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三結合」中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三結合」中學

——婺源縣中雲公社「五·七」中學的調查報告
上饒專區革委會報道組
1970年2月1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江西婺源縣中雲公社「五·七」中學,是為本公社培養農業技術人材的中等學校。實行教學、生產和科學實驗三結合。

這所學校是在去年四月創辦起來的。開始創辦的時候,對學校辦在那裡,應該怎麼辦,有過一番激烈的爭論。為了統一認識,公社革委會先後舉辦了多次社、隊幹部學習班。大家通過學習毛主席和林副主席有關教育革命的教導,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一致認識到,學校辦在那裡和怎麼辦,這是關係到學校走什麼路,培養什麼接班人的大問題。過去由於劉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學校都辦在城市集鎮,講「正規」,貪大求洋,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脫離政治,脫離群眾,脫離實際。我們現在辦學校,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必須結合當前三大革命運動來開展教育革命,把學校辦在三大革命鬥爭第一線。認識統一了,就把學校辦在公社農業服務站內。在貧下中農的直接管理下,「站校合一」,建立統一的、一元化的領導班子,把教學、生產和科學實驗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學校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輝道路,不斷前進。

教學、生產和科學實驗三結合[編輯]

中雲公社「五·七」中學在貧下中農管理下,根據毛主席關於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的偉大教導和農村三大革命鬥爭的需要,堅持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和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

(一)教學和生產勞動相結合。

「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遵照毛主席這一偉大教導,中雲公社「五·七」中學首先把教學和生產勞動緊密地結合起來。這中間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小撮階級敵人看到革命師生經常參加勞動和在田頭講課,就煽風點火,說什麼「學校不象個學校,生產隊不象個生產隊,洋不洋土不土的,象個什麼樣子!」一些受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毒害較深的師生,剛來學校的時候,經不起風吹、雨打、太陽曬,擔心「吃了苦頭,荒了學業」。針對階級敵人的破壞和一些師生的活思想,貧下中農組織師生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勞動人民要知識化,知識分子要勞動化」等教導,提高了思想認識,識破了階級敵人的陰謀詭計,堅定了走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道路的信心。

一般情況下,他們堅持以現場教學為主,以課堂教學為輔,把稻田、茶園、果林、菜地、養豬場、養魚場做為大課堂。在職教師結合生產實際,從理論上進行講解,兼職的貧下中農教師用豐富的實踐經驗加以指導,學生邊勞動,邊學習,理論與實際掛鉤。例如,學習防治水稻病蟲害,貧下中農就把師生帶到稻田去,把發病的禾苗做為活教材,由在職教師分析禾苗發病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由兼職的貧下中農教師用豐富的實際知識進行指導。然後,貧下中農和師生一起用農藥進行殺蟲滅病。這種現場教學,學生看得見,摸得着,學了就用,很快就掌握了水稻的一般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二)教學與科學實驗相結合。

隨着農村三大革命鬥爭的需要,中雲公社「五·七」中學,在教學同生產勞動結合的基礎上,又和科學實驗結合在一起,把教學、生產和科學實驗變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他們進行科學實驗的方針是,緊跟形勢,緊密配合中心工作,為推動當前農村三大革命鬥爭的發展服務。科研成果首先經過試驗和示範,然後在農村加以推廣。

江西省革委會發出在農村大力推廣糖化飼料養豬、發展農業生產的號召後,貧下中農兼職教師,立即組織革命師生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教導,學習有關糖化飼料養豬的知識,發動師生自己動手做中粬,在自己的養豬場進行研究和試驗。試驗成功以後,一方面邀請附近社隊的貧下中農來校參觀學習;一方面分成戰鬥小組,奔赴橫杈、方村等大隊宣傳和推廣。

在推廣學校科研成果的過程中,他們吸取貧下中農的先進經驗,豐富自己的科研內容。到方村大隊的戰鬥小組,發現當地貧下中農用金蕎麥草做中粬,對生飼料進行糖化,效果較好。革命師生吸收了貧下中農的好經驗,和貧下中農一道進一步進行研究,經過反覆試驗,終於用金蕎麥等五種草,製成一種發酵快、成本低、豬長膘快的中草粬,既豐富了學校的科研內容,也為公社發展養豬事業作出了新貢獻。

貧下中農歡迎「三結合」的學校[編輯]

中雲公社「五·七」中學創辦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已經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貧下中農熱情地讚揚說:「學校辦在黃土崗,三大革命戰場當課堂,學習生產相結合,《五·七指示》放光芒。」通過實踐,中雲公社貧下中農和學校師生深刻體會到,這種「三結合」學校有這樣幾大好處: 一、更好地落實了毛主席關於「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的偉大指示。

「站校合一」後,原農業服務站的貧下中農直接參加學校管理。站、校建立了以貧下中農為主體的統一的領導班子,並從服務站選派兩名貧下中農代表,專門負責學校的斗、批、改。他們和站里所有的貧下中農,都是學校的政治指導員和「赤腳教師」,經常對師生課堂教,田頭帶,進行生動的活的教育。這樣,學校的領導權就更直接、更牢固地掌握在貧下中農手裡,便於把文化教育陣地牢固地占領下來,用毛澤東思想把它改造過來。

二、更有利於師生的思想改造。

「站校合一」,貧下中農直接管理學校,學生和專職教師同貧下中農朝夕相處,一起學習毛主席著作,一起勞動,一起搞科學實驗,一起批判資產階級,可以隨時隨地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學習到貧下中農無限熱愛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思想感情,愛憎分明的無產階級立場,一心為公的優秀品質,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辦學以來,經過貧下中農言傳身教,大部分師生逐步成為思想紅、學習好、愛勞動、作風過得硬、受貧下中農歡迎的知識分子,他們當中有百分之六十被評為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和「五好」戰士。

三、便於培養貧下中農所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材。

「五·七」中學的學生,不僅政治思想好,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他們說得來,做得到,能文能武。在學校,他們既是學生,又是生產戰鬥員、科學實驗員;在生產隊,他們既是社員,又是農業技術推廣員和普及農業教育的輔導員。他們沿着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教育革命路線,正在被培養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四、為農村培養又紅又專的技術人材,推廣和提高農業先進生產經驗。

這所學校創辦後,開辦了各種學習班,為大隊培養了一大批種子員、查蟲員、獸醫員、糖化飼料飼養員。由於站、校緊密結合各個時期生產的中心任務來開展科學實驗活動,農業生產需要什麼就試驗什麼,所以,科研成果能夠迅速推廣,及時為農業生產服務。同時,站、校能把社員的先進經驗及時加以總結提高,使之發揮更大、更廣泛的作用。在辦學後半年多的時間內,他們已經成功地試驗並推廣了糖化飼料養豬、塑料薄膜育秧等經驗和二十二個早稻良種和七個晚稻良種。此外,他們還幫助各大隊建立了十四個良種繁殖隊和農業服務組,為全公社的三大革命鬥爭作出了很大貢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