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汀州府志/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六 汀州府志
卷之七 古蹟
卷之八 

卷之七 古 跡[編輯]

  漢家宮殿,魏國山河,當夫勢異時遷,亦付之夕陽芳草,又何有於廢台頹榭、殘碑斷碣之戔戔乎哉?然而人隨事去,地以人傳。汀雖僻荒,而信國之營,尚悲猿鶴;平章之壘,猶壯風雲。或詞人名士之所眺游,或緇衣羽客之所棲息。或一抔藏骨,誰嘆白楊;或片石埋煙,孰知黃絹!此惟農夫廝養,不盡指畫而道之,薦紳士大夫,固不可任其泯沒矣。古人有云: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不能不以之興懷,其此志也夫。志古蹟。

汀州府(長汀縣 附郭)[編輯]

  子城 在府治,舊有雙門,架譙樓於上。今廢址存。

  舊府城 在長汀縣左里,名東坊口大坵頭。郡守陳軒詩:「五百年前興廢事,至今仍號舊州城。草鋪昔日笙歌地,雲滿當年劍戟營。」

  新羅城 在府境,晉置,唐改汀州。

  古城 在縣西五十里。舊傳,王延政據建州,稱閩王,築城於此,以備江南兵。今為古城裡。

  凌波營 在府東門鄞河坊。按江南野史:南唐時,許諸郡競渡,每端午,官給彩牌校殿、最,勝者標賞,皆籍其名。後主因蒐為水軍,號凌波軍,此其故營也。

  駐札寨 宋紹興間存,有翟皋統摧鋒軍於此。今廢。

  西天寨 在平原里。

  貢院 舊有貢院在縣東。宋紹熙二年,郡守趙充夫創於興賢門內,東、西廡計一百三十楹。舊就試者,自納竹案,試則爭撼喧鬨。淳祐間,郡守郭正己更置木案,士以為便。紹興間,令三歲大比,貢一十二人,以《易》、《詩》、《周禮》、《春秋》各一人、《書》二人、「賦」六人充選。院久廢。

