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紀/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 西夏紀
卷五
作者:戴錫章 民國
卷六

卷五[編輯]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遼統和二十六年)[編輯]

春正月,宋以天書降,加賜德明守正功臣,益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

以西京左藏庫使閻承翰充夏州加恩官告使。還,請於浦洛河置館,以待夏台進奉使。宋帝以荒敻勞役,不許。(《宋史·夏國傳》及《閻承翰傳》)

夏境旱,宋詔榷場勿禁西人市糧,以振其乏。

宋邊臣言:「趙德明邀留回鶻貢物,又令張浦率騎數千侵擾回鶻。今歲夏州饑饉,此衰敗之勢也。」帝曰:「朕知其旱歉,已令榷場勿禁西蕃市粒食者。蓋撫禦戎夷,當務含容。不然,須至殺伐,害及生靈矣。」(《宋史·夏國傳》及《長編》六十八)

夏四月,請市青鹽。

宋詔以德明所納誓書付張崇貴諭之,蓋素不載青鹽事也。(《長編》六十八)五月,夏州屬戶擾涇原。

先是,西鄙無藩籬之蔽,秦翰規度要害,鑿巨塹,計工三十萬,役卒數年而成。繼遷遂不能犯。時,夏州屬戶以德明納款,輒越塹侵掠涇原,德明不禁。宋帝遣翰巡視邊郡,夏人聞翰至,懼而退。(《宋史·秦翰傳》)

冬十月,宋帝東封。德明又遣使來獻。

禮成,加兼中書令,益食邑千戶,實封四百戶。(《宋史·夏國傳》)夏州萬子等軍主領兵襲回鶻,大敗。

德明遣萬子等四軍主領族兵攻西涼府,既至,見六穀蕃部強盛,懼而趨回鶻。回鶻設伏要路,示弱不與鬥,俟其過,奮起擊之,剿戮殆盡。其生擒者,回鶻驅坐於野,悉以所獲資糧示之,曰:「爾輩狐鼠,規求小利,我則不然。」遂盡焚而殺之,唯萬子軍主挺身遁走。鎮戎軍以聞,宋帝曰:「回鶻嘗殺繼遷,世為仇敵。甘州使至,亦言德明侵軼之狀,意頗輕視之。量其兵勢,德明未易敵也。」(《宋史·回鶻傳》及《長編》六十八。按《長編》是年八月,和輝爾伊嚕格勒又言:「趙德明來侵,率眾拒戰,德明屢敗,乘勝追之,越黃河。」按和輝爾伊嚕格勒,即回鶻夜落紇)

大中祥符二年(遼統和二十七年)[編輯]

春三月,德明移牒鄜延,請罷慶州浚壕塹。

宋環慶都鈐轄曹瑋發兵開浚慶州界壕塹,德明移牒鄜延路鈐轄李繼昌言其事。蓋德明多遣人齎違禁物竊市於邊,間道而至,懼壕塹之沮也。朝廷方務綏納,詔瑋罷其役。(《長編》七十一)

夏四月,遣兵攻甘州,敗還。

夏俗以不報仇為恥。德明與回鶻世仇,憤其兵數敗,遣張浦將精騎二萬攻甘州。可汗夜落紇拒守經旬,伺間遺將翟符守榮夜出兵襲之,浦大敗還。夜落紇令左溫宰相何居錄越自秦州獻捷,表陳兵敗德明,其立功首領,請加恩賞。宋帝詔給司戈、司階、郎將告敕十道,使得承製補署。(《宋史·夏國傳》及《回鶻傳》。按《長編》:伊嚕格勒常言,本道捍禦趙德明,乞朝廷發兵,署孔目官一名至本道。詔諭以德明順命,且慮官吏至彼騷擾,第遣使偕往。)

六月,諜者盧蒐入環慶,被獲。法當處死,宋帝詔械送夏州,令德明裁遣。(《長編》七十一)德明落起復。(《長編》七十一)

九月,宋詔奉使夏州私覿之物,前後名品不等,自今令定數,官給其直。(《長編》七十二)

冬十月,宋詔河西諸蕃部,以夏州納款,其素與為隙者,自今無相侵略,仍令緣邊吏召集首領曉諭之。(《長編》七十二)

又詔夏州進奉外,有以私物貿易久而不售者,自今官為收市。(《長編七十二》。又十一月乙卯,河東緣邊安撫司言,麟、府州民多齎輕貨於夏州界,擅立榷場貿易,望許人捕捉,立賞罰以懲勸之。上曰:「聞彼歧路艱險,私相貿易,其數非多,宜令但準前詔,量加覺察可也。」)

