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集 (四部叢刊本)/政府奏議卷上
范文正公集 政府奏議卷上 宋 范仲淹 撰 宋 樓鑰 撰年譜 景江南圖書館藏明翻元天曆本
|
范文正公政府奏議上
後學時兆文校正
後學黃水校正
後學李鳯翔校正
十五世孫啓乂同校
十六世孫惟元同校
治體
荅手詔條陳十事
伏奉手詔今來用韓𤦺范仲淹富弼皆是中外人望不
次㧞擢韓𤦺暫徃陜西范仲淹富弼皆在兩地所宜盡
心爲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兼章得象等同心憂國
足得商量如有當世急務可以施行者並須條列聞奏
副朕㧞擢之意者臣智不逮人術不通古豈足以奉大
對然臣蒙陛下不次之擢預聞政事又詔意丁寜臣戰
汗惶怖曾不獲讓臣聞歷代之政乆皆有弊弊而不救
禍亂必生何哉綱紀寖𮥠制度日削恩賞不節賦歛無
度人情慘怨天禍暴起惟堯舜能通其變使民不倦易
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此言天下之理有所窮塞則
思變通之道旣能變通則成長久之業我國家革五代
之亂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綱紀制度日削月侵官壅於
下民困於外夷狄驕盛㓂盜橫熾不可不更張以救之
然則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臣敢約
前代帝王之道求今朝祖宗之烈采其可行者條奏願
陛下順天下之心力行此事庶幾法制有立綱紀再振
則宗社靈長天下蒙福一曰眀黜陟臣觀書曰三載考
績三考黜陟幽明然則堯舜之朝建官至少尚乃九載
一遷必求成績而天下大化百世之後仰爲帝範我祖
宗朝文武百官皆無磨勘之例惟政能可旌者擢以不
次無所稱者至老不遷故人人自勵以求績效今文資
三年一遷武職五年一遷謂之磨勘不限內外不問勞
逸賢不肖並進此豈堯舜黜陟幽明之意耶假如庶僚
中有一賢於衆者理一郡縣領一務局思興利去害而
有爲也衆皆指爲生事必嫉之沮之非之𥬇之稍有差
失隨而擠䧟故不肖者素餐尸祿安然而莫有爲也雖
愚暗鄙猥人莫齒之而三年一遷坐至卿監丞郎者歷
歷皆是誰肯爲陛下興公家之利救生民之病去政事
之弊葺紀綱之壞哉利而不興則國虛病而不救則民
怨弊而不去則小人得志壞而不葺則王者失賢不肖
混淆請託僥倖遷易不巳中外苟且百事廢墮生民久
其危耶至若在京百司金穀浩瀚權勢子弟長爲占據
苦群盜漸起勞陛下旰𣅳之憂者豈非官失其正而致
有虛食廩祿待闕一二年者曁臨事局挾以勢力豈肯
恪恭其職使祖宗根本之地綱紀日隳故在京官司有
一貟闕則爭奪者數人其外任京朝官則有私居待闕
動踰歲時徃徃到職之初便該磨勘一無勤效例蒙遷
改此則人人因循不復𡚒勵之由也臣請特降詔書今
後兩地臣僚有大功大善則特加爵命無大功大善更
不非時進秩其理狀尋常而岀者祇守本官不得更帶
美職應京朝官在臺省館閣職任及在審刑大理寺開
封府兩赤縣國子監諸王府並因保舉及選差監在京
重難庫務者並須在任三周年卽與磨勘若因陳乞並
於中書審官院願在京差遣者與保舉選差不同並須
勾當通計及五周年方得磨勘如此則權勢子弟肯就
外任各知艱難亦有俊明之人因此樹立可以進用如
今日巳前受在京差遣已勾當者且依舊日年限磨勘
其未曾交割勾當卻求外任者並聽其外任在京朝官
到職勾當及三年者與磨勘內前任勾當年月日及公
程日限並非因陳乞而移任在道月日及陞朝官在京
朝請月日並令通計其遠官近地勞逸不同並在假待
闕及公程外住滯或因公事非時移替在道月日委有
司別行定奪聞奏如任內有私罪並公罪徒以上者至
該磨勘日具情理輕重別取進止其庶寮中有高才異
行多所薦論或異畧嘉謀爲上信納者自有特恩改遷
非磨勘之可滯也又外任善政著聞有補風化或累訟
之獄能辨𡨚沈或五次推勘人無翻訟或勸課農桑大
獲美利或京城庫務能革大弊惜費鉅萬者仰本轄保
明聞奏下尚書省集議爲衆所許則列狀上聞並與改
官不隔磨勘或有異同各以所執取㫖出於聖斷仍請
詔下審官院流內銓尚書考功應京朝官選人逐任得
替明具較定考績結罪聞奏內有事狀猥濫並老疾愚
昧之人不堪理民者別取進止巳上磨勘考績條件該
說不盡者有司比𩔖上聞如此則因循者拘考績之限
特達者加不次之賞然後天下公家之利必興生民之
病必救政事之弊必去綱紀之壊必葺人人自勸天下
興治則前王之業祖宗之權復振於陛下之手矣其武
臣磨勘年限委樞密院比附文資定奪聞奏二曰抑僥
倖臣聞先王賞延於世諸侯有世子襲國公卿以德而
任有襲爵者春秋譏之及漢之公卿有封爵而歿立一
子爲後者未聞餘子皆有爵命其次寵待大臣賜一子
官者有之未聞每歲有自薦其子弟者祖宗之朝亦不
過此自眞宗皇帝以太平之樂與臣下共慶恩意漸廣
大兩省至知雜御史以上每遇南郊並聖節各奏子充
京官少卿監奏一子充試銜其正郎帶職貟外郎並諸
路提刑獄以上差遣者每遇南郊奏一子充齋郎其
大兩省等官旣奏得子充京官明異於庶僚大示區別
復更每歲奏薦積成冗官假有任學士以上官經二十
年者則一家兄弟子孫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陞朝此
濫進之極也今百姓貧困冗官至多授任旣輕政事不
舉俸祿旣廣刻剝不暇審官院常患充塞無闕可𥙷臣
請特降詔書今後兩府並兩省官等遇大禮許奏一子
充京官如奏弟姪骨肉卽與試銜外每年聖節更不得
陳乞如別有勲勞著聞於外非時賜一子官者繫自聖
恩其轉運使及邉任文臣初除授後合奏得子弟身事
者並候到任二年無遺闕方許陳乞如二年內非次移
改者即許通計三年陳乞三司副使知雜御史少卿監
以上並同兩省遇大禮各奏薦子孫其正郞帶館職貟
外郞並省府推判官外任提刑獄以上遇大禮合該
奏薦子孫者須是在任及二周年方得陳乞巳上有該
說不盡者委有司比𩔖聞奏如此則內外朝臣各務久
於其職不爲苟且之政兼抑躁動之心亦免子弟充塞
銓曹與寒爭路輕忽郡縣使生民受弊其武臣入邊
上差遣並大禮合奏薦子弟者乞下樞密院詳定比𩔖
聞奏又國家開文館延天下英才使之直祕庭覽群書
以待顧問以養器業爲大用之備今乃登進士高等者
一任纔罷不以能否例得召試而補之兩府兩省子弟
親戚不以賢不肖輒自陳乞館閣職事者亦得進𥙷太
宗皇帝建崇文院祕閣自書碑文重天下賢才也陛下
當思祖宗之意不宜甚輕之臣請特降詔書今後進士
三人內及等者一任囘日許進於教化經術文字十軸
下兩制看詳作五等品第中第一第二等者即賜召試
試又優等卽補館閣職事兩府兩省子弟並不得陳乞
館閣職事及讀書之𩔖御史臺畫時彈劾並諫院論奏
如館閣闕人卽委兩地舉文有古道才堪大用之士進
名同舉並兩制列署表章仍上殿稱薦以充其職如此
則館閣職事更不輕授足以起朝廷之風采紹祖宗之
本意副陛下愼選矣三曰精貢舉臣謹按周禮卿大夫
之職各教其所治三年一大比考其德行道藝乃獻賢
能之書於王〈賢爲有德行能爲有道藝〉王再拜受之登於天府〈天府太廟〉
