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羣書治要 (四部叢刊本)/卷第四十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四十三 羣書治要 卷第四十四
唐 魏徵 等奉敕編 景上海涵芬樓藏日本尾張刊本
卷第四十五

羣書治要卷第四十四

    秘書監鉅鹿男臣魏徵等奉 勅撰

桓子新論  潛夫論

  桓子新論       桓譚

昔秦王見周室之失統喪權於諸侯故遂自恃

不任人封立諸侯及陳勝楚漢咸由布衣非封

君有土而並共滅秦高帝旣定天下念項王從

函谷入而巳由武關到推卻關修強守禦內充

實三軍外多發屯戍設窮治黨與之法重懸吿

反之賞及王翁之奪取乃不犯關梁阸塞而坐

得其處王翁自見以專國秉政得之卽抑重臣

收下權使事無大小深淺皆斷決於己身及其

失之人不從大臣生焉更始帝見王翁以失百

姓心亡天下旣西到京師恃民悅喜則自安樂

不聽納諫臣謀士赤眉圍其外而近臣反城遂

以破敗由是觀之夫患害奇邪不一何可勝爲

設防量備哉防備之善者則唯量賢智大材然

後先見豫圖遏將救之耳

維鍼艾方藥者巳病之具也非良醫不能以愈

人材能德行者治國之器也非明君不能以立

功醫無鍼藥可作爲求買以行術伎不須必自

有也君無材德可選任明輔不待必躬能也由

是察焉則材能德行國之鍼藥也其得立功効

乃在君輔傳曰得十良馬不如得一伯樂得十

利劔不如得一歐冶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

物知物者之致善珍珍益廣非特止於十也

言求取輔佐之術旣得之又有大難三而止善

二爲世之事中庸多大材少少不勝衆一口不

能與一國訟持孤特之論乾雷同之計以疏賤

之處逆貴近之心則萬不合此一難也夫建踔

殊爲非常乃世俗所不能見也又使明智圖事

而與衆平之亦必不足此二難也旣聽納有所

施行而事未及成讒人隨而惡之卽中道狐疑

或使言者還受其尤此三難也智者盡心竭言

以爲國造事衆間之則反見疑壹不當合遂被

譖想雖有十善隔以一惡去此一止善也材能

之士世所嫉妬遭遇明君乃壹興起旣幸得之

又復隨衆弗與知者雖有若仲尼猶且出走此

二止善也是故非君臣緻密堅固割心相信動

無間疑若伊呂之見用傅說通夢管鮑之信任

則難以遂功竟意矣又說之言亦甚多端其欲

觀使者則以古之賢輔厲主欲間疏別離則以

專權危國者論之蓋父子至親而人主有高宗

孝巳之設及景武時栗衛太子之事忠臣高節

時有龍逢比干伍員晁錯之變比𩔖衆多不可

盡記則事曷可爲邪庸易知邪雖然察前世巳

然之効可以觀覽亦可以爲戒維諸高妙大材

之人重時遇咎皆欲上與賢侔而埀榮歷載安

肯毀名廢義而爲不䡄惡行乎若夫魯連解齊

趙之金封虞卿捐萬戶與國相乃樂以成名肆

志豈復干求便辟趍利耶覽諸邪背叛之臣皆

小辨貪饕之人也大材者莫有焉由是觀之世

間高士材能絕異者其行親任亦明矣不主乃

意疑之也如不能聽納施行其䇿雖廣知得亦

終無益也

凡人耳目所聞見心意所知識情性所好惡利

害所去就亦皆同務焉若材能有大小智略有

深淺聽明有闇照質行有薄厚亦則異度焉非

有大材深智則不能見其大體大體者皆是當

之事也夫言是而計當遭變而用權常守正見

事不惑內有度量不可傾移而誑以譎異爲知

大體矣如無大材則雖威權如王翁察慧如公

孫龍敏給如東方朔言災異如京君明及博見

多聞書至萬篇爲儒敎授數百千人祇益不知

