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清稗類鈔/0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清稗類鈔
◀上一類 動物類 下一類▶
維基百科 參閱維基百科中的:動物
維基大典 閲文言維基大典文:動物

動物

[編輯]

  動物為有機物之一,與植物同稱生物,有知覺、運動、營養、生殖之機能。下等者,由單細胞構成,與下等植物不能顯別。高等者,由種種細胞構成,複雜特甚。種類繁夥,在世界中之總數,達三十餘萬種。今舉分類法之最普通者列於下。

  動物界之分類:一,脊椎動物,為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二,節足動物,為昆蟲類、蜘蛛類、多足類、甲殼類。三,軟體動物,為頭足類、腹足類、瓣鰓類。四,蠕形動物,為環蟲類、圓蟲類、扁蟲類。五,棘皮動物,為海膽類、海星類、沙噀類、海百合類。六,腔腸動物,為珊瑚類、水母類。七,海綿動物,為石灰海綿類、非石灰海綿類。八,原生動物,為肉質蟲類、微水蟲類、胞子蟲類。

動物互以精神注射

[編輯]

  俗傳蛇能吸蛙,蛙不少動而坐待其食,故云蛇有毒腺,蓋猶是精神凝攝注射故耳。而猛貓伏鼠,鼠常待其食;蟾吸蠅,自入其口,理亦同也。日本宗教大家藤田靈齋曰:「世往往有觸大蛇,或其他動物毒氣而斃者,吾人所常聞,不外此動物所蓄忿怒之情,以襲人精神之虛而已。」

動物可種

[編輯]

  秦之北附庸小邑,有羔羊自然生於土中。候其欲萌,築牆繞之,恐為獸所食。其臍與地連,割絕則死。擊物驚之,乃驚鳴,臍遂絕,則逐水草為群,即今所謂骨種羊也。張守節嘗在秦中,問鄂爾多斯貢使,所說亦同,並雲此種皆以羊骨種成之,恐古亦當然耳。其種之之法,取羊骨以初冬末日埋地中,初春末日為吹笳咒語,即有小羊從地中出矣。

  乾隆時,盛京將軍某駐關東,其地向無鱉、蟹,惟軍署頗多此物。有異之者,請於將軍,將軍笑曰:「此非土產,乃予以人力種之。」法用赤莧搗爛,以生鱉連甲,剁細碎,和青泥為丸,置日中曬乾,投活水溪畔。越七日即出小鱉,取置池塘中養之。欲得螃蟹亦以此法種之。

  閩人濱海種蟶,有蟶田,亦曰蟶埕。蓋蟶產卵期在春冬間,孵化後,常隨海潮飄至他處,聚於淺海之岸,稍長,即須移植,故種蟶者常買蟶苗於他岸也。

  蚶田,飼蚶於近海之田,待其長大以收利者也。浙東之奉化、福建之莆田皆有之。

  有種蠣者,以殼為灰,按時投之,翌歲,蠣叢生矣。

  吳中人鬬蟋蟀,有大將軍、將軍之號。大將軍死,必以金為棺,將軍死,必以銀為棺,瘞於後園,則來歲於瘞所復生者,仍勇猛異常,俗謂之種蟋蟀。

老道士蓄動物

[編輯]

  康熙時,交趾老道士某結廬潮州之金石,年百歲矣。蓄動物,皆小。有一雞,大如么鳳,置枕中,鳴即覺。一猢猻,小如蝦蟇,以線繫之幾。一龜如錢大,置金合中。東莞令錢蔗山大令以塏曰:「雞,陽精也;猢猻,心猿也;龜,神靈而服氣也。皆小者,損之又損也。」

南海子動物

[編輯]

  南海子產麃、鹿、麈、黃羊之屬,雉、兔尤多。

新疆動物

[編輯]

  新疆伊犁、巴里坤、喀喇沙爾、南山等處,歲產馬五萬餘匹。天山南北路所產之羊牛駝尤夥。至和闐、洛浦、皮山等處,其毛可為氍毺、毾㲪、㲨之屬,鏤文錯采,斕然奪目。歲輸英、俄屬地,可四五千張之多。

  獐、鹿、雉、兔,所在多有,惟大頭羊不易捕得。

內蒙之獸

[編輯]

  內蒙古之駝馬牛羊,孳生甚繁。馬以烏珠穆沁旗、喀爾喀左翼旗產者為最佳,雄駿善走,土默特、敖漢所產顛馬次之,四子王旗、喀爾喀右翼旗產者,軀小力弱,為劣。牛、駝以西盟產者為最肥壯。牲畜不餵養,放青而已。冬日草枯則瘠,夏日草盛則肥。牧人乘騎持竿而牧,一人可牧馬五百,或牛羊千頭。牲畜戀群,不至奔逸,且按戶有牲,亦無攘竊之患。

黑毛獸

[編輯]

  黑毛獸產於團頭山,身長半尺許,毛黑色,長四寸許,其行如飛。

天目山之獸

[編輯]

  乾隆時,有僧志定者,居餘杭天目山。山深處亙一二十里,榛莽森列,無道路,產沙木,可為枋。豪豬多構巢樹隙,為木工所患。某年忽絕跡,不知所往。山民喜,乃大縱斧斤。有匠某入一荒谷,見一物為藤罥死於樹上,視之,狀如牛,大逾倍,遍體皆短角,長二三寸,灰黑色如羊,角數以千計,頂上一角,紅如血,長二三尺。蓋巨藤多蔓大木,此獸偶從崖上誤躍而入,角為藤纏,四足架空。且藤性柔韌,無所施力,卒致餓死。始知豪豬悉為所啖,究不知此獸何名也。

海鹽八團之獸

[編輯]

  乾隆甲寅六月朔日,海鹽八團大雨雹,海潮既退,有獸涸於轍灘,長可八尺餘,色純黑,毛如海虎,尾尺許無毛,四足如魚刺,頭如駱駝,牛眼,口若塗硃。以梃擊之,不動,以刀示之,則垂淚。土人舁至海口,遂躍入海中。

猩猩

[編輯]

  猩猩,體長四尺許,赤褐色,形狀類人,面稍裸出,手垂及地,牡者顎有鬚,下肢頗短,故不善行立。產於蘇門答臘、婆羅洲諸島。其產於非洲者,長五尺許,毛黑而面黃,鼻小而口大,曰黑猩猩,能以全足底附地直立。又大猩猩長七尺,嘗至我國。青海所產之猩猩,毛黑褐色,牝者脣赤如硃,長僅二尺餘,無巨種。性靈警,常升樹作怪聲嚇人。遇獵者,則寂然不敢動,伺機而遁。多產於那木山一帶。

毛人

[編輯]

  長白山之大苗溝內多毛人,遍體皆毛。或曰即猩猩也。

野婆

[編輯]

  邕、宜以西有南丹諸蠻,皆居窮崖絕谷間。有獸名曰野婆,黃髮椎髻,跣足裸形,儼然一媼也。上下山谷如飛猱。自腰以下有皮,累垂蓋膝,若犢鼻。力敵數壯夫。喜盜人子女,然性多疑,畏罵。已盜,必復至失子家窺伺之。其家知為所竊,則集鄰人大罵不絕口,往往不勝罵者之眾,則挾以還之。其群皆雌,無匹偶,每遇男子,必負去求合。嘗為健夫設計擠之大壑中,展轉哮吼,脛絕不可起,集眾刺殺之。至死,以手護腰不置。或剖之,得印方寸,瑩若蒼玉,字類符篆,不可識,非鐫非鏤,蓋自然之文,然亦竟莫知其所寶何用也。

[編輯]

  猿,同猨,形狀類人,能坐能立,四肢皆如手,各有五指,前肢長於後肢,無尾。性慧,善模倣,溫和相愛。有獼猴、長尾猴等數種。猿與猴本為同屬,惟猴類有頰嗛,且有臀疣及短尾,猿類無之。以人類學言,猿類人,猴類犬,是為猿、猴之別。

黑猿

[編輯]

  衡州城中有一巨黑猿,項繫金釧,相傳為吳三桂府中所豢。至夜,輒入民家竊食,遺毫數十於甑端,其家即發財鉅萬。乾隆時,此猿猶在,每以孟秋月出,踞北樵樓上,嗥四五聲,遂逸,歲以為常。嘉慶初,有野僧取其金釧,遂不復見矣。

[編輯]

  狨,一名猱,猿屬也,善援木。產甘肅慶陽山中,隴人呼為金絲犼。粵東山中亦有之。毛黃如金,細軟溫煖,製為裘,可禦嚴寒,袪溼疾。厥值綦昂,不易得也。其產於四川者,能食猴。鼻孔向上,見雲起,聞雷聲,即趨避隱處,取樹葉覆鼻,雨少滴入,輒死。

獼猴

[編輯]

  獼猴又名沐猴,亦稱猢猻,面赤色,有頰嗛,毛灰褐色,臀疣裸出,尾短,性善怒。產四川、廣東山中,畜之可馴。

禮猴

[編輯]

  康熙末葉,陽朔廣文王某嘗蓄一猴,極馴擾。客至,為送煙,一手持筒,一手持火焠,吹畢,跪後,兩足拱前,兩手作叩頭狀而去。人因呼之曰禮猴。

墨猴

[編輯]

  陽朔縣產墨猴,大如拳,毛作金色,兩目爍爍有光,能於筆筒中盤曲而睡。置之書案間,欲使磨墨,則叩案數下,猴即奮然迅出,跪於硯旁,以兩前足捧墨而磨之。使之止,即止。見几上蠟蟻,即捉食之,無或脫者。且能於花盆間拔草捉蟲,搜剔殆盡。性喜飲水,即長日,惟以果飼之。或先以至澀極辣之物入水中,迫之使飲,即挖口磨舌,躁擾不寧者累日。自後見水,即閉目搖首,不敢飲矣。康雍間,蒼梧太守永常曾蓄其一,歷試其技,果然。

猴為羅某供役

[編輯]

  餘杭、臨安、武康諸山多產猴,山中人皆蓄而役使之。有羅某者,臨安巨室也,得一猴,自其雛時,即教以雜事,甚靈慧,灑掃則地無纖塵,拔草則根株齊起,煎茶執爨,皆熟習焉。因使承值書房,澆灌花卉,凡枝葉間之蟲蟻,皆一一搜剔無遺。且能握管作粗筆畫,無不肖。

猴受齋

[編輯]

  餘杭之天目山多猴,欲齋猴者,先往韋陀廟燒香陳祝,謂某日來山齋猴,寺僧為之懸牌曉示。屆期,主人買饅頭一千枚,置於廟外隙地。清晨,群猴畢集,有一極老者,白髯尺許,傴僂至。旁有二猴,亦白鬚,相與扶持而來,群猴跪迎。老者南面就地坐,群猴拱手亦坐,寂然不譁。二侍者捧饅頭獻老猴,老者食,然後群猴共食。食畢,向主人叉手拜謝而去。梁履素孝廉親見之,告袁子才。子才欲往施齋,以路險草深,不果往。

猴以石擲人

[編輯]

  溫州雁蕩山靈岩寺之左側,有谷曰棲賢,谷中群峰矗立,高可百丈。重樓峰之下,為隱龍障之頂,懸崖突出,約五丈許,人行其下,仰不見天。障旁瀑布飛流,曰小龍湫。瀑下有潭,不甚巨。其畔有岩,橫亙如席,旁刻有「鄭文公會文處」六字。鄭文公不可考,而此岩則因以會文得名。地處幽僻,游者罕至。光緒戊戌夏,有甲乙二人偕至瀑布下,納涼於會文岩上。方談笑間,忽一石飛至,粗如杯,正中甲腿。甲乙大驚,以此間無行人,何來飛石,大愕。旋又來一石,閃乙耳旁而過。乙急從石來方向察之,瞥見隱龍障有一猴,絕高大,正俯首拾石。乙招甲急躲入障下,已為所見,幸在懸崖,四旁無路可通。在障下約一小時,乃作歸計。甫出障,障上之石如雨下,復躲入。逾時再出,石下如前。如是四五次,日暮矣,猴遠去,始免於禍。

貜父

[編輯]

  貜父,產蜀中,俗謂之馬猴,狀似獼猴而大,毛色蒼黑,長七尺,人行,健走。相傳遇婦女必攫去,故名。

人同

[編輯]

  喀爾喀有獸,似猴非猴,漢人呼為人同,番人呼為噶里。往往窺探穹廬,乞飲食,或竊取小刀、煙具之屬。被人呼喝,即棄而走。

獅子

[編輯]

  獅子,猛獸也,產非洲及南美之巴西國,身長至七八尺,頭圓而大,尾細長,毛黃褐色。雄者有鬣,雌者似虎。吼聲達數里,群獸聞之,無不懾服,故稱為獸中之王。古亦作師子。相傳康熙時,西洋某國曾遣使入貢,聖祖命繫之於後苑,旋復逸去。

熊羆

[編輯]

  熊毛色或黃或黑,項下有白毛,形如新月,足粗大,前短後長,能攀援登樹,東三省產之,人呼為黑瞎子,以其睫狹而額毛蓊覆故也。偶入田壠,拔蘆穄而腋以肘,再拔再腋,則前腋已落,蹂躪徧阡陌,所獲不過一二莖而已。

  羆大於熊,毛色黃白,頸長腳高,多力,能拔樹木。遇人,則人立而攫之,俗呼為人熊。東三省亦有之。

  熊羆多喜穴居,熊或藏身於空樹中,氣熱薰蒸,冰雪消融,俗稱為坐硐。獵人悉其所在,投以木塊。熊接入,墊坐股下。再投再墊,漸以增高,俟其頂與樹口平,以斧力斫之。若木塊稍大,填塞硐口,可從旁鑽刺以斃之。否則雖彈丸洞胸,血流腸出,尚能掘泥土以塞傷口,奮追擊者致其命,故雖精於鎗技,獨力不足以勝之。

  熊與虎鬬,必先闢戰場,拔盡周匝樹木,蹲伺不少動,一若矜其力之猛大者。虎眈眈林木中,不輕出,飢則覓食果腹,俟熊疲,始出鬬,吼哮風從,山鳴谷應。惟熊以力鬬,力鬬恆敗;虎以智鬬,智鬬多勝。獵者遇之,輒先殪虎,蓋熊蠢不知遁,可兩攫獲也。

  遇河流,牝熊欲攜乳熊渡之,往往先啣其一去,復取大石壓乳熊於岸畔。若為時稍久,恆致壓斃,或為人所攫。

  熊升樹,知上不知下,直及樹杪而跌。跌復上,上復跌,一若練習其憨健之體力者。

  青海亦產熊,體肥大,竪其後趾,直立如人,長者達一丈以上。分人熊、狗熊二種。人熊掌圓,能植立半晌,坐於石,前掌不據地,身無臭。狗熊掌長,蹲地而坐,坐亦不能久,臭逼人。

  熊性猛力強,能攫取牛馬以為食,嘯聲震林木。善營巢,於石壑中架木為柵。善養羞,不專肉食,穴中積奇花異果。每屆嚴冬,即不動不食,蟄居如半死,謂之冬眠,舌舐其掌不休。俗傳熊掌其一可食,牡左牝右。其一不可食,以冬日常掩其臀也。或雲,後蹄肉粗,前二掌無不肥。其體純陽,毛質堅而尖氄厚,年老者方能寢,壯年人不宜也。

熊挾人至洞

[編輯]

  有某者,嘗自玉門關外偕某東歸,一日,行深山中,突值熊,圖匿弗得,遂被挾去。瞬抵一洞,門阻巨石,熊則釋人舉石,洞門啟,以二人置其中,仍掩石而去。時其一人委頓於地,以石隙有日光透入,知此洞頗廣,而貯有羊數十頭。方擬奔逃,瞥見洞隅尚有一熊,坐而假寐,因以匕首刺中熊目。熊遽以掌撾中某面,某負痛急走。熊則大怒冥搜,每索一羊,則憤裂之。斃十餘羊後,忽悟非某,置弗更裂。某惟於羊群後躡足卻走,偶遇石罅,可容人越,遂奮身以出,竟獲更生,惟同行者不知何若矣。此光緒時事也。

狗熊

[編輯]

  狗熊,即《爾雅》所謂「熊虎醜,其子狗」者也。嶺之南,熊有三,狗熊居其一。

熊霸

[編輯]

  長白山有熊霸,前身如熊,後身如豕,其力遠過於熊豕,味較野豬為肥美。然不多見,蓋係熊豕交合而生者。

熊膽

[編輯]

  長白山之熊,膽有銅膽、鐵膽、草膽之分。銅膽作金黃色,最佳。鐵膽之色灰黑,次之。草膽則相去遠甚。且膽隨月之盈虧為消長,月之十五以前者,力足而體重;十六以後者,力虧而體輕。臥倉者尤佳。夏日食之有腥。

食鐵獸

[編輯]

  食鐵獸,似熊而小,以舌舐鐵,須臾便數十斤,即《爾雅》所謂貘,謂其能舐食銅鐵者也。貘通作貊。

一千三百餘斤之羆

[編輯]

  康熙時,聖祖幸口外打圍,遇二羆,人不能勝,召獅子攫得之。老獅力盡而斃,小獅亦逸。其羆皮實之以草,置雍和宮殿庭,懸牌於腰間,一重一千三百餘斤,一重八百餘斤。

貔貅

[編輯]

  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遼東人謂之白羆。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連舉之。

[編輯]

  豺,亦作犲,與狼同類異種,狀如犬而身瘦,毛黃褐色,口吻深裂,尾長下垂,其身有臭氣,吠聲能聞於遠,性之殘猛與狼同。產於青海者,土人呼曰木狗。其種少於狼,而皮毛較粗,不如狼皮之適用。

[編輯]

  狼,狀類犬,毛色深黃,頭銳喙尖,耳尖直立,脊毛長,頰有白色小斑點,後足稍短,尾粗大下垂。性猛惡,饑則襲人,常食哺乳類、鳥類動物。產於蒙古者,毛色蒼白,間以黑色斑紋,嘴較寬。產於青海者,土人呼曰山狗。食屍多者,毛作紅色。出入成群。

狼噉人

[編輯]

  齊、魯間故多狼,每藏深林中。瞰人獨行,躡足尾其後,舉前足加人肩,人回顧,則嚙喉,斷其喉管而死。然性甚怯,見兵器,則遠遁,故行旅皆佩刃以行,覺有物加於肩,出刃揚之,狼遂他去,人不敢追,狼亦不敢復來也。有輿夫夜行山中,忘攜兵器,行數里,狼來,輿夫不敢返顧,亦不敢前行,窘甚,乃以兩手握其足。狼撐持,不得脫,張口嚙之,輿夫下伏以避之,狼首乃在輿夫頂上。輿夫急起,以頭頂其口,負狼而行。狼初尚以後足踢輿夫背以求脫,輿夫持之益急。久之,狼不動,輿夫疑其詐,不敢釋。及家,家人紛執之,則已斃矣。

狼為犬所斃

[編輯]

  桐城西鄉狼最多,某家畜一黑犬,秋日,小兒戲場圃中,狼從容自外入,村人亦以為犬也,不之覺。狼矙人不備,亦弭首搖尾作犬狀,潛近小兒。犬望見,遽遮以身。狼左右伺之,犬亦左右遮之。盤旋良久,小兒駭而號,犬亦狂吠。眾聞聲趨至,狼自竇逸,犬自後嚙斷其脛,遂獲之。犬背創於狼,血淋灕然,未幾亦斃。

狼得間搏人

[編輯]

  夏夜,村婦攜兒納涼,狼起於前。婦抱兒,走且呼。狼追及,躍撲婦肩,婦不顧而前趨。村人以火至,則懷中兒已失其首矣。蓋狼之來也馴如犬,得間則搏,鷙於虎,其脫也,狡於狐。雜犬中,人往往不辨,惟犬識之,輒吠而逐。然非人助之,為力終不敵狼也。

狼貪食豕而斃

[編輯]

  關東未闢地多虎狼,民患之而為備。一婦高懸豕肉於土窗上,侵曉,狼至,方狂嚼間,婦以最利鐵槍由窗洞其腹,斃。鄉人得此法,斃狼甚多。

狼叩門

[編輯]

  道光戊戌,淩循南宰宣化之龍門縣,縣治多山,時有狼患。庖丁某暇日假歸,夜聞叩門聲,出視,久之不返。妻喚之,不應,呼兄嫂同出視之,則有一狼方倚牆人立,某雙手扼其喉,見人若不相識,猶扼喉作用力狀。眾視狼已斃,喚某問故,曰:「頃聞聲開門,則狼人立相撲,乃伺隙扼其喉,以急迫,忘呼救,不意狼之遂死也。」

狼為胡某所賺

[編輯]

  遼東多狼患,嘗百十群行於途,行人或遇之,輒飽饞吻,雖寸骸點血,無倖存者。土人設陷阱、置火銃謀捕獲,而狼殊狡詐,每望阱卻避,從無蹈其機者。轟以火銃,煙未消而狼已近,捕者反為所傷。土人雖苦之,顧莫可如何,惟相約途行者必結伴持械而已。有胡粢如者,吉林新城人,以負販為業。宣統辛亥冬,自新城販鞭爆十餘萬歸,時將日暮,途經雞楓山,遙見狼數十頭,自山中出,伸舌露牙,盤踞於道。胡急反奔,群狼逐之。胡狂奔十餘里,見道旁有莊院,雙扉虛掩,推入覘之,室無居人,僅一院落,蓋土人堆置新割麥處也。念避此,必為所困,反身出。見門首有麥團,高六尺許,乃躍登顛而息,伏其奧以覘群狼之趨向。群狼既隨胡後,胡左,左之,胡右,右之。逐至此,知被逐者必避於此室也,果相率竄入。胡急由團顛躍下,反闔扉,縛以束鞭爆之繩,手力引之。徐出袋中火柴,燃長鞭萬餘,由牆頭擲入。群狼竄入室,忽聞此絡繹連珠之聲,煙塵障眼,遂自相踐踏。不一時,數十狼相繼斃於莊院。爆聲罄,胡亦倦,遂倚門而寢。及覺,天已大明,院中杳無聲息。入視之,群狼枕藉於地,數之,得三十有八,大喜,次第負之歸。時狼革價昂,每具可值十餘金,因分餽其肉,而貨其革,家遂稱小康。

老更官

[編輯]

  東三省之乳頭山有獸,皮似貓,形似犬,長尺餘。山中之獸,無不畏之。其溲能害百獸,蹄若沾之,立即潰爛,惟不傷人。獵夫見即餵養之,夜間山中露宿,獸不敢前,故人呼之為老更官。

[編輯]

  虎,猛獸也,形似貓,全身長五六尺,毛色鮮黃,而有黑色條紋。性凶殘猛悍,食他獸畜,並傷人。寒帶、熱帶皆有之,產於東三省者,毛密而厚,其皮可作坐褥。而貴州之遵義亦多虎,有四種。斑虎與常虎文質同,黃毛虎無黑文,簑衣虎毛長被體,如簑衣狀,刀箭不能入。而朱虎最獰,康熙時,嘗於綏陽村落間二日齧三十七人,其毛殷紅,如猩猩氈。

水虎

[編輯]

  《爾雅》:「虎有角,能行水中。」而不知水中實有虎也。康熙時,朱鹿田曾見松江提督養一虎於池,以鐵柵圍之,曰水虎,飼以魚蝦,不食他肉。

艾虎

[編輯]

  海城蓋平有獸曰艾虎,身之大小類墨猴,而其形其毛,與虎無異,亦能吼撲作威。夜臥於小扁葫蘆中。夏日,室有此物,則蒼蠅皆遠避。凡遇宴會群集之處,輒置坐側。而文人几案間皆蓄之。價不甚昂,惟調之使馴為極難耳。

虎聞吳虛壑痛哭而走

[編輯]

  吳虛壑,名懷,始安人。嘗夜讀有感,撫案痛哭,聞窗外有物騰突去叢薄,作摧裂聲,簌簌動人。次日見籬上虎跡,大小不一,谷口農家之犬豕皆為虎攫去,蓋虎聞虛壑痛哭而驚走也。

孫爾異馴虎

[編輯]

  秦州孝廉某以赴試京師,出殽、澠間,遇其同年某,亦應試者,並轡清談,不覺已過宿站。俄而暝煙四合,不辨途徑,騎入萬山中,四顧,但林木峰巒,聞熊咆虎嘯,心膽殊怯,徘徊將終夜,馬力亦不支。望巖下若有光者,趨就之。相去數武,乃辨為虎目也。虎見人,伏如故。孝廉大懼,馬亦戰慄不能起。方欲轉覓來徑,忽巖下有聲曰:「夜深道險,諸君前途恐有不便,盍就此少息耶?」孝廉卻步回顧,視蹲虎之旁,一人立焉,軀幹修偉,虯髯若戟。孝廉疑為仙,則趨前曰:「仙師,仙師!」其人笑曰:「我亦人耳,何仙為!」足蹴虎曰:「荷奴為客先導。」虎徐起,鼻嗅主衣,若貓犬者,乃搖尾行,其人招二孝廉從之。兩馬者,牽之亦不起,其人顧孝廉曰:「聽之,明晨來收可也。」從山石中行,可半里,有茅屋三楹,烹芋栗餉客。二孝廉皆飢乏甚,飽啖之,有餘味。主人自言:「孫姓,名爾異,故山中人也。幼年行獵山中,嘗得虎雛,抱以歸,畜而弄之,名曰荷奴。已而虎長,竟馴狎如家畜。一歲,家病疫,父母皆死,一身孑然,與虎為伴。時伶仃孤苦,負債尤纍纍。族兄某,亦一債主也。所欠纔十數千,而迫脅甚至,父母故衣數襲,欲取以償宿逋。念此為先人遺物,不忍予,因相爭奪。族兄怒,挾十數人來,將痛毆之。虎臥屋後,忽大吼而出前,爪搏族兄,裂之,血流滂沱,眾驚散。己身不得已,隱此山中,賴虎每日搏獸供之,得自給。終日在荒山中,樵夫而外,不見一人,數年於茲矣。」孝廉問其地,乃歧入陸渾山中也。明晨,孝廉去,以問山下人,則昔年果有此人此事,但入山數年後,不復聞消息,不謂其尚存也。孝廉試歸,過山下,再問之,山下人則曰:「曾訪數次,杳無蹤跡,疑其得道矣。」

蔣叔南搏狗頭虎

[編輯]

  溫州雁蕩山產一獸,全身為虎形,頭略小,類狗,人呼之曰狗頭虎。威猛不及真虎,而兇狠過之。喜搏食牛羊,牧者常戒備。狗頭虎見人眾,亦無懼,且往往被其傷害。淨名寺門臨吉星溪,溪有橋曰吉星橋。橋之南有牆,高丈許,直對岸之山下,牆以內竹木錯雜。蔣叔南嘗讀書於寺,某年春,一日午飯後,倚欄縱眺,瞥見隔溪竹林中有一獸,狗頭虎也,黃毛蒙茸,止於林中,搏一羊,吮血嚼肉,呼同侶共觀。時有周某欲撃之,謂若能獲得,作下酒物,豈不大快。蔣與同侶五人乃各擕堅木棍以出。蔣力較諸人強,遂繞道伏於橋之南端牆側,蓋預知其必向此而行也。周率三人出大門,大聲發喊以赫之。虎乃棄殘羊向橋而奔,蔣舉棍突起,撃中其耳府。耳府鼻觀為獸之要害,最易受傷之處也。虎大吼,回身躍牆出,超過四丈餘地。五人亦大喊追之。虎沿溪狂奔,溪中白石纍纍,有粗如杯者,大如碗者,被虎爪打擊,若彈丸之出於礮口,嗚嗚四射。適一老人肩物止路旁,警告蔣曰:「君等無火器,欲與之搏乎?」五人聞言大懾,勇遂頓減,為之木立。虎漸奔漸緩,向溪東十井阬而去。至阬口,頻頻回顧,其目光炯炯,雖距離較遠,尚極可怖也。

金香國殺狗頭虎

[編輯]

  金香國家雁山東內谷之芳垟村,其豚柵旁有柚樹一,大可合抱,倚牆而植,與牆相距僅尺許。一夜,有狗頭虎經牆外,聞豕鳴,即自牆外躍入,正落於柚與牆之空中。牆以亂石砌之,厚數尺。虎腹部柔軟,樹又上銳下豐,四足懸空,漸漸擠下,至不能動。翌晨,為香圃之僕所見,虎目突口張,涎沫紛垂,尚掙扎思出,惟絕未號吼,蓋懼為人所聞也。旋集眾取槍械,擊殺之。

焚斃三虎

[編輯]

  雁蕩山西內谷能仁寺之前山,有坑,甚僻靜,曰鴉盤坑,人跡罕至,樹木陰森。坑畔有一岩,狀如覆鐘,土人曰鐘岩。其下有穴口,高約二尺餘,向為獸類窟宅。宣統庚戌冬,有芙蓉村人包某,結伴十餘人至坑樵採,遙見鐘岩口血肉狼藉,羊豕毛骨堆積甚多,心竊異焉。行近窺之,見一母虎及二乳虎盤於穴中,方酣睡。包等睹狀,驚喜,以為能捕虎,則所值殊鉅,愈於採樵所得千萬也。急招同伴移巨石塞穴口,口不甚高,頃刻畢事。旋斫巨木及雜薪,圍鐘岩而焚之。自巳至未,火燄極烈。虎被火炙,不能耐,大吼一聲,山谷皆震。已將鐘岩掀起,一躍而出。母虎以用力過猛,墜於坑底石上,折其脊。二虎子從後竄出,目為火薰灼,不能視,包某等急以樵具擊之,皆斃焉。舁回村中,鬻之,得三百金。

[編輯]

  豹產亞、非兩洲,似虎而小,毛黃褐色,背有黑色圓斑,俗稱金錢豹。行走迅速,捕食牛羊雞豕等物。其皮甚貴。

果下豹

[編輯]

  果下馬、果下牛,人皆知之。惠州羅浮山巔有獸,小如獼猴,名果下豹。

藍狐、金貂

[編輯]

  外興安嶺麓產藍狐、金貂。藍狐為最上品,金貂次之。藍狐毛潔白,毳毛作紺碧色,光潤柔緻。金貂色赭黃,蒙茸嬌軟,映於日光,微風吹颺,則金光閃目。然率為俄人販運,由西伯利亞轉載入歐,待價而沽。

[編輯]

  狐似犬而小,體瘦,頭尾皆長,以蹠行。性狡猾,穴居山野,盜食食物。生十四五年,皮可為裘。俗傳狐壽千年能祟人,妄也。

九尾狐

[編輯]

  長白山有九尾狐,相傳其地即九尾狐產地之塗山也。

玄狐

[編輯]

  玄狐,黑狐也,產奉天等處。色黑,毛暖,其皮為裏,價最貴。

飛狐

[編輯]

  飛狐,形似狐,肉翅連四足及尾,能飛,但能下而不能上。產於口外密樹林中。陝西有飛狐嶺、飛狐口,當時蓋以物產得名也。《續博物志》謂之飛生。

[編輯]

  狸,狐屬,與貍之為貓屬者異。全身黑褐色,背有灰色斑紋,口突出,尾粗而長,四肢甚短,似狐。惟狐身瘦而長,狸身肥而短,蓋以此為別也。

三足獸

[編輯]

  長白山有三足獸,形如狸。前二足,後一足,行即跳躍。善食倒根草。

[編輯]

  貂,亦稱鼦鼠,大如獺,尾粗,毛長寸許,色黃或紫黑。產北寒帶之地,三姓、琿春、寧古塔等處山林多有之,獵者每於雪天覓跡逐捕。皮極輕暖,甚珍貴。

銀貂

[編輯]

  長白山有銀貂,毛純白,長三寸餘,暖勝紫貂。

猞猁孫

[編輯]

  猞猁孫,亦作失利孫,《明一統志》則謂之曰土豹。狀如貍而耳大,有尾毛,可為裘。有馬猞猁、羊猞猁、草猞猁等名,烏拉諸山皆有之。體輕能升木,滿洲語謂之威呼肯孤爾孤,譯言輕獸,即《廣輿記》所稱天鼠也。至青海所產者,則略大,齒尖,爪不露而銳,能猱升,食鳥雛,毛細長,灰褐色。毛根紅者為上,灰色者次之,根白者又次之。

旱獺

[編輯]

  旱獺,形狀略似獺而不入水,好穴居,東三省及青海之北柴達木多產之。宣統辛亥,東三省大疫,開萬國防疫會於奉天,認旱獺為傳疫之源。會員察驗,以為旱獺所生之蚤,能傳染腺百斯篤、肺百斯篤之病。

山獺

[編輯]

  山獺,性淫毒,粵東山中有之。牝獸皆避去,無偶,則抱木而枯。骨能解藥箭毒。

水獺

[編輯]

  水獺,長二三尺,毛色青黑,尾尖長如錐,四足短,趾間有蹼,穴居河岸池沼之旁。夜出食魚,惟飲其血而不食肉,與鼬之於雞同。

[編輯]

  象為陸產之最大者,身長至一丈二尺,高稱之,鼻長八尺許,形如圓筒,屈伸自在。食物時,皆以鼻送之於口。鼻端小塊突起如人指,故能拾至微之物。上齒六,上顎二門齒極長,突出口外,為用甚廣。力強,性溫順。產於印度及非洲等熱帶地,我國亦有之,蓋皆自他處移來者。京師象房之象,至六月,輒出而浴於河。康熙時,朱竹垞嘗觀之,紀以《水龍吟》詞,詞云:「涼波曉色城西路,趁著熱風猶未。引來舞隊,依稀昔日,黃門鼓吹。垂鼻轔囷,旋渦遠近,欲沈還起。看雲旗搖處,更番催去,偏會得蠻奴意。來岸人家此際,步踟躕紫騮難繫。疏簾隱隱,輕容小袖,笑聲齊指。赤日徐高,黃塵又徧,鈿車流水。剩白頭宮監,相攜柳下,說前朝事。」

狍子

[編輯]

  狍子,產於黑龍江嫩江縣之索倫,性慈善,畏狗,力大善走。索倫山中人寢其皮而食其肉。所食為苓麥、黑豆、小米飯,飲清水。其價,每隻可售江錢一百五十吊,肉每斤可售江錢二吊,皮每張可售五十吊。然與《山海經》之所謂狍鴞者不同。《山海經》云:「鉤吾之山有獸焉,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曰狍鴞,能食人。」

[編輯]

  馬,能負重行遠者也。頭頸長而有鬣,蹄極堅壯,僅有一趾。其齒有乳齒、永久齒,形態隨年齡而異,故相馬必先齒。種類甚多,古人以其毛色各別為專名。吾國產馬之地,以蒙古、新疆為最著。

  內蒙多良馬,烏珠穆沁旗之佳者,每匹價值數百金,尋常者亦須六七十金。四子王旗之馬,佳者不及百金,劣者僅十餘金。東盟馬市甚盛,西盟無馬市,須向內地求估。

  內蒙馬之遊牝期,多在立秋後十餘日內,年一度,產馬年一次,或三年二次。馬孕時,牧人不加滋衛,產時不為調養,即病亦不加療治。

  多倫達哩、岡崖等處,向為內蒙產馬最盛之地。且軍備所用之伊犁馬種,雖極高大,然實不及內蒙所產之體格較小者為良。

  青海之馬,高大雄駿而首略小,有鬣長垂地者。凡內地馬,必釘鐵掌以護趾甲。甘肅多平野,馬僅釘前二蹄,而不必釘後蹄,以前蹄步重而後蹄輕,蓋馬種愈西,趾甲愈堅也。青海馬種,蹄甲更堅,行走草地,四蹄無傷,故無庸釘掌,而行速負重,他產鮮出其右,惟性頗猛劣,馭之宜得其法。

