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皇朝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1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五十六 皇朝文獻通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八
  樂考
  律呂制度一
  等謹按禮運五聲六律十二管旋相為宮自漢以後律學不明旋宮之義失傳我
  聖祖仁皇帝親製律呂妙協宮商清濁分均辨隂陽之相配管絃同度明應和之各殊夫而後五聲二變之用悉貫通於十二律呂之中而古樂復昌明於
  盛世謹輯録律呂正義取音用律旋宮辨調諸論作律
  呂制度考
  康熙三十一年
  訓諭羣臣定律呂
  上御乾清門召大學士九卿等至
  御座前
  上取五聲八音八風圖展閲指謂諸臣曰古人謂十二律定而後被之八音則八音和奏之天地則八風和而諸福之物可致之祥無不畢至其言樂律所闗如此其大而律呂之所從出不可不知如律呂新書所言算數専用徑一圍三法此法若合則所算皆合此法若舛則無所不舛矣朕觀徑一圍三之法用之必不能合葢徑一尺則圍當三尺一寸四分一釐有竒若積累至百丈所差至十四丈有竒等而上之其為舛錯可勝言耶因取
  方圓諸圖
  指示諸臣曰所言徑一圍三止可算六角之數若圓圍則必有竒零其理具在目前甚為明顯朕觀八線表中半徑勾股之法極其精微凡圓者可以方算開方之法即從此出逐一騐算無不脗合至黃鍾之管九寸空圍九分積八百一十分是為律本此舊説也其分寸若以尺言則古今尺制不同自朕觀之當以天地之度數為凖至隔八相生之説聲音髙下循環相生復還本音必須隔八此一定之理也隨命樂人取笛合瑟次第審音至
  八聲仍還本音
  上曰此非隔八相生之義耶以理推之固應如是五十二年改造樂器審定黃鍾之度為今營造尺七寸二分九釐
  五十三年
  御製律呂正義成
  律呂正義黃鍾轉生律呂篇曰律呂始黃鍾終應鍾止於十二者聖人審音制律其生聲之理不得不止於十二且稽之於度三分損益上下相生其成形之數尤不得不止於十二也至蕤賓之生大呂漢志主下生通典主上生朱子儀禮經傳通解亦取上生葢蕤賓下生則三分損一僅得大呂之半必倍之始得其全上生則三分益一適得大呂之全其數立黃鍾太蔟之中而聲界黃鍾太蔟之交與其下生而得其半孰若即用上生之直截簡當耶此以聲音度數言之而宜用上生者也黃鍾
  一陽復始為十一月之律三分損一下生林鍾為六月之呂此陽生隂宜下生也林鍾三分益一上生太蔟為正月之律此隂生陽宜上生也至蕤賓之生太呂復用上生者葢自黃鍾十一月之律一陽始生而大呂十二月之呂二陽相繼位雖居隂而氣實應乎陽蕤賓五月之律一隂始生位雖居陽而氣則屬乎隂故蕤賓之生大呂實以隂生陽而宜上生者也自蕤賓一隂生而夷則七月之律無射九月之律氣皆為隂自黃鍾一陽生而夾鍾二月之呂仲呂四月之呂氣皆為陽是皆縁蕤賓上生而然此以隂陽理氣言之而宜用上生者也古之聖王制為十二律呂以配十有二月一皆本乎隂陽隂陽之辨精則理明而數備故三分損益上下相生之法誠千古不易之至理也
  又審定十二律呂五聲二變篇曰三分損益乃制律之則也凡金石之厚薄絲竹之短長皆依以定焉隔八相生乃審音之法也審音之法必取首音與第八音葉和同聲以為之凖即首音八音之間區而別之以為五聲二變則清濁之相應髙下之相宣皆頼以生焉但五聲二變有施於管律者有施於絃度者其生聲取分各有不同自漢唐以後皆宗司馬氏淮南子之説以三分損益之術誤為管音五聲二變之次復執管子絃音五聲度分而牽合於十二律呂之中故管律絃度俱不可得而明如旋宮圖黃鍾為宮太蔟為商姑洗為角蕤賓為變徴林鍾為徴南呂為羽應鍾為變宮至半黃鍾復為清宮大呂為宮夾鍾為商仲呂為角林鍾為變徴夷則為徴無射為羽黃鍾為變宮而半大呂復為清宮夫正律為宮至半律而仍為宮正律為商至半律而仍為商則宮商一定而旋宮之義已失且陽律而雜以隂呂隂呂而雜以陽律隂陽相雜而取聲之原亦未為得是葢各守所𫝊固執一理而未始備制律呂之管以審音也間嘗截竹為管詳審其音黃鍾之半律不與黃鍾合而合黃鍾者為太蔟之半律則倍半相應之説在絃音而非管音也明矣又黃鍾為宮其徴聲不應於林鍾而應於夷則則三分損益宮下生徴之説在絃度而非管律也明矣是知古聖人審定律呂隂陽各六陽則為律隂則為呂意固有在也是以即隂陽之各分者言之則陽律從陽隂呂從隂各成一均而不相紊