大體焉維王翁之過絕世人有三焉其智足以

飾非奪是辨能窮詰說士威則震懼羣下又數

陰中不快己者故羣臣莫能抗答其論莫敢干

犯匡諫卒以致亡敗其不知大體之禍也

夫帝王之大體者則高帝是矣高帝曰張良蕭

何韓信此三子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故得天

下此其知大體之効也

王翁始秉國政自以通明賢聖而謂羣下才智

莫能出其上是故擧措興事輙欲自信任不肯

與諸明習者通共苟直意而發得之而用是以

稀𫉬其功効焉故卒遇破亡此不知大體者也

高帝懷大智略能自揆度羣臣制事定法常謂

曰庳而勿高也度吾所能行爲之憲度內疏政

合於時故民臣樂悅爲世所思此知大體者也

王翁嘉慕前聖之治而簡薄漢家法令故多所

變更欲事事効古美先聖制度而不知已之不

能行其事釋近趍遠所尚非務故以高義退致

廢亂此不知大體者也高祖欲攻魏乃使人窺

視其國相及諸將率左右用事者知其主名乃

曰此皆不如吾蕭何曹參韓信樊噲等亦易與

耳遂往擊破之此知大體者也

王翁前欲北伐匈奴及後東擊靑徐衆郡赤眉

之徒皆不擇良將而伹以世姓及信謹文吏或

遣親屬子孫素所愛好咸無權智將帥之用猥

使據軍持衆當赴強敵是以軍合則損士衆散

走咎在不擇將將與主俱不知大體者也

夫言行在於美善不在於衆多岀一美言善行

而天下從之或見一惡意醜事而萬民違可不

愼乎故易曰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

之主所以動天地者也

王翁刑殺人又復加毒害焉至生燒人以䤈五

毒灌死者肌肉及埋之復薦覆以荊𣗥人旣死

與木土等雖重加創毒亦何損益成湯之省納

無補於士民士民向之者嘉其有德惠也齊宣

之活牛無益於賢人賢人善之者貴其有仁心

也文王葬枯骨無益於衆庶衆庶悅之者其思

義動之也王翁之殘死人無損於生人生人惡

之者以殘酷示之也維此四事忽微而顯著纖

細而猶大故二聖以興一君用稱王翁以亡知

大體與不知者遠矣

聖王治國崇禮讓顯仁義以尊賢愛民爲務是

爲卜筮維寡祭祀用稀王翁好卜筮信時日而

篤於事鬼神多作廟兆㓗齋祀祭犧牲殽膳之

費吏卒辨治之苦不可稱道爲政不善見叛天

下及難作兵起無權䇿以自救解乃馳之南郊

吿禱摶心言冤號興流涕叩頭請命幸天哀助

之也當兵入宮日矢射交集燔火大起逃漸臺

下尚抱其符命書及所作威斗可謂蔽惑至甚

淳于髠至鄰家見其竈突之直而積薪在旁曰

此且有火災卽敎使更爲曲突而徙遠其薪竈

家不聽後災火果及積薪而燔其屋鄰里並救

擊及滅止而亨羊具酒以勞謝救火者曲突遠

薪固不肯呼淳于髠飮飯智者譏之雲敎人曲

突遠薪固無恩澤燋頭爛頟反爲上客蓋傷其

賤本而貴末豈夫獨突薪可以除害哉而人病

國亂亦皆如斯是故良醫醫其未發而明君絕

其本謀後世多損於杜塞未萌而勤於攻擊巳

成謀臣稀賞而鬭士常榮猶彼人殆失事之重

輕察淳于髠之預言可以無不通此見微之類

王者初興皆先建根本廣立藩屏以自樹黨而

強固國基焉是以周武王克殷未下輿而封黃

帝堯舜夏殷之後及同姓親屬功臣德行以爲

羽翼佐助鴻業永埀流於後嗣乃者強秦罷去

諸侯而獨自恃任一身子弟無所封孤弱無與

是以爲帝十四歲而亡漢高祖始定天下背亡

秦之短計導殷周之長道裒顯功德多封子弟

後雖多以驕佚敗亡然漢之基本得以定成而

異姓強臣不能復傾至景武之世見諸王數作

亂因抑奪其權勢而王伹得虛尊坐食租稅故

漢朝遂弱孤單特立是以王翁不興兵領士而

