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浙江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七 浙江通志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三十八
  闗梁
  嚴州府建徳縣附郭
  縣治橋 建徳縣志在縣前明萬厯十一年知縣俞汝為建
  三元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郡治南嚴陵志舊名臥龍明洪武初改名宣威正統十三年知府黃澍以郡人商輅中三元立坊其上橋亦以名
  建徳縣城外闗梁
  烏石闗 嚴陵志在縣東十五里
  謹按烏石闗以烏石山而名江流所經下有烏石灘又有三河闗在府南四十里即東陽江渡口也唐置三河戍於此宋為三河驛當金華大道
  鮑公橋 建徳縣志在城西和義門外龍山之水從北門遶城至武定門以達西湖向有磚橋跨其上
  國朝康熈九年協鎮鮑虎易以石樑左右皆竪石楯故
  
  呂公橋 嚴州府志在城西一里為徽寧及淳遂夀經行之要路當山谿之水直入大江行道患涉明萬厯三十八年知府呂昌期捐俸倡成
  余浦橋 新定續志在朝京門外宋景定辛酉建圮於水郡貢士王炎重築嚴陵志明洪武初重建成化七年知府朱暟復拓而新之
  國朝康熈七年協鎮鮑虎改建石橋圍以石欄
  苔溪橋 建徳縣志在城東南十五里通浦江為浙東要衝明萬厯三十五年建復於橋之西建一菴以䕶之知府呂昌期題扁曰長虹永鎮
  國朝康熈元年重建後山水衝決橋圯為木筏以渡行
  
  胥村橋 嚴陵志在縣東北三十二里胥村舊名朱紫橋明洪武三十二年建正統間圯𢎞治五年知府李徳恢勸諭邑人王景貴捐貲重建長二十餘
  丈改今名李徳恢為記
  風硎橋 新定續志在陪郭塢有亭八楹宋景定辛酉圮於水嚴陵志明永樂十六年九峰寺僧重建
  濟川橋 明一統志在府城東北五十裏白馬澤嚴陵志元至正七年里人吳元俊重建賀方為記
  招賢橋 建徳縣志在城西六十里嘉靖浙江通志漢會稽太守朱買臣嘗寓此築室讀書鑿池為滌硯所後人因名曰朱池又名其里與橋皆曰招賢
  烏石渡 紫溪渡 嚴州府志二渡在東闗下五里風濤最險時有覆舟之患明萬厯四十年知府呂昌期捐造船二隻分為上下兩渡令其遇風覆舟協力相救閒則渡人往來仍置田六畝以給工費淳安縣
  錦溪闗 舊浙江通志在縣東六十里
  謹按錦溪闗其地有小溪巖怪石巉削水陸俱險嘉靖間知縣洪英明設闗於此以禦礦寇
  青溪橋 嚴陵志在縣南跨溪為浮梁舊名百丈橋宋淳熙六年知縣陳曄建胡南逢百丈橋記淳安舊名青溪以瀕溪而名也源自黟歙東注浙江旁連衢信甌閩諸郡以趨吳㑹往來櫛比朝夕不絶舊有浮梁規模狹小車馬之蹂轥雨暘之剝蝕漫不加飭至布板以渡渡者凌兢或墊溺以葬魚腹令尹慨然捐俸以先之邑人皆喻歡趨樂助命僧如海總焉自始庀工越五月而竣南北百丈因以名橋堅厚平夷如通衢軌道行者嘆因循之久而作新之速又念風雨燥濕之不齊腐朽波蕩之不保於後也市田百畆有竒歳收其入使修者有繼較夫粉飾目前而不計異時以傳舍梯榮者相去億萬鄉父老屬予為記乃次第其語題於橋之礎庶幾遒人過之或摭以上聞也慶元三年知縣鄭擢新之淳祐丙午知縣虞兟改令名王遂青溪橋記淳祐六年淳安縣青溪橋成知縣事凌陽虞君兟求文以誌不朽淳邑山溪上受歙流下過錢塘而注之海比歲邑多水患屋廬漂蕩津梁之設屢修輒毀虞君捐俸錢四十萬為之倡官吏人士駢首聚財長橋貫之為節一十有八浮橋跨之為節二十有七絙鐵聨舟其數一倍始於秋七月成於十月妄費盡省而徒杠輿梁之病不聞易名青溪廢興之故曷可以不記因采民之歌而繫以詩
  馬踏橋 嚴陵志在縣東一里相傳昔有仙人騎馬過此馬跡猶存
  西硎橋 嚴陵志在縣西三里上有戈府君祠又名安橋淳安縣志一名武安橋邑人洪本美重修
  惠人橋 新定續志在龍山鄉跨合洋溪長三十丈累石為趾架屋其上嚴陵志宋淳熙二年重建一名合洋橋陳𣋌合洋惠人橋記合洋有溪衝衢絡繹行李問津憧憧不絶異時編新獨木以濟投步惴心若春夏淫潦狂湍坌來則蕩析委波而逝咸逾旬阻絶無以濟不通民病涉久矣今為橋其上修三百尺廣十二尺負幹甚隆布版則宻覆以長廊掖以朱闌堅縝傑麗長虹臥波若濟巨川毋假舟楫予甞揆諸易凡履險者必曰涉川所以利涉而濟險者莫橋若豈惟橋哉凡爾民處心惠濟毋行險而胥溺毋薄人於險能如是橋以通往來無彼此隔阻之虞居斯世也豈不砥如坦如永底蕩平哉是為記淳熙二年徒杠輿梁告成之月也
  平水橋 嚴陵志在縣南五十里溪流峻急涉者每有墊溺之患明成化間知府朱暟通判劉永寛始為木橋以濟之名平水橋
  聚星橋 淵鑑𩔖函在縣東南五十里相傳宋時近橋有邵氏前後五人登第故名
  魁星橋 明一綂志在縣東北六十里以其地有魁星石而名
  馬巖橋 新定續志在安福鄉制如合洋橋而其長過之
  仙人橋 嚴陵志在縣西八十里尹山銅源古有汪聖僧菴橋居菴前其北一石儼立若人鄉民因以禱祠焉
  青溪渡 嚴陵志在縣南一名縣前渡楊彜過青溪渡詩天闊銜江雨濛濛上客衣潭清魚可數沙晚雁爭飛川谷留雲氣鵜鶘傍釣磯飄零江上客欹側一帆歸江暉青溪夜渡詩月沉河靜水無煙獨倚中流欲進船兩岸山光涵夜色數聲漁唱白雲邊桐廬縣
  水闗 嚴陵志在縣東二里桐江口
  謹按水闗當桐溪入江之口合江巡司置於此又有浮橋闗在縣北五里桐溪上柴埠闗在縣東南二十里柴埠灘舊有兵戍亭
  寶慶橋 新定續志縣市橋桐廬縣志宋嘉定間令趙汝憚建橋成適改元寶慶因名俗呼縣橋
  進賢橋 嚴陵志在儒學前明宣徳間邑人姚惟可甃石為橋敎諭陳鈞訓導胡如暘等復高廣之大使藍致甃路桐廬縣志俗呼為新橋
  龍津橋 桐廬縣志在上坑埠一名邏浦橋又名楊家橋明洪武元年洪水衝圯𢎞治間邑人王希哲義民王孔昭重建
  丁橋 嚴陵志在縣東北十三里相傳昔有丁丞相者養馬於此為澗所隔因造橋以渡後人遂以名之
  濟川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北十五里桐廬縣志宋嘉定年裡人重建易以石今名霧露橋
  安福橋 桐廬縣志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明𢎞治年義士柴溥率衆建尋圯正徳間溥獨重建萬厯三十五年又圯王應徳募建
