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碧雞漫志/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碧雞漫志
◀上一卷 卷五 全書終

《念奴嬌》

[編輯]

《念奴嬌》,元微之《連昌宮詞》云:「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然燭。春嬌滿眼淚紅綃,掠削雲鬢旋裝束。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自注云:「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每歲樓下酺宴,萬眾喧隘。嚴安之韋黃裳輩闢易不能禁,眾樂爲之罷奏。明皇高力士大呼樓上曰:『欲遺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皆悄然奉詔。然明皇不欲奪狹游之盛,未嘗置在宮禁。歲幸溫湯,時巡東洛,有司潛遣從行而已。」《開元天寶遺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宮伎中第一。帝嘗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調《念奴嬌》,世以爲天寶間所製曲,予固疑之。然中葉漸有今體慢曲子,而近世有填《連昌宮詞》入此曲者。後復轉此曲入道調宮,又轉入高宮大石調。

《雨淋鈴》

[編輯]

《雨淋鈴》,《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云:「帝幸,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採其聲爲《雨淋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於世。」予考史及諸家説,明皇陳倉散關,出河池,初不由斜谷路。今劍州梓桐縣地名上亭,有古今詩刻記明皇聞鈴之地,庶幾是也。羅隱詩云:「細雨霏微宿上亭,兩中因感《雨淋鈴》。貴爲天子猶䰟斷,窮著荷衣好涕零。水多端何處去,猿無賴不堪聽。少年辛苦今飄蕩,空媿先生教聚螢。」世傳明皇宿上亭,雨中聞牛鐸聲,悵然而起,問黃幡綽:「鈴作何語?」曰:「謂陛下特郎當。」特郎當,俗稱不整治也。明皇一笑,遂作此曲。《楊妃外傳》又載上皇還京後,復幸華清,從宮嬪御多非舊人。於望京樓下,命華清張野狐奏《雨淋鈴》曲 。上囘顧悽然,自是聖懷耿耿,但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同。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世中」。杜牧之詩云:「零葉飜紅萬樹霜,玉蓮開蕊暖泉香。行雲不下朝元閣,一曲《淋鈴》淚數行。」張祜詩云:「《雨淋鈴》夜卻歸,猶是張徽一曲新。長説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張徽張野狐也。或謂詩言上皇出時曲,與《明皇雜錄》、《楊妃外傳》不同。明皇時作此曲,至《雨淋鈴》夜卻又歸,猶是張野狐向來新曲,非異説也。元微之《琵琶歌》云:「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因玆彈作《雨淋鈴》,風雨蕭條鬼神泣。」今雙調《雨淋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

《清平樂》

[編輯]

《清平樂》,《松窗錄》云:「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繁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李龜年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焉用舊詞爲。』命龜年宣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調》詞三章。承詔賦詞,龜年以進,上命梨園弟子約格調,撫絲竹,促龜年歌,太真妃笑領歌意甚厚。」張君房《脞説》指此爲《清平樂》曲。按明皇進《淸平調》詞,乃是令於《淸平調》中製詞。蓋古樂取聲律高下合爲三,曰清調、平調、側調,此之謂三調。明皇止令就擇上兩調,偶不樂側調故也。況詞七字絕句,與今曲不類。而《尊前集》亦載此三絕句,止目曰《清平詞》。然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絕句耳。此曲在越調,至今盛行。今世又有黃鐘宮、黃鐘商兩音者。歐陽炯稱,有應製《清平樂》四首,往往是也。

《春光好》

[編輯]

《春光好》,《羯鼓錄》云:「明皇尤愛鼓玉笛,雲八音之領袖。時春雨始晴,景色明麗,帝曰:『對此豈可不與他判斷!』命取鼓,臨軒縱擊,曲名《春光好》。囘顧柳杏,皆已微坼。上曰:『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工,可乎?』」今夾鐘宮《春光好》,以來多有此曲。或曰:夾鐘宮屬二月之律,明皇依月用律,故能判斷如神。予曰:二月柳杏坼久矣,此必正月用二月律催之也。《春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闌》。

《菩薩蠻》

[編輯]