  謝公樓 在府南。

  悠然樓 在府東通判廳。又有寸碧堂、君子軒、橫舟、歲寒、鄞江風月等亭。

  環翠樓 在臥龍山。

  雅歌樓 在府治,出皇輿考。今廢。

  近天樓 在府北。

  天一樓 在府大門。

  道山樓 在府治後。

  南樓 一名慈濟閣,宋時建。

  玄武樓 即舊北門城樓。

  寶珠樓 在郡城寶珠門。

  麗春樓 在麗春城上。

    浥清樓 舊為會川城樓,後改今名。

  正笏樓 舊為惠吉門樓,後改今名。

  環雁樓 在普通門。

  天香閣 在府南頒條門外。

  蓬萊閣 在府治,宋時建,出皇輿考。今廢。

  文昌閣 在府學左,今廢。

  天仙閣 在定光寺前。

  觀音閣 在霹靂岩左坑。

  三元閣 即衛前舊廣儲門。

  文昌閣 一在龍山書院,一在霹靂岩。

  聽松閣 舊為西閣,迫近北樓,後移建於雲梯嶺,與東閣分峙。

  仁威閣 在朱紫坊。

  舒嘯閣 舊為東閣。後改今名。

  烏石閣 在雲驤閣下。

  雲驤閣 在府城上東南隅。

  三台亭 明遠亭 金乳亭 俱在郡治龍山頂。

  橫翠亭 在東禪寺左,後改振衣亭。今廢。

  洗月亭 在府署,今廢。

  碧雲洞亭 在碧雲洞口。為石柱四,陳堯典辟洞,勒記其處。

  清暉亭 在漳南道公署內。

  三橋紀績亭 在東堤嶺上,裴應章有記。

  蒼玉亭 在蒼玉洞。

  馭風亭 在朝斗岩,今改來勝亭。

  擊竹亭 在朝斗岩水雲庵。

  白漚亭 一名白鷗亭。

  金泉院 在金花坊。

  保安院 在府西。

  新羅書院 在城南霹靂岩內。今廢。

  法林院 初名三教薦院,更名十方院。

  西方院 宋郭祥正詩:「欲出西方更少留,雲泉都占一岩幽。勸僧洗淨閣前竹,要看南山十里秋。」

  玄帝宮 在南山下。

  天妃宮 在朝天門外攀桂坊。

  望春宮 在縣東攀桂坊。

  鎮龍宮 在河田。

  如是庵 即斗母閣,在龍山下。

  伏虎庵 在左廂五里。

  葉花庵 在縣東白雲山。

  麻潭嶺庵 在古貴里。宋端平間建。崇禎十年,邑人募建。今改為玄壇廟。

  靖遠庵 在郡南八十里長橋逕內。

  白鶴庵 在郡城東南。

  朱紫庵 在郡頒條門外。

  雲霄山庵 在縣東八十五里,後山有巨岩,流出清泉如玉。舊名玉泉。

  豐和庵 在縣治七十八里。

  無垢庵 在青泰里河田。

  善福庵 在縣治九十里。

  黃仙人庵 在府東。宋時有黃姓者得道於此。

  翠峰庵 在縣東北二十里。

  三聖庵 在歸陽里。

  蓮花庵 在四保里。

  寶靈庵 在歸陽里。元至正間,洪水湧出三白石如珠,董仁壽即石斫佛像以祀。

  東蒼庵 在鄞河坊。後湮於水,邑人吳希春移建屏山下。李堅讀書處。

  定應庵 在青泰里,俗呼百口庵。

  鄺嶺庵 在城上圭田,高峻如梯,鄉人依以避寇。

  貢士莊 長汀有興賢莊,郡倅黃大全創;萬桂莊,郡守傅康創;清流貢士莊,縣令林應龍創;連城萬桂莊,郡守戴挺創;上杭蘭省莊,縣令謝觀國創。每歲收其所入,以贍舉人赴省。今莊雖廢,古額猶存。

  均濟倉 在開元寺東廡,郡守李華捐錢六千緡,得米五千餘石以均濟貧民;後郡守胡太初又撥田八百頃以益之,每於夏秋之交計口給糶。官需既捐,市價自平。後廢。

  舉子倉 宋紹興五年,以延、建、汀、邵四州民生子多不舉,因令州、縣置倉,遇生子者給米。

  議政軒 凝翠軒 俱在府署,久廢。

  天慶觀 在興賢門內。舊名開元觀,宋至道間,改至道宮,大中祥符間改今名。

  金華觀 在金花坊,五代梁貞明間建。

  仙隱觀 在登俊坊,唐時建。中有放生池、魚樂亭、龍王廟、白鷗亭諸勝。下有洞,洞有兩石相夾成門,刻「仙隱洞」三字。

  朝真觀 在城南河田。

  歸性林 在南寨。

  臨高台 在雲驤閣前。

  映溪台 在蒼玉洞,一名翠微亭。

  東山堂 在臥龍山麓。宋寶祐間,郡守趙太初既辟舊郡圃,因摭前守陳曄東山堂詩「堂留綠野春常在」之句,扁其門曰「常春堂」。

  壽山堂 在縣東三十五里。

  北山堂 在縣東二十里。

  佑聖堂 在太平橋。

  麟符堂 在青岩里。

  華嚴堂 在縣南一里。

  澄心堂 在朝斗岩。嘉靖間,推官萬廷言建,有記。

  使君讀書堂 在碧雲洞,即華陽別館。嘉靖間,知府徐中行建。

  皆山堂 在縣東百步鋪。

  西峰寺 舊在郡治後西北角上。

  文殊寺 在南寨,舊與同慶寺相近。

  開元寺 在縣學左,明嘉靖三年改為學。

  報恩光孝禪寺 在朝天門內,五代梁貞明間建。

  羅漢寺 在府城西,五代晉天福間建。

  定光寺 在府治左,宋大中祥符間建,今為祝聖所。

  南廨寺 在鄞河坊,成化間建。

  東禪寺 在南教場。

  東林寺 在青泰里蔡坊。

  豐饒寺 在四保里。

  蛇騰寺 在平原里。

  同慶寺 在寶珠門外。

  稠田寺 連章寺 在青岩里,宋乾道間建。

  金雞寺 在河田,宋建隆間建。

  南禪寺 舊為同慶寺,宋乾道間毀於兵,明萬曆重建,後改今名。

  戒願寺 在界院嶺。

  西山寺 在城南四十里河田。

  永樂寺 在青泰里,五代梁貞明間建。

  華嚴寺 在城上里,五代梁貞明間建。

  禪宮寺 在城下里,宋乾道間建。

  普惠寺 在城東。

  莎離寺 在濯田裡。

  法源寺 在桑園,康熙間建。

  萬魁塔 在城南霹靂岩山頂。

  聯元塔 在河田南山頂。

  護國塔 在府東,舊有院,今為定光寺。

  金花坊 五代時,有居民賴小大郎,夜見一牛有光,就其槽飲,因以麻為記,牛帶繩入海螺墩潭中,遂募人泅潭,得金牛一隻。報郡,聞於朝,旨還賴氏。賴捐所得,創金泉院,因名其坊曰金花坊。

  袈裟泉 在通津門外西峰上。舊傳,有法林院老僧誦經,見窗外有白龍,以袈裟覆之。及旦,袈裟入石,裂為泉,如袈裟形。今院毀,其泉清冽尚存。

  縣基嶺 在府城福壽坊。舊傳,置州東坊口時,於此置縣。今為民居,嶺仍舊。

寧化縣[編輯]

