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漂海錄/卷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漂海錄
◀上一卷 卷二 下一卷▶

△初五日

[編輯]

至西興驛。是日晴。總兵官等三使相並轎,曉到蓬萊驛,復引臣及從者拿行裝至前,討東搬西以檢點之。臣所齎則印信一顆,馬牌一隻,馬鞍一部,諸文書冊入大小箱二個,衣衾、笠纓、銅碗入小皮袋一個,冠帽並匣;程保、金重、孫孝子、李楨、安義、李孝枝、崔巨伊山及奴子二人,則無所齎,與軍人同包;軍人所齎,或包或袋或無。點畢,謂臣曰:「汝可先去杭州,鎮守太監繡衣三司大人更問之,一一辨對,無有舛錯!」又饋臣等以茶果。臣辭退。總兵官,蓋指指揮僉事而言也。紹興府,即越王舊都,秦漢為會稽郡,居浙東下流。府治及會稽、山陰兩縣及紹興衛之治、臥龍山,俱在城中。會稽山在城東十餘里。其他若秦望等高山,重疊崒葎,千岩萬壑,競秀爭流於東西南三方。北濱大海,平衍無丘陵。蘭亭在婁公阜上天章寺之前,即王羲之修禊處。賀家湖在城西南十餘里,有賀知章千秋觀舊基。剡溪在秦望山之南嵊縣之地,距府百餘里,即子猷訪戴逵之溪也。江流有四條:一出台州之天台山,西至新昌縣,又西至嵊縣北,經會稽、上虞而入海,是為東小江;一出山陰,西北經蕭山縣,東復山陰,抵會稽而入海,是為西小江;一出上虞縣,東經餘姚縣,又東過慈谿縣,至定海而入海,是為餘姚江,是臣所經之江;一出金華之東陽、浦江、義烏,合流至諸暨縣,經山陰至蕭山入浙江,是為諸暨江。其間泉源支派彙溺堤障、會屬從入者,如脈絡藤蔓之不絕。臣又溯鑒水而西,經韻田鋪、嚴氏貞節門、高橋鋪至梅津橋。距岸五里許,有山隆起,東有石壁削成,前有二大石人立,其一天作人形逼真。又過融光橋至柯橋鋪。其南有小山,山脊有古亭基,人以謂蔡邕見椽竹取為笛之柯亭之遺址也。又過院社橋、白塔鋪、清江橋至錢清驛。江名乃一錢江也。夜過鹽倉館,白鶴鋪、錢清鋪、新林鋪、蕭山縣地方,至西興驛,天向曙矣。江名即西興河也。

△初六日

[編輯]

到杭州。是日陰。西興驛之西北,平衍廣闊,——即錢塘江水,潮壯則為湖,潮退則為陸。——杭州人每於八月十八日潮大至,觸浪觀潮之處也。臣等自驛前舍舟登岸,乘車而行可十餘里至浙江,復乘船而渡。江流曲折傍山,又有反濤之勢,故謂之浙江。浙一作淛。江闊可八九里,江長西南直抵福建路,東北通海。華信所築捍潮之塘,自團魚嘴至范村,約三十里,又至富陽縣,共六十餘里。石築尚完固如新,故又謂江為錢塘江也。臣至其塘,復緣岸步行,則西望六和塔臨江畔。行過延聖寺、浙江驛,至杭州城南門。重城疊門,門有三層樓。入其城,過文魁門、靈順宮、肅憲門,澄清門、南察院、祐聖殿、土地廟、芝松坊鋪至武林驛。自城門至此驛,約十餘里矣。翟勇伴臣等因雨留一日外,無留滯,或夜行,遠涉千有餘里之地。鎮守太監張慶猶責勇以遲緩之罪,杖之。夕,驛丞楊秀祿以饌物來惠。

△初七日

[編輯]

在杭州。是日陰。詰朝,太監使官人來問曰:「鄭麟趾、申叔舟、成三問、金浣之、趙惠、李思哲、李邊、李堅,已上俱係朝鮮人物,是何官職?一一開報來知。」臣答曰:「鄭麟趾、申叔舟、李思哲,俱位至一品;成三問位至三品;李邊、金浣之、趙惠、李堅,則我以後進之士,不知其人之職品。」有姓名顧壁——掌驛中事者,來謂臣等曰:「你所食之物,係是朝廷與的,作數支銷,待一年有文簿到部。本驛丞貴州夷人,專不曉得人事,就如孩童一般,不會稟上司,以致你等食不敷也。」又曰:「來此看人,都是閑人,不可與他說話,有傷神氣」云云。夕,按察提調學校副使鄭大人,與一大人偕到於驛,招臣至前問曰:「你國科目之制如何?」臣曰:「有進士試、生員試、文科武科試,又有文武科重試。」又問曰:「其試士如何?」臣曰:「每於寅、申、巳、亥年秋,聚儒生精業者,試以三場:初場,疑、義、論中二篇;中場,賦、表、記中二篇;終場,對策一道,取若干人。翌年春,又聚入格者,試以三場:初場,背講四書五經,取通四書三經者;中場,賦、表、記中二篇;終場:策文一道,取三十三人。又聚三十三人,試以策文一道,分次第謂之登文科第,許放榜,賜紅牌給花蓋,遊街三日後,又賜恩榮宴、榮親宴、榮墳宴,許通出仕之路。」又問曰:「文章體格如何?」臣曰:「表仿宋元《播芳記》;論仿唐宋;義拈出五經文,疑拈出四書文為題,並遵華格;對策仿文選對策。」又問曰:「你治何經?」臣曰:「四書五經雖未精研,粗嘗涉獵。」又問曰:「經書你可歷數其名?」臣曰:「庸、學、論、孟,為四書;易、詩、書、春秋、禮記,為五經。」又問曰:「易字何義?」臣曰:「以易字形言之,則合日月字也;以易字義言之,則有交易、變易之義。」又問曰:「易之位數寓於何物?」臣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又問曰:「非圖書則不能作易乎?」臣曰:「天下萬物皆有數,雖見賣兔者,亦可以推測易中之位數也。」兩大人相顧目擊,謂臣曰:「你實讀書士,此地人固不識也。」鄭大人——忘其名——號東園子,齋名即復齋。

△初八日

[編輯]

在杭州。是日陰。顧壁來謂臣曰:「今聽說將你等事差人晝夜馳奏北京,直待回報方放回。自此城至北京,水路幾五千餘里。你留此必多日矣。」臣曰:「我到此,言語有異,實同盲聾。望足下如此聞見,隨即開說,以恤遠人。」壁曰:「國法甚嚴,律條甚重。漏泄夷情,新例充軍。凡我所言,不可與人見,衹可自知。」點頭而去。有二官人來云:「都總太監欲討看總兵官所驗點你弓一張、刀一把」云云。遂收去。有一人來問曰:「景泰年間,我國給事中官張寧奉使你國,做卻金亭詩《皇華集》,你曉得否?」臣對曰:「張給事到我國,著《皇華集》,其中題漢江樓詩『光搖青雀舫,影落白鷗洲,望遠天疑盡,淩虛地欲浮。』之句尤稱籍。」其人喜形於色,又云:「張給事致仕在家。家在嘉興府之海鹽縣,距此百里。張公到此杭城,聞朝鮮文士漂海來,欲問朝鮮事,留待累日,前一日回去。」問其人姓名則乃王玠,係給事甥也。有自稱陳梁者來言曰:「區區曾與張寧靖之大人往你國回還。」臣曰:「張公位至何官?緣何不仕在家?」陳曰:「張公官至都給事,後任都御史,因無子不仕,四十二歲回家養病。」

△初九日

[編輯]

在杭州。是日晴。昨來取弓刀官人又來曰:「你弓刀,鎮守老爹留下看。」臣曰:「唯命。」顧壁又來言曰:「海上軍官行來文書,開說你還有船一十四隻在海逞劫。今巡按御史說:『既有船十四隻,原何不捉拿來,以此罪他。』鎮守及三司議論不一。緣你供詞明辨,審知非倭,今已議定差了指揮楊旺送你赴京,轉送你回,並無他話。還有三四日在此,你宜可寬心。」又,布政司大人徐圭、按察司副使魏福同坐驛客館,引臣等曰:「送你還國,你可放心好還。」臣即做詩以謝,還退舍。北京人李節來,見臣之衣服襤褸,面目蒙垢,謂臣曰:「此地人以冶容是尚,故凡看你等皆驚笑,以謂朝鮮人類皆若是,可於面陽地洗濯你身。」臣即令從者各自浣擀,遂與程保等面陽環坐,洗去塵垢。李節又來,指點臣之皮膚盡換、足爪脫落,曰:「此是困於患難,不恤身膚之驗也。」臣曰:「我在海時,喉嘔血數匊,口無津三日。今又認膚為鹹水所砭而換,足為徒跣險阻而傷。嘗聞身體髮膚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之體膚之傷若此,其真不孝之子爾。」節曰:「無傷也。非你欲傷,天實傷你,雖傷何傷,不須傷心!」李節之友人——失其姓名——袖《小學》一部,因節以遺臣,欲求詩。臣曰:「無功而受人之賜,是傷廉之地,敢辭。」節曰:「此人慾求一詠以為記爾。」臣曰:「做得詩不好,舉得筆亦不好,以不好易人之好,非所欲也。」其人還袖去。李節謂臣曰:「交以道,接以禮,則孔子亦受是,何卻之之甚?」臣曰:「彼人非是肯舍冊也,意在得詩。則交不以道,接不以禮,我若一受,則是賣詩取直,故卻之。」節唯唯而退。夕,李節與其友金太等三人來饋臣及從者。

