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典備征/卷四
卷三 ◄ | 舊典備征 卷四 |
► 卷五 |
卷四
科名盛事
[編輯]本朝鄉會殿三試皆第一者:一錢棨,江蘇長洲人,乾隆己亥解元,辛丑會元、狀元;一陳繼昌,廣西臨桂人,嘉慶癸酉解元,庚辰會元、狀元(按前代中三元者:唐張又新、崔元翰;宋孫何、王曾、宋庠、楊寘、王岩叟、馮京;金孟宗獻;元王宗哲;明商輅。又按,本朝武科三元者:浙江仁和王玉璧,明崇禎己卯解元,順治壬辰會元、狀元)。
其由會元得狀元者:江蘇長洲韓英(康熙癸丑)、江蘇長洲彭定求(康熙丙辰)、江蘇長洲陸肯堂(康熙乙丑)、江蘇寶應王式丹(康熙癸未)、江蘇長洲彭啟豐(雍正丁未)、江蘇儀徵陳倓(雍正癸丑)、浙江仁和金甡(乾隆壬戌)、浙江嘉善蔡以台(乾隆丁丑)、浙江秀水汪如洋(乾隆庚子)、江蘇元和吳廷琛(嘉慶壬戌。又武科中:順天宛平秦蕃信,康熙丁未會狀。直隸昌黎齊大勇,雍正庚戌會狀。陝西鎮安孫宗夏,雍正癸丑會狀。直隸豐潤李國梁,乾隆丁丑會狀。浙江江山林天滮,乾隆辛卯會狀。順天大興劉雙,乾隆辛丑會狀。直隸天津溫長湧,咸豐癸丑會狀)。
由解元得狀元者:江蘇上元胡任輿(康熙辛酉解元、甲戌狀元)、浙江仁和吳鴻(乾隆丁卯解元、辛未狀元)。
又有由解元或會元復得鼎甲及傳臚者:順天大興李奭棠(順治丙戌會元、探花)、江蘇長洲秦鉽(順治乙未會元、探花)、浙江海寧沈珩(康熙甲辰會元、傳臚)、山東鄆城魏希徵(康熙丙午解元,丙辰傳臚)、浙江鄞縣範光陽(康熙戊辰會元、傳臚)、江蘇吳縣汪士鋐(康熙丁丑會元、傳臚)、河南柘城王露(康熙庚辰會元、探花)、安徽桐城戴名世(康熙己丑會元、榜眼)、江蘇武進卜俊民(康熙壬辰會元、傳臚)、湖北鍾祥楊炳(雍正癸卯會元、探花)、江蘇高郵王安國(雍正甲辰會元、榜眼)、浙江秀水沈昌宇(雍正庚戊會元、榜眼)、浙江嘉善周灃(乾隆辛未會元、探花)、浙江歸安孫辰東(乾隆壬辰會元、榜眼)、浙江仁和沈清藻(乾隆辛卯解元;乙未探花)、浙江嘉興錢楷(乾隆己酉會元、傳臚)、江西新城陳希曾(乾隆己酉解元;癸丑探花)、河南商城程國仁(乾隆甲寅解元;嘉慶己未傳臚)、江西樂平鄒家燮(乾隆甲寅解元;嘉慶辛酉探花)、山東濱州杜受田(道光癸未會元、傳臚)、浙江錢塘許彭壽(道光丁未會元、傳臚)、浙江錢塘吳鳳藻(咸豐癸丑會元、榜眼)、直隸南皮張之洞(咸豐壬子解元;同治癸亥探花)、廣東東莞陳伯陶(光緒已卯解元;壬辰探花)。
各省狀元人數
[編輯]本朝自順治丙戌至光緒甲辰,凡殿試一百十二科,各省人擢大魁者分誌如左(山西、甘肅、雲南、三省均無狀元):
八旗三人:滿州麻勒吉(順治壬辰)、滿洲圖爾宸(順治乙未。按順治壬辰、乙未滿漢分榜,故是二科有兩狀元)、蒙古崇綺(同治乙丑)。
直隸四人:安州陳德華(雍正甲辰)、南皮張之萬(道光丁未)、宛平陳冕(光緒癸未)、肅寧劉春霖(光緒甲辰)。
江蘇四十九人:武進呂宮(順治丁亥)、無錫鄒忠倚(順治壬辰)、常熟孫承恩(順治戊戌)、崑山徐元文(順治己亥)、溧陽馬世俊(順治辛丑)、吳縣繆肜(康熙丁未)、長洲韓(康熙癸丑)、長洲彭定求(康熙丙辰)、長洲歸允肅(康熙己未)、長洲陸肯堂(康熙乙丑)、金山戴有祺(康熙辛未)、上元胡任輿(康熙甲戌)、徐州李蟠(康熙丁丑)、長洲汪繹(康熙庚辰)、寶應王式丹(康熙癸未)、無錫王雲錦(康熙丙戌)、武進趙熊詔(康熙己丑)、長洲王世琛(康熙壬辰)、嘉定王敬銘(康熙癸巳)、崑山徐陶璋(康熙乙未)、常熟汪應銓(康熙戊戌)、金壇於振(雍正癸卯)、長洲彭啟豐(雍正丁未)、儀徵陳談(雍正癸丑)、金壇於敏中(乾隆丁巳)、武進錢維城(乾隆乙丑)、江寧秦大士(乾隆壬申)、陽湖莊培因(乾隆甲戌)、鎮洋畢沅(乾隆庚辰)、嘉定秦大成(乾隆癸未)、吳縣張書勳(乾隆丙戌)、元和陳初哲(乾隆己丑)、長洲錢棨(乾隆辛丑)、通州胡長齡(乾隆己酉)、吳縣石韞玉(乾隆庚戌)、吳縣潘世恩(乾隆癸丑)、金匱顧皋(嘉慶辛酉)、元和吳廷琛(嘉慶壬戌)、吳縣吳信中(嘉慶戊辰)、吳縣吳鍾駿(道光壬辰)、丹徒李承霖(道光庚子)、太倉陸增祥(道光庚戌)、常熟翁同龢(咸豐丙辰)、嘉定徐郙(同治壬戌)、常熟翁曾源(同治癸亥)、吳縣洪鈞(同治戊辰)、元和陸潤庠(同治甲戌)、江寧黃思永(光緒庚辰)、通州張謇(光緒甲午。按江蘇人得會元者:順治乙未無錫秦鉽、己亥上海朱錦;康熙丁未崇明黃礽緒、庚戌泰州宮夢仁、癸丑長洲韓、丙辰長洲彭定求、乙丑長洲陸肯堂、甲戌丹徒裴之仙、丁丑吳縣汪士鉉、癸未寶應王式丹、壬辰武進卜俊民、乙未長洲李錦、刊丑宜興儲大文;雍正甲辰高郵王安國、丁未長洲彭啟豐、癸丑儀徵陳倓;乾隆乙丑長洲蔣元益、戊辰靖江鄭忬、壬申太倉邵嗣宗、辛巳江寧陳步瀛、乙未吳縣嚴福、戊戌泰州繆祖培、辛丑長洲錢棨、丁未無錫顧鈺、嘉慶己未江都史致儼、辛酉通州馬有章、壬戌元和吳延琛、戊辰陽湖劉嗣綰、甲戌武進瞿溶、丁丑常熟龐大奎、己卯武進費庚吉;道光壬辰吳縣馬學易、丙申江陰夏子齡、乙巳江都蔣超伯;咸豐庚申嘉定徐致祥;光緒丙子興化陸殿鵬、甲午金匱陶世鳳、戊戌鎮洋陸增煒,共三十八人,以人數較他省為獨多,今附記於此)。
安徽九人:休寧黃軒(乾隆辛卯)、歙縣金榜(乾隆壬辰)、休寧吳錫齡(乾隆乙未)、太湖趙文楷(嘉慶丙辰)、歙縣洪瑩(嘉慶己巳)、桐城龍汝言(嘉慶甲戌)、天長戴蘭芬(道光壬午)、太湖李振鈞(道光己丑)、壽州孫家鼐(咸豐己未)。
江西三人:大庾戴衢亨(乾隆戊戌)、彭澤汪鳴相(道光癸巳)、永豐劉繹(道光乙未)。
浙江二十人:鄞縣史大成(順治乙未)、歸安嚴我斯(康熙甲辰)、德清葵啟僔(康熙庚戌)、德清蔡升元(康熙壬戌)、秀水沈廷文(康熙戊辰)、錢塘周澍(雍正庚戌)、仁和金德瑛(乾隆丙辰)、仁和金甡(乾隆壬戌)、會稽梁國治(乾隆戊辰)、仁和吳鴻(乾隆辛未)、嘉善蔡以台(乾隆丁丑)、秀水汪如洋(乾隆庚子)、會稽茹棻(乾隆甲辰)、山陰史致光(乾隆丁未)、歸安王以銜(乾隆乙卯)、歸安姚文田(嘉慶己未)、海鹽朱昌頤(道光丙戌)、烏程鈕福保(道光戊戌)、鄞縣章鋆(咸豐壬子)、仁和鍾駿聲(咸豐庚申。按浙江人得會元者:康熙甲辰海寧沈珩、戊辰鄞縣範光陽、癸巳烏程孫見龍、戊戌嘉善楊爾德;雍正庚戌秀水沈昌宇;乾隆壬戌仁和金甡、辛未嘉善周灃、丁丑嘉善蔡以台、癸未仁和孫效曾、己丑錢塘徐烺、辛卯餘姚邵晉涵、壬辰歸安孫辰東、庚子秀水汪如洋、甲辰歸安侯健融、己酉嘉興錢楷、乙卯歸安王以鋙;嘉慶丙辰德清袁槐、乙丑仁和胡敬、己巳仁和孔傳綸、辛未平湖朱壬林;道光癸巳海寧許楣、乙未嵊縣張景星、庚子仁和吳敬羲、辛丑仁和蔡念慈、丁未錢塘許彭壽;咸豐壬子山陰孫慶咸、癸丑錢塘吳鳳藻、己未會稽馬傳煦;同治癸亥瑞安黃體芳、戊辰蕭山蔡以常;光緒庚寅錢塘夏曾佑、癸卯會稽周蘊良,共三十二人,其人數亦較他省為多,今附記於此)。
福建三人:侯官林鴻年(道光丙申)、閩縣王仁堪(光緒丁丑)、晉江吳魯(光緒庚寅)。
湖北三人:黃岡劉子壯(順治己丑)、天門蔣立鏞(嘉慶辛未)、蘄水陳沆(嘉慶己卯)。湖南二人:衡山彭浚(嘉慶乙丑)、茶陵蕭錦忠(道光乙巳)。
河南一人:固始吳其淩(嘉慶丁丑)。
山東六人:聊城傅以漸(順治丙戌)、東昌鄧鍾嶽(康熙辛丑)、濟寧孫毓溎(道光甲辰)、濟寧孫如僅(咸豐癸丑)、濰縣曹鴻勳(光緒丙子)、濰縣王壽彭(光緒癸卯)。
陝西一人:韓城王傑(乾隆辛巳)。四川一人:資州駱成驤(光緒乙未)。
廣東三人:番禺莊有恭(乾隆己未)、吳川林召棠(道光癸未)、順德梁耀樞(同治辛未)。
廣西四人:臨桂陳繼昌(嘉慶庚辰)、臨桂龍啟翰(道光辛丑)、臨桂張建勳(光緒己丑)、臨桂劉福姚(光緒壬辰)。
貴州二人:貴陽趙以炯(光緒丙戌)、麻哈夏同龢(光緒戊戌)。
浙人鼎甲錄
[編輯]順治己丑探花張天植(秀水)、乙未狀元史大成(鄞縣)、辛丑探花吳光(歸安)。
康熙甲辰狀元嚴我斯(歸安)、庚戌狀元蔡啟僔、榜眼孫在豐(均德清)、丙辰榜眼胡會恩(德清)、己未探花茆薦馨(長興)、壬戌狀元蔡升元(德清)、榜眼吳涵(石門)、乙丑榜眼陳元龍(海寧)、戊辰狀元沈廷文(秀水)、榜眼查嗣韓(海寧)、甲戌探花顧悅履(海寧)、丁丑探花姜宸英(慈谿)、丙戌榜眼呂葆中(石門)、壬辰榜眼沈樹本(歸安)、乙未探花傅王露(會稽)、戊戌探花沈錫輅(仁和)。
雍正甲辰探花汪德容(錢塘)、庚戌狀元周澍(錢塘)、榜眼沈昌宇(秀水)、探花梁詩正(錢塘)。
