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多彩 魚水情深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絢麗多彩 魚水情深

——贊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中表現軍民關係的群舞
山華
1970年2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以波瀾壯闊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為歷史背景,描繪了一支工農紅軍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成長、壯大的戰鬥歷程,譜寫了一曲毛主席人民戰爭思想的壯麗頌歌。

《紅色娘子軍》中的革命軍民的群舞,在表現偉大的時代、宏偉的主題等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表現軍民關係的群舞,在舞劇中占有相當大的篇幅。這些群舞,充分發揮了抒情性、造型性、多樣性統一的藝術特點,從各個側面表現了革命根據地軍愛民、民擁軍的革命情誼,展示了在黨的領導下「百萬工農齊踴躍」的壯麗圖景,有力地烘託了主要英雄人物洪常青、吳清華的光輝形象。這些色彩豐富的群舞,形象地、深刻地體現了毛主席的偉大思想:「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兵民是勝利之本」。

群舞是舞劇中一種不可缺少的表現形式。在舊芭蕾藝術中,它是美化地主資產階級理想人物的「襯托物」、「活布景」,甚至是完全游離於主題之外的雜碎。隨着舊舞劇的日趨沒落,這種形式也陷入了千篇一律的絕境。在毛主席無產階級文藝路線的光輝照耀下,由江青同志親自領導的無產階級舞劇革命,挽救了舞劇藝術,也賦予了群舞藝術以新的生命。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的群舞,是全劇重要的組成部分。

[編輯]

舞蹈是一門長於抒情的藝術。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在表現軍民團結的大型群舞場面中,以濃郁的抒情氣氛貫穿始終,構成了絢麗多彩、交響化的美妙舞蹈。 「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革命根據地的廣大革命群眾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中,深深懂得這個真理。《紅色娘子軍》的第四場,通過豐富多彩的群舞,酣暢淋漓地抒寫了革命根據地軍民的魚水深情,描繪了一幅軍民聯歡的生動熱烈的場景。

在「我編斗笠送紅軍」的明亮而深情的歌聲中,婦女們手捧斗笠,身着富有海南特色的剪衣,跳着優美的舞蹈,把自己精心編織的斗笠送給紅軍。她們時而從舞台中心向兩側散開,時而形成一個橫貫舞台的行列,時而從台的一角向另一端斜線下行,千變萬化的隊形配合着優美而開朗的動作,盡情地抒發了她們對紅軍的深情厚意。提着滿籃荔枝的孩子穿插在婦女們中間,用靈巧的動作與斗笠舞相呼應,使這段舞蹈增加了一種新鮮、活潑的色調。接着,孩子們喧鬧着要黨代表洪常青表演,洪常青親切地告訴她們應該讓娘子軍的女戰士跳舞。音樂極有風趣地表現了這個「對話」。於是,連長和吳清華跳起舞來了,女戰士和婦女們也一起跳起舞來了。這段舞蹈,風格灑脫、剛健,構圖新穎。軍和民緊緊地挽着手臂,分成三個組,用幅度很大、線條清晰而對稱的動作,把軍民親密無間的感情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接着,一隊男紅軍戰士在洪常青帶領下,從舞台深處用雄勁、粗獷、充滿朝氣的動作開始舞蹈。他們大步向台前行進,身姿矯健有力,動作虎虎有生氣,使整個舞蹈場面更具有一種質樸、雄渾的氣氛。在熱烈的結尾舞蹈中,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戰士、群眾,一起縱情歡跳。「紅區風光好,軍民一家親。」在這個大型的圓場舞蹈中,軍民奔放的動作,熱情的氣氛,唱出了根據地無限美好的革命風光。在這段群舞中,精雕細刻的成段舞蹈與充滿着生活氣息的場面渲染交替出現,婦女的優美、深情,孩子的活潑、靈巧,女戰士的颯爽、剛健,男戰士的豪壯、矯健,互相調配,互相輝映,和諧而有層次、有對比地交織一體,達到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

