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燕行記事/聞見雜記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聞見雜記上 燕行記事
聞見雜記下

蓋中州陸沈。今幾百年。王澤已竭。遺民盡亡。雖未知其盡有思漢之心。而被髮左袵。漢人尙以爲恥。且淸人之待漢人。反不如奴隷及諸國之人。收用之典。用權之道。與淸人自別。有戰則驅漢軍於先鋒。必置死地。戰勝則漢軍之賞最薄。其他凡百。無事不然。漢人又安得心服也。聞順治之初。漢人不忍剃髮。或闔門循義。或杜門終身。不見至親。或逃於海。或隱於山。可悲可哀者甚多。想其當時。卽爲歸服於順治者。淸議必當峻斥。而時移事往。當初守義之士。或多先貞而後瀆。於是有作西山薇蕨喫精光。一朝夷齊下山來之詩以譏之。尤侗又作西山移文。侗本明季名下士也。屢擧不中。順治下江南初年。卽爲赴擧。豈或以此見擯於時議。故作此以詆之耶。又聞甲申以後。朝士之偸生者。一切以失節論。但士子之爲親屈者則或容恕之。然往往文字間 皇明時事。亦多追詆者。至於滄桑之貿易。文物之淪喪。未嘗不徘徊低仰感慨悲咤。幾令觀者欲涕。江南景物。雖使依舊。安得見曩時之事也。如尤侗者首附淸人。受知康煕。榮寵備至。故其文集率多贊揚淸人之語。而至作明季人碑文。則淸朝追贈。不以爲榮。査嗣廷亦歷事兩朝。爲其宰相。而或作詞章。無非詆辱淸人之辭。則其不心服可知。其立朝者尙如此。其不仕者尤當何如耶。如沈昆銅詩曰。那知雁塞龍堆婦。翻補旃裘御榻傍。又曰。剩得鼓吹鳴聒耳。哇聲又是莽新年。黃浦菴詩曰。聞道深山無甲子。可知雍正又三年。沈在寬詩則曰。更無地着避秦人。又雲。陸沈不必由洪水。誰爲神州理舊壃。又有楊大郁者。喪中遭甲申變。其後因以孝帽終身。人稱楊孝帽。徐孝先者。亦於甲申後。常戴孝巾。自言爲先皇帝戴孝。沈倫則不去髮。仍以白衣冠。至死不改。或有節義旌門。不請於朝者。或有隻稱康煕雍正。而不稱皇上者。或有遭喪而不立銘旌者。康煕爲修明史。招聘山林講學之士。使之共與編緝。而江南士子。亦多不肯就雲。以此揆之。豈士論尙未盡死耶。

凡八旗之制。正藍旗藍旗藍裳。正紅旗紅旗紅裳。正黃旗黃旗黃裳。正白旗白旗白裳。四色亦各有鑲。是爲四鑲。蓋以四色之旗。應四方而設也。旗纛亦照本旗色。上三旗。卽天子親軍。管於內務府都虞司。下五旗。分隷諸王。凡男丁勿論●(●字為左示右貴)賤。太半屬於旗下。精銳皆隷兵籍。老弱皆服國役。各旗若有闕額則必以其同旗所屬人陞補之。世世相襲。毋得混雜。每旗各設都統副都統章京驍騎撥什等官。使之上下相統。大小互維。合之則中外諸軍。統於一將。分之則一校所領。各爲部曲。如有發兵之事。別定大將。調取各旗兵丁以屬之。罷還則其兵復歸本旗。按明初軍制。五都督府。雖掌兵籍。不得與於調發。兵部雖得調發。亦不得與於治兵者。所以戒專戎也。中葉以後。屢致變更。洪武定製。不能遵守。而淸人此法。似得其遺意矣。凡宦於四方者。無力回籍。則皆許給盤纏。安押於其土。惟各旗人員及身隷奉天版籍者。皆定限催回。八旗諸軍。每朔給銀三兩。此其大較矣。

提督。滿州人。會同館長官也。衙門稱大人。出入前導呼唱。每五日一到衙門。授一行饌料。必親蒞之。序班者胥吏也。使行入京。禮部調序班十人。更番直宿於衙門。以備諸官役使。皆從外省選上。俸食淸貧。數十年以來。凡燕貨之稍雅者。皆令序班主其貿易。而食其剩餘。如書籍畫筆墨香茶之屬。他商儈不敢與焉。以此物價逐年增高。東人苦其刁踴。若有潛買。詈辱備至。馬頭輩或往琉璃廠及隆福市。恐潛買書籍。必跟隨伺察矣。又定甲軍十人。遞直守門。皆帶劍持鞭。設簟屋於門外。以爲寢處。衙門申嚴門禁。則設凳列坐以守之。日暮則入館中。搜逐諸商。揮鞭喧聒。出盡而後閉門。使行出而遊觀則執鞭前驅。凡衙門逮捕用刑等事皆任之。凡笞人。兩人跨其頭足而拘之。不脫禈而笞之。漢人用竹棍。滿人用皮鞭。

正月初。衙門禁諸商不得入館。十六日。提督掛榜告示。始攔入。諸譯亦不勝其紛擾。至十數歲兒。持小小器物。遍行館中。呼賣甚苦。可想其尙利成習。而或持各種淫具藏於懷。引人到隱處。誇示其妙。人皆笑而不恤也。一行諸譯。各有主胡。號曰館夫。凡日用糧饌柴燭之屬。並取辦於館夫。及治歸計直而厚償之。賣買貨物。亦偏付館夫。是以諸商之謀定館夫。如圖好爵矣。

胡俗蓋以儉嗇爲務。食不兼肉。衣用黑布。家無二年之蓄則以貧稱之。又皆勤於服事。不敢遊食。此其財用之所嘗裕。而我 國之不可及也。漢人多貧者。諸般雜術之人及行路流丐之類。太半是漢人云。男胡皆是疏髥。絶無鬍鬚之被頰者。聞其俗二十七歲以前。皆翦其鬚。自二十八歲始不翦雲。勿論男女。面麻者甚稀。其痘疹之盛。不如我 國耶。

凡綾緞之屬。皆自南京織造者。而南京貨主來館於北京正陽門外。設廛買賣。燕商取而轉鬻於我人。閣老以下罷官則皆歸賈。皇闕大淸門內。亦列置市肆。無異城外。納稅甚多。至於市上買賣之有定價者。亦漸騰翔。若古物器玩之無定價者。尤有甚焉。一書帖一畫簇之價。或爲屢十兩。或爲屢百兩銀子。十筆之價。多至四五兩。一香之價。多至一兩餘。而彼人之愚弄我人。成其俗習。渠輩自相賣買時。呼價過高則必曰。我非高麗人。爾何呼價如此雲。其所凌侮。極爲憤痛。而大抵物價之漸踴。銀路之益竭。莫非我人之咎也。不可不申明禁制。以防尾閭之患矣。

聞康煕巡狩天下。北至黑龍江。六下江南。陪從百官甚盛。皆是滿州人。而漢人則微末郞僚雜職若而人外。無他從者。所過必祭名山大川。親祭闕里夫子廟及 皇明太祖陵。又爲親臨。以看防河之役。熱河在於居庸關外。無城郭崖岸之阻。而建置宮闕。尋常往留。無所疑忌。雍正動遵其父遺法。或欲突過。而至於此等事則以其骨肉相猜。內懷疑懼。意在戒嚴。雖城內出入。坊巷洞口。必嚴加把守。使人不敢窺見。而後始出。如熱河等關外遠地。姑不暇論。康煕陵在遵化州。距京不過數日程。而自稱以執喪盡禮。葬後終不一往。惟近京三十里地。康煕嘗設暢春苑而居之。雍正亦別置一苑於其傍。名曰圓明苑。時時往來。以倣康煕舊制。乾隆亦因之矣。

淸人自以爲待 皇明特厚。蓋順治入燕之初。崇禎帝與後。葬以天子禮。令天下服喪三日。明朝十三陵。各設太監守護。 皇明勳戚子孫孤寡者。亦給房屋。使之安接。然明時宗室之所有田宅貲產。稱以官物。盡爲抄奪。故雖或僅保性命者。無不流離丐乞。至或有代人受杖而糊口者。可想其困苦。不特靑門種瓜而已。雍正初。亦下詔曰。仁皇帝書笥中。得未經頒發諭旨。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統一方夏。經文緯武。爲漢宋諸君之所不及。其後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暴淫虐自致亡國之跡。欲訪其支派一人。量授官職。以奉春秋陳薦。朕見史記東樓詩歌。白馬朝周以來。無不推恩前代。後世類多疑忌。以致歷代之君宗祀沴絶。朕仰軆聖朝如天之心。遠法隆古盛德之擧。謹將聖朝遺旨。頒發訪求明太祖支派子姓一人。量授職銜。俾之承襲主祀。是時 皇明支孫一人。變其姓名。作宦外邑。仇人執而告之。雍正特召引見。詳問其根派。革其職任。仍命封公。使之春秋祭享於明祖。渠輩多誇以爲盛德事。而其所畏約之無窮。亦可想也。

