劉武皇北伐廣固營壘所在矣

 巨洋又東北逕委粟山東孤阜秀立案秀近刻訛作委形若

 委粟又東北洋水注之水西出石膏山西北石澗口

 東南逕逢山祠西案祠上近刻衍下字洋水又東南案近刻訛作南東

 歴逢山下即石膏山也山麓三成案近刻脫山字壁立直上

 山上有石鼓鳴則年凶郭緣生續述征記曰逢山在

 廣固南三十里有祠並石鼓齊地將亂石人輒打石

 鼓聲聞數十里案近刻脫聲字洋水歴其隂而東北流世謂

 之石溝水東北流出於委粟山北而東注於巨洋謂

 之石溝口然是水下流亦有時通塞及其春夏水泛

 川瀾無輟亦或謂之為龍泉水地理志石膏山洋水

 所出是也案近刻脫所字又是字訛在出字上今於此縣惟是瀆當之

 似符羣證矣巨洋水又東北得邳泉口泉源西出平

 地東流注於巨洋水巨洋水又北㑹建徳水水西發

 逢山阜而東流入巨洋水也

又北過劇縣西

 巨洋水又東北合康浪水水發縣西南𡸷山無事樹

 木而圓峭孤峙巑岏分立左思齊都賦曰𡸷嶺鎮其

 左是也案近刻脫鎮字康浪水北流注於巨洋巨洋又東北

 逕劇縣故城西古紀國也春秋莊公四年紀侯不能

 下齊以與弟季大去其國違齊難也後改曰劇故魯

 連子曰朐劇之人辯者也漢文帝十八年別為菑川

 國後並北海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劉錯

 為侯國王莽更之曰俞縣也案近刻脫曰字俞訛作愈城之北側

 有故臺臺西有方池案近刻訛作地晏謨曰西去齊城九十

 七里耿弇破張步於臨淄追至巨洋水上殭屍相屬

 即是水也巨洋又東北逕晉龍驤將軍幽州刺史辟

 閭渾墓東而東北流墓側有一墳甚髙大案近刻脫墓字

 人咸謂之為馬陵而不知誰之丘壟也巨洋水又東

 北逕益縣故城東王莽更之曰滌蕩也案滌蕩今漢書作探陽

 晏謨曰南去齊城五十里司馬宣王伐公孫淵北徙

 豐人住於此城遂改名為南豐城也又東北積而為

 潭枝津出焉謂之百尺溝西北流逕北益都城案此下近

 刻有也字漢武帝元朔二年案近刻訛作三年封菑川懿王子劉

 胡為侯國又西北流而注於巨淀矣

又東北過壽光縣西

 巨洋水自巨淀湖案近刻脫巨淀二字東北流逕縣故城西王

 莽之翼平亭也漢光武建武二年封更始子鯉為侯

 國城之西南水東有孔子石室故廟堂也中有孔子

 像弟子問經既無碑誌未詳所立巨洋又東北流堯

 水注之水出劇縣南角崩山案角近刻訛作有即故義山也

 俗人以其山角若崩案近刻脫此二字因名為角崩山亦名

 為角林山皆世俗音譌也水即蕤水矣地理志曰劇

 縣有義山蕤水所出也北逕𡸷山東俗亦名之為青

 山矣案山近刻訛作水堯水又東北逕東西壽光二城間應

 劭曰壽光縣有灌亭杜預曰在縣東南斟灌國也又

 言斟亭在平壽縣東南平壽故城在白狼水西今北

 海郡治水上承營陵縣之下流東北逕城東西入別

 畫湖亦曰朕懷湖湖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東北

 入海斟亭在溉水東水出桑犢亭東覆甑山亭故高

 密郡治世謂之故郡城山謂之塔山水曰鹿孟水亦

 曰戾孟水皆非也地理志桑犢案近刻作地理志曰桑犢故亭北海

 之屬縣矣有覆甑山溉水所出北逕斟亭西北合白

 狼水案合白近刻訛作今曰按地理志北海有斟縣京相璠曰

 故斟尋國禹後西北去灌亭九十里溉水又北逕寒

 亭西而入別畫湖案近刻脫此五字郡國志曰平壽有斟城

 有寒亭案近刻訛作平壽在斟灌東薛瓚漢書集注云按汲郡古

 文相居斟灌東郡灌是也明帝以封周後改曰衛斟

 尋在河南非平壽也又雲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桀

 又居之尚書序曰太康失國兄弟五人徯於河汭此

 即太康之居為近洛也余考瓚所據今河南有尋地

 衛國有觀土國語曰啓有五觀謂之姦子五觀蓋其

 名也所處之邑其名曰觀皇甫謐曰衛地案近刻訛作也

 雲夏相徙帝丘案帝近刻訛作商依同姓之諸侯於斟尋氏

 案近刻斟下衍灌斟二字即汲冢書雲相居斟灌也既依斟尋明

 斟尋非一居矣窮後既仗善射篡相寒浞亦因逢䝉

 弒羿案寒近刻訛作韓下同即其居以生澆因其室而有豷故