故今所定黃鍾為首音宮聲次太蔟為二音以商聲應姑洗為三音以角聲應蕤賓為四音以變徴聲應夷則為五音以徴聲應無射為六音以羽聲應半黃鍾為七音以變宮聲應此陽律之五聲二變也至半太蔟為清宮而與黃鍾應則陽律旋宮之義見焉如定大呂為首音宮聲則夾鍾為二音以商聲應仲宮為三音以角聲應林鍾為四音以變徴聲應南呂為五音以徴聲應應鍾為六音以羽聲應半大呂為七音以變宮聲應此隂呂之五聲二變也至半夾鍾為清宮而與大呂應則隂呂旋宮之義見焉所謂隂陽以類相從而不雜者此也若夫以隂陽唱和而合用之則一律一呂折中取聲使隂陽之氣得以相兼故黃鍾之宮為濁宮大呂之宮為清宮濁者不得掲之使髙清者不得抑之使下惟定宮聲在黃鍾大呂之間而可濁可清始能兼律呂之用黃鍾大呂既合而為宮則太蔟夾鍾合而為商姑洗仲呂合而為角㽔賓林鍾合而為變徴夷則南呂合而為徴無射應鍾合而為羽至半黃鍾半大呂合而為變宮是又隂陽唱和律呂合用者也騐之於樂器排簫鍾磬各一十有六正隂陽之分用者也今簫與笛一孔而兼律呂一音而能髙下正隂陽之合用者也至於簫笛之最上一孔適當出音孔上第一孔之半而聲低一字即宮聲之半不應宮聲而變為宮者也按其體推其數製以器審以音莫不確然有據而無纎毫之可疑則五聲二變運於十二律呂之中誠有一定不易之至理也
  又審定十二律呂髙低字譜篇曰十二律呂生聲之理陽律六音而繼以半律隂呂六音而繼以半呂各得七聲至八而原聲復是律呂雖有十二而用之止於七也五聲二變合而為七而正宮之半即為變宮是聲雖有七而體又止於六也每一律一呂各自為宮其相應之聲自有髙下或一律一呂合而為宮其相應之聲能兼清濁此按律取聲之定理也近代皆用工尺等字以名聲調宋史載燕樂書黃鍾用合字大呂太蔟用四字夾鍾姑洗用乙字夷則南呂用工字無射應鍾用凡字各以上下分為清濁其仲呂蕤賓林鍾不可以上下分仲呂用上字蕤賓用勾字林鍾用尺字黃鍾清聲用六字大呂太蔟夾鍾清聲各用五字而以上下𦂳別之𦂳五者夾鍾清聲也夫旋宮之法黃鍾大呂宜得一聲止分清濁耳燕樂書既失律呂相配之義且據上下𦂳別之文又似言絃音者嘗用縱黍橫黍之尺制為黃鍾之管與今現行管樂相較橫黍尺所制之黃鍾於簫應工字孔於笛應四字孔簫之工字孔與笛之四字孔名雖不同而聲則一縱黍尺所制之黃鍾於簫應乙字上字之間於笛應工字凡字之間夫燕樂書以黃鍾為合字其所為黃鍾者既非橫黍尺所制之黃鍾又非縱黍尺所制之黃鍾果何代尺度之黃鍾耶察其所配律呂之字葢以琴之一絃定頭管與笛之合字得徴分者誤為黃鍾之宮其餘諸聲字遂皆以律呂之名配之故十字與十二律呂按分不能均而考聲亦不能協也然所載十字雖分配十二律呂及四半律而勾為低尺合為低六四為低五是字雖有十而音實止於七固與五聲二變有相通者矣今按橫黍尺所制之黃鍾正應簫之工字而今之簫制實由古排簫而作安知字譜所傳工字非即宮字之聲乎以工字為宮則凡字應商六字應角商字凡字皆平聲韻角字詩皆葉祿古多作龣與六同音至於五應變徴乙應徴上應羽五字乙字上字與徴羽二字同為上聲尺字樂工皆讀為車亦應變宮同為平聲則七字與七聲可配也審之律呂黃鍾為低工字大呂為髙工字太蔟為低凡字夾鍾為髙凡字姑洗為低六字仲呂為髙六字蕤賓為低五字林鍾為髙五字夷則為低乙字南呂為髙乙字無射為低上字應鍾為髙上字半黃鍾為低尺字半大呂為髙尺字至半太簇仍為低工字與黃鍾應半夾鍾仍為髙工字與大呂應則七字與十二律呂可配也然則字譜之七字與五聲二變實相表裏者也又十二律呂同徑倍半生聲應五聲二變篇曰律呂之見於史志者其説不一有主同徑者有主不同徑者夫惟徑之同乃得其長短之異而聲字之清濁賴之以辨使徑不同而長短又異則成同形十二律呂皆如一黃鍾矣故同徑之説乃十二律呂之定論也又史志所載言律呂者正律之外又有倍律半律變律之名夫律有倍半所以助正律而成旋宮之用至於變律乃始自京房因仲呂還生黃鍾不及原數別名執始轉生四十八律後世因之遂有變律之説嘗以京房所定律數細較之仲呂生執始比黃鍾止少一分二釐有竒自執始至第三十七之質末比大呂止多九釐有竒至於謙待本蕤賓變律而數弱於林鍾未知本大呂變律而數弱於太蔟白呂本夷則變律而數弱於南呂南授本夾鍾變律而數弱於姑洗分烏本無射變律而數弱於應鍾南事本仲呂變律而數弱於蕤賓其編次各遷就於相近律呂數下且黃鍾大呂同一聲字止分清濁而執始至質末總未出黃鍾大呂範圍之內豈能比黃鍾大呂別生一音耶是故按其數不得至六十之多審其音不得成六十之用茍不實被之聲律則於倍半正變之名有未詳而施之於用亦未當矣夫正律為宮至半律則為變宮而或誤以半律為與正律應乃未達半律之為變聲也仲呂還生雖不及黃鍾原數而所差甚