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爾雅註疏/卷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八 爾雅註疏 卷第九 卷第十

卷九·釋木第十四

[編輯]

疏「釋木第十四」。○釋曰:《說文》云:「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也。」《白虎通》云:「木,觸也。陽氣動躍,觸地而出也。」種名雖多,木為裛號。此篇析別,故云「釋木也。

槄,山榎。

[編輯]

(今之山楸。○槄,音叨。榎,音賈。)

疏「槄,山榎」。○釋曰:李巡云:「山榎,一名槄。」郭云:「今之山楸。」《詩·秦風》云:「終南何有,有條有梅。」陸機《疏》云:槄,今山楸也,亦如下田楸耳。皮葉白,色亦白。材理好,宜為車板。能濕,又可為棺木。宜陽共北山多有之也。

栲,山樗。

[編輯]

(栲似樗,色小白,生山中,因名雲「。亦類漆樹。○樗,醜於切。)

疏「栲,山樗」。○釋曰:舍人曰:「栲名山樗。」郭云:「栲似樗,色小白,生山中,因名雲「。亦類漆樹。」俗語曰櫄樗,栲漆相似如一。《詩·唐風》云:「山有栲。」陸機《疏》云:「山樗與下田樗略無異,葉似差狹耳。吳人以其葉為茗。方俗無名此為樗者,似誤也。今所云「為栲者,葉如櫟,木皮厚數寸,可為車輻,或謂之栲櫟。許慎正以栲讀為糗,今人言栲,失其聲耳。」

柏,椈。

[編輯]

(《禮記》曰:「鬯臼以椈。」○椈,音菊。)

疏「柏,椈」。○釋曰:柏,一名椈。○注「《禮記》曰:『鬯臼以椈。』」○釋曰:上《雜記》文也。彼鄭注云:「所以搗鬱也。椈,柏也。」是也。

髡,梱。(未詳。)椵,柂。(白椵也。樹似白楊。○髡,音坤。梱,五門切。椵,音。柂,音夷。)

疏「椵,柂」。○釋曰:椵,一名柂。郭云:「白椵也。樹似白楊。」其材能濕。《禮記·檀弓》雲「柂棺」。鄭注云:「所謂椑棺也。」即引此文以證之,是也。

梅,柟。(似杏,實酢。○柟,而占切。)

疏「梅,柟」。○釋曰:孫炎云:「荊州曰梅,楊州曰柟。」郭云:「似杏,實酢。」《詩·秦風·終南》云:「有條有梅。」陸機《疏》云:「梅樹皮葉似豫樟葉,大如牛耳,一頭尖,赤心,華赤黃,子青,不可食。柟葉大,可三四葉一叢,木理細緻於豫樟,子赤者,材堅;子白者,材脆。」是也。

柀,煔。(煔似鬆,生江南。可以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柀,音披。煔,音衫。)

疏「柀,煔」。○釋曰:柀,一名煔,俗作衫。郭云:「煔似鬆,生江南,可以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

櫠,椵。(柚屬也。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食之少味。○櫠,音廢。椵,音賈。)

疏「櫠,椵」。○釋曰:櫠,一名椵。郭云:「柚屬也。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食之少味。」

杻,檍。(似棣,細葉。葉新生可飼牛,材中車岡。關西呼杻子,一名土橿。○杻,女九切。檍,音億。)

疏「杻,檍」。○釋曰:杻,一名檍。郭云:「似棣,細葉。葉新生可飼牛,材中車岡,關西呼杻子,一名土橿。」《詩·唐風》云:「隰有杻。」陸機《疏》云:「葉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為木多曲少直,枝葉茂好,二月中葉疏,華如練而細,蕊正白。蓋樹今官園種之,正名曰萬歲。既取名於億萬,其葉又好,故種之。共汲山下,人或謂之牛筋,或謂之檍。材可為弓弩幹也。」

楙,木瓜。(實如小瓜,酢可食。○楙,音茂。)

疏「楙,木瓜」。○釋曰:木瓜,一名楙。郭云:「實如小瓜,酢可食。」《詩·衛風》雲「投我以木瓜」是也。

椋,即來。(今椋,材中車岡。○椋,音良。)

疏「椋,即來」。○釋曰:椋,一名即來。郭云:「今椋,材中車岡。」《本草》唐本注云:「葉似柿,兩葉相當。子細圓如牛李子,生青熟黑。其木堅重,煮汁赤色。《爾雅》雲「『椋,即來』是也。」

栵,栭。(樹似槲樕而庳小,子如細栗,可食。今江東亦呼為栭栗。○栵,音列。栭,音而。)

疏「栵,栭」。○釋曰:栵,一名栭。《詩·大雅· 皇矣》云:「其灌其栵。」陸機《疏》云:「葉如榆也,木理堅韌而赤,可為車轅。」郭云:「 樹似槲樕而庳小,子如細栗,可食。今江東亦呼為栭栗。」《禮記·內則》雲「芝栭菱梖」是也。

檴,落。(可以為杯器素。○檴,音鑊。)

疏「檴,落」。○釋曰:檴,一名落。某氏曰: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郭云:「可以為杯器素。」素,謂樸也。《小雅·大東》云:「無浸檴薪。」鄭箋云:「檴,落,木名。」陸機《疏》云:「今榔榆也,其葉如榆,其皮堅韌,剝之長數尺,可為縆索,又可為甑帶,其材可為杯器。」是也。

柚,條。(似橙,實酢。生江南。)

疏「柚,條」。○釋曰:柚,一名條。郭云:「似橙,實酢。生江南。」《禹貢》「楊州」云:「厥苞橘柚。」孔安國云:「小曰橘,大曰柚。」《呂氏春秋》云:「果之美者,有雲夢之柚。」《本草》唐本注云:「柚皮厚味甘,不如橘皮味辛而苦。其肉亦如橘,有甘有酸,酸者名胡甘。今俗人或謂橙為柚,非也。」

時,英梅。(雀梅。)

疏「時,英梅」。○釋曰:時,一名英梅。郭雲「雀梅」。似梅而小者也。

楥,櫃桏。(未詳。或曰:桏當為柳。櫃桏似柳,皮可煮作飲。○楥,音袁。桏,音卬。)

疏「楥,櫃桏」。○釋曰:楥,一名櫃桏。郭云:「未詳。或曰:桏當為柳。櫃桏似柳,皮可煮作飲。」以時驗而知也。

栩,杼。(柞樹。○栩,香羽切。杼,省汝切。)

疏「栩,杼」。○釋曰:栩,一名杼。郭雲「柞樹」。《詩·唐風》云:「集於苞栩。」陸機《疏》云:「今柞櫟也。徐州入謂櫟為杼,或謂之為栩。其子為皂,或言皂鬥。其殼為汁,可以染。皂,今京洛及河內言杼鬥。謂櫟為杼,五方通語也。

味,荎著。(《釋草》已有此名,疑誤重出。○荎,直之切。著,音儲。)藲,荎。(今之剌榆。○藲,音歐。荎,大結反。)

疏「藲,荎」。○釋曰:別二名也。郭云:「今之剌榆。」《詩·唐風》云:「山有樞。」陸機《疏》:「其針剌如柘,其葉如榆。瀹為茹,美滑於白榆也。榆之類有十種,葉皆相似,皮及木理異耳。」

杜,甘棠。(今之杜棠。)

疏「杜,甘棠」。○釋曰:杜,一名甘棠。郭雲「今之杜棠」。下云:「杜,赤棠。白者棠。」舍人曰:「杜,赤色名赤棠,白者亦名棠。」然則其白者名棠;其赤者為杜,為甘棠,為赤棠。《詩·召南》云:「蔽芾日棠。」《小雅》云:「有杕之杜。」傳云:「杜,亦棠。」是也。

狄臧,槔。貢綦。(皆未詳。)朹,{擊木}梅。(朹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赤色,似小柰,可食。○槔,音皋。綦,音其。朹,音求。{擊木},音計。)

疏「朹,{擊木}梅」。○釋曰:朹,一名{擊木}梅。郭云:「朹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赤色似小柰,可食。

朻者聊。(未詳。)魄,榽橀。(魄,大木細葉,似檀。今河東多有之。齊人諺曰:『上山斫檀,榽橀先殫。』」○朻,音糾。榽,兮計切。橀,許兮切。)

疏「魄,榽橀」。○釋曰:魄,一名榽橀。郭云:「魄,大木細葉,似檀。今河東多有之。齊人諺曰:『上山斫檀,榽橀先殫。』」殫訓盡也。

梫,木桂。(今南人呼桂厚皮者為木桂。桂樹葉似枇杷而大,白華,華而不著子,叢生岩嶺,枝葉冬夏常青,間無雜木。○梫,音寢。)

疏「梫,木桂」。○釋曰:梫,一名木桂。郭云:「今南人呼桂厚皮者為木桂。桂樹葉似枇杷而大,白華,華而不著子,叢生岩嶺,枝葉冬夏常青,間無雜木。」案《本草》謂之「牡桂」者是也。

棆,無疵。(棆,楩屬,似豫章。○棆,音倫。)

疏「棆,無疵」。○釋曰:棆,美木也。無疵病,因名之。郭云:「棆,楩屬,似豫章。」案,楩及豫章,皆南方大木之名也。

椐,樻。(腫節可以為杖。○椐,音祛。樍,起愧切。)

疏「椐,樻」。○釋曰:別二名也。郭云:「腫節可以為杖。」《詩·大雅·皇矣》云:「其檉其椐。」陸機《疏》云:節中腫以扶老,今人以為馬鞭及杖,恆農郡北山甚有之。

檉,河柳。(今河旁赤莖小楊。)

疏「檉,河柳」。○釋曰:檉,一名河柳。郭云:「今河旁赤莖小楊。」陸機《疏》云:「生水旁,皮正赤如絳。一名雨師,枝葉似鬆。」

旄,澤柳。(生澤中者。)

疏「旄,澤柳」。○釋曰:柳生澤中者,別名旄。郭云:「生澤中者。」

楊,蒲柳。(可以為箭。《左傳》所謂「董澤之蒲」。)

疏「楊,蒲柳」。○釋曰:楊,一名蒲柳。生澤中,可為箭笴。○注「《左傳》所謂『董澤之蒲』」。○釋曰:案《左傳》宣十二年晉楚戰於必,晉師敗績。「楚熊負羈囚知縈,知莊子以其族反之,廚武子禦,下軍之士多從之。每射,抽矢,菆,納諸廚子之房。廚子怒曰:『非子之求,而蒲之愛,董澤之蒲,可勝既乎?』」杜注云:「董澤,澤名。河東聞喜縣東北有黃池陂。既,盡也。」是其事也。

權,黃英。輔,小木。(權、輔,皆未詳。)杜,赤棠。白者棠。(棠色異,異其名。)

疏「杜,赤棠。白者棠」。○釋曰:郭云:「棠色異,異其名。」樊光云:「赤者為杜,白者為棠。」陸機《疏》云:赤棠「與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惡。子白色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俗語雲「『澀如杜』是也。赤棠木理韌,亦可以作弓幹」。

諸慮,山櫐。(今江東呼櫐為藤,似葛而粗大。○櫐,音壘。)