呂留良者。江南大儒。卽明末淸初人也。其兄呂願良字季臣。見錢牧齋呂季臣詩序則可知其尙節慷慨也。留良少時嘗爲貢生。旋卽斂跡講學。康煕徵辟。皆不就。學者稱以晩村先生。其經書講義。盛行於天下。我東亦多見者。其所秉執之論。一以春秋大義爲主。其言曰。卽今有世界。而無世界。有君臣。而無君臣。夷夏之分當嚴。君臣之義反輕。又曰。孔子少管仲之器。而大其功。至曰如其仁。又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袵。此其指一匡九合而言。蓋以其伐楚問罪。有尊周攘夷之功故也。以此等義理。倡明於天下。於是南方之士。多誦其說而服其義。留良死後。有曾靜者。自少許以經濟才具。不屑擧業。專事學問。深慕留良之義。交結有志之士。將欲擧義。時岳鍾期者以武穆之後。一世號稱名將。方任西征總督。擁兵在外。而困於讒搆。蹤跡危疑。曾靜乃使其門人張煕匿其名。投書於鍾期。激以武穆之忠義。說以禍福。願與同事。鍾期卽囚張煕。覈其根本。備盡酷刑。終不肯吐實。於是鍾期延煕於上座。紿曰。吾意本自如此。聯以試君。遂結爲密友。坐臥起居。無不偕之。語及忠義與被讒之狀。則必流涕慷慨。又使其家客。與煕作死交。百計引誘。煕乃告其實。始鉤得曾靜。以奏於朝。雍正不殺靜。以靜自服之辭。作爲冊子。名以大義覺迷錄。頒示於天下。蓋曾靜之書。無非臚列雍正之罪惡。故其問目。無非渠之自明。靜之原辭。亦無非服罪贊渠之言。今雖難以盡擧其辭。而大意則以爲靜實不識自家之盛德。只聞呂留良義理之說而爲其所詿誤。及至京師。親諭以大義。則始乃怳然覺悟。愚迷妄作之罪。今已自悔。不必正法。特命赦之。羣臣爭之。不從。曾靜之獄。出於戊申。而其後又有査嗣廷之獄。査以禮部侍郞。掌試江西。或讒之以科場用事。雍正使之搜探其文書。査本漢人。其日錄及與南方人往復文字。多侵詆當世者。雍正遂按治而族之。

雍正有諸子。而不爲預封太子。只下詔於總理事務王大臣太學士九卿等曰。聖朝旣將大事。付託於朕。身爲宗社之主。不得不預爲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淸宮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扁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云云矣。及雍正死。而乾隆以此遺詔立雲。

大抵燕京措置。元因於金。 明因於元。未嘗純用華制。如火葬崇佛淫褻不經之事。多未釐革。故尙論之士。至今追恨。順治承之。雖不能盡變胡服。而 明朝舊章則實皆遵行。無所改易。滿州之制。雖或雜於其間。此則獨用於淸人及蒙古。而無與於中國。至於官爵稱號。刑賞黜陟。理藩院,內務府所管。與閣府寺院直省該衙門。設法自別。便是兩國。蓋觀順治之開刱規模。其所統攝九州。治成制定者。不可以夷狄而忽之。卽位之初。奬節旌孝。養老恤幼。首定科規。選用貢士。親臨辟雍。以禮先師。致祭歷代帝王廟。命修各省帝王陵。大小祀典及樂章法律。漢人則布列於內外官次。悉如舊例。而只令奉行文簿。每衙門必置滿官。使主其事。雖自以爲各因其俗。而制治蒙古。屬理藩院。滿州屬內務府。中原則治之皆倣漢法。而其實則緊處亦必以元制參用。反奪其權。田賦民役。皆從貊道。 天啓崇禎間。橫賦暴斂。一切蠲免。輒遵 萬曆以前之法。明季煩苛之弊。盡爲滌去。務從寬大。收拾民心。渠以蕞尒外夷。一朝統合天下。深知主客勢殊。衆寡不侔。乃以蒙古及我人被擄者。通稱滿人。與淸兵共編爲八旗。漢兵則皆稱以綠旗。只作步卒。分編於各旗各省。凡百兵制。極其纖悉。誰謂長白山下崛起之一小醜。乃有此等力量才具耶。此不獨順治之所辦得。亦莫非攝政王之所經理。蓋攝政王者卽九王。渠輩稱以睿親王。儘極英雄。乃慕容恪之類。淸之有天下。皆其功也。然以近宗而輔幼主。挾蓋世之勳。攝大寶之位者。以周公之聖。猶不免流言。而此胡乃能克終。君臣上下。卒無一言云。順治雖明。九王雖賢。嘗疑其決無是理。及聞雍正曉諭之詔。畧曰。太宗沖齡御極。睿親王輔政。大權在握。王欲爲探試之計。一日以黃色衣。遍示在廷大臣。詢問可着之人。大臣力爭以爲不可。其權雖重。至於滿州耆舊剛方正直之風。亦不能奪云云。以此觀之。則九王實不能恪守臣節。譯輩亦言九王末年。杜門而死雲。然則其君臣之間。恩義亦有所未全者矣。康煕之政。悉用順治法度。大小製作。不過潤色而守成之。君民晏然。偃武修文。招延儒者。討論經傳。然衣冠擧措。終是戎狄。士之振作於文化者。反恥胡服。講習於經訓者。反講春秋。馴致曾靜輩義理之說盛行。雍正則聰明文辯。固多過人。凡康煕之事。無不依㨾模倣。而性本猜刻。自用好察。又其繼序不正。故無人不疑。內自骨肉。外至大臣。拘幽戕殺。宮門一步地。不敢輕出。譏詗四布。告密大行。以無微不燭爲明。以摠攬權綱爲能。人皆惴惴。曾査之獄連出。已懼南方人心皆思眞主。且曾靜一書。暴揚渠之罪狀者。無非窮凶極惡。而專以夷狄禽獸。春秋一義爲言。故覺迷錄及凡下詔諭。縷縷自明。乃引虞舜之諸馮。文王之岐山而爲比。以渠之生於長白。有同中國人之姓貫。今旣入主中華。則夷夏無間。夷虜等字。本無可諱。使天下更不諱之。以此意揭榜於街路而曉告之。且以其馬蹄袖孔雀羽之比於禽獸服。歷擧雀弁及獬豸山龍華蟲等冠制而解諭之曰。爾輩以我爲禽獸。則乃祖乃父。俱皆臣服我。是禽獸之不若也。又曰。本國旣非明朝之臣民。亦非明朝之反逆。與明朝有恩無怨。爾輩果是明朝之遺民則義或追念。而今皆生長淸朝。仰事俯育。無非淸朝之德。而不欲圖報國恩。動稱明朝。乃反思亂。此又何意耶。前後所以誘脅反覆者。無異戶說。不啻唇焦口燥。而又恐正義齊發。羣心煽動。則義理之根於人心者。難以威制。乃欲恩服。査嗣庭旣係宰相。雖不得不殺之。而曾靜則卽一布衣。特令赦宥。別作義理。諄諄曉諭。又稱尙文。委任漢官。嘗曰。莫非王臣。滿漢不必異視。朕當幷用無偏。於是如張廷旭輩。頗見倚任。其他漢官。亦漸用事。蓋漢官本非心腹。越視其治亂存亡。暴揚其微過細失。必欲亂天下者皆此輩。故曾査獄出。實多內㥘。外假爵祿。以爲羈縻之計。此其不殺曾靜之餘套也。是以滿漢各自離心。擧皆袖手。無一親臣。至乾隆終未保合雲。

康煕之廟。四後同附。所謂孝聖仁皇后者。以元妃首附。其次孝昭孝懿兩皇后。以繼妃附之。德妃稱以孝恭仁皇后。以誕育雍正。附於其末。蓋以宋太宗眞宗四後同附儀及先儒祔廟議。一元一後一繼主一本生。以次幷列之論。據以爲例雲。