〈之寳藏也〉蓋言王者舉賢能所以上安宗社故拜受其名藏
於廟中以重其事也卿大夫之職廢旣久矣今諸道學
校如得明師尚可教人六經傳治國治人之道而國家
乃專以辭賦取進士以墨義取諸科士皆捨大方而趍
小道雖濟濟盈庭求有才有識者十無一二況天下危
困乏人如此將何以救在乎教以經濟之業取以經濟
之才庶可救其不逮或謂救弊之術無乃後時臣謂四
海尚完朝謀而夕行庶乎可濟安得晏然不救坐俟其
亂哉臣請諸路州郡有學校處奏舉通經有道之士專
於教授務在興行其取士之科即依賈昌朝等起請進
士先䇿論而後詩賦諸科墨義之外更通經㫖使人不
專辭藻必明理道則天下講學必興浮薄知勸㝡爲至
要內歐陽修蔡襄更乞逐場去留貴文卷少而考校精
臣謂盡令逐場去留則恐舊人扞挌不能創習䇿論亦
不能旋通經㫖皆憂棄遺別無進路臣請進士舊人三
舉以上者先䇿論而後詩賦許將三場文卷通考互取
其長兩舉初舉者皆是少年足以進學請逐場去留諸
科中有通經㫖者至終場別問經㫖十道如不能命辭
而對則於知舉官貟前講說七通者爲合格不㑹經㫖
者三舉巳上即逐場所對墨義依自來通粗施行兩舉
初舉者至於終場日須八通者爲合格又外郡解發進
士諸科人本鄉舉里選之式必先考其履行然後取以
藝業今乃不求履行惟以詞藻墨義取之加用封彌不
見姓字實非鄉里舉選之本意也又南省考試舉人一
場試詩賦一場試䇿人皆精意盡其所能復考校日久
實少舛謬及御試之日詩賦文論共爲一場旣聲病所
拘意思不遠或音韻中一字有差雖生平苦辛即時擯
逐如音韻不失雖末學淺近俯拾科級旣鄉舉之處不
考履行又御試之日更拘聲病以此士之進退多言命
運而不言行業明君在上固當使人以行業而進而乃
言命運者是善惡不辨而歸諸天也豈國家之美事哉
臣請重定外郡發解條約須是履行無惡藝業及等者
方得解薦更不封彌試卷其南省考試之人巳經本鄉
詢考履行卻須封彌試卷精考藝業定奪等第進入御
前選官覆考重定等第訖然後開看南省所定等第內
合同姓名偶有高下者更不移改若等第不同者人數
必少卻加封彌更宣兩第參校然後御前放榜此爲至
當在三人巳上卽於高等人中選擇聖意宣放其考校
進士以䇿論高詞賦次者爲優等䇿論平詞賦優者爲
次等諸科經㫖通者爲優等墨義通者爲次等巳上進
士諸科並以優等及第者放選注官次等及第者守本
科選限自唐以來及第人皆守選限國家以收復諸國
郡邑乏官其新及第人權與放選注官今來選人壅塞
宜有改革又足以勸學使其知聖人治身之道則國家
得人百姓受賜四曰擇官長臣聞先王建侯以共理天
下今之刺史縣令卽古之諸侯一方舒慘百姓休戚實
繫其人故歷代盛明之時必重此任今乃不問賢愚不
較能否累以資考陞爲方面懦弱者不能檢吏得以蠧
民強幹者惟是近名率多害物國之本由此凋殘朝
廷雖至憂勤天下何以蘇息其轉運使並提刑獄按
察列城當得賢於衆者臣請特降詔書委中書樞密院
且各選轉運使提刑獄共十人大藩知州十人委兩
制共舉知州十人三司副使判官同舉知州五人御史
臺中丞知雜三院共舉知州五人開封知府推官共舉
知州五人逐路轉運使提刑獄各同舉知州五人知
縣縣令共十人逐州知州通判同舉知縣縣令共二人
得前件所舉之人舉主多者先次差補仍指揮審官院
流內銓今日以後所差知州知縣縣令並具合入人歷
任功過舉主人數聞奏委中書看詳委得允當然後引
對如此舉擇則諸道官吏庶幾得人爲陛下愛惜百姓
均其徭役寛於賦斂各獲安寧不召禍亂天下幸甚五
曰均公田臣聞易曰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此言聖人養民之時必先養賢養賢之方必先厚祿厚
祿然後可以責廉隅安職業也皇朝之初承五代亂離
之後民庶凋弊時物至賤曁諸國收復天下郡縣之官
少人除補至有經五七年不替罷者或纔罷去便入見
闕當物價至賤之時俸祿不輟士人之家無不自足咸
平巳後民庶漸繁時物遂貴入仕門多得官者衆至有
得替守選一二年又授官代闕一二年者在天下物貴
之後而俸祿不繼士人家鮮不窮窘男不得婚女不得
嫁喪不得葬者比比有之復於守選待闕之日衣食不
足貸債以苟朝夕到官之後必來見逼至有冐法受贓
賖舉度日或不恥賈販與民爭利旣非罪之人不守
名節吏有姦𧷢而不敢發民有豪猾而不敢制姦吏豪
民得以侵暴於是貧弱百姓理不得直𡨚不待訴徭役
不均刑罰不正比屋受弊無可奈何由乎制祿之方有
所未至眞宗皇帝思深慮遠復前代職田之制使中常
之士自可守節婚嫁以時喪葬以禮皆國恩也能守節
者始可制姦𧷢之吏鎮豪猾之人法乃不私民則無枉
近日屢有臣僚乞罷職田以其有不均之謗有侵民之
害臣謂職田本欲養賢縁而侵民者有矣比之衣食不
足壞其名節不能奉法以直爲枉以枉爲直衆怨思亂
而天下受弊豈止職田之害耶又自古常患百官重內
而輕外窘外官月俸尤更豐足簿尉俸錢尚二十貫今
窘於財用未暇增復臣請兩地同議外官職田有不均
者均之有未給者給之使其衣食得足婚嫁喪葬之禮
不廢然後可以責其廉節督其善政有不法者可廢可
誅且使英俊之流樂於爲郡爲邑之任則百姓受賜又
將來陞擢多得曾經郡縣之人深悉民隱亦致化之本
也惟聖慈深察天下幸甚六曰厚農桑臣觀書曰德惟
善政政在養民此言聖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
在養民養民之政必先務農農政旣修則衣食足衣食
足則愛膚體愛膚體則畏刑罰畏刑罰則㓂盜自息禍
亂不興是聖人之德發於善政天下之化起於農畆故
詩有七月之篇陳王業也今國家不務農桑粟帛常貴
江浙諸路歲糴米二百萬石其所糴之價與輦連之費
每歲共用錢三百餘萬貫文又貧弱之民困於賦歛歲
伐桑𬃷鬻而爲薪勸課之方有名無實故粟帛常貴府
庫日虛此而不謀將何以濟臣於天下農利之中粗舉
二三以言之且如五代群雄爭覇之時本國歲飢則乞
糴於隣國故各興農利自至豐足江南應有圩田每一
圩方數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門閘旱則開閘引
江水之利潦則閉閘拒江水之害旱澇不及爲農美利
又浙西地卑常苦水沴雖有溝河可以通海惟時開導
則潮泥不得而堙之雖有堤塘可以禦患惟時修固則
無摧壞臣知蘇州日檢簿書一州之田係出稅者三
萬四千頃中稔之利每畆得米二石至三石計出米七
百餘萬石東南毎歲上供之數六百萬石乃一州所出
臣詢訪高年則雲曩時兩浙未歸朝廷蘇州有營田軍
四都共七八千人專爲田事導河築堤以減水患於時
民間錢五十文糴白米一石自皇朝一統江南不稔則
取之浙右浙右不稔則取之淮南故慢於農政不復修
舉江南圩田浙西河塘太半隳廢失東南之大利今江
浙之米石不下六七百文足至一貫文者比於當時其
貴十倍而民不得不困國不得不虛矣又京東西路有
卑濕積潦之地早年國家特令開決之後水旱大減今
罷役數年漸巳湮塞復將爲患臣請每歲之秋降勑下
諸路轉運司令轄下州軍吏民各言農桑之間可興之
利可去之害或合開河渠或築堤堰陂塘之𩔖並委本
州軍選官計定工料每歲於二月間興役半月而罷仍
具功績聞奏如此不絕數年之間農利大興下少飢歲
上無貴糴則東南歲糴輦運之費大可減省其勸課之