  舊城 在縣前,基存。

  升仙台 在縣西四十里,亦名香爐石。舊傳,隋義寧間,有劉、熊二道士修煉其間,居人為創台,肖像以祀。台廢像存。

  舊縣基 在縣東五里,舊名黃連縣治,今為民田。

  寧陽驛 在縣圃西。

  南平寨 在龍上里。

  北京寨 在縣北招賢里。

  蓬萊仙觀 在上攀龍鄉,為劉氏女升仙所,鄉人為立祠。郡以狀聞,賜名蓬萊。宋郡守陳軒詩:「白鶴乘去人何在,青鳥飛來信已遙。若使何郎有仙骨,也須同引鳳凰簫。」

  仙隱觀 在縣東北泉上里。

  大元真觀 舉子倉 一在黃土寨,一在新村里鷲峰院內,一在招賢里寶池寺內,一在柳楊里三溪寨(今隸歸化)。

  龍山院 在城東三里,舊名地藏院。

  鷲峰院 在新村里。

  福林院 在縣南二十五里。

  願豐樓 在縣治內,又有勤政堂,書林、龜陰、如農三亭。

  鎮武樓 在縣北門城上,明嘉靖間,知縣陳添祥建。

  翠華樓 在察院左,明洪武間,知縣張思誠建。

  鎮寧樓 在縣南,明嘉靖間,知縣張洵建。

  崇化樓 在縣西,明嘉靖間,知縣錢滔建。

  聚星樓 在察院前,明萬曆間,知縣唐世濟建。

  悠然亭 在縣南街左,據城瞰溪。

  義塾亭 在宜生橋頭,知縣潘時宜建。

  魁星亭 在學內,宋寶祐間創,今廢。

  利濟亭 在賴畬公館上二里。

  白雲禪關 在縣北興善里。

  觀音堂 在縣南。

  凝真堂 在縣治南,舊名上林。

  崇真堂 在縣南二里,唐天寶中創,後毀。明羅欽絲重建。

  崇善堂 在縣東泉上里。

  祐聖堂 在縣北百步。明嘉靖間改為社學。

  升仙堂 在縣西四十里。相傳,隋義寧,劉、熊二道士飛升處。

  三官堂 在縣南二里。

  慈恩塔 在縣南一里。

  金山塔 在縣東南龍門。

  金山庵 在永豐里。

  中華庵 在興善里。

  保林庵 在招賢里。

  玉龍庵 在縣東郭背。

  西山庵 在縣西門外。

  梅山庵 在招賢里。

  苦井庵 在縣西。舊有泉,病者飲之,多愈。

  龍門庵 在縣東。邑人陰維標有記。

  兩提庵 在縣西。

  聖水庵 在縣東。

  瓦莊庵 碧雲峰庵 在興善里,即金南山。

  東山庵 在縣東渡。

  興福庵 在會同里。

  圓照庵 在城東。

  翠峰庵 在永豐里。

  普覺庵 在縣東北泉上里。

  南泉庵 在興善里,明陳子實建。

  光嚴寺 舊在縣北,明正德間,改寺建學,舊學址為寺。

  慈恩塔寺 在縣治南,舊為寶塔院。

  西隱寺 在永豐里。

  寶池寺 在縣北六十里。

清流縣[編輯]

  舊子城 在縣治中,周圍二百丈外無城。宋紹興間寇擾,鄭思誠鳩工築之。元末,陳有定廣其故址,累石築城高丈余。今址存。

  皇華驛 在縣東北,宋建炎間,移建儒學。

  舊社稷壇 宋時在縣南三百餘步,今壇徙他所,址存。

  舉子倉 一在縣市,一在石洞寨,一在羅村圍。

  石洞寨 在縣北,一名石龍寨,山險峻,其上可容數千人。宋乾道間,縣令黃藻始開,為民避寇。元末寇作,伍元保增修四門,與眾拒之。今石門、鳥道猶存。

  順真道院 在豐山上,峻拔夐出塵表。始行三十里,亂峰如削,絕澗奔雷;又十里,茶泉繞澗,掬飲生香;又十里,至道院,前有山門、東西二樓,中建正殿。外遠巘插天,名馬山。侵晨登望,延、汀二郡之勝,宛然在目。