山海關毀城處。卽吳三桂引入淸兵之地雲。而或傳關之長城南北。舊有水門。吳三桂守關觀兵。由北水門出入於南水門。換衣換馬。以示兵衆。及破自成。自成駐兵於石河西廟堂前。三桂開關先戰。佯敗以誘之。淸兵張左右翼。由兩水門而入。循關而西急擊之。三桂復還軍力戰。自成不意淸兵猝至。大敗遁走。此奇門家生門之法。壞城納兵。初無是事雲。而前年秋。乾隆則下諭歷言世代。以爲其先與金同派。明人之詆毀者皆仵悞。不可不辨。且明社旣移之後。爲吳三桂所迎入。得天下之堂堂正正。非如漢唐宋明之或侵或伐。當爲一書。垂示後世云云。而令太學士阿桂等分條纂編。以待親覽釐正。不知何時訖役。其書當爲幾編。而其詔諭中三桂事。與傳說相反。此可疑也。

淸人戴文開。才學甚高。有巧思。嘗依武侯遺法。製木牛流馬。載兩擔米。日行四十里。乾隆聞之。勑令貢獻。仍藏之御庫雲。

八旗皆是淸人。而武職官銜。與文職同。妻及封贈同。漢武職公侯伯。光祿大夫。正從一品榮祿。正二品驃騎將軍。從二品驍騎將軍。正三品昭勇將軍。從三品懷遠將軍。從四品宣務將軍。正五品武德將軍。從五品武略將軍。正六品昭信校尉。從六品忠顯校尉。妻及封贈同。正一品考不得。正二品六部尙書,左右都御史,大理寺正卿,太常寺正卿,京府府尹,總督府院,從二品總督漕運巡撫都察院,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布政使。正三品詹事,六部侍郞,各省副都御史,通政使,太僕寺正卿,光祿寺正,按察使。從三品各省參政,鹽運司使。正四品各省按察副使,各省知府少詹事,各省僉都御史,左右通政大理,左右少卿,太常少卿,翰林院提督,四譯館太常少卿,太僕寺少卿,太僕寺丞,鴻臚寺正卿,京府府丞。從四品國子祭酒,各省參政,鹽運司同知。正五品翰林院掌院學士,左右春坊庶子,掌坊事,宗人府經歷,六部郞中,通政司左右參議,大理寺丞,光祿少卿,欽天監正,太醫院使,各省按察司僉事,各府同知。從五品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左右諭德洗馬,六部員外郞,太僕寺員外郞,鴻臚寺少卿,欽天監曆科博士,天文科博士,漏刻博士,鹽運司副使鹽運,提擧司提擧,各州知州。正六品侍講,侍讀,左右中允。左右贊善,六部主事,都察院經歷,大理左右寺正,太常左右寺丞,光祿寺丞,京府通判,國子司業,各縣知縣,各府通判。欽天府左右監副,曆科五官正四員,時官正各一員,太醫院左右院判,五城兵馬指揮。從六品修撰,付進士一甲第一名, 大理左右副正,各署署正,鴻臚寺丞,各省布政司經歷,各省布政司理卿,鹽運通判鹽運,提擧司副提擧,各州同知,僧綱司僧司錄,道紀司道司錄。正七品編修,付進士一甲二三人,凡進士散館俱授此, 監察御史,各道御史,通政司經歷,大理左右評事,六科掌印給事中,六科掌印中書,太常博士,太常典簿,巡鹽監察御史,各省布政司經歷,各府經歷,光祿寺司庫,光祿寺典簿,兵馬副指揮,上林監丞。從七品中書舍人檢討,付三甲進士,凡進士散館俱授此, 各壇及帝王廟奉祭各省都事,京府經歷,各州通判。正八品庶吉士,付進士,考選於庶常, 五經博士,世襲聖裔 都察院都事,通政司知事,讀祝官協禮郞,神樂觀點檢,國子監丞,良牧署丞,欽天監主簿,各省布政司知事,各州知事,各縣縣丞,僧綱寺左右闡敎,左右講經。從八品內閣典籍,各壇及帝王廟祀丞,神樂觀左右知觀,國子博士,典籍,典簿,鴻臚寺主簿,各省按察司照磨,鹽運知事,各府照磨,僧綱寺左右覺義,道紀司左右至義,文天科五官,靈臺郞,漏刻五官挈壺正。正九品贊禮郞,國子助敎,學正,學錄,鴻臚寺司賓,鳴贊,序班,五官司曆,五官監候,各省按察司檢校,布政司檢校,道紀司左右演法,左右至靈,順天府 工戶部 官錢局大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禮部會同館大使,遞運所大使,營繕所丞。從九品待詔正字,吏部司務,戶部司務,大理司務,各府照磨,京學敎授,武學府敎授,太醫院吏目,順天府庫大使,崇文門宣課使,刑部司獄,督捕司獄,順天府司獄,各省庫大使,布政使斷事,布政司司獄,鹽運提擧司吏目,各府司獄,各州吏目,府學敎授,醫學正科,僧綱司都綱,道紀司道紀,陰陽學正術各處巡檢倉大使。

凡恤刑之典。有朝審熱審之法。所謂朝審者。每年霜降後十日內。將刑部重囚赴天安門外。會三法司九卿詹事科道等官。逐一審錄。請旨處決。直隷各省重囚。令督撫各官。照在京例詳審。具奏定奪。所謂熱審者。因天時盛暑。恐罪囚淹斃。順治定製。每年小滿後十日內。三法司會審。笞罪放釋。徒流以下減等。重囚可疑可矜者。奏請定奪。直隷各省一軆通行。 明朝亦有熱審之制。節目亦未知其如是。而其後以罪人妄希倖門。胥吏因緣延期。多有逃脫法網之弊。使之停止。雍正卽位初。詔令復舊。且熱審外。自順治又有恤刑之例。五年一行。至期命部寺各法司官。會同審理。其在直省者。愼選廉明部寺官。奉勑分往。同按詳審。矜疑減釋。恆倍於熱審之數。正刑則每於霜降以後冬至前後爲之。凡徒流以下之罪。不爲囚禁。着以大枷。置之街衢。此所謂枷號示衆。或一二月或三月而放釋。是以沿路道傍。多見着枷者。蓋此類也。枷杻常須洗滌。薦席常須補置。冬設暖匣。夏備涼醬。無家屬者。日給倉米一升。冬給絮衣。夜給燈油。病給醫藥。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者。不許混雜。

凡擧人貞節牌榜銀。 皇明則給六十兩。後減半。今則只給二十兩。蓋旌閭之典。節孝貞忠及婦人自三十內守節至五十者旌之。過四十婦人及命婦受封誥者不旌。命婦若改嫁則奪其封誥而勘罪。婦人見黜。雖與夫家義絶。許與其子之官同品封贈。蓋以子無絶母之道也。大抵刑杖律例禁制旌典。莫非遵用明朝典章。而間有隨時增損者矣。