法宜選官討論古製取其簡約易從之術頒賜諸路轉
運使及面賜一本付新授知州知縣縣令等此養民之
政富國之本也七曰修武備臣聞古者天子六軍以寜
國唐初京師置十六將軍官屬亦六軍之義也諸道
則開折衝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以儲兵伍毎歲三時耕
稼一時習武自貞觀至於開元百三十年戎臣兵伍無
一逆亂至開元末聽匪人之言遂罷府兵唐衰兵伍皆
市井之徒無禮義之教無忠信之心驕蹇凶逆至於喪
亡我祖宗以來罷諸侯權聚兵京師衣糧賞賜豐足經
八十年矣雖已困生靈虛府庫而難於改作者所以重
京師也今西北強梗邊備未足京師衞兵多遠戍或有
倉卒輦轂無備此大可憂也遠戍者防邊陲之患或緩
急抽還則外禦不嚴戎狄進奔便可直趍𨵿輔新招者
聚市井之輩而輕囂易動或財力一屈請給不充則必
散爲群盜今生民巳困無可誅求或連年凶飢將何以
濟膽軍之䇿可不預圖若因循過時臣恐急難之際宗
社可憂臣請密委兩地以京畿見在軍馬同議有無闕
數如六軍未整須議置兵則請約唐之法先於畿內並
近輔州府召募強壯之人充京畿衞士得五萬人以助
正兵足爲強盛使三時務農大省給贍之費一時教戰
自可防虞外患其召募之法並將校次第並先密切定
奪聞奏此實強兵節財之要也候京畿近輔召募衛兵
巳成次第然後諸道效此漸可施行聖慈留意八曰減
徭役臣聞漢光武建武六年六月詔曰夫張官置吏所
以爲人也今戸口耗少而縣官吏職所置尚繁令司𨽻
州牧各實所部二府於是條奏並省四百餘縣天下至
治臣又觀西京圖經唐㑹昌中河南府有戶一十九萬
四千七百餘戶置二十縣今河南府主客戶七萬五千
九百餘戶仍置一十九縣〈主戶五萬七百客戶二萬五千二百〉鞏縣七百
戸偃師一千一百戶逐縣三等而堪役者不過百家而
所供役人不下二百數新舊循環非鰥寡孤獨不能無
役西洛之民㝡爲窮困臣請依後漢故事遣使先徃西
京併省諸邑爲十縣其所廢之邑並改爲鎭令本路舉
文資一員董𣙜酤𨵿征之利兼人煙公事所廢公人除
歸農外有願居公門者送所存之邑其所在邑中役人
卻可減省歸農則兩不失所候西京併省稍成倫序則
行於大名府然後遣使諸道依此施行仍先指揮諸道
防團州巳下有使州兩院者皆爲一院公人願去者各
放歸農職官㕔可給本城兵士七人至十人替人力歸
農其鄉村𦒿保地里近者亦令併合能併一保𦒿管亦
減役十餘戸但少徭役人自耕作可期富庶九曰覃恩
信臣竊覩國家三年一郊天子齋戒袞冕謁見宗廟乃
祀上帝大禮旣成還御端門肆赦天下曰赦書日行五
百里敢以赦前事言者以其罪罪之欲其王澤及物之
速也如此今大赦每降天下歡呼一兩月間錢榖司存
督責如舊桎梏老㓜籍沒家産至於寛賦歛減徭役存
恤貧振舉滯淹之事未甞施行使天子及民之意盡
成空言有聖心損傷和氣臣請特降詔書今後赦書
內宣布恩澤有所施行而三司轉運司州縣不切遵稟
者並從違制徒二年斷情重者當行刺配應天禧年以
前天下欠不問有無侵欺盜用並與除放違者仰御
史臺提刑獄司常切覺察紏劾無令壅遏臣又聞易
曰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故有巡狩之禮察諸侯善惡
觀風俗厚薄此聖人順動之意今巡狩之禮不可復行
民隱無窮天聽甚遠臣請降詔中書今後每遇南郊赦
後精選臣僚徃諸路安撫察官吏能否求百姓疾苦使
赦書中及民之事一一施行天下百姓莫不幸甚十曰
重命令臣聞書曰愼乃岀令令出惟行凖律文諸被制
書有所施行而違者徒二年失錯者杖一百又監臨主
司受財而枉法者十五疋絞蓋先王重其法令使無敢
動搖將以行天下之政也今覩國家每降宣勑條貫煩
而無信輕而弗稟上失其威下受其弊蓋由朝廷采百
官起請率爾頒行旣昧經常卽時更改此煩而無信之
驗矣又海行條貫雖是故違皆從失坐全乖律意致壞
大法此輕而弗稟之甚矣臣請特降詔書今後百官起
請條貫令中書樞密院看詳㑹議必可經久方得施行
如事干刑名者更於審刑大理寺勾明㑹法律官貟參
詳起請之詞刪去䌓冗裁爲制敕然後頒行天下必期
遵守其衝改條貫並令繳納免致錯亂誤有施行仍望
別降勑命今後逐處當職官吏親被制書及到職後所
受條貫敢故違者不以海行並從違制徒二年未到職
巳前所降條貫失於檢用情非故違者並從本條失錯
科斷杖一百餘人犯海行條貫不指定違制刑名者並
從失坐若條貫差失於事有害逐處長吏別見機㑹須
至便宜而行者並須具縁由聞奏委中書樞密院詳察
如合理道卽與放罪仍便相度別從更改
再進前所陳十事
臣前兩次所上共十事曾奉聖㫖更進一本今寫録進
納一曰明黜陟爲重定文武百官磨勘將以約濫進責
實效使天下政事無不舉也二曰抑僥倖爲重定文武
百官奏䕃及不得陳乞館閣職事將以革濫賞省冗官
也三曰精貢舉爲天下舉人先取履行次取藝業將以
正教化之本育卿士之材也四曰擇官長爲舉轉運使
提刑獄并州縣長吏將以正綱紀去疾苦救生民也
五曰均公田爲天下官吏不廉則曲法曲法則害民請
更賜均給公田旣使豐足然後可以責士大夫之廉節
庶天下政平百姓受賜也六曰厚農桑爲責諸道溝河
並修江南野田及諸路陂塘仍行勸課之法將以救水
旱豐稼穡強國力也七曰修武備爲四方無事京師少
備因循過日天下可憂請密定規制相時而行以衞宗
社以寧國也八曰減徭役爲天下徭役至繁請依漢
光武故事併合縣邑以省徭役庶寛民力也九曰覃恩
信爲赦書內宣布恩澤未甞施行並請放先朝欠以
感天下之心也十曰重命令爲制書忽而行違者請重
其法以行天子之命也臣之所陳蓋欲周悉故言辭之
間有渉細碎而於國體甚大乞聖慈再加詳覽一一行
之則天下之幸非臣之幸也
奏乞下審官院等處應官貟陳訴定奪進呈
臣竊見京朝官使臣選人等進狀戓理㑹勞績或訴說
過犯或陳乞差遣其事理分明可行可罷者則朝廷便
有指揮內中書樞密院未見根原文字及恐審官三班
院流內銓別有條例難便與奪者多批送逐司其逐司
爲見批送文字別無與奪便不施行號爲送煞以此官
貟使臣三五度進狀不能結絕轉成住滯臣欲乞特降
聖㫖今後京朝官使臣選人等進狀理㑹勞績訴雪過
犯陳乞差遣朝廷未有與奪指揮只批送審官三班院
流內銓者仰逐司主判子細看詳如內有合施行者即
與勘㑹具條例情理定奪進呈送中書樞密院再行相
度別取進止如不可施行亦仰逐司告諭本人知悉所
貴逐司主判各揚其職事無漏落亦免官員使臣選人
等重疊進狀紊煩聖聽
奏乞定奪在京百司差遣等第
臣竊見內諸司並百司顯有𦂳慢高下事體不同今來
臣僚不拘官職大小各取便乞勾當紊亂綱紀深屬未
便欲乞特降指揮令入內內侍省定奪內中諸司高下
等第令三司定奪在京百司高下等第各合係何等官
職及合入何差遣人勾當旣定高下等第則陳乞之人
不敢踰越所貴百司有倫不至輕授
奏乞差官看詳𭠘進利見文字
臣竊見天下官員使臣諸色人日有投進並奏到利見
文字中書樞密院以公事文字至多不暇子細看詳其
中須有民間利濟及於邉機可行之事恐有漏落雖自
來曾差兩制臣僚各有主判去處不得精專動經歲時
不能與奪臣欲乞特降聖㫖權於館閣選差官二員就
近置局看詳官貟使臣諸色人所投進及奏到利見文
字內有合行事件兩府臣僚更加詳酌逐旋取㫖施行
所貴下情盡逹庶政有𥙷其看詳官每季或半年一替