  國朝順治十二年大水壊邑人柴文卿王家臣等募建
  石樑二洞
  朝京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三十里當驛路要衝宋淳熙十三年
  世濟橋 明一綂志在縣西北三十里元至正六年里人姚壽翁建翰林學士承㫖歐陽𤣥書額
  朱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漢朱買臣嘗負薪於此故名嚴陵志一名朱家橋元至正三年里人重建
  月梁橋 桐廬縣志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橋灣如月故名
  袁闡橋 嚴陵志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路當溪險歲久壞宣徳間里人喻叔良募縁重建
  國朝順治十八年圮皇甫應谷募修康熙十一年復圮
  皇甫一璋等重建
  凝紫橋 嚴陵志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元大徳二年建
  浮橋渡 桐廬縣志在縣北三里宋名裏口渡景定五年令胡太古建浮橋以船為之徳祐末文丞相潰軍數萬至東溪縣令李友仁撤浮橋拒之遂廢自元迨今設舟以濟猶呼浮橋埠有渡田若干畆遂安縣
  鍾義橋 嚴陵志在縣南跨溪為浮梁邑士王總得捐田五十畝命永濟菴僧掌其入隨圯即修往來者徳之菴廢橋毀邑人為舟以濟遂安縣志一名南韓橋明嘉靖間邑民王思洪倡義建橋墩十一架屋覆之十八年大水墩屋盡壞隆慶間知縣周恪建木橋萬厯辛亥知縣韓晟修復石墩架板成橋壬子大水復壞自後仍用板橋歲歲修易以為常王穉登寄題南韓橋詩山縣橋成帶郭斜詩傳鴈足寄天涯虹蜺跨漢波千頃烏鵲浮空邑萬家曉涉不勞歌瓠葉春流還許泛桃花濟人誰似神明宰溱洧乘輿莫漫誇
  龍渡橋 萬厯遂安縣志在縣東三里洪武二十八年姜石安題龍渡橋詩龍溪遠與大江連驅石為橋不記年虹影靜搖波底月鴈行斜渡澗湄煙風清客使歸驄馬日落漁人繫釣船愧我自非題柱客也應從此去朝天
  買儀橋 嚴陵志在縣南十里明景泰元年里人王智榮建地名買儀因名
  豹石橋 嚴陵志在縣西十五里溪旁有巨石如豹故名
  東亭橋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東二十五里其水自北來者出於松源自東北來者出於東塢自西北來者一出於燕源一出於霞嶺四水流至東亭之地始合為一萬厯遂安縣志成化十三年嚴州府通判劉永寛修建邑令朱福董成之蕭彥立重建東亭橋記東亭在邑東僅一舍許舊有橋年久傾圮大尹朱福少尹張敏盧端幕仲士高各輟俸資以倡改作上其事於郡邑之耆庶欣然助費於八月癸未始事其制中為二墩墩之形南則正方北則斜銳其上以殺水怒兩崖皆為石堤而中拱其脊仍設扶闌於上以防顛墜其崇一丈八尺廣如之修五倍於崇之數而加強焉冬己夘訖工
  風沂橋 萬厯遂安縣志在縣西三十里舊名豐沂元至元間改今名明天順間里人毛希誠重修正徳三年毛彥恭因其頽用石添砌
  馬石橋 遂安縣志縣西三十里相傳明太祖略地新安過連岑至此旋師於石間上馬因名
  龍峯橋 嚴陵志在縣西四十里一名壽春橋明正綂間重建
  黃村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北四十里萬厯遂安縣志以村名宋宣和間邑人詹安建明嘉靖時安十二世孫詹廷輝重建並創屋九間於上陸希和為記
  宋家橋 嚴陵志在縣南五十里宋家塢故名明成化八年里人徐叔賓重建
  罟網渡 遂安縣志在縣東南三十里路通西安明崇禎間余兼善捐田十畝造渡船木橋往來利之夀昌縣
  㑹通橋 新定續志在縣西市中跨湖表為之嚴陵志唐縣令戴筠建宋理宗時里人劉仕重建明洪武六年知縣彭子沖累石釃水為二道仍建瓦屋五間萬厯壽昌縣志景泰中復壞義官翁志常建嘉靖乙亥志常後人翁徳靜翁如臯重建
  宋公橋 新定續志在縣西二里長一十五丈宋郡守宋鈞倡建因名壽昌縣志後圮元靜廬寺僧鎮重建繪千佛於上又名千佛橋後圯明嘉靖三十六年廣安寺僧太祥募建累石釃水為十二道
  至仁橋萬厯壽昌縣志在縣東五里以居至孝仁豐二鄉界故名
  翠溪橋 嚴陵志在縣東南七里累石釃水為三道上布石䦨宋端平間里人葉常管建周養吾翠溪橋晩眺詩晚步翠溪上恐驚魚烏知看雲偶成頌洗硯欲題詩雨潤花生筆風輕絮㸃眉忽聽鶯語好不覺立多時
  廣濟橋 萬厯壽昌縣志在縣南十里景泰三年邑人徐彥銘建後圯邑人李親等重建
  顔公橋 新定續志在縣西十里曰航頭長四十二丈累石釃水為十道宋郡守顔頥仲建因名嚴陵志後圮於水元靜廬寺僧鎮重建翁洮春日題航頭橋詩故園橋上絶埃塵此日憑闌興自新雲影映將仙掌曙水光迷得武陵春薜蘿煙裏高低路楊柳風前去住人莫怪馬卿題姓字終期雲雨化龍津
  玉虹橋 明一統志在縣東二十里嚴陵志宋嘉定間邑人鄭執信建鄭以耕過王虹橋詩玉虹跨水久知名南北驅馳此問程風雪䇿驢天上下涼秋踏月夜虛明荷花隔岸薰殘照柳絮撩人弄晚晴愛有四時橋畔景酒旗茅屋更書聲
  梅川橋 嚴陵志在縣西南三十里累石釃水為三道宋南渡後建
  皆喜橋 壽昌縣志在縣西北四十里明成化十一年僧淨圓募建西有皆喜亭
  龍嶧橋 嚴州府志一名壽春橋在縣西四十里明正統間余公茂徐士敏建
  淤堨渡 嚴陵志在縣東十里周養吾淤堨渡詩野水滔滔此㑹通往來行色見孤篷桃花錦鯉千層浪柳絮黃鸝兩岸風明月滿船天上下青雲萬里客西東如今歳暮無人渡閒卻溪頭簔笠翁
  分水縣
  慶雲橋 嚴陵志在縣南一里慶雲坊
  雙桂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一里宋王縉子日休日勤同登進士因以名橋
  定安橋 分水縣志舊名順安橋在河頭溪係東門孔道向建石橋圮於洪水後易石以木
  國朝康熙二十年知縣李檠重建石樑比舊增高五尺洞橋 嚴陵志在縣西二里縣丞李徳固重建濯仙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四里嚴陵志月溪院前相傳昔有仙人濯足於溪石上故名
