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德國 1939年8月23日於莫斯科 |
本條約批准書於1939年9月24日在柏林互換。以後在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國大舉侵犯蘇聯,背信棄義地撕毀了本條約。世界各國的反動派曾將本條約當作反蘇宣傳的資料,甚至還異想天開,捏造了一件所謂「秘密議定書」,把它說成是本條約的附件(見英國皇家國際關係學會編「蘇聯對外政策文件」第3冊1933-1941年,360-361頁,1953年牛津版)。對於這件徹頭徹尾捏造的文書,法國蒲維埃和茄貢所著「1939年的真相」(1953年巴黎社會出版社版,195-197頁)曾正確地指出: 「一切以反蘇為職業的人對於所謂關於波蘭的「秘密議定書'曾經大事宣揚,把這議定書說成是條約的附件,井說是英國人在柏林發現的;納粹戰犯的辯護人在紐倫堡審判中還曾妄圖利用該文件,當經蘇聯檢察官盧登科指出其為捏造。 |
正文
[編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和德國政府從加強蘇德間和平事業的願望出發並以1926年中立條約的基本條款為基礎達成以下協議:
第一條
[編輯]締約雙方保証決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彼此間進行任何武力行動,任何侵略行為或者任何攻擊。
第二條
[編輯]如果締約一方成為第三國敵對行為的對象時,締約另一方將不給予該第三國任何支持。
第三條
[編輯]締約雙方政府今後將彼此保持聯繫,以便對他們共同利益有關的問題交換情報進行協商。
第四條
[編輯]締約任何一方將不加入直接或間接旨在反對另一方的任何國家集團。
第五條
[編輯]如果締約雙方間在某種問題上或其他問題上發生分歧或牴觸時,締約雙方應當只通過和平方法、友好地交換意見或者必要時設立調解委員會,以資解決這些爭端或牴觸。
第六條
[編輯]本條約有效期為十年,除非締約一方在期滿前一年通知廢止,本條約將被認為自動延長五年。
第七條
[編輯]本條約應儘早批准。批准書應在柏林互換。本條約簽字後立即生效。
1939年8月23日訂於莫斯科,共兩份,用俄文及德文寫成。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全權代表維·莫洛托夫
德國政府代表馮·里賓特羅普
(譯自英國國家文件143冊503-504頁英文本)
附一:伏羅希洛夫答塔斯社記者問
(1939年8月27日)
[編輯]〔莫斯科27日塔斯社電〕新聞記者訪蘇聯首席軍事代表伏羅希洛夫同志,詢以問題數項,伏羅希洛夫同志當即答覆如下:
問:與英法軍事代表團之談判,究因何故結束?
答:由於在談判中暴露了許多意見分歧處,談判因而決裂,各軍事代表團已離莫斯科回其本國。
問:可否得知意見分歧之內容?
答:蘇聯軍事代表團認為蘇聯之邊境不與侵略國接壤,故苟蘇聯欲援助英、法、波,則只有讓蘇聯軍隊通過波蘭,方有可能,舍此則別無他法使蘇聯軍隊與侵略者之軍隊接觸,過去世界大戰時,如英、美軍隊不能開至法境內,則無法與法國作軍事之合作;相同的,如不允蘇聯軍隊通過波蘭,則蘇聯之隊伍不能與英、法之隊伍作軍事上之合作,雖然此種立場是正確的,但英、法軍事代表團竟不同意蘇聯代表團此種立場,而波政府亦公開宣稱不願接受蘇聯之軍事援助,此為意見分歧之基點。談判決裂亦因此。
問:在談判中是否討論以原料及戰爭原料援助波蘭之問題?
答:否。井未討論此問題,原料及戰爭原料之援助為商業上之問題,若為供給波蘭以原料及戰爭原料,則根本用不着訂立互助協定,軍事協定更是用不着,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並未與日本簽訂任何互助協定或軍事協定,然迄今兩年,此等國家,不斷以原料及戰爭原料售與日本,雖然事實上日本處於與中國作戰之狀態中。談判所討論者系軍隊之援助而非原料及戰爭原料之援助。
問:英「每日導報」之外交觀察家謂:「英法代表團間蘇聯代表團蘇聯是否準備以飛機及軍火供給波蘭,是否準備將紅軍調至邊境上以應不時之需?而蘇聯代表團則答曰'戰爭爆發之俄頃即占據波東北之維爾那,諾沃克洛德克及波東北之埃爾沃,塔爾諾波爾及斯塔尼斯拉沃各省,俾在必要時紅軍能從此等地區予波以軍事上之援助。」」此種敘述是否與事實相符合?