 春秋襄公四年魏絳曰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處

 澆於過處豷於戈是以伍員言於呉子曰過澆殺斟

 灌以伐斟尋是也有夏之遺臣曰靡事羿羿之死也

 逃於鬲氏案鬲近刻訛作隔下同今鬲縣也收斟灌斟尋二國

 之餘燼案斟尋近刻脫斟字殺寒浞而立少康滅之有窮遂亡

 也是蓋寓其居而生其稱宅其業而表其邑縱遺文

 沿禠亭郭有傳未可以彼有灌目謂專此為非捨此

 尋名而專彼為是以土推傳案土近刻訛作上應氏之據亦

 可按矣堯水又東北注巨洋伏琛晏謨竝言堯嘗頓

 駕於此故受名焉非也地理志曰蕤水自劇東北至

 壽光入海沿其逕趣即是水也

又東北入於海

 巨洋水東北逕望海臺西東北流伏琛晏謨竝以為

 平望亭在平壽縣故城西北八十里古縣又或言秦

 始皇升以望海因曰望海臺未詳也按史記漢武帝

 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劉賞為侯國又東北注於

 海也

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

 淄水出縣西南山下世謂之原泉地理志曰原山淄

 水所出故經有原山之論矣淮南子曰水出自飴山

 蓋山別名也東北流逕萊蕪谷屈而西北流逕其縣

 故城南從征記曰城在萊蕪谷當路阻絶兩山間道

 由南北門漢末有范史雲為萊蕪令言萊蕪在齊非

 魯所得引舊説雲齊靈公滅萊萊民播流此谷邑落

 荒蕪故曰萊蕪禹貢所謂萊夷也夾谷之㑹齊侯使

 萊人以兵劫魯侯宣尼稱夷不亂華是也余按泰無

 萊柞竝山名也郡縣取目焉漢高祖置左傳曰與之

 無山及萊柞是也案左傳季孫以桃邑與孟氏易成還杞謝息辭以無山與之萊柞是

 言成有山今桃乃無山耳此誤引應劭十三州記曰太山萊蕪縣魯

 之萊柞邑淄水又西北轉逕城西又東北流與一水

 合水出縣東南俗謂之家桑谷水從征記名曰聖水

 列仙傳曰鹿皮公者淄川人也少為府小史案史近刻訛作

 吏下才巧舉手成器山岑上有神泉案山岑近刻訛作岑山泉訛作

 人不能到小史白府君請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轉

 輪造縣閣意思橫生數十日梯道成上其巔作祠屋

 留止其旁其二間以自固食芝草飲神泉七十餘年

 淄水來山下呼宗族得六十餘人命上山半水出盡

 漂一郡沒者萬計小史辭遣家室令下山著鹿皮衣

 升閣而去後百餘年下賣藥齊市也其水西北流注

 淄水淄水又北出山謂之萊蕪口東北流者也

東北過臨淄縣東案近刻東上衍又字

 淄水自山東北流逕牛山西又東逕臨淄縣故城南

 東得天齊水口水出南郊山下謂之天齊淵五泉竝

 出南北三百步廣十步山即牛山也左思齊都賦曰

 牛嶺鎮其南者也水在齊八祠中齊之為名起於此

 矣地理風俗記曰齊所以為齊者即天齊淵名也其

 水北流注於淄水淄水又東逕四豪冢北水南山下

 有四冢方基圓墳咸高七尺東西直列是田氏四王

 冢也淄水又東北逕蕩隂里西水東有冢一基三墳

 東西八十步是列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之墳也

 晏子惡其勇而無禮投桃以斃之死葬陽里即此也

 淄水又北逕其城東城臨淄水故曰臨淄王莽之齊

 陵縣也爾雅曰水出其前左為營丘武王以其地封

 太公望賜之以四履都營丘為齊或以為都營陵史

 記周成王封師尚父於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萊侯

 與之爭營丘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

 安殆非就封者也太公聞之夜衣而行至營丘陵亦

 丘也獻公自營丘徙臨淄余按營陵城南無水惟城

 北有一水世謂之白狼水西出丹山俗謂凡山也東

 北流由爾雅出前左之文案由近刻訛作山不得以為營丘

 矣營丘者山名也詩所謂子之營兮遭我乎峱之間

 兮作者多以丘陵號同緣陵又去萊差近案近刻脫緣陵二字

 咸言太公所封考之春秋經書諸侯城緣陵左傳曰

 遷𣏌也毛詩鄭注竝無營字瓚以為非近之今臨淄

 城中有丘在小城內周迴三百步高九丈北降丈五

