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浙江省人民政府2003年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浙江省人民政府2002年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
浙江省代省長習近平
浙江省人民政府2004年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1月16日在浙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浙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今天隆重開幕了。這是一次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精神的盛會,是一次認真籌劃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大計的盛會,是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盛會。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參加大會的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充分發表意見。

一、過去五年的基本回顧[編輯]

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全省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艱苦創業,不斷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前進的五年。這五年,省政府牢牢把握髮展機遇,認真落實向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歷次會議作出的莊嚴承諾,圍繞培育發展新優勢,進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大力推進改革。多形式發展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全面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和勞動關係改革,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和脫困工作,進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實施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進行投融資體制改革。開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推進最低生活保障由城鎮向農村延伸。深化改革,進一步增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內在活力。

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積極推進出口主體、產品、市場和方式的多元化,強化外貿出口優勢。加強對外招商,多形式擴大利用外資。實施「走出去」戰略,靈活多樣地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修改和完善涉外法規和政策,着手建立應對反傾銷等預警機制。擴大對外開放,有效地促進了浙江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

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優化區域布局,建設各類特色園區,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發展的扶持。減糧擴經,增加養殖,發展農產品流通業和加工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打破壟斷,推廣各類新型經營業態,加快發展服務業。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發展由量的擴張為主向質的提高為主轉變。

不失時機地全面推進城市化。制定城市化發展綱要和城鎮體系規劃。調整和擴大杭州、寧波、溫州等城市和中心城鎮的行政區劃範圍。改革戶籍管理制度,降低入城門檻。進行小城鎮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全面加強城市和中心鎮建設。城市化水平年均上升近兩個百分點。推進城市化,極大地強化了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積極推進科教強省和文化大省建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實行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建設區域科技創新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辦學,調整中小學布局,興建高教園區。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多形式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倡導「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於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建設科教強省和文化大省,使科技、教育、文化對全省發展的支撐作用更為顯著。

努力改善發展環境。一手抓改善「硬」環境,實施「六個一千」工程,加強信息化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改變我省基礎設施滯後的局面。一手抓改善「軟」環境,依法規範行政行為,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實行政務公開,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着手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改善發展環境,對內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對外增強了我省的吸引力。

過去五年,全省上下心齊、氣順、勁足、實幹,勝利完成了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歷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我省已實現了由溫飽向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浙江大地呈現出一派蓬勃發展的生機。

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國內生產總值由4638億元增加到7670億元,財政總收入由341億元增加到116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平均每年分別增長108%和127%,其中2002年比上年分別增長123%和132%。經濟結構顯著改善。效益農業取得可喜成績,經濟作物、養殖業在農林牧漁業產值中占的比重分別由203%和263%提高到35%和335%;工業以及建築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傳統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高新技術產業有了較快的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幅連續四年超過20%;第三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的比重由322%提高到40%,商貿、金融、房地產、旅遊和現代物流、信息諮詢等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與日俱增。經濟的外向度不斷擴大。進出口總額由1428億美元增加到4196億美元,其中出口由1011億美元增加到2942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238%。一般貿易出口躍居全國第一位。利用外資大幅度上升,五年實際利用外資1654億美元,占全省歷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額的60%,其中去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科技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產學研合作進一步密切,民營科技企業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科技進步在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教育事業開闢出一派嶄新局面,義務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高中段教育快速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發展,普通高考錄取率由318%提高到7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79%提高到20%,我省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文化事業日趨繁榮,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先進文化對經濟社會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計劃生育、資源保護、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等工作取得新的進步,人口出生率始終保持較低水平,耕地連續實現占補平衡,環境惡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步伐加快,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男女人均預期壽命已分別達到728歲和771歲。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依法治省進一步深入,先後向省人大常委會提請審議地方法規議案39件,制定政府規章63件,依法行政和依法接受監督逐步向着規範化方向推進,在全省各級政府初步建立了政務公開制度。嚴打整治鬥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反腐倡廉不斷深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完善,行風建設有了新的加強,依法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