△初十日

[編輯]

在杭州。是日晴。顧壁來言曰:「你去京師,前路不可不知。我國蘇杭及福建、廣東等地販海私船,至占城國、回回國地,收買紅木、胡椒、番香,船不絕,十去五回,其路絕不好。唯赴京一水河路十分好也。故琉球、日本、暹羅、滿刺加等國進貢,俱從福建布政司泊船到此府,過嘉興至蘇州。天下紗羅緞匹及諸寶貨皆出於蘇。自蘇州過了常州,至鎮江府,過揚子江。江距此府千餘里,其江洶惡,如無風浪方可渡。過此江直至京河路,幾至四十日程。你眾人喜得春天,若是夏天炎熱蒸熏患病,何以得去?且山東、山西、陝西三布政司,連年旱荒,人食人肉,民各失所。過揚子江,行千有餘里便到山東地面,你眾深自計較可也。」因贈以筍曰:「此素食也,你便可吃。貴國亦有此筍否?」臣曰:「我國南方有筍,五月乃生。」顧壁曰:「此地冬春交生,正月方盛,大者十餘斤。貴國與此地風土有異。」

△十一日

[編輯]

在杭州。是日陰。楊秀祿、顧壁共來見臣。壁曰:「我杭城西山八盤嶺有古剎,名高麗寺,——寺前有二碑,記古跡,——距此十五里,即趙宋時高麗使來貢而建也。你國人越境尚且造寺,則其崇佛之意可知矣。」臣曰:「此則高麗人所建也。今我朝鮮,辟異端,尊儒道,人皆以入孝出恭、忠君信友為職分事耳。若有髡首者,則並令充軍。」壁曰:「凡人不事佛則必祀神,然則你國事鬼神否?」臣曰:「國人皆建祠堂,以祭祖禰,事其當事之鬼神,不尚淫祀。」俄而,楊秀祿辭出。壁以一公文示臣,乃杭州府報前路各府、縣、驛送臣等文也。其文曰:杭州府為海洋聲息事,奉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劄付抄,蒙欽差鎮守浙江司設監太監張慶、巡按浙江監察御史暢亨會案前事,據總督浙江備倭署都指揮僉事黃宗、巡視海道浙江按察司副使吳文元呈,並定海、昌國等衛及台州府等衙門各狀申報,弘治元年閏正月十七日,瞭見海門衛桃渚千戶所牛頭外洋有船駛入獅子寨等因為照,係干海洋船隻重事,就經並行總督巡海分守分巡官員,督令把總並所屬沿海軍衛巡司出海等官部,領軍船哨究,操守提備。續據署都指揮僉事黃宗等呈備桃渚千戶所申,該千、百戶柳春等帶領旗軍前去臨海縣二十都,與同當地火甲獲住人船。押送到所審問,語言難辨,據寫姓名、來歷、緣由抄單呈報前來,會同巡按浙江監察御史暢亨議看得單。內開:「審夷人崔溥,雖據供寫朝鮮國人往濟州等處海島,為暴風所逆,得到天子大國之界等情。但恐夷人多詐,真偽難測,況無開報所泊船內曾否點檢有何器械,並別項行李等件,俱合勘審。又經行據總督備倭署都指揮僉事黃宗、巡視海道副使吳文元、分守右參議陳潭、分巡副使楊峻呈,該把總松門等衛所備倭指揮同知劉澤呈送夷人四十三人,會同審,據一人寫名」云云。再三會審無異。隨將印信、馬牌、榜錄、文籍、冠帽、衣包等件點看明白,給與崔溥等收領,及將所獲夷船拖閣上塢外,備由連人並刀一把、弓一張解送到職。會同浙江都、布、按三司——掌印都指揮僉事崔胤、左布政使徐圭、副使魏福復審相同,緣係遭風外夷人船事理,擬合通行除外,仰抄領人案回司照依會案內事理,即將崔溥等——本司給批差委指揮僉事楊旺——管送赴京,及行所屬驛遞應付差去官員廩給、站船,並伴送軍餘及崔溥等口糧、紅船、腳力合行。前路官司一體應付。其發去刀一把、弓一張,轉發官庫收貯,取庫收繳報。仍仰徑自會奏施行,先具抄案依準,各另呈來。

△十二日

[編輯]

在杭州。是日晴。臣謂程保等曰:「顧壁誠心待我,凡所聞所見悉告無隱,俾我不迷,恩情甚重。欲表信物,顧我行李一無些子之儲,所有者衹此衣耳。我欲解以與之。」保等曰:「前日解一衣贈許千戶,今日又解贈顧公,則所穿之衣衹一件耳。迢遞萬里之路,敝誰改為?」臣曰:「古人以一衣三十年者有之。我之作客他鄉,衹在一年之間,今時日漸燠,一布衣足以當之。且蛇魚感恩亦欲報之,而況於人乎!」即解衣與壁,壁揮手以卻。臣曰:「朋友之賜,雖車馬不拜,況此矮小之衣乎!昔韓退之留衣以別大顛,則臨別留衣即古人之意也。」壁曰:「本欲卻之,恐阻盛意。」受而去之。

浙江布政司,東南至海,南至福建界,管十一府、州,統七十六縣。內有杭州為第一,即五代時吳越國,宋高宗南渡遷都之地,所謂臨安府也。府治,仁和、錢塘兩縣之治,及鎮守府、都司、布政司、鹽運司、按察院、鹽法察院、中察院、府學、仁和學、錢塘學、武林驛,俱在城中。城中又有吳山,其景最好,上有十廟,伍子胥廟、三茅觀、四聖廟等也。又有九井三潭,吳山大井為上,郭婆上八眼、下八眼、中八眼、西寺等井居次。又以小溝浚西湖之井導入城中。府之鎮乃武林山也。西湖在城西二里,南北長,東西徑十里,山川秀發,歌管駢闐之地。竹閣在廣化院,白樂天所建。樂天詩「宵眠竹閣間」者此也。岳鄂王墓在棲霞嶺口。冷泉亭在靈隱寺前飛來峰下。古志「許由嘗飲於靈隱澗」者此也。表忠觀在龍山南,有東坡所撰碑。風篁嶺在放牧馬場西,即東坡訪辨才之處。南屏山在興教寺後,崖壁剝落之餘,唯存司馬溫公隸書「家人卦」及米元章書「琴臺」二字,坡詩「我識南屏金鯽魚」者此也。蘇公堤與興教寺相對,東坡守杭時所築,長十餘里,中有六橋。旌德觀在蘇公堤第一橋下。袁韶奏請建祠,取錢塘名人,——自許由至張九成及節婦五人等三十九人,——摘傳立祠。豐樂樓在城西湧金門外西湖岸,其北有環碧園。玉蓮堂在湧金門城北,門內又有湧金池。玉壺園在錢塘門外,東坡詠南漪堂杜鵑花即此也。門西有先得樓。雲洞園在昭慶寺北,花柳參差,中有婦人墓。石函橋在水磨頭,白樂天《湖石記》雲,錢塘一名上湖,北有石函者是也。總宜園在德生堂西,摘東坡詩「淡妝濃抹總相宜」二字,御書堂匾。斷橋在總宜園西,所謂「斷橋斜日岸烏紗」者此也。西石頭在石函橋西,秦始皇東巡浮海纜船之地。孤山在西湖孤山路西。山之東有林和靖隱盧古基及墓。三賢祠在蘇公堤第三橋下,乃白文公、林和靖、蘇文忠公祠。已上古跡,皆顧壁所與臣說話。杭即東南一都會,接屋成廊,連衽成帷;市積金銀,人擁綿繡;蠻檣海舶,櫛立街衢;酒簾歌樓,咫尺相望;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常春之景,真所謂別作天地也。

△十三日

[編輯]

