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苑珠林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二十七 法苑珠林 卷第二十八
唐 釋道世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萬曆刊本
卷第二十九

法苑珠林巻第二十八

   唐上都西明寺沙門釋道世玄惲撰

致敬篇第九

 述意部

原夫上聖垂慈至人利物意欲導四生於寳所運三

有於大車師弟異軌而同歸法俗殊途而一致所以

立像表眞彛訓常俗寄指筌月出道恆規但以妄著

我人惰慢㳂流隨業漂淪無思悛革良由封迷累劫

不識三尊愚惷頑執罕逢十聖是故命如風燭難可

駐留形同石火豈容長乆況復五濁交侵四蛇常逼

而能安忍翫茲虛幻故使大聖慈悲適化陶誘行中

要切無過禮懴行道故龍樹十住論雲菩薩晝夜各

有三時於此六時禮拜十方諸佛懴悔勸請隨喜𮞉

向菩薩來至阿惟越地依此修行速成不退如念東

方善徳佛等十方諸佛本願力故若有衆生於先佛

所種諸善根聞是佛名即能信受便得不退菩提之

心亦由愚識常聞惡聲今忽聞喚南無佛名忽然驚

喜情慮欣泰罪滅福生故經雲敬禮此佛能除百萬

生死重罪或言能除千劫生死重罪若不依此階級

以動凡心則負罪者累劫受殃但聞佛名無不踴躍

我有何罪不見眞容雨淚滂流一心合掌我有何善

聞佛名號欣喜加敬瞻仰聖顔愛戀無猒用此悲慶

信根日増如此通情識心無累則於敬禮常加歸命

比見道俗聞唱佛名身雖逐禮心乃外縁中途闕錯

都不省悔無信無慚於是乎在或有道俗屏處禮拜

或升或沉身心惰慢曽無驚懼不敬之罪於是轉加

或有道俗對衆禮拜千僧萬俗髙聲唱和急度而禮

身不逐拜心不敬思𩔖同㸃兵但記空名如碓上下

勞無多益上來略疏非無斯咎茍求名利不存忠敬

依信能入發生智識信既不行能入何寄自下略述

五意並依聖教示其眞偽請除妄歸真功成究竟也

 功能部

仰惟大覺之慈至極之聖宿祐嘉運冥感應期聞名

致敬則勝業肇於須㬰憑心想化則妙果成於曠劫

故五十三佛聲益微塵之前三千至眞光爍恆沙之

後二十五佛功利救苦之厄娑婆七寳不逮一禮之

福雖合掌之因似賖而樹王之報漸及故知禮拜稱

讚豈虛棄功䖍誠呈敬冥益福利故智度論雲若菩

薩未入法位遠離佛法壞諸善根設在煩惱自不能

度安能度人是故不應遠離諸佛譬如嬰兒不離其

母行路不離糧食熱時不離涼風寒時不離暖火度

水不離堅船病苦不離良醫是故菩薩常不離佛何

以故父母親友人天王等不能益我度諸苦海唯佛

世尊令我出苦是故常念不離諸佛也又藥王藥上

經雲釋迦牟尼佛告大衆言我昔無數劫時於妙光

佛末法之中出家學道聞五十三佛名聞已合掌心

生歡喜復教他人令得聞持他人聞已展轉相教乃

至三千人此三千人異口同音稱諸佛名一心敬禮

以是因縁功徳力故卽得超越無數億劫生死之罪

其初千人者始從蕐光佛為首下至毗舍浮佛於莊

嚴劫得成佛道卽過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始從

拘樓孫佛為首下至樓至佛於賢刼中次第成佛後

千佛者始從日光佛為首下至須彌相佛於星㝛劫

中當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善徳如來等亦得聞是

五十三佛名故於十方世界各得成佛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及餘一切衆生得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