乾隆丙辰狀元金德瑛(仁和)、壬戌狀元金甡(仁和)、乙丑探花王際華(錢塘)、戊辰狀元梁國治(會稽)、榜眼陳楠(仁和)、辛未狀元吳鴻(仁和)、探花周灃(嘉善)、壬申探花盧文召(餘姚)、甲戌探花倪承寬(仁和)、丁丑狀元蔡以台(嘉善)、庚辰榜眼諸重光(餘姚)、辛巳榜眼胡高望(仁和)、癸未榜眼沈初(平湖)、己丑榜眼徐天柱(德清)、探花陳嗣龍(平湖)、辛卯榜眼王增(會稽)、探花範衷(上虞)、壬辰榜眼孫辰東(歸安)、探花俞大猷(山陰)、乙未探花沈清藻(仁和)、戊戌榜眼蔡廷衡(仁和)、探花孫希旦(瑞安)、庚子狀元汪如洋(秀水)、辛丑榜眼陳萬青(石門)、甲辰狀元茹棻(會稽)、榜眼邵瑛(餘姚)、丁未狀元史致光(山陰)、乙卯狀元王以銜(歸安)、榜眼莫晉(會稽)。
嘉慶己未狀元姚文田(歸安)、丁丑探花吳清鵬(錢塘)、己卯榜眼楊九畹(慈谿)、庚辰榜眼許乃普(錢塘)。
道光丙戌狀元朱昌頤(海鹽)、己丑榜眼錢福昌(平湖)、探花朱蘭(餘姚)、壬辰榜眼朱鳳標(蕭山)、戊戌狀元鈕福保(烏程)、庚子探花張百揆(蕭山)、甲辰榜眼周學浚(烏程)、探花馮培元(仁和)、乙巳榜眼金鶴清(桐鄉)、探花吳福年(錢塘)。
咸豐壬子狀元章鋆(鄞縣)、癸丑榜眼吳鳳藻(錢塘)、丙辰探花洪昌燕(錢塘)、己未榜眼孫念祖(會稽)、庚申狀元鍾駿聲(仁和)。同治辛未探花鬱昆(蕭山)。
光緒丙子探花馮文蔚(烏程)、壬辰榜眼吳士鑒(錢塘)、乙未榜眼喻長霖(黃岩)、戊戌探花俞陛雲(德清。按浙江人得傳臚者:順治己丑鄞縣範光文、乙未仁和王益朋、辛丑嘉善孫釒永;康熙甲辰海寧沈珩、己未石門吳震方、戊辰鄞縣範光陽、辛未海鹽楊中訥、丙戌海監俞兆晟、戊戌山陰金以成;雍正甲辰錢塘汪由敦;乾隆丁巳仁和孫宗溥、己未錢塘陸秩、乙丑嘉善章愷、壬申秀水錢載、甲戌錢塘汪永錫、丁丑仁和李汪度、癸未富陽董誥、丙戌桐鄉陸費墀、壬辰山陰平恕、庚子仁和關槐、己酉嘉興錢楷、癸丑會稽陳秋水;嘉慶丙辰浦江戴殿泗、己巳嘉善黃安濤;道光丁未錢塘許彭壽;咸豐丙辰蕭山鍾寶華;同治癸亥仁和周蘭、戊辰仁和許有麟;光緒癸未歸安朱祖謀。附記於此)。
鼎甲改官
[編輯]曆科一甲進士,例於臚傳之日,狀元即授修撰,榜眼、探花即授編修,至下科與本科庶吉士同應散館,考試後仍授原職。然亦有竟未留館者,如康熙辛丑科榜眼吳文煥則改員外郎;乾隆丁未科榜眼孫星衍、探花董教增,乙卯科探花潘世璜,則均改主事;嘉慶乙丑科狀元彭浚則改員外郎,辛未科榜眼吳毓英則改主事;道光壬午科榜眼鄭秉恬則改知縣,乙未科探花喬晉芳、辛丑科探花胡家玉,同治甲戌科探花黃貽楫,則均改主事。其因散館而發生例外之變動者,前後凡十人。至康熙辛未科狀元戴有祺之為候選知縣,乾隆辛卯科榜眼王增之為河南知縣,甲辰科榜眼邵瑛之為內閣中書,癸丑科榜眼陳雲之為吏部主事,嘉慶甲戌科狀元龍汝言之為內閣中書,道光丙戌科狀元朱昌頤之為戶部主事,丁未科榜眼袁績懋之為刑部主事,則皆於留館之後因事降黜,乃改補他官者也。
武鼎甲考
[編輯]文科鼎甲具詳進士題名碑錄及館選錄中,至武科則各書記載者極少,然一代掄才之典,文武並重,固不容歧視也。特彙考其人如左:(凡未詳者,均作空格,以備考補。)
順治丙戌狀元郭士衡(山東章邱)、榜眼武韜(山東曹縣)、探花□□□(□□□□);己丑狀元金抱一(□□□□)、榜眼李聖祥(□□□□)、探花茹羆(浙江山陰);壬辰狀元王玉{殿玉}(浙江仁和)、榜眼□□□(□□□□)、探花□□□(□□□□);乙未狀元於國柱(□□□□)、榜眼單登龍(山東高密)、探花□□□(□□□□);戊戌狀元劉炎(浙江山陰)、榜眼□□□(□□□□)、探花□□□(□□□□);庚子(補行己亥科)狀元林本直(江蘇上元)、榜眼□□□(□□□□)、探花□□□(□□□□);辛丑狀元霍維鼐(山東濟寧)、榜眼□□□(□□□□)、探花□□□(□□□□)。
康熙甲辰狀元吳三畏(□□□□)、榜眼□□□(□□□□)、探花□□□(□□□□);丁未狀元秦蕃信(順天宛平)、榜眼張善繼(江蘇徐州)、探花 □□□(□□□□);庚戌狀元張英奇(直隸深州)、榜眼□□□(□□□□)、探花張學純(浙江杭州);癸丑狀元郎天祚(浙江山陰)、榜眼李世威(山東莘縣)、探花趙文璧(浙江蕭山);丙辰狀元荀國梁(□□□□)、榜眼□□□(□□□□)、探花□□□(□□□□);己未狀元羅淇(浙江會稽)、榜眼 □□□(□□□□)、探花儲塤(浙江錢塘);壬戌狀元王繼先(□□□□)、榜眼□□□(□□□□)、探花□□□(□□□□);乙丑狀元徐憲武(直隸 □□)、榜眼□□□(□□□□)、探花葉日芳(甘肅甘州。按日芳是否此科再考);戊辰狀元王應統(□□□□)、榜眼□□□(□□□□)、探花 □□□(□□□□);辛未狀元張文煥(甘肅寧夏)、榜眼□□□(□□□□)、探花韓良輔(四川重慶);甲戌狀元曹曰瑋(京衛)、榜眼丁爽(陝西□□)、探花石鈞(湖南武陵);丁丑狀元繳煜章(京衛)、榜眼□□□(□□□□)、探花胡琨(江蘇江都);庚辰狀元馬會伯(甘肅寧夏)、榜眼林浚(江蘇江寧)、探花朱士植(甘肅靈州);癸未狀元曹維城(□□□□)、榜眼□□□(□□□□)、探花侯瀠(陝西興安);丙戌狀元楊謙(江蘇儀征)、榜眼□□□(□□□□)、探花□□□(□□□□);己丑狀元田畯(直隸獻縣)、榜眼李維揚(廣東□□。按維揚是否此科再考)、探花□□□(□□□□);壬辰狀元李顯光(□□□□)、榜眼楊炳(河南內黃)、探花□□□(□□□□);癸巳狀元李如柏(甘肅寧夏)、榜眼丁士傑(順天大興)、探花 □□□(□□□□);乙未狀元賽都(漢軍正紅)、榜眼□□□(□□□□)、探花□□□(□□□□);戊戌狀元封榮九(□□□□)、榜眼 □□□(□□□□)、探花□□□(□□□□);辛丑狀元林德鏞(□□□□)、榜眼楊大立(山東曆城)、探花高瀚(山西朔州)。
雍正癸卯狀元李琰(□□□□)、榜眼□□□(□□□□)、探花□□□(□□□□);甲辰狀元苗國琮(漢軍鑲白)、榜眼□□□(□□□□)、探花 □□□(□□□□);丁未狀元王元浩(山東膠州)、榜眼譚五格(漢軍鑲黃)、探花馬大用(安徽懷寧);庚戌狀元齊大勇(直隸昌黎)、榜眼張照(漢軍正黃)、探花□□□(□□□□);癸丑狀元孫宗夏(陝西鎮安)、榜眼袁秉敬(直隸宣化。按秉敬是否此科再考)、探花特格慎(蒙古正藍)。
乾隆丙辰狀元馬負書(漢軍鑲黃)、榜跟韓錡(直隸天津)、探花李星垣(江蘇銅山);丁巳狀元哈攀龍(直隸任邱),榜眼張淩霞(山西太穀)、探花馮哲(直隸豐潤);己未狀元朱秋魁(浙江金華)、榜眼畢映(山西大同。按映是否此科再考)、探花□□□(□□□□);壬戌狀元賈廷詔(□□□□)、榜眼李世崧(湖南桃源)、探花白鍾鑲(山西太穀);乙丑狀元董孟(漢軍正黃)、榜眼李經世(直隸天津)、探花胡經綸(廣東順德);戊辰狀元張兆璠(江蘇泰興)、榜眼溫有哲(山西太穀)、探花孫儀湯(直隸趙州);辛未狀元張大經(山西鳳台)、榜眼卜永泰(山東蒲台)、探花安廷召(直隸樂亭);壬申狀元哈廷梁(直隸獻縣)、榜眼林建鼎(福建福清)、探花馬泉(山西陽曲。後更名全再,中庚辰科);甲戌狀元顧麟(□□□□)、榜眼徐渭(山東膠州)、探花陳標(江蘇□□);丁丑狀元李國梁(直隸豐潤)、榜眼植璋(廣東東莞)、探花曹龍驤(漢軍鑲紅);庚辰狀元馬全(即壬中科馬泉,更名再中)、榜眼邵應邲(廣東電白)、探花孫廷璧(順天大興);辛巳狀元段飛龍(直隸永年)、榜眼李銓(河南虞城)、探花□□□(□□□□);癸未狀元德灝(滿洲正黃)、榜眼郭元凱(□□□□)、探花葉時茂(福建同安);丙戌狀元白成龍(□□□□)、榜眼黃宗傑(漢軍鑲白)、探花彭先龍(湖北鬆滋);己丑狀元錢治平(順天霸州)、榜眼金富寧(漢軍鑲藍)、探花林天洛(浙江江山);辛卯狀元林天混(浙江江山)、榜眼薛殿元(直隸容城)、探花鄭敏(漢軍鑲藍);壬辰狀元李威光(廣東長樂)、榜眼左瑛(直隸清苑)、探花趙士魁(順天宛平);乙未狀元王懋賞(山東福山)、榜眼彭朝龍(湖北鬆滋)、探花德明(滿洲正黃);戊戌狀元邢敦行(直隸定州)、榜眼樊雄楚(湖北襄陽)、探花董金鳳(安徽合肥);庚子狀元黃瑞(浙江江山)、榜眼閻燮和(山西平遙)、探花金殿安(山東聊城);辛丑狀元劉雙(順天大興)、榜眼黃國梁(福建平和)、探花黎大剛(廣東新會);甲辰狀元劉榮慶(江蘇泰州)、榜眼李錫命(順天東安),探花盧廷璋(廣東東莞);丁未狀元馬兆瑞(山東臨清)、榜眼侯賓(順天武清)、探花麥鷹揚(廣東鶴山);己酉狀元劉國慶(江蘇泰州)、榜眼馬承基(順天東安)、探花陳四安(漢軍正白);庚戌狀元玉福(漢軍鑲黃)、榜眼曾瓊琲(廣東長樂)、探花王萬清(順天大城);癸丑狀元徐殿颺(山東掖縣)、榜眼鮑友智(安徽六安)、探花周自超(福建永春);乙卯狀元邸飛虎、(□□□□)、榜眼陳崇韜(廣東博羅)、探花馮元(雲南平彝)。