  青海又有野馬,身小,善奔逸,能越溝,識泉脈,覓水者視蹄涔,掘之,泉見焉。行沙漠中遇風,群伏,埋鼻沙中以護之。獵人誘之入柵,跳擲奔蹴,數日不食而倒。 其產於阿爾泰山者,蒙人名之曰塔奇。

  某獸醫謂常人每觀馬齒,以斷其年齡,非至善之法也。蓋馬逾八歲,即不更生齒,而術窮矣。然齒既長足,下眼皮上側漸顯皺紋,其紋與年俱增。故八歲以上之馬,須先觀其齒,再察眼皮皺紋,則可斷定年齡,歷歷不爽矣。

青馬

[編輯]

  青馬之種,自海中來,性最良。

馬寶

[編輯]

  馬寶,為馬腹所生者,如牛黃、猴棗之類。真者難得。相傳主治一切惡瘡及癲癇,醫書謂之鮓,質堅,似石而光瑩,色雜紅黃藍白,大小不一,如卵如栗。大者一枚,或至三五七枚,或十數枚。

  蒙古人持咒將鮓入水中,能祈雨立降。咸豐時,有見其大如西瓜者,皮白而黃,青花纏繞,重五十餘兩。偶墜地碎縫,搖之各各有聲。刮破處入藥,甚效。山陽常有之,然歲僅一二枚。

李宗望得馬寶

[編輯]

  同治時,鴛湖李宗望宦遊蜀中,有往來西藏之賈人某畜一老馬,拳毛捲雪,七尺昂藏,日負重二百餘斤,自藏至蜀,計程萬餘里,雖崔嵬屢涉,而未賦虺隤。後忽無故自斃,賈疑而剖之,竟於其腹中得一石,約重五十兩,螺紋旋結,有類雲母。李見而異之,購以重價。當始得時,盛諸水盆,發泡如湯沸,經年始已。入夜則映月生光。形微圓而色白如粉,刮之甚堅,即馬寶也。

禮烈親王蓄克勒

[編輯]

  禮烈親王,太宗兄也。天聰時,薩爾滸山之戰,殲明兵四十萬,王功尤多。他如葉赫、烏拉諸部眾受降伐畔,亦復靡役不從。王所乘馬,名克勒,滿話稱棗騮馬皁青騣尾者也。高七尺,長丈咫,腹下旋毛如鱗,識者謂之龍種。每聞鼓鼙聲,輒矯首歕鬣,摧陷當衝。嘗病蹄,自跑地出泉,洗創即瘉,軍中呼曰聖水。舊有圖,藏禮親王府。

年羹堯蓄連錢

[編輯]

  年羹堯好馳馬,而苦無駿足。有客牽瘦馬詣年求售,年哂之,客曰:「公何哂也?」因以錢置馬腹下,令年俯身就拾之,而馬不驚。年奇焉,酬以重金。客不受,曰:「此馬助公立殊勳,非阿堵物所能致也,望善視之。馬不死,公不敗。」語畢,飄然徑去。後年轉戰數省,皆賴此焉。征藏日,為藏人所暗殺,一慟幾絕。未幾,竟被逮。年得此馬,喜甚,名之曰連錢。

俞賢蓄老馬

[編輯]

  田山薑少司寇雯撫黔時,有卒俞賢者,所乘馬,齒六十矣,自其父兄至賢,歷數十年,大小經數百戰,而驍騰如故。不食生芻,日需豆糜三升,酒五合耳。能通人語,高下疾徐,東西南北,語之,無不如意。夭壩之戰,馳險阨,犯瘴癘,芻糧久絕,獨此馬不困而益壯。

海蘭察盜馬

[編輯]

  超勇公海蘭察從征西域、金川、臺灣,有戰功。值內廷時,與蒙古巴林郡王巴圖相善,二人皆有駿驥。扈蹕木蘭,巴欲以己馬易海騎,不許,巴曰:「余當夜使人盜去,勿瞋也。」海笑應之曰:「大佳。」及夕,巴果使人往竊,見駿馬獨立齕草,因潛捕之。詎土窟中一健夫執馬韁伏其中,大呼曰:「寄語汝王,吾公行當竊王馬矣。」蓋海豫為之備也。使者歸告,王命嚴防之。夜半,忽聞帳外大呼盜馬者乘馬遁矣。俄萬帳齊呼捉賊,如山嶽崩勢,巴馬皆驚逸出棧。及追轉,而名駿已失。蓋海潛至巴帳後,使從者群呼,及防者出視,而海乘馬行矣。翌夕相見,歡飲,巴深服其智,卒以馬贈之。

馬被烹

[編輯]

  道光時,浙江撫標營有馬雄劣,不受羈,久乃少馴。撫軍出,或乘以從,馬忽人立,掀其人仆地,前突鹵簿,絕跡而馳。撫軍驚,遽命烹之。四足有龍鱗,蓋殊種也。

毘陵驛馬

[編輯]

  客有善相馬者,告劉葆真太史可毅曰:「毘陵驛之當孔道也,羽檄急,則雲陽、錫山南北三百里,吾驛樞其中,蹄聲、鐸聲、箠聲迕交衢,晝夜不絕。驛置馬,故無弗良也。江陰金逸亭部卒善畜馬,過武進,貨之驛者,一帖耳曳尾,足塗泥,寖下矣,而曰:『是嘗陷於賊,沈於淵,摧於鋒刃者,固百戰餘也。』而廄故所畜者,闌筋豎面,雄健出馬上。而馬又不任施羈靮,蹄齧乘者,與踣。而時或風厲霜肅,林木瑟瑟下,則又仰首嗚嗚嘶,足奮躑地,絕轡,騰躍飈忽,若鷹隼追弗得,而他馬則馴伏櫪下。方是時,相馬者等定他馬,此下之。而廄卒以馬弗良,益益他馬芻,他馬益壯,益善走,而馬亦益老。」

  逸亭從李勇毅公百戰蘄、黃、潛、太、舒、桐間,折西,規德安、隨州,北解南陽圍,復東下,統防休寧。軍畜名馬,多能絕塵馳,戰輒陷陳,奔突矛彈,望景不可見。葆真曰:「若客言,馬固甚凡也。」客則又曰:「馬既老,部卒以他事再至,見馬曰:『是憊至此耶?昔陷於賊,沈於淵,摧於鋒刃,而卒以自全,復卒以憊,毋寧其死於賊淵鋒刃,猶有令名焉,而顧鬱鬱久居此耶?』馬似聞言悲,卒去,不食死。廄卒剖馬革,則腹脅隱旋作龍鱗文,驚報相馬者,至,大言曰:『予固言馬之良也,而駑視以死!』乃埋馬於驛之陰。」

[編輯]

  驢體小於馬,耳頰皆長,其毛夏為黃色,冬為褐色、鼠色,背之中央有黑線一,自鬣直達至尾。性溫順,能負物。

槽子驢

[編輯]

  山左岱麓道中,有賃驢代步者,言明交半價,或竟不交價,則任客騎之而去,不以人隨,多則百許里,近則十數里,不虞歧途他遁也。客不識途,則任驢自行,至其地,屹然止,雖力鞭之,不動矣。自有人牽之去,視籠口紐繫,即知欠價幾何,客不能遁欺也。號槽子驢。此亦練習之熟所致耳。

[編輯]

  騾,本作驘,驢馬相合而生者,吾國產生最多。馬牝驢牡,則體格強健,能任力役,驢牝馬牡反是。此獸之精子不成熟,故不能傳種。

  蒙古人之所謂七刻貪者,野騾也。色黃,善奔,能知泉之所在。身極肥,權之,重可數百斤。耳至長。蒙人謂耳為奇勤,故必以奇勤名之。

[編輯]

  豕,俗謂之豬,本為野豬之變種,體肥滿,鼻長尾短,每輾轉污泥中,以冷其身體。歲產子二次,每次至十餘頭,故繁殖甚速,為肉食之常品,惟消化較牛肉等為遲。其脂肪可入藥,並為製石鹼及蠟之原料。

  青海之豕,有黑白二色,皆內地種,隨處可畜。漢人所居土舍,樹高柵為樓,下養牲畜,必有豕圈。蒙番飼之者,不敢縱之野,以有猛獸為害也。

豬獾

[編輯]

  豬獾,一名貒,狀似豬而喙尖,足尾皆短,前肢有銳爪,便於掘地,毛黃褐色,脊有黑毛一道。體肥行鈍,性敏捷,穴土而居,故常為隄岸之害。夜出捕食小動物及果實之屬。

橫寬獸

[編輯]

  長白山有橫寬獸,狀如豕,前身白,後身黑,首尾甚小,身長六尺餘,寬丈餘,毛軟如綿而暖。

野豬

[編輯]

  野豬為家豬之原種,可食。腳長腹小,皮膚生粗毛,全體黑褐。牡者犬齒強大,向上彎曲,鋒利無倫。棲息山野,春夏之際,夜出山麓,掘食芋類,至冬穴居。肉味頗美。

  吉林多深林,猛獸恆跧伏其中,然熊虎雖猛,尚不及野豬之為害。野豬皮毛凝脂及草葉,矢彈不能入。巨齒露唇外利於鋒刃。且知合群,出則十百成行,大者環外,夾小者於中,虎不敢與大者抗,惟尾之隨行,伺隙攫小者去。冬日山積冰雪,野豬不得食則偕出,人皆畏之。

豪豬

[編輯]

  豪豬亦稱箭豬,產於廣西及印度、非洲等處。頭齒皆如兔,以草為食,體肥。全身生棘毛,尖銳如針,其端色白,長者至尺許,向後,舊作婦女之首飾,怒則立如矢。然性馴良,《山海經》之所謂豪彘者是也。

跳兔

[編輯]

  跳兔產沙漠,前足僅寸許,後足幾一尺,行則用後足跳,一躍數尺,止則蹶然仆地。

沁達罕

[編輯]

  沁達罕,兔類也,形倍大,肉鮮潔。春夏時,毛色與兔略同,至秋末冬初,則白如雪。產於興安之索約爾濟。

犬貓同牢而食

[編輯]

  張惠生家畜一犬一貓,犬為泰西小種,矮足拳毛,僅比巨貓,而性甚馴擾,善解主人意。一日,貓與犬同乳並育,而貓忽死,幼貓日夜叫嗥。犬聞,時來視之,意似大不忍者。因哺子之餘,兼哺數貓。久益狎,數月以後,毛澤豐潤,貓犬遂同牢而食。犬亦愛之,無異於己子。

[編輯]

  犬,家畜也,輕猛好鬬,視覺、聽覺、嗅覺皆銳敏,雖臥易醒,故善守夜。又能蹤跡禽獸,以助田獵。

  犬之小者曰狗,俗每混之。

  世界最珍貴之狗,實推吾國京師所產。有六種,一曰京師狗,二曰哈叭狗,三曰周周狗,四曰小種狗,五曰頂毛狗,六曰小獅狗。尤以京師狗、哈叭狗、小獅狗三種為最上,價至昂,西人尤酷愛而購之,其價每頭自銀幣七八百圓至銀幣四千圓。京師狗之所以可貴者,以毛色形狀皆相稱,耳大而短,鼻凹而孔上仰,腿短而彎,行時周身擺動,腿作鍵形,毛色花紋均勻。其成為此種種特殊形狀者,由於天生者僅耳大、面大、身矮數項耳,餘如鼻之凹、鼻孔之上仰、面之短,皆由人工造成。京師畜狗者於其初生後,人即以手日揉其面部使短,以指日按其鼻之中間使凹,以極淺之盆為飼餧之具。生二三月後,以人牙將尾唆去一半,並抽去其筋,面即不復長矣。至於毛色之勻淨,則歷選毛色勻淨之牝牡使交,經多次選擇,傳種之後,毛色亦愈勻淨矣。又於牝狗有孕時,其臥室壁上四周,悉精繪毛色勻淨之狗,使之日夜睇視,則所生之狗,毛色自不至駁雜矣。京師養狗之專門家,為太監及旗人。然西人之購哈叭狗,佳者至外國,則所生之仔,其種立變,鼻不凹,鼻孔不上仰,腿直而面長矣。

  內蒙之犬大如犢,而性猛,鳴聲如牛,俗呼為撻子狗。漢商多畜之,日中鎖以鐵練,晚放之,使守門戶,盜賊多不敢近。

  青海之犬有二種,一獵犬,性極馴,善捕狐兔及野鼠。一家犬,巨者大於驢,能追及豺狼噬殺之,狐兔聞其聲即遁。

  蒙番牲畜貴於人,犬尤為眾畜之主,至有以羊二三十頭不能易一犬者。每帳必畜數頭,帳外插木樁,用鐵練繫其一。人行近,必遙呼帳中人前引而後入,不得揭帳後而進,以犯其忌。每晨放牛羊群,亦攜二犬,一前導,探道路,一隨後為殿。牛羊所止,兩犬登山瞭望,無停趾,遇行道者輒狂吠,使主人有所防。野番驅牛羊,犬能嚙其衣,使墮馬,機警猛捷,雖數勇夫不能禦。歸則臥於牛羊之旁,頃刻不離,與牛羊相依為命,實為游牧不可缺少之物。凡築舍以居者,屋頂平如露臺,門外所繫之犬,夜放之,登屋而嗥焉。嘗有人得其牝牡各一,日飼以番產青稞、羊脯,兼常犬數倍之食料。其毛長二三寸,厚煖勝狼皮,亦皮毛品之美者,俗名西狗皮。

哈叭狗

[編輯]

  哈叭狗,俗名獅子狗,亦作獬八狗,蓋始於明萬曆時。神宮監掌印太監杜用養小獬八小狗最為珍愛也。孝欽後絕愛之。

鞋狗

[編輯]

  光緒庚辛間,西人有自京至滬者,攜鞋狗三隻求售,索價百金,雲得之宮中。此蓋以人工為之,法取普通哈叭狗攙硃砂於飯中以飼之,則所生者必小於常狗。又飼之如其母,所生者必更小。比至三四,小僅如鞋,售諸宮中,可得重價。

拂菻狗

[編輯]

  拂菻狗,較常狗倍小,今為京師土產。

海狗

[編輯]

  海狗出東海及寧古塔,土人跳冰而取之。

狗性惡棒

[編輯]

  鄉村每多兇惡之狗,見有行人,輒狺狺狂吠。近有效歐俗攜杖以行者,然仍群起狂吠,蓋狗性固惡棒也。

狗寶

[編輯]

  狗寶,生癩狗腹中,狀如白石,帶青色,其理層疊,為難得之物,舊以入藥。

造獵犬

[編輯]

  寧、紹等處有改家犬為獵犬者,法於犬生五六月,即閉之木籠中,取野獸糞堆籠下,焚之。犬得熱,必大嗥叫,少頃,熱減煙升,犬必細嗅其氣。如是數次,縱犬入山,犬聞氣若前狀,亦必大嗥叫,則為獵犬矣。

犬寄詩

[編輯]

  納蘭峻德嘗寓盤山天成寺,與水菴僧然西以詩往還,繫於小犬之項。有詩云:「相望一峰隔,相呼恐不聞。寄詩憑小犬,好去度深雲。」僧答詩有「昔有鴻傳信,今憑犬寄詩」句。此為吾國人利用犬之僅見者。以黃耳為奚奴,其事甚雅。峻德,乾隆丙辰嘗舉宏博。有女弟曰筠德,工詩。其兄即成德也。

金冬心蓄犬

[編輯]

  金冬心嘗畜一犬,曰阿鵲,每食,必於銀盤中飼以肉臡。阿鵲死,作詩哭之,甚哀。

犬友

[編輯]

  李逸園僦高氏宅,與方望之同居,各畜一牡犬。李之犬曰龍,方之犬曰虎,食必共,寢亦偕,若良友然。逾三四載,方設帳於鄉,攜眷往。臘垂盡,方省李,虎尾之來。龍方臥大門外,遙見虎至,頓起趨;掉尾迎,即奔詣廚下,伺庖丁出,立啣几上肉,走往飼虎。入夜,與虎交頸臥。翌日,虎隨方歸,龍乃預伺其旁,頻曳虎尾狂踴,意似挽留狀,盤旋良久。且走詣河干,龍掉尾不已,聲嗥嗥然,如怨如慕,虎亦躑躅焉。既登舟,虎反顧,龍亦目送。頃艤岸登陸,兩兩隔溪而蹲,目注神凝,留顧未已。久之,長吠數聲而別。

犬知音

[編輯]

  勾吳孫方伯藩,家畜一犬,聞絃歌聲,輒搖尾至,坐於彈者之側,側耳傾聽,聲喑喑然,似遙相應和狀,叱之不去。曲終自退,聞聲則又來,家人呼之為知音犬。

犬捕鼠

[編輯]

  同治癸酉,寧波江北岸裕順洋行有西犬如獒,異常神駿,且能捕鼠,日夕所獲,不下十數。

狗荒

[編輯]

  光緒時,譚文卿制軍鍾麟撫浙,其署中廚房所有治具,率多狼藉。蓋有外來之狗,大肆咀嚼,紛紛而至,一日無慮百餘頭,驅之不去,狺狺聲徹於戶牖。譚恚甚,命捕之,悉納檻車中,屬中軍押海寧州,蓋援遣戍之條也。其處沙田萬畝,人煙寥寂,土人以種棉花,植靛為生。狗穴居野處,自相配偶。越一年,蕃養孳息,縱橫徧地,不能得食,則囓種植之物,根株立盡。土人怒,耰鋤雨下,狗皆四散,少焉復合。土人具稟海寧州,以狗荒報,州官某據實申詳。譚仍命中軍統營兵一哨,多擕火器,迎頭痛勦。中軍抵其處,可二十日,始一律肅清,略無類,奏凱而歸。

犬報皮匠仇

[編輯]

  甘泉邵伯埭有巡檢,署有犬,極靈異。同治丁卯,沈蘭洲權巡檢事。戊辰,瓜代期滿,韓振之代之。當韓履新時,寓於外,諏吉接印,未入署也。沈謂韓曰:「犬其來乎?」曰:「來矣。」蓋此犬隨印而行,歷任皆然。一日,犬戲於市之皮匠鋪,匠以刀誤傷其足,血淋淋然,返署升堂,直入內室,似覓官之所在者。韓見其狀,急喚查究。犬復奔出署門,數數顧,似招人意。因遣役尾之,至皮匠鋪,犬獨向匠噭噭。既,遂伏地不起。役嗾之歸,弗聽,詢悉其詞,乃負之歸,並拘皮匠去。及堂訊時,犬忽大肆咆哮,狂噬不已。韓乃申飭匠之不合刀傷其足,令具結,犬乃搖尾而去。

孝欽後蓄海獺

[編輯]

  孝欽後自光緒辛丑回鑾後,懲排外之禍,深欲結好於駐華各使,乃召見其夫人,饋貽甚厚,蓋自以為羈縻有術也。孝欽習聞外國女子喜畜狗,一日,見某使夫人,謂之曰:「聞西人多喜畜狗,朕亦素喜之。」某夫人笑而答曰:「太后如喜此,某有一黑狗,乃意大利產,當進獻。」翌日,遂以狗進,孝欽為之命名曰海獺。自此每見各國公使夫人,無不以海獺自隨矣。

叢狗頭司狗

[編輯]

  袁蔚廷內閣世凱初督直時,其太夫人猶在堂也。太夫人愛狗,故署中所蓄者多。叢金桂司其事,人呼之曰叢狗頭。

竹狗

[編輯]

  竹狗,似狗而大,毛深溫厚,色鮮麗,尾有長毛,善走。皮可為裘,似狐而質稍重。

狗獾

[編輯]

  狗獾,似狗而小,體肥,尖喙,矮足,短尾,毛深褐色。性與豬獾同,惟毛較美,可為裘領裀褥。

[編輯]

  貓,俗作貓,面圓齒銳,舌有細刺甚多。蹠附肉塊,藏銳爪於內,隨時伸縮,行則以肉塊著地,故足音甚輕。眼之調節機甚發達,瞳孔大小,隨光線強弱而變,晝間日光強烈,細如絲,旦暮正圓,夜能視物。善捕鼠。四川簡州所產,有四耳者。

粵人相貓法

[編輯]

  粵人相貓法,惟以提其耳而四腳與尾即縮上者為優,否則庸劣。湘潭張博齋以文謂擲貓於牆壁,貓之四爪能堅握牆壁而不脫者,為最上品。

張七善相貓

[編輯]

  嘉應州張七善相貓,嘗蓄雌貓數頭,每生小貓,人皆不惜重資爭買之,知其種佳也。七言黑貓眼須青,黃貓眼須赤,花白貓眼須白,若眼底老裂有冰紋者,威嚴必重,蓋其神定耳。又言貓重頸骨,若寬至三指者,能捕鼠不倦,且長壽,其眼有青光爪有腥氣者尤良。

貓交

[編輯]

  凡貓交,必春貓遇春貓,冬貓遇冬貓始交,夏秋之貓亦然,否則雖強之,不合也。交之時,常於春秋二季。其初交時,則牝牡相呼,雖遠,必尋聲而至,俗謂之叫春。虎一生不再交,以虎陽有逆刺也,其痛楚在初。貓一歲僅再交,以貓陽有順刺也,其痛楚在終。餘畜之陽無刺,無痛楚,故其交無度。

貓成胎

[編輯]

  貓成胎,有三月而產者,名奇窩;四月而產者,名偶窩。養至十二年為上壽,八年為中壽,四年為下壽,一二年者為夭。浙中以單胎者為貴,雙胎者為賤,一胎四子者曰擡轎貓,賤而無用。若四子斃其一二,則所存者亦佳,名為返貴。故貓胎以少為貴,有一龍二虎之說。

  貓以臘月產者為佳,初夏名早蠶貓,亦善,秋次之,夏為劣,以其不耐寒,冬必向火也,曰煨灶貓。

貓坎分陰陽

[編輯]

  貓坎分陰陽,雄貓則九七五,奇數也。九為上,七次之,五為下。雌貓則八六四,偶數也。八為上,六次之,四為下。但四坎者絕少,故雌者每佳而雄者多劣,皆五坎也。

貓以尾掉風

[編輯]

  貓以尾掉風,截而短之,則不能掉,威狀大損。有養貓而故截短其尾者,殊失本真。

女貓

[編輯]

  山東、河北人謂牝貓為女貓。

波斯貓

[編輯]

  波斯貓極大,京師產之。

紫貓

[編輯]

  紫貓,產西北口,視常貓為大,毛亦較長而色紫,土人以其皮為裘。

瞎貓守香菰

[編輯]

  閩、浙山中種香菰者,恆有鼠嚙之患,土人多用貓守之。去貓之雙眼,縱之,叫遍山,以警鼠。貓既瞽而得食,即無所他之,惟有晝夜瞎叫而已。

顧橫波蓄烏員

[編輯]

  合肥龔芝麓宗伯所寵顧橫波夫人媚,性愛貓,有名烏員者,日於花欄繡榻間,徘徊撫翫,珍重之意,逾於掌珠,飼以精餐嘉魚。一日,以過饜而斃,夫人惋悒累日,至輟膳。芝麓特以沉香斵棺瘞之,延十二女僧建道場三晝夜,為之超度。

朱竹垞詠貓

[編輯]

  朱竹垞嘗以《雪獅兒》詞和錢葆馚《詠貓》,詞云:「吳鹽幾兩,聘取貍奴,浴蠶時候。錦帶無痕,搦絮堆緜生就。詩人黃九,也不惜買魚穿柳。偏愛住戎葵石畔,牡丹花後。午夢初迴晴晝,斂雙睛乍豎,困眠還又。驚起藤墩,子母相持良久。鸚哥來否?惹幾度春閨停繡。重簾逗,便請爐邊叉手。」

吳世璠蓄三貓

[編輯]

  吳世璠,三桂之子也,既敗,有三貓,為大軍之偏裨所得,頸有懸牌,一曰錦衣娘,一曰銀睡姑,一曰嘯碧煙,皆佳種也。

於文襄蓄沖霧豹

[編輯]

  金壇於文襄公敏中所蓄貓,曰沖霧豹,極愛之,餐時侍案側,輒分旨甘以賜之。

戴珠淵愛貓

[編輯]

  錢塘戴珠淵鹺尹廷熺愛貓,一日失之,成一詩,邀王素心、厲樊榭和之。詩云:「數卷殘書謹護持,銜蟬迎得浴蠶時。一宵拋卻藤墩去,便有梁間黠鼠知。繙經為伴夜燈餘,肯戀鄰家食有魚。葵莧閒園還憶否?秋風黃蜨影蘧蘧。」

女愛貓

[編輯]

  李松雲中丞之女公子愛貓,中丞守成都時,簡州牧嘗選佳貓數十頭,並製小牀榻及繡錦帷帳以獻。孫平叔制軍有女孫,亦愛貓,督閩浙時,臺灣守令所獻,亦多美者。

鄒泰和檄捕貓

[編輯]

  鄒泰和學士有愛貓癖,每宴客,必呼貓至,與食必均,曰:「毋相奪也。」嘗督學河南,按臨商邱畢,出署,失一貓,嚴檄縣官捕之。令苦其煩,乃用印文詳報云:「卑職遣幹役四人挨家搜捕,至今逾限,憲貓不得。」

迎貓

[編輯]

  蠶忌鼠,迎貓以辟之。宋陸遊詩曰「裹鹽迎得小貍奴」是也。嘉慶朝,富陽周芸皋廉訪凱有迎貓詩,詩曰:「元宵鬧燈火,蠶孃作糜粥。將蠶先逐鼠,背人載拜祝。【《歲時記》正月十五日作粥,登屋上食之,咒曰:「登高糜,挾兒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蓋為蠶逐鼠也。】裹鹽聘貍奴,加以筆一束。【杭俗聘貓加筆,借逼鼠意。】爾鼠雖有牙,不敢穿我屋。」

典庫蓄焦腳虎

[編輯]

  道光乙酉,瀏陽馬家沖某家貓產四子,一焦其足。彌月喪其三,而焦足者獨存,形色俱劣,亦不捕鼠,常登屋,捕瓦雀咬之,時或縮頸於池邊,與蛙蝶相戲。主人嫉其癡懶,一日,攜至縣,適典庫某見之,駴曰:「此焦腳虎也。」試升之屋檐,三足俱伸,惟焦足抓定,久不動。旋擲之牆間,亦如之。市以錢二十緡,其人喜甚。先是,典庫固多貓,自此群貓皆廢,十餘年不聞鼠聲。人服其相貓,謂得諸牝牡驪黃外也。

佳貓能鎮三五家

[編輯]

  王玥亭少尹寶琛初尉平遠時,寓多鼠,乃於民家索得一貓,捕之,鼠患遂靖。此貓甚靈馴戀舊,時視其故主。旋遷入署,仍不忘原寓及故主之家,往復遍歷,三處往來,鼠耗皆絕。俗謂佳貓能鎮三五家,洵不誣也。

劉少塗蓄老貓

[編輯]

  道光丙午春,桐城劉少塗家所蓄之老貓,生一子,白色,長毛毿毿,形如獅。方存之云:「此異種也,不易得。」養之年餘,日夕在旁,鼠耗寂然。一日,天未明,貓忽至牀,大吼數聲去,已而死,蓋訣別也。

自蓮蓄喉珠腹鏡之貓

[編輯]

  潮陽縣文照堂僧自蓮有小貓一,尾稍屈,如麒麟尾,色純黑,惟喉間有一點白毛如豆,腹下有一片白毛如小鏡。此為相貓經所未載,黃鶴樓謂可稱之曰喉珠腹鏡。

陶文伯蓄負印拖槍之貓

[編輯]

  陶文伯家蓄白貓,其尾獨黑,背有一團,黑色,額則無,是可稱負印拖槍也。肥大,重可七八斤。性靈而馴,每縛置案側,偶肆叫跳,鞭以竹梢,亟趨避,或俛首帖伏。其常時雖以杖懼之,略無懼色。

黃鶴樓飲貓以酒

[編輯]

  貓之飲酒,黃鶴樓曾試之,惟謂不可驟飲以盃,須蘸抹其嘴。貓舔有滋味,則不驚逸。及十餘巡,輒醺醺也。

貓吸鴉片煙

[編輯]

  貓之吸鴉片煙,張小涓曾試之。小涓為浙中縣尉,僑寓溫州,有貓數頭,慣登煙榻,小涓常含煙噴之,貓皆能以鼻迎㗜。久之,狀如醉。每開燈,輒至,斂具,則去。於是人皆謂張小涓家貓亦有煙癖,聞者莫不粲然。

黃伯山蓄孝貓

[編輯]

  黃伯山大令柬之宰揭陽日,嘗於番舶購得一貓,毛潔白如雪,長寸許,粵人稱為孝貓,蓄之不祥。然伯山升同知,擢知府,此貓固猶在也。謂之孝貓者,俗稱持喪服者為穿孝,貓毛純白,故有是稱。

吳雲帆蓄貓

[編輯]

  吳雲帆太守嘗蓄一貓,色純紫,光彩奪目,長而肥大,重可十餘斤。

黃虎巖蓄印星貓

[編輯]

  鉅鹿令黃虎巖有印星貓一雙,不善捕鼠,然署中鼠耗亦為之肅清。

貓與蛇鬬

[編輯]

  貓與蛇鬬,俗稱龍虎鬬。山陰張冶園嘗見貓蛇鬬於屋背,蛇敗,穿瓦罅下遁。適屋下有人見之,以鋤揮為兩段,上段飛去,已而結成翻唇肉疤,大如碟。一日,斷蛇者晝臥於牀,蛇穿其帳頂,欲下囓之,以肉疤格擱。貓適見之,登牀猛喊。其人驚醒,見蛇,懼而避之,幸未遭噬。人謂蛇知報冤,貓知衛主也。

貓有三足

[編輯]

  電白縣水東鎮有僑居之浙人楊某,蓄一貓,而三足,後一足短軟,不具其形。眼一黃一白,俗呼日月眼。甚瘦小,聲亦細,鼠聞聲輒避。見狗,即登其背,齕其耳,狗亦畏之。

胡光林蓄獅貓

[編輯]

  獅貓以京師為多,狀如獅,故得此名,有金鉤掛玉瓶、雪中送炭、烏雲蓋雪、鞭打繡毬等百餘種,純白者不多見。柔毛有長四五寸者。兩眼必以異色為貴,名雌雄眼,都人嘗以之與獅狗並稱。

  獅貓之眼有一金一銀者。胡光林守鎮江,嘗蓄雌雄一雙,眼色皆同。黃鶴樓少居其署中,嘗親見之。

白大取宮中獅貓

[編輯]

  歷朝宮禁卿相家,多蓄獅貓。咸豐辛亥五月,太監白三喜使其猶子曰大者,進宮取獅貓,遂獲咎,並以他事釀案奏辦。

陳錦帆蓄天目貓

[編輯]

  陳錦帆廣文蓄貓一,曰天目貓,蓋得之於餘杭天目山也。錦帆出,貓輒從,歸則依依膝下,若幼子然,非捕鼠不離側也。

丁仲文分貓為三等

[編輯]

  番禺丁仲文孝廉傑嘗分貓為三等,皆立美名,如純黃者曰金絲虎,曰戛金鍾,曰大滴金;純白者曰尺玉,曰宵飛練;純黑者曰烏雲豹,曰嘯鐵;花斑者曰吼彩霞,曰滾地錦,曰躍玳,曰草上霜,曰雪地金錢.其貍駮者,則有雪地、筍斑黃、粉青諸名。

半閹貓

[編輯]

  丁仲文嘗云:「雄貓必閹,殺其雄氣,化剛為柔,日見肥善。」時俗又有半閹貓,僅去內腎一邊,其雄氣未盡消亡,則更剛柔得中。

悟一蓄兜率貓

[編輯]

  貓性不等,有雄桀不馴者,有和柔善媚者,有散逸喜走者,有依守不離者。大抵雄貓未閹,及大貓初至,難於籠絡,故蓄貓必以小,必以雌也。妙果寺僧悟一嘗謂貓之喃喃依戀不離蓮座者,為兜率貓;又為歸佛貓。

黃薰仁蓄斑奴

[編輯]

  嘉應黃薰仁嘗得一金銀眼之貓,花紋雜出,貌惡而性馴,善捕鼠。進門未幾,鼠絕跡。因呼之曰斑奴。惜未半年,遽死,蓋以久縛故耳。佳貓多懼其逸,與其縛而損其筋骨,不如以大籠籠之也。

周藕農蓄一錠墨

[編輯]

  周藕農令河南時,署蓄貓一,曰一錠墨,狀其色黑也。

惠潮嘉道署多野貓

[編輯]

  同治時,惠潮嘉道署多野貓,夜深輒出,雙目有光,望之如螢火。蓋失主之貓,吸月飲露,久漸成精,故上下牆屋,矯捷如飛,夏月海鷺來時,能上樹捕食。署園所蓄孔雀,時被囓斃,自此野貓輒不復來。或謂孔雀血最毒,貓殆飲此,或戕其生也。

貓搏雀

[編輯]

  薛叔耘所居窗外有林,雛雀習飛其下。貓蔽身林間,突噬雀母,其雛四五噪而逐貓,每進益怒,貓奮攫之,不勝,反奔入室。雀母死,雛繞室啁啾,飛入室者三,越數日,猶望室而噪也。

貓為豰所食

[編輯]

  平涼靜寧間有物如貓,首大色黃,人呼曰黃妖。家貓遇之,即隨之去,飲於河以滌其腸胃,至妖前,聽其食。妖以舌舐之,毛隨舐而落,磔食之。大興劉繼莊檢字書,始知為豰。豰字,呼本切,烘入聲,犬屬,似豹而小。郭璞曰:「似鼬而大,腰以後黃,一多黃腰。」《漢書音義》曰:「豰,白狐子也。」

堤轔子

[編輯]

  洛陽縣有堤轔子,產河中,狀如貓,色淡黃,毛長而堅,頭尖平,牙露唇外如象。穴於堤,以鯉為食。錐沙如空,鳧水極快。每決口,必成群結隊,力錐堤岸,即有無數小孔,水汨汨而入,沙壅堤坍,田宅漂沒,人民悉為魚鱉。故堤兵見之,即驅之入水,或投以石,或填其穴。舟子見之,咸膜拜為神,投以食餌,否則舟底被其所穿矣。

貓貍

[編輯]

  貓貍,亦省稱貍,貓屬,頭圓尾大,毛黃黑相雜,有斑紋,頗類貓,故俗又稱野貓。性殘暴,食魚、鼠等,且能竊取雞鶩。

香貍

[編輯]

  香貍,貍屬,一名靈貓,毛黃黑色,似豹文,尾毛黑白相間,不甚分明。臍有香囊,能發香氣如麝,故又稱麝香貓。

九節貍

[編輯]

  九節貍為貍之別種,毛黑白相間,眼金色,尾甚長,文有九節,能捕鼠。皮可為裘,毛可製筆。

玉面貍

[編輯]

  玉面貍為貍之別種,即俗稱果子貍者是也。面白,尾似牛。常登樹,食果實。產浙江。捕鼠勝於貓,人亦蓄之。

貓豹子

[編輯]