徑取天下又懷貪功獨專之利不肯封建子孫

及同姓戚屬爲藩輔之固故兵起莫之救助也

傳曰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爲醫與亡國同政者

不可爲謀王翁行甚類暴秦故亦十五歲而亡

失獵射禽獸者始欲中之恐其創不大也旣巳

得之又惡其傷肉多也鄙人有得鯅醬而美之

及飯惡與人共食卽小唾其中共者怒因涕其

醬遂棄而伹不得食焉彼亡秦王翁欲取天下

時乃樂與人分之及巳得而重愛不肯與是惜

肉嗜鯅之類也

昔齊桓公出見一故墟而問之或對曰郭氏之

墟也復問郭氏曷爲墟曰善善而惡惡焉桓公

曰善善惡惡乃所以爲存而反爲墟何也曰善

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貴己

而不用則怨之惡人見其賤己而不好則仇之

夫與善人爲怨惡人爲仇欲母亡得乎乃者王

翁善天下賢智材能之士皆徵聚而不肯用使

人懐誹謗而怨之更始帝惡諸王假號無義之

人而不能去令各心恨而仇之是以王翁見攻

而身死宮室燒盡更始帝爲諸王假號而出走

令城郭殘二王皆有善善惡惡之費故不免於

禍難大災卒使長安大都壞敗爲墟此大非之

行也北蠻之先與中國並歷年茲多不可記也

仁者不能以德來強者不能以力並也其性忿

鷙獸聚而鳥散其強難屈而和難得是以聖王

羈縻而不專制也昔周室衰微夷狄交侵中國

不絕如綫於是宣王中興僅得復其侵地夫以

秦始皇之強帶甲四十萬不敢窺河西乃築長

城以分之漢興高祖見圍於平城呂后時爲不

䡄之言文帝時匈奴大入㷭火𠊱騎至雍甘泉

景武之間兵出數困卒不能禽制卽與之結和

親然後邊甬得安中國以寧其後匈奴內亂分

爲五單于甘延壽得承其弊以深德呼韓耶單

於故肯委質稱臣來入朝見漢家漢家得以宣

德廣之隆而威示四海莫不率服歷世無㓂安

危尚未可知而猥復侵刻匈奴往攻奪其璽綬

而貶損其大臣號位變易舊常分單于爲十五

是以恨恚大怒事相攻拒王翁不自非悔及遂

持屈強無理多拜將率調發兵馬運徙糧食財

物以彈索天下天下愁恨怨苦因大擾亂竟不

能挫傷一胡虜徒自窮極竭盡而巳書曰天孽

可避自作孽不可活其斯之謂矣夫高帝之見

圍十日不食及得免脫遂無慍色誠知其往攻

非務而怨之無益也今匈奴負於王翁王翁就

往侵削擾之故使事至於斯豈所謂肉自生蟲

而人自生禍者耶其爲不急乃劇如此自作之

甚者也

夫異變怪者天下所常有無世而不然逢明主

賢臣智士仁人則修德善政省職愼行以應之

故咎殃消亡而禍轉爲福焉昔大戊遭桑穀生

朝之怪𫉬中宗之號武丁有雊雉升鼎之異身

享百年之壽周成王遇雷風折木之變而𫉬反

風歲熟之報宋景公有熒惑守心之憂星爲徙

三舍由是觀之則莫善於以德義精誠報塞之

矣故周書曰天子見怪則脩德諸侯見怪則脩

政大夫見怪則脩職士庶見怪則脩身神不能

傷道妖亦不能害德及衰世薄俗君臣多淫驕

失政士庶多邪心惡行是以數有災異變怪又

不能內自省視畏天戒而反外者謗議求問厥

故惑於佞愚而以自詿誤而令患禍得就皆違

天逆道者也

或言往者公卿重臣缺而衆人咸豫部署雲甲

乙當爲之後果然彼何以處知而又能與上同

意乎孔子謂子貢億則屢中令衆人能與子貢

等乎余應曰世之在位人率同輩相去不甚膠

著其脩善少愈者固上下所昔聞知也夫明殊

者視異智均者慮侔故羣下之隱常與上同度

也如昔湯武之用伊呂高宗之取傅說桓穆之

授管寗由奚豈衆人所識知哉彼羣下雖好意

措亦焉能真斯以可居大臣輔相者乎國家設

理官制刑辟所以定姧邪又內量中丞御史以