疏「諸慮,山櫐」。○釋曰:諸慮,一名山櫐。郭云:「今江東呼櫐為藤,似葛而粗大。」

翃,虎櫐。(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剌。今江東呼為巤。翃,音涉。)

疏「翃,虎櫐」。○釋曰:翃,一名虎櫐。郭云:「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剌。今江東呼為巤。」或曰:葛類也。子如菉豆而葉大。

杞,枸機。(今枸杞也。○機,音計。)

疏「杞,枸機」。○杞,一名枸機。郭云:「今枸杞也。」《詩·小雅·四牡》云:「集於枸杞。」陸機《疏》云:「一名苦杞,一名地骨。春生作羹茹微苦,其莖似莓子,秋熟正赤,莖葉及子服之輕身益氣耳。」

杬,魚毒。(杬,大木。子似栗,生南方,皮厚,汁赤,中藏卵果。)

疏「杬,魚毒」。○釋曰:杬,一名魚毒。郭云:「杬,大木。子似栗,生南方,皮厚,汁赤,中藏卵果。」

檓,大椒。(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檓。)

疏「檓,大椒」。○釋曰:檓者,大椒之別名也。郭云:「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檓。」 《詩·唐風》云:「椒聊且。」陸機《疏》云:「椒樹似茱萸,有針剌,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其葉以為香。今成皋諸山間有椒,謂之竹葉椒,其樹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烝雞豚,最佳香。東海諸島上亦有椒樹,枝葉皆相似,子長而不圓,甚香。其味似橘皮,島上獐鹿食此椒葉,其肉自然作椒橘香。」

楰,鼠梓。(楸屬也。今江東有虎梓。○楰,音庾。)

疏「楰,鼠梓」。○釋曰:李巡曰:「鼠梓,一名楰。」郭云:「楸屬也。今江東有虎梓。」《詩·小雅》云:「北山有楰。」陸機《疏》云:「其樹葉木理如楸,山楸之異者,今人謂之苦楸。」是也。

楓,翃翃。(楓樹似白楊,葉員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翃。音輒。)

疏「楓,翃翃」。○釋曰:《說文》云:「楓,木。厚葉弱枝,善搖。一名翃翃。」郭云:「楓樹似白楊,葉員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也。案《本草》唐本注云:樹高大,葉三角,商洛之間多有之。是也。又《山海南荒經》云:有宋山者,「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謂楓木」。注云「即「今楓香樹」 也。

寓木,宛童。(寄生樹,一名蔦。○寓,魚其切。)

疏「寓木,宛童」。○釋曰:寓木,一名宛童。郭云:「寄生樹,一名蔦。」《詩·小雅·頍弁》云:「蔦與女蘿。」陸機《疏》云:「蔦,一名寄生。葉似當盧,子如覆盆,赤黑恬美。」是也。

無姑,其實夷。(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無夷。)

疏「無姑,其實夷」。○釋曰:無姑,一名姑榆。其實名夷。郭云:「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無夷。」雲「所謂」者,所謂《本草》無夷,一名無姑也。

櫟,其實梂。(有梂彙自裹。○梂,音求。)

疏「櫟,其實梂」。○釋曰:櫟,似樗之木也。梂,盛實之房也。孫炎曰:「櫟實,橡也。」郭云:「有梂彙自裹。」《詩·秦風》云:「山有苞櫟。」陸機《疏》云:「秦人謂柞櫟為櫟,河內人謂木蓼為櫟,椒榝之屬也。其子房生為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本蓼。機以為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檖,蘿。(今楊檖也。實似梨而小,酢可食。○檖,音遂。)

疏「檖,蘿」。○釋曰:檖,一名羅。郭云:「今楊檖也。實似梨而小,酢可食。」 《詩·秦風》云:「隰有樹檖。」陸機《疏》云:「檖,一名赤蘿,一名山梨也。今人謂之楊檖,實如梨但小耳。一名鹿梨,一名鼠梨,今人亦種之。極有脆美者,亦如梨之美者。」

楔,荊桃。(今櫻桃。)旄,冬桃。(子冬熟。)榹桃,山桃。(實如桃而小,不解核。○楔,音戛。榹,音斯。)

疏「楔,荊桃」至「山桃」。○釋曰:別桃類也。楔,一名荊桃。郭雲「今櫻桃」。《廣雅》云:「櫻桃,含桃也。」《月令》仲夏雲「羞以含桃」是也。桃子冬熟者名旄,生山中者名榹桃。郭云:「實如桃而小,不解核。」

休,無實李。(一名趙李。)痤,椄慮李。(今之麥李。)駁,赤李。(子赤。)

疏「休無」至「赤李」。○釋曰:別李屬也。李之無實者名休。郭云:「一名趙李。」痤,椄慮李。郭云:「今之麥李。」與麥同熟,因名雲「。李之子赤者名駁。

棗,壺棗。(今江東呼棗大而銳上者為壺。壺,猶瓠也。)邊,要棗。(子細腰,今謂之鹿盧棗。○要,音腰。)櫅,白棗。(即今棗子白熟。)樲,酸棗。(樹小實酢。《孟子》曰:「養其樲棗。」○樲,音二。)楊徹,齊棗。(未詳。)遵,羊棗。(實小而員,紫黑色,今俗呼之為羊矢棗。《孟子》曰:「曾晳嗜羊棗。」)洗,大棗。(今河東猗氏縣出大棗,子如雞卵。)煮,填棗。(未詳。)蹶洩,苦棗。(子味苦。)晳,無實棗。(不著子者。)還味,棯棗。(還味,短味。○洗,屑典切。填,音田。洩,音屑。還,音旋。棯,音稔。)

疏「棗壺」至「棯棗」。○釋曰:別棗類也。雲棗者,目諸棗也。壺棗者,棗形似壺也。郭云:「今江東呼棗大而銳上者為壺。壺猶瓠也。」邊,大而腰細者名。邊,腰棗。郭云:「子細腰,今謂之鹿盧棗。」棗子白熟者名擠。實小而味酢者名樲棗。楊徹,齊棗。注「未詳」。○遵,一名羊棗。郭云:「實小而員,紫黑色,今俗呼之為羊天棗。」洗,最大之棗名也。郭云:「今河東猗氏縣出大棗,子如雞卵。」煮,填棗。注「未詳」。蹶泄者,味苦之棗名也。晳者,無實之棗名也。還味者,短味也,名棯棗。○注「《孟子》曰:『養其樲棗。』」○釋曰:案《孟子》曰:人之於身也,「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今有場師,舍其梧檟,養其樲棗,則為賤場師焉」。趙岐注云:「樲棗,小棗,所謂酸棗。」是也。○注「《孟子》曰:『曾晳嗜羊棗。』」○釋曰:《孟子》云:「曾晳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醜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醜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是其事。

櫬,梧。(今梧桐。)

疏「櫬,梧」。○釋曰:櫬,一名梧。郭云:「今梧桐。」《詩·大雅》云:「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是也。

樸,枹者。(樸屬叢生者為枹。《詩》所謂「棫樸枹櫟」。○樸,音卜。)

疏「樸,枹者」。○釋曰:樸屬枹綴皆木叢生之名也。郭云:「樸屬叢生者為枹。」○注「《詩》所謂『棫樸枹櫟』」。○釋曰:棫樸者,《詩·大雅》雲「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是也。枹櫟者,《秦風》雲「山有苞櫟,隰有六駁」是也。

謂櫬,採薪。採薪,即薪。(指解今樵薪。)

疏「謂櫬」至「即薪」。○釋曰:郭雲「指解今樵薪」,一名櫬,一名採薪,一名即薪。《公羊》謂之「薪采」。《左傳》雲「不樵樹」。《史記》云:「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注云:「樵,取薪。蘇,取草。」皆謂取草木為薪也。

棪,速其。(棪實似柰,赤可食。)

疏「棪,速其」。○釋曰:棪,一名速其。郭云:「棪實似柰,亦可食。」《山海經》云:「堂庭之山多棪木。」注云「子似柰,而赤可食」是也。

劉,劉杙。(劉子生山中,實如梨,酢甜,核堅,出交趾。)

疏「劉,劉杙」。○釋曰:劉,一名劉杙,其子可食。郭云:「劉子生山中,實如梨,酢甜,核堅,出交趾。」

櫰,槐大葉而黑。(槐樹葉大色黑者名為櫰。○櫰,苦回切。)

疏「櫰,槐大葉而黑」。○釋曰:櫰、槐一也。大葉而黑名櫰,不爾者即名槐。郭云:「槐樹葉大色黑者名為懷。」

守宮槐,葉晝聶宵炕。(槐葉晝日聶合而夜炕布者名為守宮槐。○聶,音輒。炕,籲郎切。)

疏「守宮」至「宵炕」。○釋曰:此亦槐也。聶,合也。炕,張也。言其葉晝合夜開者,別名守宮槐。郭云:「槐葉晝日聶合而夜炕布者名為守宮槐。」

槐,小葉曰榎。(槐當為楸。楸細葉者為榎。)大而皵,楸;(老乃皮粗皵者為楸。)小而皵,榎。(小而皮粗皵者為榎。《左傳》曰「使擇美榎」。)

疏「槐小」至「皵榎」。○釋曰:別楸榎之異也。楸之小葉者名榎。樊光云:「大者,老也,皵,措皮也,謂樹老而皮粗皵者為楸。小,少也,樹小而皮粗皵者為榎。」○注「《左傳》曰:『使擇美榎。』」○釋曰:案襄二年:「夏,齊薑薨。初,穆薑使擇美榎,以自為櫬與頌琴,季文子取以葬。」是其事也。

椅,梓。(即楸。○椅,於寄切。)

疏「椅,梓」。○釋曰:別二名也。郭云:「即楸」。《詩·鄘風》云:「椅桐梓漆。」陸機《疏》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為梓。梓實桐皮曰椅。則大類同而小別也。」

桋,赤栜。白者栜。(赤栜,樹葉細而岐銳,皮理錯戾,好叢生山中,中為車岡。白栜,葉員而岐,為大木。○栜,山厄切。)

疏「桋,赤白。白者栜」。○釋曰:栜,赤者名桋,白者名白栜。某氏曰:其色雖異,為名即同。郭云:「赤栜,樹葉細而岐銳,皮理錯戾,好叢生山中,中為車岡。白栜,葉員而岐,為大木」也。《詩·小雅》云:「隰有杞夷。」陸機《疏》云:「栜葉如柞,皮薄而白。其木理赤者為赤栜,一名桋,白者為栜。其木皆堅韌,今人以為車轂。」

終,牛棘。(即馬棘也。其剌粗而長。)

疏「終,牛棘」。○釋曰:終,一名牛棘。郭云:「即馬棘也。其剌粗而長。」謂棘之針剌粗長者,因名牛棘、馬棘也。

灌木,叢木。(《詩》曰:「集於灌木。」)

疏「灌木,叢木」。○釋曰:灌木者,即叢生之木也。下雲「木族生為灌」,郭雲「族,叢」也。是灌木為叢木也。《詩·周南》雲「黃鳥於飛,集於灌木」是也。

瘣木,苻婁。(謂木病尫傴癭腫無枝條。○瘣,胡罪切。)