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復有人能聞是五

十三佛名者生生之處常得值遇十方諸佛若復有

人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名者除四重五逆及謗方

等經皆悉清淨以是諸佛本誓願故於念念中卽得

除滅如上諸罪三千佛名在諸佛集劫經名號種姓國土等在賢劫經千佛中釋迦當第

四成佛也又決定毗尼經雲若能至心敬禮三十五佛其

人功徳無量無邊又佛名經雲若善男子善女人聞

此二十五佛名至心受持讀誦恭敬禮拜得離地獄

鬼畜生三惡道苦得除瞋恚愚癡滅百劫重罪常

生十方淨佛國土設復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一百嵗中常用布施猶不如誦持禮拜二十五佛名

功徳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何以故

以衆生善根微薄不得聞此佛名若善男子善女人

得聞此二十五佛者非於一佛十佛所種諸善根是

人乃於百千萬佛所種諸善根然後乃得聞此佛名

是人超越四十八劫在前成佛若復有人不信此二

十五佛名得此功徳是人當墮阿鼻地獄滿足百劫

舍利弗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懴悔諸罪

當淨洗浴著新淨衣淨治室內敷好髙座安置尊像

懸二十五枚旛種種華香供養誦此二十五佛名日

夜六時懴悔滿二十五日滅四重八重等罪式義摩

那沙彌沙彌尼亦復如是又文殊問經讚佛偈雲

  我禮一切佛 調御無等𩀱 丈六眞法身

  亦禮於佛塔 生處得道處 法輪涅槃處

  行住坐臥處 一切皆悉禮 諸佛不思議

  妙法亦如是 能信及果報 亦不可思議

  能於此祇夜 讚歎如來者 於千萬億劫

  不墮於惡道

又菩薩本行經雲正使化無數億計人成辟支佛有

人百嵗四事供養功徳甚多不如有人以歡喜心一

四句偈讚歎如來功徳無量又善生經雲以四天下

寶供養於佛又以重心讚歎如來是二福徳等無差

別又大悲經雲一稱佛名南無佛者以是善根入涅

槃界不可盡也

述曰既知聖教禮佛功徳不可思議是故行者常須

作意不得自惰恐無常忽至瞻禮無處譬鼠入角路

窮何趣是故經中世尊説偈雲

  命如風中燈 不知滅時節 今日復明日

  不覺死輪至 冥冥從業縁 不知生何道

又上生經雲若有禮敬彌勒佛者除卻百億生死之

罪乃至來世龍華樹下亦得見佛又雲我滅度後四

衆八部聞名禮拜命終徃生兠率天中若有男女犯

諸禁戒造衆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

心懴悔一切惡業速得清淨若有歸依彌勒菩薩當

知是人得不退轉彌勒成佛見佛光明即得受記又

増一阿含經雲禮佛有五功徳一者端正以見相好生尊上故

二得好聲以見佛時三自稱曰南無如來至真等正覺故三多饒財以具華香燈明

隨力供養故也四生處高貴以見佛時心無染著又能右𰯌著地長跪叉手禮故五生

天上以念佛功徳法爾故又金剛三昧經雲若有暫聞佛勝智

慧深心隨喜不起誹謗者於百千劫不墮惡道生處

值佛乃至念佛法身功徳無邉又普賢觀經雲若有

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誦大乗經思第一義甚深空法

一彈指頃除百萬億𨙻由他恆河沙劫生死之罪行

此法者眞是佛子從諸佛生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為