 淄水出其前故有營丘之名與爾雅相符城對天齊

 淵故城有齊城之稱是以晏子言始爽鳩氏居之逢

 伯陵居之太公居之又曰先君太公築營之丘季札

 觀風聞齊音曰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

 乎田巴入齊過淄自鏡郭景純言齊之營丘淄水逕

 其南及東也非營陵明矣獻公之徙其猶晉氏深翼

 名絳案名近刻訛作居非謂自營陵而之也其外郭即獻公

 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虜城言齊湣王伐燕燕王噲

 死虜其民實諸郭因以名之案近刻訛作寳居因郭以名之秦始皇

 三十四年滅齊為郡治臨淄漢高帝六年案近刻脫帝字

 子肥於齊為王國王莽更名濟南也戰國策曰田單

 為齊相過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出不能行坐沙中單

 乃解裘於斯水之上也

又東過利縣東

 淄水自縣東北流逕東安平城北又東逕巨淀縣故

 城南案巨淀漢書作鉅定征和四年漢武帝幸東萊臨大海三

 月耕巨淀即此也縣東南則巨淀湖蓋以水受名也

 淄水又東北逕廣饒縣故城南漢武帝元鼎中封菑

 川靖王子劉國為侯國淄水又東北馬車瀆水注之

 受巨澱澱即濁水所注也呂忱曰濁水一名溷水出

 廣縣為山世謂之冶嶺山案冶近刻訛作治東北流逕廣固

 城西城在廣縣西北四里四周絶澗阻水深隍晉永

 嘉中東萊人曹嶷所造也水側山際有五龍口義熙

 五年劉武帝伐慕容超於廣固也以藉險難攻兵力

 勞弊河間人𤣥文説裕雲昔趙攻曹嶷望氣者以為

 澠水帶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龍口城當必陷石虎從

 之嶷請降降後五日大雨雷電震開後慕容恪之攻

 段龕十旬不拔塞口而龕降降後無幾又震開之今

 舊基猶存案近刻脫今字宜試脩築案試近刻訛作城裕塞之超及

 城內男女皆悉腳弱病者大半超遂出奔為晉所擒

 也然城之所跨寔憑地險其不可固城者在此濁水

 東北流逕堯山東從征記曰廣固城北三里有堯山

 祠堯因巡狩登此山後人遂以名山廟在山之左麓

 廟像東面華宇脩整帝圖嚴飾軒冕之容穆然山之

 上頂舊有上祠今也毀廢無復遺式盤石上尚有人

 馬之跡徒黃石而已惟刀劔之蹤逼真矣至於燕鋒

 代鍔魏鋏齊鋩案近刻訛作銘與今劔莫殊以密模寫知人

 功所制矣西望胡公陵孫暢之所云青州刺史傅𢎞

 仁言得銅棺隸書處濁水又東北流逕東陽城北東

 北流合長沙水水出逢山北阜世謂之陽水也東北

 流逕廣縣故城西舊青州刺史治亦曰青州城陽水

 又東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頂洞開案近刻脫一山

 望若門焉俗謂是山為礕頭山案礕朱謀㙔雲當作劈其水

 北流注井井際廣城東側三面積石高深一匹有餘

 長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贔之音驚川聒谷漰渀之勢

 狀同洪河案近刻訛作井北流入陽水餘生長東齊極遊其

 下於中闊絶乃積綿載後因王事復出海岱郭金紫

 惠同石井賦詩言意彌日嬉娯尤慰羇心但恨此水

 時有通塞耳陽水東逕故七級寺禪房南水北則長

 廡徧駕迥閣承阿林之際則繩坐疏班錫鉢閒設所

 謂脩脩釋子𦕈𦕈禪棲者也陽水又東逕東陽城東

 南案東陽近刻脫東字義熙中晉青州刺史羊穆之築此以在

 陽水之陽即謂之東陽城案謂下近刻衍城字世以濁水為西

 陽水故也水流亦有時窮通信為靈矣昔在宋世是

 水絶而復流劉晃賦通津焉魏太和中此水復竭輟

 流積年先公除州即任未朞是水復通澄映盈川所

 謂幽谷枯而更溢窮泉輟而復流矣海岱之士又頌

 通津焉平昌尨民孫道相頌曰惟彼澠泉竭踰三齡

 祈盡珪璧謁窮斯牲案謁近刻訛作竭道從隆替降由聖明

 耋民河間趙嶷頌雲敷化未朞元澤潛施枯源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涸川滌陂北海郭欽曰先政輟津我後通洋但頌廣