正齊轂下故常用明習者始於欲分正法而終

乎侵輕深刻皆務酷虐過度欲見未盡力而求

𫉬功賞或著能立事而惡劣弱之謗是以役以

箠楚舞文成惡及事成獄畢雖使皐陶聽之猶

不能聞也至以言語小故陷致人於族滅事誠

可悼痛焉漸至乎朝廷時有忿悁聞惡弗原故

令天下相放俱成惑譏有司之行深刻雲下尚

執重而令上得施恩澤此言甚非也夫賢吏正

士爲上處事持法宜如丹靑矣是故言之當必

可行也罪之當必可刑也如何苟欲阿指乎如

遭上忽略不宿留而聽行其事則當受強死也

哀帝時待詔伍客以知皇好方道數召後坐帝

事下獄獄窮訊得其宿與人言漢朝當生勇怒

子如武帝者刻暴以爲先帝爲怒子非所宜言

大不敬夫言語之時過差失誤乃不足被以刑

誅及詆欺事可無於不至罪易言大人虎變君

子豹變卽以是論諭人主寧可謂曰何爲比我

禽獸乎如稱君之聖明與堯舜同或可怒曰何

故比我於死人乎世主旣不通而輔佐執事者

復隨而聽之順成之不亦重爲矇矇乎

  潛夫論

天地之所貴者人也聖人之所尚者義也德義

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學問也雖有至

聖不生而智雖有至材不生而能故志曰黃帝

師風后顓頊師老彭帝嚳師祝融堯師務成舜

師紀後禹師黑如湯師伊尹文武師姜尚周公

師庶秀孔子師老聃夫此十一君者皆上聖也

由待學問其智乃博其德乃碩而況於凡人乎

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

先讀其書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

德是以人之有學也猶物之有治也故夏後之

璜楚和之璧不琢不錯不離礫石夫瑚簋之器

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蠶繭之絲耳使

巧倕加繩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色而製

之以機杼則皆成宗廟之器黼黻之章可羞於

鬼神可御於王公而況君子敦貞之質察敏之

才攝之以良朋敎之以明師文之以禮樂導之

以詩書幽讚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有不濟

凡爲治之大體莫善於抑末而務本莫不善於

離本而飾末夫爲國者以富民爲本以正學爲

基民富乃可敎學正乃得義民貧則背善學淫

則詐僞入學則不亂得義則忠孝故明君之法

務此二者以爲太平基也夫富民者以農桑爲

本以游業爲末百工者以致用爲本以巧飾爲

末商賈者以通貨爲本以鬻奇爲末三者守本

離末則民富離本守末則民貧貧則阸而忘善

富則樂而可敎敎訓者以道義爲本以巧辨爲

末辭語者以信順爲本以詭麗爲末列士者以

孝悌爲本以交遊爲末孝悌以致養爲本以華

觀爲末人臣者以忠正爲本以媚愛爲末五者

守本離末則仁義興離本守末則道德崩愼本

略末猶可也舍本務末則惡矣夫用天之道分

地之利六畜生於時百物取於野此富國之本

也遊業末事以收民利此貧邦之源也忠信謹

愼此德義之基也虛無譎詭此亂道之根也故

力田所以富國也今民去農桑赴遊業披採衆

利聚之一門雖於私家有富然公計愈貧矣百

工者所使備器也器以便事爲善以膠固爲上

今工好造雕琢之器僞飾之巧以欺民取賄雖

於姦工有利而國界愈病矣商賈者所以通物

也物以任用爲要以堅牢爲資今競鬻無用之

