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荀子 (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荀子 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一
  荀子         儒家類
  提要
  等謹案荀子二十卷周荀況撰況趙人嘗仕楚為蘭陵令亦曰荀卿漢人或稱曰孫卿則以宣帝諱詢避嫌名也漢志儒家載荀卿三十三篇王應麟考證謂當作三十二篇劉向校書序録稱孫卿書凡三百二十三篇以相校除重復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三篇為十二卷題曰新書唐楊倞分易舊第編為二十卷復為之註更名荀子即今本也考劉向序錄卿以齊宣王時來游稷下後仕楚春申君死而卿廢然史記六國年表載春申君之死上距宣王之末凡八十七年史記稱卿年五十始游齊則春申君死之年卿年當一百三十七矣於理不近晁公武讀書志謂史記所云年五十為年十五之訛意其或然宋濓荀子書後又以為襄王時游稷下亦未詳所本總之戰國時人爾其生卒年月已不可確考矣況之著書主於明周孔之教崇禮而勤學其中最為口寔者莫過於非十二子及性惡兩篇王應麟困學紀聞據韓詩外傳所引荀但非十子而無子思孟子以今本為其徒李斯等所増不知子思孟子後來論定為聖賢耳其在當時固亦卿之曹偶是猶朱陸之相非不足訝也至其以性為惡以善為偽誠未免於理未融然卿恐人恃性善之説任自然而廢學因言性不可恃當勉力於先王之教故其言曰凡性者天之所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其辨白偽字甚明楊倞註亦曰偽為也凡非天性而人作為之者皆謂之偽故偽字人旁加為亦㑹意字也其説亦合卿本意後人昧於訓詁誤以為真偽之偽遂譁然掊撃謂卿蔑視禮義如老莊之所言是非惟未睹其全書即性惡一篇自篇首二句以外亦未竟讀矣平心而論卿之學源出孔門在諸子之中最為近正是其所長主持太甚詞義或至於過當是其所短韓愈大醇小疵之説要為定論餘皆好惡之詞也楊倞所註亦頗詳洽唐書藝文志以倞為楊汝士子而宰相世系表則載楊汝士三子一名知溫一名知逺一名知至無名倞者表志同出歐陽修手不知何以互異意者倞或改名如溫庭筠之一名岐歟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一
  荀子目錄       儒家類
  卷一
  勸學篇第一
  修身篇第二
  卷二
  不苟篇第三
  榮辱篇第四
  卷三
  非相篇第五
  非十二子篇第六
  仲尼篇第七
  卷四
  儒效篇第八
  卷五
  王制篇第九
  卷六
  冨國篇第十
  卷七
  王霸篇第十一
  卷八
  君道篇第十二
  卷九
  臣道篇第十三
  致仕篇第十四
  卷十
  議兵篇第十五
  卷十一
  彊國篇第十六
  天論篇第十七
  卷十二
  正論篇第十八
  卷十三
  禮論篇第十九
  卷十四
  樂論篇第二十
  卷十五
  解蔽篇第二十一
  卷十六
  正名篇第二十二
  卷十七
  性惡篇第二十三
  君子篇第二十四
  卷十八
  成相篇第二十五
  賦篇第二十六
  卷十九
  大略篇第二十七
  卷二十
  宥坐篇第二十八
  子道篇第二十九
  法行篇第三十
  哀公篇第三十一
  堯問篇第三十二










  楊倞註荀子序
  昔周公稽古三五之道損益夏殷之典制禮作樂以仁義理天下其德化刑政存乎詩至於幽厲失道始變風變雅作矣平王東遷諸侯力政逮五霸之後則王道不絶如綫故仲尼定禮樂作春秋然後三代遺風弛而復張而無時無位功烈不得被於天下但門人傳述而已陵夷至於戰國於是申商苛虐孫吳變詐以族論罪殺人盈城談說者又以愼墨蘇張為宗則孔氏之道幾乎息矣有志之士所為痛心疾首也故孟軻闡其前荀卿振其後觀其立言指事根極理要敷陳往古掎音幾挈當世撥亂興理易於反掌眞名世之士王者之師又其書亦所以羽翼六經增光孔氏非徒諸子之言也蓋周公製作之仲尼祖述之荀孟贊成之所以膠固王道至深至備雖春秋之四夷交侵戰國之三綱弛絶斯道竟不墜矣倞以末宦之暇頗窺篇籍竊感炎黃之風未洽於聖代謂荀孟有功於時政尤所取慕而孟子有趙氏章句漢氏亦嘗立博士傳誓不絶故今之君子多好其書獨荀子未有註解亦復編簡爛脫傳寫謬誤雖好事者時亦覽之至於文義不通屢掩卷焉夫理曉則愜心文舛則忤意未知者謂異端不覽覽者以說誤不終所以荀氏之書千載而未光焉輙用申抒鄙思敷尋義理其所徴據則博求諸書但以古今字殊齊楚言異事資叅考不得不廣或取偏傍相近聲類相通或字少增加文重刋削或求之古字或徴諸方言加以孤陋寡儔愚昩多蔽穿鑿之責於何可逃曾未足粗明先賢之㫖適增其蕪穢耳蓋以自備省覽非敢傳之將來以文字煩多故分舊十二卷三十二篇爲二十卷又改孫卿新書為荀卿子其篇第亦頗有移易使以類相從雲時歳在戊戌大唐睿聖文武皇帝元和十三年十二月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