 文煩難以具載陽水又北屈逕漢城陽景王劉章廟

 東東注於巨洋後人堨斷令北注濁水時人通謂濁

 水為陽水故有南陽北陽水之論二水渾流世謂之

 爲長沙水也亦或通名之為澠水故晏謨伏琛為齊

 記竝雲東陽城既在澠水之陽宜為澠陽城非也世

 又謂陽水為洋水余按羣書盛言洋水出臨朐縣而

 陽水導源廣縣兩縣雖鄰川土不同於事疑焉濁水

 又北逕臧氏臺西又北逕益城西又北流注巨淀地

 理志曰廣縣為山濁水所出東北至廣饒入巨淀巨

 淀之右又有女水注之水出東安平縣之蛇頭山從

 征記曰水西有桓公冢甚高大墓方七十餘丈高四

 丈圓墳圍二十餘丈高七丈餘一墓方七丈二墳晏

 謨曰依陵記非葬禮如承世故與其母同墓而異墳

 伏琛所未詳也冢東山下女水原有桓公祠侍其衡

 奏魏武王所立曰近日路次齊郊瞻望桓公墳壟在

 南山之阿請為立祀為塊然之主郭緣生述征記曰

 齊桓公冢在齊城南二十里因山為墳大冢東有女

 水或雲齊桓公女冢在其上故以名水也女水導川

 東北流甚有神焉化隆則水生政薄則津竭燕建平

 六年水忽暴竭𤣥明惡之寢病而亡燕太上四年

 水又竭慕容超惡之燕祚遂淪女水東北流逕東安

 平縣故城南續述征記曰女水至安平城南伏流十

 五里然後更流北注陽水案近刻訛作注北楊水城故酅亭也

 春秋魯莊公三年紀季以酅入齊公羊傳曰季者何

 紀侯弟也賢其服罪請酅以奉五祀田成子單之故

 邑也後以為縣博陵有安平案原本及近刻竝脫安字今補故此加

 東也世祖建武七年封菑川王子劉茂為侯國又逕

 東安平城東案近刻脫東字東北逕壟丘東東北入巨淀

 刻脫巨字地理志曰菟頭山女水所出東北至臨淄入巨

 淀又北為馬車瀆北合淄水又北時澠之水注之時

 水出齊城西北二十五里案西下近刻衍南字平地出泉即如

 水也亦謂之源水因水色黑俗又目之為黑水西北

 逕黃山東又北歴愚山東案東上近刻重一山字有愚公冢時

 水又屈而逕杜山北有愚公谷齊桓公時公隱於谷

 案近刻訛作谿鄰有認其駒者公以與之山即杜山之通阜

 以其人狀愚故謂之愚公水有石樑案水上近刻衍故山二字

 謂之為石樑水又有澅水注之水出時水東去臨淄

 城十八里所謂澅中也俗以澅水為㝛留水西北入

 於時水孟子去齊三㝛而後出澅故世以此而變水

 名也水南山西有王歜墓昔樂毅伐齊賢而封之歜

 不受自縊而死水側有田引水溉跡尚存時水又西

 北逕西安縣故城南本渠丘也案近刻脫丘字齊大夫雝廩

 之邑矣王莽更之曰東寧時水又西至石洋堰分為

 二水謂之石洋口枝津西北至梁鄒入濟時水又北

 逕西安城西又北京水系水注之水出齊城西南世

 謂之寒泉也案近刻脫之字東北流直申門西京相璠杜預

 竝言申門即齊城南面西第一門矣為申池昔齊懿

 公遊申池邴歜閻職二人案近刻歜訛作戎閻訛作庸害公於竹

 中今池無復髣髴然水側尚有小小竹木以時遺生

 也左思齊都賦注申池在海濱齊藪也余按春秋襄

 公十八年晉伐齊戊戌伐雍門之萩案近刻訛作荻己亥焚

 雍門壬寅焚東北二郭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案近刻脫

 濰南及三字而不言北掠於海且晉獻子尚不辭死以逞

 志何容對仇敵而不懲案近刻訛作徴暴草木於海嵎乎又

 炎夏火流非遠遊之辰懿公見弒蓋是白龍魚服見

 困近郊矣左氏捨近舉遠案舉近刻訛作遺考古非矣案近刻訛