答:此種敘述全系謊言。作此言者乃無禮之誑者,而登載此種謊言之報紙,乃專用以誹謗之報紙。
問:路透社之無綫電消息稱:「今日伏羅希洛夫語英法軍事代表團首席代表曰:「蘇德旣已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蘇政府認為繼續與英法進行談判已無意義。」路透社此種消息是否確實?
答:否。此與事實不相符,蘇聯與英法軍事談判之決裂。幷非由於蘇德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相反的,蘇聯之所以與德訂立此項條約,除其他原因外,系英法蘇談判發生不可克服之分歧以致使談判成為僵局之結果。
(錄自「解放」83、84期,1939年9月2日)
附二:斯大林的廣播演說(摘錄)
(1941年7月3日)
[編輯]......這裡還有一件也很重要的事實,就是法西斯德國,不顧它會被全世界認為是進犯方,而突然違背信義破壞了它同蘇聯在1939年所締結的互不侵犯條約。很明顯的,我們愛好和平的國家,既不願意首先破壞條約,也就不能走上違背信義的道路。
也許有人要問:蘇聯政府怎樣能夠與像希特勒和里賓特羅普這種背信棄義的惡魔去締結互不侵犯條約呢?是否蘇維埃政府在這點上犯有錯誤呢?當然不是!互不侵犯條約是兩國間的和平條約。德國在1939年向我們提議的,正是這樣的條約。蘇聯政府能否拒絕這種提議呢?我想,任何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都不能拒絕與鄰國締結和平條約;那怕這個鄰國甚至是由希特勒和里賓特羅普那般吃人惡魔來領導的。當然,這定要在一個必須的條件下,即這種和平條約,無論是直接或間接都不觸犯到這愛好和平國家底領土完整,獨立和榮譽。大家知道,蘇聯與德國所訂立的互不侵犯條約,正是這樣的條約。
我們與德國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贏得了什麼呢?我們保証了我國獲得一年牛的和平及準備自己力量來回擊敵人的可能,如果法西斯德國敢於冒險違反條約來進犯我國的話。因此這毫無疑義是我們贏了,而法西斯德國輸了。
法西斯德國棄信毀約,進犯蘇聯,它所贏得的是什麼,所輸掉的是什麼呢?它用這種舉動使自己軍隊獲得短期間內的某些優勢地位,可是它在政治上失敗了,它在全世界人士面前揭破自己是血腥的侵略者。無可懷疑的,德國所獲得的這個短期的軍事勝利,只是事變中的枝葉,而蘇聯所獲得的巨大政治勝利,卻是重大的長久的因素,在這個因素的基礎上,應當開展出紅軍在反法西斯德國戰爭中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勝利。
(錄自「斯大林論蘇聯偉大衛國戰爭」1950年莫斯科中文版12-13頁)
附三:1948年蘇聯情報局發表的「揭破歷史捏造者(歷史事實考証)」(摘錄)
[編輯]「當時已不容絲毫懷疑,英法兩國不僅沒有認真設法來妨礙希特勒德國展開戰爭,反而竭盡全力,用種種秘密協商和勾結辦法,用一切可能做到的挑撥手段,嗾使希特勒德國去進犯蘇聯。
任何一個捏造專家,也不能從歷史中或從各國人民意識中勾去這一有決定意義的事實,即在當時那種條件下,蘇聯只能作這樣的選擇:
或者為了自衛目的,接受德國關於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提議,藉此保証蘇聯能把和平局面延長一個時期,使蘇維埃國家能利用這個時期,以便更好地準備自己力量去抵抗侵略者可能舉行的進犯。
或者拒絕德國關於締結互不侵犯的條約的提議,因而使西方列強陣營中的戰爭挑撥者們能挑動蘇聯在完全不利於蘇聯的局勢下,在蘇聯陷於完全孤立的條件下去同德國進行武裝衝突。
在這種形勢下,蘇聯政府不得不作一個適當的選擇,即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此種選擇在當時既成局勢下,乃是蘇聯對外政策之聰明而有遠見的步驟。蘇聯政府這一步驟,在極大程度上,預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不僅有利於蘇聯而且有利於一切愛好自由國家的勝利結局。