設登聞鼓於都察院門。首以聽訴冤。每日御史一員監直。後移設於長安右門外。滿漢科道官輪直。

蒙古卽元之遺種。而古韃靼也。東自黑龍江。西至於海北。沿古長城外。至寧古塔近處。皆其巢穴。而以我人歷路言之。山海關以東則蒙古地方最近。距大路遠者不過五十里。其服屬於淸人者凡四十六部。淸人初興。率其部落而歸附。特設理藩院以領之。置尙書及左右侍郞。一如六部之制。皆以淸人或蒙人爲之。以掌其黜陟賞罰朝會往來之事。使各守其地。歲時奉職貢馬。其屬淸吏司有四。曰勳舊。曰賓客。曰柔遠。曰理刑。各該郞中員外主事分理。凡以功以親及或擧國輸服者。皆封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鎭國輔國公。其秩俱照內王等。其屬皆分屬八旗。其各項坐褥等物。俱照內官。而其職號皆因其話而稱之。俱不可以文理推解。諸王之位高者。爲和碩親王。曰覺羅者。卽宗室之稱也。曰福金者。宗室夫人之稱也。曰塔布囊者。官在員外郞之下。卽捧物之官也。曰章京者。哨官之稱也。曰梅勒章京者。卽副都統也。曰貝勒者。蒙語稱貝爲大雲。然則梅勒爲副都統。貝勒似是大都統也。曰固山項魯者。都統之稱也。曰牛彔章京者。參領將官之稱也。曰撥什庫者。卽所謂甫古十人之長也。曰白吉,曰孛倫,曰九薩,曰額眞等。名目甚多。不能盡錄。蓋歸服之蒙古。其種本少。而待之與滿州無別。中國之人。與外番色目人爲婚者雖嚴禁。而此則昏媾相通。西洋人若干。雖隷於欽天監。以修曆法。而其餘則外夷無入仕者。此則仕宦與滿州同。外國雖通物貨。俱有防限操切。而此則商賈互相往來無間。八旗之制。選任之規。各項差役。一如淸人。而實則其中煞有界限。渠輩亦各從其類。有若淸漢之終不相混。其爲人與淸人自別。兩顴高。眼碧髥紫。皆悍惡麤健。不思室居。雖極寒之時。只設帳於車上而宿於道路。朝乃拂雪而起。飢則只噉駱肉。又與狗同器而食。其性之勁悍醜惡如此。故淸人上下。皆畏而賤之。罵辱之際。比以蒙古則必勃然而怒。以爲大辱。其不以人類相待可知也。自康煕時。漸示親近之意。凡生女。必嫁與之。又以宗親王女嫁之。名曰養公主。銀緞牛馬資送甚多。蓋居處飮食。與中國絶異。其始到也。淸人皆爲之往營其室廬以居之。猶涕泣不已。久則安之如素。雖請之。亦不頻頻往來雲。以皇帝之尊。結好於醜種如此。又縻以高官大爵。豈非內實畏懼。而外示恩意耶。他日種類益盛。浸淫內入。則其鋒所向。定難抵敵。齒寒之患。安知其無也。其館在玉河館北。居者▦騎橐駝。遍行於路上。聞館之四面。圍以土墻。無屋宇之制。廣場莽蕩。惟列十餘氈幕。其所寢處。只有所騎橐駝數十匹。偃息於墻下。而幕中正圓。可容十餘人。周鋪羊皮及雜毛裘。下熾石炭。幕頂撤蓋。以受日光。兼通煙氣。本國距京三千里。乘橐駝行一月始到京雲。其王子乘馬出街。別無威儀。淸人則皆馳馬掠過。蒙人則望見輒皆下馬。渠中則似有等威矣。

大鼻㺚子。卽鄂羅斯。蒙古之別種。國在於沙漠外絶遠之地。其人身長。軀殼壯健。狀貌極兇悍獰惡。眼碧顴高。鼻隆如拳。紫髥鬱密。皆有兼人之勇力。對人溲溺。不避婦女。吸煙不以口而以鼻。人皆鼻大。故我 國號之以此。淸人極畏之。防守極嚴。出入時甲軍必隨行。而猶不能制之。聞嘗有數人行劫於市。仍強汚婦女。不聽則歐殺之。皇帝聞之大怒。坐大淸門。盛陳兵衛。執而誅之。由是不敢妄行於街市。康煕始別爲建師。敎以文字。自其後稍入彀律。今則能有往往向學者。恆留於玉河館。此館本我使所處。而其類入據不出。淸人難於拂其意。別設南小館。以接我使。蒙之地產。卽馬與皮物。而大鼻㺚子物產之石鏡皮物尤佳。故㺚子入燕而後。皮物始賤。而凡淸人以疋緞品輕者。必售於我人。我人之所不取者。必賣於㺚子。蓋蒙及㺚子。蠢頑凶醜。全是禽獸。而㺚子尤倍之。然聞㺚子紀律極嚴。其使臣則絶不喧嘩。凝然莊毅。甚有威儀。而其從人則持劍戟侍立。終日不敢倚跛雲。其所畜狗亦軆大勇悍。噬人如虎。常以鐵鎖鎖其項。年前有一譯官要買鼠皮至其館。諸㺚故縱其狗而戲之。狗奮迅狺吠。而前譯官大驚。拔刀拒之。諸㺚皆大笑。卽呵止之。其頑習類此。

黃台吉靑台吉。卽所謂太極㺚子也。蒙語太極稱以台吉。仍爲蒙古酋長之號。渠輩蒙古官爵中所謂台吉者。蓋以此也。 皇明英宗陷虜時。納也先之妹生子。其後遂爲靑黃兩台吉。故自稱 皇明之裔。頗極強盛。康煕之太后。卽台吉之姑也。台吉嘗聞其姑之病重。稱以相見。引兵到居庸關外。時太后已死。康煕懼其入關。祕不發喪。遣使彌縫。使之退兵。仍歲給銀數十萬兩。以爲羈縻雲。

嗒密國。在西域之西。其俗未能詳知。而蓋歸附於淸人。尋常往來。故服色與淸人無別。見其眞瓜。大如我國胡瓠。而味甚甜。冬亦有之矣。

西㺚亦西邊蒙古之一種也。其俗本無室廬。人悍兵強。自前反覆無常。塔密貢路。亦爲遮絶。康煕時輕啓邊釁。無時入寇。肆行㥘掠。大軍至則散。退則復來。兵連禍結。朝和夕叛。淸兵四十萬。恆留絶塞。沿途州府。逐年徵發。供億繁重。山西等地則民間豬羊驢馬之屬。盡奪而驛送軍前。民不聊生。怨言朋興。人心騷撓。莫不思亂。康煕末年。富寧安爲將頗有功。雍正賜詔奬諭。賞賚甚厚。仍封世襲侯爵。丁未年遂召入內閣。代以岳鍾期摠其師。辛亥春。敗於西㺚。折兵八千。失馬三萬。京師震動。是年九月。又大捷。斬獲數萬。自是㺚兵少挫矣。乙亥年間。又侵邊境。乾隆討平。今則歸化雲。

西洋國在西南海中。最西於中國。故謂之大西。距中國計程爲九萬里。舟行六萬餘里。至小西天竺國。登岸換舟。行二三月方到中國。大抵自大西航海二三年。始抵小西。若得順風。晝夜兼行。則半載而至。或過大浪山。不得達小西者。必在黑人國。過冬二年始到小西。若陸路則過回回諸國。多深山曠野。樹木塞道。惡獸縱橫。盜賊肆行。言語不通。其爲艱險。反不如海程。船高爲六七丈。闊亦稱之。而其制堅固。可容千餘人。亦足以幷載一年所須之資。故五穀六畜。無不俱備。且不懼風浪。惟是慮淺慮礁慮火而已。各舟皆置舟師。專掌指南車定向。占風計程而行。又有統水手者三人。俱取通曉曆法天象者。晝考太陽之一度。夜考星宿之高下。瘴霧蔽日。只記北極之出地。羅經之偏正。浮家泛宅。雖歷屢萬里。少無差池。地產則五穀六畜。無異中國。日用則以麥爲主。至於蠶絲綿花。各有其時。如絨緞之類。一疋之直。有或爲一二百金者。以利諾草作布則視綿。更堅且潔。一疋或至十數金。此所謂西洋布。若壞弊則搗練爲紙。瑩潔耐久。果則葡萄爲上。釀酒極佳。花則其名玫瑰者最貴。製造則有樂器水火器銅鐵玻瓈等器。而西琴編簫二種爲妙。編簫則按手之法。與琴略同。但有層層。可以分奏合奏。凡風雨鳥獸之聲。效之無不曲肖。以歌合之則其音尤爲淸婉。自鳴鍾則行於中國已久。而其制則輪轉自擊。錚錚有聲。可以按候報時。奇器異玩。多不可記▣…▣。服飾則紬緞綾羅。與中國相似。而裁製頗異。雖大西諸國。其制亦各不同。文官衣服。多用寬長。而當中作袵。不左不右。帽則方圓。各有其式。庶民皆穿短衣。以便於動作。而內服純用白布。換着無常。全愛其潔雲。而▣…▣▣…▣其俗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或於交易之時。物有相左者則必査明還送。皆以忠信爲重。有無相濟。不敢飾辭瞞人。以愛人如己爲道。暗偸者斫手。強盜者論死。男則養鬚。女則養髮。男子雖不養髮。稍長略翦去。而亦不盡剃。紀律則雖以德導民。亦有囹圄刑罰。但不用箠楚。而杖徒流等罪。略倣中國之法。買賣則用本國所鑄之錢。錢有三種。小者以銅。中者以銀。上者以金。皆有本國之號。凡宴禮則多設音樂以娛耳。俾心志不專在醉飽。大西諸國。皆設養病院。養病院亦有三。有可醫之病。有不可醫之病。又有不可醫而傳染之病。此三類。各分其所。隨病救護。又爲養孤子與婦人之見黜於夫者。男女幼稚。俱使異處。稍長隨才敎之。迨壯願婚者助之。俾無怨女曠夫。第宅之制。與中國稍異。皆築磚石爲墻。專用沙灰。亦有木柱板壁。蓋所以圖久安而防火患也。至於宮殿則多用輕薄石板。或銅板或鉛板。以瓦蓋之。城池則每城必有敵樓。鳥銃以銅鑄爲佳。城門皆有弔橋矣。嫁娶則男女必待二十歲之後。而當婚雖問容䫉貧富。然必以德性爲主。女粧多賫金銀珠貝以送雲。其人自明末始通中國。來接各省。修道施敎。技藝精巧。占候觀星。尤盡其妙。 皇明及淸人。使之治理曆法。造成兵器。取士則其國中設三學。曰小學中學大學。又有六科考文之法。彷彿中國科制。蓋其道也。遠於儒釋二氏。而實近於墨氏雲。豈其然耶。貢途則由廣東。厥貢國王像,金剛石,飾金劍,金箔書箱,珊瑚樹,珊瑚珠,琥珀珠,伽㑲香,象牙,犀角,乳香,蘇合油,丁香,金銀,乳香。而以其地遠。故貢期無定雲。