其和上是名具足菩薩戒者不須羯磨自然成就應

受一切人天供養又涅槃經雲若於佛法供養一香

燈乃至獻一華則生不動國善守佛僧物塗掃佛僧

地像塔如母指常生歡喜心亦生不動國此卽淨土

常嚴不為三災所動也

 普敬部

敬惟法身無相應現十方謂四方四維上下俗儒所

説唯據此洲洲外有洲古今未説若依內典通窮無

際橫亙十方傍羅異域今佛教中娑婆忍土百億日

月四重圍輪大千世界名一佛土此猶據化佛釋迦

如來所王之域故華嚴經雲盧舍𨙻佛報身如來所

王之土復過是數盡十方界非凡所謀故梵網經偈

  我今盧舍𨙻 方坐蓮華臺 周帀千華上

  復現千釋迦 一華百億國 一國一釋迦

  各坐菩提樹 一時成佛道

如經所云千華千佛卽以一葉為一華故一華千葉

千佛現世又如普賢觀經雲毗盧遮𨙻如來所王之

土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據此明住無住之

住引凡虛心令其敬仰至理而論安有住處如是十

方無量世界諸佛如來無時息化過現未來約凡生

滅據化而説若依實教聖化恆周功齊法界不可以

一域為局不可以三世限論也今且據釋迦一代現

化而述故權受胎八相成道利益淺機漸通大教乃

至父母諸親俗尊上禮如來何況下凡而不虔敬也

又佛説十二佛名神名神呪除障滅罪經雲爾時世

尊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東方去此佛剎有十不可説

諸佛剎億百千微塵等過爾許諸剎有一佛土名曰

解脫主世界彼世界有一佛名曰虛空功徳清淨微

塵等目端正功徳相光明華波頭摩瑠璃光寶體香

最上香供養訖種種莊嚴頂髻無量無邉日月光明

願力莊嚴變化莊嚴法界出生無障礙王如來若善

男子善女人犯四重五逆誹謗三寶及犯四波羅夷

是人罪重假使如閻浮履地變為微塵一一微塵成

於一劫是人有若干劫罪稱是一佛名號禮一拜者

悉得滅除況復晝夜受持讀誦憶念不忘者是人功

徳不可思議而彼佛世界中有菩薩名無比無障礙

王如來授彼菩薩記當得成佛號曰毫相日月光明

燄寶蓮華堅如金剛身如毗盧遮𨙻無障礙眼圓滿

十方放光普照一切佛剎相王如來彼東方復有佛

名曰一切莊嚴無垢光如來南方有佛名曰辯才瓔

珞思念如來西方有佛名曰無垢月相王名稱如來

北方有佛名曰華莊嚴作光明如來東南方有佛名

曰作燈明如來西南方有佛名曰寶上相名稱如來

西北方有佛名曰無畏觀如來東北方有佛名曰無

畏無怯毛孔不豎名稱如來下方有佛名曰師子奮

迅根如來上方有佛名曰金光威王相如來爾時佛

告彌勒若有正信善男子善女人稱此十二諸佛名

號之時經於十日當修懴一切諸罪一切衆生所有

功徳皆隨喜勸請一切諸佛乆住於世以諸善根迴

向法界是時卽得滅一切諸罪得淨一切業障卽得

具足成就莊嚴一切佛土具足無畏具足身相具足

菩薩眷屬圍繞具足無量三昧具足如意佛剎莊嚴

行阿耨菩提而得端正可喜果報爾時世尊而説偈

  若有善男子 若有善女人 受持此佛名

  生生世世中 得他人愛敬 光明威力大

  生處為人尊 於後得成佛

又屍迦羅越六向拜經雲佛在世時有長者子名屍

迦羅越早起洗浴著衣六方各向四拜佛入王舍城

來越遙見之佛到家問之何為六向拜此應何法越

言父在時教我不知何應佛言父教汝禮不以身拜

越便長跪言願佛為我解此六意佛言聽之其有長

者𭶑人能持四戒不犯者今世為人所敬後世生天

一不煞生二不偷盜三不愛他人婦女四不妄言兩

舌貪恚愚癡不能制此四意者名為日暗如月盡時

光明稍冥能自制惡意者如月初生其光稍明至十