自杭州登程。是日陰。指揮楊旺護臣等自武林驛起程,行二十餘里,至城北門,門有三層。重城外,門又二層,榜曰:武林之門。城內所過層門十四,大橋十餘,廟三,鋪二。臣乘驢疾驅,或不記其名,所可記者,唯水亭公館、解元門、真教寺、登贏洲門、雲風門、觀光門、進士坊、貢院、亨衢門、千勝廟、晏公廟而已。重城外有吳山驛,驛前又有吳山鋪,又三大橋、四門,皆忘其名。自門外可十餘里間,市肆相接,亦與城中一般。行至天妃宮,宮前即德勝壩河。河邊畫舫紼纚,不可勝數。楊旺與其弟楊升及松門衛千戶傅榮、錢塘人陳萱及從者李寬、夏斌、唐敬、杜玉等七八人同一船;臣與陪吏等及北京人李節、金太同一船;臣之帶去人許尚理等同一船。過溥濟橋(橋有三虹門,橋上有華光寺)、江漲橋(橋有四虹門,橋上有江漲鋪),至香積寺前小留焉。寺有兵房吏、典簿吏,寺即東坡所遊之地也。自德勝壩至此,溫州、處州、台州、嚴州、紹興、寧波等浙江以南商舶俱會,檣竿如簇。夜過通示橋等三橋,橋以水廣皆設五虹門,甚高大。

△十四日

[編輯]

過崇德縣。是日陰。溯謝村河而東,則其南岸石築新堤,長三十餘里。問之則都、布、按三司所新築也。過十二里洋、堅濟橋、普安橋、大尹廟。水即鴻麗河,河上官廨乃塘西鎮也。有官人韓紳謂臣曰:「你母奶奶知你到此否?」臣曰:「海天茫茫,雁杳魚沉,母必以我為已葬魚腹中。傷母心,不孝於親,莫我若也。今蒙大國厚恩生還故鄉,則母子相見有勝隧下之融融矣。」因過跨塘橋、萬壽橋、福祿壽橋、福德橋、普濟橋、彭和橋,問其水名,則丞沉河也。又過恩榮門、大德新橋、三里橋、山川壇、浯溪橋,到崇德縣。知縣趙希賢,字堯卿,饋以糧饌甚優。水夫謂臣曰:「所過有長安驛,大人知否?」臣曰:「我不知也。」水夫曰:「此則楊指揮從者陳萱私討支供糧饌,不使大人知也。」又自崇德河扯舟而上,過終橋,稅課局、永安橋、養濟院、朔義門,所過大虹橋有六七。夜三更,過皂林驛,徹夜而行。

△十五日

[編輯]

過嘉興府。是日晴。溯三塔灣,過三塔鋪,——至龍淵勝境之前,有三大塔臨河岸,地之得名以此。——又過龍王廟、嘉禾遞運所、趙氏貞節門、社稷壇、香珠橋,至西水驛。驛前建石柱作屋廊於河中百餘步,纜舟於廊下。驛丞何榮以詩三絕見遺。臣亦和之。榮另將菜饌、乾雞、八帶魚等物以贈,曰:「我朝郎中祁順、行人張謹曾使朝鮮,著《皇華集》,國人賡和,徐居正居首列也。其詩有曰:『明皇若問三韓事,文物衣冠上國同』。今見足下,誠千載一遇,蒙不棄,復承和詩,謹奉薄禮,少助舟中一膳,希目入幸甚。」臣曰:「祁郎中文章清德,人所欽慕,今為甚麼官職?張行人亦任甚麼職事?」榮曰:「祁郎中見貶為貴州石阡府知府,今已卒矣;張行人被罪,今充錦衣衛之軍。」因問曰:「徐居正今為寧馨官職?」臣曰:「為議政府左讚成。」榮曰:「居正文章亦海東人物也。」自西水驛過一大橋,至嘉興府,即古攜李城——越敗吳之地。城中有府治及秀水、嘉興兩縣之治。河抱城,自東南而南而西而北,其屋宇宏壯,景物繁華,亦與寧波府同。臣自城南過杉青閘,至唐丞相陸贄故里。里在城西,有旌門在河之畔。又經安洋門、雲程門、丹兵橋、永福橋、松青巡檢司。夜又冒雨順風,達曙至平望驛而泊。

△十六日

[編輯]

過吳江縣至蘇州府。是日陰。牽舟溯平望河,過迎恩門、安德橋、大石橋、長老鋪、野湖、鴛鴦湖。湖岸石築,堰可十餘里。又過吳江湖、石塘、大浦橋、徹浦橋,至九里石塘,塘限太湖。太湖即《禹貢》「震澤底定」——「周職方揚州藪曰『具區』」是也。或謂之「五湖」,以其長五百餘里故名,范蠡所遊處也。湖中有洞庭東西兩山,一名苞山,一目千里,崇岩疊塢,點綴於浩渺間——湖之東北有靈岩山,下瞰焉;一名硯石山,即吳築館娃於硯石者此也。山去姑蘇山十里,山勢連續,抱太湖。湖北又有一山,望之渺茫,乃橫山也。至太湖壩,壩石築,跨湖之南北。可五十餘里,即垂虹橋,虹門無慮四百餘穴,窄窄相續,其大者若木莊、萬頃等橋也。循太湖壩而北,過龍王廟、太湖廟、祀聖門,門前有大塔,塔十四層,層皆架屋,望之若登天梯。又過駐節門至松陵驛,少停舟而過。過恩榮門、會元門、都室造士門、進士門、譽髦門、儒學大明橋、登科門。所謂太湖壩,又通跨驛前里閈中,直抵吳江縣。其間又有石大橋,虹門凡七十餘穴。驛與縣皆在太湖之中,屋舍壯麗,下鋪礎砌,上建石柱,以營湖水縈回,檣帆束立於閭閻之中,所謂「四面漁家繞縣城」者此也。棹過三里橋、迎恩庵,溯尹山湖而上。問西望一山,則乃絲子山。其北有山,即姑蘇山也。松江在尹山湖之東。又棹過尹山鋪、尹山橋,左有造舟作浮橋,可三里許,至寶帶橋。橋又有虹門五十五穴,正舟車往來之衝,跨儋台湖,湖山饒景,望若橫帶,即鄒應博所重建也。夜三更,傍蘇州城東而南而西,至姑蘇驛前。自寶帶橋至此驛,兩岸市店相接,商舶輳集,真所謂東南一都會也。

△十七日

[編輯]

留泊姑蘇驛前。是日晴。蘇州,即古吳王闔閭使伍子胥城而都之城。周又與杭州同。府治,及吳縣、長洲縣之治皆在城中。城之胥門舊有姑蘇臺,今廢為驛,植木水中為滉柱,作石堤三面,皇華樓據其前,昭陽樓建於後。臣問諸傅榮曰:「此驛若是姑蘇臺之址,則即古吳王所築臺之處乎?」榮曰:「非也。古所謂姑蘇臺在姑蘇山,吳王闔閭因山起臺,夫差侈大之,遺址猶存紹興間。又築臺於此,名姑蘇,以存故事,今又廢而為驛。又於城中築臺,匾以姑蘇之名」云云。東有遞運所,又有山海鎮,而太湖之水由石塘注運河,由城東而西以達於驛。因伍子胥所居又名胥湖,湖廣可百餘步,北抱市衢,縈回映射,闌楯之間,光景浮動。而城西諸山,天平一峰號為郡鎮,其郡山之勝,曰靈岩、五塢、仰天、秦臺,秩秩有序。而驛適臨之,真景致也。當午,有按察御史二大人,姓王若宋者來驛中,待我禮賓館,問:「你官何品?」臣對曰:「五品官。」又曰:「你能詩否?」臣曰:「我國士子皆以經學窮理為業,嘲弄風月為賤,故我亦不學詩詞。」又問曰:「箕子封朝鮮今有後否?且有廟墓祀事不廢否?」臣對曰:「箕子之後箕準為衛滿所逐,奔馬韓以立都,後為百濟所滅,今無嗣。箕子廟在平壤,國家每歲春秋降香,祝牲幣以致祭。」又問曰:「你國有何長技能卻隋、唐之兵乎?」臣曰:「謀臣猛將用兵有道,為兵卒者率皆親上死長,故以高句麗一偏小之國,猶足以再卻天下百萬之兵。今則合新羅、百濟、高句麗為一國,物眾地大,財富兵強,忠智之士車載斗量,不可勝數。」二大人問畢,命外郎奉米一盤、豆腐一盤、麵筋一盤以饋。臣作詩以謝。又有官人姓鄭者求和約軒詩韻。臣即次之。其官人又以米六斗、鵝一隻、菜一盤、胡桃一盤來贈。又有羅太監家僮姓柳者,年才十五六,言詞清雅,自城中來饋,以及從者李節、金太亦買饌來饋。夜三更,又乘月棹舟而北,過閶門,——閶門之外有通波亭臨湖,舊名高麗亭,宋元豐間所築,以待高麗朝貢之使。亭前接屋連檣,舳艫如櫛。——棹至接官亭以泊。亭之西,望有大塔,即寒山禪寺,所謂「姑蘇城外寒山寺」者也。問其地名則曰楓橋;問其水名則曰射瀆河也。

蘇州古稱吳會,東瀕於海,控三江,帶五湖,沃野千里,士夫淵藪。海陸珍寶,若紗羅綾緞、金銀珠玉,百工技藝、富商大賈,皆萃於此。自古天下以江南為佳麗地,而江南之中以蘇杭為第一州,此城尤最。樂橋在城中,界吳、長洲兩縣治間,市坊星布,江湖眾流通貫吐納乎其中,人物奢侈,樓臺聯絡。又如閶門、碼頭之間,楚商閩舶輻輳雲集。又湖山明媚,景致萬狀。但臣等乘夜到姑蘇驛,翌日又不喜觀望,又乘夜傍城而過,故白樂天所謂七堰、八門、六十坊、三百九十橋,及今廢舊添新、勝景奇跡,俱不得記之詳也。