  藍田橋 嚴陵志在縣北二十五里明正統三年知縣陳貞重建
  觀橋 嚴陵志在縣西三十里邑人章高建
  寶定橋 嚴州府志在縣西北生仙鄉
  河頭渡 嘉靖浙江通志即天目渡路通新城臨安溫州府永嘉縣附郭
  新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府治前正徳丁丑郡守陸鰲開新街始建
  華蓋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府治東王光薦重建惠民橋 溫州府志在府治西明嘉靖庚子郡守郝正剏察院於城隍廟西始建
  五福橋 明一綂志在府城譙樓前溫州府志又名本州橋
  蜃川橋 永嘉縣志在平水王廟西明萬厯間建今俗名虹橋
  洗馬橋 溫州府志在府治西宋洗馬陳龜年建永寧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少保坊楊蟠永寧橋詩過時燈火夜簫皷正喧闐三十六坊月一般今夜圓
  慈湖橋 嘉靖浙江通志宋郡守慈湖先生楊簡立鄉校於此故名
  上安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象門宋高宗旋駕問何名知州盧知原以上安對高宗悅命金書橋額永嘉縣城外闗梁
  雙蓮橋 永嘉縣志在永寧門外舊有蓮花並蒂之瑞故名
  國朝康熙十二年里人林兆斗等募縁重建蔡兆豐募建雙蓮橋序葢聞秦帝東巡始留鞭石周王西幸爰有造舟津堠有阻而必通川澤非梁而莫濟是以夏陽當險寔鑄鐵牛河北衝流用沉石鱉岸非千里曽表大夫之名橋異七星亦是崔公之惠豈非騫崩不葺責在長人啟塞從時闗於王政者哉唯茲雙蓮橋者肇基典午傳瑞累朝直通白鹿城南橫跨玉蟾河上人家夾岸煙水橫塘洵五邑之要津八閩之孔道也三千波浪漂搖木客之巢十二闌干零落老人之齒匪但提盈荷重愁從雨後經過即敎倚杖扶輿怕向風中逆度險驚遊騎漫雲雪盡馬蹄輕坦異板橋最苦霜多人跡滑余目擊危梁情悲折柱重修有願獨力未能唯冀達官貴人分東閣西園之費素封巨室捐鐘鳴鼎食之資俾選石以鳩工始乘時而竭作看虹飛斷岸彩映斜陽龍臥清流勢連隠霧庶幾萬安渡口千年猶誦君謨七里山塘百代惟傳居易矣
  青雲橋 永嘉縣志在永福門外舊名緑野里人方銓建
  國朝康熈十一年銓裔孫大茂等修
  狀元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六都宋狀元趙建大建寶慶橋 永嘉縣志在鎮海門外
  國朝順治十五年圯後置木橋潮流奔激每致倒壞康熙十八年總戎陳世凱倡率僚屬重建
  樂清縣
  黃華闗 海防圖略屬樂清縣去府城八十五里謹按黃華闗在黃華水寨東其地有黃華山因名明嘉靖中倭甞登此黃華之外為下馬洋嘉靖三十二年㕘將湯克寛追黃華賊戰於是洋海防考雲倭犯黃華必由邳山大麂山及黃大嶴而入黃華闗廹臨海口汛守最要
  惠政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皷樓前樂清縣志元至正間燬明洪武五年知縣鄔珏重建
  寶帶橋 明一綂志在縣治前萬厯溫州府志舊有吳家橋在東七八步宋令王傳以橋北居民塞縣治前乃以橋址易民居增創大橋接前郭路名市心橋元至正丙午重建改今名
  姜公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澄清坊邑令姜光建黃詵重修姜公橋記樂成為邑負山瀕海東西兩溪左右闕治其委甚遠入於東海民居介乎其旁鱗集櫛比舊有橋以接通衢淳熙己亥傾於洪濤令尹袁公重修復壞於淳熈丁未幾二十年渡以畧彴行者惴焉公來宰是邦力自撙節百廢具興迺視舊址斥而廣之尉商碩賛其議為橋五間雄壯軒偉往來憧憧如行康莊雖陰雨晦㝠不吾蹶驚飈怒濤不吾怖經始於嘉泰壬辰之良月成於明年之孟夏為錢二百萬歛不及民而用度足役不違時而工力備邑父老取公姓鎸於橋以示無窮之思詩所謂愷悌君子公其有焉
  文峯橋 溫州府志在東山下外有登瀛橋在城內東小河上
  八接橋 明一統志在縣南門外宋時方臘黨俞道安來寇先鋒將張理同李振出門迎敵渡此橋橋斷馬蹶溺死
  胡公橋 樂清縣志在縣治西南又名文虹橋明天啟丙寅縣令胡良臣建其高略與城齊層級以上中廣而坦旁有石䦨遊者憇息焉時有耆民李廷芳捐資助建
  迎恩橋 萬厯溫州府志又名壽寧橋在西臯驛路嘉靖間里人趙景裴重建萬厯間景裴子裒修
  萬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縣東二十五里以宋萬規建故名萬規萬橋記涉滄海者先虞其險不可以屆其達登泰山者先憂其危不可以造其高是豈忘高遠哉無高逺之志不㧞之誠樂於須㬰而忽於持久故耳吾於茲橋之謀始也患力之未濟思有同志者偕成既不可得越三年而謀獨成方靖其趾未踰歲月以洪湍奔突而顛仆者幾半再越三年更募海民運石以趾之民方憚其險而不應募者數日會海乏鮮食瀕海民無以為生翕然相率就工日不下百餘艘凡兩月積五千餘運遂築成東西兩灘上下一百尋截江三千丈方秋雨大集山溜盤湧復衝壞其灘衆皆曰勞而無成愚亦甚矣吾亦不憚勞復增石以固之加二十餘艘厥址固矣乃累橫石為四柱其形銳而大一柱之廣縱二尋橫二尋有半共三尋有畸埋灘淤之下出灘之上者裁二尋有半上跨木為梁其柱疏以立其間迂而濶以石不能跨故也經始於歲之丁卯訖工癸酉之春凡費錢三百有餘萬而橋成
  行春橋 鴈山志在能仁寺前西谷諸水由橋下出筋竹澗入於海
  星橋 鴈山志在浄明寺前傍視橋下空明如星極其精固至今畧無震動俗傳昔僧富鎔銅鑄作而成者
  檉岡渡 溫州府志在十六都即清江本名纜與渡明嘉靖間改於山內十里曰金沙渡洪垣檉岡渡記東鄉舊有檉江渡當山外海口每遇風輒哮激中流篙子索錢往往罹溺朱公諌建議易巨艘復往視謂必遷於山內今王汝襄度其處南金雞山北沙步山去前渡近十里許江狹水緩成路二十餘里馬道八十餘丈
  石門渡 溫州府志在縣東百里石門潭去潭百步溪淺可涉或遇暴漲則令溪旁居民以竹筏濟之章可象石門渡詩海國天初霽羣峰翠欲浮舟橫春水渡人倚夕陽樓巖屋纏青蔓江沙起白鷗杖藜何處叟扶醉過溪頭
  橫春渡 樂清縣志又名館頭渡江船舊有帆每多覆溺邑侯俞文榮令悉去帆存櫓於是渡者鮮溺人便之袁業泗橫春渡詩畵舫衝寒待曉光淡煙籠水碧茫茫黃茅野店雞號月紅葉山村犬吠霜到枕鐘聲催客夢眠沙鷗鳥笑人忙為官三載成何事嬴得新詩滿錦囊