十一月,使請市弩。

夏州進奉使白守貴等請市弓矢及弩,宋帝以弩在禁科,不許,餘從之。(《長編》七十二)復出兵侵甘州,恆星晝見,懼而還。

德明精天文,通兵法。夏俗出兵先卜,其法有四:一、炙勃焦,以艾灼羊髀骨;二、擗算,擗竹於地,以求數,若揲蓍然;三、咒羊,夜以羊焚香祝之,又焚穀火布靜處,晨屠羊,視其腸胃通,則兵無阻,心有血,則不利(沈括《筆談》:西戎用羊卜,謂之跋焦。卜師謂之廝乩。以艾灼羊髀骨,視其兆謂之死跋焦,其法兆之上為神明。近脊處謂之坐位,坐位者,主位也。近旁處為客位。蓋西戎之俗,所居正寢,常留中一間,以奉鬼神,不敢居之,謂之神明,主人乃坐其旁,以此占主客勝負。又有先咒粟以食羊,羊食其粟,則自搖其首,乃殺羊視其五髒,土人尤神之,謂之生跋焦。與《宋史·夏國傳》稍異);四、聽弓,以矢擊弓弦,審其聲,知敵至之期,與兵交之勝負,及六畜之災祥,五穀之凶稔。是時,德明自出兵攻回鶻,恆星晝見經天,卜之不吉,大懼還。(《宋史·夏國傳》)

十二月,契丹隆緒母蕭氏卒,遣使來告哀。(《遼史·聖宗本紀》)

大中祥符三年(遼統和二十八年)[編輯]

饑,貸粟於宋。

西北少五穀,軍興糧饋,多用大麥、蓽豆、青麻子之類。其民春食鼓子蔓、咸蓬子;夏食蓯蓉苗、小蕪荑;秋食席雞子、地黃葉、登廂草;冬則畜沙蔥、野韭、櫃霜、灰條子、白蒿、咸松子,以為歲計。時綏、銀久旱,靈、夏禾麥不登,民大饑。德明遣使奉表,求粟百萬斛。廷議不知所出,或言德明方納款而敢渝誓約,請降詔責之。宰相王旦曰:「第語德明:爾土災饉,朝廷撫馭荒遠,固當賑救,然極塞芻粟,屯戍者多,不可輟易。已敕三司具粟百萬於京師,可遣眾宋取。」德明得詔,慚且拜曰:「朝廷有人,臣不合如此。」遂止。(《長編》六十八)

大起宮室於𨫼子山(《宋史·夏國傳》。按《長編》在六月)攻河州、甘州等部族。

會旱,西攻河州、甘州宗哥族及秦州緣邊熟戶。遂出大裏河,築柵蒼耳平。(《宋史·夏國傳》)春三月,德明母野利氏薨。

野利氏,德明生母,既薨,鄜延路以聞,宰臣奏曰:「德明頃年已告母喪,朝廷行起復之命,贈賻之典。今復喪母,蓋蕃戎之俗,諸母眾多,朝廷自合遵守禮法諭之,俟其有請,別加商議。」帝可之。既而德明卒不自言。(《長編》七十三)

德明侵延州。

德明遺鄜延都鈐轄張崇貴書稱,遣牙校貢馬,兼言延州熟戶明愛侵其所統綏州。崇貴疑其有詐,遂遣戍兵小校防守境上。德明果以三千兵來寇,兵未至,又遣所部貿易於邊郡。及兵至,崇貴所遣戍兵出其不意逆擊之,德明尋遁去。既而德明上表,自訴明愛侵界事。宋帝詔張崇貴詳度,令明愛等還內地。(《長編》七十四、七十五)

秋七月,蕃族萬子太保掠西蕃貢使於天都山。

渭州吐蕃部署綽克宗,向屬西涼府,咸平中為繼遷所破,遂徙居龕穀。至是,聞夏州歸順,以馬二百匹入貢。至天都山,德明屬下萬子太保見而奪之。得至京師,但餘三十匹。(《長編》七十四。又《長編》:是月,鄜延路鈐轄張崇貴言:「蕃落居民以秋成獲田,遣兵戍境上。」上曰:「此蓋慮德明反覆耳。」辛巳,遺使撫諭緣邊寧將,仍訪崇貴防遏之策。使回,言德明境內歉旱,嘗為回鶻所侵,德明率所部將劫回鶻種落,故遣人守境土也。)

九月,契丹遣使冊德明為夏國王。(《遼史·聖宗本紀》)

大中祥符四年(遼統和二十九年)[編輯]

春二月,德明遣使入貢於宋。

德明貢使所過州、軍,官吏犒設頗簡。宋帝以遠人慕義,接不以禮,恐生慢心,特詔戒之。(《長編》七十五及八十一)夏四月,德明遣使如宋貢馬,賀祀汾陰。

禮畢,賜德明衣帶、鞍勒馬、器幣,賓佐將士銀、帛、茶荈。時貢馬子弟或與京城民相毆,有折齒者,開封府言當杖脊。宋帝詔以事付鄜延路,令移文德明,就彼決遣。尋遣勾當皇城使韓守殷、作坊使張佶為官告使,進德明中書令。(《長編》七十五)