土魯番在於陝西西北。貢期五年一次。貢道由甘肅州。厥貢只是玉石金剛鑽雲。

琉球國。卽大琉球國也。在於東南海中。本有中山山南二王。後有中山王。世稱尙氏。自順治年間。始請入貢。貢期二年一次。由福建閩縣。厥貢琉黃,海螺殼,紅銅。舊貢則金銀罐,金銀粧甲,泥金彩畫屛,泥金扇,泥金畫扇,蕉布,薴布,紅花,胡椒,蘇木,腰刀,大刀,槍盔甲,鞍馬。後皆許免。其外有加貢。而數則無定雲。

荷蘭國在於東南海中。貢期五年一次。貢道由福建。厥貢珊瑚鏡,織金毯,自鳴鍾,丁香,檀香,琥珀,鳥槍,火石。而舊貢則金銀,甲鞍,桂皮,花被,褥木,白石畫小車,白小車,胡椒,織金緞,腰刀,羽緞,琉璃燈,琉璃杯,肉豆蔻,葡萄酒,象牙。後皆許免。其外有貢使。則進獻之數無定雲。

安南國在於古交趾地西北。自交崗來。故曰交趾。北界廣西。東界廣東。西界雲南。南界老撾。卽古哀牢地。而南入大海中。通於占城。而黎氏爲王。前有富良江一帶。繞以安子山傘圓山。蓋其地方。卽南荒一都會也。距京六千里。其屬有十三道五十二府二百一十九州縣。而俱無城郭。國人皆被髮。梳以香蠟。男女衣服無異。俱是大領。亦無裙褌。行則跣足。其王與諸官。或穿冠帶鞾韈。然非其所尙。輒以藥物塗齒。黑而有光。反笑其齒白者。王宮蓋以黃瓦。私第則不敢用瓦。皆以草覆之。專用竹材。日候常暖。四時開花。地產之穀。惟是稻米。而元無兩麥。布品多纖輕。又有蠶桑,綿紬,素絹,象牙,香藥,綿花,胡椒,茴香,醬醋等物。文字與中國同。別作數十字。多加土傍。其俗則淫蕩無恥。沐浴及便溺。男女無別。不相廻避。尊官乘轎。轎制如車。八人或四人擡之。人皆裸體。只以靑布纏腰。又從尻下裹肋至臍。雖値祈寒。不被寸衣。軆肥者謂之好漢。其兵器不用甲冑。惟是鳥銃及藤牌鎗刀。而但能讀書知文字。皆尙怪異。亦崇巫鬼。不奉二氏之敎。按此古南交羲叔所宅。秦漢及永樂。皆爲郡縣。而黎氏纂陳氏。其後莫氏又奪黎氏。世爲仇敵。蓋山有勻漏崑艾之奇。水有來蘇龍門之勝。產有丹砂。白雉,蘇合油,波羅蜜之佳。又有越王城。望海城。銅柱之舊蹟。而人才則無聞。僅一翁仲以勇力名。或雲崑艾山上。有仙艾。仲春開花。花落水面。羣魚呑之。多化龍去。又傳龍門江中。有色靑觜紅之魚。能化龍雲。豈或然耶。貢期三年一次。貢道由廣西。厥貢金香爐,花甁,銀盆,沈束香,象牙,犀角。舊貢白絹,絳眞香,白木香。後俱許免。

暹羅國本是海南暹與羅斛二國。後幷爲一。貢期三年一次。貢道由廣東。厥貢龍涎香,象牙,西洋閃金花緞,胡椒,籐黃,荳蔻,蘇木,沈束香,大楓子,金銀香,舊貢孔雀,龜,後許免。

西番四寺。曰烏思藏大法寶王。曰灌頂國師。曰圓頂國師。曰圓頂通妙濟國師。貢期三年一次。貢道由陝西。厥貢鍍金銅佛,畫銅塔,舍利子,珊瑚,犀角,黃左髻帽,各色氆氌,白海螺,白纓子,黑纓子,釋迦佛,珍珠,寶石,琥珀,珠慈,獸皮,虎皮,豹皮,猞猁孫皮,花褐,花布,綿氈藍,氆氌。

洮泯番二十六寺。曰圓覺寺,崇敎寺,講堂寺,剎藏寺,弘敎寺,洪福寺,法藏寺,朝定寺,石崖寺,魯班寺,羊圈寺。永安寺。廣善寺。照慈寺。洪濟寺。崇隆寺。寶淨寺。寫兒朶寺,讚林寺,永寧寺,廣德寺,三竹寺,裕龍寺,藏經寺,荔川寺,工布寺,貢期三年一次。貢道由甘肅州。厥貢馬匹,靑木香,舊貢畫佛,珊瑚,棗,酥油,舍利子。後俱許免。

河州番五寺。曰弘化寺,顯慶寺,莊浪感恩寺,報恩寺,端嚴寺。貢道由陝西。貢期三年一次。厥貢馬匹,氆氌,舍利子,酥油,駱駝,豹皮。舊貢銅佛像,銅塔,番犬。後許免。

西寧番十寺。曰西寧瞿暹寺,淨寧菩提寺,淨覺寺,慈利寺,國師慈利寺,禪迎延壽寺,普法寺,吉祥寺,伊兒結寺,西納演敎寺,貢期一年一次。貢道亦由陝西。厥貢舍利子,各色氆氌,猞猁孫皮,狼皮,狐皮,酥油,馬匹,黑香,駱駝,白海螺,琥珀數珠,珊瑚數珠,藍石數珠,花毯,腰刀,西城毯艾葉,豹皮,金錢,豹皮。

金川寺在四川威州保縣。貢期三年一次。貢道由四川。此乃淸人職方之所載。不但朝騁諸國。比明朝數少。貢額亦皆減半。以此觀之。方物之蠲減。不獨我國而已。且考其貢期。則無非五年三年。而至於往來朝覲之國。亦不載錄。然則每年正至聖節。一一進貢。惟是我 國而已。然則彼人之厚待我使。固其勢也。況隨事聽命。恪謹侯度。自明朝視同內服。此豈但爲文物之邦而然哉。西羌吐蕃之地。前世無非獷悍好戰。而以其信佛重僧之故。 皇明時因俗以制。自岷北以南至松潘威武。各建僧寺。管束番民。諸番來貢者。皆是僧徒。淸人尙遵其規。凡諸寺僧。定爲國師。或僧綱。各賜勅印。亦定貢期。遣使修聘於天子。與外國諸侯等。殆勝於春秋之附庸。可想其佛敎之盛。寺剎之大也。