《菩薩蠻》,《南部新書》及《杜陽雜編》云:「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遂製此曲。當時倡優}}李可及}}作菩薩蠻隊舞,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大中}}迺宣宗紀號也。《北夢瑣言》云:「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溫飛卿新撰密進之,戒以勿泄,而遽言於人,由是疎之。」詞十四首,載《花間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製蓋止此,則其舞隊,不過如近世傳踏之類耳。

《望江南》

[編輯]

《望江南》,《樂府雜錄》云:李衛公爲亡妓謝秋娘撰《望江南》,亦名《夢江南》。白樂天作《憶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憶」。自注云:「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予考此曲,自至今皆南呂宮,字句亦同。止是今曲兩段,蓋近世曲子無單遍者。然衛公謝秋娘作此曲,已出兩名。樂天又名以《憶江南》,又名以《謝秋娘》,近世又取樂天首句名以《江南好》。予嘗嘆世間有改易錯亂誤人者,是也。

《文漵子》

[編輯]

《文漵子》,《盧氏雜説》云:「文宗善吹小管,僧文漵爲入內大德,得罪流之。弟子收拾院中籍入家具,猶作師講聲。上採其聲製曲,曰《文漵子》。」予考《資治通鑑》:敬宗寶曆二年六月己卯幸興福寺,觀沙門文漵俗講。相繼,年祀極近,豈有二文漵哉?至所調俗講,則不可曉。意此僧以俗談侮聖言,誘聚羣小,至使人主臨觀,爲一笑之樂,死尚晚也。今黃鐘宮、大石調、林鐘商、歇指調皆有十拍令,未知孰是?而「漵」字或誤作「序」並「緒」。

《鹽角兒》

[編輯]

《鹽角兒》,《嘉祐雜志》云:「梅聖俞説,始教坊家人市鹽,於紙角中得一曲譜,翻之,遂以名。」今雙調《鹽角兒令》是也。歐陽永叔嘗製詞。

《喝䭾子》

[編輯]

《喝䭾子》,《洞微志》云:「屯田員外郎馮敢景德三年爲開封府丞檢澇戶田,宿史胡店。日落,忽見三婦人過店前,入西畔古佛堂。料其鬼也,攜僕王侃詣之。延坐飲酒,稱二十六舅母者,請王侃歌送酒,三女側聽。十四姨者曰:『何名也?』侃對曰:『《喝䭾子》。』十四姨曰:『非也。此曲單州營妓教頭葛大姉所撰新聲。梁祖作四鎮時,駐兵魚臺,值十月二十一生日,大姉獻之。梁祖李振填詞,付後騎唱之,以押馬隊,因謂之《葛大姉》。及戰,得勝囘,始流傳河北,軍中競唱。俗以押馬隊,故訛曰《喝䭾子》。莊皇,亦愛此曲,謂左右曰:『此亦古曲,氏但更五七聲耳。』」李珣《瓊瑤集》有《鳳臺》一曲,注云:「俗謂之《喝䭾子》。」不載何宮調。今世道調宮有慢,句讀與古不類耳。

《後庭花》

[編輯]

《後庭花》,《南史》云:「陳後主每引賓客,對張貴妃等游宴,使諸貴人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相贈答。采其尤艷麗者爲曲調,其曲有《玉樹後庭花》。」《通典》云:「《玉樹後庭花》、《堂堂》、《黃鸝留》、《金釵兩臂垂》,並陳後主造。恆與宮女學士及朝臣相唱和爲詩,太樂令何胥採其尤輕艷者爲此曲。」予因知後主詩,以配聲律,遂取一句爲曲名。故前輩詩云:「《玉樹》歌翻王氣終,景陽鐘動曉樓空。」又云:「《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又云:「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又云:「綵牋曾襞欺江總,綺閣塵銷《玉樹》空。」又云:「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又云:「《玉樹》歌闌海雲黑,花庭忽作青蕪國。」又云:「《後庭》餘唱落船窗。」又云:「《後庭》新聲嘆樵牧。」又云:「不知即入宮前井,猶自聽吹《玉樹花》。」雞冠花有一種小者,高不過五六寸,或紅,或淺紅,或白,或淺白,世目曰「後庭花」。又按《國史纂異》,雲陽縣離宮故地,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揚雄《甘泉賦》「玉樹青蔥」,左思以爲假稱珍怪者,實非也,似之而已。予謂雲陽既有「玉樹」,即《甘泉賦》中,未必假稱。陳後主《玉樹後庭花》,或者疑是兩曲,謂詩家或稱《玉樹》,或稱《後庭花》,少有連稱者。偽時,孫光憲毛熙震李珣有《後庭花》曲,皆賦後主故事,不著宮調,兩段各四句,似令也。今曲在,兩段各六句,亦令也。