秋九月,攻涼州樣丹族,不克。

樣丹,西涼大族,自作文法,素不屬夏州。德明遣軍校蘇守信領蕃騎襲擊,六穀大首領廝鐸督會諸族禦之,大敗守信兵。守信,西涼人也。(《長編》七十六)

大中祥符五年(遼聖宗開泰元年)[編輯]

春正月,德明遣使入貢於宋。

夏州貢使在道市物,頗擾民。宋帝詔所在有司,嚴示約束。(《長編》七十七)三月,誘延州蕃落不得,遂以侵黑林平地入奏。

鄜延鈐轄張崇貴卒,德明益逾軼,常令所部釀酒,招內屬蕃戶飲之,誘其叛附,飲者多不如約。延州黑林平地,向與夏境鄰,德明誣為熟戶侵占。宋帝令陝西轉運使薛奎按驗,奎閱郡籍,得德明嘗假道黑林平文,移錄示之,德明乃伏。(《長編》七十七、參七十三)

夏四月,遣使如契丹進良馬。

契丹畜牧之法,西夏與室韋例進馬三百匹。是時,德明以良馬二百匹、凡馬百匹獻,契丹主優賜之。(《遼史·聖宗本紀》及《食貨志》)表乞綏州土田、人戶。

德明上表,請以綏州土田、人戶割隸本道。邊臣爭之不許,德明復使詣闕上訴。宋帝詔陝西轉運使,取德明原進誓書與邊臣詳定報之。(《長編》七十七)

冬十月,宋以聖祖降,加德明守太保。(《宋史·夏國傳》)契丹賜夏國使爵。

甲午朔,契丹臣僚上其主尊號,改元,大赦。賜夏國使東頭供奉官曹文斌、呂文貴、竇珪祐、守榮、武元正等爵有差。(《遼史·聖宗本紀》)

十一月,宋遣西京左藏庫使王應昌使夏州,以加恩官誥來賜。(《長編》七十九)

宋禁夏州進奉使造軍器歸本道。(《長編》七十九)

大中祥符六年(遼開泰二年)[編輯]

春二月,德明如𨫼子山。

德明雖臣宋與契丹,而僭擬日甚。是時,由夏州如𨫼子山,大輦方輿、鹵簿儀衛,一如中國帝制。(《西夏書事》)秋七月,契丹來詔德明犄角伐党項。

党項臣服契丹久,後漸有叛者,多投西夏,西夏不受。其未叛者曷黨、烏迷兩部因據叛者之地,今復西遷,詰之則曰逐水草。詔歸故地,不報。契丹主怒,欲伐之,恐德明納之也,遂詔德明曰:「今党項叛我,我欲西伐,爾當東擊,毋失犄角之勢。」(《遼史·聖宗本紀》)

八月,契丹遣引進使李延弘來賜德明及義成公主車馬。(《遼史·西夏外紀》)龜茲國進貢於宋,來假道。

先是,甘州數與德明接戰,夜落紇貢奉於宋者多為夏人抄奪。至是,龜茲國進奉使李延慶等三十六人獻名馬、弓箭等於宋,復道夏國。宗哥族感宋帝恩化,乃遣人援送延慶等於汴京,夏人不敢動。(《宋史·回鶻傳》)

九月,旺家族復歸宋。

先是,宋熟戶旺家族為夏人略去,至是其首領都子(《長編》作都貲)等復歸於宋,隨而叛去者又三族,宋帝遣使存勞之。(《宋史·党項傳》)

宋詔慶州:延州熟戶蕃部有親族在趙德明界者,不得潛致音問。(《長編》八十一)

大中祥符七年(遼開泰三年)[編輯]

春二月,遣使如宋詣行闕朝貢。(《宋史·真宗本紀》)

宋加宣德功臣。

時宋帝如亳州謁老子於太清宮。還,大赦也。(《宋史·夏國傳》)甘露降國中。(《宋史·夏國傳》)秋七月,張浦卒。

浦,銀州人,事繼遷、德明兩世,忠誠練達,知無不言。及卒,德明臨其喪,哭之慟,贈銀州觀察使。元昊稱帝,追封銀川伯。(《西夏書事》)

大中祥符八年(遼開泰四年)[編輯]

築堡於石州濁輪穀,將建榷場,宋詔緣邊安撫司止之。(《宋史·夏國傳》)春三月,德明表請市鹽,宋復責入質,不遣。

德明以西鹽不通,蕃部困敝,遣牙內指揮白守貴詣京師陳請。朝議:德明必欲通鹽禁,惟子弟入質方許。蓋以必不肯從之事絕之也。德明果不肯遣,於是鹽禁如初。(《宋史·孫甫傳》)