  青海人呼貍為貓豹子,色如貍,形似猞猁猻。能食家貓,捕兔鼠。皮亦可製裘。

[編輯]

  胳,亦作狢,似貍,銳頭尖鼻。性好睡,日伏夜出,捕食蟲類。毛色斑駮,其文上圓下方,質深厚溫滑,可為裘。

[編輯]

  貀,亦作豽,狀似貍,蒼黑色,無前兩足,能捕鼠,舊稱即膃肭獸。然貀陸居,膃肭獸水居,非一種也。

狀似斑貍之獸

[編輯]

  粵漢鐵路之初建也,將至英德,其地之土脈固堅凝而無隙,役夫鋤地,忽有一穴,見有尾修喙尖,狀如斑貍,長可逾尺,一息尚存之獸,踡伏其中。出之,置於地,久之而起立矣。俄有叟道此,謂願放生,出重資以贖,籠之歸。

閩鼠

[編輯]

  鼠類本至繁夥,然人家習見者,亦僅灰色、黑色一二種而已。閩鼠種類較多,或專食棗栗等果品而不肉食,或專啖肉類而不食果品。更有所謂香鼠者,與常鼠略異,兩眼絕小,尾短而粗,有毫十數莖,氣直如麝,故以香鼠名之。閩人視如神明,謂人類所以得穀食,即由此鼠竊穀種於天上,人若犯之,罪當天譴,每見此鼠,輒焚香禮之。

耕地鼠

[編輯]

  《爾雅》鼢鼠注云:「地中行者。」釋云:「地中行,鼠伯勞所作也。」一名犁鼠,謂起地若耕。有親見之者,見人則以首伏地而入,甚遽。俗雲滾地豬者,殆耕地鼠也,第非必伯勞所作耳。

  木蘭之地中,有鼠則土疏而墳,蓋鼠在土中穿突,土輒高起如塚也。

冰鼠

[編輯]

  北部有冰鼠,可治小兒疳積,治箭鏃入肉。以其膽汁點眼,治目盲;點耳,治耳聾。其糞有清血之功用。若被貓犬所咬,以糞塗瘡口,亦有效。

野鼠

[編輯]

  野鼠,漠北多有之,蒙古名曰鄂和托納,每取草實藏穴中以為食。

飛鼠

[編輯]

  東三省之團頭山後,飛鼠頗多,即鼯也。體長七八寸,背暗褐色,腹白,尾長,密生長毛,前後兩肢間有膜,能飛行樹上。棲於深山,夜出求食,聲如小兒啼。

灰鼠

[編輯]

  灰鼠,一名青鼠,深灰色,腹白,尾毛鬆而長性靈敏,善跳躍,吉林諸山有之。皮以製裘,灰白色者佳,灰黑次之。

鱗鼠

[編輯]

  鱗鼠出順寧州屬之雲州,身有鱗甲,千百成群,殘食田苗,數年一出。

竹鼠

[編輯]

  竹鼠,一名竹䶉,亦作竹,似家鼠而大,毛蒼色,尾極短,目細而長,前足不分趾爪,行極遲鈍。

尾鼠

[編輯]

  長白山有尾鼠,身圓四寸,足走如飛,惟尾長於身數寸。

火鼠

[編輯]

  長白山有火鼠,居冰山下小洞。

水鼠

[編輯]

  水鼠,口吻尖小如鼩鼱,長四寸有奇,毛褐色,身扁,趾有蹼,至尾漸細長。穴居池沼河畔,時浮瀋水中,以蝦蟹、昆蟲、魚類為食。

常履坦惡黠鼠

[編輯]

  常安,字履坦,葉赫納蘭氏,滿洲人,官至浙江巡撫。一夕,方理公牘,漏下二十四刻,群鼠出穴,漸近人,促剌有聲,不知囓何物,心惡之。頃焉,聲益甚,投之,弗中,散而復聚。亟命小僮伺之,無得,頗恚。更密伺,亦無得。眾力怠,鼠益肆,鼠若恃其黠而人莫能制者。翌日,購一貍,畜之。夜,鼠闃然。越日,獲數鼠,聲始寂。越日,更獲數鼠,自此室中不復知有鼠矣。

益陽縣署多鼠

[編輯]

  湖南益陽縣署多鼠,而不蓄貓,咸謂署有鼠王,不輕出,出則不利於官,且日給官糧以飼之。道光癸卯,雲南進士王森林令斯邑,邀蕭山倪豫甫偕往。倪所居之院甚宏敞,草木蓊翳,日過午,鼠自牆隙出,或戲或鬬,不可勝計,習見之不為怪也。一日,有大貓由屋簷下,伺而捕其巨者,相持良久,鼠力屈而斃。自此貓利其有獲而日至,乃積旬而鼠無一出者,後亦寂然。

鼠渡河

[編輯]

  同治壬申六月,青山瀕河居民及舟中人之早起者,皆見有鼠由河之東岸而來。將及河畔,乃紛紛銜尾,魚貫而行,或數十,或百數,浮水而渡,至西岸,遂散。好事者追視之,則已不知所往矣。

鼠有煙癮

[編輯]

  黔有製煙之肆,於爐下置一籮,以洩煙氣,蓋熬製鴉片煙膏者也。同治時,經兵亂,肆閉。亂平,或就其肆重整故業,忽見爐下有奄奄待斃之鼠,不可勝數。乃知其曾受煙氣,失癮已久,故若垂斃也。

[編輯]

  蝟,亦稱蝟鼠,與鼴鼠同類異種。穴土而居,晝伏夜出。體長尺許,甚肥,頭足皆小,全身有尖銳棘毛,由背筋作用,能攢起如矢,俗稱刺蝟。食田間害蟲,於農家有益。

  邵位西員外懿辰有《詠蝟》詩曰:「追涼湖堧樹,意行不覺遠。地散月清陰,有物魘在阪。大非豪豬獰,小異蛄斯蜿。厥名彚毛刺,腹似飲河鼴。天廚遺禁臠,蠢蠢踸緣苑。巨軀鼓胮肚,弱足步蜷蹇。有或蹋其膚,圜轉自閑梱。剛毛拒持挈,縛取待縢緄。豎穎何怒張,挫芒就束捆。捉歸用汲衽,閑置聊下鍵。百蟲美儇利,笑爾形渾沌。屈前儕兔跧,內息類龜偃。居常穴土疏,出或蔽草尊。蠕動何闠陬,往往僕觸閫。徐趨劣免顛,庫伏稍得穩。畏人仍似鼠,警響輒蹜踠。嗛中病叟欬,虛室入聽宛。深秋霣苞栗,俛拾看欲混。蒼然背毛磔,如眾矢集盾。持滿悉外鄉,攢鍼銳棘菀。有時翻仰臥,腹內赤婉婉。虎見驟吞噬,入咽忽偏反。還從虎腸出,以虎作粻飯。小數敗山王,用意一何很!獨見辱於鵲,誘彼適自損。迅飛下啄肉,轉身嗟已晚。西家棗垂熟,上樹爪其本。搖落滿階庭,旋下以身輥。纍纍著體間,槃跚負之返。竊瓜尤便巧,中黠貌特悃。俗云云有神,禮敬常縋綣。謂屍貨貝權,瞥見默祈懇。吾於爾無求,臥畜付庭壼。勿學癩蟇精,覆瓶倏遷遯。」

海豚

[編輯]

  海豚體長八九尺,頭小,口吻尖銳,其上下兩顎有圓錐形小齒五十六,背藍黑色,腹白色,脊鰭在背之正中,形如鎌,鼻孔連合為一。產我國山東之沿海。以軟體動物為食。捕之,鳴聲奇異。其皮見日不裂,經水不透,與筋骨皆可為工藝品之用,肉可食。

江豚

[編輯]

  江豚體小於海豚,狀似豬,色青黑,胸有兩孔,噴水直上。多脂,可為燈油。古名䱐,俗稱水豬。

麒麟

[編輯]

  麒麟似鹿而大,牛尾馬蹄,有肉角一,背毛五彩,腹毛黃,不履生草,不食生物,聖人出,王道行,則見雲。今非洲內地,有獸狀似鹿,頸與前腳皆至長,頭高於地一丈五尺以上,好食木之嫩芽,名Giraffe,日本人亦譯之為麒麟。

  雍正壬子、癸丑皆有產麟之事,一在山東,一在四川。山東巡撫岳濬題云:「鉅野縣新城保李恩家於十年六月初五日辰時,有牛產麟。細加看視,瑞麟身長一尺八寸,高一尺七寸,麕身牛尾。頭含肉角,頂帶旋毛。目如水晶,額如白玉。徧身麟甲,悉係青色,甲縫俱有紫色絨毛。脊背黑毛三節,中直豎,前向前,後向後。胯腹蹄腕皆有白毫。尾長五寸五分,尾尖有黑毫四縷。」

  四川總督黃廷桂題云:「鹽亭縣永賢鄉十一年五月初八日申刻,風雨兼至,有鄉民楊士榮耕地避雨,見牛產瑞麟。即往驗看,瑞麟身高二尺,長二尺五寸,頭中挺一肉角,兩耳如鹿,孔內皆黃尖白毛,眼形長細,色如水晶,高鼻準頭,紅眼膛,黃凹鼻梁,其鼻準兩傍,似如意雲樣。徧身麟甲,青霞四射,微暈黃翠,彷彿孔雀翎羽。各甲縫內俱白毛黃尖,夾紫毫數根。三乳兩脊,旁至尾,各有肉粒一道,如豆大,金黃色。脖項至腹及四腿內,亦皆白毛黃尖。尾根長六寸,尾尖有紫毛一綹,旁雜白色黃尖長毛。麕身馬腿牛蹄,蹄殼色如玳瑁,周身光彩。」

  乾隆己未,蕪湖民家有牛生麒麟,三日而死,剖其腹,不見腸胃,中如蟹。

似麒麟之奇獸

[編輯]

  松潘鎮總兵閃殿魁,直隸昌平人,光緒庚子,於馬廄中獲一獸,遍身有鱗,狀若麒麟,而獨角,長九尺,牛趾而馬腹,其馴亦似麟。鎮署當東,獸自西來入馬廄,馬初譁之,既屢來,則相安。獸不畏人,牧人皆得近之。或祝曰:「子果麟耶?當朝出晚歸,勿驚吾馬。」獸果如約去。翌日復來,牧人以白閃,閃因維縶之,而說其狀,郵聞於川督奎俊。奎令解省,將以聞於西安行在,意謂兩宮將狩蜀,故麟呈其瑞也。後不果獻。

角端

[編輯]

  角端產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虎豹,山僧恆養之以自衛。《中華古今注》所載渠搜國獻䶂犬,能飛食虎豹,此以䶂犬為角端也。然䶂犬,實露犬也,初不聞有角端之稱。《爾雅》:「馬出鬲,似馬,一角。」「麟,麕身牛尾,馬足,黃色,圓蹄,一角,角端有肉。」是角端固即麟屬,未可與䶂犬併為一談也。

駱駝

[編輯]

  駱駝體高八九尺,頸足皆長,性溫順而力強,能負囊橐行遠,故名橐駝,方音遂訛為駱駝。生於沙漠之鄉,行亦利於沙漠。其趾軟,行山路最傷,土路亦不甚速,惟沙地則步輕而勻。蹄無甲,陷沙不深,舉趾高,踢沙不颺。牛馬行沙漠則反是,故邊地有「牛走土,馬走草,駱駝走沙不用叫」之謠。老馱戶言草地駝行二十步,馬行二十五步,能追及,馬速於駝也。沙漠馬行二十步,駝行,十五步已追及,駝利於馬也。且塞外運載,莫便於駝。駝有雙峰者,有獨峰者,獨峰者力足,雙峰者毛長。胃中附小囊累累,預貯飲料,行路時以之解渴,故能數日不覓泉。肉峰之奇,有如其胃,中藏脂肪養料,飽即能行七日程,待肉峰隱,再給以水草。飲水不多,食草又不擇。每一駝負米一石五斗。後駝鼻絆於前駝之背架,連環相絆,一夫照料,多至十餘駝,工省而費少。

  恤駝之法,宜備軟屜以護其肉峰,扁鞍以護其背,慎牽以護其鼻,【鼻破則力減。】山路施皮鞋以護其足,扶整駝具以防其傾側,放牧毋睡以防其攘竊,防其驚逸。

  駝之遺溺與他獸異,直向後方,故行其後者須慎防之。

  有要事須攢程前進者,日行八百里,可數日不食。惟須於起程時,以草裹鹽置其口中,而以布蒙其外,嚴泐之。抵其地,於口旁以錐刺孔,使緩緩出氣,以漸放大,至經寸二三而後去布。蓋行急時,不及換氣,刺以孔者,令其氣呼出也,若即去其布,即倒斃矣。

  人行沙漠中,僅備乾餱,取駝之遺矢,近火燃之,略無牛馬矢之臭。

  駝能識泉脈,取水時,令一人騎而任其所之,無三里不得清泉者。

  飼駝之法,飲水畢,少飼以鹽。

  駝知風響,風欲起,即趨避,故蒙人常以駝為占風之獸。

  駝以青海之柴達木所產為首選,土人云,柴達木種,肉峰高而負重多,胃囊大而耐渴久。中途遇有狂飇,他駝行背風,此獨逆風而前。旋風驟至,捲沙成柱,他駝或為捲倒,此獨植立不動。其軀幹重,筋力強,能禦風沙也如此。

  駝毛可製種種厚毛織物,其柔軟精細者,和之以絲,可織美麗之衣料。蒙古所產,輸出於外國者甚多。柴達木所產,豐厚而多氄,製為氈毯,輕柔細潤,非他產可比。

安塔哈

[編輯]

  安塔哈,即野駝也,似駝差小,頂下垂癭毛,產朔北野馬川。

鹿

[編輯]

  鹿生森林中,四肢細長,尾短,性質溫順。雄者生有枝之角,每年脫換,年增一枝,既老則否。壯時毛茶褐色,有白星斑紋,俗稱梅花鹿。雌者無角,毛色較淡。種類甚多。

  木蘭為較獵之所,又謂之哨。哨者,哨鹿也。哨鹿者,著鹿皮衣,冠鹿角冠,夜半於曠山中吹哨作牡鹿聲,則牝鹿啣芝以哺之。蓋鹿性淫,一牡能交百牝,必至死,死則牝鹿含芝草以生之,故哨之以取其芝也。

馴鹿

[編輯]

  馴鹿,西陵產,性伶俐,體細長,角生枝,毛褐色,無斑紋。產於東海鄂羅春奇稜部者,牝亦有角,與常鹿稍異。其能負重也似牛,可載人也似馬。

斑鹿

[編輯]

  青海產斑鹿,皮毛美麗,見水即照影自顧。不遇急,不輕涉河。山中皆有之。獵者每伏於山麓河濱,以俟其至。

瑞鹿

[編輯]

  康熙己丑,聖祖秋獮,行圍於巴顏陀羅海,所獲有瑞鹿一,其角長七尺有九寸,叉之數十有六。蓋鹿之角,自兩叉、四叉、六叉以至八叉,歷數十年而後成,其踰八叉者,不可辨其年歲,千萬中一遇而已。乃命藏之武庫,以誌山靈之獻瑞焉。

二寸許之小鹿

[編輯]

  康熙丁未冬,商邱宋牧仲尚書犖謁相國柏鄉魏文毅公裔介,座次,見小鹿一頭,長二寸許,雙角嶄然,與大鹿無異。

羊乳鹿

[編輯]

  乾隆時,臨安山中產鹿,於清明前後生子,其子必俟天雨方能行,若無雨,終不能行也。土人覓得歸家,以羊乳之,長大,即隨羊行走,野性稍馴,可為園林點綴品,曰羊乳鹿。

鹿茸

[編輯]

  鹿茸本為我國特產,東三省最著名,所謂關東鹿茸是也。鹿潛居深林幽谷間,獵者捕之,割其茸。日本人謂之袋角,蓋角根軟處有如袋然。三姓、琿春等處亦有飼鹿者。

  製法,以北產為良,而品質不及西產之厚。然西產製法,亦未嘗不佳。最上者曰旋茸,其法得一生鹿,閉於柵,眾圍之而呼噪,鹿性躁,驚距奮擲,足無停趾,其體純陽,兩角更甚,數小時,約其熱度達於極點,有力者猝入,以利刃斷其首,長桿丈餘,上穿鐵環,綴八尺之鐵鍊,而角繫其端,力搖而旋轉之。甲疲乙易,乙疲甲易,不知其幾千萬轉,其精血靈活和勻,無孔不入,無竅不通。稍停,則精血凝滯之處,易生微蟲,精血不到之處,元氣不足,非全材矣。

  俄屬亞西亞中,鹿茸之集散地,有名之處甚多,其較大者為阿爾泰,為北貝加爾,為南而輕斯科,為氣夜庫他,為北斯特來輕斯科,為黑河,為蒲拉鄂愛西輕斯科。惟自海參崴至蒲拉鄂愛,多為麋鹿茸,僅海參崴有梅花鹿茸而已。

  海參崴附近飼鹿較盛之地,為細氣米,在海參崴西二百里,距琿春我國境百里;洞南,海參崴入口之島;馬牙山,海參崴西二十里;甘溝子及青島,海參崴東二百里;夾皮溝,海參崴東四百里。海參崴附近之飼鹿場,尤以細氣米之俄人亞西甫思氣所設者為最大。其牧場背山沿河,長闊均百餘里,地多高下,樹木極繁,中間道路四通,周圍繞以鐵網,飼鹿其中。項懸小圓木牌,上載鹿之名稱及號數。別作名簿,可以查點其數。有大小梅花鹿二三千頭以上。以此,可推俄人飼鹿之繁盛矣。

  鹿之用途,雌與雄不同,養雌鹿欲其蕃殖,養雄鹿欲取其茸。年取一次,率在二月。茸初生長,身體強壯者,至四月中自落,謂之出回之落茸。身弱者,至六月中旬始落。成長過度,即非佳品。最劣者,至七八月尚不落。既成角,僅可製膠,必至次年二月再生新茸之時,其角自落。故養鹿者於新茸既生之後,須保護之,例如鹿鬬必用其角,恐傷新茸,故不使其群居。取茸時期,大概在四五月間,酌量其成長之度而割取之,勿待其自落也。

  俄人割取鹿茸之法亦有二,一取於死鹿之角者,一取於生鹿之角者。細氣米及甘溝子等處,牧場中生取鹿茸之法,頗為完備。於其牧場門側設採取之場,圍以柵。柵之前後有門,後門有足容鹿二三十頭之屋。屋前更有一小屋,屋中以板隔為三,每一隔可容一鹿。最前一隔之板,設有機關,由後屋中放鹿三頭入前小屋,其小屋之最前一隔,機關踏動,左右後三面之板,緊貼鹿身,前面之板,支住鹿之下顎,不能動。然後操刀割取,以藥塗其傷處,開前面之戶板放出,以漸由後放鹿使前也。

  俄人養鹿者甚多,每年售與我國之價格甚巨。但此猶為天然品,如欲適於食用,必加製煉,其法甚多。俄人不知其製法,故僅以生貨售與我國人。其法,一月約可製一次,燙以熱湯,置之通風良好之地三日,再以火煮,反覆數次,【此即九蒸九晾之法。】二十日後始畢事。此項精製品,其質堅緻,可切成極薄之片。如遇陰雨,尤費事也。

[編輯]

  麋,似鹿而大,牡青黑色,牝褐色。牡角有枝,每年脫換,年增一枝。其枝末分簇,並與鹿同。目下有兩孔,能夜視,即沙鹿也。

[編輯]

  麈,亦稱駝鹿,滿洲語謂之堪達罕,一作堪達漢,產於寧古塔、烏蘇里江等處之沮洳地。其頭類鹿,腳類牛,尾類驢,頸背類駱駝。而觀其全體,皆不完全相似,故俗稱四不像。角扁而闊,瑩潔如玉,中有黑理,鏤為決,勝象骨。大者重至千餘斤。其蹄能驅風疾,凡轉筋等症,佩於患處,為效甚速,世人貴之。

[編輯]

  麝,似鹿,無角,長三尺許,毛灰褐色,甚長。牡者犬齒突出口外。皮可製物。盛產於青海之南北二境,每年輸出甚巨,角之長者與鹿茸並貴。西藏江拉、希拉之間,皆重巖複澗,深林密箐,野獸種類無數,斑鹿、香麝之類尤多。獵者重披毳裘,著皮帽革鞾,負火鎗,腰刀械、藥彈、糗糒,伏處崖谷,風餐露宿,鮮火食。

  山有何種獸跡,見遺毛矢溺,即可辨之。有麝之山,其香特異。凡荒山深壑,有三種香味,毒瘴一也,草藥二也,麝香三也。寒瘴不香,熱瘴微香,毒瘴最香。瘴愈毒,香愈烈,惟其香帶塵土氣。野花、山藥,其香氤氳而有味,聞之精神軒爽。若麝香之味,遠聞之,香烈而略帶腥,忽隱忽現,若即若離,愈近麝穴,其腥愈不可聞,循其腥而尋之,百不失一。蓋麝臍最穢,常流血液,晴時必仰臥於草地而曝其臍。臍眼凸出,大如缽,腥臭異常,蚊蠅蟻蚋飛集蝕之,臍眼突縮入,微蟲碾如虀粉。一日數次,脂漸凝厚。此為草頭麝,藥肆常用之品也。曾吸入蜂蠍蜈蚣毒蟲類者,臍有硃紅點,謂之紅頭麝,其品已高。最貴者曰蛇頭麝。毒蛇吮其臍,麝驚痛而力吸,跳踔狂奔。蛇身伸屈盤結,堅不可脫,須臾,蛇身截然而斷,首即腐於內矣。臍有雙紅珠,是為蛇眼,得之以合藥,香經久不散,治毒症,至有效。麝捷足善走,遇人追急,輒自搯臍眼使破,知為焚身之累也。獵之能者,四散伏而捕之,聲東擊西,使之無暇自搯。若受傷而為人追及,猶伏地哀鳴掩其臍,或以四蹄緊抱之。麝多,俗名麝熟;麝少,俗名麝荒。麝熟之年,藥商西來收買,茶十斤可易其一,較內地之價僅數十之一耳。

[編輯]

  獐,與獐同亦名麕,又謂之麇,似鹿而小,無角,毛褐色。其革細軟,用與麂皮同。

[編輯]

  麂,獐屬,牡者有短角,毛褐色,腳短力勁善跳越。其革至柔軟可製手套、表袋等物。

[編輯]

  麅,獐屬,俗謂之麅子,色蒼赤,其毛易落。皮僅供車帷之用,肉味美,供食。

瑞麅

[編輯]

  乾隆辛未,高宗秋獮塞上,蒙古台吉必力滾達賴以麅獻,色純白,睛如丹砂。《抱朴子》稱鹿壽滿五百歲則色白。壬申又於巴顏河落圍中生致一。白麅性特馴擾,亦周阹所僅見也。

布魯特牛羊

[編輯]

  布魯特之牛羊,喜飲雪水,不雪,則延毛拉咒經,以繩繫龜殼一,活蝦蟆一,懸淨水上咒之。龜背見水珠點,頃刻即雪,謂之下劄答。有病者,毛拉禳之,屠羊於前,撃鼓荅舞,謂鬼附羊身以滅。

[編輯]

  牛種類甚多,毛色各異,其體肥大而毛作黃褐色者,俗稱黃牛,性馴而力強,農家多畜之以助耕。其齒脫換,與人齒同,滿三歲,則門齒、臼齒盡為永久齒,故視齒可知其年齡。其肉與乳,皆為滋養品,皮脂骨角,皆為工業之原料。

  青海之牛有三種。曰犛牛,尾大毛長。長毛者毛直而潤,為上種,短尾者毛拳而微燥,次之。自顎至腹,毛垂及地,僅露四蹄,良工採之製冠飾,謂之羽。毛之最美者,在腹下近腎處,正中一線,兩旁毛裹之甚密,名曰胎桿,以乳汁浸而熟之,能摺疊不斷,放之,直如故,了無摺痕。價最貴,一纓之製,可值百金,後亦亡其製法矣。次則曰鐵桿,毛堅而兩端粗細如一,經風不亂。長尺有二者,價亦數十金。此二者必運至平番,經匠人手製,而後成美材,他處製法不及也。又次者織羽布,最粗者亦製毛布氈毯。且多力,能負重,健勝駝馬。惟性劣難馭,乳味亦稍遜。俗呼毛牛,有黑、斑、黃三種,是為青海特別之產。曰犏牛,身臕壯,皮革至厚。牡者轉運,牝者資以取乳,和茶,製酥油,味最勝。曰黃牛,身小而馴,耕田之外,兼以採乳。

跛牛為王詞卿所救

[編輯]

  常寧王詞卿仁而愛物,里人陽姓畜牛而跛,屠人鬻之,將就宰,遇諸途,詰之曰:「值幾何?」屠窺其意,曰:「百金,不返也。」詞卿戟髯怒指,厲叱之曰:「私宰耕牛,律有明禁。不還,我將鳴諸官。」牛觳觫不前,長鳴作謝狀。屠者懼。償以原值,牛得活。畜之家,戒牧人勿盡其力。呼鬻牛者告之曰:「牛跛而授之戮,寧不計未跛時為汝耕乎?一念之沴,恐足以召兩大之災也。」於是鄉人皆感之,無鬻牛者。

水牛

[編輯]

  水牛為牛之好泅水者,惟吾國與印度有之。體大於常牛,額短狹,角甚長而微彎,毛短而硬,色黑,力亦較大,為用並如常牛,印度人兼用以搬運貨物。

[編輯]

  犀較象略小,角生鼻端,為用甚廣。其皮皺襞極堅厚,古人恆用以製甲。產於青海者,皮厚而無毛,鼻上生前後兩角,後之所產只有一角,為奇驗之解熱藥。

牛黃

[編輯]

  牛黃,藥名,多於病牛膽中得之。犛牛、犏牛、黃牛皆能生黃,犀牛所生者尤珍貴。狀如雞子黃,投入水中則硬。凡牛有黃者,輒出入鳴吼,夜視有光,坐是而食草不多,行走不捷,日漸瘠立,兩眼瞼皆黃色。計其吐黃之期,須終日按脈而伺之。仰繫之則不吐,俯繫之則隨吐隨食,必俯繫之而以其舌不能及地為率,又須防其蹄踐也。吐黃以後,體益膘健。如逾期不吐,必斃,剖腹取之。黃無精采,其色淡黃紋理細者,上品也,《本草》謂主治驚癇,療小兒百病。出陝西、甘肅者,謂之西黃,出廣南者謂之廣黃。

  真犀黃,作金黃色,紋理粗。暑日置於案,蚊蠅不集。研末少許,置沸湯中,無巨泡。必於巖穴叢箐中遇之。

  犀力猛可與虎豹角。得犀而剖腹驗之,往往無黃,探其穴,藉草之下,有土光滑可鑑者,掘之始有。蓋吐黃時每隨吐隨食,惟吐於藉草之上,吮食不淨,餘液下漏,沈入土中也。然探其穴,得之又不多。

牯牛怪產

[編輯]

  光緒庚辰七月,婁縣水浦橋農家牯牛產一犢,六足二尾,其四足與常牛同,兩足在腹下甚短,其二尾之下,各有一肛門,每遺矢,則一時並出。主人怪之,不敢畜,有江北人出銀幣六圓買之去。

山羊

[編輯]

  山羊古稱吳羊,毛短,色多白,牝牡皆有角,而向後彎曲,毛亦可用,江浙多畜之。頷下有長髯。舊謂野生之羊為山羊,後以家羊酷似野羊,故亦稱為山羊也。青海之山羊似綿羊,而毛光潤。有,黑多於白,角削身小。皆孳養繁息,乳肉味咸美。

羚羊

[編輯]

  羚羊為羊屬,狀似山羊,背甚高,角短而直,可入藥,角尖後向。毛長,黑褐色,有白毛雜生。足底上凸,故行時能留其趾痕於地。嗅覺銳敏。夜則懸角於木以防患。產漠北、青海,青海所產稍遜採乳不節則不育,故番人罕畜之。

綿羊

[編輯]

  綿羊,可食,味勝於山羊,體稍大於犬。牝者無角,牡者有小角一對,捲曲如螺旋。亦有牝牡俱有角,或皆無角者。毛長而軟,多捲曲。口眼甚小。性溫順。其毛可織呢氈之屬,並以為裘。青海之綿羊,頭小尾重,毛豐而拳,多氄,孳生最繁。

青羊

[編輯]

  羊有青者,南人所罕見,塞上多有之,善走巉巖間,為山羊之一種。

羊有煙癮

[編輯]

  光緒壬申,漢臯某館舍之庖人,買一羊於市,歸而縶之廊下。不逾時,羊昏然倒,四足直伸,伏於地,俄而口鼻皆流白涎,意謂羊病矣,將烹之。適有好事者自外入,戲曰:「此羊殆有鴉片煙癮乎?」遂以紙裹煙灰而燒之,薰其鼻。須臾,白涎漸乾,自地躍起,雄健如初。次夕復爾。至除夕,庖人殺之,割其腹,見肺孔中有紅首蟲無數,乃即以鴉片煙薰之,蟲皆蠢然出。庖人棄肺於野,群犬皆不食。後知此羊乃一鄉叟所蓄,叟有鴉片巨癮,每吸煙,羊輒以首探牀上,聞煙香,積日既久,遂亦上癮矣。

野山羊

[編輯]

  內蒙盛產野山羊,俗稱黃羊,蒙名羊媽古列惡所。形同山羊,角較長,體較小,身多黃黑斑。雛羊方產即走。惟性野難畜,群居溝凹地,竄走甚捷,捕之維艱,雖狡黠如狼,亦難以傷害之也。皮可製褥,惟毛脆易折,不能作衣。肉亦可食,味較綿羊為劣。

楂達石

[編輯]

  楂達石,出蒙古、西域,色黃白,或圓或扁,生於羊腹中。既生,則羊日瘠矣。而駝腹中亦有之。

蝙蝠

[編輯]

  蝙蝠自手足至體之後端,有膜連之,故能飛翔空中,捕食蚊蠅。全體密生暗灰色軟毛,口中有齒,後趾短,有鉤爪,息止,以之鉤物,而懸其身。以乳哺其子,故為哺乳動物。

七里坡石洞有白蝙蝠

[編輯]

  伊陽縣城北鳳凰山七里坡有一石洞,為古名儒讀書處,洞甚深。宣統末,有往探者,燃燭而入,有時上行,拾級如梯,有時下行,俯視若井。最終,見有透光處如豆,聞有蠕蠕聲,捕一蝙蝠,色純白,大如篩。

青海之鳥

[編輯]

  青海樹林叢密,而枝上無鳥巢,蓋平野無層巒扞蔽,狂風四至,捲樹如束,震撼摧折,鳥不能安其居。野獸毒蟲,充牣林箐,輒升樹捕雛而食,群鳥不能禦,又無民居相倚,荒僻處所,遂無一枝可借。是以大小羽屬,多棲於斷崖荊棘之中,種類又不繁息。

西康之鳥

[編輯]

  鷹、鳩、雁,西康所在均有之。鳧,乍了、德格、巴塘均有之。鴉,有純白者,如人死,棄之於山,必先白鴉食其睛,群鴉乃食其肉,裏塘有之。鴷,巴塘、鹽井有之。鴿,名鴝鴿,德格、巴塘、乍了、察木多均有之。鵲,巴塘、德格各處均有之。鸚鵡,巴塘、鹽井均有之。鴝鵒,巴塘、乍了均有之。鵰,土黃色,西康有之。鷂,巴塘、乍了均有之。鸛,巴塘、乍了均有之。鴙,巴塘、德格均有之。鵌,貢覺、三巖、巴塘、江卡均有之。鷦鷯,即黃脰雀也,巴塘、乍了均有之。雀,巴塘、乍了、石渠均有之。燕,巴塘、乍了均有之。

墨色鳥

[編輯]

  淮安有墨色之鳥,長可六寸,身瘦尾歧,形似燕而較大,鳴聲如黃鸝然,不若黃鸝之悅耳。飛集必雙,片刻不離,常於樹顛見之。

大頭鳥

[編輯]

  長白山有大頭鳥,嘴短毛白,身長三寸,頭大於身。飛落石上,每見其首,不見其尾。

四翼鳥

[編輯]

  長白山有四翼鳥,頭圓尾細,前兩翼長,後兩翼短,色淡黃,形同蛺蝶,聲似黃鸝。人有見其雌雄雙飛者。

虎嘶碧落

[編輯]

  塞外地方有名虎嘶碧落者,譯言怪鳥也,在二十五臺東去六十里。相傳某年其地有鳥,見回人,即啄之;見華人,則飛鳴高舉,不敢近,亦真奇矣。土人因以為地名。

博白多鳳凰

[編輯]

  博白有綠含村,其山多鳳凰,有高三尺者,備五采,冠似金杯,常棲高樹顛。又有大如鵝者,尾甚長,動其羽,聲如轉輪,名大頭鳳。或為瑤僮所射,緝毛為裘,涅而不滓。

  兩江溪洞中出鳴鳳,形如孔雀,頭上有彩,毫光如掣電,冠上垂二弱骨,長一尺五寸。其鳴葉宮商。

烏鳳

[編輯]

  烏鳳,大如喜鵲,紺碧色,背上帶赤,腹白,羽黑而微赤。頂上有冠。眼大瞼青。尾長尺餘,有軟骨,能迴轉。鳴聲清越。其巢兩端有口,此入則彼出,以尾長故也。生左、右江溪峝中,極難得。

倒掛鳥

[編輯]

  粵產倒掛鳥,即桐花鳳,日間收香氣於翼,夜則倒掛放之。

孔雀

[編輯]

  孔雀,形略如雉,體長三尺餘,翼短小。雄者特壯麗,尾有長羽,能開張作扇狀,金色,有翠綠斑紋,作眼球形,排列於上。觀其文彩,雖取百鳥之美羽集於一身,不能成此絢爛,實雌雄淘汰最佳之實例矣。展尾徐步,且行且鳴,以自矜其美,名曰示美運動,亦悅雌之慣性也。或曰,雄者最喜美麗,性妒忌,自矜其尾,遇婦女、童子服錦綵者,則展其尾如羽狀,必逐而啄之。

  孔雀產於熱帶地,吾國園囿所蓄,多由印度群島及暹羅輸入,故畏寒,不易畜也。朱竹垞曾見其舞,而為《八寶妝》詞以詠之,詞云:「庭暗娑羅,山明躑躅,正值好春時候。不用紅樓三十級,合在迴廊疏牖。朝來彈指,阿誰妒殺芳心,綠蕤響處開難驟。絕勝織成步障,編他銅釦。看場壓倒窗櫺,一迴舞,旋更教人立屏後。數項翠尾花如縷,怎染出輕紈圖繡?除非是邊鸞好手。郁吚聲裏低丹咮,問飫眼蠻奴,莫銷殘碧暗金否?」

[編輯]

  鶴種類甚多,最貴者為丹頂鶴,高三尺餘,嘴及頸腳皆長。翼大,飛翔至捷。體純白,頂赤,額頰及自咽喉至頸黑色,翼尖亦黑,尾羽白。喜食魚。鳴聲高朗。產東三省及西伯利亞等處,至冬,遷居溫帶地,春歸舊土,候鳥也。

鶴獻芝

[編輯]