  南顧樓 在縣南寨,一名來薰。

  山河雄鎮樓 在縣南門外,一名容保。

  毘盧閣 在縣下東華。

  慈雲閣 在玉華洞前。

  鳳凰閣 在縣鳳翔橋西,即古觀音閣。

  觀瀾亭 在縣東樊公廟右,明永樂間,邑令李庠建。

  漁滄遺蹟亭 在縣東。

  賦詩亭 在遺蹟亭右。

  拜石亭 在玉華嶺。明崇禎九年,郡守唐世涵建。

  龍津碑亭 在龍津橋。

  高善亭 在縣北八里,舊名高瞻。

  寒泉亭 在縣南,亭下有泉。知縣吳中建。明弘治間,雷鳳娘砌石為池。

  界亭 在縣南五十里,清、寧分界。

  東嶽行宮 在縣東。

  登真觀 在縣西二里。

  觀音堂 在龍津橋東,今廢。

  隱仙堂 在縣東,一名東山堂。

  佑聖堂 在縣治南五十步。

  法海堂 在縣迎春坊。

  書莊 在縣北,編修賴世隆讀書處。大學士楊士奇詩:「清流城北讀書莊,舊隱詩書歲月長。玉署歸來春晝永,松門流水落花香」。「天上蓬仙暫賜歸,書莊重理舊茅茨。錦衣光映梅花雪,具慶堂前奉壽巵。」

  萬壽塔 在龍津橋。

  東華庵 在縣東三里,宋元符間建庵。絕頂松竹交翠,如立畫屏前,有石台足供登眺。

  福智庵 在倉盈里。

  灞涌金蓮庵 在縣東七里,即灞涌岩庵,一逕縈迴,泉石林竹,清致可愛。

  上陽庵 在永得里,居山絕頂,每旦先得日光,故名。

  西峰庵 在縣西。

  靈龜庵 在永得里。

  西靈庵 舊名西林,在縣西。

  南極庵 在縣南極山陽。

  閩山庵 在夢溪里。

  高城庵 在永得里。

  羅村庵 盈山庵 在北團里,舊有羅姓者修真於此。

  白雲岩庵 在夢溪里,地名洞口。明洪武中,有江姓者坐化於 此,邑人即其遺蛻祀之。

  萬壽寺 在坊郭里,舊名塔院。

  福壽寺 在倉盈里。

  永樂寺 在縣西四保里。

  靈山寺 在夢溪里。

  福潭寺 在縣南永得里。

  崆峽嶺 在縣東十五里,山勢臨水,崒嵂巉岩,中通一道。元平章陳有定累石為關,以禦寇,址存。

歸化縣[編輯]

  子城 在縣西南。元陳有定築砌,址存。

  平安寨 在縣治後。元平章陳有定立柵屯戍。基存。

  萬安寨 在縣西柳楊里。宋曾氏婦於此結五寨,以禦寇,事平,賜名萬安。址存。

  東泉閣 在縣東。明洪武間,謝尚德建。

  魁星閣 在城東白沙橋。

  接官亭 在縣西一里。

  望親亭 在瀚溪,邑人揭應禛建。

  醒心亭 在縣西學後,明成化間,知縣郭潤建。

  百便亭 在興善里。

  山泉亭 在晏坊。

  東山塔 一名靈英,在縣東獅子岩。

  三龍觀 在縣東。

  鶴仙觀 在縣東興善里。

  東嶽宮 一在縣東南明溪里,一在縣東龍湖,一在縣東南吉口。

  遇仙堂 在縣東遙社裡。

  仙人堂 在城東陳坊,祀仙人晏北海。

  南極堂 在城南二里。

  四賢堂 在興善里。明成化元年,邑人揭文俊建,祀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

  三官堂 在舊白沙橋頭。

  無邊堂 在縣東柳楊里。

  隱耕堂 在縣學前。

  觀山堂 在西陂上。

  龜山堂 在縣東金坑,有田供祭。

  雪峰庵 在縣南後龍山左,有陳有定屯軍舊壘。

  雲台庵 在縣東石珩里。

  星窟庵 在北斗岩。

  寶慶庵 在縣西陳村。

  滴水岩庵 在歸上里。

  均山庵 在紫雲台均山。

  勝興庵 在歸上里。

  寶山庵 在歸下里。

  福林寺 在縣東二里。

  圓覺寺 在興善里。

  覺林寺 在縣東北五里。

  西岩寺 在縣東歸上十五里。

  薦福寺 在縣北柳楊里。

  羅漢寺 在縣南二十里。舊傳,宋元祐間,僧舁定光佛像募化,暫憩此,將行,舁弗動,卜,欲駐錫,遂寺焉。

  淳化寺 在縣東黃楊岩。

  興國寺 在縣東瀚溪里。

  中興寺 在縣北下覺里。

  永隆寺 在縣東歸下里。

  豐稔寺 在縣東中和御簾里。舊傳,宋端宗避元過此,因遺一簾,遂名其地。邑人陳甡詩:「翠華南幸避胡塵,走馬間關度七閩。當日珠簾遺馬上,西湖歌舞屬何人?」「胡馬縱橫正戒嚴,閩中半壁且龍潛。金牌不到黃龍府,坐使南來卸御簾。」