夏四月,西界蕃部指揮使朗密囊、瑪魁孟雙二人叛投環州。

宋帝以前有熟戶蕃部逃亡為西界所納,可移牒追取,俟其遣還,乃以朗密囊等付之。(《長編》八十四)五月,宋禁緣邊人收市夏州貢奉使所乘馬。

夏國進奉使入邊,輒鬻其所乘馬。邊人以價值賤,爭市之。於是,使者帶馬日多。疆吏以聞,宋帝詔嚴其禁。(《長編》八十四)

秋九月,吐蕃唃廝囉(《長編》作嘉勒斯賚)請宋伐夏,不許。

唃廝囉,吐蕃讚普裔,初居宗哥城,與論逋李立遵不協,徙居邈川,有勝兵六、七萬。自西涼破,潘羅支舊部聳昌廝均等悉歸唃廝囉,回鶻降者復數萬,由是富強。時以兵攻夏州,德明禦卻之。唃廝囉希朝廷賜予,請聚舉國之眾,助討夏州。宋帝以其累次侵邊,或有變詐,命周文質監涇原軍,曹瑋知秦州備之。(《宋史·真宗來紀》及《吐蕃傳》。按《長編》:嘉勒斯齎請伐夏,上曰:「或言以敵寇攻敵寇,朝廷之利也。」向敏中曰:「趙德明今方納款,何用嘉勒斯賚加兵?況未能平。設能平之,其勢益大,又須存撫之也。」王旦曰:「頃睹奏章,稱立文法,統眾三十萬。朝廷亦疑其所為,故遣使深入察之,及楊承吉還,知其趣向,惟貪財殺人,人既不附,上下胥怨,又無遠慮,何由成功?」上然之。)

大中祥符九年(遼開泰五年)[編輯]

夏五月,侵宋慶州。以蕃騎千五百來攻慶州,內屬蕃部擊走之。(《長編》八十七)德明表宋邊臣違約招納逃亡,宋答詔撫慰之。

表云:「自景德中進誓表,朝廷亦降詔書,應兩地逃民,緣邊雜戶不令停舍,皆俾交還。自茲謹守翰垣,頗有倫理。自向敏中歸闕,張崇貴云亡,後來邊臣,罕守舊制,各務邀功,不虞生事,遂致綏、延等界,涇原以來,擅舉甲兵,入臣境土;其有叛亡部族,劫掠主財,去者百無一回。臣之邊吏,亦務蔽藏,俱失奏論,漸乖盟約。」宋帝旋答詔曰:「卿世濟勳庸,任隆屏翰,竭臣忠而奉上,正師律以守方,克樹風聲,聿寧邊候,其於眷倚,固異群倫。今者特貢丹誠,罄陳奏凱,詳彼縷述,深照傾輸。且國家奄宅中區,統臨四海,矧惟覆育,豈限邇遐。顧茲西北之陲,素為襟帶之地,曷嘗不敦之賞勸,示以懷柔。至於將帥之臣,但伸禦備之戒,唯關防是守,唯盟款是遵,靡容侵漁,庶安境土。所有文字來往,辭說異同;部族貪殘,展轉仇報;擄過生口,彼此交還。其如不見端倪,互相誣執;或因緣攘竊,增飾邀求。朝廷固不細知,邊壘亦為常事,兼詳表奏,備述其由。觀卿明誠,頗究積弊,若今檢校,俱慮滋章。朕虔奉穹昊,永宗清淨,推恩示信,六合同風,眷惟恭順之心,益固初修之節。嘉歎之意,注想彌增。已令鄜延、涇原、環慶、麟府等路部署鈐轄司,今後約束蕃部,不得輒相劫奪,擅興甲兵。凡於交爭,須盡公理。其有廣占阡陌,隱庇逃亡,畫時勘窮,押送所管。卿本道亦仰嚴勒部下,不得更有藏匿。各遵紀律,共守封疆,言念忠勤,不忘鑒寐。」(《宋史·夏國傳》及《長編》八十八,《西夏紀事本末》)

是歲,德明遣牙校劉仁勖如宋貢馬。(《長編》八十八)甘州回鶻攻陷涼州。

德明使蘇守信守涼州,有兵七千餘,馬五千匹。諸蕃畏其強,不敢動,回鶻貢路悉為阻絕。守信死,其子囉麻自領府事,部眾不服。甘州可汗夜落紇遣兵攻破之,擄其族帳百餘,斬級三百,奪馬匹甚眾,囉麻棄城走。於是,涼州屬於回鶻。(《長編》八十八)

追上繼遷尊號。

德明既僭帝制,令官屬建議祀典。劉仁勖曰:「先王創造大業,中道崩殂。今徽號未加,非報本追崇之意。」德明用其言,上繼遷尊號曰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光孝皇帝,廟號武宗。群臣上表賀。(《宋史·夏國傳》。按畢氏《通鑒考異》駁此條甚晰,詳後寶元元年元昊改元注。)