△十八日

[編輯]

至錫山驛。是日晴。遲明,有官人姓吳名邈者,與楊旺同舟,遺臣書曰:「聞公佳士欲識,韓荊楊同僚亦在小舟,希移玉一會,可無辭焉?」陳萱者導臣而往,臣與程保至其船。吳、楊共一桌,環置交椅,揖臣同坐,饋以茶飯,展禮甚謹。臣等自楓橋遇便風懸帆而北。東有虎丘寺,有塔;西有方山,亦有塔,皆望如柱天。過射瀆鋪、趙王涇橋,至滸墅鎮。鎮前有鈔關,南北往來船到此灣泊點檢,然後乃行。有太監姓羅者,原在浙江管織染等事,今亦過蘇州向北京,先來泊於此。有御史三大人來餞於船上,邀臣至前,遇以禮,語臣曰:「你是禮義國好人,我諸大人相敬你。」因問曰:「天順、成化年間,有太監奉敕使你國,你可歷指姓名?」臣答曰:「天順年間,我未免繈褓之中,國家所幹事皆不曉得。成化年間,鄭太監同、姜太監玉、金太監興相繼來使。」又書示曰:「鄭、姜、金太監皆已作古,唯金太監在北京。」臣曰:「作古二字不曉得。」答曰:「中國人謂死者為作古,謂已作古人矣。」因問曰:「你國謂何?」臣曰:「謂之物故。」問曰:「物故何義?」臣曰:「物,事也;故,無也。謂死者無復所能於事。」又問曰:「你國尊何經?」臣對曰:「儒士皆治四書五經,不學他技。」又曰:「你國亦有學校否?」臣對曰:「國都有成均館,又有宗學、中學、東學、西學、南學;州府郡縣皆有鄉校,又有鄉學堂;又家家皆有局堂。」又問曰:「崇尊古昔何聖賢?」臣曰:「崇尊大成至聖文宣王。」又問曰:「你國喪禮行幾年?」臣曰:「一從朱文公《家禮》,斬衰、齊衰皆三年,大功以下皆有等級。」又曰:「你國禮有幾條?刑有幾條?」臣曰:「禮有吉、凶、軍、賓、嘉;刑有斬、絞、流、徒、杖、笞。一從大明律制。」又曰:「你國用何正朔?用何年號?」臣曰:「一遵大明正朔年號。」又曰:「今年是何年號?」臣曰:「弘治元年。」又曰:「日月不久,何以知之?」臣曰:「大明初出海上,萬邦所照,況我國與大國為一家,貢獻不絕,何以不知?」又曰:「你國冠服與中國同否?」臣曰:「凡朝服、公服、深衣、圓領,一遵華服;唯帖裏、襞積,少異。」因令臣招陪吏以下來行上下酒禮,臣令程保以下揖讓行禮。太監與三大人擊目談笑,因以米二十斗、豬肉一盤、菜一盤、藥果一盤、酒五器饋之。臣等謝退,遂乘船過普圓橋、普恩橋、滸墅鋪、吳家店、張公鋪、不平得勝橋、通兵橋、望高巡檢司、馬墓鋪、純安橋,乘夜而行。四更,到錫山留泊。

△十九日

[編輯]

至常州府。是日晴。詰朝,無錫縣知縣——忘其姓名——來遺饌物。自驛過建渡橋,入無錫縣治之中,縣即古句吳太伯所都。過建虹橋、都憲門、少司寇第、億豐橋、進士坊,至錫山之下山,在縣西北間。又自錫山過十里鋪、高橋巡檢司、藩葑鋪、洛社鋪、石瀆橋、橫林鎮鋪、橫林橋、戚墅鋪、興明橋至劍井。井在東岸,作屋以覆,即瑞氣升騰之地。日夕,過個雁鋪大橋至采菱橋。橋之東西,皆作二層閣以當路,即進士牌樓也。又過大虹橋三,至常州府。從東水關入城,府治及武晉縣之治俱在城中,所過虹橋亦至七八,行十餘里至毗陵驛少泊,又出自西水關。府即延陵郡吳季子采邑,湖山之美,亭臺之設,自古稱道。又過遞運所、沛河橋,至牛奔大壩,牽舟上岸,才渡壩限,日曙矣。

△二十日

[編輯]

過呂城驛至鎮江府。是日晴,午後雲暗。朝,過長店鋪、呂城鎮巡檢司、泰定橋至呂城驛。過呂城壩、呂城閘、呂城鋪、清徽觀、青龍橋、唐家溝、柵口鋪、陸朝鋪、慈雲寺、聖墅鋪、七星橋、長樂鋪、定善院、惠政橋到雲陽驛。河名即潤河。又過雲陽橋、承恩門、鬼神壇、寧真觀、新橋、新河橋至丹陽縣,縣枕河邊。過縣,經新廟、廣福橋、七星廟、柏岡廟,夜過減水閘、萬景湖、新豐鎮,——大雨,——徹夜行至鎮江府新門。

△二十一日

[編輯]

至揚子江。是日陰。臣等自南水關溯磚城河,傍府城而南而西,過新壩至京口驛留泊。夕,步過京口閘至通津遞運所。通津水淺,必待潮至乃可通大江,故改乘船,留待潮候,以為渡江之備。李節、金太等別臣曰:「隨路重蒙看顧,今日相別,君向揚州,我向儀真。我於春暮又向北京,尋到會同館來看你。」鎮江府即潤州城,孫權徙丹徒,築鐵甕城,謂之京城。府治及丹徒縣之治在城中。城東又有鐵甕地而無其城。向吳亭在城西南。北固山在西北,即梁武帝所名也。戴公山在西南,即宋武帝所遊也。甘露寺、多景樓俱在城東北。焦山、銀山俱建巨剎,在城北。金山在大江之中,與銀山相對,上有龍延寺,即宋真宗夢遊之地。府城東北隅臨江岸,江即揚子江,俗呼洋子江。江廣二十餘里,源出岷山,會漢水經南京至此府,朝宗於海,即《禹貢》「岷山導江」者此也。東通吳會,西接漢沔,北達淮泗,南距閩浙,真四方都會之地也。

△二十二日

[編輯]

至廣陵驛。是日晴。自水府神祠開船至揚子江。江邊五六里,蕩舟於陸者,前後相望。臣等懸帆至江之中。金山下,江豚戲浪,若戰馬群奔然。至西津渡碼頭石堤,建水竿於水中以為長橋,往來者皆纜舟於橋下,緣橋登堤岸。江淮勝概樓當道崢嶸,臣等步由樓下,過瓜洲鎮至是禮河——一名鎮上河——復乘船而行。楊旺使傅榮謂臣曰:「你國有韓老老入在我國,知否?」臣曰:「聞有韓氏者入大國耳。」旺曰:「正是此韓氏,即你國婦人,入我國為大行皇帝乳母。今已作古,起墳於天壽寺。」榮曰:「此指揮即監葬韓氏者,故問雲耳。」過攀桂門、南京磚廠、祈求雨澤祠、七錢鋪、花家園鋪、魚井鋪、衿城澤、揚子鋪至揚子橋。橋廢,衹有閣懸標,又有橋倉。日暮過清涼鋪,夜至廣陵驛。驛北一里即揚州府城也。城中有府治及揚州衛、江都縣治、兩淮運鹽司。

△二十三日

[編輯]

過揚州府。是日雨。朝,發廣陵驛,過揚州府城。府即舊隋江都之地,江左大鎮,——十里珠簾、二十四橋、三十六陂之景為諸郡最,——所謂「春風蕩城郭,滿耳沸笙歌」之地。臣等由舟而過,不得觀望,所可見者,鎮淮樓而已。樓即城南門,有三層。沿河而東而北,過夏國公神道廟、觀音堂、懷遠將軍蘭公之塋、晏公廟、黃巾壩、北來寺、竹西亭鋪、收鈔廳、揚子灣巡檢司、灣頭關荒廟、鳳凰橋墩、淮子河鋪,河泊八塔鋪、第五淺鋪、稅課局、四里鋪、邵伯寶公寺、迎恩門,——所過有閘二座,——至邵伯驛。驛北有邵伯大湖,棹傍湖邊二三里許,至邵伯遞運所。因水漲風亂不得夜過湖,故經宿焉。自杭城所經衛所亦遞差百戶以護送之。有揚州衛百戶趙鑒者,謂臣曰:「前六年間,你國人李暹亦漂來到此還國,你曉得否?」臣曰:「然。」因問暹之漂還始末。鑒曰:「暹起初被風打到揚州掘港寨,守寨官張升差百戶桑愷領軍捉獲,拘囚獄中。有一巡檢言說,放在西方寺安歇,推所乘船所去處,留在幾一個月。沿海備禦都指揮郭大人,見暹有『布帆十幅不遮風』之句,知其為好人,以賓朋相待。」又問臣曰:「你所到泊海岸至此凡幾里?」臣曰:「自牛頭外洋至桃渚所,至杭州,又至揚州,所過路無慮二千五百有餘里。」鑒曰:「暹到此,猶以遠於家山為憂,今你所憂倍於暹矣。」臣曰:「暹則徒以路遠為憂,我所痛者,父新死未殮,母垂老在堂,子職已虧,客路愈遠,悲痛之心,天蒼地黑。」