嘉慶丙辰狀元黃仁勇(廣東海陽)、榜眼常鳴盛(直隸新城)、探花高適(漢軍鑲紅);己未狀元李雲龍(直隸阜城)、榜眼曾大觀(湖北黃陂)、探花張萬清(河南杞縣);辛酉狀元姚大寧(廣東南海)、榜眼滿德坤(山東滕縣)、探花李廷揚(山東膠州);壬戌狀元李白玉(直隸槁城)、榜眼張大鵬(江西武寧)、探花陸鳳翔(安徽蒙城);乙丑狀元張聯元(直隸獻縣)、榜眼白鳳池(河南滎陽)、探花孫掄元(甘肅中衛);戊辰狀元徐華清(山東臨淄)、榜眼尚勇德(漢軍鑲白)、探花王世平(順天大城);己巳狀元汪道誠(江西樂平)、榜眼韓積善(漢軍鑲白)、探花張青雲(陝西富平);辛未狀元馬殿甲(河南鄧州)、榜眼成必超(四川仁壽)、探花林方標(江蘇銅山);甲戌狀元丁殿寧(山東益都)、榜眼史鵠(直隸肥鄉)、探花楊定泰(湖北襄陽);丁丑狀元武鳳來、(□□□□)、榜眼馬維衍(甘肅固原)、探花王誌元(四川華陽);己卯狀元徐開業(以傳臚未到除名)、榜眼秦鍾英(推升狀元,陝西神木)、探花梅萬青(以傳臚未到除名);庚辰狀元昌伊蘇(滿洲正黃)、榜眼李鳳和(順天大興)、探花富成(滿洲鑲藍)。
道光壬午狀元張雲亭(直隸清豐)、榜眼李書阿(河南南召)、探花程三光(直隸邯鄲);癸未狀元張從龍(山西臨縣)、榜眼史殿元(直隸清苑)、探花黃大奎(甘肅禮縣);丙戌狀元李相清(山西陽曲)、榜眼崔連魁(河南淮寧)、探花丁麟兆(直隸遵化);己丑狀元吳鉞(山東蓬萊)、榜眼秦定三(湖北興國)、探花張斯奎(漢軍正黃);壬辰狀元李廣金(山西靈邱)、榜眼張金甲(山東濮州)、探花郝騰蛟(河南偃師);癸巳狀元卒鳳山(河南汜縣)、榜眼孫和平(順天大興)、探花張協忠(江西德興);乙未狀元波啟善(滿洲正紅)、榜眼奚應龍(陝西朝邑)、探花鞠殿華(山東安邱);丙申狀元王瑞(直隸安肅)、榜眼方台(江西上饒)、探花金連元(漢軍正藍);戊戌狀元郝光甲(直隸任邱)、榜眼佟攀梅(漢軍正藍)、探花普承堯(雲南新平);庚子狀元趙雲鵬(河南汝陽)、榜眼王萬壽(四川灌縣)、探花李壽春(順天大興);辛丑狀元德慶(漢軍鑲白)、榜眼王振隆(山東長山)、探花劉宗漢(順天寧河);甲辰狀元張殿華(直隸棗強)、榜眼錢昱(直隸昌黎)、探花劉清江(山東巨野);乙巳狀元吳德新(直隸東明)、榜眼蕙椿(滿洲正白)、探花趙鴻舉(河南陟縣);丁未狀元李信(直隸晉州)、榜眼姜國仲(四川越雋),探花無人庚戌狀元彭陽春(四川華陽);榜眼嶽汝忠(直隸靜海),探花無人。
咸豐壬子狀元田在田(山東巨野)、榜眼張虎臣(直隸沙河)、探花趙玉潤(直隸永年);癸丑狀元溫常湧(直隸天津)、榜眼王虎臣(山西河曲)、探花許夢魁(直隸平山);丙辰狀元王世清(直隸南和)、榜眼韋應麒(河南永寧)、探花藍家麟(直隸天津);己未狀元韓金甲(山東曆城)、榜眼杜遇春(直隸河間)、探花李上侖(四川邛州);庚申狀元馬鴻圖(直隸撫寧)、榜眼劉英傑(直隸束鹿)、探花德綬(滿洲正藍)。
同治壬戌狀元史天祥(直隸邯鄲)、榜眼徐壽春(直隸樂亭)、探花劉其昌(廣東香山);癸亥狀元黃大元(直隸懷安)、榜眼嶽金堂(直隸元城)、探花敦鳳舉(直隸獲鹿);乙丑狀元張蜀錦(直隸廣平)、榜眼桂林香(湖南祁陽)、探花侯會同(四川南充);戊辰狀元陳桂芬(浙江天台)、榜眼謝子元(四川射洪)、探花張光斗(四川眉州);辛未狀元丁錦堂(福建上杭)、榜眼王可相(直隸元城)、探花佟在田(直隸天津);甲戌狀元張鳳鳴(河南西平)、榜眼趙瑞雲(河南杞縣)、探花劉雲會(直隸長垣)。
光緒丙子狀元宋鴻圖(福建侯官)、榜眼張忠祥(河南西平)、探花景慶(蒙古正紅);丁丑狀元佟在棠(直隸天津)、榜眼馬尚德(直隸內邱)、探花林培基(福建侯官);庚辰狀元黃培鬆(福建龍泉)、榜眼周增祥(廣東潮陽)、探花景元(滿洲鑲黃);癸未狀元楊廷弼(河南祥符)、榜眼周選青(直隸天津)、探花劉占魁(直隸肅寧);丙戌狀元宋占魁(山東昌邑)、榜眼解兆鼎(江蘇丹徒)、探花何乃斌(廣東香山);己丑狀元李夢說(山東陽穀)、榜眼徐海波(四川資州)、探花傅懋凱(山東福山);庚寅狀元張憲周(山東鄆城)、榜眼李承恩(四川通江)、探花陳邦榮(直隸獻縣);壬辰狀元卞賡(江蘇海州)、榜眼張連同(河南宜陽)、探花李連仲(直隸大名);甲午狀元張鴻翥(江西鄱陽)、榜眼杜天麟(四川江津)、探花嶽慶德(直隸元城);乙未狀元武國棟(直隸天津)、榜眼張大宗(江蘇海州)、探花林宜春(福建大田);戊戌狀元張三甲(直隸開州)、榜眼任聯捷(江蘇山陽)、探花蘇克敦(滿洲鑲白)。
科名佳話
[編輯]父子鼎甲:江蘇吳縣繆彤(康熙丁未狀元)、子曰藻(康熙乙未榜眼)。江蘇溧陽任蘭枝(康熙癸巳榜眼)、子端書(乾隆丁巳探花)。江蘇鎮洋汪廷璵(乾隆戊辰探花)、子學金(乾隆辛丑探花)。山東霑化蘇兆登(嘉慶己未榜眼)、子敬衡(道光丙申探花)。湖北天門蔣立鏞(嘉慶辛未狀元)、子元溥(道光癸巳探花)。
父子鼎甲傳臚:江蘇江寧秦大士(乾隆壬申狀元)、子承業(乾隆辛丑傳臚)。安徽太湖李長森(乾隆甲辰傳臚)、子振鈞(道光己丑狀元)。浙江錢塘許乃普(嘉慶庚辰榜眼)、子彭壽(道光丁未傳臚)。
祖孫鼎甲:江蘇高郵王安國(雍正甲辰榜眼)、孫引之(嘉慶己未探花。又江蘇長洲陸肯堂康熙乙丑狀元、乃孫潤庠同治甲戌狀元,附記於此)。
祖孫鼎甲傳臚:江蘇無錫鄒忠倚(順治壬辰狀元)、孫一桂(雍正丁未傳臚)、玄孫奕孝(乾隆丁丑探花)。
叔侄鼎甲:安徽全椒吳國對(順治戊戌探花)、弟子昺(康熙辛未榜眼)。浙江德清蔡啟僔(康熙庚戌狀元)、兄子升元(康熙壬戌狀元)。江蘇吳縣吳廷琛(嘉慶壬戌狀元)、族子鍾駿(道光壬辰狀元)。江蘇常熟翁同龢(咸豐丙辰狀元)、兄子曾源(同治癸亥狀元)。
叔侄鼎甲傳臚:江蘇武進劉星煒(乾隆戊辰傳臚)、從子躍雲(乾隆丙戌探花)。
兄弟鼎甲:江蘇崑山徐乾學(康熙庚戌探花)、弟秉義(康熙癸丑探花)、弟元文(順治己亥狀元)。江蘇武進莊存與(乾隆乙丑榜眼)、弟培因(乾隆甲戌狀元)。山東濟寧孫毓溎(道光甲辰狀元)、從弟毓汶(咸豐丙辰榜眼)。直隸南皮張之萬(道光丁未狀元)、族弟之洞(同治癸亥探花。又武科中:湖北鬆滋彭先龍,乾隆丙戌探花,弟朝龍,乾隆乙未榜眼浙;江江山林天洛,乾隆己丑探花,弟天滮,乾隆辛卯狀元;江蘇泰州劉榮慶,乾隆甲辰狀元,弟國慶,乾隆己酉狀元;直隸天津佟在田,同治辛未探花,弟在棠,光緒丁丑狀元)。
兄弟祖孫鼎甲:江蘇長洲彭定求(康熙丙辰狀元)、從弟寧求(康熙壬戌探花)、孫啟豐(雍正丁未狀元)。江蘇吳縣潘世恩(乾隆癸丑狀元)、從兄世璜(乾隆乙卯探花)、孫祖蔭(咸豐壬子探花)。
兄弟叔侄鼎甲傳臚:安徽桐城張廷璐(康熙戊戌榜眼)、從弟廷珩(雍正癸卯傳臚)、兄子若靄(雍正癸丑傳臚)。父子傳臚:江蘇儀征陳嘉樹(道光壬午)、子彝(同治壬戊)。
叔侄傳臚:江蘇陽湖惲彥彬(同治辛未)、族子毓嘉(光緒壬辰。按毓嘉入大興籍)。
兄弟傳臚:浙江鄞縣範光文(順治己丑)、從弟光陽(康熙戊辰)、江蘇吳縣汪倓(康熙甲戌)、從弟士鋐(康熙丁丑)。
父子解元:河南郟縣仝廷舉(順治戊子)、子軌(康熙乙酉)。廣東新寧陳遇夫(康熙庚午)、子瀚(康熙甲午)。湖北鍾祥李兆鈺(雍正乙卯)、子潢(乾隆乙酉)。浙江嘉興張廷濟(嘉慶戊午)、子慶榮(道光丙午)。江西清江聶明景(同治庚午)、子謙吉(光緒己丑)。
祖孫解元:廣西全州謝明英(康熙辛酉)、孫濟世(康熙戊子)。雲南羅平竇晟(乾隆戊子)、孫垿(道光乙酉。又廣西臨桂陳宏謀,雍正癸卯,玄孫繼昌,嘉慶癸酉。山西文水王錫蒲,嘉慶丁卯,曾孫學伊,光緒癸巳。附記於此)。
叔侄解元:廣西全州蔣琦齡(道光甲午)、從子英元(道光癸卯)。浙江富陽朱炳琦(咸豐辛亥)、族子彭年(同治丁卯)。
兄弟解元:江蘇江寧劉輝祖(康熙庚午)、弟捷(康熙辛卯)。廣西臨桂朱桓(乾隆壬子)、從弟琦(道光辛卯)。廣西臨桂唐維錫(乾隆甲寅)、弟維釗(嘉慶甲子)。山東長清孟毓蘭(嘉慶戊寅)、弟毓藻(道光辛巳)。
累代甲科:單一家人成進士逾三世以外而世係直接者。
山東濱州杜詩(明萬曆戊戌)。詩子漺(順治丁亥)、漺孫鼒(乾隆丁巳)、漺孫鼒(嘉慶辛酉)、堮子受田(道光癸未)、受田子䎗(道光乙未)、䎗子庭琛(咸豐庚申)。