連城縣[編輯]

  王城 在表席里。文天祥扶帝昺起義兵屯此。

  舊縣 在縣治中,址存。

  皆山樓 在縣治內,又有遺愛堂、三異堂、立翠亭、月林亭、愛蓮軒、不欺室。俱廢。

  雄鎮樓 在縣後山。

  悠然閣 在石門岩。

  清溪閣 在擢桂橋畔。

  文昌閣 在啟聖祠後。

  水雲閣 在河源里。

  龍骨坑 在縣北安里。

  星汶沸 即放生池,相傳星隕此地,因成池。

  舉子倉 一在縣市,一在河源莒溪。

  石倉 在石門岩。

  出米倉 一在水西嶺,一在旗石寨,有穴溜米,隨人多寡足食。今塞。

  石鐘 在姑田裡石燕岩。

  南嶽行宮 在縣南。

  東嶽行宮 在縣東定安橋。

  水蓮精舍 在蓮峰山。

  文塔 在縣南李坊庵。

  聯龍書院 在縣西門外。

  寶壽院 舊名東山九峰禪院,今廢。

  福仙觀 在縣西,今廢。

  總宜亭 在石門岩。

  迎恩亭 鄉約亭 在縣治西金山廟址,知縣方進改為鄉約亭,東、西立為二社學。童璽有記。

  廣福堂 在南順里。

  元真堂 在北安里。

  宿雲庵 西城庵 在姑田裡。

  南興庵 泗州庵 清泉庵 在縣西。

  法界庵 在縣南。

  圓應庵 在席湖營。

  蘭若庵 福興庵 俱在河源里。

  龍華庵 在白坑。

  資福庵 靈芝庵 在冠豸山。

  東塔寺 在縣東郭外,舊名報恩塔院。宋乾道間建,慶元間塔寺俱廢。明洪武間重建。

  潼關寺 在姑田裡。

  豐穩寺 在表席里。

  招福寺 隆壽寺 定光寺 在縣西北,今廢。

  新林寺 在南順里。

上杭縣[編輯]

  舊州 在縣北十五里長汀村。昔郡治自新羅徙於此,後又徙東坊口。

  常平倉 在縣東。

  黃仙師神影 在鍾寮場故治南石峽。

  文昌宮 在西城外,久廢。

  勸農別署 在縣西倪公祠前。

  文峰塔 在縣治橫崗。

  三元嶺塔 高第塔 盤水院 在縣南五十里。

  靈瑞院 在縣西二里。

  上寶林院 在太平里。

  下寶林院 在在城裡。

  禪林院 在縣北。

  弘明院 在白沙里。

  盧公書院 在東竺寺右。

  澄遠樓 在漳南道右。

  滴露樓 在金山五龍寺內。

  玄真觀 在縣東。

  盟鷗閣 在縣東。

  藏金閣 在金山。

  水清宮 在來蘇里。

  綏息亭 在縣北十五里。

  泗洲亭 在真君廟前。

  桂香亭 在儒學櫺星門前。

  水安亭 在勝運里。

  豐濟亭 在螺坯隔,有泉。在勝運里。

  迎春亭 在縣東門。

  接官亭 在潭頭渡。

  息肩亭 在潭頭渡。

  風吹傘亭 在平安里。

  時雨堂 在大察院後。王守仁平漳寇回,駐軍於此,適旱得雨,守仁為文勒石,因以名堂。

  普應堂 在縣南鍾寮場。

  石麟堂 在紫金山。

  南泉庵 在琴岡。

  德慶庵 在縣西,舊名彌陀庵。

  安仁庵 崇福庵 在溪南里。

  東安庵 在棉村。

  禪林庵 石泉庵 大士庵 在石鐘岩,因建庵,改名大士岩,一名吊鐘岩。多怪石,內一洞,延袤數丈,中結一寶蓋,旁懸一鍾,皆出天然。更有金瓜、天蘿、石絲、石藤諸石。詹彌高有記。

  天王寺 在縣西大街。

  普陀寺 在羅嶠山。

  東竺寺 在縣東。

  南塔寺 豐稔寺 在勝運里。

  西峰寺 在平安里。

  義合寺 南華寺 俱在來蘇里。

  中峰寺 在紫金山。

  延福寺 舊迎妖神,乾隆六年,奉制府宗室德公碑禁。

  吳公井 舊傳龍見。

武平縣[編輯]