  福州城西有一園,山環水繞,境頗幽勝。園有雙鶴,丹頂白羽,品殊不凡。梁茝林中丞章鉅撫桂時所得,攜之歸,以贈園主之祖者也。畜之久矣。時或振翮長霄,刷翎茂樹。每遇風清月朗,引吭長鳴,意若自得,飄飄欲仙。一日,主人之母八十壽辰,各啣一靈芝獻於庭,如祝壽然,賓客皆驚異之。

[編輯]

  鸛,似鶴而頂不丹,頸嘴皆長,全身色灰白,翼尾黑色。巢於高樹。青海有之。

[編輯]

  鷹,嘴長於鳶,嘴自根即鉤曲,兩翼張度至二尺五寸,背暗褐色,腹白色,有黃褐色橫紋。腳四趾,其三向外,其一能前後回轉,皆有鉤爪,勁而有力,眼甚銳敏,盤旋空中,無微不矚,獵者多畜之以逐禽兔。一名鷞鳩。

  遼東皆產鷹,而寧古塔尤多,以俗名海東青者為最貴,純白者上,白而雜他毛者次之,灰者又次之。神俊猛鷙,能見雲霄中物,善以小制大,尤善捕天鵝。隴人呼為海青者,實即海東青,以產地殊,故異其名。產於西域霍罕汗者,則曰白海青。

[編輯]

  鷂似鷹而小,體長尺餘,羽灰色,腹白,有黃黑或赤白色之斑點,尾有淡黑色橫條。人每豢之,以捕小鳥。雄者腳極長。又雉之屬。《爾雅》:「青質,五采皆備成章曰鷂。」

[編輯]

  鳶,狀與鷹略同,惟嘴較短,尾較長。全體褐色微紫,翼張度至四尺許。飛時不甚動,若靜懸空中,喜迴旋,作大環,尾常開展,或平或傾側,以調節其勢。有所搏擊,則自空疾下。常攫取蛇、鼠、雞雛等,亦嗜食腐敗之肉。俗謂之鷂鷹,又稱老雕。

[編輯]

  鵰,本作雕,鷙鳥也,一名鷲。嘴強大,中央鉤曲。大者之翼,平展至七八尺。其足有羽毛覆之。性較鷹為更獰猛,嘗攫食獐、鹿等動物。其羽可製扇,可為箭翎。有狗鷲、羌鷲數種。

  直隸產鵰,嘴及四趾均如鉤狀,毛色淺黑。其產蒙古者,上部灰色,下部黑色。產長白山之木頭峰者,有三種,曰大鵰,曰坐山,曰白尾。青海所產,則兩翼廣及數尺,可製箭翎、羽扇。

骨託

[編輯]

  沔州有禽,名骨託,狀類雕,高三尺許。其鳴之聲若骨託然,因以名之。能食鐵石。或謂鐵石至堅,非可食之物,遂有人以三寸白石,繫以絲繩,擲其前,即吞之。良久牽出,視石,已軟如泥矣。

王鷲

[編輯]

  王鷲產直隸,黑褐色,鉤嘴鐵爪,頭有瘤狀突起,性猛烈。

角鴟

[編輯]

  角鴟,形與梟同,惟耳邊有長毛似角。全身褐色,有白斑。頭稍類貓,眼圓大,帶赤黃色,周圍有粗剛毛圈。亦名鴟鵂,又稱怪鴟,俗稱貓頭鷹。視力甚強,暗中睹物,而晝間反不能視。《莊子》所謂「鴟鵂夜撮蚤察豪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即此。

鵂鶹

[編輯]

  鵂鶹,與角鴟同類異種,身小而眼圓大,有毛角如兩耳。俗與角鴟同稱為貓頭鷹。

[編輯]

  梟,亦作鴞,狀與角鴟同,而無毛角。晝潛洞穴,夜出捕食小烏及鼠類。

[編輯]

  鴆,亦作酖,毒鳥也,一名運日,又曰同力鳥。狀似鴞,紫黑色,赤喙黑目,頸長七八寸。好食蛇,巢下數十步,草木不生。鳴聲如擊腰鼓。以其羽畫酒,飲之立死。廣東有之。

鬼蜮鳥

[編輯]

  海南有鳥名鬼蜮,出深谷中。當受胎之際,各含一沙,又折枝遍插各徑口,為符號,以阻人往來。若不知而誤入之,則噴沙以射人,中之必死。

啄木鳥

[編輯]

  啄木鳥,嘴銳直而堅,足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便於攀木。舌細長,尖端有鉤。以嘴叩樹,察有木蠹者,穿孔鉤出之。種類頗多,常見者為紅啄木,背翼均黑,雜以白斑,頭尾有赤羽。次為青啄木,背尾綠色,頭灰白,額頰皆黑。

[編輯]

  鳩,狀如野鴿,頭小胸凸,尾短,兩翼長大,善飛。其特性,能自嗉囊分泌一種乳汁,自口吐出,以養其雛,如祝鳩、斑鳩之屬是也。古人於鳥類,多以鳩名之,如鶚為睢鳩,鷹為鷞鳩,布穀為鳲鳩,則固非以形態類屬,特假借名之也。

鵓鴣

[編輯]

  鵓鴣,即祝鳩也,長尺許,嘴細長,上嘴鉤曲,羽黑褐色,頸旁有黑色及青灰色之鱗狀斑點,肩與脊上有赤茶色斑點,胸淡赤褐色,尾羽黑褐色。晴時鳴聲有緩,將雨則急,故俗又稱之曰水鵓鴣。

斑鳩

[編輯]

  斑鳩,一名鶻鳩,體小於祝鳩,羽色淡白,頭頸及下面色灰白微紅,自肩脊至尾皆灰褐色,後頸有黑色之斑輪環。陸璣《詩》疏所謂「項有繡文斑然」者是也。

鴿

[編輯]

  鴿,鳩類,有野鴿、家鴿二種。野鴿全體暗黑,惟背之中央為灰白色,頸及胸有紫綠色之光澤。群棲林中,出食田禾,為農家之害鳥。家鴿為野鴿之變種,形態羽色,種別甚多,飛翔頗捷,記憶力甚強,放至遠處,能自歸,故古人用以傳書。俗稱鵓鴿。其肉與卵皆可食。

  養鴿者,每於鴿尾以鈴綴之,朝日初升,鴿群乍放天際,鈴聲悠揚飄忽。

蘭州藩署之鴿

[編輯]

  蘭州藩署棲鴿數千,相傳嘗有盜夜來劫庫,鴿乃大噪,異於恆。管庫者訝之,起視,盜因被獲,緣此官中月給二十四金以為鴿俸。

[編輯]

  鴉,與鵶同,烏鴉也,純黑。反哺者謂之烏,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鴉。內蒙古之鴉,大如雄雞,蒙人呼之謂喀爾客列,作鴞鳴,眼光至銳,喙長而利。駝行道上,所負行篋中如藏有肉食,雖裹以厚革,能嗅而啄穿啣去。產於青海者,高二尺許,食穀類果實及小鼠毒蟲,又貪食人屍,故肥而多脂。

太廟多鴉

[編輯]

  太廟多鴉,每晨出城求食,薄暮始返,結陣如雲,不下千萬,都人呼為寒鴉。民間學塾,往往視為散學之候。

火鴉

[編輯]

  儋州有烏鴉,能食火,每啣火置人屋上,以翅煽焚,則群鳴飛舞,其名曰火鴉。居人多以食物禳之。

鷹兒

[編輯]

  鷹兒,亦鴉之一種,內蒙古名之曰烏郎火燒,體小性柔,易豢。

慈烏

[編輯]

  慈烏,烏之別稱,體稍小於鴉,嘴之尖端較細,體黑色而有紫綠色光澤,多鳴於早晨。好食田圃之農產物,亦食害蟲。知反哺,故稱慈烏。

烏啄蝗

[編輯]

  康熙壬子夏,吳中大旱,飛蝗蔽天,竹粟殆盡。蝗亦有為鴉鵲所食者。長洲褚稼軒家庭中之樁,有烏巢於上,以其朝暮飛鳴,方憎惡之。至是,獨喜其捕蝗。中有一無尾者,攫啄尤多。胡汝源聞之,喜而作歌曰:「昔人曾稱鴉種麥,今日喜見鴉捕蝗。吳民徵輸困來久,況復連遭水旱殃。苗未插蒔田未墾,催科已比五分糧。仰屋躊躇莫措手,忽聞蝗來西北方。老人昔年被災沴,談虎色變如虎傷。無稼可食且集樹,繩繩振振滋駭惶。園竹岸蘆到即罄,黃衣三使徵夢祥。浙中消弭賴刺史,吾蘇漫漫無短長。烏烏啞啞高下翔,奮迅攫啄如鷹揚。承蜩之捷猶掇爾,就中尤羨禿尾狼。群烏相將飽枵腹,吳氏或得療飢腸。臺上快睹等捷凱,擬草露布為張皇。白公大嘴可勿誚,竟當進號烏鳳凰。瞻烏爰止在鄰屋,愛之卻彈將弓藏。」

[編輯]

  鵲尾長六七寸,與身相等,背黑,有紫綠色光澤,肩腹及翼之下羽皆白色,嘴腳皆黑。俗以其鳴聲為吉祥,亦稱喜鵲。性最惡溼,故又謂之乾鵲。

[編輯]

  雀,體小,褐色,有黑玟,俗呼麻雀。

山雀

[編輯]

  山雀,體赤褐色,頭部有黑斑,嘴強直,能破堅硬之物,飛翔山林,捕食昆蟲。性慧,能習諸種技藝,人有利用之以營生活者。

鬼雀

[編輯]

  鬼雀,產內蒙古之烏蘭察布盟北鄙,與土謝圖汗部交界處。形似麻雀,學馬嘶、犬吠、獺鳴,維妙維肖。與鼠同棲,騎鼠而戲,鼠恆受其指揮焉。

芙蓉鳥

[編輯]

  芙蓉鳥,狀似雀,羽色黃,翼淡黃微白,鳴聲可愛,人多畜之。

竹葉青

[編輯]

  竹葉青,一名竹林,大如雀,翼長三寸許。雄者上體作青碧瑠璃色,甚美麗,胸黑腹白。雌者背部黃褐,腹下微白。善鳴。夏日來自婆羅洲等處,冬歸,故為候鳥。

千里紅

[編輯]

  千里紅頂有紅毛,喜食蘇子。俗呼蘇雀,黑龍江稱為老鎗雀。出俄羅斯地,雪後即來,群飛入海。

淨池鳥

[編輯]

  太白山有一峰,直上三十里,盛夏雪霰不融,人不能登,惟六月可上。上有太白神殿,以鐵瓦覆之,水池五。有鳥紅色,大如雀,池有滓穢,則啣去之,人呼曰淨池鳥。山奇寒,無林木鳥獸,亦不知其棲止何所也。

白玉鳥

[編輯]

  白玉鳥大如雀,嘴粉紅而羽白,皆有黑條紋,俗呼之曰白燕。

蘆虎

[編輯]

  蘆虎,似雀,青斑長尾,好剝葦皮,食其中之蟲。

[編輯]

  雞,亦作雞,雌雄皆有肉冠。食道之一部為嗉囊,其胃分前胃及砂囊二部。腳強翼短,不能高飛。雄者之羽毛美麗,鳴管發達,以時而鳴。肉及卵皆有滋養之效。產青海者種極大,閉於塒,育卵最繁,在宣統時,八錢可購十枚。

雌雞化雄

[編輯]

  康熙時,繁昌吳士明家畜一雞,生卵已久,忽化為雄,冠漸紅,羽漸長,鳴聲嘐嘐於子午候矣。

  歸安孫在豐年十六,以冠軍入庠,適雄雞生卵,而學書來。家人以為不祥,殺雞佐黍,投卵於河。嬸氏聞之,曰:「此佳兆也,姪他日必作狀元。雞宜畜之,奈何並卵而棄之耶!」後孫竟以第二人及第。

慈雞

[編輯]

  盛氏園畜二母雞,黃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柵而棲。各養數雛,晨夕挈雛出入,二雌同行,宛若人之洽比其鄰者。一日,黃者被人竊去,失母之雛悲鳴不已,白者頻來顧視之,若代為憫惻然。自後得食相呼,歸棲逐隊,蓋亡形於黃白,而皆視為己子矣。盛之友訪盛而見之,因呼之為慈雞。

蚊母鳥

[編輯]

  蚊母鳥,大如雞,體灰白色,頸及背腹部有黑斑,尾黑褐色。夏日居於黑龍江等處,冬赴熱地。晝伏森林,夕則飛翔河邊,食蚊虻羽蟻。嘴小深裂,張之則成大口,食蚊無算,故為益鳥。舊說以為吐蚊,誤。《爾雅》作「蟁母」。蟁,古蚊字。

[編輯]

  雉之形狀習性,與雞相類。雄者甚美麗,目赤,尾甚長,雌則否。棲息山野,食穀類嫩葉及蟲,侵及禾稼,故為害鳥。漢呂后名雉,故諱稱野雞,至今沿之。產於內蒙古一帶者,重斤許,羽灰色有鱗紋,望之似斑鳩。

  木蘭產雉,初在草中,為人馬所驚,輒飛起。然僅飛於兩山間,不能越山而過,力竭則撲而下,入草中,尚能衝十餘丈。至此,則以首伏叢薄,不見人,即自以為人不見矣。俯而拾之,尚活。

趕翎哨

[編輯]

  東陵後山產雉,較他處野雉稍小,肉嫩而鮮,名趕翎哨,可馴養。

錦雞

[編輯]

  錦雞,古名鷩雉,形狀大小略似常雉,羽尤麗。雄者頭青茶色,頸有純白輪紋,胸腹紅銅色,有光澤,背與尾帶金黃色,尾甚長。雌者亦似常雉,惟胸腹黑斑較少。

秧雞

[編輯]

  秧雞,全形似雞,又名水雞,嘴長於頭,根部赤色,前端褐色,背黃褐,腹灰色。棲息水田,食小蟲魚,鳴聲如人之擊柝。

馬雞

[編輯]

  馬雞出秦州,大倍於常雞,形如馬,徧體蒼翠,耳毛植竪,面足赤若塗朱。宋荔裳在北平時嘗畜之,為之賦詩。

山雞

[編輯]

  山雞,形似雉,雌雄毛色各異。雄全身紅黃,有黑斑,尾長。雌者黑色微赤,尾短。古名鸐雉。

[編輯]

  鷼,通稱白鷼,似山雞而色白,有黑文,尾長三四尺,嘴及爪皆赤色。長江以南產生最多。亦伯鷴。

食火雞

[編輯]

  食火雞,與駝鳥同類異屬,身高五尺餘,羽色黑,頭小而無毛,頸亦裸,頂有肉冠,脛較駝鳥稍粗短,善走,產澳洲及新幾內亞島。舊說能吞火炭,故名,今簡稱之曰火雞。道光時,英人佔舟山,攜火雞以來,遂有遺種。今定海人豢之者甚眾,歲由甬舶載以至滬,供西人之食者,不可勝數。

吐綬雞

[編輯]

  吐綬雞產於巴峽及閩、廣山中,雄者高三尺許,雌較小,羽色彩甚美,頭部無毛裸出。上嘴根有肉冠,能自由伸縮,伸之長一二寸,垂於嘴下,縮則前頭部成小塊,時時變青白藍紫紅等色,煥爛奪目。亦稱火雞,日本曰七面鳥。

雷雞

[編輯]

  蘇州拙政園有雷雞一,大如鸛雀,羽毛五彩,類吐綬。觀者故觸其怒,則撲翅掉尾,有聲隆隆,震地若雷鳴然。

竹雞

[編輯]

  竹雞形如鶉而較大,尾短,羽褐色,有棕色斑紋,喜居竹林中。

樹雞

[編輯]

  樹雞形似雌雉,腳小有毛,肉味與雉同,以之作湯,尤鮮美。然較雉難得,多在深林密藪。黑龍江以為貢品,謂之飛籠,或謂即《爾雅》之鵽鳩也。

半翅

[編輯]

  《爾雅》:「鵽鳩,寇雉。」郭璞註:「鵽大如鴿,似雉,鼠腳,無後指,歧尾,為鳥憨急,群飛。出北方沙漠。」盤山有之。土人呼為半翅,即沙雞也,可食。

[編輯]

  鶯,亦作鸎,亦名黃鸝,又名倉庚,背灰黃色,腹灰白色,尾有黑羽,雌雄常雙飛。初春始鳴,聲宛轉清脆。俗稱黃鶯,關內呼為水鴉兒。以歲旱時,忽樹頭睍睕數聲,則滂沱立至,故獲此名。

杜鵑

[編輯]

  杜鵑,一名子規,亦稱杜宇,嘴扁平,上嘴末端稍曲,口大尾長,背黑灰色,腹白,有橫行黑線。不自營巢,生卵於鶯巢,而鶯為之孵育。鳴聲淒厲,能動旅客歸思。好食毛蟲,有益於森林。

布穀

[編輯]

  布穀,一名鳲鳩,又名郭公,絕類杜鵑,而體較大。全體灰黑色,腹白,亦有橫行黑條,嘴尖,趾前後各二。鳴聲如呼割麥插禾,故名。好食毛蟲,有益於森林,為益鳥。

[編輯]

  燕,體小翼大,尾甚長,分歧如翦,喙短口闊,頷肥大,背黑腹白。歲之春分前後,來自暖地,巢於人家屋梁,秋分復去。

粉紅燕

[編輯]

  康熙時,蘇州吉由巷民家有巢燕,哺三雛,一白,二粉紅色,時以為奇,人皆相率往觀。

金絲燕

[編輯]

  金絲燕,燕之異種也,體小於燕,背褐色,尾腹間白色。產我國南方及印度,恆居巖穴中。

海燕

[編輯]

  海燕以產於熱地,須越海而至也,故名。

沙燕

[編輯]

  沙燕較海燕略大,產於大漠。

鶺鴒

[編輯]

  鶺鴒,《詩》作脊令,《爾雅》作鴒,形似燕,飛時作波狀,行則搖動其尾。棲息水邊,食害蟲,故為益鳥,種類甚多,背黑者為黑鶺鴒,頰下白者為白頰鶺鴒,自胸至尾鮮黃者為黃鶺鴒。

翠雲鳥

[編輯]

  翠雲鳥產鄂中,大如鷃,五色陸離,至可愛玩。秋深時,千百為群,飛鳴空際。然去地絕遠,不知其棲息何所,疑為水鳥。

鸚鵡

[編輯]

  鸚鵡,產熱帶地,廣州有之。嘴大而短,上嘴鉤曲,覆其下嘴,舌肥厚。翦其舌端,善學人語。足二趾向前,二趾向後。毛色純白。有純赤者,毛羽鮮妍,類猩紅剪絨之狀。又一種純赤,惟兩翅綠如翠鳥。又有五色者,紅黃白綠碧皆具,尤珍麗,每一隻,索直至二十四金。

白鸚鵡諂洪秀全

[編輯]

  粵寇洪秀全據金陵時,畜白鸚鵡二,命人教以語言。洪每出,則白鸚鵡必高呼萬歲,其所謂文武者乃效之,呼聲震天,洪乃揖而退。

葵花鳥

[編輯]

  葵花鳥,形似鸚鵡,羽純白,翎間微黃。頂有茸毛,如錢大,長寸許。晴霽日,則張如葵花,故名。廈門有之。

鴝鵒

[編輯]

  鴝鵒,亦作鸜鵒,俗名八哥。全體俱黑,兩翼有白點,巢於樹穴及人家屋脊中。翦其舌端,令圓,能效人言。通常所蓄者,僅能效百鳥鳴,或逢婦女至,則頻呼好娘娘不止,此均不得為上品。

  湖北某縣有一老嫗,廣蓄鸜鵒,其靈敏者,能奉主命,至戚友家傳達音問,銜取鍼線,人以烏衣使者稱之。某日,鸜鵒又奉命至某姓家借鍼,比返,過鄰村,見場上有遺穀,因置鍼碌碡上,俯而啄穀。驀有飢鷹盤空下,奮爪攫之而去。鸜鵒見有一熟識婦在旁,哀呼曰:「婆婆,吾被鷹攫去,煩寄語阿姥,今生不復面也。鍼在碌碡上,阿姥可自取之。」婦述諸嫗,嫗終日哭泣,幾喪其明。

  某姓蓄一鸜鵒,善窺人隱私,搬弄口舌。其家有童養媳,值翁姑他出,潛取廚下年糕者食之,慮為鸜鵒所窺,預以飯籮罩其頭,以為無事矣。比翁姑歸,鸜鵒喃喃自語曰:「飯籮罩了八哥頭,鑊裏年糕滑溜溜。」翁姑聞之,乃責其媳。

  乾隆時,錢塘黃寶田有打八哥詩云:「打八哥,打八哥,八哥無匿處。但解陰晴不嘴飛,沙明露白久延佇。紅蓼洲,青蘆渚,兩啁呼,告其侶。於今高飛亦何益,膠網不設黏竿舉。吁嗟乎,八哥爾何苦,鴂舌作人語。爾不見人作禽言人不顧,禽作人言人捕汝。」

翡翠

[編輯]

  鳥有青羽者,俗稱翠鳥,亦名鷸,其羽可為裝飾品。瑞安項叔明著《翡翠曲》,託意深遠,措詞爾雅,有風人敦厚之遺。序云:「春寓郡中之設翠肆者,每朝,野人數輩集其門,輒籠生翠十百至。主乃取翠羽鑷剔而縱之,隨鳥之多寡酬值焉,間有垂損傷斃者,因歎多材為累之說不虛也。其捕之之法,至水濱,取鷸媒翳細竹間,張絲網於其外,吹筠管作翠鳥聲,翡翠爭集,見類而從之,遂冒網上,不能去。」詩曰:「瀛州巢密珍禽小,時戲蘭苕出杳渺。羽毛奇麗比黃金,無鳥張羅偏擾擾。擘波得魚人不爭,吹管忽作相求聲。鷸媒矯翼隔幽篠,千絲結網齊牽縈。提籠卻向三條市,列肆威蕤笑朱紫。翠毛零落刀鑷施,何如老蚌相持死。放爾彎環掠石磯,焚身未許惜殊衣。飾釵嬌愛等懷璧,語巧情親皆禍機。始知賈害緣文采,疇侶招呼意先改。」

  山翠、水翠

  湘中出翡翠,有山翠、水翠二種。山翠大而色老,水翠小而色嫩,用飾物品,其色極鮮。交、廣所產,遠不及湘,人鮮知之。即有知之者,亦不知因以為利也。

相思鳥

[編輯]

  相思鳥,產於蘇屬近海之地,湖南、福建、四川亦有之,蜀人呼為應山猴。大與瓦雀等,喙紅,羽黃綠,顎下純黃,第一級飛羽黑色,鳴時,聲小而韻,飛則並飛,止則並止。至秋季,鄉人輒羅致之以鬻於市,愛之者以雕籠畜之。籠分二格,鎖其一,其一雖放之不去,而仍飛翔於籠之左右上下,少頃亦自入籠。若失其一,其一必悲鳴而死。此殆比翼鳥之流歟?惟自秋畜至明年之初夏,輒殞。性喜浴,雖嚴寒冰雪時,必置盆水於籠下,聽其自浴。

  嘉慶初,湘有候補知縣陳玉聰者,在藍山縣得雌雄各一。詰旦戒行,雄忽飛去,攜其雌返長沙,籠置廊下。自藍至省千餘里,城內人家十萬戶。一日,其雄忽至,望門投止,繞籠翔舞。開門納之,偎倚啁啾,如訴久別狀。陳為詩紀其事,一時和者甚眾。

畫眉

[編輯]

  畫眉產四川,全身黃黑色,其眉如畫,巧於作聲,如百舌,亦有色純白者,人家多飼養之。廣西之陽朔亦產畫眉,雖羽衣鮮潤,而清哢罕聞。土人云,此地畫眉,貴鬬不貴鳴。古語吳人尚言,粵人尚力,人誠有之,物亦宜然。

山畫眉

[編輯]

  山畫眉善鳴,塞外所產,與他處不殊,獨以卵珍,大僅如蓮子,綠如松石,亦有白色及斑褐文者。土人鎔蠟實其中,以為簪珥之飾,鬻於關內。

白頭翁

[編輯]

  白頭翁,體大如畫眉,全體灰黑,腹白,翼尾皆黑而帶綠,老則頭白。冬日群棲原野,鳴聲喧噪。

百靈

[編輯]

  百靈為汴梁產,善鳴,能作百鳥聲,故名。且以能學貓叫者為上乘,由一二聲、四五聲、八九聲至十三聲,惟三五聲者多,九聲者少,至十三聲,真希有矣。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南部及席勒圖佛界,均盛產之,十百千萬飛舞空際,棲於草際,食棘棘草子。夏產卵,至秋而繁。

  豢養百靈之人,大抵為市中游手。在乾隆時,秦淮妓院中人尤多,俗所謂龜者是也。蓋自朝至暮,無所事事,既不便應答門戶,又無煩摒擋米鹽,盥漱既畢,即捧籠至官道旁鵠立,俾稠人走過,以壯其膽,且誘令開朋發歡。開朋者,舒展兩翅,立於臺而歡鳴也。午後,乃爭往王府園茶寮,千百籠紛投沓至,互較短長,鳥聲沸騰,不聞人語,彼此顧盼,以為笑樂。洎夫曜靈西匿,三五成群,聯襼蹋歌,則攜籠而返矣。

  蘇州某公子酷嗜百靈,剖琅玕竹為籠以貯之,以雲母砂平鋪籠底。底之中央,矗立一小臺,如春菌然,以旃檀為之,諺所謂百靈臺者是也。籠之四周,盆、盂、瓶插諸品,一一具備,所取材者率珍品,或以羊脂玉琢之,或以名窰佳瓷為之。故一籠之費,恆在數百金以上。他若調護之殷勤,飼養之周密,雖孝子事其所生,亦無以過之。一日,公子偶他出,歘由鄰屋來一貍奴,見而垂涎,破籠銜百靈去。家人譁逐之,貍奴被擒而百靈死矣。公子歸,撫之大慟,如喪考妣。飾終之典至優,斲文柟為棺槨,嵌白銀為題湊,瘞於園隅,加土三尺,稱百靈塚焉。又以殺百靈者為貍奴,設酷刑治之,以核桃二枚對剖之,去其核仁,實以鎔化之礬汁,凝合於貍奴之四足上,如馬蹄然。貍奴不勝慘痛,輾轉呼號而死。乃解剖其肢體,以祭百靈,此咸、同時事也。

  光、宣間鳥販之售百靈於滬者甚多,豢之者皆游手好閒之人,每集於茶肆以比較優劣。

鷦鷯

[編輯]

  鷦鷯,一名巧婦,俗稱黃脰鳥。嘴尖,全身灰色,有黑色、褐色細斑。取茅葦、毛毳為巢,大如雞卵,繫以髮,至為精密,故《莊子》謂「鷦鷯巢林,不過一枝」。

繡眼

[編輯]

  繡眼,全體綠色,腹下灰白,眼緣有白毛圍之,嘴尖而青黑,足灰色。性溫和,甚惜其羽毛。嗜食紅熟之果實。人多飼畜之。

蠟嘴

[編輯]

  蠟嘴,全體似桑扈,惟嘴淡黃作蠟色。尾腳皆短,鉤爪頗銳。又一種,體略小而嘴紅者,別稱洋蠟嘴。

鐵嘴

[編輯]

  長白山有鐵嘴鳥,嘴長而尖。

鐵腳

[編輯]

  鐵腳,天津有之,以其爪黑,故名。體大如麻雀,首之毛有藍色,尾兩邊白色。春令始至,可食。

[編輯]

  鵪,本作䳺,與鶉同類異種,狀亦相似,惟羽無斑點,頸腳皆長。棲息於茅葦之間,捕食小蟲魚。舊有鷃、鴽、斥鷃等稱。

[編輯]

  鶉,形如雞鶵,頭小尾禿,嘴腳均短,背濃褐色,翼黃褐色,皆有黑斑,腹赤白色。性活潑,喜跳躍,猛鷙能搏鬬,有馴養之以供游戲者。與鵪不同種,今混稱鵪鶉,誤。

鷓鴣

[編輯]

  鷓鴣,形似鶉,稍大,背灰蒼色,有紫赤色之斑點,腹灰色,胸前有白圓點如真珠。其鳴聲如曰「行不得也哥哥」。

麥啄

[編輯]

  漢陽、黃州一帶,麥將熟時,有鳥群飛於隴上,形狀毛色,似鵪而稍大,喙長半尺,細若竹枝。夜宿,則插入麥根土中,故掩捕甚易。可食。以其性喜食麥,故呼之曰麥啄。

[編輯]

  鴻,較雁為大,背與頸灰色,翅黑腹白。性勇,聽覺敏銳。喜集湖邊,食菱、芡等物。

[編輯]

  雁,狀似鵝,嘴長微黃,背褐色,翼帶青灰色,胸部有黑斑,鳴聲嘹亮。飛時,自成行列,秋來春去,故謂之候鳥。古以雁、鴈為二鳥,今無別。

[編輯]

  鵠,似雁而大,全體色白,故或稱為白鳥。頸長,嘴根有瘤,色黃赤,故又謂之黃鵠。飛翔甚高,鳴聲洪亮,俗名天鵝。

  陝西榆林府邊界毗連蒙古之鄂陶部落,有高至三四尺,昂其首則幾丈餘者。兩翼健翎之外,率皆茸毛,溫如狐腋,不類羽族,其色潔白,取以為裘,禦寒辟溼,土人頗貴重之。

[編輯]

  鵝,亦作鵞,似雁而大,身白頸長,嘴大而黃,身軀肥滿,而尾腳皆短,翼力弱不能飛。種類甚多,毛黑者謂之蒼鵝。

鵜鶘

[編輯]

  鵜鶘,一名鵜,俗呼之為淘河。體大於鵝,色灰白,頷白色,頭裸出無毛。嘴長尺餘,直而廣,頷下有大喉囊。腳短力強,四趾有蹼,能竭小水取魚,先則連水吞入,貯喉囊中,後吐其水而食之。

[編輯]

  鳧,狀如鴨而小,俗亦謂之野鴨,常棲息湖澤中。雄者毛羽甚麗,頸綠色。翼長,能飛翔空中,為十字形排列。體肥多脂,肉供食品,味甚美。

鵁鶄

[編輯]

  鵁鶄,大如鳧,高腳長喙,頭有紅毛冠,翠鬣青脛,甚有文彩,俗稱茭雞。

[編輯]

  鴨,人家所畜之水鳥也,嘴扁平,足短,兩翼甚小,拙於飛翔。趾有連蹼,能浮水。性質木鈍。產卵不擇地。古謂之鶩。

  閩中鴨凡四類。他處所常食者曰水鴨,氣味過腥,價至廉,為村野人家常食品耳。一種較他鴨為碩大,名曰家鴨,謂其最善育卵,營業家因以為利,不供匕箸也。更有性至敏者,凡養鴨為生者必蓄數頭,能取締群鴨出入,不至散失,因而價值極貴。京師及江寧均尚填鴨。填鴨者,即取鴨之肥壯者,以食填之,數日後較尋常者略肥而已。閩中所謂填鴨者,較家鴨稍小,腳與雞為近,而頂有冠一球,作藍黑色,大如胡桃,狀亦相類,味極肥美鮮嫩,而價過家鴨三倍,筵宴中胥用之,允非他處號稱填鴨者所能比擬也。

雌鴨化雄

[編輯]

  桐鄉陸姓家養雌鴨三隻,已三年。一鴨連日產卵三枚,尾忽禿,數日生綠毛,頭翅盡綠,而白頸,嘴距變紅,形聲俱化為雄矣。

魚狗

[編輯]

  魚狗,《爾雅》謂之鴗,又曰天狗,大如燕,喙尖長,足短色紅,能在水面捕食小魚,如獵狗然,故名。全體青綠色,背淡黃,常在水邊掘穴築巢而居。

鷿鷉

[編輯]

  鷿鷉,體大如鴿,頭背翼皆蒼黑有斑點,胸黃腹白,嘴短而黑,尾亦短,翼小不善飛,而巧於潛水,俗稱潛水鳥。棲息淡水洲渚之上,以蘆葦營巢。

信天翁

[編輯]

  信天翁,一名信天緣,體大,張翼達丈餘,嘴端鉤曲,背部灰色或褐色,翼黑,飛翔力甚強,多產於太平洋。性魯鈍怯懦,凝立水際,魚過其下則食之,終日不易地,故有此稱。羽柔軟,可作褥。

鸕鷀

[編輯]

  鸕鷀形似鴉而黑,喉白,裸出無毛,頷下有小喉囊,嘴長,末端稍曲,善潛水取魚。一名烏鬼,俗稱水老鴉。山陰高月垞員外鳳臺有《鸕鷀行》以詠之云:「秋江波淼淼,雲鱗澹堆墨。出沒千鸕鷀,衝起浪花白。生長漁師家,鉤喙箭爪形如鴉。雙睛閃閃翼拍拍,無篷船載聲啞啞。頸繫紅綠久馴熟,舞勢翩然立一木。須臾指揮若陣排,翻身都在水中伏。鸕鷀穿浪疾於梭,斷鬐絕鬣擒魚多。小魚入口吞腹吐,大魚撥剌泥猶拖。漁師大呼助聲勢,深懼鸕鷀不能制。牽之曳之登瓜皮,一尾幾欲船艙蔽。漁師意欣然,鸕鷀齊上船。點篙尋港去,曬翅斜陽邊。賣魚沽酒漁師醉,烹鮮作鱠誇味脆。迴看一木排鸕鷀枵腹垂頭倦欲睡。」

[編輯]

  鷸,頭圓大,長寸餘,嘴長二三寸,全體黃褐色,雜以灰黑及赭褐色斑點,胸腹白色,趾長無蹼。常棲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

[編輯]

  鷗,嘴鉤曲而強,羽毛白色,翼灰白色,長過其尾,前三趾間有蹼。常集海上,捕食魚介,喜隨海舶而飛翔。

[編輯]

  鷺,羽純白,亦稱白鷺,頸腳皆長,腳青色,嘴長二三寸,頂有白毛,頗長,肩背胸部亦生長毛,是稱蓑毛,毿毿如絲,故一名鷺鷥。棲息水邊,捕食魚類。西洋婦人取其羽以為冠飾,鄂人多收之,由海舶輸出甚夥。朱竹垞嘗為《臺城路》詞以詠之,詞云:「謝池最愛鮮禽好,當年惠連曾賦。紫荇絲邊,水葓花外,長見伊窺魚住。乍翻淺渚,訝拍拍隨波,欲低還舉。占得圓沙,慣拳一足久延佇。采蓮舟漸近也,笑紅裙按楫,不教驚去。荻岸偏明,蘋風慣浴,涼月毿毿緜羽。曲江人渡,指隱約秋潮,望中生處。纔掛魚罾,又飛來別浦。」

鴛鴦

[編輯]

  鴛鴦為水鳥,雌雄未嘗相離,朱竹垞嘗作《花犯》詞以詠之,詞云:「曲池塘,天教付與,雙棲夜深並,綠蒲分映。任夢裏隨波,煙外交頸。圓沙一片斜陽冷,多應睡未醒。看足了浣衣人去,蜻蜓移釣艇。采蓮渡頭最愁他,清歌纔起處,驚飛難定。齊浴罷,花潭下翠牽紅凝。休緣卻竹弓射鴨,還自去空江千萬頃。正好伴水亭風檻,低垂羅袖影。」