宋真宗天禧元年(遼開泰六年)[編輯]

春正月,宋加德明守太傅。

德明聞中國有大典禮,必遣使入賀。是時宋帝改元,詣玉清昭應宮上玉皇大天尊寶冊袞冕,謝天地於南郊,大赦中外,官並加恩。會夏州使至,詔加德明守太傅,食邑千戶,實封四百戶。(《宋史·夏國傳》及《真宗本紀》。按《本紀》作二月。)

夏六月,有龍見於溫泉山。

山在懷遠鎮北,德明以為瑞,遣官祀之,於是有遷都之意。(《西夏書事》)秋八月,囉麻請取涼州,不克。

囉麻走入沙漠,潛遣人至涼州約舊時蕃卒內應,請德明出兵赴援。回鶻結六穀諸部拒之,卒不能克。(《西夏書事》)

天禧二年(遼開泰七年)[編輯]

春三月,德明掠甘州貢奉使。

德明攻西涼不得志,輒與甘州構難,偵知其貢使安信等入京,遣蕃部從間道掠之。會正使先發,僅得餘騎而還。(《宋史·回鶻傳》)閏四月,吐蕃遣使假道,不許。

吐蕃別種可汗並裏尊以朝貢契丹道紆,不能猝達,契丹主諭以假道夏州,並裏尊遣使來請,德明不許。(《遼史·聖宗本紀》)

天禧三年(遼開泰八年)[編輯]

春三月,德明以繼立母喪,入告於宋。

宋以屯田員外郎上官泌為吊贈兼起復官告使,閤門祗候常希古為致祭使。(《長編》九十三及《宋史·夏國傳》)攻宋麟州柔遠寨。

巡檢楊承吉與戰不利,官軍殺傷頗眾。帝曰:「德明素受朝命,何忽爾侵擾,豈邊將失於撫綏耶?」即命曹瑋往安撫。(《長編》九十三)

宋郊祀。冬,又加德明崇仁功臣。(《宋史·夏國傳》)

天禧四年(遼開泰九年)[編輯]

春正月,德明屬羌犯延州。

德明數受中國恩禮,志氣驕盈,不復謹約蕃部。宥州羌臘兒率眾劫延州熟戶咩魏族,金明監押李士彬部兵擊之,斬臘兒,梟七十餘級,奪馬三百匹,餘眾悉擒。宋帝詔鄜延部署司以其事報德明。(《宋史·党項傳》及《長編》九十五)

六月,德明復遣人騎犯延州。

鄜延鈐轄周文質言:「德明繼遣人騎寇略熟戶,望多發軍馬於慶州界,破蕩族帳,以遏侵擾。」帝以邊候興兵,或至生事,止令文質偵邏,密為之備。(《長編》九十五)

契丹主自將來襲。

並裏尊以假道不許,不復朝契丹。契丹主歸罪德明,親將兵五十萬,佯言出獵,直攻涼甸。德明率眾逆拒,敗之。(《宋史·夏國傳》)冬十一月,城懷遠鎮為興州,定都之。

靈州懷遠縣,始於後周,宋初廢為鎮。繼遷取靈州時,盡逐居民城外,遂皆徙依懷遠。德明以龍見之祥,思都其地,謀之於眾,僉曰:「西平土俗淳厚,然地居四塞,我可以往,彼可以來。不若懷遠,西北有賀蘭之固,黃河繞其東南,西平為其障蔽,形勢利便,洵萬世之業也。況屢現休徵,神人允協,急宜卜築新都,以承天命。」德明善之,遣賀承珍督役夫,北渡河城之,構門闕、宮殿及宗社、籍田,號為興州,遂定都焉。(《宋史,夏國傳》及《西夏書事》。按《宋史·夏國傳》:德明城興州在乾興二年,而李氏《長編》在天禧四年末,其《考異》云:「《德明正傳》載城興州在李士彬斬羌酋臘兒後,不得其時。考士彬斬臘兒在本年正月,故附年末為正。」)

天禧五年(遼聖宗太平元年)[編輯]

夏五月,德明終喪,宋遣入內都知藍繼宗為官告使來起復。

德明與繼宗射,繼宗每發必中,德明遺以所乘名馬。(《長編》九十七)秋七月,契丹暨夏平,封德明大夏國王。

德明既卻契丹兵,謹封堠,嚴點集為備。契丹主見進奉使不至,恐為邊患,諭意講和。德明亦請臣貢如初。契丹主遣金吾衛上將軍蕭孝誠齎玉冊、金印,授德明為尚書令,晉大夏國王。(《宋史·夏國傳》)

冬十一月,遣使貢於契丹。(《遼史·聖宗本紀》)