 杜預之言案之近刻訛作泛有推據耳系水傍城北流逕

 陽門西水次有故封處所謂齊之稷下也當戰國之

 時以齊宣王喜文學遊説之士鄒衍淳于髠田駢接

 子慎到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

 論議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十人劉向別錄

 以稷為齊城門名也談説之士期㑹於稷門下故曰

 稷下也鄭志案此下近刻有曰字張逸問書贊雲案近刻脫書字我先

 師棘下生何時人鄭𤣥答雲齊田氏時善學者所㑹

 處也齊人號之棘下生無常人也余按左傳昭公二

 十二年莒子如齊盟於稷門之外漢以叔孫通為博

 士號稷嗣君史記音義曰欲以繼蹤齊稷下之風矣

 然棘下又是魯城內地名案魯原本及近刻竝訛作齊今改正左傳定

 公八年陽虎劫公伐孟氏入自上東門戰於南門之

 內又戰於棘下者也蓋亦儒者之所萃焉故張逸疑

 而發問鄭𤣥釋而辯之雖異名互見案互近刻訛作於大歸

 一也城內有故臺有營丘有故景王祠即朱虛侯章

 廟矣晉起居注云齊有大蛇長三百步負小蛇長百

 餘步逕於市中市人悉觀自北門所入處也北門外

 東北二百步有齊相晏嬰冢宅左傳晏子之宅近市

 景公欲易之而嬰弗更為誡曰吾生則近市死豈易

 志乃葬故宅後人名之曰清節里系水又北逕臨淄

 城西門北而西流逕梧宮南昔楚使聘齊齊王饗之

 梧宮即是宮矣其地猶名梧臺里臺甚層秀東西百

 餘步南北如減即古梧宮之臺臺東即闕子所謂宋

 愚人得燕石處臺西有石社碑案社近刻訛作杜重一碑字猶存

 漢靈帝熹平五年立其題雲梧臺里系水又西逕葵

 丘北春秋莊公八年襄公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京

 相璠曰齊西五十里有葵丘地若是無庸戍之案近刻脫

 僖公九年齊桓㑹諸侯於葵丘宰孔曰齊侯不務

 脩徳而勤逺略明葵丘不在齊也案近刻脫明字引河東汾

 隂葵丘案河東原本及近刻竝訛作胡廣今改正山陽西北葵城宜在此

 非也余原左傳連稱管至父之戍葵丘以瓜時為徃

 還之期案為今刻訛作而請代弗許將為齊亂故令無寵之

 妹候公於宮案妹近刻訛作姝因無知之絀案近刻訛作出遂害襄

 公若出逺無代寧得謀及婦人而為公室之亂乎是

 以杜預稽春秋之㫖即傳安之注於臨淄西案此句有舛誤

 不得捨近託逺茍成己異於異可殊即義為負然則

 葵丘之戍即此地也系水西案系原本及近刻竝訛作時今改正左迆

 爲潭又西逕髙陽僑郡南魏所立也又西北流注於

 時時水又東北流澠水注之水出營城東世謂之漢

 溱水也西北流逕營城北漢景帝四年封齊悼惠王

 子劉信都為侯國澠水又西逕樂安博昌縣故城南

 案樂安下近刻衍南字應劭曰昌水出東萊昌陽縣道逺不至

 取其嘉名闞駰曰縣處勢平故曰博昌澠水西歴貝

 丘京相璠曰博昌縣南近澠水有地名貝丘在齊城

 西北四十里案近刻脫城字春秋莊公八年齊侯田於貝丘

 見公子彭生豕立而泣齊侯墜車傷足於是處也澠

 水又西北入時水從征記又曰水出臨淄縣北逕樂

 安博昌南界西入時水者也自下通謂之為澠也昔

 晉侯與齊侯宴齊侯曰有酒如澠指喻此水也時水

 又屈而東北逕博昌城北時水又東北逕齊利縣故