所看文字須旋旋了當不得交割後人所有機密文字
即兩府依舊自行更不送看詳官處
奏乞救濟陜西飢民
臣等竊見陜西永興軍同耀華州陜府等處今夏災旱
得雨最晚民間秋稼甚無所望官中倉廩亦無積貯若
不作擘畫即百姓大叚流移殍亡者衆兼軍食闕絕臨
時轉漕不及臣等欲乞朝廷速降指揮委本路都轉運
使孫速相度上件州軍向去救濟飢民及辦給軍食
有何次第如難爲擘畫卽便於黃河內搬輦自京以來
斛斗徃彼應副仍速行相度㳂路如何計綱即不至艱
阻事狀聞奏候到乞朝廷早賜施行慶曆三年七月四
日臣范仲淹臣韓琦
奏乞罷陜西近裏州軍營田
臣等竊見陜西昨來興置營田本欲助邉以寛民力除
㳂邉有空閒膏地土處可以開墾外其近裏州縣官
吏不能體朝廷之意將遠年瘠薄無人請佃逃田抑勒
近鄰人戶分種或令送納租課又自來人戸租佃官㽵
地土每畆出課不過一二斗今亦勒令分種毎畆須收
數斗致貧戶輸納不前州縣追擾無時暫暇縁人戶自
用兵以來科率勞弊至於巳業尚多荒廢實無餘力更
及營田其所出租課多是抱虛送納切覩編勑指揮不
得將逃戶田土抑勒親隣佃蒔蓋恐害民況今歲災旱
尤甚理當優䘏不可非理煩擾使之重困臣等欲乞特
降指揮應陜西近裏州軍營田一切廢罷如元係租佃
即令依舊額出課如元係遠年瘠薄逃田舊稅額重無
人請佃者即與減定稅額召人請佃所貴疲民受賜歸
感睿仁臣范仲淹臣韓琦
奏乞擇臣僚令舉差知州通判
臣等竊以天下郡邑牧宰爲重得其人則致化失其人
則召亂推擇之際不可不愼國家承平以來不無輕授
應知州通判縣令因舉薦擢任者少以資考序進者多
才與不才一塗並進故能政者十無二三謬政者十有
七八國家詔令程式天下一體何則能政之處民必䝉
福謬政之下民常受弊非國家法令之殊蓋牧宰賢愚
之異也今四方多事民日以困窮將思爲盜復使不才
之吏臨之賦役不均刑罰不當科率無度疲乏不䘏上
下相怨亂所由生若不急於求人早革其弊誠國家之
深憂也然自來雖曾詔臣僚各舉所知或舉主非賢則
多謬薦臣等欲乞聖慈特降詔書委中書樞密院臣僚
各於朝臣中薦堪充舉主者三人候奏到姓名即逐人
各賜勑一道令於通判內舉成資巳上一員充知州知
縣內舉成資巳上一員充通判簿尉中舉有岀身三考
巳上無出身四考一員充職官知縣或於職官令録中
舉五考巳上之人充京官知縣仍於勑明言所薦之人
若將來顯有善政其舉主當議旌賞若𧷢汙不理苛刻
害民並與同罪所貴生民受賜㓂盜自息臣范仲淹臣
韓琦
奏乞將先減省諸州公用錢卻令依舊
臣竊見朝㫖下陜西省罷同解乹耀等九州軍公使錢
共一千八百貫文切以國家逐處置公使錢者蓋爲士
大夫岀入及使命徃還有行役之勞故令郡國饋以酒
食或加宴勞蓋養賢之禮不可廢也謹按周禮地官有
遺人掌郊里之委積以待賔客野鄙之委積以待羇旅
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
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凡委積
之事巡而比之以時頒之此則三王之世巳有廚𫝊之
禮何獨聖朝顧小利而亡大體且今贍民兵一名歲不
下百貫今減省得公用錢一千八百貫只養得兵士一
十八人以一十八人之資廢十餘郡之禮是朝廷未思
之甚也況今來逐州使命之外各有軍營毎年春後
兵歇泊動經半年軍中人員並無宴犒之具雖條貫有
旬設之名逐州每月一次舉行軍員各給得錢壹伯文
巳來官務薄酒二升旣無公用更不赴筵亦不張樂豈
朝廷宴饗將校之意州郡削弱道路咨嗟當全盛之朝
豈宜如此或謂有公使錢處收買食物搔擾戶民殊不
知郡守得人自能約束如非其人更出巳俸買物虧民
愈甚是見其小而不思其大也伏望聖慈速降指揮下
陜西河北河東路轉運司昨來經減廢公用錢處並令
依舊庶協典禮稍息物論況朝廷用武之際於此一事
尤宜照管臣等久在邊任深知此事近貳樞庭豈當緘
黙臣范仲淹臣韓琦
奏乞差官陜西祈雨
臣今月五日至華州華隂縣入西嶽廟燒香切見本廟
有老醫官一員監當其廟廷闊遠舍屋甚多只有剰員
一十四人盡是老年病患供應灑埽不前在國家崇奉
五嶽之意似非嚴謹今來𨵿中大旱永興同華陜以
來無二三分秋苗粟米每斗一百五十文足兼鄉村無
可收糴人心嗷嗷賊盜不少欲乞聖慈選精謹使命至
西嶽廟專行祭告並於陜西靈湫等處祈雨澤以救生
民仍乞委轉運使一貟赴西嶽廟檢廟貌祭器法物
並添差兵士灑埽防護所貴崇奉之禮不至廢墜
奏爲災異後合行踈決刑獄等六事
臣今早親聞德音謂復有災異當修德以及民並詔臣
等謹省刑法此實見聖人憂畏之心合於天意臣今條
奏數事皆陛下增修明德之要一齋誡發誠特降詔命
明言災變屢見敢不罪巳祗畏以告中外群臣同心修
省二遣使四方踈決刑獄非害人者悉從減降三詔天
下州縣長吏訪問民間獨不能存活者特行賑䘏四
詔逐處籍出陣亡之家察其寡弱別加存養五陲之
民被戎狄驅虜者量支官物贖還本家六詔諸處欠
巳該赦恩除放者官司更不得催理違者官吏科違制
之罪遇赦不原仍差近臣置司與奪陛下力行此數事
下悅民心上荅天戒昔商中宗桑共生於朝懼而修
德撫綏百姓三年而歸者十六國號爲中興陛下今日
因災修德則福及兆人道光千載天下幸甚
答手詔五事
臣等伏奉六月一日手詔云云臣等各𫎇奬用待罪二
府不能爕理彌縫致化天下過煩聖慮特降德音上以
宗廟爲憂下以生靈爲念臣等不任慚恐戰汗死罪詔
旨謂合用何人鎭彼西方臣等思之今元昊遣人到闕
名體稍順其如戎人難信止可權宜如翻覆未寧則當
擇節制之帥和好且合亦須藉鎭撫之才經度陲
以防來患見選人具名聞奏次詔㫖謂民之困弊財賦
未強臣等議之國家革五代諸侯之暴奪其威權以度
支財用自贍天下之兵歳月旣深賦歛日重邉事一聳
調率百端民力愈窮農功愈削水旱無備稅歛不登減
放之數動踰百萬今方選舉良吏務本安民修水旱之
防收天地之利而更嚴著勉農之令使天下官吏專於
勸課百姓勤於稼穡數年之間大利可見又山海之貨
本無窮竭但國家輕變其法深取於人商賈不通財用
自困今須朝廷集議從長改革使天下之財通濟無滯
又減省冗兵量入以岀則富強之期庶有望矣詔旨謂
軍馬尚多何得精當近韓𤦺范仲淹所上備文字內
有河北五六事陜西七事精擇兵馬及攻守之筞巳在
其中臣等見啇量施行次詔㫖謂將臣不和如何制樞
密院先因許懷德張亢不協曾指揮戒勵然將佐之中
性情不𩔖愛惡相攻全在主帥別白撫遏隨才任用使
各得其所則怨惡不生故長帥之才不敢輕易選用詔
㫖謂躁進之徒宜塞奔競臣等謂躁進懷貪之人何代
無之由朝廷辨明而進退之如責人實効旌人靜節貪
冐者廢之趍附者抑之如此則多士知勸各生廉讓之
心
奏乞重定三班審官院流內銓條貫
臣竊見審官三班院並銓曹自祖宗以來條貫極多逐
旋衝改久不刪定主判臣僚卒難詳悉官員使臣莫知
涯涘故司屬高下頗害至公欲乞聖慈特降指揮選差
臣僚就審官三班院並銓曹取索前後條例與主判官
貟同共看詳重行刪定畫一聞奏付中書樞密參酌進
呈別降勑命各令編成例䇿施行
奏議尹洙轉官
臣竊見尹洙才業操行搢紳所推由臺閣進用便可直
入兩制城驟遷則有未便縁去年春是太常丞在
路分都監許遷張肇之下去年秋轉司諌管句經略司
公事遷在鈐轄安後之上才方半年若就除待制又遷