  平陽縣
  江口闗 海防圖略屬平陽縣去府城一百三十里謹按江口闗下臨橫陽江為往來衝要明設江口水寨在縣南金鄉衛東南臨大海控五嶼等嶴外接琵琶長腰陌成洋嶼等大洋為平陽門戸嘉靖三十一年倭犯平陽前倉涇口諸處從此港入南至舥闕炎亭北至瑞安飛雲鳯凰皆其哨探處也
  鎮下闗 海防圖略屬平陽縣明𢎞治年間因蒲壯二所船料缺額故廢隆慶四年軍門谷中虛題設謹按鎮下闗坐臨大海其東有官嶴舟師駐泊處也出嶴直衝臺山小洋倭犯鎮下関必取道官嶴守禦最切
  縣前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治前平陽縣志即州橋
  抗雲橋 溫州府志在縣治北即鼓樓橋
  飛龍橋 溫州府志在學前知縣胡賓造
  文昌橋 平陽縣志在儒學南七絃水經其下即蕩洋橋
  水倉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東門外
  元扈橋 平陽縣志在北門外署縣同知姚棨因縣治水直衝捐俸築埭並建橋後令許光岳竟其事
  白石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西門外
  西浦橋 萬厯溫州府志係浙閩通津潮勢迅疾屢築屢圯成化間令王岳修萬厯二十一年令朱邦喜重修
  河崢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江口巡檢司後
  蕭家渡 萬厯溫州府志在鳳林鄉宋侍郎蕭振創故名明天順間渡者索錢商旅病焉坡南周尚志妻曹氏置義渡以濟邑人孫崇祥建亭於渡之北涯以便行旅憇息扁曰雨暘一憇亭王十朋蕭家渡詩渡頭問舟子此渡何名蕭舟子笑答我使君家匪遙豈不聞侍郎名徳重本朝屢為二千石兩置萬里橋渡旁乃其宅人亡木惟喬陰徳滿鄉閭佳話傳漁樵近同池號謝遠𩔖江稱姚赧顔謝舟子講聞非一朝恨生晩且賤無由際清標蘇公不識歐韓子思之僑敬瞻通徳門魂往不可招
  平安渡 嘉靖浙江通志舊名江口渡在東鄉九都平陽縣志元大徳十年滕天驥因兩岸石道傾圯捐修北岸長一百二十丈南岸倍之高廣各七尺兩岸各為石門顔曰平安渡延祐四年郡守趙鳯儀重修明𢎞治四年壞令王約重築置官船僉渡夫四名給以工食
  國朝順治十八年遷棄馬道又傾南岸尤甚康熈十七年左營守汛把總胡大倡捐兵民樂助重砌南岸馬道五十餘丈建天妃宮於渡旁
  瑞安縣
  飛雲闗 海防圖略屬瑞安縣去府城八十里謹按飛雲闗在飛雲渡安陽江津濟處也波流洶湧橫截南北往來者必出於此渡西有中洲東出為飛雲水寨海防攷雲飛雲水寨西去金鄉衛百三十里此為溫州適中之地南臨海港外接鳯凰山內逼府城郡境之衝要也
  睂石北隘 兩浙海防𩔖攷續編東至大海南會陌城寨西平陽所北會𨺗門極為衝要
  太平橋 瑞安縣志在治前新街西
  廣濟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東門內廣濟廟前倉橋 瑞安縣志俗名謝婆橋在秀峴街西倉前通濟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南瑞安縣志舊名通津
  新渡橋 萬厯溫州府志原在永安市洪水衝坍萬厯十五年邑令章有成改築清風山畔上有橋屋行人便焉
  平安橋 瑞安縣志在飛雲江南岸河頭大路西錦湖橋 嘉靖浙江通志北湖在城北一名錦湖有錦湖橋
  雲聚橋 瑞安縣志在篔簹河內為沙塘上下莊及篔簹三嶴要路
  國朝康熙丙寅六月有龍乗黑雲至此壞石橋今復修
  
  穗豐橋 瑞安縣志跨官塘河舊有水則刻橋柱上飛雲渡 名勝志安陽江在縣南舊名安固又名羅陽又名瑞安又名飛雲渡瑞安縣志在城南門外浙閩要津明嘉靖間額設官渡十隻止存其四攬載多人屢有覆舟之患令劉畿察知其弊造官渡十隻分布兩岸歲久舟壞
  國朝康熙十六年民陳克受等募民製為義渡副將劉順復捐俸創渡舟八隻往來稱便林景熙飛雲渡詩人煙荒縣少澹澹隔秋陰帆影分南北潮聲變古今斷碑僧塔逺初日海門深小立蘆風起乘槎動客心
  中洲渡 萬厯溫州府志在橫山邑令劉畿重建林桴中洲渡記瑞邑瀕江而城南門有飛雲渡迤西上游七八里許地名中洲其視飛雲也形勢減五之一湍濤殺十之二道路之所出足跡之所經其為要且劇者如之但居民遼尠林莽蕭條暑無所休雨無所庇風波簸蕩無所信次勢必冒涉沒溺之患時亦有焉劉侯亷其狀歎曰茲民病也廼為之益舟分濟典司稽覈之規悉凖飛雲仍召耆民李允憲等謂曰中洲為渡古矣北涯有基舊名千秋椽宇草剏汝其飭之南涯之野荒閴無依行道艱勩汝其營之遂捐資聚財十日鳩工建亭三間乃輦巨石築甬路十數丈起自亭前而下屬之江經始於甲寅季冬不踰月而工告成
  泰順縣
  分水闗 泰順縣志在八都馬森分水闗詩出闗閩土盡征路楚山迎曉霧連空暗炎天過雨清人來千樹杪鳥雜百泉聲每憾箯輿闊難從石罅行徐階分水闗詩峻嶺開閩服重闗限楚氛星隨分野異地漸燠涼分人語聽難辨山名得未聞所嗟南逝水不似北歸雲謹按分水闗與平陽縣西南之松山相接泉發隴上東西分流以限閩浙山下地名平水達前倉江可通舟楫吳越嘗守此以與閩人相拒海防攷雲分水嶺隘當浙閩之交自閩而東必由此至平水過牛皮嶺一路由蕭家渡至縣東自縣抵瑞安道二百五十里一路由莒岡至縣西自縣抵青田道二百餘里又由縣東北達桐嶺可竟至府城此控扼之要也
  羅陽第一闗 泰順縣志在洪口東渡之西明隆慶二年令吳敦本建
  謹按羅陽第一闗在縣東四十里道出瑞安其地有㓋溪滙入龍潭謂之洪口溪流環達有東西二渡水陸往來者多出於此又有桂峯東南闗在縣南七十里其地有桂嶺旁立兩闗以路通閩栝故設置於此
  太平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縣東正徳間洪水衝壞令劉桐重建嘉靖二十六年令蔡芝復建吳國器重修太平橋記泰順治之北有溪流發源於栝蒼迂迥曲折遶泮宮之右湍流而號不息直走閩地正徳十有四年邑人張璉伐木為橋久之而頽且圮矣嘉靖己酉秋蔡侯至舉廢興墜乃語張氏之後曰太平橋之建也始於汝祖汝其新之以繼汝祖之美耆民曰張坦醫官曰張賛咸驩然趨事侯乃取能於其工焉取力於其壯焉木者石者陶者咸中式經始於八月四日告成於十月望日更題曰登雲橋泰順縣志崇禎二年圮知縣潘仲蘭重建