鸂鶒

[編輯]

  鸂鶒,一作谿,似鴛鴦稍大,羽五彩而多紫色,故又名紫鴛鴦。頭有纓,尾羽上矗,如船柁。

[編輯]

  龍,舊說謂為鱗蟲之長,能興雲雨,利萬物,故為四靈之一,而目之為神物。而地質學家尚不能斷定其有無,且疑為海蛇,然大抵與古代之恐龍相近。若果有龍,則不但有尾,且可必其甚長耳。至古之所謂神龍者,非他,乃氣象學上一最可驚異之現狀,即俗所謂龍上水或龍噴水之龍,及繪畫中怒目吐舌乘黑雲而飛騰之龍是也。

  《易》曰:「雲從龍。」其實龍即雲也。兩地之氣壓不平均,則生風。凡空氣上升,體積增長,溫度低降,則生雲。湖海上之水龍,即神龍,實為一極低之氣壓而成。其初生也,海上有旋轉之風,旋渦之中,離心極大,氣壓因而低減,海面之空氣因而上趨。旋轉愈力,中間之氣壓愈低,而自海面及四周之風趨之愈捷,因而黑雲層積。且新來之風,一入低氣壓,體積即增大而生雲霧。是故其雲愈降愈下,卒至極近海面,臨岸觀之,不啻黑雲中有怪物下降。且氣壓極低時,其力足以吸水上升。至水升過高,則復散於空際。無怪村夫鄉老見之,驚駭怯走,不敢逼視,而群稱之為龍上水也。惟相傳已久,今亦姑仍舊說耳。

  或曰,龍之為物,論其身首,實為壁虎之類。其特異者,變色龍有長舌,恆隱口內,伸出時,約四五寸,【十五至二十生的邁當。】舌具粘膩之涎,昆蟲在前,龍身不動,但疾伸其舌,黏蟲食之。身平扁,背高聳墳起,類雞冠而長,外皮似鱗非鱗,有時身腹脹鼓,類氣囊,實則內脹其肺也。有四足,長而且細,其足各五趾,或向後,或向前,靈轉自如,如鳥之爪爬無異。尾甚長,能升樹,以尾環繞枝頭,目瞼上下相合,略似皮囊,且翕張如意,上下左右可隨意環顧。

宋牧仲見龍屍

[編輯]

  宋牧仲嘗於順治乙酉見大內所藏真龍之屍,全身盤屈,貯篋中,一角五爪,鱗甲如鐵,長丈餘。

王衡門見諾龍

[編輯]

  順治戊子二月五日,桐城楂林居民王衡門,偶於山澗中獲一物,狀如龍,長五尺餘,頭角鱗爪皆具,剖視腹中,有石子升餘,烹食之,味殊甘美,無他異。王文簡公士禎謂即《太平廣記》之諾龍,體似蜥蜴,微具龍形者是也。

李鴻雷家見龍

[編輯]

  康熙壬子,某日正午,新城李鹺副鴻雷家,忽有一物,蜿蜒數尺,鱗鬣可畏,遍體金色,爛然奪目,自院入室。已,復出,形漸長大,知為龍也。忽雲霧滃然,庭中晦冥,遂不見。

蘇州龍鬬

[編輯]

  乾隆甲寅五月,蘇州有龍鬬於空中,風雨驟至,天昏地黑,掀坍洞庭山湖濱民居無算,壓斃若干人。至六月二十九日昧爽,吳江垂虹橋畔忽墮龍皮一張,約丈餘,鱗大於碗。

岳州廢井出龍

[編輯]

  道光季年,岳州有一龍,出自某村廢井,長丈許,遍體黑色,爪角畢具。農人不知其為龍也,群執農具,逐而擊之。龍不能抗,避入禾苗中。方搜索間,忽見白霧自禾中出,始如輕煙一縷,繼則蓬蓬勃勃,佈滿空中,霹靂一聲,龍乃夭矯而上。嚮之長丈許者,後則長數十百丈,遍體燦爛作黃金色。踰時霧散,群往探視,則稻田數十畝已化為深潭。

鍾祥見龍

[編輯]

  鍾祥城南二十里有地曰周家觜者,往往見龍,或垂空蜿蜒而下,腥雲四塞,或拔地騰去,留窟深邃不可測。同治己巳四月二十有四日,忽有青蠅百千萬億,坌集地上,徑長五十餘丈,高三尺,尾五尺,頭倍之。撥視其下,別無所見。旋撥旋合,三日方失。蓋龍身多蠅,此墮地而隱形於其間者也。

龍頭骨

[編輯]

  廣州陳天如太史家藏龍頭骨一具,高尺許,縱橫皆倍之,重四十斤有奇,作灰黑色,中有二骨平起,多橫槽,瑩澤如漆。見者皆以其形似龍,因以得名。出土之年為同治庚午,蓋其先人命工鑿池,深至二丈,於土色層轉中得之。其時地質之學未明,即有格物家,亦皆蔽於舊說,物藏其家,向不示人。輓近科學昌明,海內外博物學家遠者郵書問訊,近者踵門索觀,評察各殊,仍未判定。惟陳居西樵山麓,水道濴洄,按之《水經》,在漢以前,皆為大海,此物遺骨奇枒,疑為太古時代之水陸兩棲類動物,沒入地層中,歲月已深,因而化石,故二骨平起處,寖為礦質,獨多光澤也。

土井子石龍

[編輯]

  新疆之地有曰土井子者,多大風,即風戈壁也。光緒初,張勤果公曜令裨將前往開路,於戈壁上紮帳棚,棚中穴地以避風。一日日暮,黑氣遠來,知有大風至,士卒以群槍排擊之。夜半,聞有物墮地,聲甚厲。次晨相距里許,有一物,似蝎虎,長十三丈,作深綠色,脊背墳起,大小如覆盂,色紅,兩目外圍紅白數圍,鼻孔露黃毛,頷下如硃砂,皮厚如指。墳起處,刺之,出白汁,著手即腫。此物每吐黑氣大風立致,能挾風而騰。食駝馬。士卒支解後,於其腹得金銀女飾四十餘兩,馬鐙、馬掌有吞而未化者。土人謂之石龍,實即蜥蜴也。

薛叔耘見龍

[編輯]

  無錫薛叔耘中丞福辰嘗以盛夏過揚州,方旱,艤舟窮堤下,忽見密雲矗南面,耕甿走相告曰:「龍見矣。」須臾,天四圍如墨,有二龍皆長數丈,垂雲端,夭矯蟠紆,乍有乍無。俄大雨驟至,雷風隨之。二龍去薛益邇,暴長十丈餘,屈伸良久,始香龍之前,白雲擁護之,故不見其首。明日,渡揚子江,復有三龍錯見如前狀,已而遇雨。

吳中有龍災

[編輯]

  光緒甲申,吳中有龍災。蓋五月癸卯晦,日晡,有龍自吳江雪落樣地方馳向青浦澱湖之南穎,攫金澤港而東,狂風雷雹隨之,至婁縣之徐家墩始騰而上,大為災。

龍鳴如牛

[編輯]

  光緒戊戌,有由海道赴粵者,舟至中途,忽覺波浪翻騰,顛播殊甚。於窗次注視,見南方有二龍,蜿蜒向東行,其體屈曲,高處如山阜,且行且鳴,聲類牛,又與吹竹筒之音相似。鳴時海水壁立,舟益播蕩,舟中西人咸驚恐無人色,亟轉舵向北行。一時許,波浪始平。後詢其所見何物,則以大海蛇對,華人則皆謂為龍也。

南匯有龍掛

[編輯]

  光緒丁未六月初六日午後,雲霧滃鬱,有龍掛於空際,大風拔木,南匯四團沿海浮厝之棺,吸入雲際。少時墮地,棺悉裂碎,至有飛現殭屍者。

[編輯]

  蛇體為長圓筒狀,修尾,無足,以肋骨自由伸縮而行。全體有鱗紋透明之表皮,年年更脫,謂之蛇蛻,舊以入藥。舌分裂兩歧,齒曲如鉤。其有毒者,別具毒牙二,自能起伏。常穴居土中,喜乾燥之地,亦有產於水中者。種類甚多,可大別為有毒、無毒二種。

  蛇之無毒者,其類不一,太原府即有之,人呼曰涼蟲。唐申王體最肥,夏畏熱,玄宗命取無毒蛇置於腹痕中縮處,此即是矣。

  北方少蛇虺,青海之島中則常有之,而又見之於柴達木之溼熱地。頭塞鼠穴,張氣吹之,鼠暈死,蛇徐徐入,咀嚼之。鼠中毒者,肉皆紫黑,最易傳染,牧養牲畜者宜慎之。有雌雄蛇,長僅七八寸,背上赤練凡數十節,伏於大樹根,兩蛇環結,口對如交飴狀,行時方解,互相前後,不辨雌雄,蒙人名之曰業夏格爾膏希,其毒劇烈,屢害人畜,垂涎滴草上,牛羊食之立斃。斃者必棄之荒谷以免傳染,窮山毒瘴,半由此種凝結而致也。

[編輯]

  蝮,毒蛇也,多居溼地,長尺餘,頭大,形如三角,頸細,毒牙如管狀。全體灰暗,有褐色斑紋。至尾,則驟短小。其毒最烈。

[編輯]

  蚺為蛇類之最大者,長者至三四丈,有斑紋,如古錦纈。肛門兩側,尚存後腳之跡。產於嶺南,南美等熱地亦有之。常棲於樹,雖無毒齒,而筋力強大,能絞殺人畜而吞食之。肉可食。頭方口闊,目光如鏡,其皮有黑白斑,尾甚細,尾末可貫錢數百文。土人言蛇大如人臂,行即生風,常豎身三四尺而逐人。性最淫,婦女山行者,須佩觀音籐一條,否則必為所纏,以尾入陰,即死。觀音籐全枝有倒刺,似虎杖而較柔,人見山有此籐,即知近處有蚺蛇矣。肉能袪風,愈瘡瘍,功效如神,以燒酒浸之,可歷久。人用其皮以繃三絃之鼓,必硝熟,始可用,生者易蛀,且易裂。蚺骨有名如意鉤者,形如錢,惟雄者有之,為房中術上藥,口啣之,可通宵不倦。其腹之油,能縮陽,不可近。

  肅山周鳴皋客太平時,有小僮出外,見人宰蚺蛇,歸忽大哭,問之,以失陽告。裸而視之,陽物與二卵俱縮入腹中。一僕云:「方開蛇腹時,僮以手理其腸胃,必沾蛇腹中之油,故至此也。」問僮,則於弄蛇腸胃後,旋即溲溺,手曾一撫陽耳。遍求解之之法,皆云:「蛇生幾年,則陽縮幾年,屆期自出,無藥可治也。」

[編輯]

  蟒,大蛇也,體長二丈餘,有鱗,背鱗小,頭上及眼部鱗大,故又稱鱗蛇。背黃褐色,有褐色大斑,腹白,肛門兩側尚存後腳之跡,無毒。常蟠於樹以伺獸類,雖大如麋鹿者,亦能絞殺而食之。

三大王捕蟒

[編輯]

  揚州邵伯埭之東偏有小村,農民十數家居之。咸、同間,距村數里有小廟,以被粵寇之擾,荒龕無主,佛火久寒,有巨蟒踞之,村中雞鶩豚犬,時有失亡。夏日,有牧童坐牛背,徜徉遊戲,而大雨忽至,乃急引牛入廟暫避之。甫及門,則見有電其目、歧其舌者,夭矯盤屈,自棟下垂,粗如量穀之斛,長不知其幾何也。大驚,急冒雨驅牛歸。其父母問之,久始言所見。自是村人耕牧,皆不敢近廟,而蟒乃益肆,時出逐人,遇犬豕,噓以氣,輒迷悶,乃食之。農人既畏蛇,田汙不治,村亦漸荒廢,人乃謀所以捕逐之者。顧憚其悍毒,莫敢近,揭榜於眾,募能袪之者,贈百金。月餘,忽有少年過此,手三尺劍,跨驄馬。少年見榜,告眾,謂力能治之。乃先至廟審視一周,曰:「此易與耳。」命村人盡拔東南大道上草,凡十里許,不許一莖。少年訂約以翌日來,遂策馬去,其行如風。明晨,村人之怯者,皆不敢出,其壯者則猱伏樹杪,或操火槍遙踞屋頂以伺之。少年至,去廟百步內,下馬,趨入廟。蟒方盤兩楹間,少年把劍一揮,即出而上馬。俄而砰訇一聲,廟毀,蟒直竄而出,疾如風,身中斷,猶可六七丈。少年鞭馬狂馳,瞬息達十里外。蟒追之,亦垂及。而大道上蔓草盡除,蟒稍失勢。復可二十里許,有短垣在前,驄一躍越之,蛇亦躍過之。垣既古,不勝重而倒,蟒被壓。方欲起,少年回刃一擊,腦裂矣。是日,村人見蟒被創,追少年急,知其必致死,皆為少年危,男婦老幼群集遙望。忽見塵起如霧,一騎疾馳以來,鮮血沾染殆遍,視馬上人左提蟒首,右握寶劍,眾皆歡呼爭趨迎之。權蟒首,重六十餘斤。少年不受謝,惟索酒肉。既醉飽,繫馬柳陰下,而眠於其旁之大石,村人不敢驚。久之往視,則人馬皆不知所往矣。

  越數日,村人聞捻寇將過境,已與官軍接戰,大懼。旋聞捻敗,其酋三大王者,中槍被擒。尋官軍擁俘囚駐營村口,有見三大王者,即曩少年也,以告於眾。村人哀之,呼與語,不答,明日遂懸首軍門,一村皆哀之。

錦鱗蟒被捕

[編輯]

  香山某鄉地連萬山,異物數見。嶺上古塔,建自元代,以荒廢故,人跡尠至,惟窮氓無告者,或縊其中。久之傳有怪異,附近牲畜無故亡失,行客或偶履其地,輒攝去,異跡傳播,視為畏途,有牧豎放牛隴畔,與眾嬉戲,俄回首視牛,則佚去,懼歸受責,急與眾童分路追逐。輾轉尋覓至塔下,素聞怪異,欲返身去。然恐怖之心,終不敵懼責之心勝,徘徊瞻顧,覺塔之最上層有物動搖,諦視,露雙角,豎陰計曰:「得無吾牛果為所攝耶?」四望無術,惟離塔不遠,古樹交柯,其高參天,乃躡足猱升其上,以枝柯自蔽。平視塔中,歷歷在目有一巨蟒,首如五石瓢,鱗甲森然,眼射金光。適空中群雁飛過,蟒仰首呼吸,雁翩然墜下,如矢投壺,蟒一一啖之。豎大悸,幾墜者再,抱樹徐下,狂奔,返告眾。眾因集議籌所以除之者。或獻火攻策,眾以為善,挾硝磺,束葦往,勁弩隨其後。甫抵嶺下,蟒若豫知,昂首塔外,噓氣成雲,毒燄薰灼,前行者當之,輒仆地斃。眾懼,狼狽走。自是而嶺下居人皆遠徙,每夜中有遙望者,時見塔上光燄燭霄,雖月晦亦然,度必蟒睛。屢懸厚賞,募人捕獲,無敢應召。

  歲餘,一老翁經其地,日暮,叩門投宿,鄉人款之。詢悉翁姓古,世為蛇師,操術至精,僉告以所患,翁微笑曰:「往視當報命。」眾喜而導之。翁探懷出小瓶,以藥塗鼻,並分給眾人。既至,翁審視一週曰:「彼方倦寐。」即登樹杪,窺覘良久,吐舌而下曰:「此錦鱗蟒也。僕往來江湖數十年,未見此毒物,無怪若曹受創。」鄉人固懇捕治,願厚酬。翁曰:「須招門弟子數輩至,通力合作,或冀能克。」鄉人乃館之於家。數日,門人繼至,翁日率之登峰採藥,歸輒擣碎,裂茅絮為長束,凡十餘,傅藥其上,曝日中,令乾。豫備畢,集眾告曰:「此蟒每於子午二時吐毒,銳不可當,惟未後可往。」眾如言,偕至嶺下。翁命眾溼泥塗身,攙以末藥,使奮力鳴金,曰:「蟒畏金聲,可驚之。」急與諸弟子登樹,分燃藥束,煙燄向塔注射,遂見黑氣自塔衝出,瀰漫空中。諸人雖塗藥,尚暈眩,幾不能自持。鳴金益力,響振山谷,黑氣漸微,翁更燃藥束助之。藥束盡,黑氣亦滅,翁躍下,招眾曰:「速登,彼已醉於藥,無能為。少緩,不可制矣。」身先眾人馳登塔頂,腥穢觸腦,人畜諸骨狼藉遍地。蟒蟠其間,瞑目不動,五色斑然。眾驚呼卻立,翁前刃其首而斃,剖腦,獲巨珠,類桃核大,納懷中。去其雙角,授眾曰:「此最辟毒,凡中諸毒,磨水灌之立愈。」眾扛蟒下,聚薪焚之,臭聞數里。翁曰:「諸蟒中惟黑蟒性馴無大害,餘均毒甚,錦鱗蟒尤為蟒中之巨擘,不多覯。茲幸捕治尚早,稍延歲月,變幻莫測,雖有智者,無能為力矣。」眾大悅,願酬之,翁不顧而去。

康山後有蟒穴

[編輯]

  揚州康山後有蟒穴,藤蘿翳之。某工人誤發之,穴中之蟒大者如甕如盎,細者如竹如箸,數不可計。時值冬月,穴中熱氣蓬勃。頃之,黑煙噴起。工人歸,大病幾死。其中巨蟒一,黑質白章 ,長可八九丈,寺僧嘗見之,然不為人害,故亦無捕逐之者。

雞頭蛇

[編輯]

  康熙己卯,新安胡簡侯行鹽崑山,有僕陳選偶至鄉,見一人於橋下濯足,被蛇螫,立斃。告其鄉人,共發橋下石,得一蛇,長尺餘,頭似雄雞,冠正赤,身黃,赤斑,即擊殺之。

岐蛇

[編輯]

  溫州雁蕩窮谷中多蛇,樵者入山,皆攜藥以防,雖偶受蛇傷,亦無礙。全山產岐蛇,俗呼五步蛇,以被噬後行五步,即毒發難救。山中人見之,捕而焙於火,貨之藥肆,可治瘋毒。

白花蛇

[編輯]

  白花蛇,毒蛇也,產蘄州者可入藥,故又稱蘄蛇。黑質白章,側有方勝文二十四,腹有圓斑。目常閉,口中有絲放出一二丈,誤觸之,則緣絲而至,無有脫者。

量人蛇

[編輯]

  廣東瓊州有量人蛇,長六七尺,遇人輒竪起,量人長短,然後噬之。土人言此蛇於量人時,輒長鳴,人應聲曰「我高」,蛇即自墜而死。

金蛇

[編輯]

  金蛇,小蛇之體作金色者。《本草》云:「生賓州、澄州,常登木飲露。」

黃頷蛇

[編輯]

  黃頷蛇色青綠,長者至六尺餘,背有黑線四條。其行遲緩,無毒,常入人家捕鼠食之。

四腳兩頭蛇

[編輯]

  同治壬申,上海老閘鎮南之新街王姓家,出積薪以曝之日,忽見一物自中躍起,有丈餘之高,復跌至地,狀似蛇,長約八寸,兩頭有首,一頭如子魚,一頭略小若蛇,各有口眼,生四足,背黃而腹白,有細鱗甲。擊之即死,簽以竹梢,曝之於日中。翌日,足尚能伸縮,旋以火炙而埋之。

飛蛇

[編輯]

  飛蛇為蛇之一種,粗如錢,長七八尺。距頭尺許,有兩翅如蝙蝠。飛食小鳥,亦齧人。性畏金,持寸鐵擊之,則遁。

墨蛇

[編輯]

  某歲廣東信宜大人山,以大雨,山忽裂開數丈,出一大墨蛇。山中有瀑布流出,至三十餘里,猶濃黑如墨。粵中固有麻瘋病,相傳墨蛇所潛伏之水可醫治,鄉人爭取之,試之果驗。

摩該

[編輯]

  摩該,蛇名,生水中,渾身有金點,準噶爾部有之。

吳桭臣斷蛇

[編輯]

  康熙時,吳漢槎之子桭臣隨戍寧古塔,某年夏六月,見有一蛇,長三四尺,以小刀斷為三四段,頃刻即連。又斷四五,旋復其舊,行更速。再斷之,每段用木夾擲於牆外,有懸於樹上者,始不能連。蓋其肉可製以為續弦膏,弓弦斷處,以膏續之,則膠固異常,雖用之年久,他處斷而接處不斷也。

蛇食猴

[編輯]

  乾隆時,有茅八者,少曾販紙入江西。其地有深山,多紙廠。廠中人每於日將落時,即鍵戶,戒勿他出,曰:「山多異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寐,思一啟戶玩月,瑟縮再四,自恃武勇尚可任,乃啟關而出。行不數十武,忽見猴數十,奔泣而來,擇一大樹而上。茅亦上他樹遠窺之。旋見一蛇自林際出,身如栱柱,兩目灼灼,體甲皆如魚鱗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聲如鐵甲然。至樹下,乃倒植其尾,旋轉作舞狀。尾端有小竅,竅出涎,如彈,射樹上。猴有中者,輒叫號墮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懼,歸,自是昏夜不敢出。

蛇報怨

[編輯]

  吳白華總憲將生時,有紅芝茁堦下,為封君踏碎。再索,將誕,復有紅芝生室中,因拔之而供諸案。越日,產稷堂少司寇。封君晚發顛疾,顧博學多著作,類傲世不恭之談。嘗以所作郵寄其弟古心太史,太史展卷大驚曰:「是足以赤我族矣。」遂焚之,手書讓其謬妄。封君得報,顛益甚。一日晨起,見所蓄犬對之大嘷,起喝之,遂狂吠,傷足,旬日毒發而殞。家眾縛犬殺之。夜夢封君冉冉自外入,面有喜色,語眾曰:「予少時嘗掘蛇穴,盡殺無遺。向者發顛,為蛇所祟,將以覆我宗。幸祖宗厚德,遣老僕某託生為犬,噬予至死,俾予一生受之,蛇怨亦消,此後可勿慮。犬非仇予者,奈何殺之?慎勿棄其骨。」醒而諸人所夢皆合,乃埋犬於祖塋之側。不二十年,昆季大貴。

小蛇攝大蛇

[編輯]

  黃稼田司馬嘗為人言,其鄉某孝廉禮闈下第,乘薄笨車南歸。一日,忽暴熱,當午歇涼,御者憩於白楊樹下,見一小蛇,長尺許,竟體褐灰色,昂頭向上,樹間則蟠一大蛇,粗如碗,垂頭向下,兩頭相向,見小蛇口中呼吸,大蛇為氣所攝,漸癱軟。御者以小之制大也,頗不平,急起,以足抵小蛇力踏之。小蛇負痛,掉尾鞭其足背。御者固赤足著履,足頓腫。小蛇既殪,大蛇屈伸久之,始蜿蜒穿樹而去。

蛇食人

[編輯]

  秀水王某自新疆歸,嘗語人曰:「予在甘肅遇一武員,面猙獰如獸,鼻脣皆闕如,惟兩目炯炯,齒牙崢崢而已。詢其故,則謂弱冠時奉差烏魯木齊,歸時隻身走千餘里,所過皆崇山峻嶺,窮三晝夜,無人煙,食則啖乾糧,渴則飲澗水,夜則以皮囊懸於樹,蜷伏以臥。一夕,睡未酣,忽覺渾身如火灼,囊亦如沃湯,以手摸其面,軟如爛瓜,皮毛盡脫,耳鼻與脣亦隨手而落,恐怖萬狀。幸心地尚清,急探腰間匕首出,於暗中力割,惟聞腥臊氣,兩手滑膩,亦不辨為泥為血。並命再割,乃見一線光。須臾,用力割之,遂出險。心惴惴不知所措,坐石上休息片時。逡巡行半里,見一大蛇盤繞山谷中,粗可合抱,投以小石,頑然不動。俯視之,蛇已死,無首尾,乃悟雲,昨夕身入蛇腹,若稍遲醒半時,骨肉皆為所消化矣。今年四十餘,五官之不具,面目之改觀,皆以此也。」

蛇竊蛋

[編輯]

  吳中某甲以開設雞鴨蛋行致富,行中積蛋,不知其幾萬億也。而月終統計,必少數百枚。既而旬日計之,無不少者。甲疑為司事者竊取,其人不甘,早暮伺之,見有蛇長丈餘,身圍如碗大,高踞梁上,而下垂其頭以吸蛋,相距尺許,蛋即升而上。既吸十數枚,則環蟠於柱,力束其身以破蛋,如是而一餐畢矣。明夕又至,亦如之。司事者恍然悟,乃取堅木,削為蛋狀若干枚,置筐中,而以蛋覆其上。明日,蛇至,如前吸取,蛋與木蛋相間而入。吸畢,環柱蟠束如故,而愈束愈緊,尾左右揮掉,若甚不適者。久之,直竄庭中,旋滾不已。庭前有隙地,綠草叢生,蛇復竄入草間,自起自落,踴躍傾跌,上下以數尺計,而木蛋終不可化。如是者歷三晝夜,乃死。司事者招甲至,剚刃蛇腹,得木蛋,乃言其顛末,藉以自白焉。

蛇與烏鵲鬬

[編輯]

  新安山中嘗見烏鵲數十,共鬬一蛇。蛇長盈丈,黃質黑斑。烏鵲或上或下,嘩噪不已。蛇則盤屈為一團,而張口吐舌以禦之。久之力不支,竄草中烏鵲猶隨而啄之。及秋燔山,蛇乃相率奔避,或不及,則焚死,中有大如車輪者。

蛇鼠互噬

[編輯]

  溫州人蛇雜處,蛇不傷人,每居壁中,與鼠為鄰,至冬而入蟄。鼠飢則嚙蛇,而皆自尾食起。蛇雖負痛,乃略不移動。至驚蟄後,尾已去其半矣。至此,蛇氣已伸,則追鼠而吞。鼠狂竄而叫,聲吱吱然,人聞之,即知蟄蟲起矣。

蛇食雞

[編輯]

  方翔卿嘗至溫州雁蕩山之靈峰,登右谷之長春洞。陟嶺過半,瞥見嶺旁叢草蠕動,知有蛇,察之,則有一蛇長約六尺,通體純黑,背有鰭,色深赤,映日光,斑斕刺目,出草叢後,循嶺而上,昂首吐舌。方驚愕失措,舉步疾奔,幸嶺級紓屈,蛇沿而上行,勢甚緩。將抵洞門,洞中人遙見之,知有異,咸趨而問訊,以蛇狀告。洞中人啞然曰:「此偷雞蛇也。我居此數十年,習見之,不為害,惟常捕雞而食耳。」

捕蛇

[編輯]

  吳縣滸墅關西鄉,向有巨蛇出沒,左右數里之居民,至夏多染瘡疽疾,皆以為中蛇毒也。於是徧覓捕蛇者,得甲乙丙三丐。甲,師也;乙、丙,徒也。索資甚巨,鄉人醵與之。不數日,丐攜一籮,籮貯蜈蚣無算。既得蛇窟,甲啟籮,盡蜈蚣食之,體漸腫。運氣片時,腫消,右手食指、中指大幾如股。令乙丙立左右,甲即以兩指探入窟。有間,甲力舉手拔之,乙、丙各以鐵鉤助甲,倒戟而出,蛇已挺然僵斃,惟緊嗾甲指不釋。乙、丙復以藥水洗甲指,頃刻愈。蛇之長,八尺有奇,粗逾杯,斫而焚之,臭聞數里。

竹葉青被捕

[編輯]

  某鎮西石橋為鄉人出入通道,某年月日,有過橋而病者,全體臃腫,不竟夕而亡。初猶不以為意,久之,凡經是橋者,皆得腫病而死。鄉人知有異,遠立而觀之,見飛禽走獸之過橋者,必墮水死。眾皆視為畏途,橋側人家亦遷移一空。歷十餘年,喪人不知凡幾,禳禱無靈,且有因之而致死者。鄉人無如何,聽之。

  有捕蛇丐至,入境即駭,將近橋,卻步不前,詢鄉人曰:「經是橋,有以病死者乎?」鄉人乃詳告之。丐曰:「此一種毒蛇耳,生有翅,能飛,不必噬人,人嗅其毒立斃。其名竹葉青,長不逾尺,色與竹葉同。不殲除之,年久,其毒愈甚,恐此間人無同類矣。」鄉人因請其捕治,曰:「非得巨黃鰻蛇。不足以語此。」鄉人許以重酬,丐請先付川資,往覓黃鰻蛇。鄉人慮其誑,猶豫不決,丐慨然曰:「戀小利而忘大患,君等之謂也。某雖貧,亦頗知義,不忍坐視生靈塗炭,終當捕之,惟多需時日耳。」某紳察其誠,付以百金。丐受之,揚長去,約一月還。屆期,丐不至。久之,仍杳然,鄉人於是疑其詐,某紳亦無言。月餘,丐肩荷巨囊至,揖某紳。並告眾以爽約之由。蓋丐覓黃鰻蛇久不得,即有之,亦不足以當敵,後於荒山中覓得,即肩上所荷者。鄉人始感其誠,款待之甚殷。丐囑鄉人覓旱煙管數百枝,削之,收其煙油,得一缶,敷於身殆遍,手臉亦厚塗之。削竹鞭二,長及丈,交叉作鉗狀,亦以煙油敷之。己則穿厚棉衣袴,鞋襪亦用厚棉製成,復以厚棉蒙其首手,僅露目及指,然後荷黃鰻蛇往,囑鄉人遠避。丐將近橋,出黃鰻蛇,竹葉青已飛至,踞黃鰻蛇項。黃鰻蛇被噬,不能脫,委於地。丐見黃鰻蛇不敵,慌甚,揮竹鞭助之。鞭著竹葉青,竹葉青怒,向丐飛來,其疾如矢。丐怖,欲反奔,已不及。於時黃鰻蛇起立若植竿,乘竹葉青不備,乘其後,疾噬其腦,同墮於地,鬬益力,丐以是獲免。自顧己身,覺漸腫,知毒氣盛,不可近,遠立眺望。久之,見黃鰻蛇蜿蜒行動,不復鬬,知已告厥成功,出藥燃之,薰散毒氣,攜甕往。竹葉青已死,黃鰻蛇昂首吐舌,若迎其主人者。丐以竹鞭鉗竹葉青起,納之甕中,以黏土固封其口,仍盛黃鰻蛇於囊,招鄉人以細長竹竿擔甕,掘土及丈,埋之野。往觀者中其餘毒,身猶臃腫。丐出藥末自服,並治鄉人,隔宿腫即退。鄉人出巨金酬之,丐受,謝而去。自是,多年畏途仍為康莊大道矣。

王老者狎蛇

[編輯]

  溫州有王老者,家小康,中歲得一蛇,貯之甕,日飲食之。歷三十餘年,蛇日以長,粗如碗,長過尋。老者呼蛇為朋友,每叩甕呼朋友,蛇即蟠甕而出。老者每食,蛇必丐其餘潤焉。已而老者病,蛇蜷伏不自得,日必數繞榻前,若視疾也者。老者疾革,蛇旋繞不忍去。溫人固狎蛇,然粗而長者,亦非耳目所習,子息輩頗惡之,然重為父執,亦姑忍之。

  無何,老者死,方殮,陳屍堂廡,蛇蟠而上,撫其屍。老者戚屬繁,聞耗畢集,衣冠者滿堂上,卒睹巨蛇,咸有戒心。老者之子乃語蛇曰:「吾父不幸物故,弔客睹君偉大之驅幹,皆跼蹐不自安,請暫避。」蛇乃退。棺既蓋,撲朔一聲,蛇復從梁上下,班班貍首,往返蟠旋之。有頃,蛇以首擊棺蓋,若人之搶地狀者,蓋以表其哀悼也。吾國舊俗,人死,日必三祭,七日以外,日亦一祭。老者家屬如禮致祭,蛇必與焉。老者之子乃謝之,請他徙,謂驟睹者戒,相習者慢,蛇與主人兩有所不利也。蛇點首者再,若會其意,遂去,不復見。

[編輯]

  鱷亦作鱷,爬蟲中之體大而猛惡者,長者至丈餘,背有鱗甲,甚堅硬,四肢短,後肢有蹼,口大,齒為圓錐狀,有齒槽,尾長。性兇暴貪食。居熱帶地方之河口或沼澤間,吾國亦有之。廣東潮安縣城東北鱷溪,【一名惡溪,又名意溪,即韓江也。】唐時溪有鱷魚為害,韓愈作文驅之。是夕,暴風震電起溪中,水盡涸,自是潮無鱷魚之患。宣統己酉,江寧南城外農人於山間獲其一,由暨南學校中人送兩江師範學校日本教員解剖,製為標本。庚戌,陳列於南洋勸業會之教育館中,其體約長四尺餘。

黿

[編輯]

  黿,狀似鱉而甚大,頭有磊塊,故俗稱癩頭黿,背青黃色,居於江湖。古以其肉為珍味。浙江布政司署前之池蓄之,遊人往觀,輒投以燒餅、饅首,與之食。

南匯漁人獲黿

[編輯]

  光緒辛巳秋,南匯海濱漁人獲一黿,頭如小甕,有四足,甲外有裙,重百餘斤。朱石香守戎以錢三千文購之,蓄於香樓前荷池中,月餘即死。

[編輯]

  鼉,與鱷魚為近屬,俗稱鼉龍,又曰豬婆龍。長二丈餘,四足,背尾鱗甲,俱似鱷魚,惟後足僅具半蹼。生於江湖,我國之特產也。相傳力猛,能損蝕隄岸,鳴聲驚人。其皮可冒鼓,通作鱓。

寧國有蛟

[編輯]

  康熙己卯,有寧國老嫗傭於長洲褚方為家,是冬久雪,因告褚曰:「寧國山中雪甚時,可掘蛟。」蛟伏處,雪輒融,土人尋得其處,老幼男女咸往相助,蓋為一方除害也。土深一丈,蛟重百斤。深二丈、三丈,則更加重。其形如豬腰,無頭尾,色淡黑。或雲,即龍蛋。相傳野雉與蛇交,子生石上,遇雷雨,入土一尺,沉至極深,積久,則化為蛟。

蛟為暴於金谿

[編輯]

  乾隆癸卯二月,金谿北鄙崇嶺崩,蛟也,大雨雹以風霆,山下村幾墟,民幾魚。某年,小山出九蛟,得九穴,然不為暴。某年,夏雨甚,大水,陳坊橋漲及於梁,有田父荷鉏過橋,見兩巨蛇,黃色,隊行水中,即以鉏擊之,斃其一,致之橋上。聞者皆來觀。已而見上流有浮滓如席,去梁數丈,盤旋不前。浮滓者,相傳蛟屬行水中,用以自覆者也。於是觀者皆走避。浮滓乃奔下,勢若山裂,浪沸起,高丈許,梁不盡塌,漲亦頓落,而人幸無損。

[編輯]

  龜腹背皆有甲,僅露頭尾四足出入之孔。甲之表面,蔽以表皮變成之紋片。雌者背甲隆凸,雄者否。頭似蛇,有鱗,色綠。性遲鈍,耐饑渴,壽至百歲外。古用龜以卜,故稱靈物,以為介蟲之長。種類甚多。