宋真宗乾興元年(遼太平二年)[編輯]

春二月,宋真宗皇帝崩,皇太子禎嗣位,是為仁宗。(《宋史·真宗本紀》)宋加德明純誠功臣。

德明自臣宋以來,每歲旦、聖節,冬至皆遣牙校貢獻不絕,而每加恩賜官告,則又以襲衣五,金荔支帶、金花銀匣副之,銀沙鑼、盆、合千兩,錦彩千匹,金塗銀鞍勒馬一匹,副以纓,復遣內臣就賜之。又遣閤門祗候賜冬服及頒《儀天具注曆》。(《宋史·夏國傳》)

德明表請大食國貢使取道夏州。

大食,波斯別種。其入貢路,由沙州,涉夏國,抵秦州。德明思掠其進奉物,上表請敕使者道其國中。時宋帝新立,知其詐,不許。詔大食:自今入貢,取海路,由廣州,至京師。(《宋史·大食傳》)

秋八月,西蕃宗哥族侵夏州。

天禧初,宗哥族酋長馬波叱臘等,與伏羌寨蕃部廝雞波連結為亂,知秦州曹瑋率神武軍破之野吳穀,餘眾遁走沙漠。至是,舉眾與德明相攻掠。宋涇原路總管司請益兵為備,從之。(《長編》九十九)

環州屬羌慶香帥眾叛宋來歸。

環州洪德寨蕃族巡檢慶香,與屬戶者龍等十八人詣供奉官胡寧,紿稱夏兵入邊,諸族危迫。寧信之,率眾赴援,至歸德川,伏發戰死。慶香率本族三百餘帳亡入夏界,德明納之。環州部署招之,還者幾二百,香等百餘戶不出。(《長編》九十九)

九月,契丹遣堂後官張克恭來賀德明生日。(《遼史·聖宗本紀》)冬十月,唃廝囉數與德明相攻。

唃廝囉旋降宋。(《稽古錄》)

宋仁宗天聖元年(遼太平三年)[編輯]

宋加德明尚書令。

有恩製曰門下:「朕仰奉詒謀,嗣臨寶位,負荷之重,方若涉於大川;爵賞之行,宜普均於百辟。其有寵聯宗籍,位冠侯藩,早隆誓嶽之勳,適重守方之寄。屬茲纂紹,特示褒優,告於離麗之庭,錫以絲綸之命。推忠宣德崇仁保順純誠亮節守正翊戴功臣、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太傅、中書令、使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西平王、食邑一萬六千戶、食實封五千戶趙德明,山河稟粹,象緯儲精,識洞兵弢,學該義府。忠純之性,本自於天資;奇正之機,蓋由乎神授。而自齋壤受鉞,賜履撫綏,委其外禦之權,寵以真王之爵。整軍講事,彌暢於善經;述職修方,聿昭於亮節。屏於西夏,克壯英猷。屬予踐阼之初,疇乃殿邦之績。爰推茂渥,式獎殊庸。霈泥綍之徽章,冠天台之崇秩。仍增多邑,復進重封,並示寵榮,斯為異數。於戲!亨嘉之運,方在於統同;隆顯之恩,允昭於眷注。往服休命,保茲永圖。可特授依前檢校太師、守太傅、尚書令兼中書令、使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西平王,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功臣散官勳如故。」(《宋史·夏國傳》及《西夏紀事本末》)

二月,萬子軍主蘇爾格威叛附於宋。宋授三班奉職,賜名李文順,居之陳州,(《長編》一百)秋八月,德明部落攻宋平涼方渠,敗績。

宋將周美以軍候戍邊,與州將追戰,破之於九井原烏侖河,斬首甚眾。(《宋史·周美傳》)

天聖二年(遼太平四年)[編輯]

與契丹謀襲宋軍,不克。

德明與契丹會兵境上,聲言嫁娶,將襲宋軍。宋邊臣折惟忠覘得其實,率麾下往備之,戒士卒毋輕動。一夕風霾,有騎走營中,以為寇至,惟忠堅臥不動,徐命擒之,得數誕馬,蓋虜所縱也,計卒不行。(《宋史·折御卿傳》)

宋使閤門祗候康德輿來賜冬服。

德輿父讚元,嘗以作坊使從曹光實襲繼遷,獲其母、妻。至是,夏人謂曰:「前康將軍戰靈武者,非先世耶?」德輿懼其復仇,紿曰:「非也。」(《宋史·康德輿傳》)

春二月,德明作省嵬城於定州。

定州省嵬山,在懷遠西北百餘里,土地膏腴,向為蕃族樵牧地。德明於山之西南麓築城,以馭諸蕃。(《通志》及《西夏書事》)夏四月,綏州蕃攻保安軍。

蕃族軍主旺律等擊敗之,鄜延路以聞,宋帝令以其事報穗明。(《長編》一百二)