貨淫侈之弊以惑民取產雖於淫商有得然國

計愈失矣此三者外雖有勤力富家之私名然

內有損民貧國之公費故爲政者明督工商勿

使淫僞困辱游業勿使擅利寛假本農而𠖥遂

學士則民富而國平矣夫敎訓者所以遂道術

而崇德義也今學問之士好語虛無之事爭著

雕麗之文以求見異於世品人鮮識從而尚之

此傷道德之實而惑矇夫之失者也詩賦者所

以頌善醜之德泄哀樂之情也故溫雅以廣文

興喩以盡意今賦頌之徒苟爲饒辨屈蹇之辭

競陳誣罔無然之事以索見怪於世愚夫戇士

從而奇之此悖孩童之思而長不誠之言者也

盡孝悌於父母正操行於閨門所以爲列士也

今多務交遊以結黨偸勢竊名以取濟渡夸末

之徒從而尚之此逼貞士之節而眩世俗之心

者也養生順志所以爲孝也今多違志以儉養

約生以待終終沒之後乃崇飾喪紀以言孝盛

饗賔旅以求名誣善之徒從而稱之此亂孝悌

之眞行而誤後生之痛者也忠正以事君信法

以理下所以居官也今多姦諛以取媚玩法以

便己苟得之徒從而賢之此滅貞良之行開亂

危之源者也五者外雖有賢才之虛譽內有傷

道德之至實凡此八者皆衰世之務而闇君之

所固也

國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亂者君闇也君

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是故

人君通必兼聽則聖日廣矣庸說偏信則愚日

甚矣詩云先民有言詢於蒭蕘夫堯舜之治闢

四門明四目通四聰是以天下輻湊而聖無不

照故共鯀之徒也靖言庸回弗能惑也秦之二

世務隱藏已而斷百僚隔捐疏賤而信趙高是

以聽塞於貴重之臣明蔽於驕妬之人故天下

潰叛弗得聞也皆知高殺莫敢言之周章至戲

乃始駭閻樂進勸乃後悔不亦晚乎故人君兼

聽納下則貴臣不得誣而遠人不得欺也是故

明君蒞衆務下之言以昭外也敬納卑賤以誘

賢也其無拒言未必言者之盡用也乃懼拒無

用而讓有用也其無慢賤也未必其人盡賢也

乃懼慢不肖而絕賢聖也是故聖王表小以厲

大賞鄙以招賢然後良士集於朝下情達於君

也故上無遺失之䇿官無亂法之臣此君民之

所利而姧佞之所患也舜曰予違汝弼汝無面

從退有後言故治國之道勸之使諫宣之使言

然後君明察而治情通矣且凡驕臣之好隱賢

也旣患其正義以繩己矣又恥居上位而明不

及下尹居其職而䇿不出於己是以郤宛得衆

而子常殺之屈原得君而椒蘭搆䜛耿壽建常

平而嚴延妬其諫謀陳湯殺郅支而匡衡挍其

功由此觀之處位卑賤而欲効善於君則必先

與𠖥人爲讎矣乘舊𠖥沮之於內而己接賤欲

自信於外此思善之君願忠之士所以雖並生

一世而終不得遇者也

國之所以存者治也其所以亡者亂也人君莫

不好治而惡亂樂存而畏亡然甞觀上記近古

巳來亡代有三穢國不數夫何故哉察其敗皆

由君常好其所以亂而惡其所以治憎其所與

存而愛其所與亡是故雖相去百世殊俗千里

然其亡徵敗跡若重規襲矩稽節合符故曰殷

鑒不遠在夏後之世夫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

也與亡國同行者不可存也豈虛言哉何以知

人且病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以其

不嗜賢也是故病家之廚非無嘉饌乃其人弗

之能食故遂死也亂國之官非無賢人其君弗

之能任故遂亡也故養壽之士先病服藥養世

之君先亂任賢是以身常安而國脈永也身之

病待醫而愈國之亂待賢而治治身有黃帝之