《西河長命女》

[編輯]

《西河長命女》,崔元範越州幕府拜侍御史,李訥尚書餞於鑑湖,命盛小叢歌,坐客各賦詩送之。有云:「爲公唱作西河調,日暮偏傷去住人。」《理道要訣》:「《長命女西河》,在林鐘羽,時號平調。」今俗呼高平調也。《脞説》云:「張紅紅者,大曆初,隨父歌匄食。過將軍韋青所居,納爲姬。自傳其藝,穎悟絕倫。有樂工取古《西河長命女》加減節奏,頗有新聲。未進間,先歌於紅紅潛聽,以小豆數合記其拍,紿云:『女弟子久歌此,非新曲也。』隔屏奏之,一聲不失。樂工大驚,請與相見,嘆伏不已。兼云:『有一聲不穩,今已正矣。』尋達上聽,召入宜春院,寵澤隆異。宮中號『記曲小娘子』,尋爲才人。」按此曲起開元以前,大曆間,樂工加減節奏,紅紅又正一聲而已。《花間集》和凝有《長命女》曲,偽李珣《瓊瑤集》亦有之,句讀各異。然皆今曲子,不知孰爲古製林鐘羽並大曆加減者。近世有《長命女令》,前七拍,後九拍,屬仙呂調,宮調、句讀並非舊曲。又別出大石調《西河》,慢聲犯正平,極奇古。蓋《西河長命女》本林鐘羽,而近世所分二曲,在仙呂、正平兩調,亦羽調也。

《楊柳枝》

[編輯]

《楊柳枝》,《鑑戒錄》云:「《柳枝歌》,亡之曲也。」前輩詩云:「萬里長江一旦開,岸邊楊柳幾千栽。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囘。」又云:「樂苑堤事已空,萬條猶舞舊春風。」皆指汴渠事。而張祜《折楊柳枝》兩絕句,其一云:「莫折宮前楊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傷心日暮煙霞起,無限春愁生翠眉。」則知有此曲,傳至開元。《樂府雜錄》云:白傅作《楊柳枝》。予考樂天晚年與劉夢得唱和此曲詞,云:「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又作《楊柳枝二十韻》云:「樂童翻怨調,才子與妍詞。」注云:「下新聲也。」劉夢得亦云:「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蓋後來始變新聲。而所謂樂天作《楊柳枝》者,稱其別創詞也。今黃鐘商有《楊柳枝》曲,仍是七字四句詩,與五代諸子所製並同。但每句下各增三字一句,此乃時和聲,如《竹枝》、《漁父》,今皆有和聲也。舊詞多側字起頭,平字起頭者,十之一二。今詞盡皆側字起頭,第三句亦復側字起,聲度差穩耳。

《麥秀兩岐》

[編輯]

《麥秀兩岐》,《文酒清話》云:「封舜卿性輕佻。德宗時使湖南,道經金州,守張樂燕之。執盃索《麥秀兩岐》曲,樂工不能。封謂樂工曰:『汝山民亦合聞大朝音律。』守爲杖樂工。復行酒,又索此曲。樂工前乞侍郎舉一遍。爲唱徹,眾已盡記,於是終席動此曲。既行,守密寫曲譜,言燕席事,郵筒中送與潭州牧。,牧亦張樂燕之。倡優作襤褸數婦人,抱男女筐筥,歌《麥秀兩岐》之曲, 敘其拾麥勤苦之由。面如死灰,歸過金州,不復言矣。」今世所傳《麥秀兩岐》,今在黃鐘宮。唐《尊前集》載和凝一曲,與今曲不類。

◀上一卷 全書終
碧雞漫志

本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