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由捨身岩至文殊獅子巖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由捨身岩至文殊獅子巖記
作者:袁宏道 
本作品收錄於《瀟碧堂集/13

野性癖石。每登山,則首問巉岩幾處,骨幾倍,膚色何狀。行莊途數十步,則倦而休,遇崎嶔轉快,至遇懸石飛壁,下蹙無地,毛髮皆躍,或至刺膚躓足,而神愈王。觀者以為與性命衡,殊無謂,而余顧樂之。退而追惟萬仞一發之危,輒酸骨,至咋指以為戒,而當局復跳梁不可制。

宿天池之再晨,觀捨身巖。巖石偃而出,孤搴絕壑,一旦遂冠諸巖。而山中一少年僧稍解意,云其下有兩巖石更遒。旁僧遏之曰:「徑迂且仄,不受履。」余大笑,趣之行。從舊道折而下,得支徑,剪蘿躍澗中石,捫絕壁,更上下,得文殊巖,一壁皆怒石,砰躍空出。坐候泉熟,試厓茶。良久,俯危磴,更數盤,得獅子巖,石骨拗折,頹放已出,互相壓,而少遜避者,遂為庵址。

鐵船峰當其面,紫鍔淩厲,兀然如悍士之相撲,而見其骨;及鬥困力敵不相下,則皆危身卻立,摩牙裂髭而望。大約三巖,皆以純骨及面峰峭削勝。而獅子巖最下,下不極,則石之怒不盡。鐵船之高,不能淩捨身巖而上,而獅子仰視其顛,巖與奇適相值。谿澗近,則鳴悲激而石始活,獅子巖皆據其勝,是為天池之絕景。君子之至於斯也,或未之見也,然路實不甚,遊者既不索,而山僧畏冠蓋,唯恐去之不速,是以不顯,余何幸得之?

高僧遍融,嘗庵獅子下三年,正其入悟之始。每橫一棒,坐岩口,行腳來則棒出之,竟無酬其機者。融公去,石落,址遂塞。巖之左存小室,梯而度,然荒寂甚,僧亦無復居者矣。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