浙江海鹽俞之泰(明萬曆壬戌)、之泰子雲來(康熙庚戌)、雲來子兆曾(康熙乙丑)、兆晟(康熙丙戌)、兆曾子鴻馨(康熙辛丑)、兆晟子鴻圖(康熙壬辰)。
安徽桐城方拱乾(明崇禎戊辰)、拱乾子孝標(順治己丑)、孝標孫式濟(康熙己丑)、式濟孫維甸(乾隆辛丑)、維甸子傳穆(嘉慶己卯)。
浙江嘉善曹勳(明崇禎戊辰)、勳孫鑒倫(康熙己未)、鑒倫曾孫焜(乾隆癸未)、焜孫銜達(道光癸巳)。
江蘇常熟蔣棻(明崇禎丁丑)、菜子伊(康熙癸丑)、伊子陳錫(康熙乙丑)、廷錫(康熙癸未)、陳錫子漣(康熙己丑)、廷錫子溥(雍正庚戌)、溥子檙(乾隆辛未)。
江蘇武進楊廷鑒(明崇禎癸未)、廷鑒子大鶴(康熙己未)、大鶴子椿(康熙戊辰)、椿子述曾(乾隆壬戌)。
江蘇武進呂宮(順治丁亥)、宮曾孫瀶(乾隆甲戌)、瀶孫子班(嘉慶壬戌)、子班子瀶孫(道光丙申)、倌孫(道光戊戌)。
江蘇丹徒張九徵(順治丁亥),九徵子玉書(順治辛丑)、玉書子逸少(康熙甲戌)、逸少玄孫頡雲(嘉慶丁丑)、頡雲子錫庚(道光丙申)。
江蘇常熟翁長庸(順治丁亥)、長庸子大中(康熙丁丑)、大中來孫心存(道光壬午)、心存子同書(道光庚子)、同書子曾源(同治癸亥)、曾源子斌孫(光緒丁丑)。
江蘇華亭王廣心(順治己丑)、廣心子頊齡(康熙丙辰)、頊齡子圖炳(康熙壬辰)。圖炳孫嘉曾(乾隆丙戌)。
江蘇武進劉漢卿(順治己丑)、漢卿孫於義(康熙壬辰)、於義子復(雍正丁未)、復孫汝謇(乾隆庚子)、又復曾孫嗣綰(嘉慶戊辰)。
滿洲完顏氏阿什坦(順治壬辰)、阿什坦仍孫麟慶(嘉慶己巳)、麟慶子崇實(道光庚戌)、崇實子嵩申(同治戊辰)。
山東諸城劉必顯(順治壬辰)、必顯子棨(康熙己丑)、棨子統勳(雍正甲辰)、統勳子墉(乾隆辛未)、又統勳孫鐶之(乾隆己酉)。
江蘇金壇馮標(順治壬辰)、標子漢煒(康熙戊戌)、漢煒子秉彝(乾隆乙丑)、秉彝玄孫煦(光緒丙戌)。
江蘇無錫秦鬆齡(順治乙未)、鬆齡子道然(康熙己丑)、道然子蕙田(乾隆丙辰)、蕙田子泰鈞(乾隆甲戌)。
江蘇長洲彭瓏(順治己亥)、瓏子定求(康熙丙辰)、定求孫啟豐(雍正丁未)、啟豐孫希洛(乾隆丁未)、希洛子蘊輝(嘉慶己未)。
江蘇金壇於嗣昌(順治辛丑)、嗣昌子漢翔(康熙壬戌)、漢翔子枋(雍正甲辰)、枋子敏中(乾隆丁巳)、敏中曾孫尚齡(道光壬午)。
江西南昌熊一瀟(康熙甲辰)、一瀟子本(康熙丙戌)、本子學鵬(雍正庚戌)、學鵬子之福(乾隆丁丑)。
江蘇通州孫閎達(康熙甲辰)、閎達玄孫兆鼇(嘉慶辛未)、兆鼇子廷元(道光甲辰)、廷元子銘恩(道光乙未)。
安徽桐城張英(康熙丁未)、英子廷璐(康熙戊戌)、廷璐子若需(乾隆丁巳)、若需子曾敞(乾隆辛未)。
江蘇溧陽史鶴齡(康熙丁未)、鶴齡子夔(康熙壬戌)、夔子貽直(康熙庚辰)、貽直子奕簪(乾隆戊辰)。
浙江嘉善錢霞(康熙庚戌)、霞玄孫樾(乾隆壬辰)、樾曾孫寶廉(道光庚戌)、寶廉子能訓(光緒戊戌)。
山東德州盧道悅(康熙庚戌)、悅道子見曾(康熙辛丑)、見曾孫蔭溥(乾隆辛丑)、蔭溥孫慶綸(道光辛丑)。
浙江德清徐倬(康熙癸丑)、倬子元正(康熙乙丑)、元正孫以升(雍正癸卯)、以升子開厚(乾隆乙丑)、開厚子天柱(乾隆己丑)、天柱曾孫芝淦(咸豐庚申)。
浙江錢塘徐潮(康熙癸丑)、潮子本(康熙戊戌)、本子以煊(雍正庚戌)、以煊玄孫琪(光緒庚辰)。
山東昌樂閻世繩(康熙丙辰)、世繩子愉(康熙庚辰)、愉子廷佶(雍正甲辰)、廷佶子循琦(乾隆壬戌)、循琦子學淳(乾隆甲辰)、學海(嘉慶丁丑)。
直隸靜海勵杜訥(按杜訥於康熙庚申特賞編修,今以進士論)、杜訥子廷儀(康熙庚辰)、廷儀子宗萬(康熙辛丑)、宗萬子守謙(乾隆乙丑)。
江西新建裘君弼(康熙丁丑)、君弼子曰修(乾隆己未)、曰修子麟(乾隆庚辰)、麟子元淦(嘉慶乙丑)。
江西新建曹家甲(康熙丁丑)、家甲孫秀先(乾隆丙辰)、秀先曾孫熊(嘉慶己未)、熊子聯桂(道光乙未)。
浙江錢塘吳之錡(康熙庚辰)、之錡孫嗣爵(雍正庚戌)、嗣爵子敬(乾隆戊戌)、敬子若準(道光辛丑)。
江西南昌彭廷訓(康熙丙戌)、廷訓子元瑞(乾隆丁丑)、元瑞孫邦疇(嘉慶乙丑)、邦疇子克儀(咸豐庚·申)。
江蘇陽湖莊令輿(康熙丙戌)、令輿來孫受祺(道光庚子)、受祺子鍾濟(光緒丙戌)、鍾濟子綸儀(光緒甲午)。
江西臨川李紱(康熙已丑)、紱孫友棠(乾隆乙丑)、友棠子傳熊(乾隆丁未)、傳熊孫訓釗(道光乙未)。
直隸清苑胡爾默(康熙乙未)、爾默於鵬年(乾隆乙丑)、鵬年孫紹祖(嘉慶辛酉)、紹祖子叔琳(道光庚戌)、叔珊(咸豐庚申)。
江蘇高郵王安國(雍正甲辰)、安國子念孫(乾隆乙未)、念孫子引之(嘉慶己未)、引之子壽同(道光甲辰)。
山東諸城李宜芳(雍正庚戌)、宜芳子梴(乾隆癸丑)、梴子璋煜(嘉慶庚辰)、璋煜子肇錫(同治戊辰)。
山東福山王檢(雍正癸丑)、檢子啟緒(乾隆辛未)、啟緒孫兆琛(嘉慶丁丑)、兆琛孫懿榮(光緒庚辰)。
滿洲索綽絡氏德保(乾隆丁巳)、德保子英和(乾隆癸丑)、英和子奎照(嘉慶甲戌)、奎照子錫祉(道光乙未)。
江蘇嘉定廖鴻章(乾隆丁巳。按廖氏原籍福建永定)、鴻章孫文錦(嘉慶辛未)、文錦子惟勳(道光癸巳)、惟勳子壽豐(同治辛未)、壽恆(同治癸亥)。
浙江仁和蔡應彪(乾隆丁巳)、應彪孫共武(乾隆辛丑)、共武孫念慈(道光辛丑)、念慈孫世佐(光緒庚辰)。
漢軍李士通(乾隆辛未)、士通孫恩繹(嘉慶戊辰)、恩繹子希曾(道光壬午)、希曾子祜(道光庚子)、祉(咸豐庚申)。
福建閩縣葉觀國(乾隆辛未)、觀國子申萬(嘉慶乙丑)、申萬子敬昌(嘉慶己卯)、敬昌孫大焯(同治戊辰)、大焯子在琦(光緒丙戌)。
河南鄧州高名世(乾隆丁丑)、名世子叔祥(乾隆甲辰)、叔祥孫振宛(道光戊戌)、振宛子寅生(光緒丙才)。
順天大興邵自鎮(乾隆辛巳)、自鎮子庾曾(乾隆辛巳)、庾曾子葆醇(乾隆庚戌)、葆醇子甲名(嘉慶己卯)。
河南固始吳延瑞(乾隆丙戌)、延瑞子邦治(乾隆辛丑)、邦治子其浚(嘉慶戊辰)、其浚子元炳(咸豐庚申)。
河南商邱陳濂(乾隆丙戌)、濂子杲(嘉慶辛酉)、杲子焯(嘉慶辛未)、焯子壇(道光乙未)。
江西高安熊中砥(乾隆丙戌)、中砥子如洵(嘉慶丙辰)、如洵孫方燧(光緒己丑)、方燧子坤(光緒甲辰)。
江蘇崑山李世望(乾隆壬辰)、世望子以健(乾隆半丑)、以健孫德莪(道光甲辰)、德莪子傳元(光緒己丑)。
山西靈石何思鈞(乾隆乙未)、思鈞子道生(乾隆丁未)、道生子熙績(道光壬午)、熙績子福咸(道光庚戌)。
福建閩縣陳若霖(乾隆丁未)、若霖孫承裘(咸豐壬子)、承裘子寶晉(光緒庚寅)、寶晉子懋鼎(光緒庚寅)。
湖北天門蔣祥墀(乾隆庚戌)、祥墀子立鏞(嘉慶辛未)、立鏞子元溥(道光癸巳)、元溥子啟勳(咸豐庚申)、又元溥孫傳燮(光緒丙戌)。
安徽太湖趙文楷(嘉慶丙辰)、文楷子勻(道光辛丑)、勻子繼元(同治戊辰)、繼元子曾重(光緒庚辰)。四子進士:(同胞兄弟有四人並擢甲科者殊鮮,特誌之)。
安徽全椒吳沛子國鼎(明崇禎癸未)、國縉(順治壬辰)、國對(順治戊戌,探花)、國龍(明崇禎癸未)。
江蘇丹徒張九徵子玉裁(康熙丁未,榜眼)、玉書(順治辛丑)、仕可(康熙丙辰)、恕可(康熙戊辰)。江蘇崑山徐乾學子樹穀等(見五子登科條)。
安徽桐城張英子廷瓚(康熙己未)、廷玉(康熙庚辰)、廷璐(康熙戊辰,榜眼)、廷彖(雍正癸卯)。浙江海寧陳詵子世俊等(見五子登科條)。
江蘇宜興儲方慶子大文等(見五子登科條)。
貴州廣順金殿行子鼎壽(嘉慶戊辰)、鼎梅(嘉慶辛未)、鼎銘(嘉慶甲戌)、鼎年(道光壬辰)。順天寶坻李光先子藩等(見五子登科條)。安徽太湖李鎬子國杞等(見五子登科條)。
奉天伯都訥於淩奎子觀霖(光緒丁丑)、蔭霖(咸豐己未)、衡霖(同治甲戌)、鍾霖(光緒丁丑)。五子登科:
江蘇崑山徐乾學子樹穀(康熙乙丑進士)、烱(康熙壬戌進士)、樹敏(康熙癸未進士)、樹屏(康熙壬辰進士)、駿(康熙癸巳進士)。
順天大興黃華蕃子叔琳(康熙辛未探花)、叔琬(康熙己丑進士)、叔琪(康熙乙酉舉人)、叔敬(康熙己丑進士)、叔瑄(康熙癸巳舉人)。
浙江海寧陳詵子世俊(康熙丙戌進士)、世儼(康熙辛卯舉人)、世仁(康熙乙未進士)、世倌(康熙癸未進士)、世侃(康熙癸巳進士)。
江蘇宜興儲方慶子右文(康熙丁巳舉人)、大文(康熙辛丑會元)、在文(康熙已丑進士)、鬱文(康熙辛丑進士)、雄文(康熙辛丑進士)。