在部署狄青之上旣不因功勞又不改路分偏受寵擢
衆情非便於體未安如須合進擢即今將入夏邊上無
事且乞召尹洙赴闕令條奏邊事觀其陳述可采即與
改職卻令馳徃邊上亦未爲晚旣因啓沃面受殊恩邊
臣聞之不爲越次
續奏乞於職官令録中舉充京官知縣
臣近與韓琦上言乞擇舉主令逐人於通判中舉知州
一員於知縣中舉通判一員於簿尉中舉職官知縣一
員官䝉降勑至密院入逓次臣看詳勑頭名署臣等上
言於理未便欲乞只作朝廷憂勞之意特選臣僚舉官
其體甚重仍乞於簿尉中舉職官知縣一員下添入或
於職官令録中舉五考以上之人充京官知縣計添一
十九字庶無遺才
奏爲赦後乞除放祖宗朝欠
臣伏覩國家每一降赦萬人歡呼一兩月間錢榖司存
將欠之人依舊督責桎梏老㓜籍沒家産旣失大信
且虧至仁蒙聖恩已差楊日嚴王質與三司詳定不係
侵欺盜用該赦欠次臣舊曾在三司定放欠見滑
州酒務有少欠雜物係專副四十餘界計八十來年登
戴少數又不顯侵欺其勾當人亡歿年深只追貧弱子
孫理納並不知祖父如何少欠似此刻剝傷民豈陛下
愛育生靈之德臣欲特出聖意應祖宗朝天下欠更
不問侵欺盜用並與除放如省司更不舉行許三司知
次第人陳告干繫人吏並坐違制決停告事人與轉一
資諸處承受施行官吏並科違制之罪
奏乞指揮國子監保明武學生令經略部署
司講說兵書
臣竊聞國家興置武學以來苦未有人習藝或恐英豪
隱晦恥就學生之列儻久設此學無人可教則慮外人
窺覘謂無英材於體未便欲乞指揮國子監不須明立
武學之名如學生中有好習兵書者令本監官貟保明
委是忠良之人卽密令聽讀臣切見邊上甚有弓馬精
強諳知事之人則未曾習學兵書不知爲將之體所
以未堪㧞擢欲乞指揮陜西路河東逐路經略司於將
佐及使臣軍貟中揀選識文字的有機智武勇久遠可
以爲將者取三五人令經略部署司參謀官員等密與
講說兵馬討論勝䇿所貴邊上武勇巳著之人更知將
略或因而立功則將來有人可任即不得聲張多教人
數
奏爲置官專管每年上供並軍須雜物
臣竊見兵興以來天下科率如牛皮筋角弓弩材料箭
幹鎗幹膠鰾翎毛漆蠟一切之物皆出於民謂之和買
多非土産之處素已難得旣稱軍須動加刑憲物價十
倍吏辱百端輸納未前如重罪一年之中或至數四
官中雖給價直豈能補其瘡痍蓋是國家不能素備禍
及生民伏望聖慈委三司選差官並有行止心力司屬
三五人別置一司專管天下科率應副每年合要上供
並軍須雜物先勘㑹諸處見在數目置簿拘管如朝廷
取索並外處奏乞之時即先檢見在物色支撥應副
外將少數下諸處和買亦大段減得分數仍於土産處
許將二稅㳂納錢並場務課利依市價取人戶情願折
納不得抑勒據納到數目如尚少闕亦只就土産處置
場收買如此百物有備更無非時科率其非土産之處
自無煩撓國家大計須爲經久豈可逐度須索旋行誅
求蘇息萬民無切於此如允臣所奏即乞特降勑命指
揮
奏乞兩府兼判
臣謹按三代之制皆立三公建六卿太公周公召公周
之三公也以論道經邦爲師傅又天官宰掌治地
官司徒掌教春官宗伯掌邦禮夏官司馬掌政秋
官司㓂掌禁冬官司空掌士此周之六卿也各帥
其屬以佐王理國大事從其長小事則專逹亦以三
公兼六卿之職取其重也周用此制而王道大興世祚
緜久至八百年我國家有周之天下未能行周之制亦
當約而申之以治天下則可卜長世之業矣今中書乃
天官宰之任樞密院乃古夏官司馬之任其地官春
官秋官冬官之職各散於群有司皆無六卿之正又無
三公兼領之重而兩府間惟進擬差除多循資級評論
賞罰各遵條例之外上不專三公論道之職下不專六
卿佐王之業雖庶政不修天下不理咎將安歸臣請朝
廷於百職中選其務之重者命輔臣兼領其綱要體周
之三公下兼其六卿法周之六卿各帥其屬以佐理
國唐貞元中詔宰相齊映判兵部李勉判刑部劉滋判
吏部崔造判戸部工部又甞命宰相兼諸道鹽鐵轉運
使是宰相下兼其職以重其事也其不修舉者朝廷得
以責之輔臣任責則庶政之弊可救天下之治可期惟
陛下裁擇
一審官是京朝官所集之府固當區別善惡黜陟幽
明使賢者知勸歲終書其一歲黜陟之數以何
等功而進者幾人以何等罪而退者幾人各分
其𩔖具目進呈
一吏部流內銓條詔程式頗聞煩碎權勢之與孤寒
優便之與遠惡在乎均平惻隱方協至公況群
材所聚倚在銓品亦天官宰之任也臣請命
輔臣兼判每至歲終書其一歲之黜陟以何等
功而進者幾人以何等罪而退者幾人各分其
𩔖具目進呈
一國子監又諸道郡學聚天下之士講議詩書服習
禮樂長養賢俊爲國器用此地官司徒之職也
臣請命輔臣兼判以捴天下郡學每遇科場開
日或有德行文學之士鄉里所推重者不以應
舉不應舉許郡學士衆舉履行善狀詣所屬薦
舉逐處官貟更體量名實相副者保明聞奏當
議別行敦遣以勸天下之士
一三司天下金穀之府今窘於財用經費以艱刻剝
旣深生靈重困宜䟽通利源以救天下之弊此
地官司徒之政也臣請命輔臣兼判此當今之
急務每至歲終盡其減省冗費之數增息財利
之數蠲放困窮之數具目進呈
一司農寺管天下常平倉本欲凶歲用濟生民今逐
處弛慢不爲急務倉廩漸虛災傷無備赤子之
命委於溝壑又勸農之政新頒詔令其天下官
貟勸課勞績並合委本寺考校以聞此亦地官
司徒之政也臣請命輔臣兼判每歲終以諸道
常平倉增損之數並親民官勸課功狀之優者
具目進呈
一太常禮院用歷代之禮或不謹於典法隨時緜蕝
綱紀寖壞制度日隳太常寺用歷代之樂或八
音失序慢於大祀則神祗不享禍罰可召此春
官宗伯之職朝廷之所重也臣請命輔臣兼判
至歲終具禮樂有所損益或廢墜有所修舉畫
一進呈
一三班院使臣數千人其品流至雜難於區別磨勘
差遣日有榮悴臣請命輔臣兼判常選可用於
邊陲或可委以錢穀或可付以親民或可任以
殄㓂至歲終以所選人數具目進呈
一殿前馬歩軍司捴轄諸軍其體最大更戍邊鄙要
在均平㨂擢材勇責其精當至於戰陣之法號
令之要皆須服習此夏官司馬之政也臣請命
輔臣兼判至每歲終以將校選擢之數軍旅服
習之效具目進呈
一審刑大理寺評天下之法生死榮辱繫於筆下禍
及非辜怨動天地故五帝三王盡心此道即秋
官司㓂之政也臣請命輔臣兼判每至歲終具
天下斷案中大辟流罪以特恩減放並法寺辨
明出入數進呈
一刑部一司詳覆天下巳斷文案凡天下訴𡨚之奏
盡委刑部辯之此亦秋官司㓂之政也今官屬
寡弱與審刑大理寺勢不相敵豈敢盡行駮正
故沈冤之人十無一雪臣請命輔臣兼判至每
歲終具天下斷案詳覆到差失公事並辯雪過
冤人數進呈
右伏望聖慈各委輔臣兼判前件職司其創置新規更
改前弊官吏黜陟刑法輕重事有利害者並令兼判輔
臣與奪其大體者別具奏呈令中書樞密院更從僉議
然後奏取勑裁其逐司常務即主判官貟依舊兼行
再奏乞兩府兼判
臣昨上愚見乞詔兩地輔臣兼領要務蓋欲朝廷綱紀
並舉以救因循之弊伏以三代命官以三公論道六卿
分職按於書傳則三公兼卿事又漢以三公分部九
唐以六尚書分部二十四司亦嘗命宰相兼領事任著
於方冊我國家承五代破散之弊未能復三代漢唐之
制事多權宜今中書是宰之任而四人或五人共司
一職樞密院是大司馬之任亦四人或五人共司一職
上不專三公論道之事下不兼六卿分職之業其六尚
書九卿之位皆無正官並是權假如三司審刑大理寺
審官院流內銓司農寺之𩔖是朝廷六官九卿之職而