術理世有孔子之經然病不愈而亂不治者非

炙鍼之法誤而五經之言誣也乃因之者非其

人苟非其人則規不圓而矩不方繩不直而準

不平鑽燧不得火鼓石不下金驅馬不可以追

速進舟不可以渉水也凡此八者有形見物苟

非其人猶尚無功則又況乎懷道以撫民氓乘

六龍以御天心者哉夫理世不得眞賢譬由治

病不得眞藥也是故先王爲官擇人必得其材

功加於民德稱其位此三代開國建侯所以能

傳嗣百世歷載千數者也

凡有國之君未甞不欲治也而治不世見者所

任不固也世未甞無賢也而賢不得用者羣臣

妬也主有索賢之心而無得賢之術臣有進賢

之名而無進賢之實此所以人君孤危於上而

道獨抑於下也夫國君之所以致治者公也公

法行則宄亂絕佞臣之所以便身者私也私術

用則公法奪列士之所以建節者義也正節立

則醜類代此姦臣亂吏思私之徒所以爲日夜

杜隔賢君義士之間亟使不相得者也夫賢者

之爲人臣不損君以奉佞不阿衆以取容不墮

公以聽私不撓法以吐剛其明能照姦而義不

比黨是以范武歸晉而國姦逃華元反朝而魚

氏亡故正義之士與邪枉之人不兩立而人君

之取士也不能參聽民氓斷之聰明反徒信亂

臣之說獨用汚吏之言此所謂與仇選使令囚

擇吏者也書雲謀及乃心謀及庶人孔子曰衆

好之必察焉衆惡之必察焉故聖人之施捨也

不必任衆亦不必專己必察彼己之謂而度之

以義故擧無遺失而功無廢滅也惑君則不然

己有所愛則因以斷正不稽於衆不謀於心苟

眩於愛唯言是從此政之所以敗亂而士之所

以放佚者也故有周之制天子聽政三公至於

列士獻詩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

敎誨耆艾脩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無

敗也末世則不然徒信貴人驕妬之議獨用宿

媚蠱惑之言行豐禮者𫎇愆咎論德義者見尤

惡於是諛臣佞人從以詆訾之法被以議上之

刑此賢士之姤困也夫詆訾之法者伐賢之斧

也而驕妬之臣噬賢之狗也人君內秉伐賢之

斧而外招噬賢之狗欲其至理也不亦悲乎

兵之設也久矣渉歷五代以迨於今國未甞不

以德昌而以兵強也今兵巧之械盈乎府庫孫

吳之言聒乎將耳然諸將用之進戰則兵敗退

守則城亡是何也哉彼此之情不聞乎主上勝

負之數不用乎將心士卒進無利而退無畏此

所以然也夫服重上嵠歩驟千里馬之禍也然

騏驥樂之者以御者良足爲盡力也先登陷陣

赴死嚴敵民之禍也然節士樂之者以明君可

爲効死也凡人所以肯赴死亡而不辭者非爲

趍利則因以避害也無賢鄙愚智皆然顧其所

利害有異耳不利顯名則利厚賞也不避恥辱

則避禍亂也非此四者雖聖王不能以要其臣

慈父不能以必其子明主深知之故崇利顯害

以與下市使親疏貴賤愚智必順我令乃得其

欲是以一且軍鼓雷震旌旗並發士皆奮激競

於死敵者豈其情厭久生而樂空死哉乃義士

且以徼其名貪夫且以求其賞爾今吏從軍敗

沒死公事者以十萬數上不聞弔唁嗟歎之榮

名下又無祿賞之厚實節士無所勸慕庸夫無

所貪利此其所以人懷阻解不肯復死者也軍

起以來暴師五年典兵之吏將以千數大小之

戰歲十百合而希有功歷察其敗無他故焉皆

將不明於變勢而士不勸於死敵也其士之不

能死也乃其將不能效也言賞則不與言罰則

不行士進有獨死之禍退𫎇衆生之福此其所

以臨陣忘戰而競思奔北者也今觀諸將旣無

料敵合變之奇復無明賞必罰之信然其士又

甚貧困器械不簡習將恩不素結卒然有急則

吏以暴發虐其士士以所屈遇敵抉此爲將吏