綠毛龜

[編輯]

  綠毛龜,龜背生綠色絲狀之海藻者也。甲色如象牙,小者徑寸,雜以金色,璀璨可玩。乾隆時,金冬心嘗蓄之,大如錢,甲上綠毛斑斕如古銅。

呷蛇龜

[編輯]

  呷蛇龜似常龜而小,性專食蛇,我國南部有之。某年,法教士得二三頭,攜以歸,蓄養孳生。法屬西非洲與德屬連界之處,近日開拓,種植棉花,而毒蛇極多,妨於農事,有人於其地專賣此龜,每頭可值二十佛郎也。

瀏河巨龜

[編輯]

  乾隆辛亥六月,太倉瀏河口有沈某,以販售鮝貨為業,於海中舉網得巨龜,長丈二,載至梁姓行,數十人曳之上岸。沈意龜必有明珠,索價二千兩,無售者。越二十三日,不飲不食,觀者填門。梁厭其喧擾,詭稱有司查訊,沈懼,仍放入海。始舍之,圉圉焉,船乃入口,約離三里許,龜鼻發白光丈餘,忽濁浪排空,左旋右轉,而海水滔天以去矣。

破迷放龜

[編輯]

  乾隆時,浙東漁者於海畔網得大龜,重六百斤。杭州破迷禪師進香普陀山,以一萬錢贖歸,集僧眾舁之,上招寶山絕頂,浮巨舶,面海放之,龜迴波頫首者三而逝。大興舒鐵雲作詩以紀之,詩曰:「龜之藏於海者不知壽凡幾,海不知幾萬里,海水不乾龜不起。皇天鑒此久沉淪,漁父絡龜出海底。龜出海底龜有神,龜來自何處?龜重六百斤,或言七百不等雲。一顧矗矗空龜群,碧落黃泉春一笏。翻身跳出蛟龍窟,雨不作朱鱉浮,晴不作白鷗沒。漁上青松象渡河,爾何不銜走泥牛月?使為一目羅,則不如千絲網。載龜一船,蓮華十丈。鼉鼓送行小海唱,鮫人淚祖珍珠帳。人生何處不相逢,龜見漁而擒,僧見龜而放。僧來南海風馬牛,佛香一瓣飄中流,忽來眼睛鼻孔大於斗。攖成金網無時無,踏破鐵鞵有時有,河圖、洛書天不守。一萬錢,六萬字,龜六百斤拜其賜。字字摩娑有生意,險把鯨鯢京觀封。焉知鷸蚌漁翁利,擒龍容易縱虎難。吾惟見蒼蒼之海山,擡龜上山璞可完,掀龜入水珠可還。梵音海潮音,山鬼泣露紅斑斑。斧柯可爛牀腳不可徙,一物不容海所恥,一錢不直才所使,一字不識眾所指。【破迷不識字。】讀破相貝經,幾為勸學死。鑿開混沌竅,留取報恩子。搖頭擺尾無人吞,俯者靈,仰者謝,三足謂之賁。寧為巨鼇戴蓬山,生不願河鯉登龍門。三面之海一面網,水到成渠,葉落歸根。君不見來處來從去處去,我歌有句如無句。來者疇有緣,去者疇有權。來時一去時,十有二萬年。法師耳鳴,聲聞於天。新豐美酒斗十千,脫下袈裟當酒錢,刀鐶無恙春無邊。」

楊利叔愛龜

[編輯]

  秀水楊利叔,名象濟,喜畜龜。嘗於某將軍座中見白龜,懷之,亟策馬以去,復夜行百里。及探胸出視之,已死矣,哭而瘞之。又嘗羅列大小龜於庭中,一一洗之。適某中丞來謁,竟不顧,俟洗畢,始起與為禮。

蟕蠵

[編輯]

  蟕蠵為龜屬之最大者,亦名蠵龜。體形扁闊,背甲皆相密接,不作覆瓦狀,腹甲扁平,尾露甲外,四肢成鰭,有爪,大者至五六尺,舉動遲鈍。常居海洋之中。分兩種。背暗綠,有主紋片十三枚而食植物者,曰保蠵龜。赤褐色,有主紋片十五枚而食軟體動物者,曰赤蠵龜。其腹甲常以之充玳瑁。

玳瑁

[編輯]

  玳瑁,亦作瑇瑁,產海洋,體長三尺餘,形似蠵龜而嘴尖,前足長,背有主甲十三片,重疊如覆瓦,淡黑而微黃,有黑斑,胸甲黃黑。性強暴,往往嚙人。其甲,熟之甚柔,可製各種裝飾品。

[編輯]

  鱉,俗作鱉,長四五寸,背褐色,腹白,口尖,背甲圓,邊緣柔軟,成肉帬。產於淡水,食小魚及甲殼類。肉多滋養分,可食,其甲舊以入藥。

漁人得如鱉之物

[編輯]

  光緒壬寅,廣州漁人釣於珠江之白鵝潭,得一物,狀如鱉,有裙無足,有尾無首,背色青黑,腹有文如龜,純白。有九口,中惟一口有牙二枚,如人指。權其重,幾二十斤。陳某以二金購歸,仍命人放之於白鵝潭。

醋鱉

[編輯]

  青島海濱有小螺可治難產。普陀亦有之。蝸紋而小如珠,或謂即醋鱉也。海沙中有之。置諸筐,雖久,得醋輒活。有難產者,服數粒,則兒生,醫家寶貴。以醋試之,如珠之走盤也。

守宮

[編輯]

  守宮,俗稱曰壁虎,體扁平,色灰暗,有四足,趾端平潤。善附著他物,遊行牆壁等處,捕食昆蟲,為有益動物。

蜥蜴

[編輯]

  蜥蜴長六七寸,頭扁,有四嘴,似壁虎,俗名四嘴。雌者褐色,雄者青綠色。舌短,尾易斷,斷後復生。常棲於石壁之隙,捕食細蟲。

雲蟲

[編輯]

  中州山嶺有物如蜥蜴,天將雨,則自石罅沿緣而上,仰口噓氣,如珠,青白不一,直上數丈,漸大如甕,須臾合併,滃然彌空,遂成密雲。山中人稱為雲蟲。

蛤蚧

[編輯]

  蛤蚧,與蜥蜴同類異種,長四五寸,首如蝦蟇,背綠色,有白點,或鮮紅斑紋,其鱗如粟粒,為十二行。居梁棟破壁間,夜出食蟲。舊以入藥。產於廣西。

蛇舅母

[編輯]

  蛇舅母,與蜥蜴同類異屬,而形相似,舌甚長,尖端叉裂,伸縮自由,略如蛇舌,背灰色,鱗片粗糙,尾甚長,亦易脫落。其習性與蜥蜴無異,舊與蠑螈混合為一,非。

蠑螈

[編輯]

  蠑螈有尾者長四寸許,色黑,腹赤有黑斑,四肢短小,不適於步行,尾扁,為游泳之用。山寺池中常見之,即此。古以為即守宮,其形相似而實不同。

[編輯]

  鯢,一名山椒魚,長者至四尺餘。幼時頸側有小鰓,既長全失,以肺呼吸。體暗褐色,有黑斑,頭圓扁,四肢短小,拙於陸行,尾大而側扁。居溪流中,以魚為食。

[編輯]

  蛙體短闊,上銳下廣,喜居於陰溼地。雄者大率能鳴,雌者則否。種類甚多,有金線蛙、蟾蜍、蝦蟆、山蛤等,皆捕食害蟲,於農家有益。其子即蝌蚪。

群小蛙見大蛙

[編輯]

  朱霞溪赴山西潞安守任時,道經壺關,息於小亭。亭畔有池,池背大山,山麓有石洞三。俄見一大蛙從中之石洞躍出,踞洞口南面而坐。隨有數十蛙,從兩旁石洞一一躍出,依次排列,前兩足伏地,向大蛙作朝拜狀。拜已,均昂首向大蛙注視,寂然不動,若弟子受業於師者然。於是大蛙發聲一鳴,諸小蛙輒以次齊鳴。既而大蛙閣閣雄鳴,小蛙亦閣閣鳴不已。少頃,大蛙不復鳴,小蛙亦截然止矣。朱見而異之,不覺吁氣有聲。大蛙聞而驚,遂聳身躍入洞中,群小蛙亦相繼歸洞矣。

蛙鬬

[編輯]

  光緒庚辰夏,粵之南海盤步鄉外,有蛙數千,鬬於田畔,甚小,背紋有紅線一縷,橫束腰際,各成一隊,閣閣怒聲,幾成雷鳴。鄉民聚而觀之,踰二小時始散。

蝌蚪

[編輯]

  蝌蚪,蛙之幼蟲也,一名活東。頭圓大,尾細,色黑,春月游泳水中,其後生肺而鰓萎,生四肢而尾脫,遂能跳躍成蛙。自以鰓呼吸之魚,經過有肢有尾之蠑螈、鯢魚之形,始成無尾之蛙,階級甚明,實足表動物界漸次進化之狀態也。

蟾蜍

[編輯]

  蟾蜍為蛙之大者,《爾雅》謂之鼁。體暗褐色,後足之趾間有蹼,皮膚有疣無數。疣內分泌白色毒液。體肥,行遲緩,不能鳴。棲息於陰溼之地,夜出捕小蟲食之。

金襖子

[編輯]

  金襖子為蛙之別種,長寸許,足有吸盤,頗大。生山間清流中,鳴聲清亮,入秋為多。

山蛤

[編輯]

  山蛤為蛙之一種,褐色,兩頰及背皆有黑斑,雄腹部白,雌淡黃或赤褐色。棲息原野草莽間,跳躍迅捷。

雨蛙

[編輯]

  雨蛙為蛙屬,體小,色鮮綠,亦名青蛙。腹白,前趾無蹼,後趾有半蹼,末端皆具圓形吸盤。善攀木,常棲樹上。雄者將雨則鳴,人或飼之,以卜晴雨。

紫蛙

[編輯]

  淮徐山谷產紫蛙,其形似青蛙,稍大,四足尤長,皮如蟾蜍,遍身有泡。常居深巖邃澗中,土人呼為石獷,亦曰山獷。同治甲戌,錢塘徐印香、丁修甫兩舍人計偕入都,遵陸北上,見之於清江浦。

蝦蟆

[編輯]

  蝦蟆為蛙屬,亦作蝦蟇,似蟾蜍而小,居陂澤中。體暗褐色,背有黑點,亦有疣如蟾蜍。善跳躍,其鳴作呷呷聲。

大蝦蟆有酥

[編輯]

  康熙丁丑,蘇州王貴往衛基捕蟋蟀,誤探一洞,內有大蝦蟆一,群蟆擁護之。王擊以大石,大蟆立死,酥濺其左目,痛不可忍,叫號彌月,哀慘之聲達於戶外,至目睛突出寸許而死。

雪蝦蟆

[編輯]

  西藏產雪蝦蟆。

蝦蟆遊行杭城

[編輯]

  康熙己巳三月,杭州城外布大蝦蟆狀如牌匾,小者數萬。大者行,小者悉隨之往。大者止,小者則環聚而擁護之。如是者三日,遊行諸城門殆遍。

蛤士蟆

[編輯]

  哈士蟆生鴨綠江淺水處之石子下,上半似蟹,下半似蝦,長二三寸,鮮美可食,人以之為滋補品。皇帝祭太廟,必用此物,蓋亦不忘土風也。

張海鬼論海底動物

[編輯]

  張海鬼,光、宣間之甬人也,能竟日夜居水中,人稱之曰海鬼。又擅拳勇,時持尺刃入海,與水族鬬,輒殺之,曳以歸。嘗言海中有山,有平地,有深谷。自海中映日光視之,觱沸騰湧,與眾水別。時有黑物,若探首,若掉尾,出沒其間,人不能辨,雖鯨鯢蛟龍皆不敢過。百丈以下,有數處水熱若沸,生物皆不敢近,其熱百倍於溫泉。山中亦有泉,如人世,自巖穴坌涌。黿鼉之屬,皆居山間,鯨鯢則浮水面,鮫鱷之類則往往狙伏猝起,如虎豹焉。普陀之東數十里有深海,水作漩洑,奇溜無比,雖魚龍皆畏之。其附近有樹一叢,亙十餘里,寬亦數里,與人世無異,但皆半透明如玳瑁。林下有方石十餘,高五六尺,手捫之,凸凹處類有字跡,疑其為古碑也。林深處多巨蟹,物入者輒為所噬,故不敢入。凡怪物獰惡者多在深海,時或至水面獵食,然不久復入水底。若稍遲,則黿鼉鮫鱷共搏逐之,或殲或逃,乃已。一日,群魚忽驚避,則有物如人,長二三丈,遍體被鱗甲,其頭若牛而長鬚,攫得生物,輒啖之,大懼。已而有巨蟹十數,若結陣者,環而攻之,磔物為數段,段段皆跳動不已。海鬼得其鬚,可七尺餘,粗如兒臂,其末端如籐鉤,粗如無名指,以示人,人莫識也。

  海鬼嘗於衢山東北海中得一物,大如升,其圓若毬,質如水晶,有赤光照數十步,取之。不數武,則水族群集,前接遮圍,若將搏噬者。患之,仍投海中,有大魚銜之,眾水族擁以去。海中蝦蟹之大,殆如鯨鯢,而蟹為最猛,翻車魚次之,雖鮫鱷不能敵也。潮在海中,自分數股,眾水族各就所適,不相攙越。凡海底、海面,各因深淺以為界,水族各以類居之。或誤入他界,必受攻擊。魚龍之大者長三十丈,珊瑚之高者過數百尺,初入水者,見之無不驚異,久之乃識物性,趨避固無難也。

魚苗

[編輯]

  魚,水族之屬,大抵有鱗及鰭,冷血,卵生,而以鰓為呼吸,脊椎動物中種類最繁者也。至若魚苗,則為魚子之始化出者。凡魚生子,有牡魚隨之灑白,覆之數日,始化出。亦稱魚花,為池魚之種。有專養魚花以販鬻者。其稍大者曰魚秧。

魚牌

[編輯]

  粵西溪潭中巨魚所散之卵,至端州境,始出子,九江堡民於灣環處所取之,以為魚苗。自封川江口至高明,為魚苗阜者九百所,每阜分上中下,納稅於府,名曰魚牌。

雪魚

[編輯]

  閩中地暖,恆不雪。同治壬戌,延平大雪經日,出雪魚,若鰱,味美值昂。蓋必有雪始有魚,時二十年未雪,故魚殊不易得也。

佛魚

[編輯]

  齊齊哈爾之依克明安公旗有泉,水至清冽,且甘美,煮茗極佳。泉旁池一方,約半畝許,其中游魚,歷歷可數,蒙人謂此泉為佛水,因謂魚曰佛魚。

嘉定小練祈港之大魚

[編輯]

  康熙乙亥,有巨魚鬬於海中,聲如雷。一死,流入嘉定小練祈港,龍首人身,長五六丈,腥聞數里。

南匯海口之大魚

[編輯]

  國初有大魚過南匯縣之海口,蠕蠕而行高如山,過七晝夜始盡,終不見其首尾。

海州沿海之大魚

[編輯]

  嘉慶丙子,海州沿海有大魚,兩目已被剜,身長三十六丈,自脊至腹,高七尺有餘。居民咸臠食之,其肪甚厚,腥不可聞。

[編輯]

  鰣,形扁而長,大者長三尺許,色白如銀,肉中多細刺,腹下有角鱗,可食,多脂肪,味美。每年夏初產於江中,離水即死。

[編輯]

  鰳,亦作勒,可食,狀如鰣魚,小首細鱗,腹下有硬刺。乾者曰鰳鮝。

鯿

[編輯]

  鯿,古謂之魴,體廣而扁,頭尾皆尖小,細鱗。產於淡水,可食。

月魚

[編輯]

  月魚,一名香魚,長四寸,細鱗若魚月血。月寸一寸,至歲暮,可長尺有二。味鮮不腥,溫州雁宕山之珍品也。

發發綠

[編輯]

  鴨綠江有魚,極鮮肥,形似縮項鯿,滿語名曰發發綠,滿人喜食之,夏月最多。吳漢槎之子桭臣隨戍寧古塔,每於日晡時持竿垂釣,頃刻便得數尾以歸。

石斑魚

[編輯]

  石斑魚,體狹長側扁,鱗圓滑而細,頭黑脣紅,背淡綠,有淡黑色斑紋腹微紅,長二尺許。天暖時,集於淡水。

車扁魚

[編輯]

  車扁魚,身與肩形圓如卵,長一尺至六尺不等,高略同,或僅得二分之一。兩眼皆在左側,右側之目則瞽,作白色,明者作黃棕色,瞽目亦能染色,故名之曰雙色側魚。平時喜食小魚及有殼之水族,且能引食水中之物,惟在水沙之下,以口翕張誘小魚往,遂吞之。又能變色,每與沙色相同,蓋所以自衛也。其變色之故,非色從外來,實內經自主。試去其目,別置他色地方,則不能隨此處變色。故知其所變之色,在內不在外,但以皮下色胞變之而已。

白魚

[編輯]

  白魚,一名鱎,古稱陽鱎。長者三四尺,產淡水,色青白,體扁鱗細,肉中有細刺,俗又稱白花魚,可食。

白鰷

[編輯]

  白鰷,即儵魚,產於淡水,大者長尺許,形狹長,背淡黑微青,腹白鱗細,好群游水面。一名䱗亦稱䱗魚,可食。

屠修伯畜儵魚

[編輯]

  道光初,錢塘有屠修伯鹺尹秉者,性嗜山水,所居庭中,恆置盆池,畜儵魚數十,顧以為樂。錢塘江有石,俗名曰水繭,蓋沙與水相結久,遂成石形,多瘦透,峰巒洞穴畢具,色正綠,漬以水,易生笞蘚,植以小樹,無土亦活,爰峙盆中。六合縣有山曰靈巖,產五色石,狀類瑪瑙,文理縝密,光明可愛。大雨後,山中人多取而售諸市。修伯曾得數十枚,散貯盆間。清泉碧嶂,綺石文鱗,互相映發,自謂生意化機,咫尺千里,居然有世外仇池之想也。

[編輯]

  鯛,產近海,體扁圓,兩顎有強齒,鰭亦堅強,鱗鬣淡紅,離水變赤,大者至二尺。以小魚及貝類為食,肉肥而美,俗呼銅盆魚。《本草》所稱火燒鯿,頭尾似魴,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連尾,黑質赤章,色如煙薰者,即此魚也。

海鰩魚

[編輯]

  海鰩魚之鰩,亦作鷂,即鰩魚,俗稱鯆魚。體扁平如盤,大者方五六尺,尾薄而尖長,背鰭生其上,胸鰭闊大,圍於體之周緣,背蒼黑,腹白,眼後有噴水孔,口鼻鰓孔均在腹面。游泳甚拙,常伏於海底泥沙中,吞食小魚。

[編輯]

  鯉,可食,體扁而肥,鱗大,口之前端有觸鬚二對,背蒼黑,腹淡黃,大者長三尺餘。產於淡水,喜群居。

德鯉

[編輯]

  德州鯉魚鱗鬣作金色者,土人呼為德鯉,味尤美。葉槐生有詩曰:「緝槿編茅自結廬,漁家大半繞隄居。網來德鯉人爭羨,有客停舟喚買魚。」

吳淞巨鯉

[編輯]

  同治癸酉,吳淞口有捕魚船,有漁人網得鯉魚一尾,重一百十三斤,上有銅牌,綴於翅,驗視之,則康熙時某氏放生魚也。一客以銀幣二圓購之,仍投之於江。

三百餘斤之大鯉

[編輯]

  江陰南鄉青陽鎮西有王家村,四周為河,游魚聚蓄其中。每冬,村人皆施網罟,得魚市錢,視為利藪。春則購魚重蓄,歲以為常。宣統某年春,下魚苗,至冬不可復得,村人大愕,乃以水鴉捕之,鴉下俱死,傷十餘翼。眾益駭,因戽水使涸,以覘其異。水盡,見河底有大鯉一尾,玉翅修鱗,長九尺有奇,權之,得三百六十一斤。魚身短腹闊,巨口翕張,望之可畏。攜以入市,售錢三十千焉。

[編輯]

  鯽,即鮒也,形似鯉,無觸鬚,脊隆起而狹,鱗圓滑,頭與口皆小,背青褐色,腹白。產於淡水,長者至尺餘,可食。

無目鯽

[編輯]

  高宗第六次南巡,於杭州鳳凰山宋故宮址葺治行宮,掘地為池,下鍤數尺,適得舊池欄杆,皆白石所琢成者,雕鏤精絕,蓋德壽宮舊基也。池底泥土中,獲鯽魚十餘頭,長可尺餘,而無目,大抵埋於地下,年久之故。工人烹之,食數尾,頃刻皆暴死,乃懼,舉餘者棄之江,浮至中流,風浪陡作,有大魚數十附翼而去,人皆異之。後此池又沒為平地矣。

金魚

[編輯]

  金魚為鯽之變種,體小,種類不一,或腹大,或額豐眼凸,頸短尾歧,或金紅色,或白色,或黃白相交。一稱金鯽,又稱五色文魚,江、浙人多喜蓄之以為玩物。錢塘章豈績有詩詠之云:「生趣無過是養魚,小盆擺列近庭除。如金如玉十分似,不短不長二寸餘。略動紗兜攢影出,【兜以紗為之,乃施魚食者。】慣銜薀草弄晴初。也知未必成龍去,濠濮居然在息廬。」

朱竹垞觀玉泉魚

[編輯]

  康熙時,杭州玉泉寺池中有五色魚,凡千頭。中有翠藍色者,為朱竹垞所深愛,因為《玉人歌》詞以詠之,詞云:「輕漣白,愛一種娵隅,暈藍拖碧。練塘風煗,蒼玉恣拋擲。丹砂泉淺游朱鬣,受盡人憐惜。又爭如雨過天青,者般顏色。濠上未歸客,投香飯青精,日斜與食。蓮葉東西,何事便深匿?翠鱗六六空搖尾,嬾遞閒消息,但年年映取柳陰千尺。」

[編輯]

  鱧,可食,形長體圓,頭尾幾相等,細鱗黑色,有斑文,腹背兩鰭,均連續至尾。亦名鮦魚,俗名烏魚。其腸舊以入藥,謂之鱧腸。

石首魚

[編輯]

  石首魚,以頭中有石狀小塊二,故名,亦名黃花魚,俗稱黃魚,可食。體扁口闊,上顎長於下顎,鱗細,色黃如金。集於近海泥底。曝乾曰鮝魚,俗稱白鮝。其鰾可製鰾膠。

  石首魚每於楝花開時,結隊趁潮而至,一網可得數百頭。漁者多放船,候於山礁間,截竹為箘,每至,則海風吹腥,江潮噴雪。網得者,盛於淡水,沃以厚冰,可支數日。四五月間,漁艘市冰以往,滿載進黃浦,小船插三角粉紅旗,鳴鑼集市,曰販冰鮮。吳俗最尚此魚,每嘗新時,不惜重價,故有典帳買黃魚之諺。

[編輯]

  鮎,俗稱鯰魚,體圓長,頭大尾扁,無鱗,多黏質,口曲而闊,兩顎生細齒,有鬚,背蒼黑色,腹白,長尺餘。產於淡水。

黃頰魚

[編輯]

  黃頰魚,一名䱀䰲,亦名黃鱨魚。狀似鮎,體較小,背青黃色,腹黃,鰓下有橫骨,觸鬚剛硬。力強,能飛躍。產於淡水。

[編輯]

  鮠似鮎而大,長者至三四尺,色青白,背有肉鬐,無鱗,可作膾。產於淡水,俗亦作鮰。

比目魚

[編輯]

  比目魚者,鰈與王餘魚等之總稱,其目皆比連於上,故名。體扁平而闊,故俗稱為板魚,可食。頭小齒銳,鱗細作圓形,上面灰褐色或黑色,下面白色,常以白色之面附著於海底有泥沙處,而平臥其上。以小魚蟲類為食。遊行時,以有色一面向上,而播動其體以為進行。其幼魚兩側各有一眼,游泳如常魚。漸長,伏於泥沙,眼之位置亦漸移易。故其生育中,必幾經變態。種類甚多。兩眼比連於左側者,如鰈及鞋底魚是;比連於右側者,如王餘魚是。

[編輯]

  鰈,一作鰨,大者長二尺許,左側面甚發達,色淡黑,有淡褐色斑點,兩眼俱在其前。右側白色,為其下面。背鰭甚長,自眼前起以達於尾。有胸鰭。古亦曰鰜。日本人則稱兩眼之在右側者曰鰜,而以在左側者為鮃。

刀魚

[編輯]

  刀魚,一名鱭魚,亦作鮆魚。體狹長側薄,頗似尖刀,故名。產江海中,我國之揚子江有之。鱗細色白,背部微黃,二觸鬚甚硬,胸腹兩鰭成棘鬣,銳利如刃,味較鰣尤美。其產於太湖者,全體色白如銀,俗稱湖鱭,味略遜。皆於春暮登市。

[編輯]

  鯖,身如圓筒形,長二尺許,青黑色,鱗大,產於淡水,俗稱青魚。又有一種,長一尺五六寸,體扁如梭,鱗小而薄,背青綠色,有黑色波狀紋,頭部有黑點,日本人亦謂之鯖。

海青魚

[編輯]

  海青魚出寧海州,其至海,水有聲,去則水激如箭。可食。

[編輯]

  鯔體圓頭扁,狀類青魚,而色黑口小,骨軟如鯧,有黃脂,長者尺許。產近海。

[編輯]

  鯶可食,形長身圓頗似青魚,而色微灰,江湖中處處有之。食草亦謂之草魚,又作鯇。

[編輯]

  鱒,可食,似鯶而小,鱗細,背濃藍,腹白,體長者至二尺餘。產於河海,夏日,溯河流而上以產卵。

[編輯]

  鰱,頭小形扁,細鱗肥腹,色白,產於淡水。俗呼白鰱,亦名鱮魚。可食。

[編輯]

  鱅,產於江湖,似鰱而黑,頭甚大。俗呼黑鰱,又稱鰱胖頭。可食。

[編輯]

  鯧,可食,大者長尺許,體扁圓,頭小項縮,頭背及鰭皆蒼色,腹淡,鱗至細,肉白,骨軟,多脂。產近海。

馬鮫魚

[編輯]

  馬鮫魚,狀頗類鱅,而肉似鯧,色白,有黑斑。可食。

[編輯]

  鱸,可食,色白,有黑點,巨口細鱗,頭大,鰭棘堅硬。居鹹水淡水之間,春末溯流而上,至秋則入海,大者至二尺。古所謂銀鱸、玉花鱸者,皆指此。康熙時,錢塘徐茗園茂才秉仁有《秋鱸》詩云:「斫膾喧吳市,江南鱸正肥。秋風吹木葉,薄宦幾人歸?晴渚三篙水,寒潭一釣磯。垂綸今古事,適志莫相違。」

四鰓鱸

[編輯]

  松江之四鰓鱸,味甚美,自魏、晉以來,即稱名產。狀與土附魚相似,大僅五六寸,冬至前後最肥美,蓋別為一種也。

遮鱸

[編輯]

  寧古塔之川有魚,其取之也,不網而刀。月明燎火,棹小舟,見魚而揕之。有遮鱸,大可百餘斤,有骨而無刺,如內地之鰉,味更勝。

[編輯]

  鱖,可食,巨口細鱗,背鰭有刺甚硬,色青微黃,有黑斑,腹淡白。亦名罽魚。

沙魚

[編輯]

  沙魚,為魚之胎生者,一名鮫,長者達二丈餘。體為梭形,後部漸細,以達於尾。骨骼柔軟,皮厚色黑,鱗為顆粒狀,粗糙而堅,口與鼻孔皆在腹面,鰓孔裸出,無鰓蓋,胸腹兩鰭闊大如翅,尾鰭兩葉,大小懸殊。產於熱帶下之海洋,凶暴無敵。其鰭曝乾為魚翅,入饌。皮可飾刀劍,磨治骨角。種類甚多。背淡灰色,腹白,長八九尺者,曰白沙;藍色長丈許者,曰青沙;背茶色微紅,體側有紅斑長三尺許者,曰虎沙;腹左右有鋸狀突起長四尺許者,曰鋸沙;頭有橫骨作丁字形,眼在其兩端,長二丈許者,曰雙髻沙。以上數種皆常見。

兩首魚

[編輯]

  惠來神泉埠濱海,戶口數千,半以捕魚為業。光緒末,有漁人得一魚,重不過斤,而一身兩首,形如沙魚而略短,銳口無鱗。

[編輯]

  鯊,小魚也,產溪澗中,長五寸許,黃白色,有黑斑,鰭大,尾圓,腹鰭能吸附於他物。口廣鰓大,常張口吹沙,故又名吹沙魚。俗稱沙魚為鯊者,蓋將沙魚二字誤合為一字也。

引沙魚

[編輯]

  大海中有小魚,土人謂其善引沙魚,因名之曰引沙魚。此魚多浮於沙魚之前,如導引狀,或居沙魚胸翅下,或左或右,或去或留,其疾如飛,不久又至沙魚之前。熱洋中實有之。專喜偕藍沙魚同游泳,彼此相資,小魚得食,大魚得其引導也。

無刺魚

[編輯]

  浪洞河介居黃平、餘慶之間,上下流各三十里,有無刺魚,可食,味鮮美,細鱗無刺,全體僅有一圓長骨以撐持之。每尾重者僅半斤。

飛魚

[編輯]

  滿洲楊岱彭,字半嶺,杭州駐防之防禦也,博學工繪事,尤精花卉翎毛草蟲。性迂古,不多作。嘉慶乙亥,卜居長生橋下,其後軒臨西湖,暇日嘗以垂釣自怡。一日,獲一魚,長尺餘,類鱖,背有兩翼,蓄之盆盎。一夕,忽飛去。或雲,即飛魚也。

人魚

[編輯]

  道光初,廣東南海郭某謀生外洋,同治時返粵,時年五十餘矣。曾言在北美洲之某帆船充廚役,一日日過午,陰雲四合,遙見二人,行海面,眾皆驚愕。船主以遠鏡窺之,見二人裸體並臂,同行於驚濤駭浪中。約半小時,二人行漸近,覺臍腹以上具人行,腹以下為鱗族,同立水上,以尾潑剌而行,海波奔騰,船隨濤上下若浪狀。水手之健者,設法捕獲之。船主乃盛以大盤,滿注水。長約三尺,短髮蓬鬆,耳目口鼻手乳皆與人無異,惟遍體涎滑,腥不可聞。一雌一雄,在盤上,似甚親暱。人集視之,絕不驚怖,時或微笑,惟口不能言。或以麵包投之,亦知攫食。越數日,放之海中,悠然而逝。

藥叉魚

[編輯]

  海南地近熱帶,所產動物至詭異。有藥叉魚者藍面若鬼,乳以上類人,乳以下則魚焉。

毛魚

[編輯]

  毛魚極細小,外視之似腐,可食。閩人重之,視為珍品。

秋生子魚

[編輯]

  秋生子魚出蓋平清河,形類白鰾。

滑子魚

[編輯]

  滑子魚長五寸許,形狹而修,產平泉州山溪中。

納和

[編輯]

  納和,魚名,長二三尺,腹甚扁而闊,多腴,可食。準噶爾部產之。

蟲魚

[編輯]

  蟲魚,一名尖口魚,大可尺許,銳口細鱗。產塞外山溪中。

達法哈魚

[編輯]

  歲八月,達法哈魚自海入江,積數至眾,或有履魚背而渡者。寧古塔、黑龍江土人每取魚炙臘,積以為糧。

竹魚

[編輯]

  竹魚翠色如竹,產黑龍、混同兩江。

[編輯]

  鰒,亦稱鮑魚,殼為橢圓狀,長二寸許,小於石決明,有吸水孔八九個,殼薄,外為淡褐色,內帶真珠色,附著海底巖石間。

無鱗魚

[編輯]

  青海有無鱗魚,可食,背無鱗而有紋,斑色,分黃白二種,長一二尺不等,略同內地之鱖魚,為青海特別產品,多產於布喀河、巴冷泊中。

魯赫依

[編輯]

  魯赫依,魚名,產回部,無鱗,口圓,身微扁,大者可七八尺。

雙脊魚

[編輯]

  長白山之江中多雙脊魚,色紫無鱗,其背雙脊,尾亦雙尖。偶一得之,味苦不能食。

裙帶魚

[編輯]

  裙帶魚,產海中,寧波甚多,可食,大者長五尺許。狀如帶,至尾而尖,無鱗,有強齒,背鰭連續甚長,背淡青,腹白。

  金山衛饒海鮮,最佳者為鰣魚、河豚、石首魚、裙帶魚。國初,海禁嚴,順治己亥,海塘外均竪木牌,漁人裹足,海味不可復得,而裙帶魚價至廉,斤值銀三釐。至康熙中葉,則貴至一錢三分矣。

鰻鱺

[編輯]

  鰻鱺,亦稱白鱓,生於淡水。體長為圓柱狀,皮膚甚厚,有膠質之黏液,鱗柔軟,細不可辨,大者長至三尺。體色隨居處而異,有蒼黑、茶褐等色,腹純白。可食,味濃美,含滋養料甚富。亦作鰻,又作鰻鯬。

[編輯]

  鰌,一作鰍,可食,形似鰻,長三四寸,體圓尾扁,色清黑,無鱗而有黏質。常潛居淡水之泥中,故又稱泥鰌。

[編輯]

  鱔,一作鱓,俗稱黃鱔,可食。似鰻細長,體赤褐,腹黃,頭部下有鰓孔二,內有鰓,腹中有肺,或謂之氣囊。

鱘鰉

[編輯]

  鱘鰉,一名鱣,產江河及近海深水中,無鱗,狀似鱘魚,長者至一二丈,背有骨甲,鼻長,口近頷下,有觸鬚,脂深黃,與淡黃色之肉層層相間,脊骨及鼻皆軟脆,謂之鱘魚骨,可入饌。上海浦東之漁人嘗得一尾,權之,重二百四十餘斤。

鱏鰉

[編輯]

  奉天之魚,至為肥美,而鱏鰉尤奇。巨口細睛,鼻端有角,大者丈許,重可三百斤,冬日可食,都人目為珍品。出黑龍、混同等江,非釣所能得,捕之以網,圍之岸邊,伺魚首向岸,挽強射之。魚負痛,一躍而上。既至陸地,即易掩取。或鑿冰以捕,則必繫長繩於箭以掣取之。

海蝘

[編輯]

  鄞有小魚,味類蝦,俗呼曰海蝘,王文簡《居易錄》所謂海豔者是也。可食。

螺殼魚

[編輯]

  螺殼魚口有螺殼,殼分數膛,有小孔相通,能噴出殼內空氣,而從海底升至海面。頭有薄皮兩塊,如船之帆。具六足,能划水如槳,乘風行於海面甚速,亦有時收合其殼而沉於海底。

京師之蟲

[編輯]

  京師多蠅,而絕無蚊,惟蠍與蜈蚣入秋甚夥。舒鐵雲在京時苦之,作詩曰:「萋菲但有青蠅集,吆喝曾無白鳥羞。長日垂簾宵卷帳,憐蚿見蠍又防秋。」

廣西之蟲

[編輯]