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累計建成高標準海塘1280公里,高標準江堤1070公里,城市防洪堤967公里。建成高等級公路29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39公里;建成鐵路新線和複線310公里;建成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5個,全省主要港口去年貨物吞吐量達到2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77萬標箱;形成1450萬人次的空港年吞吐能力。開工建設電力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其中已建成並投入發電702萬千瓦,新建成110千伏以上輸變電線路3000公里,基本完成了陸域範圍內的農村電網改造。建成長途光纜線路133萬公里,新增程控電話交換機1175萬門。建成標準農田1018萬畝。為全省人民矚目的「六個一千」工程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杭州至其他中心城市的四小時公路交通圈已如期建成。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359元增加到12100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由3684元增加到4940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由2294億元增加到5234億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分別由163平方米和373平方米增加到207平方米和495平方米。城鄉固定電話普及率由每百人156部增加到459部,移動電話普及率由每百人2部增加到314部,互聯網上網用戶已達到315萬戶。居民家庭用於教育、文化、保健和休閒旅遊等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就業與再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城鄉低收入居民和特困家庭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百鄉扶貧攻堅計劃」基本完成,遍布城鄉的扶貧幫困網絡已初步形成。

過去五年成就來之不易。這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共浙江省委正確領導下,全省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請允許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向駐浙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及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其他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和兄弟省市區,向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以及廣大僑胞,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省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着許多不足。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任務還很艱巨,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工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夠強,服務業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還比較低,利用外資仍然是發展中的一條短腿。平原河網和大氣污染還比較嚴重,土地資源緊缺與集約利用程度不高並存,人才、資金、能源等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差距拉大的狀況還未得到有效扭轉,就業和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農民增收難度加大,部分城鄉居民生活還比較困難。一些地方和企業信用意識不強,勞動用工問題比較多,市場經濟秩序有待繼續整頓和規範。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尚存在着不少問題。政府職能轉變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需要,作風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地方和單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以及鋪張浪費等行為還嚴重存在,腐敗現象仍比較突出。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分析這些問題,在今後工作中,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二、今後五年的發展目標和指導原則[編輯]

跨入二十一世紀,我們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縱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黨的十六大和省十一次黨代會作出的戰略部署,省委十一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進一步明確的新世紀新階段奮鬥目標,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今後五年,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各項工作,全面加強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積極推進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我省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確保到2005年近三分之一市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爭取到2007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00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3000美元,財政總收入超過150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0%。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基層民主進一步擴大,人民群眾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的尊重和保障,參與社會管理的渠道不斷拓寬。依法治省方針得到深入貫徹,立法、執法水平不斷提高,法律監督體系和法律服務援助體系日趨完善,全社會法律意識普遍增強。

——社會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科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基本普及從學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取得明顯進步,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城鄉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接近60%,非農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70%。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生態環境總體質量居全國領先水平,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到2007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0000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接近7000元。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明顯改善,物質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為充實。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總結浙江這些年來發展的成功實踐,今後五年,在工作指導原則上,我們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勤於學習,善於總結,不斷探索改革開放和發展的新路子。要始終突出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在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實現量的新擴張。要始終注重發展的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展,實現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要始終把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把握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間的關係,確保隨着改革開放和發展的不斷推進,人民群眾生活獲得不斷改善和提高。

從現階段發展特點出發,今後五年,我們必須不失時機地把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着力點放在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上。綜合實力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國際競爭力是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不斷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加速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本的積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全面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這是應對國際國內各類挑戰的需要,是進一步增強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活力的需要。

圍繞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今後五年,全面實施「五大百億」工程,即「百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百億信息化建設」工程、「百億科教文化設施建設」工程、「百億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百億幫扶致富建設」工程;繼續培育「五個一批」企業,即一批大企業集團、一批小型巨人企業、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一批名牌產品企業、一批外向型企業。通過重點實施「五大百億」工程和培育「五個一批」企業,進一步提升企業和產業整體水平,全面改善發展環境,為我省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創造良好條件。

三、加快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編輯]

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必須花大力氣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加快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促進區域生產力合理布局,促進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協調發展。

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突破口,不斷拓展效益農業的發展途徑,積極建設現代農業。支持農民按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種養業結構,改良品種,提高品質,加快推進農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和區域化布局。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業,重點扶持一批帶動性強、覆蓋面廣的農業龍頭企業,延長農業生產經營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完善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機制,加快建設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糧食安全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把發展第二產業的重點放在培育和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上。有重點地建設一批開發區和特色工業園區,推動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力度,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進一步強化製造業的特色優勢,促進企業、產業的相對集中布局。在此基礎上,加快形成若干個由核心區塊或核心企業帶動的,市場占有率高、技術裝備先進、研究開發能力強且面向世界的製造業基地。繼續積極發展建築等產業。