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群舞的豐富多彩而又融為一體的結構,體現了多樣性統一的藝術規律。這一特點在第四場裡主要表現為在同一時間內多種色調的融匯交織,而在第二場中又具有另一種形式,它是以不同的舞蹈場面先後相繼出現來體現的。這一場一開始,用大型的群眾歡舞場面,渲染了紅色娘子軍連成立時的熱烈氣氛,熱情奔放的音樂象陣陣溫暖的春風迎面吹來,舞台上展現出一派朝氣蓬勃的景象。陽光燦爛,紅旗飛揚,男女老幼歡騰起舞,手執彩旗的孩子在歡躍的人群中穿梭往來。這個場面突出地說明根據地人民把娘子軍連的建立看成是自己的盛大節日。緊接着,在群眾熱烈歡舞中列隊登場的娘子軍連女戰士,表演了一段英姿颯爽的練兵舞,用一系列從軍事動作提煉而來的嶄新的舞蹈語彙,展示了人民軍隊的戰鬥風格和強大威力。在紅軍戰士的幾段舞蹈之後,又出現了赤衛隊員們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五寸刀舞」。這樣一些不同形式和不同內容的舞蹈貫串起來,完整地體現了軍隊與群眾以及正規軍與民兵的關係。這種多樣性統一的規律,不僅表現在同一場舞蹈之中,而且表現在各個場次之間。同是讚頌軍民之間的血肉關係,抒發群眾對人民子弟兵的熱愛,第二場是以這種熱烈的色調、歡騰的氣氛表現出來的;而第四場則是通過優美、抒情、富有歌唱性的畫面表現出來的。它們互相補充,相映生輝,譜成了一曲軍民團結的頌歌。

資產階級的舞劇家們不厭其煩地吹噓他們的王牌舞劇《天鵝湖》創造了交響化的舞蹈。事實上,在那個舞劇里游動的那些蒼白、空虛的幽靈式人物,那種臆造出來的貧乏、陳腐的故事,根本不可能產生什麼有生氣的舞蹈,籠罩全劇的陰暗、死寂的色調和氣氛,反映了沒落階級的病態心理。他們的所謂交響化的舞蹈只不過是單純舞蹈技術的交替堆積,根本不能與《紅色娘子軍》中欣欣向榮、色彩絢爛的真正交響化的舞蹈同日而語。二 造型性是舞劇藝術的重要特點。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的群舞不僅在運動着的舞蹈過程中蘊含着豐富的造型因素,而且還通過更加概括的相對靜止的畫面,把所要表達的內容在一瞬間的停頓中強烈地、集中地表現了出來。它的許多表現有主角的英雄群象的造型,以其和諧而優美的構圖,揭示了深刻的政治內容。

第二場的結尾部分,苦大仇深的女奴吳清華的血淚控訴,激起了紅軍戰士及根據地群眾的強烈階級仇恨。於是,軍民一起跳了一段氣勢雄渾的群舞。紅軍戰士緊握大刀、長槍,赤衛隊員們手執匕首,環繞着吳清華,列成一個緊密的半圓圈,在短促、激烈的節奏中,用線條遒勁而分明的動作,表現了對反動派的深仇大恨,表現了決心把苦難中的階級兄弟從火坑中拯救出來的堅定意志。畫面逐漸伸展,動作更加強烈,在群情激昂的強健舞蹈及吳清華旋風般圍繞着舞台的連續旋轉之後,驟然靜止在一個富有雕塑感的畫面上。這是多麼雄偉的畫面:在「紅色娘子軍」連軍旗的前導下,一列斜貫整個舞台面的紅軍戰士,昂首挺胸,臉上閃耀着無畏的光彩,高舉武器,屹然不動。赤衛隊員、民兵戰士和群眾排成與紅軍平行的、稍偏舞台後側的方陣,手中緊握着各種武器,由高及低、微微前傾的身姿,象隨時都要離弦的利箭,嚴陣以待,形象地展示了毛主席的偉大思想:「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個用典型的造型構成的靜止畫面,給觀眾留下一個深刻的、永難磨滅的印象。從這個靜止的畫面引伸出去,我們聯想到第四場中的舞蹈場面:敵人的炮聲隆隆傳來,紅軍正規軍整裝出發,而組織嚴密的民兵武裝也扛起槍桿抬起擔架,勇敢地走上了戰鬥的第一線。從這個靜止的畫面引伸出去,我們又聯想到在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激戰場面中,民兵與紅軍戰士肩並肩地擊退敵人瘋狂進攻的雄勁的舞蹈。這一幅幅生龍活虎的畫面,具體地展示了第二場這個莊嚴塑像的深刻內容。

這個穩定的集體造型,雖是一個靜止的畫面,卻是許多活動着的畫面經過高度提煉後的總結。同時,那巍然挺立的群象,又激起了人們豐富的聯想,我們仿佛看到了這個英雄集體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縱橫馳騁、勇敢無畏的英姿。這個畫面,給了我們「靜則如幽谷林立,動則如排山倒海」的雖靜猶動的感受。

在全劇的結尾,用一個更加雄偉壯闊的造型畫面,集中概括地點出了舞劇的主題思想,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的圖景。在火紅的天幕前,解放了的海南各族人民和紅軍戰士、赤衛隊員們結為一體,人人手執刀槍,構成了一個很有層次的造型,象徵着這是一堵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銅牆鐵壁。在紅旗的引導下,和着「向前進!向前進」的主題歌聲,整個畫面以洶湧澎湃的氣勢向前推進,象徵革命洪流席捲大地,勢不可當;人民戰爭的燎原烈火,一定要把那一座座的人間地獄統統燒塌!