疏「瘣木,苻婁」。○釋曰:某氏雲「《詩》云:「譬彼瘣木,疾用無枝。」苻婁,尫傴內疾瘣磊,故疾用無枝。郭云:「謂木病尫傴癭腫無枝條。」舍人「苻婁」屬下句,獨為異也。

蕡,藹。(樹實繁茂菴藹。)

疏「蕡,藹」。○釋曰:蕡,亦樹實名,又名藹。郭云:「樹實繁茂菴藹。」

枹,遒木,魁瘣。(謂樹木叢生,根枝節目盤結磈磊。○遒,徂由切。)

疏「枹,遒木,魁瘣」。○釋曰:木叢攢迫而生者名枹、遒木。魁瘣,讀若磈磊,謂根節盤結處也。郭云:「謂樹本叢生,根枝節目盤結磈磊。」

棫,白桵。(桵,小木,叢生有剌,實如耳璫,紫赤可啖。○棫,音域。桵,人隹切。)

疏「棫,白桵」。○釋曰:棫,一名白桵。郭云:「桵,小木叢生有剌,實如耳璫,紫赤可啖。」《詩·大雅》云:「芃芃棫樸。」陸機云:「《三蒼》說棫即柞也。其材理全白無赤心者為白桵。直理易破,可為櫝車輻,又可為矛戟矜。今人謂之白梂,或曰白柘。此二說不同,未知孰是。」

梨,山樆。(即今梨樹。○樆,音離。)

疏「梨,山樆」。○釋曰:梨生山中者名樆。郭云:「即今梨樹。」言其在山之名則曰樆,人植之曰梨。

桑辨有葚,梔。(辨,半也。○辨,音片。)

疏「桑辨有葚,梔」。○釋曰:《說文》云:「葚,桑實也。」郭云:「辨,半也。」舍人曰:「桑樹一半有葚,半無葚為梔。」

女桑,桋桑。(今俗呼桑樹小而條長者為女桑樹。)

疏「女桑,桋桑」。○釋曰:女桑,一名桋桑。郭云:「今俗呼桑樹小而條長者為女桑樹。」 《詩·豳風·七月》雲「猗彼女桑」是也。

榆,白。(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

疏「榆,白」。○釋曰:榆之皮色白名白。郭云:「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詩·陳風》雲「東門之」是也。


唐棣,栘。(似白楊,江東呼夫栘。○栘,音移。)

疏「唐棣,栘」。○釋曰:舍人曰:「唐棣,一名栘。」郭云:「似白楊,江東呼夫栘。」《詩·召南》云:「唐棣之華。」陸機《疏》云:「奧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車下李。所在山皆有。其華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如李子,可食。」

常棣,棣。(今山中有棣樹,子如櫻桃,可食。)

疏「常棣,棣」。○釋曰:舍人曰:「常棣,一名棣。」郭云:「今山中有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云:「常棣之華。」陸機《疏》云:「許慎曰『白棣樹也』。如李而小,子如櫻桃,正白,今官園種之。又有赤棣樹亦似白棣,葉如剌榆葉而微圓,子正赤,如鬱李而小,五月始熟。自關西、天水、隴西多有之。」

檟,苦荼。(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疏「檟,苦荼」。○釋曰:檟,一名苦荼。郭云:「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樕樸,心。(槲樕別名。)

疏「樕樸,心」。○釋曰:孫炎曰:「樸樕,一名心。」某氏曰:樸樕,槲樕也。有心能濕,江河間以作柱,是樸樕為木名也。故郭云:「槲樕別名。」《詩·召南》云:「林有樸樕。」此作樕樸,文雖倒,其實一也。或者傳寫誤。

榮,桐木。(即梧桐。)

疏「榮,桐木」。○釋曰:桐木,一名榮。郭云:「即梧桐。」與上「櫬、梧」一也。

棧木,幹木。(橿木也。江東呼木<角各>。)

疏「棧木,幹木」。○釋曰:棧木,一名幹木。郭云:「橿木也。江東呼木<角各>。」

檿桑,山桑。(似桑。材中作弓及車轅。)

疏「檿桑,山桑」。○釋曰:山桑,一名檿桑。郭云:「似桑。材中作弓及車轅。」《冬官·考工記》雲「弓人取幹「柘為上,檿桑次之」是也。

木自獘,柛。(獘,踣。)立死,椔。(不獘頓。)獘者,翳。(樹蔭翳覆地者。《詩》云:「其椔其翳。」)木相磨,槸。(樹枝相切磨。)棤,皵。(謂木皮甲錯。)梢,梢棹。(謂木無枝柯,梢棹長而殺者。○柛,音伸。翳,側吏切。棤,音錯。皵,音舄。梢,音朔。棹,音濁。)

疏「木自獘」至「梢,梢棹」。○釋曰:此別死、頓、相磨、皮甲抽擢之異名也。雲「 木」者,裛在下之稱也。自獘踣者名柛,立死不獘頓者名椔,枝葉蔽蔭覆地者名翳,木兩枝相切磨者名槸,木皮甲粗錯者名棤,亦名皵。木無枝柯,長而殺者名梢,一名梢棹。《小爾雅》曰:「拔根曰棹。」○注「《詩》云:『其椔其翳。』」○釋曰:《詩·大雅·皇矣》篇文也。毛傳云:「木立死曰菑,自斃為翳。」說者引李巡曰:「以死害生曰菑。」斃,死也。然則以立死之木妨他木長生,為木之害,故曰菑也。自斃者,生木自倒,枝葉覆地為陰翳,故曰翳也。《爾雅》直雲「斃者,《詩》傳以其非人斃之,故曰自斃。其文與此不同者,所見本異也。

樅,鬆葉柏身。(今大廟梁材用此木。《屍子》所謂「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樅」。○樅,七容切。)檜,柏葉鬆身。(《詩》曰:「檜楫鬆舟。」)

疏「樅鬆」至「鬆身」。○釋曰:此辨樅、檜之異名也。鬆葉柏身者名樅,柏葉鬆身者名檜。○ 注「今大」至「美樅」。○釋曰:雲「今大廟梁材用此木」者,以時驗而言也。注「《屍子》所謂」已下者,《綽子》篇文也。○注「《詩》曰:『檜楫鬆舟。』」○釋曰:《詩·鄘風·竹竿》篇文也。毛傳雲「楫所以擢舟是」也。

句如羽,喬。(樹枝曲卷似鳥毛羽。)下句曰朻,上句曰喬。如木楸曰喬,(楸樹性上竦。)如竹箭曰苞,(條竹性叢生。)如松柏曰茂,(枝葉婆娑。)如槐曰茂。(言扶疏茂盛。)

疏「句如」至「如槐曰茂」。○釋曰:此別木之曲直、叢生、茂盛之異名也。句,曲也。樹枝曲卷似鳥毛羽,名喬。樹枝下垂而曲,名朻。《詩·周南》雲「南有樛木」是也。本枝上竦而曲卷者,亦名喬。如木楸上竦者,亦曰喬。郭云:「楸樹性上竦。」《詩·周南》雲「南有喬木」是也。凡木如竹箭叢生者,曰苞。《禹貢》曰「草木漸包」是也。凡木枝葉婆娑者,曰茂。《詩·小雅》雲「如松柏之茂」是也。枝葉扶疏茂盛如槐者,亦曰茂。

祝,州木。髦,柔英。(皆未詳。)槐棘醜喬,(枝皆翹竦。)桑柳醜條,(阿那垂條。)椒榝醜莍,(莍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東亦呼莍。莍、榝似茱萸而小,赤色。○榝,音殺。)桃李醜核。(子中有核人。)

疏「槐棘」至「醜核」。○釋曰:此辨木之枝條、子實形狀之異。醜,類也。喬,高也。槐棘之類,枝皆喬竦。桑柳之類,皆阿那垂條。莍者,實之房也。椒、榝之類,實皆有莍彙自裹。李巡曰:「榝,茱萸也。」茱萸皆有房,故曰莍。莍,實也。郭云:「莍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東亦呼莍。榝似茱萸而小,赤色。」桃李之類,皆子中有核人。《曲禮》云:「其有核者,懷其核。」

瓜曰華之,桃曰膽之,棗李曰疐之,樝曰鑽之。(皆啖食治擇之名。樝似梨而酢澀,見《禮記》。○華,胡化切。疐,音帝。鑽,子官切。)

疏「瓜曰」至「鑽之」。○釋曰:此辨啖食治擇瓜果之名也。雲「瓜曰華之」者,此為國君削瓜之禮也。華,謂半破也。降於天子,故破而不四析也。亦橫斷之而巾以綌也。雲「桃曰膽之」者,桃多毛,拭治去毛,令色青滑如膽也。或曰:膽,謂苦桃有苦如膽者,擇去之。雲「棗李曰疐之」者,謂治棗李,皆去其疐。疐者,柢也。雲「樝曰鑽之」者,恐有蟲,故一一鑽看其蟲孔也。○注「皆啖」至「《禮記》」。○釋曰:雲「樝似梨而酢澀」者,案鄭注《禮記·內則》雲「柤梨之不臧者,今之所謂樝子者」是也。雲「見《禮記》」者,案《曲禮》云:「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為國君者華之,巾以綌。」又《內則》云:「棗曰新之,栗曰撰之,桃曰膽之,柤梨曰鑽之。」鄭注云:「皆治擇之名也。」文雖小異,大意則同。

小枝上繚為喬。(謂細枝翹繚上句者,名為喬木。○繚,音了。)

疏「小枝上繚為喬」。○釋曰:此即「上句曰喬」,嫌不了,故重出之。言小枝上竦翹繚者,名為喬木也。

無枝為檄。(檄棹直上。○檄,音亦。)

疏「無枝為檄」。○釋曰:此即上文「梢,梢棹」也。檄即棹也。謂木無枝,檄棹直上,長而殺者也。木族生為灌。(族,叢。)

疏「木族生為灌」。○釋曰:族,叢也。木叢生者為灌,即上「灌木,叢木」也。

卷九·釋蟲第十五

[編輯]

疏「釋蟲第十五」。○釋曰:案,《說文》蟲者,裸毛羽鱗介之總稱也。此篇廣釋諸蟲之名狀,故曰釋蟲。

螜,天螻。

[編輯]

(螻蛄也。《夏小正》曰:「螜則鳴。」○螜,音斛。)

疏「螜,天螻」。注「螻蛄也。《夏小正》曰:『螜則鳴。』」○釋曰:螜,一名天螻,一名碩鼠,即今之螻蛄也。《夏小正》者,《大戴禮》之篇名。以蟲、魚、草、木正十二月之節候,起於夏後氏,故曰《夏小正》。其三月雲「螜則鳴。螜,天螻」是也。

蜚,蠦蜰。

[編輯]

(蜰即負盤,臭蟲。○蜚,音費。蠦,音蘆。蜰,音肥。)

