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辦礦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群眾辦礦好

——河北省武安縣群眾辦礦的調查報告
武安縣革委會 邯鄲地區革委會 冶金工業部調查組聯合調查
1971年1月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河北省武安縣廣大革命群眾,遵照毛主席關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偉大教導,認真貫徹執行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發動群眾辦礦,幾年來取得了優異成績,為發展我國鋼鐵工業作出了貢獻。

小礦山在兩條路線鬥爭中成長[編輯]

武安縣位於太行山東麓的丘陵地帶,地下有煤有鐵,其中有許多品位較高的小礦體,適合群眾性小型土法開採。一九五八年,武安縣廣大革命群眾熱烈響應毛主席關於「發展鋼鐵工業一定要搞群眾運動」的偉大號召,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群眾運動,很短時間內就開採了四十多個礦點,建起了一批小高爐。但是,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在當地的代理人卻在國民經濟遭到暫時困難的時候,強行停辦礦山,威逼高爐下馬,廣大貧下中農對此無比憤慨。

一九六五年秋天,廣大革命群眾為發展工業生產,克服重重困難,再次辦起了小礦山。劉少奇及其代理人又一次在「農民採礦不正規」的藉口下,把大部分工人趕離了礦山。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揭發和批判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毛主席的光輝《五·七指示》傳到了礦山。廣大工人、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無不歡欣鼓舞,他們激動地說:「我們辦小礦的路子走對了!」「毛主席給我們撐腰,我們要為毛主席爭氣!」他們反覆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指示,狠批了劉少奇破壞鋼鐵工業的滔天罪行,找回了被趕走的工人,充實了採礦機構,增加了採礦點,一個群眾性的採礦運動很快又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了。在縣革命委員會和解放軍支左人員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國營大礦和地質部門的幫助下,目前已經辦起了七個礦,開採着五十個礦點。

發揚艱苦奮鬥精神 走亦工亦農道路[編輯]

武安縣群眾辦礦的過程中,堅持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針,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開始辦礦的時候,沒有資金,他們從供銷社和信用社借了一些錢,買了一些生產必需的炸藥、雷管等;沒有廠房,就擠在破廟裡或是附近社員家裡;沒有工具,工人就從家裡帶來鐵鎬、鐵杴。他們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采出了十幾萬噸礦石,為進一步發展生產積累了資金。

高山頂上的三寨溝礦點,上山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山高路陡石頭硬,工人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群策群力,只用五天就修了一條八公里的馬車路。黑石頭坡礦點,礦石象葡萄一樣分散在石頭中間,上面壓着八、九丈高的岩層,工人們用炸藥崩開岩石,把礦石揀出來。白沙礦的礦石埋在三十多米深的地下,工人們憑着手錘鋼釺打眼,建起了豎井和斜井,然後用轆轤把礦石從井底提升上來。

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戰,加上國家少量的投資,目前已有四個礦點開始用卷揚機提升,六個礦點用鐵軌罐車運輸,由手工生產向機械化邁進了一步。

武安縣革委會遵照毛主席關於「農民以農為主」、「在有條件的時候也要由集體辦些小工廠」的偉大教導,發動了廣大公社社員參加採礦事業。他們在保證農業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堅持「以農為主,集體辦礦,農閒大辦,農忙小辦,常年不斷」的原則,使採礦與農業互相結合,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各生產隊參加採礦的人數,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適當調劑:土地少的隊、比較窮的隊、副業門路少的隊多抽;土地多的隊、比較富裕的隊、副業門路多的隊少抽;本社辦着礦的隊不抽。這些工人不但要完成鋼鐵生產的任務,還擔負着農業生產突擊任務:在搶收搶種的大忙季節和抗旱緊張時刻,就適當縮減採礦人員和運輸車輛,到生產隊參加農業生產;而在冬季和夏秋之間農活少的時候,就適當增加採礦人員和運輸車輛。各礦還根據農業生產和農業基本建設的需要,在保證礦山有一定數量骨幹的情況下,分別一年、二年、三年輪換一次人員。這樣一方面保證了礦山勞動力的來源,另一方面又充實了農村技術骨幹力量。

在組織形式上,礦山分縣辦、社辦兩種。縣辦是由全縣範圍內統一安排礦點,組織生產,社辦是由公社組織力量,開採本公社範圍內的資源。根據他們在實踐中的體會,前者的好處是,能夠統籌兼顧,全面安排,照顧困難社隊,促進全縣工農業的發展。後者的好處是,攤子小,上得快,可以促進公社集體經濟更快地發展。

群眾辦礦的優越性[編輯]

充分利用國家資源,有利於高速度發展鋼鐵工業。這些分散的小礦體,不宜於大規模開採。採用群眾辦礦,小型、土法開採,能使寶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投資少,見效快,在短時期內就能生產出大量礦石,為加快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近五年來,他們為國家生產了二百多萬噸富鐵礦石,供應了二十幾個大中型鋼鐵企業。

增加了集體積累,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武安縣是個十年九旱的地區。這幾年來,因採礦向國家繳納稅金四百多萬元,縣財政還積累資金和生產隊增加集體收入一千多萬元。這些資金,用於農田水利建設三百餘萬元,支援了十個中小型水庫的建設,目前已能擴澆耕地二十多萬畝。此外,全縣還添購了數千頭牲口、幾百輛大車、二百台排灌機械和大量的化肥,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一九六九年,全縣農業總收入比辦礦前的一九六四年增長百分之六十八。這個縣的礦山公社惠蘭村大隊,原來是一個有名的窮隊,小礦山辦起後,每年平均增加集體收入七萬元。幾年來除還清貸款外,還購買牲畜九十三頭,大車二十二輛。如今澆地、碾米都用上了電。去年糧食畝產比辦礦前的一九六四年提高百分之四十七,由缺糧隊變為餘糧隊,向國家交售糧食五萬多斤。

密切了工農關係,改善了農民生活。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在分配問題上,我們必須兼顧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偉大教導,對辦礦的收益,除按規定交納國家稅收和提存縣財政收入之外,其餘的按一定比例分配給生產隊和開支工人的生活費與勞動保護費。這樣做的結果既增加了生產隊的集體積累,又照顧了在礦工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縮小了工農差別,密切了工農關係,鞏固了人民公社的集體經濟,做到了工人、生產隊、社員三滿意。

促進了地方工業的發展。幾年來,武安縣用採礦積累的資金和國家的部分投資,辦起了年產萬噸生鐵的煉鐵廠,年產兩萬噸的水泥廠,擴建了農機廠、小煤礦、化工廠,支援了磷肥廠的興建,等等,大大促進了縣辦工業的發展。

為農村培養了人材。群眾辦礦還為農村培養了一批拿起鋤頭能種田,拿起錘子能做工,拿起槍桿子能打敵人,拿起筆桿子能批判資產階級的共產主義新人。他們學習解放軍「四個第一」、「三八作風」;學習產業工人的優秀品質,無產階級覺悟迅速提高。現在已輪換回村的四百多人中,有的被評為縣、社、生產大隊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不少人被選入「三結合」領導班子,對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起了積極作用。社員們高興地說:「群眾辦礦就是好,亦工亦農差別小,《五·七指示》育新人,工業農業雙飛躍。」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