緊緊圍繞為生產生活服務,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提升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統籌規劃發展現代物流,加快建設現代物流市場體系、設施網絡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積極推廣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型經營形式和流通業態,加快改造提高商貿等傳統服務業。切實整合旅遊資源,加強設施建設,增添文化內涵,拓展旅遊市場。繼續發展金融、信息諮詢、中介服務、房地產等產業。加強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各類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業。

多層次推進城市化。完善城市規劃,嚴格按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突出城市個性,提高城市品位;加強新型社區建設,積極解決農民向市民轉化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特別是失土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大力培育城市產業,完善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特別是杭甬溫等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培育中小城市和中心鎮為依託,放手支持經濟強縣加快發展,以經濟強縣承接和傳遞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不斷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進而帶動和促進農村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把建設各類開發區、園區作為推進城市化的重要一環,科學規劃,有序建設,切實解決分布過散、水平不高等問題,進一步完善與產業、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各類功能。

優化區域布局,必須充分發揮我省海域遼闊、山區廣袤的優勢。合理保護、深度開發海洋和山區資源,拓展海洋經濟和山區經濟的發展途徑。加強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灘坑電站、舟山大陸連島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沿海漁民的轉產轉業,努力為山區和海島地區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條件。把欠發達地區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加以培育。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斷增加財政對欠發達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山區和困難海島的資金支持。深入開展「山海協作工程」活動,積極推動發達地區多形式參與欠發達地區開發,加快欠發達地區勞動力向發達地區的有序轉移。建立和實行發達地區幹部、教師和醫務工作者到欠發達地區任職工作制度,多形式為欠發達地區提供智力支持。加大扶貧力度,真扶貧,扶真貧,把幫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戶,推進易地脫貧,全面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

四、積極推進改革開放[編輯]

今後五年,面對經濟全球化,面對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和挑戰,面對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我們要充分發揮我省的區位優勢、體制機制優勢、產業特色優勢以及海外僑胞眾多的優勢,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舉,以更積極、更主動、更切實有效的措施推進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

把擴大利用外資作為新一輪擴大對外開放的突破口來抓。實現利用外資與引進技術、管理、人才的有機結合,與調整經濟結構、培育先進製造業基地有機結合,引導外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金融、信息服務、商貿、旅遊、中介服務和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對外開放,多形式吸引跨國公司,積極推進證券化融資和跨國併購。加強對外招商,把市場化招商和政府推動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企業以及國內外各類中介機構在招商引資中的作用。認真辦好現有外商投資企業和各類開發區,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的服務,充分發揮現有外資企業的「以外引外」作用和各類開發區在招商引資中的示範作用。

更積極地推動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擴大外貿出口,強化我省在外貿出口上的多元化優勢,壯大外貿經營主體,鞏固傳統出口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加強進口工作,重視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完善對外貿易預警機制,不斷提高企業和我省經濟抗禦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多形式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尤其是非公有制企業到境外設立研發機構,興辦貿易機構、商品市場及加工企業,從事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增強企業跨國經營能力,努力提高我省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的整體水平。

加強與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交流與合作。以杭州灣地區為先導,主動接軌上海,從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產業分工、能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等多方面進行合作,積極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更深入地參與西部大開發,搞好對口幫扶工作,把政府鼓勵和市場導向結合好。進一步深化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經濟技術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擴大浙台兩地交流,積極引進台資,為促進祖國統一作出貢獻。