疏「蜚,蠦蜰」。注「蜰即負盤,臭蟲」。○釋曰:案《洪範五行傳》云:蜚,負蠜。夷狄之物,越之所生,其為蟲臭惡,南方濕氣之所生也。《本草》曰:蜚,厲蟲也。然則蜚是臭惡之蟲,害人之物,故《春秋左氏傳》曰:「有蜚,不為災,亦不書」也。《春秋》經傳皆云「有蜚」。則此蟲名蜚,一名蠦蜰。而舍人、李巡皆云「蜚蠦,一名蜰」,非也。此蟲一名負盤,《漢書》及《左傳》注多作「負蠜」者,以此下有「草蟲,負蠜」,故相涉誤耳。

螾𧊔,入耳。

[編輯]

(蚰蜒。○螾,音引。𧊔,音演。)

疏「螾𧊔,入耳」。注「蚰蜒」。○釋曰:此蟲象吳公,黃色而細長,呼為吐古。案《方言》云:「蚰蜒(由延二音),自關而東謂之螾𧍢,或謂之入耳,或謂之䗅𧕯(音麗)。趙魏之間或謂之蚨虶(扶於)。北燕謂之䖡蚭(䖡,奴六切。蚭,音尼)。」江東人呼蛩(音鞏)。今蚰蜒,喜入人耳者也。

蜩,螂蜩。

[編輯]

(《夏小正》傳曰:「螂蜩者,五彩具。」○蜩,音調。)螗蜩。(《夏小正》傳曰:「螗蜩者蝘。」俗呼為胡蟬,江南謂之螗𧋘,音夷。)蚻,蜻蜻。(如蟬而小。《方言》云:「有文者謂之螓。」《夏小正》曰:「鳴蚻,虎懸。」)蠽,茅蜩。(江東呼為茅截,似蟬而小,青色。○蚻,音劄。蠽,音節。)蝒,馬蜩。(蜩中最大者為馬蜩。),寒蜩。(寒螿也。似蟬而小,青赤。《月令》曰:「寒蟬鳴。」)蜓蚞,螇螰。(即蝭蟧也,一名蟪蛄。齊人呼螇螰。○蜓,音挺。蚞,音木。)

疏「蜩,螂蜩」至「螇螰」。○釋曰:此辨蟬之大小及方言不同之名也。雲「 蜩」者,目諸蜩也,「螂蜩五彩具」者也。螗蜩俗呼胡蟬,似蟬而小,鳴聲清亮者也。蚻,一名蜻蜻,如蟬而小,有文者也。蠽,一名茅蜩,似蟬而小,青色者也。蝒,一名馬蜩,一名馬蟬,蟬中最大者也。,一名寒蜩,又名寒螿,似蟬而小,青赤色者也。關東謂蟪蛄為蜓蚞,齊謂之螇螰也。○注「夏小」至「彩具」。○釋曰:在五月記時也。○注「夏小」至「音夷」。○釋曰:雲「螗蜩者蝘」者,亦在五月。舍人曰:「皆蟬也。」方語不同,三輔以西為蜩,梁宋以東謂蜩為蝘。陸機云:「螗,一名蝘虭。」《字林》虭或作嘹也。青徐人謂之螇螰。然則螗、蝘亦皆蟬也。《大雅· 蕩》篇雲「如蜩如螗」是也。○注「如蟬」至「虎縣」。○釋曰:舍人曰:「小蟬也,蜻蜻者。」案《方言》云:「蟬,楚謂之蜩,宋衛之間謂之螗蜩,陳鄭之間謂之螂蜩,秦晉之間謂之蟬,海岱之間謂之䗁。其小者謂之麥蚻,有文者謂之螓。」是也。《詩·碩人》云:「螓首蛾眉。」鄭云:「螓謂蜻蜻。」此蟲額廣而且方,故以比婦人之首也。某氏解此雲「鳴蚻蚻」者也。雲「 《夏小正》曰」者,在四月。彼云:「鳴蚻蚻者,虎縣也。鳴而後知之,故先鳴而後蚻。」是也。○注「《月令》曰:『寒蟬鳴。』」○釋曰:在七月。鄭注云:「寒蟬、寒蜩,謂也。」是。○ 注「即蝭」至「螇螰」。○釋曰:案《方言》云:「蛥蚗(音拆玦),齊謂之螇螰,楚謂之蟪蛄。」《楚辭》雲「蟪蛄鳴兮啾啾」是也。「或謂之蛉(音零)蛄,秦謂之蛥蚗。自關而東謂之虭蟧(貂料二音),或謂之蝭(音帝)蟧,或謂之蜓蚞」。然則亦皆蟬之別名耳。

蛣蜣,蜣螂。

[編輯]

(黑甲蟲,啖糞土。○蛣,起吉切。蜣,音羌。)

疏「蛣蜣,蜣螂」。○釋曰:蛣蜣,一名蜣螂。黑甲,翅在甲下,啖糞土,喜取糞作丸而轉之。《莊子》曰「蛣蜣之智,在於轉丸」是也。

蠍,蛣𧌑。

[編輯]

(木中蠹蟲。○蠍,音曷。𧌑,音屈。)疏「蠍,蛣𧌑」。○釋曰:木中蠹蟲。解在下。

蠰,齧桑。

[編輯]

(似天牛,角長,體有白點。喜齧桑樹,作孔入其中。江東呼為齧發。○蠰,音餉。)

疏「蠰,齧桑」。○釋曰:蠰,一名齧桑,江東呼齧發。形似天牛,長角,體有白點。喜齧桑樹,作孔入其中。因名雲「。

諸慮,奚相。(未詳。)

蜉蝣,渠略。

[編輯]

(似蛣蜣,身狹而長,有角,黃黑色。叢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蜉,音浮。蝣,音遊。)

疏「蜉蝣,渠略」。○釋曰:舍人曰:「蜉蝣,一名渠略。南陽以東曰蜉蝣,梁、宋之間曰渠略。」 郭云:「似蛣蜣,身狹而長,有角,黃色。叢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夏小正》曰:「蜉蝣,渠略也。朝生而莫死。」《詩·曹風》云:「蜉蝣之羽。」陸機《疏》云:「蜉蝣,方土語也,通謂之渠略。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陰雨時地中出。今人燒炙,啖之美如蟬也。」樊光謂之「糞中蠍蟲,隨陰雨時為之,朝生而夕死」。

蛂,蟥蛢。

[編輯]

(甲蟲也。大如虎豆,綠色,今江東呼黃蛢。音瓶。○蛂,步結切。蟥,音黃。)

疏「蛂,蟥蛢」。○釋曰:蛂,一名蟥蛢,甲蟲也。形大如虎豆,綠色。

[編輯]

,輿父,守瓜。(今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故曰守瓜。○蠸,音權。父,音甫。)

疏「蠸,輿父,守瓜」。○釋曰:蠸,輿父,一名守瓜。黃甲小蟲,喜食瓜葉,因名守瓜。

蝚,蛖螻。

[編輯]

(蛖螻,螻蛄類。○蝚,音柔。蛖,武江切。)

疏「蝚,蛖螻」。注「蛖螻,螻蛄類」。○釋曰:案《方言》云:「蛄諸謂之杜蛒(音格)。螻蛭謂之螻蛄(音窒),或謂之蟓蛉(象鈴二音)。南楚謂之杜狗,或謂之蛞螻。」然則此言蝚及蛖螻者,亦螻蛄之異名耳。

不蜩,王蚥。(未詳。)

===蛄䗐,強蝆。===(今米穀中蠹小黑蟲是也。建平人呼為蝆子,音羋姓。○䗐,音施。蝆,亡婢切。)

疏「蛄䗐,強蝆」。○釋曰:《方言》云:「蛄䗐謂之強蝆。」今米穀中小黑蠹蟲也。江東謂之䗐(音加),建平人呼蝆子。音楚姓羋之羋。

不過,蟷蠰。

[編輯]

(蟷蠰,螗螂別名。)其子蜱蛸。(一名䗚蟭,蟷蠰卵也。○蟷,於郎切。蠰,音相。蜱,音毗。蛸,音消。)

疏「不過,蟷蠰。其子碑蛸」。○釋曰:不過,一名蟷蠰,一名蟷螂,螵蛸母也。其子一名蜱蛸,一名䗚蟭,一名螵蛸,蟷蠰卵也。《方言》云:「譚魯以南謂之蟷蠰,三河之域謂之螳螂,燕趙之際謂之食厖,齊杞以東謂之馬穀,其子同名螵蛸也。」《月令》仲夏雲「螳螂生」是也。

蒺藜,蝍蛆。

[編輯]

(似蝗而大腹,長角,能食蛇腦。○蝍,音即。蛆,子餘切。)

疏「蒺藜,蝍蛆」。○釋曰:蒺藜,一名蝍蛆。《廣雅》雲「蝍蛆,蜈蚣也。」郭云:「似蝗而大腹,長角,能食蛇腦。」則非蜈蚣也。《莊子》雲「蝍蛆,甘帶」是也。

蝝,蝮蜪。

[編輯]

(蝗子未有翅者。《外傳》曰:「蟲舍蚳蝝。」○蝝,音緣。蝮,孚福切。蜪,音陶。)

疏「蝝,蝮蜪」。○釋曰:蝝,一名蝮蜪,蝗子未有翅者。《春秋》宣十五年「冬,蝝生」是也。○ 注「《外傳》曰:『蟲舍蚳蝝。』」○釋曰:此《魯語》裏革諫宣公之辭也。韋氏解曰:「蚳,螘子也,可以為醢。蝝,蝮蜪也,可食。舍,不取也。」

蟋蟀,蛩。

[編輯]

(今促織也。亦名青蛚。○蛩,音拱。)

疏「蟋蟀,蛩」。○釋曰:蟋蟀,一名蛩,今促織也。亦名青蛚。《詩·唐風》云:「蟋蟀在堂,歲聿其暮。」陸機《疏》云:「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一名蛩<共蟲>,一名蜣蛚。楚人謂之王孫,幽州人謂之趨織。裏語曰:『趨織鳴,賴婦驚』是也。」

蟼,蟆。

[編輯]

(蛙類。○蟼,音警。) 疏「蟼,蟆」。注「蛙類」。○釋曰:此自一種蝦蟆也。

蛝,馬䗃。

[編輯]

(馬蠲,蚐,俗呼馬𧏿。○蛝,音閑。䗃,音棧。)

疏「蛝,馬䗃」。○釋曰:蛝蟲,一名馬䗃,一名馬蠲、蚐,俗呼馬𧏿。《方言》云:「馬蚿(音弦),北燕謂之蛆蟝(音子餘切)。其大者謂之馬柚(音逐)。」是也。

蛗螽,蠜。(《詩》曰:「趯阜螽。」○蛗,音阜。螽,音終。)草螽,負蠜。(《詩》云:「喓喓草蟲。」謂常羊也。○蠜,音凡)。蜤螽,蜙蝑。(蜙䗥也,俗呼蝽𧑓。○蜤,音斯。蜙,音鬆。蝑,音胥。)蟿螽,螇蚸。(今俗呼似蜙䗥而細長、飛翅作聲者為螇蚸。○蟿,音契。蚸,音曆。)土螽,蠰谿。(似蝗而小,今謂之土𧎩。○蠰,音壤。)