皆用人權知權判無一正官莫安其職臣到闕數月間
見審刑院梁適宋祈丁度三人權判其審官院經富弼
王拱辰孫抃三人權判本曹盡非正官數易無定大臣
又不任責豈是永圖今二虜至強四方多事兵戈未息
財利巳乏生民久困苛政未寛設有飢饉相仍盜㓂競
起將何以定天下可憂國家當令大臣各竭其力以持
危墜之勢如欲復三公九卿六尚書之位則體大難舉
卒不可定願陛下從臣前議且詔兩地輔臣兼領要務
庶幾可濟陛下旣能責兩地之職業大臣必能振百司
之綱紀綱紀備用則政令旣行政令旣行則天下自理
使吏安其職民樂其業雖有夷狄而中國明盛彼不我
輕雖有水旱而百姓富庶自不爲亂然後社稷可久生
靈無禍臣非才多難分甘遠棄𫎇陛下擢居輔列夙夜
思報臣願爲百司中領一最重難處如朝廷不以職業
責於輔臣而伺其私有過咎然後廢黜臣恐人人自全
但求免過無補國家之政不爲社稷之福臣無任再三
冐昧𢢽切之至
進呈周朝三公六卿漢朝宰臣兼判事
周官
三公
太師〈天子所師法〉 太 傅〈傅相天子〉 太 保〈保安天子〉
茲惟三公論道經爕理隂陽官不必備惟其人〈三公〉
〈之官不必備員惟其人有德乃處之〉
六卿
天官卿宰掌治統百官均四海〈今中書之任也〉
地官卿司徒掌教敷五典擾兆民
春官卿宗伯掌禮治神人和上下
夏官卿司馬掌政統六師平國〈今樞密院之任也〉
秋官卿司㓂掌禁詰姦慝刑𭧂亂
冬官卿司空掌土居四民時地利
六卿分職各率其屬〈屬謂大夫也每卿之屬六十官〉以倡九牧
阜成兆民〈以倡導九州牧伯大成兆民之性命〉歲終天子齋戒受
諌〈諫當有所改爲〉六卿以百官之成質於天子〈質猶平平其計〉
百官齋戒受質〈受平報〉然後休老勞農〈饗食之〉成歲
事〈斷計要〉制國用
周禮大司徒職雲二卿則公一人鄭注云三公者內
與王詢道中參六官之事外與六卿之教
周禮正義雲三公下兼六卿
尚書孔安國注曰宰第一召公領之司徒第二芮
伯爲之宗伯第三彤伯爲之司馬第四畢公領
之此周時三公各兼一卿之職
漢制三公分部九卿
太尉所部太常衞尉光祿三卿
司徒所部太僕鴻臚廷尉三卿
司空所部宗正少府司農三卿
唐太宗朝宰臣兼職事
蕭瑀內外考績委之司㑹〈唐之尚書省今之三司〉
高士廉攝太子少師特令掌選
杜如晦知選事
馬周爲中書令兼右庶子
戴胄專掌選事
中宗朝宰臣崔湜與鄭愔同知選事
代宗朝宰臣元載領度支轉運使劉晏充度支鹽鐵
諸道鑄錢等事使
德宗朝宰臣喬琳兼京畿觀察使竇參兼轉運使齊
映兼判兵部李勉判刑部劉滋判吏部崔造判
戶部工部
文宗朝宰臣楊嗣復李珏同領諸道鹽鐵轉運使李
珏依舊判戶部鄭覃判國子祭酒
武宗朝宰臣杜琮判度支鹽鐡轉運使曹充延資
庫使
皇朝開寳中宰臣薛居正領淮南嶺南湖南等路都
提舉三司水陸發運司同列沈義倫兼荊南劒
南等道都提舉三司水陸發運使
開拓輔臣兼領職任條目
三司司農寺
今戎事未息三司主天下大計而財力已困又
司農寺管天下常平倉以備水旱賑救生民亦
可督天下勸農之政今委輔臣一貟兼掌重爲
經製取天下歲入之利並歲給之數較之有所
不足則須專置農官以廣天地之利大變商法
以行山海之貨每至歲終具天下減省冗費之
目增息財用之法蠲放困窮之數並常平倉增
收賑發之數及取天下官吏勸農課績之優者
畫一進呈
群牧司
今諸路騎兵絕未精強諸軍闕馬人多相與咨
怨今委輔臣一貟兼領專修馬政較之漢唐增
葺𫟍監庻於多中選擇可得精強每至歲終具
括買並滋息之數及㨂選格盡筋骨必可帶甲
衝突者方得均與諸軍
三班院
今三班使臣數千人品流至多難於區別今委
輔臣一員兼領常切選擇可任邊陲或可擒㓂
盜或可幹錢穀或可委親民每季具所選到人
數進呈則人品自分用無不當
太常寺國子監
太常寺掌歷代禮樂上以奉天地宗廟次則正
朝廷序人倫也國子監並天下學校是國家育
材之府今委輔臣一貟兼領以重其事每至歲
終具禮樂損益之事並天下教育之數進呈
審官院流內銓
審官院流內銓是天下掄材之府今委輔臣一
貟兼領每至歳終具旌擢過京朝官若干黜陟
過選人若干進呈
審刑大理寺刑部
經曰刑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天下之人生死榮辱繫於筆下禍及非辜怨動
天地刑部覆較天下巳斷文案並天下訴𡨚之
奏盡得辯正今委輔臣一員兼領以重其事每
至歲終具天下斷過大辟徒流若干人並特恩
寛減及法寺辯雪人數並刑部覆校過公案若
幹道辯正冤訟若干件進呈
奏乞令兩府詳議百官起請條貫如可經久
即令施行等事〈係用前所陳十事內重命令一門再作劄子進呈〉
臣聞書曰愼乃出令令岀惟行准律文諸被制書有所
施行而違者徒二年失錯者杖一百又監臨主司受財
而枉法者十五疋絞蓋先王重其法令使無敢動搖將
以行天下之政也今覩國家每降宣勑條貫煩而無信
輕而弗稟上失其威下受其弊蓋由朝廷近來百官起
請率爾頒行旣昧經常即時更改此煩而無信之驗矣
又海行條貫雖是故違皆從失坐全乖律意致壞大法
此輕而弗稟之甚矣臣請特降詔書今後百官起請條
貫令中書樞密院看詳㑹議必可經久方得施行如事
干刑名者更於審刑大理寺勾明㑹法律官員參詳其
起請內有能合律意可以久行者委中書將起請之詞
刪去䌓冗裁爲制勑然後頒行天下必期遵守其衝改
條貫並令繳納免致錯亂誤有施行仍望別降勑命今
後逐處當職官吏親被制書及到職後所受條貫敢故
違者不以海行並從違制徒二年未到職以前所降條
貫失於檢用情非故違者並從本條失錯斷決杖一百
餘人犯海行條貫不指定違制刑名者並從失坐若條
貫差失於事有害逐處長吏別有機㑹須至便宜而行
者並須具縁由聞奏委中書樞密院詳酌如合理道即
與放罪仍便相度別從改更
奏議葬荊王
昨日奉聖㫖令中書熟議荊王葬事者臣謂此議有三
其一曰年歲不利此隂陽之說也其二曰財用方困此
有司之憂也其三曰京西㓂盜之後不可更有搔擾此
憂民之故也臣又別有四議乞陛下擇之其一曰諸侯
五月而葬是自古不易之典今年歲不利之說非聖人
之法言也其二曰天下財利雖困豈不能葬一皇𠦑耶
陛下常以荊王是太宗愛子眞宗愛弟雖䜛惑多端陛
下仁聖力能保全使得令終豈忍送葬之際卻惜財利
而廢典禮使不得及時而葬恐未副太宗眞宗之意臣
爲陛下惜之豈不防天下之切議哉更乞檢㑹先朝諸
王之薨有無權厝之者其三曰自來勑葬多是旋生事
端呼索無筭臣請特傳聖旨令宋祈王守忠與三司使
副並禮官聚議合要物色務從簡儉畫一聞奏與降勑
命依所定事件應副更不得於勑外旋生事節枉費官
物仍出聖意特賜內藏庫錢帛干備葬事使三司易
爲應副如此則陛下孝德無虧光於史冊其四曰自來
勑葬枉費太半道路供應民不聊生臣請特降嚴㫖荊
王二子並左右五七人送葬外其餘婦人合存合放便
與處分更不令前去自然道路易爲供頓大減冗費旣
減得費耗又存得典禮此國家之正體也乞聖慈從長
處分臣待罪政府不敢不盡
奏議許懷德差遣
臣竊見許懷德在延州爲不進兵擊賊及軍民虛驚拋
棄隨軍糧草遂送永興勘劾該赦釋放授秦州部署近
又西賊侵邊破蕩卻熟戶一千帳不能保護卻合重行
朝典以其在邊無效降充永興部署郭承佑降知相州
爲轉運使糺奏充北京都部署此二人一面責降一面
遷轉天下聞之是朝廷賞罰顛倒取𥬇四方何以激勸