江蘇長洲張孟球子學庠(康熙己丑進士)、紹賢(康熙己丑進士)、應造(康熙乙未進士)、企齡(康熙戊子單人)、景祁(雍正癸卯舉人)。
江蘇武進莊絳子楷(康熙癸巳進士)、橒(康熙庚子舉人)、敦厚(雍正甲辰進士)、大椿(雍正己酉舉人)、柱(雍正丁未進士)。
福建安溪李日呈子光墺(康熙辛丑進士)、光型(雍正癸丑進士)、光北(康熙戊子舉人)、光爽(雍正癸丑進士)、光袁(雍正壬子舉人。按光袁弟義儼亦中雍正乙卯副榜)。
福建安溪李鍾僑子清載(雍正庚戌進士)、清芳(乾隆丙辰進士)、清江(雍正癸卯舉人)、清愷(雍正乙卯舉人)、清時(乾隆壬戌進士)。
廣西平樂陳允恭子齊睿(雍正癸卯舉人)、齊賢(雍正癸卯舉人)、齊芳(雍正癸卯舉人)、齊庶(雍正癸卯單人)、齊紳(乾隆壬申進士)。
順天大興金懷瑋子澍(乾隆乙丑進士)、溶(雍正庚戌進士)、潢(乾隆□□舉人)、洪(乾隆壬戌進士)、浚(乾隆□□舉人)。
山西代州馮鍾宿子履咸(乾隆甲戌進士)、履泰(乾隆壬申舉人)、履謙(乾隆丁丑進士)、履豫(乾隆壬午單人)、履豐(乾隆戊子舉人)。
山西興縣康基淵子儀鈞(乾隆戊子舉人)、綸鈞(乾隆丁未進士)、文鐸(嘉慶庚申舉人)、紹鏞(嘉慶己未進士)、維錦(嘉慶庚午舉人)。
山東鄒平李廷桂子鵬(乾隆乙卯進士)、景岱(乾隆甲寅舉人)、鵠(嘉慶甲戌進士)、景嶧(乾隆甲寅舉人)、震(嘉慶己未進士)。
江蘇太倉李堂子錫恭(嘉慶丙辰進士)、錫信(乾隆癸卯舉人)、錫瓚(乾隆己酉舉人)、錫惠(嘉慶辛酉單人)、錫晉(嘉慶辛酉舉人)。
福建閩縣葉觀國子申棻(嘉慶壬戌進士)、申藹(乾隆乙卯舉人)、申苞(嘉慶戊午舉人)、申萬(嘉慶乙丑進士)、申薌(嘉慶己巳進士)。
福建侯官廖岡陵子鴻翔(嘉慶戊寅舉人)、鴻禧(道光乙酉舉人)、鴻苞(嘉慶丁丑進士)、鴻藻(嘉慶己巳進士)、鴻荃(嘉慶己巳榜眼)。
順天寶坻李光先子藩(嘉慶甲戌進士)、菡(道光壬午進士)、蓴(道光癸未進士)、莊(道光戊戌進士)、薌(道光己亥舉人。按藩兄蔭亦中嘉慶己卯副榜)。
福建閩縣曾暉春子元基(道光乙未舉人)、元炳(道光己丑進士)、元海(道光壬午進士)、元燮(道光戊戌進士)、元澄(道光辛卯舉人)。
安徽太湖李鎬子國杞(道光己丑進士)、國榛(道光乙未進士)、國梓(道光乙巳進士)、國楠(道光乙未單人)、國棠(道光乙巳進士)。
江蘇陽湖呂子班子佺孫(道光丙中進士)、佶孫(道光乙未舉人)、份孫(道光庚子舉人)、倌孫(道光戊戌進士)、俁孫(道光丙午舉人)。
福建侯官郭階三子柏心(道光壬辰舉人)、柏蔭(道光壬辰進士)、柏蔚(道光甲午舉人)、柏蒼(道光庚子單人)、柏薌(咸豐辛亥舉人)。
順天寶坻李光庭子(按光庭為光先之弟)、藻(道光丙申進士)、萼(道光丙戌進士)、萼(道光戊子舉人)、慕(同治癸酉舉人)。敬(同治庚午舉人)。
安徽泗州楊鴻弼子士燮(光緒甲午進士)、土晟(光緒壬辰進士)、士驤(光緒丙戌進士)、士琦(光緒壬午單人)、士銓(光緒癸巳舉人)。六子登科:
順天大興邵大業子自昌(乾隆壬戌進士)、自華(乾隆乙卯舉人)、自悅(乾隆戊戌進士)、餘三人未詳(按《藤陰雜記》謂邵氏兄弟七人,六正榜,一副榜,自悅以下曆舉其名,為自本、自和、自巽、自彭,然光緒《順天府誌·選舉表》言,乾隆中舉人每多無考,今以科分未明,而亦不知孰為副榜,姑記此以待考定)。
順天通州雷鐏子學海(乾隆乙卯進士)、學淦(乾隆甲寅舉人)、學淇(嘉慶甲戌進士)、學濤(道光壬午舉人)、學瀛(嘉慶庚午舉人)、學潮(嘉慶丙子舉人。按學潮弟學灃亦中道光辛巳副榜)。
福建閩縣葉雲滋子(按雲滋為五子登科條內申萬之孫)、大同(同治乙丑進士)、大湜(同治庚午舉人)、大泳(光緒丙子舉人)、大湜(同治壬戌舉人)、大焯(同治戊辰進士)、大涵(光緒丙戌進士)。
福建閩縣陳承裘子寶琛(同治戊辰進士)、寶晉(光緒庚寅進士)、寶璐(光緒庚寅進士)、寶琦(光緒乙亥單人)、寶琦(光緒癸巳舉人)、寶璜(光緒甲午舉人)。
七子登科:
浙江錢塘許學範子乃來(乾隆癸卯舉人)、乃大(嘉慶癸酉舉人)、乃濟(嘉慶己巳進士)、乃穀(道光辛巳單人)、乃普(嘉慶庚辰榜眼)、乃釗(道光乙未進士)、乃恩(道光癸卯舉人)。
廣東番禺許祥光子應騋(道光己酉舉人)、應鏘(同治甲子舉人)、應鑾(同治丁卯舉人)、應騋(同治丁卯舉人)、應騋(同治庚午舉人)、應鍇(光緒己卯舉人)、應騋(光緒己卯舉人)。
重宴恩榮
[編輯]本朝耆舊重宴鹿鳴者多矣,至六十年再遇甲科、應重赴恩榮筵宴者,則惟順治乙未進士浙江嘉善錢黯;康熙癸丑進士滿州正白旗徐元夢、己未進士山東益都趙執信、湖北黃岡王材任、辛未進士順天大興黃叔琳、庚辰進士江蘇溧陽史貽直、丙戌進士江西南昌熊本;雍正庚戌進士江蘇無錫嵇璜;乾隆丙辰進士福建漳浦蔡新、福建連江陳材、壬申進士順天大興翁方綱、浙江錢塘梁同書、山西文水鄭岱鍾、甲戌進士浙江海寧周春、丁丑進士江西南昌衷以塤、己丑進士江蘇吳縣潘奕雋、壬辰進士湖南常德貴逢甲、乙未進士江西大庾戴均元、庚子進士河南夏邑李奕疇、己酉進士江蘇儀徵阮元、癸丑進士江蘇吳縣潘世恩;嘉慶壬戌進士福建閩縣林春溥、甲戌進士陝西延川李宗沆、己卯進士河南信陽郭鑒庚、庚辰進士貴州貴築周頊;道光壬午進士江蘇上元溫葆深、癸未進士湖北咸寧雷以誠、丙戌進士江蘇泰州王廣業(按:廣業癸未會試中式)、癸巳進士江西奉新宋延春、庚子進士湖北均州賈洪詔、辛丑進士浙江瑞安孫鏘鳴、甲辰進士滿洲鑲黃旗崇保、丁未進士四川邛州伍肇齡;咸豐王子進士奉天鐵嶺郭鑒襄,僅三十四人云(按:重宴恩榮奉有明旨者,以乾隆辛未黃叔琳為始,似乾隆以前尚無加恩之例,即其後亦有以已赴鹿鳴重宴不再加恩者。此條所錄,皆計其登第之歲,花甲已周,彙紀之以昭人瑞,至明令重宴與否,茲不具載。又武進士周甲重逢者:乾隆壬戌山西平定竇殯、漢軍正白旗陳傑;咸豐壬子山東巨野田在田。附記於此)。
文人榮遇
[編輯]翰林官居文學侍從之職,恩禮優渥,體製尊崇,故士人爭以身到玉堂為榮遇,其有未經館選特授清班,大都博學工文或皓首窮經之士,時論尤豔稱之。按本朝二百餘年來,由他官改授翰詹及國學者(其年老舉人於會試後例賞翰林職銜者不與):康熙九年,杜鎮以刑部主事授翰林院編修;十七年,王士禎以戶部郎中授翰林院侍講;十九年,高士奇以內閣中書授翰林院侍講,勵杜訥以州同授翰林院編修;三十□年,張逸少以甘肅秦州知州授翰林院編修;三十九年,王原祁以禮科給事中授詹事府右中允;四十二年,魏學誠以內閣中書授翰林院編修;四十四年,趙申季以廣西遷江縣知縣授翰林院編修;五十二年,陳厚耀以內閣中書授翰林院編修。雍正元年,王懋竑以安慶府教授授翰林院編修,陳聶恆以刑部主事授翰林院編修;三年,夏之芳以景山教習授翰林院編修,黃嶽牧、陸宗楷、姜穎新俱以景山教習授翰林院檢討;四年,康五瑞以工科給事中授翰林院侍讀;六年,曹洛禋以國子監助教授司業;□年,陳學海以已革監察御史授翰林院檢討;九年,方苞以貢士授詹事府中允。乾隆十六年,吳鼎、梁錫璵俱以舉人授國子監司業,陳祖範以貢士授司業銜,顧棟高以已革內閣中書授司業銜(按陳顧二人本授司業,因年老不能任職,故以司業銜畀之,與尋常加銜者不同);十七年,王延年以國子監學正授司業;三十五年,王世芳以致仕訓導授國子監司業;三十八年,陸錫熊以刑部郎中授翰林院侍讀;四十二年,程晉芳以吏部主事授翰林院編修;四十五年,孫士毅以已革雲南巡撫授翰林院編修。嘉慶九年,黃鉞以戶部主事授詹事府讚善;十四年,聶銑敏以兵部主事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三十四年,王闓運以舉人授翰林院檢討,曹元弼以分部郎中授翰林院編修。皆異數也。
文人偉業
[編輯]自功令以詩文、楷法取士,而士人之心思日力遂消亡於雕蟲小技中,故論者輒以科舉為詬病。然如康熙中平定台灣之姚製軍啟聖(按平台之役,戰功雖出施提督琅,而一切規畫俱由啟聖主之,故時論咸以啟聖未得爵賞為憾。又按順康時命將出師,多以宗室王公或宿衛大臣為主帥,故文臣立功者鮮),雍正中平定苗疆之鄂文端爾泰,乾隆中平定金川之阿文成桂,同光中恢復浙江及平定新疆之左文襄宗棠,則皆由舉人出身。康熙中平定浙江之李文襄之芳,雍正初平定西藏及青海之年大將軍羹堯,咸同間平定各省匪亂之胡文忠林翼、曾文正國藩、駱文忠秉章、李文忠鴻章,則皆由進士出身。是文人中固有大略雄才、勳業烜赫者,乃知科舉特進身塗徑,天生豪俊,雖亦曾事筆硯,而建樹自越尋常(按國朝名卿碩輔,凡立功立德者,大都為科甲中人),然則章句之儒又豈可一概抹煞耶?