疏「蛗螽」至「蠰谿」。○釋曰:蛗螽之族,厥類實煩,此辨之也。蛗螽,一名蠜。李巡曰:「蝗子也。」陸機《疏》云:「今人謂蝗子為螽子,兗州人謂之螣。」許慎云:「蝗,螽也。」蔡邕云:「螽,蝗也。」明是一物。草蟲,一名負蠜,一名常羊。陸機云:「小大長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又一名草蟲,《詩》雲「喓々草蟲,趯蛗螽」是也。蜤螽,《周南》作「螽斯」,《七月》作「斯螽」。雖字異文倒,其實一也。一名蜙蝑,一名蜙䗥,一名蝽𧑓。陸機云:「幽州人謂之舂箕。舂箕即舂黍,蝗類也。長而青,長角,長股,股鳴者也。或謂似蝗而小,班黑,其股似玳瑁,又五月中以兩股相切作聲,聞數十步者是也。」蟿螽,一名螇蚸,形似蜙䗥而細長、飛翅作聲者是也。土螽,一名蠰谿,今謂之土𧎩。江南呼虴蛨,又名虴蜢,形似蝗而小,善跳者是也。○注「《詩》云:『喓喓草蟲,趯蛗螽。』」○釋曰:《召南·草蟲》篇文也。

螼蚓,蜸蠶。(即蜿蟺也,江東呼寒蚓。○螼,蜣引切。蜸,苦顯切。蠶,他典切。)

疏「螼蚓,蜸蠶」。○釋曰:螼蚓,一名蜸蠶,即蜿蟺也。《廣雅》云:「蜿蟺,蚯蚓也。」《月令》四月「蚯蚓出」,十一月「蚯蚓結」是也。江東呼寒蚓。郭云:「蚯蚓,土精,無心之蟲,與蛗螽交者也。」

莫貈,螳螂,蛑。(螳螂,有斧蟲,江東呼石螂。孫叔然以《方言》說此,義亦不了。○貈,音鶴。蛑,音謀。)

疏「莫貈,螳螂,蛑」。○釋曰:莫貈,一名螳螂,一名蛑,即上「不過」也。捕蟬而食,有臂若斧,奮之當軼不避。《莊子》雲「猶螳螂之怒臂以當車軼」是也。江東呼為石螂,又名齕肱。○注「孫叔然以《方言》說此,義亦不了」。○釋曰:《方言》云:「螳螂謂之髦,或謂之町,或謂之羋羋。」孫炎取此《方言》之文以虰上屬為說。案《說文》以虰蛵、負勞為一,則《方言》之說既失其指,孫氏引之為說,是亦不了也。

虰蛵,負勞。(或曰即蜻蛉也,江東呼狐梨。所未聞。○虰,音丁。蛵,音馨。)

疏「虰蛵,負勞」。○釋曰:即蜻蛉,六足四翼蟲也。一名虰蛵,一名負勞,江東呼狐梨。《方言》云:「蜻蛉謂之蝍蛉。」淮南人又呼䗧𧉅(音康尹)。《字林》云:「一名桑根。」陶注《本草》雲「一名蜻蜓」是也。○注「或曰」至「未聞」。○釋曰:雲「所未聞」者,雖有或人之說,但經典未聞所出,示其無質,故云「所未聞」。

蜭,毛蠹。(即蛓。○蜭,戶感切。)

疏「蜭,毛蠹」。○釋曰:蜭,一名毛蠹,即蛓也。《說文》云:「蛓,毛蟲。」今俗呼為毛蛓,有毒,螫人。《楚辭》雲「蛓緣兮我裳」是也。

蟔,蛅蟴。(蛓屬也。今青州人呼蛓為蛅蟴。孫叔然雲「八角螫蟲」,失之。○蟔,音墨。蟴,音斯。)

疏「蟔,蛅蟴」。○釋曰:蟔,一名蛅蟴,即蛓類也。青州人呼蛅蟴。○注「孫叔然雲「『八角螫蟲』,失之」。○釋曰:此即毛蟲,何止八角?故云「失之」。螫猶蠚也。《字林》云:「蟲行毒也。」

蟠,鼠負。(甕器底蟲。○蟠,音煩。)

疏「蟠,鼠負」。○釋曰:此與下「蛜威,委黍」是一。故下注「委黍」 云:「舊說鼠婦別名。」則此蟲一名蟠,一名鼠負。負或作𧌈。《本草》作婦,一名蛜威,一名委黍也。陸機云:「在壁根下、甕器底土中生,似白魚者是也。」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負之。」然與鼠𧌈及鼠婦則似乖。《詩·東山》雲「伊威在室」是也。

蟫,白魚。(衣書中蟲,一名蛃魚。○蟫,音淫。)

疏「蟫,白魚」。○釋曰:此衣書中蟲也,一名蟫,一名白魚,一名蛃魚。《本草》謂之「衣魚」是也。蛾,羅。(蠶蛾。○蛾,音娥。)

疏「蛾,羅」。○釋曰:此即蠶蛹所變者也。《說文》云:「蛾,羅也」是。

螒,天雞。(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螒,音汗。)

疏「螒,天雞」。○釋曰:此黑身、赤頭小蟲也。一名螒,一名天雞,一名莎雞,又曰樗雞。李巡曰:「一名酸雞。」《詩·豳風·七月》云:「六月莎雞振羽。」陸機《疏》云:「如蝗而班色,毛翅數重,其翅正赤,六月中飛而振羽,索索作聲。幽州人謂之蒲錯是也。」

傅,負版。(未詳。)強,蚚。(即強醜捋。○蚚,音祈。)

疏「強,蚚」。○釋曰:強,蟲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蓋蠅類。

蛶,螪何。(未詳。)螝,蛹。(蠶蛹。○蛶,音劣。螪,音商。螝,音龜。)

疏「螝,蛹」。○釋曰:即蠶所變者,一名螝,又名蛹也。

蜆,縊女。(小黑蟲,赤頭,喜自經死,故曰縊女。○蜆,音演。)

疏「蜆,縊女」。○釋曰:蜆,小黑蟲也。赤頭,喜自縊,故又名縊女。《說文》雲「蛻為蝶」 是也。○注「喜自經死」。○釋曰:經即縊也。《晉語》申生使猛足辭於狐突,乃雉經於新城廟。僖四年《左氏傳》云:「 十二月戊申,縊於新城。」是謂縊為經也。

蚍蜉,大螘。(俗呼為馬蚍蜉。)小者螘。(齊人呼蟻蟻蛘。)蠪,朾螘。(赤駮蚍蜉。)𧕈,飛螘。(有翅。)其子蚳。(蚳,蟻卵。《周禮》曰:「蜃蚳醬。」○螘,魚綺切。蠪,音聾。朾,直耕切。𧕈,音尉。蚳,音池。)

疏「蚍蜉」至「子蚳」。○釋曰:此辨眾螘及其子名也。螘,通名也。其大者,別名蚍蜉,俗呼馬蚍蜉。小者即名螘,齊人呼蟻蛘。《方言》云:「蚍蜉,齊魯之間謂之玄蚼蟓(駒、養二音),西南梁益之間謂之玄蚼,燕謂之蛾蛘(蟻、養二音),其場謂之坻,或謂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駁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飛者名𧕈,即飛螘也。其子在卵者名蚳,可以作醢。○ 注「《周禮》曰:『蜃蚳醬。』」○釋曰:案《周禮·醢人》職曰:「饋食之豆,蜃蚳醢。」醢則醬之有肉者,故此雲「醬也。

次蟗,䵹鼄。䵹鼄,鼄蝥。(今江東呼蝃蝥,音掇。○蟗,音秋。䵹,音知。鼄,音誅。蝥,音謀。)土䵹鼄。(在地中布網者。)草䵹鼄。(絡幕草上者。)

疏「次蟗」至「草䵹鼄」。○釋曰:此辨䵹鼄方言及在土、在草之名也。次蟗,即䵹鼄別名也。又一名鼄蝥,今江東呼蝃蝥。《說文》謂之蠿蝥,作罔鼄蝥也。《方言》云:「自關而西、秦晉之間謂之鼄蟊。自關而東、趙魏之郊謂之䵹鼄。或謂之蠾𧍳(燭、臾二音)。」「北燕朝鮮洌水之間謂之蝳蜍(毒、餘二音)。」郭又云:「齊人又呼社公,亦言罔公。」其在地中布網者名土䵹鼄。其作網絡幕草上者名草䵹鼄也。

土蜂(今江東呼大蜂在地中作房者為土蜂,啖其子,即馬蜂,今荊巴間呼為蟺,音憚。)木蜂。(似土蜂而小,在樹上作房,江東亦呼為木蜂,又食其子。○蜂,音蜂。)

疏「土蜂。木蜂」。○釋曰:此辨蜂在土、在木之異也。《說文》云:「蜂,飛蟲,螫人者。」其形大,在地中作房而啖其子者,名士蜂,又名馬蜂。今荊巴間呼為蟺。其形差小,在樹上作房者,名木蜂,亦食其子。○注「音憚」。○釋曰:嫌讀為蛩蟺之蟺,故音之。

蟦,蠐螬。(在糞土中。)蝤蠐,蠍。(在木中。今雖通名為蠍,所在異。○蟦,音費。蝤,音囚。)

疏「蟦,蠐螬。蝤蠐,蠍」。○釋曰:此辨蠍在土、在木之異名也。其在糞土中者,名蟦蠐,又名蠐螬。其在木中者,《方言》云:「關東謂之蝤蠐,梁益之間謂之蠍。」上文「蠍,蛣𧌑」,郭雲「木中蠹」。下文「蠍,桑蠹」,郭雲「即蛣𧌑」。然則蟦蠐也,蠐螬也,蝤蠐也,蛣𧌑也,桑蠹也,蠍也,一蟲而六名也。以在木中白而長,故詩人以比婦人之頸。《碩人》雲「領如蝤蠐」是也。

蛜威,委黍。(舊說鼠𧌈別名。然所未詳。○蛜,音伊。)蟰蛸,長踦。(小蜘蛛長腳者,俗呼為喜子。○蟰,音簫。蛸,所交切。踦,巨綺切。)

疏「蟰蛸,長踦」。○釋曰:此小蜘蛛長腳者,一名蟰蛸,一名長踦,俗呼為喜子。《詩·東山》云:「蟰蛸在戶。」陸機《疏》云:「一名長腳,荊州、河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幽州人謂之親客。亦如蜘蛛為羅罔居之。」是也。

蛭蝚,至掌。(未詳。)國貉,蟲蠁。(今呼蛹蟲為蠁。《廣雅》云:「士蛹,蠁蟲。」○蛭,音直反。)

疏「國貉,蟲蠁」。○釋曰:此蛹蟲也,今俗呼為蠁,一名國貉,一名蟲蠁。《說文》云:「知聲蟲也。」《廣雅》雲「上蛹,蠁蟲」是也。蠖,蚇蠖。(今蝍𧑙。○蠖,於郭切。蚇,音尺。)

疏「蠖,蚇蠖」。○釋曰:蠖,一名蚇蠖。郭云:「今蝍𧑙。」《方言》云:「蠀𧑙謂之蚇蠖(音即踧)。」郭云:「又呼步屈。」《說文》云:「蠖,屈伸蟲也。」 《易·係辭》雲「尺蠖之屈,以求信」者,是也。