勲臣何以鑒戒惰將如王信狄青實有武勇堪任管軍
亦恐未有大功遷轉太速祖宗朝任用邊將賞賜至厚
使用度充足委信至重使生殺在已惟惜官職不令滿
志恐有懈惰不思立功實前王馭將之術也又朝廷曾
降詔所闕都虞候等更不循轉候有邊功除授今卻不
因功勞衝改此詔而今後國家之命全無信矣惟用兵
命將之令尤要取信繫之安危與其它號令不同如須
合轉起亦候過郊禮使作該恩方可進爵願陛下再三
思之仍乞丁寜指揮兩府今後議論賞罰不可輕易須
是有所激勸不招旁議方可施行臣謂國家承五代之
弊頼祖宗威德陛下仁聖保守四海久無禍難今四夷
巳動百姓巳困倉庫已虛兵旅巳驕國家安危實未可
保惟賞罰之柄駕馭天下如賞罰頻失將何以保太平
之業臣切愳之願陛下裁擇
奏重定臣僚奏薦子弟親戚恩澤事
宰相使相舊制子除將作監丞弟兄孫姪並授太祝奉禮
今後親弟兄孫姪並朞親尊屬依舊制其餘親屬
並等第與試銜
樞密使參知政事樞密副使舊制子除太祝奉禮弟兄
孫姪並弟守祕校
今後子孫並朞親尊屬並依舊制其餘親屬並與
試銜
僕射尚書舊制子除守祕校弟兄孫姪並授京主簿
今後子孫並朞親尊屬依舊制其餘親屬並與試
銜
三司使翰林學士侍讀侍講學士龍圖閣樞密直學士
丞郎舊制子除正字弟兄孫姪並授京主簿
今後子依舊制朞親尊屬授主簿其餘親屬並等
第與試銜並齋郎
給諫舍人龍圖閣直學士知制誥大卿監龍圖天章閣
待制三司副使知雜舊制子與京主簿弟兄孫姪並授
試銜
今後長子除京主簿其餘親屬並與試銜並齋郎
正郎至帶館職貟外郎遇南郊大禮合奏薦親屬者若
降在監當不得陳乞曾犯正入𧷢罪至追官該恩敘用
後來累官正郎者只得奏䕃子孫一名諸路轉運使提
刑獄遇南郊大禮內有正郎帶館職貟外郎自合奏
薦外餘並須於郊禮日前到任一年者方得奏薦親屬
一巳上臣僚奏薦子孫親屬內長子長孫皆不拘年
甲〈雖本非長子長孫見在居長者亦是〉諸子諸孫須年十五以上弟
姪等並須二十以上方得奏薦所奏親屬並須在
五服內者如虛增年甲並妄冐服紀並以上書詐
不實論其合奏異姓之時即不問服紀應曾奏得
子孫恩澤後其子孫亡歿本官別無孫食祿者並
許再奏子孫親屬一名更不拘年甲
一應奏䕃選人年二十五以上遇南郊大禮限半年
內許令赴銓投狀差兩制以上官三貟於尚書省
鎻院置封彌謄録司考試內習辭業試一場或論
一首或詩賦各一首詞理可采不犯不考式者爲
及格與放選注官習經業者春秋禮記毛詩周易
尚書逐人各專一經並兼習律文試一場墨義十
道只問正文不問註䟽五通者爲及格與放選注
官剝落者且守選限經三度試不中者選限滿日
與司士參軍內有京朝官三人同罪保舉有行止
堪守官者注遠地判官簿尉如不赴試又無上件
舉主並雖曾三度就試詞業紕繆對義不及格更
不理選限
一奏䕃京官候年及二十五每年春一度赴國子監
投狀差兩制巳上官三員於太學鎻院依選人考
試內及格者方與差遣候兩任無私罪有本路轉
運提刑知州通判三人同罪保舉卽入親民經三
度試不及格者如有三人朝臣同罪保舉有行止
可以差仕者與小處監當候兩任無私罪本路轉
運提刑知州通判五人同罪保舉方得親民其不
赴程試又無上件官舉並雖曾三度就試詞業紕
繆對義不及格者未得差使如卻願班行者與等
第安排
奏重定職田頃畆
州職田
長吏
大藩府二十頃 節鎭十五頃
防團以下州軍十頃 京軍監七頃
通判
大藩府八頃 節鎭七頃
防團以下州軍六頃
幕職官
大藩府〈判官五頃餘並四頃〉 節 鎭〈判官四頃餘並三頃五十畆〉
防團以下州軍監〈判官三頃五十畆餘並三頃〉
縣職田
令
萬戶以上六頃 五千戶以上各五頃
不滿五千戶並四頃
簿尉
萬戶以上三頃 五千戶以上〈各二頃五十畆〉
不滿五千戸並兩頃
發運轉運使比節鎭長吏
武官職田
部署頃畆比節鎭長吏
鈐轄比防團州長吏
路分都監比節鎮通判
都監比大藩府判官
監押比節鎭判官
州軍監當官員使臣職田不得過本處職官之數在縣
鎭監當不得過簿尉之數
録事參軍比本州判官判司比倚郭縣簿尉
一無職田處及有職田而頃畆少處並元摽得山石
積潦之地不可耕植者限三年內檢括官荒田並
戸絕地土及五年以上逃田支撥添換其係官莊
田見有人戶出納租課者不得一例支撥如逐縣
職田比今來所定頃畆數目不足即據見在重與
上下衆官等第均分如地內有桑𬃷𬞞果之利者
即以所收宜利約度比附逐處地利折充職田頃
占客不得過三戸即不得令州縣差人勾當及招
畆其田許逐㕔自差公人勾當並招置客戶每頃
客戶或遇災傷並令撿災傷官貟依例撿覆的實
分數減放子利如逐處官員爲恐減下職田子利
卻一例不肯收接人戶災傷詞狀者並從違制定
斷其本官職田上見收子利盡底納官如將地土
影庇令免卻合入差徭及抑配虛作租佃令岀課
利入已者並以受所監臨財物𧷢罪論所差勾當
人亦行嚴斷仍令提刑獄司專切覺察轄下官
貟職田欺弊犯者𦘕時勘鞠施行內情理頗重失
於覺察者本司官貟當議勘劾各降差遣或有該
奏重定臣僚轉官及差遣體例
說不盡事理仰逐處起請聞奏
一今後兩地臣僚非有勲德善狀即不得非時進秩或
非次罷免者仍不以轉官帶職爲例
一兩省以上自來四年勘㑹轉官今後並具履歷取㫖
一舊制京朝官三周年磨勘私罪並曾降差遣者四周
年𧷢罪者五周年今後內外差遣京朝官無𧷢私
罪者依舊三周年磨勘磨勘年限內犯私罪並公
罪曾降差遣者四周年有入巳𧷢罪者五周年毎
遇磨勘仰審官院先具元犯情理入巳不入已因
依輕重並今度磨勘年限內有無勞績及舉主人
數進呈取㫖如經兩度取旨磨勘各有勞績及有
同罪舉主三人以上又無私過者即依常例三周
年磨勘更不先取㫖其到闕守候差遣人於指射
路分內未有闕以前並受差遣以後待闕及得替
赴任公程月日〈水計綱路程〉並許通計磨勘如守候差
遣人於元指射合入路分內有闕不就則將守候
差遣半年後月日並假限外及得替赴任公程外
住滯日數並不得理入磨勘之限
一今後京朝官上章陳乞並於中書審官院求就在京
差遣者〈此後各須投狀〉並五周年磨勘所有前後資考即
許通計如因省府等處保舉及准條貫差入在京
勾當者依舊三周年磨勘即不得保舉及選差見
任兩地並大兩省以上及省府臺諫官有服紀親
屬入在京差遣
一巳上差遣京朝官並陳乞在京勾當京朝官自降勑
以前轉官及一周年者將來且依舊制年限磨勘
一次其巳得在京差遣未曾勾當卻求外任者並
聽
一今後文武臣僚善政異績可爲衆範或勸課農耕厚
獲美利或差鞠獄累雪𡨚枉或在京監當庫務能
革大弊因省得錢物萬數多者委所屬保明聞奏
量事跡大小特與改官不隔磨勘或陞陟差遣其
幕職州縣官未該磨勘而有上項勞政者亦與比
𩔖升擢如保明不實以上書詐不實論
一朝官轉至貟外郎須自任陞朝官後有安撫轉運使
提刑獄或淸望官共五人同罪保舉並三周年
內無私罪者方得磨勘貟外郎轉至正郎須自任
貟外郎後有上項官五人同罪保舉並三周年內
無私罪方得磨勘巳上如舉主不足五周年無公
私過犯者亦與磨勘郎中轉少卿監亦依此施行
少卿監轉大卿監並轉諫議大夫並取聖選指揮
一今後京朝官幕職州縣官到審官院流內銓差注日
仰銓院體量如有事狀猥濫老疾愚昧之人不稱
事任並別取㫖本司不舉仰御史臺彈劾
奏乞於陜西河東㳂邊行贖法
臣竊見陜西河東邊計不足遂鑄鐵錢以助軍費而民