 城北又東北逕巨淀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廣饒縣故

 城北東北入淄水地理風俗記曰淄入濡淮南子曰

 白公問微言曰若以水投水如何孔子曰淄澠之水

 合易牙嘗而知之謂斯水矣

又東北入於海

 淄水入馬車瀆亂流東北逕琅槐故城南又東北逕

 馬井城北與時澠之水互受通稱故邑流其號又東

 北至皮丘坈入於海案坈近刻訛作沈故晏謨伏琛竝言淄

 澠之水合於皮丘坈西地理志曰馬車瀆至埌槐入

 於海蓋舉縣言也

汶水出朱虛縣泰山

 山上有長城西接岱山東連琅邪巨海千有餘里蓋

 田氏之所造也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齊築防

 以為長城竹書又雲晉烈公十二年王命韓景子趙

 烈子翟員伐齊案烈子近刻訛作烈侯又翟員二字訛作及我師入長城史

 記所謂齊威王越趙侵我伐長城者也案伐字近刻訛在我字上

 伏琛晏謨竝言水出縣東南峿山山在小泰山東者

 也

北過其縣東

 汶水自縣東北逕郚城北案郚近刻訛作峿地理風俗記曰

 朱虛縣東四十里有郚城亭案近刻訛作峿亭城故縣也又東

 北逕管寧冢東故晏謨言柴阜西南有魏獨行君子

 管寧墓墓前有碑又東北逕柴阜山北山之東有徴

 士邴原冢碑誌存焉汶水又東北逕漢青州刺史孫

 嵩墓西有碑碣汶水又東逕安丘縣故城北漢髙帝

 八年封將軍張説為侯國地理志曰王莽之誅郅也

 孟康曰今渠丘亭是也案渠丘亭下近刻有莒渠丘城四字乃下文訛舛在此

 伏琛晏謨齊記竝言莒渠丘亭在安丘城東北十里

 非矣案近刻訛作竝言亭在丘城東北十里非城也城對牟山山之西南有

 孫賓碩兄弟墓碑誌竝在也

又北過淳于縣西又東北入於濰案原本及近刻竝訛作縣今改正

 故夏后氏之斟灌國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號曰淳

 於國春秋桓公六年冬州公如曹傳曰淳于公如曹

 度其國危遂不復也其城東北則兩川交㑹也

濰水出琅邪箕縣濰山案近刻脫此二字

 琅邪山名也越王句踐之故國也句踐並呉欲霸中

 國徙都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滅齊以為郡城即秦

 皇之所築也案皇近刻訛作王遂登琅邪大樂之山作層臺

 於其上謂之琅邪臺臺在城東南十里孤立特顯出

 於衆山上下周二十里餘傍濱巨海秦王樂之因留

 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於琅邪山下復十二年所作

 臺基三層層髙三丈上級平敞方二百餘步廣五里

 案廣近刻訛作髙刊石立碑紀秦功徳臺上有神淵淵至靈

 焉案至近刻訛作主人汙之則竭齋潔則通神廟在齊八祠

 中漢武帝亦嘗登之漢髙帝呂后七年以為王國文

 帝三年更名為郡王莽改曰塡夷矣濰水導源濰山

 許慎呂忱雲濰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濰水出覆舟

 山蓋廣異名也東北逕箕縣故城西又西析泉水注

 之水出析泉縣北松山東南流逕析泉縣東案近刻脫逕字

 又東南逕仲固山東北流入於濰地理志曰至箕縣

 北入濰者也濰水又東北逕諸縣故城西春秋文公