五日盛滿時也佛言東向拜者謂子事父母當有五

事一者當念治生二者早起勑令奴婢時作飯食三

者不益父母憂惱四者當念父母恩重五者父母疾

病當懼求醫療之父母視子亦有五事一者當念令

去惡就善二者當教計算書䟽三者當教持經戒四

者當與娶婦五者家中所有當給與之南向拜者謂

弟子事師當有五事一者當敬難之二者當念其恩

三者所教隨之四者思念不猒五者當從後稱譽之

師教弟子亦有五事一者當令疾知不忘二者當勝

他人弟子三者欲令知已不忘四者有諸疑難悉為

解説五者欲令弟子智慧勝師西向拜者謂婦事夫

當有五事一者夫從外來當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

當炊烝掃除待之三者不得有婬心於外夫罵詈之

不得還言作色四者當用夫教誡所有什物不得藏

匿五者夫若寢息葢藏乃臥夫視其婦亦有五事一

者出入當敬於婦二者衣食以時與之三者當給與

金銀珠璣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五者不得

於外躭畜傳御北向拜者謂人視親屬朋友當有五

事一者見之作惡私徃屏處諌曉呵止之二者小有

急事當奔趣救護之三者所有私語不得爲他人說

四者當相敬難五者所有好物當多少分與之向地

拜者謂丈夫視奴婢使亦有五事一者當以時衣食

二者病瘦當呼醫治之三者不得妄撾捶之四者有

私財物不得奪之五者分付之物當平等與之奴婢

事丈夫亦有五事一者當早起勿令丈夫呼之二者

所當作次用心為之三者愛惜丈夫物不得棄捐乞

人四者丈夫出入當送迎之五者當稱譽丈夫善不

說其惡向天拜者謂人事沙門道人當用五事一

者以善心向之二者擇好言與語三者以身敬之四

者當戀慕之五者沙門道人人中之雄當恭敬承事

問度世之法沙門道人當以六意視其凡庶一者教

施莫慳二者教之持戒不得自犯三者教之忍辱不

得恚怒四者教之精進不得懈慢五者教之一心不

得放意六者教人𭶑慧不得愚癡如是行之為汝父

在時六向禮拜之教也何憂不冨迦羅越聞已卽受

五戒作禮而去

 名號部

夫道與俗反名與實乖得其趣者玄㑹幽理何以然

耶至如俗中祖考不許述其名字若論內典諸佛名

號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禮敬獲福無量良以諸佛如來大慈愍物降

靈在俗濟度為先有心希仰無不䝉益或以口稱或

以心念或以身禮三業加敬三毒清涼漸㧞有根出

於界繫有斯大徳故稱得福彼流俗者與上相違且

順一生潛諱而已遠祖後孫非諱所及孔門徵在可

以鑒諸今依論中諸佛名號摽舉義𩔖各有勝能故

略釋之以例諸名如西雲釋迦此雲能仁豈有一佛

非能仁也如西雲阿彌陀此雲無量夀豈有一佛非

長夀也如東方善徳佛乃至下方廣衆徳佛豈有一

物非善徳非廣徳也只可題名同異據其功能力用

齊等但心思佛名號目覩金容敬心殷禮得福無量

故十住毗婆沙論歎佛偈雲

  若有人得聞 説是諸佛名 卽得無量福

  如為寶月説 我禮是諸佛 今現在十方

  其有稱名者 卽得不退轉

述曰今創發起一切恭敬者一者謂普及為言切者

謂盡際為語恭謂束身翹仰敬謂心無異念若不唱

此恐心馳散故勤情恭敬正觀現前也敬禮常住三

寶者如涅槃經雲若有人聞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

墮惡趣以法身凝然不變故常報身相續不斷故恆

化身作用無休故不變又佛身體一隨義説三故釋

迦雲吾今此身卽是法身由是法身所依持故如泥

木靈像遠有所表敬誠殷禮獲福無量輕心毀謗招