果臝,蒲盧。(即細腰蜂也,俗呼為蠮螉。)螟蛉,桑蟲。(俗謂之桑蟃,亦曰戎女。○螟,音冥。蛉,音令。)

疏「果臝,蒲盧。螟蛉,桑蟲」。○釋曰:案《詩·小雅· 小宛》云:「螟蛉有子,果臝負之。」果臝,一名蒲盧,即細腰蜂也,俗呼為蠮螉。《方言》云:「蜂,燕趙之間謂之蠓螉。其小者謂之蠮螉。」鄭注《中庸》以「蒲盧」為「土蜂」。《說文》云:「細要土蜂也,天地之性,細要純雄無子。」螟蛉,一名桑蟲,一名桑蟃,一名戎女。陸機云:「螟蛉者,桑上小青蟲也,似步屈,其色青而細小,或在草萊上。蜾臝,土蜂也,似蜂而小腰,取桑蟲負之於木空中,七日而化為子。」《法言》云:「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臝,祝之曰:類我類我,久則肖之。」是也。

蠍,桑蠹。(即蛣𧌑。)熒火,即炤。(夜飛,腹下有火。○炤,音照。)

疏「螢火,即炤」。○釋曰:熒火,一名即炤。夜飛,腹下有火蟲也。《本草》又名夜光,一名熠燿。《月令》季夏「腐草為熒」。腐草此時得暑濕之氣,故為熒。至秋而天沈陰,數雨,熒火夜飛之時也。《詩·東山》雲「熠燿宵行」是也。

密肌,繼英。(未詳。)蚅,烏蠋。(大蟲,如指,似蠶,見《韓子》。)

疏「阨,烏蠋」。○釋曰:蚅,一名烏蠋,形似蠶而大如指。《詩·大雅· 韓奕》云:「鞗革金厄。」毛亦云:「厄,烏蠋」也。○注「似蠶,見《韓子》」。○釋曰:案《韓子·內儲說上》七術其三日「信賞盡能」。云:「鱣似蛇,蠶似蠋。人見蛇則驚駭,見蠋則毛起。然而婦人拾蠶,而漁者握鱣,利之所在,則忘其所惡,皆為孟賁。」是其事也。

蠓,蠛蠓。(小蟲,似蚋,喜亂飛。○蠓,莫孔切。蠛,亡結切。)

疏「蠓,蠛蠓」。○釋曰:小蟲似蚋亂飛者也,名蠓,又名蠛蠓。《列子》雲「生「朽壤之上,因雨而生,得陽而死」。一名醯雞。《莊子》云:孔子與老聃語。「出告顏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郭象雲「醯雞者,甕中蠛蠓」是也。

王,蛈蝪。(即螲蟷,似蜘蛛。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蝪。○蛈,大結切。蝪,音湯。)

疏「王,蛈蝪」。○釋曰:此蜘蛛之一種也,一名螲蟷。穴居布罔,穴口有蓋,河北人呼蛈蝪者是也。

蟓,桑繭。(食桑葉作繭者,即今蠶。)雔由,樗繭,(食樗葉。○蟓,音象。雔,音讎。)棘繭,(食棘葉。)欒繭。(食欒葉。)蚢,蕭繭。(食桑葉者,皆蠶類。○蚢,音杭。)

疏「蟓桑」至「蕭繭」。○釋曰:此皆蠶類作繭者,因所食葉異而異其名也。食桑葉作繭者名蟓,即今蠶也。食樗葉、棘葉、欒葉者,名雔由。食蕭葉作繭者名蚢。

翥醜鏬,(剖母背而生。)螽醜奮,(好奮迅作聲。○翥,者庶切。鏬,呼暇切。)強醜捋,(以腳自摩捋。)蜂醜螸,(垂其腴。○螸,音俞。)蠅醜扇。(好搖翅。)

疏「翥醜」至「醜扇」。○釋曰:此辨蟲屬所生及所好之狀不同者也。翥,飛也。醜,類也。蟲類能飛翥者謂蟬屬,皆剖坼母背以為孔罅而生。螽蝗之類好奮迅作聲而飛,強坼之類好以腳自摩捋,蜂類好垂其腴以休息。《說文》云:「螸,垂腴也。」腴即腹下也。青蠅之類好搖翅自扇。

食苗心,螟。食葉,蟘。食節,賊。食根,蟊。(分別蟲啖食禾所在之名耳,皆見《詩》。○蟘,音特。蟊,音謀。)

疏「食苗」至「根蟊」。○釋曰:此分別蟲啖食禾所在之名也。李巡云:「食禾心為螟,言其奸,螟螟難知也。食禾葉者言假貸無厭,故曰蟘也。食禾節者言貪狼,故曰賊也。食禾根者言其稅取萬民財貨,故云「蟊也。」孫炎曰:「皆政貪所致,因以為名也。」郭璞直以蟲食所在為名。而李巡、孫炎並因託惡政,則災由政起。雖以食所在為名,而所在之名緣政所致,理為兼通也。陸機《疏》云:「螟似子方而頭不赤。螣,蝗也。賊似桃李中蠹,赤頭,身長而細耳。或說雲「『蟊,螻蛄也,食苗根為人患』。許慎云:『吏冥冥犯法即生螟,吏乞貸則生蟘,吏抵冒取民財則生蟊。』舊說云:『螟螣、蟊賊一種蟲也。』如言寇賊奸宄,內外言之爾。故犍為文學曰:『此四種蟲皆蝗也。』實不同,故分別釋之。」○注「皆見《詩》」。○釋曰:《詩·小雅·大田》云:「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是也。

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疏「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釋曰:此對文爾,散文則無足亦曰蟲。《月令》春日「其蟲鱗」。鄭注云「龍蛇之屬」是也。

卷九·釋魚第十六

[編輯]

疏「釋魚第十六」。○釋曰:案《說文》云:「魚,水蟲也。」此第釋其見於經傳者,是以不盡載魚名。至於龜、蛇、貝、鱉之類,以其皆有鱗甲,亦魚之類,故總曰釋魚也。

[編輯]

(今赤鯉魚。)

疏「鯉」。○釋曰:今赤鯉魚也。《詩》云:「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是也。

[編輯]

(鱣,大魚。似鱏而短,鼻口在頷下,體有邪行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今江東呼為黃魚。○鱣,張連切。)

疏「鱣」。○釋曰:鱣,郭義具注。陸機云:「鱣,出江海,三月中從河下頭來上。鱣,身形似龍,銳頭,口在頷下,背上腹下皆有甲,縱廣四五尺。今於盟津東石磧上釣取之。大者千餘斤。可蒸為𦞦,又可為鮓,魚子可為醬。」《詩·衛風·碩人》雲「鱣鮪發發」是也。

[編輯]

(今鰋額白魚。○鰋,音偃。)

疏「鰋」。○釋曰:注云:「今鰋額白魚。」郭以目驗言之也。《詩·頌》雲「鰷鱨鰋鯉」是也。

[編輯]

(別名鯷。江東通呼鯰為鮧。)

疏「鯰」。○釋曰:郭氏云:「別名鯷。江東通呼鯰為鮧。」案,此經鯉。鱣、鰋、鯰,舍人曰:「鯉一名鱣。」孫炎曰:「鰋一名鯰。」則是舍人以鯉、鱣為一魚。孫炎以鰋、鯰為一魚。郭氏以為四魚者,如陸機之言。又以今語驗之,則鯉、鮪、鱣、鮥,皆異魚也,故郭氏雲「。先儒及《毛詩訓傳》皆謂此魚有兩名,今此魚種類、形狀有殊,無緣強合之為一物,是郭氏所以異也。

[編輯]

(鮦也。)

疏「鱧」。注「鮦也」。○釋曰:今䱰魚也。鮦與䱰,音義同。《詩·小雅》云:「魚麗於罶,魴鱧。」是也。

[編輯]

(今鯶魚,似鱒而大。○鯇,華板切。)

疏「鯇」。注「今鯶魚,似鱒而大」。○釋曰:舍人云:「鱧,一名鯇。」郭氏所不取也。

鯊,鮀。

[編輯]

(今吹沙小魚,體員而有點文。○鮀,音紘。)

疏「鯊,鮀」。○釋曰:鯊,一名鮀。《詩·小雅》云:「魚麗於罶,鱨鯊。」陸機云:「魚狹而小,常張口吹沙。」故郭氏云:「今吹沙小魚也。」

鮂,黑鰦。

[編輯]

(即白鯈魚,江東呼為鮂。○鮂,音囚。鰦音茲。)

疏「鮂,黑鰦」。○釋曰:鮂,一名黑鰦。郭雲「即白鯈,江東呼為鮂」者,以時驗而言之也。《詩·頌》曰「鰷鱨鰋鯉」是也。

鰼,鰌。

[編輯]

(今泥鰌。○鰼,音習。鰌,音秋。)

疏「鰼,鰌」。○釋曰:鰼,一名鰌,即今泥鰌也。穴於泥中,因以名雲「。

鰹,大鮦;小者鮵。

[編輯]

(今青州呼小鱺為鮵。○鰹,音堅。鮦,音同。鮵,音奪。)

疏「鰹,大鮦;小者,鮵」。○釋曰:此即上文「鱧」也,其大者名鰹,小者名鮵。故注云:「今青州呼小鱺為鮵。」鱺與鱧,音義同。

魾,大鱯,小者鮡。

[編輯]

(鱯,似鯰而大,白色。○魾,音皮。鱯,音畫。鮡,音兆。)

疏「魾,大鱯,小者鮡」。○釋曰:鱯,魚名。似鯰而大,白色。鱯之大者別名魾,小者別名鮡也。

鰝,大鰕。

[編輯]

(鰕大者出海中,長二三丈,須長數尺。今青州呼鰕魚為鰝,音酆鄗。○鰕,音霞。)

疏「鰝,大鰕」。○釋曰:鰕之大者長二三丈,須長數尺。若此之類者,名鰝。

鯤,魚子。

[編輯]

(凡魚之子總名鯤。)

疏「鯤,魚子」。○釋曰:凡魚之子總名鯤。《詩》云:「其魚魴鰥。」鄭云:「鰥,魚子。」鯤、鰥字異,蓋古字通用也。《魯語》云:「宣公夏濫於泗淵,裏革斷其罟而棄之,曰:『魚禁鯤鱬,鳥翼鷇卵,蕃庶物也。』」是亦以鯤為魚子也。

鱀,是鱁。

[編輯]

(鱀,䱜屬也。體似鱏,尾如䱡魚,大腹,喙小鮵而長,齒羅生,上下相銜,鼻在額上,能作聲,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細魚。大者長丈餘,江中多有之。○鱀,音忌。)

疏「鱀䱜」至注「有之」。○釋曰:鱀,一名是鱁,䱜之屬也。雲「體似鱏」者,《字林》云:「鰾,長鼻魚也,重千斤。」傳曰「伯牙鼓琴,鱏魚出聽」是也。鱀魚之體似之也。雲「尾如䱡魚」者,《說文》云:「䱡,魚名,出樂浪潘國。一曰,䱡魚,出江東,有兩乳。」今鱀魚之尾如䱡魚,故云「尾如䱡魚」也。雲「大腹」以下者,時驗而言也。