醫巫一山之後。盡屬蒙古之地。茫茫大漠。北海環之。五年一氷。而自古不通中國。故海以外。不知有何許物怪。丁亥年有一獰漢。乘氷忽至於寧古塔地方。其人裸軆。非獸非鬼。粗有人形。只蒙獸皮。不辨文字。不解言語。不知火食。只噉生肉。寧古塔都統。以此奏聞。康煕使之進京。出示萬物而問之。則皆搖頭不答。惟見女人而喜之。遂詔天下。以爲能有爲其婦而從吾言者。當重賞之。亦使終身富厚矣。有一女子應募而出。爲人壯健。遂配而同居。又五年氷合。使其女偕夫涉氷而往。詳探事情。更趁氷合而還奏。又五年。其女與夫歸曰。海外地曠。人齒蕃殖。箇箇凶頑。長者極長。短者極短。各成部落。不植五穀。惟以生肉充腹。亦無室廬。皆處穴中。元不絲身。只用生皮裹軆。眞珠及皮物甚多。其女及夫。以眞珠及獤皮來獻。獤皮大而且長。一令之大。比唐產不啻四五倍。康煕遂募章京二人。更使氷合之時。往播五穀種子。敎以稼穡而來雲。又聞西莊之地。種落極繁。惟逐水草而居。地方無限。馬畜彌山。亦未知稱帝稱王者。果爲幾種雲。以此觀之。平日服從之蒙古四十八部外。其不能遠拓邊境可知矣。

明朝以來。接待我使。逈異諸國。淸人亦襲其例。冠蓋織路。我人尋常往來。故雖道路婦嬬。耳目稔熟。彼之視我。便同一國之人。遠近諸藩中。惟我 國連年進貢。至誠事大。且隣於渠之巢穴。則見待之道。宜其親厚。而然然畜之以弱國。其所畏憚。反不如蒙古㺚子。凡有謝恩奏請。必令順付於節行。防塞別使者。譯輩則雖誇以此出於軫念我 國之意雲。而其實則不然。蓋諸國貢行。無不從簡。獨我使入燕。專事侈大。人馬報單之數。比他十倍。自沿路至留館。彼中所供。糧草柴炭饌物及賞賜貂皮鞍馬緞匹銀兩之屬。摠而計之。遠過我 國方物之數。是以康煕厭之。減定正官之額。至於雍正乾隆。率皆吝嗇。天下公私用度。一切裁省。錙銖涓滴。靡或遺漏。使行餼廩。猶且慳惜。而所以防我別使者。爲省其供億靡費而然。豈但恤我國之故耶。此其意不難知。而我人則自恃以彼之曲念。眞若偏爲我 國者然。金繒皮幣。已足可羞。而反爲其所愚。乃至於此。見笑於彼人。又當何如耶。

宗人府。卽我 國宗親府。順治初設置。以和碩親王或多羅郡王。總領府事。多羅貝勒爲左宗正。固山貝子爲右宗正。鎭國公爲左右宗人掌皇族之屬籍。一等爲和碩親王。二等爲多羅郡王。三等爲多羅貝勒。四等爲固山貝子。五等爲鎭國公。六等爲輔國公。七等爲鎭國將軍。卽皇帝庶妃所生。八等爲輔國將軍。卽親王側室所生。九等爲奉國將軍。卽郡王側室所生。其餘俱爲宗室。長子皆襲爵。諸子初封皆降等。後遇加封則次次陞封至一等。諸宗每月三次上朝。春秋二季。習騎射。雍正初。命別立宗學。敎訓諸宗。中宮女爲固倫公主。庶妃所生爲和碩公主。親王女爲和碩格格。後稱郡主。郡主女爲多羅格格。後稱縣主。貝子女爲固山格格。後稱縣君。公之女爲公格格。後稱鄕君。其後貝勒女多羅格格則更稱以郡君。

禮部主客淸吏兩司。分掌天下朝貢。接待賜與。並提督會同館。所謂燕京會同館。自遼金已有其號。 皇明時則四夷館在玉河橋之西。淸人仍之。順治初設四譯館。諸國通官皆屬焉。其額曰韃靼。曰女直。曰回回。曰緬甸。曰百譯。曰西番。曰高昌。曰西天。曰八百。曰暹羅。幷朝鮮凡十有一館。使之統隷翰林院。後減韃靼女直二館。凡貢使到京。會同館呈報禮部。提督及該管司官。赴管査驗。分撥員役。管領該部奏聞。貢物交進內務府。象交鑾儀衛。馬交上駟院。腰刀皮物交武備院。硫黃交該提督。

凡接待諸國使臣之豬羊鵝鷄魚麪菜蔬果品黃蠟油鹽醋醬酒等物。禮部移文光祿寺取用。使臣或於行路病故則禮部具由題奏。內院撰文。喪在處該地方布政司。備祭品遣堂官致祭。到京作故則給板材紅緞。遣司祭司官諭祭。兵部應付車輛。人夫從人則給板材紅紬。若仍爲埋葬則置地塋立石封識雲。

虞衡淸吏司。設郞中員外主事分掌天下山澤。採捕陶冶。軍裝量衡等事。淸人採捕之利有三。其一曰東珠。白頭山上頂池中蚌蛤之所產者。而出於黑龍江。爲天下之絶品。明人謂之北珠。淸人謂之東珠。頂子上品。亦用此珠。故最爲寶玩。每重一分。折貂十張或五六張。採之甚難。凡有罪而徙於黑龍江者。以充珠戶。使之採納。至使其一族不得支保雲。其二曰貂皮。其三曰人蔘。潛採者皆有禁令。順治定製。凡上三旗及下五旗。自親王以下。至奉恩將軍。俱許採東珠貂蔘於烏喇地方。人蔘山及採捕圍獵山場。各有定界而分屬之山。其數不一。豈以山有大小。所產亦有多寡而然耶。蓋每旗蔘山最多。其次圍獵山。而採捕山甚少。旣有蔘山獵場。則又何以別有所謂採捕山耶。未可考也。

大抵貂蔘。爲彼我兩國之大利。而其禁亦至嚴。自康煕末年。山東亂民。往來潛採。仍而成風。其徒寔繁。及至雍正乾隆。紀綱漸弛。姦民愈肆。非徒採蔘。各處地方之騷擾。無非此輩之作挐。是以每趁當節。則羣胡之從鴨江彼邊而去者。其數不下屢萬。雖或持票。不照票內定額。私自挾帶人畜。固無其限。我 國邊民亦以潛採爲業。故爭附此輩。合爲一黨。不問持票與否。而皆與同事。我人狡悍。或有毫利則輒肆戕殺。以致生梗。目下急務。勿論彼此。官採永罷而後。私採可禁。而彼中今方瀆貨蔘利。決難全廢。利源旣開。民皆趨風。則設禁雖嚴。犯者愈衆。卽其勢也。

所謂軍機大臣者。皆是淸人。卽宋之樞密使也。闕中建一高樓。凡有機密事。皇帝必招軍機大臣。共登此樓。盡辟左右。撤去其梯。累日相與寢處於樓中。爛熳區畫。而後始出而擧行。故其謨猷施措。人莫能知雲。所謂內大臣者。亦滿人。其數十餘。秩與閣老同。蓋淸國官制。實遵 皇明之法。各衙門皆設滿官。以摠其權。使之分理天下。此則爵號職任。無非華制。而淸國朝廷則亦自別設內務府治滿人。理藩院掌蒙古。元不與中國相干。此所謂內大臣者。卽渠滿州之大臣也。軍機散秩大臣及八旗營大臣管內務侍衛等任。亦以滿人爲之。其私昵親信。便是 明朝之太監蓋以其腹心耳目。專布於淸國朝廷。是以搢紳官案之刊行者。皆是中華各部院省直衙門。淸國朝廷則諸王及內大臣摠兵之官。內而鑾儀衛所屬。外而都統督撫守備等任。及八旗將官侍衛諸官。無一所載。想必別有官案。而似是祕諱。故未得見之也。蓋官職差除。不拘地閥。聞今戶部侍郞和珅。年纔二十餘。而初在扈輦軍矣。乾隆動駕時。見其貌聽其言而甚愛之。歸後特召試策而賜科。一歲中超至侍郞。而乾隆昨年又賜銀萬兩。爲造其家雲。凡官方不以履歷爲準。亦不以卑微爲嫌。雖下賤之類。有才華則用之。且多財者行賂而得官。凡諸差擬。貨賂公行。甚至於分窠定價。作一冊子。以爲賣官之式雲。其仕路之澆雜可知矣。

嘗聞淸人紀律尙嚴。皇帝必稱萬歲。凡事令行禁止雲矣。今則漸弛。貪汚之習。乾隆之嚴飭。有倍於雍正。少或現發則誅之籍之。不少假貸。禁戒之詔。前後相續。而上自朝廷。下至閭閻。貪風益熾。賂門大開。豈上行下甚而然耶。是以我人一言發口則勿論事之大小難易。必先索面幣。給則順且無事。不然必百般生梗。前則館中門禁至嚴。我人公事外。不敢窺一步地。此亦無所防限。隨意出入。遍踏一城。無異本國。若費扇柄藥丸。則雖皇帝所居至近之地。初不阻擋。且自康煕時。會議九卿。淫書及春圖春藥。設法嚴禁。而尙此狼藉於市街。少無顧忌。第宅及車服墳塋。皆有定製。而一不遵行。以此推之。亦可知其紀綱也。