疊掌文衡
[編輯]宦途最重是文衡,唐詩中即有是語,故有曆主春秋兩試者盈門桃李,眾望之輒豔羨若仙焉。按本朝詞臣中凡為考官至五次以上者:湖北孝感熊賜履(順治戊戌進士),一典鄉試(順治庚子,順天),五典會試(康熙癸丑、甲戌、丁丑、庚辰、癸未),滿洲鑲藍旗鄂爾奇(康熙壬辰進士),四典鄉試(康熙丁酉,順天;庚子,江西;雍正癸卯,山西;己酉,順天),兩典會試(雍正庚戌、癸丑),山西興縣孫嘉淦(康熙癸巳進士),五典鄉試(雍正甲辰,江西;乾隆丙辰,江南;戊午、壬申、癸酉,俱順天),兩典會試(雍正庚戌、乾隆辛未),兩任學政(安徽、順天。此錄諸人有曾任學政者,均附記之,惟鄉會試同考官不錄),山東諸城劉統勳(雍正甲辰進士),四典鄉試(雍正己酉,湖北;壬子,河南;乾隆丁卯、丙子,俱順天),四典會試(乾隆半未、丁丑、辛巳、辛卯),江蘇長洲彭啟豐(雍正丁未狀元),七典鄉試(雍正己酉,河南;壬子,雲南;乙卯,江西;乾隆丙辰,山東;辛酉,江西;壬午,浙江;乙酉,順天),兩任學政(俱浙江),滿洲鑲黃旗介福(雍正癸丑進士),四典鄉試(乾隆壬申,順天;丙子,江南;己卯,浙江;庚辰,順天),四典會試(乾隆辛未、甲戌、丁丑、庚辰),兩任學政(陝甘、安徽),浙江仁和金德瑛(乾隆丙辰狀元),四典鄉試(乾隆戊午,福建;辛酉,江南;庚午,福建;丙子,江西),一典會試(乾隆丁丑),三任學政(江西、山東、順天),福建漳浦蔡新(乾隆丙辰傳臚),五典鄉試(乾隆甲子、壬申,俱江西;丙子、己亥、庚子,俱順天),一典會試(乾隆甲辰),兩任學政(河南、順天),江西新建曹秀先(乾隆丙辰進士),四典鄉試(乾隆甲子,山東;乙酉,浙江;庚寅,江南;甲午,順天),一典會試(乾隆庚子),一任學政(江蘇),江蘇武進劉綸(乾隆丙辰鴻博),三典鄉試(乾隆辛酉,陝西;庚辰、庚寅,俱順天),兩典會試(乾隆己丑、壬辰),滿洲正白旗觀保(乾隆丁巳進士),五典鄉試(乾隆辛酉,雲南;己卯,順天;庚辰,浙江;壬午、庚寅,俱順天),兩典會試(乾隆辛巳、辛卯),一任學政(安徽),滿洲正白旗德保(乾隆丁巳進士。按德保為觀保從弟),三典鄉試(乾隆丁卯,山東;乙酉,江西;戊申,順天),五典會試(乾隆癸未、己丑、庚子、辛丑、甲辰),三任學政(山西、山東、順天),江西新建裘曰修(乾隆己未進士),五典鄉試(乾隆丁卯,湖北;庚午,浙江;壬申,江南;癸酉,浙江;己卯,江南),一典會試(乾隆丙戌),山東諸城竇光鼐(乾隆壬戌進士),五典鄉試(乾隆庚午,山西;壬申,湖北;庚子,福建;己酉,浙江;甲寅,順天),一典會試(乾隆乙卯),四任學政(一河南,三浙江),江蘇武進莊存與(乾隆乙丑榜眼),四典鄉試(乾隆壬申、癸酉,俱湖北;丙子、辛卯,俱浙江),一典會試(乾隆辛卯),兩任學政(順天、河南),江蘇鎮洋汪廷璵(乾隆戊辰探花),五典鄉試(乾隆庚午,河南;壬申,湖南;癸酉,福建;乙酉,湖北;丁酉,江西),一典會試(乾隆壬辰),四任學政(一福建,二江西,一順天),順天大興朱珪(乾隆戊辰進士),三典鄉試(乾隆己卯,河南;己亥,福建;丙午,江南),三典會試(乾隆庚戌,嘉慶己未、乙丑),兩任學政(福建、浙江),山東諸城劉墉(乾隆辛未進士。按墉為統勳之子),五典鄉試(乾隆癸酉,廣東;丙子,廣西;丁酉,江南;癸卯、壬子,俱順天),一典會試(乾隆癸丑),四任學政(一安徽,二江蘇,一順天),福建閩縣葉觀國(乾隆辛未進士),五典鄉試(乾隆癸酉,河南;丙予,湖北;庚辰,湖南;辛卯,雲南;癸卯,四川),一任學政(雲南),江蘇宜興湯先甲(乾隆辛未進士),五典鄉試(乾隆丙子,貴州;己卯,浙江;乙酉,四川;戊子,廣東;甲午,福建),三任學政(貴州、河南、廣東),浙江秀水錢載(乾隆壬申傳臚),五典鄉試(乾隆己卯,廣西;乙酉,江南;甲午、己亥,俱江西;庚子,江南),一任學政(山東),江西南昌彭元瑞(乾隆丁丑進士),四典鄉試(乾隆辛卯,江蘇;丁酉,浙江;丙午、乙卯,俱順天),一典會試(嘉慶辛酉),三任學政(二江蘇,一浙江),湖南長沙劉權之(乾隆庚辰進士),五典鄉試(乾隆辛卯,貴州;甲午、乙卯,俱江南;嘉慶庚申、庚午,俱順天),一典會試(嘉慶己未),三任學政(安徽、山東、江蘇),陝西韓城王傑(乾隆辛巳狀元),四典鄉試(乾隆壬午,湖南;辛卯,江西;己亥,浙江;嘉慶辛酉,順天),五典會試(乾隆乙未、戊戌、丁未、己酉、庚戌),四任學政(一福建,三浙江),浙江仁和胡高望(乾隆辛巳榜眼),五典鄉試(乾隆辛卯、己亥,俱山東;丙午,順天;戊申、己酉,俱江南),兩典會試(乾隆庚子、甲辰),三任學政(湖北、江西、江蘇),浙江富陽董誥(乾隆癸未傳臚),三典鄉試(乾隆甲午,江南;嘉慶甲子、丙子,俱順天),兩典會試(嘉慶戊辰、辛未),江蘇南彙吳省欽(乾隆癸未進士),七典鄉試(乾隆戊予,貴州;庚寅,廣西;辛卯,湖北;己亥,浙江;壬子,江西;甲寅、乙卯,俱浙江),一典會試(乾隆癸丑),四任學政(一四川,一湖北,二,頃天),安徽青陽王懿修(乾隆丙戌進士),四典鄉試(乾隆辛卯,陝西;甲午,廣東;庚子,江西;癸卯,廣東),一典會試(嘉慶己巳),三任學政(廣西、湖北、順天),浙江平湖陳嗣龍(乾隆己丑探花),五典鄉試(乾隆丁酉、江西;癸卯,湖北;丙午,陝西;己酉,福建;嘉慶庚申,順天),一任學政(福建),滿洲正黃旗鐵保(乾隆壬辰進士),三典鄉試(乾隆壬子,江南;甲寅,山東;嘉慶戊午,順天),兩典會試(乾隆己酉、癸丑),江西大庾戴均元(乾隆乙未進士),五典鄉試(乾隆庚子,江南;戊申,湖北;甲寅,浙江;嘉慶甲子,江南;道光辛巳,順天),三典會試(嘉慶壬戌、丁丑、己卯),四任學政(四川、安徽、山東、順天),江西大庾戴衢亨(乾隆戊戌狀元。按衢亨為均元兄子),四典鄉試(乾隆己亥,湖北;甲辰,江南;壬子,湖南;嘉慶丁卯,順天),一典會試(嘉慶乙丑),兩任學政(山西、廣東),安徽歙縣曹振鏞(乾隆半丑進士),三典鄉試(乾隆壬子,浙江;嘉慶戊午,湖北;戊辰,順天),五典會試(嘉慶辛未、丁丑;道光癸未、己丑、癸巳),三任學政(河南、廣東、江西),漢軍鑲藍旗蔣攸銛(乾隆甲辰進士),四典鄉試(乾隆戊申,福建;壬子,貴州;甲寅,陝甘;乙卯,河南),一典會試(道光丙戌),一任學政(廣西),江蘇吳縣潘世恩(乾隆癸丑狀元),三典鄉試(嘉慶甲子,浙江;戊辰,順天;道光己亥,順天),四典會試(道光壬辰、丙申、庚子、丁未),三任學政(雲南、浙江、江西),滿洲正白旗英和(乾隆癸丑進士。按英和為德保之子),兩典鄉試(嘉慶庚申,順天;辛酉,江南),三典會試(嘉慶乙丑、己巳;道光壬午),陝西蒲城王鼎(嘉慶丙辰進士),五典鄉試(嘉慶己卯、道光乙酉,俱浙江;戊子、丁酉、庚子,俱順天),三典會試(道光丙戌、丙申、辛丑),一任學政(江西),浙江蕭山陸以莊(嘉慶丙辰進士),五典鄉試(嘉慶庚申,湖南;丁卯,江西;戊辰,雲南;丙子,順天;己卯,江南),一典會試(道光丙戌),兩任學政(貴州、陝甘),浙江歸安姚文田(嘉慶己未狀元),四典鄉試(嘉慶庚申,廣東;辛酉,福建;丁卯,山東;道光乙酉,順天),一典會試(嘉慶丁丑),三任學政(廣東、河南、江蘇),江蘇高郵王引之(嘉慶己未探花),四典鄉試(嘉慶辛酉,貴州;甲子,湖北;戊寅,浙江;道光辛巳,浙江),兩典會試(嘉慶己卯、道光癸未),兩任學政(河南、山東),浙江蕭山湯金釗(嘉慶己未進士),四典鄉試(嘉慶丙子;道光辛巳、壬辰,俱江南;乙未,順天),兩典會試(道光壬午、丙戌),兩任學政(湖南、江蘇),江蘇山陽李宗昉(嘉慶壬戌榜眼),五典鄉試(嘉慶甲子,陝西;道光壬午,江西;戊子、辛卯,俱順天;壬辰,浙江),兩典會試(道光壬午、己丑),三任學政(貴州、浙江、江西),湖南道州何淩漢(嘉慶乙丑探花),五典鄉試(嘉慶丁卯,廣東;己卯,福建;道光壬午,山東;辛卯,浙江;己亥,順天),一典會試(道光乙未),兩任學政(山東、浙江),滿洲鑲藍旗穆彰阿(嘉慶乙丑進士),三典鄉試(嘉慶庚午,浙江;道光壬午,江南;甲午,順天),五典會試(道光癸未、壬辰、乙未、戊戌、乙巳),山東濰縣陳官俊(嘉慶戊辰進士),四典鄉試(嘉慶己卯,陝甘;道光戊子,貴州;辛卯,江西;丁酉,順天),一典會試(道光甲辰),一任學政(山西),河南商城周祖培(嘉慶己卯進士),三典鄉試(道光壬午,雲南;丙午,浙江;咸豐己未,順天),三典會試(道光乙巳,咸豐壬子、庚申),一任學政(陝甘),浙江錢塘許乃普(嘉慶庚辰榜眼),五典鄉試(道光壬午,河南;乙酉,湖北;辛卯,山東;癸卯,順天;咸豐壬子,山東),兩典會試(道光乙巳、咸豐丙辰),兩任學政(貴州、江西),滿洲鑲紅旗文慶(道光壬午進士),五典鄉試(道光乙酉,山東;辛卯,福建;丁酉,順天;庚子,江南;丙午,順天),兩典會試(道光乙未、甲辰),山東濱州杜受田(道光癸未傳臚),三典鄉試(道光壬辰,雲南;甲辰,順天;咸豐辛亥,順天),兩典會試(道光辛丑、丁未),一任學政(山西),山東黃縣賈楨(道光丙戌榜眼),七典鄉試(道光辛卯,貴州;丁酉,湖北;庚子,順天;癸卯,江南;咸豐乙卯,同治壬戌、丁卯,俱順天),三典會試(道光庚戌、咸豐己未、同治乙丑),蒙古正藍旗柏葰(道光丙戌進士),五典鄉試(道光壬辰,山東;丁酉、丙午,俱江南;咸豐辛亥、戊午,俱順天),浙江蕭山朱鳳標(道光壬辰榜眼),四典鄉試(道光丁酉,山東;咸豐壬子、戊午,同治甲子,俱順天),三典會試(道光丁未,同治戊辰、辛未),一任學政(湖北),蒙古鑲紅旗瑞常(道光壬辰進士),八典鄉試(道光甲辰,福建;己酉,山東;咸豐辛亥,江南;己未,順天;同治壬戌、甲子、丁卯、庚午,俱順天),浙江錢塘沈兆霖(道光丙申進士),四典鄉試(道光己亥,雲南;庚子,四川;咸豐辛亥,江西;壬子,江南),一典會試(咸豐己未),一任學政(江西),漢軍正藍旗徐桐(道光庚戌進士),四典鄉試(光緒乙亥、己卯、壬午、己丑,俱順天),兩典會試(光緒癸未、乙未),江蘇吳縣潘祖蔭(咸豐壬子探花。按祖蔭為世恩之孫),四典鄉試(咸豐戊午,陝甘;同治壬戌,山東;癸酉,順天;光緒乙酉,順天),一典會試(光緒己丑),江蘇常熟翁同龢(咸豐丙辰狀元),五典鄉試(咸豐戊午,陝甘;同治壬戌,山西;光緒乙酉、戊子、癸巳,俱順天),兩典會試(光緒庚辰、壬辰),一任學政(陝甘),貴州貴築李端棻(同治癸亥進士),四典鄉試(同治丁卯,山西;光緒己丑,廣東;辛卯,四川;甲午,山東),一典會試(光緒壬辰),一任學政(雲南),江蘇元和陸潤庠(同治甲戌狀元),四典鄉試(光緒丙予,湖南;己卯,陝西;甲午,江西;壬寅,順天),一典會試(光緒甲辰),一任學政(山東)。