進一步創造有利於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條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破除市場准入上的各種不公平限制,鼓勵各類經濟成分、各類組織形式的企業充分展開競爭,不斷強化市場主體的競爭活力。引導企業適應競爭需要,積極改造內部治理結構,重點是完善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包括集體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着力解決企業股權設置不合理、內部激勵和制約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基本建立起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積極探索有效的國有資產經營體制和方式,確保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堅持土地承包等農村基本政策長期穩定的前提下,在鞏固和擴大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成果的同時,把農村改革的重點放在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上,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關係,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在有條件的地區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努力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有效提高農民的市場競爭能力。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依法規範政府、農村基層組織與農民的利益關係,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加強市場體系建設。規範管理,完善服務,積極運用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商品市場,特別是各類專業批發市場。大力培育資金、技術、人才與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市場。支持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加快改革,支持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參與改組改造地方性金融機構,支持外資金融機構到我省設立分支機構,全面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培育地方信託市場,探索建立產業投資基金,規範和發展產權交易市場,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上市融資。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重點是加強城鎮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制度建設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逐步實現社會養老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資金的分賬管理,依法擴大社會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覆蓋面,嚴格規範繳費制度,不斷提高養老和失業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深入進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逐步完善醫療費用的分擔機制、醫療機構的競爭機制和藥品流通的市場運行機制。加快推進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極探索建立醫療救助制度,努力解決城鄉困難群眾中突出存在的因病致貧問題。規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分級負擔機制,完善配套救助措施,加強動態管理,提高保障水平,實現應保盡保。深入探索籌措社會保障資金的有效途徑,健全監督和管理機制,確保社會保障資金保值增值。高度重視就業和再就業問題。加強對失業人員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促進就業觀念轉變,提高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能力。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的作用,鼓勵失業人員自謀職業、靈活擇業、競爭就業。積極開展再就業援助,多形式為最困難的群眾提供和創造就業崗位。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管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五、優先發展科技教育和開發人力資源[編輯]

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人才是根本。繼續實施科教強省戰略,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不斷完善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現代教育體系和人才支持體系。

強化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增強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動力,尤其是要充分發揮浙江大學等高等學校在我省科技創新中的作用。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並舉,繼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各類研發中心,大力發展民營科技企業,鼓勵企業多形式開展與高等學校、科研單位的合作。組織協調各方面力量,積極實施製造業信息化、服務業電子化、生物技術示範、納米技術應用等工程,有效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各類重大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難題,大力加強標準化建設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完善科技項目管理,加強網上技術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科技資源中的作用。進一步落實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並重,加強對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充分發揮哲學和社會科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不斷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

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完善學前教育體系。高標準、高質量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完善省部共建浙江大學機制,積極支持浙江大學爭創世界一流大學;加強對省屬重點高校的扶持力度,全面建成六大高教園區,着力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重點專業和學科,促進高等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強對在職勞動者的專業技術和崗位技能培訓,多形式培養各類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實用人才。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構建學習型社會。繼續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辦學,不斷完善政府為主、公辦民辦相結合的辦學格局。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適應推進城市化和對外開放需要,全面實現外來民工子女就地入學,切實辦好杭州等地為外籍人員子女服務的國際學校。完善資助貧困學生的政策和制度,確保不讓一個孩子因貧不能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不讓一個大學生因貧不能就學或輟學。加強師資培訓,努力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緊緊抓住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大力開發人力資源。面向國際國內,以多種方式吸引各類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打破人才的部門、地區和所有制壁壘,打通各類人才隊伍之間的交流渠道,建立和完善開放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競爭擇優選拔機制,不斷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良好環境。

六、大力發展先進文化[編輯]

文化是一個國家、地區、民族的根系。先進文化代表着人類前進的方向,是發展的重要源泉和動力。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必須把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大省,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

發展先進文化,就是要大力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不懈地開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尤其是要深入宣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深入發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積極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文明成果,及時總結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不斷賦予「浙江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把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文化發展的中心環節,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的精神,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發展先進文化重在建設,重在創新。充分調動廣大宣傳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創作和生產一批反映時代風貌、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產品,進一步培育和發展生動體現我省優秀人文精神的浙江文化。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多形式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努力增強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合理配置文化資源,重點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有效管理和使用好科技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各類公益性文化設施。切實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開發和利用。

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分層次、分階段推進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完成對文化企業的公司制改革,把具有面向市場能力的文化事業單位逐步改制為企業,引導和督促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進一步加強管理、改進服務、提高效益。改革文化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領導方式,實行政企、政事分開,依法規範管理,促進文化市場繁榮。積極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文化產業,參與發展文化事業。調整優化報業、出版、廣播影視、演藝、文化旅遊、印刷、會展等產業結構,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文化企業集團和文化產品。促進文化與經濟的有機融合,積極培育和開發經濟發展中的文化資源,提高經濟發展中的文化含量和經濟效益中的文化附加值。

