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注視WTO從新港出發的農業先鋒——林蘭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注視WTO從新港出發的農業先鋒——林蘭芽
作者:陳素雲
2000年12月
本作品收錄於《會訊 (新港文教基金會)

作者‧圖片提供/陳素雲

本會編輯委員

隨著加入WTO的腳步逐漸逼近,新港鄉農民仍持著聽天由命的宿命觀,而地方行政單位如鄉公所農業課及農業組合如農會,不知是否已擬妥因應措施,帶領農民安然渡過這百年來未曾有過之變局,令人不禁對新港這個農業鄉鎮的前途發展憂心忡忡。

鑒古可以知今,到底新港先民是如何因應時代變局,如何找出一條新的生路來?這是近日來我時常思索的課題。透過幾幀老照片,探尋先民們曾走過的足跡,或許可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啓示。 大正九年(民國九年)十二月,林蘭芽(即前清秀才林維朝長子)擔任新港鄉莊長(鄉長),直至昭和十一(民國二十五)年五月才離職,在職期間,獎勵農業,增加生產,提倡教育,敦厚民風,深著績效,迄今仍為鄉民所津津樂道。

在鄉政建設方面:他首先注意到一般民眾普遍缺乏衛生觀念,除了派人到鄉間宣傳環境衛生外,還教導鄉民家家須設廁所,以及如何搭造合乎衛生的豬圈、雞舍。並重新規劃全鄉道路,極力爭取補助,將原來短促而寬窄不一的鄉道再行整頓,使其連貫、整齊平直。且在道路兩旁挖設陰溝,溝渠用磚塊及水泥鞏固,以利雨水之疏通。

在農業方面:蘭芽先生出身農家,對於農事相當熟悉,他認為嘉南平原是富庶的魚米之鄉,而農民只知播種在來米,穀賤傷農,利潤微薄,因此,他引進蓬萊米新稻種,先行在自家田地試種成功,然後才在新港鄉內大力推行獎勵蓬萊米的種植。開始時,一般民眾都抱著懷疑的態度,因為蓬萊米是屬於寒帶的作物,恐怕氣候不太相宜,再加上當時台灣很少聽說有播種蓬萊米的,因此,推行之初,接納這項新品種的人並不多,然而事實證明蘭芽先生的真知卓見,蓬萊米不但經濟價值高,而且比在來米鬆軟好吃。

他教導農民種植稻米要「正條密植」,秧苗與秧苗之間不要太疏,以免浪費土地;也不要太密,要恰好膝蓋能蹲下去除草的間隔。除此之外,他還呼籲農民間種番薯、甘蔗等雜糧,以增加單位面積產量。

在畜牧方面:他從外國引進新品種的雞種、豬種,以改進土產的少肉粗纖維。除了向農民引薦日本羚羊之外,他不但自己種牧草養印度乳牛,還勸人養,蘭芽先生認為這種乳牛雖然不能耕田,然而可以按時擠壓牛乳,不但富有營養,而且經濟效益高。

由於蘭芽先生對地方建設工作有功,先後接受日本當局表揚計有九次之多,實為全台最優秀之少壯鄉長之一。自昭和十三(民國二十七)年起,被選為台南州議員、台南州農會理事,及嘉南水利組合(現嘉南水利會)評議員,深受地方父老的愛戴。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當時國民政府接收大員,以蘭芽先生學識涵養淵博及在地方上之聲望,隨即派其代理新港鄉長,並兼農會會長。民國三十五年他奉命接收嘉南水利組合,歷任常務理事及理事長;改組後復任嘉南大圳水利會委員會主任委員及第一屆會長。

日據時代,由於日人將稅收大部挪作軍事經費,因此,光復之初,台灣的水利建設可說是乏善可陳。蘭芽先生力謀為雲嘉南十四萬七千多公頃之農田灌溉,與三十三萬會員之福利,指導水利事業,對水利設施之興辦與改善,業務的革新拓展等建樹斐然。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故總統蔣公曾在台南縣烏山頭水庫,親自嘉許勉勵他;當時的副總統陳誠,以及擔任台灣省主席的前總統嚴家淦先生,均曾當面贊許他。

蘭芽先生擔任嘉南農田水利會會長達十四年之久,對嘉南地區農業貢獻良多。他擔任嘉南農田水利會會長後,全力協助農民解決問題,為農民爭取很多福利。他深知日據時代水利組合的組織,使農民吃很大的虧,於是建議將不合理的地方修改,使農業制度逐漸合理化,一切措施均以農民的利益為先,以農民的福利為出發點;遇到不合理的問題,據理力爭,將日據時代日人對農民的不公平待遇一一改善,並改革了許多不合理的農業制度。水利會自此基礎丕奠,制度日趨完備,水利事業蒸蒸日進,造福農民良多,這皆歸功於他對農事的嫻熟,及對農民福祉的重視。

蘭芽先生於民國四十九年九月退休,因其對水利學研究之專精,及豐富的治水經驗,仍受聘為嘉南水利會顧問。張道藩曾經題贈一款文字加以讚美其功勳:「蘭芽先生服務於嘉南大圳水利機構卅五年,其為民眾謀福之功堪與李冰父子媲美。」緬懐過去,仍令人不禁要對這位從新港出發的農業先鋒致上深深的敬意。

【本頁圖片均攝於昭和13(民國27)年8月】

【89年12月 新港~微笑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