  葛仙翁煉丹井 在靈洞山。

  煉丹灶 在豐山下。

  仙人床 在歸郡里烏石棟,上下路側,大石如床,有仙人跡。

  溪西寨 在汀、贛、梅三州界首,後梅州奏罷,止隸汀、贛。

  文峰塔 在所東北紅嶺上。

  明遠樓 在縣後嶺。

  平寇台 在均慶寺前。

  崇真觀 在縣北。

  真人觀 在所西門外。

  洞元觀 在縣西靈洞山下。

  古佛道場 在縣東門外。

  東嶽行宮 在縣西。

  南山綿洋院 在縣南二里。

  靈洞天福院 在縣西五里。

  太平興國禪院 在縣東。

  安福廨院 在縣東北。

  羅漢閣 三聖閣 俱在南山院。

  讀書堂 在縣西。宋李綱詩:「靈洞山清仙可訪,南岩古木佛同居,公餘問佛尋仙了,贏得工夫剩讀書。」

  屯營庵 在縣東五里何屯岡下。五代時,有統使何姓者常屯軍於此,築外城,周二里許。故址猶存。

  定光伏虎庵 在南岩寺旁,庵廢址存。

  興福庵 在邱留東里。

  西湖庵 在縣北歸郡里。

  雲磜庵 在梁野山麓。

  伏虎庵 在岩前里,定光佛書偈斃虎處。

  聖水庵 在盈塘里。

  龍濟岩庵 在所東。

  清涼山庵 在豐順平里。

  回瀾亭 在縣南。

  清風亭 在金雞里。

  駐節亭 在縣東馬鞍橋。

  拱宸亭 在縣東信順里。

  登雲亭 在縣北五里石徑嶺。

  清泉亭 一在所南五里,一在縣北十里。

  白鶴亭 在所北七里。

  迎恩亭 在南平門外。

  演武亭 在縣南壩洲。

  平明社亭 在龍濟岩左。王守仁詩:「四十年來欲解簮,縈人王事益相尋。伏波欲兆南征夢,梁父空期歸去吟。深恥有年勞甲馬,每慚無德沛甘霖。武平未必遵吾化,也識尋盟契此心。」

  平寇碑亭 在較場左。龔用卿有記。

  平寇亭 在所城,為署縣黃色中剿寇立。

  聖果寺 在縣東,後為祝聖所。

  綿洋寺 在縣南。

  延壽寺 在廣鋪鄉。

  分水寺 在縣南分水鄉。

  西湖寺 在黎畬鄉。

  南山寺 在所南,後為祝聖所。

  福林寺 在縣東南盈塘里。

  白蓮寺 資福寺 俱在歸郡里。

  寶林寺 太平寺 福田寺 俱在大湘亭里。

  招福寺 在高吳。

  古山寺 在縣東五里。

  寶峰寺 田心寺 禪龍寺 興福寺 思福寺 俱在信順團里。

  瑜珈寺 在大嶺隘。

  通林寺 禪福寺 伏虎寺 俱在邱留東里。

  均慶寺 在岩前里,定光佛道場。宋祥符四年,敕賜均慶護國禪師。轉運使王贄行部過岩,以雪請,果大雪,乃奏福州開元寺所得太宗皇帝御書百二十幅奉安岩中。詔可,仍命郡守胡咸秩躬護至寺。

  梁山寺 在縣北五十里,多古石仙岩,有銅鼓。

永定縣[編輯]

  龍潭崆 在龍磜村。內有石床、石几,傳有仙人寓此。

  仙師宮 在溪南里。

  通濟宮 在勝運里湯湖鄉。

  仙馬宮 在太平里洪源村。

  鎮龍宮 在太平里大塘凹。

  神宮 在豐田裡湖雷村。

  大悲閣 在縣治西山。

  鳴岐亭 在縣西北凳子岐頂。

  分水亭 在分水凹。

  文山亭 在綠嶺。宋文丞相故壘。

  吳公亭 在溪南楊梅凹。

  去思亭 在迎恩橋北。

  訪孝亭 在大埠嶺,孝子鄭懋官廬墓處。

  石潭庵 在縣東石圳潭上。

  大埠庵 在溪南里大埠村。

  梅仙庵 在太平里。

  將軍庵 在溪南長遠隔。祀趙將軍。

  萬壽寺 在縣東。

  北山寺 在太平里。

  金谷寺 在金砂村。

  大院寺 在溪南里。

  慶清寺 在豐田裡。

  豐稔寺 在勝運里。

  龍歸寺 在太平里。

  聖教石 在勝運里,其石一陰一陽,舊傳仙人驅至,有掌跡。

  玉璽石 在大埠虎坑。其石四方,浮於水面,有紋縱橫如隸書。

宅墓(附)[編輯]

[編輯]

  魯國侯鄒應龍墓 在長汀縣四保里。

  黃連鎮將巫羅俊墓 在永得里。

  御史中丞伍正巳墓 在魚龍鋪。俱寧化縣。

五代[編輯]

  莘氏聖七娘墓 在歸化縣明溪驛前。

[編輯]