漢大臣不由正途出身者
[編輯]國朝定製,凡仕進者以進士、舉人、五貢、蔭生為正途出身。然漢人中官至一二品若內而尚書侍郎,外而總督、巡撫,其出身惟進士為最多,次則舉人(茲依科分先後彙記其人於下,五貢蔭生諸條仿此。高而明,山西巡撫;錢玨,廣東巡撫;彭鵬,廣東巡撫;李煒,山東巡撫;廖騰煃,戶部侍郎;陳詵,禮部尚書;馬如龍,江西巡撫;李先復,工部尚書;李馥,浙江巡撫;王沛憻,吏部侍郎;李發甲,湖南巡撫;馮景夏,刑部侍郎;費金吾,湖北巡撫;楊永斌,吏部侍郎;胡期恆,甘肅巡撫;馮光裕,雲南巡撫;許容,湖南巡撫;朱定元,山東巡撫;唐綏祖,湖北巡撫;張師載,河東河道總督;歸宣光,工部尚書;胡寶泉,湖南巡撫;張若震,湖北巡撫;李錫秦,廣西巡撫;蔣炳,倉場侍郎;史奕昂,兵部侍郎;周元理,工部尚書;程燾,陝西巡撫;吳虎炳,廣西巡撫;袁守侗,直隸總督;梁敦書,工部侍郎;馮光熊,左都御史;蘭第錫,河東河道總督;王亶望,浙江巡撫;阮葵生,刑部侍郎;陸耀,湖南巡撫;吳垣,湖北巡撫;梁肯堂,刑部尚書;劉秉恬,四川總督;荊道乾,安徽巡撫;汪承霈,兵部尚書;汪日章,江蘇巡撫;吳熊光,兩廣總督;孫永清,廣西巡撫;汪誌伊,閩浙總督;秦瀛,刑部侍郎;葉世倬,福建巡撫;裘行簡,署直隸總督;葉觀潮,河東河道總督;趙秉衝,戶部侍郎;姚祖同,河南巡撫;金應琦,刑部侍郎;徐炘,陝西巡撫;程含章,山東巡撫;楊國楨,閩浙總督;孫善寶,江蘇巡撫;楊名颺,陝西巡撫;顏以燠,河東河道總督;齊承彥,刑部尚書;左宗棠,東閣大學士;張亮基,雲貴總督;韓超,貴州巡撫;吳棠,四川總督;江忠源,安徽巡撫;蘇鳳文,漕運總督;唐訓方,安徽巡撫;嚴澍森,廣西巡撫;塗宗瀛,湖廣總督;薛煥,工部侍郎;錢鼎銘,河南巡撫;潘鼎新,廣西巡撫;唐炯,雲南巡撫;卞寶第,閩浙總督;朱智,兵部侍郎;陳寶箴,湖南巡撫;鄧華熙,安徽巡撫;彭祖賢,湖北巡撫;徐用儀,兵部尚書;饒應祺,安徽巡撫;吳重憙,河南巡撫;惲祖翼,浙江巡撫;夏峕,陝西巡撫;邵友濂,湖南巡撫;呂海寰,外務部尚書;胡建樞,山東巡撫;顧肇新,農工商部侍郎;楊文鼎,陝西巡撫;李經方,郵傳部侍郎;楊士琦,農工商部侍郎;沈瑜慶,貴州巡撫;岑春煊,兩廣總督;胡惟德,外務部侍郎;姚錫光,陸軍部侍郎;汪大燮,郵傳部侍郎;張鳴岐,兩廣總督)。拔貢(徐化成,湖北巡撫;衛哲治,工部尚書;陳淮,江西巡撫;韓葑,刑部尚書;李逢亨,河東河道總督;溫承惠,直隸總督;顏檢,直隸總督;楊懋恬,湖北巡撫;趙盛奎,戶部侍郎;栗毓美,河東河道總督;何汝霖,禮部尚書;劉韻珂,閩浙總督;吳廷棟,刑部侍郎;陳孚恩,吏部尚書;胡興仁,浙江巡撫;曹毓瑛,兵部尚書;胡肇智,吏部侍郎;勒方椅,河東河道總督;劉長佑,雲貴總督;李瀚章,兩廣總督;任道鎔,浙江巡撫;陳士傑,山東巡撫;錢應溥,工部尚書。按何汝霖、曹毓瑛、勒方錡,後皆中式舉人,以由拔貢得官,故係於此)。又其次則蔭生(宋犖,吏部尚書;王燕,貴州巡撫;於準,江蘇巡撫;嶽浚,雲南巡撫;田懋,吏部侍郎;蔣洲,山東巡撫;蔡長氵雪,兵部侍郎;崔應階,刑部尚書;姚立德,河東河道總督;陳輝祖,閩浙總督;胡季堂,直隸總督;朱澍,漕運總督;翁同爵,湖北巡撫;曾紀澤,戶部侍郎;岑春蓂,湖南巡撫;孫寶琦,山東巡撫。凡蔭生中有登科甲者,仍論科甲)。副貢(於成龍,兩江總督;宋駿業,兵部侍郎;張渠,湖北巡撫;陸費泉,湖南巡撫;何彥升,新疆巡撫)。歲貢(孔毓璞,左都御史;王廷揚,吏部侍郎;元展成,甘肅巡撫;方顯,廣西巡撫;韓鑠,兵部侍郎)。優貢(陳桂生,江蘇巡撫;曾國荃,兩江總督;李經羲,雲貴總督)。恩貢(章欽文,河南巡撫;孔毓珣,江南河道總督)。
至以諸生及例貢監入官而位至八座者,自康熙迄道光中,如傅弘烈(江西進賢人,流寓廣西,以應募隨征兩廣補韶州府同知,官至廣西巡撫,諡忠毅)。趙弘燮(甘肅寧夏人,監生,由直隸完縣知縣官至直隸巡撫,加總督銜,諡敏恪)。李維鈞(浙江嘉興人,附貢生,由江西都昌縣知縣官至直隸總督)。劉聲芳(順天宛平人,附監生,由□□□□縣知縣官至吏部侍郎)。裴亻率度(山西曲沃人,附貢生,由刑部主事官至左都御史)。謝旻(江蘇武進人,監生,由陝西安寨縣知縣官至工部侍郎)。俞兆嶽(浙江海寧人,廩貢生,由宣平縣教諭擢福建大田縣知縣,官至吏部侍郎)。李衛(江蘇銅山人,監生,由兵部員外郎官至直隸總督,諡敏達)。陳樹萱(湖南湘潭人,附貢生,由戶部主事官至兵部侍郎)。王璣(浙江錢塘人,附貢生,由直隸正定縣知縣官至戶部侍郎)。郭一裕(湖北天門人,監生,由江蘇清河縣知縣官至雲南巡撫)。吳紹詩(山東海豐人,附生,由刑部七品京官曆官禮部尚書,終吏部侍郎,諡恭定)。方觀承(安徽桐城人,監生,以中書銜為平郡王書記,隨赴北路軍營,回京補內閣中書,官至直隸總督,諡恪敏)。葉存仁(湖北江夏人,監生,以州同分發河南,補銅山縣知縣,官至河東河道總督)。胡文伯(山東海豐人,附貢生,由濟南府學訓導擢河南禹州知州,官至安徽巡撫)。宮兆麟(安徽懷遠人,附貢生,由湖北安陸府通判官至貴州巡撫)。何煟(浙江山陰人,監生,以州同投效南河,補桃源同知,官至河南巡撫,加兵部尚書銜,諡恭惠)。裴宗錫(倅度子,監生,由山東濟南府同知官至雲南巡撫)。楊景素(江蘇甘泉人,監生,由直隸蠡縣縣丞官至直隸總督)。顏希深(廣東連平人,附貢生,由山西太原府同知官至貴州巡撫)。李世傑(貴州黔西人,由吏員選補江蘇常熟縣巡檢,官至兵部尚書,諡恭勤)。朱椿(江蘇婁縣人,監生,以通判效力江南海塘,工竣議敘補湖北荊州府同知,官至左都御史)。查禮(順天宛平人,監生,由戶部主事官至湖南巡撫)。張若渟(安徽桐城人,附貢生,由刑部主事官至刑部尚書,諡勤恪)。蔣賜棨(江蘇常熟人,附貢生,由捐職選授雲南楚雄府知府,官至戶部侍郎)。劉峨(山東單縣人,監生,由直隸曲陽縣知縣官至兵部尚書,諡恪簡)。江蘭(安徽歙縣人,附貢生,由兵部主事官至雲南巡撫)。何裕城(煟子,附貢生,由捐職補山東糧道,官至安徽巡撫)。司馬騊(江蘇江寧人,監生,以從九品揀發南河,補興化縣縣丞,官至河東河道總督)。徐端(浙江德清人,監生,由東河蘭儀通判官至江南河道總督)。陳鳳翔(江西崇仁人,監生,由直隸新城縣縣丞官至河東河道總督)。方受疇(安徽桐城人,監生,由兩淮伍祐場大使官至直隸總督)。朱勳(江蘇靖江人,監生,以按察司經歷分發陝西,借補咸陽縣縣丞,官至陝西巡撫)。錢臻(浙江嘉興人,監生,由兵馬司副指揮官至山東巡撫)。曹師曾(江西新建人,監生,由兵部郎中官至兵部侍郎)。張文浩(順天大興人,監生,以布政司經歷投效東河,工竣改發江南署通州州判,官至江南河道總督)。嚴烺(浙江仁和人,監生,以主簿分發南河,捐升通判,補外河北岸通判,官至河東河道總督)等,凡不由正途進身者統計之,僅三十餘人而已。迨咸豐辛亥以還,以及光緒甲午而後,國家多難,破格求才,一時奇傑之士,或效力戎行,或通知時務,其由諸生布衣不次超擢官至督撫者甚多(其官尚書者,惟彭剛直玉麟為兵部尚書,袁世凱、梁敦彥俱為外務部尚書,盛宣懷為郵傳部尚書)。以時代較近,其姓名人所共知,茲不復一一臚舉焉。
八旗大臣起家科甲者
[編輯]本朝八旗子弟,專重騎射,風尚質樸,不以文事爭能,故起家科第、馳聲藝苑諸人,大都不甚貴顯(如納蘭性德、法式善、盛昱皆是)、其洊膺高位者,如進士中之順治壬辰科範忠貞承謨(福建總督)、丁思孔(雲貴總督)、麻勒吉(兩江總督)、折庫納(兵部督捕侍郎)、瑪清恪祐(江寧巡撫)、額庫裏(戶部侍郎)、達哈塔(吏部尚書)、祁通格(工部侍郎)、納布(兵部侍郎);乙未科張可立(刑部侍郎)、圖爾宸(工部侍郎)、達爾布(山西巡撫)、伊文端桑阿(文華殿大學士)、薩穆哈(工部尚書)、色楞額(刑部侍郎)。康熙庚戌科王敏愨維珍(浙江巡撫)、牛鈕(內閣學士)、博極(兵部督捕侍郎);癸丑科李基和(江西巡撫)、徐文定元夢(戶部尚書)、白碩色(工部侍郎);丙辰科石文桂(倉場侍郎);甲戌科滿保(閩浙總督)、高文良其倬(戶部尚書)、法海(兵部尚書);丁丑科蔡珽(吏部尚書)、福文端敏(武英殿大學士);庚辰科年羹堯(川陝總督);己丑科阿文勤克敦(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塞楞額(湖廣總督);壬辰科鄂爾奇(戶部尚書)、春山(盛京兵部侍郎)、吳拜(盛京工部侍郎);癸巳科王國棟(刑部侍郎);乙未科德齡(盛京禮部侍郎)、德新(內閣學士)、索柱(工部侍郎);戊戌科伊爾敦(內閣學士);辛丑科留保(吏部侍郎)、孫國璽(安徽巡撫)。雍正癸卯科嵩壽(禮部侍郎)、尹文端繼善(文華殿大學士)、牧可登(刑部侍郎);甲辰科開泰(四川總督)、和其衷(陝西巡撫);丁未科瓦爾達(盛京戶部侍郎)、世臣(盛京禮部侍郎)、柰曼(□□旗□□副都統);庚戌科鄂樂舜(安徽巡撫)、敷文(盛京兵部侍郎);癸丑科鄂剛烈容安(兩江總督)、雙慶(禮部侍郎)、介福(禮部侍郎)。