罪彌殃然後供養嚴持香蕐運心周普作用佛事現

前不現前常須普薦香蕐一切衣服飲食音樂等事

皆共衆生等心供養無令斷絶故蕐嚴經中諸菩薩

等所行供養隨心指相如見大山大雲大水大火卽

以為香山香雲八功徳水七淨妙蕐運心作意無不

成供乃至蕐林果樹例准行之禮佛者隨禮十方佛

二十五佛三十五佛五十三佛賢劫千佛萬五千佛

等稱名用意具如前述懴悔者所有輕重自作教他

見作隨喜義須披析悔前所犯慚愧慷慨銜悲滿目

若不𫎇誨示則守死長苦具明法用如下懴悔篇述

勸請者至誠求願諸佛觀諸衆生巨細無異望得從

願莫捨壽命願住多劫度脫衆生隨喜者他人作福

心生歡喜也𮞉向者𮞉諸福徳向無上道發願者願

是能引行是起作若有願無行願則虛若有行無願

行則孤由有願故行不孤由有行故願不虛願行相

扶證果不虛故懴悔罪中亦兼有願願於今身償不

入惡道受卽是通明也自外臨時准用可思

 會通部

述曰今此所敘威容相狀中邊時俗各有異儀隨國

行之以敬為本此乃初心非學不解故須委歷用曉

未聞乆行碩徳固非所望然中天䖍敬震旦不同彼

則拜少而遶多此則拜多而遶少彼則肉袒露足而

為恭此則巾屨備整而稱敬誠道俗之殊容乃方土

之異等且自審詳威儀臨時緩急若容與朝覲則三

業慇懃時序怱切則四支削略斯並行藏在要智出

不思足使加敬盡衷彼我通意者也故出曜經曰有

信士威儀有出家威儀有大道人威儀有小道人威

儀由是善行趣道之基故生善處以此文證明知歸

信威儀入道之始不可隱略故序以命之如俗中周

禮有九品之拜出自太祝之官斯非內教然禮貴從

俗故也一曰稽首拜謂臣拜君之拜也稽訓為稽

卽乆稽留停頭至地少乆也二者頓首拜謂平敵

者如諸侯相拜也卽以頭向下虛揺而不至地也三

曰空首拜此君答臣下之一拜也卽以頭至手所謂

拜手也四曰振動拜謂敬重之戰慄動變之拜也五

曰吉拜謂拜而後稽顙謂𪗋縗不杖以下也言吉者

此殷之凶拜也周以其與吉拜頓首相近故謂之吉

拜卽先作稽首拜後作稽顙顙是額也以額觸地無

容儀也六曰凶拜謂稽顙而後頓首拜謂三年服者

拜也七曰竒拜謂先屈一膝卽今時所謂雅拜也一

說竒拜但一拜以答臣下之拜也八曰襃拜襃謂為

報報拜者再拜是也雲襃拜今時持節之拜也卽再

拜於神與屍也九曰肅拜謂但俯下手今時揖者是

也亦指婦人拜又肅拜或至三也空首竒拜唯一餘

則再拜之也上並俗禮正文鄭康成依位釋之如此

今據內教以禮敬為初大略為二即身心也佛法以

心為其本身為其末故須菩提靜觀室內如來歎為

禮見於法身蓮蕐色尼初至寳階如來毀為拜於佛

故知靜處思微念念趣道觀形鑒貌新新在俗能所

未免相見齊生我倒現前卽為障道故佛約此而分

身心敬也如能卽色縁空觀境心造紛紛集趣不無

染淨知識妄念未可清澄想到空時縁念斯絶今居

凡地力極制御止得如斯念念自然漸能清淨常起

兩觀不得單行謂知塵無境是漸背俗謂知識亦無

心是漸向眞如此䇿修長時不已分分増明三祇方

就也又大慈經雲佛告阿難南無佛者此是決定諸

佛世尊名號音聲故稱言南無諸佛故過去有大商

主將諸商人爲摩竭大魚欲來吞舟由三稱南無佛

名並皆免難魚聞佛名以善心故捨身後世出家得

道何況有人得聞佛名聽聞正法親於佛所種諸善

根而不必定利益又十誦律佛語優波離稱和南者

是口語若曲身者是名心淨若比丘禮時從座起偏

袒右肩脫革屣右膝著地以兩手接上座足禮

述曰依經雲和南者梵語也或雲那謨婆南等此猶

非正依本正雲槃淡我禮或雲歸禮歸亦我之本

情禮是敬之宗致也或雲歸命者義立代於南無也

理事符同表情得盡俗人重南無而輕敬禮者不委

唐梵之交譯也況復加以和南諸佛迷之彌復大笑

又南無者善見論翻為歸命覺亦云禮大壽又和南