驅怨以禦讎士卒縛手以待㓂也夫將不能勸

其士士不能用其兵此二者與無兵等無士無

兵而欲合戰其敗負也理數也然故曰其敗者

非天之所災將之過也

人君之稱莫大於明人臣之譽莫美於忠此二

德者古來君臣所共願也然明不繼踵忠不萬

一者非必愚闇不逮而惡名也所以求之非道

耳夫明據下起忠依上成二人同心則其利斷

金能如此者要在於明操法術而巳矣夫帝王

者其利重矣其威大矣徒懸重利足以勸善徒

設嚴威可以懲姧乃張重利以誘民操大威以

驅民則擧世之人可令冒白刄而不恨赴湯火

而不難豈雲伹率之以共治而不宜哉若鷹野

鳥也然獵夫御之猶使終日奮擊而不敢怠豈

有人臣而不可使盡力者哉故進忠扶危者賢

不肖之所共願也誠皆願之而行違者常苦其

道不利而有害言未得信而身敗廣觀古來愛

君憂主敢言之臣忠信未達而爲左右所鞫案

更爲愚惡無狀之臣者豈可勝數哉孝成終沒

之日不知王章之直孝哀終沒之日不知王嘉

之忠也後賢雖有憂君哀主之情忠誠正直之

節然猶且沈吟觀聽是以忠臣必待明君乃能

顯其節良吏必得察主乃能成其功故聖人求

之於己不以責下也凡爲人上法術明而賞罰

必者雖無言語而勢自治法術不明而賞罰不

必者雖日號令然勢自亂是故勢治者雖委之

不亂勢亂者雖懃之不治也堯舜拱己無爲而

有餘勢治也胡亥王莽馳騖而不足勢亂也故

曰善者求之於勢弗責於人是以明王審法度

而布敎令不行私以欺法不黷敎以辱命故臣

下敬其言而奉其禁竭其心而稱其職此由法

術明也是故聖人顯諸仁藏諸用神而化之使

民宜之然後致其治而成其功功業効於民美

譽傳於世然後君乃得稱明臣乃得稱忠此所

謂明據下作忠依上成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者

人君之治莫大於道莫盛於德莫美於敎莫神

於化道者所以持之也德者所以苞之也敎者

所以知之也化者所以致之也民有性有情有

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上

君撫世先其本而後其末順其心而理其行心

情苟正則姦慝無所生邪意無所載矣是故上

聖不務治民事而務治民心故曰聽訟吾由人

也必也使無訟乎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民親愛

則無相害傷之意動思義則無姦邪之心夫若

此者非法律之所使也非威刑之所強也此乃

敎化之所致也聖人甚尊德禮而卑刑罰故舜

先勑契以敬敷五敎而後命皐陶以五刑三居

是故凡立法者非以司民短而誅過誤乃以防

姧惡而救禍敗撿淫邪而內正道耳民𫎇善化

則人有士君子之心被惡政則人有懷姧亂之

慮故善者之養天民也由良工之爲麴䜴也起

居以其時寒溫得其適則一蔭之麴䜴盡美而

多量其遇拙工則一蔭之麴䜴皆臭敗而棄捐

今六合亦由一蔭也黔首之屬猶豆麥也變化

雲爲在將者耳遭良吏則皆懷忠信而履仁厚

遇惡吏則皆懷姦邪而行淺薄忠厚積則致太

平姧薄積則致危亡是以聖帝明王皆敦德化

而薄威刑德者所以修巳也威者所以治人也

民之生世也猶鑠金之在鑪方圓薄厚隨鎔制

耳是故世之善惡俗之薄厚皆在於君主誠能

使六合之內擧世之人咸懷方厚之情而無淺

薄之惡各奉公正之心而無姦險之慮則羲農

之俗復見於茲麟龍鸞鳳復畜於郊矣









羣書治要卷第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