  蜈蚣、蜥蜴及蜂、蠅、蚊之屬,廣西隨時而有,不必在夏秋也。最可異者,四月有蟋蟀,十二月有螢。

蟲窠

[編輯]

  梁山舟學士同書舊藏蟲窠一枚,乃其太翁蔎林編修以圍碁決賭,得之嚴氏者。嚴自何處來,未曉也。作赤棗色,狀之大小長短亦絕似,不鏤自雕,如細目之網,緣督為經,又若小口之囊,一面附著樹枝處,痕深陷而直,貫徹上下,以是知為蟲所結也。

小毛蟲

[編輯]

  咸豐辛酉,粵寇陷蘇、常,人心大震。其冬,有小毛蟲緣延於人家屋宇,色淡黑,長不及寸,人被嚙則奇癢異常,逾時始愈。好事者掃而投諸火,旋掃旋聚,不知其何自來,亦不知其何名也。

酒蟲

[編輯]

  蘇州陸某性嗜酒,以酒病死於滬。聞其祖若父亦以酒病死者,並某已三世矣。當某病劇時,吐數酒蟲,色赤,長尺許,大如指,兩端皆有首,以器盛之,能蜿蜒行,酒氣觸鼻。或謂《聊齋志異》所載長山劉姓,吐酒蟲為鱉,甕中注水,蟲入攪之,即成佳釀,此蟲當同其例。即如法考之,然竟不驗。

齒蟲

[編輯]

  汪耕餘嘗語俞曲園曰:「人齒中實有蟲,有病齒者,或薦皖人王某捉之,召之至,問所需,曰:『無所需,需銀鍼一。』予之。乃持向齦齶間,搯捾久之,得大蟲二,小蟲六七,大者長三四分,小者一二分,黑首而白身,皆若已死者。其人以紙封裹之,使置煖處,曰:『明日啟視。』及明日啟視,則已活矣。徧體毛毿毿然,頭有鬚有鉗,尾有長毫,腹有六足,行走甚疾。因以殺蟲之藥雜置其中,非惟不畏,且甚甘之。三日不予食,乃死。」

水煙筒蟲

[編輯]

  水煙筒周歲不用,則生蟲。蟲形似曲蚓,甚毒,生必雌雄成對,犯者多死。

慶忌

[編輯]

  光緒某歲,某邑有鄉人持一蟲入城求售,長僅五寸,狀詭異,自首至腰具人形,瞳小如黑豆,灼灼有光。以物飼之,口張,齒細於針。兩手握拳,撩以草,輒張作攫勢。腰以下,毛茸茸然,兩股趯趯猶蟲也。觀者如堵。鄉人索值千錢,無購者。許植之素好奇,如其值,購歸,飼以果餌,越日竟斃,乃乾之,狀如木雕之小人。蓋即《搜神記》所載之蟲名慶忌,具人形,喜效人所為,此特變化未全者耳。然近時科學昌明,動物學中實未有昆蟲化人之說也。

小咬

[編輯]

  長白山多小咬,體如米粒,夏日最多,晨暮尤甚。夾皮溝、湯河之馬賊,所用之非刑曰咬刑,蓋以繩縛人於樹上,令小咬咬之,兩晝夜即露筋骨。俗名餵咬,人皆畏之如虎。

草扒

[編輯]

  草扒,長白山之蟲也,藏於草中。如入人身,其首即深入肌膚久而不出。傷處經三年之久猶覺痛癢。惟初入人身時,用指彈之,其首即出,再將患處毒水攝出,見血而止,即不為害。

雲虎

[編輯]

  雲虎生塞外山中長四寸許,頭以下如翡翠,有紋如魚鱗,尾作金色,吐氣如雲,故名。

蜜蜂

[編輯]

  蜜蜂之蜂,本作蠭,益蟲也。審之,有雌蜂、雄蜂、職蜂三種,聚群而居。雌、雄蜂皆黑色,翅灰色而透明。雌者尾端有毒針,以產卵管而兼禦敵之用。職蜂暗褐色,全體皆密生長毛。雌蜂每群一頭,體長五分許,通稱蜂王。雄蜂亦少數,體較短而翅大,但營生殖作用,不事工作,亦稱遊蜂。職蜂最多,為不完全之雌體,專營築巢、採蜜、育兒等事,並保護其群,亦稱工蜂,取花蜜釀而成蜜,以之哺子,食花粉及蜜,變質成蠟,以之營巢。飼蜂者常割取其蜜及蠟,以資食用。凡蜂類腹後大都有毒針,能螫人。

  青海南境養蜂極盛,生蜜與蠟,山民割蜜以佐食,惟製法不佳,有黃色無白色。

閩之蜂窠

[編輯]

  蜂房,大僅逾碗,垂如蓮房,所在皆有之。而閩中蜂窠,則有大如瓦甕者。某居馬江時,其樓角偶結一蜂窠,不旬日,大且如瓠,亦如雞心下垂。迨結成,則其巨過一石甕,僅下垂之尖露一孔,群蜂出入,胥由於此。中容蜂幾何,無可測計。外以五色泥搆成,間有文彩,悉螺旋而上。蜂則黃質黑章,與常蜂稍異,而性至靈警,人有逼視其窠者,雖躡足屏息,至相距一丈之地,必轟然來逐。偶不及避,即為所螫,毒苦殊甚,蓋合群力與自衛力均甚富也。

  結窠本在春夏時,以其善螫人也,人咸苦之。然未得除去之善法,亦惟避之而已。及秋冬之交,群蜂已不恆見,僅有一二蜂時緣其孔而伏,若為守衛者然。偶有以長竿遙擊之者,堅不可墜,惟五色泥略碎少許,不意致其死命者,即由於此。蓋自是而後,常有數十蜂殭墮於地,十餘日而窠中蜂已垂盡。人或緣梯鑿而取之,則見中為九層,亦如尋常蜂房式。最上一層,徑二尺餘,圍六尺餘,以次減小,每層距離二寸許,作小柱數枚,相連屬。由總孔達最上層,初不穿層而過,乃由外附之五色泥作成螺旋複道,正如樓閣之有室外梯也,其建築亦云巧矣。閩人謂是名虎頭蜂,冬則蟄居窠中,窠偶破碎,即殭死。

吳秀裔宅後蜂窠

[編輯]

  康熙時,上海吳秀裔宅後,有大蜂窠,如大燈籠,外邊作月白色,內有葉,如蜜蜂所構。惟蜜蜂窠逐片橫掛,此僅有底下一竅,大如碗口,內葉層層即懸其上。

馬蜂

[編輯]

  青海有馬蜂,似蜜蜂而大,兩翅之長可及尾,螫牛馬見血。

細腰蜂

[編輯]

  細腰蜂觸角短而彎曲,體色多黑,腹柄細長,雌之尾端有毒針,飛走皆絕迅。常於隄岸及樹枝草莖上築小球狀或寸許小泥管之巢,藏螟蛉、蛅蟴等於中以哺其幼蟲,故有益於農產物。

寄生蜂

[編輯]

  寄生蜂種類甚多,雌之尾端有產卵管甚長,插入螟蛉、蛅蟴等之體產卵其中。其卵孵化後,在體內吸食膏血,以漸成長,變蛹成蜂破皮而出,螟蛉等因之以斃,故於農事有間接之益。

[編輯]

  蝶,本作蜨,亦名蝴蝶,為蛅蟴、烏蠋等羽化而成。體小,有四翅甚大,形色不一,喜飛翔於花間,遺黃色小卵於莖葉上,成蛹後始化為蝶,種類甚多。

  熱河砂石板地產黑蜨,大者五六寸,土人呼為黑蛾,蒙人呼為額爾伯克伊。

  塞蝶生沙漠,黑質黃駁,時來草間。

  羅浮仙蝶者,產於廣東羅浮山,山中人呼之曰小鳳凰,大者徑尺,文采燦爛。其生以繭,繭中有一卵,小於雞子,重胎沁紫,外包烏桕葉,絡以彩絲繩。取之,翌年二月,置梧柳間,輒有大蝶展翅飛來,抱伏纏綿。經七日,繭破,栩栩然而出,大徑尺,文采無一同者。越數日,挾之飛去。若以筠籠貯之,雌雄必相尋覓矣。乾隆某歲,有得羅浮蝶者,置之籠中,一夕遁去。蔡松巖作歌紀其異,索錢叔美圖之,叔美並係以詩云:「手持綠玉杖,去踏羅浮山,羅浮山裏春風還。飛來蛺蝶大於掌,半空飄舉仙骨輕珊珊。或雲葛翁羽衣之所化,罡風吹落片片蒼崖巔。烘以青城霞,飲以石砂泉,遂使狡獪遊人間。曾聞淮南雞犬一一入雲去,何以爾蝶尚復塵埃間?得無此山靈秀原不異天府,獨令盤踞窟宅千百年?況當青蚪萬株壓冰雪,餐吸沆瀣形神堅。人生萬事不足恃,昨日綠鬢今衰顏。金粉飄殘亦頃刻,只可蒙莊與爾相周旋。天公倘若作變幻,世間蜉蝣蜾蠃皆飛仙,蝶兮蝶兮殊可憐。且須騎爾黑甜鄉裏去,下視四百八峰青刺天。」

  瓊州之蝶,大且逕尺,或白或紅,或五采,夜則倒掛樹間,若鳥眠。

  雲南省城北隅有綰青篆翠翹翹如髻聳者,曰螺山,又名玄通,於懸峭紆迴中,有玄通菴,山半懸絕處,翼以危亭,登巔遠眺,則昆明可掬,太華可撫也。下有潮音洞,俗名紅孩。洞深里許,然炬可游。官府以藏奸,特畚土塞之,尚留竅尺餘,存其意耳。每歲孟夏,蛺蝶百千萬會飛此山,屋樹巖壑皆滿,有大如輪小如錢者,翩翻隨風,錦色爛然。每集,必三日始去,究不知其去來何從也。

錢警石放綠蝶

[編輯]

  錢警石司鐸某邑時,學舍鄰近有女子,得綠蝶一,大逾常蝶,後翅若燕尾,籠之經宿,一蝶翔舞繞籠,若求其偶者,乃並獲焉。警石聞而異之,取放庭樹間。少選偕去,因作放蝶詩。

徐蓮塘釋大蝶

[編輯]

  無錫徐蓮塘嘗獲一蝶,大如碗,盛以筐,懸之花下。越宿往觀,乃有一蝶伏筐外,形色相似,視蝶筐,則筐外側翅而入,若幸其偶之猶存也。憐而釋之,因繪圖徵詞以紀其事。

蛺蝶

[編輯]

  蛺蝶,舊為蝶類之總名,今動物學家區別之,定為蝶之一種。翅赤黃有黑紋,外緣凹凸如波紋,黑藍兩色相交錯,下面灰褐色。其幼蟲色黑,背有甚闊之白線二,多黑刺毛,棲集於柳朴等樹,為害蟲。

[編輯]

  蛾與蝶類並稱,種類甚多,如天蛾、蠶蛾等皆是。翅有細鱗,與蝶類同。所異者,體肥大,觸角細長如絲,不為棍棒狀,翅下面多美色,上面帶灰白,止時形如水平,不疊合直立,常以夜出,此與蝶稍異耳。

燈蛾

[編輯]

  蛾類皆有慕光性,喜撲燈火,如穀蛾、麥蛾之類,舊說概稱曰燈蛾,亦謂之飛蛾。張祜詩「剔開紅燄救飛蛾」是也。今博物家所稱之燈蛾,則為蠶蛾中之一種,其體肥大,密生軟毛,前翅赤褐色,有白色粗條,後翅赤,有黑紋。幼蟲色白,密生赤褐色長毛,有腳八對。夏時,疾行路中,能為桑梓及各種植物之害。

麥蛾

[編輯]

  麥蛾為穀類之害蟲,生穀倉中,長三分許,兩翅展度約五分,體與翅皆黃褐色,翅有光澤,邊生長毛,產卵於麥粒。幼蟲為長橢圓形,乳白色,較穀蛾為肥大。蠹入麥粒,每柆一頭,食之至盡而留其皮,於麥中作白色薄繭,蛹化其中。其蛾喜就燈火及白布,可用此以誘殺之。

天蛾

[編輯]

  天蛾,為蛾屬,體肥大,翅小而厚,前翅灰色雜綠,後翅深黑,中央灰黃,常於黃昏飛翔。幼蟲腳八對,尾有角,為葡萄害蟲,入地變蛹。

衣蛾

[編輯]

  衣蛾,體長二分許,翅展時五分許,灰黃有光澤,翅緣有毛。幼蟲白色,生於衣服毛氈之上,吐絲作巢如管,幼蟲成長,管亦增大。所居之處,毛片寸斷,可燃燒硫磺以薰殺之。

[編輯]

  蟬為蟲之善鳴者,生於夏秋,頭短,口為長吻,有複眼二,單眼三,四翅膜質,率皆透明,前翅較大。雄者胸腹交界處,有發聲器,具小皺膜,並有大筋肉連接之,收縮振動,以發高聲。幼蟲在土中,吸樹根之汁液,蛻皮成蛹,出而登樹,再蛻皮而成蟬,其間為期約二年。既為成蟲,交尾後即死,雌者產卵後亦死,不過數日耳。種類頗多。其蛻可入藥。

  關外之蟬,其聲較內地宏而直,蒙古人謂之綽爾齊。綽爾齊者,胡笳奏曲人也,以蟬聲相似,故名之。

  濰縣無蟬,或閱數年而聞其聲,則置酒競賞之,以為異事。

蚱蟬

[編輯]

  蚱蟬,《爾雅》謂之馬蜩,俗稱蜘蟟,體長一寸四分許,色黑,胸背有灰黃短毛密生,翅透明,外緣黑。夏月始鳴,其聲直而長。

寒蟬

[編輯]

  寒蟬為蟬之一種,體長寸許,胸背有黑綠斑紋,翅透明,脈作淡樺色。秋季鳴於日暮,其聲幽抑。

蟪蛄

[編輯]

  蟪蛄為蟬之屬,體長七分許,色青紫,翅有黑白紋,甚美麗,而不透明。夏末自早至暮,鳴聲不息。蟪,亦作惠。

蟋蟀

[編輯]

  蟋蟀,亦名促織,長六七分,全體黑色。雄者前翅左下右上相重疊,連接處有剛強之聲器,末端有尾毛二,較雌者為長。雌者翅短,尾毛之間並有產卵管一。秋夜鳴聲甚厲。雄者性喜鬬,飼之者以盆盛之。

油葫蘆

[編輯]

  油葫蘆,形較蟋蟀為大,全身黑褐色,後翅長闊逾前翅,頭大,末端有尾毛二。晝鳴,聲甚高。常食大小豆,為害蟲。

金鐘兒

[編輯]

  金鐘兒,似促織,身黑而長,前銳後豐,尾歧為二,以翼鳴作磴稜之聲,如小鐘然,俗稱為馬鈴子。又一種身作綠色,尾尖,略如梭形,鳴聲頗促,俗亦名金鐘兒。

  昌平州有明十三陵其地產金蟬,俗呼金鐘兒,狀似促織,京師人家多畜之,悅其聲也。

螽斯

[編輯]

  螽斯,一名蜤螽,亦名蜙蝑。雄者長寸許,綠褐色,前翅右下左上相重疊,接合處成堅硬之發聲器,故能作聲。雌者長一寸五分許,色濃綠,微雜褐色,翅短於雄,尾端有產卵器突出。蝕害農產物,惟不如蝗類之甚。

紡織娘

[編輯]

  紡織娘,螽斯類,北人稱之為聒聒兒,體綠色,並翅長一寸六七分,觸角甚長,黃褐色,有黑點。雄者前翅甚闊,發聲器闊大發達。棲息草間,翅脈極密,頗類葉脈。夜鳴如紡紗聲,故名。

札兒

[編輯]

  札兒,全體綠色,長寸許,觸角頗長,前胸背綠色帶褐,翅稍短於體,上有凹紋如曲尺,發聲器在右翅,薄膜透明,略似小鏡,以左翅摩擦作聲,尾端有尾毛四。棲息草間,秋日兒童多飼養之。朱駿聲謂即草螽,今蘇俗稱札兒,亦稱叫哥哥。三種形體大小及翅之長短皆不同,不能併合為一。此蟲未見於動物學諸書,視其全體之構造,當定為螽斯科也。

  叫哥哥亦作叫嘓嘓,《周禮》嘓氏及《月令》「螻嘓鳴」注,皆以嘓為蛙。塞外所產榛蟈,則為絡緯、蟋蟀之類,善以翼鳴,土人呼為叫嘓嘓。

秦淮妓院蓄札兒

[編輯]

  乾隆末葉,有貨札兒於江寧之市者,鏤葫蘆為籠,蓋以玻璃而貯之,蓋來自糧艘,天津、德州間物也。飼以白粲,或蔥蔬嫩甲。性畏冷,納諸懷,裹以吳綿。自秋至春,飼以硃砂,則通體赤而有光。秦淮妓院多蓄之,入夜,輒護以錦衾,香殘燭炧時,細響沉沉,與嬌喘間作,誦唐人「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牕紗」句,聞之者不禁神往矣。

螳螂

[編輯]

  螳螂,益蟲也,亦作螳蜋,體頗長,腹部肥大,頭為三角形,複眼高突,前胸延長如頸,前肢變形為鎌,有棘刺,便於捕獲他蟲,有益於農事。秋季產卵,簇聚成房,包以麥麩狀之物,堅著枝莖,謂之螵蛸。

蜻蜓

[編輯]

  蜻蜓,分頭胸腹三部,頭部甚大,複眼尤巨,口器強壯,便於咀嚼,翅薄如紗。止時為水平形,腹部細長。尾有歧,善捕食蝶蛾蚊蠅等害蟲,故於農家有益。胸部甚肥。飛翔能遠,不甚停息。黃昏之際,常高飛以捕蠅類。產卵時,以尾蘸水,使附著水草之莖。

蜻蛉

[編輯]

  蜻蛉之性質形態,絕類蜻蜓,惟前翅之前緣較短。飛翔止息,常在一處,不能及遠。舊說皆與蜻蜓混合為一,今動物學家別之為二科。

草蜻蛉

[編輯]

  草蜻蛉為益蟲之一,體纖細,長三分許,開翅寸許,色淡綠,複眼有金屬光澤。產卵於葉,卵有長柄,多數簇聚,如開小花,動物學家謂之優曇花。幼蟲色黑,類蝨,梭形,長二分餘,有硬毛,常於葉上作白色圓形之繭,蛹化其中。成蟲、幼蟲皆好食蚜,故有益於農產物。

馬大頭

[編輯]

  馬大頭,在蜻蛉屬中為最大,體色綠,常於早暮搜食蚊蛾。產卵時,飛近水面,棲於蘆葦,以尾端插入水中。

蛟蜻蛉

[編輯]

  蛟蜻蛉,稍似蜻蛉,頭細,翅尤薄,全體黑色,觸角短小,複眼甚大,翅上時有白粉,常在夜間飛行。幼蟲名沙挼子,色黑,形如蝨,長四分許,大腮之內側有細齒,常於沙內造漏斗形之孔,俟他蟲陷落,以銳齒鉗之,吸其體液,兼能食蟻。

蜉蝣

[編輯]

  蜉蝣,長六七分,頭似蜻蛉而小,有四翅,後翅甚小,體細而狹,尾毛有三,細長如絲。夏秋之交,多近水而飛,往往數小時即死,故有朝生暮死之說。惟其幼蟲棲息水中,捕食微細蟲類,經二三年乃羽化為成蟲。

[編輯]

  螢為益蟲,長三分許。雄者體黃頭黑,有複眼,翅鞘柔軟,點線密布。雌者無翅,形如蛆。尾端皆有發光器,呼吸時,空氣傳入,生養化作用,發光頗美麗。夏間就水草產卵,亦發微光。十餘日為成蟲。成蟲與幼蟲皆食種種害蟲,於農事有益。

  塞螢尾部亦發光,其極大之光可燭三尺許。

螢火城

[編輯]

  乾隆癸巳夏六月,嘉定南翔鎮西郊,一夕,忽螢火團聚,至數十萬,周圍三四里望如火城,其光燭天,觀者如市,五日後始滅。

[編輯]

  蟻,本作螘,體分頭胸腹三部。赤蟻長不及一分,色黃赤。大黑蟻長四五分,山蟻長四分,皆黑色,有光澤。聚群而居,分女王蟻、雄蟻、職蟻三種。女王蟻、雄蟻主生殖。職蟻為不完全之雌體,一主營巢取食,謂之工蟻;一主戰鬬,謂之兵蟻。其組識尤勝於蜂。女王多數同居,亦不似蜂王之嫉妒專制。雌雄至交尾期生翅,職蟻無翅,多在地下營巢。

  農人終歲勤動,必有收穫之糧,以資事蓄,物亦如之,故名曰儲藏物。每夏日,蟻必廣為蓄聚,移置窩中,故名為儲藏。有二種,一在外覓食,既覓得,別有一種選而藏之。其藏之之法,如植物種子發生,蟻能噓氣,使不能達其生意,且又能使植物生出細芽。因芽性發甜,蟻喜甜芽,可嚌其甜汁也。尤奇者,植物如自生芽,蟻以法噓之,亦不能阻,乃俟其初長時,嚙其芽枝,則芽不復作。或有任其芽之稍長,嚙折,曝之日中,復收藏以備食者。

蟻結窠

[編輯]

  蟻垤恆在地,居高者不多覯。閩中自秋徂冬,群蟻必就高處結窠,檐牙屋角,所在皆有,泥顆累成,幾如海燕之巢,而其大恆過之,惟不若燕巢之修整。迫視之,細孔萬千,為群蟻出入門戶。偶破,其中玲瓏屈曲,正不異萬戶千門、層樓疊閣也。間有於松柏梢頭結窠者,尤可異,式如雞心下垂,大且逾甕,其中結構與檐牙屋角者無少異,惟外形較整潔,遙望之正如絕大之柏子。閩人云,地多白蟻,秋冬則覓常蟻為食,故群蟻即遷巢高處以避之。

薛叔耘見蟻鬬

[編輯]

  薛叔耘所居階前,有兩蟻穴,東西相望。天將雨,蟻輒背穴而鬬。西蟻數贏什五,東蟻敗,乘勢蹙之,將傅壘矣,東蟻紛奔告急,遂出穴如潮湧,濟師可三倍,逆諸礎下。相齮者,相禽者,勝相嗾者,敗相救者,相持僵斃不動者,沓然眩目,西蟻伏屍滿階,且戰且卻。又有蟻自穴中出,嚮東蟻若偶語者,蓋求和也。東蟻稍稍引退,西蟻亦分道收屍。明日視之,則西蟻徙穴益西,無敢東首者矣。

汪耕餘聞蟻鳴

[編輯]

  汪耕餘權常熟令時,行館甚卑濕,就寢而蟲入於耳,足聲窸窣如蟹爬沙,又時聞其鳴,如曰唵唵,厥聲甚長。百計不能去,使刀鑷之工籋而出之,則一蟻也。蟻乃使人得聞其鳴亦奇。

白蟻

[編輯]

  白蟻為害蟲,蠹蝕梁棟椽柱及一切服用之物,舊說以為蟻類,故謂之白蟻,實則與蜉蝣同類異種。其種別,又有雌蟻、雄蟻、職蟻、兵蟻之分,形態各不相同。大抵雌雄有翅,職兵無翅。四者相聚,以營共同之生活。職蟻營巢,蠹蝕梁柱而空其中,洞口以兵蟻守之,雌雄生殖其中。一日產卵可至八萬餘,故滋生極繁,大為房屋之害。多產於溫熱二帶,寒帶無之。古亦謂之巴蟲,以巴蜀多產之也。《元微之集》云:「巴蟻眾而善攻櫟棟,往往木容完具,而心節朽壞。」即此。

  青海北境白蟻成群,傷蝕皮毛,為害至劇,土人每以酥油調鹽汁灑地以殺之。

白蟻食藩庫銀

[編輯]

  粵東白蟻,為害至甚。康熙辛巳,藩庫交盤,每箱貯銀以千計,獨一箱少十二兩,或洞其腹,或陷其邊,蓋白蟻據之為銀窩也。

一足蟻

[編輯]

  嶺南有一足蟻,生於樹根,自頭至尾,別無二足。而此一足又長尺餘,附於樹根之上,如膠漆之堅,故僅能盤旋樹下,不能遠行也。

蜘蛛

[編輯]

  蜘蛛為節足動物,體分頭胸部、腹部,狀如囊,口有顎二對,上顎二節,末節為鉤,其末端有毒腺之孔,胸部有腳四對。其肛門端有瘤狀之物三對,是為紡織腺,內貯形如蛋白之液汁,上有細孔六七百個,脈體收縮,則液自細孔流出,觸空氣,凝為極細之絲,以後爪組合之,織網為巢,以捕昆蟲而食之。性殘忍,同類亦相食。

蜘蛛窩

[編輯]

  蘆江之下金吾廟有蜘蛛窩,相傳乾隆時,是處有大蜘蛛,殆三寸許,織網徑一二丈,大者據其中,小者周緣往來,有數百。其旁一樟樹,圍可丈餘,參天蔥蘢,亦三四百年物也。其根下一穴,大於斗,望之窅然,即蜘蛛窩也。

蛛絲網龍

[編輯]

  嘉慶時,海州有蜘蛛怪,不知何代物也,能虛氣為黑風。居民每望見風起,如黑煙蓬蓬,則皆嚴閉戶牖,行者面牆壁而伏,風過乃已,習為常,亦無他害。一日,龍擊之,雷雨既作,蛛吐絲網,龍窘,不能出,格鬬凡數十,須臾而濱海皆水矣。始有龍者二,焚網出龍。蜘蛛遁,莫識所往。詰旦,於數十里外有物縱橫散落,圓膩而色灰,圍如人臂,金石無所傷,而兩頭皆有焦火痕。

  舒鐵雲聞之,乃為詩曰:「人不見風,鬼不見地。魚不見水,龍不見一切器。獨見蜘蛛精,近海歕黑氣。氣逼海水水逼風,海風墨墨海雲濃。漆鐙不照水精宮,鼇背暗壓蓬萊峰。烏鰂浮沫,海扇騰空。爰居避走龍出現,以角聽之三日聾。呼龍畊煙龍愛寶,分明龍大蜘蛛小。豈知龍見蜘蛛氣,不見蜘蛛絲。一絲兩絲徐吐之,千絲萬絲疾若馳。雨點小,霹靂雌。屠龍豢龍龍不知,蜘蛛太巧龍太癡。大似虎陷關,小亦羝觸籓。上不得登天唱刀鐶,下不得入海解倒懸,無可奈何束縛來人間。一撞海山搖,一掉海水翻。逐臭之夫狂走汗如生鐵汁,既非網西施,蠶上山。蚩尤五色迷天下,天孫一梭擲往還,何以買絲繡作浪花朵朵金彎環。絲長不能已,絲密不知幾。絲亂不可理,千氣萬力頭腹尾,可憐不出蜘蛛一網裏。帝旁投壺玉女嬌,一箭躍出蓮花驍。低頭拾取見龍戰,見首不見尾,其血元黃鏖。回身啟齒奏天帝,何不下界除此妖。金星乃言此是緜緜延延淫氣擢髮不可數,法當用火燒。紅雲居中赤熛,怒檄絳虯凡兩條。一然犀,一焚巢,丹煙朱霧海水焦。絲寸寸磔,蟲譆譆逃。但見龍潛蜘隱天搖搖,火水未濟終此爻。明日蜘蛛不吐氣,拾得殘絲如斷臂。」

[編輯]

  蠍,俗作蠍,蜘蛛屬,長三寸許,青黑色,顎上有觸鬚一對,如蟹螯,頭胸部頗短,腹部環節十三,後端大環節狹小如尾。末有毒鉤,遇敵,則向上彎曲,注射毒汁。生息於塵芥中,捕蜘蛛小蟲等為食,並螫人。

蠍長一尺

[編輯]

  某邑城西門外人有為土工者,掘出一蠍,長近尺,大驚,急以鍬拄之,喚其曹。聲未及竟,頓然而絕。眾過之,則滿身青黑,死矣,蠍猶未去也,眾始圍殺之。蓋始拄鍬時,蠍皇急刺鍬,而毒即從鍬而上也。

蠍畏椒

[編輯]

  薊州有石橋,相傳下有毒物,行旅相戒,莫敢休憩。一日,有販生椒者,驅二蹇馱椒籠來,苦熱,小憩於橋梁,卸其籠,置之欄,驢亦散齕於草際。披襟偃息,倦極熟眠,夢中似有風聲,又窸窣作響,疑有人攘其椒,而猝不能醒。久始起,視之,椒故依然,有巨物懸於欄側,狀如琵琶,灰青色,蠍也。大駭欲奔,以其不動,諦觀之,斃矣。蓋蠍固畏椒也。

蠍自殺

[編輯]

  自盡惟人有之,若出諸昆蟲,則未之聞也。惟蠍性至躁急,試捕其一,納玻璃器中,照以火鏡,蠍被光線直射,畏縮忿怒,無以趨避,因倒鋒自刺,少選,斃矣。

蠅虎

[編輯]

  蠅虎為蜘蛛屬,大三四分,白色或灰色,善跳躍,徘徊牆壁間,伺蠅而捕之,故名。一名蠅狐,又名蠅蝗,亦名蠅豹。

壁錢

[編輯]

  壁錢,為蜘蛛類,體扁平,黑褐色,作巢於壁,大如錢,故名。其巢光白如繭,俗稱壁蟢,可入藥。

壁蝨

[編輯]

  壁蝨,為蜘蛛類,與疥癬蟲同科,俗稱臭蟲,體柔軟,大如豆粒,青褐色,腳八,皆有爪。棲息林叢,或寄生犬鳥之皮膚中,吸其血液。間亦寄生人體,蝕入皮膚甚深,引取之,愈益進入,不易除。

絡新婦

[編輯]

  絡新婦,為蜘蛛類,大而美觀,腹圓如球,有黃白黑色環紋,張大網於高樹,為車輪狀,捕昆蟲為食。

螲蟷

[編輯]

  螲蟷,為蜘蛛類,《爾雅》稱土蜘蛛,體橢圓褐色,好穴土為管狀巢。巢有蓋,蓋有鉸鏈狀之物,合之無縫,表面則被以青苔,與地一色。伺蟲過,掩而捕之,方入即閉。

八叉蟲

[編輯]

  八叉蟲,似土蜘蛛,大者如雞卵,小者如胡桃。身圓,褐色而明,間以黃綠,口紫而四歧,能嚙鐵。足有八,雖短,怒則悉聳立。大風起,輒御風而行。天山南北路之人家土壁溝渠中,無不有之。飛集人身,少選自去。觸之,即遭其噬,潰爛足致死。

喜蛛

[編輯]

  喜蛛,即喜子,動物學謂之喜蛛。體細長,褐色,前肢長於全體三倍。所結之網亦為輪形。古謂之蠨蛸,或謂之長踦。

[編輯]

  螟,害稻之蟲也,凡三種。一曰二化螟蟲,長八九分,黃白色,背有黑縱線五,在稻莖或葉鞘間作白色繭。蛾開翅約寸許,翅之外緣有黑點七,產卵於稻葉表面,歲生二次。一曰三化螟蟲,形態略同,歲生三次。一曰大螟蟲,形體稍大。三者皆自葉腋蝕入稻莖,食其髓質,稻皆白枯而死,農家謂之白瘦。三化螟蟲為害尤甚,《詩》「去其螟螣」是也。

[編輯]

  蝗,害蟲也,一名蝗螽,以其善飛,亦曰飛蝗。前翅黃褐色,有黑色粗紋,後翅半透明而闊,前胸有脊線,甚高,口器闊大剛銳。飛翔成群,紛集田間,食稻立盡,為農家之大害。雌蟲秋晚產卵於地,翌春孵化,是名曰蝻。驅除之法,普通多掘產卵之地,殺其卵子。迨至春日,多數之卵浮出水面,則收聚而燒斃之。若製大網捕取成蟲,亦一法也。

蚱蜢

[編輯]

  蚱蜢為稻麥之害蟲,一名□螽,蝗屬。體長寸許,有深灰色、黃綠色等數種。頭為三角形,前翅成革質,稍能飛翔,後腳節壯大,便於跳躍。好食禾本科植物,尤嗜稻葉,常於隴畔綴集卵子成塊。幼蟲綠色,長七八分,為害尤甚。

[編輯]

  蠅,室中之害蟲也,亦稱家蠅。體長三分許,灰黑色,頭有複眼一對,甚大,褐色,幾掩其全頭。口器伸為管狀,前端稍凹,適於舐食。腳之末端有肉質吸盤二,止時,盤內真空,空氣壓於外,故倒跂斜行而不墜。搬運污物,傳布惡疾,甚為危險。產卵於污物之上,孵化為蛆。

  青海有蠅,多毒,以其常集於腐臭之動物上也。凡飲食中有蠅點者,隔宿變綠色,誤吞之,若觸瘴毒。

李鐵君畏蠅

[編輯]

  李鐵君處士鍇酷畏蠅,觸膚,輒撝之去,不令須臾留。入夏,即潔治一室,常下簾坐。無事,人無入者,乃惝焉怳焉,無間而蠅且入,不知其何自來也。其來也,舐筆吮墨,亂書策,溷耳目。鐵君大惡之,如見惡人,亟起治之,而跡之無有,釋之在右,謂其黠無偶也。

大麻蠅

[編輯]

  大麻蠅,為蠅屬,亦名肉蠅。體長四分許,灰色,複眼赤褐,背有黑色縱線三條,腹灰白,有黑褐斑紋,作方格形。秋時甚多,最穢惡。

蒼蠅

[編輯]

  蒼蠅,為蠅屬,體長四分許,色灰黑,背有硬毛,兩旁尤多,腹藍色,稍類球形。夏時最多,紛集於臭腐物體之上。

桑蠅

[編輯]

  桑蠅,為蠅類,為蠶之害蟲。體長四分許,灰黑色,額有硬毛四列,背有黑色縱線五條,區劃不明。產卵於桑葉,與葉同入蠶腹,其幼蟲遂寄生於蠶體,謂之蠶蛆。

牛蠅

[編輯]

  牛蠅全體密生黑毛,並有黃白毛散於各處。其幼蟲寄生於牛皮中,皮膚因以潰爛。

馬蠅

[編輯]

  馬蠅與牛蠅同類,體較大,淡褐色,翅與腹部皆有淡黑色斑紋。產卵於馬之胸部,馬舐其胸,嚥卵入胃,孵化為蛆,漸次生長,與馬糞同出體外,變蛹成蟲。

狗蠅

[編輯]

  狗蠅,全體黃色,複眼小,口吻剛銳。寄生於犬體,吸其血液。

[編輯]

  蛆,蠅類之幼蟲也。長三分許,色乳白,略黃。蝕蔥及萊菔之根,被害處或生腫瘤。自孵化以至成蠅,約需三四星期。

  天牛類之幼蟲,狀亦與蛆相似,居土中,專食稻之幼根,使稻株萎縮,不能發育。

雪蛆

[編輯]

  雪蛆,一名冰蛆,大如指,出四川峨眉山,可食。

[編輯]

  蚊,囓人之小飛蟲也。其幼蟲為污水中之孑孓,老則變形為蚊,如蛹之成蛾。全體灰褐色,喙為細管,中含毒質,人被齧,肌膚必腫。然凡吸取人血者,皆為雌蚊,雄者則專吸草木之汁液。種類甚多。