  知府吳誠務墓 在長汀縣銀坑裡。

  評事伍詵墓 在小建。

  博士吳祐墓 在倉盈里。

  縣令吳擇之墓 在禾口。

  郡馬伍涇墓 在程步岡。

  郡主趙氏墓 在禾江頭。

  侍郎鄭文寶墓 在鄭家坊。

  教授陰道元墓 以上俱寧化縣。

  進士吳叔輝墓 在郭坊里。

  郡馬伍遷乙墓 在東華山。以上俱清流縣。

  彭夫人墓 在連城龍爪陂上。夫人,宋隴西郡開國侯彭孫母。

  徐長者墓 在連城三坑山。

  僉判賴紱墓 在歸化縣大焦。

  知縣許顏墓 在鍾寮場。

  鄭唐彥墓 在安龍寨。

  知縣盧錫墓 在豐田裡寨。以上俱永定縣。

[編輯]

  孝子賴祿孫墓 在寧化縣龍下里。

  總管伍龍光墓 在白石橋。

  伍宗堯墓 在田背山。以上俱清流縣。

  許景輝墓 在安北里許坊。

  林茂輕墓 在北安里。

  總管李文慶墓 在橫坑。以上俱連城縣。

  樞密謝英輔墓 在歸化縣下覺里。

  知縣吳吉甫墓 在永定縣蓮塘。

[編輯]

