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毛澤東思想統帥群眾辦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用毛澤東思想統帥群眾辦醫

——石灰務大隊群眾辦醫的調查
人民解放軍某部後勤部 鞏縣革委會、人武部
1970年10月2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河南省鞏縣石灰務大隊,有六百三十戶,三千一百口人。從去年十二月實行合作醫療以來,在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偉大戰略方針的指引下,開展了群防群治工作,廣大群眾講究衛生,預防疾病,學醫、採藥。有百分之五十的社員學會了一二十個針灸穴位和戰地救護基本知識;采、種藥材一萬多斤,自製藥品六十多種。與去年同期對比,發病率下降百分之六十六,合作醫療費也節約百分之五十多。初步成為一個要醫有醫、要藥有藥、朝氣蓬勃的戰備衛生基地。

這個大隊群眾辦醫的基本經驗是:用毛澤東思想正確處理政治與技術、群眾與骨幹、平時和戰時這三個關係。

正確處理政治與技術的關係[編輯]

群防群治是醫療衛生工作的一場大革命。是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堅持毛澤東思想掛帥,還是突出技術,這是開展群防群治中的兩條路線鬥爭的大問題,也是群防群治能否堅持下去和不斷提高的關鍵。這個大隊在群防群治中,有些人接觸到一些技術性較強的活動,就認為「沒有兩下子真不行,非學點實本事不可。」因而一味埋頭學習技術,忽視政治。順利時很積極,一遇到困難,便情緒低沉。面對這個問題,大隊黨支部認真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政治是統帥,是靈魂;「只要我們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為一放鬆,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就一定會走到邪路上去」等偉大教導,認識到防治疾病要有一定的技術,要苦學苦練才能把醫療技術學到手,但是只有為革命而學,才能學得好、用得上。因此,必須堅持政治統帥學習醫療技術的活動。

於是,大隊黨支部就狠抓學習「老三篇」,狠抓戰備教育,進行憶苦思甜,開展革命大批判,把開展群眾辦醫的過程作為促進人的思想革命化的過程。由于堅持「學、憶、批」活動,廣大群眾的政治覺悟不斷提高,出現了毛主席著作天天讀,醫救技術經常練的群眾辦醫的局面。有個回鄉知識青年,開始學習醫療技術的勁頭很大,但因為沒有正確解決為什麼人的問題,把她編入救護隊以後,經常摸、爬、滾、打,情緒就不那麼高了。經過「學、憶、批」活動,她樹立了為革命學醫的思想。現在她已學會一百多個針灸穴位和一整套戰地救護技術。

正確處理群眾與骨幹的關係[編輯]

這個大隊在開展群眾辦醫活動中,對於充分發揮骨幹的作用,一度有所忽視,沒有及時建立一支骨幹隊伍,使群眾辦醫的深入發展受到一些影響。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只有領導骨幹的積極性,而無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相結合,便將成為少數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而無有力的領導骨幹去恰當地組織群眾的積極性,則群眾積極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確的方向和提到高級的程度。」石灰務大隊結合群眾辦醫的實踐,反覆學習毛主席這一偉大教導,認識到建立一支具有群眾基礎的衛生骨幹隊伍,才能使群眾辦醫堅持下去,不斷提高。大隊黨支部把全隊三百多名骨幹分子,進行分工,使他們在大隊、生產隊的領導下,起到「四員」作用:

一、毛澤東思想宣傳員。他們經常針對群眾辦醫中的活思想,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和對衛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及時宣揚好人好事,並同群眾一起學習,一起勞動,一起鬥私批修,使廣大群眾自覺地為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而「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第五生產隊骨幹分子張惠芬,通過宣傳毛澤東思想,動員本隊十幾個家庭婦女積極參加群防群治,對五隊的衛生工作推動很大。

二、群眾學習醫療、救護技術的輔導員。衛生骨幹學政治、學技術先走一步,學了就教,邊學邊教。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教新針療法先在自己身上扎,教戰地救護自己先在地上爬。八隊骨幹分子張惠琴,自己學習用心,輔導群眾耐心,一個人就教會了十多個人。

三、為人民服務的勤務員。衛生骨幹除照常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外,還擔負着採集、收儲、配製中草藥和為群眾防治疾病的任務。他們對群眾採集的藥材,隨交隨收,妥加保管,精心炮製。他們一聽說社員有了病,就三、五個人一起到病人家裡,會診的會診,護理的護理,對待病人象親人。一隊女社員熊木仙,患「鵝掌風」六年,跑了許多大醫院也沒治好。骨幹分子姚萬周用新針療法給她治了一個多月,就治好了。

四、戰時的戰勤救護員。這些骨幹覺悟高,技術好,體力強,在戰時就是群眾救護隊的骨幹力量。

正確處理平時與戰時的關係[編輯]

(一)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建立醫療、衛生組織。他們以民兵組織為基礎,民兵營建立醫療救護隊,民兵排建立醫療救護組,民兵班設立醫療救護員。平時是防治醫療組織,戰時就是戰地救護組織。

(二)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培訓衛生救護人員,普及衛生醫療和戰場救護知識。他們既學防治當地多發病、常見病,又學戰勤救護,邊學邊干,邊干邊練。現在,醫救人員、基幹民兵和部分社員群眾、中小學生,已學會止血、包紮、固定、搬運等戰地救護技術。

(三)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採藥、用藥、儲藥。大隊建立了戰備製藥廠,生產隊建立了戰備土藥房,自力更生,土法上馬,自製土成藥六十多種,其中適應於戰備的二十多種。他們還開展了為戰備節約用藥、儲備藥物的活動,做到能用針灸治療的不用藥物治療,能用中藥治療的不用西藥治療。現在從大隊、生產隊到社員家庭,都分別儲備了一定數量的中草藥和成藥。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