微故不能自成一聲又烏可自名一律乃或別名之為變黃鍾轉生十二變律合半聲而用之是未知變律之猶未離乎正聲也至於倍律之説古人亦嘗用之而傳記並無明文但以正律對半律言謂之倍不知倍律對正律言乃真倍律也夫自黃鍾而下欲用聲之更低者則有律呂之倍體自應鍾而上欲用聲之更髙者則有律呂之半體先審正律正呂之協於五聲二變者以為之準然後大而推之倍律倍呂細而及於半律半呂其清濁之遞降髙低之相應正變之屢遷按之聲音字譜無一不葉此旋宮之用所以成也配以七聲則黃鍾大呂為宮聲工字而分清濁太蔟夾鍾為商聲凡字而分清濁姑洗仲呂為商聲六字而分清濁蕤賓林鍾為變徴五字而分清濁夷則南呂為徴聲乙字而分清濁無射應鍾為羽聲上字而分清濁至於大而推之倍律倍呂則倍無射倍應鍾共為尺字即宮聲之右有變宮而分清濁者也倍夷則倍南呂共為丄字即變宮之右有下羽而分清濁者也倍蕤賓倍林鍾共為乙字即下羽之右有下徴而分清濁者也細而推之半律半呂則半黃鍾半大呂共為尺字即羽聲之左有變宮而分清濁者也半太蔟半夾鍾共為工字即變宮之左又有少宮而分清濁者也半姑洗半仲呂共為凡字即少宮之左復有少商而分清濁者也倍仲呂而上聲抑而啞半蕤賓而下聲噍而促故倍體半體亦止於六此古樂之所以有起下徴而終清商者以其協聲音之正而得備於用也
  又旋宮起調篇曰古旋宮之法合竹與絲並著之而自隋以迄於今獨以絃音發明五聲之分律呂旋宮遂失其傳夫旋宮者十二律呂皆可為宮立一均之主各統七聲而十二律呂皆可為五聲二變也聲調者聲自為聲調自為調而調又有主調起調轉調之異故以轉調合旋宮言之名為宮調五聲二變旋於清濁二均之一十四聲則成九十八聲此全音也若夫八十四聲六十調實皆生於絃度以絃音七聲之位遞配以十二律呂之分則為八十四聲除二變不用止以五聲之位遞配以十二律呂之分則為六十調此乃按分以命聲調非旋宮轉調之法也主調起調皆以宮位為主故曰宮調然調雖以宮為主而宮又自為宮調又自為調如宮立一均之主而下羽之聲又大於宮故為一調之首即國語之宮逐羽音也羽主調宮立宮一均七聲之位已定則當二變者不起調而與調首音不合者亦不得起調葢以羽起調徴在其前變宮居其後二音與羽相近得聲淆雜故不相合而變徴為第六音亦與羽音淆雜不合此所以當二變之位與五正聲中當徴位者俱不得起調也至於止調亦取本調相合可以起調之聲終之當二變與徴位者亦不用焉今樂工度曲七調相轉之法四字起四為正調樂工轉調皆用四字調為準以四字當羽位為起調處故云四字起四為四字調乙字起四為乙字調上字起四為上字調尺字起四為尺字調工字起四為工字調凡字起四為凡字調合字起四為合字調此皆以笛孔言四字調乙凡不用乙字調上六不用上字調尺五不用尺字調工乙不用工字調凡上不用凡字調合尺不用尺字調五工不用按近代皆以合字為黃鍾宮聲則當以某字當合為某宮今不取起合而取起四則是以四字為主而非以合字為主矣且不曰某宮而曰某調則是以四字名調而非以四字為宮矣如以四字為宮則四字調之乙字凡字適當商羽之位何故不用惟以四字為調首當羽位則乙字當變宮凡字當變徴故乙凡不用而知其為四字調也又四字調乙字凡字不得起調而六字亦不得起調即羽聲當羽位主調二變不得起調而徴音亦不得起調也七調之七字相轉即五聲二變之旋相為宮是故宮調聲字實為一體析而言之則有四科一曰七聲定位以五聲二變立一定之位自下羽以至正羽共列為八顯明隔八相生之理欲知某宮之某調於下羽位視其聲字律呂則知其為某宮之某調矣欲知某調之某宮於宮位下視其聲字律呂則知其為某調之某宮矣欲知聲字律呂之當避者於二變位下視之即知某聲字某律呂之當避矣二曰旋宮主調以五聲二變旋於七聲定位之下亦分為八位如羽聲立下羽之下宮聲立宮位之下則為宮聲立宮而羽聲主調也如宮聲立下羽之下則商羽立二變之下乃為角聲立宮而宮聲主調也又如商聲立下羽之下則變徴立宮位之下角與變宮立二變之位則為變徴立宮而商聲主調也三曰和聲起調以十二律呂兼倍半以備用按所生之音各隨其均序於旋宮之下仍以調主相和之聲所起各調註本律本呂之下以正各調之名如黃鍾立宮則倍夷則立下羽之位以主調倍無射正蕤賓當二變之位不起調正夷則立徴位亦不起調故用倍夷則起調者為正羽調起黃鍾宮聲為正宮起太蔟商聲為正商起姑洗角聲為正角此正宮之四調也如大呂立宮則倍南呂立下羽之位以主調倍應鍾正林鍾當二變之位不起調正南呂立徴位亦不起調故用倍南呂起調者為清羽調起大呂宮聲為清宮起夾鍾商聲為清商起仲呂角聲為清角此清宮之四調也其餘立宮主調皆依此例四曰樂音字色以律呂簫笛所命字色隨聲調而序其次列於律呂之下如黃鍾為工字而簫應黃鍾者為工字笛應黃鍾者為五字皆注於黃鍾本律之下大呂為髙工字而簫之髙工字笛之髙五字亦皆注於大呂本呂之下其立羽位之字即為主調其立宮位之字即為立宮其當二變之位則不用當徴位者亦不以起調焉以此四科列為圖譜則旋宮轉聲主調起調之理自顯然而無遁情矣