積極發展衛生、體育等事業。推進衛生體制改革,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扶持中醫藥發展,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着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加強對各類地方病、傳染病的防治,不斷提高城鄉的醫療服務質量和公共衛生水平。進一步增強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加強婦女和未成年人、殘疾人等工作,創造公平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切實維護婦女和未成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重視人口老齡化趨勢,認真關心老年人,下大力氣解決分散供養的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難,不斷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七、進一步改善發展環境[編輯]

良好的環境,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環境關乎形象,關乎企業和產業的生存與發展。現代市場競爭,已經越來越多地表現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環境競爭上。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必須下大力氣改善發展環境。

加強信用浙江建設。重點是強化信用意識,規範市場主體信用行為,充分發揮政府在完善信用制度、改善信用環境中的作用。堅持以法制規範社會信用,以道德文化引導和提升社會信用,以監督管理保障和促進社會信用,充分發揮企業徵信系統在規範市場主體行為中的作用。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堅決制止各類不正當競爭,打破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行政壁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危害市場秩序的行為。努力在全社會倡導和培養誠實守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範。

數字浙江是全面推進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基礎性工程。推進數字浙江建設應以網絡系統和數據庫建設為基礎,應用系統建設為重點,數字城市建設為支撐。加快建設數字浙江支撐平台,積極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信息處理技術,深度開發經濟、社會等各類信息資源,逐步形成面向城鄉、以中心城市為基本單位的信息資源集成、應用與共享系統。切實加強應用系統建設,推進企業信息化,推進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加快建成全省信息應用體系主體框架。

以營造綠色環境、發展綠色經濟為主要內容,加強生態省建設為主要載體,全面建設綠色浙江。積極推廣生態農業技術,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生產;推廣清潔生產,降低工業能耗,培育資源節約型、生態環保型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立足資源永續利用,堅持依法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森林、海洋、河流、礦產等資源,逐步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擴大推廣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堅決制止各類「圈地」和濫占耕地等嚴重浪費資源的行為。在不斷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的同時,努力解決經濟建設中的土地供應緊張問題。加大對區域性污染的防治力度,突出治理水污染、大氣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提高垃圾處理率。基本建成食品安全質量控制體系,有效消除「餐桌污染」。穩定低生育水平,重點抓好農村和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優生優育,不斷提高人口素質。

全面提升城鄉基礎設施的網絡化程度、現代化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把交通建設的主攻方向放在城際以及省際骨幹網建設上,再建成1000公里高速公路,新建成鐵路和鐵路複線以及電氣化改造鐵路1000公里,抓好杭州灣跨海大橋和杭州地鐵等工程建設,同時完成改造通村公路4000公里。進一步完善以寧波、舟山為重點的沿海港口體系,新建一批集裝箱、原油等深水泊位,着手建設國際倉儲基地。切實解決電力供給上新出現的瓶頸制約,建成1000萬千瓦發電機組、2000公里500千伏輸變電線路;開工建設西氣東輸、東海油氣田上岸浙江主幹網和城市用氣管網,實現向部分大中城市供氣。完善信息傳輸系統和網絡,加快推廣寬帶技術,建成一批電信光纜傳輸網、數據接入網和中心城市寬帶城域網等骨幹項目。進一步提高水利防洪能力和城鄉水環境質量,綜合整治10000公里河道,加固1000座水庫,綜合治理100條小流域,積極研究解決部分地區存在的飲用水與農田灌溉用水困難。擴大城鎮供水排水管網、公交線網、信息網絡向農村的延伸,廣泛開展村鎮環境整治活動,再建500萬畝標準農田,進一步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

切實保持城鄉社會的穩定和安全。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認真做好人民來信來訪工作,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及時排查和調處各類社會矛盾,努力把各類社會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改進對流動人口的管理,維護外來民工的合法權益。嚴格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管理和整治,切實防止和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大力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基層安全文明創建活動,群防群治,不斷健全長效防控機制。實現嚴打、嚴治、嚴管、嚴防有機結合,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防範和懲治邪教組織的犯罪活動,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

大力支持駐浙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廣泛開展「擁軍優屬」和創建「雙擁模範城」活動,認真做好轉業退伍軍人安置工作。多形式開展國防教育,健全國防動員體系,建設人民防空體系,不斷加強人民武裝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