  仙居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治東十五里萬厯溫州府志令郭顯宗建成化十九年洪水衝壞令范勉重建嘉靖三十九年復壞四十二年令區益重建董坎為記
  國朝康熈十二年裡人復造
  鎮東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宣陽門外泰順縣志明隆慶四年
  鎮南橋 泰順縣志在迎薫門外半里明正徳間知縣劉桐建萬厯間署縣通判車登雲重建知縣凃鼎鼐重修
  愛薫橋 萬厯溫州府志在迎薫門外舊名平溪嘉靖三十年令區益建泰順縣志崇禎三年知縣潘仲蘭建知縣凃鼎鼐完其功改名興文
  國朝康熙六十年知縣張仕驤重建
  東渡橋 泰順縣志在城東四十里明正徳間訓術陶器創建嘉靖己未燬隆慶五年知縣王克家重建曽申為記崇禎四年知縣凃鼎鼐重修
  國朝雍正九年知縣朱國源重修
  桂峰橋 泰順縣志在四都舊橋狹隘明隆慶四年陶汝仁改立大橋捨租四十貫贍守者使備商旅薪水之需
  南院水尾橋 萬厯溫州府志隆慶四年令王克家建
  東溪渡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南八十里泰順縣志舊以漂沒為患饒文始倡首告縣歲編夫船仍自募衆置田以贍渡夫
  洪口渡 溫州府志在縣東四十里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朱國源設渡船並添給船夫工食
  處州府麗水縣附郭
  應星橋 明一統志在府治東南名勝志界在南明行春二門之間以郡應處士星故名
  耐心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府治前以訟者至此宜懲忿自抑而止其競心也
  樹徳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前百餘步
  麗水縣城外闗梁
  清香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通惠門西五十步引麗陽溪支水從壕河入城過橋為浄池以瀦水即古放生池宋紹興十五年郡守徐度建放生亭於上植荷池中清香芳郁故名
  黃靈橋 括蒼彚紀在放生池東唐李邕於此撰葉慧明神道碑雲狥赤松之遊蹤黃靈之術故名
  張公橋 括蒼彚紀在放生池西南名勝志舊傳呂洞賔洗楮被於此故橋下水不臭穢
  濟川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括蒼門外跨大溪造舟為梁崇禎處州府志宋乾道五年郡守范成大刻銘及橋規於石范成大平政橋石刻括蒼帶郭浮橋歲久不葺民苦病涉乾道四年冬郡守范成大實始改作郡從事張徹惠利民麗水縣畱清卿調其工費以授州民豪長者四人使董役吏毋得有所與凡為船七十有二聨續架梁為梁三十有六築亭溪南以涖之歲十一月橋成名之曰平政亭成名之曰知津又得廢浮圖之田五十畝於縉雲以其租屬亭歲時治橋俾勿壤明年正月大合樂以落之衆請銘其事於石使後有攷銘曰孰梁斯兮踏淵若衢我維新之櫛櫛其艫工庥於亭有粟在耨豈維新之永以不朽明初㕘軍胡深鎮栝改建於通惠門外桃溪下因水勢迅激徙括蒼門外洪武間郡守袁敬重造永樂八年蕩於洪水景泰間郡守張祐議請照依驛逓事例於各縣田額科取修葺其法頗良萬厯五年郡守熊子臣重建二十二年郡守任可容裁革増置渡船供濟二十八年郡守李淳因民稱不便通詳重建復置南明門外繫以石柱甃以巨埠規制井然三十五年郡守陳見龍復建於括蒼門外歲久復廢以渡船代濟其渡租又入官無船可渡民甚苦之崇禎元年守道張福臻命同知馬承緒復造渡船給租如前未及一載租復入官船並廢郡守朱葵捐俸重造
  國朝康熈甲寅後屢壞雍正八年知府曹掄彬重建李衞重建濟川橋碑記事有偶舉一端而可以觀為政之大體澤有僅被一隅而可以覘急公之實效則必為之綜其初終核其經費稽其工作簡其勞勩而勒諸貞珉使吾民知今日之鼓舞懽欣獲享利濟之樂而異日之所以綢繆保䕶傳之永久而不致有飄搖圮廢之虞者胥於是乎在予荷
  聖恩畀以節鉞重任專閫兩浙六載於茲矣凡地方利弊民生休戚靡不悉心體訪及時修舉至於一郡一邑之中耳目所未及親厯者則付之所屬守令相與講求締造而一以利便生民為要約處之栝蒼門外為各屬往來孔道俯臨大溪寛深莫測每當雨水驟漲奔湍沖激勢若望洋舊有浮梁綿亘數十丈以渡行者自康熙甲寅後一燬於兵燹再沒於洪流基址蕩然無存民之設筏代涉而惴惴於胥溺者垂五十餘年歳在己酉曹守蒞是䢴亷知小民之苦於厲揭而又重慮斯橋之工鉅費繁猝難興復於崇朝也爰是相度經年多方拮据匝歲而橋成因以其事上白於予而丐一言為記予惟凡民之情可與安享其利於目前而頓忘共守其成於久逺爾處民亦念此日之長虹臥波幸脫褰裳之阨而坦然於視履周行之下者伊誰之力耶令斯橋及今不治其病於涉者將何所底也脫令今日治之而異日不以時修葺之其病於涉者安知不又猶夫昔也竊念我
  皇上嘉恵元元徳洋恩溥凡山陬海澨以暨草木昆蟲物靡不得其所而浙民之涵濡膏澤沐浴太平者尤深且厚際此席豐履豫之時宜益凜墜薄臨深之懼舍岐趨而遵大道去陷溺而就康莊一如斯橋之艨艟橫繫軌步徐行幾忘其在驚波怒濤之上也詎非至樂歟而又念官斯土者果能勤求民隱呼吸相通𢎞綱不廢百度皆興俾斯民之詠樂郊而熙攘交錯於途者視橋且不啻什伯焉則是杠梁之為惠雖非廣濟博施而由此𩔖推可以睹為政之全體覘急公之實效僅區區事舉一端而澤被一隅也哉是役也費不取諸帑力不貸於民經始於庚戌之秋旬落成於辛亥之桂月規模製度悉中法程鼎建者曹守掄彬督理者署麗水令王鈞監修則經厯司包文琦括蒼驛驛丞張榮顯均有成勞例得備書
  桑溪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西北五十里因圮里人何鋼捐貲造今名延福橋
  廣濟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二十里維舟為之下河渡 崇禎處州府志去城五里有埠萬厯三十七年洪水衝沒郡守陳見龍重砌