者出要律儀翻為恭敬善見論翻為度我准此而言

恭敬度我義通凡聖豈和尚偏在尊師亦通上聖念

救生也故經中來至佛所云南無無所著至眞等正

覺是名口業稱歎如來徳也

 敷座部

述曰敬尋經律無敷座具之文但云脫屣禮足今據

事用理須坐具故四分律云為護身護衣護僧臥具

故制畜坐具既為身衣明知須設又坐具之用本是

坐時之具所以禮拜之中無其敷文故如來將坐如

常敷之准此比丘自敷而坐不合餘人為敷今見西

僧來至佛前禮者必褰裙以膝拄地合掌長跪口讚

於佛然後頂禮此乃遺風猶在恭相可准行之今時

僧尼至於佛前並令侍者為敷坐具此葢憍慢未是

致敬之恭又至佛前佇立待席方始禮者此亦不可

又在牀上而設禮者此亦不敬如見尊長卽須急拜

安得覔席如見君王卽須敬禮何得在牀人王凡尊

尚恭不髙何況法王輙相倫擬雖有餘敬終成惰慢

故三千威儀經雲不得在座上禮也

 儀式部

述曰此部別有五儀式第一明脫履者此為申極敬

儀也如此土羣臣朝謁之儀皆在殿廷履屨不脫有

時上殿則劒履皆捨此古之法非始今儀天竺國中

地多濕熱以革為屣制令著之如見上尊卽令脫卻

自餘寒國隨有履著行事之時脫足為敬若是白衣

多著鞾鞋為恭初入寺內不勞脫足若入佛堂得脫

也第二明偏袒者依律雲偏露右肩或偏露一肩或

偏露一膊所言袒者謂肉袒也示從依學有執作之

務俗中袖狹右袂便穩於事是也今諸沙門但出一

肩仍有衫襖非袒露法如大莊嚴論雲沙門釋子者

肩黒是也外道通黒沙門露右故有不同律中但有

三衣通肩被服如見長老乃偏袒之設以衣遮名為

偏袒一何可笑也故知肉袒肩露乃是立敬之極然

行事之時量前為袒如在佛前及至師僧懴悔禮拜

並須依前右袒為恭若至寺外街衢路行則須以衣

覆肩不得露肉西國濕熱共行不怪此處寒地人多

譏笑故五分律雲雖是我語於餘方不清淨者不行

無過也第三明呈恭者故律雲當令一心合十指爪

掌供養釋師子或雲叉手白佛者皆是斂容呈恭制

心不令馳散然心使難防故制掌合而一心也今禮

佛者多有指合掌不合或有掌合而指開良由心慢

而惰散也寜開指而合掌不得合指而開掌本欲來

求福卻反招慢過卽知一心合掌之儀即須五體投

地禮之故地持論雲當五輪至地而作禮也又阿含

經雲二肘兩膝及頂名為五輪輪謂圎相五處皆圎

能令上下𮞉轉生福轉多名為輪也今有西僧禮拜

之時多褰足露膝先下至地然後以肘按地兩掌承

空示有接足之相也若前尊跏趺不垂腳坐者隨事

而行不勞接足今見禮者二手捺地兩足據後頭不

至地亦是乖慢旣知五輪著地之儀卽須知右膝䟡

跪之相經中多明胡跪䟡跪䠆跪斯並天竺敬儀不

足可怪卽是左右兩膝交互跪地有所啓請悔過儀

也第四明禮儀者聲論雲槃那寐者此雲禮也智度

論雲禮法有三一是口禮謂口雲和南是名下禮也二屈膝頭不

至地此名中禮三頭頂至地是名上禮下者挹中者跪上者稽

首菩薩禮佛有三一者悔過品二者隨喜𮞉向品三

者請佛品問禮唯身業亦通三業耶答禮通三業五

輪至地為除身業不善稱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名字歌讚佛徳為除口

業不善心常縁念若鏡目前為除意業不善為對佛

眼故須身禮為對天耳故須口唱為對他心故須意

念由口業唱故聞慧得成由意業念故思慧得成由

身業禮故修慧得成由身業禮故戒學得成由意業

念故定學得成由口業唱故慧學得成上來所述且

綺互明之若據通門三業之中三學並攝也第五明

邪正者源此禮法於齊代初有西國三藏厥號勒那

覩此下凡居在邊鄙不閑禮儀情同猴馬悲心內溢

為翻七種禮法文雖廣周逐要出之從麤至細對麤

為邪對細為正故階級有七意存後三也第一名我