雍正。卽康煕之第四子。其名允禎。戊午生。康煕諸子甚多。而德妃生二子。長卽雍正。序居四。其次卽十四王允禛。以大將軍出征西㺚。雍正少無德望。允禛擁兵在外。屢建大功。衆心咸屬。而康煕死。二三大臣稱以遺詔。擁立允禎。物情多惑。其遺詔曰。傳於四王允禎。人皆疑之。以於字本是十字。而矯加一畫於其上。允禛之眞字上頭十字。改作卜字。漢大臣王惔。早知其謀。托以守陵。盡賣其家藏。不仕而死於康煕陵下。雍正會其意而深惡之。謂惔自稱蘇鬆浮糧。奏請蠲免於聖朝。而未蒙允許。是欲自沽美名。捏造此言。歸過聖朝。下詔暴揚罪狀。其兩子俱令遠戍軍前。其祖王錫爵素是明朝奸臣。而今之所撰明史。猶未盡其惡。詔令改修列傳雲。十四王地勢甚逼。最見猜疑。故嗣位之初。卽爲召還。而使不得入臨於康煕之喪。亦絶德妃相見之路。禍色甚急。德妃露乳。自打而哭曰。汝兄弟共飮此乳而長大。今何相阨至此耶。因觸頭於鐵柱而死。於是皆謂逼殺母妃。康煕之喪。亦或致疑。曾靜等書。亦曰。人蔘茶一器暴死。是以雍正凡於詔旨。每以竭誠救護於康煕之病。及盡心承順於德妃之意。縷縷曉諭。不勝支離。反謂允禛實爲悖逆。不肯入見君喪。德妃亦只愛自家。而痛嫉允禛。渠雖勸以相面。而終不肯之云云。其所臚列允禛及諸王以下黨與之罪。無所不至。而且德妃之喪則終不能明言其故。只曰暴崩。每以爲平日實無希望大位之心。皇考之旨意。朕若預知。當別有道理。而實不能知。費辭自明。且以爲皇考皆惡諸子。惟自家最見寵愛雲。而前後詔諭之際。自多誇張。嘗於宮中得康煕所書自家過失之責語。輒大怒曰。此非皇考之書。乃八王允䄉之所矯誣也。遂鞫問允䄉之妻。其妻曰。我非賤人。乃先帝簡選之親王福金。今乃謬辱至斯。我豈待爾之殺耶。因數其惡而自死。於是又有殺嫂之名矣。

雍正時諸王。不能一一盡記。而怡親王允祥。莊親王允祿。果郡王允禮等。皆被褒奬。最見信任。似是雍正之黨也。十四王自是罪魁。本名允禛。而雍正則必稱允禵。未知何以改名也。其餘八王允䄉。十三王允禔。十五王允祐。廉親王允禩。貝子允禟。卽稱爲九王者。皆見忌疾。而康煕舊臣亦多被戮。前後臚列罪狀。不可殫記。下詔曉諭於諸王大臣。歷數允禟等罪惡。其略曰。允禟行事悖謬。在西寧縱人生事。特發諭旨。則並無懼容。亦不叩頭。卽起立曰。我已出家離世。有何亂行之處。全無臣禮。如允禔,允禩,允禟,允䄉,允禵。等在皇考時。結成黨與。恣意妄行。以致聖心憂憤。皇考賓天。允禵從西寧來。不見太后。及朕先問到京行禮儀註。及至朕前。毫無哀戚之容。其奏中有曰。我到地盡頭之處。一身已病。在世不久。多出怨語。又以爲允禩管工部事。修造太祖太宗世祖神牌。率多不謹。欲陷朕以不敬之名。令九卿議奏其罪。且工部所製軍器。並不堅利其詔略曰。夫軍器。所關至重。而製造若此。其心尙可問乎。朕與允禩。分屬君臣。誼屬兄弟。今則情如水火。勢如敵國。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而心術之陰險。諸大臣亦無與比。皇考批諭朕兄弟曰。朕與允禩。已絶父子之親。朕將此旨。收貯內府。矜全允禩者如此。而終不知感。朕每降旨。多所訓誨。諸王大臣之意。頗有以允禩爲屈抑。其罪案甚多。朕俱加寬宥。有何屈抑。且朕在藩邸時。允禩希冀非望。奸險不法。以致聖祖忿怒菀結。康煕四十七年。聖祖違和。朕同允祉,允禩點檢醫藥。允禩同允禵。允禟。促坐密語。一不問醫藥。聖躬旋愈。朕心喜慰。允禩曰。目前雖愈。將來之事。奈何云云。又朕承大統。加封允禩親王。其妻黨往賀。其妻雲。有何喜可賀。恐不能保此首領。允禩常以未遂大志怨恨。必欲搖惑衆心。擾亂國政。裁減山陵役夫。奉安祝板之案及軍器乘輿法物之所製。擧皆草率不可用。又朕命寫聖祖御容。瞻拜悲痛。允禩雲。從來帝王有供奉。御容之禮否。今奉聖祖則太祖太宗世祖如何供奉。又雲。伊從前亦奉母妃容像。自聖祖賓天後。卽爲收捲。是亦不知其何心也。允禩前遭母喪。欲沽孝名。百日後尙用人扶掖而行。及遭皇考大事。全無悲切之意。父母之喪。前後逈異如此。將誰欺乎。從前皇考諭諸王等。允禩奸險詭詐。結黨設謀。欲殺皇太子而發覺。允禟,允禵挺身保奏。皇考盛怒。拔劍欲誅。允禵怡親王勸止。並允禟逐出。皇考又諭曰。允禩擅行獨斷。藐視朕躬。因震怒中心寒戰。幾乎危殆。又諭曰。朕與允禩。父子之義滅矣。以上數道諭旨。凡爲臣子者。不忍聽聞。朕欲爲發出。則允禩痛哭叩頭。再三懇求。故朕暫止。今其作爲至此。斷不可留於宗姓。謹將皇考諭旨。發出撰文。祭告奉先殿。允禩帶子革去。以嚴宗牒。以警凶邪。至於允禟與蘇努吳尒占等結黨搆逆。靡惡不爲。亦將革去黃帶子。令宗人府除去名字。四年又詔曰。允禩不但伊奸詐。其妻更屬狐媚殘刻。允禩平日甚畏之。聖祖曾降諭旨雲。允禩妻之殘暴。皆伊外家安郡王惡亂之習。欺侮允禩。幾至絶嗣。聖祖屢降嚴旨。伊妻始懼。方容允禩收使。僅生一子一女。允禩之終懷異心。並不悛改者。皆伊妻嗾使所致。朕亦屢降嚴旨。又令皇后面加開諭伊夫妻。毫無感激之意。伊之惡跡昭著。伊妻亦不可仍留於伊家。允禩之妻。革去福金。回其外家。使其外家人等另給房屋數間居住。嚴加看守。不許其往來通信云云。又詔諭允禟之罪。略曰。允禟自來擧動惡亂。結納黨援。不守本分。人品庸劣。文武才畧。無一可取。兼之妄自尊大。本無足數之人。皇考優封貝子。毫不感恩。稍加訓誨則輒雲不過革去此微末貝子耳。及遭皇考大事。未見目中一滴淚下。朕御極後。昂然恣肆。抗違諭旨。且伊從前明珠家銀百萬餘兩應賠錢糧。攜帶往西寧。要買人心。所以地方人等。俱稱九王爺。伊不過一貝子。何嘗得居王位。革去貝子。撤其佐屬。行文陝西。有稱九王者。使之提拏治罪。