乾隆丙辰科鶴文勤年(兩廣總督)、鍾文恪音(禮部尚書)、吳勤毅達善(陝甘總督);丁巳科觀文恭保(禮部尚書)、李質穎(浙江巡撫)、德文莊保(禮部尚書);己未科三文敬寶(翻譯,東閣大學士)、壬戌科奉文勤寬(兵部侍郎);乙丑科溫敏(盛京禮部侍郎)、夢麟(工部侍郎)、勒爾謹(翻譯,陝甘總督)、依蘭泰(翻譯,內閣學士);戊辰科旌額理(翻譯,吏部侍郎);辛未科全魁(盛京戶部侍郎);壬申科景福(兵部侍郎)、德風(盛京戶部侍郎)、博恭勤清額(翻譯,理藩院尚書)、諾穆親(翻譯,鑲藍旗蒙古都統);甲戌科阿肅(吏部侍郎);庚辰科達椿(禮部尚書);辛巳科嵩貴(內閣學士)、孫曰秉(雲南巡撫);己丑科奇豐額(江蘇巡撫);辛卯科馬清恪慧裕(禮部尚書)、和簡勤瑛(刑部尚書);壬辰科百文敏齡(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圖敏(內閣學士)、鐵保(吏部尚書);乙未科瑞保(內閣學士)、長文敏麟(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戊戌科恭泰(盛京禮部侍郎)、廣厚(湖南巡撫)、富文誠俊(翻譯,東閣大學士);庚子科薩秉圖(盛京戶部侍郎);辛丑科玉保(吏部侍郎)、清安泰(河南巡撫);甲辰科文幹(禮部侍郎)、蔣攸銛(體仁閣大學士)、成書(戶部侍郎);丁未科瑚圖禮(禮部尚書)、瑚素通阿(刑部侍郎);己酉科那文毅彥成(直隸總督)、榮麟(倉場侍郎);庚戌科德文(禮部尚書)、恩普(戶部侍郎);癸丑科英和(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同麟(翻譯,盛京刑部侍郎);乙卯科玉文恭麟(伊犁將軍)、多山(盛京戶部侍郎)。嘉慶丙辰科桂齡(吏部侍郎)、鄂山(刑部尚書)、成格(禮部尚書);己未科廉善(熱河都統)、桂文敏芳(漕運總督)、貴慶(禮部尚書)、佛保(吏部侍郎);辛酉科伊文敏裏布(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秀堃(刑部侍郎)、普保(盛京禮部侍郎)、凱音布(成都將軍)、常英(兵部侍郎);壬戌科善慶(盛京禮部侍郎)、果文僖齊斯歡(黑龍江將軍)、惠端(盛京兵部侍郎)、訥爾經額(癸亥翻譯,文淵閣大學士);乙丑科和桂(禮部侍郎)、寶文莊興(文淵閣大學士)、特恭慎登額(兵部尚書)、穆彰阿(文華殿大學士)、那恭勤清安、(兵部尚書)、色卜星額(安徽巡撫)、常德(翻譯,江寧副都統);戊辰科恩銘(刑部尚書)、隆端毅文(戶部尚書)、武忠額(理藩院尚書)、鍾祥(河東河道總督);己巳科鍾昌(倉場侍郎)、惟勤(熱河都統)、麟慶(江南河道總督);辛未科奕澤(盛京工部侍郎)、福申(內閣學士);甲戌科呈麟(內閣學士)、奎照(禮部尚書)、德厚(兵部侍郎)、蔣忠愨文慶(安徽巡撫)、慶祿(駐藏辦事大臣)、廣林(盛京兵部侍郎)、奕毓(翻譯,工部侍郎);丁丑科裕靖節謙(兩江總督)、德文恭興(刑部尚書)、那斯洪阿(內閣學士)、功普(兵部侍郎);己卯科德春(倉場侍郎)、明勤果誼(烏裏雅蘇台將軍)、鬆峻(工部侍郎)、訥勒亨額(盛京刑部侍郎)、鐵文恪麟(荊州將軍)、鄂爾端(泰寧鎮總兵)、托渾布(山東巡撫);庚辰科明訓(吏部侍郎)、文蔚(戶部侍郎)、恆春(雲貴總督)、桂森(和闐辦事大臣)、徐恭勤澤醇(禮部尚書)。道光壬午科文文端慶(武英殿大學士)、恩文肅桂(吏部尚書);癸未科海樸(阿克蘇辦事大臣)、赫果威特賀(駐藏辦事大臣)、和色本(理藩院侍郎)、吉恭愨明(葉爾羌參讚大臣);丙戌科麟文端魁(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德誠(倉場侍郎)、柏葰(文淵閣大學士);己丑科全文恪慶(體仁閣大學士)、倭文端仁(文華殿大學士)、楊霈(湖廣總督);壬辰科瑞文端常(文華殿大學士)、花文定沙納(吏部尚書)、慶恭肅祺(直隸總督)、舒興阿(陝甘總督)、阿彥達(倉場侍郎)、善燾(戶部侍郎);癸巳科福濟(烏裏雅蘇台將軍)、毓科(江西巡撫)、博迪蘇(盛京工部侍郎)、德齡(內閣學士)、法莊勤福禮(烏魯木齊都統);乙未科景霖(馬蘭鎮總兵)、蔣勤愨霨遠(貴州巡撫);丙申科毓檢(駐藏辦事大臣)、慧成(閩浙總督);戊戌科靈文恭桂(武英殿大學士)、寶文靖鋆(武英殿大學士)、熙忠勤麟(陝甘總督);庚子科和潤(工部侍郎);辛丑科麒莊敏慶(熱河都統)、文瑞(刑部侍郎)、寶珣(兵部侍郎)、載文恪齡(體仁閣大學士)、青麟(湖北巡撫)、聯捷(伊犁參讚大臣)、錫齡(工部侍郎)、蘇勒布(盛京禮部侍郎);甲辰科富呢雅杭阿(盛京兵部侍郎)、文格(山東巡撫)、煜綸(盛京兵部侍郎);乙巳科皂保(刑部尚書)、宜振(戶部侍郎)、奎章(禮部侍郎)、文文忠祥(武英殿大學士);丁未科廣鳳(翻譯,刑部侍郎)、伍忠阿(翻譯,內閣學士);庚戌科成琦(倉場侍郎)、徐桐(體仁閣大學士)、崇文勤實(刑部尚書)、常恩(刑部侍郎)、載肅(盛京工部侍郎)、清安(翻譯,盛京工部侍郎)。咸豐壬於科景廉(戶部尚書)、綿宜(理藩院侍郎)、衍秀(倉場侍郎)、繼格(廣州將軍)、豫師(西寧辦事大臣)、魁端恪齡(戶部尚書)、誌和(兵部尚書)、文彬(漕運總督)、桂清(翻譯,倉場侍郎)、額文恭勒和布(翻譯,武英殿大學士);癸丑科麟文慎書(武英殿大學士)、恩棠(理藩院侍郎)、瑞聯(兵部尚書)、訥仁(翻譯,盛京工部侍郎);丙辰科延煦(禮部尚書)、銘文肅安(吉林將軍)、錫縝(駐藏辦事大臣)、紹祺(理藩院尚書)、霍穆歡(內閣學士)、愛廉(內閣學士)、烏拉喜崇阿(兵部尚書)、全忠壯順(翻譯,內閣學士);己未科福文慎錕(體仁閣大學士)、廣敏達壽(翻譯,吏部尚書);庚申科阿克丹(理藩院尚書)、惠泉(理藩院侍郎)、寶森(盛京兵部侍郎)、鬆溎(翻譯,荊州將軍)。同治壬戌科昆文達岡(文淵閣大學士)、桂昂(馬蘭鎮總兵)、耀年(兵部侍郎);癸亥科邊寶泉(閩浙總督)、鐵祺(理藩院侍郎)、奎潤(禮部尚書)、景善(禮部侍郎)、文澂(刑部侍郎)、延忠恪茂(黑龍江將軍);乙丑科崇文節綺(戶部尚書)、鬆森(理藩院尚書)、文治(兵部侍郎)、啟秀(禮部尚書)、崇勳(翻譯,正紅旗蒙古都統);戊辰科錫珍(吏部尚書)、寶廷(禮部侍郎)、嵩文恪申(刑部尚書)、聯文直元(內閣學士);辛未科英煦(盛京刑部侍郎)、良弼(盛京戶部侍郎)、貴恆(刑部尚書);甲戌科鳳鳴(工部侍郎)、趙爾巽(東三省總督)、寶昌(禮部侍郎)、尚賢(科布多參讚大臣)、烏拉布(工部侍郎)、恩壽(陝西巡撫)、錫良(熱河都統)、祥麟(翻譯,察哈爾都統)。光緒丙子科裕文慎德(東閣大學士)、會章(理藩院侍郎)、廷傑(法部尚書)、裕祥(成都將軍)、慶恕(西寧辦事大臣);丁丑科長萃(倉場侍郎)、訥欽(駐藏幫辦大臣);庚辰科誌文貞銳(伊犁將軍)、崇寬(內閣學士)、溥良(察哈爾都統)、福楙(內閣學士)、薩廉(禮部侍郎)、鍾靈(成都副都統)、長麟(翻譯,戶部侍郎);癸未科壽耆(荊州將軍)、誌鈞(正黃旗滿洲副都統)、準良(泰寧鎮總兵)、綿文(禮部侍郎)、定成(大理院正卿)、清銳(翻譯,江寧將軍)、恩順(翻譯,理藩院侍郎);丙戌科闊普通武(西寧辦事大臣)、瑞洵(科布多參讚大臣)、榮慶(學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景厚(禮部侍郎)、伊克坦(翻譯,正白旗滿洲副都統);己丑科熙瑛(學部侍郎)、希廉(泰寧鎮總兵)、紹昌(法部大臣)、文海(翻譯,內閣學士);庚寅科載昌(內閣學士)、儒林(翻譯,山海關副都統);壬辰科寶熙(學部侍郎)、貽穀(綏遠城將軍)、熙彥(工商部副大臣);甲午科李家駒(法制院院使)、達壽(理藩大臣)、毓隆(典禮院學士)、舉人中之順治戊子科高爾位(工部尚書);甲午科瑪恭勤爾漢(吏部尚書)。康熙癸卯科姚啟聖(福建總督)、閻興邦(貴州巡撫)、朱衣客(甘肅西寧鎮總兵);壬子科朱都納(兵部侍郎)、李國亮(河南巡撫);癸酉科常安(浙江巡撫);己卯科鄂文端爾泰(保和殿大學士)、伊都立(雲貴總督);壬午科張楷(戶部尚書);辛卯科世貴(內閣學士)、養善(泰寧鎮總兵)。雍正甲辰科鄂昌(甘肅巡撫)、壽長(□□旗□□副都統)、雅爾哈善(翻譯,兵部尚書);丙午科常鈞(翻譯,湖南巡撫);壬子科英文肅廉(東閣大學士)、李瀚(雲南巡撫)、托恩多(翻譯,吏部尚書)、永寧(翻譯,盛京禮部侍郎);乙卯科弁塔哈(翻譯,阿克蘇辦事大臣)。乾隆戊午科阿文成桂(武英殿大學士)、索琳(翻譯,理藩院尚書);辛酉科蘇淩阿(東閣大學士)、傅襄勤顯(翻譯,漕運總督);丁卯科徐績(正紅旗漢軍都統)、鄂寧(雲貴總督)、王秉韜(河東河道總督)、穆和蘭(河南巡撫)、薩誠恪載(翻譯,兩江總督)、彰寶(翻譯,雲貴總督);庚午科輔德(江西巡撫)、趙鍈(翻譯,兵部侍郎);癸酉科成策(工部侍郎)、嵩濂(駐藏大臣);丙子科珠魯訥(翻譯,工部侍郎);己卯科虔禮寶(刑部侍郎);戊子科圖薩布(廣東巡撫);辛卯科伯文慎麟(體仁閣大學士)、嶽起(江蘇巡撫)、伊湯安(內閣學士);己亥科書銘(盛京兵部侍郎);癸卯科彥德(正紅旗蒙古都統)、潤庠(倉場侍郎);丙午科嵩孚(刑部尚書);戊申科普恭(禮部尚書)。嘉慶庚申科升勤直寅(禮部尚書)、英瑞(刑部侍郎)、繼昌(馬蘭鎮總兵);辛酉科阿愨勤靈阿(兵部尚書);甲子科賡福(翻譯,理藩院尚書);丁卯科毓書(熱河都統);戊辰科薩恪僖迎阿(正白旗滿洲都統);癸酉科富呢揚阿(陝甘總督)、烏爾恭額(翻譯,浙江巡撫);丙子科智林(鑲白旗漢軍副都統)、賽尚阿(翻譯,文華殿大學士);戊寅科琦琛(內閣學士);己卯科柏貴(廣東巡撫)。道光辛巳科英文勤桂(翻譯,體仁閣大學士);壬午科關聖保(翻譯,兵部侍郎);戊子科固慶(吉林將軍);辛卯科愛清恪仁(翻譯,兵部尚書);壬辰科載慶(內閣學士);丁酉科耆恪慎齡(福州將軍);庚子科勝保(兵部侍郎);己酉科英果敏翰(兩廣總督)、崇厚(左都御史)。咸豐辛亥科慶麟(翻譯,內閣學士);壬子科興廉(翻譯,倉場侍郎);乙卯科成林(吏部侍郎)、定安(吉林將軍)、崧蕃(閩浙總督);戊午科崧駿(浙江巡撫)、銓林(翻譯,內閣學士)。同治壬戌科文海(駐藏辦事大臣);丁卯科溥頲(熱河都統)、堃岫(綏遠城將軍)、楊儒(戶部侍郎);癸酉科恩忠湣銘(安徽巡撫)。光緒乙亥科世續(文華殿大學士);丙子科文哲琿(歸化城副都統);己卯科台布(寧夏將軍);壬午科升允(陝甘總督)、端忠敏方(直隸總督);乙酉科那桐(文淵閣大學士)、鳳勤節山(翻譯,廣州將軍);甲午科樸忠肅壽(福州將軍)等,皆官至二品以上。然二百餘年來,尚不足四百人,較之由他途進身之旗員,實居少數(按旗人一二品京外文武職員共約一百七十餘缺),視漢大臣中之多由科甲者,其情形轉有不同,此以見朝廷立賢無方,量材授官,固不拘一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