天聖三年(遼太平五年)[編輯]

夏六月,宋令涇原路置堡塞五井川,以捍西人,仍自今有內附者,非先陷蕃軍民,邊吏毋得受。(《長編》一百三)西羌亂。六月,遣使來假兵,不許。

羌亂,以數萬眾圍平遠及定邊、合道、石昌等寨,都監趙士隆、都指揮使杜澄戰死。洪德寨主趙振引諸將往援,由別道力戰抵平遠,奪取井泉。七日夜,率敢死士破圍,斬首數千級,而諸將救他寨亦盡力。賊勢不敵,乞兵於德明,德明守境不應,乃請和。(《長編》一百三)

秋七月,宋遣使來諭。

宋既平羌亂,帝慮德明以為疑,特遣使詔諭德明曰:「近據環慶等路部署鈐轄司等奏報,沿邊熟戶遞相驚擾,結集部族,圍繞堡寨,已降宣命,添差軍馬,征彼撫遏去訖事。卿世濟勳勤,任隆屏翰,素傾輸於誠節,用保乂於疆陲。昨以守邊之臣,失於撫禦,致內屬之諸部,忽驚擾以交征。朝廷姑務威懷,特加招輯,想卿在遠,或未周知。惟卿護塞有方,愛民在念,遠聆朝旨,諒體予衷,眷矚所深,不忘鑒寐。」(《長編》一百三及《西夏紀事本末》)

冬十一月,貢於契丹。

契丹主以德明勢日強盛,厚賜使者,遣還。(《西夏書事》)

天聖四年(遼太平六年)[編輯]

春二月,德明請與並、代二州和市。

時陝西已有榷場二,德明復請於並、代路置和市場,宋帝許之。(《長編》一百四)宋郊祀,推恩德明。

賜恩製曰:「國家卜天正之辰,修陽位之祀。九州獻力,聿昭來助之儀;上帝降臨,式廣遂行之慶。眷惟邦屏,恪稟朝彝,爰稽述職之勤,是與疇庸之命。推忠宣德崇仁保順純誠亮節協恭守正翊戴功臣、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守太傅、尚書令兼中書令、使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西平王、食邑一萬八千戶、食實封五千八百戶趙德明,肅恭秉節,信順存誠,善繼美於世勳,能納忠於王室。總彼千乘,訓其四封,講軍誌於中權,邊隅載謐;奉土毛於內府,時事允修。藹威惠以兼資,煥文章而彌辱。甫成巨典,宜沛洪恩。增井賦之田,葉於書社;錫雲台之號,以示旌功。諒此榮褒,實彰寵數。於戲!歸祭膰以先同姓,受福攸均;載刑馬而誓元侯,承家惟永。克念守方之略,茂遵謹度之經。欽對嘉休,慎固西夏。可特授依前檢校大師、守太傅、尚書令兼中書令,使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西平王、加食邑一千戶,仍賜推忠宣德崇仁保順純誠亮節協恭守正佐運翊戴功臣,散官勳如故。(《西夏紀事本末》)

阿遇攻宋麟州。

阿遇為西夏觀察使,有子歸附於宋。而遇攻麟州,虜邊戶,約還子,然後歸所虜。麟州還其子,而阿遇輒背約。安撫使遣牙將張岊詰問,岊徑造帳中,以順逆諭阿遇。阿遇語屈,留岊共食。阿遇袖佩刀貫大臠啗岊,岊引吻就刀食肉,無所憚。阿遇復弦弓張鏃指岊腹而彀,岊食不輟,神色自若。阿遇撫岊背曰:「真男子也。」翌日,又與岊縱獵,雙兔起馬前,岊發兩矢,連斃二兔,阿遇驚服,遺岊馬、橐駝,悉歸所虜。(《宋史·張岊傳》)

夏六月,遣兵助契丹攻甘州。

甘州回鶻阿薩蘭部叛契丹,契丹主遣魏國公蕭惠征諸路兵討之。德明點集蕃眾,遣之西出。蕭惠攻甘州,三日不克,部下阻卜諸酋復叛,急引歸。德明兵亦還。(《遼史·聖宗本紀》不載德明助攻事,此從《西夏書事》。)

冬十月,契丹使來問夏國五月與宋交戰之事。(《遼史·聖宗本紀》。按《宋史·仁宗紀》是年五月,無夏人構兵事。)

天聖五年(遼太平七年)[編輯]

春二月,德明遣都知兵馬使白文美,以蕃部逃入漢界入告於宋。

宋詔鄜延部署司據數遣還。夏州其先落蕃戶口,亦詔德明護送境上。旋據部署張遵等言:「蕃戶頗眾,如準詔,緣邊內附人盡遣還夏州,恐生驚疑,反致邊患。請諭令漸歸,如不願者,亦聽。」詔可。(《長編》一百五)