 十二年季孫行父城諸及鄆傳曰城其下邑也王莽

 更名諸並矣濰水又東北涓水注之水出馬耳山山

 髙百丈上有二石竝舉望齊馬耳故世取名焉東去

 常山三十里涓水發於其隂北逕婁鄉城東春秋昭

 公五年經書夏莒牟夷以牟婁防茲來奔者也又分

 諸縣之東為海曲縣故俗人謂此城為東諸城涓水

 又北注於濰水

東北過東武縣西案東武下近刻衍城字

 縣因岡為城城周三十里漢髙帝六年封郭𫎇為侯

 國王莽更名之曰祥善矣又北左合扶淇之水水出

 西南常山東北流注濰晏伏竝以濰水為扶淇之水

 案伏近刻訛作謨以扶淇之水為濰水非也按經脈誌濰自

 箕縣北逕東武縣西北流合扶淇之水晏謨伏琛雲

 東武城西北二里濰水者即扶淇之水也濰水又北

 右合盧水即乆台水也地理志曰水出琅邪橫縣故

 山王莽之令丘也案令近刻作合山在東武縣故城東南世

 謂之盧山也西北流逕昌縣故城西東北流齊地記

 曰東武城東南有盧水水側有勝火木方俗音曰檉

 子其木經野火燒死炭不滅故東方朔雲不灰之木

 者也其水又東北流逕東武縣故城東而西北入濰

 地理志曰乆台水東南至東武入濰者也案近刻水下有出字

 至作尚書所謂濰淄其道矣

又北過平昌縣東

 濰水又北逕石泉縣故城西王莽之養信也地理風

 俗記曰平昌縣東南四十里有石泉亭故縣也濰水

 又北逕平昌縣故城東荊水注之水出縣南荊山阜

 東北流逕平昌縣故城東漢文帝封齊悼惠王肥子

 卬為侯國案卬近刻訛作永城之東南角有臺臺下有井與

 荊水通物墜於井則取之荊水昔常有龍出入於其

 中故世亦謂之龍臺城也荊水又東北流注於濰濰

 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謂之巨平山也地理

 志曰靈門縣有髙山壺山即柘字近刻訛作有髙原山與浯一山

 浯水所出東北入濰今是山西接浯山許慎説文言

 水出靈門山世謂之浯汶矣其水東北逕姑幕縣故

 城東縣有五色土王者封建諸侯隨方受之故薄姑

 氏之國也闞駰曰周成王時薄姑與四國作亂周公

 滅之以封太公是以地理志曰或言薄姑也王莽曰

 季睦矣應劭曰左傳曰薄姑氏國太公封焉薛瓚漢

 書注云博昌有薄姑城未知孰是浯水又東北逕平

 昌縣故城北古堨此水以溢溉田南注荊水浯水又

 東北流而注於濰水也

又北過髙密縣西

 應劭曰縣有密水故有髙密之名也然今世所謂百

 尺水者蓋密水也水有二源西源出奕山亦曰鄣日

 山山勢髙峻隔絶陽曦案近刻脫此八字晏謨曰山狀鄣日

 是有此名伏琛曰山上鄣日故名鄣日山也其水東

 北流東源出五弩山西北流同瀉一壑俗謂之百尺

 水古人堨以溉田數十頃北流逕髙密縣西下注濰

 水自下亦兼通稱焉亂流歴縣西碑產山西又東北

 水有故堰舊鑿石豎柱斷濰水廣六十許步掘東㟁

 激通長渠東北逕髙密縣故城南案近刻脫縣字明帝永平

 中封鄧震為侯國縣南十里蓄以為塘方二十餘里

 古所謂髙密之南都也溉田一頃許陂水散流下注

 夷安澤濰水自堰北逕髙密縣故城西漢文帝十六

 年別為膠西國宣帝本始元年案本近刻訛作平更為髙密

 國王莽之章牟也濰水又北昔韓信與楚將龍且夾

 濰水而陣於此信夜令為萬餘囊盛沙以遏濰水引

 軍擊且偽退且追北信決水水大至且軍半不得渡

 遂斬龍且於是水水西有厲阜案近刻作鴈阜阜上有漢司

 農卿鄭康成冢石碑猶存又北逕昌安縣故城東漢