  贈都御史馬時中墓 在四保里。

  馬任敏墓 在四保里酒漿坑。

  都御史馬馴墓 在百步鋪。

  恭人黃氏墓 在東較場右。

  參議張瀾墓 在右廂。

  知縣胡璟墓 在禾生坑。

  贈給事周冕墓 在高坑。

  給事周璇墓 在高坑。

  贈員外鍾正墓 在中磜。

  參政鍾文俊墓 在桐睦鄉,知府胥文相建祠墓前。

  知府鍾文杰墓 在子弟湖上。

  郎中李堅墓 在西山原。

  指揮楊漢墓 在龍陂。

  封寺副郝永懋墓 在袁口坑。

  知府郝鳳升墓 在烏坭坪。

  知府梁珍墓 在古貴蝦蟆湖。

  知縣沈銓墓 在河田洪畬。

  知縣楊昱墓 在鄭坊。

  知縣沈明經墓 在金斗山。

  僉事康憲墓 在金斗山。

  主事羅尚賓墓 在朝斗岩。

  苑馬陳鳴春墓 在城西。

  孝子胡汝橋墓 在東較場。

  贈主事吳弘仁墓 在岸湖。

  布政王瑛墓 在梁屋頭。

  副使吳廷雲墓 在燕子凹。

  推官林向陽墓 在百步鋪。

  通判李夢鯉墓 在東閣下。

  知州曾應泰墓 在烏坭坪。

  同知康誥墓 知縣張履祥墓 知府趙鉞墓 知州鄧向榮墓 知州馬河圖墓 在四保里。

  沈太妃墓 大學士傅冠墓 忠誠伯周之蕃墓 俱在西門羅漢寺前。

  主事唐夔墓 在牧牛湖岡。以上俱長汀縣。

  祭酒張顯宗墓 在張家坪。

  知州曾志剛墓 在城東小溪邊。

  贈御史伍行助墓 在伍家山。

  參議伍宗源墓 在雷洏。

  贈郎中伍仕明墓 在王家巢。

  郎中伍志亨墓 在曹家蕪。

  給事中伍志厚墓 在黃家陂。

  知縣陰積墓 在新田排。

  贈推官黃正惠墓 在石逕鋪。

  推官黃槐開墓 知府李世輔墓 在泉上里赤土岡。以上俱寧化縣。

  知縣余瑤墓 在永得里。

  長史賴添貴墓 在倉盈里。

  行人賴世傳墓 在橫口。

  編修賴世隆墓 在西山。

  紀善張永隆墓 在南山下。

  給事中謝朝錫墓 在東華山。

  郎中張榮墓 在倉盈里。

  贈員外劉希文墓 在夢溪里。

  知縣王溥墓 在竹子港。

  贈尚書裴榮寬墓 在坪背。

  尚書裴應章墓 在安樂鋪。

  參議伍可受墓 在湖坑。

  長史伍思召墓 在東山堂。

  推官鄒國卿墓 在田背山。

  贈戶部員外裴應珊墓 在秋口。

  知府葉元玉墓 封員外郎葉永清墓 在雷公鋪。

  僉事陳定應墓 在夢溪里。

  封都御史贈尚書裴鎰墓 在浙溪。

  封僉事伍廷宰墓 在鐵石磯。

  知縣鄒時泰墓 在白石橋。

  郎中裴汝寧墓 在西峰下。

  知縣伍可愛墓 在暖水村。

  贈參政李孟春墓 在鐵石磯尾。

  同知雷衡墓 在坪背。

  知縣葉甘瓠墓 在歸來橋。

  知州伍可慶墓 在桑坑。

  贈工部營繕司主事伍壽高墓 在鍾地。

  中書莢華先墓 在夢溪里霧露坑。

  教授余湟墓 在坊郭里峰頭。

  知縣鄧邦宰墓 在分水坳。

  御史裴養清墓 在上坪背西峰庵前。

  工部主事伍儀墓 在暖水塘張公坑。

  雷州知府伍堣墓 在大基頭。

  提學參政李于堅墓 在坊郭里。以上俱清流縣。

  知縣揭喬嵩墓 在城東松樹堂。

  通判陳仁墓 在平佈山下。以上俱歸化縣。

  知府沈仲繼墓 在在城裡。

  長史林華墓 在在城裡。

  贈員外童應鳳墓 在公德橋。

  教諭謝文寶墓 在南順里。

  教諭謝必恭墓 在連安鋪。

  知府童璽墓 在縣治後。

  教諭謝魁墓 在黃坊山坑。

  通判李榆墓 在對山心坑。

  御史黃萬里墓 在呂屋。

  知縣童志德墓 在姚家坪。

  教諭吳文旭墓 在席湖營。

  教諭許浩志墓 在許坊楊梅平。

  知縣李燾墓 知縣童大猷墓 黃表墓 在溪源。以上俱連城縣。

  御史周弘墓 在演武亭邊。

  給事邱弘墓 在安鄉。

  贈郎中梁時衡墓 在將軍地旁。

  知縣邱敦復墓 在瀾頭渡。

  訓導胡時墓 在舊射圃之北。

  訓導邱子瞻墓 周子禮墓 在白葉塅觀音山。

  僉事李綸墓 在石壁潭。

  僉事羅經墓 在盤龍岡。

  御史陳詳墓 在縣西石田山。

  主事李楫墓 在西門外較場。

  御史郭資墓 在駟馬橋。

  知府梁喬墓 在將軍地。

  同知周輅墓 在烏石壩。

  通判周勛墓 在佛嶺。

  知府邱道隆墓 在玉女鄉羅圍山。

  通判何浚墓 治中邱道明墓 在竹山。

  李穎墓 同知邱道克墓 在水西渡。

  訓導丁致卿墓 在梅溪山。

  御史劉佐墓 在苦油竹前。

  同知張恩墓 在水埔上坑。

  通判劉烶墓 知縣陳於階墓 在來蘇里羅坑。以上俱上杭縣。

  副使劉隆墓 在東坑赤土岡。

  員外王瓊墓 在風林上。

  贈知縣鍾孝墓 在汾水。

  推官鍾天爵墓 在溪東。

  上饒丞鍾鴻墓 在九龍塅上。以上俱武平縣。

  知府賴先墓 在太平里黃田。

  員外孔廷訓墓 在甜竹山。

  知府賴錦墓 在鐵坑。

  中書張僖墓 在羅乾山。

  參政沈孟化墓 在窯上。

  吳璘墓 在箭灘鋪。

  知州孔庭詔墓 在李田山。

  知縣吳煌甲墓 在小張坑。

  主事盧日就墓 在豐田裡。

  熊彥恆墓 在武溪隔。

  知州吳日脩墓 在古鎮。以上俱永定縣。

國朝[編輯]

  贈參政黎有綸墓 在陳屋村。

  參政黎士弘墓 在東郊坑。

  知州黎士毅墓 在伏虎庵前。以上俱長汀縣。

  封中憲大夫周景濂墓 在石子。

  贈文林郎雷世守墓 在龍上下里蓮塘排。

  贈奉直大夫雷鳴高墓 在興善里北坑村。

  知府周夢錦墓 在蕭家山。以上俱寧化縣。

  知縣廖泉墓 在紫峰山庵。

  封知縣王名佐墓 在白石橋。以上俱清流縣。

  贈教諭范希繡墓 在藍家渡磜頭,系上杭縣。

石刻(附)[編輯]

  李斯壽字篆 在府城東二里蒼玉洞。洞產奇石,郡人多觴詠於此。一石膚理光瑩,鐫李斯「壽」字,與今篆文頗異。

  唐中丞伍公墓誌 在府治後。後梁貞明元年,舍人張策撰。

  黃楊岩古碑 在歸化縣東八十里,多產黃楊木,故名。岩有三洞,其一在淳化寺內,有古石碑,字畫不可辨,不知何時所立。

  顯應廟詩刻 在寧化縣西三里草倉,有顯應廟,神為草倉將軍,姓長孫,名山。宋李綱南謫日過此,題詩云:「不愁芒屨長南謫,滿願靈旗助北征。酧徹一杯揩淚眼,煙云何處是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