夏五月,攻宋金明,都監李士彬擊敗之。(《稽古錄》。按《長編》作西人寇金明,李燾疑非德明,或是屬羌。而《九朝編年備要》則作德明,與《稽古錄》同。)

天聖六年(遼太平八年)[編輯]

夏六月,德明生辰,契丹遣吳克荷來賀。(《遼史·聖宗本紀》)

德明遣子元昊攻甘州,拔之。(《宋史·夏國傳》。按《長編》註:《實錄》《正史》並稱德明既攻陷甘州,拔西涼府,未逾時乃死。甘州及西涼府陷沒,《實錄》《正史》並不記其年月日。所稱未逾時,或既德明死之年。然德明每不聽元昊用兵,其攻陷甘州及西涼府,想非德明意。《傳》又稱元昊忽引兵襲甘州,可見德明不在其間,西涼府亦必元昊自拔之,德明不與也。《實錄》《正史》載此事不詳,因德明死乃附著之。蓋誤。)

復舉兵攻拔西涼府。(《長編》一百十一)

宋聞西人犯邊,詔都署司嚴飭兵備;又令鄜延路移文夏州,戒約之。(《長編》一百十一。李燾云:「此事當是元昊襲甘州及西涼府時也。」)立元昊為皇太子。

德明娶三姓:衛慕(《長編》作米母,又作默穆)氏生元昊,咩迷(《長編》作密克默特)氏生成遇(《長編》作沁裕勒),訛藏屈懷(《長編》作藏渠懷)氏生成嵬(《長編》作沁威)。德明嘗使人以馬博易於中國,怒其息微,欲殺之,莫可諫止。元昊方十餘歲,極諫不已,曰:「以戰馬資鄰國,已是失計;今更以貨殺邊人,則誰肯為我用者?」宋邊帥曹瑋聞其言,私念之曰:「此子欲用其人矣,是必有異志。」聞其嘗往來牙市中,瑋欲一識之,屢使人誘致之,不可得。乃使善畫者圖形容,既至,觀之,曰:「真英物也!此子必為邊患。」德明雖臣事中國及契丹,而於本國則稱帝。至是,以元昊攻甘州有功,遂立為皇太子。(《宋史·夏國傳》及《夢溪筆談》)

立衛慕氏為後。

衛慕,銀、夏大族。德明既立元昊為皇太子,立衛慕氏為後以顯之。(《宋史·夏國傳》)

天聖七年(遼太平九年)[編輯]

春二月,德明為元昊請婚契丹。

元昊先娶於母族衛慕氏。至是,德明欲結好契丹,遣使請婚,契丹主許之。(《西夏書事》)

天聖八年(遼太平十年)[編輯]

瓜州王以千騎來降。

瓜州回鶻,乃沙州分部,其王賢順,見德明勢日盛,屬率請降。(《宋史·夏國傳》及《西夏書事》。按高居誨《使于闐記》云,自靈州過黃河,行五百里至涼州,又西五百里至甘州,西北五百里至肅州,西渡金河西百里出天門關,又西百里出玉門關,經吐蕃界西至瓜州。《一統志》:瓜州,古西戎地,漢為敦煌郡,晉分晉昌郡,唐初置瓜州,後陷於吐蕃。其城在肅州西五百二十六里。時德明雖得甘州,與瓜州尚距千里,中隔肅州,回鶻與夏世仇,賢順何以遽降?《宋史·回鶻傳》不載,疑《夏國傳》有誤,見《西夏書事》注。)

火星入南斗。

西州謠言:「火星入南斗,天子下堂走。」德明出居賀蘭山禳之。(《宋史·夏國傳》及《西夏書事》)冬十二月,宋加賜德明功臣。以郊祀禮成也。(《宋史·仁宗本紀》)

德明遣使如宋,獻馬七十匹,乞賜佛經一藏,從之。(《長編》一百九)

天聖九年(遼太平十一年)[編輯]

夏六月,契丹聖宗薨於行宮,長子宗真即位,是為興宗。(《遼史·聖宗本紀》)契丹遣使來告哀。(《遼史·西夏外紀》)宋以李若穀知延州。

若穀知延州,夏人遣使來,前守多延之堂上,若穀獨廡下飲食之,夏人憤甚而不敢犯。(《名臣碑傳琬琰集》)秋九月,遣使如契丹弔慰。(《遼史·興宗來紀》)

冬十月,遣使如契丹進賻幣。(《遼史·興宗本紀》)

契丹興平公主來歸元昊,以元昊為夏國公、駙馬都尉。(《遼史·西夏外紀》)

德明薨,年五十一,在位二十八年。追諡曰光聖皇帝,廟號太宗,葬嘉陵。(《宋史·夏國傳》。按《續綱目》作明道元年冬,德明卒。)

 卷四 ↑返回頂部 卷六