△二十四日

[編輯]

至盂城驛。是日晴。自邵伯遞運所沿邵伯湖新塘,過邵伯巡檢司、邵伯鎮、馬家渡鋪、三溝鋪、腰鋪、露筋烈女祠、露筋鋪、玉琴鋪、八里鋪。新塘石築,長可三十餘里。又沿新開湖,夜二更到盂城驛。驛在高郵州城南三里。

△二十五日

[編輯]

過高郵州。是日陰。雞報時,發盂城驛,過高郵州。州即古邗州。邗溝一名寒江,回抱南北水路之要衝。州城枕大湖,湖即高郵湖也。江湖之勝,人物之繁,亦江北一澤國。蓋夏禹時,江淮未通,故《禹貢》:「沿於江海,達於淮泗。」至吳王夫差始開邗溝,隋人廣之,舟楫始通焉。又至西河塘,塘在湖邊,木柵長七十有餘里。湖中有島,島有七公廟,望之微茫如仙觀焉。又過樊將軍廟、前總鋪、塘頭鋪、巡檢司、張家鋪、井亭鋪、塘灣鋪至界首驛。驛與遞運所東西相對。陳萱以軍吏隨楊旺而來,稍解文字,故旺任以書手。萱貪婪無比,奸詐莫甚,至是怒我軍人金粟訴諸旺,旺拿粟決杖十餘。臣令程保告於旺曰:「指揮當護送我等而已,擅自決杖我異國人,亦有法文乎?我有軍眾實同盲啞,雖或違誤,便當開說,在所矜恤,反為傷打,非上國護送遠入之道也。」旺不能答。傅榮密告於臣曰:「楊公原是北京人,調來杭州衛,他不讀書,不諳事。我屢次諫他,他不聽我們說,敢行悖理之事,不足責他」云云。又冒雨行過子嬰淺,沿界首大湖,——湖邊亦有長堤,——過巡檢司、槐角樓,夜泊范水鋪前。

△二十六日

[編輯]

至淮陰驛。是日陰。過范光大湖及寶應大湖至安平驛。又過寶應縣治,過白馬大湖及白馬鋪、黃浦鋪、平河橋、裏涇河、鎮店、十里亭鋪,夜泊淮陰驛。自范水鋪至此百餘里間,東岸築長堤,或石築,或木柵,綿連不絕。

△二十七日

[編輯]

過淮安府。是日雨。淮陰驛對岸,碼頭城門外,有漂母祠,其北又有胯下橋,即韓信寄食受辱之地。驛又與遞運所接,遞夫廠相對。自驛棹舟,傍淮安府。府即舊東楚州,實東南重鎮。其舊城內,有府治、山陽縣治、淮安衛及都堂府、總兵府、御史府等諸司。舊城之東,又築新城。新城之中,有大河衛,餘司未及設。新舊城間,隔一里許,湖水襟帶於兩城之內外,而城與人居皆在平島中。過自南渡門而北至淮河。其間,有金龍四大王廟、浮橋亭、龍興塔、鐘樓殿、雷神店、西湖河嘴、老和尚塔、鈔廳、板閘、移風閘、風翥門、工部廠、清江閘、騰蛟起風門、清江輻輳門、清江閘、常盈倉門、天妃廟、東嶽仁聖宮、靈慈宮、平江恭襄侯廟、漕運府、總廠東街、總廠西街、福興閘、玄帝祠、佑聖祠、新藏閘。又其間,有風陽中都、鳳陽左衛、龍虎右衛、龍江左衛、豹韜衛、豹韜前衛、淮安衛、大河衛、鎮江衛、高郵衛、揚州衛、儀真衛、水軍左衛、水軍右衛、府軍前衛、泗州衛、邳州衛、壽州衛、長淮衛、廬州衛等。淮南、江北、江南諸衛會於此,造船俱有廠。大抵大江、淮河四五百里間,地多大浸巨湖,如邵伯湖、高郵湖、界首湖、白馬湖等。湖之大者,四面無際。是日冒大雨過淮河,一名黃河。臣問諸傅榮曰:「以《禹貢》觀之,黃河過積石、龍門、華陰、底柱、大任諸山,又過洚水、大陸為九河,為逆河,東北入於海。淮水過桐柏山,會泅、沂,東入於海。林之奇以謂,河下流兗受之,淮下流徐受之。然則淮與河源出不同,流派不同,入海之地亦不同。今合為淮河何也?」榮曰:「在我大明朝,鑿河路,注之淮,合流入海。河失故道,與《禹貢》有異云云。淮河實眾水所潀。黃河與淮水合流為西河;濟、漯、汶水與洙、泅水合流,又會汴水,又東會於沂水為東河。西河水色黃,故謂之黃河;東河水色青,故謂之清河。二河合流於此,總謂之淮河。河廣可十餘里,深無底,水流暴急。河邊有耿七公神祠,又有黽山臨河。趙鑒語臣曰:「此山足有神物,狀如獼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目光若電。諺傳:大禹治水時,以大索鎖此物,命住於此,俾淮水安流。今人有圖此物之形者,免淮濤風水之難。」臣曰:「此真怪誕不經之說,不足信也。」鑒默然。臣等過河,溯東河而上,至清口驛。夜,經清河縣至泊無人煙之岸。嘗聞清河縣治有韓信城、甘羅城,夜不能見。

△二十八日

[編輯]

陰,大風。扯舟逆風溯清河口,過三汊淺鋪。又溯白洋河,夜半至泊河岸,地名不知。

△二十九日

[編輯]

晴。曉發行,過張思忠淺、白廟淺至桃源驛。驛西有三結義廟,即劉備、關羽、張飛之廟也。驛中又有去思碑。溯龍溝河,過桃源縣而北,又過崔鎮,昏至古城驛。

△三十日

[編輯]

過宿遷縣。是日陰。朝,自古城驛過武家溝,溯白洋河、陸家墩小河口,至鍾吾驛。驛前有皇華、蜚英、雙桂等門。驛北乃宿遷縣也。又過遞運所,順風張帆,疾行若飛。過皂河、青墩、沙方等淺,夜三更至直河驛。五更大震電雨雹。

△三月初一日

[編輯]

過邳州。是日陰。由直河驛過龍江、匙頭灣、合沂等淺,——沂水自東北流合於此河。——行至下邳驛。驛在州城南。邳州,古剡子國,城東有剡子廟,即仲尼問官處;西有艾山,即魯公齊侯相會之地。又有半河山,山上有羊山寺。又有石磬山,距河岸六七里。《禹貢》「泗濱浮磐」注云:「下邳有石磬山,或以為古取磬之地。」未知是否?自杭州以北,則地盡平野,間或有遠山。揚子江以北,一無丘陵,至此始見此等山,亦不高大,如我國南山然。邳之知州姓李,邳州衛指揮姓韓,來見臣,遇以禮,以麵筋一盤、豆腐一盤、素菜二盤餽之。自驛前西轉,過邳州城,又過一津,渡白浪口、乾溝兒。雞報,過新安遞運所,平明,至新安驛。臣等自溯東河以後,河水廣闊,兩岸高峻,不能時時觀望。

△初二日

[編輯]

過房村驛。是日少雨,大風。自新安驛過馬家淺、雙溝、豐沛蕭碭四縣夫廠及房村集,又過金龍顯聖靈廟,至呂梁小洪。以竹索牽舟而上,過尼陀寺,西岸有關羽、蔚遲公、趙昂之廟。又過房村驛至呂梁大洪。洪在呂梁山之間,洪之兩旁水底亂石、巉岩峭立,有起而高聳者,有伏而森列者。河流盤折至此開岸,豁然奔放,怒氣噴風,聲如萬雷,過者心悸神怖,間有覆舟之患。東岸築石堤,鑿齟齬以決水勢。雖鼻居舠必用竹,須十牛之力,然後可挽而上。臣等自青山龍神祠前,逆洪水過形勝樓,夜過工部分司、王家橋、李家橋、老聃廟至水首廟前。洪之湍急處可八九里。陳萱謂臣曰:「此呂梁洪也。大禹疏鑿以後,有秦叔寶者管修此洪」云云。臣曰:「《禹貢》『治梁及岐』注云:『梁,呂梁山也。』酈道元云:『呂梁之石崇竦,河流激蕩,震動天地。』此洪無乃是乎?」萱曰:「果若然也。」但《禹貢》呂梁載在冀州,此洪轄徐州為可疑耳。

△初三日

[編輯]