如果硬說同希特勒份子締結條約一舉是蘇聯對外政策的原定計劃,那就是一種公然的誹謗了。恰恰相反,蘇聯始終都力圖與西方非侵略諸國訂立反德意侵略者的協定,以期在平等原則上實現集體安全制。但是協定是雙方面的行動。當時,雖然蘇聯總想結成反侵略斗爭的協定,但英法兩國卻一貫地拒絕這種協定,它們寧肯進行孤立蘇聯的政策,進行向侵略者讓步的政策,進行把侵略勢力引向東方去反對蘇聯的政策。美國不僅沒有阻抗這種危害政策,反而極力贊助了這種政策。至於說到美國那些億萬富翁,那他們是依然繼續向德國重工業中投資,幫助德國人擴張自己的軍事工業,並因而武裝了德國侵略勢力,好像他們是在那裡說:'歐洲的先生們,儘管作戰吧,有上帝保佑,放心作戰吧,而我們這些謙虛的美國億萬富翁,就趁你們作戰的機會來發發財,撈得若干萬萬美元的超額利潤吧。'
在當時歐洲這種局勢下,蘇聯顯然只有一條出路:接受德國人關於締結條約的提議。這總算是一切可能出路中最好的一條出路。
1918年,因為西方列強執行了敵對政策,而使蘇聯不得不同德國人締結了布列斯特和約,現在,1939年,即布列斯特和約締結後二十年,也因為英法兩國執行同樣的敵對政策,而使蘇聯不得不同德國人締結了協定。
各種各樣的誹謗者們說什麼蘇聯終究不應該去同德國人締結協定,這種說法唯一只能成為笑柄。旣然擁有英法這般盟國的波蘭能夠在1934年去同德國人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為什麼條件較壞的蘇聯就不能在1939年去訂立同樣的條約呢?既然代表歐洲統治勢力的英法能夠在1938年去同德國人共同發表互不侵犯宣言,為什麼由於英法採取敵對政策而已被孤立的蘇聯就不能夠去同德國人簽訂條約呢?
歐洲所有一切非侵略的大強國中間,只有蘇聯是最後才去同德國人締結協定的國家,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誠然,蘇聯得以巧妙地利用了蘇德條約來鞏固自己的國防力量,得以把自己的國界遠遠向西推進,得以扼阻了德國侵略勢力之毫無障礙向東銳進的道路,致使希特勒軍隊在向東方進犯時,不是從納爾瓦一明斯克一基輔之綫開始,而必得從更西幾百公里的綫上開始,以及蘇聯在衛國戰爭中,沒有精疲力竭,而是成了戰爭底勝利者,-這一切當然是歷史捏造者和其他反動派們所不滿意的。但這種不滿只是那些已遭破產的政治家們所表示的一種無能為力的惡意罷了。
這班先生們所表示的惡意與不滿,不過是表明蘇聯政策始終都是正確的政策」。
(錄自蘇聯情報局編「揭破歷史捏造者」,1948年莫斯科初版,1954年人民出版社中文版60-63頁)
本作品現時在大中華兩岸地區因著作權保護條款過期而處於公有領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司法管轄區為中國大陸,不包括香港和澳門)和中華民國的《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目前司法管轄區為台澎金馬地區),所有著作權持有者為法人的作品,在首次發表50年後,或者從創作之日起50年未發表,即進入公有領域。其他適用作品則在作者死亡後50年進入公有領域。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法人作品應滿足三點要求:(1)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以下簡稱「法人」)主持創作,而非工作人員自發進行;(2)創作思想及表達方式體現法人意志;(3)由法人負責,而非執筆者。(詳情)
1961年世界知識出版社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