慢心禮者謂依次位心無恭敬恃尊自徳無師仰意

恥於下問諮受無所心無法據雖有設拜心馳外境

如碓上下空無所獲一形所作無境住心輕生薄道

徒勞無益外覩似恭內増慢惑猶如木人情不殷重

五輪不具三業馳散是名我慢禮也第二唱和求名

禮者雖非髙慢心無淨想粗正威儀身心詐恭見人

身輕急禮人去身惰心疲稍似恭順片有相扶其福

薄少非眞供養良由口唱心散是名唱和禮也第三

身心恭敬禮者聞唱佛名便念佛身如在目前相好

具足莊嚴晃耀心相成就感對佛身手摩其頂除我

罪業是以形心恭敬無有異念供養恭敬情無猒足

心想現前専注無昧導利人天為上為最功徳雖大

猶未是智後多退沒是名身心禮也第四發智清淨

禮者良由達佛境界慧心明利深知法界本無有礙

由我無始順於凡俗非有有想非礙礙想今達自心

虛通無礙故行禮佛隨心現量禮於一佛卽禮一切

佛一切佛即是一佛以佛法身體用通融故禮一拜

遍通法界如是香蕐種種供養例同於此法僧加敬

我亦同然雖三相別性理無殊故三乗名異解脫體

同故知一禮則一切禮一切禮則一禮如是三寳既

能通達一切三界六道四生同作佛想供養禮拜自

淨身心蕩蕩無障念佛境界心心轉明一拜一起爲

尊爲勝卽是淨業無窮果報無限是名發智禮也第

五遍入法界禮者良由行者想觀自己身心等法從

本已來不離法界亦不在諸佛身外亦不在諸佛身

內亦不在我外亦不在我內自性平等本無増減今

禮一佛即遍通諸佛所有三乗位地無漏我身既遍

隨佛亦遍乃至法界空有二境依正兩報莊嚴供具

無問行財隨縁遍滿不離法界隨心無礙並薦供養

隨喜頂禮如一室中懸百千鏡有人觀鏡鏡皆像現

佛身清淨明逾彼鏡遞相渉入鏡無不照影無不現

此則攝他為總入他為別一身既爾乃至一切法界

凡聖之身及供養之具皆助隨喜悉同供養有目者

見無目者不覩如此行學法界軌門大有利益故地

持論有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勝現前

供養以難成故既知我身在佛身內如何顛倒妄造

邪業不生愧恥又諸佛徳用既齊名號亦等隨稱何

名名無不盡如稱一釋迦名禮召一切諸佛無不備

周如西雲釋迦此雲能仁豈有一佛非能仁也西雲

阿彌陀此雲無量壽豈有一佛非長壽也西雲彌勒

此雲慈氏豈有一佛非慈氏也故智度論雲一佛勝

能等一切佛勝能一切佛勝能等一佛勝能設一切

佛不化衆生但一佛化生卽功歸法界徳用遍周是

名遍入法界禮也第六正觀修誠禮者此明自禮自

身佛不縁他境他身佛何以故一切衆生自有佛性

平等本覺隨順法界縁起熾然但為迷故唯敬他身

已身佛性妄認為惡縱修此行常為偏倒若知已身

極惡無佛性者縱敬他身終成無益衆生迷倒雖發

微善唯將法界供具供養他身無始已來未曽將一

燈一香一禮一餐供養已身佛性若能返照本覺則

解脫有期維摩經雲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又雲

不觀佛不觀法不觀僧以見自身他身平等正法性

故已心清淨卽是自性住佛性隨力修明卽是引出

佛性三祇果圓卽是至得果佛性若據妙達唯局大

聖若論下凡雖未頓修不得不解如涉逺道要藉自

身欲見佛性要觀已佛法僧亦爾同體無二是名正

觀禮也第七實相平等禮者大意同前前猶存有禮

有觀自他兩異今此一禮無自無他凡聖一如體用

同融如如平等古今無別若見佛可尊可敬卽見凡

可卑可慢若起此心還成僻執故般若經雲是法平

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菩提以實相離念不可以心

取不可以相求不可以禮敬不可以慢惰去髙下離