過徐州。是日雨,大風。曉過九女塚、子方山至雲龍山。山上有石佛寺,甚華麗。其西有戲馬臺、拔劍泉。又過蝗蟲集、夫廠、廣運倉、國儲門、火星廟至彭城驛。登庸門、進士朱軒在驛前。徐州府城在驛西北二三里。徐州,古大彭氏國,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此。城之東有護城堤,又有黃樓舊基,即蘇軾守徐時所建。蘇轍有《黃樓賦》至今稱道。臣等自驛過夫廠,廠在兩水交流之中。過至百步洪,泅、洙、濟、汶、沛水合流自東北,汴、睢二水合流自西北,至徐州城北,泗清汴濁會流,南注於是洪。洪之湍急處雖不及梁之遠,其險峻尤甚。亂石錯雜,磊砢如虎頭鹿角,人呼為翻船石,水勢奔突,轉折壅遏,激為驚湍,湧為急溜,轟震霆,噴霰雹,衝決倒瀉,舟行甚難。臣船自工部分司、清風堂之前,用人巭百餘,徇兩岸牽路,以竹索縛舟,逆挽而上。臣與傅榮等上岸由牽路步行,見鋪石堅整,問於榮曰:「治此路者其有功於後世乎!」榮曰:「在昔,此路湫隘,稍遇水漲,無路可尋,水退則土去石出,艱於步履。近年,郭升、尹庭用相繼修補,用石板甃砌,扣以鐵錠,灌以石灰,故若此堅且固矣。」夜至汴泗交流之會,留泊。

△初四日

[編輯]

晴。扯舟至遞運所。所前有起鳳門、沐浴堂,又以舟為橋,截河流,號為大浮橋。橋之上下,檣竿如束,撥橋中二舟以通往來船,船過還以所撥之舟復為橋。臣船過是橋及搭應夫廠,至泊於蕭縣之水次倉前河畔。

△初五日

[編輯]

過劉城鎮。是日睛。曉發船,過九里山至洞山,山有十王殿。又過秦梁洪鋪、茶城店、梁山寺至境山——市鎮山——有上下寺,皆巨剎。又過集殿、白廟兒鋪、夾溝淺至夾溝驛。驛丞——忘其姓名——不從陳萱之言,供饋臣等甚優。贈杜玉以一斗米,萱與玉爭奪,玉批萱額。自驛至黃家閘,閘上有眉山萬翼碑。臣令程保告楊旺請觀之。旺不肯,強而後許之。其碑撰略曰:「洪惟我朝太祖高皇帝龍飛淮甸,混一寰宇,乃建都南京以臨天下。暨我太宗文皇帝紹基鴻業,遷都北京。於時,方嶽諸鎮及四夷朝聘貢賦,每歲咸會於畿內。而滇蜀、荊楚、甌越、閩浙,悉由揚子江泛東海,沿流北入天津,渡潞河詣京師。其江海之闊,風波之險,京儲轉輸為難,故我太宗文皇帝慮東南海運之艱,乃召股肱大臣往徐、揚、淮、濟,度地勢,順水性,東自瓜州,西自儀真,咸作壩以截之,俾不泄於江。仍因近世舊規,鑿漕引水為河,而總會於揚,由揚到淮,由淮至徐,由徐至濟。自濟以南,則水勢南下,接黃河會淮入海;自濟以北,則水勢北流,接衛河會白河亦入於海。上復以地形南北高於不一,分泄水勢無以貯蓄,非經久計,仍命有司置閘,或五、七里一閘,或十數里一閘,瀦水濟舟,迨今淵源不竭。自是方嶽番鎮與夫四夷朝聘會同,及軍民貢賦轉輸、商賈貿易,皆由於斯。而舟楫之利始通乎天下,以濟萬民無復江海風濤之厄,我太宗是作實纘田禹之功,補天之不足,開萬世太平之盛典也。矧徐乃古彭城東方大郡,襟淮帶濟,為南北兩京喉舌。徐之北,黃家村之東,有山溪一派,南流入閘,水勢洶湧多洑流,走沙壅塞淤淺,舟楫經此恆為阻隘,民甚病焉。天順戊寅春,有司具疏聞於朝,我英宗睿皇帝丕纘洪休,益篤前烈,乃召有司立閘以通之,設官以理之。自是舟楫往來無復前患」云云。閘官開閘,令人巭牽上臣船以過。又行過義井、黃家鋪、侯村鋪、李家中鋪、新興閘、新興寺、劉城鎮,夜三更至謝溝閘。

△初六日

[編輯]

過沛縣。是日晴。曉過沽頭下閘、沽頭中閘、社學、沽頭上閘、刀陽湖、金溝兒淺——有上中下三處——至沛縣。縣即漢高祖故里也。縣之東北有河,即泡河。河之越岸有高墩,其前建旌門,標以「歌風臺」之名,即高祖歌大風之處也。縣之東南有泗亭驛,即高祖少為泗上亭長之處也。河之西岸有圮橋,即張良取履處。飛雲閘在河口。臣等溯其河,歷其閘,觀其臺,訪其橋,至驛前。驛距河三十步。傅榮謂臣曰:「足下觀我大國制度以謂何如?自江南抵北都,舊無河路,自至正年間以來,始為通路之計,至我太宗朝置平江侯以治之。疏清源,浚濟沛,鑿淮陰,以達於大江。一帶脈絡,萬里通津,舟楫攸濟,功保萬全,民受其賜,萬歲永賴。」臣曰:「向非此河路,則我等於崎嶇萬里之路,有百技跛行之苦,今乃安臥舟中以達遠路,不知顛仆之虞,其受賜亦大矣。」是日,自驛過水母神廟,冒夜而行。

△初七日

[編輯]

乍陰乍雨。曉,過廟道口湖、陵城閘至兗州府地方。兗州即舊魯國也。過沙河驛少泊。又過孟陽泊閘至八里灣閘。閘西即魚臺縣地。縣前有觀魚臺,即魯隱公觀魚之處,縣之得名亦以此。又過上下淺二鋪、河西集場至穀亭閘。登河岸以望,則東北望渺茫間有山不甚高峻。傅榮指其山曰:「彼即尼丘山,孔子所生處也。」山之下有孔里、洙、泗、沂水。又東北望若有高山,連亙數百里,如雲氣然。榮指其山曰「彼乃泰山,即古岱宗山,虞舜及周天子東巡狩之處也。」此行若緣陸路,經兗州、曲阜縣,則尼丘可經,洙、泗可涉,孔里可觀,泰山可近望矣。過玉皇廟至南陽閘以泊。

△初八日

[編輯]

過魯橋驛。是日陰。自南陽閘過棗林閘,至魯橋驛。驛前有魯橋閘,東道齊魯,西連巨野,南引淮楚,北抵京師,四通之路。閘西有黑硯池,池水黑。有太監姓劉者,封王赴京,其旌旗、甲冑、鐘墩、管弦之盛,震蕩江河。及是閘,劉以彈丸亂射舟人,其狂悖如此。陳萱日「此舟中內官如此歪為!」傅榮問諸臣曰:「貴處亦有毗太監否?」臣曰:「我國內官衹任宮中灑掃、傳命之役,不任以官事。」榮曰:「太上皇帝信任宦官,故若此刑餘人持重權為近待,文武官皆趨附之。」萱曰:「醫、道、佛三法,貴國何重?」臣曰:「我國重儒術,醫方次之,有佛而不好,無道法。」萱曰:「成化皇帝最重道、佛二法,今新皇帝一切禁之。」臣問曰:「貴地今當大明之時,皆稱大唐何也?」榮曰:「此無他,因大唐時傳習之舊而雲,習悄然也。」臣又問曰:「自我到此貴地,人皆指我等曰:『大大的烏也機。』此何等語也?」榮曰:「此日本人呼我處『大人』之訓。此方人恐你等從日本來,故有此言。」臣等自魯橋閘過通利王廟、魯津橋,至玉樓橋,東魯諸水交流於此。又過師家莊下上鋪、仲家鋪、仲家淺閘,至新閘。傅榮謂臣曰:「此閘即都水監丞也先不華所建也。會通河至此地,沙土瀢沱,水勢散渙,不能負舟,前後置閘。自新店至師氏莊,猶淺澀有難處,每漕船過此,上下畢力,終日叫號,進寸退尺,必資車於陸而運。自立此新閘以後,舟行得其安且順也」云云。閘之東有河神祠,西有公署。署南有遐觀臺,臺上構亭。以東與鄒嶧山對,匾曰「瞻鄒」。臣等過其閘,夜過新店閘以行。

△初九日

[編輯]