  黃鍾宮聲立宮倍夷則下羽主調為上字調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律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下羽 倍夷則 上 凡 正羽調變宮 變宮 倍無射 尺 合  不起調宮  宮  黃鍾 工 四 正宮
  商  商  太蔟 凡 乙 正商
  角  角  姑洗 合 上 正角
  變徴 變徴 蕤賓 四 尺  不起調
  徴  徴  夷則 乙 工  不起調
  羽  羽  無射 上 凡 同調首
  大呂清宮立宮倍南呂清下羽主調為髙上調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呂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清下羽 倍南呂 上 凡 清羽調變宮 清變宮 倍應鍾 尺 六  不起調宮  清宮 大呂 工 五 清宮
  商  清商 夾鍾 凡 乙 清商
  角  清角 仲呂 六 上 清角
  變徴 清變徴 林鍾 五 尺  不起調
  徴  清徴 南呂 乙 工  不起調
  羽  清羽 應鍾 上 凡 同調首
  太蔟商聲立宮倍無射變宮主調為尺字調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律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變宮 倍無射 尺 合 變宮調變宮 宮  黃鍾 工 四  不起調
  宮  商  太蔟 凡 乙  商宮
  商  角  姑洗 合 上  姑洗商角  變徴 蕤賓 四 尺  商角
  變徴 徴  夷則 乙 工  不起調
  徴  羽  無射 上 凡  不起調
  羽  變宮 倍無射半黃鍾尺  六 同調首夾鍾清商立宮倍應鍾清變宮主調為髙尺調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呂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清變宮 倍應鍾 尺 六 清變宮調變宮 清宮 太呂 工 五  不起調
  宮  清商 夾鍾 凡 乙  清商宮商  清角 仲呂 六 上  仲呂商角 清變徴 林鍾 五 尺  清商角變徴 清徴 南呂 乙 工  不起調
  徴  清羽 應鍾 上 凡  不起調
  羽 清變宮 倍應鍾半大呂尺 六 同調首姑洗角聲立宮黃鍾宮聲主調為工字調
  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律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宮  黃鍾 工 四 宮調
  變宮 商  太蔟 凡 乙  不起調
  宮  角  姑洗 合 上 角宮
  商  變徴 蕤賓 四 尺 角商
  角  徴  夷則 乙 工 夷則商
  變徴 羽  無射 上 凡  不起調
  徴  變 倍無射半黃鍾尺 六 不起調
  羽  宮  黃鍾 工 五 同調首
  仲宮清角立宮大呂清宮主調為髙工調
  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呂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清宮 大呂 工 五 清宮調
  變宮 清商 夾鍾 凡 乙  不起調
  宮  清角 仲呂 六 上 清角宮
  商 清變徴 林鍾 五 尺 清角商
  角  清徴 南呂 乙 工 南呂角
  變徴 清羽 應鍾 上 凡  不起調
  徴 清變宮 倍應鍾半大呂尺 六  不起調羽  清宮 大呂 工 五 同調首
  蕤賓變徴立宮太蔟商聲主調為凡字調