尊卑靜亂一原恭怠齊固安心此意是名平等禮也

故文殊禮文雲不生不滅故敬禮無所觀此之一禮

凡夫淺識恐聞反謗上智之人內行平等外順修敬

內外合宜是名平等禮也又増一阿含經世尊所説

偈言

  若欲禮佛者 過去及當來 説於現在中

  當觀於空法 若欲禮佛者 過去及當來

  現在及諸佛 當計於無我 善業以先禮

  最初無過者 空無解脫佛 此是禮佛義

  若欲禮佛者 當來及過去 當觀空無法

  此名禮佛義

頌曰

  稽首三寶  歸誠十方  瞻仰尊敬

  益福除殃  機路異色  慈誘同芳

  隱顯相發  化應無疆  雖生茲土

  感赴殊鄉  觀禮欣慶  福祚彌長

  法性無二  縱隔何傷  虔誠一拜

  周遍難量

感應縁略引一驗

唐左監門校尉馮翊李山龍以武徳中暴亾而心上

不冷如掌許家人未忍殯斂至七日而甦自説雲當

死時被冥𭣣録至一官曹㕔事甚宏壯廣大庭內有

囚數千人或枷鎻或杻械皆北面立滿庭中吏將山

龍至㕔下天官坐高牀侍衞如王者山龍問吏此何

官吏曰是王也山龍前至堦下王問汝生平作何福

業山龍對曰鄉人每設齋講恆施物同之王曰汝身

作何善業山龍曰誦法華經兩巻王曰大善可升階

既升㕔上東北間有一髙座如講座者王指座謂山

龍曰可升此座誦經山龍奉命至側王即起立曰請

法師升座山龍升座訖王乃向之而坐山龍開經曰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王曰請法師止山龍卽止下

座復立堦下顧庭內向囚已盡無一人在者王謂山

龍曰君誦經之福非唯自利乃令庭內衆囚皆以聞

經獲免豈不善哉今放君還去山龍拜辭行數十歩

王復呼還謂吏曰可將此人歷觀諸獄吏卽將山龍

東行百餘步見一鐵城甚廣大上屋覆其城城傍多

有小牎或大如小盆或如盂椀見諸男女從地飛入

牎中卽不復出山龍怪問吏曰此是大地獄中多有

分隔罪計各異此諸人者各隨本業赴獄受罪耳山

龍聞之悲懼稱南無佛請吏求出至院門見一大鑊

火猛湯沸傍有二人坐睡山龍問之二人曰我罪報

入此鑊湯𫎇賢者稱南無佛故獄中諸罪人皆得一

日休息疲睡耳山龍又稱南無佛吏謂山龍曰官府

數移改今王放君去可白王請抄若不爾恐他官不

知復追録君山龍卽詣王請抄王命紙書一行字付

吏曰爲取五道等署吏受命將山龍更歷兩曹各㕔

事侍衛亦如此王之遣吏皆取其官署各書一行訖

付山龍龍持出至門有三人謂山龍曰王放君去可

不少多乞遺我等山龍未言吏謂山龍曰王放君不

由彼然後三人者是前收録君使一人是繩主當以

赤繩縛君者一是棒主當以棒擊君頭者一是袋主

當以袋吸君氣者見君得還故乞物耳山龍惶懼謝

三人曰愚不識公請至家備物但不知何處送之三

人曰於水邊若樹下燒之山龍許諾吏送歸家見親

眷正哭經營殯具山龍入至屍傍卽穌後日剪紙作

錢帛並酒食自送於水邊燒之忽見三人來謝曰𫎇

君不失信重相贈遺媿荷言畢不見山龍自向總持

寺主說寺主傳向臨說右一驗出冥報記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八

音釋

 彛延知切常也法也且縁切改也陟降切愚也都內切舂具

 切懦堅溪切珠不圎者主蘃切擊也祁堯切企也𪗋縗𪗋律私切

 裳下緝也縗倉囘切喪衣博毛想里切履居御切革履伯各切肩

堅溪切誚也胡故一入切拱揖也𧫎津私切訪問也靖故切祿

 必刄切歛也

 常熟居士嚴澍施貲刻此法苑珠林第二十八卷 呉江比丘明覺對 甌

 寧唐士登書 祁門李芳刻萬曆辛卯秋淸涼山妙德庵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