多盜鑄日犯極典爲法之弊久將不堪臣觀舜典曰金
作贖刑又呂刑曰五刑不蕳正於五罰〈注謂不應五刑當止五罰出金〉
〈贖罪〉是虞舜周公皆用贖法孔子刪書垂於後世明其可
行之法也歷代甞行今久不用人或疑之臣欲乞且於
陜西河東㳂邊次邊州軍行之𠋫戎事稍息官不闕用
則別從朝㫖今具條如後
舜典曰金作贖刑〈金黃金誤而入刑出金以贖罪〉
呂刑曰五刑不蕳正於五罰〈不蕳核謂不應五刑當正五罰出金贖罪〉五
罰不服正於五過〈不服不成罰也正於五過從赦免〉
墨辟疑赦其罰百鍰劓辟疑赦其罰惟倍剕辟疑赦
其罰倍差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鍰大辟疑赦其
罰千鍰
漢惠帝民得買爵三十級以免死罪〈今民出買爵之錢一級直錢二〉
〈十凡爲六萬〉
文帝輸粟縣官得以除罪
武帝令死罪入贖錢五十萬減死一等
梁髙祖詔依周漢舊典有罪入贖外詳爲條格以時
奏聞
齊武時以尚書令王亮侍中王瑩僕射沈約等參定
刑書其制刑爲十五等之差棄市以上爲死罪
梟其首其次棄形二歲巳上爲耐罪言各隨伎
能而任使之也有髠鉗五歲刑笞三百收贖絹
男子六百疋又有四歲刑男子四十八疋又有
三歲刑男子三十六疋又有二歲刑男子二十
四疋罰金一兩巳上爲贖罪贖死者金二斤男
子十六疋贖髠鉗五歲刑笞二百者金一斤十
二兩男子十四疋贖四歲刑者金一斤八兩男
子十二疋贖三歲刑者金一斤四兩男子十疋
贖二歲刑者金一斤男子八疋罰金十二兩者
男子六疋罰金八兩者男子四疋罰金四兩者
男子二疋罰金二兩者男子一疋罰金一兩者
男子二丈女子各半之五刑不蕳正於五罰五
罰不服正於五過以贖論故爲此十五等之差
一徒以上罪不贖
一杖以下罪依下項
一侵損於人者皆不贖〈侵謂侵財物損謂傷折於人〉
一兵士公人不贖內公人不因公事私自失誤者亦
聽贖
一爲盜並造作詐僞及誣告論不干巳事者皆不贖
一捕捉賊盜公人違限等罪不贖
一興販私茶盬醖賣私酒並賭博人並不贖
一所犯罪新條該贖至第三犯者不贖
一衆人共犯一事合贖富貴不均者不贖內有物力
願與衆人納罰錢者即皆聽贖造意人不以貧
富不贖
一軍人百姓同犯一事者不贖
一應有䕃並老小疾患之𩔖但舊條合贖者並依舊
法每斤納錢一百二十文足
一舊條不該贖而今得贖者並取情願之人其銅每
斤納錢一貫二百文足亦許以粟帛依時價折
納其錢無物贖納者自依常法區分
一逐縣典押保舉有行止會筆札曹司一名赴本州
法司習學法律委本州長吏以下聚㕔試驗稍
通刑名義理即放歸本縣充法司候三周年撿
斷無失者與轉一資有失誤無𧷢私者五年與
轉一資
一所斷贖刑失錯者官吏各凖其罪不以失減官典
受𧷢者並以枉法𧷢論
奏災異後合行四事
臣近日屢聞德音以災異數見畏天罪已此實聖帝明
王至仁之體也天下幸甚幸甚昨日宰臣等再奉聖旨
不須謝過但自行事此又濟時責實之要也臣等敢不
惶恐思竭誠志以副宵旰之意臣觀自古國家皆有災
異但盛德善政及於天下人不敢怨叛則雖有災異而
無禍變也如其德衰政暴兆民怨叛故災異之出多成
禍變也陛下今旣畏天之戒上憂宗社下憂生靈固巳
得堯湯之心矣如更行堯湯之事使天下受賜其有災
異適足增陛下之盛德臣待罪輔臣經年無狀四方多
事未敢引退恐君親擢用之意臣竊觀自祥符年後
以至今日火不炎上之災巳十數度又累有地震之異
今夏蝗秋潦人多妖言雖陛下修德罪巳自可以動天
地感神而念及生民若不遑處臣請行此數事少助
陛下救生民之萬一惟聖心裁擇
一委天下按察使省視官吏老耄者罷之貪濁者劾
之昏懦者逐之是能去謬吏而糺慢政也至於
激勸善政之術即未著明其官吏中有畏上位
之威希意望進或矯修廉節而爭爲猛政求集
事之名者務爲暴歛求盡公之稱者專用深文
政尚虛聲人受實弊資産竭於科率舉動觸於
刑憲生民困苦善人嗟痛此天下怨叛之本也
秦以天下怨叛而亡漢以救秦之弊而興臣請
詔諸路按察官除常程糺察舉薦外於轄下知
州知縣縣令中別選㓗已愛民顯有善政得百
姓心如倚父母者各具有的實事狀舉三兩人
特與改官再任或陞陟委用如此則天下官吏
知陛下憂赤子之心各務愛民求理不爲苛政
足以息生民之怨叛也如所舉不實仰御史臺
彈奏當議重行貶黜令別進呈唐時選刺史縣
令條目便乞約附施行
一天下官吏明賢者絕少愚暗者至多民訟不能辨
吏姦不能防聽斷十事差失者五六轉運使提
刑獄但采其虛聲豈能徧閱其實故刑罰不
中日有枉濫其奏按於朝廷者千百事中一二
事耳其奏到案牘下審刑大理寺又只據案文
不察情實惟務盡法豈恤非辜或無正條則引
謬例一斷之後雖𡨚莫伸或能理雪百無一二
其間死生榮辱傷人之情實損和氣者多矣古
者一刑不當而三年大旱著於史䇿以戒來代
非虛言也況天下枉濫之法寜不召災沴之應
耶臣請詔天下按察官專切體量州縣長吏及
刑獄法官有用法枉曲侵害良善者具事狀奏
聞候到朝廷詳其情理別行降黜其審刑大理
寺乞選輔臣一貟兼領以愼重天下之法令撿
尋自來斷案及舊例削其謬誤可存留者著爲
例冊
一今諸道常平倉司農寺管轄官小權輕主張不逮
逐處提刑獄多不舉職盡被州府借出常平
倉錢本使用致不能及時聚糴每有災沴及其
遣使安撫雖民委溝壑而倉廩空虛無所振發
徒有安撫之名且無救恤之實又國家養民之
政本尚務農因民之利而利之則朝廷不勞心
而民自養之矣臣請選輔臣一貟兼領司農寺
力主天下常平倉使時聚糴以防災沴並詔諸
路提刑獄今後得替上殿並先進呈本路常
平倉斛㪷數目方得別奏公事移任者亦須依
此發奏後方得起離仰司農寺常切糺舉及委
輔臣等速定勸農賞罰條約頒行天下
一天下茶盬出於山海是天地之利以養萬民也近
古以來官禁其源人多犯法今又絕商旅之路
官自行販困於運置其民庶私販者徒流兵稍
盜取者絞配歲有千萬人罹此刑禍是有司與
民爭利作爲此制皆非先王之法也及以官販
之利較其商旅則增息非多而固護之弊未能
革者俟陛下之睿斷爾臣請詔天下茶盬之法
盡使行商以去苛刻之刑以息運置之勞以取
長久之利此亦助陛下修德省刑之萬一也
奏贖法等三事
臣數日前面奏三代帝王子孫緜遠蓋由積德之深臣
請陛下日修至仁之德下及民庶以感動天地此聖嗣
無疆之本也今有劄子三道進呈內一道爲議贖法事
即乞降出
臣近覩詔㫖令御史臺審刑院大理寺修編勑所同議
贖刑此陛下至德深仁被於億姓天下幸甚今諫官孫
甫上言乞令大臣定奪施行臣欲乞特降聖㫖令中書
樞宻院同與見議官員疾速定奪聞奏仍乞且贖杖罪
巳下情理輕者所貴易行取
進止
臣聞唐武德九年八月十八日詔曰觀省宮掖其數寔
多憫茲深閉久離親族一時減省各從娶娉自是宮中
前後所出三千餘人又正觀二年十月二日太宗謂侍
皆竭人財力朕所不取掃灑之餘更何所用於是命尚
臣曰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憫隋氏末年求採無巳此
書右丞戴冑給事中杜正倫於掖庭西門揀出之臣不
知今來宮中人數幾多或供使有餘宜降詔㫖特令減
放以遂物性又省冗費亦人君盛德之事可以感動天
意
范文正公政府奏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