  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律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商  太蔟 凡 乙 商調
  變宮 角  姑洗 合 上  不起調
  宮 變徴  蕤賓 四 尺 變徴宮
  商  徴  夷則 乙 工 變徴商
  角  羽  無射 上 凡 變徴角
  變徴 變宮 倍無射半黃鍾尺 六  不起調徴  宮  黃鍾 工 五  不起調
  羽  商  太蔟 凡 乙 同調首
  林鍾清變徴立宮夾鍾清商主調為髙凡調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呂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清商 夾鍾 凡 乙 清商調
  變宮 清角 仲呂 六 上  不起調
  宮 清變徴 林鍾 五 尺 清變徴宮商  清徴 南呂 乙 工 清變徴商角  清羽 應鍾 上 凡 清變徴角
  變徴 清變宮 倍應鍾半大呂尺 六  不起調徴  清宮 大呂 工 五  不起調
  羽  清商 夾鍾 凡 乙 同調首
  夷則徴聲立宮姑洗角聲主調為合字調
  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律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角  姑洗 合 上 角調
  變宮 變徴 蕤賓 四 尺  不起調
  宮  徴  夷則 乙 工 徴宮
  商  羽  無射 上 凡 徴商
  角 變宮 倍無射半黃鍾尺 六 徴角
  變徴 宮  黃鍾 工 五  不起調
  徴  商  太蔟 凡 乙  不起調
  羽  角  姑洗 六 上 同調首
  南呂清徴立宮仲呂清角主調為髙六調
  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呂管簫 笛 起調
  下羽 清角 仲呂 六 上 清角調
  變宮 清變徴 林鍾 五 尺  不起調
  宮  清徴 南呂 乙 工 清徴宮
  商  清羽 應鍾 上 凡 清徴商
  角 清變宮 倍應鍾半大呂尺 六 清徴角變徴 清宮 大呂 工 五  不起調
  徴  清商 夾鍾 凡 乙  不起調
  羽  清角 仲呂 六 上 同調首
  無射羽聲立宮蕤賓變徴主調為四字調
  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律管 簫笛 起調
  下羽 變徴 蕤賓 四 尺 變徴調
  變宮 徴  夷則 乙 工  不起調
  宮  羽  無射 上 凡 羽宮
  商 變宮 倍無射半黃鍾尺 六 羽商
  角  宮  黃鍾 工 五 羽角
  變徴 商  太蔟 凡 乙  不起調
  徴  角  姑洗 六 上  不起調
  羽  變徴 蕤賓 五 尺 同調首
  應鍾清羽立宮林鍾清變徴主調為髙五調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呂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清變徴 林鍾 五 尺 清變徴調變宮 清徴 南呂 乙 工  不起調
  宮  清羽 應鍾 上 凡 清羽宮
  商 清變宮 倍應鍾半大呂尺 六 清羽商角  清宮 大呂 工 五 清羽角
  變徴 清商 夾鍾 凡 乙  不起調
  徴 清角  仲呂 六 上  不起調
  羽 清變徴 林鍾 五 尺 同調首
  倍無射變宮立宮夷則徴聲主調為乙字調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律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徴  夷則 乙 工 徴調
  變宮 羽  無射 上 凡  不起調
  宮 變宮 倍無射半黃鍾尺 六 變宮宮商  宮  黃鍾 工 五 變宮商
  角  商  太蔟 凡 乙 變宮角
  變徴 角  姑洗 六 上  不起調
  徴 變徴  蕤賓 五 尺  不起調