  石牛渡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西二十里
  青田縣
  縣橋 崇禎處州府志去治南五步青田縣志明正徳間知縣洪儒重建
  惠濟橋 青田縣志在東郭倉前宋寶慶間運使鄭剛建
  龍門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東一里青田縣志宋紹定辛卯國子正留棋二子重建舊名城門橋
  永濟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北隅崇禎處州府志一名上店橋一名通濟橋架木為之青田縣志慶元初待制鄭汝諧以石為之鄭汝諧永濟橋記青田為邑介於川谷之間西北隅有橋曰濟寧未數歲即圮令尹黃君由已蒞官之始一日過余曰橋據往來之衝壞久勿葺民病於涉利無急於是縣窘於用不敢取諸民姑即舊以本扶持之可乎予曰不為則已為則必以石雖艱於始能永其利鄉人素嗇於施試為出數語且捐金以為率黃君即集士夫而觴之合席無難色有捐錢五萬者其次或三萬或二萬轉率士夫之鄉居者數亦如之合所得幾百萬鄉官趙希慥劉陟首任其事於是諏日度地補空増卑始於慶元二年之七月閲四朔而告成邑士請予識其顛末遂記其畧黃君易其名曰永濟其意又可嘉也後暴流衝壞中書舍人陳希㸃更造以木甃以磚覆以亭歲久復壞明洪武庚辰知縣謝子襄重建改名遵化成化癸卯知縣楊麟縣丞李思賢耆老王孔覲重修復名永濟嘉靖癸丑知縣李楷再修崇禎間復為水壞知縣楊文驄重建
  大地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芝溪口宋崇寧二年朱文顯建明正統間義門梅尹遜重建成化間採石為之
  百丈漈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南水口崇禎處州府志其漈去橋里許高峻百餘丈半漈有大石柱瀑流飛激其聲如雷傍有石室故老雲陶真人煉丹於此
  黃奧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三都河南成化間義官葉寵建
  鶴昇大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西五十里舊名康濟至大三年
  問津橋 青田縣志在縣西七十里石門洞側古名活活橋
  縉雲縣
  桃花隘 名勝志馮公嶺亦名木合嶺嶺上為桃花隘
  謹按馮公嶺亦名桃花嶺即古桃枝嶺也陳天嘉三年留異據東陽遣侯安都討之異以臺軍必自錢塘上既而安都由諸暨出永康異大驚奔桃枝嶺於巖口樹柵以拒之安都進攻因其山勢迮而為堰㑹潦水漲滿安都引船入堰起樓艦與異城等發砲碎其樓堞異脫身奔晉安即此嶺也宋楊億比之蜀中之劍閣明初耿再成駐兵黃龍山處州將石抹宜孫分兵屯桃花嶺葛渡樊嶺及龍泉胡大海自金華南出軍樊嶺與再成合攻之再成取間道出桃花嶺後連㧞桃花葛渡二寨遂薄處州城下宜孫敗去葢山勢嵯峨險仄上接雲霄咽喉之地一夫可守誠一郡之鎻鑰也
  龍津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東五十步詹適建亭其上名曰巽亭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知縣霍維騰捐資造船民無病涉東渡橋 崇禎處州府志舊架木成梁計二十九間知縣雷叔聞改為浮橋在縣南五里許縉雲縣志知縣霍維騰重建
  荊坑橋 縉雲縣志在縣南二十里累被山水衝廢知縣霍維騰捐資督造
  猛將橋 舊浙江通志在縣東北六十五里下潛地方有石長數丈廣一丈厚五尺許世傳為潛猛將手挾其石頓之橋成傍有猛將廟
  長瀾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二十二都廢久萬厯間邑人朱昌建石步洪水衝壞崇禎辛未御史李洊改建又壤縉雲縣志知縣戴名振捐造
  溪頭橋 縉雲縣志在縣東六十里知縣霍維騰重修
  松陽縣
  洞陽橋 名勝志在縣東里許桐溪水所經與巖塘五赤浄居裕溪諸水合
  光華橋 舊浙江通志在縣東二里
  濟川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南三里舊有浮橋今改板橋
  毓秀橋 名勝志在清溪水西相傳宋高宗為金人所廹航海由溫州過青田海潮直送至此
  仙人橋 括蒼彚紀在白雲山上崇禎處州府志白雲山前雙石聳矗頂有石橋人不可渉俗雲仙人橋詹寶仙人橋詩翠微隠隠徑迢迢丈室春深趣更饒滿院松花金席地半山雲帶玉橫腰竺天飛出西湖寺秦石驅來東海橋何處天風送靈籟不堪清耳聽簫韶
  竹客橋 名勝志在竹客嶺路通宣平故稱險塞水出東西坑為龍潭而橋翼於其上
  浄居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東四十里括蒼彚紀浄居之水出焉西山王子敬作十詠題其勝
  裕溪橋松陽縣志在縣東五十里水出黃家田有裕溪橋括蒼彚紀明萬厯六年知縣羅應兆建
  義渡橋 括蒼彚紀舊名五赤橋明𢎞治間邑人詹守之建隆慶六年圮知縣楊維新重建
  遂昌縣
  新嶺隘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北六十里山勢峻絶兩山如門北至衢州龍游唯一道可通明正徳間知縣張鉞以江西姚源之變因設寨焉
  謹按縣南八十里有貴義嶺隘縣西一百三十里有龍鼻頭隘皆明正徳間知縣張鉞設寨處又有礱口隘在縣西一百四十里坑西隘在縣西一百八十里因嘉靖間礦徒竊發故設寨守之
  雙溪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邑東一里舊名迎恩遂昌縣志元至大元年主簿楊廷瑞建後圯明宣徳五年御史潘岳改建又圯正徳初知縣邵文忠鳩石經始未幾代去知縣張鉞治之下為三洞門上覆以瓦屋凡五間鄭還為記
  國朝康熙五十年知縣繆之弼重建
  瑞仙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邑南七十步舊名登瀛又名披仙元至大三年達嚕噶齊安達拉建