至濟寧州。是日晴。欲曙過閘,則乃石福閘也。又過趙村閘至南城驛,少停舟而行。又過真武廟至下新閘。閘在越河口迤西八百餘尺。越河東密邇天井閘,北對會通河,二水縱橫十字然。由閘、河而西者,或至流復溯;越河而上者,艱於逆挽。置此閘於兩口之下,時水盈縮而閉縱之。閘之西北二十里許有獲麟堆,即西狩獲麟之處,今嘉祥縣地也。臣等過其閘至濟寧州城,則東北有泗從曲阜,洸從徂徠合魯城東來,入漕河達淮以入於海。逾淮為南京,西北有巨湖,東分入漕河,北分臨清出衛河以達於海;逾海為北京。兩京相望三千餘里外。水皆從濟寧中分,城之東畔洸河,西畔濟河,二河縈抱,合流於城南底。兩河之中有土阜,阜自東北起蜿蜒而來,殆千有餘里。阜之上有觀瀾亭,即孫蕃所建也。由亭下至通津橋,橋當城南門道,橋南有靈源弘濟王廟。至宿於廟西北河岸。

△初十日

[編輯]

至開河驛。是日晴,大風。曉,發濟寧城。西過分水閘至南旺湖。湖彌漫無際,但西望遠山而已。其東有青草茂塞之衍,即《禹貢》「大野既瀦」之澤,今為湮塞者。湖中築石長堤,名官堰。臣等沿堤岸順風而北,過馬長坡、安民、牢正、曹井等鋪,至巨野縣地方。過火頭灣、白嘴兒、黃沙灣、小長溝等鋪、大長溝集,又至嘉祥縣地方。過大長溝、十字河、寺前、孫村等鋪,又至汶上縣地方。過界首鋪、老坡閘,至分水龍王廟,有大水自東北來,至廟前分南北派。南派即臣所已經,順流南下;北派即臣所將往,逆流北上。廟當其二水之分,故以分水名。問其東北來大水,則人曰:「濟河之源也。」未詳其實。楊旺與其徒入廟中,焚香禮神以祭,令臣等亦拜。臣曰:「祭山川,諸侯事。為士庶人者,特祭祖考耳。少逾其分非禮也。非禮之祭,人為諂神不享,故我在本國不敢拜山川之神,況可拜異國之祠乎?」陳萱曰:「此祠乃龍王祠也,有靈跡。故過此者皆致恭拜祭,然後行。不然,則必有風濤之險。」臣曰:「觀於海者難為水,我已經數萬里大海暴濤之險,若此中土之江河之水不足畏也。」語未畢,萱告於旺曰:「此人不要拜,亦不可屈其志」云云。又過闞城鋪至開河驛,夜已三更矣。所謂官堰,至闞城鋪而絕。堰中有閘,相間或八九里,或十餘里,凡十有四。堰之長亦過百餘里。

△十一日

[編輯]

晴。過開河鎮、劉家口、袁家口、開渠、頭山津、張八口、步家口等鋪,至東平州地方。東平即《禹貢》「東原底平」者,沙土瀢沱、水性下濕之地。又過靳家口、栗家莊、李家口、劉家莊、王忠口、馮家莊、長張口等鋪,至安山閘。登岸四望,則有山連綿西北間。問之,則若梁山,若土山、若孝堂山——或謂孝堂——即郭巨埋子得金之山也。夜至安山驛。

△十二日

[編輯]

至東昌府。是日晴。過堡糧倉、安山保、譚家莊、積水湖口、蘇家莊、邢家莊、沙孤堆等鋪及戴家廟,至金線閘遞運所。所前有經魁門。門右人家掛雕籠,畜有鳥。其形如鳩,其咮赤而長,其吻微黃而鉤,其尾長八九寸,眼黃背青,頭與胸水墨色,其性曉解人意,其語音清和圓轉,曲節分明,人或有言皆應之。臣與傅榮往觀之,謂榮曰:「此鳥能言,其無乃鸚鵡乎?」榮曰:「然。」臣曰:「此即隴西鳥也,我即海東人也。隴西、海東相距數萬餘里,今日得相見於此,得非幸乎?但我與此鳥客他鄉同也,思故國同也,形容之憔悴亦同也。觀此鳥彌增悲歎之情。」榮曰:「此鳥長在籠中,終死他國。今足下好還貴國,盡職君親,胡可謂之同也?」鸚鵡亦有言,似若有知然。又至壽長縣地方。過戴家廟、劉家口、戴洋、張家莊、沙灣等鋪、感應祠,至東河縣地方。過沙灣淺鋪、大河神祠、安家口鋪、北浮橋、掛劍鋪、通汴梁、通濟閘、汊河、沙灣巡檢司、兩河口、鐘樓閣、鼓樓閣、雲津門到荊門驛。驛丞引臣及傅榮於皇華堂前饋茶。又過平河水鋪、新添鋪、荊門上下閘,至陽穀縣地方。夜過灣樂鋪、張家口鋪、七級上下閘、周家店閘、阿城上下閘、李海務閘,至崇武驛,夜五更矣。東昌府即舊齊之聊攝地,城在驛北三四里河岸。城中有府治、聊城縣治及按察司、布政司、南司、平山衛、預備倉、宣聖廟、縣學。

△十三日

[編輯]

過清陽驛。是日晴。過通濟橋閘、東嶽廟、進士門、東昌遞運所、兌糧廠。又過堤口、稍長閘、柳行口、房家莊、白廟、雙渡兒、呂家灣、校堤等鋪。河之東即堂邑縣地方,西即博平縣地方。又過洪家口、梁家口等鋪及梁家閘、感應神祠。又過袁家灣、馬家灣、老堤頭、中閘口等鋪、土橋閘、新開口鋪、函谷洞、減水閘,至清平縣地方。又過趙家口鋪至清陽驛。又過朱家灣、丁家口、十里井、李家口等鋪、戴家灣閘,乘月達曙而行。

△十四日

[編輯]

晴。至臨清縣之觀音寺前。寺在兩河交流之嘴,東西設四閘以貯水。寺東以舟作浮橋,以通於縣。縣城在河之東岸半里許,——縣治及臨清衛治俱在城中。——在兩京要衝、商旅輻輳之地。其城中及城外數十里間,樓臺之密、市肆之盛、貨財之富、船泊之集,雖不及蘇杭亦甲於山東,名於天下矣。臣等沿清泉河而北,過漏浮關、藥局、新開上閘、衛河廠、板下閘、大浮橋,至清源驛前留宿。

△十五日

[編輯]

朝,大雷電以雨,午後陰。有遼東人陳玘、王鑽、張景、張升、王用、何玉、劉傑等,以商販事先到於此。聞臣等之至,以清酒三壺、糖餳一盤、豆腐一盤、大餅一盤來饋臣及從者,且曰:「我遼東城,地鄰貴國,義同一家。今日幸得相見於客旅之中,敢將薄物以為禮耳。」臣曰:「貴地即古高句麗故都。高句麗今為我朝鮮之地。地之沿革雖因時有異,其實同一國也。今我喘息九死之餘,漂泊萬里之外,四顧無相識之人,得遇諸足下又受厚惠,如見一家骨肉之親。」玘曰:「我於正月起程,二月初吉到此,四月初旬間回還,恐不得再相見也。若先過賤地安定門內,問有儒學陳瀛者,吾兒也,好傳吾消息」云云。相別而去。臣等撐舟至下津廠前留泊。

△十六日

[編輯]

過武城縣。是日晴。沿衛河而北至裴家圈鋪。東為夏津縣地方,西為清河縣地方。過巡檢司、孫家、新開口、草廟、黃家口、平河口等鋪至渡口驛,又過商家道鋪至武城縣。河抱城,西隔河有進士二門,又有祈雨堂,徹夜行至甲馬營驛。

△十七日

[編輯]

晴。朝,過鄭家口、河口鋪、陳家口鋪,至恩縣地方。過白馬河口鋪,又過下方遷、五穀寺、河口鋪,至梁家莊驛。移棹過鐘閣,夕至故城縣前留泊。臣謂傅榮曰:「今夜月白風便,何以不去?」榮曰:「你見此河中有漂屍三個乎?」臣曰:「見之。」榮曰:「此皆盜殺之也。此方連遭凶歉,相率而為盜者多,又不知你等為漂流行李掃地,反以為異邦人必齎貴物,皆有欲利之心。又前路人煙鮮少,盜多肆行,故不去也。」臣曰:「我之此行,已遇寧波府之盜,平生不願相逢者盜也。」榮曰:「大抵中國人心北方則強悍,南方則柔順。寧波之盜江南人也,故雖或為盜類,皆劫而不殺人,你所以保其身也。此北方人劫則必殺人,或置之溝壑或漂之河海,今日所見漂屍可知矣。」

△十八日

[編輯]