[編輯]

調動一切藝術手段,塑造無產階級的英雄人物,這是無產階級文藝的根本任務。無產階級的英雄人物,是群眾的代表、階級的代表,又是群眾的一員、階級的一員。英雄是群眾的榜樣,群眾是英雄存在的基礎。

無產階級的英雄人物必然產生於英雄的集體之中。從這點出發,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用群舞的形式,塑造了一系列有主角的英雄群象,非常成功地處理了塑造英雄群象和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辯證統一的關係。在這些群舞里,既把主要英雄人物和群眾放在一起,又處給英雄人物以最突出、最中心的舞台位置,最鮮明、最富有表現力的舞蹈造型。有時候還為主要英雄人物精心設計了獨特的動作,用群眾的舞蹈和造型與其相呼應、相配合。這樣,一方面通過絢麗多彩、氣勢磅礴的群舞,表現出主要英雄人物產生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又着重刻劃了英雄人物在這個集體中的主導作用,從而使主要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豐滿。

在第二場吳清華訴苦的獨舞和最後的大型群舞之間,有一段洪常青走出群眾行列的領舞。他以緊握雙拳的昂揚的跳躍,用極有號召力的手勢,向群眾進行政治動員,用吳清華的血淚史為教材,啟發紅軍戰士和群眾的階級覺悟。這時群情激昂,以奮起的舞姿,表示階級仇恨的怒火在燃燒,決心跟着黨同敵人戰鬥到底。這裡用群舞與主要英雄人物的獨舞相呼應的手法,使洪常青這個紅軍優秀政治工作幹部的英雄形象顯得非常突出;同時,也深刻地說明了英雄的紅軍完全是為着解放人民的,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在這一場最後的造型畫面中,洪常青站在戰士行列的最前面,揮手遠眺,準備率領群眾去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在英雄群象的烘托下,洪常青這個代表着黨的領導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顯得更加高大。

為了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在群眾場面中,還處處給主要英雄人物以最突出的舞台位置。如第三場,黨代表洪常青與戰友們裡應外合,一舉攻下了南霸天的老巢。戰鬥結束後,洪常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被南霸天強占的糧食分給勞苦群眾。在一派歡欣鼓舞的翻身景象中,得到了解放的革命群眾簇擁着洪常青,群舞圍繞着洪常青向四周展開。人們興奮地舉起一袋袋、一筐筐的糧食傳遞着,舞蹈着。這個以洪常青為中心的群舞場面,表現了人民軍隊為人民的階級本質,同時也突出了主要英雄人物洪常青的英雄形象,刻畫了他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另外,舞劇還在「動」與「靜」的對比之中來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有時,用群眾的「動」來烘托主要英雄人物的「靜」。「山口阻擊」一場,隨着吳清華一個指揮衝鋒的穩定造型,赤衛隊員們一個接着一個,用劈叉滑行的動作勇猛衝擊。在赤衛隊員這種急速而具有高度技巧動作的烘托下,吳清華更顯得英勇果斷,指揮若定。有時,又用群眾的「靜」來烘托主要英雄人物的「動」。如這一場的激戰時刻,民兵與赤衛隊員站成一個斜排,在這巋然不動警惕地注視敵人的群象面前,吳清華一個「射燕」動作,飛身躍出行列,機敏地觀察敵情,作出判斷,隨即指揮戰士們更有效地打擊敵人。這樣一些處理,鮮明地表現出吳清華在黨的教育培養下,在革命戰爭的熔爐中,已經鍛煉成長為一個富有革命鬥爭經驗的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

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儘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的群舞,從表現革命的主題和塑造英雄人物出發,充分發揮了群舞的藝術特長。它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手法,通過各種各具特色而又和諧統一的舞蹈畫面,深刻地表現了毛主席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熱烈地歌頌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有主角的英雄群象,這不僅開闢了舞劇中群舞運用的新天地,而且為一切革命舞蹈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