 明帝永平中封鄧襲為侯國也郡國志曰漢安帝延

 光元年復也

又北過淳于縣東

 濰水又北左㑹汶水北逕平城亭西又東北逕密鄉

 亭西郡國志曰淳于縣有密鄉地理志皆北海之屬

 縣也應劭曰淳于縣東北六十里有平城亭又四十

 里有密鄉亭故縣也濰水又東北逕下密縣故城西

 城東有密阜地理志曰有三戶山祠案戶近刻訛作石余按

 應劭曰案近刻脫曰字密者水名是有下密之稱俗以之名

 阜非也

又東北過都昌縣東案過近刻訛作逕

 濰水東北逕逢萌墓萌縣人也少有大節恥給事縣

 亭遂浮海至遼東復還在不其山隱學明帝安車徴

 萌以佯狂免又北逕都昌縣故城東漢髙帝六年封

 朱軫為侯國北海相孔融為黃巾賊管亥所圍於都

 昌也太史慈為融求救劉備持的突圍其處也

又東北入於海

膠水出黔陬縣膠山北過其縣西

 齊記曰膠水出五弩山蓋膠山之殊名也北逕祝茲

 縣故城東漢武帝元鼎中封膠東康王子延爲侯國

 又逕扶縣故城西案扶漢書作邞地理志琅邪之屬縣也漢

 文帝元年封呂平爲侯國膠水又北逕黔陬故城西

 袁山松郡國志曰縣有介亭地理志曰故介國也春

 秋僖公九年介葛盧來朝聞牛鳴曰是生三犧皆用

 之問之果然晏謨伏琛竝雲縣有東西二城相去四

 十里有膠水非也斯乃拒艾水也水出縣西南拒艾

 山即齊記所謂黔艾山也東北流逕櫃縣故城西

 近刻訛作拒王莽之祓同也案祓同近刻訛作秩國世謂之王城又

 謂是水為洋水矣案近刻重一洋字又東北流案近刻訛作逕晏伏

 所謂黔陬城西四十里有膠水者也又東入海地理

 志琅邪有櫃縣根艾水出焉東入海即斯水也今膠

 水北流案近刻脫流字逕西黔陬城東晏伏所謂案此四字近刻訛在

 西黔陬城東上髙密郡側有黔陬縣案黔陬晉為髙密郡治地理志曰

 膠水出邞縣案邞近刻訛作王莽更之純徳矣疑即是縣

 所未詳也

又北過夷安縣東

 縣故王莽更名之原亭也案近刻脫故字名之下有曰字應劭曰故

 萊夷維邑也案近刻脫維字太史公曰晏平仲萊之夷維之

 人也漢明帝永平中封鄧珍為侯國西去濰水四十

 里膠水又北逕膠陽縣東案近刻脫縣字晏伏竝謂之東亭

 自亭結路南通夷安地理風俗記曰淳于縣東南五

 十里有膠陽亭故縣也又東北流案近刻訛作逕左㑹一水

 世謂之張奴水水發夷安縣東南阜下西北流歴膠

 陽縣注於膠膠水之左為澤渚東北百許里案近刻脫一膠

 字訛作水之左東北為澤水渚百許里謂之夷安潭潭周四十里案潭下近

 刻衍之澤二字亦濰水枝津之所注也膠水又東北逕下密

 縣故城東又東北逕膠東縣故城西漢髙帝元年別

 為國景帝封子寄為王國王莽更之郁袟也案袟今漢書作

 今長廣郡治伏琛晏謨言膠水東北迴達於膠東

 城北百里流注於海

又北過當利縣西北入於海

 縣故王莽更名之為東萊亭也案近刻脫名字為字又北逕平

 度縣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劉衍爲侯國

 王莽更名之曰利盧也縣有土山膠水北歴土山注

 於海海南土山以北悉鹽坈相承脩煮不輟北眺巨

 海杳冥無極天際兩分白黑方別所謂溟海者也

 下近刻衍之字故地理志曰膠水北至平度入海也案也上近刻衍

 










水經注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