  羽  徴  夷則 乙 工 同調首
  倍應鍾清變宮立宮南呂清徴主調為髙乙調七聲 旋宮定位 主調 呂管 簫 笛 起調
  下羽 清徴 南呂 乙 工 清徴調
  變宮 清羽 應鍾 上 凡  不起調
  宮 清變宮 倍應鍾半大呂尺 六 清變宮宮商  清宮 大呂 工 五 清變宮商角  清商 夾鍾 凡 乙 清變宮角變徴 清角 仲呂 六 上  不起調
  徴 清變徴 林鍾 五 尺  不起調
  羽  清徴 南呂 乙 工 同調首
  又管音絃音全半應聲不同篇曰管律絃音生聲取分有不可比而同者全絃與半絃之音相應而半律較全律則下一音此聲之出於自然而不容強者也葢絃之體實賴用人力鼓動而生聲絃之長者其音緩絃之短者其音急全絃長故得音緩半絃短故得音急長短緩急之間全半相應之理生焉今以全絃為三十六分則半絃為一十八分其全絃鼓動一次之分則半絃必鼓動二次全絃鼓動一次半則半絃必鼓動三次兩絃鼓動之分恰相值於一𠉀是以相應而同聲也管之體虛其內周空圍假人氣之入以生聲與絃體實者不同故管之徑同者其全半不相應求其相應則徑亦必減半此所以正黃鍾與黃鍾八分之一之管相應同聲也嘗依正黃鍾之長九寸徑三分二釐八毫畫一管式復截其長與徑之半畫一小管式則此小管體為大管體之八分之一而小管式為大管式之四分之一線面體得分不同線二則面四面四則體八管之徑與長皆半之則空圍面積小得大之四分之一而中容體積小得大之八分之一也乃以二管式之長皆平分為九分則大管式每分為一寸小管式每分為五分各依其分之長短以斜線界二管內周則大管式之一寸為度者自吹口至管底凡九折而界線抵一邊則聲之自邊出者視此矣小管式以五分為度者自吹口至管底亦九折而界線亦抵一邊平分之分既同而界線所抵又同此所以相應同聲也若夫正黃鍾與半黃鍾不相應者取正黃鍾管式平分之為半黃鍾之度其正黃鍾九寸之度自吹口至管底九分九折而抵一邊者值半黃鍾之四寸五分而界於九分之四分五分之間與界線所觸內周整分之度不合是以其音不應而半太蔟之四寸正值黃鍾之九分之四與界線所觸內周之第四分度恰合故其聲轉與正黃鍾相應也至於半黃鍾之應倍無射者以倍無射之九寸九分八釐八毫之式平分為九分每分為一寸一分零九毫八絲亦以斜線界之其第四分乃四寸四分三釐九毫二絲比半黃鍾之四寸五分止差六釐相去無幾其聲之應實由於此大凡絃度無論長短其全半聲必相應管律同徑者亦無論長短但取其九分之四則聲相應也又管律絃度五聲二變取分不同篇曰凡絃音之變宮變徴至正宮正徴各為半分故七音之度隨其全絃首音而各分移焉管律則諸分皆同黃鍾宮至太蔟商太蔟商至姑洗角姑洗角至蕤賓變徴蕤賓變徴至夷則徴夷則徴至無射羽無射羽至半黃鍾變宮半黃鍾變宮至半太蔟宮俱為全分即倍蕤賓下徴至倍夷則下羽倍夷則下羽至倍無射變宮倍無射變宮至黃鍾宮黃鍾宮至太蔟商太蔟商至姑洗角姑洗角至蕤賓變徴蕤賓變徴至夷則徴亦俱為全分要之管律首音至第八音得七全分而絃度首音至第八音實得六全分五全分合二半分共計之為六全分也二者七音之得分即不同矣若夫絃度以管律定其聲音則各律各呂所定之絃其每絃所得之分亦各不同依律呂而定絃音則絃度之分隨之暗移依絃度之分命為七音之次則聲音宮調不得與律呂相協絃度得隂呂之分者有與管音陽律相應絃度得陽律之分者或又雜入管音隂呂其理蓋由管律絃度全半生聲之不同而致也明矣今以絃音定黃鍾之律得羽絃之分者與夫定姑洗之律得宮絃之分者定倍無射之律即今笛與頭管之合字得徴絃之分者皆依黃鍾之九寸立法其首音至八音間各自所成五聲二變之分與每分所應之聲所合之度詳載其數以列表焉
  全絃九寸定黃鍾之律
  首音聲應黃鍾之律度合黃鍾之分得羽絃之全分
  二音應太蔟之律度合太蔟之分得羽絃之變宮
  三音聲應姑洗之律度合夾鍾之分得羽絃之宮位
  四音聲應蕤賓之律度合仲呂之分得羽絃之商位
  五音聲應夷則之律度合林鍾之分得羽絃之角位
  六音聲應無射之律度合南呂之分得羽絃之變徴
  七音聲應半黃鍾之律度合無射之分得羽絃之徴位
  八音仍應黃鍾之律度合黃鍾之分得羽絃之半分
  全絃九寸定姑洗之律
  首音聲應姑洗之律度合黃鍾之半得宮絃之全分
  二音聲應蕤賓之律度合太簇之分得宮絃之商位
  三音聲應夷則之律度合姑洗之分得宮絃之角位
  四音聲應無射之律度合蕤賓之分得宮絃之變徴
  五音聲應半黃鍾之律度合林鍾之分得宮絃之徴位
  六音聲應黃鍾之律度合南呂之分得宮絃之羽位
  七音聲應太簇之律度合應鍾之分得宮絃之變宮