鱦,小魚。

[編輯]

(《家語》曰:「其小者鱦魚也。」今江東亦呼魚子未成者為鱦。音繩。)

疏注「《家語》曰:『其小者鱦魚也。』」○釋曰:案《家語》宓子賤為單父宰,孔子使巫馬期往觀政焉。期陰免衣弊裘入界,見魰者得魚輒舍之,期問焉。曰:「凡䰻者為得魚也,何以得魚卻舍之?」曰:「魚之大者名為鱄鱨,吾大夫愛之。其小者名為鱦,吾大夫欲長之。是以得二者輒舍之。」是也。引之證鱦是小魚之名也。

鮥,鮛鮪。

[編輯]

(鮪,鱣屬也。大者名王鮪,小者名鮛鮪。今宜都郡自京門以上江中通出鱏鱣之魚,有一魚狀似鱣而小,建平人呼鮥子,即此魚也。音洛。○鮛,音叔。鮪,音偉。)

疏「鮥,鮛鮪」。○釋曰:郭義具注。陸機云:「鮪魚,形似鱣而青黑,頭小而尖,似鐵兜鍪,口亦在頷下,其甲可以摩薑,大者不過七八尺,益州人謂之鱣鮪。大者為王鮪,小者名鮛鮪,一名鮥。肉色白,味不如鱣也。今東萊遼東人謂之尉魚,或謂之仲明。仲明者,樂浪尉也,溺死海中化為此魚。」又曰:「河南鞏縣東北崖上,山腹有穴。舊說雲「此穴與江湖通,鮪從此穴而來,北入河西上龍門,入漆沮。故張衡賦云:『王鮪岫居』,山穴為岫。謂此穴也。」《月令》季春「薦鮪於寢廟」。《天官·惇人》「春獻王鮪」是也。

鯦,當魱。

[編輯]

(海魚也。似鯿而大鱗,肥美多鯁,今江東呼其最大長三尺者為當魱。音胡。○鯦,俱救切。)

疏「鯦,當魱」。○釋曰:鯦,一名當魱,海魚也。○注「海魚」至「音胡」。○釋曰:雲「似鯿而大鱗」者,案,鯿似魴而大,腹細而長,今鯦魚似之,但鱗大耳。雲「肥美」以下者,以時驗而知也。

鮤,鱴刀。

[編輯]

(今之鮆魚也,亦呼為魛魚。○鮤,音列。鱴,音滅。)

疏「鮤,鱴刀」。○釋曰:鮤,一名鱴刀。郭氏云:「今之鮆魚也。」《說文》云:「鮆,飲而不食,刀魚也。九江有之。」亦呼為魴魚。是則此魚一名鮤魚,一名鱴刀,一名魛魚,一名鮆魚也。

鱊鮬,鱖鯞。

[編輯]

(小魚也。似鮒子而黑,俗呼為魚婢,江東呼為妾魚。○鱊,音聿。鮬,音步。鱖,音厥。鯞,章酉切。)

疏「鱊鮬,鱖鯞」。○釋曰:郭云:「小魚也,似鮒子而黑。」《廣雅》云:「鮒,鰿也。」此魚似其小者,故云「似鮒子而黑」,色為異也。江東呼為妾魚。《說文》云:鯜魚「出樂浪潘國」是也。

魚有力者,鰴。

[編輯]

(強大有力。○鰴,音暉。)

疏「魚有力者,鰴」。○釋曰:凡魚之強大多力異於群輩者,名鰴。

魵,鰕。

[編輯]

(出穢邪頭國,見呂氏《字林》。○魵,音墳。)

疏「魵,鰕」。○釋曰:魵魚,一名鰕。郭云:「出穢邪頭國,見呂氏《字林》。」案《說文》亦云「。

鮅,鱒。

[編輯]

(似鯶子,赤眼。○鮅,音必。鱒,才損切。)

疏「鮅,鱒」。○釋曰:鮅,一名鱒。《詩》云:「九罭之魚,鱒魴。」陸機云:「鱒似鯶魚而鱗細於鯶,赤眼是也。」

魴,魾。

[編輯]

(江東呼魴魚為鯿,一名魾。音毗。○魴,音房。)

疏「魴,魾」。○釋曰:魴,一名魾,江東呼為鯿。《詩》云:「其魚魴鰥。」陸機云:「魴,今伊洛濟潁魴魚也。廣而薄肥,恬而少肉,細鱗,魚之美者。遼東梁水魴,特肥而厚,尤美於中國魴。故其鄉語曰『居就糧,梁水魴』是也。」

鯬,鯠。

[編輯]

(未詳。)

蜎,蠉。

[編輯]

(井中小蛣蟩,赤蟲,一名孑孓,《廣雅》雲「。○鯬,音黎。鯠,音來。蜎,狂袞切。蠉,香完切。)

疏「蜎,蠉」。○釋曰:井中小赤蟲也。一名蜎,一名蠉,又名蛣蟩,又一名孑孓。《廣雅》云:「孑孓,蜎」是也。

蛭,蟣。

[編輯]

(今江東呼水中蛭蟲入人肉者為蟣。○蟣,音祈。)

疏「蛭,蟣」。○釋曰:此水中蟲,喜入人肉者,江東呼為蟣。《本草》謂之「水蛭」。一名馬蜞,一名馬耆,即楚王食寒菹得而吞之,能去結積者,是也。

科鬥,活東。

[編輯]

(蝦蟆子。)

疏「科鬥,活東」。○釋曰:郭云:「蝦蟆子。」此蟲一名科鬥,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似之。故孔安國云:「皆科鬥文字。」是也。

魁陸。

[編輯]

(《本草》云:「魁,狀如海蛤,圓而厚,外有理縱橫。即今之蚶也。」)

疏「魁陸」。○釋曰:即魁蛤也,見《本草》。○注「《本草》」至「蚶也」。○釋曰:案《本草》蟲魚部,「魁蛤,一名魁陸,生東海。正圓,兩頭空,表有文」。陶隱居注云:「 形似魴王(音狂),小狹長,外有縱橫文理,雲「是老蝙蝠化為者。」是也。雲「即今之蚶也」者,案,字書云:「蚶,蛤也。出會稽,可食。」是也。然則又一名蚶也。

蜪蚅。

[編輯]

(未詳。)

鼁<酋黽>,蟾諸。

[編輯]

(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在水者黽。(耿黽也。似青蛙,大腹,一名土鴨。○鼁,音去。<酋黽>,音秋。蟾,音占。黽,音猛。)

疏「鼁<酋黽>,蟾諸。在水者黽」。○釋曰:此有多種,鼁<酋黽>,一名蟾諸。郭云:「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然蟾諸非蝦蟆,但相似耳。案《本草》「蝦蟆」陶注云:「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也。」蟾諸亦類此。《枹樸子》曰:蟾諸壽三千歲者,「頭上有角,頷下有丹書八字」。《玄中記》云:「蟾諸頭生角者,食之壽千歲。」是也。其居水者名黽,一名耿黽,一名土鴨。狀似青蛙而腹大為異。陶注《本草》云:「大而青脊者,俗名土鴨,其鳴甚壯。」即此黽也。陶又雲「一種小形善鳴」喚名為鼁者,即郭雲「青蛙」者也。

蜌,螷。

[編輯]

(今江東呼蚌長而狹者為螷。○蜌,音陛。螷,蒲猛切。)

疏「蜌,螷」。○釋曰:蜌,一名螷,蚌屬也。《說文》云:「脩為螷,圓為𧑐。」郭云:「今江東呼蚌長而狹者為螷。」其肉可為醢,《周禮·醢人》掌饋食之豆雲「脾析螷醢」 是也。

蚌,含漿。

[編輯]

(蚌,即蜃也。)

疏「蚌,含漿」。○釋曰:《說文》云:「蜃屬。」郭云:「即蜃也。」謂老產珠者也。一名蚌,一名含漿,《周禮》謂之貍物。

鱉三足,能。龜三足,賁。

[編輯]

(《山海經》曰:從山多三足鱉,大苦山多三足龜。今吳興郡陽羨縣君山上有池,池中出三足鱉,又有六眼龜。)

疏「鱉三足,能。龜三足,賁」。○釋曰:鱉、龜皆四足,三足者異,故異其名。鱉之三足者名能,龜之三足者名賁也。○ 注「《山海》」至「六眼」。○釋曰:案《中山經》云:遊戲山東南二十里,曰從山,從水出其上,潛其下,其中多三足鱉。食之無蟲疾。是從山多三足鱉也。又云:放皋山東五十七裏,曰大苦山。陽狂水出焉,西南注伊水中,多三足龜。食者無大疾,可以已腫。是大苦山多三足龜也。雲「吳興郡」以下者,以時驗而言也。

蚹蠃,螔蝓。

[編輯]

(即蝸牛也。○蚹,音附。蠃,音羅。螔,音移。蝓,音俞。)

疏「蚹蠃,螔蝓」。○釋曰:蚹蠃,一名螔蝓。郭云:「即蝸牛也。」案《本草》「蝸牛」陶注云:「生山中及人家。頭形似蛄蝓,但背負殼爾。」海邊又一種正相似,以火炙殼便走出,食之,益顏色,名寄居。亦可作醢。《周禮》饋食之豆「葵菹蠃醢」是也。

蠃,小者蜬。

[編輯]

(螺大者如鬥,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為酒杯。○蜬,音含。)

疏蠃與螺音義同。其小者名蜬。

螖蠌,小者蟧。

[編輯]

(螺屬,見《埤蒼》。或曰即彭螖也,似蟹而小。音滑。○蠌,音澤。蟧,音勞。)

疏「螖蠌,小者蟧」。○釋曰:螖,即彭螖也。似蟹而小,一名蠌。其小者別名蟧。案《埤蒼》即雲「螺屬」。郭氏兩從之。

蜃,小者珧。

[編輯]

(珧,玉珧。即小蚌。○珧,音遙。)

疏「蜃,小者珧」。○釋曰:蜃,大蛤也。《月令》云:孟冬之月,「雉入大水為蜃」。其小者名珧,一名玉珧,可飾佩刀削。《詩傳》雲「天子玉奉而珧必」是也。《山海經》:嶧皋山,皋水出焉,東注激女水,其中多蜃珧。

[編輯]

龜,俯者靈,(行頭低。)仰者謝,(行頭仰。)前弇諸果,(字前長。)後弇諸獵,(申後長。)左倪不類,(行頭左庳,今江東所謂左食者,以甲卜審。)右倪不若。(行頭右庳,為右食,甲形皆爾。○倪,醜計切。)