  國朝康熙五十一年知縣繆之弼重修
  安定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南半里明正徳間里民成之橋首建亭扁曰清趣外復構小亭以憇行旅
  國朝康熙五十年縣學生李瓊藻等協力重建
  永安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北一里遂昌縣志俗稱東梅宋嘉定間知縣陳逵因木橋易朽募民疊石為址改書濟川之梁陳逵濟川橋記縣北二百步有大溪焉昔人為橋以濟涉歳久木腐前令欲改造無所費而止有獻䇿許富民輸金贖罪為費者予謂幸人有過以集吾事非政也濟人之心誰獨無之期日㑹議人徳吾語咸齎金來㑹一日得錢三十萬聞者願出所費以後為愧乃擇士之亷而才者司其事以有位望者董之掄工相地謀易以石中流沙瀨基下實則不崩工人慾盡屏去交木飛梁而虛其下唯兩石累土與木相資為固予然其言使畫成規修二十五步廣十分之一屋十有三間中與兩端為亭餘為廡翼為欄棟縻錢百九十萬而贏費日十二旬有奇不藉官助如期而成既壯且麗可經久遠橋舊名永安無所取義改題曰濟川之梁明萬厯十年知縣王有功修四十一年知縣林剛中重修崇禎丁丑橋壞知縣何廷棟修後邑令韓武復修至今堅固
  平政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碧欄橋下明隆慶元年知縣池浴徳因碧欄橋改建萬厯中令鍾宇淳復於舊所築石壘址鼎新建造改名通惠
  國朝康熙四十九年知縣繆之弼修
  三峰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十里崇禎處州府志明嘉靖九年道人募築石樑甫成隨圯道人復竭誠普化以成之有亭在橋東俗名三墩橋
  好村橋 崇禎處州府志一名攀桂橋在邑西二十五里即好川也
  永通橋 舊浙江通志古名桃溪橋在邑北四十里
  龍泉縣
  小梅隘 龍泉縣志在南一都距縣七十五里界慶元明正統間立
  謹按小梅隘在小梅嶺上東至慶元縣七十里南至福建松溪縣六十里為入閩之間道又吳岱隘在縣北七十里吳岱嶺上接松陽遂昌縣界正統中重置縣西七十里又有供村隘接浦城慶元縣界嘉靖中置又西二十里有鴉春隘亦接浦城界正綂中重置又武溪隘在縣東七十里武溪嶺上亦正綂中置接雲和縣界
  披雲橋 括蒼彚紀今名凌雲龍泉縣志舊在縣西萬壽宮西元庚子春指揮章蘊徳徙基於宮之東明洪武癸丑燬道會季道宗重建𢎞治間邑令潘祖紳重建嘉靖元年洪水漂沒三年邑令朱世忠募衆重建
  濟川橋 名勝志去縣三百步崇禎處州府志跨雙溪枕中洲埀南北兩岸舊名清化宋何執中易今名米元章書額橋之上有閣何才翁與眉山蘇軾遊西湖隅談及此蘇遂大書留槎閣三字賢良陳舜俞續題詩時謂閣之雄偉字之遒勁詩之警㧞號稱三絶元戊寅火後皆草橋明成化壬辰火正徳癸酉又火嘉靖戊子知縣朱世忠捐俸鼎建㑭義民管晟等為倡無何陞福州府同知乃以閣屬邑指揮吳克泰成之張裕濟川橋記龍泉治南舊有橋跨雙流計數百武始名清化今以濟川名中涌沙成洲構閣於上先已摧毀者再建正徳癸酉復罹孽焰長湖朱侯來宰斯邑召父老計乃亷各隅淫祠香田羨金翼以餘俸經始於嘉靖戊子春俾義民管晟等分任其事甃石以固址度木以植楹架柱而䕶楯壘墩使高以防水患砌牆間市以虞火災斧斤版幹子來聿興越歲餘侯擢福州少伯去以閣屬吳克泰己丑冬十有二月落成仍命曰濟川閣仍命曰留槎俯仰巒壑吞吐光景隠若鰲負望如蓬瀛由是往來稱便侯可謂說以使民知為政矣續處州府志萬厯二十七年夏壞於洪水是秋知縣章文標重建
  三思橋 括蒼彚紀去濟川橋數十武東荷池中有古龍壇池水紫碧色獨湫渦方廣仭許清冽宋嘉定戊辰四月湫中有異物如員魚俄而雲滃風怒驟雨傾盆魚躍去尾𩔖白蛇雨雹特甚後有投牒石馬龍井中祈雨者翼日牒出此湫雨亦隨足自後祈雨必先於此
  武溪橋 龍泉縣志在東二十一都括蒼彚紀明萬厯間知縣劉一德建鄉人鄭惟誼倡首
  鴈川橋 龍泉縣志在東二十一都白鴈口明正德間知縣葉竦委義民管晟重建
  松衢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四十里龍泉縣志明正徳八年義民葉愷張宏募建
  獨山橋 龍泉縣志在縣西十三都黃山明正徳丁丑張宏建
  永和橋 括蒼彚紀明萬厯五年邑人項訓等建永慶橋 龍泉縣志即井水橋在筆峰嶺下明永樂間義官季伯宗建
  慶元縣
  興賢橋 慶元縣志在雲龍門外為泉水之滙元大徳間達嚕噶齊於崇建於石龍寺門顔曰興賢明天順間壞知縣沈鶴因龜石為梁名曰詠歸嘉靖二十七年壞知縣朱芾重建萬厯三年知縣沈維龍再建十六年又齧於水崇禎十五年知縣楊芝瑞建改名楊公橋陳函煇楊公橋記邑治之北距城數武而近在昔雖有橋梁其再創於天順間者嘉靖末為河伯所潰迨萬厯初年復拓之尋就圮垂六十年於茲無有繼者姑熟楊公蒞任之朞月毅然引為己任經始於癸未歲孟夏以是年秋仲告成中竪一巍閣東北分建兩橋架屋計十九間其長計二十四丈廣計二丈一尺棟宇莊嚴丹彩宏麗勢若長虹橫掛於絶壁危淵之間葢自是而輿馬可通商旅可行褰裳之患息矣遂顔之曰楊公橋俾後之人顧名思義不且千百年猶如見公乎
  國朝順治五年左橋燬知縣鄭國位重建康熙八年邑人余世球修右橋及閣邑人姚鐸重建
  太平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舊名坑橋慶元縣志元至正十年火二十六年重建改名太平明嘉靖二十五年築城橋毀四十三年知縣張應亮從民請増開小水門改名水門橋崇禎間火續建
  攀龍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南慶元縣志明隆慶二年里人吳道揆建萬厯三十六年子俸重建
  國朝康熙二年孫麗明王眷王賔王鍾再建
  濛洲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二都元至元間建慶元縣志明嘉靖五年邑人葉享重建
  棘蘭橋 舊浙江通志在棘蘭司側慶元縣志明萬厯三年知縣沈維龍建
  黃荊橋 慶元縣志在寨後坑明洪武十八年建後壞永樂十六年邑人吳均平重建隆慶四年壞知縣朱芾重建