  八音仍應姑洗之律度合黃鍾之半得宮絃之半分
  全絃九寸定笛之合字
  首音聲應倍無射之律度合黃鍾之分得徴絃之全分
  二音聲應黃鍾之律度合太簇之分得徴絃之羽位
  三音聲應太簇之律度合姑洗之分得徴絃之變宮
  四音聲應姑洗之律度合仲呂之分得徴絃之宮位
  五音聲應蕤賓之律度合林鍾之分得徴絃之商位
  六音聲應夷則之律度合南呂之分得徴絃之角位
  七音聲應無射之律度合應鍾之分得徴絃之變徴
  八音仍應倍無射之律度合黃鍾之半得徴絃之半分
  又絲樂絃音清濁二均之度分篇曰絃之長短同者分音於巨細如琴有七絃是也絃之巨細同者分音於長短如瑟設柱以別其長短是也而絲樂之中用絃之多寡又各不同故必按各器之體製而定其取分之大小焉如瑟二十五絃體為九倍黃鍾之數而絃為六倍黃鍾之數琴七絃體為四倍半黃鍾之數而絃為四倍黃鍾之數又如琵琶三絃月琴之類其體雖無一定之制而絃之取分或以商或以徵以羽亦與雅樂相為表裏總之以各絃全分之音與各絃內所分之音互相應合為準是以不外乎十二律呂所生之七音也夫審絃者無論某絃之全分定為首音因而半之平分為二其聲既與首音相合而為第八音矣次以首音之全分因而四之去其一分而用其三分其聲應於全分首音之第四音此度乃全分首音與半分八音之間又平分為二分之度是即管子所謂凡將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者也先主一而三之者以全分首音一分之度為主而以三因之其數大於全分之度為三倍也四開以合九九者以三倍全分之數四分之而取其一以合九九八十一之度為宮聲之分也小素雲者素白練乃熟絲即小絃之謂言此度之聲立為宮位其小於此絃之他絃皆以是為主故曰以是生黃鍾小素之首以成宮也以八十一三分益一為百有八為徴乃此絃首音全分之度也於是以百有八三分去一為七十二是為商商三分益一為九十六是為羽羽三分去一為六十四是為角管子徴羽之數大於宮者用徴羽之倍數所謂下徴下羽者也若以宮之八十一取其四分之三則為六十分小餘七五比宮之變徴五十六則大比宮之角六十四則小此所以絃音之度必起於下徴而理始明也今列清濁二均之絃各九皆始下徴而終正羽絃音之用不過於五今列為九者取二徵二羽共二變以列位備載五聲二變之清濁以定絃音各分之等差按宮商而列表使分類以相從後之覽者亦將有所折衷焉
  首絃首音起於下徴全度一百八分
  二音為下羽得全度一百八分之九十六
  三音為變宮得全度一百八分之八十五小餘三三四音為正宮得全度一百八分之八十一
  五音為正商得全度一百八分之七十二
  六音為正角得全度一百八分之六十四
  七音為變徴得全度一百八分之五十六小餘八八八音為正徴得全度一百八分之半為五十四
  首絃首音起清下徴全度一百一分小餘一三
  二音清下羽得全度一百一分小餘一三之八十九小餘八九
  三音清變宮得全度一百一分小餘一三之七十九小餘九一
  四音為清宮得全度一百一分小餘一三之七十五小餘八五
  五音為清商得全度一百一分小餘一三之六十七小餘四二
  六音為清角得全度一百一分小餘一三之五十九小餘九三
  七音清變徴得全度一百一分小餘一三之五十三小餘二七
  八音為清徴得全度一百一分小餘一三之半為五十小餘五六
  二絃首音起於下羽全度九十六分
  二音為變宮得全度九十六分之八十五小餘三三三音為正宮得全度九十六分之八十一
  四音為正商得全度九十六分之七十二
  五音為正角得全度九十六分之六十四
  六音為變徴得全度九十六分之五十六小餘八八七音為正徴得全度九十六分之五十四
  八音為正羽得全度九十六分之半為四十八
  二絃首音起清下羽全度八十九分小餘八九
  二音清變宮得全度八十九分小餘八九之七十九小餘九一
  三音為清宮得全度八十九分小餘八九之七十五小餘八五
  四音為清商得全度八十九分小餘八九之六十七小餘四二
  五音為清角得全度八十九分小餘八九之五十九小餘九三
  六音清變徴得全度八十九分小餘八九之五十三小餘二七
  七音為清徴得全度八十九分小餘八九之五十小餘五六八音為清羽得全度八十九分小餘八九之半為四十四小餘九四
  三絃首音起於變宮全度八十五分小餘三三
  二音為正宮得全度八十五分小餘三三之八十一三音為正商得全度八十五分小餘三三之七十二四音為正角得全度八十五分小餘三三之六十四五音為變徴得全度八十五分小餘三三之五十六小餘八八