雍正時。隆科多稱以舅舅。寵權傾朝。不旋踵而以諸王之黨孥籍之。年羹堯卽明珠之孫婿也。爲陝川摠督。嘗有靑海戰捷之功。倚毗方切。又疑其爲諸王之黨。隨事搆罪。其奏本中朝乾夕惕。誤寫朝陽夕惕。雍正以爲年羹堯非粗心之人。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用之於朕。乃下詔究問其所引用仕宦者。或言多循私受賄。並命調取來京引見。使各直陳給賂之數。自首者免罪而仍其官。否者皆以重法繩之。於是無論虛實。皆爲自首。以此搆成其罪。悉徵其所受賂物。解免陝西大將軍職任。補授杭州將軍。羹堯自處以罪人。只帶僕從數人。布幃單車兩馬。自安西赴杭州。雍正聞之。詔曰。年羹堯平日僭越貪汚。不可枚擧。今有何屈抑。而爲此困苦怨望之狀。其意欲使人見之。謂朕挫抑淸介效力之臣。令不美之名。歸之於朕。掩其贓汚。以示廉潔。聞其貲貨分散各處。藏匿寄置。直隷四川江南尤多。卽着各該地方嚴査。其後以靑海之功。特免極刑。使之自裁。其子年富以行事與其父相類立斬。其餘十五歲以上之子。俱發遣極邊。充軍於煙瘴之地。羹堯之妻則以係宗室女。遣還母家。其父子家貲。俱抄沒入官。如都統滿丕之類。亦於卽位二年。以諸王之黨。律以孥籍。今乾魚衚衕館。卽其家也。中門之前。有一小井。當時闔家皆自裁。而婦女多投死於此井。故館中常有鬼哭聲。而此井尤甚雲。以此推之。其他亦可略想矣。皇長子一名卽阿其那。允禩一名卽塞思黑。皆以病故。然臚列罪名。更無餘地。允娥,允禵等。亦錮廢拘幽。而不爲正法。蓋雍正之所最忌者十四王也。暴楊其罪狀。無所不至。至榜於街路。而終不加顯戮。只令幽囚。未知其故也。或曰。允禛之妻。卽蒙古無耳朶王之女穆順公主。極驍勇善戰。允禛在西時。嘗獵蒙古地方。猝遇公主。與戰被擒。蒙王將殺之。穆順欲與成婚。允禛以無父命辭之。蒙王遂請於康煕而爲其妻。生▣亦甚梟猛。允禛被囚後。穆順大怒。遂絶於淸。雍正實忌穆順母子及蒙王之助。不敢加害雲。然非但允禛。其他諸王亦皆數罪囚繫。而未見有戕殺者。蓋其意欲免不仁之目也。此乃雍正卽位後。諸王大臣按治之大畧矣。

嘗聞金陵序班之言。其家在湧金門外。十里荷花。三秋桂子。依舊爛熳。湖水雖稱十里。中有島嶼。故合內外池。其實則廣七里長十二里許。而遊舫彩鷁。簇立坌集。每八月十四五六日。浙江潮至之時。則波高殆過數層樓閣。寒山寺今已頹廢。姑蘇城尙存。而岳陽樓幾盡傾圮。不堪登臨。居人爲之改葺。金陵亦甚荒蕪。湖上有王姓富商。捐十餘萬金修治。今則景物絶勝。距四明天台不過四五百里。士子則不就公車。率子弟讀書講道者亦多雲。

張燈之始。漢祀太乙。自昏至明。梁簡文有列燈賦。陳後主有山燈詩。未知歲燈何時。月燈何夕。而上元張燈。唐睿宗景雲二年正月望日。胡人婆陀請燃千燈。帝御安福門。縱視上元三夜燈。唐玄宗時。上元前後二夜。金吾弛禁。開市燃燈。永爲其式。上元五夜燈。宋太宗乾德四年。以朝廷無事。連年屢豐。添以十七八兩夜。上元六夜燈。宋理宗淳佑三年。起自十三日。巷陌橋街。皆編竹張燈。淸太祖初建南都。盛設綵樓。招天下富商。放燈十日。今之燈市。起初八至十三而盛。迄十七乃罷。所謂燈市者。朝逮夕市而夕逮朝燈也。市在東華門東省直。各方之行商坐賈。皆持珍異雜遝交易。故名曰燈市。

正月元朝。百官朝賀。民間亦焚香。禮天地祀祖考拜尊丈及婣友投刺互答曰拜年。立春前一日。迎春於東郊。次晨鞭土牛。遵古送寒衣。具鼓吹彩亭。拜迎芒神。二月二日。家家爲葷素餠。以油煎之。男女必會坐啖之。三月三日。載酒出野。臨流醉歌。有修禊遺風。淸明日。男女簪柳掃墳。擔樽榼掛楮錢。尋芳擇地。懽飮而歸。二十八日。太常寺致祭東岳廟。盛陳鼓樂。旗幢前導。觀者夾路。四月一日至八日。遊諸寺名勝。爲浴佛會。十日至十八日。遊高樑橋。草橋,弘仁橋,髥髻山,五月五日。懸蒲揷艾。幼女佩靈符。簪榴花曰女兒節。日中合家飮菖蒲酒。以雄黃塗耳鼻避蟲毒。天壇墻下走馬爲戲。金魚池。草橋,聚水潭。皆有樹陰。醉者相望。六月六日。曬鑾駕。民間悉曝衣服。三伏婦女皆沐。而髮則不膩不垢。至貓犬亦使洗浴。鑾儀衛官以旗鼓送衆出宣武門浴水。御廏亦以是日洗馬。七月七日。婦女輩曝水。日中水膜生。投以繡針則浮。爭視水底針影。巧則喜拙則歎。十五日。諸寺建盂蘭會。放燈度神祭掃如淸明時。八月十五日。卽祭日。其祭用果餠。剖瓜設月光紙。向月而拜。仍焚之。以餕餘遍散家人。九月九日。載酒具茶壚食榼。且以棗栗爲花糕。尋園榭郊原而遊。其日父母必迎女歸。亦曰女兒節。十月一日。裁五色紙作男女衣祀其先。持紙錢焚之曰送寒衣。或有祀於廟者。天始寒。里中父老。多捐財就寺廟。施粥及施湯水錦衣。十一月冬至日。百官朝賀畢。退祀其先。具刺互拜如元朝儀。十二月八日。先期鑿氷納窖中。以豆果雜米供朝食曰臘八粥。二十四日祀竈。三十日懸先像拜祀。長幼詣尊長家拜之曰拜歲。貼桃符於門。掛錢揷芝蔴。燃松枝於庭。撤餕餘合家啖之曰守歲。

我使入柵之後。東八站自是僻遠之地。錢路不行。專以壯白紙及煙竹。火鐵,扇子等物。貿用糧太雜貨。柵門交易。不過唐彈帽氈雜糖三升鍮錫毛物等若干種。而遼東攔頭雇車淸人及沿路商胡輩。預待柵門。懇求其價。則我 國諸商。爭論高下。故爲推託不給。至甜水站狼子山之界。始擇其可信之人。書出各項賣買賬後。價銀仍爲出給。推去於回還之時。狼子山皆是山峽。鹿皮可貿於斯。瀋陽卽爲大都會。錢貨自此始用。故皆以天銀換錢。用於盤纏。而以路邊胡人不識銀品之眞僞。故賣買非天銀則莫售。天銀一兩換得淸錢八百九十文。而以錢一百六十五文爲一條。猶我 國一貫之稱也。以換銀市直推而論之。則其錢三文。當我 國錢一文。丁銀則用於燕京及柵市。而沿路則只用天銀雲。盛京所貿者。不過絲帶子畫磁黃毛之屬。閭陽驛及山海關錢直少賤。故買得路費錢。十三山則楮直賤。薊州則酒味佳。中後所則專是帽子店。各色少帽必貿於此。牛黃亦勝於沿路。撫寧縣則筆品好。榛子店有各㨾菜種。邦勻店皆以鋼針爲業。價則雖高。其品比燕京爲最。燕人亦來貿於本店。故與之定出賣買賬。預給價銀。推於歸路。通州則香價雖踴●(●字為左右貴)。而色品與制刻。勝於燕市。歸時卜物結裹大布繩子及口帒。留館時所用鐵絲燭籠肉燭糧太等物價直。比燕京差歇。故人皆買賣。至於磁器及花品亦佳矣。及其回還。使行出柵。仍令互市於柵外。凡東商紙扇牛革綿布魚網狐狸之皮。自義州照數入送。定以一萬兩價銀。不許濫入。貿取於柵商者。棉花,鋡錫,蘇木,胡椒,龍眼,荔枝,閩薑,橘餠各種磁器之屬。凡柵貨皆有稅。東貨不與焉。使行京貨亦無稅。惟持驢騾者必收三升數疋。以驢騾大小增減焉。不納稅不敢出柵。此皆稅官掌之。有博氏甫十口等七八人。甲軍十數人。自稅官以下。皆瀋陽將軍所差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