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紀念孔子的意義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紀念孔子的意義
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汪精衞
中華民國29年(1940年)8月27日
1940年8月27日
本作品收錄於《汪主席和平建國言論選集

國民政府紀念先師孔子誕辰,所采儀節,具有折衷至當的意義。自前清末造及民國以來,國人對於先師孔子的觀念,具有兩種的意義:

其一,看見西方有耶教、尊崇教主,便想尊崇儒教、以孔子為教主。殊不知宗教的特質是於現實世界之外,尚有理想世界超於其上,如所謂天堂等等。儒教則不然,子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可見儒教所重,端在現實世界。儒教雖有祭祀,但其意義為報本,如所謂「雖蔬食菜羹,必祭」,至今鄕下猶存此俗。儒教之所謂教,非宗教之教,乃教育之教;中國尊崇孔子為先師,不尊崇孔子為教主;尊崇其啓導中國民族之道德智慧,視為萬世師表,不視為上帝化身。這正是中國的光榮。

其一,所謂世界主義、國際主義,將東、西洋文化比較,結果任意誣蔑儒教、詆毀先師,這種思想荒謬絶倫。世界上無論何種文化,皆是隨時代以進步的。不責後人不肖,卻責先民沒有好好的留貽,真 是荒謬絶倫!儒教說「過則勿憚改」、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說「進德」,沒有一句不責人自新、勉人進步,而他們卻說什麼「祖宗罪孽深重,不自隕滅,禍延子孫。」他們這種論調自矜為客觀,其實不過獻諛歐美,唾棄自己的國家民族。這種論調猖獗起來,可以使一般青年習於忘恩負義,其結果斷送國家民族而不恤,真可痛心。

由前之說,不過模仿歐美,忘卻本來;由後之說,則直淪中國民族於忘恩負義、禽獸不如。國民政府為要矯正這種思想,所以頒布紀念先師孔子誕辰辦法。既不如耶教聖誕日之鋪張揚厲,而又切實從喚起中國民族的自覺着想。

先師孔子教人以道德,其方法是「日日新、又日新」的,其理由卻是萬古不易。例如「仁」字,是人生最高尚、最廣大的道德。實行起來,積極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消極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豈不是萬古不易的原理?至於導人以智慧,我們知道中國一切的典章文物無不源於先師孔子,無先師孔子,便無所謂中國文化。我們於先師孔子誕辰舉行紀念,一方面在道德上發生猛省,一方面在智慧上發生勇猛精進的決心。

說到時局,「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此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此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今日從事和平運動者,切須牢記此言。

我們從事和平運動,係因為和平可以救國,決非偷生苟活;反之,從事和平運動的人,都決心為和平運動而犧牲。孟子曰:「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這種「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的精神,是儒教的真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方纔談得上經濟、軍事。我們從事和平運動的人,於紀念先師孔子誕辰,更應該發生猛省,勇猛精進。

1996年1月1日,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44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7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