  青海多蚊蚋,嘬人至痛,雨後叢集,揮之不盡。

謝大令詠啞蚊

[編輯]

  光緒初,餘姚謝小漁大令烺樞嘗從其師朱肯然宮詹逌然至湘衡文,以幕中多蚊,而一種悄悄噆人者,其毒螫尤中於不覺,俗謂之啞蚊,爰作詩以誌之。詩云:「前生孑孓悄含胎,幻蛻無端起水隈。鋒不及防真利吻,膚能暗剝肆陰災。伴蠅反免營營刺,羞鳥難防熠熠來。裸壞卻疑聾俗似,不經苛痛未相猜。本來喜暗畏光明,況趁炎宵有限更。同雜市時偏匿影,聚成雷處忽收聲。薰經灼艾能潛躲,飽快如櫻始一鳴。倘為露筋祠報賽,莫將啞樂向神迎。」【自註:啞樂,見《宋史.禮樂志》。】

蘋果蚊

[編輯]

  陶業始於虞舜,自後鑄沙範土,日益講求。不意昆蟲之中,亦有類陶工之巧者。其最著者曰蘋果蚊,以所成之窠如蘋果,故名,亦蟲中之最巧者也。其狀又類櫻桃,外渾圓,中有孔,全體大如瓜,恆營於牆壁,或樹枝,或草莖,或石上,若無處成之,往往營於細枝之上。初頗窄小,以後漸寬,作膨脹之式,但以沙泥為之。然窠雖極薄,而外有細紋如織。蟲在其中產卵甚多,旋生無數毛蟲,母蟲別以他種毛蟲銜而飼之。又恐他種毛蟲為害,乃以毒汁僵之,則幼蟲日形生長,可出窠而飛矣。

白蛉

[編輯]

  京師入夏多白蛉,較蚊小而善嚙,若元微之《蟲豸詩序》所稱淫塵者,蓋蝱蚋之類。人呼之曰白蛉,猶蚊曰白鳥也。一作白翎。

[編輯]

  蚤頭小體肥,赤褐色,前後股退化作鱗片狀,雌大雄小,六足善跳,口器發達,便於刺螫。寄生人體,吸取血液,亦有毒汁注入,與蚊無異。

[編輯]

  蝨,亦作虱,體為長橢圓形,口突出,適於吸收之用。腳六,各有一爪,彎曲向內。腹部肥大。寄生於人體及他哺乳動物而吸其血。

頭蝨

[編輯]

  頭蝨,為蝨之一種,體長一分五釐許,灰色,腹部作卵形,爪大於他蝨。寄生於人及猿之頭部,其卵緊黏於髮,搔之不易脫。

牀蝨

[編輯]

  牀蝨,俗稱臭蟲,又曰蜰蟲。體圓而扁平,赤褐色,長二分許,周緣簇生粗毛。日棲暗處,夜出,吸人血。吸時注入毒汁,故被吸處痛癢赤腫。體有臭液。舊名壁蝨,晚近博物家析牀蝨與壁蝨為二,以壁蝨屬蜘蛛類。

牀蝨死人

[編輯]

  雍、乾間,常州雙桂坊老郎廟有外方旅客宿焉,捕牀蝨數頭,以紙裹之,置牆隙。越數載,復宿其地,偶檢壁中紙裹,憶及前事,啟而視之,置掌心,臭蟲得熱氣復活。忽嚶然一聲,旅客仆地。肆主報官相驗。官欲窮其異,竭力搜索,始得其窟於肉砧中。砧高四尺,寬亦尺餘。剖之,則中已空,有血球一,大逾雞卵,色赤,四圍攢聚幾滿,如磁石,如子母珠。蓋中間之球,乃其精靈所凝結,不能自動,賴外層之小蟲出吸人血,以輸送而滋養之。後取出,投諸火焚之,臭聞數丈外。

牀蝨臭達數十步

[編輯]

  長沙南鄉雨花亭有劉某所設飯肆,相傳有宿之者,必疲憊。有張七爺者,為近地富人,強而有力,聞之,沽酒醉飽,獨往宿焉。夜半,酒漸醒,則見帳上忽起赭色斑點,全帳幾遍。審視之,牀蝨也。急起掀帳抖之,均紛紛沿帳循壁,入樓栿而沒。張急呼店主入,以所見告,偕店主登而索之,得一敗鼓,甚重,異之,疑為其巢穴,舁之下,集薪焚之,臭達數十步外。

毛蝨

[編輯]

  毛蝨,體肉色,扁圓,背淡樺色,頭胸二部區畫分明。寄生於人之陰毛、腋毛等處,不易辨別,其卵膠附於毛,尤難分離,當用水銀軟膏除之。

[編輯]

  蚜,害蟲也,古名竹蝨,今亦稱木蝨。種類甚多,有綠色、赭色、黑色諸種。體形如蝨,長半分許,口吻作管狀,刺入竹木之新芽嫩葉,吸收其汁液,自肛門排出甘蜜,以養幼蟲,蟻群聚舐食之。分卵生、胎生二時期,繁殖之速,為蟲類冠。可撒石灰於植物葉上,並檢集捲縮之葉,殺而除滅之。

蠹魚

[編輯]

  蠹魚,體小,被銀白色細鱗,尾毛三,其長相等,能蝕衣服、書籍之屬。

桂蠹

[編輯]

  桂蠹,桂樹所生之蟲也。大如指,色紫而香,蜜漬之,可為珍味。漢趙佗以獻文帝者即此,《楚辭》亦有之,則此物之見珍古矣。

污蟲

[編輯]

  害稼之蟲,以奉天之污蟲為甚,非蝗非蟊。其食田禾也,必俟根葉罄盡乃止。

尺蠖

[編輯]

  尺蠖,體長可二三寸,首尾相就,屈伸而行。種類甚繁,以桑尺蠖為最著,全體灰色,夏日居桑樹,食其嫩芽,歲生二次,桑之害蟲也。人以其行時一屈一伸,故借為始屈後伸之喻。

蝤蠐

[編輯]

  蝤蠐,為天牛及桑牛之幼蟲,乳白色,無腳,有黃褐色短毛,被覆全體,背有顆粒狀突起之物,能支其體以覆行。蝕桑樹,能深入榦中,桑遂枯死。此蟲色白而豐潔,故古以比婦人之頸,《詩》「領如蝤蠐」是也。

紅娘華

[編輯]

  紅娘華,體扁平,長寸許,黑褐色,頭小,口突出,前翅硬化成革質,不達尾端,尾有毛二,長於體兩倍。棲息水田池沼,捕食小魚,故為害蟲。

[編輯]

  蛘,本作蝆,害蟲也,一名穀象,粵人曰米牛,紹人曰米象,蘇人謂之蛘子,生於穀倉中。其為幼蟲時,無腳舊稱虸蚄。老則成蛘,背有甲,赤褐色,亦有黑色者,頭小,口吻長於頭者二倍。春時產卵於穀之最軟部分,孵化後,蠹入內部而蝕之。

蜾蠃

[編輯]

  蜾蠃,本作果蠃,體黑色,雌者尾端有毒針,能刺人。常銜泥,就樹枝牆壁作球形之房,產卵於中,藏蜘蛛、螟蛉等小蟲,以供幼蟲之食。有益於農產物。

蠼螋

[編輯]

  蠼螋,本作蠼螋,一名搜夾子。長七八分,全體黑色,腳六,色黃,能疾行。尾端有角質之附屬器,作鋏子狀,迫之,則洩毒液以自保護。在野食蚜蟲、葉捲蟲等,有益於農圃,入室則為幼蠶之害。吳俗多以蚰蜒為蠼螋,誤。

蠛蠓

[編輯]

  蠛蠓,一名蠓,小蟲也,微細色白,頭有絮毛。將雨,群飛塞路。一說即醯雞。

葉捲蟲

[編輯]

  葉捲蟲,害蟲也,體長寸許,淡綠色,頭部略帶褐色,前後有腳十六。棲於稻葉及桑葉上,蝕其葉,吐白絲捲葉之兩端而巢其中。成蛹後,化為暗色蛾,謂之葉捲蛾,產卵於葉背,每年發生二次。

螻蛄

[編輯]

  螻蛄,稻麥之害蟲也,體長寸餘,褐色,有軟毛甚短,前翅小,後翅較大,常疊於背,末端細長似尾,前肢頗強,利於掘地,能鳴而跳躍。晝常穴居土中,夜出飛翔,喜就燈火。

蔗蟲

[編輯]

  蔗蟲生廣東潮州之蔗田中,形似蠶蛹而小,味甘,性涼,出痘險者可賴以助漿。

鼠婦

[編輯]

  鼠婦為節足動物,體青灰色,形扁而橢圓,長三四分,胸部分七節,有等長之腳,恆居甕底、磚縫等濕地。舊稱即伊威,非。

地鱉

[編輯]

  地鱉,一名䗪,俗稱土鱉。大者體長寸許,前狹後闊,頭小,六足,背有橫紋錯起,多生濕地。

蜈蚣

[編輯]

  蜈蚣為節足動物,以扁平之環節合成二十二節。第一節黃褐色,其餘各節背面深藍色,腹面黃色。每節有腳一對。生口邊者,變形成顋腳,鉤爪甚銳,端有小孔,內通毒腺,能注射毒液。潛伏於陰濕之地,捕食害蟲。

水蜈蚣

[編輯]

  康熙庚午三月,蘇州荃墩湖有水蜈蚣數萬,遊行水中。撩置於岸,則軟而無用矣。

蚰蜒

[編輯]

  蚰蜒為節足動物,俗稱蓑衣蟲,與蜈蚣同類,體長八九分,暗黃綠色,有黑斑。腳細長,凡十五對,最後一對尤長,行走極速,其腳易脫。夜出壁間,捕食烏蠋等害蟲,與蜈蚣同,有益於農業。

馬陸

[編輯]

  馬陸,蟲名,長寸許,體如圓筒,暗褐色,有赤色斑紋,多環節,每節有腳二對。棲於溫地,食草根及腐敗物質,發惡臭,觸之則蜷曲,成螺旋狀。以有油氣,俗稱為香油蟲,亦名馬蚿,塞外深山叢樹中間有之。斷之能行。

[編輯]

  鱟為甲殼類動物,長一二尺,青里色,全體外包堅甲,頭胸部略成半月形,腹部六角形,背有複眼單眼各二,口在腹面,周圍有腳六對,最後之腳扁平如瓣,以護腹部五對之鰓,尾成劍狀。近尾之肉,味美,閩人以為食品,謂之號。

鱟叩首

[編輯]

  乾隆辛丑,某縣濱海之區溢。及退,見地有物如車輪,非龜非鱉,雌雄相疊,遠近聚觀,閱五六日不能出。鄉人以車裝送海濱,擠之入水,物乃西向作叩首狀而沒。後有識之者,謂即鱟也。

介殼蟲

[編輯]

  介殼蟲,果樹之害蟲也,體為橢圓形。其幼蟲約長半分許。介殼長分許,黑褐色,兩旁有刺毛。雌大雄小,雄有二翅,常蝕柑橘、蘋果等葉,微細難見。驅除法,冬用石灰、硫黃等煎水塗樹幹以殺其卵,夏則摘被害之葉焚之。

叩頭蟲

[編輯]

  叩頭蟲,害蟲之一也,為小甲蟲,長者七八分,全身黑褐色,尾端稍細,頭部環節甚強。以指壓其體,則其頭為有力之振動,故名。俗稱跳搏蟲。幼蟲至細,色黃,俗名金針蟲。食植物之根,食盡一株,更移他株。數年之久,始化為成蟲,害麥類最甚。晉傅咸有《叩頭蟲賦》,唐盧延讓詩有「窗間腷膊叩頭蟲」句,故俗亦呼為腷膊蟲。舒鐵雲亦有詩詠之曰:「叩頭蟲,無腰而折,無手而空。跂跂脈脈何所求?剝剝啄啄頻叩頭。獨不見斷頭將軍強項令,與蟲語冰蟲弗聽。」

金龜子

[編輯]

  金龜子,俗稱金蟲,體長六七分,金綠色,背有甲,六足,種類甚多。有一種害稻者,其幼蟲色白,是為蠐螬,棲稻根,齧食之。及化為成蟲,仍食稻葉,旋產卵於葉鞘,農家苦之。

蜣螂

[編輯]

  蜣螂,亦作蜣蜋,與金龜子相似,背有堅甲,全身黑如漆,好以人畜之糞推轉成丸,即產卵其中,故俗有運屎蟲、屎蜣螂之稱。

獨角仙

[編輯]

  獨角仙,甲蟲也,長一寸四分許。雄者頭有角狀之突起物,頗長,末端分為二,其端又各分歧如前。體黑褐色,前翅少淡。常棲息於皁莢、栗、檞等樹而蝕害之。

石背

[編輯]

  石背,甲蟲也,以其背堅如石,故名。亦作石貝。冬伏荔枝葉下。荔花時,石背亦產卵。實熟,輒溺其上,全枝脫蒂,雨時尤盛,故為荔枝之害蟲。

吉丁蟲

[編輯]

  吉丁蟲,甲蟲也,長寸許,全體金綠色,有黑紫色縱線,甚美麗,觸角短,六足,翅堅尾細。好吸收樹木及花之液汁。幼蟲色白,為松之害蟲。出嶺南賓、澄諸州。《本草》謂帶之令人喜好相愛,故舊時亦肖其形以製首飾。

蛁蟟

[編輯]

  蛁蟟,長一寸三分許,色黑,翅無色透明,夏秋間鳴於高樹。

灶馬

[編輯]

  灶馬,全體紅色,後肢頗長,而有長刺,多集於灶間,俗亦呼為灶雞。以其脊高腳長,故又有駱駝之稱。

斑蝥

[編輯]

  斑蝥,亦作班貓,長五六分至寸許,多生豆葉上,甲作紫綠色,帶金屬光澤。喜飛行人前,故又有鄉導蟲之稱。性有毒可入藥。幼蟲頭甚大,與成蟲異形,皆捕生蟲為食有益於農事。

水蠟蟲

[編輯]

  水蠟蟲為介殼蟲類,寄生於水蠟樹,體小。雄者之後翅微小,雌者無翅。成長後,分泌白蠟甚多。凡介殼蟲多為害蟲,惟此為益蟲。四川、湖南等省皆飼養之,以收取白蠟。

[編輯]

  蝦,與鰕通,為節足動物之長尾者,體分頭部、胸部、腹部,背甲為圓筒狀,青黑色,薄而透明,前端有長棘突出,觸角二對甚長,俗謂之鬚,腹部環節六,兩側有游泳器,謂之橈足。種類頗多,可食。

龍蝦

[編輯]

  龍蝦為蝦之絕大者,可食,長七八寸至尺許,體濃赤褐色,胸甲有小疣甚多,前端有二短棘。產於近海以小甲殼類及貝類為食,其鬚頗長,韓愈詩「又常疑龍蝦,果誰雄牙鬚」是也。

斑節蝦

[編輯]

  斑節蝦,長六七寸,前三對腳之尖端具小螯,體色常有青紅黃褐等斑,故名。

䗿蝦

[編輯]

  䗿蝦,產鹹水中,大者長五六寸,出水即死,俗亦謂之明蝦。兩兩乾之,謂之對蝦,為珍饌。去其殼,俗謂之大金鉤。鮮者味尤美。

蝦蛄

[編輯]

  蝦蛄為蝦類,體長四寸許,第二對腳較草蝦為大,其端彎曲,內緣如鋸齒,背節亦較多,全體淡黃微綠,入沸水中,成淡紫色。

蝲蛄

[編輯]

  蝲蛄亦作剌姑,蝦之屬,大可盈寸,第一對腳有螯如蟹,吉林、寧古塔等處產生最多。滿洲人嘗搗之成膏,以薦宗廟。其體有炭酸石灰質之突起物,供咀嚼之用,稱蝲蛄石,可作藥。

寄居蝦

[編輯]

  寄居蝦,蝦屬,以其形略似蟹,故又名寄居蟹。體之前半有甲,後半為柔軟肉體,常求空虛之介殼而入居之,腹部變為螺旋狀,與介殼合,故俗又稱蟹螺。第一對腳則為大螯,以捕取食物,並為閉塞殼口之用。種類甚多,有居木孔及海綿中者。

[編輯]

  蟹,亦作蠏一稱螃蟹,節足動物,淡水、鹹水皆產之,可食。頭胸部甲甚闊,腹甲扁平,屈折於胸部之下,有橫紋,雄者小而尖,雌者大而圓。複眼在背甲前緣之深窩,有柄承之。大顋堅硬如齒,便於咀嚼。腳五對,第一對變形為螯,橫行甚速。內臟皆在背甲下,俗所謂六角板者,即心臟,所謂脂與黃者,即精巢及卵巢也。

  甘肅無蟹,土人終身不知有蟹也。間有一二知之者,則於蘭州商肆中見其所陳設以為標本之蟹耳。

長足蟹

[編輯]

  延吉產蟹,其殼徑不過二寸,而足長至四五尺,每一足之肌肉足供一二人之食,其肉之美亦逾於常蟹。

金錢蟹

[編輯]

  金錢蟹,小蟹也,以其形如錢,故名。產鹹、淡水間,有黑膏,可醃食。

蝤蛑

[編輯]

  蝤蛑,一名蟳,蟹類,產海濱泥沙中,可食。殼圓如常蟹,最後兩足扁而圓長,無爪,與梭子蟹同,閩人稱之為青蟹,較梭子蟹為貴,而俗亦稱梭子蟹為蝤蛑。

虎蟳

[編輯]

  虎蟳,蟹類,產閩中。其殼類人家門戶所繪之虎頭,色殷紅斑駁,有鑲為酒器者,肉粗味劣。通州如皋亦有之,俗稱關公蟹。

招潮

[編輯]

  招潮,蟹類,小如蟛螖,殼白,隨潮而上,背坎外向,舉螯,不失常期,故俗稱招潮。

海蛆

[編輯]

  海蛆為甲殼蟲類,體長寸許,褐色,有光澤,第二對觸角頗長,腳五對,顎腳二對,亦為步行之用,胸腹部區別不明。群棲海岸,行走迅捷。

水蚤

[編輯]

  水蚤,甲殼類之小動物也,長約二釐,以顯微鏡照之,始能見其大體。色灰白,略透明,以雙殼蔽體,觸角大而分歧,有腳五對。產溝水中,人多捕之以飼金魚。

烏賊

[編輯]

  烏賊,亦作烏鰂,為軟體動物。體蒼白色,有紫褐色斑點,分為頭部、腹部。頭部有足十,中二足獨長,為捕捉魚類、貝類等食物之用。眼二,構造與哺乳動物無異。腹部為卵圓形之囊,名外套膜。兩旁有肉鰭,為游泳器,中有內殼色白,質堅厚而疏鬆,即海螵蛸也。又有白色小囊,中貯墨汁,有急,則噴之以自匿,故俗又稱墨魚。可鮮食及製鮝行遠,為吾國海產之一大宗。

章魚

[編輯]

  章魚為軟體動物,與烏賊同類異種,體較大,色青紫,而有褐灰等色之斑點,亦分頭部、腹部。其足八,長逾於腹數倍,足端各有吸盤兩行及脣狀之膜,互相連綴。腹短小而圓,無內殼。生於海中,捕食魚介,其大者能攝羊豕入水。

瀚海有蚌螺遺甲

[編輯]

  瀚海一望斥鹵,無溪澗山谷,而沙中每有蚌螺遺甲,蓋其初皆澤國也。聖祖御製《幾暇格物編》,由委推原,謂古來西北本係水區,非即沙磧,實發前史所未言。

[編輯]

  蚌為軟體動物,殼兩片,為長橢圓形,色紫黑,大者長八九寸,肉體扁厚,以鰓呼吸。運動時,有舌形之足出於殼外。質硬,能掘土。產於淡水。內面平滑,有真珠層,能產真珠。又可用人工作球形、卵形及人形之鉛模,納入其外套膜與介殼間,使歷久裝成珠質,而得異形之珠。殼之佳者,可碾薄,嵌於窗櫺,俗稱為明瓦。又研之為粉,曰蚌粉,可入藥。

蚌生珠

[編輯]

  寧古塔城之西北十餘里,名額富里,又六十里為舊城,臨河。河多蚌蛤,出東珠,每粒約重二三錢,其色或粉紅,或天青,或白,非奉旨不許采。康熙時,有兒童浴於河,得一蚌,剖之,有大珠逕寸。

江珧

[編輯]

  江珧為蚌屬,亦作江瑤,一名玉珧。殼長而薄,為直角三角形,殼頂在其尖端,面有鱗片,排列為放射狀。殼內黑色,有閃光,以足根之細絲附著近海之泥沙中。肉不中食,而前後兩柱,以美味著稱,俗稱之為江瑤柱。

[編輯]

  蚶為蚌屬,殼厚而硬,略成三角形,面有縱線突起,如瓦楞,故俗稱瓦楞子。外淡褐色,內白色,肉色赤,可食,大者謂之魁蛤。又一種縱線不甚高,外黑褐色,時有茸毛附著者,俗稱毛蚶。

淡菜

[編輯]

  淡菜為蚌屬,以曝乾時不加食鹽,故名。殼為三角形,外黑色,內真珠色,長二三寸,足根有絲狀茸毛,附著於巖石。產近海,肉紅紫色,味佳,博物家以為即《爾雅》之貽貝也。

[編輯]

  螺,與贏同。軟體動物之硬殼有旋線,其體可以宛轉藏伏者,統謂之螺,種類甚多,大者可為酒具與吹器。殼之內面,光色美麗,可用以鑲嵌漆器。

螺中有珠

[編輯]

  晉江黃儆庵給事熙纘嘗為安慶府推官,順治庚子,與王文簡公士禎同為江南同考官,以己亥城守功內擢。其僕人一日得大螺,煮食之,湯忽沸,有聲甚巨,螺自釜躍起,室中氣若煙霧,不辨,人皆驚走。移時視之,螺死,有珠如龍眼大,在其側。以經水火,晶光減矣。秤之,重三錢。

鸚鵡螺

[編輯]

  鸚鵡螺為軟體動物,有四鰓,口之周圍多絲狀觸手,介殼為螺旋狀,螺層尖處屈曲如鸚鵡嘴,故名。殼乳白色,有青綠斑,裏面有光如真珠,大者可受二升,製為酒器,奇而可玩,《格古要論》謂之鸚鵡杯。

榮螺

[編輯]

  榮螺為軟體動物,亦作蠑螺,形如拳,故又名拳螺。殼甚厚,有厴,孔大而圓,外暗青色,內稍作真珠色,螺層上間有突出處如管。棲息巖礁之陰,肉味頗美。

法螺

[編輯]

  法螺,我國古時軍隊用以示進退者,今釋道齋醮多用之。本係軟體動物,產於海中。殼為螺旋狀,上部延長,形略似梭,故又稱梭尾螺。色黃白,有炎紫斑紋。肉可食。大者於螺頭穿孔吹之,發聲甚響而遠,俗謂之海哱囉。

海螄

[編輯]

  海螄為軟體動物,與螺螄同類異種,殼較細長有旋紋。產於淡水者螺旋較細,可食。

牡蠣

[編輯]

  牡蠣為軟體動物,一名蠔。右殼小而薄,左殼大而凸,外面磈蠝不平,腹緣為波狀屈折,色淡黃,內面白而滑潤。足漸退化而失其用,常以左殼附著於巖石,連綴至一二丈,嶄巖如山,俗稱蠔山。產淺海泥沙中。肉味美,富有養料,易消化,謂之蠣黃,海濱之人多以為食品。寧波之象山港及台州灣所產最著名,有大小二種,並有綠蠣黃、雞冠蠣黃、斧子蠣黃等名。大蠣黃取於象山之馬鞍島,運銷上海。殼可燒灰,功用與石灰同,謂之蠣粉。

海扇

[編輯]

  海扇為海中動物,與牡蠣同類異種,徑六七寸,其殼左深凹,而右扁平。水中浮行時,扁殼豎立如帆,乘風而行。表面有闊溝,表黃而裏白。肉與柱味均美。殼大者可以代鍋,小者亦可為杓。

[編輯]

  蟶,與文蛤同類異種,殼為長方形,兩端常開,色淡黑,長二寸許,足及吸水管皆露於殼外。肉似蠣,色白而甘美,俗呼為美人蟶,產海邊泥中。

蛤蜊

[編輯]

  蛤蜊為軟體動物,蟶屬,殼幾為正圓形,外面黃褐色,輪文稍高疊,內面白色。肉味甚美,水濱之人多以供膳,亦名圓蛤。

馬蛤

[編輯]

  馬蛤即馬刀,一名蜌,與蟶相似。殼長方形,大者長三四寸,外黃蒼色,內淡黃,足端銳尖,棲海邊泥中二三尺深處,肉亦可食。

西施舌

[編輯]

  西施舌為軟體動物,一名沙蛤,產海邊沙中。狀似蛤蜊而長,殼白,足突出長二寸許,如人舌。足端有絲狀物,以之附著沙際。漁者見小穴出泡沫,即掘得之。肉鮮美,可食。

文蛤

[編輯]

  文蛤為軟體動物,在淺海沙中,大者二三寸。殼略如心臟形,微白,有褐色放射狀之帶紋,內面白色,水管甚長。足有強力,僅一二分時,能掘沙土,埋體其中。肉味美,研殼為粉,謂之蛤粉,可入藥。

蝸牛

[編輯]

  蝸牛,一名蛞蝓,軟體動物之有肺者。外殼扁圓,無厴,體柔軟,平時全縮入殼中,行則伸出。頭有觸角四,其二較長,尖端有眼。頭側有小孔,內為肺囊,以通呼吸。腹部之兩端,伸展而成足。分泌一種黏液,以便移動己體,乾則成薄膜,光澤如銀。雌雄同體。常集於草叢樹蔭之濕處,蝕害綠葉。

  《本草》諸家多以蛞蝓為蜒蚰,而謂有殼者為蝸牛,無殼者為蛞蝓。日本博物家用此說。程瑤田《釋蟲小記》謂蛞蝓即螔蝓,與蝸牛為一物。蝸牛腹垂邊外,鋪如劍鍔而闊於背,故曰蛞蝓,蛞之為言闊也;蜒蚰身祇狹長一條,腹圓無垂邊之稜,特著《蛞蝓蝸牛正譌記》。

蛞蝓魚

[編輯]

  蛞蝓魚為頭索動物,長一二寸,體半透明,兩端皆尖,形態如魚,頭部區畫不明,無腦頭骨及心臟,背有脊索一,其長與全體等,常居海底泥沙中。

蜒蚰

[編輯]

  蜒蚰為軟體動物之有肺者,與蝸牛同類異種,居於溫暖陰濕之地,體為圓筒形,長三寸許,無殼,頭有觸角四,驚則縮入,背有淡紫色之縱線,雌雄同體。其經行處,輒留粘液之跡如蝸牛,為植物之害。

海鏡

[編輯]

  海鏡為軟體動物,一名璅蛣,郭璞賦謂之「璅蛣腹蟹」。其肉可為醬,是為蛣醬。一名海月,粵人呼為膏葉,兩片合以成形。殼圓,中甚瑩滑,月照之,如雲母光,可製為明瓦。內有少肉如蚌胎,腹有小蟹子,如黃豆,螯足具備。海鏡飢,則蟹出拾食,蟹飽歸腹,海鏡亦飽。或迫以火,蟹子避火走出,海鏡立斃。人若生剖海鏡,則見蟹藏腹中,逡巡死矣。

[編輯]

  蠶,吐絲之蟲也,環節蠕動,胸腹及尾有足六對,食桑葉。我國古時育蠶,以青、兗為盛,今則推江、浙二省。蠶自幼蟲成長,必蛻皮數次。每蛻皮,則必不食不動二三日,謂之眠。經三四眠,始上簇作繭。繭變為蛹,又由蛹化為蛾,則吐唾液,使繭受濕化軟,破之以出,謂之蠶蛾。欲取絲者,常乘蛾未出繭時繅之。既出,則絲緒斷絕,不復能繅也。

野蠶

[編輯]

  野蠶為蠶之原種,一名天蠶,生於桑、樗等樹上,即食其葉。形狀酷似家蠶,惟身為黑褐色。蛾亦黑褐色,後翅內緣有白紋,為桑樹等害蟲。直隸、山東等省亦取其繭絲,織為繭綢,其絲輸出外國者甚多。

柞蠶

[編輯]

  柞蠶,野蠶也,色綠,食柞、櫟等葉,成褐色繭。其蛾黃褐色間有雜以白色者。

山蠶

[編輯]

  山蠶,一名樗繭,海州、蓋平、復州土人且放之樗樹以養之,不僅食柞也。

樟蠶

[編輯]

  樟蠶,野蠶也,產廣東、江西等處。色綠,有長白毛。繭黃褐色,有孔,可製釣絲。蛾翅灰褐,雜以綠色。

地蠶

[編輯]

  地蠶,害蟲也,種類頗多,體長寸餘,形如蠶,有灰黃、深黃等色。背上各節,大率有二黑紋,作八字形。蝕麥類、豌豆、玉蜀黍等之葉。觸之,則作環狀,落地即佯死。其蛾喜飛集燈火及有糖汁之處。

海蠶

[編輯]

  海蠶,大如蠶,青黑色,頂有一竅。浙江之溫、台人輒取而置之於塘,插竹如林,蠶食水草,久之則緣竹而上,自竅吐粉,凝於竹末,粉盡,入水而死,即海粉也。

蚯蚓

[編輯]

  蚯蚓為蠕形動物,亦名曲蟺。體圓而細長,有環節甚多,紫黑色,近前端處有一紅色肉帶,平廣無節,名曰環帶。腹面列生小刺,後向,以防體之退後而助其前進。雌雄同體。常吞食泥土,穿地為穴,故能使地中空氣流通,植物易於成長,為農家間接之益。

放光蟲

[編輯]

  放光蟲,一名鼻涕蟲,蟲類之最軟弱者也。秋雨初晴,放光蟲每緣牆而上,若遇鹽蛇,則鹽蛇雖相去數寸,昂頭張口,遂不能行。放光蟲從其口蜿蜒以入,久之,鹽蛇全身化為水,而放光蟲卒無恙也。

[編輯]

  蛭為蠕形動物,亦名水蛭,產於池溝之溜水中。體黃褐色,有黑線,形略似蚯蚓,有輪紋甚多,口腔有緣如鋸齒,好吸附人畜肌膚而吮其血。江蘇、浙江、山東數省產生最多,有長至尺許者。其大者謂之馬蛭,俗稱馬蟥。又有名草蛭者,亦善吸取人畜之血液,甚有害。

馬蜞

[編輯]

  馬蜞為水蛭之大者,俗亦稱曰馬蟥,棲水中,體長三四寸,背灰黃綠色,腹黃色,迫之則蜷縮其體。多以植物為食,農人在田中,亦吮其腿足之血。

笄蛭

[編輯]

  笄蛭為蠕形動物,舊名度古,俗又稱土蠱,略似水蛭,長三四寸,背黑,或淡灰色,中有暗褐色縱線數條,匍行時,頭部有觸角,常棲息於草間濕地。

絛蟲

[編輯]

  絛蟲為蠕形動物,能寄生於人之腸內,吸收人之養料,而令人衰弱者。其全體為扁方片,寸寸成節,色白,故又謂之寸白蟲。每節各具生殖機官,能自增殖。其在腸內,則互相連接,或長至二丈餘。其節片隨糞溺泄出,又移殖其幼蟲於動物體中,如牛肉、豬肉、魚類之肉,皆有為其幼蟲所寄生者,人食之,則此幼蟲又於腸內發育,而為完全之絛蟲。察其首之形狀,可分為三種。無鉤絛蟲生於牛肉內,有鉤絛蟲生於豬肉內,裂頭絛蟲生於魚肉內。

海參

[編輯]

  海參為棘皮動物,舊名沙噀,而稱乾者為海參,今通稱海參。體長五六寸,圓而軟滑,色黑,口緣有觸手二十餘。其足在背面者,成磈磊形,在腹面者,三行縱列,足有吸盤。腸管紆長,近肛門處有分歧之管,狀如樹枝,以營呼吸作用,謂之水肺,亦稱呼吸樹。雌雄異體。棲息近海,曝而乾之,可為食品。以產奉天者為最,色黑多刺,名遼參,俗稱紅旗參。產廣東者次之,色黃,名廣參。產寧波者為下,色白,名瓜皮參,皆無刺。別有一種,色白無刺,謂之光參,出福建。然每年自印度、日本輸入者亦不少。

海膽

[編輯]

  海膽為棘皮動物,體為半球形,色紫黑,殼面密生硬棘,口在腹部,與背部之肛門位置相對。食道周圍有一水管,分枝伸出體外,而成管足,以為運動。棲息於暖地海岸,性遲鈍。卵巢黃色,可入鹽佐酒,鄞有之。以其殼圓如盂,外結密刺,內有黃色之膏,鄞人謂之海績筐。

海蜇

[編輯]

  海蜇,即水母,又謂之䖳,腔腸動物也。產於近海,大者徑尺餘,種類甚多。最普通者,上面高凸,狀如張徽,平滑而軟,色淡藍,其薄皮俗稱海蜇皮。下有八腕,延長如柄,色淡紅,俗稱雞冠海蜇。腕上觸手叢生,觸手之間有無數細口,內通胃腔。繖之邊緣有耳及目,以司感覺。常浮游水面,眾蝦附之以為棲息,古稱水母目蝦,謂其以蝦為目,實非。

櫛水母

[編輯]

  櫛水母為腔腸動物,單獨浮游,不成群體,發生及構造多與普通水母異。有數種。其體或圓如瓜,或扁平如帶,體壁極薄而透明,周圍有纖毛四條,各分為二,相比如櫛,故名。雌雄同體。常游於海面,夜放燐光。

水螅

[編輯]

  水螅為腔腸動物,產於淡水,體為管狀,色綠,一端有吸盤,黏附於田沼之小草。一端有口,周圍有觸手數條,以捕食物,伸長約及寸許,縮則成一小塊,多為群體。其生殖為出芽法,然亦有雌雄生殖器,為有性之生殖。

海花石

[編輯]

  海花石為珊瑚蟲類,《本草》謂之浮石。面有多數淺窩,紋如菊花,灰白色,堅硬如石。韖皮廠中每以之磨皮垢,小者常供案頭清玩。

菟葵

[編輯]

  菟葵為珊瑚蟲類之一種,其狀如菟葵之花,故亦名菟葵,或曰菟葵莃。其體為圓筒形,大如拇指,一端附著礁石,周圍生多數觸手,用以取食。平時觸手斂縮,形如花蕾,全體柔軟,實為珊瑚蟲之無骨骼者也。

鞭毛蟲

[編輯]

  鞭毛蟲為原生動物,淡水、鹹水中皆產之。體微小,大率為卵圓形,一端生長毛,毛一本或數本,以為攝食及游泳之用。有裂口,能納圓形食物於體中。運動時,伸縮偽足,類變形蟲。其生殖,常由分體法以成群體,如夜光蟲是也。

釣鐘蟲

[編輯]

  釣鐘蟲為纖毛蟲類,狀如倒鐘,鐘緣環生纖毛,下接細長之柄,附著於水草之根。索食,則伸其柄,否則縮短,如緊螺旋狀。產淡水中。

◀上一類 下一類▶
清稗類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