疏「龜俯」至「不若」。○釋曰:此辨龜之俯仰、前後、左右,其形不同,其名亦異也。雲「龜」者,目諸龜也。雲「龜,俯者靈」者,謂行時頭低。《周禮》「天龜曰靈屬」是也。雲「仰者謝」者,謂行時頭仰。《周禮》「地龜曰繹屬」是也。雲「前弇諸果」者,諸,辭也。謂甲前長弇覆者名果。《周禮》「東龜曰果屬」是也。雲「後弇諸獵」 者,諸,亦辭也。謂甲後長弇覆者名獵。《周禮》「南龜曰獵屬」是也。雲「左倪不類」者,倪,庳也。不,發聲也。謂行時頭左邊庳下者名類。《周禮》「西龜曰雷屬」是也。雲「右倪不若」者,不,亦發聲也。謂行時頭右邊庳下者名若。《周禮》「北龜曰若屬」是也。《周禮》又云:「各以其方之色與其體辨之。」鄭注云:「屬,言非一也。色,謂天龜玄,地龜黃,東龜青,西龜白,南龜赤,北龜黑。俯者靈,仰者繹,前弇果,後弇獵,左倪雷,右倪若,是其體也。東龜、南龜長前後,在陽,象經也。西龜、北龜長左右,在陰,象緯也。天龜俯,地龜仰,東龜前,南龜卻,西龜左,北龜右,各從其耦也。」是《周禮》先有成文,故此釋之。鄭取此文為說,其言正同。惟繹與謝,雷與類小異耳,其義亦同。○注「行頭」至「卜審」。○釋曰:案,賈公彥說《周禮》以倪為睥睨,則左倪右倪是左顧右顧也。郭氏以庳解倪,及雲「今江東所謂左食者」,皆以時驗而言也。雲「以甲卜審」,言用此龜之甲,以卜吉凶審諦也。

[編輯]

貝,居陸贆。在水者蜬。(陸、水異名也。貝中肉如科鬥,但有頭尾耳。○贆,音標。)大者魧,(《書大傳》曰:「大貝,如車渠。」車渠謂車岡,即魧屬。○魧,音杭。)小者鰿。(今細貝亦有紫色者,出日南。○鰿,音積。)玄貝,貽貝。(黑色貝也。)餘貾,黃白文。(以黃為質,白文為點。○貾,音池。)餘泉,白黃文。(以白為質,黃為文點。今之紫貝,以紫為質,黑為文點。)蚆,博而頯。(頯者,中央廣,兩頭銳。 ○蚆,音巴。頯,匡軌切。)蜠,大而險。(險者,謂汙薄。○蜠,求隕切。)𧐐,小而橢。(即上貝小。橢謂狹而長,此皆說貝之形容。○𧐐,音責。橢,他果切。)

疏「貝居」至「而橢」。○釋曰: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彩不同之名也。雲「 貝」者,目諸貝也。《說文》云:「貝,海介蟲也。」取其甲以飾器物。古者貨貝,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居陸者名贆,在水者名蜬。至大者名魧,至小者名鰿。黑色之貝名貽貝。黃為質,白為文點者名餘貾。白為質,黃為文點者名餘泉。中央廣,兩頭銳者名蚆。大而汙薄者名蜠,小而狹長者名𧐐。○注「書大」至「魧屬」。○釋曰:案《大傳》云:西伯既戡耆,紂囚之羑裏。散宜生「之江淮之浦,取大貝」,大如大車之渠,以贖其罪是也。《考工記》謂「車岡為渠」,故云「渠謂車岡」。其貝形曲及大小如車岡,故比之也,引之以證此經。魧是其大如車岡者,故云「即魧屬」。 ○注「以白」至「文點」。○釋曰:舍人云:「貝,水中蟲也。」李巡曰:「餘貾,貝甲黃為質,白為文彩。餘泉,貝甲白為質,黃為文彩。」陸機《疏》云:「貝,水中介蟲也,龜鱉之屬。其文彩之異、大小之殊甚眾。古者貨貝是也。餘貾,黃為質,以白為文。餘泉,白為質,以黃為文。又有紫貝,其白質如玉,紫點為文,皆行列相當。其貝大者,當至一尺六七寸者,今九真交趾以為杯盤寶物也。」是先儒相傳為然。但解紫貝與郭氏少異。陸機以白為質,紫為文。郭氏以紫為質,黑為文。是其異也。《書》雲「文貝仍幾」。《詩》雲「成是貝錦」。《山海經》「陰山。濁浴水出焉,南流注蕃澤,其中多文貝」。皆謂此餘貾、餘泉也。○注「即上」至「形容」。○釋曰:雲「即上小貝」,知者以其同名𧐐也。雲「橢,謂狹而長」者,《詩》云:「嶞山喬嶽。」《楚辭》云:「南北順橢,其循幾何?」皆是橢為狹長之名也。

蠑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宮也。

[編輯]

(轉相解,博異語、別四名也。○蠑,音榮。螈,音原。蜥,音昔。蜴,音亦。蝘,音掩。蜓,徒典切。)

疏「蠑螈」至「守宮也」。○釋曰:《詩·小雅· 正月》雲「胡為虺蜴」謂此也。蠑螈、蜥蜴、蝘蜓、守宮,一物形狀相類而四名也。《字林》云:「蠑螈,蛇醫也。」《說文》云:「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方言》云:「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謂之蠦𧔊(盧、廛二音),或謂之刺易。南陽人呼蝘蜓,其在澤中謂之易蜥。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又東方朔云:「非守宮即蜥蜴。」案,此諸文則是在草澤中者,名蠑螈、蜥蜴;在壁者,名蝘蜓、守宮也。《博物誌》云:以器養之,食以真朱。體盡赤,重七斤,搗萬杵,以點女人體,終身不滅。耦則落,故號守宮。陸機《疏》云:「青綠色,大如指,形狀可惡。」是也。

镻,蝁。

[編輯]

(蝮屬。大眼,最有毒,今淮南人呼蝁子。○镻,音迭。蝁,烏洛切。)

疏「镻,蝁」。○釋曰:蛇也,蝮虺之屬。大眼,有毒。一名镻,又名蝁,「淮南人呼蝁子」者,是也。

螣,螣蛇。

[編輯]

(龍類也,能興雲霧而遊其中。《淮南》雲「蟒蛇。○螣,上音朕。下音騰。)

疏「螣,螣蛇」。○釋曰:蛇似龍者也,名螣,一名螣蛇。能興雲霧而遊其中也。○注「《淮南》雲「蟒蛇」。○釋曰:蟒當為奔。案《淮南子·覽冥》篇說女媧云: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黃壚。名聲被後世,光輝熏萬物。乘雷車,服應龍,驂青虯,援絕瑞,席蘿圖,雲「黃璐,前白螭,後奔蛇」。許慎雲「奔蛇,馳蛇」是也。或曰淮南人呼此螣為蟒蛇,義亦通。

蟒,王蛇。

[編輯]

(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蟒,音莽。)

疏「蟒,王蛇」。○釋曰:此蛇之最大者也。名蟒,又名王蛇。與上螣蛇異。

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編輯]

(身廣三寸,頭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種蛇,名為蝮虺。○擘,音拍。)

疏「蝮虺」至「如擘」。○釋曰:博,廣也。首,頭也。擘,拇指也。此自一種毒蛇,名蝮虺。身廣三寸,其頭大如人拇指。○注「身廣」至「蝮蛇」。○釋曰:案郭注,《三蒼》云:「擘,大指也。」《蒼頡篇》以為足大指,鄭注《儀禮》以為手大指。然則手足大指皆得名擘,故注云「頭大如人擘指」,又名拇。孫炎云:「頭如拇指。」是也。案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孫炎曰:「江淮以南謂虺為蝮。廣三寸,頭如拇指,有牙,最毒。」郭璞曰:「此自一種蛇,人自名為蝮虺。」今蛇細頸大頭,色如艾綬文,文間有毛似豬鬛,鼻上有針,大者長七八寸,一名反鼻,如虺類。足以明此自一種蛇,如郭意。此蛇,人自名蝮虺,非南北之異蛇,實是蟲,以有鱗,故在《釋魚》。且魚亦蟲之屬乎!

鯢,大者謂之鰕。

[編輯]

(今鯢魚似鯰,四腳,前似獮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

疏鯢,雌鯨也。大者長八九尺,別名鰕。

魚枕謂之丁

[編輯]

魚枕謂之丁,(枕,在魚頭骨中,形似篆書丁字,可作印。)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此皆似篆書字,因以名焉。《禮記》曰:「魚去乙。」然則魚之骨體,盡似丙丁之屬,因形名之。)

疏「魚枕」至「之丙」。○釋曰:此釋魚之骨體,腸尾之名也。其魚頭中骨為枕,其骨形似篆書丁字,故因謂之丁。其腸似篆書乙字,尾似篆書丙字,亦因名之也。○注「《禮記》曰:『魚去乙。』」○釋曰:此《禮記·內則》文也。鄭玄注云:「乙,魚體中害人者名也。今東海鮥魚有骨名乙,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鯁人不可出」者,與此經違。非郭義也。

一曰神龜

[編輯]

一曰神龜,(龜之最神明。)二曰靈龜,(涪陵郡出大龜,甲可以卜,緣中文似蝳蝐,俗呼為靈龜,即今觜蠵龜。一名靈蠵,能鳴。)三曰攝龜,(小龜也。腹甲曲折,解能自張閉,好食蛇,江東呼為陵龜。○攝,音涉。)四曰寶龜,(《書曰》:「遺我大寶龜。」)五曰文龜,(甲有文彩者。《河圖》曰:「靈龜負書,丹甲青玄。」)六曰筮龜,(常在蓍叢下潛伏,見《龜策傳》。)七曰山龜,八曰澤龜,九曰水龜,十曰火龜。(此皆說龜生之處所。火龜猶火鼠。耳物有含異氣者,不可以常理推,然亦無所怪。)

疏「一曰」至「火龜」。○釋曰:《易·損卦·六五》爻辭云:「十朋之龜,弗克違。」馬、鄭皆取此文解之。則此經十龜所以釋《易》也。神龜者,龜之最神明者也。《禮統》曰:「神龜之象,上圓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盤法丘山,玄文交錯以成列宿,長尺二寸,明吉凶,不言而信者。」是也。靈龜,龜之有靈、次神龜者。《雒書》曰:「靈龜者,玄文五色,神靈之精也。」攝龜,龜之小者。腹甲曲折,能自張閉者也。寶龜,傳國所寶者。《春秋》經曰:「盜竊寶玉大弓。」《公羊傳》曰:「寶者何」「,龜青純」。何休云:「謂之寶者,言世世保用之辭。」是也。文龜,甲有文彩者。筮龜,在蓍叢下者。山龜,生山中者。澤龜,生澤中者。水龜,生水中者。火龜,生火中者。○注「《書》曰:『遺我大寶龜。』」○釋曰:此《周書·大誥》文也。○注「《河圖》」至「青文」。○釋曰:引此以證龜甲有文彩也。其實《河圖》說靈龜也,非此經之文龜,取其一邊耳。○注「常在」至「策傳」。○釋曰:《龜策傳》云:傳曰「上有搗蓍,下有神龜」。又云:「聞蓍滿百莖者,其下必有神龜守之,其上常有青雲覆之。」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叢生滿百。」是也。○注「火龜猶火鼠耳」。○釋曰:嫌龜不生於火,故以火鼠猶之也。郭注《山海經》云:「今去天南東萬里有耆薄國,複五千里許有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鼠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之火澣布。」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