  六音為正徴得全度八十五分小餘三三之五十四七音為正羽得全度八十五分小餘三三之四十八八音少變宮得全度八十五分小餘三三之半為四十二小餘六六
  三絃首音起清變宮全度七十九分小餘九一
  二音為清宮得全度七十九分小餘九一之七十五小餘八五
  三音為清商得全度七十九分小餘九一之六十七小餘四二
  四音為清角得全度七十九分小餘九一之五十九小餘九三
  五音清變徴得全度七十九分小餘九一之五十三小餘二七
  六音為清徴得全度七十九分小餘九一之五十小餘五六七音為清羽得全度七十九分小餘九一之四十四小餘九四
  八音清少變宮得全度七十九分小餘九一之半為三十九小餘九五
  四絃首音起於正宮全度八十一分
  二音為正商得全度八十一分之七十二
  三音為正角得全度八十一分之六十四
  四音為變徴得全度八十一分之五十六小餘八八五音為正徴得全度八十一分之五十四
  六音為正羽得全度八十一分之四十八
  七音少變宮得全度八十一分之四十二小餘六六八音為少宮得全度八十一分之半為四十小餘五四絃首音起於清宮全度七十五分小餘八五
  二音為清商得全度七十五分小餘八五之六十七小餘四二
  三音為清角得全度七十五分小餘八五之五十九小餘九三
  四音清變徴得全度七十五分小餘八五之五十三小餘二七
  五音為清徴得全度七十五分小餘八五之五十小餘五六六音為清羽得全度七十五分小餘八五之四十四小餘九四
  七音清少變宮得全度七十五分小餘八五之三十九小餘九五
  八音清少宮得全度七十五分小餘八五之半為三十七小餘九二
  五絃首音起於正商全度七十二分
  二音為正角得全度七十二分之六十四
  三音為變徴得全度七十二分之五十六小餘八八四音為正徴得全度七十二分之五十四
  五音為正羽得全度七十二分之四十八
  六音少變宮得全度七十二分之四十二小餘六六七音為少宮得全度七十二分之四十小餘五八音為少商得全度七十二分之半為三十六
  五絃首音起於清商全度六十七分小餘四二
  二音為清角得全度六十七分小餘四二之五十九小餘九三
  三音清變徴得全度六十七分小餘四二之五十三小餘二七
  四音為清徴得全度六十七分小餘四二之五十小餘五六五音為清羽得全度六十七分小餘四二之四十四小餘九四
  六音清少變宮得全度六十七分小餘四二之三十九小餘九五
  七音清少宮得全度六十七分小餘四二之三十七小餘九二
  八音清少商得全度六十七分小餘四二之半為三十三小餘七一
  六絃首音起於正角全度六十四分
  二音為變徴得全度六十四分之五十六小餘八八三音為正徴得全度六十四分之五十四
  四音為正羽得全度六十四分之四十八
  五音為少變宮得全度六十四分之四十二小餘六六六音為少宮得全度六十四分之四十小餘五七音為少商得全度六十四分之三十六
  八音為少角得全度六十四分之半為三十二
  六絃首音起於清角全度五十九分小餘九三
  二音清變徴得全度五十九分小餘九三之五十三小餘二七
  三音為清徴得全度五十九分小餘九三之五十小餘五六四音為清羽得全度五十九分小餘九三之四十四小餘九四
  五音清少變宮得全度五十九分小餘九三之三十九小餘九五
  六音清少宮得全度五十九分小餘九三之三十七小餘九二
  七音清少商得全度五十九分小餘九三之三十三小餘七一
  八音清少角得全度五十九分小餘九三之半為二十九小餘九六
  七絃首音起於變徴全度五十六分小餘八八
  二音為正徴得全度五十六分小餘八八之五十四三音為正羽得全度五十六分小餘八八之四十八四音少變宮得全度五十六分小餘八八之四十二小餘六六
  五音為少宮得全度五十六分小餘八八之四十小餘五六音為少商得全度五十六分小餘八八之三十六七音為少角得全度五十六分小餘八八之三十二八音少變徴得全度五十六分小餘八八之半為二十八小餘四四
  七絃首音起於清變徴全度五十三分小餘二七二音為清徴得全度五十三分小餘二七之五十小餘五六三音為清羽得全度五十三分小餘二七之四十四 小餘九四
  四音清少變宮得全度五十三分小餘二七之三十九小餘九五
  五音清少宮得全度五十三分小餘二七之三十七小餘九二
  六音清少商得全度五十三分小餘二七之三十三小餘七一
  七音清少角得全度五十三分小餘二七之二十九小餘九六
  八音清少變徴得全度五十三分小餘二七之半為二十六小餘六三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