  槎溪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八都宋淳熙間建慶元縣志明嘉靖四十三年知縣張應亮修萬厯二十二年壞於水知縣鄧建邦重建改名通濟鄭汝璧槎溪橋記慶括巖邑也地當閩浙之交而八都離城二十里水勢迴旋葢水口所閼為邑孔道舊有橋興廢不一正徳間邑令何公鰲架木為之至萬厯甲午蜃水大發橋壞無存春夏之交溪流迅駛墊溺者衆往來病焉知縣鄧公捐俸首倡而鄉之士民咸樂於助疊石為墩者五每高二丈濶比高之數縮其半覆屋三十七楹礱甃精宻結構堅固民有攸濟矣橋成徵予為記尋壞今建草橋
  阜梁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九都竹口慶元縣志明永樂九年里人周喜初建嘉靖十一年通判周紳重建萬厯四年壞知縣沈維龍修建
  國朝順治間竹口居民重建
  雲和縣
  縣前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南雲和縣志知縣劉琛建
  桂林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萬壽宮前
  步月橋 括蒼彚紀在鳯山麓旋帶學宮縣治沙令橋 舊浙江通志在埀休寺西括蒼彚紀橋南倚溪之側有覺是亭邑人吳浩建
  梯雲橋 括蒼彚紀與沙令橋近
  祈豐橋 雲和縣志知縣林汪遠建祈年有應故名石門橋 舊浙江通志在縣東五里
  兼濟橋 括蒼彚紀通景寧邑人陳良言柳仲楷建七尺渡 嘉靖浙江通志在四都雲和縣志縣編渡夫四名
  謹按七尺渡在縣西三十里尺一作赤西至龍泉縣之武溪隘十里兩縣接境處也羣山四合溪流橫亙其中疊石架梁以通行者有間道達石塘及松陽至為險要
  石塘嶺根渡 雲和縣志在八都舊無船往來阻涉明嘉靖壬午知縣胡希銓歲編渡夫一名
  宣平縣
  三元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南一里宋景定初建明正徳甲戌重建王塤重修三元橋記距城一百二十里為宣慈鄉北抵金華南通甌海沿流浚源於樊岡春湍夏潦衝激悍駛涉者病焉宋景定間鄉之祝氏王氏鄭氏協力以建二橋厯年多壞於水火歳甲戌松坡王君子文好善勇義慨然勉承舊緒復捐金穀崇址於淵釃流為三道梁駕其上每長二十丈有竒每一丈有四翼以扶楯如其長之數而倍之翬飛輳集煙火相望普照寺覺菴圓上人白業宏願協衆皆樂施捨而王君子仁克敦祖訓又子以地遂捐衣鉢建佛堂於岸左又助田若干資湯茗暍日以飲行者於是橋與堂相與為無窮矣
  槐溪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東五里天順六年道士高希度建
  通濟橋 括蒼彚紀在縣南宋里人鄭嘉遯建歲久屋壞明景泰間同知鄭建主簿練敬同修尋壞於水嘉靖間知縣張僎縣丞宋鎬為石址橋屋改舊名通徳為通濟癸卯夏洪水復圮其半知縣蕭彥重修蕭彥重修通濟橋記宣平縣南有通濟橋初以木為之而屢廢嘉靖五年縣尹張君僎來宰是邑乃與二尹宋君鎬謀修之鳩材命工以石為基者五以木為橋屋者二十四梁成而張君擢興化府判宋君亦更餘姚去予至宣平縣之三年癸卯夏暴雨蕩溪而橋圯者半是秋予議重修捐俸金付諸尚義之士市木石趂寒沍而急舉焉甲辰夏四月橋則煥然復新矣
  杉坑橋 栝蒼彚紀始建前灣潘儀倡明隆慶三年大水衝圯署縣事縉雲敎諭劉瓚捐俸命儀之子正忠重修
  濟民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南六十里明洪武初里人祝伯思架木為梁景泰間推官黎諒重建天順四年奉御楊均保重修嘉靖間知縣蕭彥重建
  思恩橋 舊浙江通志在縣南六十里括蒼彚紀明成化初縣丞溫潤重建尋廢置舟以渡
  通仙渡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南三十里即三港渡路通郡城崇禎處州府志邑人祝宗捨田給之王深源三港渡記隸栝之縣七麗水為之冠隸縣之鄉十宣慈為之冠其途四通五達有津曰三港行者必經焉凡鄉之水皆㑹於茲素無舟梁之備是以旱乾水溢行人莫不告病有祝君希聖者鄉之好義君子也見而憫焉乃築室於津之陽擇謹厚者居之籍良田三十畝俾歳收其入水縮則架木為梁以利徒涉溢則具舟楫濟險灘且設茶以飲憇息之勞者於是行者若履平陸無墊溺沾濡之患莫不咨嗟歎息共稱其賢屬余為之記
  赤𡌧渡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西北二十里路通白㟁坑及松陽
  景寧縣
  龍首闗 景寧縣志在六都黃水坑去縣東二十五里
  謹按龍首闗地名黃木坑懸崕絶壑最為險要闗即龍腦橋水流峽中兩㟁陡絶架橋其上明嘉靖中以倭亂故設闗以備之又有龍滙闗在縣二都白鹿闗在縣一都俱嘉靖三十六年備倭知縣鍾夏嵩建
  黃垓隘 青草隘 崇禎處州府志俱可防禦過此為慶元縣
  謹按青草隘東有緑銅隘去縣東五十里與青田八都相接正綂間黃壇盜起守此拒之冦不能上又盧棲隘在縣東八十里與泰順縣小堰相接蜂桶隘在縣東南八十里又南十里為石佛隘與泰順之平寮相接明嘉靖間倭陷泰順莒岡守此三隘以卻之
  上橋 景寧縣志在縣治左
  下橋 景寧縣志在縣治右相傳有仙人臥橋上以扇揮蚊至今上下半里蚊皆不集遭焚久廢
  國朝康熙四十四年重建改名睡仙橋
  聚仙橋 括蒼彚紀在縣南十里湯夫人靈應仙蹟在焉
  洪嶺橋 景寧縣志在縣北十里適府必由之路山水暴溢民艱於涉明隆慶五年知縣陳嚴之始設木橋民便之
  白鶴橋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南四十里建時有羣鶴來集故名
  渤海橋 舊浙江通志在縣北四十里
  沈莊橋 景寧縣志與雲和接壤適府必由之路明隆慶間邑民黃五掘地得金捐建
  浮傘渡 括蒼彚紀在縣西大均潭馬女仙常以傘渡故名鍾夏嵩浮傘渡詩古渡春雷動桃花浪欲生片雲三島遠孤嶼一潮平樹繞神仙國溪通錦繡城橫舟頻擊楫莫負濟川名















  浙江通志卷三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