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國志略/卷十六
翰林院侍講臣周煌恭輯
志餘
[編輯]志之有餘,所以收遺散、補軼事也。故雜記、叢談,類多節錄,以備叅考。臣因擇其事之無條可附者,別次篇末;雖其言不足爲典要,然以資談苑之搜採、存後起之徵據,或亦少有裨益。志志餘。
張學禮「紀略」:『封舟過海,例有從客偕行。蘇州陳翼,字友石,多才藝。王請授世子彌多羅、王壻亞弗蘇、三法司子喀難敏達羅三人琴,寓天界寺,習一月;移至中山王府,又月餘。授世子「思賢操」、「平沙落雁」、「關睢」三曲,授王壻「秋鴻」、「漁樵」、「高山」三曲,法司子「流水」、「洞天」、「塗山」三曲。西湖吳燕時,字羽嘉,精岐、黃術。國中求治者,立愈;亦有數人受其傳』。
徐葆光「錄」:『國中無琴,但有琴譜。國王遣那霸官毛光弼於從客福州陳利州處學琴,三、四月習數曲;並請留琴一具。從之』。
汪楫「錄」有「神異」一條:『康熙二十年九月十四日黎明,夢與同官喬萊登一山,仰瞻有碧霞元君廟,疑爲泰山神,下拜。神衣飾如妃後,命坐,辭;神曰:「公操爵人之柄,坐宜也」。因坐;已復賜食一器。覺以告萊。二十一年元旦,謁關帝,得籤詩,有「一紙官書火速催,扁舟東下浪如雷」句。三月,與中書林麟焻同充冊封琉球國使。林葢字石來、喬則字石林,乃知夢與籤詩,莫非預定;獨疑於泰山神無涉。行次杭州,楫時方疏請諭祭天妃,及登吳山謁天妃宮,見旛書「碧霞元君」;越日,於孩兒巷得天妃經一函,詳書歴朝封號。始知崇禎十三年加封「碧霞元君」,示夢者葢卽天妃也』。
又云:『使臣登舟,必先迎請天妃奉柁樓上,而以拏公從祀。拏公者,福建拏口人,常行賈臥舟中,聞神語曰:「某日將行毒於某處,公謹伺之」。至期,果見一人拋毒物水中。公投水收取,盡食之,遂卒;以是面作靛色,後爲土神。明兵攻閩不卽下,出牌誓曰:「入城,不留一人」!公化爲耆老,進曰:「若改留爲殺,當獻城」!從之。請以水燈爲號。時荻蘆門水深,不設備;而居民以神誕日,放燈於此。明兵望燈入,公擁沙助之,遂克城,果不殺一人。後封「宣封護國天下兵馬司協佑尊王」。海船必奉之者,以海上多礁、霧,專藉神力導引雲。臣茲役,亦循例奉迎香火上船;姑米之險、石塘之霧,神實有靈焉。因詳訪閩人云:「公實卜姓,以業拏舟爲神,故稱拏公」。今各省藩司庫神皆明時命以公主之,故人亦多奉爲財神』。
又云:『封舟過東沙山,有兩大魚傅舟左右行;或前、或後,首尾時見,長略與船等。入夜,星光爛然,白鳥不可數計,環檣而飛;迎櫂之神鴉,不足異矣。臣茲役到閩,相傳封舟渡海,必有大魚導引;不特汪使時有之,但他時不覺耳。臣出洋後,留心察之;果見大鯊魚或二、或四,夾舟而行。將至姑米,萬鳥亦復廻翔。及近山,反無一雀。舟人云:「是宿洋鳥,止則浮窠水面、飛則啣窠而起」。又有紅蜻蜓繞桅而飛;「舊錄」云:「颱颶將起之兆也」。後果驗』。
又云:『過溝,風濤大作;投生豬、羊各一,潑五斗米粥,焚紙船,鳴鉦擊鼓;諸軍皆甲露刃,俯船作禦敵狀。問溝之義,曰:「中外之界也。食之復兵之,恩威並濟之義也」』。
夏子陽「錄」:『洪、永時出使琉球等國者,給事中、行人各一員,假以玉帶、蟒衣、極品服色。預於臨海之際經年作舟,藏明器二具,前刻「天朝使臣」,上釘大銀牌一面。有急,知不免,則請使臣仰臥其中,以鐵錮之任其漂泊;庶有人見,取其銀而置之於山,俟後使得載歸耳。夏子陽曰:「琉球之役,窅渺汪洋,茫無際涯;或見絕島孤山,一點空青,半落天外。幸而濟,則幸矣;不然,我躬不閱,遑恤我後!是以前使久已去之,要之只在造舟、用人處喫緊。其所足恃,惟式憑國家寵靈,與仗平生忠信兩者而已。如曰設桴翼、造水帶,則愈淺矣」』。
張學禮「紀略」:『請封各官,王念其遠出多年,各加俸、米不等』。
徐葆光「錄」:『前明琉球人不剃頂髮,亦不用網巾。萬歴中,冊使謝杰,長樂人,有母舅某從行,擕網巾數百事,至無售者。謝使遲冊封禮,久不行;雲「本國旣服中華冠帶,如陪臣有一不網巾者,冊事不舉」。琉人競市一空。閩人至今相謔強市者,則雲「琉球人戴網巾也」』。
又云:『親泊村戲馬台,東有獲劔溪。山北王有寶劍名「重金丸」,兵敗,擲於志慶眞河。百年後,流至水漲溪,光插天;伊平屋人得之,獻中山王。今爲王府第一寶劍』。
汪楫「錄」:『傳聞國祀六臂女神,手執日月,名曰「辨戈天」;靈異特著。以婦人不二夫者爲屍——屍名女君,王及世子、陪臣莫不稽首致敬。國有不良,神輒告王,擒之。鄰寇來侵,神能易水爲鹽、化米爲沙,尋卽解去;故國人事神甚謹。明有使臣某至國,詰王「國無城郭、兵甲,何以禦外侮」?王備言女神之靈。使臣曰:「脫神偶不靈,奈何」!其後倭忽大至,王被執;久之,始釋。王曰:「神之靈,遂爲天使一言敗之乎」!嗣是,不復以辨戈天爲言。臣按使館後善興寺右有天滿神,雲卽祀天孫氏女處。圓鑑池天女堂稱「辨才天女」,「戈」字疑「才」字之誤、「天」字下當加「女」字,於義爲順。姑闕之』。
徐葆光「錄」:『中山僧,有臨濟宗、眞言敎二種。臨濟宗爲禪門禮誦外,多學爲詩。眞言敎爲人祈禱,書符咒;正、五、九月尤多祈福,俱戒葷酒。居首里諸寺,皆臨濟宗。在那霸者,惟東禪寺、清泰寺及廣嚴寺三處爲禪宗,餘皆眞言敎也。國禁僧不得渡海入中國,惟至日本叅學者有之。僧衣多用朱、黃色等紬絹爲之;袈裟外,更有一衣如背心狀,名「斷俗」。僧披剃後,有名著籍,上之理梵司;皆有廩米。圓覺寺,爲國王本宗香火所在,僧祿特重,歲八十石。天王寺、天界寺、崇元寺,歲二十四石。臨海寺,亦二十四石;護國寺,四十石。二寺在海濱,爲國王許願獻佛之所;故祿石次之。他則不論僧衆多少,每年支米八石;一雲支口糧四名,每名一石三斗五升,共五石四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