過德州。是日晴,大風揚沙。平明,過盂家口、兵河口、馬家等鋪、四女樹、文英門、劉皮口鋪、得意門、大浮橋至安德驛。陳萱問臣曰:「貴國人對客酬酢用茶否?」臣曰:「用酒不用茶。」萱曰:「我地人對客皆用茶。若有情厚遠來人,則或有用酒者。」臣問傅榮以上國傘、蓋、冠、帶、帶牌之制。榮曰:「傘與紗帽無等級。蓋:則一品二品,茶褐羅表、紅綃裏、三簷銀浮屠;三品四品,與前同,而浮屠則紅;五品,青羅表、紅綃裏、二簷紅浮屠;七、八、九品,青油綃表、紅綃裏、單簷紅浮屠。帶:則一品玉;二品犀;三品花金;四品光金;五品花銀;六品光銀;七、八、九品角。牌:則文職自一品至九品皆有錫牌,一面楷書所任衙門,一面篆書『常川懸帶』四字,皂隸背之;武職有皂隸、衙門皆佩之。」臣又問:「韃靼或有入寇否?」榮曰:「彼時有之。今各邊有分方鎮守總兵軍馬常樣守禦,故不得來犯。」夜過德州城。河抱城,西而北。城即古平原郡也,土廣人稠,商旅所會。至泊名不知河岸。傅榮謂臣曰:「大上皇帝同母弟有賢德,封魯地,號魯王,在此德州境三百餘里之地,故時人稱為德王。」臣曰:「德王何以不在京師,在外方乎?」榮曰:「親王在內,恐有他意,故待年十六歲以上者,皆封為王,出之於外。」臣曰:「德王在山東所轄腹裏之地,亦自擅號令政事乎?」榮曰:「王府各司之官掌諸政,有教授之官,有護衛之官,王與之講詩書、閱射御而已。號令政事,王不得有為,一出於朝廷。」

△十九日

[編輯]

過良店驛。是日晴。早發,過皮口鋪、高家鳳鋪,至吳橋縣地方。又過羅家口、高官廠等鋪、關王廟,至濟南府地方良店驛。又過桑園兒、薄皮口鋪、狼家口銷、郭家口鋪、舊連窩鋪至連窩驛。又至連窩遞運所而泊。

△二十日

[編輯]

晴。曉,過王家口鋪,至景州地方任家口鋪。又過東光縣,縣治在河之東岸。又過油房口鋪、北下口鋪,至南皮縣地方。過北下淺鋪,又至交河縣地方。過曹道灣、薄頭鎮,至新橋。又過鎮武廟、藥王廟、戚家堰、軍屯,夜二更至泊薛家窩裏前。

△二十一日

[編輯]

過滄州。是日晴。早,過三鎮道、馮家口、楊橋口、磚河南、磚河南口等鋪,至磚河驛。又過王家圈口、羅家圈口、紅披口、南關等鋪、長蘆巡檢司、鹽運司、遞運所、踵武科門,到滄州撥夫廠。州城臨河之東岸,即漢之渤海郡也。河邊有望竿,上懸人頭以示眾。傅榮謂臣曰:「彼乃強盜首也。漢之龔遂以單車入此地平群盜,有賣劍買牛之說。此地盜多劫殺人,自昔猶然。」又過聯芳、應奎、司諫等門,至泊長蘆遞運所前。臣問諸傅榮曰:「自過淮河以後,若兵部、刑部、吏部等各司之官之船絡繹不絕,何也?」榮曰:「今天子聖明,朝臣以舊日所為,或致小過者,皆降貶之。河路中帶錫牌而歸者,皆見貶下鄉朝士也。前日在紹興府問你所從來之總兵官黃宗亦貶罷歸。」臣曰:「朝臣貶秩者多,何以不斥宦寺之徒,使得意以行?」榮曰:「宦官見殺降貶者,亦不可勝計。今在河進京者,皆先帝所差,回則亦難保。前日相見太監羅公、聶公皆因回遲,貶作奉御之職。」臣曰:「當今天下再得堯舜之君,舉元凱,黜四凶,朝廷肅清,四海妥帖,不亦賀乎!」榮曰:「正是,正是!我皇帝遠之者小人與宦官也。日親經筵,與閣老學士講詩書,論政事,亹不已。以今三月初九日躬幸國子監,釋奠先聖,崇儒重道之意亦至矣。」臣戲之曰:「天子亦拜於列國之臣乎?」榮曰:「孔子萬世之師,豈以人臣之禮待之乎?但天子當釋奠時,讚禮官曰:『鞠躬拜!』天子欲拜。旁又有一讚禮官曰:『孔子曾為魯司寇。』讚禮官又唱曰:『平身禮!』當拜而實不拜,此尊先師、尊天子之禮兩不悖也。」臣曰:「孔子之道大於天地,明於日月,信於四時,達之天下萬代而無窮。卿大大、士庶人學其道以修其身;諸侯學其道以治其國;天子學其道以平治天下。則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當事以先聖先師之禮,又何舉魯司寇之稱當拜而不拜乎?若舉司寇以稱孔子,則孔子是一小國陪臣,又安可屈天子之尊以祀之乎?」榮嘿然。夜間,榮又來語臣曰:「方才京中來者言,有一尚書與一學士對立,不知所言。校尉拿告於天子,命下錦衣衛監問所言何事。學士身居內閣,至尊有大小事皆與議,今與尚書相對言,尤恐有私囑,故問之。」

△二十二日

[編輯]

過興濟縣。是日陰。曉,過安都塞口鋪、清水王家口鋪,至乾寧驛。興濟縣之治在驛之後。驛前有巨家。陳萱曰:「此新皇后張氏之私第也。初,新皇帝為皇太子時,欽天監奏:『后星照河之東南。』先帝命選河東南良家女子,三百餘人皆聚京師。先帝與皇太后更選,張氏中選,封為正后。后之祖知鳳陽府,父無職,舊為國子監生,今特拜為都督」雲。過左衛鋪、柳巷口鋪、三聖祠、盤古廟、高土崗,至蘆臺舊城。城北接青縣之治,俱在河之西北岸。縣前,通真、保定、濾沲三河所會,故謂之三汊。又過鐘樓閣、社稷壇、峭帆亭、中州集,至河間府地方。府城在河之北七八里許。又至流河驛,日已昏暮。過流河鋪,夜二更,至泊夏官屯。

△二十三日

[編輯]

過靜海縣。是日晴。丑時開船,過釣臺鋪、南家口鋪、雙塘鋪至奉新驛。驛在靜海縣治之前。臣語傅榮曰:「願學水車之制。」榮曰:「你於何地見所謂水車乎?」臣曰:「曩者過紹興府時,有人在湖岸運水車以灌水田。用力小而上水多,可為當旱農稼之助。」榮曰:「其制木工所知,我未之詳。」臣曰:「昔嘉祐中,高麗臣屬乇羅島人,檣摧桅折,風漂抵岸,至蘇州崑山縣。知縣事韓正彥犒以酒食,見其舊桅植舟木上不可動,使工人為治桅造轉軸,教其起倒之法。其人喜,捧手而碾。乇羅即今我濟州也。我往濟外見漂來此,亦與其人一般,足下亦以韓公之心為心,教我以水車之制,則我亦捧手而喜。」榮曰:「水車衹用汲水而已,不足學也。」臣曰:「我國多水田,屢值旱乾,若學此制以教東民,以益農務,則足下一唇舌之勞可為我東人千萬世無窮之利也。望深究其制,有未盡則問諸水夫,明以教我。」榮曰:「此北方地多沙土無水田,故水車無所用。此水夫安知其制?我姑思之。」食頃間,榮略語機形之制,運用之方。臣曰:「我所見,轉之以足,此則運之以手,且其形製小異,何也?」榮曰:「你所見必是蹈車者。然不若此制最便,止用一人可以運之。」臣曰:「可造以松木否?」榮曰:「松木輕,不可造。其機通上下用杉木;其腸骨用榆木;其板用樟木;其車腸用竹片約之。前後四柱要大,中柱差小。其車輪腹板長短廣狹如之。如不得杉榆樟等木,須用木理堅韌者方可。」又過獨流巡檢司、沙寧鋪,至武清縣地方。過楊青遞運所,人定時,至楊青驛,——地名都是楊柳青也。——留泊。移時,三更復開船而行。

△二十四日

[編輯]

過天津衛。是日陰。曉,過直沽城,——河名即沽水也。——至天津衛城。衛河自南而北,即臣所沿來之下水也。白河自北而南,即臣所溯去之上水也。二河合流於城之東以入海。城臨兩河之會。海在城之東十餘里,即舊時江淮以南漕運皆浮大海復會於此,以達京師。今則疏鑿水道,置閘閉縱,舟楫之利通於天下。城中有衛司及左衛、右衛之司,分治海運等事。城東有巨廟臨河岸,大書其額,臣遠而望之,其上「天」字,其下「廟」字,其中一字不知某字也[1]。溯河過丁字沽、海口裡、河東巡更所、桃花口、尹兒灣、蒲溝兒、下老米店,至楊村驛。驛西又有巡檢司。

△二十五日

[編輯]

陰。早,經上老米店、白河裡、南蔡村、北蔡村、王家務、杜口雙淺、蒙村、白廟兒、河西巡檢司,至河西驛。驛與遞運所相距七八步。傅榮謂臣曰:「浙江三司奏你等漂風之事表,本限在四月初一日。我奉表而來,恐未及限,自此驛乘馹先到京師。他日於兵部前相遇,莫敢揖禮以示相知之意。新天子法度嚴肅故云。」

◀上一卷 下一卷▶
漂海錄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1. 推測當為「天妃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